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亚迪又科技了!!看完让人浮想联翩!
投机总赚 / 2022-05-24 22:03 发布
我们知道,大雁迁徙的时候,都会有一只头雁冲在最前面,顶着最强烈的气流,带领雁群乘风穿行。这不仅需要担当和勇气,还需要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才能克服困难,带领大家以最优化的方式抵达目的地。
或许王传福自己都没有想过,他创办的比亚迪有一天会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头雁。
1994年,王传福还是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一名科研人员,那时候使用900号段蜂窝网络的“大哥大”刚刚进入中国,凭借敏锐的眼光,他发现了大哥大的一个痛点:其使用的镍铬电池电量小、寿命短,但价格却很高。而相同的电池如果国产,成本则可以降低至近百分之一。
于是,王传福做了一个重要决定:下海创业。并且在1995年初,他还放出了一句“狂言”:干掉三洋!当时的人们纷纷表达了不屑。
时间总会赏给目光短浅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越来越多的人用上了大哥大及其替代品—手机,这为比亚迪在电池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7年,比亚迪已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成长为一个年销售近1亿元的中型企业。而这一年,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全球电池产品价格暴跌20%到40%,日系厂商处于亏损边缘,但比亚迪的低成本优势越发显得游刃有余。
飞利浦、松下、索尼甚至通用也先后向比亚迪发出了令人激动的大额采购订单。在镍镉电池市场,王传福只用了3年时间,便抢占了全球近40%的市场份额,他的“狂言”早已不再被同行们当做笑柄,因为比亚迪成为镍镉电池当之无愧的老大。
2002年早些时候,比亚迪在香港上市,开启了金融领域的博弈之战。年底,比亚迪因锂电池产品优势突出,最终赢得诺基亚手机电池供应合同。
2003年,比亚迪公司成为了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此时比亚迪再次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进军汽车行业。同年1月22日,“电池大王”比亚迪与秦川汽车公司股东方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成为继吉利之后国内第二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
比亚迪汽车成立之后,公司迅速确立了三个业务:燃油汽车、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成立之初比亚迪主要把精力放在基础建设和新车研发上。
此后两年,比亚迪只推出福莱尔一款车型。当时比亚迪以“经济型精品家轿”的概念将其推出,主攻5万元以下的低端市场。然而福莱尔是“闭门造车”的产品,由于根本没有考虑到市场的需求,所以销量并不理想。
想在短时间内造出“好车”,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亚迪采用的方法就是“逆向研发”,购买多款汽车进行拆解,基本上逆向研发比正常从0开始研发能给比亚迪省下1/3的研发经费,而且时间上会缩短很多。
不但如此,比亚迪还推崇一种造车理念就是“人海战术”,用大量工人代替机器。王传福经常援引这样一个例子:“我们经常这样算账,一套进口设备20万美元。按60个月折旧,一个月2万元人民币。如果这笔钱用来雇佣工人,2万元可以请多少人,十几个人顶不上一个机械手吗?”,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工人的劳动力还是非常廉价的。
在这样的“研发”背景下,第一款真正为比亚迪打开汽车市场的F3车型在2005年诞生了,比亚迪F3最大的亮点就是性价比高、空间宽敞、外形大气时尚、高配车型配置丰富,而消费者只需7.38万元就可以买到一辆“丰田花冠”,这些优点使得F3在上市时就被疯狂的追捧,上市13个月累计销售10万辆,成为最快突破十万辆的中国自主中级车型,同时它还拿下了轿车单品销售冠军。
“逆向研发”让比亚迪尝到了甜头,之后几年连续推出了比亚迪F0、比亚迪F3R、比亚迪G3、比亚迪L3、比亚迪F6、比亚迪M6等车型,研发新车速度之快,让人叹为观止。
2007年比亚迪F6上市的时候,王传福直接放出豪言:“比亚迪要在2015年成为全国第一汽车企业,在2025年成为全世界第一!”。
2008年9月29日,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的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宣布,斥资2.3亿美元入股比亚迪,占10%的股份,巴菲特的投资表示了其对比亚迪发展前景和品牌价值的认可,促使比亚迪在电动车项目上的快速发展,也对提升比亚迪的品牌影响力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2009年,王传福成为中国内地首富,手里拿着电池、手机零部件和汽车三张牌。同年,比亚迪汽车首次在销量上超过奇瑞成为中国汽车销量最高的自主汽车品牌,但是在这个风云变化的年代,保持第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10到2011年是比亚迪汽车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彼时比亚迪的汽车产销规模已经达到 50 万台,但与此同时国内汽车销量增速放缓,逐步进入存量博弈阶段,合资车企大量涌入,价格逐渐下探,进一步压缩尚处弱小的自主品牌的发展空间,比亚迪在第一轮燃油车发展冲高后开始也进入平台期。
以吉利、长城、比亚迪为代表的民营自主车企开始重新思考发展方向:吉利在2010年收购沃尔沃,通过引进技术逐步提升自身的品象;长城则聚焦于SUV,以充分把握SUV 市场的红利;比亚迪则重拾初心,逐步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
