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广东省 广州市
个人简介:金基研,让信披更有价值。 更多
个人标签: 金融  

申请认证

我司已有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腾讯、凤凰、同花顺、东方财富等约30个平台账号,平均每天发送约2篇的优质原创在各平台,了解到贵平台符合我们的内容定位,特此申请贵平台账号

更多TA的关注(1)

金基研 

骏鼎达:下游产业持续发展与升级 坐拥境内外优质客户资源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已经深入人类生活,成为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随着主机设备安全防护要求的日益提升,功能性保护套管能够在汽车工业、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通讯电子、航空航天、光伏、医疗、风电等行业中得到广...展开
骏鼎达:下游产业持续发展与升级 坐拥境内外优质客户资源

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已经深入人类生活,成为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随着主机设备安全防护要求的日益提升,功能性保护套管能够在汽车工业、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通讯电子、航空航天、光伏、医疗、风电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市场需求提升空间巨大。深圳市骏鼎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骏鼎达”)专注于线束和管路系统的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产品,已逐步发展成为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行业的国内领先企业之一。
近年来,骏鼎达营收和归母净利润逐年上涨,凸显其业绩成长性。同时,骏鼎达的加权平均ROE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骏鼎达集产品设计、开发、验证、量产及服务于一体,掌握材料配方核心技术,具备改性材料自主开发能力,采用垂直一体化生产体系,可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主营产品性能比肩外资厂商的同类产品水平,陆续取得各类行业标准认证,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形成了不俗的市场竞争力。

一、下游产业持续发展与升级,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行业前景广阔
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属于新材料行业产业,目前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保护材料之一。
自成立以来,骏鼎达一直专注于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主要包括功能性保护套管以及功能性单丝,主要应用于汽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及通讯电子四大领域。
在汽车领域,近年来国内汽车市场展现出强大韧性,产销量均实现了高速增长。目前,国内汽车产销已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汽车大国地位彰显。
据中汽协数据,2019-2023年,国内汽车产量分别为2,572.1万辆、2,522.5万辆、2,608.2万辆、2,702.1万辆、3,016.1万辆;销量分别为2,576.9万辆、2,531.1万辆、2,627.5万辆、2,686.4万辆、3,009.4万辆。其中2023年,国内汽车产销量突破3,000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1.6%、12.0%,年产销量双双创历史新高。

值得关注的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国内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重要参与者,近些年市场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据中汽协数据,2019-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120.6万辆、136.7万辆、352.1万辆、688.7万辆、949.5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7.51%。
与此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2019-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分别为4.68%、5.40%、13.40%、25.64%、31.55%。
对标欧美发达国家,国内汽车千人保有量相对偏小,2022年国内汽车保有量3.19亿辆,结合14.12亿人口计算,国内千人拥车量达226辆,千人汽车拥车量相比于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有显著差距,市场空间广阔。
由于复杂的电气结构以及动力系统的调整,新能源汽车对功能性保护套管有着更大的市场需求以及更严苛的产品标准。随着相关车型出货量的逐步增长,功能性保护套管的市场应用空间有望进一步深化。
在工程机械领域,国内是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市场之一,主要产品品类齐全,近些年发展情况良好。
以挖掘机、装载机、叉车等重要品类为例,2015年至2022年,挖掘机年销售量由6.05万台增长至26.13万台,复合增长率为23.24%,装载机年销售量由7.36万台增长至12.34万台,复合增长率为7.66%;叉车年销售量由32.76万辆增长至104.80万辆,复合增长率为18.07%。
同时,随着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加快全球化步伐,国产品牌有望迎来第二增长曲线,其中特别是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业务的开拓。
伴随着国内工程机械设备需求的增长,将有力地带动功能性保护套管的市场需求。
在轨道交通领域,随着国家交通强国建设的持续进行,国内铁路营业里程、高铁营业里程及城市轨道交通营业里程均逐年上涨。
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19-2023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3.9万公里、14.6万公里、15.0万公里、15.5万公里、15.9万公里;全国高铁营业里程分别为3.5万公里、3.8 万公里、4.0万公里、4.2万公里、4.5万公里;全国轨道交通营业里程分别为5,295公里、6,172公里、7,355 公里、8,736公里、9,584公里。
随着营业里程的增加,相关配属车辆数亦逐年上涨。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截至2022年末,全国拥有铁路机车2.21万台、铁路客车7.7万辆、铁路货车99.7万辆。
在通讯电子领域,功能性保护套管可对移动通讯系统、网络数据中心、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通讯设施提供针对性的安全防护功能。受益于全球电子产业链的转移以及通讯网络技术的普及,数据中心、通讯基站等重要基础设施配套逐步完善。
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2年国内数据中心机架规模稳步增长,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650万标准机架,数据中心业务市场收入约1,900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27.2%。
另据工信部数据,2019-2023年,国内移动通信基站总数分别为841.0万个、931.0万个、996.3万个、1,083.0万个、1,162.0万个。其中,4G基站分别达544.1万个、575.0万个、590.2万个、602.7万个、629.5万个;5G基站分别达15.3万个、77.1万个、142.5万个、231.2万个、337.7万个。
除以上应用领域之外,随着航空航天、光伏、医疗、风电等新兴行业的发展,其对安全防护需求的不断提升也将带来功能性保护套管的巨大增量需求。

二、营收净利呈逐年上涨趋势,ROE高于行业均值
观其业绩,近年来骏鼎达营收和净利润均稳步上涨,经营情况向好。
2021-2023年,骏鼎达营业收入分别为4.67亿元、5.22亿元、6.4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4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9亿元、1.14亿元、1.4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63%(骏鼎达2023年财务数据经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审阅未审计,下同)。
据骏鼎达合理测算:2024年1-3月,骏鼎达可实现的营业收入区间为1.45亿元至1.70亿元,与2023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为21.72%至42.71%;可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600万元至3,400万元,与2023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为20.16%至57.13%。
与此同时,近年来骏鼎达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均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净资产收益率方面,2020-2023年,骏鼎达加权平均ROE分别为26.76%、28.69%、25.36%、24.23%,连续四年高于20%。其中,2023年1-6月,骏鼎达加权平均ROE为9.57%。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骏鼎达同行业可比公司必得科技、天普股份、沃尔核材、科创新源、合兴股份、泛亚微透、超捷股份、文依电气的加权平均ROE均值分别为17.35%、11.77%、8.19%、3.61%。
简言之,近年来骏鼎达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呈逐年上涨趋势,业绩向好。同时,骏鼎达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三、坐拥境内外优质客户资源,成功开拓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先发优势
业绩的持续增长离不开骏鼎达与存量客户持续深入的业务合作,以及对新客户的不断开发。
深耕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十余载,骏鼎达成功打入多家境内外汽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通讯电子等行业中知名终端主机厂的供应链体系,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
骏鼎达直接客户主要为终端主机厂上游的零部件供应商,包括安波福、住友电工、比亚迪、盖茨工业、时代电气、泰科电子等,产品最终应用于上汽通用、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东风日产、长安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特斯拉、广汽埃安等汽车厂商,卡特彼勒、三一重工等工程机械厂商,中车集团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车辆厂商以及莫仕、特发信息等通讯电子厂商。
凭借优质的产品竞争力和服务水平,骏鼎达与上述知名终端品牌商、零部件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取得多家合资品牌和国内自主品牌终端主机厂的认证,是国内少数同时进入国产、合资与外资品牌主机厂供应链体系的功能性保护套管企业之一,逐步提高了细分领域的国产化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汽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公司下游主要行业对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性的要求高,对进入供应链体系的资格认证相对严格,认证周期偏长。因此,客户通常会与供应商体系内的供应商形成相对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从而形成一定的准入壁垒。
在市场开拓方面,骏鼎达不断增强销售队伍的建设,在维护、深化与现有优质客户的合作关系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客户和产品应用新领域。
2020-2022年,骏鼎达当期客户数量分别为2,273家、2,399家、2,414家,其中存量客户分别为1,541家、1,656家、1,676家。
同期,骏鼎达来自存量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为3.00亿元、4.39亿元、4.9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7.81%,平均销售占比达到93.51%,存量客户稳定性高。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骏鼎达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实现快速增长。2020-2022年,骏鼎达新能源汽车产品销售金额分别为2,266.87万元、5,206.72万元、10,431.75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4.52%。
其中,自2022年起,比亚迪已成为骏鼎达的第一大客户。据骏鼎达问询函回复披露,比亚迪对其采购的产品主要用于自有品牌新能源车型。
此外,骏鼎达通过贴近客户生产持续提升客户粘性。根据国内客户分布情况,骏鼎达相应建立了深圳、东莞、昆山(苏州)、武汉、重庆、江门六大生产基地,就近客户生产,以此来实现更快的信息获取以及客户响应目标,有效缩短交付周期。

四、垂直一体化生产助力降本保质,产品性能比肩外资获各类行业资质
围绕下游客户需求,骏鼎达打造出以功能性保护套管和功能性单丝为代表的核心产品线。其中,骏鼎达主要产品功能性保护套管从单一的编织套管类别逐步向纺织套管、挤出套管、复合套管等多品类拓展,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约为80%。
同时,骏鼎达掌握了PET、PA、PP、PE等材料的改性配方技术,具备功能性保护套管所用原材料单丝的自主生产能力,实现自身所处产业链条往上游延伸,能有效降低材料成本,从而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率。
骏鼎达实行垂直一体化生产,不仅能保证产品品质,而且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功能性单丝是功能性保护套管的重要原材料之一,骏鼎达从树脂材料开始,自主开发改性配方,生产功能性单丝,可以有效贯彻研发理念,保证单丝性能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单丝自产,可以减少外部采购带来的额外交易成本。
此外,为了满足客户的一站式采购需求以及配合骏鼎达自制产品更好地实现安全防护功能,骏鼎达向外采购部分产品后与自产产品配套销售给客户。
至此,骏鼎达形成了丰富的产品品类,而且能够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产品设计、工艺开发、产品测试、批量生产、快速供货、售后支持等一体化配套服务方案,可以有效满足下游客户一站式采购需求,并减少客户因向多家采购付出额外的认证和配套成本。
凭借良好的耐温性、抗 UV 性、阻燃性、耐化学腐蚀性等性能,骏鼎达主要产品对汽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及通讯电子等领域的线束系统、流体管路等提供耐磨、隔热、防撞击、屏蔽、抗爆破、防火、降噪等安全防护作用。
目前,骏鼎达产品的耐磨、隔热、防撞击、防动态切割、屏蔽和阻燃性能已比肩外资厂商的同类产品水平,陆续取得各类行业标准认证,为打开下游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骏鼎达产品不仅符合RoHS、REACH、无卤等国际通用环保标准要求,还通过了多个下游应用行业的测试或认证,包括燃油汽车行业的ISO6722测试、SAE J2192测试、SAE J2302测试;新能源汽车行业的MBN LV312-3测试、GB/T2408测试、QC/T29106测试;工程机械行业的MSHA认证、ISO6945测试;轨道交通行业的EN45545-2测试、Q/CRRC J106中车技术规范、GB/T30142测试;通讯电子行业的UL认证、CSA认证。
综上,骏鼎达具备垂直一体化制造体系,不仅能保证产品品质,而且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同时,骏鼎达产品品类齐全,可以有效满足下游客户一站式采购需求。此外,骏鼎达产品性能已比肩外资厂商的同类产品水平,陆续取得各类行业标准认证。

