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牛到成功工作室

20年证券投资经验,擅长把...


骑牛看熊

拥有10多年的证券从业投资...


牛牛扫板

高准确率的大盘预判。热点龙...


风口财经

重视风口研究,擅长捕捉短线...


短线荣耀

主攻短线热点龙头为主,坚持...


牛市战车

投资策略:价值投资和成长股...


妖股刺客

职业研究15年,对心理分析...


投资章鱼帝

把握市场主线脉动和龙头战法...


股市人生牛股多

20多年金融经验,工学学士...


蒋家炯

见证A股5轮牛熊,98年始...


banner

banner

《中国光伏:绝境中的逆袭》纪要整理-20201121(6000字干货)

九点君   / 2020-11-23 11:01 发布

一、光伏《对话》行业背景简述

 

 

光伏行业历经三大阶段:

 

 

1)20年前光伏产业被认为是巨大的蓝海市场,同时创造了多个造富神话;

 

 

2)10年前中国光伏产业发展仍暗藏隐忧,“三头在外”——原料在外、市场在外、设备在外,使得整个行业基本处在依赖“国际大循环”发展囧境中。在经历了10年的调整期后,在市场机制和产业发展周期的共同作用下,正在形成新的竞争格局;

 

 

3)当今,光伏行业克服了外部环境压力,从产能规模、技术水平等各方面引领了全球发展,成为中国面向世界的名片:1)截至2019年,光伏新增装机量、累计装机量、多晶硅产量、组件产量已分别连续7年、5年、9年、13年位居世界第一位;2)2019年四个主要制造环节的产量在全球占比均超过三分之二以上,其中硅片环节已接近100%;在这四个环节排名世界产量前十的企业中,中国光伏企业分别占有7、10、9和8个席位,具有全面的领先优势;3)在迄今全球累计700多GW的组件产量中,中国生产的产品接近500GW,占到近2/3。

 

 

二、大佬观点

 

 

通威集团董事局刘汉元:10年前大多关键原材料在外,关键设备在外,90%以上的市场在外。1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高纯晶硅产量成全球第一,占全球65%以上的产量,电池组件占全球70%以上的产量。整个行业的同仁们回想10前的状况和现在今天中国光伏行业所取得的地位话,大家都有一种特别的自豪感。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2060碳中和,就是那个时候我们的整个中国碳排放是零。现在的煤、天然气、石油将全部被淘汰,都要靠以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能源的主力。在这个里面可以说有巨大的前景,未来四十年,需要通过技术创新,让光伏能够成为能源这个行业的主力。

 

 

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光伏竞争非常激烈,即使像中东的沙特、土耳其、俄罗斯,他们都有支持本地制造的政策,给予本地制造一个更好的价格和一个更好的保护政策。但目前的现状,中国的光伏产业仍然一枝独秀,中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同时,中国光伏产业的领先优势正在快速扩大。

 

 

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这10年深刻吸取教训,之前我们都是受制于人,因此在这个产业演化的过程中我们企业界、我们国家政府部门都做了大量的思考如何来推动国内市场,如何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进口替代,从而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这个过程,我想是我们制度设计,加上企业努力两方面得来的。

 

 

三、问答环节

 

 

1、光伏产业为何容易诞生首富?

刘汉元:老的行业是解决吃的绿色能源,新的行业是解决我们用的绿色能源,那么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觉得这个行业未来有巨大的空间,值得我们大家去投资、去研究、去努力。

钟宝申:光伏过去这一年、两年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那更重要的还是说,一方面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看好,另一个是对我们光伏产业发展的看好。

 

 

2、关于中国产业三张世界第一的名片?

刘汉元:10年前很多关键原材料在外,关键设备在外,同时90%以上的市场也在外。10年后中国高纯晶硅产量成全球第一,大约占全球产量的65%以上,同时电池组件占全球70%以上。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把中国和美国在全球有领先、有竞争力的各项产业进行了一个比较,认为中国的光伏行业、光伏产品是中美之间中国绝对领先的产业,是中美之间唯一一个顶满饼图外框的产业。整个行业的同仁们回想10前的状况和现在今天中国光伏行业所取得的地位的话,大家心里面会有一种特别的自豪感。

王勃华:这三个第一的内涵非常丰富。中国新增装机市场已经连续7年世界第一,中国的累计装机量已连续五年世界第一,中国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产量连续13年世界第一。我国目前在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这4大主要制造环节的产量都占全球的2/3以上,其中硅片环节高达97%。在世界的产量前十名的企业里边,这四个环节分别有七家、十家、九家、八家,我们的第一是绝对的第1。

 

 

3、说中国光伏产业的世界第一名不副实,如何看待?

