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广东省 广州市
个人简介:金基研,让信披更有价值。 更多
个人标签: 金融  

申请认证

我司已有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腾讯、凤凰、同花顺、东方财富等约30个平台账号,平均每天发送约2篇的优质原创在各平台,了解到贵平台符合我们的内容定位,特此申请贵平台账号

更多TA的关注(1)

金基研 

二季报新鲜出炉!追风AI还是加码军工?来看基金经理最新观点备受关注的2023年公募基金二季报披露收官。以AI为代表的TMT板块,二季度整体获得较为明显的超额收益。下半年的序幕已经拉开,是否继续追风AI?从最近接连发布的基金二季报中,可以看出基金经理对AI这条赛道续写奇迹的期待,也...展开
二季报新鲜出炉!追风AI还是加码军工?来看基金经理最新观点
备受关注的2023年公募基金二季报披露收官。以AI为代表的TMT板块,二季度整体获得较为明显的超额收益。下半年的序幕已经拉开,是否继续追风AI?从最近接连发布的基金二季报中,可以看出基金经理对AI这条赛道续写奇迹的期待,也有对TMT和军工板块的重点关注,在下半年市场复苏的预期中,或将会展现更多投资机会。
诺德基金基金经理周建胜表示,从上半年基金业绩表现来看,重仓AI相关板块的基金,业绩好到飞起,而这些业绩大涨的基金经理也纷纷表示继续看好后市。展望三季度的产业机会,周建胜表示其组合中既配置了当下积极进攻的品种,也储备了增长空间较大的品种,希望能持续不断地捕捉机会,一旦市场波动,就趁机买入看好的方向。
东吴基金刘元海认为,以chatGPT为代表的AI人工智能技术有望驱动全球科技进入新一轮创新和应用周期,同时叠加数字经济有望成为未来3-5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因此我们判断未来3-5年乃至更长时间A股市场或将进入科技股时代,我们看好未来3-5年甚至更长时间A股市场科技股行情。
泓德基金基金经理苏昌景表示,回顾二季度,市场主要指数出现进一步的下探,行情复杂度相较一季度也有所提升,其中红利指数和国证2000表现相对较优,而创业板和科创板则下跌幅度较大。苏昌景指出,展望三季度,虽然复杂的基本面与国际环境对刺激政策形成一定的制约,但我们维持市场和经济的拐点正在逐渐临近的判断。市场大概率仍将维持“存量市”的特征不变,以结构性机会为主。我们将努力发挥自身投资方法的广度优势,在公司选择层面聚焦以下三个方面的投资机会:一是人工智能新产业趋势之下增长前景明确的TMT成长股;二是调整后已具备更高安全边际且下半年迎来边际改善的新能源和军工等高端制造行业;三是在政策拐点渐进的背景下具备一定防御属性的高现金价值的周期龙头企业以及大众消费品行业。
银华基金基金经理李晓星表示,国防军工行业基本面和股价处于周期性底部,基本面看好军工行业需求重启,优选调整较大、国产化率较低的军工芯片,摆脱供给端约束的导弹链以及有望加强建设的军工信息化方向,同时关注无人机等新兴产业。
博时基金基金经理曾鹏分析,随着军工集团排产有望明朗、板块内部“新质新域”等关注度提升,板块有望迎来新一轮β改善。在预期改善前提下,飞机、发动机等主机厂与军方需求关系紧密、上游电子元器件等环节具备一定前瞻性,率先受到市场关注。下半年随着国资委持续发力国企改革及国企企业价值重估,军工板块整体β有望进一步改善。

收起

赞(43) | 评论 (2) 2023-07-24 15:43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基金二季报出炉 富国、景顺、华商、泓德论剑下半年投资方向随着基金二季报的披露,基金经理所传递的复苏气息和投资信心也在不断蔓延。上半年持仓方面,绩优基金主要围绕AI主线进行布局,解码下半年投资方向,富国、景顺、华商、泓德等公司旗下实力派老将,对未来市场机遇各抒己见。在各位实力派老将...展开
基金二季报出炉 富国、景顺、华商、泓德论剑下半年投资方向

随着基金二季报的披露,基金经理所传递的复苏气息和投资信心也在不断蔓延。上半年持仓方面,绩优基金主要围绕AI主线进行布局,解码下半年投资方向,富国、景顺、华商、泓德等公司旗下实力派老将,对未来市场机遇各抒己见。
在各位实力派老将看来,随着利好因素的不断叠加,下半年的机会大于风险,市场复苏强于预期。坚守不断挖掘具备长期配置价值的主线,同时适度调整策略把握市场机会,努力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实现资产投资的稳定、持续增长。通过各位实力派老将的二季报,勾勒出下半年投资图谱,科技、军工、制造、消费等板块是基金普遍看好的投资方向,AI为代表的TMT有望成为贯穿全年的投资主线。
富国基金经理朱少醒表示,尽管目前数据上呈现的复苏力度还不是很强,但可以看到是积极的因素还是在缓慢发挥作用的进程中。更要重视的是市场的整体估值处于长周期中很有引力的位置,当下权益市场处在较好的风险收益区间。投资者当前选择承受市场波动对应的预期回报水平的是相当合适的。未来我们依然会致力于在优质股票里寻找价值,去翻更多的“石头”。我们并不具备精确预测市场短期趋势的可靠能力,而是把精力集中在耐心收集具有远大前景的优秀公司,等待公司自身创造价值的实现和市场情绪在未来某个时点的周期性回归。个股选择层面,偏好投资于具有良好“企业基因”,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管理优秀的企业。此类企业有更大的概率能在未来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分享企业自身增长带来的资本市场收益是成长型基金获取回报的最佳途径。
景顺长城基金经理杨锐文表示,二季度国内经济弱复苏力度弱于预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复苏力度会逐步增强。杨锐文认为,自主可控(安全链)将会是未来十年国内市场最重要的投资主轴之一,包括且不限于半导体、软件、工业母机、新材料等细分产业链。这其中首当其冲的、也是最重要的,莫过于半导体产业链。除了自主可控方向,AI的高速成长也几乎是确定的趋势。从短期来看AI 是否过热还是需要斟酌的,行业发展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行业应用也同样需要不断适配从而找出最佳的落地模式。此外,对于新能源智能车板块、消费板块,杨锐文持比较乐观态度。尽管经济复苏还是比较弱势,但是,新能源车的增长动能依然较为强劲,毫无疑问,电动化的大趋势已经是不可阻挡了。另外,消费者越来越重视产品本身,懂用户以及能顺应用户心智诉求转变越来越主导未来的消费,能为用户创造价值、传递价值的消费品牌会越来越有价值。
华商基金基金经理周海栋表示,由于经济复苏节奏略低于市场预期,市场总体在一季度较为强势的表现之后在二季度呈现震荡走势。在整体经济、政策不明朗的背景下,市场没有很明确的主线,偏主题方向受到市场的偏好,包括传媒、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光通讯、机器人等。而经济相关性较强的板块,在二季度承受较大的压力,包括消费、化工、建材、有色、地产等。本基金依旧保持了较为均衡的配置,主要持有行业包括有色、计算机、医药、化工、电子、交运、机械、电力设备、军工等。
泓德基金副总经理、基金经理王克玉表示,回顾上半年的市场表现,二月份之前市场基本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上涨,特别是创新领域的突破进展使得通信、计算机等行业的涨幅很大;但是在四月份随着房地产、消费等行业数据的下行,与投资者年初的预期产生很大的差异,叠加了人口、全球供应链等长期因素在短期内的折现,导致市场的活跃范围越来越小。
泓德基金王克玉指出,虽然目前市场情绪非常低落,但作为主动管理的基金经理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不应悲观。影响我们投资长期收益率的主要因素是企业的竞争力和估值,在经历过2018年以来的千锤百炼之后,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经营韧性的不断提高,在强健的资产负债表的支持之下不断地投入研发资源提升技术工艺水平,为今后进一步拓展全球化打下非常好的基础。从估值的层面观察,不管是在新型产业,还是在基础产业中,我们都能找到众多的安全边际充足的标的,对未来的市场的投资回报率充满信心。


收起

赞(1) | 评论 2023-07-24 14:01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金凯生科:行业内多家世界TOP50客户青睐 自主创新特色氟化技术《金基研》南国/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随着人口总量的增长、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经济增长、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创新类药物的持续研发创新和推广,全球医药市场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近年来,医药领域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与充足...展开
金凯生科:行业内多家世界TOP50客户青睐 自主创新特色氟化技术

《金基研》南国/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随着人口总量的增长、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经济增长、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创新类药物的持续研发创新和推广,全球医药市场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近年来,医药领域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与充足的在研管线数量为CDMO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同时,受益于产业转移,国内CDMO行业高速发展。作为一家面向全球生命科技领域客户的小分子CDMO服务商,金凯(辽宁)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凯生科”)发展路径明晰且潜力巨大。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金凯生科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特别是在氟化领域,金凯生科拥有丰富的氟化学领域的项目经验并掌握较为全面的氟化学技术能力。经过多年积累,金凯生科已具备稳定的及时交付能力、优秀的质量控制能力、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从而在国内外同行业公司的竞争中具有优势,与国际排名头部的大型制药公司及化学公司建立了广泛合作关系。

一、全球医药研发外包需求稳增,产业转移国内医药CDMO行业高速发展
CDMO公司的基本价值是解决日益增长的新药需求和逐年增长的研发成本之间的矛盾,依托医药研发精细化、专业化分工的趋势,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近年来,医药领域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与充足的在研管线数量为CDMO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全球医药研发投入的持续增长是推动医药外包产业链发展的源动力。近年来,全球医药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据Frost&Sullivan数据,2017-2021年,全球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分别为1,651.0亿美元、1,740.2亿美元、1,823.7亿美元、2,047.8亿美元、2,241.4亿美元,年均CAGR为7.9%。预计全球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将由2022年的2,437.4亿美元增长至2026年的3,288.2亿美元,年均CAGR为7.8%。
同时,近年来全球新药在研管线数量稳步增长。据观研天下数据,2018-2022年,全球新药在研管线数量分别为1.53万种、1.62万种、1.78万种、1.86万种、2.01万种。
为加强成本管控,跨国大型医药集团逐渐剥离其生产职能,纷纷大幅裁员并关闭部分工厂,并与第三方CDMO机构建立定制研发及生产合作模式,实现专业化分工,各类专业服务厂商取得了快速发展。此外,中小型新药研发机构的研发投入的快速增长也为CDMO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据观研天下数据,2018-2022年,全球医药CDMO市场规模分别为446亿美元、490亿美元、555亿美元、639亿美元、73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3%。
另据Frost&Sullivan数据,全球医疗外包服务渗透率由2017年20.5%提升至2021年24.8%,预计2026年将进一步提升至31.9%。
此外,在药品研发成本不断上升、药品价格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全球CDMO市场已陆续开始从西方成熟市场向亚洲等新兴市场转移。凭借国内强大的产业链供应能力和相对低成本的技术人才,以及国内CDMO企业在项目管理能力及知识产权保护等软实力方面的提升,国内医药CDMO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据观研天下数据,2018-2022年,国内医药CDMO市场规模分别为160亿元、229亿元、317亿元、435亿元、58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8.28%。
另据Frost&Sullivan预计,2021年至2025年国内医药CDMO市场将保持年均35.5%的增长率,同期全球医药CDMO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5%。
综上,近年来,全球医药研发支出稳步增长、外包渗透率提升,CDMO行业整体保持高景气度。同时,受益于全球产业链转移,国内医药CDMO行业发展速度大幅高于全球。

二、严把产品质量获客青睐,客户包括多家行业TOP50企业
由于金凯生科的产品质量直接或间接影响客户药物研发的进展和最终药品的质量,是其建立客户关系的基础,所以金凯生科高度重视产品质量控制,为客户提供安全有效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
在生产经营中,金凯生科坚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并按照相关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了从原料采购、生产、检测、产品入库、出厂、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保证管理体系。目前,金凯生科的阜新生产基地已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金凯生科的美国工厂已建立了cGMP体系,并已于2021年10月再次通过了FDA的cGMP现场检查。
上述质量体系的建设是金凯生科通过国际制药企业的审计成为其合格供应商并持续不断为客户提供更多产品的保证。
在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和高质量的产品交付能力保障下,金凯生科的产品销往境内外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客户群体不断扩大,其已与多家世界医药公司和创新药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客户资源优势突出。
目前,金凯生科已经为拜耳、强生、礼来、辉瑞、赛诺菲、诺华、阿斯利康、勃林格殷格翰、武田、吉利德、GSK、大冢制药、艾伯维、Biogen等全球知名制药企业以及Concert Pharmaceutical、Principia、Seattle Genetics在内的10余家特色治疗领域的创新药公司的新药研发项目提供医药中间体的定制研发生产服务。
此外,金凯生科也为巴斯夫等跨国化工集团提供从产品试验到商业化应用所需中间体的配套研发和生产服务。
其中,拜耳、强生、辉瑞、赛诺菲、诺华、阿斯利康、默克、勃林格殷格翰、武田、吉利德、GSK、Agios Pharmaceuticals、大冢制药、艾伯维、Biogen分别位列美国制药经理人杂志(《PharmExec》)2022年全球制药企业TOP50榜单第16位、第4位、第1位、第8位、第3位、第9位、第7位、第18位、第11位、第12位、第10位、第39位、第27位、第2位、第24位;礼来、巴斯夫分别位列安迅思2021全球化工企业百强名单第18位、第1位。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下游行业目前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竞争格局,少数头部跨国企业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并且各自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供应链体系,供应链的准入很难。
同时,由于研发定制生产产品的质量标准、生产工艺、制备方法等因素非常重要,更换供应商容易引起中间体和下游产品质量的变化,增加定制客户的成本,因此确定合作关系后,客户一般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且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也会逐渐加深。
简言之,金凯生科重视质量体系的建设,通过了客户严格的认证和审计,进入诸多行业内全球五十强企业,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销售收入逐年上涨。

三、不断丰富产品种类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含氟及非含氟两大板块齐头并进
作为一家面向全球生命科技领域客户的小分子CDMO服务商,金凯生科为全球原研药厂的新药研发项目提供小分子药物中间体以及少量原料药的定制研发生产服务,其主营业务收入分为CDMO业务收入和贸易服务收入。其中CDMO业务是金凯生科主要收入来源。
近年来,金凯生科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取得了多款重磅药、创新药的中间体订单,同时进一步提升CDMO业务收入占比,降低贸易服务收入比重,整体业务收入结构保持稳定并持续优化。
2020-2022年,金凯生科CDMO业务收入分别为4.40亿元、5.24亿元、6.9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95.01%、95.72%、96.72%。
销售商品是金凯生科CDMO服务成果的最终交付形态,产品形态主要为中间体,产品应用领域包括医药、农药和特殊化学品。金凯生科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种类繁多,按照产品结构可分为含氟类产品和非含氟类产品。
在含氟类产品方面,金凯生科含氟类产品主要包括三氟甲氧基或三氟甲基的苯类中间体、氟代芳环类中间体等。金凯生科含氟类产品可应用于心脑血管、肿瘤、神经系统、抗病毒等多个疾病领域。
在非含氟类产品方面,金凯生科的非含氟类产品品种众多,主要包括了含氮杂环系列、氨的脂肪族有机衍生物、羧酸及其衍生物、烯烃类、非氟卤代苯类、酚类、酮类、异氰酸酯类等。该类产品服务的药物覆盖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病毒、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治疗领域。
2020-2022年,金凯生科含氟类产品收入分别为2.77亿元、3.54亿元、4.18亿元,占CDMO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62.98%、67.53%、60.27%;非含氟类产品收入分别为1.63亿元、1.70亿元、2.75亿元,占CDMO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37.02%、32.47%、39.73%。
值得一提的是,金凯生科的产品既包括应用于临床阶段药物的中间体产品,也包括应用于商业化阶段药物的中间体产品。金凯生科临床阶段的项目具有开发周期长、技术难度高、销量小、单价高的特点,但若其中某些产品获批上市、成为重磅药将可能给其带来爆发性业绩增长。
可见,金凯生科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取得了多款重磅药、创新药的中间体订单,其CDMO业务收入占比逐年上涨,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其中,含氟及非含氟两大业务收入均逐年上涨,呈齐头并进趋势。

四、特色氟化技术优势突出,核心技术贡献收入超95%
一直以来,金凯生科注重科技引领企业发展,将研发和技术创新作为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专业技术创新中心、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研发投入方面,2020-2022年,金凯生科研发投入分别为2,117.22万元、2,462.81万元、2,599.50万元,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研发机构设置方面,金凯生科分别在大连、阜新、美国威斯康星州设有研发中心。大连研发中心与美国研发中心分别承担新药临床阶段及上市药物商业化阶段中间体、原料药的工艺路线设计、开发、优化的研发工作,阜新研发中心主要针对大连研发中心开发出的工艺路线进行升级改造、生产转移及放大。
在研发团队建设方面,金凯生科建立一支高技术水平、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截至2022年12月31日,金凯生科拥有中美研发团队共97人,占员工总数比例11.37%。
经过多年技术创新发展,金凯生科能够自主研发众多小分子化合物的工艺路线,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瓶颈,并利用其全面的反应能力保证研发的技术路线得以实施。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金凯生科拥有32项专利,其中23项国内发明专利授权、8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国际发明专利授权。
除了常见的化学反应之外,金凯生科还有能力进行多种特色反应,拥有包括氟化反应、氯化反应、加氢反应、硼酸化反应、光气化反应、吲哚类合成反应、低温反应、连续流反应、手性合成、氘代化合物合成、均相贵金属催化反应等多项核心技术。
其中在氟化领域,与从事CDMO的竞争对手相比,金凯生科拥有更多氟化学领域的项目经验并掌握更加全面的氟化学技术能力,包括氟化氢氟化、氟化钾氟化、四氟化硫氟化、特殊氟化剂氟化(如氟化氢吡啶、氟化氢三乙胺等)以及电解氟化等特色工艺技术。
目前已进入小试阶段的氟气氟化及部分特殊氟化装置投产后,金凯生科将成为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小分子CDMO企业中氟化能力相对完善、具有不俗竞争力的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金凯生科核心技术贡献的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5.01%、95.72%、96.72%,占比不断提升,是金凯生科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金凯生科每年从研发转入生产的项目约40-50个。
总的来说,金凯生科重视技术创新,持续加大研发资金及人员投入,已具备全面的中间体化合物合成与制备工艺能力,并在含氟化合物合成领域具有独特优势。目前,金凯生科的核心技术已实现产业化,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比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超95%,且逐年上涨。

