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牛到成功工作室

20年证券投资经验,擅长把...


骑牛看熊

拥有10多年的证券从业投资...


牛牛扫板

高准确率的大盘预判。热点龙...


风口财经

重视风口研究,擅长捕捉短线...


短线荣耀

主攻短线热点龙头为主,坚持...


牛市战车

投资策略:价值投资和成长股...


妖股刺客

职业研究15年,对心理分析...


投资章鱼帝

把握市场主线脉动和龙头战法...


股市人生牛股多

20多年金融经验,工学学士...


蒋家炯

见证A股5轮牛熊,98年始...


banner

banner

车规MCU大赛道,国产厂商谁有望突围

机构研报精选   / 2021-07-27 13:55 发布


本周投资主题

2020年至今的芯片缺货大潮中,汽车MCU短缺情况最为严重,在海外龙头企业供货短缺的背景下,国内优秀企业有望抓住历史性机遇乘国产替代之风而起,给予行业“推荐”评级。


海外企业寡头垄断汽车MCU市场,国产替代之火已经燃起。


汽车MCU(微控制单元)是实现车身功能控制的关键芯片,主要有8位、16位、32位,位数越多越复杂,处理能力越强:8位MCU主要用于风扇、空调、雨刷、天窗、车窗、座椅、门锁等低阶功能的控制,32位MCU主要用于智能仪表板、多媒体信息系统、动力总成系统、辅助驾驶等高阶功能的控制。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受益汽车智能化,单台汽车搭载的MCU数量、性能持续提升,推动汽车MCU市场快速扩容,根据Omdia数据,2020年全球汽车MCU市场规模约为58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将增长至89亿美元,CAGR达11.30%,从竞争格局来看,由于车规级芯片对稳定性、一致性、使用寿命等参数要求苛刻,加之认证门槛极高,汽车MCU领域长期呈现海外企业寡头垄断的格局,瑞萨、恩智浦、微芯科技、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六家企业市占率长期超过90%,国内企业目前主打应用在车灯、雨刮器、空调等低阶领域的8位MCU产品,随着国内汽车产业链的成熟度提升,国内布局汽车MCU的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产品也逐渐从低端走向高端,比亚迪半导体、杰发科技(四维图新)、东软载波汽车MCU产品已量产,为国内汽车MCU领域的先行者,此外,兆易创新、北京君正、紫光国微、中颖电子、凌鸥创新(晶丰明源)等国内设计企业正加码车规级MCU的研发和认证,汽车MCU国产替代之火已经燃起。(详细梳理见正文)

汽车MCU严重短缺,国内企业有望抓住国产替代窗口实现崛起。


汽车MCU在本轮芯片荒中短缺情况最为严重,部分低端产品价格已跳涨数十倍,交期由数周延长至数十周,我们认为,在汽车主机厂因缺芯面临减产的压力下,国内企业正迎来导入大客户供应链的窗口,优秀企业有望把握机会乘风而起。当前晶圆扩产大潮下,半导体产业链维持高景气度,半导体方面我们重点推荐:(1)汽车半导体(包括功率半导体),汽车“三化”趋势明显,芯片紧缺加速国产化进程,重点公司:斯达半导、北京君正、韦尔股份、华润微、捷捷微电、新洁能等;(2)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半导体产业链上游的核心设备和材料是产能扩张的基础,同时行业壁垒较高,格局良好,业绩增长确定性高,重点公司:华峰测控、雅克科技、立昂微、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3)晶圆代工厂或者IDM,缺货背景下产能为王,重点公司: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4)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大IC设计公司,能够获取更多产能,抬升市场份额,重点公司:卓胜微、韦尔股份、北京君正、圣邦股份、思瑞浦,受益标的:晶丰明源等;其他方面,消费电子领域,我们重点推荐具备较好成长性的终端品牌,重点推荐:传音控股;面板方面,我们判断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LCD面板价格将维持在高位窄幅震荡,未来几个季度将是验证LCD面板行业周期减弱的关键时点,我们判断龙头企业将持续收获丰厚业绩,重点推荐:京东方ATCL科技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中美贸易摩擦持续恶化风险;海外疫情反弹风险。


