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嘉诚"脱港入欧"背后有何难言之隐?
不执着财经 / 2017-11-06 23:50 发布
【作者**】:bzzcaijing(也可输入:平说财经)
11月1日,长实集团发布公告称,以402亿港元出售香港中环中心股份,买方为中国港澳侨和平发展亚洲地产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门为此次收购而设立的离岸公司。作为香港地标性建筑,中环中心的交易价格创下了当地写字楼交易的最高记录。
据消息人士称,这次交易涉及约122万方尺面积,以最新作价计算,平均每平方尺价格约为3.3万港元,较去年的357亿港元叫价及每平方尺价格2.93万港元相比,一年之间升值12.6%。受此利好影响,长实集团股价高开,报66.70港元,并走出连日上扬行情。
实际上,李嘉诚早在四年前就开始减持手中房产,并且抽出资金布局海外基建项目。2013年,李嘉诚先后以32亿港元和89亿港元的价格卖掉广州西城都荟广场、东方汇金中心,2014年又大手笔出售5宗地产,套现188亿港元。
就在人们对李嘉诚“脱亚入欧”质疑之声不断之时,2015年1月,李嘉诚宣布开始重组旗下资产,将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合并,同时打包集团所有地产业务单独上市,重组后两家新公司的注册地更改为开曼群岛。这就意味着,长实地产将专注于地产业务,而长和负责地产以外的投资业务。
在经历了5个月的重组之后,长和系的这场“世纪重组”宣布完成。长实地产被单独拆分上市后,更是对李嘉诚旗下的地产进行“大刀阔斧”的转让。除了此次出售香港中环中心股份外,2016年以230亿港元价格卖掉陆家嘴世纪汇项目。
事实上,重组后的长实系对国内房产减持力度从未间断,这带来了两大结果:一方面,长实地产财报表现靓丽。2015年公司经营业务现金流287亿港元,2016年为484亿港元,净负债由率仅2.7%。公司净利润则持续增长,2015年171亿港元增至2016年的194亿港元,2017年上半年同比增67%至144亿港元。
另一方面,长实系在大量抛售国内房地产之后,其土地储备的变化较快。去年上半年公司拥有的可开发土地储备为1270万平方米,几年同期则降至1152万平方米,其中1059万平方米位于内地,56万平方米位于香港,其余在海外。
针对外界对李嘉诚抛售国内房产的质疑之声,李嘉诚发表声明,并没有撤资,只是根据经济形势,重新配置了国内外的资产;在减少对内地房地产投资的同时,加快了在内地零售业的布局;并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
其实,李嘉诚自从4年前开始抛售房产,再到其宣布资产重组,将长实系拆分出来从事地产转让事宜,所以现在媒体爆出李嘉诚再次抛卖名下房产,外界也不应感到奇怪,这都在李嘉诚布局中。那么,李嘉诚为何要在近几年里频频抛售国内房地产呢?其背后究竟有何难言之隐?
首先,李嘉诚并非不看好国内经济,而是不看好香港和内地的房地产。在李嘉诚看来,抛售泡沫资产不用抛在最高处,只要学会“顺势而为”就可以了。除了李嘉诚,还有王健林和潘石屹等地产大佬也频频出售手下地产资本。今年7月14日,长江实业地产改名“长江实业集团”,去掉了名字中的“地产”二字。“去地产化”意图明显。
再者,李嘉诚除与马云一起合作,在香港布局支付宝第三方支付业务外,还进行了海外投资,因为目前欧美国家的基建投资处于“价值洼地”。在英国,李嘉诚已累计投资超过500亿美元,到2016年,“长和系”已控制了该国30%的通讯、30%的电网、28%的客运铁路、25%的天然气、7%的供水,并因此被称为“买下了半个英国”。
除了以英国为重心的欧洲,在加拿大,李嘉诚的投资也不少且同样收获甚丰。他在油价低谷时抄底的加拿大赫斯基能源(Husky Energy Inc)被称为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投资,为他带来了数百亿的回报。至今,李嘉诚已累计在加拿大投资超过300亿加元。
在李嘉诚看来,他投资欧美发达国家的基建和能源项目主要有二个原因:一是欧美国家的这些能源和基建投资项目转让价值比较便宜,且还有较稳定的回报,每年能给李嘉诚带来大量现金流。二是,欧美国家法律法规较为稳定,政府出台政策法规不会出尔反尔,这样更有利于投资者安心布局。
最后,李嘉诚已是年近90旬的老人了,他当然要考虑后面的传承问题。而他的接班人小儿子李泽矩,不仅拥有长期海外留学背景,也有在欧美国家投资的丰富经验。在李嘉诚看来,如果再将所有的事业放在内地,小儿子李泽矩再努力拼杀,也很难突破其父辈的光环,而且李泽矩在国内人际交往上并不具备其父所拥有“长袖善舞”的能力。
所以,与其将名下所有事业放在香港和内地,倒不如“脱亚入欧”,或许在海外布局后,李泽矩能够突破父辈的光环,走出一条适合他自己的发展之路。那么,李泽矩要在海外大展手脚就需要庞大的资金,所以抛售内地部分房产,将换来的资金转交李泽矩在欧美国家投资能源和基建项目,也正是李嘉诚所说的“重新配置国内外资产,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
平说财经 (WEIXIN ID: BZZCAIJING )原创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