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商城流量之争,谁才是赢家?
袁国宝 / 2022-07-22 12:19 发布
2010年左右,我国进入了“智能手机”时代,4G引领国产智能手机品牌迅速崛起,席卷普罗大众的生活。与此同时,各类应用软件如雨后春笋,高速发展的新科技一步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今我们已经离不开手机里的各类软件,出一趟门,或许你需要导航为你引路,需要打车软件帮你找到一辆出租车,在支付的时候你也不再需要钱包,只需要打开手机软件就可以扫码付款……因而作为流量的入口,应用商店也成为了各大互联网公司和手机大厂的必争之地。
5月20日,腾讯起诉vivo网络不正当竞争案开庭,也宣告着互联网公司与手机企业之间的战争又一次打响。
腾讯这次起诉vivo的主体是腾讯应用宝,腾讯方面认为,vivo利用手机底层系统优势,限制用户从腾讯应用宝下载APP,同时诱导用户到自带的应用商店下载应用,以此获得更多的流量和商业利益。这次诉讼不仅仅腾讯和vivo的矛盾,背后更是多年来“应用宝们”与各大手机厂商之间利益的博弈。
屡屡被禁!应用宝为何不受待见?
关于应用宝这个软件,大家可能并不陌生。你最早的几部智能手机,大概或多或少会用到它。随着手机的更新换代,可能你已经使用手机自带的应用商城来替代它了,但每当你从里打开外部链接的时候,它依然会跟着弹出来提示你先下载安装应用宝,然后再从应用宝中安装相关应用。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应用宝这几年似乎已经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有关它的新闻倒也时时涌现,无非是它又被市场监管局要求整改了,或者是一纸诉讼又将谁告上了法庭。
对于腾讯提出的此次诉讼,法院作出了民事裁定,要求vivo停止在vivo手机上通过插入弹窗、文字、按钮、设置风险检测等方式,妨碍应用宝应用正常运行并为vivo应用商店导流的行为。
有人为vivo鸣不平,认为腾讯是不是在捡软柿子捏,“这么厉害怎么不去打苹果啊?”诸如此类的言论层出不穷。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应用宝第一次起诉手机大厂,腾讯在2021年也曾以相似原因起诉OPPO,但是由于双方存在合作关系,经过法院的调解,双方最终握手言和,并签订了深度合作协议。
互联网厂商与手机企业的冲突也并非是第一次。早在2016年“安智市场”就曾状告华为手机恶意干扰软件运行,涉嫌不正当竞争。同年,奇虎360也曾因为用户通过小米操作系统下载360手机助手被弹窗阻止,将小米公司诉至法院。去年,华为游戏中心APP短暂停止与腾讯在游戏方面的合作,背后原因是手机应用商店和游戏发行商的份额比例之争。互联网厂商和手机企业在应用商店这一部分似乎已经水火不容久矣。
然而在喋喋不休地争斗中,网民们往往支持看似是利用自身硬件系统侵害了他利的手机企业。虽然在多次有关起诉中,应用宝都是以受害者的面目出现的,也基本都获胜了,但网络上的舆论却并没有因此而倒向这一边。包括这次,大多数的人实际上是声援vivo的。这样看来,应用宝在人们的眼中似乎并不受待见。
下滑的百度指数同样也显示出用户对应用宝等产品需求的下降。豌豆荚、应用宝等应用商店如今状况可谓是不同往日,越走越难。从2021年初至2021年8月,豌豆荚的日均搜索指数为10432,应用宝的日均搜索指数为65983。与2017年相比,分别下滑了37%和46%。在手机软件下载需求仍如日中天的当下,“应用宝们”的需求下降了,便就意味着其他手机自带应用商店的需求正在上升。
之所以出现这样与从前不同的格局,是由于多方的因素共同促成的。
首当其冲的原因便是应用宝等第三方应用商店给用户带来的体验感变差。为了提升用户黏性,他们在产品原本提供下载路径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许多新功能,如内存清理、短视频等,却反而画蛇添足,让产品更加臃肿了。再加之乱七八糟的广告,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在信息洪流冲击的当下,简洁而高效的功能才是留住用户的关键。
其次,手机自带应用商店则抓住了机遇,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自然能够吸引更多用户。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早就察觉到了应用商店的流量价值,只不过之前被豌豆荚、应用宝等在软件端抢占了先机,于是他们在后来猛发力,加强手机自带应用商城的开发,努力提升用户体验感,成功在这个令人眼红的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便是小程序的诞生。小程序轻便快捷且不用下载,一出世便在互联网界引起热烈反响,小程序的使用率增高了,APP的使用频率和下载量也自然会随之降低。应用商店的主要功能就是为用户提供下载APP的渠道,现在APP的下载量下降了,用户对于使用专门的应用商店APP来下载其他APP的意愿更是大打折扣。
曾经风光一时的应用宝们,如今的处境反倒是有些尴尬了。
应用商城,大厂间的流量博弈
从最早的产品面世以来,应用商城流量之争就从未平息。2008年,苹果App Store创建全球应用商店市场风口,也让人们看到了这背后巨大的利益和流量;于是在2010年底,以豌豆荚、应用宝为代表的第三方应用商店迅速崛起,快速占领了早期的市场份额;2012年,手机厂商坐不住了,纷纷推出各自的应用商店,参与瓜分第三方厂商市场。2015年,国内包括华为、小米、OPPO等在内的主流厂商也都开始发展自己的应用商店,这个“战场”的状况愈发如火如荼。其中的明争暗斗,似乎都反映了这块大饼惹人垂涎。
