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 北京市 东城区个人简介:职业股民,: 更多
-
-
取消个人置顶微博
鹧鸪天 初冬 白洁 霜露凝窗渐入冬,鹅毛缥缈舞高穹。 一泓溪水清波冷,万里山川瑞气浓。 风萧瑟,雾朦胧。凌寒傲立是苍松。 田园漫步心先醉,更赏西峰晚照红。 2016年11月5日上午赞(3) | 评论 (2) 2016-11-05 21:42 来自网站
-
-
市场的行业和风格轮动的顺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当期产业爆发的高景气赛道是市场最喜欢的,也是大部分资金的首选。第二阶段:如果当期没有这些高景气赛道或者这些赛道太过拥挤了,那么大家会做两个选择:①成长内部扩散,偏主题、概念;②选择一些有困境反转预期的板块,补涨机会。第三阶段...市场的行业和风格轮动的顺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当期产业爆发的高景气赛道是市场最喜欢的,也是大部分资金的首选。
第二阶段:如果当期没有这些高景气赛道或者这些赛道太过拥挤了,那么大家会做两个选择:①成长内部扩散,偏主题、概念;②选择一些有困境反转预期的板块,补涨机会。
第三阶段:后续如果遇到黑天鹅事件或经济周期性回落的系统性风险,那么市场会选择低估值、低波动的低速稳定板块避险。
具体到当下市场,我们可以对照分析下,目前应该是处于第二阶段。AI仍是市场最喜欢的高景气赛道,不过板块内部,已经出现扩散。
比如第一轮,大家最喜欢的是三大通信运营商,类似于板块中军,我们如果类比光伏行业,地位类似隆基,类比电动车行业,地位类似宁德时代。不过大家注意,三大电信运营商自周一大跌之后,本周四个交易日,几乎没怎么涨了。
这也对应了第二阶段,龙头公司短期太过拥挤之后,市场开始向成长内部扩散,偏主题、概念,比如近期涨的AI+属性,几乎都是蹭概念的相对低位板块公司,更偏向补涨类公司。赞(1) | 评论 2023-03-24 10:08 来自网站 举报
-
-
市场开始炒作AI的潜在应用场景,比如AI+游戏,AI+传媒,AI+电商,AI+视频,AI+医疗等。另外的一个潜在应用场景,也包括AI+AR/VR。近期苹果MR产业链正逐步进入量产备货阶段,这对消费电子产业链,也算是一个潜在催化。对应苹果产业链龙头立讯精密,我们还是维持持续看好预期...市场开始炒作AI的潜在应用场景,比如AI+游戏,AI+传媒,AI+电商,AI+视频,AI+医疗等。另外的一个潜在应用场景,也包括AI+AR/VR。近期苹果MR产业链正逐步进入量产备货阶段,这对消费电子产业链,也算是一个潜在催化。对应苹果产业链龙头立讯精密,我们还是维持持续看好预期。
【中金科技硬件】ARVR或将是AI算力提升终极受益终端,有望创造新一代移动交互模式
我们认为近期在市场关注较高的AI及办公软件突破,有望在多维度提升ARVR交互并丰富应用场景。微软Copilot我们认为是对ARVR向办公场景非常重要的推进及开拓,虚拟进行的同时完成实时纪要整理及要点总结,并在会后实现word、Excel、PPT等方式输出,大幅降低键鼠或手势交互频率,提升办公效率。我们期待苹果MR与微软Copilot结合,或将创造新一代移动办公新模式。
AI算力提升,我们认为有助于优化ARVR交互方式,chatGPT能够在对话方式实现信息搜索,甚至通过语音对话+虚拟显示等方式实现信息全面呈现。具体来看:
1、硬件:AI算力提升,改善交互精准度,甚至实现脑机接口。我们认为现阶段ARVR交互仍以手柄、手势交互为主,随着AI及机器学习技术优化,人机交互精确度有望快速提升,未来能够在带给用户更完美的交互体验。展望未来,我们认为脑机接口有望成为ARVR交互的终极方案,AI算力提升也能够大幅优化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对于海量脑电波的捕捉、处理,从而实现精准的人机交互反馈,实现ARVR+脑机接口的终极交互体验。
2、生态:AIGC降低内容开发成本,在虚拟空间中无限创作。随着 AI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其丰富的知识图谱、自生成以及涌现性的特征,能够帮助人类提高内容生产的效率,丰富内容生产的多样性以及提供更加动态且可交互的内容。此外,AIGC模式能够通过AI技术高效生成更加丰富真实的内容,不断扩充内容,延伸虚拟世界的边界。我们认为未来AIGC平台或将成为构建虚拟世界的核心平台。
此外,近期苹果MR产业链逐步进入量产备货阶段,我们看好苹果MR在硬件及生态端超预期潜力,以及MR一、二代产品梯度布局,或将推动ARVR行业重回高增长。
推荐标的:
苹果MR:兆威机电、立讯精密、长盈精密、杰普特、华兴源创、智立方等。
非苹果ARVR:歌尔股份、三利谱、亿道信息、水晶光电、蓝特光学、紫建电子、国光电器等。
欢迎联系中金科技硬件消费电子团队赞 | 评论 2023-03-24 09:33 来自网站 举报
-
-
中国移动2022年经营收入9372.59亿元,同比+10.5%,其中主营业务收入8120.58亿元,同比+8.1%。分业务:1)个人市场收入4888亿元,同比+1.1%;2)家庭市场收入1166亿元,同比+16.0%;3)政企市场收入1682亿元,同比+22.6%;4)新兴市场收...中国移动2022年经营收入9372.59亿元,同比+10.5%,其中主营业务收入8120.58亿元,同比+8.1%。分业务:1)个人市场收入4888亿元,同比+1.1%;2)家庭市场收入1166亿元,同比+16.0%;3)政企市场收入1682亿元,同比+22.6%;4)新兴市场收入385亿元,同比+26.9%。净利润1254.59亿元,同比+8.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同比增长7.5%。EBITDA 3291.76亿元,同比+5.8%。派息率从21年的60%提升到22年67%。
其中行业云收入412亿元,IaaS+PaaS收入同比增长122.2%(移动云503亿元,同比+108.1%),IDC收入254亿元,同比+17.2%,ICT收入193亿元,同比+33.7%,专线收入306亿元,同比+16.1%,物联网收入154亿元,同比+35.5%,物联网卡客户数达到10.6亿户。
23年capex指引1832亿元,同比-1.08%,其中5G投资830亿元,同比-13.5%;算力投资452亿元,同比+34.9%。计划新建5G基站36万站,新增千兆覆盖住户1亿户,新增投产云服务器超24万台,对外可用IDC机架超4万架。
公司云业务保持高速增长,今年算力相关投资,也保持着比较高增速。不过按照公司书法,“今年在关键业绩上我们明确要实现两个突破,一是收入规模超万亿,我想,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没有任何问题,增长可能不到7%。”业绩增速仍会是相对低的状态,而且这个增速预期比去年的10.5%还要低。赞(1) | 评论 2023-03-24 09:29 来自网站 举报
-
-
今天市场挺有意思的,虽然是各大盘指数都是涨的。不过下午一度上涨公司只有1700家左右,下跌公司超过3200家,几乎是1:2的关系。说明,今天行情仍是少数公司抽大部分公司的血...AI方面,尤其是算力相关,几乎是一枝独秀。另外港股方面,虽然同样面对美联储的相对鹰派表态,但恒科表现远...今天市场挺有意思的,虽然是各大盘指数都是涨的。
不过下午一度上涨公司只有1700家左右,下跌公司超过3200家,几乎是1:2的关系。
说明,今天行情仍是少数公司抽大部分公司的血...
