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牛到成功工作室

20年证券投资经验,擅长把...


骑牛看熊

拥有10多年的证券从业投资...


牛牛扫板

高准确率的大盘预判。热点龙...


风口财经

重视风口研究,擅长捕捉短线...


短线荣耀

主攻短线热点龙头为主,坚持...


牛市战车

投资策略:价值投资和成长股...


妖股刺客

职业研究15年,对心理分析...


投资章鱼帝

把握市场主线脉动和龙头战法...


股市人生牛股多

20多年金融经验,工学学士...


蒋家炯

见证A股5轮牛熊,98年始...


banner

banner

顺应产业机遇,稀缺高性能碳纤维龙头,中复神鹰:扩产周期的起点

老范说评   / 2022-07-11 13:19 发布

1. 顺应产业机遇,稀缺高性能碳纤维龙头

下游市场快速打开,国产替代进入大时代。

预计2025年全球碳纤维需求有望抬升至 20 万吨。

风电、碳碳复材、压力容器等领域进入快速发展临界点,这些产业链国内开始占据全球比较优势,创造国产碳纤维弯道突围历史契机,近年国产原丝整体产能利用率加速提升,国产碳纤维逐步实现脱虚向实,进口替代加速。

高性能碳纤维龙头,扩产周期的起点。

公司稀缺性在于,是国内唯一同时可实现“高性能产品”+“万吨级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全工业流程自主可控”三核心要素的公司,最顺应高端应用下游同时对纤维性能和大批次稳定供应的要求,西宁基地开启公司产能快速扩张期,抓住下游需求快速增长和国产替代的机遇。

“干喷湿纺”为核心技术优势,逐步向下游延伸。

产业优势的壁垒在于以干喷湿纺技术为核心的全工业流程综合技术优势,背后是公司具备深 厚科研积淀与产业经验的核心技术团队。航空航天募投项目的进展有望帮助公司向下游延伸,突破复合材料领域相应的技术壁垒与产业市场,打开进一步成长的空间。

1.1. 盈利预测

预计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1.16、38.16、51.65亿元,同比+80%、80%、3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5、8.23、12.43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0.58、0.91、1.38元,同比+89%、57%、51%。

产能:我们对实际产能的假设如下。

2022年:西宁基地一期先投产产能爬坡进入成熟状态,二期理论14000吨产能部分批次在H2 开始投产;2023年:西宁基地二期全部产能都在年内实现投放,因土建已有基础且先期经验积累,爬坡过程应快于先期产能;2024年:西宁基地实现全部满产,西宁公司进一步扩产计划预期有所表现。

毛利率:

我们预测伴随着2022年公司产能快速的投放,供需关系略有缓解,出于谨慎考虑销价假设出现一定下滑;不断有新产能爬坡的阶段中,吨折旧等成本参数谨慎假设保持较高水平,但伴随成熟产能占比的提升,其影响逐步减弱。

image.png



1.2. 估值分析

我们选取 A 股可比公司:

1)光威复材、中简科技、吉林碳谷均为国产碳纤维公司,其中光威复材和中简科技以小丝束+军品业务为主,吉林碳谷以大丝束+民品业务为主。中复神鹰以小丝束+民品业务为主,军工业务逐步推进,我们认为在小丝束高性能产品领跑全行业,且民品赛道需求迎来需求爆 发期的背景下,中复神鹰相对行业内公司存在合理估值溢价。

2)天岳先进为科创板近年上市的新材料类公司,与中复神鹰的同属科创板,且该公司主营新材料业务均在近年开始大幅扭亏为盈,国产替代提速迈过临界点。

在相对估值方法中,我们采取综合 PE 和 PB 估值结合的方式:

1)PE 估值:

碳纤维民品市场已经越过盈亏平衡点,盈利能力增强,兼顾选取 PE 估值法意味着近年业绩直接估值可比性的重视。根据可比公司2022年平均84.14倍PE,对应合理市值为441.74亿元。

2)PB 估值:

碳纤维生产作为重资产行业,持续资本投入能力代表了未来持续创造收入和盈利增长的能力。根据可比公司2022Q1年平均15.52倍 PB,对应合理市值为636亿元。

综合考虑两种估值方式,出于谨慎性原则,选取绝对值更低的PE估值法为标准,目标市值441.74亿元,目标价49.08元,对应2022年估值约为84倍。(报告来源:远瞻智库)

image.png


2. 下游市场快速打开,国产替代进入大时代

2.1. 碳纤维:轻质高强替材下游场景快速打开

碳纤维作为轻质高强材料,可应用领域广泛。

碳纤维是由聚丙烯腈(PAN)(或沥青、粘胶)等有机纤维在高温环境下裂解碳化形成的含碳量高于90%的碳主链结构无机纤维。

碳纤维具备出色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密度比铝低、强度比钢高,是目前已大量生产的高性能纤维中具有最高的比强度和最高的比模量的纤维。

