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看待近期的股市
仇彦英 / 2019-11-24 21:10 发布
我这里也就是最多对现象进行表述。比如,当前的消费、医药、消费电子等行业的龙头是不是已经严重拥挤,容易形成踩踏?按照年初至今的行业统计,食品饮料、电子、生物医药、计算机等行业指数涨幅位居前列,食品饮料的涨幅超过70%,电子超过50%,生物医药、计算机超过40%,典型的牛市特征。但从近四个月看,几乎所有行业都出现下跌,又是典型的弱势格局,特别是相对持续创历史新高的美股。因此,我们要客观认识股市,不能怎么有利就怎么评价股市。
当前A股有几个显著风险是值得重视的。一是扩散的羊群效应。我们看到至少周五的风吹草动已经发生一定的踩踏事件。未来的产业方向,未来的好公司基本仍在这些领域,是普遍共识,这也是它们拥挤的原因。有些人会离开,有些人会坚守,只是说明价值投资还是交易策略,要获得好的收益都不容易。这里强调的是拥挤效应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比如去年茅台、恒瑞等短期暴跌,A股也难以避免,跌破2500点;如果市场有太多杠杆性产品,有太多设置清盘线的产品,就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比如2015年下半年多次上演的千股跌停,2018年下半年质押爆仓引发的民企股崩盘。因此,监管机构应该更准确的认识市场,否则就会重蹈覆辙,救市或维稳付出的代价就白费了。其实,这么多年我们并没有走出这样的怪圈。
二是上证指数的韧性蕴含的风险。上证指数很难退出舞台,虽然它难以准确反应股市的特征。上证指数传统产业的占比、近几年新上市公司的占比,都无法让其跟上这个变化的时代,传统动能的动力减弱,从股价上显示出成交稀少,股价波动小,由此表现为上证指数比较稳定,如果由此认为股市韧性强是很危险的,因为它更大的特证也许是衰弱无力。但总体市场中的重大机会和风险,上证指数都难以充分揭示。
至于投资机会,不同的投资策略有不同认识。从交易策略角度,风格转换和轮动,应该给低估值的金融、地产、钢铁、水泥、建筑等短暂的表现机会,持续沉沦的军工也许会强于大盘。从价值成长策略看,消费、医药、电子等最多是上涨中的自我纠正和压力释放,它们仍然是未来的新动能。
每一种策略要获得好的收益都不容易,向这些策略的佼佼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