重点关注公司及盈利预测

图片


报告正文图片
1、股票组合及变化

1.1

本周重点推荐及推荐组合

重点推荐:华峰测控、斯达半导、捷捷微电、思瑞浦、新洁能、京东方A、TCL科技、立昂微、恒玄科技、三安光电、韦尔股份、圣邦股份、卓胜微、兆易创新、鹏鼎控股、立讯精密、北方华创、中芯国际、风华高科、锐科激光、澜起科技、柏楚电子、中微公司;


受益标的:芯朋微、深南电路、歌尔股份。

图片


1.2

核心公司投资逻辑


半导体行业:重点推荐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汽车半导体(包括功率半导体)等细分方向。半导体是未来3-5年科技投资主线。半导体行业在过去数十年内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规律,放缓或衰退后又会重新经历更强劲的复苏,技术变革是驱动半导体行业持续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我们认为2021Q1后,中短期来看,K型分化将是趋势,中长期看,半导体会迎来第二波大机会,第二波大机会将是真正能够实现国产替代的那部分龙头公司所引领。当前时间点我们重点推荐:功率半导体(重点推举:斯达半导、捷捷微电、新洁能、华润微)、IC设计(重点推荐:卓胜微、北京君正、韦尔股份、圣邦股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重点推荐:华峰测控、北方华创、雅克科技)。


消费电子:新兴应用有望接棒5G手机成为消费电子增长新动力。新兴应用有望接棒5G手机成为消费电子增长新动力。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整体变为存量市场,5G应用将成为市场关注焦点,VRAR等新兴应用有望接棒5G手机成为消费电子的增长新动力。消费电子我们重点推荐两个方向:具备较好成长性的终端品牌,重点推荐:传音控股;在供应链中持续推荐未来2-3年成长路径清晰的行业龙头,重点推荐:歌尔股份。


面板行业:LCD 周期上行与OLED成长共振。我们预计面板涨价将持续到2021Q2,我们认为未来随着韩国三星和LGD的退出,行业洗牌将逐步完成,全球面板显示产业竞争格局将明显优化,行业周期性将大大减弱,我们认为面板龙头将分享行业集中度提升、周期性变弱带来的长期盈利红利。面板行业龙头,2021Q1面板行业龙头京东方A利润大涨;对于2021年整体判断:供给没有明显增长,需求向好,2021M7-2022M6之间价格处于高位震荡格局。OLED:国内技术不断进步及产能逐步释放,价格将更加合理,OLED渗透率将会随着下游发展而快速提升,预计京东方2021年OLED实现盈利。面板行业重点推荐:京东方A和TCL科技。


2、分析及展望


2.1

投资主题和主要逻辑


2.1.1、本周的投资主体和主要逻辑

海外企业寡头垄断汽车MCU市场,国产替代之火已经燃起。汽车MCU(微控制单元)是实现车身功能控制的关键芯片,主要有8位、16位、32位,位数越多越复杂,处理能力越强,8位MCU主要用于风扇、空调、雨刷、天窗、车窗、座椅、门锁等低阶功能的控制,32位MCU主要用于智能仪表板、多媒体信息系统、动力总成系统、辅助驾驶等高阶功能的控制。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受益汽车智能化,单台汽车搭载的MCU数量、性能持续提升,推动汽车MCU市场快速扩容,根据Omdia数据,2020年全球汽车MCU市场规模约为58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将增长至89亿美元,CAGR达11.30%,从竞争格局来看,由于车规级芯片对稳定性、一致性、使用寿命等参数要求苛刻,加之认证门槛极高,汽车MCU领域长期呈现海外企业寡头垄断的格局,瑞萨、恩智浦、微芯科技、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六家企业市占率长期超过90%,国内企业目前主打应用在车灯、雨刮器、空调等低阶领域的8位MCU产品,随着国内汽车产业链的成熟度提升,国内布局汽车MCU的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产品也逐渐从低端走向高端,比亚迪半导体、杰发科技(四维图新)、东软载波汽车MCU产品已量产,为国内汽车MCU领域的先行者,此外,兆易创新、北京君正、紫光国微、中颖电子、凌鸥创新(晶丰明源)等国内设计企业正加码车规级MCU的研发和认证,汽车MCU国产替代之火已经燃起。
汽车MCU严重短缺,国内企业有望抓住国产替代窗口实现崛起。汽车MCU在本轮芯片荒中短缺情况最为严重,部分低端产品价格已跳涨数十倍,交期由数周延长至数十周,我们认为,在汽车主机厂因缺芯面临减产的压力下,国内企业正迎来导入大客户供应链的窗口,优秀企业有望把握机会乘风而起。当前晶圆扩产大潮下,半导体产业链维持高景气度,半导体方面我们重点推荐:(1)汽车半导体(包括功率半导体),汽车“三化”趋势明显,芯片紧缺加速国产化进程,重点公司:斯达半导、北京君正、韦尔股份、华润微、捷捷微电、新洁能等;(2)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半导体产业链上游的核心设备和材料是产能扩张的基础,同时行业壁垒较高,格局良好,业绩增长确定性高,重点公司:华峰测控、雅克科技、立昂微、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3)晶圆代工厂或者IDM,缺货背景下产能为王,重点公司: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4)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大IC设计公司,能够获取更多产能,抬升市场份额,重点公司:卓胜微、韦尔股份、北京君正、圣邦股份、思瑞浦,受益标的:晶丰明源等;其他方面,消费电子领域,我们重点推荐具备较好成长性的终端品牌,重点推荐:传音控股;面板方面,我们判断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LCD面板价格将维持在高位窄幅震荡,未来几个季度将是验证LCD面板行业周期减弱的关键时点,我们判断龙头企业将持续收获丰厚业绩,重点推荐:京东方ATCL科技

