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全食品调研交流
金鼎股战场 / 2020-01-10 15:19 发布
公司领导
: 董事长陈总 董秘李总、 和711合作的想法和落地情况
? —— 合作是基于对长期市场的看法 不管从日本还是欧美, 冷藏产品会是主流的趋势, 很多年前我们已经想在这方面做一些尝试。 我们在鲜食领域的探索比较早。 因为当时没有方便的售卖渠道, 我们就做了售卖机, 现在各种便利系统基本已经建立起来了。 做这种鲜食产品供应商和门店要有非常高的协作。 反应速度要快, 所以需要深度合作, 。 711的核心品类就是这些非标品
即食类的产品, 在日本有100多家工厂为711的2万多家店做供应, 据我们了解。 原来这些工厂也非常分散, 但现在基本归到3家供应商了, 这是它的供应链系统, 。 我们觉得和711合作
对我们的产品开发有帮助, 711在日本建立一个供应链分享体系, 经常进行研发交流, 711和我们的理念比较相符, 以产品力为核心, 它所有产品不收入场费, 靠超强产品力增加客流量, 然后它进行分利, 它对加盟商。 也不是收了一次加盟费后就结束了, 而是从日后经营的毛利里面去分成, 所以它必须给加盟商非常好的供应链服务, 。 目前探索是在我们有工厂的地方
主要是在郑州, 郑州目前便利店业态不太成熟, 我们将郑州作为理解消费者需求的窗口, 在此试验, 我们在零售端的尝试就是局限在郑州这个区域内, 我们作为供应链的角色不会改变。 正是因为便利店一大半都是非标的, 鲜食供应产品、 所以我们想要做这个来加深对消费者的理解, 。 为什么做鲜食一定要自己去开便利店
? —— 开便利店一定要是中心城市 西北东北都没有人去签, 我们在郑州, 这也算我们的资源, ; 和我们鲜食业务高度契合 我们要从中学习研发, 了解消费者、 我们现在对餐饮的理解只能通过餐厅去理解, 希望和消费者有一个直接的互动, 。 是否有开店的规划
? —— 没有 711不求速度。 不抢地盘, 它是盈利的, 在北京也就200多家店, 天津100多家, 保证盈利, 它对我们这种地区的特级经销商。 没有开门店的要求, 。 门店数量少的情况下
如何保证盈利, ? —— 我刚才说的不追求数量是实现盈利的一方面 当然有一定规模效应当然也是必要的, 711单店日销比较高。 西安那边新开的一家店, 正常日销能做到1万多, 因为它不完全靠标品, 靠标品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 60%是它的鲜食工厂产品, 所以它对它的供应链非常重视, 。 非鲜食商品供应是由谁来做
? —— 711的供应链会给到支持。 我们主要承担哪一部分的投入和费用
? —— 直营店是自己投入 如果未来开放给加盟。 那么看和加盟商之间的约定, 711给到授权和商品的支持。 也会分享它的研发体系, 后台系统的支持、 。 我们给711提供鲜食的量怎么样了
? —— 有些地方在逐步往我们这边切换 份额会越来越大, 量化的指标每个城市不一样。 研发是双方都在做。 。 其他几家头部企业的合作情况
? —— 北京和上海不太一样 北京目前711已经切过来比较多了, 上海711, 全家和其他的一些也都有切过来一些、 。 鲜食的柔性生产程度
? —— 鲜食品类基本都是一样的生产模式 生产线设备的柔性度很高, 。 鲜食对短期业绩是否会有压制
? 会不会影响你们的精力? —— 不会像做鲜食机那样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和711合作。 不要求开店速度, 考虑利润后逐步培育, 郑州刚开始推学生餐。 这块要做一个速冻工厂, 既然要做这个车间了, 把鲜食业务也融进去, 。 红标
绿标的内部机制调整情况能否详细讲一下、 ? —— 太详细的讲不了 从整体结果来看, 组织机构, 激励机制的调整目前来看还是比较有效的、 组织上做了一些细分。 个人的激励和绩效做了挂钩, 。 上次调研说红绿标两个渠道的产品重合度不足20%
现在重合度多少, ? —— 完全不重合是不可能的 品类肯定有重叠。 品种上不重叠, 规格上( ) 供应链是在一起的, 。 红标绿标的产品研发团队完全分开了吗
? —— 完全分开了 不同的部门, 以后我们会分得越来越细。 做得更专, 。 绿标年底的占比能否达到15%