五、研发投入及占比逐年上涨,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比超八成
多年来,骏鼎达坚持自主研发,将技术研发作为各项业务的驱动力。骏鼎达始终重视研发投入,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逐步形成了自身的技术和研发优势。
2021-2023年,骏鼎达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1,965.13 万元、2,251.39 万元、2,913.62万元,占各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4.21%、4.31%、4.53%。
研发团队建设方面,骏鼎达已建立一支研发经验丰富、梯队结构合理的技术研发团队,能够快速响应客户的研发、设计需求。截至2023年6月30日,骏鼎达研发人员为86名,占员工数量比例为11.80%。
同时,骏鼎达设有独立研发中心,研发中心下设符合CNAS认可的检测中心,包括理化分析实验室、老化实验室、环境实验室、阻燃实验室、力学综合实验室等,并配备有符合RoHS、无卤、QC/T、ASTM、SAE、UL、ISO、GB/T等国际、行业及国内标准的各类测试设备,可以充分支撑现有产品及未来产品项目的研发、分析和检测验证的需求。
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和持续的研发投入,骏鼎达掌握多项与主营业务相关的材料配方开发、产品结构设计及成型等核心技术,可以自主研发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骏鼎达已形成了成熟的研发体系,具备了自主创新能力,已取得境内发明专利权25项、境外发明专利权1项,境内实用新型专利权112项。
根据第三方机构出具的《科技查新报告》,骏鼎达防撞击保护和屏蔽保护产品的配方与工艺生产技术在国内未见技术查新点相同的研究文献及成果的报道,具有行业先进性和创新性。
据招股书,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骏鼎达核心技术对应产品收入分别为2.78亿元、3.97亿元、4.45亿元、2.23亿元,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5.45%、85.09%、85.42%、83.96%。
凭借领先的技术水平和持续创新的研发能力,骏鼎达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第一批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第六届深圳市自主创新百强中小企业、第三届高分子行业创新奖等多项荣誉。
此番上市,骏鼎达拟募集资金5.58亿元,分别用于“生产功能性保护材料华东总部项目”、“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其中,“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项目”总投资1.36亿元,通过形成高规格研发及检测实验室,建设高效技术创新平台,有利于骏鼎达缩短研发周期,提高产品工艺水平,从而加强其技术与研发优势,实现业务创新。
作为国内领先的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的生产企业,骏鼎达将凭借多年积淀的技术优势,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拓展产品的下游行业应用领域,持续提升产品标准,不断丰富产品品类及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产品。

收起

| 评论 03月15日 10:53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投资“一篮子”基金的FOF 为什么不是“多多益善”?】
《金基研》 霞路/作者 回顾2016年9月23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2号——基金中基金指引》,为国内基金市场发展基金中基金(FOF)业务设定了基础框架。2017年10-11月,国内首批6只公募FOF基金相继成立,而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合并份额计... 展开全文

| 评论 03月14日 14:18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TMT板块再度受市场关注 基金投资者可以怎样布局?】
《金基研》 霞路/作者在2024年春节假期里,人工智能视频生成模型“Sora”的亮相引起了不少投资者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再次关注。在长假结束后,部分TMT(科技-媒体-电信)相关行业的指数领涨,而与TMT行业相关的部分指数在节后一周内的涨幅近10%。“Sora”亮相后,市场是否会重演... 展开全文

赞(1) | 评论 03月12日 10:56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星德胜:打造业绩新增长点 代表性产品性能指标优于同行业竞品《金基研》森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全球消费者的卫生意识不断加强,清洁电器渗透率不断提高,同时全球节能环保理念广泛普及促进清洁电器产品不断优化,带动了相关微特电机市场需求的增长。星德胜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展开
星德胜:打造业绩新增长点 代表性产品性能指标优于同行业竞品

《金基研》森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全球消费者的卫生意识不断加强,清洁电器渗透率不断提高,同时全球节能环保理念广泛普及促进清洁电器产品不断优化,带动了相关微特电机市场需求的增长。星德胜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德胜”)主要从事微特电机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其微特电机及相关产品主要应用于以吸尘器为代表的清洁电器领域,并已同步发展至电动工具、园林工具、高速吹风机等其他终端应用领域。
在2022年终端消费市场需求出现回落的大背景下,星德胜紧跟行业市场变化,前瞻性布局,打造业绩新增长点。2023年,星德胜营收、净利润均实现上涨。受益于强劲的研发实力、出众的产品质量、优异的产品性能、多元化的产品体系和稳定的交付能力等多方面优势,星德胜的产品受到诸多国内外知名清洁电器品牌的青睐。目前,星德胜生产的微特电机产品在吸尘器细分领域中市场份额较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一、营收净利上涨业绩回暖,前瞻性布局打造业绩新增长点
专注电机行业近二十年,星德胜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全球清洁电器产品提供最好的性能,助力全球消费者提高生活品质。
观其业绩,2020-2022年,星德胜营业收入分别为16.52亿元、23.11亿元、18.0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1.39亿元、1.72亿元、1.87亿元。
到2023年,经天健会计师审阅未审计,星德胜实现营业收入20.57亿元,同比上涨13.76%;实现净利润1.9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6.07%。
需要说明的是,2020年,受益于终端消费者居家时间增长、卫生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等因素,清洁电器市场需求大幅上涨,导致星德胜2021年度收入大幅增加。2022年度,星德胜出现了暂时性的收入波动,主要系同期高基数影响,属于行业回调的暂时性影响。2023年度,星德胜业绩下滑的趋势已得到遏制,整体呈企稳回升态势。
在2022年终端消费市场需求出现回落的大背景下,星德胜紧跟行业市场变化,及时跟踪行业技术动态,提前布局新技术研发及新产品研发,以最快速度适应技术和产品发展趋势,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助力其经营业绩稳定。
首先,星德胜通过准确研判下游清洁电器市场无绳化、智能化、使用场景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新型家用清洁电器如扫地机器人、洗地机等产品所使用的直流无刷电机产品进行提前布局,并不断通过产品的更新迭代实现技术升级和性能优化,迎合了市场需求的变动趋势。
2019-2022年及2023年1-6月,星德胜直流无刷电机的销量占比分别为6.76%、11.25%、11.59%、15.55%、17.58%,呈逐年上涨趋势,逐渐成为其销售业绩的中坚力量,销售整体结构不断优化。由此带来星德胜产品附加值增加、盈利能力上升、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等优势。
其次,随着终端消费者对清洁电器智能化、自动化的需求日趋提升,带有自动集尘功能的大容量集尘站逐渐成为扫地机器人产品的标准化配件,星德胜凭借丰富的交流串激电机研发与制造经验,重点开发高真空度交流串激电机产品,迅速抢占了扫地机器人集灰桶这一新兴市场。
2022年,星德胜对知名扫地机器人品牌商科沃斯和石头科技的主营业务收入上涨迅猛,分别上涨了87.86%、381.87%。
再次,星德胜积极与全球大型清洁电器品牌商开展业务合作,不断挖掘符合下游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并于2022年下半年成功进入高速吹风机电机市场,相关产品已在2022年第三季度实现销售,2023年上半年销售额达到7,531.33万元,为其收入带来增量。
从次,基于前期在直流无刷电机领域积极布局形成的技术优势与客户基础,星德胜进一步拓展产品范围,重点打造电机、电控系统和电池包“三电一体”系统化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目前,星德胜已具备成熟的方案设计和制造能力,与苏泊尔、创科集团(TTI)等知名客户达成合作,并已在2022年第三季度形成销售,相关产品单价和利润率较高,未来该类产品有望进一步扩大星德胜的销售收入和盈利能力。
最后,星德胜于2022年成立车用电机事业部及工业风机事业部,拟利用其在直流无刷电机领域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整体成本优势,进军车用电机、工业风机市场。
综上,在2022年终端消费市场需求出现回落的大背景下,星德胜紧跟行业市场变化,前瞻性布局,打造业绩新增长点。2023年度,星德胜收入、净利润等业绩指标均呈上升态势。

二、国内外知名清洁电器品牌青睐,2023年H1电机类订单数量同比增长47.21%
多年来,受益于星德胜强劲的研发实力、出众的产品质量和稳定的交付能力等多方面优势,其产品受到诸多国内外知名清洁电器品牌的青睐。在以吸尘器为代表的清洁电器领域,星德胜已经拥有一批稳定的核心客户群,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国内外市场的拓展。
随着在微特电机行业内多年来的精耕细作,星德胜核心终端客户群体逐步覆盖大部分国内外大型知名清洁电器品牌商,且相当一部分OEM/ODM厂商客户同星德胜的业务合作为终端品牌商指定。
目前,星德胜产品广泛应用于包括北美吸尘器第一品牌必胜(Bissell)、全球领先的电器制造商创科集团(TTI)、扫地机器人行业领军企业iRobot、鲨客(Shark)、伊莱克斯(Electrolux)、百得、松下、日立、飞利浦、LG,以及国内知名电器品牌科沃斯、石头科技、美的、德尔玛、小米等终端品牌。
星德胜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细分市场对标全球微特电机行业知名企业,在下游主要客户处保持了稳定的销售份额,形成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与国际大型品牌商客户的多年合作过程中,星德胜不断收获包括百得、伊莱克斯、iRobot、松下、LG、美的等多家知名企业颁发的优秀供应商奖项和荣誉。
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十大吸尘器出口企业”名单中,星德胜成为包括莱克电气、科沃斯、爱普电器、江苏美的、德昌股份、春菊电器、富佳股份、卓力电器、新宝股份等9家吸尘器制造企业的电机供应商。
与上述业界龙头企业的合作不仅能够给星德胜带来稳定的经营业绩,同时也对其产品质量体系的建设、行业前沿技术的研究跟踪以及生产管理的规范产生了良性影响,不断促使星德胜对自身的研发技术实力、生产工艺水平以及运营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其逐渐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微特电机供应商准入门槛偏高,客户往往会选择已具有相应领域成熟经验、拥有一定行业口碑的供应商进行合作,以保证产品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星德胜作为微特电机行业领先供应商,其与下游优质客户稳定的合作关系构筑了客户资源壁垒,形成持续竞争优势。
2023年1-6月,星德胜累计获取的电机类产品的订单数量达2,829.24万台,较2022年1-6月同比增长47.21%,较2022年7-12月环比增长33.31%,产品订单数量整体实现稳步增长。截至2023年6月30日,星德胜在手订单金额(不含税)达5.30亿元。
简言之,星德胜在以吸尘器为代表的清洁电器领域,已经拥有一批稳定的核心客户群,客户资源优质,合作关系稳定。2023年上半年,星德胜累计获取的电机类产品的订单数量同比大幅上涨,期末在手订单逾5亿元。

三、产品质量稳定规模优势突出,多元化产品体系满足客户多层次要求
吸尘器制造企业对电机部件的批量供货需求大、质量标准高、交货期紧,而吸尘器产品本身又具有多品种、多批次、定制化程度高等特点,这对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质量管控、管理能力、反应速度都提出了挑战。
星德胜拥有优秀的运营管理、研究开发以及生产制造团队,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供应链管理体系,大幅缩短了产品开发以及交付的周期,从而能够稳定、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
产品质量方面,星德胜自设立以来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已建立起健全、科学的现代化管理制度。星德胜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符合GB/T19001-2016标准以及ISO9001:2015标准,同时获得多项美国UL、欧盟CE、全球CB等认证证书。星德胜产品符合中国、美国、欧盟等世界各地的安全认证标准、性能测试标准、有害物质标准等各类行业标准。
规模生产与成本方面,截至2023年6月30日,星德胜在苏州、泰兴均有生产基地,自有及租赁生产经营房产面积达9.67万平方米,各类微特电机年产能合计已超过6,000万台,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规模化采购以及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使得其具有不俗的生产成本优势。
凭借生产规模优势,星德胜对标行业知名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星德胜的交流串激电机产品对标多麦机电,产品制造工艺成熟,可靠性强;直流无刷电机产品对标日本电产、德昌电机控股和莱克电气,产品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噪声低等特点。现阶段,星德胜产品工艺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根据测算,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吸尘器生产国,其2021年度家用吸尘器产量中25%以上的吸尘器产品使用了星德胜生产的微特电机。另据招股书,2022年,星德胜的家用吸尘器主吸力电机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7.01%。
与此同时,微特电机作为下游应用设备中的重要零部件和模块组成,其差异化、定制化的需求相对明显。星德胜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变化,不断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微特电机产品,帮助客户实现对性能、外形、结构等多层次的设计要求,具备产品多元化的竞争优势。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星德胜实现销售收入的吸尘器相关电机的产品型号数量分别达到2,712个、2,707个、2,709个、1,932个,在吸尘器电机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品图谱。
总得来说,星德胜的产品质量稳定,产品工艺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且具备规模生产与成本优势,在吸尘器细分领域中市场占有率高。同时,星德胜具备产品多元化的竞争优势,帮助客户实现对性能、外形、结构等多层次的设计要求。

