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家溃败的储能企业!
黑鹰光伏 / 03月05日 09:33 发布
【文| 黑鹰光伏 杨洁春】
历时数年,储能商业化发展提速,而赛道火热之下,残酷的洗牌与淘汰赛亦不断上演。
去年,储能产业冰火两重,一方面,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三倍于2022年新增投运规模水平;另一方面,则是一大批企业和从业者“被拍死在沙滩上”。
产能过剩、低价竞争、疯狂内卷、洗牌出局!已有业内人士判断,80%储能系统集成商会倒下!海辰储能总经理王鹏程也多次强调:未来三年是储能行业 “生死卡位赛” 。
双碳风潮下,储能大趋势向好,但产业的发展肯定不会一帆风顺,企业的发展更是充满波折与风险。
目前,中国国内涉及储能业务的企业有超过16万家。仅2022年新增注册储能企业有3.7万多家,2023年又新增7万多家。未来鹿死谁手,故事才刚刚开始。
在储能过往的产业竞争中,以及历次洗牌中,亦如风电和光伏产业,几乎每一轮行业周期的迭代,都会引发一批新星企业,甚至部分行业龙头的“大溃败”,它们要么破产、倒闭,或“主动”彻底砍掉储能业务;或者从此一蹶不振。
本期内容,黑鹰光伏统计了过去数年“溃败”的20家具有代表性的储能企业,相信对黑鹰的读者朋友了解产业历史有所帮助。
【溃败1】猛狮科技:从细分“一哥”到立志千亿市值却黯然退市
猛狮科技成立于2001,由汕头市沪美蓄电池有限公司发起设立,最初产品核心为摩托车启动用的铅酸蓄电池,是曾经摩托车启动电池的“一哥”,2010年,猛狮科技摩托车电池出口销量位居全国首位,2012年成功在资本市场上市。
转折发生在2015年,当年其市值最高时接近130亿元,不满于做细分领域龙头的猛狮科技提出了“2351”发展战略,向高端电池、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等三大领域拓展,2020年实现“千亿市值”。其策略也“简单粗暴”,基本就是靠“买买买”,2012年上市时其旗下仅有3家子公司,为布局光伏发电和储能设备,仅2015年就收购深圳华力特、润峰电力,增资控股江苏峰谷源储能技术研究院等,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三年间,其用在增资并购上的资金分别达到1.83亿、18.89亿和20.49亿元,累计增资、并购、新设子公司超过60家。
很快,在2018年,猛狮科技债务危机开始爆发,陆续发生债务逾期、资产被司法冻结等情况,2019年5月开始被深交所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2020年,公司陷入资不抵债的泥潭,负债率高达128.32%。2022年5月,深交所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6月27日,*ST猛狮在深交所被摘牌。
【溃败2】沃特玛:走得快却受困行业周期没走远
沃特玛于2002年由李瑶创立,是国内较早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获得成功的企业之一,2017年,沃特玛动力电池装机量仅次于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位列全国第三,并入围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单,在储能应用上涉及储能电站系统、移动储能系统、家庭储能系统和运行监控系统。
2016年被坚瑞消防收购后,坚瑞消防更是将名字改为坚瑞沃能,也开始加码储能业务,其战略发展规划中就曾将公司目标定位成为储能领域行业龙头。然而,事与愿违,被收购的当年,政策补贴对象偏向三元锂电池,三元锂电池技术也在这波政策红利中获得迅速发展,而2017年达到发展巅峰的沃特玛在2018年也开始转向下坡路,因磷酸铁锂产品能量密度较低,沃特玛的订单锐减,年初动力电池装机量就跌出前十。
而且没有及时在新技术跟进研发投入,沃特玛在昙花一现中也迅速在行业迭代中走向陨落,2019年年底,沃特玛负债已经达到197亿元,2022年1月,沃特玛被法院裁定破产,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未履行比例达99.5%。
【溃败3】珈伟新能:因资金与产能困境放弃
珈伟新能于1993年由丁孔贤创立,从太阳能照明起家,逐步扩张到光伏、储能领域,目前,公司自有和承建光伏电站数量总计68座,总装机总量达到1.6GW。2016年,珈伟新能成立珈伟隆能固态储能科技如皋有限公司发力储能,致力于储能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组模块、系统研发等,寄望将其打造成“全球领先的储能平台”。