? 明年这块在产品 渠道方面是否有更加具体的计划、 ? —— 我们希望明年绿标保持一个比较高速的增长 另一方。 去年红标从后半年来看增长也不错, 体量这么大, 增长也还有, 2019年对于红标是一个调整年。 把过去有问题的地方扭过来, 我们团队看到了未来的前景, 更有自信了, 但是在产品创新等方面没有突破, 后面还要继续改善, 。 红标的改善来自哪个方面
? 陈总( ) —— 综合的贡献 费用率。 运营效率方方面面、 产品, 渠道、 生产甚至中后台的功劳、 平衡。 过去高举高打, 高毛利高费用( 是培育消费者的需要) 缩减品牌宣传费用是要有个度的, 渠道结构也是一个平衡。 不是直营系统就不要了, 直营系统在新产品推广方面是阵地, 没有直营推广就没有经销商进货, 不能追求短期利润就走极端。 平衡中发展, 高费用和低费用的平衡, 盈利渠道和非盈利渠道的平衡, 低效的东西坚决拒绝。 。 红标改善的最根本原因
? 利润率的提升哪个方面的贡献最大? 李总( ) —— 渠道方面的重新定位是很重要的方面 直营渠道容易做收入。 做促销就能拉动, 经销渠道容易做利润, 过去拿一个销售团队去做这两个, 那么销售团队内部会在两个渠道之间进行调整, 销售团队天然偏向于收入高增长, 直营渠道里面大量投入资源促进增长, 我们对渠道进行了更清晰的定位。 直营和经销单独经营, 直营保持品牌定位和消费者教育, 经销渠道要放量增长, 很多新产品一开始的推出是在直营。 经销也是跟着直营在走的, 合理定位以后, 我们对不同渠道采取不同的考核机制, 直营不追求超过市场水平的增长。 而是要把产品结构调整好, 低毛利高费用的产品不应该存在, 对严重亏损的产品销售规模得到控制, 通过考核机制倒逼销售团队改善产品组合。 保证调的结构对公司是有利的, 在这种机制下。 今年的产品创新要比往年好很多, 此外。 供应链方面也有相应调整, 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 2020年改善还有空间吗
? —— 改善永远在路上 我们今年才做了一些动作。 和好的企业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 2019年业绩释放了一些。 今年管理层压力都更大了, 目前从上到下士气都有些大的改变。 。 从日本的经验
未来会被便利店取代的业态, : —— 没有特色的小餐饮 没有特色的面包房、 人口高密度。 老龄化、 未来中国没有那么多人给你送外卖了, 。 我们做2B业务和原来2C业务的产能是否需要转换
? —— 我们的产能天津在武清 佛山, 成都工厂在双流机场旁边, 武汉南边的江夏, 布局东南西北中。 都在一线城市周边, 就是考虑到未来城市群的发展, 一个厂既可以生产速冻。 又可以生产鲜食, 而且每个厂都有些预留的空间, 。 鲜食业务您再介绍一下
? —— 市场对三全估值的提升 鲜食不是主要因素, 主要还是餐饮这块, 今年业绩改善还有很大空间, 主要在红标这方面, 鲜食更多是长期的布局。 我们在鲜食供应商是最靠前的, 原因主要也是之前在做售卖机的时候有了很多积累。 鲜食布局主要因为和三全的现有业务和资源契合。 。 协同效应如何影响报表
? —— 这个全资子公司是含在上市公司里的 是否单独披露我们再讨论。 我们会控制其速度。 不会大幅影响我们的业绩, 。 餐饮大B和小B的比例
? —— 小B多 我们觉得小B的空间还会更大一点。 菜品标准化方面大B和小B需求是一致的。 为大B开发的产品有很大空间可以在小B里面去推广。 。 鲜食主要靠产品力
传统业务主要靠成本效率驱动, 感觉公司要在每方面都很强, ? 产品创新未来的空间? —— 三全原来有这么多资源 我们希望在机制上能够成为平台型的企业, 让大家发挥自己的产品创新能力, 一个是原有员工的激活, 另一个是社会上人才的招聘, 我们在华东地区有和当地厨师合作。 他们交点子, 我们在核算上与他们分成, ; 还有些地方型的速冻企业合作开发 产品组之间的借鉴。 产品组有几十个( ) 餐饮和零售间的借鉴、 。 供应链
成本方面的优势还要继续发挥、 这和产品不冲突, 。 有没有储备的未来大品类
? —— 餐饮类储备比较好 零售目前储备没有餐饮那么丰富。 。 引入新品类
设备之间的切换很容易吗, ? —— 核心的还是人 产品组之间的资源要更开放, 生产设备的利用不是太大的瓶颈。 产能切换不复杂, 成型和包装设备改造是最主要的。 郑重申明:以上内容仅仅供跟踪研究分析,不作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