四、三大方面构建特有技术优势,代表性产品性能指标优于同行业竞品
微特电机行业属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交叉的行业,涵盖电机外形设计、控制系统、结构工艺、集成与检测等各项技术,对核心技术的要求偏高。且星德胜的产品主要应用于以吸尘器为代表的清洁电器领域,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快。由此,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壁垒。
专注电机行业近二十年,星德胜的研发部门配备了大量经验丰富、具备高水平专业知识的研发设计人才,在高速高效稀土永磁电机的电磁优化设计、电机驱动软硬件设计、空气动力学设计等多方面形成了特有的技术优势。
技术研究和产品设计方面,星德胜在高速高效稀土永磁电机的电磁优化设计方面具备丰富的技术积累,为永磁式直流电机技术相关国家标准的主要编制单位之一;电机驱动软硬件设计方面,星德胜设有专门的软件开发团队,在直流无刷电机芯片的软硬件开发配套方面具有不俗的竞争力;在空气动力学设计方面,星德胜系行业内最早成立流体力学研发团队的企业,在电机吸力和噪音控制方面具有不俗的实力。
多年来,星德胜始终保持产品、技术的持续创新,通过研判市场最新技术和应用发展趋势,不断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多元化电机产品,具有极强的定制化开发能力。
产品开发方面,星德胜首创直径45mm的高速无刷马达;成功研发具有发明专利的Y系列干湿两用马达;成功研发重量仅为120g的大功率超轻量马达;研发的K50型号直流无刷电机最高转速每分钟可达14万转,最大吸入功率超过308AW。
星德胜电机控制团队通过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根据各个客户自身特点和产品需求,定制化研发量产了累计超过200个吸尘器无刷电机专用项目,为吸尘器行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值得关注的是,星德胜微特电机产品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产品及其性能指标均优于同行业竞品:高速风筒马达风量和噪音优于同行业竞品马达;随手吸用高速马达最大吸功、最大流量均高于同行业竞品马达;便携式吸尘器用高速马达马达效率相比同行业竞品马达高出10个百分点;大功率吸尘器高速马达直径小,最大吸功、最大流量以及效率优于同行业竞品马达;扫地机器人主吸力马达最大吸功比同行业竞品马达高50%,效率比竞品马达高出10个百分点。
凭借优秀的研发实力及定制化开发能力,星德胜被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尖峰企业”、“高原产业重点企业”、“江苏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五、下游市场及所处行业发展前景良好,募资扩产强研夯实发展根基
从星德胜所处行业情况看,清洁电器微特电机制造行业发展状况主要受行业整体的技术进步及下游市场需求影响。
一方面,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和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电机产品整体将朝高转速、无刷化、智能化、高效节能化等方向发展,作为下游整机类产品最核心的零部件之一,其应用场景也将不断拓宽,新的行业增长点有望出现。
另一方面,长期来看,清洁电器类产品市场需求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发展潜力较大,并将不断带动相关微特电机的生产需求。
近年来,清洁电器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催生了高性能、多元化清洁电器产品市场需求,扫地机器人、洗地机等适用于不同使用场景的多元化产品不断推出,不同细分领域的清洁电器产品得到较快发展。
同时,受益于大众清洁习惯的转变以及卫生意识的加强,清洁电器产品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由于人口基数大、市场潜力大,清洁电器渗透率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这将成为清洁电器市场新的增长点。
据欧睿国际的预测,2023年全球吸尘器市场销量可达1.51亿台,预计同比增长2.72%;中国内地吸尘器市场销量可达2,169.0万台,预计同比增长9.25%,将呈现强劲的反弹趋势,行业景气度整体将有所回升。
另据相关预测数据,2023-2027年全球家用吸尘器市场规模将保持7.4%的年复合增长率,2027年预计市场规模将增长至406.9亿美元,约为2022年的1.5倍,行业市场空间大。
综上所述,星德胜下游市场及所处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此番上市,星德胜拟募集资金9.60亿元,分别用于“年产3,000万套无刷电机及控制系统、500万套电池包扩能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有刷电机技改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其中,“年产3,000万套无刷电机及控制系统、500万套电池包扩能项目”总投资6.56亿元,旨在提升无刷电机及控制系统产能,同时提升其配套电池包产品产量,并开拓工业风机市场。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9,355.85万元,主要聚焦于现有产品工艺技术优化和产品新应用领域拓展等方向的研究。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将大幅提升星德胜研发创新能力,增强其核心竞争力,进而提升星德胜持续发展能力以及长期盈利能力。
“有刷电机技改项目” 总投资5,983.47万元,拟用星德胜现有厂房,对整体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提升改造,提高现有电机生产线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
上述募投项目的顺利实施将帮助星德胜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进行规模化扩张、产业链完善、下游市场拓展及技术更新,将进一步提高其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从而有效地提升星德胜核心竞争力。
未来,星德胜将不断加强研发创新、提高产品品质、扩大生产规模、挖掘多场景应用业务潜力、大力推广品牌建设,同时加大海外布局,致力成为全球清洁电器相关微特电机的标杆企业。
收起

赞(2) | 评论 03月11日 09:20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转融券按下“暂停键”,基金投资策略该如何做出调整?】
《金基研》 陌语/作者2月6日,证监会对融券业务提出了三方面进一步加强监管的措施,一是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以现转融券余额为上限,依法暂停新增证券公司转融券规模,存量逐步了结。对此,一些基民可能要问,什么是转融券,暂停新增转融券对基金投资者有什么影响呢? 一、转融券业务为什么要摁下... 展开全文

赞(2) | 评论 02月29日 17:45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肯特股份:产品性能好实现进口替代 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发展新动能《金基研》森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全球工业制品呈现轻量化、低碳化、环保化的趋势,“以塑代钢、以塑代木”已成为工业产品开发的前沿需求。同时,随着国内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品制造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优质产品将实...展开
肯特股份:产品性能好实现进口替代 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发展新动能

《金基研》森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全球工业制品呈现轻量化、低碳化、环保化的趋势,“以塑代钢、以塑代木”已成为工业产品开发的前沿需求。同时,随着国内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品制造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优质产品将实现进口替代和出口创汇。国内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品行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作为一家专注于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品及组配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南京肯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肯特股份”)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性能工程塑料材料选型、配方及产品设计等解决方案。
业绩方面,近年来肯特股份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呈逐年上涨趋势。同时,肯特股份的加权平均ROE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通过多年积累,肯特股份形成了在技术研发、材料配方、工艺和质量控制、产品品类和性能、客户资源和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从而能够很好地满足国内外高端客户对于产品质量、稳定性、交货期、售后服务等方面的高要求。目前,肯特股份已进入全球及国内领先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供应商体系,并持续为其提供产品和服务。此番上市,肯特股份发行市盈率为22.81倍,大幅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一、营收及净利润稳健增长,ROE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品与其他塑料相比,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能够在条件苛刻的化学、物理环境中长期使用,终端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作为国内较早进入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品行业的公司之一,近年来肯特股份受益于下游市场需求增长,业绩稳步增长。
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肯特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2.45亿元、3.17亿元、3.72亿元、2.96亿元,2020-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24%;净利润分别为4,262.97万元、5,332.58万元、7,330.71万元、5,917.38万元,2020-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13%。
其中,2023年1-9月,肯特股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49%,净利润同比增长4.01%(肯特股份2023年1-9月财务数据经审阅,未审计)。
从盈利能力角度看,近年来肯特股份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盈利能力突显。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肯特股份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4.07%、16.30%、20.49%、13.95%。
同期,肯特股份同行业可比公司成都一通密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通密封”)、中密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密控股”)、上海唯万密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唯万密封”)、常州朗博密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朗博科技”)、深圳市沃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特股份”)、辽宁华日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日新材”)、成都盛帮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帮股份”)、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亚微透”)的加权平均ROE均值分别为15.23%、13.42%、8.56%、3.88%。
其中,2023年1-9月,中密控股的加权平均ROE为9.96%;唯万密封的加权平均ROE为3.36%;朗博科技的加权平均ROE为2.15%;沃特股份的加权平均ROE为1.23%;华日新材的加权平均ROE为6.03%;盛帮股份的加权平均ROE为5.50%;泛亚微透的加权平均ROE为9.32%。一通密封、华日新材尚未披露其2023年1-9月财务数据,故剔除(下同)。
与此同时,肯特股份秉承稳健的财务政策,严格控制财务风险,其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定且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体现出强劲的偿债能力。
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肯特股份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4.30%、21.42%、16.90%、12.35%。同期,肯特股份同行业可比公司一通密封、中密控股、唯万密封、朗博科技、沃特股份、华日新材、盛帮股份、泛亚微透的资产负债率均值分别为25.20%、26.13%、21.81%、18.72%。
值得一提的是,同行业可比公司中泛亚微透和沃特股份与肯特股份一样涉及氟塑料制品,以上两个公司与肯特股份更为接近。肯特股份发行价格19.43元/股,发行市盈率为22.81倍。而截至2024年2月26日,泛亚微透的市盈率为46.35倍。
综上,近年来肯特股份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均稳健增长,业绩向好。同时,肯特股份的加权平均ROE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此外,肯特股份严格控制财务风险,其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定且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二、定位高端客户构筑客户资源壁垒,外销收入及占比走高
凭借在技术研发、材料配方、工艺和质量控制、产品品类和性能、客户资源和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肯特股份能够充分满足高端客户各方面的需求。基于上述优势,肯特股份采取高端客户开发策略,努力进入高端客户供应商体系,与其建立并维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目前,肯特股份已与众多通用机械制造、通信设备制造、铁路运输设备制造、汽车制造、仪器仪表制造、医疗器械、半导体设备、环保设备、风电设备等领域的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客户形成了合作关系,其中包括CommScope、Bray、Emerson、Rego、Schlumberger、铁科院、中国中车、纽威股份、航天晨光、比亚迪等,形成了相对坚固的客户资源壁垒。
要成为上述优质客户的合格供货商,一般都要通过严格的认证。高端客户在质量标准、产品稳定性、交货周期、售后服务等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一般仅从通过认证的合格供应商进行采购,且对供应商认证严格、认证周期长。而一旦通过认证,终端客户的供应商置换成本也偏高,合作关系相对稳固。
此外,肯特股份通过深度参与部分客户前端产品设计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服务,通过提供多样化、系列化、组件化产品而为客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此种合作模式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依存关系,提高了客户黏度。
客户开拓方面,肯特股份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开拓市场。一方面,肯特股份持续挖掘现有客户的潜在需求,积极参与客户新项目的开发;另一方面,肯特股份通过参加技术研讨会、展览会、组织销售人员拜访等方式积极寻求与新客户的合作机会。另外,肯特股份积极推广现有产品的同时,不断研发新的产品,以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和市场。
在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品行业经营多年,肯特股份目前销售市场已遍布中国内地、中国台湾、日韩、东南亚、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肯特股份的外销收入及占比稳中有升,已成为其销售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肯特股份主营业务中的外销收入分别为2,888.58万元、3,982.62万元、5,620.42万元、3,095.99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2.19%、12.87%、15.32%、15.88%。
简言之,肯特股份采取高端客户开发策略,已在众多领域积累了大量国内外长期稳定的客户资源,为其后续的发展形成了保障。同时,近年来肯特股份外销收入及占比稳中有升,已成为其销售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拥有六大类别三万余种规格型号,产品实现进口替代
自成立以来,肯特股份一直专注于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品及组配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和不同的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材料选型、产品设计及生产制造等完整解决方案。
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肯特股份以掌握的PTFE、PEEK、改性PA等多种工程塑料性能和加工工艺为基础,自主开发形成KT系列、CHILON等多种配方性能更加优良的复合材料。
肯特股份KT系列材料优势包括抗压性与耐磨性提升、更广泛地适用于多种使用环境、使用寿命延长等,CHILON材料优势包括吸水性降低、抗压性提升等。使用肯特股份KT系列、CHILON等配方复合材料生产的产品,可以在某些特定方面达到单一工程塑料制品不具备的优良性能或具备更加优良的综合性能。
根据客户需求,肯特股份逐渐调整、丰富生产链,目前已形成以密封件及组配件、绝缘件及组配件、功能结构件、耐腐蚀管件、造粒料和四氟膜为主的六大产品类别,约3万余种不同规格、型号的产品,产品覆盖面广。
值得一提的是,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优异的产品性能,肯特股份自主研发生产的产品在细分领域中占据优势地位,实现了部分进口替代。
在产品质量方面,肯特股份严把品控,制定了包括质量标准、原料质量管理、过程控制、成品控制、检验规范、异常处理等的完整质量控制制度,并有效执行。肯特股份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ATF16949国际汽车工业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TS22163国际铁路行业质量管理体系。
在产品性能方面,肯特股份产品在耐高压、抗蠕变、耐高低温、抗腐蚀、耐磨损等方面表现出优异性能,具有稳定的产品品质。肯特股份主要产品与欧美及日本工程塑料制品生产企业的产品处于同等水平,自研产品在国内部分应用领域内持续推动进口替代进程。
其中,肯特股份PTFE耐磨系列产品在比磨损率、磨痕宽度、压缩模量和线膨胀系数等关键性能指标上达到了先进水平,部分密封件及功能结构件产品的连续工作时间从行业内的2,000小时提升到5,000小时以上。PEEK减磨系列产品在摩擦系数、比磨损率和断裂伸长度等性能指标上表现优异;行业内的PEEK减磨系列产品的摩擦系数为0.28-0.30,肯特股份PEEK减磨系列产品最低可做到0.17。
总的来说,肯特股份拥有丰富的产品链,是国内同行业中同时在多个产品领域具备竞争力的规模化的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同时其产品质量稳定、性能优异,能够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定制化产品,持续推动进口替代进程。

