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芯国际逻辑拆解:如何看待芯片股的估值,行情来了买什么?
公子豹资本圈 / 2020-05-23 19:52 发布
非A即B的选择
美国BIS发布了针对华为出口限制的新规定,任何使用到美国技术出口华为的产品,都必须向美国BIS申请出口许可。
不同企业在不同的地缘政治压力下,面临一个非A即B的选择。
这导致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无法置身事外,其它芯片供应商,比如村田之类射频芯片,和欧洲的一些元器件供应商,也可能因追溯而受到重大影响。
更不用说晶元代工领域,三星、台积电这些大厂,本身就有美国资本,且美国客户占比相当高(19年美国市场占台积电营收59%左右,中国市场大约是19%)。
在这种背景下,国内芯片代工厂将获得海量新订单。中国半导体公司面向的,主要是国产化替代驱动的中国市场,增速远高于全球。
芯片股估值逻辑 投资中国半导体公司不能严格对标美国半导体公司,也不能按照美股的估值体系。因为:
1.市场不同、增速不同
美国半导体公司面向的是全球半导体市场,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速是放缓的。中国半导体公司面向的,主要是国产化替代驱动的中国市场,中国市场增速远高于全球。
2.定价机制不同
国内的半导体公司是内资在定价。国内的科技公司投资人和美股科技股投资人的重叠度很低,虽然有沪深股通可以买国内半导体公司,但是外资实际买入的量很小。
3.最佳投资期是盈利稳定之前的高估值阶段
最佳投资期科技股最佳投资期,是盈利稳定之前的阶段,此时的业绩规模尚不足以支撑高估值。高估值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想要获得科技股超额投资收益,就要降低基于利润的估值逻辑的权重。
4.高估值也不一定有泡沫
因为无法预测半导体未来向外扩展的潜力。1969年的芯片还只是用于计算器,不会想到后来的PC、手机对芯片的巨大需求。现在不能否定5G时代智能互联对芯片需求,就不能说估值有泡沫。所以,用“假设国内某芯片公司最终替代海外巨头的多少份额,来倒推公司业绩”的方法不可取。
5.抓主要矛盾“长期赛道+短期增速”
国内的半导体公司正处于上述阶段,现在需要重视的是“长期赛道+短期增速”,只要公司的技术和产品处于上升周期,且增速保持高增长,就可以持续买入。芯片行情的4大逻辑
1.国产化替代
半导体国产化的方向已经深入人心,“卡脖子”三个字,形象地让市场知道我们科技的短板,中兴、华为被贸易战打压,彻底将半导体国产化推向高潮。
所以,有关半导体国产化在此无需赘述,“0%”非常醒目地提醒着市场,半导体国产化之路还很长,是持久战,国产化驱动半导体大行情的逻辑中短期内没变。
2. 销售周期向上
全球半导呈现一定周期, 2000 年之前 IDM 模式主导时期,周期为 4~5 年。2000 年之后 Fabless+Foundry 模式,主导时期周期缩减为 2~3 年。预计从 2020 年开始,全球半导体进入下一个周期的向上期。从全球半导体销售额月度增速看, 2020 年 2 月增速已经回到正增长,达到 5%。受到疫情影响,可能回暖速度放缓,但趋势不变。
3.工艺技术进入新阶段
世界集成电路产业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集成电路发明至今,制造工艺每10年有一次创新。因为集成电路产品研发一般要经过开发手段选择、确定基本工艺、工艺改进、用户认证、批量生产到生产高峰几个必要阶段,这一过程大约也需要10年左右。
集成电路的关键工艺是光刻曝光和刻蚀,光刻技术代表半导体制造进展。
工艺技术进入新阶段,对半导体产业有两种推动力:
一是创造新需求,在最先进的工艺7nm、5nm、3nm有新的产品需求,例如手机SOC、CPU、高速运算ASIC、ADAS等。
二是各类产品工艺各向前提升一代,例如28nm的向14nm更换,90nm向55nm更换,工艺换成更先进的工艺,产品的性能肯定会提升,产品性能提升,又会吸引更多应用。
4.上市公司收入增速提升
如果没有业绩,再大的故事也无法让行情持续。
前面三个支撑逻辑都是定性的,增长速度才是刺激大行情的主要推动力。特别是从2019年Q3开始的半导体行情,是因为2019年Q3的季度收入增速明显提升。中芯国际投资逻辑
长期看,国内只有中芯国际能够承担半导体代工的国产化重任,是科技核心资产,核心资产不是有了它更好,而是缺了它不行。
其次,短期看,公司季度业绩增速保持高增长,2019年Q4公司营收8.4亿美元,同比增13%。2019Q4毛利1.99亿美元,同比增48.7%。公司的收入、毛利、毛利率从2019Q1以来一直保持上升趋势。
大陆半导体产业要崛起,从设计到代工、封测都要自主化,所以大陆的芯片设计公司寻求大陆代工是必然趋势。无论是国内芯片设计巨头,还是芯片设计中小型公司,都在有可能将代工转向国内。
这种代工订单转移逐渐成为业内共识,且趋势正在加强。中芯国际作为国内代工龙头(产线种类多、产能大),将明显受益。
中芯国际作为半导体代工的技术跟随者,技术节点突破是关键,应该先看公司的技术,再看收入,最后才是利润。考虑在贸易战和半导体国产化大背景下,市场对中芯国际的认识,将从低估回归合理,继而泡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