随后在2017年与江苏如皋经开区管委会合作建设锂电池电芯及PACK生产线项目,项目总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6.6亿元人民币。一期1亿瓦时快充型软包动力电池项目在当年也成功量产,并在2018、2019年成功拿下多个大单,但是随着二期20亿瓦时的年锂离子电池产能陷入难产困境,珈伟隆能的储能业务开始转向溃败,此前拿下的订单都未能按时交付,而且产品出现性能、品质等问题。
珈伟新能的财报显示,2021年末,珈伟隆能已经资不抵债,净资产为负的1.60亿元,2021年营收243万元,净利润亏损高达2945万元。2022年4月,珈伟隆能宣布停产锂电,原因是资金无法及时筹措到位。2023年2月,珈伟新能公告显示,不再将锂电池生产作为未来发展方向,相关的锂电池制造已经停产,已不具备研发、生产锂电池的相关条件。
【溃败4】湘投云储:背靠国企未曾“花开”便被“弃”
湘投云储成立于2018年,是湖南湘投控股集团下属混合所有制试点企业,湘投控股集团是其控股股东,长沙云涛储能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是其另外两个股东。致力于数字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湘投云储连续多年入围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曾与工业园区、商业综合体、充电场站、高等院校等共同探索储能的各类应用场景,并与清华大学、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铁塔、中车集团、中国电科院、株冶集团等名校央企建立过合作关系。
公开信息显示,其数字电池管控系统是湖南省首个通过CQC认证的储能产品,积累了10个项目、超过10MWh的建设维护经验,完成了湖南省目前最大规模的用户侧离并网储能系统、首个用户侧数字储能系统,配合国网湖南、中能建湖南电力设计院完成国内首座220千伏“多站融合”智慧能源站储能系统。但是,2023年4月底湘投云储就开始在公开平台拍卖其相关储能产品和技术专利,12月6日,因决议解散,湘投云储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注销备案。
【溃败5】珠海银隆:董明珠青睐有加接盘成“格力钛”
珠海银隆于2009年由魏银仓创立,魏银仓最早从事汽修厂修理工,后成立里自己的汽车美容保养公司,后来收购了一家新能源公司和电池厂后成立了珠海银隆,业务涵盖锂离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新能源汽车。
2011年珠海银隆战略控股美国奥钛纳米技术公司,随后将钛酸锂电池作为公司技术路线,并在官方宣传中将其作为核心优势,此前公开信息显示,珠海银隆钛酸锂储能系统产品已在美国、丹麦等全球9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并在国内内蒙古、西藏、珠海等多地实施了电力系统储能项目。2016年,珠海银隆获得董明珠的青睐,给出130亿元的收购方案,董明珠更是在当年的采访中表示其“很可能成为珠海第二个千亿企业”。收购方案并未获得格力股东的投票通过后,董明珠直接拉上王健林、刘强东等一起投资珠海银隆,董明珠一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尽管获得商界大佬的真金白银的看好,但是珠海银隆还是没能创造奇迹,2018年,公司就被拖欠供应商货款超10亿元、工厂停产、产业园被查封、创始人魏银仓等高管涉嫌侵占公司利益超10亿元等负面缠身,魏银仓在年底也远遁美国。2021年,董明珠继续加码珠海银隆,通过一系列运作将珠海银隆转为格力电器控股子公司,并将其改名为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但一直未在行业中激起多少浪花。
【溃败6】国能电池:资金断链自身难保,旗下储能企业破产
国能电池成立于2011年,最初为国能电力集团全资控股子公司,后由郭伟、吴丛笑夫妇接手控制,郭伟早期在深圳做消费类电子起家,其妻子吴丛笑则在国能电池自己冠名的一次颁奖礼上被这样介绍:“她1997年从美国回国创业,奠定了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的开端;她曾是比亚迪、比克的创始人之一。”