四、核心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发展新动能
目前国内的工程塑料制品生产企业众多,但大部分为处于偏低层次竞争的企业,国内高品质、高性能产品的生产及质量控制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企业核心技术的缺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深耕高性能工程塑料领域二十余载,肯特股份形成了涵盖材料改性、材料成型、原料形态改性、精加工及组装等多个方面的高性能工程塑料零部件生产全过程核心技术体系。
截至2024年1月31日,肯特股份拥有专利94项,其中发明专利38项。肯特股份通过“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密封件的应用”、“耐热耐磨PTFE塑材及其制备方法”、“耐低温耐磨PEEK/PTFE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PTFE板焊接方法及装置”等发明专利,形成并保持了其在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品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2022年9月,肯特股份通过了2022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认定审核。同时,肯特股份拥有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特种热塑性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并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江苏省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示范企业、中国塑料加工工业优秀科技创新企业等荣誉称号。
同时,肯特股份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突出,拥有的核心技术已在相关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产品多次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和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塑料加工业优秀科技成果奖。
为保持在材料配方、生产工艺、产品研发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技术优势,肯特股份近年来不断加大研发资金及人员投入。
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肯特股份研发投入分别为1,525.61万元、1,692.04万元、1,895.32万元、1,610.91万元,2020-2022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为11.46%。
同时,肯特股份拥有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研发技术团队,截至2023年6月30日,肯特股份共有研发技术人员75人,占员工总数的16.67%。
产学研方面,肯特股份建立了企业院士工作站和研究生工作站,与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随着技术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肯特股份的产品种类将不断丰富,产品性能将进一步增强,发展空间有望持续扩大。

五、行业迎发展机遇且进口替代空间广阔,募资扩产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全球工业制品呈现轻量化、低碳化、环保化的趋势,以塑代钢、以塑代木成为工业产品开发的前沿需求。此外,伴随国家对军工与航空航天领域、半导体与5G领域、新能源与环保领域的投入加大以及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品行业将迎来更多发展机会。
国内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品产量虽位居世界前列,但中低端产品占比偏大,不能满足高端装备的制造需求,造成中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的现状。目前,国内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品进口替代空间巨大,行业处于成长期。
据招股书,2023年1-6月,肯特股份的密封件及组配件产能利用率为101.05%,四氟膜产能利用率为86.30%,耐腐蚀管件产能利用率为91.21%,已不能满足未来的发展需要。为了适应下游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肯特股份拟通过募集资金上市进一步扩大其生产能力。
此番上市,肯特股份拟募资3.52亿元,分别用于“密封件与结构件等零部件扩产项目”、“四氟膜扩产项目”、“耐腐蚀管件扩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其中,肯特股份的“密封件与结构件等零部件扩产项目”总投资1.73亿元,扩大密封件及组配件、功能结构件产品的生产,提高肯特股份的整体业务规模、优化产品结构,拓展应用范围,进一步提高密封件与结构件等零部件产品加工效率和工艺水平,巩固其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客户资源方面的优势,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密封件与结构件等零部件扩产项目”,迎合了通用机械制造、通信设备制造、铁路运输设备制造、汽车制造、仪器仪表制造、医疗器械、半导体设备、环保设备、风电设备等领域的市场需求。
“四氟膜扩产项目”总投资6,320.00万元,建设8条生产线,其中:2条生产线的核心设备(旋切机)为进口设备,另外6条生产线的核心设备(旋切机)为国产设备。该项目将加强肯特股份在四氟膜领域的布局,进一步提升其竞争能力。随着国内5G技术的成熟及普及,高频线路板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带动了对氟塑料制品的市场需求,市场前景广阔。
“耐腐蚀管件扩产项目”总投资4,402.00万元,将丰富肯特股份耐腐蚀管件产品的规格及产品类型,拓展新增应用领域和客户,巩固和提升其耐腐蚀管件产品的竞争实力,扩大业务规模,增强盈利能力。随着高端仪器仪表、管道设备、列管换热器等对防腐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未来对耐腐蚀管件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
展望未来,肯特股份将紧跟世界前沿科技,提升智能化与自动化制造水平,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开发各个应用领域的国内外高端客户并展开深度合作从而学习前沿的科研方向,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力争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性能工程塑料零部件生产企业。
收起

赞(1) | 评论 02月28日 09:57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买基金像买“盲盒” 投资者如何“剔除”风格漂移的基金?】
《金基研》 霞路/作者2023年四季报出炉后,一些投资者发现,自己持有的AI主题基金重仓了好几个白酒股、新能源股,而手中的新能源主题基金却重仓了一堆银行股,面对此情此景,不少投资者纷纷表示“头痒”。近年来,基金实际投资与其名称不同等“风格漂移”的现象,被不少基金投资者诟病,也引发... 展开全文

赞(3) | 评论 02月27日 10:42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安宁股份:技术先进钛金属回收率行业领先 储量丰富打造智能绿色矿山】
《金基研》森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钒钛磁铁矿是低合金高强度钢、重轨、钒电池、钒产品、钛材等国家重要基础产业的原料,经洗选后得到的主要产品为钛精矿和钒钛铁精矿。近年来,钛精矿及钒钛铁精矿的下游产品应用领域需求稳定增长,带动钒钛磁铁矿采选行业发展。 作为国内主要的钒钛磁铁... 展开全文

赞(4) | 评论 02月21日 09:33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冠中生态:构建全要素全过程一体化产业链 打造特色“冠中生态学”理论体系】
 《金基研》碧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当前,国内处于推进环境保护事业攻坚战、实现“双碳目标”、迈向绿色经济的关键转型期。国内鼓励环保生态产业发展的政策频频出台和落地,成为生态修复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行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作为国内植被恢复技术的公司之一,青岛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 展开全文

| 评论 02月21日 09:05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东航物流:卡位独特稀缺航空物流核心资源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物流新模式】
《金基研》环洋/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航空物流作为交通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发展格局下的先导性产业,对服务内需市场消费升级、服务中国制造爬坡过坎、推动品牌出海等高质量“双循环”体系的打造具有重大战略支撑作用。东方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航物流”)一直专注于航空物流综合... 展开全文

赞(2) | 评论 02月20日 16:12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亨迪药业:营收净利高增盈利能力提升 “加码”研发持续丰富产品线】
《金基研》湖光/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全球及国内老龄化趋势加速,老龄化人口日益增长。全球老年人口的增加、慢性病发病率的提升等关键因素显著增加了原料药市场需求,全球原料药市场持续增长。自设立以来,湖北亨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亨迪药业”)一直从事化学原料药和药品制剂... 展开全文

赞(5) | 评论 02月20日 16:01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冠中生态:构建全要素全过程一体化产业链 打造特色“冠中生态学”理论体系】
《金基研》碧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当前,国内处于推进环境保护事业攻坚战、实现“双碳目标”、迈向绿色经济的关键转型期。国内鼓励环保生态产业发展的政策频频出台和落地,成为生态修复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行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作为国内植被恢复技术的领航者,青岛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全文

赞(5) | 评论 02月20日 15:55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嘉和美康:营收净利稳步提升 电子病历市场份额连续九年居首《金基研》南国/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伴随着产业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国内医疗信息化在利好政策+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持续推进,国内医用软件行业市场规模快速扩张。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医疗信息化软件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之一,嘉和美康(北...展开
嘉和美康:营收净利稳步提升 电子病历市场份额连续九年居首

《金基研》南国/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伴随着产业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国内医疗信息化在利好政策+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持续推进,国内医用软件行业市场规模快速扩张。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医疗信息化软件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之一,嘉和美康(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和美康”)致力于向医疗相关机构提供综合信息化解决方案。
近年来,嘉和美康营收、净利润均逐年上涨,成长性优异。同时,嘉和美康的毛利率保持高位,盈利能力突出。在临床医疗信息化领域,嘉和美康拥有长期的领先优势,其重点产品电子病历市场份额连续九年居首;医院数据中心产品取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同;智慧医疗类产品国内市占率跃升至首位。技术方面,近年来嘉和美康的研发投入及占比逐年上涨,29项核心技术构建了完善的技术体系,在四大技术方向均有不俗的优势,凸显其核心竞争力。

一、利好政策支持医疗信息化持续推进,医用软件行业市场规模快速扩张
近年来,国内政府提出“互联网+“战略,鼓励各行各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医疗信息化是传统软件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是对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和业务流程所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提取、处理和加工,为医疗业务提供各种质量和效率支撑的信息系统。
伴随国家医改的进一步推进,政府及各级医疗机构对医疗信息化的重视度进一步提高,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
医疗相关政策包括了医疗信息化政策、医疗卫生政策,两者直接推动了医疗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首先,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推动医疗信息化系统加速;其次,疾病诊断相关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与医保控费的深化改革需要医疗信息化先行;再次,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等级评审、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国家政策推动信息化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医疗信息化软件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之一,嘉和美康长期深耕临床信息化领域,主营业务为医疗信息化软件产品研发、销售及技术服务,电子病历平台是其核心软件产品。在电子病历领域,基于电子病历的医疗信息系统架构成为医疗信息化的核心,同时也是国家政策特别支持的行业发展方向。
《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中明确,电子病历5级及以上,需要由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进行初核,初核其填报信息真实有效后,提交国家卫生健康委进行复核。
对于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高级别评价,各省出台的政策文件中也提出了相关要求,电子病历5级或成为未来全国公立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目标之一。
未来5级电子病历提升的情况下,有数据中心需求的医院数量必将大幅提升。具体体现为购买医院的层级下降,此前仅为大三甲医院购买,而未来三甲以下的医院也会购买。此外,部分医院原有数据中心存在服务跟不上或产品能力不够的问题,替换需求愈发迫切。
与此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带给医疗行业的提升前景巨大,线上就医和互联网医院成为行业建设热点。医疗机构自身着眼于提升诊疗质量、医患体验、管理效率以及发展创新业务的需要,将加大对于专科电子病历、数据中心、智慧医疗等新一代信息化工具的投入力度。
在政策利好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国内医用软件行业市场规模快速扩张。
据数据统计,国内医用软件行业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212.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548.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5%,2021年达到628亿元,2022年国内医用软件行业市场规模达到708亿元,同比增长12.8%,预计2023年全年达到829亿元左右的市场规模。
在国家关于以评促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等关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利好政策支持下,嘉和美康营业收入保持了良好的增长趋势,净利润稳步提升。
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嘉和美康营业收入分别为5.32亿元、6.52亿元、7.17亿元、5.38亿元,2021-2022年及2023年1-9月分别同比增长22.58%、9.97%、18.1%。
同期,嘉和美康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26.54万元、4,963.69万元、6,802.44万元、1,803.21万元,2021-2022年及2023年1-9月分别同比增长133.42%、37.04%、1,121.77%。
与此同时,近年来嘉和美康的毛利率均超49%,保持高位且高于行业均值。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嘉和美康的毛利率分别为49.64%、51.21%、51.10%、49.77%。
综上,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国内医疗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国内医用软件行业市场规模快速扩张,且前景广阔。在此背景下,嘉和美康的营业收入保持良好增长趋势,归母净利润稳步提升。同时,嘉和美康的毛利率保持高位且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二、直销+分销打造立体化客户覆盖网络,客户保有量突破一千六百余家
为应对市场竞争并充分推广新产品业务,嘉和美康建立了高效、专业的销售队伍,营销网络覆盖全国。
截至2023年6月30日,嘉和美康每个营销区域均配备专业的一线销售人员、实施人员和技术人员。
同时,嘉和美康还在天津、重庆、广东、湖北、江西、江苏、吉林、陕西、新疆等15个省、市、自治区设置了分公司,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前、售后服务。
此外,嘉和美康整合直销、分销渠道,合理利用多个同业、异业分销渠道的优势,提供最接近客户的销售模式,打造立体化的客户覆盖网络,不断创新产品营销及服务模式。
直接销售模式下,嘉和美康通过直接参加医疗机构、科研机构、院校及政府管理部门的招标和采购活动取得业务订单;间接销售模式下,嘉和美康通过与第三方非医疗机构合作,承接第三方非医疗机构取得的最终用户订单的项目。
通过广泛的营销和客服网络设置,嘉和美康能够保持与客户的有效接触和互动,及时有效获取客户需求,并协同其内部各部门迅速反馈,提高研发和履约速度,提升客户体验。
经过多年发展,嘉和美康积累了大量优质的医疗机构客户,形成了优良的口碑和市场影响力,为其树立了良好的品象。截至2023年6月30日,嘉和美康客户保有量已突破1,600余家,并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值得一提的是,嘉和美康在高等级医院中竞争优势突出,其保有客户中三甲医院500余家,占全国三甲医院比例超过四分之一。
嘉和美康在“2022北京软件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入选创新型企业榜单。此外,嘉和美康还入选了“2021年度医疗健康信息化最具影响力企业”、“2021年度电子病历系统(EMR)最具竞争力企业”、“2021年度医院集成平台最具竞争力企业”榜单。
在互联互通、电子病历评级中,嘉和美康获批通过的高级别医院客户数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嘉和美康所服务的医院中有31家医院获得电子病历五级及以上认证,50家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4甲及以上认证。
综上,嘉和美康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积累了大量优质的医疗机构客户。其中,嘉和美康三甲医院客户数量占全国三甲医院比例超过四分之一。同时,嘉和美康获批通过的高级别医院客户数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三、电子病历市场份额连续九年居首,智慧医疗类产品市占率领先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嘉和美康逐步形成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专业软件系列为基础,以医疗数据深度应用产品为核心,不断拓展医疗外延应用的三层产品体系。嘉和美康产品布局合理,覆盖临床医疗、医院管理、医学科研、医患互动、医养结合、医疗支付优化等产业链环节。
在临床医疗信息化领域,嘉和美康拥有长期的领先优势,主要产品包括电子病历平台、医院数据中心、智慧医疗产品、互联网医疗产品。其中,重点产品电子病历平台、医院数据中心和智慧医疗产品协同应用,可以形成临床数据生产、数据集中、数据利用的闭环,全面支撑临床数据深度利用及智慧医疗。
在电子病例领域,嘉和美康凭借先发优势和运营经验,取得了持续领跑的地位。据IDC统计,2014-2022年,嘉和美康在国内电子病历市场连续9年份额排名第一。
目前,嘉和美康电子病历平台分为综合电子病历系统和专科电子病历系统。
近年来,嘉和美康持续对全院级综合电子病历产品进行智能化改造,结合电子病历应用高级别评级要求、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要求,在病历质控、诊疗过程辅助和临床科研一体化等方面融入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智能化程度,继续强化核心技术优势。同时,嘉和美康大力拓展专科电子病历系统,推出了多款新产品。
2020-2022年,嘉和美康电子病历平台软件销售收入从1.22亿元增长至2.1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1.37%。2023年1-6月,嘉和美康电子病历平台软件销售收入为1.02亿元,同比增长27.55%。
针对大型三级医院业务数据整合和利用方面的痛点,嘉和美康逐步研发并推出了医院数据中心、智慧医疗解决方案等产品线。
在医院数据中心领域,嘉和美康的医院数据中心相关产品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产品成熟度不断提升,能够快速满足互联互通等相关国家要求,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随着医院客户自身对于医疗数据收集及利用的诉求增加以及国家关于互联互通鼓励政策和推动力度持续增强,数据中心产品将会成为嘉和美康新的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
在智慧医疗领域,嘉和美康及早布局,智慧医疗产品也成为主营业务中新的增长点。据IDC数据,嘉和美康在2021年中国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市场中排名第二,到2022年已跃升至第一。
2020-2022年,嘉和美康智慧医疗产品销售收入从3,405.64万元增长至6,673.20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9.98%。
简言之,嘉和美康逐步形成了三层产品体系,覆盖智慧医院建设的各个核心环节。其中,重点产品电子病历在国内市场连续9年份额排名第一;医院数据中心产品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同;智慧医疗类产品国内市占率跃升至首位。