五、营收净利均双位增长,募资8亿元布局产能增强核心竞争力
凭借研发、生产和质量管控优势,金凯生科市场开发成果不断显现,有效产能不断释放、CDMO业务收入持续释放与稳定增长,近年来金凯生科的经营业绩保持稳定增长。
2020-2022年,金凯生科实现营业收入4.64亿元、5.49亿元、7.17亿元,2021-2022年分别同比增长18.25%、30.50%。
同期,金凯生科实现净利润分别为5,893.63万元、8,454.83万元、16,145.05万元,2021-2022年分别同比增长43.46%、90.96%。
到2023年一季度,金凯生科实现营业收入2.14亿元,同比增长38.48%;实现净利润4,066.67万元,同比增长22.46%。需要说明的是,金凯生科2023年一季度财务数据经安永华明审阅,未审计。
近年来,金凯生科营业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且客户意向订单充足。金凯生科当前的产能利用率偏高,加之其每年生产的产品种类丰富,不同产品之间需要对反应釜进行切换,金凯生科当前产能已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客户的订单需求。
同时,据CDMO行业的经营特点,金凯生科需首先完成厂房建设与装修、设备采购与安装后,接受监管机构及客户审计,才能承接订单。因此,为满足订单增长需求,金凯生科需提前投入、布局产能。
此番上市,金凯生科拟募集资金8.00亿元分别用于“医药中间体项目”、“年产190吨高端医药产品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医药中间体项目”总投资5.23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4.39亿元,用于建设生产车间、含办公、研发等功能的综合楼、仓库,购置6个高端医药中间体产品生产所需生产装置等。
“年产190吨高端医药产品项目”总投资4.00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2.87亿元,用于建设生产车间、库房、罐区、动力站、中控室、罐区及泵池、变电所、综合楼及消防设施等。
“医药中间体项目”和“年产190吨高端医药产品项目”旨在提高金凯生科创新药中间体的生产规模,有利于拓展金凯生科研发定制业务的服务领域。项目的实施将有效保障商业化阶段创新药关键中间体的大规模研发定制生产需求,进一步发挥规模效应、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
未来,金凯生科将以上市为新的发展契机,结合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持续深入与跨国医药、化工集团合作,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建立健全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持续优化管理体制和内部控制制度,致力成为具有竞争性、成长型、全球化的CDMO企业。

收起

赞(27) | 评论 (4) 2023-07-14 16:11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舜禹股份:政策支持行业市场需求提升 核心技术产品获认可《金基研》木头/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各项政策法规,支持二次供水行业和环保水务行业的发展,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作为一家专注于为户提供二次供水及污水处理业务的整体解决方案综合服务商,安徽舜禹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展开
舜禹股份:政策支持行业市场需求提升 核心技术产品获认可

《金基研》木头/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各项政策法规,支持二次供水行业和环保水务行业的发展,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作为一家专注于为户提供二次供水及污水处理业务的整体解决方案综合服务商,安徽舜禹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舜禹股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同时抓住有利的市场机遇,充分利用自身行业经验和技术积累,不断扩大业务规模。
深耕水务行业多年,舜禹股份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和优质的客户资源,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业务来源。目前,舜禹股份已形成了包括技术研发、工艺、质量、项目经验、服务、人才等在内的一系列核心竞争优势。特别是在研发上,舜禹股份凭借在水务行业的二次供水领域和污水处理领域的长期技术积累,形成了八大核心技术,频获重要奖项与认可。其中,节能错峰智慧供水技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已成为二次供水行业发展新趋势。

一、政策支持二次供水及农村污水处理需求提升,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作为一家水务行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舜禹股份主营业务包括二次供水和污水处理业务。其中,二次供水业务应用于城镇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的生活生产用水领域,污水处理业务目前主要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市场。
水务行业是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的基础性产业,其产业链中的供水和污水处理两部分具有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属性。
受国家住建部等四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城镇居民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确保水质安全的通知》政策驱动,二次供水行业“统建统管”模式的规范化发展深入推进,带动二次供水设备、设施的新建以及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推动二次供水行业市场规模的扩大。
同时,国家近年来对环保水务行业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以及《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均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等要求。
国家持续出台各项政策法规,支持水务行业的发展,为国内一批具备先进技术、完善生产工艺、良好品牌知名度的解决方案综合服务商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机遇。
在二次供水行业,随着国内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老旧小区改造的推进,二次供水设施建设的市场空间不断增长。
首先,随着国内城镇化步伐加快,部分城市建筑用地容积率不断攀升,的建筑逐渐增多,促使二次供水设备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据Wind数据,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2018-2022年,国内城镇化率分别为59.58%、60.60%、63.89%、64.72%、65.22%。
其次,据国家住建部初步统计,需要改造的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约有30亿平方米,按照二次供水设备平均寿命8年计算,2012年前建筑的二次供水设备均已进入更换期,2012年以后的建筑也逐步进入更换期。同时,2011年以来,国内每年房屋竣工面积均维持高位,二次供水设备更新将大大提升行业市场需求。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17-2021年,国内二次供水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分别为167.6亿元、200.4亿元、235.6亿元、272.3亿元、308.0亿元。另据立鼎产业研究网预计,到2024年国内二次供水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40亿元。
在污水处理行业,据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国内城镇、县城镇污水排放量持续上升,2021年达到734.39亿立方米,维持在较高水平,污水处理工作刻不容缓。面对严峻的水污染问题,国家对污水处理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持续增加,污水处理行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其中,国内城乡污水处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污水处理率偏低,发展相对滞后。相比于城镇污水处理,农村污水存在小而散、收集难度大、有机污染物浓度高、排放不均匀、管理不到位等特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亟待改善。
据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数据,2021年,全国建制镇的污水处理率为61.95%,与城市的97.89%和县城的96.11%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且低于“十三五”规划的70%,村镇污水处理的发展相对滞后。
近年来,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为农村水环境改善奠定了政策基础。在全国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污水处理市场正式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综上,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下,水务产业链中的二次供水和污水处理行业市场需求持续提升,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二、营收净利润呈稳步增长趋势,项目经验丰富客户资源优质
随着国内二次供水和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近年来舜禹股份的业绩稳步增长。
据招股书,2020-2022年,舜禹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28亿元、6.45亿元、7.52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8,650.00万元、9,655.95万元、9,992.88万元。
到2023年一季度,舜禹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0,347.77万元,同比增长40.76%;实现净利润421.70万元,同比增长102.76%。
其中,舜禹股份2023年一季度净利润大幅上涨主要系2022年一季度的业绩数据整体基数较小,同时随着宏观经济环境逐渐复苏,舜禹股份品牌知名度逐渐扩大及核心竞争力逐渐增强,业务规模增加所致。
随着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舜禹股份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和大量的项目经验。
目前,舜禹股份下游客户主要为政府单位、国有企业、各地供水公司、房地产公司、建筑商等。舜禹股份与合肥供水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杭州余杭水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济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首创环保等国有企业,以及长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天津市滨海新区水务局、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管理委员会、济南高新区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等政府部门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
在二次供水领域,二次供水项目整体呈现出数量多、项目分散、需求量大等特征。随着“统建统管”模式在二次供水行业的深入推进,技术水平高、运维保障能力强、行业经验丰富、品牌美誉度高的企业将更加具有竞争优势。
作为国内较早进入二次供水行业的企业,舜禹股份的业务区域遍布安徽、江苏、浙江、山东、陕西等省份,获得各地供水公司的广泛认可。2021年以来,舜禹股份新进入北京、深圳、厦门、重庆、福州等二次供水市场,进一步完善全国营销网络布局,在客户集中度有所下降的趋势下,对客户的整体议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正在持续提升。
在污水处理领域,污水处理项目往往具有投资规模较大、运营时间较长等特点,且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承接项目时,项目经验丰富、运营维护能力强、具有良好客户口碑和品牌知名度的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而舜禹股份经营模式丰富,可以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采用如EPC、EPC+O、O&M、BOT、PPP等模式,灵活为客户提供服务,经营区域逐渐从安徽地区扩展至长三角、中原经济区、京津冀等区域,在全国范围内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简言之,近年来舜禹股份营收净利稳步增长,业绩持续向好。同时,舜禹股份在二次供水核污水处理领域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和大量的项目经验,为其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业务来源。

三、二次供水及污水处理双轮驱动,全生命周期服务优势显著
近年来,舜禹股份采取二次供水业务和污水处理业务双轮驱动的战略,围绕着水务行业的产业链条进行了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持续深耕智慧水务产业链。
其中,二次供水是舜禹股份的传统优势业务,同时舜禹股份横向拓展了二次供水智能化、智慧化管理,建立了智慧水务远程监控中心,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2020-2022年,舜禹股份二次供水业务收入分别为2.35亿元、2.80亿元、2.9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44.70%、43.79%、39.59%。
同时,舜禹股份在立足二次供水业务的基础上,将业务纵向延伸至生活污水处理领域,为美丽乡村、居民小区、旅游风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提供污水处理解决方案,包括污水处理相关技术工艺和设备的研究开发、生产集成、工程建设、维修改造、投资与智慧运营等服务。
2020-2022年,舜禹股份污水处理业务收入分别为2.90亿元、3.59亿元、4.5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55.30%、56.21%、60.41%,已构成主营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
经过近十年的市场经验积累与总结,舜禹股份二次供水业务逐步形成了覆盖“研发设计、设备生产集成、安装调试、改造升级、智慧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服务。2018年2月,舜禹股份评为安徽省首批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示范模式为全生命周期管理。2021年11月,经工信部认定,舜禹股份被评为“第三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同时,舜禹股份污水处理业务可提供包括污水处理相关技术工艺和设备的研究开发、生产集成、工程建设、维修改造、投资与智慧运营等服务。舜禹股份荣获工信部符合《环保装备制造行业(污水治理)规范条件》企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设行业分会颁发的《2017中国环保企业行业贡献评选村镇污水工程项目典范奖》等。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融入水务行业,水务行业正走向生产智能化、工艺装备化、设备集成化、监测数据化和管理信息化的智慧化发展道路,能够提供二次供水全生命周期服务、污水处理整体解决方案综合服务的企业将在未来行业发展中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综上所述,舜禹股份采取二次供水业务和污水处理业务双轮驱动的战略,持续深耕智慧水务产业链。同时,舜禹股份具备显著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优势,是其持续进行业务开拓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

四、产品种类丰富节能错峰成新趋势,打造数字化车间严把产品质量
通过持续的产品和技术创新,舜禹股份形成了二次供水和分散式污水处理的完整产品线,涵盖水箱变频成套供水系统、管网叠压供水系统、智能模块化污水处理系统等,形成了相对丰富的产品品类,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在二次供水领域,舜禹股份通过自主研发,已陆续推出了多种自动调压、运行能耗低、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运行安全可靠的二次供水设备,可满足不同区域、不同水压、不同层高、不同时段供水状况的需求;同时,舜禹股份自主研发了错峰供水系统、水箱安防系统、水质监测系统、智能远程控制系统等,为二次供水设备的智慧化管理提供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舜禹股份开发节能错峰智慧供水系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用水高峰时段“抢水”问题,改善居民的用水体验。节能错峰智慧供水系统的另一大优势还在于保证正常供水的同时,有效降低水厂运营压力,节省能源资源,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在污水处理领域,舜禹股份的污水处理设备适用于分散式污水处理,如美丽乡村、居民小区、旅游风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市政管网难以铺设的地区,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条件和占地要求,可选择性采用“地上式”或“地埋式”。
值得一提的是,舜禹股份污水处理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复制性和推广性强,通过填充不同工艺模块,可达到不同的出水标准要求;同时,通过智能化装配系统一键式联动,操作简便,可实现“U盘”式的即插即用。
在不断丰富产品品类,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的同时,舜禹股份严把产品质量,并通过打造数字化车间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目前,舜禹股份已建立了完善的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可靠。在日常生产中,舜禹股份严格按照质量体系管理的要求,不断完善产品的研发、生产、检验等流程,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舜禹股份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
与此同时,近年来舜禹股份不断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数字化和精细化水平,打造先进的生产制造和集成能力,融合最新的自动化生产理念,打造数字化工厂,引入智能机器人叶轮激光焊接系统等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提升产品品质、生产效率和生产制造能力。
2018年,舜禹股份的智能水处理自控泵车间被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认定为“数字化车间”;2021年,舜禹股份的智能供水成套设备车间被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认定为安徽省数字化车间。
可见,经过多年发展,舜禹股份形成了二次供水和分散式污水处理的完整产品线,产品品类丰富,可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同时,舜禹股份严把产品质量,并通过打造数字化车间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五、近三年研发投入CAGR达20.78%,核心技术产品频获重要奖项与认可
作为水务行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第三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国家级环保装备制造业(污水治理)规范条件企业,舜禹股份坚持创新发展战略,持续加码研发投入,以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据招股书,2020-2022年,舜禹股份研发投入分别为1,610.79万元、2,139.27万元、2,349.65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78%。
在研发团队建设方面,舜禹股份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齐全、经验丰富的研发技术团队,专注于二次供水设备、污水处理设备生产工艺的改进、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的改进升级、智慧水务等方面的研究。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舜禹股份拥有研发与技术人员87人,占员工总数的14.55%。
在研发机构设置方面,舜禹股份研发技术中心被评定为“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合肥市工业设计中心”,同时获批成立了“安徽省院士研究院”、“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节能错峰智慧供水系统技术研发中心”、“安徽省农村水环境治理与水资源利用工程实验室”、“合肥市智能给水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凭借在水务行业的二次供水领域和污水处理领域的长期技术积累,舜禹股份形成了节能错峰智慧供水技术、智慧水务物联网组网技术、叶轮激光连续焊接技术、智能腔体分段式工位组合联动技术、智能模块化污水处理技术等八大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的核心技术,并将相关研发成果申请了知识产权保护。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舜禹股份已获得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161项,软件著作权85项。
值得关注的是,舜禹股份的核心技术产品获得诸多重要奖项与认可。
在二次供水领域,舜禹股份自主研发的立式多级离心泵入选工信部《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0)》、《“能效之星”产品目录(2020)》,入选《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箱式叠压变频供水设备”、“管网叠压成套供水设备”、“多级离心泵”、“冲压组合式焊接不锈钢水箱”、“SYK-GW变频控制柜”、“SY-BXDY便携式临时应急二次供水设备”曾被认定为安徽省新产品;“箱式叠压变频供水设备”被认定为“安徽工业精品”;节能错峰智慧供水系统、箱式、管网叠压(无负压)成套变频供水设备曾被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认定为工程建设推荐产品、绿色建筑节能推荐产品;舜禹股份“管网叠压(无负压)供水成套设备”、“箱式叠压(无负压)供水成套设备”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科技成果评估,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被列为2020年全国建设行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节能错峰智慧供水系统技术入选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2022年全省工业领域节能环保“五个一百”推介目录等多项荣誉。
在污水处理领域,舜禹股份“模块化污水处理设备”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和产业化发展中心《宜居型绿色农房建设先进适用技术与产品目录(第一批)》;舜禹股份“智能
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被评为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荣获2020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舜禹股份自主研发的“SY-MCT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被认定为安徽省新产品、安徽工业精品;“OMBR一体化污水处理回用装置”被认定为安徽省新产品;舜禹股份“SY-PLUS-智能模块化污水处理系统”入选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安徽省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2020年度)》、《安徽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先进适用技术目录》、《西安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推荐工艺技术》、《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式与技术汇编(第一批)》;舜禹股份100t/d智能模块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示范工程入选《2020年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及示范工程名录》;舜禹股份SY-FAST-II-快速水处理系统入选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2021年全省工业领域节能环保“五个一百”推介目录以及合肥市工业领域节能降碳节水环保技术、产品推荐目录(2022年版);舜禹股份于2022年1月入选安徽省首批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重点培育企业名单等。
未来,舜禹股份将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二次供水业务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及污水处理业务的解决方案综合服务,致力于成为二次供水、污水处理、智慧水务的整体解决方案综合服务商。

收起

赞(5) | 评论 2023-07-12 10:45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与货基哪个风险更低?《金基研》陌语/作者说到闲钱理财,投资者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余额宝、零钱通等,其实这些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理财产品的本质为货币市场基金,这类产品因具有风险极低、赎回便捷、每日结转收益等特点而比较投资者喜爱。如今,有一款小众的基金因其也具有风险低,流动性...展开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与货基哪个风险更低?