国能电池曾是我国最大的软包动力电池生产企业,2017、2018年电池装机量都在国内电池厂商中排名前十。2016年与科陆电子共同出资成立江西科能储能电池系统有限公司,深度布局储能,国能电池为控股股东,江西科能又全资控股成立子公司江西省科能伟达储能电池系统有限公司,主营锂离子电池,新能源电池系统,储能系统开发等业务。2018年,科能伟达总投资27.2亿元储能项目投产,并与无锡市签订35亿元的电池相关项目。
然而,2019年国能电池就陷入经营危机,出现拖欠工资、12亿应收账款收回难、资产被冻结等一系列问题,,仅2019年前7个月,国能电池涉案信息就超过70起,多数为供应商讨要货款。2022年,旗下公司科能伟达因欠工程款2070万无法偿还,进行破产清算;国能电池也被广州的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董事长郭伟目前也多次被法院限制高消费。
【溃败7】迈科科技:倒在新能源黎明破晓前
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于2000年由李中延创立,主营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液态锂离子电池、动力储能电池等新能源产品。曾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获得过“东莞市50强民营企业”、“东莞市装备制造业20强”等称号。
迈科科技倒在了新能源黎明破晓前的2019年,该年,迈科科技进入破产清算程序;2022年,迈科科技被吊销营业执照;2023年,迈科科技被法院裁定宣告破产,随后被除名。国内热缩材料领域的龙头沃尔核材控股子公司东莞电子拟以不超过人民币 35000 万元参与也东莞市迈科科技破产资产的司法拍卖。
【溃败8】昆山聚创:背靠宝能与国企也难逃失败命运
昆山聚创成立于2019年,由宝能集团旗下控股公司和昆山市国资企业共同投资设立,由宝能集团旗下公司控股,主要从事新能源科技领域内的技术研发、咨询、转让和服务,以及锂电池、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组系统设备和零配件的生产与销售。也是宝能汽车为确保电池质量而设的电池项目,整个项目生产基地分为两期建设,产能规模达8.5GWh。
2020年昆山聚创研发基地投入使用,生产基地一期工程0.5GWh电池产能投产,2021年又与眉山市政府达成投资建设锂电池生产基地的合作协议,总投资约360亿元,规划年产56GWh,希望构建含动力电池电芯、模组、PACK、储能应用、电池回收等领域的新能源产业链。
然而宝能汽车自身发展经营不善,旗下观致汽车的2021年销量仅约为5200辆,平均月销不足450辆,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观致汽车累计销量仅720辆,同比下跌80%以上。宝能汽车销售公司则从2021年6月就开始陷入不良状态,出现欠租、欠货款、欠保证金、欠薪等各种问题,宝能集团自身也被资金流动性所困。本就作为配套项目的昆山聚创更是发展困难。2023年9月,昆山聚创因一系列纠纷被法院作为被执行人的执行案件移送破产。
【溃败9】环宇电源:二次电池龙头因无清偿能力破产
河南环宇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产品涵盖镍镉、镍氢、锂离子、铅酸等四大电池系列百余个品种,其中也涉及锂离子储能电池,曾拥有中国最大、品种最全的二次电池生产基地,曾与知名厂商香港TTI、美国BDCI、德国BOSCH博士和METABO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但因资金链断裂走向破产,环宇电源在2017年5月就已经停产,并陷入债务危机,涉及多起诉讼案件,相关资产陆续被查封。2018年,南皮县东升电气以环宇电源无法清偿其到期货款107.20万元,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法院申请对环宇电源进行破产清算,环宇电源对破产申请也没有异议,破产申请获法院受理。
【溃败10】明冠新材:资本运作成功后实际难切入而放弃
明冠新材于2007年由闫洪嘉创立,致力于电池封装技术解决方案,核心为太阳能电池背板、光伏组件用POE膜、PVB膜等新型复合膜材料,是国内光伏背板行业的头部企业之一。其业务同时也涵盖软包锂电池封装铝塑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21年,为拓展锂电产业链,明冠新材子公司明冠投资以4000万元收购兴华财通70%股权,间接获得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原材料公司博创宏远的35%股权。随后的2022年,明冠投资又以3948.12万元的价格收购了安康高新持有的博创宏远35%的股权,通过两次运作获得博创宏远70%的股权成为其控股公司。
