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债券市场投资者为啥成为“惊弓之鸟”?
不执着财经 / 2016-05-08 17:36 发布
长期以来,相对于股市和汇市,中国债市以稳定、低风险著称,违约事件极其罕见。但自2014年超日债违约以来,我国债券市场违约事件不断。从去年天威集团“11天威MTN2”违约,到稍早之前的,中煤集团“10中钢债”违约,再到中铁物资债券违约。债券市场的投资者已经为了“惊弓之鸟”。
对此,专家表示,从产业债到城投债、从中小企业到大型企业、从民营企业到国有企业均出现违约风险,刚性兑付在我国已成为“昨日黄花”。而在经历了本轮违约冲击波后,债券市场刚兑虽被打破,但从打破刚兑到真正实现市场的风险定价,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么看似“低风险,较稳定”的债券市场,为何频频发生违约事件呢?
其一,由于发债企业盲目逆市扩张,使其蒙受巨大损失,影响到了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比如,中国铁物4月1日暂停168亿元债券交易的事件。央企中国铁物主营业务为钢铁、煤炭和铁矿石等大宗产品的贸易物流,系中国最大钢贸商。按照国资委之前的公告,中国铁物前期盲目追求规模扩张,造成巨额损失,偿付能力严重不足。
其二,发债企业由于不断的加杠杆,使其负债率过高,最后影响到了企业的偿还债务的能力。比如,中铁物资168亿债券暂停交易。该公司近年来资产负债率基本维持在80%以上,2014年末和2015年9月末,资产负债率分别达到88.32%和87.81%。资产负债率高且流动性压力大,偿债严重依赖外部支持,一旦债务到期密集必出违约风险。
其三,多数发债企业违约的原因是经济下滑,本行业内去产能步伐加快。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正遭遇逐步放缓的风险,而很多发债企业都是传统制造企业,业绩好坏紧跟经济周期。这在经济持续向好时,违约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在经济结构性调整的过程中,债务违约的概率会急骤上升。
从目前状况来看,债券市场的风险已开始逐渐蔓延到国企和央企。可以预见,债券违约潮所带来的风险是不可低估的。一方面,企业在一级市场上发行债券受阻。截至上月12日,本月中国企业至少有18只债券共178亿元取消发行,规模相当于去年同期的3倍。另一方面,在二级市场上,中低评级的企业债收益率有较大上行压力。
不过,笔者认为,刚性兑付打破对于债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利大于弊,当前债市最大的问题是,旧的“刚兑信仰化”投资模式无法适应利率市场化和风险定价有效化的时代潮流。只有通过创新发展具有信用风险交易管理的债券市场,才能实现金融机构、企业和政府的多赢局面。当然,需要警醒的是,要预防企业债券违约潮的到来,避免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首先,对于那些历史包袱重、行业前景黯淡(包括产能过剩),救活无望的企业,有必要打破刚性兑付,该违约的就要允许其违约,该破产清算的就要允许其退出。如此一来,就要对债券市场的投资者如何甄别发行债券企业的质地好坏提出更高的要求。
再者,而对于那些因一时困难,靠自身能力可逐步复苏的企业,就可通过其他方式来帮助其度过难关。比如,让企业债转股,就是允许企业将银行贷款转化为股权,这样有助于改善违约企业的现金流,提高其在债市上对到期债务的偿还能力。
最后,在债市上建立健全完善的第三方评级体系。一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向来奉行刚性兑付,投资者并不关心发债企业的信用评级,而第三方评级在警示企业债券风险方面也没能起到应有作用。但随着债券市场的刚性兑付被打破,评级机构则对企业债、城投债等的信用等级作出客观的风险评估就显得至关重要。
近年来,企业债频频发生违约事件,刚性兑付实际上已被打破,债券市场的投资者也成了“惊弓之鸟”。不过,笔者认为,对于违约的企业要区别对待,一方面,只是因一时缺乏偿债能力的企业,要允许其通过各种途径来化解压力。另一方面,对于救活无望的企业,就要打破刚兑,允许其违约。当然,建立健全第三方信用评级体系,对于确定发债企业的利率高低,以及适当降低投资风险,也是当下债券市场必须要完备的当务之急。
【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也可输入:不执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