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股审核严把质量关,实现资本市场强国目标还要走多远?
郭施亮 / 2018-01-12 07:45 发布
经过了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无论是A股市场的容量规模,还是新三板市场的爆发式扩容等,对于时下的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可以认为是资本市场大国。
对于以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往往注重高速度的扩容,而从发展速度以及扩容数量上取得了显著性的发展优势。但,过度追求高速度的增长,往往缺乏对企业质量的严格把关,进而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整体的质量水平,而这些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的高速度增长、大数量扩容,也更属于资本市场大国的真实写照,而并非资本市场强国的体现。
资本市场强国的提出,实际上也给了市场不少的暗示。事实上,从最近一段时期内,我们也可以看到资本市场发生了系列明显的变化,而对于这系列动作,或意在加快中国资本市场往资本市场强国靠拢。
其中,新股审核严把质量关,一举改变了以往过度重视扩容数量以及扩容速度的追求。
在实际情况下,在新一届发审委的影响下,最近一段时期的IPO审核力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而IPO审核趋严、IPO否决率提升等现象,更是强调了新股审核严把质量关的现象,并对资本市场的“入口关”进行严格把关,拟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的整体质量水平。
再者,从最近一段时期的IPO发行情况来看,也逐渐呈现出核发数量骤减、筹资规模下降的趋势。
实际上,从过去两周的情况分析,IPO核发数量控制在3家的范围,且筹资规模不超过22亿元,这与以往少则4、50亿元,多则6、70亿元的单批次IPO筹资规模相比,确实出现了显著减少的迹象。不过,对于IPO核发数量以及筹资规模的水平,或许更需要紧盯市场环境的变化状况,而一旦市场环境持续回暖,仍不排除存在IPO再度提速的可能。
此外,《证券法》有加快修订与完善的过程,而对于时下的《证券法》修订草案已通过二审,料三审很快落实,而备受市场高度关注的《证券法》有望加快完成修订的目标任务。
从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处罚力度来看,有的是顶格处罚60万元、有的仅处口头警告的处理等,这往往体现出中国资本市场违规违法成本不高的一面。然而,鉴于时下的《证券法》条款约束,处罚力度以及市场震慑力也会大打折扣。不过,随着新版《证券法》的最终落地,未来将会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了有效的法律根基,而随之而至的,则是资本市场违规违法成本的大幅提升,且会从一定程度上提升资本市场的波动稳定性。
从资本市场大国向资本市场强国的转变,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IPO问题而言,虽然新股审核严把质量关,但时下仍有500家左右的排队企业,IPO堰塞湖泄洪压力依旧不少。与此同时,对于企业从受理到拿到核准批文的过程中,仍然看到了不少地方银行的身影,而在IPO重质量的大背景下,如何合理引导这些潜在大盘股的有序上市,而不至于降低市场的投资信心,仍然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至于存量容量方面,在地方补贴不断、退市规则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股市退市率很难得到根本性的保障,而实现上市率与退市率的均衡发展,也是提升资本市场优胜劣汰功能的关键所在。除此以外,在新股审核趋严的背景下,依旧难以改变限售股堰塞湖的风险,而时下减持新规升级版的出炉,意在减缓集中减持、清空式减持的风险,却并未从根本上消除这一隐患,而对于未来源源不断的限售股解禁压力,如何得到实质性的缓解,并把限售股解禁压力对市场的冲击影响降到最低,无疑考验着治市的智慧,这同时也是实现资本市场强国目标的重要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