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中医之缘
拈花成佛 / 2020-02-18 21:10 发布
有几个问题不能讨论,容易没有朋友。
转基因问题
特殊历史人物功过问题
中医问题
因为这几个问题在很多人那里容易非黑即白,一旦别人跟你观点不一样,朋友都没得当。
今天我就冒着险讨论一下中医问题,希望不会让某些朋友跟我对立。怎么讨论呢?从我的经历说起吧。
有很多人看待问题,不是出事实出发,而是从“价值观”和他所接受的“知识”出发,我一开始也。受过科学教育,我怎么可能认可中医呢?我的知识和“科学素养”习惯的让我觉得中医不科学。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一旦生病,家人就带我去看医生,那个时候不懂得什么是西医什么是中医,只知道医生。想在回想起来,几乎看的都是西医,吃的都是西药。如果再仔细回想,好像也有几次看过中医,因为我印象中,医生那里有草根树皮之类的中草药。不过,我的直觉当中,把用中草药的医生当成土和俗,因为我生活在农村,天天接触草根树木,一点没有新鲜感,倒是西医用的白大褂、听诊器、吊瓶、注射器、白色药片,看起来神秘和新奇。
所以,我童年的感觉里,应该是更欣赏西医。
上中学大学后,特别是工作后,如果生病,看的几乎都是西医。我第一份工作在西安,是一个生产人血白蛋白的企业,刚入岗,接受产品教育,完全都是西医西药的理论,什么药代动力学、半衰期、药物毒理、化学结构的,看到工厂里里的药物生产的流程,也全是现代化的,比如质检、冷冻、灯检、送样,等等等等。这是科学!虽然我不是学西医的,但是我一踏入社会接受的就是纯西医西药学的洗礼。
后来,因为在药厂工作的原因,就接触了大量的西医,其中对很多是各大三甲医院的顶级教授专家。我对医学感兴趣,喜欢跟这些专家请教医学问题。记得有次吃饭的时候,跟几个大教授聊到中医问题,我问了一个问题:中医到底有没有道理?科不科学?
有个西医当场就放下筷子,很生气的说:中医完全是胡说八道。清末民国的时候,中国人面黄肌瘦,就是因为中药吃多了。后来,其他几个西医也接着喷中医。
他们是医学学术的顶端,他们的观点,当然我信服。这件事情,更加让我在价值观里排斥中医。曾经很多年,一直对中医成见很深。
直到后来,我自己亲身体验了一些事情,对中医的态度才转变。
有一年夏天,我特别喜欢吃西瓜,几乎一天吃一个。上下班路上,哪里有冰冻的西瓜,还馋得买上几个瓤。广州这边天气热,夏天持续时间很长,吃西瓜的持续时间也很长。按照西医的说法,西瓜维生素含量高,又健康,不会长脂肪,天然绿色。但,吃久了之后,肠胃坏了。肚子开始拉。我当时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就去问医生朋友,西医说做个检查吧。检查结果出来,没有任何问题。西医说,不用担心,没事。我又问西医,会不会是西瓜的原因。西医说,西瓜那么健康,怎么会?
后来西医给我开了一点益生菌之类的药物,但是无效。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去看中医,中医说这是脾胃虚寒,并当即告诉我应该立即减少吃西瓜,特别是冰冻的,也不要喝冰冻啤酒。中医先让我调整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先改变,还要注意不要对着空调吹。
天啦,广州夏天那么热,诸位可没有在广州生活过,不知道广州夏天那个鬼天气,热得要死。我刚来广州那几年,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空调打开,对着自己猛吹一阵,边吹边吃着西瓜。现在中医突然叫停我这种生活方式。
因为西医没有办法,那个益生菌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我只有相信中医了。记得当时中医给我开的处方是“参林白术散”,略有加减,加上了附子和龙骨牡蛎。
这个中医还热心的推荐我看一本书:黄元御的《四圣心源》。
后来我才知道,此时此刻,就是我中医之缘的开启。
这种缘分之深,是我当时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正如一句流行语:如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拾。
中医开的药,对我很有效。这更加让我向往中医。后来,我干脆自学中医。
我在《龙头信仰》的序言里,引用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里宫二的话:
我爹常说,我这种人,唱戏能成名角,出家能成高僧,因我会迷。
我觉得这句话是说我自己,因为我很容易迷上一件事,中医就是我深深着迷东西。一旦我自学中医,就陷进去很多年。
《四圣心源》不适合作为中医的入门书,它有很深的专业性,,一下子看不下去。第一本真正让我觉得中医高深和神秘的书,也是第一本让我觉得中医有道理的书是刘力红的《思考中医》。
但,《思考中医》这本书毛病挺多,它神话了中医,不利于中医的去魅化过程。事实上,这本书仅仅是培养了我对中医无限向往的兴趣,对我正在懂中医并没有太大帮助。
真正痴迷让我研究中医是罗大伦关于中医的一些列书籍,特别是罗大伦讲了历史上很多中医的传记故事,让我听得热血沸腾。哪里是中医传记,简直是武侠传记。一个个中医如同大侠,治病救人,太过瘾了。
对一个外行,如果没有师承,想学中医简直不可能。我怎么从这种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呢?就是我有我的方法,这个方法,我也用在研究股票上,现在可以跟大家分享下。
一、研究“”中医史“”,从秦汉到近代,所有中医史上的事情,我都去系统的阅读学习。读史是培养兴趣的关键,更重要的是可以对一个领域进行鸟瞰,对发生在中医领域的各大杰出人物、中医大家以及各大流派,进行一个系统的了解。我研究股票也是,喜欢对股票领域所有的大家和流派,所有投资方法,进行系统的学习,对股市上的所有牛股,进行系统的挖掘。
二,在百度上,查看所有能找到的中医中药的纪录片。视频能起到书籍起不到的作用,而且出现在纪录片的人物,都是当今中医界的顶级人物,他们讲中医中药,其境界和趣味性,远非读书能比。很多经典处方,都有纪录片。很多中医上的典故,纪录片上也有。记住,我说的是纪录片,是正规的中医中药纪录片,不是指电视上寻医问药那种软广告,这点一定分清楚。
三,广交中医朋友。广东省是中医大省,广东人对中医的认可,是全国第一位的,所以这里有很大中医大家。对中医有巨大贡献的邓铁涛就是在广州。其实,广州还有很多水平很高的中医,我都想尽办法接近他们,跟他们认识,跟他们聊天,跟他们学中医。不但广东省,北京,南京,上海的,一些水平高的中医,我也想办法去接近去学习。所以,现在很多外地的朋友生病,反而问题去看哪个中医。
当然,这些都是“外围”工作,想学中医,必须读专业书,专著。我读的专著是什么?