AI方面,尤其是算力相关,几乎是一枝独秀。
另外港股方面,虽然同样面对美联储的相对鹰派表态,但恒科表现远强于创新药,说明今天互联网的上涨,尤其是腾讯的领涨,大家交易更多的是AI预期,可能市场兜兜转转最终发现,AI浪潮下,其实真正且在有望受益的,还是这些互联网巨头。赞(1) | 评论 2023-03-23 15:00 来自网站 举报
-
-
之前市场对互联网企业的诟病之一,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渗透率持续提升,未来行业向上空间非常小了。互联网巨头彼此,也更多会表现为存量博弈,这一现象尤其在电商行业非常明显。除此之外,因为单个赛道成长空间非常小了,所以巨头们,也会彼此开展新的业务,比如抖音开始做外卖等。存量增长比较有限,再叠...之前市场对互联网企业的诟病之一,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渗透率持续提升,未来行业向上空间非常小了。互联网巨头彼此,也更多会表现为存量博弈,这一现象尤其在电商行业非常明显。除此之外,因为单个赛道成长空间非常小了,所以巨头们,也会彼此开展新的业务,比如抖音开始做外卖等。
存量增长比较有限,再叠加竞争依然在延续,那么未来的成长性,确实大幅下滑。这也是为什么从去年开始,大家讨论互联网企业从景气成长,向稳健价值股转变的原因。
不过现在随着AIGC的爆发,我认为互联网企业是有望迎来第二春的。不同于之前局限于移动互联网的存量博弈,接下来AI应用的爆发,也为互联网企业找到新的,而且市场非常大的成长空间。
具体国内AI行业,虽然现在市场炒的非常火热,但是真正能够最终受益的公司,应该非常有限。而且就目前看,真正有望受益AI浪潮发展的,确定性最高的,应该也就是互联网巨头了。
我们可以结合昨天腾讯业绩交流,做一下分析。
首先投入方面,腾讯表示,因为AIGC基础模型需要大量资本的投入,但这部分是固定成本,在固定投资和收入比较后发现成本是相当高的,而且这部分固定成本不会因用户基数大而改变。
高成本投入,而且这部分固定成本,不会因为你基数大小而改变,所以单投入这一点,直接就把99%的中小企业,几乎都拒之门外了。
同时公司表示,“会可持续性的构建能力和基础模型,我们拥有非常强的云计算设施、数据和AI应用程序构建的基础,且拥有足够的和强大的云业务。”
也就是说,目前真正家底足够厚,有能力去做这件事的,其实还是互联网头部企业。
其次,AI的核心能力是数据搜索和数据整合能力,但是现在绝大部分数据,比如衣食住行等各个维度数据,几乎都掌握在这些互联网巨头企业手中。所以腾讯表示,Chatqpt和Al会带来增长乘数,为社交、游戏和通讯业务提供更高质量的内容,这些业务可以通过AI技术补充内容,并不容易被技术破坏。
正因为目前几乎所有互联网应用场景,都被互联网巨头们牢牢把持着,所以未来能够结合AI能力,进一步优化运营应用的,其实大概率,还是这些互联网头部企业。
腾讯也表示,这项技术有非常强的商业前景,可以改善广告内容、有针对性的投放并高效转化用户,也可以提高内容平台的创作效率。创建有意义的东西就会出现对应的商业模式,对公司是很好的机会。五哦一他们的先天优势实在太显著了。
整体而言,短中期恒科走势,核心是看美联储货币政策,以及国内经济复苏程度,不过从中长期维度,因为AI应用的持续爆发,那么对于互联网巨头,一定会持续有投资机会,而且不排除出现现象级AI应用的可能。
腾讯人工智能定位:
我们将受益于人工智能的进步:
我们在开发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有着长期的经验,这已经使我们的许多业务受益,例如广告、游戏、短视频和云计算。最近的行业突破和基础模型以及AIGC应用对我们非常有利,因为我们的核心社交和游戏业务习惯于以用户为导向,并涉及非常优质的内容,这些业务会受益于AI技术。
人工智能的推广战略:
我们将逐步在后端推出自己的基础模型,同时加强前端的使用案例;此外,我们会利用AI技术提高产品创新、商业化及运营效率
腾讯在AI价值链上具有的优势:
1.我们通过具有深度用户参与度的应用程序(包括、游戏、办公生产力软件和娱乐服务)拥有广泛的AI用例;
2 .我们对机器学习领域的长期投资;
3.我们业务中积累的数据的广度和深度为我们的模型训练过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腾讯云是中国领先的云提供商之一。我们基础设施的规模和复杂性不仅可以满足我们内部产品对计算能力不断增长的需求,还可以支持我们的客户端应用程序对计算能力的不断增长的需求。赞(39) | 评论 (2) 2023-03-23 11:43 来自网站 举报
-
-
华能国际业绩交流会要点-202303221、22年分板块归母净利润拆分:煤机-130亿,燃机1.5亿,风电超过55亿,光伏9亿,水电2000万,生物质亏损9000万。2、火电:长协煤:1)2022年:采购原煤1.94亿吨,长协煤占比56.89%。22年下水煤签约率占内贸需求是46...华能国际业绩交流会要点-20230322
1、22年分板块归母净利润拆分:煤机-130亿,燃机1.5亿,风电超过55亿,光伏9亿,水电2000万,生物质亏损9000万。
2、火电:
长协煤:
1)2022年:采购原煤1.94亿吨,长协煤占比56.89%。22年下水煤签约率占内贸需求是46%,兑现率66%。
2)从23年初至今,四大矿下水煤长协兑现率达到90%。长协煤签约量占内贸需求的83%。
分季度数据:
1)长协煤采购占比22Q1 62.13%,Q2 54.76%,Q3 55.99%,Q4 54.88%,全年占比56.89%。
2)进口煤采购占比:Q1-4分别为17.75%,21.24%,24.01%,26.38%,全年22.56%。
3)Q1长协煤采购煤占比更高,主要是因为当时的长协煤价都是按照现货来的。Q1进口煤占比较低,主要是因为印尼煤进口受阻以及冲突爆发。
入炉标煤单价:
境内入炉标煤单价(不含税)(含燃机):全年1249元/吨,Q4 1221,Q3 1239,Q2 1286,Q1 1259.9元/吨。
全年含燃机单位燃料成本:372元/兆瓦时,Q4是354元/兆瓦时。
电价:
22年电价涨幅超过20%的原因:除了内蒙是因为高耗能电价涨幅突破了20%,甘肃和河北的中长期电价合同是带时段的,公司22年甘肃电价上浮21.2%,河北电价上浮20.8%。湖南、重庆、福建预计Q1电价会有明显上升,但是Q2政策落实到位之后电价上涨就不会明显了。
煤电投产:
22年投产煤电205万千瓦,140万千瓦(山东和辽宁)的供热机组投产,上海一台65万千瓦的供热机组,一台 49.5万千瓦的海南燃机。23年有4个燃机项目开工,合计365万千瓦。
