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应该学会去找被低估的股票
股市食堂 / 2017-11-28 10:17 发布
“ Elephant in the room”今天文章的开篇,食堂君想引用这句英国的谚语,直译过来就是——房间里的大象。
但在我们的投资领域中,它还有一层含义,是指显而易见却被忽略的事实。
意思是,本来房间里面有大象大家都应该看得见,但是大家都去关心小事物或者无关紧要的事情,反而忽略了这个巨大的存在。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当我们因为看好一家公司的股票而买进的时候,其实都会基于一个我们的“预期”。这个预期就是这家公司的股价被市场低估,随着时间的推移股价会慢慢上涨,从而使我们可以坐收二级市场的差价收益,进而也可以自然而然地晋升为价值投资者。
这种思考的方式有没有错呢?并没有。
就拿成长股来说,我们通过研判,相信它的业绩会得到快速的增长,那么现在的股价自然是偏低的。但问题是,我们有没有考虑它为什么是被低估的?
既然是被低估的,那么就等同于我们的判断与市场上的现状出现了差异,我们就需要理由来支撑自己的判断。
一般而言,以下一些情况可以作为股价被低估的理由:
1、产品效益不确定。提升业绩的关键在于效益,如果涉及产品的原材料价格、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的变化导致产品的效益远低于预期,那么对股价也不会有正面的影响;
2、由于未来高速成长而目前被低估。很多当时看似该股市盈率不低,但总体PEG很低,这样是有潜力可挖的,因为门店正处于扩张期,也是正高速成长期,这样也是被低估的;
3、产品上市的时间点。时间点是一个关键因素,比如新产品上市的时间点是在半年之后,那么现在股价被低估也是合理的,毕竟对于市场上普通的投资者来说,主观上很少有愿意持有那么长时间的股票;
4、刻意的人为打压。某些情况下主力资金在介入建仓时会有刻意打压的过程,这段时候股价很容易被低估;
5、某些特定因素的干扰。比如公司希望降低定向增发的价格从而推出一些利空的消息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很多时候股价会受到很多重因素的干扰。
找到了被低估的理由,接下来就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研判。
既然我们说,当股价低于该内在价值即为“低估”。那么也就意味着它的前提条件首先就很苛刻,这种苛刻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以下两点是非常重要的:
一,必须确定该公司的存续期,进而确定存续期内的自由现金流;
二,必须采用合适的贴现率,但在实际应用当中,对于公司存续期、期内的现金流折现总值、贴现率的判断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而这类模型对于:存续期长短、期内(特别是永续)现金流的增速预测、贴现率具有很强的敏感性,所谓参数差之毫厘、结果谬之千里。
如果你是一位严谨而保守的投资者,那么你就尽量采取保守的预测和贴现率,虽然可能因此会丧失很多投资机会,但也可能规避了一些为“没有擦亮眼睛”所付出的代价。而一位激进且乐观的投资者,则可能采取了大致的预测和参数,他可能抓住了更多机会,但也可能会为不确定的可能付出代价。
买入之后,一直不涨怎么办?
即便已经拥有熟练的投资技巧和成熟的投资心理,一样可能会面对这样的问题:经过深思熟虑评估后的低估股票,买入后依然不涨,于是你又开始怀疑自己,我的判断是不是准确的呢?
其实,面对低估的股票不涨,甚至下跌。首先,你需要先检讨自己的仓位控制是否合理?其次,投资逻辑推理和价值评估是否理性客观?检讨客观环境是否发生变化以至于最初的判断基础发生改变?最后,还要避免因为不涨(或下跌)导致的投资情绪变化而影响投资判断。
对于我们的大A股而言,在做好自身的检查后,更应该做的还是坚持,而不是被市场所影响。实际上自身的检查,在市场偏好时,更应该严厉。
一个成熟投资者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就是不被市场情绪所干扰。毕竟,投资这事儿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因此,投资人更要从多角度的理解价值投资,它不一定是需要你长期持有,而是因人而异。激进的价值投资者会去寻找尖端科技,投资未来;保守的价值投资者会去寻找经济周期中的“大象”,占领当下,无论是哪一种类型,最后也会是殊途同归,牛股时代也将如约而至了。
本文首发于:股市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