《金基研》陌语/作者
说到闲钱理财,投资者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余额宝、零钱通等,其实这些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理财产品的本质为货币市场基金,这类产品因具有风险极低、赎回便捷、每日结转收益等特点而比较投资者喜爱。
如今,有一款小众的基金因其也具有风险低,流动性好的优点,其收益不仅能比活期存款高,甚至可以比货币基金还要高,它就是“同业存单指数基金”。

一、“摸底”同业存单指数基金
什么是同业存单呢?同业存单是指由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发行方)在全国银行间市场发行的记账式定期存款凭证。即可以简单理解成银行间互相打的短期借条或是存款证明。
假设A银行规模大、资源多,其资金成本较低;B银行资金紧张、急需用钱。于是,B银行就会发行同业存单,类似于短期债券,并按期支付利息。A银行在资金充足的前提下,购买B银行的同业存单,风险低的同时还有利息收入,交易就这样达成了。
然而,个人投资者目前并没有直接购买同业存单的渠道,因此,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方式间接投资。既然是指数基金,它就得跟踪一个指数,这个指数就是同业存单指数。同业存单指数是由一批比较好的同业存单组成的指数,比较常用的是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
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的“成分单”由在银行间市场上市评价较高的同业存单组成,这类存单具有安全性较高、流动性较优的特性。通过市值加权,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反映了信用评级为AAA的同业存单的整体表现。
例如,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中的富国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持有期、南方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持有等基金,跟踪的指数就是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该类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具有以下特征:
简言之,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是优质银行发行的存单的一个简单的汇总,投资者可以投资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基金,间接地投资这些优质银行发行的同业存单。

二、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优势在哪儿?
作为“银行之间的存款证明”,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具有低风险、低波动、较好流动性等优势。
首先,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信用风险较低,由于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主要投资于外部评级为AAA固定收益类资产,信用评级高,故整体违约风险低,存单发行人主要为大中型银行,经营相对稳健,违约概率低于信用债。
其次,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净值波动较小,其历史波动率也较低,同时由于资产流动性强,基金经理可基于市场判断,主动调仓灵活,因此,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组合净值波动预期小于传统的债券基金。
最后,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组合投资灵活。产品较传统货币基金,在投资范围、投资比例、组合久期等方面限制都更少,有利于管理人在实际运作中发挥主动管理能力,力争更好的投资回报。
此外,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还拥有0认购费、0申购费、0赎回费的优势,开放期每日可申购,持有7天后即可随时赎回。
基于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诸多优势,所以这类资产具有较强的普适性,适合多类投资者持有,能够满足广泛投资人群的投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合同,投资于同业存单的资产比例不低于80%,剩下的20%还可以投资其它债券或股票等其他类型的资产。也就是说,虽然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收益比货币基金高,相应的风险也会跟着高一些。如果对风险很敏感的话,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可能并不能作为货币基金的替代产品,不能算保本理财。
总而言之,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与其他类型的基金一样,也会有净值波动,如果对于比较保守的投资者来说,货币市场基金或许更合适;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而言,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或许是一类值得持有的基金。

收起

赞(25) | 评论 (5) 2023-07-06 19:37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抱团容易翻车,识别那些“押注”单一行业的基金《金基研》 霞路/作者2023年上半年,各个行业的整体业绩出现了较大差异。以申万一级分类的行业为例,截至2023年6月29日,通信、传媒、计算机、家用电器、机械设备五个行业的涨幅均超过10%,其中通信、传媒两个行业的涨幅超过40%,而商...展开
抱团容易翻车,识别那些“押注”单一行业的基金

《金基研》 霞路/作者
2023年上半年,各个行业的整体业绩出现了较大差异。以申万一级分类的行业为例,截至2023年6月29日,通信、传媒、计算机、家用电器、机械设备五个行业的涨幅均超过10%,其中通信、传媒两个行业的涨幅超过40%,而商贸零售、美容护理、建筑材料等行业的跌幅则超过10%。
对于基金而言,如果能选对赛道,基金的业绩或能有大幅的提升,正因如此,一些基金经理在2023年上半年选择了“押注式”投资,重点投资某一行业。2023年以来各行业表现的分化使得公募基金的整体业绩出现差异,重仓人工智能、TMT的基金表现良好,而主要投资商贸零售、食品饮料行业的基金表现或难令人满意。因此,在行业轮动中选择基金时,判断基金是否有“押注式”投资某一行业,对投资者而言,或能决定其短期内的收益。

一、基金的“押注式”投资为什么还能“隐形”?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押注式”投资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它只是一种基金管理和投资方式。
基金经理在管理基金时选择“押注式”投资某一具体的行业,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本身就是一只行业主题基金,二是因为基金经理希望在行业轮动中通过投资那些增长较快的行业获得超额收益。

1、行业主题基金难以避免“押注式”投资
在投资方向上,行业主题基金的招募说明书中一般会注明这是一只行业主题基金,且基金名称中也会带有明显的行业名称。比如,主要投资数字经济领域的基金,其名称可能会含有“数字经济”等字眼,如华夏数字经济龙头混合发起式A等;而当行业主题基金同时还是一只指数基金时,其踪某一行业的指数,那么其名称中还会带有“××指数”等字样,如鹏华中证传媒指数(LOF)A等。
这类行业主题基金主要投资某一行业内的股票或某一行业指数的成分股,因此天然具有“押注式”投资的特点,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通过基金的名称或就能快速地判断该基金是否为一只“押注式”投资的基金。

2、会切换“押注”行业的“隐形押注式基金”
市场中基金的名称五花八门,投资者或难以通过基金名称来判断某一只基金是否“押注”了某一具体行业。且部分基金经理在管理基金时,其会在各种行业之中来回切换重点投资的行业,从长期来看,这类基金“押注”的并不是某一具体的行业。
这类基金的基金经理在板块轮动时,或会频繁切换其重仓的企业,比如前一个月重仓的是人工智能行业,下一个月就转向投资食品饮料行业了。此外,部分基金只会在年报和半年报中披露全部持仓,在一季度和三季度报中披露前十大重仓股,基金在每个季度内的持仓变化,我们或许并不能知道。
同时,频繁切换重仓的行业,或是基金经理追涨杀跌、跟进买入的结果,从另一个角度看,或也是基金经理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不足的一种体现。

二、从基金名称和持仓情况判断基金是否“押注”某一行业
前面说到,部分行业主题基金和指数基金会在基金名称中注明其主要投资的行业,因此投资者可以从这个角度判断基金是否“押注”投资某一行业。
此外,对于那些并没有在名称中注明重仓行业的基金,投资者可以查看其持仓股,从而判断它是否为一只“押注式”投资的基金。
使用“押注式”投资的基金,其持有的股票或会明显偏向某一具体的行业,如果发现某一基金的前十大持仓股中有超过一半投资的都是同一个行业,并且这几只股票占基金资产的比例较高(达到40%甚至以上)那么这只基金很有可能是一只“隐形押注式基金”。
此外,还有部分“隐形押注式基金”在“押注”时并没有重仓持有某几只具体的相同行业的股票,而是分散地投资于十几只甚至几十只属于相同行业的股票,并且对每只股票的持有占基金资产的比例都较低(少于1%)。这时候,投资者可以通过查看基金销售平台对这只基金的行业持仓分析来判断基金是否的确“押注”了某一具体的行业。
前面我们提到,“押注式”投资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它就像是一把刀,善用时能够披荆斩棘,误用时反而会自伤其身。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果在投资中的确看好某一具体的行业,在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范围之内尝试投资这些“押注式”基金或并无大碍。而如果害怕在行业轮动中“押”错赛道、承受损失,那么可以选择避开这些“押注式”基金,转而在宽基指数基金或风险水平较低的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收起

赞(33) | 评论 (3) 2023-06-30 20:13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基金持有“戴帽股”该不该抛?《金基研》 霞路/作者2023年2月17日,股票发行注册制全面实行,A股市场优胜劣汰或已是大势所趋。截至2023年6月26日,自6月初以来,已有7家公司披露将被终止上市并停牌的信息,且有3家公司提示退市风险,还有2家公司收到终止上市的决定。而今年以来,...展开
基金持有“戴帽股”该不该抛?

《金基研》 霞路/作者
2023年2月17日,股票发行注册制全面实行,A股市场优胜劣汰或已是大势所趋。截至2023年6月26日,自6月初以来,已有7家公司披露将被终止上市并停牌的信息,且有3家公司提示退市风险,还有2家公司收到终止上市的决定。而今年以来,已有10家公司退市摘牌,有19家公司处于退市整理期,另外有10余家公司提示面临“1元退市”风险。也就是说,今年以来步入退市流程或锁定退市的公司数量,将超过2022年全年。
在此背景下,基金市场中,一些基金的部分持仓股戴上了“ST”或“*ST”的“帽子”,值得基金投资者关注。然而,有一些基金经理“剑走偏锋”,偏爱甚至重仓持有这些“戴帽”的股票。那么,这些持有ST股票的基金,还值不值得投资?

一、持有“披星带帽”的股票,基金或并非故意为之
当上市公司出现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的净利润为负值,或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其股东权益低于注册资本等情况时,沪深交易所会对其财务状况或其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并在股票的简称前加上“ST”或“*ST”等标识。
一般而言,当上市公司连续2年的经营出现亏损时,其简称会被加上“ST”,意为“特别处理”,而当上市公司连续3年的经营出现亏损时,其简称则会被加上“*ST”,意为“退市预警”。这些简称前被加上“ST”或“*ST”等标志的股票,被称为“ST股票”。
基金经理在管理基金时,一般不会主动买入ST股票。其原因在于,这类股票意味着上市公司存在财务风险或退市风险,股票戴上“ST”等帽子后,股价有可能会下跌,持有这些股票的基金,其单位净值或会受到影响。
然而,市场上还是有一部分基金被动或主动地持有了ST股票。
被动持有ST股票的基金大多数是指数型基金。基金经理一般会采用被动管理的方式来管理这类基金,且买入的大多数是指数或概念的成分股。而ETF等指数基金中的主要产品,又不得不买入并持有指数的成分股。当指数的成分股中有戴上“ST”的股票后,跟踪指数的基金自然而然地就持有了ST股票。
例如,中证500指数的成分股中,曾有中天金融,而这只股票在2023年5月初戴上了“*ST”帽子。南方中证500ETF联接(LOF)A、鹏华中证500ETF等超过100只跟踪中证500指数的基金,需要买入指数大部分的成分股,而在成分股“戴帽”后,这些基金或会因此“躺枪”。
实际上,编制股票指数的机构,会定期清理不符合指数要求的股票,特别是那些已经“戴帽”的股票。而且,基金经理在管理指数基金时,会定期整理其所持有的成分股,大部分基金在“被迫”持有ST股票后,基金经理都会提前清仓,以免在后期面临估值调整的风险,影响基金的整体收益。
但是在基金市场中,除了有“被迫”持有ST股票的基金外,有部分基金经理在管理基金时“剑走偏锋”,主动寻求并持有那些已经“披星戴帽”的股票。
股票戴上“ST”,表明上市公司经营能力较弱,存在退市的风险,而持有这些股票的投资者会在各种负面信息的影响下产生恐慌情绪,纷纷抛出股票,ST股票的股价应声下跌。然而,股票戴上ST后,并不完全意味着上市公司一定会退市,当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和业绩改善,达到要求后即可摘去“ST”这顶帽子。此时,投资者会被吸引,股价大概率会上涨。
那部分基金经理正是看中ST股票“摘帽”后股价大概率会上涨这一规律,故意买入那些价格已经被压到较低水平的股票,谋求在股票“摘帽”、股价反转后获得超额收益。

二、“两步”判断是否应该继续持有仓中有ST股票的基金
基金持有的ST股票表现不佳,并不意味着基金的整体表现也会跟随其后。基金所持有的股票数量众多,其中藏有一两只ST股票并不会对基金的业绩造成太大影响。对于投资者而言,可以从两个方面判断是否应该继续持或买入有那些投资了ST股票的基金。

1、对比ST股票的价格和基金净值的走势
一只基金持有的特定个股占有其净值的比例越高,基金的净值就越容易受到这只个股的影响。因此,如果投资者发现基金持有了某只ST股票,可以对比ST股票的价格和基金净值的走势,如果基金的净值随着ST股票价格的波动而同方向地上下起伏,如下图的基金A,那么这只基金有可能已经重仓持有了这只ST股票。投资者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赎回基金,避免损失。
相反,如果ST股票价格波动剧烈,但是基金净值却“不为所动”,如下图的基金B,那么这只基金有可能并没有重仓持有这只ST股票,可以选择继续持有这只基金。

2、从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出发,分析基金是否值得继续持有
前面提到,ST基金或许只占了基金资产的一小部分,难以对基金业绩造成明显的影响。而且,有一些投资者认为,投资基金就是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选基金其实就是选基金经理。股票价格的涨跌在市场中是天天发生的小事,投资基金时,比起股票价格的涨跌,基金经理的选股择时能力或许更容易影响基金的业绩。
遇到持有基金持有了ST股票时,首先应该保持淡定,然后可以先看看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表现。如果同类型、同风险等级的其他基金业绩表现不错,可以给基金经理一点时间,待其清理ST股票。一段时间后,如果发现曾经持有ST股票的基金业绩表现与同类基金相似,那大概率可以放下心里的那块石头,继续持有基金。
基金是资本市场中的重要参与方,也是不少投资者进行投资后接触的第一类投资品,而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在选股时应当关注的是股票长期发展的潜力,从业务层面选择那些具备独特资源禀赋、能保持长期增值的股票。相反,选择那些业绩不佳、前景不明朗、市值增长空间有限的股票无异于站在危墙之下。总而言之,投资者在选择和持有基金时,应当分辨基金持有ST股票的情况究竟是“被迫持有”还是“故意为之”。

收起

赞(18) | 评论 (2) 2023-06-28 17:59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工银瑞信:五星评级彰显平台优势 “三化”支撑长期可持续业绩《金基研》铂隹/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截至2022年末,国内基金管理人的数量突破了140家,而公募基金的数量也超过了1万只,公募基金市场迈入了“万”时代,而各基金管理人或正面临着产品同质化、基金市场竞争程度增加的问题。基...展开
工银瑞信:五星评级彰显平台优势 “三化”支撑长期可持续业绩

《金基研》铂隹/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截至2022年末,国内基金管理人的数量突破了140家,而公募基金的数量也超过了1万只,公募基金市场迈入了“万”时代,而各基金管理人或正面临着产品同质化、基金市场竞争程度增加的问题。基金管理人如何根据自身优势发挥专业能力为投资者创造持续良好回报,成为其发展的主线。
作为成立于2005年6月的首家银行系基金,工银瑞信后来者居上,值得关注。根据2023年4月末银河证券基金评级结果,工银瑞信旗下共有42只成立满三年的主动权益基金进入“参评池”,其中18只获得了五星评级,五星占比43%,居非货规模前15基金公司首位。此成绩离不开工银瑞信“投研平台化”“投研一体化”“人才梯队完善”的平台优势,也离不开工银瑞信投研团队相通的理念、彼此信任、协同作战和共同成长。目前,工银瑞信旗下基金的业绩在稳步提高,平台优势也在稳固提升,自成立至2022年末,旗下的各类产品(含非公募产品)已累计为客户创造超过4,400亿元的投资回报。
随着基金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部分头部公司正在探索新的基金管理模式。其中,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被认为是较为有效的一种。理论上,一只基金由多位基金经理管理,能更为有效地实现分散化投资,有助于提高策略有效性。工银瑞信近期探索推出采用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的“平台型产品”—工银领航三年,工银瑞信的平台型特点和优势或能借此基金进一步展现。

一、公募基金市场进入“万”时代,基金公司“用业绩说话”
从九十年代初国内首只证券投资基金成立,到1997年10月《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再到《证券投资基金法》的颁布,国内的基金市场越来越标准化、规范化。
在这二十多年里,国内基金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国内基金管理人和公募基金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2013年以来,国内基金管理人的数量几乎翻了一番,公募基金的数量也从2013年初的一千多只增加到了超过一万只。
从基金管理人数量上看,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2013年末,国内的基金管理人共有77家,到了2015年末时,基金管理人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00家。而在2022年,国内基金管理人的数量已经突破了140家。
从公募基金的数量上看,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初时国内基金市场中仅有1,193只公募基金,而在近10年以来,公募基金的数量可谓“突飞猛进”,在2015年突破2,000只,在2018年则突破5,000只。2022年,国内公募基金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万只,达到了10,576只,公募基金市场迈入了“万”时代。
然而,在公募基金数量破万的同时,基金的业绩表现则展现出分化的趋势。Wind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截至5月12日,权益类基金净值增长率达到20%以上的基金共有65只,而净值跌幅超过10%的基金则多达850只。
在基金管理人和公募基金数量逐年增加、基金产品同质化程度逐渐提高而业绩出现分化的背景下,一方面,同一类型下不同基金管理人的产品之间竞争程度增加,基金管理人如何根据自身优势发挥专业能力为投资者创造持续良好回报,成为其发展的主线。
另一方面,投资者如何在恒河沙数的基金产品之中挑选出表现优秀、适合自己的基金,则是其投资生活中的一大难题。一些基金评级机构对市场上的基金进行评级,评级结果以“星级”的方式呈现,投资者可以根据“星星”的多少来大致判断基金是否优秀。
目前国内共有晨星、天相投顾、济安金信、银河证券、招商证券、上海证券、海通证券7家基金研究机构符合基金业协会规定,可以从事基金评级业务。其中,晨星、银河证券、海通证券等是数据被引用较多的基金评级机构。
银河证券的基金评级体系,以风险调整收益为基础评级依据,同时考察评级期间内收益的综合表现,并根据基金收益分布规律确定合理的风险评级指标。因此,银河证券能通过科学定性定量分析并依据一定的标准及产品风险收益特征等因素对基金进行评级。
2023年1月13日,银河证券公布了其2022年基金评级结果,该评级结果显示,共有3,127只基金“入围”,其中有470只基金获得五年期五星评级,769只基金获得了三年期五星评级。
根据银河4月末公布的基金评级数据,全市场的基金管理人中,旗下五星基金数、双五星基金数均排名前十的有7家,分别为易方达、博时、工银瑞信、富国、华安、华商、鹏华,四家公司旗下五星基金数量、双五星基金数量均排名前五,分别为易方达、博时、工银瑞信、富国。
对于基金管理人而言,其旗下获得五星评级产品的占比能较好反映其整体实力。截至2023年4月28日,全市场非货币基金总规模前15的基金管理人中,旗下获评五星评级的基金数量占到旗下所有基金的10%以上的有6家,依次是交银施罗德、富国基金、华安基金、易方达基金、工银瑞信、中欧基金,分别为17.86%、13.87%、13.66%、12.81%、12.62%、10.16%
从权益类基金来看,截至2023年4月28日,全市场非货币基金总规模前15的基金管理人中,工银瑞信、交银施罗德、易方达、华安、富国五家公司旗下五星权益类基金数量占参评权益类基金数量的比例在30%以上,分别为42.86%、41.18%、35.71%、34.63%和32.2%。
作为成立于2005年6月的首家银行系基金,工银瑞信后来者居上,值得关注。旗下共有27只产品获得银河五星评级,产品类型涵盖股票型、混合型和债券型等,主动权益类18只,债券类6只。分类来看,旗下24只基金获评银河三年期五星评级,18只摘得五年期五星基金,其中15只产品获银河三年期、五年期“双五星”评级,居行业前三。
从旗下五星基金占旗下所有产品的比例来看,工银瑞信五星占比为12.62%,居行业前五。同时,公司旗下五星基金数量、双五星基金数量亦均居行业前五。
从其旗下五星产品获三年期、五年期“双五星”的比例来看,工银瑞信在全市场的基金管理人中居首,达到56%,表明其五星产品的业绩可持续性更强。
而从其旗下五星权益类基金数量占参评权益类基金数量的比例来看,工银瑞信在全市场非货规模前15的基金管理人中排名首位,权益类五星占比高达42.86%,表明在主动权益方面,工银瑞信具市场领先优势。
其中在股票型基金方面,工银瑞信领先优势明显,五星级股票型基金9只,三年期、五年期“双五星”股票型基金6只,数量均居市场首位。