3、新能源:
23年投产规划:风电计划开工330万千瓦,投产140万千瓦;光伏开工560万千瓦,投产670万千瓦。
清洁能源计划:十四五末新能源新增装机超过40GW。24-25年力争年度新能源新增装机10GW。
22年公司光伏度电价格下降:一是新并网的项目都是平价的,二是在山东、山西、甘肃,光伏已经进入现货市场,竞价导致价格下降。
可再生能源补贴:22年收到95亿元。有部分项目还在申诉阶段。
[华能国际: 22年标煤上涨170元/吨,归母-74亿,23Q1或不亏]
1、煤机利润总额-173.25 亿元,同比减亏 29.64 亿元,燃机5.75 亿元,同比减利 7.40 亿元。煤机售电量3639亿度,测算煤机度电利润-0.048元。公司前二季度煤电价格0.489,全年煤电售价三个口径,个人建议选择0.491更可比(其中0.476估计是火电口径调整的问题)。
2、风光利润总额74亿;大士能源盈利18亿,同比增加17亿;减值27亿。
3、其他收益: 调峰收入14.23 亿元,调频0.50 亿元。碳配额净收益约 3.74亿元。
4、资本支出: 风电-27亿,光伏+28亿,都是20%左右,煤电-10%。
5、公司完整披露每个版块业务,年报改进巨大,对资本市场越发友好.
预测公司2022年Q1煤价较2021年会有下降6、7、Q4归母-25亿,剔除减值27亿,利润或仅亏损17亿,按照单季2500亿吨标煤算,标煤价跌70元可盈利,目前看5500KC港口价跌了150,这样Q1有不亏可能。欢迎关注赞(4) | 评论 2023-03-23 09:29 来自网站 举报
-
-
【浙商张建民】中国电信22年报要点:业绩超预期,产业数字化capex超预期22Q4业绩超预期22年收入4814亿元同比增9.5%;服务收入4349亿元同比增8.0%;归母净利润276亿元同比增6.3%,可比净利润同比增速12.5%;EBITDA 1304亿元同比增5.2%。Q4单...【浙商张建民】中国电信22年报要点:业绩超预期,产业数字化capex超预期
22Q4业绩超预期
22年收入4814亿元同比增9.5%;服务收入4349亿元同比增8.0%;归母净利润276亿元同比增6.3%,可比净利润同比增速12.5%;EBITDA 1304亿元同比增5.2%。
Q4单季收入、服务收入、利润增速8.8%、7.9%、16.2%。
移动通信服务:22年收入1910亿元同比增3.7%,用户数新增1875万户至3.91亿户,APRU 45.2元同比增0.4%;5G套餐用户渗透率达到68.5%较21年底提升8.1pct;手机上网总流量同比增28.2%;移动增值及应用收入229亿元同比增17.0%,贡献移动ARPU 5元同比增11.1%。
固网及智慧家庭服务:22年收入1185亿元同比增4.4%;用户数新增1119万户达到1.81亿户;家宽综合ARPU 46.3元同比增0.9%,有线宽带ARPU 38.3元同比降1.5%;千兆宽带渗透率16.8%较21年底提升9.1%;智慧家庭收入168亿元同比增21%,贡献家宽综合ARPU 8元同比增14.3%。
产业数字化快速增长,云23年目标千亿
√ 产业数字化收入达到1178亿元,同比增19.7%,占主营收入比例提升至27.1%,较21年24.4%进一步提升2.7pct,目标25年占比提至35%。
√ 天翼云:收入579亿元同比增108%,23年目标收入千亿;22Q3 Iaas份额10.0%较20H2提升2.5pct;22Q3 Iaas+Paas份额11.6%较20H2提升2.8pct;公有云Iaas+Paas收入同比增132%。
√ IDC:收入333亿元同比增5.4%;IDC规模达到51.3万架。
√ 物联网收入40亿元同比增40.2%,用户数达到4.07亿同比增36.6%;
√ 5G 2B加速发展,22年新增项目数超过8000个,同比增速超过100%。
聚焦新增长点加大投入
22年资本开支925亿同比增6.7%;23年计划资本开支990亿元,同比增7.0%;23年结构中:产业数字化投资380亿同比提升40%占比38.4%提升9.9pct,其中IDC投资95亿元新增机柜超过4.8万架,算力(云资源)投资195亿元;移动网投资315亿元同比微降2%,23年底5G基站达到122万站;宽带网投资155亿元同比下降16%;
研发投入:22年106亿元同比增52%,研发人员同比增速46%。
22年折旧及摊销、SG&A费用同比增4.3%、5.1%,占服务收入比分别下降1.02、0.56pct;网络运营及支撑、人工成本费用同比增10.7%、11.5%,占服务收入比分别提升0.32、0.30pct。
22年净利率6.3%,较21年可比净利率提升0.76pct。
持续加大分红派息
22年全年股息合计每股0.196元同比增15%,分红派息率达到65%同比提升5pct;
计划A股发行上市后三年内,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逐步提升至当年公司股东应占利润的70%以上。
浙商通信 张建民/汪洁/胥辛/杨雷
点评:公司去年天翼云收入579亿元同比增108%,23年目标收入千亿,增速比较快;数据相关投资,产业数字化投资380亿同比提升40%占比38.4%提升9.9pct,其中IDC投资95亿元新增机柜超过4.8万架,算力(云资源)投资195亿元,也保持着较快资本开支。分红方面,虽然分红派息率达到65%,不过随着股价上涨,股息率在下降,对应当前股价已经降到了2.93%。
赞(23) | 评论 (5) 2023-03-23 09:13 来自网站 举报
-
-
加息25BP符合预期,不过鲍威尔会后鹰派表现超预期。一是仍然致力于将通胀率压低至2%;二是美联储官员预计今年不会降息。美股三大指数也均收盘前大幅跳水。【美联储FOMC声明及鲍威尔新闻发布会要点】FOMC声明:①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4.75%~5%...加息25BP符合预期,不过鲍威尔会后鹰派表现超预期。一是仍然致力于将通胀率压低至2%;二是美联储官员预计今年不会降息。美股三大指数也均收盘前大幅跳水。
【美联储FOMC声明及鲍威尔新闻发布会要点】FOMC声明:
①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4.75%~5%,为2007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②委员会认为,“一些额外的政策收紧可能是适当的”,删除了持续加息可能是合适的措辞。
③委员会认为,美国银行系统“稳健且有韧性”,但近期事件将对经济增长构成压力。