图片

图片


2.1.2、重点公司或者板块异动点评

在电子各子板块中,半导体上涨7.98%,光学光电子上涨3.75%,元件Ⅱ上涨1.27%,电子制造上涨0.40%,其他电子上涨1.30%。


半导体:本周半导体板块上涨7.98%。国内超大规模信息安全芯片和通讯芯片高新技术企业国民技术上涨43.06%;国内平台型应用处理器及电源管理芯片领先者瑞芯微上涨32.29%;国内领先的fabless模式ic设计厂商晶晨股份上涨34.14%;国内IGBT龙头斯达半导上涨30.58%;车载存储技术领先者北京君正上涨25.63%。我们认为,中长期来看,受益于“新基建”对下游产业的大力扶持,5G基站、数据中心、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对存储芯片、模拟芯片(射频芯片/功率芯片)、分立器件(功率器件)的需求将大幅提升,加之国产替代逻辑的持续,我国半导体产业链仍将是电子投资大方向。


图片


面板:本周面板行业方面,国内面板龙头TCL科技下跌7.89%,京东方A下跌6.33%,平板显示检测领军者精测电子上涨16.36%。我们认为,下游需求的大幅收缩将对面板厂商短期内的业绩造成影响,但从供给端以及LCD整体产业竞争格局来看,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在出货面积的市场份额一直持续稳定提升,此前三星显示已表示将在2020年内关停所有LCD产线,若中国大陆厂商承接了韩系面板退出的份额,预计2020年中国LCD出货量占比将从约50%提升至60%-70%。我国大陆面板厂商在LCD液晶面板的龙头地位将得以巩固,目前随着国内疫情不断好转,我国面板在供给端已经逐渐恢复,其业绩表现将取决于未来全球疫情结束及下游市场回暖时间。


