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轮动下,如何把握机会?
万一两融5 / 2021-10-20 16:19 发布
先简单回顾一下上午的行情吧,受监管强力出售敢于煤价,以及昨晚夜盘以煤炭为首的商品期货大跌的影响,早盘资源股纷纷调整,并拖累大盘低开低走。但不久后,大盘就得以企稳,到中午时已完全收复失地。这说明当前市场的回暖态势,暂时还不会被轻易打断。
超短线上看,今日大盘受技术上的量价背离以及相关消息的影响,或出现一些震荡,但市场向好之势不变,短期反弹空间尚有。
对于后市,我还是继续坚持中期区间震荡格局,短期震荡上行对节前调整进行修复的判断,目前来看这个短期上证过程已经过半,但后面还有空间。
技术上看,基于沪指筹码分布情况,接近3570才会遇到前期筹码密集区,所以判断反弹有望达到3650以上。
节奏上看,今天之后就进入下半周,市场情绪往往趋于谨慎,预计随后两个交易日大盘以整理或小幅调整为主,下周再往上攻。
其实最近的行情稍微有点乱,呈现热点不断轮动的格局。食品饮料、电力、资源、农业、新能源等轮番活跃,让大家产生了选择障碍,不知道重点和主线在哪里。下面,我从近期能源涨价的角度去进行一些分析。
近期国际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美国WTI原油期货价格从去年4月的最低点到现在,已经涨了10倍多,而天然气价格再9月以来也出现大幅上涨。此外,国内的煤价也在近期被称为“煤超疯”,动力煤期货从9月上旬的不到1000元涨到了昨天最高接近2000元。
国际能源价格近期这种涨法,使人不禁联想到了上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及大通胀。
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对Q球经济和Z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次石油危机”之后,Q球原油价格从1970年初的1.2每桶美元上升至1979年底的近每桶40美元,十年间累计涨幅高达约32倍,由此造成了当时Q球范围内的大通胀(Great Inflation)。70年代由石油危机引起的Q球大通胀
是二战后Q球主要经济体出现的最严重的经济问题,因此也成为了后续所有通货膨胀研究赖以比较和对比的标杆。
那么,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对全球股市又带来何种影响?对股市中的各行业的影响又是如何呢?
(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此处省略一万字……对这段事件感兴趣的朋友可私我)
我们只看得出的结论,能源价格的大涨,并不确定会给整体股市带来较大的影响。
但是,对市场结构的影响确实是十分巨大的。
第一个结构性行情特征,是从行业板块的表现来看,70年代能源危机期间美股领涨和领跌板块都非常鲜明,即在持续通胀中,顺周期的能源、工业、原材料表现明显更好,而逆周期的消费、科技、医药表现明显落后、特别是能源板块,在两次石油危机过程中,M国的石油公司们是赚的盆满钵满,股价一路上涨,能源板块在70年代的累计收益率要遥遥领先其他各个板块。
第二个值得注意的故事行情特征,就是“消费股不抗通胀”。通常很多观点认为,消费股特别是必须消费股友对抗通胀的属性,其主要逻辑是消费品公司可以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来转嫁通胀带来的成本压力。但从70年代能源危机期间美股的历史经验来看,这个逻辑似乎值得商榷。
为什么“消费股不抗通胀”?主要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消费品公司未必能百分百的转嫁成本压力,商品价格能否上涨,从经济学理论上来说,主要取决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各自的商品价格弹性,或者说这个生产这个商品行业的竞争状况如何。多数情况下,在持续通胀的环境中,消费品价格是涨不过资源品的,生活资产价格是涨不过生产资料的。第二个原因更加重要,就是持续较高的通货膨胀是居民收入的杀手,对消费有直接的伤害作用。由于个人所得税是累计税率,这就会导致因通货膨胀造成的名义收入上升以后,居民负担的平均税率会上升。举个例子,如果突然从某个时点开始全社会的商品价格全部上涨10倍同时居民收入也都提高10倍,此时所有人的所得税平均税率都会大幅提升,因此实际的购买能力是下降的。
虽然现在还不至于出现70年代的能源危机及大通胀的情况,但当前石油、煤炭、电力等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还是可以给我们T资带来一些借鉴和参考。当前,可以将石油开采、天然气、清洁能源运营商(包括风电、光伏、水电、核电等)、煤炭等“泛能源类”品种,作为我们配置上的一个重要参考方向。
此外,70年代的能源危机及大通胀时期,从大类行业来看,除了涨幅最大的“能源”外,“原材料”的涨幅排第二位。因此,后市包括大宗类有色金属、钢铁、化工等在内的上游资源股,也仍是我们值得关注的方向。
(以上消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