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沙俱下,逢低关注细分行业龙头601996丰林集团(转自网文)
拙政江南 / 2018-02-09 08:17 发布
关注理由:
一、 行业基本面景气
二、 大股东实力强,无抵押融资,财务状况良好
三、 公司竞争力极强
四、 2018年保守市盈率15倍左右
五、 外延并购和自建厂房提供了向上的高弹性
六、 机构资金还没有配置,但是已经有行业大牛开始关注
这两天莫名其妙的随大盘大幅下跌,很多人有恐慌情绪出现,其实丰林还是那个丰林集团,依然是成长低估的细分行业老大,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变的只是投资者的心态。下面是我对丰林的一些观点供大家参考。
2017年业绩没有达到预告标准,也就是说业绩全年是小于0.887*1.5=1.33亿的,扣除三季度1.23亿,也就是说四季度的净利润是小于1000万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四季度大幅不及预期的情况?这才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其实从行业基本面的角度来看,四季度行业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在12月中旬,丰林的普通家具板(刨花板)上涨60元/立方,纤维板上涨80元/立方,有人说涨价是因为成本尿素大涨,其实不然,在我看来涨价的主要原因还是供不应求,两方面可以看出,一方面是房地产PMI持续保持在60以上,说明需求是超预期的,另一方面我发现很多涨价的人造板企业的涨价通知中有一条霸王条款,现款现结(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人造板涨价”去看看他们的涨价通知单),如果说只是因为原材料涨价那么这些人造板的企业是不可能要求现款现结的,能要求现款现结肯定是因为供不应求,决定行业利润的从来就不是成本,而是供给需要之间的关系,供不应求的时候涨价,对应的利润水平一定是上涨的,所以说四季度的真实业绩不存在大幅低于三季度的情况,按照往年三季度和四季度的营业收入来看,四季度的利润应该至少是持平三季度甚至是超越三季度的,所以四季度的利润至少在5500万以上,但是为什么实际结果是连1000万都不到呢?
我觉得唯一的可能是对安徽东盾计提了大额的资产减值准备。为什么要这么做?两方面原因。(数据来源于评估公司对东盾的评估报告,2017年11月27日公告)
1、管理层有做底17年净利润的动机。丰林集团在2017年年初之时进行了股权激励,其中业绩考核目标是以2016年为基准,2017年净利润超过20%,2018年超过35%,2019年超过50%,也就是说2017年只需要净利润超过0.887*1.2=1.06亿就可以了,所以为了后面几年压力轻一点,就有动机把本来应该在2018年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直接在2017年年报中计提了。
2、安徽东盾的净资产的确有计提减值准备的需要。安徽东盾净资产1.38亿,其中固定资产8678万(主要是机器设备和厂房),流动资产13725万(主要是生产原料和库存商品),在固定资产这一块,因为丰林在1月份到2月中旬(年前)对安徽东盾进行技术改造,总计花费4500万,那么这些被改造的设备就必须要进行减值准备处理,预计在2000万左右。另一块是流动资产的资产减值准备,从常理上来讲,安徽东盾在卖资产的时候肯定是把各种资产尽可能的高估,只有这样才能卖更高的价格,所以在1.37亿的生产原料和库存商品这一块我认为存在高估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所以丰林接手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还是必须要做的,按照4季度净利润倒推,我认为这一块的资产减值准备在20%,3000万左右。
综上,丰林在2017年对东盾的减值准备5000万左右是导致他2017年业绩大幅低于预期的唯一原因
丰林的基本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看点:
1、 丰林的筹码结构非常清晰,除了大股东持有的47.9%股份之外,其他基本没什么大的机构,持股非常分散,那是不是机构不看好这个股票呢?其实不是的,丰林集团属于非金属类建材行业下的一个细分行业(人造板行业),在非金属建材行业的全国最顶尖分析师是国泰君安人称鲍大侠的鲍雁辛(2016年新财富非金属类建材行业第一名),按鲍大侠的原话来说是‘小而美的极致,确定性的高成长’,本人在2017年11月13号参加过国泰君安的电话会议,鲍大侠对丰林的预期是2年至少翻番,当时的收盘价是6.06元,翻番就是12元多,按今天收盘价来算,几乎有200%的上涨空间,也就是说虽然现在看到丰林的机构还不多,但是行业大牛已经是强烈推荐这个票了,因此从交易的角度来说,丰林集团是存在预期差非常大的一个股票。
2、 大股东刘一川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自己也毕业于名校上海交通大学,所持股份全流通,没有进行过一次抵押融资行为,说明刘总财务状况良好,而且刘总一直专注于人造板行业,在现在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人造板行业向好,刘总也积极的扩产能,收购和自建厂两条腿大步往前走,是非常专注又不失魄力的上市公司老板。