二、“五星评级”根源深厚,业绩来自投研团队“深耕”
基金摘得“五颗星”的背后,是高于平均的产品净值增长率和投研团队在市场中的深耕。
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28日,工银瑞信旗下共有27只产品获得银河五星评级,其中有9只基金在2021年一季度以来的8个季度以上均获得银河五星评级。这9只基金分别为工银研究精选股票、工银战略转型主题股票A、工银美丽城镇主题股票A、工银聚焦30股票、工银前沿医疗股票A、工银中小盘成长混合、工银灵活配置混合A、工银总回报灵活配置混合A、工银新趋势灵活配置混合A。
自成立以来,工银瑞信以为投资人创造持续良好稳健的业绩为目标。其权益类产品背靠完善的投研架构、规范的决策机制及全流程管理体系,其旗下各类基金的业绩表现百花齐放。
从基金净值增长率方面看,截至2023年4月28日,在最近三年,市场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分别为27.28%和28.64%,工银瑞信旗下有23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不同份额分别计算,下同)净值增长率超50%,其中11只超70%,4只超100%。而在最近五年,市场上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分别为48.25%和59.77%,工银瑞信旗下,净值增长率超过100%的权益类产品有17只,其中4只回报超150%。
基金的业绩,不仅要从净值增长水平方面看,还需要从夏普比率、最大回撤、超额收益、区间胜率等角度分析。
夏普比率是描述投资品或投资组合每一单位风险可获得的超过无风险收益率的收益水平。对于基金而言,当夏普比率为正时,夏普比率越大,就代表基金所承受的风险能够获得的回报越多。
截至2023年5月22日,最近3年,全市场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夏普比率均值为0.44,而工银瑞信旗下股票型基金的夏普比率均值为0.65,旗下获得五星评级的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夏普比率均值更高,为0.92,均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在最大回撤、超额收益和区间胜率方面,工银瑞信亦有整体突出的表现。最近三年旗下普通股票型基金及获得五星评级的普通型股票基金的最大回撤、超额收益和区间胜率则分别为-35.49%、41.85%、59.09%和-29.48%、63.85%、62.63%,均高于市场平均的-38.79%、23.21%、55.78%。
将目标放长远些,从最近五年来看,市场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夏普比率、最大回撤、超额收益及区间胜率为0.47、-39.2%、57.21%、59.27%,工银瑞信旗下普通股票型基金这4个指标的平均值则为0.64、-36.88%、92.14%、63.28%,旗下获得五年五星评级的股票型基金这4个指标的平均值是0.79、-33.19%、117.12%、67.84%,均高于市场的平均水平。
总而言之,工银瑞信旗下普通股票型基金最近三年及最近五年的夏普比率、最大回撤、超额收益、区间胜率,均优于同类产品在同区间内的表现,而获得五星评级的股票型基金表现则更佳。
尤其在超额收益能力上,工银瑞信旗下普通股票型基金表现突出,最近三年、五年的平均超额收益,分别领先市场同类平均18.64%和34.93%,而旗下五星股票型基金最近三年、五年平均超额收益,分别领先市场同类平均40.64%和59.91%。

三、建立多层次研究体系,投资与研究相辅相成
公募基金行业 “用业绩说话”,产品业绩稳健优秀是获得投资者青睐的基础。对于基金管理人而言,投研框架则是其业务得以顺利运行的骨架,没有完善的投研架构,产品业绩或难以提升。工银瑞信获得五星评级的权益类产品数量占参评权益类基金的42.86%,这样的成绩固然离不开投研团队在市场的深耕和对投资品的深度考量。而优秀的投研团队,需要完善的投研框架作为背靠。
2005年6月工银瑞信成立,十八年来,该公司不断提升投研能力、聚集和培养人才、优化公司管理,形成了投研平台化、投研一体化、人才梯队完善化三大优势,不仅“硬实力”突出,而且形成了独具公司特色的“软实力”。
首先,在投研平台化方面,工银瑞信十几年来一直在加强投研的平台化建设,目前已经设立了针对权益类、固收类、FOF、指数及量化四大研究板块和15个能力中心。通过建立完善的投资研究体系,公司投研队伍的集体智慧能够得到有效交流和应用,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投资决策的科学性能得到提高。
除了四大研究板块,工银瑞信还积极推进智能投研、智能风控平台的建设,此举有助于提高其对投研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其次,投研一体化是投研平台化的应用。在投研一体化方面,工银瑞信一直秉持“研究驱动投资、投资指导研究”的理念,建立了包括宏观、行业、公司等多个层次在内的研究体系,投研团队坚持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脉络进行投资研究。在这样的投研理念下,核心的投研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才干,投研团队能加强研究成果向投资转化,为管理人的各类投资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
投研平台化与投研一体化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其投研架构。
公募基金具有“轻资本、重智力”的特点,因此公募基金管理人的人才队伍建设十分重要。据此,工银瑞信以人才为第一资源,十几年来一直重视人才的长效培养和“传帮带”,目前,其超过50%的基金经理由其内部培育而来,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且形成了由“老中青”三代人构成的人才梯队。
然而,如何让老一代基金经理带头发挥“领头羊”的作用,让新生代快速成长为成熟的优秀基金经理并扩展能力圈,对于任何一个基金管理人而言都是难题。而工银瑞信作为国内老牌的“银行系”基金公司,通过构建“金字塔”式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人才培养结构。
目前,工银瑞信的人才梯队中老中新传帮带接力,梯队自身有序且完善,能够源源不断地培养投研专业人才,而这些投研人才又为产品的成功运作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投研成果储备,工银瑞信旗下各类基金产品的业绩表现得以百花齐放。
在人才源头上,工银瑞信将校园招聘与社会招聘并驾齐驱,做好人才储备,不断筑牢投研人员队伍基础;在发展路径上,其搭建了专业和管理两个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从纵向和横向拓展人才的发展空间。在人才激励方面,其在长期的探索下,构建了多样化的长期激励约束机制,不仅激励员工追求卓业的投资业绩,而且能够使得团队合作更加紧密、整体绩效得到提升,同时公司的投资业绩及投资者的长期收益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也能得到提升。
通过把握人才源头、搭建发展路径和构建激励机制,工银瑞信已经形成了由“老中青”三代构成的人才梯队,股票投资方面有何肖颉、鄢耀、赵蓓、杜洋、谭冬寒、单文、张宇帆、杨鑫鑫、盛震山、胡志利、夏雨、李昱等等,百花齐发,各具特色,扬长避短,互为补充,形成合力。
在团队文化的建设方面,工银瑞信大部分的投研人才在公司内部的培养在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受益于公司投研团队体系,对平台价值高度认可。而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观,则是投研人才能够发挥团队协作“合力”的基础。他们在长期共事中建立起来了志同道合的投资观:重协作、重合规、重稳健重长期。
投研团队共同的价值观和理念、彼此的协作与信任关系,这无疑是平台型公司能够发挥团队合力的重要因素,是构筑平台型公司的重要条件,也构成了平台型公司的竞争“壁垒”。
正由于长期以来注重投研体系的完善和人才梯队建设,工银瑞信的投研团队理念相通,彼此信任,协同作战,共同成长。据此,工银瑞信成为了业内典型的平台型公募基金公司,形成了“投研平台化”“投研一体化”“人才梯队完善”的平台优势,构筑了坚实的“软实力”,能够依靠坚实的平台和优秀的投研团队,可持续投资能力持续提升,平台优势也在稳固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最近近三年及五年以来,工银瑞信旗下主动权益基金的绝对收益率分别为70.01%、96.85%,超额收益率则分别达到了63.17%、95.95%,同时上榜海通证券近五年权益类和固收类绝对收益业绩榜大型基金公司前三。在专业投资领域的长期专注和深耕,让工银瑞信赢得了不少投资者的认可,也为投资者带来了切实收益。而自2005年6月成立至2022年末,包括非公募产品,其旗下的各类产品已累计为客户创造了超过4,400亿元投资回报,其中公募产品已经累计为投资者创造了1,600亿元的利润。
值得关注的是,工银瑞信依托平台优势,近期探索推出采用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的“平台型产品”—工银领航三年,产品设计初衷就是希望通过平台和团队赋能,通过分工协作与风格互补,加强决策理性化及胜率,努力把握市场轮动下的占优风格,努力进一步提升投资者体验和获得感,将公司的平台型优势进一步发挥。

收起

赞(21) | 评论 (4) 2023-06-26 16:29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这些类型的债基有什么风险收益特征?《金基研》 笑桢/作者近年来,短债基金、债券ETF、可转债基金和包括“固收+”在内的固收基金等,轮番登上债券基金市场的舞台中心,“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类型的债券基金让人目不暇接,有的投资者甚至想“雨露均沾”,每种债券基金都投一点。然而,债券基金...展开
这些类型的债基有什么风险收益特征?

《金基研》 笑桢/作者
近年来,短债基金、债券ETF、可转债基金和包括“固收+”在内的固收基金等,轮番登上债券基金市场的舞台中心,“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类型的债券基金让人目不暇接,有的投资者甚至想“雨露均沾”,每种债券基金都投一点。然而,债券基金毕竟是一种投资工具,既然是投资,就必然会伴随着风险。面对这么多债券基金,如何才能选得恰当、投得精准?
接下来,我们就针对固收基金、短债基金、债券ETF和可转债基金这四类近年来受到投资者关注的基金,分析一下它们其中的风险收益特征。

一、固收基金真能保持“固定的收入”?
有经验的投资者会发现,尽管是债券基金这类“拿本金、吃利息”的投资工具,在债券市场表现不佳时,仍然有可能会出现亏损。而在债券市场出现调整时,我们仍能听到“债券基金为什么会亏损?”“为什么债券基金会被套住?”等疑问。
如果投资者对各类债券基金的特点有清晰的认识,或并不会为债券基金出现亏损的情况感到惊讶。

1、“固收”并非是“固定的收入”
作为主要的固定收益类证券之一,债券的“固定”是指未来获得利息(现金流入)的要求权及利息支付的时间固定,并非债券的市场价格固定或债券的定期收入水平固定。与股票一样,债券的市场价格会随着市场的情况、供求双方的博弈出现波动。
目前,公募的债券基金,其基金净值的计算主要采用市值法进行估值。债券基金所持有的债券资产的市场价格波动,可以在基金净值中充分且客观地反映出来,因此债券基金的净值会随着其持仓债券市场价格的波动而起伏。在某些情况下,债券价格的波动会超出预期,因此持有这些债券的基金,其基金净值也会随之发生剧烈起伏,投资者可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阶段性亏损。
另外,除了纯债基金,部分基金的基金资产会投向优先股或股票等权益类资产,一旦这些权益类资产的亏损难以用债券的盈利平复,整体上,债券基金就有可能会呈现出亏损状态。
简而言之,就算是债券基金这类“拿本金、吃利息”的投资工具,也并不一定能“稳赚不赔”。

2、债券基金也能多元投资,并不仅仅“坐吃利息”
有的投资者认为,债券基金只投资于债券,因此债券基金用基金资产买入债券后即可“坐吃利息”,而且稳赚不赔。这种相反恰恰与现实相反,而且是对债券基金的一种误解。
债券基金中有80%以上的资产投资于债券,而除了投资于债券外,基金资产中还有最多20%的资产可供基金经理“自由发挥”。
在债券投资以外,基金经理可以拿着这最多20%的基金资产,基于控制风险、增厚收益、提升流动性等目标综合考虑,构建分散化组合,实施多样化策略。同时,基金经理还可以通过买卖债券,以赚取价差、规避风险、应对申赎或适时优化投资组合结构,调整投资组合的久期和杠杆水平,以实现收益-风险比最大化目标。
也就是说,基金经理在管理债券基金的投资组合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力争收获包括票息、资本利得、杠杆收益等在内的多元化的投资回报,不会只让债券将基金“坐吃利息”。

二、短债基金为何“短小精悍”?
在债券基金之中,有一类债券基金因其较低的风险和稳健的收益走势,受到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这类基金,就是短债基金。

1、短债基金的“短”,是主投债券剩余期限的“短”
有的投资者在看到“短债基金”时,可能会误以为是基金存续期间的“短”。实则不然,短债基金的“短”,指的是债券基金主要投资的债券剩余期限的“短”。
一般而言,短债基金主要投资的债券,其剩余期限在397天(含)以内,而作为一种纯债基金,短债基金通常在严格控制风险和保持较高流动性的基础上,力求获得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投资回报。
一般而言,债券剩余期限的长短与其风险的高低密切相关。短债基金主要投资的债券,其剩余期限较短,因此其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也称“久期”)也会较短,债券价格受到市场利率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其风险也相对较低。
2013-2022年的10年间,万得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每年均取得正收益,在10年以来平均的年化收益率为3.55%,平均最大回撤仅有-0.48%,也就是说,短期纯债型基金整体呈现出风险较低的特征。

2、远看相似,近看却有大不同的短债基金与货币基金
对于有基金投资经验的投资者而言,短债基金与货币基金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如果仔细看,短债基金与货币基金有不少区别,也各有特点。
从它们投资的底层资产来看,短债基金主要投资于剩余期限在397天(含)以内的债券,而货币基金主要投资的则是银行存款、同业存单、剩余期限在397天(含)以内的债券等,其投资组合的久期则不得超过120天。
另外,在投资起点、估值方法、风险、流动性和申赎费用方面,短债基金和货币基金也存在不少区别:
简言之,短债基金的预期收益和风险均高于货币基金,在选择短债基金时,不仅需要关注其短期业绩,还应当注意其风险控制能力,持有期应当在3-6个月以上。而货币资金适合随时会有资金需求的投资者,也就是说,相比短债基金,货币基金与“活钱”投资更匹配。

三、拥有债基与指数“双重身份”债券指数基金
在国内的债券基金市场中,近年来受到投资者关注的,除了短债基金外,还有债券指数基金。

1、具有“双重身份”的债券指数基金
在介绍债券指数基金的“双重身份”之前,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一下债券指数。
有一定投资经验的投资者都知道,股票指数是将市场中的一部分股票价格经过计算后得出的数值,能够反映股票市场某一领域或板块的总体价格水平及其变动趋势,而如上证指数、沪深300等大盘指数则能反映整个市场的总体走势。
债券指数也一样,它是由债券市场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债券(或全部债券)的交易价格进行平均和动态对比所生成的数值,能够反映债券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债券甚至全部债券的价格变动情况。
而债券指数基金,则与股票型指数基金一样,拥有“债券基金”与“指数基金”的“双重身份”,其以特定的债券指数为标的指数,并以该指数的部分或全部成分券作为投资对象,通过购买这些债券以跟踪标的指数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投资标的的种类和所投债券的剩余期限,债券指数基金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种类。
若以投资标的的不同进行划分,债券指数基金可被分为国债指数基金、地方政府债指数基金、政策性金融债指数基金、城投债指数基金等;而如果根据所投债券的剩余期限进行划分,债券指数基金则可以被分为“1-3年债券基金”、“3-5年债券基金”、“7-10年债券基金”等。
根据以上分类方式,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选择。
与股票型指数基金相比,债券指数基金在构建投资组合时有一定不同。一般而言,股票型指数基金在构建投资组合时使用的是完全复制法,尽量保持投资组合中每只成分股的占比都与标的指数成分股占比完全一致。而债券指数基金则采用分层抽样法,采用一定的抽样方法从构成指数的成分债券中抽取一部分成分券来构建投资组合,这样有利于在控制跟踪误差的同时,进一步减少交易成本。

2、持仓透明策略稳定,分散度高而费用更低
与一、二级债基等可有一部分资金投资于权益类资产的主动管理债券基金相比,债券指数基金具有持仓更透明、投资风格策略更稳定、投资分散度高而费率更低等特点。
在持仓上,投资者除了可以在定期报告中查询债券指数基金的前五大债券持仓外,还可以在指数编制机构的网站上查询债券指数基金所跟踪指数的构成来推断基金的主投券种;在投资风格上,债券指数基金会根据标的指数圈定边界清晰的投资范围,构建投资组合,从成份券种类到发行主体,从信用等级到剩余期限等等要素信息都会给予明确的限定。
另外,在投资上,债券指数基金以标的指数的成份券或备选成份券作为投资组合对象,因此其投资分散度更高,有利于进一步降低个券信用风险或估值调整风险给整个投资组合带来的影响。在费率方面,相比于主动管理的基金,债券指数基金管理费率与托管费率通常更低。
投资者需要留意的是,债券指数基金在运作上虽然会更多地进行被动投资,但其投资过程中仍可以运用杠杆增厚收益,根据相关规定,单只开放式债券指数基金的总资产不超过其净资产的140%即可。