图片


2.2

行业动态跟踪


2.2.1、行业重要新闻
半导体
汽车业饱受半导体芯片短缺之苦
据韩联社报道,雷诺三星汽车公司周日表示,由于汽车芯片短缺,将暂停其位于东南部港口城市釜山的工厂的生产。该子公司将于周一关闭其位于首尔东南 453 公里的釜山工厂,为期两天。
此外,据欧洲汽车新闻报道,奥迪CEO也呼吁欧盟加大对芯片、电池生产的投资。杜斯曼说,全球半导体短缺对汽车制造商造成了严重破坏。奥迪面临着自己的生产限制,并且很可能会持续到 2022 年。(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
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有望“砸”出新格局
据ET News分析,今年第一季度,美国向中国出售的半导体设备总额为12.71亿美元,较上一季度(10.63亿美元)增长约20%。今年1-5月,美国半导体设备对华出口总额为21.9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4.12亿美元增长了55%。
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必须尽快获得半导体设备,并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购买设备来为美国可能追加的制裁做好准备。目前,只有用于10nm及更先进制程的半导体设备受到出口管制,但10nm及以上工艺的设备可随时纳入出口禁令。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中国大陆半导体消费市场的火爆程度,各晶圆厂建设如火如荼,对各种半导体设备有着强烈的需求。
按照SEMI的统计和预测,中国大陆市场对半导体设备的需求量已经超过全球所有其它市场,且增长潜力还很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存储芯片制造驱动的。就目前情况来看,预计中国大陆主要存储器厂在2019-2022年的投资规模分别为321.7亿元、495.0亿元、806.0亿元、1116.3亿元。这些钱“砸”下去,会对相应的半导体设备市场繁荣做出很大贡献。(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
欧盟成立两个新联盟,剑指半导体领域
‎欧盟委员会于近日启动了两个新的工业联盟:处理器和半导体技术联盟,以及欧洲工业数据、边缘和云联盟。
处理器和半导体技术联盟:将识别并解决整个行业当前的瓶颈、需求和依赖性;定义技术路线图,确保欧洲有能力设计和生产最先进的芯片,同时通过到 2030 年将其在全球半导体生产中的份额增加到 20% 来减少其整体战略依赖。将欧洲推向 16 纳米 (nm) 至 10 纳米节点的生产能力,以支持欧洲当前的需求,以及 5 至 2 纳米及以下节点的生产能力,以预测未来的技术需求。
欧洲工业数据、边缘和云联盟:将促进高度安全、能源和资源高效且完全可互操作的颠覆性云和边缘技术的出现,从而为所有行业的云用户建立信任。该联盟将满足欧盟公民、企业和公共部门处理高度敏感数据的特定需求,同时提高欧盟产业在云和边缘技术方面的竞争力。(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
封测行业报告:当下时点的封测行业机会
据中国半导体协会数据,2020年国内封测市场规模2510亿元,同比+6.8%,2016-2020年CAGR约12.5%;芯片发展进入后摩尔时代,先进封装已成为提升电子系统性能的关键环节。
封测目前产能紧张,景气度高,根本原因在于下游如新能源汽车、5G手机等需求旺盛,随着晶圆厂产能扩张以及国产替代,我们预计未来封测高景气仍将维持,同时部分封测厂因强劲需求已经涨价,如2020年11月日月光半导体通知客户调涨2021Q1封测平均接单价格5%~10%,我们判断未来封测厂仍有提价空间;国内厂商积极扩产,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分别计划投入50/32/80亿元进行扩产。海外疫情反复导致封测厂复工受到影响,更多公司转单大陆,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国产替代需求旺盛,我们认为国内封测龙头份额将会提升,我们认为国内封测厂商仍有较大利润空间。(来源:TechSugar)
科创板2周年:半导体军团总市值破10000亿
目前,已有32家半导体企业正式登陆科创板,截至7月21日收盘,32家企业合计总市值约1.25万亿元,其中约19家企业市值超百亿,中芯国际、华润微、中微公司三家企业市值超千亿。
其中,被誉为“国产芯片航母”的中芯国际无疑是科创板最“硬核”的存在。2020年,中芯国际一路绿灯“闪电”登陆科创板,上市募集金额超过532亿元,成为去年A股最大IPO项目;2020年7月16日上市首日,中芯国际开盘价涨幅超过245%,市值突破6000亿元。截至今年7月21日收盘,中芯国际总市值4155.98亿元,稳坐科创板企业市值榜首。(来源:TrendForce集邦)
