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股市有加速放开股指期货的必要吗?
郭施亮 / 2019-05-24 06:53 发布
股指期货,在国内资本市场上,一直存在不少的争议。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事物都会存在利弊两面,而股指期货的诞生,本身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例如,在极端的市场环境下,股指期货可以缓解二级市场的集中抛售压力,不至于二级市场发生流动性枯竭的问题,这也为机构投资者尤其是无法在二级市场上抛售股票的资金提供了较好的风险对冲途径。至于海外投资者,其进入A股市场的意愿高低,可能更多参考国内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品的完善与成熟程度,而一旦国内市场的金融衍生品得以成熟运作,那么可能会引导一批中性策略资金以及套利策略资金的进场。
实际上,对股指期货的态度,机构投资者与普通投资者还是存在明显的分歧。
其中,前者比较期待股指期货的加速开放,这终究可以为机构投资者尤其是擅长于风险对冲的大资金大机构提供有效的风险对冲策略,以满足这类机构资金的避险需求,同时利于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至于普通投资者,则对股指期货有着“谈虎色变”的态度。究其原因,一个最直接的体现,则是股指期货实质性放开后,往往会成为股市助跌的工具。其中,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货正式上市,A股市场随后出现了显著下跌的走势。至于今年4月22日股指期货的实质性松绑,后面的股市走势也是偏向于空方,市场对股指期货的态度似乎显得并不那么友好。
此外,仍有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股指期货准入门槛较高,且存在期现市场交易制度不对称的问题,难免存在间接套利的空间。至于普通投资者,则不同于机构投资者具备较丰富的风险对冲策略,在实际情况下,只是局限于单边做多的投资策略,而现阶段内A股市场不同于其余海外成熟市场,在普通投资者风险对冲工具上还是比较欠缺的。
事实上,纵观海外成熟市场的管理经验,股指期货推出之后,在长期的角度出发,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场的波动率,且达到了价格发现的较佳状态。在此期间,随着成熟金融衍生品的逐渐丰富,会加快海外投资者的加入,间接引导部分中性策略或套利策略资金进场,为市场带来一定的新增资金补充。
当然,这可能建立在股指期货充分放开,且长期持续稳定运行的基础之上。至于交易受限或功能不完善的股指期货,可能会削弱机构资金以及外资资金的风险对冲意愿,部分资金可能跑到境外交易渠道完成对冲乃至避险的需求,影响股指期货正常的功能发挥。
在海外成熟市场环境下,股指期货尚且可以实现持续稳健的运行,且为资本市场带来实质性的积极影响。但是,为何到了国内市场,股指期货却似乎变了味呢?
事实上,这可能与股指期货在A股市场中水土不服的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在于国内股票市场散户占比偏高,市场尚未达到高度市场化以及高度机构化的程度。受此影响,在以散户作为主导的市场环境下,股指期货更容易成为投资情绪的放大器,结合这些年来普遍散户对股指期货存在谈虎色变的态度,由此容易把散户的恐慌情绪扩大化,而股指期货也变相实现了助跌的影响。
一方面是制度规则偏向于机构资金,容易造成规则不对称的风险,甚至由此引发变相套利需求;另一方面则是A股市场散户化比例较高,这与海外成熟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有着实质性的区别。由此一来,对于股指期货的常态化运作,往往容易产生水土不服的问题。
这些年来,国内资本市场正在不断努力,加快引进海外成熟交易工具,试图加快与海外成熟市场实施衔接,加速A股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金融衍生品本身还是一把双刃剑,且海外机构资金有着多年的风险对冲管理经验,并有着数十年的实践历史。由此可见,海外资金在运用金融衍生品方面可以称得上炉火纯青。相比之下,国内机构资金在风险对冲管理工具上,依旧属于初学者。因此,对于加速放宽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提升资本市场风控能力以及监管效率固然重要,但相比之下,高度机构化、高度市场化以及高度市场法治化,无疑是股指期货常态化运作的重要前提条件,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