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商业书籍杂志
柴孝伟 / 2022-03-14 06:50 发布
————芒格
我们投资者是从巴菲特股东信里学习投资,巴菲特和芒格又从哪里学习到那些公司投资方面的知识呢。
阅读,巴菲的日常工作就是阅读,阅读占了他80%的工作时间,阅读报表、书籍、杂志。
巴菲特股东大会上,一位年轻人问,成为优秀投资者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巴菲特回答:阅读。
芒格说:“在这投资领域中,若没做过扎实的阅读工夫,我不认为你可以成为真正优秀的投资人,而我也不认为有哪一本书可以为你做到这些”。《聪明的投资者》和《巴菲特致股东信》这些书肯定不够,巴菲特也是推荐过几十本书的,而芒格一周就可以读一二十本书,常自称书呆子。
股票市场和公司经营是两个不相干的浩瀚领域,市场派人士较少看公司商业类书籍,至少我是这样吧,即使看这类书籍,也是消遣性的,常常不是带着投资思维框架去看的。我目前的经验是,当有了平常心时,同时带着自己的公司投资思维基本框架及重要关注点,才是投资者的眼光去看公司类书籍学习投资。心静时,才能深入看得进去,你想着股票走势想着账户盈亏,怎么看得进去,怎么思考品评公司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等,也只有重点关注公司的“商业模式”、“企业文化”、“摸索创新”这几方面的行为和结果,才能去伪存真、瑕不掩瑜地知道该公司的优劣之处,和其成功的必然偶然。自己的思维评价框架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是粗略的和大概的,但要有这个框架存在,要在每个公司中检验和完善修正。不必急于评价和结论,一是要多见识各个优秀公司的发展史,二是我们“买价按资产折扣+”模式者,其实关于“商业模式、企业文化”方面的研究,都并不是投资必须和依仗,这个只是进阶,那么公司的其他次要东西就更并不重要了,次要东西不必深究。这个商业公司领域要慢慢来,盯住那三项应该就行了,多看,可以评,也可以不评。
段永平目前和未来既然准备开搞腾讯股票,那就从了解腾讯这个公司开始,这个周末听了《腾讯传》,大致全面了解了腾讯发展史,腾讯的发展史实际也是我们每个人作为客户亲身参与其中的,这确实是从一棵种子涨到参天大树的全过程,从矛型公司到盾型公司(或者是左矛右盾公司)全经历,应该很值得研究商业模式的产生和演变,很值得研究企业文化的形成变化和作用,很值得研究“摸索创新”在一个新经济公司中的过程与波折。有腾讯公司高层的全力配合支持,这书里的真实还原性还是很高的。腾讯创立之初前两三年有商业模式吗,应该没有吧,商业模式就是赚钱模式,腾讯创立之初一直在为怎么赚钱发愁。后面的商业模式呢,也是不断变化甚至超级大变样的。腾讯一直在摸索,自己摸着走,向业界同行学习索要着走,创新是贯穿始终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找到更适合自己更牛的商业模式。企业文化方面,腾讯确实有自己的一直坚持,比如始终如一的强用户导向,这属于企业文化里的价值观方面,也有经历挫折后的反思转变,比如腾讯稳固平台正统地位后,各领域模块从消灭思维到开放参股合作的大转变,就在3Q大战后。使命感这东西,腾讯起初并不明显,但一直在没钱的时候去持续花那么多钱,养活一个不会下蛋的贪吃鸡,应该是有些利益之上的追求的。即使随着后来羽翼丰满,企业文化里的这很多东西,也是多次让腾讯逢凶化吉。研究腾讯的有许多投资专家,他们发文也有很多,慢慢在他们各自的评价中学习“商业模式”、“企业文化”、“摸索创新”,这是增进之路。
巴菲特和芒格是从商业领域的书籍和杂志中,学到了很多“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方面的东西,我们学习巴菲特,当然要学习这种方式,不能局限于巴菲特致股东信,要按巴菲特的学习方式去做:带着可塑思维框架和侧重点,去大量阅读商业领域的书籍杂志。优秀公司里面孕育很多十倍股机会,捡大漏的总要先有历代真品知识才行,脑子里起码必须有几十个优秀公司的成长例子才行。
腾讯靠“()+”模式稳健发展壮大,我们靠“买价按资产折扣+”可投资全部类型公司模式,走十九个净翻番复利之路。
九面鼎
“好生意好价格好时机”
“踩实洞见理性”
“目标十九个资金净翻番”
“日常低估好生意思维”
“买价按资产折扣+”
“坚持五类好生意”
“集中与分散有度”
“耐心等待甜密区击球”
“多维共振确定甜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