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学伟:我的一点判断和想法
金学伟 / 2019-08-17 11:47 发布
——丹江口
对3000亿美元的输美产品加征10%的关税,将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使A股市场压力陡增。
加征关税之事不用说了。是中国买单,还是美国民众买单,也犯不着争论,川普本不在乎是谁买单。美国政府的债务早已达到了天文数,如按现在的发债数量、利率水平和支出负担,5年后新发的国债就只够付利息了,因此他继续要钱,这就是他喜欢到处加人关税,称加增关税是个好东西的重要原因之一。至于谁买单,本不在他考虑范围。说是别人买单,只是一种宣传。
中国经济本就不是一个“浅碟子经济”,现在更是变成大江大海,再大的风,吹起的浪再大,也只是影响到表面一层,用当年王安石带点搞笑的解字来说,“波者水之皮也”。
至于汇率,前几天一位研究汇率的说,中国现在汇率问题上有2个选项,一是短期的,一是长期的。长期的目的是人民币国际化,这需要人民币保持一定的强势,汇率大幅贬值不利于长期目标实现。但人民币真的贬值,对短期的出口业务会有一定的正面作用。因此,中国根本无意于人民币的大幅贬值,所谓操纵本不成立,况且每天数万亿美元计的投机资金在汇率市场上转,也不是谁想操纵就能操纵得了的。
跟往常一样,弱势市场中,每一次的利空总会冲击到市场,并由此引起人们对后市的忧虑和悲观预测。但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开一点呢?像系统论里说的,不要过度夸大事件对系统的影响,而是更加重视对它的历史研究,结论可能就会不一样。
本周因为一个小朋友邀请,去某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仪式上说几句话。我引述了“十年股市一场梦”这句股谚,为什么有这句股谚?难道它仅仅是对股民现状的一种白描吗?其实不是。因为股票市场确实有一种十年轮回的轨迹。十年,也跟朱格拉周期相吻合。而朱格拉周期本质就是信用的扩张与收缩——一段时间捂紧钱袋子,一段时间放开钱袋子的周期。
所以就有:1989年的最低迷期,1999年的5•19行情,2009年从金融危机后的恢复。那么2019年呢?发生过的还会再发生,在历史的轨迹后面,隐藏的是一种天道,我们把它称为规律。
所以我把2019年看作制度上的破局之年,也是大盘的转折之年。2440点这个底,不宜过于轻看。至于2440点后的市场依然很弱,则是由包括宏观供求在内诸多基本面因素决定的。
这几天还跟一些学生们讲“分析的精神”:重证据链,重逻辑链。还有一个就是不信邪,重概率——不信一切凭主观推测、主观相像得出的东西,循着最大概率去走。我说不要轻看2440点这个底,是有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和逻辑链的。但要说破2440点,则不仅缺少证据链,在逻辑链上也有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它包括对5178点的定义,对6124点来这个收敛型的大整理框架的重新评定,还有对5178点后、3587点后走势的重新划分、评估。如果无法形成完整的证据链、逻辑链,一些关键要素无法得到合理的解决、解释的情况下,按现有的证据链和逻辑链去做判断选择才是最合理的。要做福尔摩斯,不要做华生医生。华生医生老是一惊一乍,一根大阳大阴就足以影响他的判断。
外因是变化条件,内因是变化根据。客观的规律只能提供一个契机,但这个契机究竟会给市场带来多大变化,则取决它本身的问题。
近一年来,A股市场的最大问题在于雷声不断,而且爆雷的从最先的小公司、概念股,延伸到了大公司、白马绩优股。所以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通过科创板上市,我们A股市场完成了一个重要的制度性突破,同时也完成了资本市场的一个本质回归。资本市场存在的最大价值不在分肥——去分享那些成功企业的红利,更不是扶困——为困境中的传统企业输血,而在于创优和创新——通过资本市场自身的资源配置,促进新兴的优势企业的成长。
那么,针对如此多的爆雷现象,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改革一下现有的上市公司的审计制度呢?
现有的会计师审计制度最早是应买方的需求诞生的,应某些大买家的需要,对发债公司、发股公司进行审计,核实它的财务数据是否真实,有没有猫腻。仅仅是后来,买家越来越小型化、分散化,对发债和发股公司的审计不再是某个单一买家的需要,而成了公众需要,也就是,没有一个买家成为必定会出资的委托人了,才改为由发债、发股放出钱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来审计。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从根本上背离利益原则的事:我出钱,请你来审计,我是你的金主,你的生存有赖于我是否聘请你做我的审计师。毫无疑问,你的手臂一定会朝我拐,会尽力满足我的要求。“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况且在执法不严的背景下。
我想,如果我们能对此进行改革,将利益关系做一个根本性的颠倒,回归审计制度的初心:为出资人、买家把门。每一家上市公司都按规定缴纳一定的审计费用给证监会或交易所的一个部门,由该部门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承担审计工作。
这样做,虽然也会有一些诟病,比如人们常说的寻租,但利弊相抵,一定是利大于弊,而且对寻租的监管也更容易。
学习西方的一些先进经验、制度是对的,但西方的制度中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跟它们本身说的那些原则也是相违背的。我想,如果我们能把审计制度改过来,那么爆雷的事一定会越来越少,最后成为稀缺品,成为“大音希声”。如此,则为数千万股民之幸,A股市场的发展也会更健康。
上周《市场的每一步都带着新问题》因周末几天实在繁忙,没来得及发,时过境迁,就把最后几段摘录如下——
股票市场,一些主要原则不会变得太多,但它的表现形式、走势特征,或者说盈利模式却是一年一小变,三五年一大变。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新问题,学习新知识,进行知识结构的更新和交易理念、方法的迭代,这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因此,刻苦努力绝不是初学者的专利,而是成功者的终身伴侣。
就以近年市场来说,2638点后,无论大盘的反弹形态,还是板块的高度分化,个股的从资金驱动向定价驱动的转变,就不是过去的市场可以比拟,过去的经验可以应付的。它至少有2个方面值得我们研究:这是偶然现象还是必然现象?如果是必然现象,我们如何完成投资理念与方法的迭代?
还有,对技术分析和波浪分析者来说,创业板指从4037点下跌来,它的形态该怎样划分?正统波浪理论程式对它有没有用?如果没用,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取代?在这种情况下,创业板指创新低的概率有多高?
市场发展的每一步,都是带着新问题而来的,需要我们重新思考,重新学习。
这2个问题中的第一个其实是我这几年经常说的,它不是暂时现象,而是必然进程,某种方面说,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未来牛市的一次演练——未来的牛市就是会像2638-3587点这样走。
至于创业板指,最近我正在小红圈里跟圈友们重温价值中枢理论——尽管调整凶猛,但创新低的概率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