李俊峰:当2008年金融危机时不少国家对光伏的支持有所放缓。而中国是个韧性很强的一个经济体,从我们对待疫情的态度也可以看出来。当时在危机时刻地方有所支持、在支持、企业家在努力。例如隆基通威等都是在大家都认为光伏没有希望的时候进来的。因此,这些企业都坚定不移地走过来,熬过了那一段艰难的时刻。

王勃华:我觉得没有道理,因为这是我们中国的光伏产业拼出来而不是人家让出来的。光伏产业是发达国家的企业先干的,15年前我们的电池组件的产量只有日本的1/5,位居日本、美国、欧洲之后。但后来我们通过一步步地拼搏奋斗把市场拿了过来,成为世界第一。

高纪凡:光伏产业作为21世纪的一个既是低碳产业也是未来能源的方向,全世界包括美国、欧洲、日本这些发达国家都在争抢这个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在此过程中可以说明两件事:1)早期外国发展得好,而后来我国通过科技创新和成本下降,逐步提升竞争力。而海外企业为了阻止我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也采取了一次又一次贸易保护措施,包括一次双反、二次双反等,目标就是要阻止我们在市场争夺市场主导权以及产业竞争。

钟宝申:光伏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即使在沙特、土耳其,包括俄罗斯都有支持本地制造的政策,给予本地制造一个更好的价格和更好的保护政策。但从目前的现状看我国光伏产业依旧一枝独秀,主要在于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中国光伏产业的领先优势正在快速扩大,以市场沟通为例,此前我们和不少海外企业合作时大家沟通交流要几个月的时间;而国内上下游产业链完全打通之后,企业之间交流更为频繁,大概沟通交流只要一两周的时间或更少。因此,我国企业在光伏产业的领先地位也绝非偶然。

 

 

4、光伏产业曾经经历了怎样的至暗时刻?

刘汉元:2008-2010年欧、美、日、韩对整个中国实行技术封锁,对工艺包、数据、专利等进行严格的保护。在此过程中,整个产业受核心原材料制约非常明显。2012-2013年,美国率先对中国这个行业进行“双反”,先后定了50%-220%的“双反”税率,欧盟接着又在2012年进行“双反”。因此,当时海外都在联手遏制中国光伏行业的崛起。

王勃华:2011年时我们光伏产品的出口额是225亿美元,这是我们当时的顶点。到2012年一下子降到127亿美元,近乎腰斩,当时的打击相当沉重,很多企业就做不下去了,对行业带来非常沉重的打击,这个教训是非常沉痛的。反思一下,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基础薄弱,因为“三头在外”,有两头是要进口的,设备、原料这两块都是基础。一个产业如果没基础那就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当时我们没有基础,产业链不够完整,所以得到的反思就是一定要把基础抓在自己手里,所以我们通过企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终于攻克了多晶硅以及设备相关的难关,这样我们光伏的成本才得以快速下降。

 

 

5、光伏产业“三头在外”带给中国制造的反思?

徐洪才:中国是个制造业大国,经历了一个艰辛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之初,制造业发展起点非常低,主要是来料加工、两头在外,搞这种代工和贴牌,赚的都是辛苦费,是低端位置。因此将我们这个所谓“三头在外”,起点很低,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技术在外。如果没有技术,即使有原料、有市场、有设备,同样没有可持续的竞争。在技术创新这一块,我认为各行各业(特别是制造业)都非常重要。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通过学习模仿借鉴最终走向了自主创新,在此过程中有很多行业,其实表现也不错。光伏产业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应该说给咱们中国人长脸了,也为我们未来的制造业的发展树立了一个榜样。

 

 

6、光伏产业四大攻坚战——扩大内需

曹仁贤:扩大内需是两方面:1)一方面要培育市场;2)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制造业、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必须跟得上。否则国家做好了顶层设计也没用,这是一个相互守望、相互耦合的过程。这10年深刻的吸取了我们“三头在外”的教训,当“三头在外”时我们什么都受制于人,相当于成为了一个全球代工厂,在光伏产业演化过程当中我们企业界、部门都做了大量的思考如何推动国内市场,如何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和进口替代,真正实现的自主知识产权的过程。