碳纤维在航空航天、风电叶片、体育休闲、压力容器、碳/碳复合材料、交通建设等领域广泛应用。

image.png


2020年全球碳纤维需求站稳10万吨大关,国内碳纤维需求增速快于全球。

在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全球碳纤维需求同比增长3%,仍然保持增长韧性。

2020年,我国碳纤维需求达4.88万吨,同比增长达29%,高于全球增速,一方面是全球风电叶片对碳纤维需求大幅增长,同时国际风电叶片代工由欧洲转向国内,导致国内该领域的碳纤维需求由2019年的1.38万吨增长至2020年2.00万吨,增幅达45%;另一方面,由于国内民航领域的需求占比较低,受疫情负面影响相对较小。

image.png


碳纤维在多个领域迎来渗透率提升临界点,预计2025年全球碳纤维需求有望抬升至20万吨。其中,风电、碳碳复材、压力容器等领域有望贡献较大需求增量。

image.png


1)风电

2020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最大的领域为风电叶片,需求量为3.06万吨,同增20%,保持快速增长趋势,2020年需求量占比达29%。

风电叶片被普遍认为是碳纤维最重要的增长市场,特别是制造超大型风电机组所需叶片,必须使用质量轻、强度高、刚性好的碳纤维,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避免叶片在风载作用下发生大变形甚至撞击风车支柱。

2020年风电领域碳纤维需求中,维斯塔斯依然是主力,其他巨头包括西门子、GE、Nordex 等均在新规划机型中采用了碳纤维拉挤板制造与测试样机。

国产风机厂商目前均有相关技术储备,但目前采用碳纤维单 GW 招标成本仍然较高,加之产品本身存在换代周期,因此判断碳纤维在国产风机叶片渗透率提升会在2023年后加速,预计 2025年风电碳纤维需求有望达到 9 万吨。

image.png


2)碳碳复材

2020年全球碳纤维中碳碳复材需求量为5000吨,其中我国碳/碳复合材料碳纤维需求量为0.30万吨,同比高增150%。

碳/碳复合材料主要使用在刹车盘、航天部件、热场部件等领域。“双碳”大趋势下,单晶硅炉订单暴涨,单晶硅炉内,主要有碳毡功能材料和坩埚、保温桶、护盘等碳碳复材结构材料,光伏电池片大型化带来石墨坩埚成型成本变高,碳纤维 3D 成型相对效率提升。

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新增装机可达 300GW,加上存量装机替换需求,光伏热场用碳纤维需求有望达到 1.7 万吨。

image.png



3)压力容器

2020年全球碳纤维中压力容器需求量为 8800 吨,其中国内压力容器需求约2000吨,同增33%。

车用高压气态储氢主要应用于车载系统,大多使用金属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III 型)和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IV 型),其全缠绕外层均需用碳纤维包覆,达到提高强度减轻质量的作用。

2020年 7 月气瓶安全标准化与信息工作委员会发布了车用Ⅳ型气瓶的团体标准的征求意见稿,气瓶使用规范化后碳纤维单位用量及渗透率有望持续增长。

考虑到碳纤维气瓶上乘用车成本仍然较高,预计未来气瓶渗透率提升仍以商用车场景为主。

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氢气瓶用碳纤维需求有望达到 2.2 万吨。

image.png


4)航空航天

2020年全球航空航天碳纤维需求量为 1.65 万吨,同比下降 30%,需求量占比为 15%。

民用客机是拉动碳纤维需求增长的主要力量。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对航空业造成不利影响,民用客机主要生产厂家对碳纤维的需求有一定幅度的下降,波音、空客的复材机型产能也有所缩减。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全球航空客运量有望在2023年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基于疫情恢复的节奏以及航空航天认证周期较长本身提渗透率难度较大,因此我们判断航空航天需求复苏以平稳为主。

5)体育休闲

2020年全球体育休闲碳纤维需求量为 1.54 万吨,需求量为 1.54 万吨,同增 3%,需求量占比为14%,主要使用在高尔夫球杆、自行车架、钓鱼竿、球拍、曲棍球棍等高端休闲体育市场。体育休闲作为整个碳纤维民品领域的压舱石,保持稳健增长。

