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银行股估值要全面重估了吗?
郭施亮 / 2020-07-03 07:58 发布
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银行股估值要全面重估了吗?
郭施亮
近期,一则传闻引起了投资者的重视,但有人欢喜有人愁,市场对这则消息的解读有所不同。从传闻来看,证监会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或将从几大商业银行中选取至少两家试点设立券商。随后,证监会也回应,目前没有更多的信息需要向市场通报,关于如何推进,有多种路径选择,现尚在讨论之中。与此同时,证监会还表示,不管通过何种方式,都不会对现有行业格局形成大的冲击。
早在前几年,市场早有相关的传闻,但最终因不同的原因搁置,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确实是国内资本市场的大事情,一旦得到落实与开展,那么将意味着国内金融混业改革将全面提速,对银行及券商业来说,自然构成重要性的影响。
不过,从目前的推进进程分析,更可能属于消息放风,借助市场舆论测试一下市场的反应。但是,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加快开放,加上这些年来的积极探讨与研究,估计这一次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也会逐渐得到落实,但具体规则与方案仍然需要一段时间去探讨。
就目前的政策监管环境来看,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短时间内很难得到全面落实,因为这将会牵涉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例如监管层面上,需要对《商业银行法》等相关规则进行修订,且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还会牵涉到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监管机构之间如何协调配合,仍然是一个不少的难题。
但是,对国内商业银行而言,这些年来也通过间接的方式获得券商牌照,有的通过境外途径间接拥有。但是,假如国内监管环境有所放宽,且允许商业银行直接持有券商牌照,将会促使银行业的积极改革。不难想象,随着未来国内金融改革的持续推进,加上外资的积极入场,未来将会面临着国内金融机构与国外金融机构的实力比拼,而按照当前的竞争状态,我们距离全球金融巨头仍然存在一些差距,若没有足够的实力,或缺乏核心竞争力,那么很难在金融持续开放的大环境下与全球金融巨头抗衡,竞争压力也会显著增大。
允许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对国内券商机构自然会构成影响,但相对而言,对头部券商影响有限,但会加快中小券商的洗牌过程。不过,换一种角度思考,虽然银行具有足够的背书与实力,但与券商相比,在银行开展券商主要业务仍然存在不少的差距。例如,以经纪业务为例,券商开展了很多年的佣金大战,各大券商早已把佣金压得非常低,且基本上把客户拿到手上,此时此刻银行加入“揽客”队列之中,显然缺乏了一些优势,除非银行具有更有力的佣金吸引力或更优质的专业服务能力,否则投资者不容易从券商机构转户至银行之中。
在激烈的佣金大战之后,客户资源的瓜分已经步入了中后段,银行要想获得券商客户资源,更可能从专业水平或优质服务等方面下功夫。但是,从实际情况下,银行还是比较欠缺这方面的竞争优势,而从大方向来看,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并非意在与券商“抢生意”,而是要增强核心竞争力,甚至与券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未来可能会开展一轮激烈收购、优胜劣汰的过程,这一切意在打造航母级的金融机构,并与海外金融巨头进行实力比拼。
银行,作为一个“金饭碗”的行业,多年来银行业的利润也是非常丰厚,即使把券商的利润争夺过去,也不足以让银行的利润增厚,若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那对银行股的业绩提升影响也会显得相对有限。但是,对未来银行股的估值状态,可能会有所影响,尤其是对拥有券商牌照的银行股,未来的估值会逐渐向海外知名投行或国际金融巨头靠拢。不过,要实现银行股估值的重估,仅仅增加券商牌照,还是远远不够的,与拥有悠久历史的国际金融巨头相比,我们的服务能力、专业水平以及创新意识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也是估值定价偏于保守的原因之一。
从市场的角度分析,未来打造出航母级券商、金融巨头的意愿会越来越强烈。更为关键的是,随着商业银行拥有券商牌照,未来会积极推动资金的加快入市,在银行理财逐渐打破刚性兑付的背景下,居民风险偏好会逐渐改变,间接促使居民入市的比例,为资本市场带来持续性的增量资金补充。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资本市场在多方面助推直接融资功能以及投资功能的全面提升,在新股发行节奏加快、注册制试点改革持续提速以及新三板精选层现金申购等背景下,在提升资本市场融资效率的同时,给予市场提供一定的赚钱效应,间接推动资金的入市热情,一举多得。在新股持续赚钱效应的影响下,新股中签率持续下降,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增配持股市值,这也是提升股市融资规模与引导资金入市同步推进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