但是,虽然通过资本运作取得博创宏远的控股权,但在实际经营运作中却难以切入进去, 2023年2月,明冠新材公告显示,其一直未取得博创宏远的公章、合同章、财务章、营业执照正副本原件等关键资料,也无法全面了解博创宏远的实际经营状况、资产状况以及面临的风险等信息。6月又发公告披露,将70%股权全部出售,意味着公司剥离了与锂电正极材料相关的业务,而且表示短期内公司不打算通过其他方式再次涉足锂电正极材料领域。
【溃败11】牵手家电巨头美的仍未扭转颓势
于1996年创立,是国内较早进入储能行业的企业之一,2009年涉足储能领域,在AGC调频、电网调峰、可再生能源配套等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成功案例和经验。然而,作为储能“老将”,科陆电子过去5年发展长期处于困境中,2018、2019年,因担保暴雷、资产减值等事项,科陆电子两年合计亏损约36亿元,一把亏掉了过去数十年发展的全部净利润。
2020年10月开始,科陆电子陆续有多个用户侧储能项目、调频储能项目涉及合同解除诉讼,其中核心涉及其2017年中标的绿色储能技术研究院项目。科陆电子半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其对绿色储能技术研究院计提坏账准备约7400万元,且预计无法收回。
尽管2023年美的集团入主成为公司控股股东,但是家电巨头+储能老将的强强联合仍然没有扭转其储能业务发展颓势,科陆电子的2023年度业绩预告显示,2023年度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20亿元至-4.80亿元,与2022年同期相比亏损金额大幅增加。其中,储能海外合同未能按时交付是重要因素之一。
【溃败12】厚能股份:因规模小设备陈旧而停产
厚能股份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销售和租赁锂离子动力电池和铁锂电动叉车的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在新三板上市。
2023年上半年,厚能股份财报显示,其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51.83万元,同比下降46.64%,净亏损161.46万元,。公司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12.87%、301.89%、422.18%,公司称,主要原因为公司本期主营业务收入降低,未持续投入锂电池生产,调控锂电池较高的制造成本,销减存货,同时公司主推叉车租赁业务,增加了重资产化及三大期间费用所致。
2023年9月,厚能股份公告披露,因锂电池生产规模小及设备陈旧原因,导致生产成本较高,不适应市场需求,公司决定停止锂电池生产。
【溃败13】捷威动力:行业周期与资金困局致停工停产
捷威动力成立于2009年,拥有江苏盐城、浙江长兴两大生产基地,有效产能达到10亿瓦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两大业务板块。2017年在全国动力电池出货量排名中位列第7,2022年捷威位列行业第11。
2018年,捷威动力就开始加速深度布局储能业务,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储能Cell、储能BMS、储能BESS等核心技术和和一系列化产品。但是,2023年12月捷威动力发布的一则《公司停工停产、员工放假及培训通知》便开始在业内发酵,通知称其受到市场及上下游产业链等客观因素影响决定12月1日起天津捷威开始停工停产,且涉及多个储能业务部门,员工放假或者拿最低工资接受培训。
其经营困境一是与行业周期有关,锂电池行业本就是资金密集型行业,需要庞大资金的持续支持,而2022年碳酸锂价格的狂飙也打乱了众多下游企业的发展,捷威动力业绩也自然受到影响;其资金困局或与其大股东复兴国际也有关,截至2023年6月底,复星国际直接或间接持有捷威动力49.95%的股权。根据复星国际2022年的财报显示,捷威去年的“关联方存款”达到了35亿元,而且复星国际旗下子公司曾将持有股权质押出去,还捷威惹过官司和股权冻结,无疑挤占了捷威动力本就吃紧的现金流。
【溃败14】冠城大通:资不抵债将退出
冠城大通成立于1988,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电磁线制造与销售,2015年牵头成立福建冠城瑞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布局锂电池、储能电池及电源管理系统等业务。