四、研发投入及占比逐年上涨,四大技术方向凸显核心竞争力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嘉和美康始终高度重视医疗信息化领域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和投入,自2016年起一直被认定为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2021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嘉和美康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0.92亿元、1.25亿元、1.77 亿元、1.79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7.35%、19.24%、24.71%、33.35%。
良好的人才储备是嘉和美康持续发展的动力。嘉和美康在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科技及医学、电子通信等相关专业储备较多人力资源,同时注重培养医疗领域与信息技术领域交叉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截至2023年6月30日,嘉和美康共拥有从事研发工作人员701名,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35.12%。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7.28%,大学本科学历占比73.04%。
经过多年研发创新和技术积累,嘉和美康已经形成了基于传统软件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信息化核心技术体系,主要核心技术共29项。
2023年1-6月,嘉和美康新申请发明专利26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项,取得软件著作权登记52项。截至2023年6月30日,嘉和美康累计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2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19项,软件著作权842件。
在电子病历方面,嘉和美康是国内电子病历市场的持续引领者,梳理形成了国内电子病历系统的基本框架,并在系统架构设计、病历数据记录方式、病历生成方法多个关键节点的技术上拥有多项发明专利。
在精确临床特征画像方面,嘉和美康积累了大量的专科专病特征模型,并可在海量病历数据中自动筛选资深专家的优质病例,进行机器学习和特征抽取,形成符合个体医院特色的疾病知识图谱,并基于图谱进行患者特征画像,聚合关键特征指标,应用于临床辅助决策和精准医疗等应用领域,上述技术在业界拥有不俗的领先优势。
需要说明的是,当前医疗大数据应用领域最为热门的研究方向是基于深度学习的临床辅助决策支持(CDSS)和精准医疗,这两个方向都需要以非常准确和完善的患者特征画像为基础。
在临床诊疗数据治理及深度学习方面,嘉和美康不断丰富完善专科病历术语词库,利用NLP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结合电子病历的质控规则,对临床数据进行多维度内涵校验,可有效清洗错误和无效数据,提升数据质量,为后续数据深度利用提供坚实基础。
在一站式全流程临床科研方面,嘉和美康建设基于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支撑下的多模态数据融合及资产管理体系,在强大医学知识库基础上实现数据治理、清洗标化、数据对齐、复杂加工运算及规则沉淀,接轨国际OMOP、CDISC等数据标准,通过弱监督学习型自然语言处理(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引擎及自标注回馈模型,满足科研各细分领域数据需求。
未来,嘉和美康将继续专注于临床信息化建设,围绕“数据生成-数据治理-数据应用”的产品闭环,研发和打造具有临床深度、贴近专科流程的医疗信息化、大数据创新产品及服务,推动国内医疗卫生服务创新与变革,致力于成为国内医疗信息化行业领先企业。

收起

赞(2) | 评论 02月20日 15:53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炬芯科技:AIoT加速+AIGC兴起 2023年Q3业绩回暖毛利率改善《金基研》南国/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随着物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蓝牙音频设备年出货量持续增长,带动蓝牙音频SoC芯片需求提升。同时,随着AI大模型加速涌向设备端,更多算力需求传导到终端,端侧AI处理器...展开
炬芯科技:AIoT加速+AIGC兴起 2023年Q3业绩回暖毛利率改善

《金基研》南国/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蓝牙音频设备年出货量持续增长,带动蓝牙音频SoC芯片需求提升。同时,随着AI大模型加速涌向设备端,更多算力需求传导到终端,端侧AI处理器芯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作为国内领先的低功耗AIoT芯片设计厂商,炬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炬芯科技”)专注于为无线音频、智能穿戴及智能交互等基于人工智能的物联网(AIoT)领域提供专业集成芯片。
2023年第三季度,炬芯科技的营收同比上涨64.92%,扣非净利润同比上涨136.44%,毛利率同比上升5.49个百分点,业绩回暖。通过深耕低功耗音视频和无线通信相关技术,炬芯科技具备全方位高度自主研发能力和知识产权和多项核心技术,打造了丰富的产品矩阵,且应用场景多元。目前,炬芯科技已积累众多知名客户资源,进入华为、SONY等众多国内外一二线终端品牌的供应链体系。

一、AIoT加速带动蓝牙音频产品需求增长,AIGC兴起端侧算力需求提升
集成电路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当前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正全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全球集成电路市场的需求稳步提升。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全球半导体产业进入下行周期的情况下,2022年国内半导体产业增速仍保持正增长。
据中国软件行业协会(CSIA)数据,2018-2022年,国内集成电路设计行业销售额分别为2,577.2 亿元、3,084.9亿元、3,819.4亿元、4,586.9亿元、5,345.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01%。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4年国内集成电路设计行业销售额将增至7,852.2亿元。
作为国内领先的低功耗AIoT芯片设计厂商,炬芯科技专注于为无线音频、智能穿戴及智能交互等基于人工智能的物联网(AIoT)领域提供专业集成芯片。
蓝牙是物联网无线连接的主要方式之一,终端设备应用场景诸多。随着物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蓝牙设备年出货量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
2023年,蓝牙设备年出货量超50亿台。SIG预计在未来五年的后半段蓝牙市场会有更高的增长,至2027年,蓝牙设备年出货量将达76亿台,2023年到2027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
其中,音频传输是蓝牙技术最早和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从蓝牙技术推出以来便呈现技术不断革新与终端应用持续增长的态势。在低延迟高音质相关产品市场,市场从有线连接向无线连接转换的趋势将带来存量市场转化和新增需求两个机会。
据SIG的统计及预测,2022年全球蓝牙音频产品的出货量约13.6亿台,到2027年仅蓝牙音频传输设备年出货量将达18.4亿台,2023年到2027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6%。尽管受宏观经济、国际形势和全球通胀等影响,蓝牙音频仍持续出现线性增长。其中,蓝牙音箱2023年出货量预计将达3.6亿台,蓝牙智能手表2023年出货量预计为1.43亿只。
与此同时,近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热潮兴起,随着AI大模型加速涌向设备端,手机、笔记本电脑,到AR/VR、汽车和整个物联网终端生态都将随之改变。端侧算力将是AI大模型应用落地在硬件设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满足更高的算力,且低功耗将成为端侧AI处理器芯片的需求。
其中,AI模型在音频领域有许多应用场景,包括语音识别、噪音抑制、语音翻译、语音/音频关键词识别、人声增强、人声分离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云端AI计算和端侧AI计算有机结合才构成人工智能的完整的生态,另外低功耗装置对于端侧人工智能算力提出新的挑战和需求,低功耗端侧计算技术和产品上的落地将带来新一代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未来将表现出快速成长和无限生机。
综上,物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蓝牙音频产品出货量的持续增长,带动蓝牙音频SoC芯片需求增长。同时,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热潮兴起,端侧算力需求提升,端侧AI处理器芯片市场前景广阔。

二、业绩回暖毛利率显著改善,回购彰显发展信心及投资价值
2022年,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欧美通货膨胀和国际形势紧张,全球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疲软等多方面影响,炬芯科技业绩出现下滑。到2023年第二季度,随着消费类电子市场需求逐步回暖复苏,炬芯科技业绩重回上升轨道。
2023年1-9月,炬芯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76亿元,同比上升22.31%;扣非净利润3,659.63万元,同比上升8.65%。其中,炬芯科技2023年单季度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上升-6.23%、9.77%、64.92%;单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上升-89.54%、-22.45%、136.44%。
需要指出的是,2023年第三季度,受益于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及成本端的下降,炬芯科技的单季度毛利率为45.48%,高于上年同期5.49个百分点,毛利率显著改善且高于行业均值。
除此之外,炬芯科技的现金流充裕,资产负债率低于5%,偿债风险低。
截至2023年9月30日,炬芯科技的货币资金为11.2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08%,其中有息负债率仅为0.34%。2023年1-9月,炬芯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5亿元,较2022年同期大幅转正,“造血”能力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8月22日,炬芯科技拟以超募资金回购股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及/或股权激励。炬芯科技拟用于本次回购的资金总额不低于2,650万元(含),不超过人民币5,300万元(含)。本次回购凸显出上市公司及董监高对炬芯科技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和对其长期投资价值的高度认可。
截至2024年1月31日,炬芯科技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617,978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0.507%,支付的资金总额为1,677.40万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
简言之,自2023年第二季度开始,炬芯科技从营业收入、毛利额、毛利率到经营性净现金流,都出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炬芯科技的现金流充裕,资产负债率不足5%,偿债风险低。此外,炬芯科技积极回购股票,凸显发展信心和投资价值。