首先是国内市场的激发,取决于:1)顶层的制度设计。2009年3月发改委部门启动了国内第一个规模较大的项目,在敦煌1万千瓦,这是真正的中国走向大规模国内应用的第一个项目。后来我们又实施了“金太阳工程”,国家从各个方面的政策给予引导和刺激,特别是我们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国家给予了一些电价的补贴。这些补贴从今天来看是扩大内需,但本质上它是让我们快速降低成本。因此内需的扩大可以使得企业一方面有了市场,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企业具有真正的低成本创新能力,这种能力使我们能满足已经扩大内需的市场的需要,使得我们能够这几年逐步降低化石能源的占比。因此,我认为内需的扩大实质上就是我们企业的创新和自主能力的提升,这一个交错的过程。

高纪凡:扩大内需,扩大国内市场、成本下降以及技术创新,实际上是三位一体、相互协同的关系。国内市场在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支持光伏行业健康发展的文件后,行业规模迅速扩大。2013年以前国内市场不超过2GW,后来就每年按照翻倍的速度增长,到了2017年国内装机规模超过50GW。在这情况下整个行业通过技术创新带来的结果就是光伏行业的制造成本和发电成本快速下降,10年间降到原来的1/10。行业快速的通过创新成本下降以后,现在最新的在青海的发电站,光伏发电成本大约0.26元/度,已经低于火电的发电成本了。

 

 

7、光伏产业四大攻坚战——优化供给

刘汉元:2019年我们进口5亿多吨石油消耗了2400多亿美元,石油外贸依存度已超过72%。内循环过程当中,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也有充足的土地面积支撑光伏产业,也有良好的光照资源使得我们的能源实现自给自足。光伏发电输出的等效电力能源如果用在电动汽车上,以电动汽车能源消耗的成本和内燃汽车烧汽油烧柴油的成本相比,现在电动汽车的能源消耗成本只有燃油的1/3—1/4。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光伏发电等效的能源使用成本大约相当于不到10元。如果立足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和东部有条件的区域来输出这种清洁能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石油的消耗,减少石油进口量,节约外汇的支出,同时实现我们能源的清洁转型。

王勃华:我认为在内需这是市场舞台搭好之后,在优化供给这方面,最主要最突出的中国的光伏产业就是我们的技术创新,而且中国的光伏产业的技术创新有一个特点,它是全产业链的创新。换句话说,有一个新技术那么从原材料硅料到硅片、电池片组件一直全产业链的产品,包括专用设备、专用的辅材辅料。如果哪一环缺了,都不会很好地做到优化,很好地去扩大内需。所以我的体会就是中国的技术创新,光伏产业的技术创新越来越活跃了,是历史上最活跃的几年。特别是最近的两年,基本上这几年,每年的光伏产品的转换效率都以0.3到0.5个百分点来提升,每年都在提升。现在主流的企业转换效率、电池转换效率已经在22.4%到22.5%,领先企业已经接近了23%,这个发展非常快。以前在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那个最高转换效率记录里边见不到中国企业的身影。但是这几年不一样了,我们现在已经有19项世界记录了,有4项现在至今还在保持着,而且这19项里边有14项就是最近这两年之内出来的,所以这几年的创新非常活跃,真正地做到了扩大内需、优化供给。所以我们的潜力和我们实际做的工作都体现在这里面了,那么这样下来以后,转换效率提升了,成本也下来了,更有利我们扩大内需了。

 

 

8、光伏产业四大攻坚战——突破装备

钟宝申:进入光伏领域之后,确实看到了中国光伏产业整个光伏制造从硅料、硅棒、硅片到最后电池组件全盘进口设备。就拿切片来讲,先从开方机做起,当时开方机也是从海外进口,那么从2006年到2009年发开出来。接下来开始攻克难度更高的切片机,切片机当时中国完全没有任何认知,从2006年一直到2012年开始出设备,这时候主要还是处于跟随、模仿、创新阶段。到了2015年的时候,已经可以并驾齐驱了。这时候中国的产品已经体现出来了相同的能力,但是更快的服务、更低的成本。到了2015年之后,随着技术的升级,那么进入到金刚线的切割时代,这时候中国的企业和瑞士、日本的企业已经是同台竞技了。等到产品出来的时候,到了2017年、2018年这个产品完全在市场扩展的时候,海外的设备已经完全消失了。所以中国已经全面领先了设备这个环节。

