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只能看到我们愿意看到的事实
金学伟 / 2018-10-20 10:56 发布
从来就没有纯真的事实和纯客观事实。我们所看到的事实都是被我们的立场、观念、理论污染过的。对复杂适应系统不同侧面的选择和强调,不存在孰对孰错的问题,它完全取决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
这种认知上的认识至少可以给我们2个启发:一是如何正确地提出问题;二是如何正确地看待事实。
这2个问题有时是分立的——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们看到的事实又是什么。有时则是比肩而立的——当我们确立了一个主题、一个愿景,也就决定了我们会对哪些事实感兴趣,而会忽略哪些事实。
这不是一个无的放矢的话题,而是有现实意义的,也是我们在投资,在学习投资理论时经常会遇到的。
最显著的如9月2644点。如果我们提出的问题是“这里是底吗?”我们就会看到很多关于底部已成的事实:已无限接近2638点这个据说要死守的政策“铁底”;动量指标已严重超卖;成交量已大幅度萎缩,下跌动量消失……反之,如果我们提出的问题是:“市场能涨得上去吗?”又会看到没有上升空间,没有上升动力等事实。
由于双方看到的都是事实,所以这里不存在绝对的孰对孰错问题,它只是在不同的问题导向下看到的不同事实——当然也用了不同的范式,以及在这一事实指引下产生的不同交易策略,前者倾向买进,后者倾向观望。
所以,一个好的投资者,首先必定是个好的提出问题者。因为你提出的问题,决定了你的观察视角、观察模型和你看到的事实,以及由这些事实构成的交易策略。
一个好的问题总是跟当前的主流趋势有关的。如果一波调整出现在牛市中,“这里是底吗”或者“是否已调整到位”,就是最好的问题。反之,“有没有上升动力”、“上升空间有多大”就是一个糟糕问题。
股谚“牛市不言顶,熊市不言底”,倒并不是说不言,而是不轻言。因为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不同级别的顶和底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采用的范式→模型也是有重大差别的。因此,对大级别顶部和底部,我们的问题通常是“它是否达到了趋势结束的充足条件”。在没有达到这个充分条件前,好的问题总是和大趋势保持一致的,比如牛市抄底只问“是否调整到位”,熊市抄底只问“这里是否有反弹空间”。
准确地提问本身就包含了一种思想、一种思考和判断。只有抓住了当前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会有准确的提问。这就是当今发达国家教育总是以问题导向,鼓励学生多多提问,然后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进行讨论,再于思考和讨论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有解的,有很多问题客观上也许会存在一个正确解,但主观上却不一定能得到准确结论。比如近期,很多波浪分析者就在争论当前——5178点这轮调整的性质是Ⅲ浪(2)还是Ⅱ浪(C)。
这2个解在波浪理论上都能成立,而且到目前为止,也都没有特别明显的有客观依据,可以做出孰是孰非的判断。
这样的问题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分析判断问题了,而是一个如何辩证合理地对待它的问题了。
由于1849、5178这一底一顶本身就被包含在6124-1664点的框架结构中,因此,无论它是Ⅲ浪(2)还是Ⅱ浪(C),都不可避免地会具有“波性两重性”,也就是波浪属性的两重性——既有Ⅲ浪(2)的属性,又有是Ⅱ浪(C)的属性,两者兼具。
而且,无论5178点调整是Ⅲ浪(2),还是Ⅱ浪(C),其最终结果也都一样。
是Ⅲ浪(2)调整,固然不会破1849点。但也不能保证它的回调比例会小于Ⅱ浪(C),因为2浪调整的最大回撤比例有时会接近100%,这一点可参照深综指1994年94点和1996年的104点。
是Ⅱ浪(C)调整,最终也不会破1849点。因为1664→1849、6124→5178的收敛型结构决定了其最终低点会明显高于1849点。
当所有的一切都一样时,去急于分辨它究竟是Ⅲ浪(2)还是Ⅱ浪(C),是没有意义的。换言之,问题本身也要有意义,而且这个意义必须是现实的。
从现实来考虑,是Ⅲ浪(2)调整还是Ⅱ浪(C)调整,顶多只会影响到我们对本轮调整结束的行情性质的判断。
如果5178点是Ⅱ浪(C),那么,调整结束后就进入了Ⅲ浪(1),其高度存在着不确定性。
如果5178点调整是Ⅲ浪(2),那么,调整结束后就会进入传说中的“最具爆炸性的Ⅲ浪(3)!
但这只“掉书袋”的说法。事实上,类似6124点这种超长期调整,无论当前的这轮下跌属于什么浪,后市都不可避免地进入一个混沌期:波浪形态从“显式”走向“隐式”;在某个区间不尴不尬,不是不下地来回折腾,令你安辩雌和雄。
当模式以隐式的方式存在,时间序列就会变得非常重要。换言之,就是周期,宏观经济的大周期和股市大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