-
市场格局改变“在路上”
林灵 / 2018-03-21 10:32 发布
深交所上周发布了《2017年度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尽管总体上看投资者结构和理念有所变化,但并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占比仍高达75%的中小投资者,以及追涨型投资者(46.9%)远远高于抄底型投资者(8.5%)的数据,让大家觉得行情格局要发生重大变化依然“任重道远”。
笔者曾对这几年来行情量能不济的现状做过美好的期望:市场中如果理性投资者不断增多,那么行情走牛所需的成交量也将不用太高,像几年前动辄超万亿成交量的热闹景象,可能一去不复返。这一点我们可从成熟市场,如港股每天的交易量只用约700亿港币进行简单类比。逻辑也极为简单:价值投资理念立足于长期而非短期操作,因此不管行情如何震荡,当买入的理由并未发生质的变化的时候,持有将是投资者实现投资目标的唯一途径,这样一来,优质股票的“筹码”都沉淀在投资者的手里,市场交易量不用太大也能推动行情走牛。
将这两年行情演绎拿来比对,期望中的趋势还是存在着的,仅是未到质变、仍处于量变过程中而已。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在A股已提倡多年,但“散户化”未改,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一个方面。在笔者看来,机构投资者“大散户”的称呼,需要通过其本身的投资实力让市场逐步去忘却,同时A股的机构化也才会进入快车道,中小投资者也才能放心地交出自己宝贵的资金。而另一方面,则是严监管的持续深化,能最终厘清市场中各种杂质,回归股市投融资的本色。“散户”若能在优质股的长期持有中获得应有的回报,相信愿意费力不讨好去“瞎折腾”的,不会是多数。
而A股市场目前仍存在的重融资、轻投资的倾向,是未来需要扭转的重中之重,只有两者的平衡,才能让A股走上长期健康的轨道,也才能让这个市场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比如,眼下正如火如荼的独角兽上市问题,一旦操作起来,必须权衡眼下市场的实际状况——目前IPO制度下上市,股价可能一步到位甚至过度透支,这反而对二级市场造成意外伤害——而不是因为这是“好东西”就不顾一切地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