④委员会认为,通胀仍处于高位,就业增长已经加快,速度强劲。
⑤委员会认为,将按计划继续缩减所持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鲍威尔讲话:
①考虑过暂停加息,但加息的决定得到了委员会很强的共识支持。
②贷款计划有效地满足了银行的需求,所有储户的储蓄都是安全的,将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
③在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加息时,将特别关注信贷紧缩的影响,如果需要将利率上调至高于预期,我们会那样做。
④原则上可以将银行业压力视为等同于加息;美联储官员预计今年不会降息。
⑤通胀远高于2%的长期目标,距离达到该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仍然致力于将通胀率压低至2%。
⑥政策制定者普遍预计经济增长将继续迟滞,几乎所有FOMC委员都认为经济增长存在下行风险。赞(4) | 评论 2023-03-23 09:10 来自网站 举报
-
-
选基金 要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那些以牺牲收益率来降低回撤的基金不要选 有人说回撤大 波动大的基金拿不住 其实多选几只就可以有效的降低波动 多选不光是指数量 风格也要多元化 尽量选不同基金公司的 同时还要懂一点宏观 以便去择时买入 还要懂一点行业 基金组合尽量覆盖10个以上的行业 ...选基金 要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那些以牺牲收益率来降低回撤的基金不要选 有人说回撤大 波动大的基金拿不住 其实多选几只就可以有效的降低波动 多选不光是指数量 风格也要多元化 尽量选不同基金公司的 同时还要懂一点宏观 以便去择时买入 还要懂一点行业 基金组合尽量覆盖10个以上的行业 丘栋荣为啥厉害 能力圈大 覆盖的行业多 基金经理懂周期股投资最好 周期股和大盘走势相关性弱 在熊市和震荡市中 容易走出独立行情 周期股主要包括 有色 化工 石化 农业 建材等 还有 选基金还要懂一点股票 十大持仓选行业龙头 细分行业隐形冠军 还有 地域上要选美国的 香港的 大陆的 越南的 印度的等 可转债有摊大饼战法 基金当然也可以摊大饼 这样在不损失收益率的情况下 可以降低波动 控制回撤
赞(2) | 评论 2023-03-22 23:00 来自网站 举报
-
-
选基金 要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那些以牺牲收益率来降低回撤的基金不要选 有人说回撤大 波动大的基金拿不住 其实多选几只就可以有效的降低波动 多选不光是指数量 风格也要多元化 尽量选不同基金公司的 同时还要懂一点宏观 以便去择时买入 还要懂一点行业 基金组合尽量覆盖10个以上的行业 ...选基金 要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那些以牺牲收益率来降低回撤的基金不要选 有人说回撤大 波动大的基金拿不住 其实多选几只就可以有效的降低波动 多选不光是指数量 风格也要多元化 尽量选不同基金公司的 同时还要懂一点宏观 以便去择时买入 还要懂一点行业 基金组合尽量覆盖10个以上的行业 丘栋荣为啥厉害 能力圈大 覆盖的行业多 基金经理懂周期股投资最好 周期股和大盘走势相关性弱 在熊市和震荡市中 容易走出独立行情 周期股主要包括 有色 化工 石化 农业 建材等 还有 选基金还要懂一点股票 十大持仓选行业龙头 细分行业隐形冠军
赞 | 评论 2023-03-22 22:47 来自网站 举报
-
-
海外银行危机,目前暂时还谈不上结束,具体原因,大家可以看看李蓓总的分析。不过整体对A股影响预计不大,港股会更明显,周一香港市场的大跌,就和瑞银危机的发酵有关。李蓓:随着过去一年美联储大幅加息,这些长期固定利率资产如果按照最新市场价格定价,已经贬值了20%以上(当然,银行在报表上把...海外银行危机,目前暂时还谈不上结束,具体原因,大家可以看看李蓓总的分析。不过整体对A股影响预计不大,港股会更明显,周一香港市场的大跌,就和瑞银危机的发酵有关。
李蓓:
随着过去一年美联储大幅加息,这些长期固定利率资产如果按照最新市场价格定价,已经贬值了20%以上(当然,银行在报表上把此类资产计入持有到期账户,账面并不体现亏损)。考虑到50%的占比,银行总资产如果按市场定价出售,平均贬值10%。
而银行普遍是10倍以上杠杆的,所以如果就当前市场价格变现资产,很多美国小银行已经资不抵债,实质破产。并不仅仅是流动性问题。
回头看美国的银行破产潮,每一次都是上百家破产的,没有一次是像现在这样几家小的破产就结束了,后面一定还会有流动性挤兑。虽然很多小银行的死亡大概率难以避免,但本轮危机,完全不能跟2008年相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远远小于2008年。就是银行自己的问题。
但在欧美银行危机这个大利空落地前,对于金融市场还是小心一点。赞(22) | 评论 (4) 2023-03-22 14:45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4) | 评论 2023-03-22 13:00 来自网站 举报
-
-
目前 推荐了7只基金 大家认可逻辑的 可以分批买入 行情不好正是买入的好时机 买的便宜啊于 洋 富国新动力灵活配置混合A 001508蔡丞丰 嘉实品质发现混合A 013855冯明远 信澳领先智选混合 012608金梓才 财通匠心优选一年持有混合 014915陈皓 易方达港股通成长...目前 推荐了7只基金 大家认可逻辑的 可以分批买入 行情不好正是买入的好时机 买的便宜啊
于 洋 富国新动力灵活配置混合A 001508
蔡丞丰 嘉实品质发现混合A 013855
冯明远 信澳领先智选混合 012608
金梓才 财通匠心优选一年持有混合 014915
陈皓 易方达港股通成长混合A(012346)
孙彬 富国价值优势混合(002340)
曹文俊 富国转型机遇混合(005739)
行情不能预测 只能利用
1.行情不好的时候 市场恐慌的时候 大家都对股市提不起兴趣的时候 正是低价分批买入的好时机
2.其他多数时候 市场平平淡淡 波澜不惊 是持有的时期 就是拿住不动
3.等待市场火爆的时候 大家抢着买入的时候 觉得不买股票会损失1个亿的时候 这个时候你可以高价卖出了
............
