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守望高新

资深人士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英大首席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桂浩明:公共商品调价对股市是利好吗?

桂浩明   / 05月25日 11:15 发布


  近段时间,有一些地区与部门调高了部分公共商品的价格,虽然涉及的面并不大,但在证券市场上还是引发了不小的反响,有人把这视为利好,甚至有机构认为,接下去一个阶段,股市上涨的主线就是涨价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随行就市,根据供求关系进行调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过,基于保障国计民生的需要,国家对少部分公共商品(也称公共服务品)价格实行涨幅调节,也是很常见的。在我国,目前水、电、气等的价格,就是由政府管控的。当然,政府管控并不意味着价格不能上涨,但通常需要召开听证会,并履行相关程序。同时,鉴于在我国提供公共商品的基本上都是国有或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这些企业本身就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因此,在提高商品价格方面应更加慎重。

  一般情况下,在经济扩张、社会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价格总体处于上涨态势时,基于成本上升等原因,此时公共商品价格上涨,由于下游企业消化及转移成本的能力较强,居民收入预期也不错,比较容易被接受。在这种情况下的涨价,理论上对经济活动不会有什么负面作用,而对提供公共商品的企业来说,无疑改善了盈利,因此说是利好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经济处于收缩背景下,各类商品大都面临供大于求的状况,总体价格水平较为疲弱乃至存在下调压力,此时在供应上,具有相对垄断性的公共商品涨价,其影响就较为复杂了。虽然这样做对于提高公共商品提供方的经济效益有着较为明显的好处,毕竟对像水、电、气等公共商品,一般情况下消费的弹性并不是很大,也就是说消费者只能是被动接受。但由于经济不景气,下游企业很难把增加的成本有效地转移出去。这就很容易导致其经济效益的下降,以至不得不压缩产量。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虽然有少数企业在涨价中受益,但绝大多数企业会受到损害。虽然不至于出现“一鲸生,万物落”,但负面影响无疑是不小的。

  这几年来,中国经济运行平稳,但也遇到了较大的挑战,主要问题之一是预期转弱、内需不足,以至于反映工业品出厂价格走势的PPI持续下降,长期处于荣枯线下方,实体经济有明显的收缩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公共商品也面临需求增长放缓的问题。此时逆势涨价,虽然从企业效益方面来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种利好的效能是十分有限的。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其面对涨价并没有可靠的回避措施,于是自身经济效益的下降就是必然的,并且这种下降很可能还会导致对未来预期的进一步转弱,这对社会生产并非什么好事。当然,作为提供公共商品的企业,它也有经营上的困难,在价格明显不合理的情况下,要求予以调整也是可以理解的。即便是对于垄断型企业来说,只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产品价格的调整,社会也应该予以理解。但是把这种调整视为行业利好,进而看作是驱动股市上涨的动力,这就不符合实际了。事实上,在经济发展史上,也从来没有在经济收缩期提高公共商品价格,从而取得了刺激经济活动的效果这种案例,毕竟这样做有可能带来滞涨,而这对经济活动的破坏性是很大的。

  从目前来看,国内有关方面在公共商品涨价问题上还是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在市场传闻电力价格将上调之际,政府就明确表示没有这方面的计划,而股市也很快就摆脱了对“涨价题材”的倚重,重新回到业绩以及成长双轮驱动的模式中。对于当前的实体经济来说,最需要的还是较快地回到有序扩张的阶段,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温和回升。这样,股市也就有了更多、更扎实的做多理由,伴随着经济慢慢向好的节奏逐步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