2.2. 本土化应用场景崛起,国产产能脱虚向实

2.2.1. 制品工艺效率提升,碳纤维本土化应用场景崛起

完整的碳纤维产业链包括丙烯腈-原丝-碳丝-织物/预浸料-制品几个环节。碳纤维的生产中,前端原丝-碳纤维环节属于重化工(重资产)行业,而后端的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属于类纺织业的轻资产,因此碳纤维的生产传统上是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结合。

image.png


复材生产工艺进步带来碳纤维应用端效率提升。

从工艺流程上看,复材制造主要工序在于“组装”树脂基体和碳纤维原丝,并通过成型加工成合适的制品形状适应于不同下游需求。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从初期以劳动密集为特点的手糊、手工铺贴工艺发展到拉挤、模具成型,再到自动铺放技术,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正在逐渐摆脱低效率、低稳定性、高污染的传统模式向效率更高的方向演进,为碳纤维复材在下游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碳纤维制品金博股份报表上看,2017-2019年单位热场材料成本结构中,以采购碳纤维原丝为主的原材料成本逐年上升,从 106 元/kg上升至 130 元/kg,涨幅 22.6%。而整体降本的主要贡献是单位人工和制造费用,其中单位人工费用从 113 元/kg 降低至 92 元/kg,单位费用从 250 元 /kg 降低至 179 元/kg,降幅分别为 19%、28%。

image.png


风电、碳碳热场等本土化应用率先启动。

根据《2020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2020年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需求量达到 7.52 万吨,其中风电叶片、热场用碳碳复材等下游需求快速提升。

2017-2020年,我国风电复材需求由 1.23 万吨增长至 3.08 万吨,复合增速 CAGR36%,碳碳复材需求由 1538 吨增至 4616 吨,CAGR44%,电子电气、汽车等领域亦实现 20%左右复合增速。

碳纤维产业作为“系统化”产业,产业的技术突破和降本依赖于从“原丝-碳化-预浸料-制品”全产业链的相互协作,因此产业链根植于国内的下游需求,典型的光伏热场、风电叶片需求率先爆发。

image.png


2.2.2. 原丝性价比破局,国产碳纤维脱虚向实

产能“通量”打开奠定产业化基础。碳纤维原丝作为重资产行业其产业化的重要命题是提高单位产能的“通量”摊薄成本,具体表现为纺丝速度的提升(干喷湿纺的应用)和大丝束的应用:

1)湿法 VS 干喷湿纺:

相比湿法纺丝,干喷湿纺喷丝头不直接浸入凝固浴,喷头温度可独立的精确控制,纺丝液由喷丝板喷出在进入凝固浴之前先经过一段几毫米的空气层,纺丝液在空气层中发生一定的拉伸流动,不仅提高纺丝速度,还有利于大分子链的取向。

原丝结构相比直接进入凝固浴更为均匀致密,同时截面也更容易成圆形,从而提高力学性能。一般而言,干喷湿纺每分钟纺丝速度可达 400 米 /min,是湿法的 5 倍以上。

中复神鹰于2013年在国内率先突破干喷湿纺关键技术,目前国内大部分碳纤维制造企业仍以湿法纺丝工艺为主。

2)大丝束 VS 小丝束:

聚丙烯腈原液通过干喷湿纺技术形成原丝,根据喷头的选择可决定丝束的大小,喷头为 1000 个细孔、3000 个细孔、4000 个细孔和 6000 个细孔,对应喷丝可以制得 1K、3K、6K、12K、24K 等型号原丝。

按单束纤维数量不同,一般将丝束数量小于 24K 的碳纤维称为小丝束(1K 代表一束碳纤维中有 1000 根丝),24K 以上的为大丝束,大丝束更适用于建筑、风电等大型工业化下游。

2017年前后,上海石化和吉林化纤先后开始研制 48 K 大丝束碳纤维,于2018年先后成功试生产出 48 K 大丝束碳纤维。

国产丝成本曲线加速下移。中复神鹰与吉林碳谷披露数据显示,2018-2020年,中复神鹰碳纤维综合成本累计降幅达18.9%,而吉林碳谷原丝成本累计降幅达19.4%,国产碳纤维性价比逐步凸显。

image.png


2016年后国产原丝整体产能利用率加速提升,进口依赖度下降。

根据赛奥碳纤维数据,2020年国内碳纤维运行产能达到3.62万吨,当年国产碳纤维销量为1.85万吨,销量/产能比为51%,同比2019年继续提升6pct。

2016-2020年间,我国碳纤维企业销量/产能比从15%提升至51%。同时,我国碳纤维需求结构中进口碳纤维占比逐年下降,2016-2020年年间进口依赖度由82%下降至62%。