2017年12月,冠城瑞闽锂电池产线一期正式投产,项目规划总产能约5.6GWh,一期产能规模0.9GWh,主要为车企及储能客户提供软包系列产品。投产仪式上,冠城瑞闽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温哥华PBES公司分别签订协议共建实验室和开发海外高端储能市场。不过,此后一直未有重大进展,其锂电业务也一直没在市场打下一块“根据地”,公开数据显示其2022年锂电池业务 销售收入仅为586万元。
2023年5月的业绩说明会,公司就表示将重点发展电解液业务,同时加快动力锂电池业务清算或重组处置工作。言外之意就是将放弃锂电池业务。数据显示,冠城瑞闽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2549万元,净资产负债超5亿元,已进入资不抵债的状态。
【溃败15】荣盛盟固利:资金断裂股东再次易主中
荣盛盟固利成立于2022年,前身为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公司,是国内较早一批从事新能源车用、储能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及电池的关键材料研发和产业化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全球率先实现大容量锰系锂离子电池规模化生产与市场化应用的动力电池企业。
2017年,根据动力电池配套车型排名,盟固利仅次于宁德时代位列第二,2016年、2017年盟固利净利润皆超1.5亿元,在中信国安净利润总额中占比达到7成。2018年开始,盟固利在市场政策和股东变化中经营遭受冲击,在2018年-2020年,荣盛控股从中信国安信息产业累计收购了盟固利动力54.41%股份,“中信国安盟固利”也开始成为“荣盛盟固利”。盟固利经营也开始走向恶化,2019年营收8.49亿元,却亏损1.19亿元,2021年7月,荣盛盟固利就被曝拖欠职工薪酬、停缴公积金,2021年、2022年连续亏损,2022年底,应付账款高达9.67亿元、其他应付款达2.75亿元。
在此情形下,荣盛控股旗下上市公司荣盛发展在去年多次发公告称,拟收购控股股东荣盛控股和北京融惟通、中鸿凯盛等持有的盟固利76.44%股权,并称此举有助于公司多元化发展。不过,以房地产开发主业荣盛发展自身经营也遇到问题,2022年亏损超百亿,境内外债务也纷纷逾期,是否能顺利收购以及可否盘活盟固利新能源业务的发展还有待观察。
【溃败16】力信能源:资不抵债被吉利接盘
力信能源成立于2016年,是中信产业基金旗下新能源投资领域的控股企业,核心从事锂离子动力与储能电池及相关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销售。2018年,力信能源动力电池在新能源客车装机量排名中位列第13。力信能源还曾为宁德时代、中航锂电、天津力神、比亚迪等进行代工生产。在储能领域,力信能源累计装机量达460MWh,2019年位列国内第二,曾为北美最大储能项目提供电池。
力信能源还发布过长远规划,拟在2030年底达到50GWh产能,市场占有率超过20%;2030年前进入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企业前三位。然而,事不如愿,随着补贴政策变化和行业周期带来的市场竞争加剧下,力信能源走向了资不抵债、申请破产重组的境地。
2021年7月,启动预重整,面向社会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截至2021年5月31日,力信能源经审计后的资产总额为16.89亿元,负债总额为21.68亿元。力信能源已是资不抵债。
2022年7月,吉利科技集团注资4亿元入主力信能源,成为力信能源第一大股东。随后,力信能源也更名为利信(江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溃败17】威能电源:在行业周期中发展受阻被法院裁定资产重整
威能电源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专业从事超低温、防爆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起动电源)、BMS电池管理系统及PACK系统等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曾是“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工程八家企业之一”,锂电行业技术规范起草单位之一,储能产品已连续十年出口美洲、欧洲、韩国、日本、等国际市场,并入围多个国家级项目。