四、可即买即卖的债券ETF
市场中,除了股票型指数基金和债券指数基金这对“双胞胎”外,还有另一对双胞胎,即股票ETF和债券ETF。然而同为ETF,与股票ETF相比,债券ETF的交易更为灵活,它们在交易和申购、赎回方面各有不同。

1、债券ETF份额可当日买卖,交易更为灵活
与股票ETF相同的是,债券ETF的最小/大买卖单位分别为100份和不超过100万份,买卖申报价格的最小变动单位也是0.001元。但是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上,债券ETF当日买入的份额可在当日卖出,而当日买入的股票ETF份额后,还要等到次一交易日才可以卖出。
在申赎规则上,债券ETF和股票ETF也有不同。当日申购的债券ETF份额,当日可卖出或赎回,且当日赎回的债券ETF份额实时记减,赎回获得的“一篮子债券”当日可卖出,也可用于当日的债券ETF申购。对于股票ETF而言,当日申购的份额,当日可卖出,但不得赎回,且当日赎回得到的成份股当日可以卖出,但不得用于申购基金份额。

2、可实行场内“T+0”交易的债券E
作为场内交易的债券指数化投资工具,债券ETF除了具有债券指数基金持仓透明、风格策略稳定、投资分散度较高、费率较低等优势外,还具有可作为质押券参与质押式回购、可实行场内“T+0”交易的特点。
也就是说,债券ETF可作为质押券参与质押式回购,此举既拓宽了场内融资渠道,又有利于投资者实现杠杆策略,以期增厚持有收益。而其可实行场内“T+0”交易,相较于投资普通债券指数基金,其资金使用效率更高。

五、债券基金估值的市值法和摊余成本法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同一只基金可被列为不同类型的基金,以上,我们分类简单地说明了短债基金、债券指数基金和债券ETF这几类较为常见债券基金的特点,而根据估值方法的不同,基金也可以被分为使用市值法估值的基金和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基金。近期,多家基金公司推出了“混合估值法债券基金”,对于债券基金而言,这两类估值的方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实际上,无论是市值法还是摊余成本法,其底层的逻辑都是通过客观的方法对基金拥有的资产和负债进行计算,以得出基金的净值。

1、市值法采用的两个价格——收盘价和第三方估值价格
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债券,就像股票一样在每个交易日的市场交易中产生开盘价、收盘价等价格,而债券的估值基础,就是由交易产生的收盘价。如果在估值当日没有产生交易,则以最近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估值。
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在交易方式上会有所区别,一般在银行间市场上市的债券会采用第三方估值价格。顾名思义,第三方估值价格即由专业的第三方估值基准服务机构提供的估值。这些第三方机构,主要包括中债金融估值中心、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等,它们借助统计模型对债券进行估值,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手段确保估值质量,并公开估值方法、估值流程,确保估值透明。
采用市值法估值的债券基金,会将债券当日市场价格的变动计入当日损益,由于债券的市场价格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持续变化,因此基金的净值会随着持有债券的市场价格波动。
无论是交易所的收盘价还是第三方估值价格,都属于市值法,是市场定价的结果,均可相对客观且及时地反映债券资产价格波动对债券基金净值产生的影响。

2、使收益保持相对稳定的摊余成本法
摊余成本法是指以买入债券的成本列示,按票面利率或商定利率并考虑其买入的溢价与折价,在其剩余存续期内按照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每日计提损益的估值方法。简单地说,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可以将债券未来可以预期的到期损益,均匀摊销到每天,以保持收益的相对稳定。
一般而言,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基金,是那些所投的债券资产满足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采用持有至到期策略的封闭式基金。然而,采用摊余成本法的基金以封闭式运作,意味着投资者将牺牲一定的流动性。
简言之,固收基金并不仅仅只“坐吃利息”;短债基金“短小精悍”,预期收益能高于货币基金;债券指数基金拥有“双重身份”,持仓分散度高而费用更低;而股票ETF的“孪生兄弟”债券ETF可在交易日“即买即卖”,交易更为灵活。四类债券基金各有特色,然而投资者在挑选基金时,不仅要看到各类基金的优点和特点,还应当注意与之相伴相生的风险。
除标注外,数据及图表来源:易方达投资者教育基地

收起

赞(30) | 评论 (2) 2023-06-19 13:54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投资小白跟着排名选基就靠谱吗?《金基研》霞路/作者不少投资者在基金市场中挑选基金时,常常会在基金介绍中看到“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不预示其未来基金业绩表现”等风险提示。但有些投资者则可能会认为,排名靠前的基金在过去表现优秀,那么其未来的表现也有可能会优异,因此会习惯性地从基金排...展开
投资小白跟着排名选基就靠谱吗?
《金基研》霞路/作者

不少投资者在基金市场中挑选基金时,常常会在基金介绍中看到“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不预示其未来基金业绩表现”等风险提示。但有些投资者则可能会认为,排名靠前的基金在过去表现优秀,那么其未来的表现也有可能会优异,因此会习惯性地从基金排名出发选择基金产品。

不少投资者会从各大基金平台查询基金的相关资料,然而基金的种类相当多,查询到的资料纷繁复杂,投资者难以据此判断某一只基金是否优质。在这种情况下,“4433策略”恰恰是一种从短、中、长期业绩表现出发筛选基金的策略。在该策略下,投资者可以在同一类型的基金中筛选出各长短期间均表现优秀、排名相对靠前的产品。

一、按基金排名选择产品,“4433策略”优中选优

“4433策略”是一种从基金池中筛选出优质基金的策略,该策略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时间角度对基金进行考量,并最终在基金池中选出可进行投资的基金,避免过度短视或过分追求基金的长期业绩。具体而言,使用“4433策略”筛选基金时,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首先,以基金的一年期业绩表现对某类型的全部基金进行从高至低排序,只保留排名前四分之一的基金。

然后,依据今年以来及两年、三年、五年的业绩表现对已经历一轮筛选后的基金进行排序,并仅保留排名在前的四分之一的基金。

接着,是依据基金六个月内的业绩表现对上一步筛选得出的基金进行排序,只筛选出前三分之一的基金。

最后,以三个月内的基金业绩对余下的基金进行排序,排名在前三分之一的基金则作为最终的可选投资基金标的。

通过这样“傻瓜式”的层层筛选,我们可以选出长短期业绩排名均在同类中靠前的基金产品,如易方达科技创新混合、博时创新经济混合A、华夏稳增混合等。

二、基础筛选标准简单化,盲目筛选或会导致“误判”

不难看出,通过“4433策略”对基金进行层层筛选,投资者可以在繁多的基金中选出具有持续性业绩良好的“优等生”。但是在实际中,“4433策略”的使用或会存在一定局限性。

首先,是“4433策略”的使用前提。只有在同一类型的基金中进行筛选时,“4433策略”才可能会奏效,筛选结果才有价值。若在使用“4433策略”前没有按照类型将基金进行分类,而是同时对不同类型基金进行混合比较和筛选,那么,难以筛选得出一些低风险、低收益率的基金。比如,如果将股票型基金与债券型基金混合比对,使用“4433策略”筛选得出的或全部为股票型基金。

其次,以一年期的业绩表现作为基础筛选标准时,或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判。在“4433策略”中,其第一轮的筛选以基金一年以来的基金业绩作为基础标准。而在多头市场中,涨幅大的基金并不必然能够在其他市场情况下能够“跑赢”其他基金。如果基金在三至五年内趋势一致,那么单纯选择排名靠前的基金,可能会选择到波动率较大且并不具有超额收益的产品。

第三,如果某基金短期内的业绩因为一些偶然事件发生“暴涨”,那么一旦这种“暴涨”将其长期的低收益覆盖、拉平,从长期看,这只基金的业绩有可能会“扭亏为盈”。这种情况下,这类基金或会给“4433策略”“埋雷”,给基金筛选带来“误判”。

最后,“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基金业绩表现”。如果仅依靠基金过去的业绩表现,且忽略基本面、技术面等因素来筛选基金,那么“4433策略”或会变成一种“买彩票式”的基金筛选方式。

三、排名靠前不一定就是“好基”,多角度选基提高抗风险能力

“4433策略”作为一种直观且容易操作的基金筛选方式,其在实际应用层面受到不少追捧,但在使用“4433策略”前,投资者除了需要认真思考基金排名的参考价值外,还需要考虑基本面、技术面等因素。

且该策略的筛选标准为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两年、三年、五年以及今年以来的业绩表现,在极端行情下,比如短期某基金的重仓股暴涨等,七个筛选指标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盲目按照流程对基金进行筛选,可能会得出单纯在短期内暴涨的基金。

每只基金都有其自身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以业绩作为比较因素的排行榜中,收益率高的基金或会名列前茅,而这往往意味着高风险,这类基金收益率的确定性或会相对较低。同时,不同类型的基金之间的比较容易误导投资者选择到不合适的基金。选择基金时,应当像购买商品一般“货比三家”、“慎之又慎”,仅依靠基金排行榜或并不足够,投资者还需要留意基金经理的运作能力、基金的产品设计情况、基金经理变动等其他因素。收起

赞(32) | 评论 (4) 2023-06-14 20:41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明阳电气:下游新能源发电领域持续高景气 核心技术实现进口替代《金基研》南国/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碳中和、碳达峰已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新能源发电技术的日益成熟,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不断提升,新能源发电占电力系统发电总量的比...展开
明阳电气:下游新能源发电领域持续高景气 核心技术实现进口替代


《金基研》南国/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碳中和、碳达峰已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新能源发电技术的日益成熟,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不断提升,新能源发电占电力系统发电总量的比重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带动新能源电气装备市场需求持续提升。
作为一家专注于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广东明阳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阳电气”)是国内领先的国家能源及大型建设项目电气装备供应商之一,是新能源电气装备领军企业。在新能源发电市场化程度提升的背景下,明阳电气抓住行业发展机遇,不断提升自身市场和行业地位。
在业绩上,明阳电气营业收入快速增长,成长性优异;加权平均ROE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作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的骨干企业,明阳电气通过持续的研发创新和准确的市场定位,凭借可靠的产品品质和高效的响应机制,确定了坚实的客户基础和良好的市场品牌,奠定了其国内相对领先的行业地位。值得关注的是,明阳电气核心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打破了外资品牌的垄断,实现进口替代。

一、下游新能源发电领域持续高景气,行业需求增长前景广阔
作为新能源电气装备领军企业,明阳电气主要从事应用于新能源、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领先的国家能源及大型建设项目电气装备供应商之一。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行业,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工业化进程逐步推进,电力需求也日益增长,电力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电器行业将维持高景气。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2022年,国内全口径发电量分别为7.17万亿千瓦时、7.50万亿千瓦时、7.78万亿千瓦时、8.11万亿千瓦时、8.85万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分别为7.15万亿千瓦时、7.49万亿千瓦时、7.51万亿千瓦时、8.31万亿千瓦时、8.64万亿千瓦时。
另据中电联数据,2018-2022年,国内电力投资分别为0.81万亿元、0.83万亿元、1.02万亿元、1.05万亿元、1.22万亿元。
与此同时,近年来,碳中和、碳达峰已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风电、光伏行业作为发展清洁能源的重点战略领域,在替代传统发电能源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国内先后出台一系列支持与引导风电及光伏行业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从产业发展、财政补贴、金融服务等多方面对风电及光伏行业进行支持与引导,为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近年来,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不断提升,新能源发电占电力系统发电总量的比重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2022年各期末,国内风电装机容量分别为1.84亿千瓦、2.10亿千瓦、2.82亿千瓦、3.28亿千瓦、3.65亿千瓦,年均CAGR为18.67%。
值得一提的是,在风电领域,海上风电风速相对于陆地更稳定且更快,同时海上风电具备单机装机容量大、机组运行稳定以及不占用土地、适合大规模开发等优势。此外,海上风电一般靠近传统电力负荷中心,便于电网消纳,免去长距离输电的问题,成为全球电场建设的新趋势。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2018-2022年,国内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分别为444万千瓦、593万千瓦、899万千瓦、2,639万千瓦、3,051万千瓦,复合年均增长率达61.91%,发展前景广阔。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2022年各期末,国内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1.75亿千瓦、2.05亿千瓦、2.53亿千瓦、3.07亿千瓦、3.93亿千瓦,年均CAGR为22.45%。
据中电联数据,2018-2022年,国内新能源发电占电力系统发电总量的比例分别为8%、9%、10%、12%、13%。
随着国内能源结构的改善,智能电网正逐步成为新的能源战略和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智能电网布局也将成为国家抢占未来低碳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战略措施,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带来新的市场需求。
总的来说,国内电力需求稳步增长,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风电、光伏行业作为国家新能源产业中重要部分,长期市场整体向好。随着国内光伏、风电行业的持续发展,应用于新能源领域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需求将进一步提升,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二、营收高增成长性优异,ROE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下游新能源行业旺盛的市场需求为明阳电气带来良好的发展契机,近年来明阳电气业绩实现快速增长。
据招股书,2020-2022年,明阳电气营业收入分别为16.65亿元、20.30亿元、32.3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78亿元、1.61亿元、2.65亿元。
到2023年一季度,明阳电气实现营业收入7.07亿元,同比增长84.02%;实现净利润4,436.58万元,同比增长229.86%。需要说明的是,明阳电气2023年一季度财务数据经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审阅,未审计。
营业收入增长率是评价企业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明阳电气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大幅高于行业均值,凸显其成长性。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0-2022年,明阳电气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39.42%。
同期,明阳电气同行业可比公司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云电器”)、三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变科技”)、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变电工”)、海南金盘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盘科技”)、北京科锐配电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科锐”)的营收CAGR均值为21.42%。
与此同时,明阳电气近年来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亦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0-2022年,明阳电气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46.16%、25.96%、31.65%。
同期,明阳电气同行业可比公司白云电器、三变科技、特变电工、金盘科技、北京科锐的加权平均ROE均值分别为6.81%、8.41%、11.17%。
另一方面,明阳电气的期间费用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且低于行业均值,内部管控能力优秀。
2020-2022年,明阳电气期间费用合计分别为1.94亿元、2.36亿元、3.22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1.67%、11.62%、9.95%。
同期,明阳电气同行业可比公司白云电器、三变科技、特变电工、金盘科技、北京科锐的期间费用率均值分别为15.82%、14.48%、13.62%。
可见,近年来明阳电气业绩呈逐年上涨趋势,且营收CAGR大幅高于行业均值,成长性优异。同时,明阳电气的加权平均ROE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盈利能力突出。

三、客户资源优质获多家客户供应商奖项,敏锐布局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深耕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多年,明阳电气与大型国有控股企业或上市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目前,明阳电气的主要客户包括“五大六小”发电集团、两大电网(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EPC单位(中国电建、中国能建)、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能源方案服务商(阳光电源、明阳智能、上能电气、禾望电气)等知名企业。
凭借优异的产品性能、稳定的质量与不俗的技术服务水平,明阳电气在客户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并在多个项目中成为终端用户指定选择的设备品牌供应商。
与此同时,明阳电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业务响应优势,获得客户和业主方的广泛认可。
广泛且优质的客户基础为明阳电气提供了良好的产品销售渠道,同时也为其积累了丰富的应用经验,产品得以持续优化,产品质量稳步提高,获得多家客户授予的优秀供应商奖项。
近年来,明阳电气抓住产业转型历史性机遇,已基本完成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含风能、太阳能、储能)市场转型。
据招股书,2020-2022年,明阳电气主要产品应用于新能源领域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3.01亿元、13.62亿元、25.2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9.28%。
除此之外,明阳电气抓住向数据中心、智能电网、轨道交通及特定领域延伸的历史性机会,加快技术研发速度,带动企业升级转型,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2020-2022年,明阳电气主要产品应用于新型基础设施领域的销售收入分别为0.91亿元、3.24亿元、4.2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6.36%。
据招股书,2020-2022年,明阳电气新能源领域及新型基础设施领域的合计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4.54%、84.90%、92.32%。
结合战略发展和规划的需要,明阳电气拟在现有40.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变压器、箱变、开关设备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
目前,明阳电气主要产品包括箱式变电站、成套开关设备和变压器三大板块。明阳电气生产的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既能保障设备的稳定可靠运行,减少设备故障损失,大幅提升运行维护效率,又能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实现设备安全化、高效化、智能化运行。
为适应海上风电的大容量发展趋势,明阳电气正在开发66kV电压等级的升压变压器和气体绝缘开关设备,产品结构将从中低压范畴延伸到高压范畴,同时还在积极调研110kV电压等级GIS设备的市场需求和产品核心技术和工艺,开展研发储备。
伴随着数据中心领域电力方舱和电网系统小型化变电站的需求日益增大,明阳电气也在着力布局预制舱式整体解决方案的开发,将中低压开关设备、变压器、保护和监控等实现高度集成,结合环保开关设备、光伏发电等绿色元素,力争不断开发出独具明阳特色的全新专有产品,并实现在细分市场的引领效应。
简言之,明阳电气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并获得多家客户授予的优秀供应商奖项。同时,明阳电气敏锐布局新能源领域及新型基础设施领域,实现转型升级。此外,明阳电气结合战略发展和规划的需要,不断丰富产品结构,持续提升其市场及行业地位。