表明国产碳纤维已经走过了产能“放卫星”时代,逐步实现脱虚向实,进口替代加速。(报告来源:远瞻智库)

image.png


3. 高性能碳纤维龙头,扩产周期的起点

3.1. 稀缺高性能碳纤维龙头,进入扩产快车道

中复神鹰成立于2006年,是国内专注于碳纤维研发,生产,销售的行业龙头企业。

公司系统掌握了 T700 级、T800 级碳纤维千吨规模生产技术以及 T1000 级的中试技术,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干喷湿纺的关键技术突破和核心装备自主化,率先建成了千吨级干喷湿纺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现已拥有连云港、西宁两个生产基地。

公司产品矩阵主要以小丝束,高性能两个特点为主,丝束主要为 3K,12K,24K,产品主要对标日本东丽 T300 至 T700S 以上的高性能领域。

image.png


由于公司主打产品小丝束高性能纤维方向,因此在航空航天、碳碳复材、风电叶片、压力容器、体育休闲、交通建设等行业发展势头强劲,纤维性能要求较高的领域所应用。公司的商业模式以直销为主。

图 8:公司下游较为分散且高性能产品主要覆盖高端领域

image.png


从股权结构上看,公司是中国建材集团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建材集团合计持有公司 64.42%的股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央企市营”的股权结构有望实现资源优势与灵活机制两种优势的共同发挥。

image.png


从与国内碳纤维行业其他公司相对比来看,公司最大的稀缺性在于,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可以将“高性能”,“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全工业流程自主可控”三个核心要素同时实现的公司。

其中高性能特指以 T700 级以上产品为主打;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指已经实现万吨级生产基地的突破并借此占据成本优势;而全工业流程则指具备从原丝纺丝到碳化的全套工业能力以及核心设备自主能力。

我们以这三个维度为考量,以下表列示行业内其他领先公司与中复神鹰的区别所在以论证公司的稀缺性。

image.png


而同时将“高性能”,“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全工业流程自主可控”三个要素实现在目前我国碳纤维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公司卡位优先将起到关键的作用:

1)从行业分析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快速崛起的下游需求例如氢能源压力容器,光伏用碳碳复合材料,航空航天国产替代,高铁轨交等需求是目前国内碳纤维公司发展的重要引擎,而这些新兴高端需求往往都对碳纤维性能有相对较高要求,典型即需要 T700 级及以上纤维,因此需要实现“高性能”要素。

2)新兴需求例如氢能源,光伏,风电为典型,全产业链都在利用降低成本从而扩容需求的阶段,因此不同于高价格高质量的军品市场,新兴民品市场对价格的敏感度以及持续挖掘下降的潜力要求显然更高,而实现更大规模生产尤其是万吨级生产基地,是利用规模效应卡位成本优势的最关键所在,因此同时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很重要。

3)在满足下游快速发展的需求的过程中,碳纤维企业只有保证全流程设备以及技术的自有化才能保证扩产节奏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保证从原丝到碳化全及其一身,才能保证不同环节产能的匹配,从而更好抓住国产下游快速发展的机遇,因此同时实现“全工业流程自主可控”一样至关重要。

伴随下游氢能源压力容器,光伏用碳碳复合材料,航空航天国产替代,高铁轨交等新兴高端民用市场的快速发展,而公司又是目前国内唯一同时卡位高性能+大规模工业生产+全工业流程自主可控优势的企业,因此在战略上核心选择扩产满足市场需求并增加规模优势。