股票 我看好一个 小而美的公司 300858科拓生物 中国益生菌第一股 分批买入 长期投资
科拓生物 我分享一点纪要上的内容
益生菌和海外品牌竞争有什么优势?
一般看两块:
1)菌株:是否有好的菌株,研发背书。我们也是不断追赶,目前和国外不存在明显差距了。
2)产业化技术:能不能生产出高活性、高浓度、储存性好的产品。我们老工厂运营有6-7年时间,积累大量经验。
我们优势:
1)临床实验样本中国人群,菌株也是是国内的。国内肠道菌群和海外也不一样,口味也不一样,所以宣传上我们也可以有侧重。
2)一定价格优势
3)跟进客户的相应和服务是比海外好很多的,效率也高。
4)下游大B客户对上游原料资源可控性提到较高高度。同时也想做差异性,自己去找益生菌的菌株。实际上找到好的菌株比较困难,需要积累。自己搞比较慢,很多企业就来找我们合作。我们也把一些非明星菌株知识产权销售,之后还有个代加工等一些合作,客户积累。我们每年销售知识产权费用就有1000万左右赞(8) | 评论 2023-03-22 12:59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6) | 评论 2023-03-22 12:50 来自网站 举报
-
-
昨晚英伟达发布会再次证明,在AI领域,中美的差距真的不是一点半点...从长期维度,在这次全球AI产业的发展竞争中,我们不允许落后太多,大家也可以试着想一下,如果我们在过去一轮互联网应用竞争中,完全落后美国,那该是什么局面。所以在下一代AI技术革命,我们确实输不起,不过就目前位置,...昨晚英伟达发布会再次证明,在AI领域,中美的差距真的不是一点半点...
从长期维度,在这次全球AI产业的发展竞争中,我们不允许落后太多,大家也可以试着想一下,如果我们在过去一轮互联网应用竞争中,完全落后美国,那该是什么局面。所以在下一代AI技术革命,我们确实输不起,不过就目前位置,从硬到软,真的是差距悬殊。
如果说,非要找个“利好”,那就是美国找到了更大增量经济,或许,对我们的制裁压力应该会缓解些。
具体到A股,最近一段时间,虽然A股相关AI标的,从硬到软都涨了一大波,但是我看下来,要找到真正核心标的,除了0.3个百度,其他还真没有。硬件方面,比如交换机、服务器、光模块等这些,核心仍在老美,国内从事的更多是偏低毛利的制造业,而且过去几年我们的数据中心建设,本就是过剩的,能否兑现到业绩端,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软件方面,未来能看的,应该还是这些互联网巨头,因为也只有他们有足够多的数据,且有足够强的实力。
那么从对冲角度,因为我们在AI领域和美国公司差距有些大,所以有权限的,配置一些美股龙头也是可以的。没有美股权限的,配置一些纳斯达克100ETF,或者纳斯达克ETF也是可以的,因为这些指数ETF的最大权重,本身也是美股这些科技巨头。
【天风通信】英伟达2023年GTC大会黄仁勋演讲要点
事件:今晚英伟达2023年GTC大会,黄仁勋发表主题演讲,发布新产品并针对AI及应用等展望。
主要要点如下:
一、软件
1. Apache Spark——用于加速云数据处理
2. RAFT 加速库——用于向量数据库加速 合作方: FAISS,milvus,redis
3. cuOpt——加速调度和进化算法,用于运营和调度 合作方:AT&T,德勤,埃森哲等
4. Triton——IDC推理服务 合作方:美国运通、微软等
5. 重点:CV-CUDA——计算机视觉用加速库
6. 重点:VPF——视频处理用加速库
7. Parabricks——用于端到端基因组分析的AI模型加速库
8. Holoscan——实时传感器处理系统软件库
9. 重点:cuLitho——计算光刻库 合作方:台积电,ASML
二、硬件
1 Grace Superchip——900G低功耗到缓存一致接口(2个可构成一个1U服务器),适合云计算
2 BlueField——加速数据中心操作系统和基础设施软件
3 重点:H100 GPU——搭载Transformer引擎,为Transformer模型架构进行特化
4 DGX H100超级计算机——8个H100通过NVLINK Switch相连,通过400Gbps延迟的Quantum InfiniBand进行网络连接 合作方:微软Azure,并用于openAI相关训练
5 O服务器——针对Omniverse进行了优化
6 Ada RTX GPU——用于新一代工作站
三、云业务和大数据服务:
1 DGX Cloud——云服务平台
2 重点:AI Foundation——生成式AI模型训练和云服务,分为Nemo(文本),Picasso(图像)和Bionemo(生物医药用)三种
3 重点:One Architecture平台——四种推理平台:L4(视频工作用)、L40(图片渲染和图像文本转换)、H100 NVL(针对LLM)和Grace-Hooper(针对推荐系统和向量数据库)
4 重点:Omniverse(联合微软office365组合)——工业数字化平台 合作方:亚马逊、奔驰和宝马等(Omniverse Cloud在Azure上托管)
天风通信团队
【中信前瞻】英伟达2023GTC大会:AI的iPhone时刻
【AI推理加速落地】
推出专门用于AI推理的DGX H100计算平台。人工智能推理的作用越发重要,Chatgpt目前已被整合到各项领域中(如:Microsoft 365),在此次大会上,Nvidia 宣布推出用于AI推理的DGX H100计算平台(性能提高9倍、网络速度提升2倍),微软为首个大规模用户,并将提供对 DGX H100 的早期。
新推出4个推理平台(L4、L40 、H100 NVL和Grace-Hopper),针对各种快速兴起的生成式 AI 应用程序进行了优化。
①L4:提供增强的视频解码和转码功能、视频流、增强现实、生成 AI 视频等。可实现比CPU高120倍的AI视频性能,同时能源效率提高 99%