“围攻”安森美
汽车电子市场被视为是未来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根据《IDC全球半导体应用预测(2020–2024)》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汽车领域的半导体市场收入约为319亿美元,2024年将达到约428亿美元,2020至2024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7.7%。根据民生证券的调研报告显示,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53亿美元,是2020年的7.3倍,年复合增速达48.8%。报告中还指出,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IGBT市场规模将达到44亿美元,是电动化趋势下的汽车功率半导体中最受益品种。
安森美是汽车行业的前十大半导体供应商之一,其汽车业务超其收入的三分之一。根据半导体行业观察此前的报道显示,自2010年以来,安森美的战略就一直聚焦于汽车功能电子化、视觉和自动驾驶、LED照明、车身和舒适、车载网络和电源管理等重点领域。
在汽车CIS领域当中,安森美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位列第一。三星是抢占安森美汽车CIS领域的潜在竞争者之一。还有豪威是汽车CIS领域的老牌厂商。今年登录科创板的CIS新贵思特威也是向汽车CIS市场发起冲击的玩家之一。除此之外,比亚迪在车规级CIS领域中也小有成绩,并已有相关产品进行批量装车。同时,在CIS领域本就占据领先地位的索尼、格科微等也在向汽车CIS领域做拓展。可以预见,汽车CIS市场的竞争也会变得愈加激烈(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
上海将进一步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力争年均增速达20%!
7月21日讯,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年均增速达到20%左右,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高地。先进制造工艺进一步提升,芯片设计能力国际领先,核心装备和关键材料国产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
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测、装备和材料三方面。(来源:EETOP)
MCU大厂:芯片极缺,价格调整频率闻所未闻
微控制器(MCU)厂凌通22日举行股东常会,针对未来市况,凌通总经理贾懿行指出,2021下半年MCU市场需求仍是相当畅旺,凌通本身的订单亦相当强劲,举凡电动脚踏车、玩具及多媒体等各产品线出货力道也相当良好,其中玩具类产品的需求相较过往提升蛮多。
据了解,IDM大厂在二极体及MOSFET等产品主要进军5G、车用等中高阶市场,在产能有限情况下,在中低阶市场等毛利较低的接单已经大幅降低,因此部分订单正明显移转至台湾供应链当中,其中二极体供应链当中,台半、朋程及强茂等大厂已经攻入车用市场,并打入全球一线品牌供应链,另外又同时大啖消费性等终端市场大单,法人圈预期第三季有望迎来涨价效益,下半年营运可望缴出优于上半年的成绩单。至于大中、杰力、富鼎及尼克森等MOSFET厂,在这波远端商机当中,抢下大笔订单,并且在上半年迎来涨价商机,进入下半年后,随着IDM大厂再度调升报价,MOSFET厂有望持续受惠。(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
2.2.2、其他行业重要新闻
面板
华为海思首款OLED 驱动芯片进入试产阶段:明年上半年量产
7月19日消息,华为海思首款 OLED 驱动芯片目前已经进入试产阶段。该芯片预计今年年底就可以正式向供应商交付,华为旗下的产品也有望采用。华为海思这款柔性 OLED 芯片采用 40nm 制程工艺,计划明年上半年量产,样品已经送给京东方、华为、荣耀测试。(来源:TechSugar)
七雄并起,中国LED芯片业进入“战国时代”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光电研究处LEDinside研究,2020年中国大陆LED芯片厂商的LED芯片总营收(只算对外销售)为115亿人民币。同时,由于部分企业退出市场,LED芯片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目前大陆在产的LED芯片厂商约14家。其中,前三大LED芯片厂商的营收比重高达67%。