那么应用商城又是如何盈利的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的公司开发了一款新的游戏,为了在应用商店上架,你就得按照约定的规则给应用商城一定费用,也就是所谓的“坑位费”。如果你的这款游戏是付费的,那么用户购买APP所花的钱,还要按约定抽成比,分给应用商店厂商,他们一般是拿走用户支付的30%-50%。这其中的利润是巨大的,据悉App Store在2019年总共获得了123亿美元的营业利润,其中游戏盈利85亿美元,这个金额甚至超过了索尼、微软、任天堂、动视暴雪四家世界知名游戏公司的利润总和。如此盛势,有关这块“香饽饽”的纷争不断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当今的格局中,手机自带商城似乎占了上风。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2019中国移动应用商店市场监测报告》,在中国第三方应用商店用户中,应用宝占比20%左右,排名第一。然而如前文所言,即使在第三方应用商店中没有哪个能与它旗鼓相当,但应用宝的趋势其实是逐渐颓靡的,原因在于各大手机自带应用商店的崛起。
以腾讯会议为例。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腾讯会议的需求量暴涨,网课、企业线上办公等都离不开它。然而从数据来看,应用宝这一途径在它的下载量中占比甚至不足3%,反观华为商店、小米、OPPO商店等后起之秀,现在则是遥遥领先,如华为占比达到了近50%。而拼多多、美团等下沉市场巨大的APP,他们的下载量中应用宝也占比不到10%。
从对立的角度来看,华为应用市场虽然起步略晚,但可以说是“势如破竹”,以2019年为节点,华为应用市场覆盖超过170个国家或地区,月活用户达3.7亿,累计下载达3500亿,相比于如今的应用宝已经是压倒式取胜。
小米也不甘示弱。小米应用商店覆盖5个国家,活跃用户数突破1.5亿,累计下载量超过2800亿,在小米手机上的安装占比超过91%,留给应用宝、豌豆荚等的部分已是为数不多。就连稍显薄弱的vivo月活也达到了2.18亿。
随着这场斗争的不断推进,手机自带应用商店正在逐渐抢回遗失的先机,用户对于手机自带应用商店的信赖度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倾向于从中下载APP,“应用宝们”能否扭转局势,重回巅峰,也是我们期待得到答案的问题。
企业战争,用户买单?
在2021年,工信部共组织了十批次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检测,其中腾讯应用宝所占问题比重最高,为22.3%,已经成为侵害用户权益的重灾区。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欺骗、误导用户下载APP,APP强行、频繁请求权限收集超出范围的个人信息……信息时代,有关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而除此之外,应用宝提供的服务也早已使用户心怀不满。不少用户在知乎等公众平台吐槽应用宝下载体验差,恶意植入广告、绑定下载等问题,投诉平台中有关应用宝内容包括充值不到账、无故封号、虚假宣传等。种种迹象都表明,应用宝的“心气”逐渐浮躁,服务质量堪忧,甚至危害到用户本身的权益,这样只会让越来越多的客户心灰意冷,最终在投诉平台上留下失望的意见。这场斗争明明是企业间的博弈,最后受伤的却是客户。
应用宝提供的服务为何越来越不能使人满意,而致使口碑持续下滑,究其根本,还是基于争取应用市场的流量和利益。希望通过更多样的服务来留住客户,结果反而弄巧成拙;想要引入更多的广告商来获取更多的资金,却使得用户反感更甚;再加之一系列不当的使用用户信息的行为……仿佛是陷入了恶性循环一般。急于扭转眼下的劣势,渴望能够改变格局获取利益,却不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改善的方向与战略,只是一味唯利是图,终究不能达到追求的目标。应用宝想要重新抓住流失的用户,还得要痛定思痛,及时更改策略方向。
伴随着手机厂商应用市场规模的增长,只要还有利可图,那么以腾讯应用宝为代表的传统第三方应用市场也不会停止对手机厂商以“不正当竞争”之名为由的诉讼。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恩怨情仇,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纷争。博弈不会停止,游戏仍在继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果厂商只一味追寻利益,而不顾及用户利益,不用心提高用户体验、维护用户信息安全,则必是会越走越向下的。应用宝们的未来是蒸蒸日上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消失在时代浪潮中,一切不仅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是更多地把握在自己手中。
这场流量和利益的游戏最终谁会是赢家?还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