四、严把质量专业制造,由传统制造迈向数字化及智能制造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对电网系统及电力行业至关重要。同时,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具有产品差异大、质量要求高、供货周期紧等特征。
因此,明阳电气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明阳电气策划并推行质量专项行动,全面梳理质量工作,加强问题的汇总分析,针对重点问题开展QC小组、缺件控制等专项活动和举措,加强产品实现过程的各环节评审评估,对各重点环节进行评审,保证产品交付质量,打造一流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目前,明阳电气已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依托国内领先的智能电气装备制造基地,明阳电气拥有专业的生产制造能力和丰富的应用经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电气产业园持续引进行业先进的智能制造生产及检验测试设备,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电气装备制造基地,为产品制造保驾护航。
智能制造作为一种融合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综合性技术体系,已经成为了现代工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近年来,明阳电气持续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数字化及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由传统制造逐步迈向数字化及智能制造。
通过引入系列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自动化生产设备,明阳电气已打通了各业务环节的“数据壁垒”,实现了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
在生产前端,明阳电气整合了ERP、SRM、WMS、AGV等业务系统,结合图像感知识别技术,打造智慧物流平台,实现物流透明管理。
上游供应商通过SRM系统获取订单,并在线上进行答交、送货预约等活动。仓储收货端识别订单,进行自动出入库、先进先出、自动盘点管理,打通AGV自动配送系统,由自动搬运机器人将所需物料快速配送至工位,实现“无人值守式”物料配送。
在生产端,明阳电气引进了多条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和流水生产线,并通过MES系统对生产资源、产能进行合理分配与监控、对工艺流程和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钣金加工是所有电气行业产能瓶颈,大部分企业选择将该环节生产外包,导致供货稳定性难以保障、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产品交期。明阳电气通过引进世界先进的全自动钣金柔性加工线,极大提升其钣金件的敏捷制造能力。明阳电气的钣金加工效率提升了数倍,并且已完全实现钣金加工自给自足。
2022年,明阳电气被中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认定为中山市2022年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
综上,明阳电气严把产品质量,凭借国内领先的智能电气装备制造基地,为产品制造保驾护航。同时,明阳持续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让智能制造赋能企业发展。

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核心技术国际先进产品实现进口替代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变压器、箱式变电站和成套开关设备的设计、制造等环节都具备不低的技术含量。
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明阳电气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以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将研发能力的提升作为发展的重要基石和战略重点。
在研发投入方面,明阳电气研发投入规模逐年增大。2020-2022年,明阳电气的研发投入分别为6,009.71万元、6,675.33万元、10,477.90万元,年及复合增长率达32.04%。
持续的研发投入为明阳电气研发体系的建设、研发人才的引进及长期培养和研发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研发体系方面,明阳电气依托广东省节能电力变压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两大创新平台,设立了研发中心,由技术决策委员会总体统筹技术发展战略,成套/变压器/箱变研发部等部门合作协同,共同攻克技术难关。
在研发团队建设方面,明阳电气研发团队由享受津贴的行业专家领衔,成员包括一批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等科研人员,团队成员专业齐全,技术创新能力强。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明阳电气拥有168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9.78%。
通过不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明阳电气在设备设计、产品制造等方面积累了“海上风电升压干式变压器技术”、“海上风电专用低压柜技术”、“40.5kV海上风电充气环网柜技术”、“光伏逆变升压一体化装置技术”等十三项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领域核心技术。截至2023年4月23日,明阳电气已取得209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9项。
值得关注的是,明阳电气的光伏逆变升压一体化装置、海上风电升压变压器、海上风电充气式中压环网柜所应用核心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上风电升压变压器、海上风电充气式中压环网柜通过参与中广核广东汕尾后湖海上风电项目、三峡阳江沙扒项目等项目,打破了外资品牌的垄断,一定程度实现了进口替代。
2020-2022年,明阳电气核心技术涉及的产品收入分别为16.20亿元、19.42亿元、30.88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8.43%、97.80%、96.69%。
凭借不俗的技术创新能力及先进的技术水平,明阳电气荣获多项殊荣。明阳电气高可靠性大容量海上风电智能升压系统研究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得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东省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明阳电气产品光伏逆变升压一体化装置获得广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作为国内研发制造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骨干企业和广东省新能源电气装备领军企业,明阳电气将扎根输配电设备及控制领域,在稳定现有市场地位和核心竞争优势的同时,加强科技研发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装备技术和工艺水平,致力于成为行业领先的智能化输配电及控制设备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收起

赞(10) | 评论 2023-06-12 20:03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国科军工:军工消耗品需求增长行业前景广阔 自主创新多项核心技术《金基研》木头/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冲突持续至今已一年多,北约成员国持续对提供武器支持将战争拖入持久战。在世界安全局势严峻的背景下,近年来随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国内国防预算支出呈逐年上涨趋势。得益于国防武...展开
国科军工:军工消耗品需求增长行业前景广阔 自主创新多项核心技术

《金基研》木头/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冲突持续至今已一年多,北约成员国持续对提供武器支持将战争拖入持久战。在世界安全局势严峻的背景下,近年来随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国内国防预算支出呈逐年上涨趋势。得益于国防武器装备更新换代以及训练实战化需求的提升,国内军工消耗品需求增长。深耕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数十年,江西国科军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科军工”)在导弹(火箭弹)固体发动机动力与控制产品及弹药装备两大军品市场,行业地位突出。
近年来,国科军工抓住国防工业发展机遇,实现业绩稳步增长。同时,国科军工的军品毛利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关业务毛利率,加权平均ROE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作为重要的军品总装及配套生产单位,截至2022年末,国科军工拥有军方主要定型批产产品24型、型号研制任务24项,产品与技术历获国家、省部级各等级奖项。其中,导弹(火箭弹)固体发动机动力与控制产品销售收入增长迅猛。技术方面,国科军工掌握了25项核心技术,其中首创的多项核心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确立了其细分领域的产品技术优势。

一、武器装备升级换代+训练实战化,军工消耗品需求增长行业前景广阔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内。近年来,随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国内国防预算支出呈逐年上涨趋势。
据财政部部数据,2019-2023年,国内国防预算分别为1.19万亿元、1.27万亿元、1.36万亿元、1.45万亿元、1.55万亿元。
从国内生产总值GDP占比来看,过去十年国内国防预算支出占GDP比重均低于1.5%。相比美国3%-4%和西方大部分国家超过2%的占比,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国防预算比例相对偏低,未来投入有望加大。
现代战争越来越依赖于高精度武器,强大的武器是最大的震慑和最有力的保障。随着近年来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和周边国际形势的日趋严峻,国内对于武器装备领域技术水平的要求越发提高,武器装备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
2016年《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优化武器装备规模结构,减少装备型号种类,淘汰老旧装备,发展新型装备”的目标。
2019年《新时代的中国国防》提出“加大淘汰老旧装备力度,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装备为骨干的武器装备体系”。
2021年“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
随着军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各项措施陆续落地,军方在不断裁减冗员的同时需保证综合战斗能力不断提高,因此,装备减少型号、旧装备淘汰等进一步激发了对现代先进军事装备的需求,未来国内武器装备费用有相对提高的趋势。
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加强国内军队建设水平、提升国防实力,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全面提高打赢能力已经成为军队建设的重点方向之一。
2017年12月29日,新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条例(试行)》发布,提出“突出真难严实,按照打仗要求创新训练方式”,“立起实战实训刚性规范,推进训练与实战达到一体化”。
2020年11月25日,军委军事训练强调“坚定不移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推动全军坚持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重点推进实战实训,深入推进联战联训”,这表明实战训练将继续作为国内军事训练转型升级举措。
随着军队实战化、常态化训练的提升,以及现代战争高消耗强对抗的特点,消耗类武器装备及配件进入消耗加速、补充库存的阶段,对装备特别是军工消耗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强,装备采购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从而驱使军工行业继续扩大规模,加快发展。
此外,《“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建议》提出,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面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需求,国内国防建设和军工行业规模将快速增长,并同时进行结构性转型升级,军工行业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三方面均将进一步提升,并迎来时代性的发展机遇。
综上,国内国防预算支出逐年上涨,国防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和训练实战化需求提升,军工消耗品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二、营收净利润逐年增长,毛利率及ROE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得益于市场需求的提升,近年来国科军工的业绩持续增长。
2020-2022年,国科军工营业收入分别为5.74亿元、6.72亿元、8.37亿元,2021-2022年分别同比增长17.08%、24.50%。
同期,国科军工净利润分别为6,258.04万元、7,628.63万元、11,307.66万元,2021-2022年分别同比增长21.90%、48.23%。
据招股书,国科军工2023年1-3月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元,同比增长141.78%;预计实现净利润1,100.00-1,200.00万元,去年同期亏损783.46万元,实现大幅增长。
从毛利率情况看,近年来国科军工的军用产品毛利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关业务均值。
据招股书,2020-2022年,国科军工的军用产品毛利率分别为34.63%、36.77%、37.87%,呈稳步增长趋势。
同期,国科军工同行业可比公司陕西中天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火箭”)、江西洪都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洪都航空”)、安徽长城军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军工”)、中兵红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兵红箭”)、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德红外”)的相关业务毛利率均值分别为20.16%、17.82%、22.55%。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国科军工军品收入比例均高于可比上市公司,因此在毛利率比较中,分别选取中兵红箭特种装备部分毛利率、长城军工军品业务部分毛利率、中天火箭军品业务毛利率、高德红外弹药部分毛利率和洪都航空其他航空产品部分毛利率作为比较对象。国科军工选取军品板块毛利率进行比较。
从净资产收益率看,近年来国科军工加权平均ROE亦高于行业均值。
据招股书,2020-2022年,国科军工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23.09%、21.84%、17.89%。
同期,国科军工同行业可比公司中天火箭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2.13%、9.50%、10.21%;洪都航空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2.64%、2.93%、2.66%;长城军工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4.98%、5.48%、3.06%;中兵红箭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3.30%、5.54%、8.73%;高德红外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25.46%、17.46%、6.94%。从2021开始,国科军工的加权平均ROE即“领跑”同行业可比公司。
经金基研计算,2020-2022年,上述五家国科军工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加权平均ROE均值分别为9.70%、8.18%、6.32%。
可见,近年来国科军工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呈逐年上涨趋势,业绩持续向好。同时,国科军工的军品毛利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关业务毛利率,加权平均ROE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三、拥有列装批产及型号研制项目各24项,两大业务板块双翼齐飞
自成立以来,国科军工一直深耕于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专注于导弹(火箭弹)固体发动机动力与控制产品及弹药装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军用产品为主,辅以少量民用产品业务。
其中,国科军工产品涵盖各种导弹、火箭弹固体发动机动力模块、安全与控制模块,多型主战装备的主用弹药、特种弹药及其引信与智能控制产品,广泛应用于防空反导、装甲突击、火力压制、空中格斗、空面(地、舰)与舰舰攻防等作战场景,承担了军方多项重点型号的科研生产任务和国家重点工程任务,是国内重要的武器装备供应商之一。
截至2022年末,国科军工拥有军方主要定型批产产品24型、型号研制任务24项,产品与技术历获国家、省部级各等级奖项。
需要指出的是,军事装备项目进入批产定型后,在装备生命周期中形成稳定订货关系,通常在5年或更长时间;项目进入型号研制,代表着研制完成后能够为国科军工稳定带来采购订单。
在导弹(火箭弹)固体发动机动力与控制领域,国科军工是国内少数从事导弹(火箭弹)固体发动机动力模块产品的科研生产企业之一,产品适配于不同口径、射程、燃速或其他技术要求的导弹、火箭弹,承担了Yx系列、Px系列等多项国家重要列装导弹和军贸C系列导弹、WS系列火箭弹多项固体发动机装药的研制批产任务。
截至2022年末,国科军工导弹(火箭弹)固体发动机动力模块产品主要包括军方定型列装批产产品10型,型号研制项目11项,军贸定型及型号产品5型;导弹(火箭弹)安全控制模块产品主要包括军方定型列装批产产品3型,型号研制产品4型。
2020-2022年,国科军工导弹(火箭弹)固体发动机动力与控制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1.03亿元、1.36亿元、3.06亿元,2021-2022年分别同比增长32.14%、125.10%。
在弹药装备领域,国科军工具备长期技术积累和技术优势,是国内重要的弹药装备研制生产企业,产品主要包括主用弹药、特种弹药和引信及智能控制产品,应用于防空反导、装甲突击、反恐处突、海洋调查等多个领域。
截至2022年末,国科军工弹药装备产品主要包括军方定型列装批产产品11型,型号研制项目9项,军贸定型产品3型。其中,除DJ022/JK弹、DJ014/XF弹两型防空反导主战装备主用弹药中标并定型列装外,国科军工是国内首型某类火箭弹近炸引信,首型某类串联战斗部随进子弹用机械引信(YD003/XH),首型某类破甲弹用机电触发引信(YD001/XH)的承制生产单位。
2020-2022年,国科军工弹药装备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3.92亿元、4.75亿元、4.90亿元,呈稳步增长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国科军工产品在多次对外防御作战中因表现突出、保障有力而受到表彰,参加了包括“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建军90周年”、“建国70周年”及“建党100周年”等在内的多次阅兵、专项展示、军事演习任务和重大活动保障。
简而言之,国科军工专注于导弹(火箭弹)固体发动机动力与控制产品及弹药装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拥有丰富的批产产品序列、型号研制项目,各产品类别均实现增长。其中,导弹(火箭弹)固体发动机动力与控制产品销售收入增长迅猛。

四、持续加大研发力度,自主创新多项核心技术属国内首创
创新研发实力的强弱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也是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保持在军品领域可持续竞争能力,国科军工持续专注于产品技术研发,并在新一代智能弹药及引信、高燃速导弹(火箭弹)先进动力模块与控制产品等领域持续加大研发力度。
在研发投入方面,2020-2022年,国科军工研发投入分别为4,553.37万元、6,093.24万元、6,467.39万元,累计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8.21%。
在研发团队建设方面,经过多年的团队建设与培养,国科军工已经拥有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科研创新能力突出的研发团队。
截至2022年末,国科军工专业从事研发技术人员140人,占员工总数的比重达16.85%;研发技术人员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87.86%,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19人。国科军工拥有高级工程师职称以上的研发人员共14人,主要核心技术人员均入职多年。
长期根植于国内国防科技工业,国科军工历经从“消化吸收—改进创新—自主创新”等不同发展阶段,围绕两大类产品,先后承担数十个军方型号任务,形成自主可控的产品开发设计、工艺设计、制造技术及检测试验等核心技术,多项产品在军方“实物择优竞标”中中标。
在导弹(火箭弹)固体发动机动力领域,国科军工在高性能材料技术与安全高效制备技术等产品研制与生产全领域形成了完善的自主技术体系,具有全产品自主研发技术能力,掌握多项核心技术,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弹药装备领域,国科军工通过长期研发及型号迭代,围绕弹药建立并完善了自有技术体系,拥有各类型弹药的完整研发技术能力。国科军工在弹药总体设计、精度控制、毁伤效果等核心环节积累多项研发成果和核心技术,在小口径防空反导弹药方面具备国内先进水平,多项关键技术和产品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形成持续性竞争优势。
截至2023年3月28日,国科军工及其子公司共拥有133项境内已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6项(含19项国防专利),掌握了25项与主营业务相关的核心技术,其中首创的多项核心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确立了其细分领域的产品技术优势。
基于自身核心技术成果,国科军工遵循军品“批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发展路径,建立起相应的技术研发及产业转化机制,研发技术成果产业化情况良好。截至2022年末,国科军工主要在研项目合计73项,其中工程研制项目40项,关键技术研究33项。
综上,国科军工重视技术创新,持续加大研发力度,掌握了25项与主营业务相关的核心技术,其中首创的多项核心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五、募资打造武器装备生产及科研基地,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国科军工通过统筹规划建设项目A区、B区、C区和技改项目B建设,正逐步实现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制造。其中,统筹规划建设项目C区、技改项目B已建设完工,统筹规划建设项目A区、B区已初步建成。
在弹药、引信及导弹安全与控制产品领域,国科军工具有数字化设计与虚拟仿真技术能力。同时,国科军工已建成和在建多条自动化机加线、药筒自动化生产线、电子装配线和总装线。
在导弹(火箭弹)固体发动机动力模块领域,国科军工具有贴壁浇铸和包覆药柱类动力模块产品完整的科研、试制和批产设备设施和试验条件,固体发动机总装生产线。同时,国科军工采用了业内最高效的小口径固体火箭发动机衬层离心装置、多发浇铸设备设施、自动倒边设备,高燃速安全制备工艺,实现了研制、生产过程的安全、高效。
此番上市,国科军工拟募资7.50亿元分别用于统筹规划建设项目、产品及技术研发投入、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项目银行贷款。
“统筹规划建设项目”总投资8.05亿元,拟募集资金3.29亿元,用于统筹规划建设项目 A 区、B 区、C 区。
其中:统筹规划建设项目A区规划建设为国科军工集团总部、子公司宜春先锋和星火军工行政办公区、科研及机械加工生产基地;统筹规划建设项目C区规划建设为国科军工子公司九江国科和新明机械行政办公区、科研及机械加工生产基地;统筹规划建设项目B区规划建设为国科军工弹药装备的总装区域。
该项目建成后,国科军工正式形成“一个园区、三个基地”格局,大幅提升生产、科研能力,实现各子公司协同发展,将其打造成区域性重要的武器装备和创新型科研生产基地。国科军工通过开展统筹规划建设项目,将实现现有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落地,将进一步提升其产品质量和交付能力。
“产品及技术研发投入”拟募资1.96亿元,用于国科军工现阶段在研项目以及未来新产品技术研发,有利于确保其技术和产品的不断更新升级与创新,保持国科军工核心竞争力和行业领先地位。国科军工通过增加产品及技术研发投入,进一步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技术整体水平和新产品研制能力。
“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项目银行贷款”拟募集资金2.25亿元,以降低国科军工资产负债率,降低财务成本,增强其抗风险能力,为国科军工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张发展提供稳定财务保障。
未来,国科军工将坚持优化结构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打造区域性重要的武器装备和创新性军用产品、民用产品科研生产基地,全面提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实现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收起

赞(10) | 评论 2023-06-07 21:26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捕获市场回暖走出低谷 “固收+”变“香”了吗?《金基研》霞路/作者不少“固收+”基金在2022年遭遇了“滑铁卢”,年内亏损超过10%,且有部分的最大回撤创下了基金成立以来的纪录。然而,2023年以来,部分“固收+”基金捕获到了权益类资产回暖的机会,且因其本身具有波动较小的固收类特...展开
捕获市场回暖走出低谷 “固收+”变“香”了吗?