排名方面,三安光电、华灿光电、乾照光电位列2020年中国大陆LED芯片厂商营收前三名,聚灿光电、蔚蓝锂芯、兆驰股份为第四到六。而在这六家企业之外,兆元光电随着二期项目产能的释放,也逐渐在LED芯片领域站稳了脚跟。(来源:TrendForce集邦)
总投资280亿,惠科长沙第3条8.6代线点亮投产!
长沙惠科第8.6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下称“长沙惠科”)第3条生产线点亮投产,产品综合良率达95%以上。(来源:触摸屏与OLED网)
两大动作,三星Micro LED电视再度升级
外媒7月19日消息显示,三星电子已在全球市场推出了The Wall的升级版本——2021商用Micro LED显示器IWA,尺寸可以做到1000英寸,并且所用的LED芯片尺寸比此前的版本小40%,因此对比度和灰度等级更高。
三星显示将根据三星电子的要求,生产用于更小尺寸的MicroLED电视的LTPS TFT。三星显示将在其天安工厂的A1产线(Gen 4,730x930mm)上生产LTPSTFT,此前,这条产线是用于生产LTPS TFT硬性OLED面板,不过目前这部分生产已转移至A2产线(Gen 6,1500x1850mm),因为A2产线生产率更高。(来源:LEDinside)
5G及其它
SA:2021年Q1中国厂商oppo、vivo和小米5G智能手机销售额达到150亿美元
Strategy Analytics设备技术研究服务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全球5G和LTE收益及厂商ASP报告》显示,2021年第Q1,中国厂商OPPO、vivo和小米5G智能手机销售额达到150亿美元。仅这三家供应商的5G收益就几乎是同期LTE收益的两倍。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厂商正飞速的从4G转向5G。随着高端设备转向5G,LTE手机市场规模在2021年Q1缩水一半。
报告显示,2021年Q1,5G收益年增长超过500%。苹果在5G出货量和收益方面领先,同时还在4G LTE收益方面领先。(来源:TechSugar)
东南亚疫情升温,持续冲击下半年全球智能手机生产规模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调查,自2021年4至5月因印度与越南疫情升温,全年智能手机生产量预测亦从13.6亿支下调至13.5亿支。对于以越南为主要生产据点的三星(Samsung)而言,生产面临直接冲击,加上印度工厂亦受疫情影响,该品牌第二季智能手机生产数量锐减23.5%,仅达5,850万支。
据行业分析机构CounterpointResearch预估,手机业第二季度的出货量恐怕较第一季减少10%。下半年智能手机出货量约7.71亿部,较去年同期7.61亿部同比增长1.3%,该机构研究主管TarunPathak表示,零件短缺是出货增长的最大阻力。(来源:TechSugar、TrendForce集邦)
机器视觉产业联盟:国产机器视觉发展势头大好,自研比例不断攀升
根据机器视觉产业联盟2020年度企业调查数据,2020年中国机器视觉销售额为144.2亿元,同比增长13.6%,毛利率同比增长8.8%。
从中国机器视觉行业自主及代理产品销售额来看,2020年,自主产品销售占比83.2%,代理产品销售占比16.8%。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机器视觉自主研发产品比例不断上升,在镜头、光源、工业相机等技术上不断突破和创新,国产化替代取得实质性进展,发展态势良好。
机器视觉产品在电气电子领域应用最为广泛,2020年销售额高达63.4亿元,占据总销售额的一半以上,复合增长率为19.5%。除汽车与电气电子制造业以外,以新能源为中心的半导体领域成为机器视觉市场又一增长点。(来源:TechSugar)
博弈期硅料报价弱势维稳,中游环节持续清库存
本周硅料报价弱势维稳,下游压价力度不减。近期下游硅片企业进一步调降硅片,部分企业纷纷跟进,硅料环节与下游继续博弈。硅片的降价使得下游企业在采购硅料时,不断压价,倒逼硅料价格走低。但由于目前大部分硅料企业无库存压力,且能够陆续签单出货,使得料价短期内不会大幅波动,议价能力相对较强,也促使料价短期内能够走稳,推动目前单晶用料市场均价在205元/KG左右。
本周硅片报价小幅下滑,特别是多晶环节跌势不减。近期与上游硅料的博弈中,硅片环节仍未占据有利局面,部分企业在订单需求较弱的形势下,持续采取降低开工率的措施来应对原料的高额成本,同时也适当减轻库存压力,拉低价格水位。单晶价格方面,本周硅片某龙头企业对单晶M6硅片的报价做了调降,其他型号硅片报价维稳,原本处于观望阶段的企业纷纷跟调,推动本周市场上M6单晶硅片均价下滑至4.54元/W,G1单晶硅片均价维稳在4.62元/片,大尺寸硅片产品价格较上周继续持平。(来源:TrendForce集邦)