三、持续拓展国内外终端品牌,智能手表SoC芯片快速起量
芯片作为整个电子器件的核心,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对电子产品而言意义重大。因此,注重品象的下游终端品牌对芯片的选择极为谨慎,设计公司核心芯片在获得客户认可并量产后,通常不会被轻易更换,可对后进者形成壁垒。
深耕芯片设计行业多年,炬芯科技积累了众多知名客户资源,已进入众多终端品牌的供应链,此外,还进入三诺、奋达、通力等业界知名的ODM、OEM厂商的供应链体系。
炬芯科技是全球蓝牙音箱SoC芯片的重要供应商之一,主要服务于国内外一二线终端品牌,包括SONY、哈曼、安克创新、华为、荣耀、小米、罗技等众多终端品牌,得到了业界主流终端品牌和ODM/OEM代工厂的普遍认可,持续加大主流终端品牌的渗透率。
2023年上半年,炬芯科技的蓝牙音箱SoC芯片系列持续加大渗透头部品牌的力度,搭载着其高端音箱芯片的索尼主流蓝牙音箱新品已正式于海外发布。此外,在音箱市场和耳机市场,炬芯科技皆已进入知名品牌荣耀的供应链。
同时,炬芯科技积极耕耘的蓝牙音频差异化细分市场,如家庭影院的无线音响系统、无线收发dongle、无线麦克风、开放式耳机、无线电竞耳机等市场。
在家庭影院的无线音响系统市场,炬芯科技已进入了知名品牌SONY、Vizio、海信、TCL、Polk的供应链;在无线麦克风市场,炬芯科技已进入知名品牌RODE、猛犸、科大讯飞、枫笛的供应链;在开放式耳机市场,炬芯科技进入了QCY和TOZO的供应链;在无线电竞耳机市场,炬芯科技进入了倍思、西伯利亚的供应链。
此外,炬芯科技研发的新一代面向IoT领域超低功耗MCU芯片ATB111X已进入品牌客户的供应链,应用于电视机、机顶盒及投影仪等设备的智能语音遥控器中。
智能手表SoC芯片是炬芯科技目前重点布局方向,也是其步入蓝牙腕穿戴市场的落地点。
2022年,炬芯科技布局智能穿戴市场的第一代高集成度智能手表芯片ATS308X成绩斐然,荣获“2022中国IC设计成就奖之年度最佳RF/无线IC”、“2022年度中国集成电路市场优秀产品奖”等多个奖项,并于2022年第二季度开始量产出货。
2023年上半年,炬芯科技第一代高集成智能手表新品ATS3085C/85L/85作为主控芯片应用于品牌客户Noise、realme、boAt、Fire-Boltt等多款终端手表机型中表现亮眼,单月出货量已突破百万级。同时,炬芯科技智能手表新品也正逐步渗透国内市场,搭载其智能手表芯片的国内品牌,如小米等的终端机型已正式发布,预计2023年内将有更多品牌的终端产品推出市场。
到2023年第三季度,炬芯科技智能手表芯片持续放量且出货量单季度创新高,逐步成为重要营收来源之一。截至2023年9月末,炬芯科技智能手表芯片出货量已经突破了千万颗级别。

四、产品线丰富应用场景多元,推进新产品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
作为一家深耕声音相关的无线物联网公司,炬芯科技持续打造高品质、高附加值国产智能音频SoC芯片,从手机、电脑周边的便携式产品出发,衍生至以电视周边的soundbar为主体的沉浸式无线家庭影院平台,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目前,炬芯科技主要产品为蓝牙音频SoC芯片系列、便携式音视频SoC芯片系列、端侧AI处理器芯片系列等,产品线丰富,应用场景多元。
蓝牙音频SoC芯片方面,炬芯科技的蓝牙音频SoC芯片主要应用于蓝牙音箱(含TWS音箱、智能蓝牙音箱)、智能手表、蓝牙耳机(含TWS耳机、开放式OWS耳机)、无线电竞耳机等。
便携式音视频SoC芯片方面,炬芯科技该系列芯片主要针对便携式高品质音视频编解码类产品的应用,在其整体产品体系布局中,承担着稳定业绩贡献的作用,并对技术发展提供基础。
端侧AI处理器芯片方面,炬芯科技致力于提供智能物联网AIoT端侧低功耗算力的芯片平台,也是其主营的音频产品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结合点,可满足市场未来日新月异的低功耗端侧设备的人工智能应用需求。
2023年上半年,炬芯科技蓝牙音频SoC芯片销售收入为16,202.25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为73.88%;便携式音视频SoC芯片销售收入为3,908.23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为17.82%;端侧AI处理器芯片销售收入为 1,799.56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为8.21%。
需要说明的是,集成电路设计行业产品更新换代及技术迭代速度较快,炬芯科技积极推进新产品布局及发展,为其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截至2023年6月30日,炬芯科技新一代高性能性能、低功耗的无线电竞耳机芯片ATS303X已正式大规模量产出货;炬芯科技新一代无线麦克风方案芯ATS303X也已经推出,正在客户终端产品研发阶段,预计2023年下半年会量产上市;炬芯科技已经正式推出了助力低碳绿色环保无电池光能量收集蓝牙语音遥控器解决方案,该方案正在客户端产品化阶段;炬芯科技新一代具有更先进制程、集成AI加速引擎的高端蓝牙音频芯片和专用音频DSP处理芯片正在研发中。
2023年7月份,炬芯科技发布了第二代智能手表芯片,采用了新一代的低功耗技术,具有双GPU加速,JPEG硬件解码,视频表盘,双mic通话降噪等新功能,目前正在客户导入的阶段,预计年底会有品牌终端产品推出市场。
此外,炬芯科技将推出最新一代升级为CPU+DSP+NPU三核异构的高端AI音频芯片ATS286X,预计在2024年开始Sample。

五、研发投入占比高于行业均值,前瞻布局端侧设备边缘算力研发
芯片产品的研发设计需要不断优化现有技术,持续进行改进和创新,提高产品应用设计能力,才能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炬芯科技在核心技术以及战略发展方向大力投入研发,坚持在无线通讯、低功耗的前提下打造算力、低延迟高音质音频相关的三个维度投入研发,稳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研发投入方面,炬芯科技持续保持高水平的研发投入,且研发费用率高于行业均值。
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炬芯科技的研发投入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7.97%、44.02%、39.34%、43.04%。
研发团队建设方面,专业扎实的研发人员团队是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的重要基础。为了进一步加强研发技术能力并扩大研发团队,持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炬芯科技持续优化升级人力资源运营管理体系,深化与知名高校的产业学院合作。
截至2023年6月30日,炬芯科技研发人员共计225人,占总人数70.09%,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达30.22%。
通过深耕低功耗音视频和无线通信相关技术,炬芯科技已构建丰富的核心技术及知识产权体系,建立了体系完善的知识产权壁垒。
2023年上半年,炬芯科技新申请境内发明专利11项,获得境内发明专利批准21项。截止至2023年6月30日,炬芯科技在全球拥有专利共321项,其中在中国内地获得289项,包括发明专利251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外观设计专利15项;拥有软件著作权登记85项;拥有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84项。
在蓝牙音频芯片方面,炬芯科技致力于研发低延迟高音质技术,自主掌握低延迟的2.4G无线通信私有协议设计,全链路48K24bit高清音频处理,音质指标SNR高达120dB,底噪低于2uV,处于业界先进水平,端到端延迟最低低至10ms以下,高保真低延迟降噪技术延迟小于3ms,处于业界领先水平。
在端侧AI处理器芯片方面,炬芯科技创新布局,加大端侧设备的边缘算力研发投入,致力于提供高能耗比、高集成度、高性能和高安全性的端侧AIoT芯片产品,以满足市场未来日新月异的低功耗端侧设备的人工智能应用需求。
未来,炬芯科技将持续以低功耗低延迟高音质为核心诉求,纵向拓展更高带宽、更低延迟的短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横向聚焦打造低功耗人工智能算力技术和其音频领域的生态,推动人工智能浪潮下的音频芯片创新,努力成为音频人工智能芯片的领头羊。

收起

| 评论 02月20日 15:34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德科立:光通信行业前景广阔 重创新研发投入占比逐年上升《金基研》南国/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得益于大数据、云计算、算力网络等新技术、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数据流量需求持续爆发式增长,为高速率长距离电信传输类光器件、子系统、接入及数通产品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展开
德科立:光通信行业前景广阔 重创新研发投入占比逐年上升

《金基研》南国/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得益于大数据、云计算、算力网络等新技术、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数据流量需求持续爆发式增长,为高速率长距离电信传输类光器件、子系统、接入及数通产品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科立”)一直专注于光电子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形成了涵盖通信传输、接入和数据类产品在内的多元化产品体系,全方位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
深耕光电子器件行业二十余年,德科立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坚持技术迭代,在长距离光电子器件产品上不断推陈出新,在宽谱放大器、小型化可插拔放大器、高速率长距离相干和非相干光收发模块、大容量智能数据链路采集子系统、超长距传输子系统等领域保持不俗的技术优势。作为光通信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同时具备产业链横向和纵向综合整合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德科立凭借横向整合能力形成的技术优势,以及纵向整合能力形成的成本优势,在行业竞争中处于领先位置。

一、5G网络及数据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光通信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全球深入发展,各领域对网络的依赖不断增强,夯实网络基础设施成为国际共识。以5G、千兆光网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是构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不可或缺的“两翼”和“双轮”,数据中心也是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行业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当前,全球5G建设继续稳步推进。据GSA数据,2022年全球已经有514家运营商投资建设5G网络,且其中的47%已经正式商用,未来新的5G应用场景将推进5G连接的稳步增长。据《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数据,2023年全球5G用户签约数增加了近6亿。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5G市场,国内5G连接数快速增长。2019年,国内正式启动5G商用,至2023年6月底国内5G连接数已达6.76亿。
同时,全球范围内PON市场继续维持高增长,据Omdia的研究报告预计2027年全球PON市场规模将达163亿美元,2020年至2027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3%。
其中,国内具备千兆网络传输能力的10G PON端口数增速显著。据工信部数据,2021-2023年,全国10G PON端口数分别为786万个、1,523万个、2,272万个。整体来看,国内10G PON进入规模建设期,未来具有不俗增长空间。
2023年3月,全世界第一条长距离400G骨干网由中国移动正式验收,全国400G骨干网建设拉开序幕。预计基于QPSK码型的130G波特率80波400G系统,将在2024年商用,2025年规模商用。这将带动400G长距离光模块、C+L光放大器和OXC光背板等产品的需求显著增长。
此外,数据流量的持续增长带动数据中心需求旺盛,同时,随着云应用的快速发展,云数据中心流量占比持续提升。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2018-2022年,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分别为513.3亿美元、566.6亿美元、618.7亿美元、679.3亿美元、746.5亿美元,行业总体保持平稳增长趋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82%。
在国内,受新基建、数字化转型及数字中国远景目标等政策促进及企业降本增效需求的驱动,国内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呈高速增长态势。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2018-2022年,国内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分别为680.1亿元、878.3亿元、1,167.5亿元、1,500.2亿元、1,900.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9.30%。随着国内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国内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随着数据中心建设的持续增长以及数据量的激增,数据中心内部互联的光收发模块需求从25/100G向50/200/400G提升,数据中心之间互联带动中长距离、高速率光收发模块及光传输子系统的需求。
特别是在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例如ChatGPT)的问世,引发了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的迅速增长。这种高算力需求进一步刺激了光通信网络的升级演进和800G等高速率光模块的需求。
得益于大数据、云计算、算力网络等新技术、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数据流量需求持续爆发式增长,光通信行业整体呈持续发展趋势。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18-2022年,国内光通信行业市场规模分别为1,080亿元、1,118亿元、1,200亿元、1,266亿元、1,326亿元,预计2023年达1,390亿元。
光通信行业的发展带动了骨干网、城域网、宽带接入网、大型数据中心和数据中心互联互通的建设和升级,为高速率长距离电信传输类光器件、子系统、接入及数通产品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国内外优质高端客户认可,全球化布局拓展国际市场
成立二十余年来,德科立产品和研发始终坚持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重视并积极参与国内外客户的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坚持贴近客户、服务客户、紧密合作,获得了国内外客户的高度认可,实现了与众多客户的互利合作、共同成长。
目前,德科立客户分布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电信设备制造商、数据通信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数据运营商和专网等多个领域。德科立与中兴通讯、Infinera、Ciena、烽火通信、诺基亚、ECI等多家全球主流电信设备制造商、国内三大运营商和国家电网等国内外行业优质高端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优质的客户资源以及与客户间稳定的合作关系已成为德科立相对突出的竞争优势,目前其在手订单充裕。
需要说明的是,光电子器件产品认证严格且耗时长。一方面产品性能要符合本行业内通用的技术标准;另一方面,光电子器件厂商必须要通过客户个性化的认证,才能获取市场机会。此外,光电子器件厂商出口还需通过出口相关国家市场所需要的专门认证,有较高的产品认证壁垒。在通过相关认证并成为合格供应商后,客户一般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
从销售模式看,德科立采取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德科立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开拓客户:第一,通过积极拜访潜在客户、参加展会交流、参加行业标准会议等方式获取市场需求,通过客户认证进而获得订单;第二,把握市场技术发展方向,引导客户潜在需求,提前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最终获得订单。
依托多元化的产品品类,一方面,德科立深耕海外现有客户,拓宽客户采购品类和采购规模;另一方面,德科立积极参加行业展会,接洽数据通信领域客户,通过高质量的技术交流,充分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并发挥自身技术特点和优势,以新技术、新产品引导客户导入DCI和高速率数通光模块产品,目前客户开拓进展顺利。
近年来,德科立持续推进全球化市场战略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22 年底,德科立设立了泰国公司。2023年上半年,泰国公司已搭建光模块产品生产线,开始小批量试生产。
2023年8月10日,德科立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2.20亿元,投向德科立海外研发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该募投项目拟投资2.95亿元,在泰国新增光收发模块年产能58万支、光放大器年产能3万支、光传输子系统年产能0.50万套,进一步完善生产制造能力,提升工艺研发水平,着力构建海外本土化服务能力,全方位满足全球客户的需求,提升德科立国际化竞争力。
海外研发生产基地的建设将进一步丰富德科立生产基地的布局,扩大光模块、光放大器、子系统产品海外产能,完善其生产制造能力,提升工艺研发水平,着力构建海外本土化服务能力,全方位满足全球客户的需求,提升德科立国际化竞争力。
综上,德科立拥有优质的国内外客户资源,且合作关系稳固。同时,德科立持续推进全球化市场战略,扩大泰国公司产能,优化产能布局,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化竞争力。

