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看亏损企业在美上市数量创新高
余丰慧 / 2018-10-03 22:53 发布
《华尔街日报》援引佛罗里达大学金融学教授Jay Ritter编制的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在美上市的企业中有83%在上市前12个月内出现亏损。
这一数字创下1980年有此数据以来的新高,高于此前的最高纪录——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81%的IPO新股没有盈利。
但数据也指出,如今的科技公司IPO情况比互联网泡沫时期来得要好。2000年,仅有14%的在美上市科技公司盈利,但今年迄今,这一比例已经来到了19%的水平。
这其中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占很大部分。美国适应市场的市场化IPO机制,使得赴美上市条件较宽,给全球公司以机会。
市场化机制完善的美国,一个本质特质是进入门槛低或几乎没有门槛,包括上市、大学入学门槛等,就是俗称的“宽进严管”。旨在给所有社会经济主体以机会,包括创业、上市等都基本没有门槛,使得市场主体被无限扩大,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格局。而一旦进入后,市场机制的大浪淘沙异常残酷不堪,市场维护公平公正包括法制规则制度等异常严格,绝对不是好混的,即进去容易,混下去难,混好难上加难。
中概股普遍没有多大表现,一部分半死不活,度日如年,而且常常被市场化做空机构做空,整天提心吊胆就是这个原因。在美股圈钱绝对不是那么容易的。
这也是一些科技股把赴美上市作为跳板,然后回归A股圈钱的原因之一。
当然,回到A股大肆圈钱就容易多了。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美股今年仅仅在4月份回调后,此后一直稳定攀升,在美股持续向好情况下,供求关系驱使增加市场有效供给,因此,吸引赴美上市公司多起来。
不过,尽管IPO数量有所上升,上市公司的数量却在一直处于下滑状态,近年来热门的初创公司,如Uber和Airbnb,均长时间保持在私有化状态。
美国本土企业以及欧日等发达体企业赴美上市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圈钱,而是通过股市强约束机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融资功能仅仅是其中一个小插曲而已。
最关键的是受到投资者青睐,吸引投资者投资是依靠研发能力等真正实力,而不是依靠甚至公开宣扬概念与噱头,通过讲故事来忽悠投资者;是通过真实透明完整公开的财报等信息披露,让投资者依据可靠真实信息做出决策。
中资企业赴美上市受到中国A股坏习惯影响与污染,一部分是冲着圈钱去的。有了这个坏主意就不惜挺而走险弄虚做假来吸引投资者投资。在美股里只能骗取一时,而不像中国A股随便骗取投资者资金也安然无恙。稍稍长一点时间就会原形毕露,赔了夫人又折兵!
美股IPO与A股IPO数量有着本质区别:前者是市场机制驱动的;后者是行政官员审批决定的,基本不会顾及股市的内在规律。
当然,美股沉浸在史上最长牛市的喜悦之中,标普500指数更是在第三季度大涨7.2%,创下2013年第四季度以来最大单季涨幅。
在上市企业赔钱的同时,买入这些亏损企业的投资者却获得了一定回报。截至上周四9月27日,亏损上市的企业今年股价已经上涨36%,高于盈利企业的32%。这一涨幅也打败了标普500指数9%在同一时期内的回报率。
“凭空赚钱”如此容易的情绪推动新股上市公司数量激增。投资者对新兴成长型公司的信心建立在非常乐观的假设之上,但这些公司的问题在于,如果公司业绩不佳,它可能很快就会被重新估值。其风险,投资者也不能不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