刘汉元:2010年以前,我们拿电池环节来举例,90%以上的设备是日本、德国、意大利、美国的为主,我们国内的设备基本上零头不到10%,如果我们现在去看还存在着2010年前后的建成的电池生产线,90%以上都是国外的设备。那现在如果我们要去看,国内的设备(接近)占了百分之百,成本只有进口设备的三分之一不到,产品的提升、技术服务改进的速度比他们快,所以到现在为止就是德国的设备、意大利的设备,同样的价格时,我们国内的生产线都愿意选择国产的设备。

李俊峰:大家都看到了光伏的技术进步,有我们自己努力的一部分,但是所有的光伏行业应该看到这一点,由于我们光伏产业的蓬勃兴起。全世界的光伏创新的团队都为中国产业在服务,所有的人所有的技术都提供。现在这是一个很好的局面,我们要利用好这个局面。

 

 

9、光伏产业四大攻坚战——拓展海外

钟宝申:中国光伏最早它的起步就是海外市场起步的,所以不同于其他产业,有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刚开始我们就对应了全球的高质量、高标准。那从海外市场开拓来讲,我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第一点就是做好自己的事,就是让他感觉到用你的产品得到的好处最多,如果不用就吃亏了。那这我认为是拓展海外的时候最根本的一点。第二点就是本地化,那就是说这样的话,我们在海外市场服务的时候,能够更加贴近它的市场,能够大家有更多的共鸣。

刘汉元:2010年前后,欧洲大部分进口中国的组件,2011年、2012年他们开始“双反”,中国出口的组件大幅下降,可是反了六年、七年以后,欧盟总体总结,并没有保护起欧洲的生产产能,反而影响了欧盟的低碳化、清洁化转型的进程。所以欧盟委员会在2018年9月3号宣布,取消对中国产品的“双反”,那么很多中国产品以质优、价廉、规模大、产品质量也高、价格全球领先重新又进入欧洲市场,这一点对我们进一步扩展国际市场应该有很大的一种底气和支撑。

王勃华:我们的海外市场跟以前没法类比了,以前我们说的90%、95%以上出口那个时候是一个什么情景呢,集中度非常高,我们出口的方向大部分是欧洲,欧洲的大部分是德国。现在不一样了,现在集中度在迅速地下降,我们统计了一下,现在全世界GW级以上的这样大的市场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超过16个,所以不是过去那种非常集中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际上对于国际市场的稳定度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所以我们在国外市场应对,也相对比以前稍好,压力小一些。

 

 

10、2060年能源目标的背后意味着什么?

刘汉元:非常鼓舞人心,其实鼓舞人心不仅仅是国内我们从业者,欧盟成员国、日本、韩国,全世界可以说都受到鼓舞。 全世界几乎190多个签约国之间大多形成共识。这个对国际上的这种能源转型和推动,对中国发展过程当中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的生态发展、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道义上、经济上、产业发展上,内循环、外循环上,可以说都是很多很多的加分项。领导的这次表态又一次向全世界发布这种冲锋令,全人类起步跨进可再生能源,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发展的新时期。

高纪凡:对我们来说2020年碳中和就是指那个时候,我们中国的碳排放为零。现在煤、天然气、石油将全部被淘汰,全要靠以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能源的主力。可以说,光伏的发展既有巨大的前景,同时也需要通过技术创新让光伏这样一个能源能够最后成为能源行业的主力。此外,包括储能、氢能等等技术都要同步发展,这里又给我们这些创新企业带来了一种新的机遇和挑战。

 

 

11、2060年能源目标带给光伏产业的挑战?

李俊峰:虽然吹着冲锋号,但它并不是百米赛跑,而是一个马拉松。达峰要十年,碳中和要四十年,所以大家需要不断地努力。

刘汉元:从过去2-3年我们每年的非化石能源占比增加1-1.5个百分点左右。“十四五”期间,如果我们采取积极的态度,有可能会按照每年增长1.5-2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可再生能源比例。如果从这样一个发展曲线看,10年、20年、30年做到碳中和,整体进程还在加速,应该有可能按期实现或提前实现。因此,不仅仅前瞻性上占道义上的国际制高点,经济性上完全有产业的这种物质基础作为支撑和保障,那是值得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