2021年公司青海一期 1 万吨生产基地已经开始逐步投产,二期 1.4 万吨产能亦已经披露,有望在2022至2023年逐步投产,公司产能已然步入快速增长期,将与需求强劲增长共振驱动公司营收与盈利进入高增长阶段。

image.png


3.2. 千吨级干喷湿纺技术为领先核心,保持持续创新

中复神鹰能成为国内唯一同时实现上述“高性能”,“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全工业流程自主可控”三要素的企业,重要原因在于其在原丝纺丝环节掌握了“千吨级干喷湿纺技术”:

image.png


干喷湿纺工艺相比于湿法工艺,在表面结构、拉伸强度以及复合材料加工工艺性能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是先进的碳纤维原丝技术路线,因此奠定了高性能优势的基础;同时干喷湿纺技术本身纺丝速度快于传统湿法技术但控制难度较高,中复神鹰突破千吨级干喷湿纺工艺,并同时攻克大规模的聚合,预氧化,碳化工艺能力与千吨级干喷湿纺工艺相结合,从而形成万吨级基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壁垒。

image.png


公司的技术体系持续领先优势首先得益于团队。

公司管理团队以技术人员为核心,以董事长张国良为代表具备雄厚的科研背景与产业经验,团队与人才是公司持续保障研发和产业领先的基础。

同时,公司通过多项专利申请,科研项目承担,科研成果获奖,以及行业标准参与制定等,验证其在产业技术上多年技术成果的领先性并也借此对自身成果进行保护。

image.png


在技术领先的背景下,公司仍然利用优势的技术研发体系进一步在高性能,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以及下游生产应用等领域持续保持研发进展以保持优势地位。

目前技术创新主要围绕 T1100 级碳纤维产业化制备技术、M55J 等高强高模碳纤维制备技术、高速纺丝技术、航空预浸料制备技术等展开。

3.3. 多下游共驱营收高增长,盈利能力增强显著

营收快速增长,盈利能力增强显著。2018 年、2019 年、2020 年和 2021 年月,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30,794.74 万元、41,509.77 万元、53,230.51 万元和 117,343.74 万元;实现净利润-2,447.99 万元、2,615.11 万元、8,523.18 万元和 27,872.04 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的营业收入总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image.png


下游结构逐步趋于分散与高端化。

2018-2021H1 期间,公司始终以碳纤维销售为绝对主业,且销售模式保持以直销占比在99%以上为主,而从最终下游客户结构来看,2018年至 2021H1 公司下游占比正趋于分散,体育休闲从 52%销量占比下滑至 25%,而碳碳复材,风电叶片,航天航空则分别从3%-4%的销量占比快速提升至 25%,14%,12%。

image.png


销价上升,成本下降带来毛利率持续提升。

2018年-2020年期间,公司毛利率水平提高较快,主要受益于该产品的销售单价上升和单位成本下降。

销售价格方面,由于高强型碳纤维的应用范围较广,随着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快速拓展,下游客户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碳纤维产品供不应求,带动公司产品的销售数量和销售单价不断提高;成本方面,2018年-2020年期间公司主要原材料丙烯腈的市场价格降幅较大,且随着公司产量的提高导致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降低,导致公司碳纤维产品的单位成本有所下降。

2021年 1-6 月,公司碳纤维产品的销售单价进一步上升,但由于丙烯腈涨价导致单位成本同时增加,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的增幅有所下降。

图 14:销价上升,成本下降带来毛利率持续提升

image.png


4. 募投项目兼顾扩产支持与下游拓展

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本次公司拟通过发行募资18.45亿元投向:

1)西宁年产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原丝项目;

2)航空航天高性能碳纤维及原丝试验线项目;

3)碳纤维航空应用研发及制造项目;

4)补充流动资金。

image.png


1)西宁年产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原丝项目

本项目建设内容为西宁年产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原丝项目,实施主体为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建设地点位于青海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项目总投资规模 20.58 亿元,该项目一阶段建设产能 6,000 吨,二阶段建设产能 4,000 吨。

目前公司产线产能趋于饱和,对应的产量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公司拟通过自主研发的工 艺技术和自动化设备新建万吨生产线,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碳纤维的需求。

我们认为公司新增产能将得以充分消化,其原因主要包括:

(1)2019年以来,随着下游风电叶片等领域的需求快速增长,以及2020年疫情等原因导致国外碳纤维进口难度增加等原因,国内碳纤维市场需求快速扩张,目前国内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2)目前公司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均维持高位置,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公司万吨线产品具备高性能和规模经济兼具的特点,国内行业内没有同产量与产品种类与公司项目类似的项目计划,因此有望呈现较好的消化状态。

image.png


2)航空航天高性能碳纤维及原丝试验线项目

本项目建设内容为航空航天高性能碳纤维及原丝试验线项目,实施主体为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地点位于江苏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浦工业区,项目总投资规模23,292 万元。