2.3

重点公司跟踪


2.3.1、重点公司重要新闻公告及我们的点评
(1)立昂微:2021H1业绩指引超预期,充分受益行业高景气度
事件:公司发布2021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2021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03亿元到2.15亿元(同比增长166.37% - 182.11%);实现扣非归母1.78亿元至1.90亿元(同比增长223.35% - 245.15%)。
2021H1业绩指引超预期,景气周期+国产替代助力公司腾飞。我们测算公司2021Q2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27亿元 - 1.39亿元(同比增长291.68% - 328.63%,环比增长67.83% - 83.66%),公司业绩增长的原因主要有:1)受到新冠疫情、半导体国产替代加速以及智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的下游需求持续增加,公司所处行业市场景气度不断提升,产品供不应求;2)衢州硅片基地产能大幅释放,综合规模效益凸显;3)公司紧抓市场机遇,提升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加大成本管控,盈利能力稳步提升。硅片方面,受益于下游晶圆厂扩产,国内半导体硅片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据SEMI统计,2020年,全球半导体硅片市场规模稳定为112亿美元。需求端看,半导体制造硅晶圆产能持续向中国转移趋势明显,据ICInsight,2022年中国大陆晶圆厂产能将达410万片/月,占全球产能17.15%。供给端看,硅片长期由信越、胜高等海外厂商垄断,大硅片整体国产化率不足一成,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功率器件方面,受益于工业控制、新能源汽车等下游需求持续扩张,功率器件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据IHS数据,2019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约400亿美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或超520亿美元,2019-2025年CAGR为4.5%。供给端看,国内企业与英飞凌、安森美等行业龙头尚有差距,整体国产化率不足两成。随着国内厂商日益实现技术突破,叠加目前“缺芯”给国内企业提供了难得的供应链导入机会,国内功率厂商迎来发展良机。
52亿募投项目稳步推进,公司成长动能充足。公司2021年3月发布公告,拟募资52亿元用于扩充大硅片及功率器件芯片两大产线:1)年产180万片集成电路用12英寸硅片项目。公司12英寸硅片在关键技术、产品质量以及客户供应上取得重大突破,已实现规模化销售,同时正在持续开展客户送样验证工作。经测算,该项目达产后预计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5.21亿元,利润总额5.43亿元,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约为16.73%;2)年产72万片6英寸功率半导体芯片技术改造项目。功率器件作为电子器件的必需品,此次扩充产能有利于抓住功率半导体景气周期,增厚业绩。经测算,该项目达产后预计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4.10亿元,利润总额1.33亿元,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约为15.52%;3)年产240万片6英寸硅外延片技术改造项目。公司6英寸硅片技术成熟,通过新建产线打破产能瓶颈,增厚业绩。经测算,该项目达产后预计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5.46亿元,利润总额2.03亿元,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约为20.72%。我们认为短期来看,公司具备一体化优势,在保障盈利水平的同时抵御短期供需冲击能力强,公司业绩增长确定性高;中长期看,公司此次募投项目,有利于突破产能瓶颈,同时大力布局大硅片赛道,在下游景气需求的大背景下,叠加国产替代,公司未来有望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加速成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立昂微作为国内少有的同时具备硅片及功率器件制造能力的完整产业链平台,在产业链整合、技术研发、产品客户等多方面具备强大的竞争优势。我们认为随着下游晶圆厂扩产,以及新能源汽车、5G、工控等领域的需求扩张,叠加自主可控背景下国产替代的大趋势,国内半导体硅片、功率器件迎来景气周期,我们认为公司核心竞争力强,立足传统优势领域,加码布局大硅片和功率器件领域,同时切入砷化镓射频代工市场,有望乘风而起,快速增长。基于审慎性原则,暂不考虑增发对公司业绩及股本的影响,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0-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4( + 1.61)/ 6.03(+2.11)/ 7.71( + 2.71)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2)圣邦股份:2021H1业绩指引亮眼,模拟芯片龙头快速成长
事件:公司发布2021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1H1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20亿元至2.72亿(同比增长110.00% - 160.00%)。
