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尴尬的停牌股
桂浩明 / 2015-10-01 11:15 发布
当初停牌是想回避下跌的风险,现在看来并没有能够躲过去,相反在某种程度上还有所强化。特别是在有些股票中还存在场外配资,现在已经到了清理配资的最后关口,如果复牌的话,这部分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因此,目前的停牌股,在很大程度上都可能成为一个新的风险敞口,也是市场流动性风险最容易爆发的地方。尽管现在停牌股票数量已经不是很多,对整个市场来说构成不了太大的压力,但相对于具体的品种,特别是重仓持有这些股票的投资者而言,的确还是一个大问题。
这里需要研究的问题是,我们现在的停牌机制是否合理呢?股票上市是为了获取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因此对它们来说,停牌是不得已的,只有在有重大信息没有公布的时候,为了充分维护“三公”原则,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才实施临时停牌。显然,依据这样的原则,停牌的时间应该是不长的。不过,在实际操作上,却一直存在长时间停牌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公司在筹划资产重组等重大事项时,方案多变且目标也不够确定,结果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公布相应的信息,以致股票复牌的时间一拖再拖。现在有的公司停牌不是几个月,而是几年。由于没有明确的政策予以约束,导致市场对于那种并不合理,也明显缺乏必要性的停牌无可奈何,同时也助长了随意停牌状况的蔓延。这次股市下跌以后,很多公司选择停牌以回避风险,实际上就是这种非理性行为的另类表现。
对于投资者来说,回避市场风险的最好做法就是在具有流动性保障的情况下让投资者充分自主地选择买卖方向,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收益与风险,而不是一味地停牌。停牌虽然躲过了当时的下跌,当不可能真正做到与风险隔离。现在那些停牌股就很尴尬,因为无论如何避免不了补跌的风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该反思现有的停牌制度,规定在通常情况下,公司股票最多只能停牌多少时间。既然现在的退市规定中就有在多少时间内股票交易量低于多少就要退市的安排,那么规定停牌的时间上限,到时候必须强制复牌,或者退市也是合理的,这也是对投资者利益的真正保护。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遇到系统性风险,股市出现非理性下跌,这时上市公司该如何维护股价呢?其实这个工作最好由整个市场来做。现在不是已经在研究熔断机制吗?此时熔断机制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它可以让市场获得一段“冷静”的时间,避免极端状况的出现。总之,鉴于前段时间的千股跌停,以及现在那些停牌股所遇到的被动局面,是应该对相应的政策与规则进行调整和修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