在商用航空用碳纤维方面,全球需求量在 16,000 吨/年左右,中国商飞 C919 对国产 T800 级碳纤维需求量是 100 吨/年,随着 CR929 的研发推进,CR929 对国产 T800/T1000 级碳纤维需求量将跨越式增长。此外,由于碳纤维在国防军工、民航、石油开采、风力发电、压力容器等行业的大量应用,对碳纤维的生产效率提升和制备成本降低提出了迫切需求。

在超高强度和超高模碳纤维方面,对碳纤维性能的需求逐渐凸显,下游市场客户提出了对于 1100、M40X、M55J、M60J 等碳纤维的需求。

公司计划在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航空航天高性能碳纤维及原丝试验线项目,用于下一代 T1100 级碳纤维研发,进行航空航天用高性能碳纤维的应用技术开发、产品应用认证和生产,将有利于客户需求的针对性满足。

3)碳纤维航空应用研发及制造项目

本项目主要开展航空级预浸料及配套树脂的开发与生产、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检测评价、非热压罐成型用碳纤维干丝等中间材开发、碳纤维航空应用技术研究等工作,解决国产碳纤维及其制品在国产大飞机上的应用难题。

本项目建设是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研发体系,紧跟客户对碳纤维的应用需求,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建设完成后,公司研发体系将更加完善,研发平台和设施更加齐全。

目前碳纤维预浸料主要使用热固性材料环氧树脂,预浸料需在-18 摄氏度的环境中运输、保管,保管期一般不超过 6 个月。

美国波音飞机的碳纤维主要来源为日本东丽,为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东丽在美国华盛顿州成立东丽美国复合材料公司,专门从事航空用预浸料的生产。

因此,公司在上海航空产业园建设预浸料中试生产线,可有效解决储存、运输等问题,更好地为商飞服务,实现应用对接,缩短沟通时间和空间距离,及时准确地把握潜在大客户的需求,加快产品迭代速率。

5. 风险提示

5.1. 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碳纤维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和能源包括丙烯腈、天然气、电力、蒸汽等。丙烯腈为石油化工产品,市场价格受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影响较大。

报告期内,公司丙烯腈采购单价分别为 1.37 万元/吨、1.06 万元/吨、0.77 万元/吨、1.28 万元/吨,报告内采购单价大幅波动。

以2020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43.15%为基准测算,若包括丙烯腈在内的直接材料价格上 涨5%,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将下降2.84个百分点。

天然气、电力、蒸汽等价格由政府统一调控,价格相对稳定。如果未来公司主要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大幅上升,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5.2. 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当前国内碳纤维市场竞争格局仍然以国外进口碳纤维为主,2020年国内碳纤维市场中进口碳纤维销量占比为62.30%,主要境外碳纤维企业包括日本东丽(TORAY)、日本东邦(TOHO)、日本三菱丽阳(MITSUBISHI)、美国赫氏(HEXCEL)、美国卓尔泰克(ZOLTEK)、德国西格里(SGL)等。

近年来,受国外进出口政策限制及新冠疫情的影响,国内碳纤维市场中的进口碳纤维占有率有所下降,2020年市场占有率较2019年下降 6 个百分点。受国内碳纤维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和国外碳纤维供给难度增加的影响,国内碳纤维生产企业扩产意愿强烈,预计国内碳纤维企业的整体产能将进一步增加。

如果未来碳纤维的进口供给和国产供给大幅提升,导致国内碳纤维市场竞争加剧,可能会对公司的市场地位、业务发展及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5.3. 技术升级迭代风险

公司的主要产品为碳纤维,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风电叶片、体育休闲、压力容器、碳/碳复合材料、交通建设等领域。碳纤维产业具有显著的技术密集型特征,公司目前主营业务的发展和竞争优势的保持均依赖于公司高性能碳纤维的工艺技术和产业化应用。

报告期内,发行人符合《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年版)》限定的碳纤维性能要求、应用领域的产品收入分别为4,367.13 万元、9,594.07 万元、13,844.19 万元、8,994.4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4.18%、23.11%、26.01%、23.60%,占比相对较低。

目前,国内碳纤维技术升级主要集中在更高强度(如 T1100 级别)和更高模量(如 M55 级别)碳纤维制备工艺的研发和工程化应用,以及更高制备效率(如高速纺丝和大丝束)。

2021年 6 月末,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为2.16%,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1-6月的研发投入占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74%、2.70%、3.23%和4.19%,研发人员和研发投入相对不高,技术开发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公司不能加强研发资源投入和布局,及时把握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或市场上出现在成本、质量、应用等方面更具优势的新型碳纤维产品,可能对公司未来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