②L40:主要用于图像生成,并对图形和支持 AI 的 2D、视频和 3D 图像生成进行了优化。
③H100 NVL:主要用于大型语言模型部署,非常适合大规模部署 ChatGPT 等大型 LLM。
④Grace Hopper:主要用于图形推荐模型、矢量数据库和图形神经网络等领域。
【硬件进展顺利】
Hopper H100目前已全面投入生产,并部署在许多数据中心,包括来自 Microsoft Azure、谷歌、甲骨文等的数据中心。
新推出DPU BlueField-3。(a)在此次大会上,英伟达宣布将新推出BlueField-3,该产品上一代DPU产品,多出两倍的 Arm 处理器内核和更多的加速器,因此它可以将工作负载的运行速度提高八倍。(b)BlueField-3 可以跨云、高性能计算、企业和加速 AI 用例卸载、加速和隔离工作负载。(c)目前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 正在标准化 BlueField-3 以运行其 DGX Cloud
【推出AI Foundations服务】
伴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AI正在重塑千行百业,英伟达在此次大会上新推出的AI Foundations服务,使得下游客户可在“英伟达依靠自己的数据制定的基础模型”,构建定制的生成式 AI 应用程序。目前该产品主要用于NVIDIA NeMo语言服务、 NVIDIA Pacass 影像服务与 NVIDIA BioNeMo 生物学三大领域。
【新推出多种软件库&商业化进展速度】
除了深度学习中使用的训练模型所需的计算外,Nvidia 还拥有数百个库来帮助各种行业和模型。在本次大会上,英伟达介绍了以下软件库的进展和内容:
①英伟达的量子平台(cuQuantum),可用于帮助量子计算领域的研究人员。
②用cuLitho加速创新。在此次GTC大会上,公司新推出cuLitho,可用于光刻工艺的图案和掩模的创建。通过该产品,可将两周的工作量缩减至8小时内。
③推出DGX Cloud,使得自定义AI模型的更加民主化。(a)在上,Nvidia 发布了DGX Cloud,该产品是一种基于 DGX 平台的混合云培训即服务。通过将 DGX功能导入云端,相关企业可立即“为生成 AI 训练高级模型”所需的基础设施和软件。(b)DGX Cloud 目前可在 Oracle Cloud 和 Equinix 上使用,并将进入 Microsoft Azure 和 Google Cloud。商业化进展不断加快。
④宣布与医疗器械公司Medtronic plc合作,开发了GI Genius AI 辅助结肠镜检查系统。
⑤Omniverse目前已经得到广泛部署,下载量超过30万次。微软和Nvidia将合作将Omniverse直接集成到 Microsoft 365中,其中包括Teams、OneDrive和SharePoint,使用户能够直接从业务应用程序 metaverse功能。赞(3) | 评论 2023-03-22 11:24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8) | 评论 2023-03-22 10:45 来自网站 举报
-
-
近期碳酸锂价格已经加速下跌,甚至有电池公司已直接采购到20万元/吨。根据测算,碳酸锂价格每下降10万元/吨,电芯成本下降0.07元/wh,50度电车成本下降3500元。此轮碳酸锂价格从去年高点60万元/吨下降至20万元/吨,电芯成本下降0.28元/wh。最近电动车板块走势较弱,主...近期碳酸锂价格已经加速下跌,甚至有电池公司已直接采购到20万元/吨。根据测算,碳酸锂价格每下降10万元/吨,电芯成本下降0.07元/wh,50度电车成本下降3500元。此轮碳酸锂价格从去年高点60万元/吨下降至20万元/吨,电芯成本下降0.28元/wh。
最近电动车板块走势较弱,主要还是需求太差了,以及大家担心需求端产能释放,竞争加剧,电池盈利能力会大幅下滑。不过这些不利的因素,已经在股价很大程度反应,需求端方面,我还是倾向随着促销结束,新车型投放等,预计4月销量有望迎来回暖。盈利能力方面,之前也反复聊到,基于宁德的一家独大(份额高,话语权强,售价较二三线电池高10%),动力电池的价格战激烈程度,远低于整车,而且近期锂盐价格也在加速下跌,成本端是在明显改善的。相信随着一季报披露,大家对动力电池的盈利能力预期,也会有改善。
整体我还是倾向,电池这个位置,向下空间非常有限了。不过估计会震荡一段时间,需要等待需求销量回暖,以及业绩端对盈利能力的进一步验证催化。
这个位置,就是保持足够信心和耐心,电动车依然是相对景气行业,动力电池也是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技术门槛最高,护城河最高环节(低成本高质量的量产能力非常稀缺),龙头的竞争又是还是非常突出。
别千万股价一波动,又拿不住股票了,我们不是神,不可能买在最底部,但能买在相对底部,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天风电新】锂电|更新:供给侧加速出清,看好跑出竞争力的全球化龙头
锂价加速下行至20W,看好需求复苏
据我们了解,目前正极厂碳酸锂采购价格已经跌至30万元/吨以下,其至有电池公司已直接采购到20万元/吨,根据近两年新增锂矿碳酸锂生产成本在10-20万元/吨判断,锂价第一轮底在20万元/吨。碳酸锂价格的加速下行到见底,一方面反映行业去库存阶段有望结束,另一方面,碳酸锂降价可大幅降低电池成本,从而降低整车,储能成本,善加油车降价接近尾声,行业放量在即。
碳酸锂价格每下降10万元/吨,电芯成本下降0.07元/wh,50度电车成本下降3500元。比轮碳酸锂价格从去年高点60万元/吨下降至20万元/吨,电芯成本下降0.28元/wh,50度电车成本下降1.4万元。
投资建议
需求侧增速放缓,供给侧加速释放是目前电车行业共识(也基本反映在股价中),激烈的竞争态势的确是不利因素,但也是优秀的公司脱颖而出的必由之路。
