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中国股民感受最深的五大深刻变化!
郭施亮 / 2017-11-15 07:29 发布
很快,我们即将告别2017年,迎接充满不确定性的2018年。然而,回顾这短暂的一年,中国股票市场却给予了中国股民不少的回忆。其中,对于中国股民来说,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这五大深刻变化。
首先,对于2017年的中国股市,仍然离不开波动率偏低的特点。不过,与2016年相比,2017年全年的股市波动率却更进一步降低,创出了近年来偏低的波动率水平,甚至出现多个交易日日均波动幅度低于0.3%的状态。
其中,以上证指数为例,2016年运行区间为2638.30点至3538.69点,波动空间为900.39点。至于2017年,股市运行区间为3016.53点至3450.49点,波动空间为433.96点,较2016年全年波动空间下降不少。从2016年、2017年的中国股市表现来看,依旧呈现出波动率偏低的特征。
其次,通过这两年中国股市的表现,更显著的特征,莫过于股市的机构化程度明显提升。
实际上,经历了2015年下半年轰轰烈烈的“去杠杆化”、“去泡沫化”过程之后,中国股市的投资者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与此同时,随着国家队资金、养老基金以及外资等各类大资金大机构的加快进入,中国股市的机构化程度也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以国家队资金为例,据机构测算,今年三季度国家队资金的持股市值高达4.43万亿,合计持股1128家上市公司,持股比例也创出了新高。至于养老金方面,累计有4300亿元的多省市区的合同总金额,如今已有1800亿元到账并开始投资,意味着养老金正式步入加快投资的进程。此外,则体现在外资资金的布局身上,目前外资持股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万亿之巨,而随着外资持股比例放宽至51%,未来外资加大投资的意愿也会明显提升,这有望进一步提升中国股市的机构化程度。
再者,IPO审核趋严,强化退市被多次提及,也是今年以来给中国股民感受最深的深刻变化之一。
自2016年11月之后,中国股市IPO发行节奏骤然提升,且基本上实现一周一批次的发行速度。从2017年以来,中国股市的IPO批文核发数量就创出了新高,而IPO累计筹资数额也达到了近年来的新高水平。
IPO发行节奏骤然提升,本身给市场带来多多少少的不利影响。由此一来,提升发审委把关能力,完善IPO审核趋严的模式,也将会从很大程度上利于提升拟发行上市的企业质量。
今年以来,IPO审核明显趋严,尤其是新一届发审委以来,IPO审核通过率骤然降低,对企业的把关要求明显提升,这利于提升IPO一周一批次常态化发行模式下的企业质量水平。此外,在IPO审核趋严的同时,退市问题提及的频率也有所增加,但关键之处,仍在于提升退市率水平,提升股民索赔的整体效率。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中国股民感受最深的新变化,则在于个股分化非常明显,白马股大蓝筹成为了今年市场的最大赢家。
在机构化程度明显提升的背景下,个股难免会加剧分化的走势。从今年的市场行情来分析,白马股、大蓝筹无疑成为年内市场表现较佳的投资品种,由此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指数攀升的动力。但,因白马股、大蓝筹占比市场权重较高,容易引发市场的失真效应,而在白马股、大蓝筹迭创新高的同时,实际上不少中小市值的股票却在创出阶段性调整新低,而这一分化现象也几乎达到了极致。
除此以外,今年以来无风险套利渠道的增加,这无疑为中国股民带来了福音。
自2016年IPO新规之后,取消了预缴款申购机制,取而代之的,则是中签后再缴款的模式,大大提升了新股中签的概率,并由此掀起了全民打新的时代,这对于投资者来说,也是一个无风险套利的渠道。然而,到了2017年,随着发行承销新规进一步确定信用申购的模式后,可转债发行显著提速,而投资者无需预缴款就可以进行顶格申购可转债,为投资者增设了一个无风险套利的渠道。至于部分投资者,仍可以借助可转债发行前后的机会,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原股东优先配售的权利,实现灵活套利,这系列现象的出现,无疑也是近年来市场的新变化。
不可否认的是,在机构化时代加快来临的当下,普通投资者持续盈利的难度确实增加不少。但,随着市场游戏规则的不断完善,一些无风险套利渠道还是给投资者带来了不少的福音。或许,在机构化加快发展的大趋势下,紧跟大资金大机构的投资步伐,可能会是不少普通投资者的最终投资出路。否则,长期下来,缺乏各种投资优势的普通投资者要想在市场中持续存活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