2021H1业绩指引超预期,模拟芯片市场广阔。受益于国产替代加速大趋势,公司积极拓展业务,产品销量增加,驱动公司业绩增加,我们测算公司2021Q2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44亿元-1.96亿元(同比增加94.17% - 164.61%,环比增加90.96% - 160.23%),在行业产能紧张的大背景下,彰显公司优秀的供应链关系把控能力。受益于5G、工业驱动、人工智能和汽车等下游强劲需求,叠加国产替代,国内模拟芯片行业发展空间广阔。电源管理芯片方面,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约33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或达525亿美元,2020-2025年CAGR为9.73%,其中以中国大陆为主的亚太地区是未来最大成长动力。信号链方面,IC insights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信号链模拟芯片的市场规模为97亿美元,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或超118亿美元,2016-2023年CAGR为4.99%。需求端看,中国为全球第一大模拟芯片需求市场,供给端看,模拟芯片长期被德州仪器等海外厂商垄断,国产化率不足一成,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研发为公司中长期发展蓄能,模拟芯片龙头加速成长。公司拥有较强的自主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2020Q1研发投入0.69亿元,同比增加54.52%,成果显著:面向手机、平板电脑等领域,公司最新推出具有高耐压、15ms延迟去抖、反向电流保护反应时间短等功能的电源开关;今年6月公司推出小封装、微功耗小微电池保护器,具备尺寸极小、具备完整的充电过压保护和充电过流保护、低功耗等特性。研发团队方面,公司研发人员从2018年的207人增至2020年的378人,年均复合增速达35%。公司产品实力强劲,已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截止2020年,公司累计已获得发明专利46件,已登记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证书103件。模拟芯片行业对人才经验要求高,为绑定核心技术人才,公司2021M4发布股权激励公告,拟授予核心技术人才共168万股限制性股票。我们认为模拟芯片具有应用广泛、生命周期长等特点,公司作为国内模拟芯片行业领先企业,具备研发实力强劲、产品品类全面、客户优质等优势,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突出的产品性能和品质,公司未来有望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加速成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模拟芯片具备应用市场广泛,产品种类众多且生命周期长等特点,是半导体的优质赛道之一。公司专注模拟芯片设计十余年,产品覆盖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两大领域,部分产品性能指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受益于公司产品料号不断增加、下游景气需求景气以及国产替代加速,公司有望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增厚业绩。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3(+0.54) / 6.28(+0.68) / 7.87(+0.83)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3)TCL科技:2021H1业绩指引超预期,华星光电助力腾飞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报业绩预告:预计2021H1实现营业收入730亿元-750亿元,同比增长149%-156%,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5亿元-69亿元,同比增长438%-471%,预计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4816元/股-0.5113元/股,同比增长0.3884元/股-0.4181元/
120亿定增项目加码,有望复制TV面板成功经验引领IT面板洗牌大潮。公司120亿定增项目得到证监会受理,其中90亿元将用t9项目的建设,t9项目拟总投资350亿元,为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项目,主要产品为中尺寸高附加值IT显示屏(Monitor、Notebook、平板),车载显示器、医疗、工控、航空等专业显示器,商用显示面板等。当前IT面板行业正朝着高端化(高刷新率、高分辨率)和大尺寸化的方向发展,2020年全球IT面板出货量前五大厂商分别为京东方、LG、友达、群创和三星,且多为6代以下的老旧产线,在切割效率和技术水平与高世代产线均有明显差距,我们认为TCL华星8.6代线的入局将推动IT面板行业洗牌,老旧产线将逐步出清,考虑到t9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叠加IT终端需求景气度较高,且产品差异化较为显著,我们判断届时IT面板不会出现2017-2019年TV面板价格的长下行周期,公司资金、技术、效率优势显著,有望复制在TV面板行业的成功经历实现崛起。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作为国内液晶面板行业巨头,技术实力强大,运营效率领先,将持续巩固自身在显示产业的优势优享面板行业成长、周期变弱的红利,同时深化在半导体光伏及半导体产业的布局实现持续成长。基于审慎性原则,暂不考虑增发对公司业绩和股本的影响,我们上调盈利预期,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8.49(+38.01) / 205.87(+57.71) / 249.37(+76.13)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2.3.2、公司公告

图片


3、报告及数据


3.1

上周报告及调研回顾


【周观点】台积电2021Q2业绩解读及2021Q3展望

【公司点评】立昂微:2021H1业绩指引超预期,充分受益行业高景气度

【公司点评】圣邦股份:2021H1业绩指引亮眼,模拟芯片龙头快速成长

【公司点评】TCL科技:2021H1业绩指引超预期,华星光电助力腾飞


3.2

行业跟踪数据一览(图表)


图片


图片


图片


4、评级与策略
2020年至今的芯片缺货大潮中,汽车MCU短缺情况最为严重,在海外龙头企业供货短缺的背景下,国内优秀企业有望抓住历史性机遇乘国产替代之风而起,给予行业“推荐”评级。来源吉森电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