《金基研》霞路/作者
不少“固收+”基金在2022年遭遇了“滑铁卢”,年内亏损超过10%,且有部分的最大回撤创下了基金成立以来的纪录。然而,2023年以来,部分“固收+”基金捕获到了权益类资产回暖的机会,且因其本身具有波动较小的固收类特性,其在2022年创下的最大回撤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修复。
数据显示,全市场包括混合债券型基金和偏债混合型基金在内的“固收+”基金中,截止至2023年5月18日,有2,110只在今年以来获得了正收益,其中有57只基金的收益率超过5%。从指数上看, 混合债券型基金(一级)指数和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在2023年内显示出较明显的上涨趋势,截至5月18日,这两个指数分别上涨了1.88%和0.99%。
在债市回暖、股票市场与转债市场反弹和较快的行业轮动背景下,投资策略的选择难度或会较大。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如何凭借投资门槛较低、回撤可控的固收类公募基金,获得高于权益类基金的收益,或还需将市场情况与自身需求结合。

一、市场利率下行与行业轮动加快,投资“像风一样”令人捉摸不透
多家银行公告称,2023年5月15日起,调整通知存款与协定存款的利率。根据统计数据,部分银行的存款利率已经从3%滑向2%,其中3年期和5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也降至2.985%和2.827%。
一般而言,债券的价格与存款利率相关性较高。当市场利率下行时,市场上的流动资金会增加,资金会更多地流向消费和投资品,而债券因具有相对高于银行存款的利率,其需求量会增加。据此,近期有不少资金进入了债券型基金市场,部分债券型基金的规模逐渐扩大,基金经理的操作难度增加,部分债券型基金甚至因此暂停了大额申购。
另外,今年以来,市场震荡幅度逐渐加大,行业轮动的速度相对加快。2023年未过半,新能源、有色、交通运输、软件开发、通信设备、互联网服务、计算机设备等众多行业轮番穿上“热门行业”这套戏服,“你方唱罢我登场”,投资者看得眼花缭乱。而热门行业是哪个、哪个板块值得投资,投资者们却众说纷纭。
近期,A股市场冲高遇阻,仍在震荡整理的过程中。数据显示,上证综指与创业板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分别为13.02倍和36.56倍,处于近三年中位数以下水平。也就是说,市场估值仍处于相对较低的区域,适合投资者进行中长期布局。
然而,结合目前A股市场的震荡及行业轮动加快的因素,个人投资者或难以把握市场的变动情况和股市中的投资机会。而“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转道选择投资基金,或能在轮动市中平衡风险、获得收益。

二、波动可控收益有底,“固收+”基金灵活多变
在目前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债券或是值得持有的投资品;在市场回暖、行业轮动之中,若能把握到优势行业的投资机会,或能得到理想的收益。而“固收+”基金,或许恰恰能将这两者结合起来。
“固收+”基金以各类债券作为底层资产,追求资产的稳定增值,同时,基金经理在管理“固收+”基金时会,配以一定比例的权益类资产,如股票、可转债等。因此,“固收+”基金具有“下有底、上不封顶”的收益特征。此外,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基金经理还会适时调整各类资产的比例和配置结构,以形成更高效率的投资组合。
从资产配置的结果方面看,与一般的股票型基金相比,“固收+”基金对单一行业或个股等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较低,且常会配置高股息率的价值行业或一些冷门行业。此外,“固收+”基金的权益类资产仓位较低,可以及时转换投资标的,追逐市场热点,获得超额收益。
统计数据显示,“固收+”基金今年以来整体上涨,截至5月12日,“固收+”基金的平均涨幅为1.06%。其中,截至5月18日,华夏安康债券A、南方昌元转债A两只基金在今年以来分别获得了5.83%、8.44%的收益率,而工银可转债债券在今年以来的收益率则高达21.15%。
“波动可控、收益有底”是“固收+”基金的特点之一,其长期回报率或许可以与一些宽基指数有得一比。然而,“固收+”基金的本质仍是股票与债券相结合的投资工具,其“固收”部分由债权类资产构成,“+”部分则是股票等权益类资产,如果遇到股市债市双双表现不好的情况,“固收+”有可能会变成“固收-”。因此,投资者在选择“固收+”基金时,除了要看到它们的优点,还不能忽略它们的缺点,只有在对投资工具的两面都形成深刻的认识后,才能扬长避短,获得理想的收益。

收起

赞(22) | 评论 (2) 2023-06-07 15:03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新莱福:两大主要产品全球市占率领先 自主创新构筑四大方面核心《金基研》木头/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2023年5月25日,新莱福在创业板发行申购,即将踏上资本市场。自成立以来,广州新莱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莱福”)始终专注于吸附功能材料、电子陶瓷材料等功能材料的研发和...展开
新莱福:两大主要产品全球市占率领先 自主创新构筑四大方面核心

《金基研》木头/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2023年5月25日,新莱福在创业板发行申购,即将踏上资本市场。自成立以来,广州新莱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莱福”)始终专注于吸附功能材料、电子陶瓷材料等功能材料的研发和生产。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吸附功能材料——磁胶材料及电子陶瓷元件——环形压敏电阻等两类产品方面,新莱福已成为全球市占率领先的企业之一。目前,新莱福的主要产品已经形成了明显的规模效应,因而实现成本优势,从而在产品定价方面相较于竞争对手更有空间、更具竞争力。
近年来,新莱福毛利率及加权平均ROE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同时,新莱福“造血”能力不断增强现金流充裕,资产负债率低于可比公司均值,偿债风险低。由此可见,新莱福基本面良好。深耕磁性材料行业二十余年,新莱福凭借优异的产品质量及稳定性受到下游众多知名企业的广泛认可,客户覆盖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此外,新莱福重视技术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掌握了四大方面核心技术,构筑了技术壁垒,形成了业内先进的技术优势。

一、毛利率及ROE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资产负债率低于可比公司均值
自1998年成立以来,新莱福致力于吸附功能材料、电子陶瓷材料、其他功能材料等领域中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新莱福主要产品中吸附功能材料主要应用在广告展示、办公文具、装修装饰等终端消费领域;电子陶瓷元件主要应用于微电机及消费电子产品。
2020-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新莱福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99亿元、7.83亿元、7.15亿元、1.6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97亿元、1.33亿元、1.28亿元、0.29亿元。其中,新莱福2023年一季度财务数据经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审阅未审计(下同)。
虽然,新莱福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业绩受经济周期性波动导致下游磁性消费制品及电子消费领域不景气因素影响小幅下降,但其毛利率及ROE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盈利能力突出;资产负债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偿债风险低。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0-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新莱福毛利率分别为35.75%、36.63%、34.98%、37.72%。
同期,新莱福同行业可比公司安徽大地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地熊”)、深圳市铂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铂科新材”)、安徽龙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磁科技”)、成都银河磁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磁体”)、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络电子”)、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风华高科”)的毛利率均值分别为31.84%、31.81%、27.11%、25.91%。
与此同时,近年来新莱福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于行业均值。
2020-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新莱福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6.61%、18.06%、14.98%、3.06%。
同期,新莱福同行业可比公司大地熊、铂科新材、龙磁科技、银河磁体、顺络电子、风华高科的加权平均ROE均值分别为10.29%、14.37%、10.89%、1.32%。
除此之外,近年来新莱福的收现比高于100%,盈利质量良好;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逐年上涨,“造血”能力不断增强;货币资金逐年上涨,现金流充裕。
2020-2022年,新莱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4.70%、103.21%、111.2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0.95亿元、1.45亿元、1.79亿元;货币资金分别为0.99亿元、1.05亿元、1.10亿元。
由此,近年来新莱福的资产负债率呈逐年走低趋势,且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0-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新莱福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4.23%、14.60%、11.43%、11.02%。
同期,新莱福同行业可比公司大地熊、铂科新材、龙磁科技、银河磁体、顺络电子、风华高科的资产负债率均值分别为24.71%、28.95%、33.41%、33.38%。
综上,近年来新莱福毛利率及加权平均ROE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盈利能力突出。同时,新莱福的“造血”能力不断增强,现金流充裕,资产负债率低于行业均值。

二、严把产品质量获下游知名企业青睐,客户覆盖全球60余个国家及地区
产品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新莱福高度重视产品质量,拥有完整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2003年以来陆续通过了ISO/9001、ISO/14001等管理体系认证。
长期以来,新莱福实行“全过程、全员、全企业、多方法”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建立了覆盖原材料采购、产品设计、生产加工、成品出货等各环节的全流程监管体系,并定期检讨和改进质量管理流程。新莱福拥有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X射线荧光测厚仪、X射线衍射仪等数十种大型实验和检测设备,以保证对产品质量的准确把控。
在产品质量稳定性管控上,新莱福自主研发设计了全自动的磁性材料生产线以及配套管理软件系统。新莱福于2011年开始产线自动化的改造升级,2015年完成首次升级,2018-2019年完成第二轮产线升级。目前,新莱福的相关设备可以实现自动称量、自动配送、自动生产、自动计件、自动检测等,生产线的自动化极大提升了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形成了不俗的竞争优势。
凭借优异的产品质量,新莱福受到下游众多知名企业的广泛认可。新莱福产品的销售区域涵盖国内以及欧洲、北美、日本、韩国等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主要客户包括NICHILAY、SANDERS、GUANDONG ITALIA S.R.L、Sentec International BV、HYUNG SUNG CORPORATION等。
深耕磁性材料行业二十余年,新莱福形成了完善的客户覆盖网络,覆盖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
在北美区域,新莱福设立了美国子公司,专注于服务北美市场。在欧洲区域,新莱福在多数国家均与当地合作伙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且通过每年参加行业展会的方式推广产品。在日本,新莱福重点合作的NICHILAY公司是日本知名的磁胶材料及消费制品销售商,拥有强大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知名度。在韩国,新莱福和当地最大的磁胶材料及消费制品销售商之一HYUNG SUNG COPORATION合作超过20年,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东南亚、南美、澳洲、中东等其他地区,新莱福设有3个海外销售部负责开发和服务相关区域内的客户。在国内,新莱福设立了10个销售部门分别负责覆盖不同的产品线及销售区域的客户。
由此,新莱福形成内外销并重的销售格局:境内销售主要集中于华东和华南地区;境外销售主要集中在欧洲地区和亚太地区。
2020-2022年,新莱福境内销售收入分别为3.27亿元、3.68亿元、3.03亿元,占主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4.86%、47.28%、42.60%;境外销售收入分别为2.69亿元、4.10亿元、4.08亿元,占主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5.14%、52.72%、57.40%。
可见,新莱福重视产品质量,建立了高效的产品质量控制和保障体系,获得下游知名企业青睐。同时,新莱福具备完善的客户覆盖网络,形成内外销并重的销售格局,产品销往全球60余个国家及地区。

三、两大主要产品全球市占率领先,规模优势提升产品竞争力
规模是进入新莱福所在行业的重要壁垒之一。只有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才能满足客户多样化、高质量、交期快的需求,并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二十多年来,新莱福始终以提高生活品质、改善人居环境为宗旨,开发出了一系列相关的功能材料及制品。目前,新莱福主要产品已经形成了明显的规模效应,因而实现成本优势,从而在产品定价方面相较于竞争对手更有空间、更具竞争力。在吸附功能材料——磁胶材料及电子陶瓷元件——环形压敏电阻等两类产品方面,新莱福已成为全球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企业之一。
在吸附功能材料领域,新莱福最早于2007年提出吸附式广告展示系统的概念,并成功开发出柔性宽幅、可直接印刷的广告用磁胶材料,大大拓展了吸附功能材料的应用边界。新莱福生产的广告用磁胶材料产品目前最宽可达1,626mm,厚度最薄可达0.08mm,均为行业先进水平。新莱福的广告用磁胶材料可直接印刷、喷绘,即印即用、快速换新、无毒环保,被广泛应用于广告展示、家居装饰、办公教育等场景。
2022年,新莱福吸附功能材料产品销售量超过2,000万平方米,是全球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供应商之一。据美国第三方咨询机构BCC Research的数据及新莱福2022年全年相应的收入测算,新莱福2022年吸附功能材料——磁胶材料占全球市场总额达到17%。
此外,新莱福还特别关注产品的环保性和安全性,陆续研发出无卤、无VOC、耐火阻燃等具有较高环保及安全标准的绿色产品。
在电子陶瓷材料领域,新莱福主要产品为环形压敏电阻和热敏电阻等电子陶瓷元件,以环形压敏电阻为主。
在环形压敏电阻方面,新莱福目前已开发出氧化锌和钛酸锶两类产品;同时,通过电极制备工艺的技术攻关,新莱福已成功开发出新一代铜电极产品,该产品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提高了产品竞争力。2022年,新莱福环形压敏电阻销量超过14.12亿只,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工艺技术先进、品类齐全、市场占有率领先的重要供应商之一。
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的统计,2021年新莱福有刷微电机用环形压敏电阻全球市场占有率约为29.4%。
简言之,新莱福在吸附功能材料——磁胶材料及电子陶瓷元件——环形压敏电阻等两类产品方面,已成为全球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企业之一。新莱福主要产品明显的规模效应,使得其在产品定价方面相较于竞争对手更有空间、更具竞争力。

四、研发投入及占比呈稳步上涨趋势,自主创新构筑四大方面核心技术壁垒
吸附功能材料、电子陶瓷元件行业作为新材料领域的分支,具有产品规格多样,配方复杂等特点,行业专业性强。为保持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性,近年来新莱福不断加大研究开发方面的投入,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呈逐年上涨趋势。
2020-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新莱福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883.80万元、3,300.59万元、3,786.57万元、919.66万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为4.82%、4.22%、5.30%、5.60%。
在研发团队建设方面,新莱福一直坚持把技术研发和科研人才作为核心竞争力之一,高度重视研发技术人才的吸收和培养,而新莱福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来源于其具有一只优秀的研发队伍。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新莱福拥有研发人员126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13.50%。其中核心技术人员在相关领域均有近20余年的工作经验,并主持或者参与过“钐铁氮稀土永磁材料的开发”、“铁磁性粉体/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物理强化制备技术”等多个科技项目。
经过多年的研发创新和技术积累,新莱福已经在吸附功能材料、电子陶瓷元件等领域掌握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拥有专利七十余项(其中尚处于有效期的专利77项)。新莱福自主设计并建设了多个自动化生产平台,构筑了技术壁垒,形成了业内先进的技术优势。
在功能复合材料加工技术方面,新莱福掌握全工艺橡胶磁加工技术、无VOC和无卤素环保系
列磁胶产品加工技术、白板膜的擦写及抗菌等技术、可移胶粘技术等核心技术。其中,针对磁胶材料的生产,新莱福结合传统压延、挤出流延等生产工艺开发了新型一体成型工艺及装备。
在电子陶瓷元件加工技术方面,新莱福掌握高电压氧化锌环形压敏电阻生产技术、正温度系数钛酸锶瓷体生产技术、铜合金电极制备技术等六项核心技术。其中,新莱福通过自主设计关键烧结设备,结合特有电极浆料配方,首创“一步法”短流程铜电极制备技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装备及自动化技术方面,新莱福掌握磁胶生产自动化技术、环形压敏电阻器生产自动化技术、热敏电阻生产自动化技术等核心技术。新莱福针对磁胶材料、环形压敏电阻、热敏电阻等产品的生产过程,自主研发了各类自动生产和检测设备。
在功能粉体材料制备技术方面,新莱福掌握电子陶瓷粉体制备技术、钐铁氮永磁粉体制备技术、电离辐射吸收剂粉体制备技术等核心技术。
2020-2022年,新莱福应用核心技术实现的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5.96亿元、7.78亿元、7.1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9.53%、99.41%、99.49%。
依托多年的技术沉淀,2019年,新莱福被认定为“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及“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21年,新莱福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认定。
总的来说,新莱福重视技术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掌握了四大方面核心技术,构筑了技术壁垒,形成了业内先进的技术优势。同时,新莱福的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核心技术贡献收入占比超99%。