结合一季报表现+海外布局,我们认为宁德、亿纬、科达利表现较佳,现更新基本面情况如下,
【宁德时代】
Q1盈利有望稳中有升。中长期放量上,和福特的下厂获得补贴,欧洲版IRA限制不大,边际利好公司欧美市场份额发展,此外电动重卡、电动船舶等新增市场,公司优势显著,有望进一步打开公司中长期增长空间。
我们预计23Q1电池出货在70-80G,同增50%左右,归母净利润70-80亿元,同增700%+。
同时,看好预计公司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50亿元,对应当前PE 22X。
【亿纬锂能】
这轮下跌主因是市场担心宁德对二线的压制,而公司只需证明【市占率和盈利能力】,23年动力国内市占率目标5%及以上(22年在2%),动力客户系广汽、哪吒、小鹏、合众等(努力成为多家车企的一供),且下游客户特别是广汽销量良好(3月销量有望达4W+,公司主供跑量的AIONYYounger),随着客户的陆续放量,公司收入有望逐月提升。
预计23Q1实现收入120亿元,归母净利润10亿元+,同增100%+,预计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1亿元(考虑了8亿元+股权激励费用),考虑转债后对应
23X。
【科达利】
材料环节中最早出清的,也是最早跑出竞争力的公司(行业老二结构件业务已出现亏损),公司份额继续提升。
海外布局进展领先(3年前就在建设欧洲工厂),预计23年海外工厂实现收入10亿元,盈亏平衡,24年实现收入20亿元,净利率超国内(10%),经营杠杆再次带动利润率提升。
预计23Q1实现收入20-30亿元(3月收入达1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亿元+(此前市场预期2),预计23年实现收入150亿元,归母净利润15亿元,考虑定增后对应23X。
欢迎交流:孙潇雅/张童童赞(26) | 评论 (2) 2023-03-22 10:15 来自网站 举报
-
-
【以研发驱动,引领益生菌蓝海的进阶之路】
股票 我看好一个 小而美的公司 300858科拓生物 中国益生菌第一股 分批买入 长期投资 科拓生物(300858) 食用益生菌为矛,食品添加剂为盾。科拓生物业务主要涵盖复配食品添加剂、食用益生菌制品以及动植物微生态制剂。受下游需求放缓影响,公司复配食品添加剂增速放缓,但仍占比... 展开全文赞(31) | 评论 (5) 2023-03-21 12:31 来自网站 举报
-
-
360老板的交流,还有同学没看的话,我放一下。这个说得很好(不是针对360企业哈,是针对行业看法),因为行业专家对行业的看法是远超分析师的。近期,我也跟好几家头部创投机构的朋友聊过,包括大家蜂拥去了美国去找OPENAI的这8个华裔工程师,发现产业比资本市场认知深刻很多,而且差异也...360老板的交流,还有同学没看的话,我放一下。这个说得很好(不是针对360企业哈,是针对行业看法),因为行业专家对行业的看法是远超分析师的。近期,我也跟好几家头部创投机构的朋友聊过,包括大家蜂拥去了美国去找OPENAI的这8个华裔工程师,发现产业比资本市场认知深刻很多,而且差异也很大。这是大的变革,所以未来会诞生很多机会,时刻保持密切跟踪,短期这波炒作没跟上不影响什么的。
近期的走势,算力只是催化剂之一吧,因为GPT需要的算力跟国内企业关系不大,国内这些基础设施算力更多是未来应用爆发时需要用的。近期行业的利好其实比较多,长存大规模注资、有进展、华为有进展等,比如前几天如果不是进展,可能有些回调的。整体来说,还是板块去年跌的够惨,筹码结构确实相对比较好,在基本面有改善的时候弹性大一些。
转:Q:上游哪些场景很关键?
A:算力不是最关键的问题,场景和数据是关键。我们二线队伍,账上200多亿人民币,之前国家搞了很多超算中心,没事情干,现在发现配了GPU就有东西看。Transformer算法是谷歌发明的,实现靠的是大力出奇迹,几千亿参数。这是个工程问题。从1到n中国能做的很快,openai中国做的很快,谷歌和meta会很尴尬。Meta开源了他的大语言模型,技术的knowhow会快速传播。关键的东西,第一是数据,有知识量的数据做训练,聊天的语料不包括知识chatgpt中文语料占了不到5%,大量知识在外文期刊里面,只用中文训练语料是不够的。很多机构说用了很大的参数,但是不敢拿出来说,大概率是数据不够。还需要人类的枪花反馈学习和调优,激发GPT理解人类的查询意图,这个是问题的关键。还有个很重要的是场景,微软放弃了自己的小娜的研究,全力帮助AI,在场景化上可以让大家看到人工智能有什么场景。搜索引擎一直在做NLP,自然语言处理,大家都在跟踪使用,搜索引擎在获取海量数据方面优势。我们和百度抓取的网页在千亿万亿的规模,需要清洗辣鸡网页进行工程化的索引。我们搜索引擎要抓取英文的维基百科和语料,对于我们是现成的。初创公司可能会卡在工程化的初始阶段,这个对工程化的要求比较高。还有人工标注的调优,微软做了很多贡献,搜索引擎帮助很大。360搜索份额占比30%,百度占比60%。微软帮助openai占据了很多的场景,下一步可能会把teams(视频)等TO B的场景做结合。
Q:以后会不会很多行业不存在了,机器把人替代了?
A:我不是很认同。我认为这是个洗牌的机会,如果你不重视他,抓上这班车就不行。我们企业内部要起每个部门都用AI提升我们的能力,用AI的大语言模型赋能,这样会成为我们手里有力的竞争武器。GPT4的知识能力和考试的能力已经超越了每一个地球人,GPT可能是用3.5和4互相训练。我们也考虑过这种,用bert这种理解性的模型进行反馈和奖励。这是个生产力工具,是能给各个产业赋能的,关键是你需要找到相应的场景和场景化的能力。
Q:以后小孩长大了应该会学什么专业吗?
A:这个问题很奇怪,该学什么专业学什么专业啊,对prompt很敏感。
Q:关于我们360,行业现在是巨头扎堆,360的核心优势?