1、《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我看过的中医史家,中医纪录片,中医书籍,大家共同推出的最集中的就是一个人:张仲景。张被称为医圣。现在我们一提起中医大家,往往能说出很多,比如扁鹊、华佗、孙思邈、李时珍、叶天士等等,但略懂中医的人都知道,所有这些人家起来的贡献,都不如张仲景。但是,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看不懂呀,太难懂了。不信,我引用一段: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各位诸君,你们谁来告诉我是什么意思?
我当时完全不懂。但,所有医家都说了,要学好中医吗,必须读懂《伤寒论》,怎么办?硬着头皮去研究。我当时是怎么做的呢?看现代人怎么解释,找现代的版本。我把当今几个顶级医家关于伤寒的各自的解释全部买来看,包括:
刘渡舟解读伤寒论版本
陈亦人解读伤寒论版本
岳美中解读伤寒论版本
郝万山解读伤寒论版本
后来还有陈伯坛的,胡希恕的,黄煌的,陈明的,等等。
老天不负有心人,我居然啃下来了。对伤寒的研究,对我学中医帮助很大。后来我发现,其他所有中医大家和中医书籍,无比是《伤寒论》上开枝散叶出去的。张仲景叫医圣,那是当之无愧的。
不懂伤寒论,几乎等于不懂中医。现在网上那些关于中医讨论的文章,我几乎都不想看,因为没有几个读过伤寒论,读也没有几个下功夫读的,其观点太肤浅。
2、读大家、读医案。也就是研究医学大家,以及他们看病的案例、处方,看看医学大家怎么治病的。这方面,我读的最多都是刘渡舟。我认为,刘渡舟是近代百年之中,中医理论和中医水平最高的一个人,只可惜他生在近代,如果在古代,他应该至少能与朱丹溪、李东垣齐名。除了张仲景,对我影响最大但就是刘渡舟。
除了刘渡舟,我还读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黄煌《经方、》胡希恕医案子、施今墨医案、罗元凯医案、熊继柏医案、李可医案。等等,等等。
3、读教科书。就是读中医院校本科生的书,包括医学和中药学。
这样,我扎根研究了中医三四年。但是其中发生一些事情,就是中医有时候就效果立竿见影,有时候感觉没有名家医案上那么好。是不是中医不如古书上的好?
我对中医又怀疑了。不过,后来发生了几件事情,让我打消了这个顾虑。
十年之前,我在成都四川大学本校区参加研究生论文答辩,答辩之前,为了减轻压力,我跟几个同学去九寨沟玩。九寨沟的水太美了,清澈见底,我忍不住就捧起来喝了几口。傍晚,九寨沟又吹起了风,不觉得打一个寒颤。晚上回到酒店,突然发烧,呕吐,浑身发热,还怕冷。当时害怕急了,因为酒店附近没有医院,生病的时候也在晚上,第三天还有去参加论文答辩,就是去医院挂吊针也要几天才能好。怎么办?
我就琢磨自己学过的中医。虽然我学了很多中医知识,但毕竟不是医生,没有处方权,也没有办法给别人开处方看病,也就是说,我没有中医实践。这次我要给自己实践了。我给自己开了藿香正气的方子,去附近药店买了藿香正气水和藿香正气胶囊,两种一起吃。吃完后,蒙头大睡。奇迹发生了,第二天早上,不但呕吐拉稀全好,好像没事人似的。第二天早上还能大吃大喝,而且,第二天我还跟着旅游车去了黄龙山顶,那天黄龙还下着大雪,真是感谢藿香正气!感谢中医。如果是用西医资料,估计要好几天。中医第一次让我觉得在实战中这么灵验。原来,中医典籍里的记载,不欺我也。 还有一件事情,有一年我我回老家,也是冻着了,呕吐恶心,浑身怕冷,我根据九寨沟的经验,给自己开了藿香正气。但是不管用。我错在哪?反思。我从中医典籍里找适合我的方子,忽然一个方子浮现在眼前:小柴胡。于是我让家人跟我去药店买点小柴胡颗粒。果不出其然,只吃了一袋小柴胡颗粒,睡了一觉,醒来时,突然觉得身体没有任何一样,完全好了。 这两故事全是真的,我又不是医生,不需要宣传自己医术。我也不是卖药的,不需要宣传这两个药。这是实实在在的发生在身上的事情。中医让我的信服。 后来还发生了更多让我信服的事情,下次接着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