我国新能源车政策驱动先从公共车辆开始,比亚迪2010年开始在深圳以出租车形式投入运营纯电动汽车E6,2011年纯电动大巴K9在深圳作为公交车运营,到2012年底,比亚迪在深圳有超过200台K9纯电大巴和800台e6纯电动出租车投入运营。
C端方面,比亚迪于2012年推出基于第二代DM技术的混动车型“秦”,并迅速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同时与戴姆勒组建合资公司,推出电动汽车品牌“腾势”。
2014年,我国首次表露出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由此引发比亚迪、北汽、江淮等车厂在新能源车用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品牌”、“中国制造”的制造厂和精品,随着频繁出访而被国人和世界所关注。
此后十余年时间里,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逐年递增,激增400多倍,达到了352.1万辆,连续7年居全球第一,占据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连续暴涨,2014年还不到1%,2021年就突破了13%,2022年的前几个月更是达到了18%。
2015、2016年比亚迪相继推出唐、宋、元等王朝系列车型,此阶段公司的燃油车业务逐渐下滑,新能源车逐渐替代此前F3、S6等车型的市场份额,但新能源车还是以B端为主,C端主要面向限牌城市。
2019到2020年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的转折点,此时的造车新势力步履维艰,新能源车在补贴退坡中艰难生存。
为了进一步激活新能源市场,政府将特斯拉这条鲶鱼引入中国,自此电动车市场由2B市场开始转向2C市场,比亚迪抓住了这一市场变革,开始密集推出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产品,2020年初推出刀片电池,并首搭于比亚迪汉上,汉的单车售价超过20万元,售价已经突破传统合资品牌B级车的护城河,汉月销过万,汉的成功标志着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长期积累进入爆发期,消费者对比亚迪汽车的品牌认知亦发生重大改观。
2021年采用混动+纯电双轮驱动,比亚迪汽车业务进入新一轮上升期。同年比亚迪推出第四代混动系统 DM-i,目标是通过低成本的混动系统替代燃油车。随后比亚迪推出全新纯电车平台e 3.0及基于此的首款纯电车海豚,比亚迪纯电动车迈入新纪元。
2022年4月3日,比亚迪汽车宣布自2022年3月起停产燃油车,未来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混动汽车业务,成为了全球第一家官宣停产燃油车的整车制造企业。
其实早在几年前,一些车企便发布了燃油车停产计划,但最快的也要到2025年,而且到时候会不会延期也还是未知数。在这种境况下,比亚迪汽车的官宣无疑是一声惊雷,不仅给观望者打了一剂强心针,也助力了整个行业的成长。
5月20日下午,比亚迪发布了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及首款搭载CTB技术的e平台3.0车型—海豹,预售价格为21.28万-28.98万元。当天晚上比亚迪便发布消息称,截止22:00海豹预售订单量达22637辆,前后加在一起的时间也不过才6个小时,再次用实力证明比亚迪新能源车型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受欢迎程度。
据介绍,采用了CTB技术的刀片电池包的结构强度得到进一步突破,能够顺利通过50吨重卡碾压的极端测试。其结构灵感来源于蜂窝铝结构,一排排的刀片电芯组成的结构就如蜂窝芯,通过上盖板和底板组成类蜂窝结构,由此实现了车身与电池系统的高度融合,从而将整车扭转刚度提升一倍,可以轻松超过40000N·m/°。
得益于CTB刀片电池包的安全和结构强度,车型性能指标的发挥空间得以海阔天空。高扭转刚度意味着车辆在各种工况下,形变量更小,车体响应更快,车辆弯道操控体验有明显提升。同时,CTB刀片电池包的质心更均衡,实现整车50:50黄金轴荷,车辆的稳定性更好、惯量更低。
而搭载CTB技术的e平台3.0,在安全、操控、高效和美学方面都实现了新的突破,赋予整车更强的性能表现。脱胎于此的车型,正碰结构安全提升50%,侧碰结构安全提升45%;且能够实现纯电平台下,完美“低趴”的车身运动姿态,造就了天生的“运动健将”。
底盘方面,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高性能悬架组合使得e平台3.0中型平台纯电动车型,在横向、纵向、垂向三个方向的车辆性能显著提升,操控性能更好,纵向抗俯仰能力更好,垂向悬架摩擦力更低,舒适性更优。
从海豹所采用的这些技术来看,也预示着比亚迪后续推出的车型在底盘方面将会有很大提升,新车作为排头兵,自然得到了消费者的极大期待,但具体如何,还需要看后续的市场表现。
在官网上,比亚迪用一句话描绘了品牌使命: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竞争、务实、激情、创新的品牌核心价值观也赫然在列。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比亚迪以头雁姿态指引了整个雁群的方向。停产燃油车,就像当初它毅然决然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那样,看似简单粗暴,但却有着对整个产业的细致观察,是其前瞻性战略眼光的再次呈现。
而除了趋势使然,比亚迪的底气主要在于其经过近20年努力所积累的技术优势,无论是是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还是e平台3.0,都是孤独求败的存在。
时代选择了比亚迪,比亚迪也创造了一个时代。
比亚迪成为电动车之王,供货材料股空间很大,回落调整时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