三、多元化产品体系满足差异化需求,新产品种类不断拓展
深耕光电子器件行业二十余年,德科立形成了涵盖通信传输、接入和数据类产品在内的多元化产品体系,产品广泛应用于光通信骨干网、承载网、接入网、5G前传、5G中回传、数据链路采集、数据中心互联、特高压通信保护等重要领域。
传输类产品方面,德科立主要产品包括电信传输类光收发模块、光纤放大器、传输类子系统、光无源器件等。
其中,电信传输类光收发模块包括从155M、1.25G、10G、100G到400G及以上速率相干和非相干光收发模块,支持10km、40km、80km及以上传输距离。在非相干光模块领域,25G单波速率下,100G(4×25G)80km产品传输距离业界领先;50G单波速率下,200G(4×50G)40km产品传输距离业界领先;100G单波速率下,400G(4×100G)10km/40km产品传输距离业界领先。在相干光模块领域,德科立的100G/200G相干光模块产品在国内市场仍处于技术领先水平。
德科立光纤放大器产品包括掺铒光纤放大器、拉曼放大器和半导体光放大器,已覆盖包括O波段、C波段、扩展C波段、L波段、扩展L波段和C+L波段等在内的全部可用带宽。
德科立传输类子系统主要包括超长距传输子系统、数据链路采集子系统,德科立已推出传输距离450km以上的超长距传输子系统、三合一集成式数据链路采集子系统、20-40km5G前传子系统等各类光传输子系统产品。
接入类产品方面,德科立产品主要应用于宽带接入和无线接入。其中,宽带接入产品有GPON OLT、Combo PON及BOSA等;无线接入产品主要包括前传子系统及各种10G、25G灰光和彩光光收发模块。
数据类产品方面,德科立数据通信产品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机房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中心机房内部通信,包括DCI产品和各类数据通信用光收发模块,数据通信用光收发模块支持2km以下短距离传输。
多元化的产品结构有助于德科立全方位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有利于其深耕现有客户资源,拓宽新产品销售渠道,能够有效增强德科立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2023年上半年,德科立新产品种类不断拓展,L++光放大器、数据中心800G高速产品、宽带接入Combo PON系列产品、相干光模块系列产品、DCI产品等均取得良好进展,持续提供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的新产品。
具体来看,德科立完善了100G以上相干和非相干光模块产品系列,推出了400G、1.2T相干模块,100G/200G相干光模块开始批量交付客户;数通光模块方面,德科立推出基于TFLN(薄膜铌酸锂)技术的低功耗800G产品,同步预研LPO。
同时,基于自主研发的宽谱光放大器技术,德科立持续开发扩展波段光放大器,2023年上半年L++光放大器行业内率先交付,2023年3月在中国移动宁波-贵阳400G、5616km现网运行试验线上开通应用,助力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全面支持中国移动新一代400G骨干网升级建设。
此外,德科立积极推进O-Band密波光传输平台建设,基本完成O-band密波传输涉及的多项关键器件开发,部分技术已经形成产品并交付客户。同时结合市场和客户需求,持续开发DCI系列产品,部分产品已小批量交付客户。
简言之,德科立形成了涵盖通信传输、接入和数据类产品在内的多元化产品体系,全方位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且德科立新产品种类不断拓展,持续提供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的新产品。

四、重创新研发投入占比逐年上升,掌握核心技术构建三大技术平台
作为光通信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德科立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及研发体系建设。
研发投入是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坚实基础,充足的研发投入资金有力保障了德科立从事各项研发创新活动所需的物质需求。
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德科立研发投入分别为3,808.17万元、5,735.09万元、6,193.19万元、5,852.48万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达5.73%、7.84%、8.67%、10.66%,研发投入及其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逐年上升。其中,2023年1-9月,德科立研发投入较去年同期增长39.17%。
高素质、专业化的研发团队是持续自主研发创新的基础,也是德科立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保证。
目前,德科立建立了完善的研发管理体系,培育并组建了一支人员素质高、稳定性强的研发人才队伍,形成了包含市场调研、需求分析、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生产制造、产品测试、系统集成等各个环节的研发体系。
截至2023年6月30日,德科立研发人员增至169人,研发人员比例达23.70%。高素质、专业化且稳定的研发团队为德科立持续自主研发创新提供保障。
经过行业内多年的积累,德科立拥有了相对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已经建立了光收发模块、光放大器、光传输子系统三大技术平台,形成了以高速率、长距离、模块化为主要特点的核心技术。
目前,德科立已拥有包括“高速光学器件封装技术”、“高速光收发模块长距离传输技术”、“高频仿真技术”、“小型化光放大器技术”、“热插拔光放大器技术”、“光传输子系统超长距传输技术”、“长距离5G前传传输技术”、“数据链路光放大器技术”等在内的多项核心技术。
特别是在长距离5G前传光传输子系统、长距离5G中传光收发模块、超长距特高压电力通信系统等领域,德科立技术优势明显,在行业内树立了鲜明的技术特点和行业地位。
截至2023年8月17日,德科立拥有授权专利145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9项,主持和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33项。
同时,德科立已经建有江苏省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分站,并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建设了联合创新中心。
丰富的核心技术储备和完善的研发架构为德科立研发活动提供了良好基础和平台,有助于其持续开展研发工作及保持自身持续创新能力。
凭借长期的技术积累,德科立陆续承担了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863项目、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10余项,“WDM超长距离光传输设备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超长跨距光传输系统五阶非线性和四阶色散智能补偿技术及其应用”荣获江苏信息通信行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参与起草的8项行业标准获得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颁布的科学技术一等奖。

五、持续推进经营管理体系完善,股权激励增强员工凝聚力
2023年以来,德科立持续推进经营管理体系建设,实行事业部经营负责制,加强制度流程建设、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升级完善了一系列信息化系统,基本建立了核心业务和财务信息联动管理体系。德科立持续深化项目管理,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强化产品生产导入,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交付周期,提升管理能力。
内部控制方面,德科立不断加强内控体系建设,持续优化采购、生产、研发和销售服务业务流程和相关内部控制,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提升其整体管理和运营水平,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同时,德科立高度重视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已经基于国际标准ISO9001/TL9000、ISO14001、ISO45001、ISO27001和SA8000建立了基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信息安全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综合管理体系。
该体系建立了48个核心管理流程,规范了管理策划,市场开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业绩评价,审核和管理评审等所有经营活动过程,同时针对所有产品编制了包括SOP,检验标准等质量控制文件,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2024年1月15日,德科立发布关于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完成的公告,同意以30.00元/股的授予价格向330名符合授予条件的激励对象授予182.55万股限制性股票。
本次激励对象中,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共计5名,获授数量占授予限制性股票总数的比例为10%。其中,三名核心技术人员获授数量占比为6%。其他325名员工获授数量占授予限制性股票总数的比例为81.28%。预留部分约占本次授予权益总额的8.73%。
德科立以目前信息估计,在不考虑本次激励计划对其业绩的正向作用情况下,本激励计划成本费用的摊销对有效期内各年净利润有所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大。考虑到本激励计划对德科立经营发展产生的正向作用,由此激发核心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本激励计划将对其长期业绩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未来,德科立将以原创技术为核心,继续强化在高速率和长距离方面的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垂直整合能力强、产品覆盖面广的既有特点,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光电子行业领军企业。

收起

| 评论 02月20日 15:22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皓元医药:前后端一体化 六大核心技术平台赋能产品开发及创新《金基研》南国/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新药研发的难度不断增加,大型药企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带动了医药研究和实验发展行业的发展。同时,受益于新药专利集中到期、产业链向新兴市场转移等,国内原料药行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展开
皓元医药:前后端一体化 六大核心技术平台赋能产品开发及创新

《金基研》南国/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新药研发的难度不断增加,大型药企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带动了医药研究和实验发展行业的发展。同时,受益于新药专利集中到期、产业链向新兴市场转移等,国内原料药行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作为国内小分子药物研发、生产领域稀缺的前端、后端一体化企业,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皓元医药”)主要产品包括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原料药和中间体,并通过并购进一步向制剂端延伸产业链。
目前,皓元医药已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具有代表性、标志性的前后端一体化企业。技术方面,皓元医药形成了六大高难度、高壁垒特色研发技术平台及成熟的研发体系,保障核心技术的先进性。经过多年的发展,皓元医药已形成了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互相促进,客户需求导向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业务模式,积累了丰富的产品种类,持续强化竞争壁垒。客户资源方面,皓元医药搭建了覆盖全球的营销平台,获得了全球约8,900家客户的高度认可。

一、产品储备丰富前后端一体化发展,两大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作为国内小分子药物研发、生产领域稀缺的前后端一体化企业,皓元医药主要产品和服务贯穿药物活性成分的研发阶段和生产阶段,产品包括应用于药物开发前端的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以及药物开发后端的原料药和中间体,并通过并购进一步向制剂端延伸产业链。
前端业务方面,皓元医药形成了集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供应平台。该平台为客户提供数万种结构新颖、功能多样的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同时致力于提供高难度、高附加值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定制合成等技术服务。
截至2023年9月30日,皓元医药已完成约2.6万种产品的自主研发、合成,累计储备超11.1万种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其中分子砌块约7.7万种,工具化合物约3.4万种,构建了170多种集成化化合物库,合成技术在行业内具有不俗优势,可为客户提供品类丰富的高质量研究工具。
2020-2022年,皓元医药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的收入分别为3.46亿元、5.45亿元、8.24亿元。到2023年1-9月,皓元医药分子砌块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30.26%;工具化合物收入6.20亿元,同比增长46.49%。
后端业务方面,皓元医药持续加大仿制药CDMO业务向创新药的战略转型进度,实施特色仿制药CDMO与创新药CDMO双轮驱动,并成立创新药事业部细化管理体系,升级CDMO一站式服务平台,专注为全球制药和生物技术行业提供专业高效的小分子及新分子类型药物的CDMO服务。
2023年1-9月,皓元医药后端业务创新药收入3.31亿元,同比增长54.40%;仿制药收入1.84亿元,同比增长25.60%。
并且,皓元医药通过前端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产品种类优势获得庞大客户基础为后端中间体、原料药和制剂业务导流,为后端业务的增长注入动力。
截至2022年末,皓元医药完成生产工艺开发的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种类超过120个,其中107个产品已具备产业化基础,产品涵盖抗肿瘤、抗病毒、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等领域。截至2023年9月30日,皓元医药后端业务在手订单超4.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8%,在手订单比较充足。
值得一提的是,皓元医药自主开发的艾日布林、曲贝替定等产品,是业界公认的合成和药品注册研究难度很高的品种,皓元医药已与国际知名药企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技术授权实现收入并保留了药品上市后的销售分成权利。此外,皓元医药还系统开发了维生素D衍生物等高活性原料药产品和技术,是该细分领域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之一。
同时,皓元医药持续关注生物医药的进展,专门组建生物研发团队开展生物试剂研发,持续不断拓展生物试剂产品种类。
截至2023年9月30日,皓元医药已累计形成了重组蛋白、抗体、酶产品等各类生物大分子超过1.19万种,持续为全球的药品研发企业和生命科学研究机构提供高质量的生物科研试剂产品和高水平的技术服务。
2020-2022年,皓元医药原料药和中间体、制剂的收入分别为2.85亿元、4.17亿元、5.21亿元。2023年1-6月,皓元医药原料药和中间体、制剂的收入为3.4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5.77%。
综上,皓元医药产品和服务贯穿药物活性成分的研发阶段和生产阶段,前后端一体化发展,产品储备丰富,已形成了“分子砌块/工具化合物+原料药/中间体+制剂”独具特色的商业模式,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原料药和中间体、制剂两大业务板块收入均实现快速增长。