3、 研究丰林集团这几年的产量和销售可以发现,一直处于满产满销的状态,2016年公司产能78万方,但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生产80.7万方,销量81.3万方,这在人造板行业只有丰林能做到,归其原因,还是丰林的产品质量过硬,为什么产品质量过硬?我认为主要是王高峰总经理的管理能力是人造板行业中最高的,没有之一,王高峰总经理是人造板行业唯一一个特级职业经理人,而且刘一川对公司治理方面是给了职业经理人非常大的权限的,这跟万科非常类似。因此我们可以判断,2018年新增加的30万方匀质刨花板产能和东盾的20万方纤维板产能都能够胜率的消化,尤其是30万方的刨花板产能我判断很可能会生产无醛刨花板来对口索菲亚之类的定制家具企业(可以看索菲亚2017年12月15日公告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提到:索菲亚接下去会大力推无醛添加的康纯板,但是现在上游供应商的产能还没有跟上,这里指的供应商主要应该就是丰林集团,因为丰林是索菲亚最大的单体供应商)。
4、 行业利润率只跟供给和需求有关,成本上涨对于利润几乎是没有什么影响的,所以我们只需要看人造板行业的供给需求就可以得出未来人造板行业的利润水平。首先是需求,需求毫无疑问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现在定制家具在整个家具行业只占20%不到的份额,对比国外50%以上的份额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是索菲亚之类的定制家具企业能够穿越房地产周期的主要原因,而丰林的板材基本上下游客户都是大型定制家具企业,所以丰林板材的需求没有问题。然后是供给,很多人认为2017年环保很严格,2018年环保不会这么严格了,其实如果懂得环保的本质之后,我们就会明白,什么时候产业结构都完成转型升级了,什么时候环保才会结束,也就是说只要低端产能依然存在,那么环保就不可能会松懈,要不然供给侧改革就失败了,这是政府不可能允许的事情,所以我判断18年的环保依然是非常严的,山东河北地区的大量小作坊企业只有一个命运,那就是被取缔,等到量变引起质变,人造板的价格说不定就螺纹钢动力煤一样飚升了
5、 中国要实现制造业大国到强国的转变,必然需要提高行业集中度。人造板行业极度分散,人造板年产量超过3亿立方,但是最大的企业大亚集团,还不到1%的市场占有率,丰林现在的规划产能也只有170万方,主要原因是以前人造板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非常明显,因为人们对环保的意识不够,只买便宜的不买环保的,导致大量小作坊企业在低环保成本下生存,但是现在一方面消费者本身环保意识品牌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国家通过环保打击小作坊,公平竞争的环境之下,大企业的规模优势、设备优势、管理优势越来越明显,这也是我们看到最近一两年丰林大幅提高产能的主要原因,因为政府提供了公平的竞争环境,那么有实力的公司就可以自建厂和收购了。结合国外人造板行业龙头公司1000万方的产能和中国的人口规模来看,我判断未来10年中国人造板行业龙头公司产能提高到1000万方不是什么问题,CR10达到30%以上,因此我们看到的丰林170万方产能只是一个开始,仅仅是一个开始,
6、 2017年产能是38万方纤维板和20万方刨花板,2108年在2017年的基础上增加了东盾20万和南宁工厂30万的产能,东盾是过年前完成改造(依据是东盾的资产评估报告中有相关表述,这也是为什么2017年可以对东盾进行减值准备的原因),年后(3月份)开始生产,南宁工厂应该也差不多年后开始生产,那么东盾实际产能是15-18万,南宁工厂实际产能是20-25万。保守假设毛利率跟今年持平,那么东盾贡献净利润预计在3000万左右,南宁工厂7000万左右,因此,我对丰林2017年的业绩预期是1.8亿净利润(不算东盾的5000万减值准备)、2018年扣非业绩的预测为2.8亿左右。按今天收盘43.6亿市值来算,PE 2017年是24.2、2018年是15.6.对于一个行业景气度极高、业绩向上弹性极大的公司来说,给予30倍的是市盈率是比较保守的,按丰林最近几年超过50%的实际净利润增速,其PEG小于0.6,非常有吸引力。如果毛利率提高10%(所有定制家具企业都在2017年年底给经销商下发了涨价通知,预计2018年原材料上涨10%-15%),那么净利润2018年将增加60%左右,大概是4.5亿左右,那么市盈率不到10倍。
综上所诉:即使在没有外延并购的情况下,丰林已经是处于极度低估状态,如果继续大力推进外延并购,那么丰林的想象空间将会非常大,而外延并购将是非常大可能会进行的,主要依据是定制家具起于广东地区,华东地区客户最多但是产能不足,所以最近一直在华东华中地区新建产能,而这些定制家具企业新建工厂大部分会在2019年建设完成,所以华东地区的市场需求是会爆发式增长的,丰林作为定制家具企业最核心的供应商必然会紧跟步伐,另外据我们调研了解到,安徽东盾现有工厂旁边还有一块60多亩的空地,可能也会被用来新建高端纤维板产能,和现有的20万方产能形成更好的规模效应。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