2015年,威能电源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一路向好发展;2017年与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06所达成军民融合发展关系;2018年,与河南省民权县达成总投资20亿元、30亿安时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的项目投资合作。然而从2018年开始,在政策环境发生变化和市场竞争加剧带来行业周期调整下,威能电源也随之进入发展受阻期,从2018年到2020年连续三年亏损,合计亏损4.58亿元。2019年更是涉及多项诉讼事项,出现银行账户被冻结、实际控制人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的情况。
2020年5月,寿光市人民法院裁定对威能电源与青岛威能环保电源有限公司、青岛威能电动车辆电控有限公司进行实质合并重整,经过两年后的2022年方才完成资产重整,直至现在还在重回正轨的道路中。
【溃败18】遨优动力:母公司暴雷致发展势头急转直下
遨优动力成立于2016年,是浙江之信控股集团子公司。核心从事锂离子动力电池、新型电池(含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电池系统及相关模块、零部件的研发、制造与销售。
遨优动力曾是国内软包电池领域的明星企业,动力电池装机量一度排到全国前三,拥有湖州、南浔、肇庆三个生产基地,2019年产能达到5GWh。主要聚焦富锂锰动力电池的产业化,2017年12月,遨优动力肇庆基地一期项目投产时,发布了可产业化的富锂锰基动力电池,引起资本市场广泛关注。2018年,不断公开与车企在富锂锰基电池上合作,一时风头十足。
但是,2019年底,遨优动力控股母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立案调查,失去母公司资金支持的遨优动力发展遭受重创,随后开始陷入欠薪、固定资产与账户被查封和工厂全面停工的境地,2020年4月,债权人湖州金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对债务人浙江遨优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申请的破产清算一案获法院受理,遨游动力也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溃败19】钱江新能源:在行业周期中溃败
钱江新能源成立于2014年,是钱江摩托为转型进军动力与储能电池领域而成立的主体。
当时正值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推动下一路迅猛发展,钱江新能源也赶上了这破政策东风,迅速扩锂电和储能业务,包括运行示范项目和建设生产基地。通过两个大型集装箱储能示范项目以及和欣旺达、中恒合作迅速切入储能市场,2018年则与温岭市达成总投资约31.8亿元的40亿Wh锂离子动力与储能电池的合作项目。
不过,随着行业周期的调整,公司订单推进不顺,钱江新能源的发展也开始陷入困境,2018年,母公司钱江摩托子公司起诉舒驰客车、中植新能源汽车等要求支付被拖欠合同款近2亿元,却遭到反诉被指逾期交货,承诺自产电芯却是外购等产品不符问题。
2019年,与温岭市达成的合作项目也在协商中取消合作。2020年,包括钱江新能源、钱江锂电等钱江摩托核心锂电落地主体银行账户均被法院判决财产保全。2022年,钱江摩托退出锂电业务,目前,钱江新能源在企查查经营范围一栏的介绍中也没有锂电和储能相关的字眼。
【溃败20】赛恩斯:还未一展拳脚便走向破产
苏州赛恩斯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主营储能电池电源设备、储能系统等业务,是苏州安靠电源有限公司深度布局储能领域的全资子公司。
安靠电源则成立于2014年,主营业务为电池、电子元器件、技术服务等,其中安靠插拔软连接晶格串并联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船、储能、特种电源等领域,超过15万套锂电池系统成功运行验证。目前有苏州、长沙、重庆等多个生产基地,先后与坚瑞消防、国轩高科、横店东磁、河南鑫泉源等多家电池企业签署了32圆柱电池战略合作协议。
不过,赛恩斯并未在行业中激起什么浪花就传来破产消息,2022年6月20日,苏州赛恩斯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正式破产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