A:第一个问题已经讲了,第一是数据的能力,不能光用中文的数据,要有全球数据的抓取能力,要能做到对垃圾的判别和清洗。用户上亿次搜索的数据,我们和百度有知识问答的栏目,这种涉及用户的真实的使用场景来进行训练。数据我们有优势。GPT2和bert是开源的,真要做到上千亿上万亿的模型,几千张GPU的显卡,几个T的数据进行几个亿的训练,这个对工程化要求很高。第三,搜索引擎我们市场份额是百度的一半。搜索引擎不具备生成性,不会编出林黛玉倒拔垂杨柳的故事,生成式AI会无中生有,如果编的结果是不对的普通人很难验证就很麻烦。我们做泛化,泛化的知识图谱的搜索,前面的十条二十条结果给大语言模型做提炼,这样就不会让生成式AI无中生有。我们搜索引擎dau有一个亿,大语言模型可以做及时的翻译和推荐,我们这种场景可以很好的让用户体验到人工智能的场景,形成商业化的闭环。我在政协叫了个提案,大家忽视的是这个东西真正的破圈了。之前无论是阿尔法狗和蛋白质折叠,离生活比较远。得益于微软工程化产品化的能力。一方面要打造核心技术,全方位最大化的调用公司的资源。大模型的方向已经出来了,要做到大力出奇迹,500亿到1000亿的参数训练,用有质量的语料。谷歌现在很尴尬,模型做出来了商业化的场景可能也被微软抢完了。微软专注场景和产品化的结合,openai专注技术,这样能实现很好的效果。
Q:360的场景和应用?
A:并行的。360也在做TO B,也是我们很重视的机会。我们的安全大脑帮助企业抵御攻击。我们的机会是,中国企业不接受公有云,希望有个私有化部署的GPT和数据。未来每个企业可能有自己的大脑。只做垂直行业的训练肯定是不行的(说的就是科大讯飞)。我们离GPT还有24个月到36个月的差距,第一个版本能做到几百亿参数的模型的时候,做到GPT的六成的功力,做到企业内部是够用了。TO B和TO G端是有大量的机会的。面对中小企业端,我们打算推出生成式AI的办公套件和应用。Openai找了100家垂直的SaaS公司,会专门训练垂类的应用。我们这两年很关注sme(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对企业数字化的要求功能明确,少花钱使用简单,SaaS更合适,我们去年推面向企业的SaaS云服务,一年120万家客户。我们浏览器国内份额最大,做了个SaaS商店,我们会找合作伙伴做一些场景。TO C我们有大量的使用场景,浏览器加上AI插件变成AI个人助力。TO B,TO SME和TO C三十多个场景使用不同的能力,尽快占据用户的使用场景。
Q:我们会和百度一样模型全覆盖的平台吗?
A:我们肯定不是这个方向。谷歌自己搞过GPU,也就自己用。训练最好还是用A100和A800,框架没必要自己搞,自己搞个框架还要花精力和别的适配。微软这么强大微软只做应用,openai用的框架也是用的行业通用框架。我不认为产业链全都做了是好事。我们坚定的沿着transformer框架把模型干到千亿。首先是要占据应用场景。
Q:百度内测效果不错,对于360未来应用的推广是不是更有信心了?
A:百度搜索一哥肯定能做好的,微软的搜索份额比谷歌要小,可以放开手要做创新。百度为什么做一个聊天机器人我不理解,我要做的话可能更愿意和搜索相结合。国内我不认为会和美国一样一支独大,头条和其他互联网厂商大家不会相互支持,会互相竞争,360啊微博啊B站啊知乎啊小红书啊美团滴滴等等,他也不敢用巨头的服务,肯定要自己搞。还是希望在这个模型上做出几个超级应用。有应用有场景的公司加上模型会有价值。
Q:中国电信布局了企业版的chatgpt,对这个的关注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国家的重视会对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A:国家队干这个事肯定不是坏事,互联网上大家都做过。从目前拥有的数据和团队能力来看,民营企业和国企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只要不是只要牌照才能搞大语言模型,这样都有机会。GPT不是媒体一样管制,是个生产力工具,这将决定未来国际竞争当中的国运。美国人对于大语言模型也有政治正确的要求。
Q:中国和美国比有24到36个月的时间差?
A:不是和微软比。GPT4验证了我们很多观点,他的参数量我觉得应该到了万亿,训练的数据比原来大了5到10倍。人类反馈强化学习不再是十万组,而是几十万组的答案对,有很强的智能的能力。目前来看多模态是胜过国内的能力的。国内的图像识别还是传统的图像识别,openai把所有都看做序列,图像也是序列,他能把图像组成部分的关系和逻辑相关性总结出来。他在阅读文档上的能力国内做不到。他能支持5万字的输入,表示他的深度记忆能力越强,对上下文的理解越好。GPT3.5我们认为国内和他的差距18个月,gpt4是24个月。云谈了这么多年,企业上云的比例也还不高。这比的难度小多了。
Q:怎么看GPT4,会不会取代操作系统成为战略级的入口?
A:这是两个概念,需要host一个应用需要操作系统,操作系统还是需要的。人工智能没有突破之前大数据给企业用不好用。Gpt相当于是发电厂,这个比喻比较贴切。纯做GPT的公司有点来不及,要么是有GPT丰厚的场景。场景越大爆发性就越大,如果场景很小,就做了个虚拟人挂个GPT跟人对话,这个场景就很小。场景未来可能有多家服务提供商。
Q:场景是我们非常关注的点,特斯拉的机器人也是爆款,多模态和机器人的关系?人形机器人是终极目标吗?
A:我不这么认为。不考虑机器人的外形,音响之类的用自然语言和人交流这关就是过了。Gpt能否处理好机械手臂,寻找空间定位也是,出了GPT之后传统的做语言识别的图像识别的就有问题了。人形机器人有个最大的问题,机械手臂抬起的力量,这和人工智能没有关系。如果机器人手里拿不了太重的东西,这可能会成为妨碍。自动驾驶汽车也是个机器人,只不过长了4个轮子。GPT的大语言都可以赋能。你们和智能音箱聊过天,聊两句就能知道他是个滞胀,gpt肯定通过了图灵训练。橡胶娃娃也是仿真机器人。
Q:GPT4在物联网终端的广泛应用是大趋势了,边缘计算的需求?
A:这跟边缘计算有什么关系呢?构不成边缘计算的节点。真正的能力都在云端,运算都在云端。赞(17) | 评论 2023-03-21 12:29 来自网站 举报
-
-
【1.29孤独作手复盘: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
注:本文只做复盘用,非荐股。微信公众号:daoyushu2016 今日高位股的风险也是有所预期;昨日提到的前期龙头贵燃燃气 的大跌,那么就要注意高位股依然有风险,也说了叫大家重点关注新起的题材和低位个股。 ... 展开全文赞 | 评论 2018-01-29 21:07 来自网站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