二、下游医药产业持续维持高景气度,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下游行业的高景气能够拓宽行业发展空间,且为行业内优质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皓元医药产品的下游行业主要是医药行业。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以及居民保健意识增强,新型国家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和各国医疗保障体制的不断完善,全球药品市场呈持续增长趋势。医药行业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医药研究和实验发展行业的发展。
在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领域,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主要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和药物研发,两个行业的发展与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状况、全球药物研发支出、全球在研新药数量等情况息息相关。
近年来,随着疾病种类的多样化,药物的分子结构日益复杂,新药研发的难度亦不断增加,大型跨国制药企业纷纷加大了研发投入力度。
据Evaluate Pharma数据,2017-2021年,全球医药行业的研发支出分别为1,684亿美元、1,806亿美元、1,860亿美元、1,878亿美元、1,953亿美元;预计至2026年,全球医药行业的研发支出将达到2,325亿美元。
据Pharma projects统计,2019年1月-2023年1月,全球在研新药数量分别为16,181个、17,737个、18,582个、20,109个、21,292个,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据Nature Reviews估计,全球医药研发支出中有30%用于药物分子砌块的购买和外包,分子砌块相当于小分子创新药物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和中间体。据统计数据和国联证券的估算,剔除临床阶段的研发费用,2020年度全球药物分子砌块的市场规模约为185亿美元,2024年度将增长至21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
随着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快速发展,生物试剂的应用向体外诊断、生物制药、疫苗产业链、基因测序等工业领域渗透,应用场景持续丰富。在全球生物医药研发行业稳步增长的情况下,药物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的研发和生产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原料药领域,目前全球医药市场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是许多重磅药物专利将陆续到期,原料药行业或迎来快速发展。
据Evaluate pharma的统计,2022年将迎来创新药专利到期的高峰,有价值400亿美元的药物受到影响,潜在收入损失为160亿美元。2020年至2024年,专利到期的药品销售总额预计高达1,590亿美元。
大量的专利药到期将推动国际通用名药物市场持续增长,进而带动原料药需求量的持续增加。据Precedence Research数据,2022年全球原料药市场规模为2,040.4亿美元,2023年到2032年将以6%的年复合增速增长,预计2032年全球原料药市场规模将达3,637亿美元。
近年来,国内凭借更为成熟的基础工业体系、成本优势,在技术、产品质量体系和DMF认证等方面快速追赶印度,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医药原料药供应国之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2022年,国内原料药产量分别为230.4万吨、276.9万吨、291.9万吨、310.0万吨、362.6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00%。
另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2018-2022年,国内原料药出口金额分别为300.5亿美元、336.8亿美元、357.0亿美元、417.7亿美元、518.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58%。
可见,受益于下游全球医药市场的不断增长,医药研究和实验发展的需求提升,带动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行业发展。同时,受益于新药专利集中到期、产业链向新兴市场转移等,国内原料药行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三、拥有约8,900家合作伙伴,打造品牌矩阵推进全球市场拓展
经过不断拓展,皓元医药已搭建了覆盖全球的营销平台,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约8,900家合作伙伴。皓元医药与众多跨国医药巨头、全球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CRO公司开展了合作,与众多海外知名药物研发试剂专业经销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其中,皓元医药代表性客户中医药企业类客户包括辉瑞(Pfizer)、礼来(Lilly)、默沙东(MSD)、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第一三共(Daiichi-Sankyo)、卫材(Eisai)、恒瑞医药、信立泰、齐鲁制药、梯瓦制药(Teva)、雅典娜制药(Athenex)、太阳药业(Sun)、西普拉(Cipla)、沢井制药(Sawai)、日产化学(NissanChemical)、Revolution、Viracta、Prelude、豪森、歌礼、艾力斯、劲方、和记黄埔等;科研机构类客户包括上海药物所、上海有机所、NIH等;高校类客户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佛大学等。
一方面,皓元医药通过高难度、高附加值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的定制合成服务积累更多的新颖、前沿的化合物品种,持续拓展和完善产品数量和技术储备;另一方面,皓元医药重点加强产品多样性和差异性,提升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通过全面专业服务,皓元医药助力客户加速药物开发,降低经济成本,提升研发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产品的质量、一致性对科研活动的结果有直接影响,而客户对数量级很小的科研试剂无法自行检测,下游客户采购时更看重品牌、技术资料的质量和完备性,该类业务需要时间进行品牌、技术、产品等多方面的积累。
多年来,皓元医药通过“MCE”“乐研”“ChemScene”和“ChemExpress”四大自主品牌产品的差异化发展需求,在不同地区针对性地进行销售。除深耕国内市场外,皓元医药积极开展全球化布局、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境外覆盖的终端客户数量众多,地域包括北美、欧洲、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目前,皓元医药已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多个商务中心,拥有丰富的海外营销经验,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组建了商务团队,与国内专业技术团队进行跨区域协同,可快速响应全球客户的需求。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皓元医药外销收入分别为2.87亿元、3.60亿元、4.60亿元、3.23亿元。
简言之,皓元医药搭建了覆盖全球的营销平台,获得了全球约8,900家客户的高度认可,拥有良好的市场基础和不俗的市场知名度。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皓元医药积极开展全球化布局、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其外销收入逐年上涨。

四、研发投入占比均超10%,六大核心技术平台赋能产品开发及创新
作为研发驱动型企业,技术创新是皓元医药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多年来,皓元医药持续加大研发资金及人员投入,激发创新活力。
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皓元医药的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0.65亿元、1.03亿元、2.02亿元、1.7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20%、10.67%、14.84%、12.49%。
在研发团队建设方面,皓元医药一直致力于提升人才队伍软实力,构建次人才梯队,助推其高质量发展。截至 2023 年三季度末,皓元医药技术团队共有2,123人,技术团队中硕士和博士占比22.66%。
目前,皓元医药已经完成了从人才到技术的积累,形成了高活性原料药(HPAPI)开发平台、多手性复杂药物技术平台、维生素D衍生物药物原料药研发平台、特色靶向药物开发平台、药物固态化学研究技术平台及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库开发孵化平台共6个核心技术平台,以平台化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成果转化能力支撑其在原料药和中间体领域持续的产品开发和创新。
截至2023年7月10日,皓元医药已取得134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69项,累计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0项,体现出其在国内小分子及新分子类型药物研发和生产领域具有不俗的科技创新水平。
在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领域,皓元医药凭借在药物化学、分子模拟和有机合成领域的技术优势,快速响应和满足客户在药物发现阶段的化合物设计、合成和科学研究等需求,客户使用皓元医药产品在包括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知名期刊在内的学术刊物中,累计发表的文章超过2.70万篇,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在特色原料药和中间体领域,皓元医药拥有国内最具研究开发能力的高难度化学药物合成技术平台之一,是国内攻克合成界“珠穆朗玛峰”艾日布林的企业之一,成功开发出了艾日布林的三元模块式组装合成工艺。
在ADC(抗体偶联药物)业务领域,皓元医药是国内较早开展ADC Payload-Linker研究的企业之一,并全程助力国内首个申报临床ADC一类抗癌新药(荣昌生物的纬迪西妥单抗)的研发、申报和生产。
荣誉方面,皓元医药先后被评选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海市品牌培育示范企业、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并荣获“中国医药研发50强”、“中国医药CDMO企业20强”、中国科促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总的来说,皓元医药重视技术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形成六大核心技术平台,各平台之间相互协同,赋能产品开发和创新。

五、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高增,募资逾11亿加速研发成果产业化
受益于近年来全球医药市场的快速增长和医药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皓元医药多年技术积累形成的产品和服务优势得以体现,营业收入实现了快速的增长。
2020-2022年,皓元医药营业收入分别为6.35亿元、9.69亿元、13.58亿元,复合增长率达46.2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8亿元、1.91亿元、1.94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2.79%。
到2023年1-9月,皓元医药实现营业收入13.7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1.84%;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下降25.14%。
目前,皓元医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皓元医药上海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安徽皓元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增资合肥欧创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建设医药研发及生物试剂研发产业化基地项目(一期)”、“投资全资子公司烟台皓元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并以部分超募资金向其提供借款建设新药创制及研发服务基地项目(一期)”及“投资建设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药创制服务实验室建设项目(一期)”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已结项。
为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皓元医药将上述募投项目结项后的节余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安徽皓元年产121.095吨医药原料药及中间体建设项目(一期)(以下简称“一期项目”)。截至2023年11月20日,皓元医“一期项目”累计已投入募集资金4.64亿元,该项目募集资金使用进度为89.46%。
随着研发平台和产能建设的扩大,皓元医药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产品的自主研发合成能力进一步提高,高端原料药、中间体和制剂CDMO业务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此次皓元医药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11.61亿元除补充流动资金外,拟投资于“安徽皓元药业有限公司年产121.095吨医药原料药及中间体建设项目(二期)”、“高端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CDMO产业化项目(一期)”、“265t/a高端医药中间体产品项目”和“欧创生物新型药物技术研发中心”项目。
通过新建原料药及中间体产能和CDMO项目生产车间,引进更为先进的研发设备与生产设备,进一步提升皓元医药实验及生产的设施和条件,提高其特色原料药及高级医药中间体的规模化生产能力,提升皓元医药CDMO业务的服务能力;通过新建新型药物技术研发中心,加快皓元医药新型药物技术的研发进程,进一步提升其研发实力,丰富产品管线,增强核心竞争力。
总的来说,本次募投项目皓元医药在生产、研发、产品、人才等多方面整体布局,新建原料药及中间体产能、CDMO项目生产车间以及新型药物研发中心。募投项目的建成与实施,将充分发挥皓元医药的技术优势,形成产业链协同创新,进一步促进其相关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为客户提供一体化、全产业链服务。
未来,皓元医药将坚持“产业化、全球化、品牌化”发展战略,致力于构筑具有皓元特色的全产业链商业模式,全流程赋能药物研发,打造核心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起始物料—中间体—原料药—制剂”一体化服务,力争在未来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的医药研发和生产服务企业。

收起

赞(19) | 评论 (5) 02月20日 15:06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投资者可以跟着基金公司自购买入产品吗?】
《金基研》 霞路/作者近期,公募基金2023年四季报已经陆续披露,多家公募基金公司的自购清单也开始陆续浮出水面,基金公司的自购情况受到了一定关注。数据显示,2023年四季度,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大规模增持其旗下的指数型基金产品,且多数为宽基指数基金。那么,基金公司为什么会自购旗下产品... 展开全文

赞(1) | 评论 02月07日 11:33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华阳智能:精密给药装置业务收入快速上涨 核心技术贡献收入占比超九成】
《金基研》森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立足于精密微特电机及传动技术进行多行业战略布局的江苏华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阳智能”),其核心业务体系包括以微特电机、空调水泵为代表的微特电机及组件业务,以及华阳智能正在大力推进的电子式注射笔为代表的精密给药装置业务。凭借扎实... 展开全文

赞(4) | 评论 02月01日 10:17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双30法”如何选出短期纯债型基金?】
《金基研》 作者/霞路在目前货币市场基金走势相对疲软、权益类市场走势不明朗的条件下,债券型基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兼顾收益水平和流动性,受到了一些投资者的青睐。在此背景下,短期纯债型基金在2023年四季度的规模及份额较2023年三季度有所增加,而截至2024年1月25日,短期纯债型基... 展开全文

赞(3) | 评论 01月26日 10:04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盛景微:客户资源优质在手订单充裕 技术先进产品媲美国外竞品】
《金基研》湖光/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2018年以来,国家大力推广电子雷管,爆破专用电子控制模块市场逐步迎来爆发式增长,并在地质勘探、石油开采、应急管理与处置、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逐步拓展应用。作为一家具备高性能、超低功耗芯片设计能力的电子器件提供商,无锡盛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 展开全文

| 评论 01月24日 09:52 来自网站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