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券商各种入市背后:都是为了钱 十年融资超两万亿
道氏投资 / 2016-09-13 08:28 发布
摘要【券商各种入市背后:都是为了钱 十年融资超两万亿】对于券商来说,通过各种方式进入资本市场,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融资方便。数据显示,不包括H股,2006年以来十年时间,券商已经在A股和新三板市场,通过首发、增发、配股等方式融资3971.61亿元。如果算上发行的可转债、公司债、次级债等各类债券,这一数据则增至2.63万亿元。这还不包括H股上市,以及未上市券商协议增资扩股等部分。对于券商来说,通过各种方式进入资本市场,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融资方便。数据显示,不包括H股,2006年以来十年时间,券商已经在A股和新三板市场,通过首发、增发、配股等方式融资3971.61亿。如果算上发行的可转债、公司债、次级债等各类债券,这一数据则增至2.63万亿。截至2016年6月30日,126家证券公司总资产已经高达5.75万亿元,净资产为1.46万亿元,净资本为1.18万亿元。
在券商之间开展“军备竞赛”的同时,近年来行业格局也出现了重大变化。
多家券商净资本增长超10倍
最大的变化,是券商之间资本金实力的变化。
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2006年净资本排名第一的,是在当年6月27日完成46.45亿元增发的中信证券。凭借这一笔定增,公司的净资本扩大超过60%,年底时达到105.78亿元。
2006年净资本第二名是招商证券,为35.34亿元,第三名则是早早上市的宏源证券,为31.05亿元。
而2015年底净资本的排名是这样的:第一名仍是中信证券,达到894.15亿元。这家行业巨无霸2007年曾凭借大牛市再次融资250亿元。净资本第二名则已经变为海通证券,达到855.21亿元。
这种情况与2007年11月海通高达260亿元定增有较大关系,为海通证券异军突起埋下了伏笔。要知道,在2006年底,海通证券净资本仅有22.83亿元,排名为11位,10年时间公司扩大了38倍。
中小券商争抢市场份额
资本实力的变化对于券商到底有何影响?记者以和投资者关系最密切的经纪业务为例来说明。
2006年的牛市中,融资融券、约定式购回等诸多的创新类业务还不见踪影。经纪业务仍在挑大梁,这是券商之间竞争最激烈的部分,也是与目前券商业务可比性较强的一块。
证券业协会当时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经纪业务市场占有率第一名为银河证券,达6.94%;第二名为国泰君安,为6.38%。申银万国、广发证券、国信证券分列第三到第五位,均超过了5%。
十年之后的2016年6月,券商中国曾根据深交所数据进行统计:2016年1~5月,仅有两家公司市场份额超过5%。分别是华泰证券和中信证券,前者市场份额达到8.26%(2006年为3.18%,排名第九);后者今年前五个月市场份额为5.60%(2006年为2.61%,排名第十)。曾经的老大银河证券则退居第三,市场份额下滑至4.80%;国泰君安下滑至第四名,市场份额为4.55%。
由此可见,目前仅在经纪业务上,券商之间竞争白热化,除了极少数券商之外,之前份额占比较大的券商面临着被蚕食的窘境。
此种情况与中小券商在资本金扩张后,将募集资金用于争抢市场份额有较大关系。如长江证券2009年曾进行一次配股,公司当时宣布,募资的第一个具体用途就是“优化公司营业部布局,加强公司网点建设”,理由是“营业网点是证券公司零售业务发展的基石,营业网点数量和布局决定了零售业务的业务半径”;并在当时提出了三年营业部数量达到100家的目标。
而华泰证券能实现弯道超车,一方面和公司在互联网金融上的深耕有关,另一方面,2010年初,华泰证券通过A股IPO募集资金156.91亿元,其时间恰好在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创新业务推出前夕,也为公司在创新业务上抢夺先机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6年,华泰证券净资本为24.94亿元,排名第七。2015年底,公司净资本为523.62亿元,排名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