五、拟募集资金拓展三大重点项目,加码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
2023年5月25日,新莱福在创业板发行申购。在机构询价结束后,新莱福的发行总数为2,623万股,对应39.06元的发行价,募集的资金总额为10.24亿元,超募1.94亿元。
此番上市,新莱福拟募集资金8.30亿元分别用于复合功能材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新型稀土永磁材料产线建设项目、敏感电阻器产能扩充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
其中,“复合功能材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拟募资3.00亿元,在拓展现有产品产能的同时开发生产高能射线防护材料、隔音阻尼材料、非磁性广告耗材等新型高附加值产品,巩固其现有的竞争优势。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改善人居环境所需的隔音、隔热、能量射线屏蔽等复合功能型材料的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多,新莱福在相关领域的多年的经营经验将助推其未来的持续增长。
该项目投产后拟生产的具体产品主要有:医用辐射防护材料、防辐射安检帘、放射性物质防护手套、核电核工业用防护制具、磁性阻尼材料、非磁性广告耗材、装饰膜等功能制品。
“新型稀土永磁材料产线建设项目”拟募资1.30亿元,实现新型钐铁氮稀土永磁材料的产业化发展。通过制备出高性能、耐腐蚀性及性价比的钐铁氮产品,实现在高吸力展览展示、强力连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拓展现有吸附功能材料的使用场景,形成对新莱福现有产品矩阵的补充,并实现更大的市场应用规模。
钐铁氮产品可实现对部分粘结钕铁硼产品的有效替代。同时,钐铁氮稀土永磁材料使用的氧化钐原材料价格低,仅为氧化钕价格的约五十分之一,产品具备高性价比。此外,通过对伴生轻稀土有效利用,可以将稀土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对国内稀土产业的平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敏感电阻器产能扩充建设项目”拟募资2.50亿元,购置新建生产线,用于环形压敏电阻、片式压敏电阻和热敏电阻的生产。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新莱福将进一步扩大敏感电阻器的产能,强化其生产制造能力,满足下游市场对敏感电阻元件不断增长的需求。
“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拟募资1.50亿元,用于采购先进的软硬件设备、引进高端研发技术人才,开展多个前沿性、专业性的课题研究。该项目的建设可以提升新莱福整体研发实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拓展现有产业,提升其竞争力。
未来,新莱福将依托磁胶材料、压敏电阻两个产品形成的技术沉淀和经验累积,以及研发中心提供的先进技术支持,重点拓展功能复合材料、敏感电阻器、新型稀土永磁材料三大重点项目,并加大研发中心的创新工作,创造出更多能够提升人类生活品质的产品。


收起

赞(4) | 评论 2023-06-06 10:05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智翔金泰:自免、抗感染领域领先企业 十二个产品研发管线并进《金基研》木头/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持续加深、不健康生活方式、污染等因素的推动,国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等发病率及患病率逐年提升,患者基数不断增长。同时,随着生物技术不断突破,国内生物药市...展开
智翔金泰:自免、抗感染领域领先企业 十二个产品研发管线并进

《金基研》木头/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持续加深、不健康生活方式、污染等因素的推动,国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等发病率及患病率逐年提升,患者基数不断增长。同时,随着生物技术不断突破,国内生物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从2015年的1,453亿人民币增长到2021年的4,248亿人民币,增速远高于国内整体医药市场与其他细分市场。近年来,抗体药物以靶向性强、疗效好、副作用小的特点,以革命性的速度改进了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癌症等重点疾病领域的临床治疗方法。
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翔金泰”)是一家以抗体药物发现技术为驱动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主营业务为抗体药物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在研产品为单克隆抗体和双特异性抗体,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智翔金泰坚持源头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占比例超八成。智翔金泰建立了基于新型噬菌体呈现系统的单抗药物发现技术平台(NovaLiPhTM)、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发现技术平台(GenBibodyTM)、单域抗体药物发现技术平台(GenNano™)、胞内抗原抗体药物发现技术平台(IncelBody™)、新结构重组蛋白药物发现技术平台(IgPro™)五大技术平台;在药物开发环节,智翔金泰建立了高效的重组抗体药物工艺开发平台。上述六大技术平台保证智翔金泰研发投入持续高效产出。
截至2023年05月,智翔金泰拥有涵盖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等治疗领域的12个在研产品,其中7个产品(12个适应症)处于不同临床阶段,且核心产品在国内研发进度领先;智翔金泰的赛立奇单抗有望成为首个上市国产抗IL-17A单抗,其在研的狂免双抗、抗TSLP双抗均为全球首创,GR1802(IL-4Ra单抗)进度位于国内前列。临床需求巨大市场空间广阔。此番上市,智翔金泰拟募资主要投向研发及产业化,进一步增强其发展潜力,未来可期。

一、生物药市场规模快速扩大,细分领域发展前景广阔
据国家统计局及发改委数据,2018-2022年,国内65岁及以上人口分别为1.67亿人、1.76亿人、1.91亿人、2.01亿人、2.10亿人,占当年度全国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1.9%、12.6%、13.5%、14.2%、14.9%,国内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老龄化人口的增速明显。
同时,随着国内居民经济水平的提高、疾病宣传科普力度的加大、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基层诊疗规范度的提升以及伴随诊断等疾病检测技术的不断普及,国内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检出率和诊断率也在不断提升。
随着生物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突破,生物医药在过去无法有效治疗的多种疾病方面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断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近年来生物医药行业不断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生物医药行业发展与创新,《“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等产业政策,由此,国内生物药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且增速远高于国内整体医药市场与其他细分市场,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7-2021年,国内生物药市场规模分别为2,185亿元、2,622亿元、3,120亿元、3,457亿元、4,24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08%。特别是在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国内生物制品逆势增长,是国内医药市场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板块。
近年来,抗体药物具有靶向性强、疗效好、副作用小的优势,以革命性的速度改进了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癌症等重点疾病领域的临床治疗方法。现代抗体药物的基础是具有疾病治疗或预防作用的单克隆抗体或其衍生物。以单抗为基本结构骨架,又可衍生出双/多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物和Fc融合蛋白等大分子药物。
在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方面,随着国内患者基数的不断增长、新型单抗药物的推出、抗体药物渗透率的提高,国内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快速增长。
据药智咨询数据,2016-2020年,国内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规模分别为98亿元、118亿元、160亿元、288亿元、410亿元,占国内生物药市场的11.89%,5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6.98%。预计到2025年,国内单克隆抗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810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为34.58%。
在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市场方面,伴随着抗体工程和抗体生物学领域的里程碑进展,促使双特异性抗体技术不断创新和突破。
2020年,全球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市场规模提升至27亿美元,5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3.32%。
尽管目前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在国内市场尚未取得明显的市场销售份额,但其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到2025年,国内双克隆抗体药物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至121亿元,2021年至2025年的复合增长率达160.95%。
综上,国内生物药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且增速远高于国内整体医药市场与其他细分市场。其中,单克隆抗体和双特异性抗体市场快速增长,发展前景广阔。

二、研发人员占比超八成,六大技术平台源头创新稳定输出
在抗体药物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驱动下,智翔金泰苦练内功,一方面,智翔金泰持续加大研发费用及人员投入、新产品开发投入;另一方面,智翔金泰坚持源头创新,建立六大成熟技术平台并不断迭代升级。
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智翔金泰研发投入分别为1.25亿元、2.36亿元、2.95亿元、1.86亿元,呈逐年上涨态势。持续的研发投入,保证了智翔金泰各在研项目的平稳、高效推进,并促进了其各研发平台的建设与强化。
研发团队建设方面,智翔金泰拥有一支研发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各期末,智翔金泰研发人员分别为175人、216人、273人、298人。其中,截至2022年6月30日,智翔金泰拥有技术研发人员298人,占整体员工的87.39%。
在源头创新方面,智翔金泰建立了五个抗体药物发现技术平台;在药物开发环节,智翔金泰建立了高效的重组抗体药物工艺开发平台。
针对噬菌体呈现抗体库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智翔金泰对噬菌体呈现系统进行了优化,基于双载体的噬菌体呈现技术可以将先导分子的改造周期缩短至3个月左右,极大地提高先导分子改造效率。基于λ重组系统的抗体库构建技术可以应用于构建超大容量(>1012)的人抗体库,也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大容量(>1011)小鼠免疫库的构建和筛选。
基于上述两个技术平台的联合使用,智翔金泰的新型单抗药物候选分子的发现周期可以缩短至6-9个月。
2016年,智翔金泰启动双特异性抗体药物技术平台的建设和优化,目前已经建立scFv+Fab和Fab+Fab两种结构的双特异性抗体开发技术平台。智翔金泰基于双载体噬菌体呈现抗体库技术,以构建的大容量人抗体轻链库资源为基础,可以快速(3个月)地筛选到已选定的两个单抗的共同轻链,用于构建共同轻链双特异性抗体。
近年来,智翔金泰持续探索新领域,以平台创新支撑引领产业发展,不断探索,又先后建立了单域抗体药物发现技术平台(GenNano™)、胞内抗原抗体药物发现技术平台(IncelBody™)、新结构重组蛋白药物发现技术平台(IgPro™)。
在药物开发环节,智翔金泰建立并逐步完善了重组抗体药物工艺开发平台,形成了一整套快速、稳健的工艺开发流程。截至目前,智翔金泰已完成了10个治疗性抗体(6个单抗产品,4个双特异性抗体产品)的工艺开发和中试生产。
基于以上高效领先的抗体药物发现技术平台,智翔金泰形成快速、稳定的药物开发流程,可以完成2-3/每年项创新产品发现研究、临床前研究,并拓展已有产品新适应症。
智翔金泰坚持源头创新,以抗体药物发现技术为驱动,高效领先的抗体药物发现技术平台持续输出,研发费用、人员的投入,抗体药物全产业链布局,不断夯实科技实力,践行“为病人做好药”的企业使命,开发可信赖和可负担的创新抗体药物,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三、十二个产品研发管线有序推进,核心产品研发进度领先
受益于持续加大的研发投入及不断迭代的研发平台,智翔金泰的研发管线不断拓展,在研产品主要覆盖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等重大疾病领域。
截至2023年05月,智翔金泰拥有涵盖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等治疗领域的12个在研产品,其中7个产品(12个适应症)处于不同临床阶段,核心产品赛立奇单抗中重度银屑病适应症已提交NDA获受理,2个处于临床III期,核心产品管线进度国内领先。
据智翔金泰招股书披露,未来三年(2024-2026)预计上市的产品为赛立奇单抗、GR1801和GR1802,其中赛立奇单抗为国内企业首家申报NDA的抗IL-17A单克隆抗体,GR1801是国内首家进入临床试验的抗狂犬病病毒G蛋白双特异性抗体,GR1802为国内进度位于前列的抗IL-4Rα单克隆抗体注射液。
赛立奇单抗的主要适应症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和中轴型脊柱关节炎。赛立奇单抗针对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已于2022年9月完成III期临床试验的随访,达到主要临床终点;III临床数据显示,24周时PASI75应答率达98.6%,且长期用药也可以维持良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GR1501针对放射学阳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适应症II期临床试验有效性表明在100mg-300mg剂量组:16周时FAS集(FAS填补)下ASAS20应答率达到72.5%-77.5%,于2022年6月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针对狼疮性肾炎适应症于2022年8月取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国内银屑病患者超600万人,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超500万人,患者人群众多。IL-17A靶点药物在银屑病适应症以优异的疗效,得到了市场充分认可,作为目前疗效最好的药物之一,司库奇尤单抗在国内销售额迅速增长;据中信建投证券预测司库奇尤单抗2022年在国内的销售额为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00%。
赛立奇单抗有望成为第一个上市的国产IL-17A靶点药物,实现国产替代,且临床疗效优异,可降低患者经济负担,预计市场空间广阔。
GR1801系狂犬病病毒被动免疫适应症的全球首创双抗产品。GR1801相比较血液制品,不受生物原材料限制,避免临床中血液制品带来的潜在感染风险,可以批量生产,且产品均一性良好;同时靶向G蛋白位点I和III,分子设计更符合WHO建议,预期保护效率更高。GR1801产品作为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的抗狂犬病毒双特异性抗体,预计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属(lyssavirus)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是国内传染病主要致死病因之一,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100%,给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国内狂犬病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暴露率(440.31/10万),约4,000万人,其中Ⅲ级暴露约40%;Ⅲ级暴露者中,仅15%左右使用被动免疫制剂,血液制品免疫球蛋白因原料受限,近年来批签发量约为200-240万人份/年,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存在1,360万-1,400万人次/年缺口.
智翔金泰的GR1801产品临床数据显示效果优异,产品上市后预计可填补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存在的巨大缺口。
GR1802(抗IL-4Rα单克隆抗体)针对中重度哮喘适应症、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四个适应症正在开展II期临床试验,进度位于国内前列。
据国外机构预测,IL-4Rα将成为第7个销售超过百亿美元的抗体药物靶点,该靶点药物适应症广泛,千万级目标患者人群;按照2015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国内20岁以上人群有4,570万哮喘患者,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受遗传、免疫、感染、环境、精神等多种因素影响,据统计,2020年特应性皮炎患者约为2,182万人,慢性鼻窦炎伴息肉、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等患者也均超1,000万人。Dupixent单抗2022年突破80亿美元销售额,并持续保持快速增长,验证了IL-4Rα靶点药物疗效确切及相应疾病领域巨大的市场潜力。
智翔金泰的GR1802产品多个适应症临床同步进行,进度位于国内前列,预计未来市场潜力广阔。
GR2002为全球首个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的抗TSLP双特异性抗体,TSLP目前唯一被证明对低Th2型哮喘有效的靶点,全球尚无TSLP双抗上市,有望填补该靶点双抗药物空白。
GR1603为国内企业首家(全球第二)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的抗 IFNAR1 单克隆抗体,将成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新选择,目前国内尚无IFNAR1信号通路抑制剂上市,有望填补国内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空白。
GR1901为抗CD3×CD123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现无同类药物上市,国内首个进入临床,上市后有望填补该类药物空白。
可见,作为国内最早布局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领域的国内抗体企业之一,智翔金泰产品适应症覆盖广、产品临床效果优异、核心产品进度领先,预计市场空间广阔。

四、产业资本与创新团队深度融合,获十四家机构增资入股
生物医药行业具有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特点,由此构筑了技术和资金的双重壁垒。智翔金泰将产业资本与创新团队深度融合,助力其稳健发展。
智翔金泰的实际控制人为蒋仁生,智睿投资直接持有智翔金泰72.73%股权。蒋仁生直接持有智睿投资90%股权,并通过其控制的智飞生物持有智睿投资10%股权,蒋仁生可通过智睿投资控制智翔金泰股东大会72.73%表决权,为智翔金泰实际控制人。
蒋仁生拥有深厚的医药健康产业背景。2010年,蒋仁生带着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300122.SZ)成功上市创业板。2014年,蒋仁生紧跟时代和技术进步,布局抗体药物产业。此外,蒋仁生还掌控着重庆宸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峨眉山世纪阳光大酒店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微生投资有限公司,也与QIAN YE CHENG共同控制重庆精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
另一方面,智翔金泰创新团队包括了管理、研发、建设、生产和质量人才,均拥有良好教育背景、专业的研发及管理经验,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坚持源头创新。
为建立健全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智翔金泰实施了员工股权激励计划。
汇智鑫、启智兴、众智信为智翔金泰员工持股平台,截至2022年12月2日,智翔金泰共有超百名员工获得股权激励,通过三个持股平台间接持有智翔金泰股份。
通过不同形式,以不同条件授予员工股权激励,有利于智翔金泰针对性地激励员工骨干,稳定优秀人才,对其产品和技术的持续改进及业务的长期持续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智翔金泰发展前景也获得国内众多机构高度认可。2021年9月8日,智翔金泰增资扩股2,500.00万股,新增14名股东,包括东方富海、海通创新、君和资本、信熹资本、朗玛峰创投、成都高投等知名投资机构,入股价格为每1元注册资本24.00元,投后估值66亿元。

五、募资主要投向研发及产业化,进一步增强未来发展潜力
目前,智翔金泰完成了位于重庆国际生物城的产业化基地一期工程,包括24,400L抗体原液产能生产线及2条制剂生产线,已获得《药品生产许可证》。上述各生产线均按照国内GMP、美国cGMP和欧盟GMP的标准开展,可开展欧美发达国家临床样品制备。
在完成生产设施建设的同时,智翔金泰加强工艺开发能力,提高单位产能,提升药品生产能力,进一步降低抗体药物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此番上市,智翔金泰拟募集资金39.80亿元,分别用于“抗体产业化基地项目一期改扩建”、“抗体产业化基地项目二期”、“抗体药物研发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抗体产业化基地项目一期改扩建”和“抗体产业化基地项目二期”是在智翔金泰持续开展药物研发,多项重要核心药物产品的基础上,面对未来医药市场的发展,为进行抗体药物的大批量生产而设。
其中,“抗体产业化基地项目一期改扩建”投资总额4.50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4.06亿元,在一期现有产线的基础上新增20,000L产能的抗体原液生产线,旨在突破现有厂区产能限制,进一步提升智翔金泰抗体产业化能力,以满足其新产品研发及未来产品上市的生产需求。
“抗体产业化基地项目二期”投资总额15.00亿元,在重庆国际生物城建设大规模抗体药物生产基地。该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智翔金泰产能,从而将其药物研发成果转化为可大规模供应市场的抗体药物。
需要说明的是,抗体药物生产线建设具有资本投入高、技术壁垒高及耗时长的特点,需要企业根据在研产品的进度统筹新生产基地配套建设,以满足产品日益增长的产业化需求并抢占市场发展先机。
上述两项目将配合智翔金泰产品的商业化推广进程,建设大规模抗体药物生产基地,满足医药市场对其产品的旺盛需求,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提升智翔金泰盈利能力,增强其未来的发展潜力。
“抗体药物研发项目”投资总额拟使用12.32亿元募集资金用于在研产品的临床试验,包括赛立奇单抗、GR1603、GR1802、GR1803、GR1901和GR1801等项目研发。该项目将推动智翔金泰抗体药物的研发进程,在进一步夯实其技术基础的同时扩大智翔金泰的发展空间。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拟使用8.42亿元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能够保障智翔金泰继续快速、健康发展。
未来,智翔金泰将坚持源头创新,注重创新药物的先进性、独特性和差异性研发,保持产品在业内的领先地位,加快产业化基地建设,为患者持续提供可信赖、可负担的生物技术药物。
收起

赞(4) | 评论 2023-06-05 09:29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指数跑赢基金”之下,债基是否有机会“喘口气”?《金基研》霞路/作者对债券市场少有关注的投资者近期若是看到债券市场的走势,不禁会“掐人中”。债券市场在经历了2022年底的回撤后“扶摇直上”,而近期债券型基金的收益表现则在不少基民预期之上。近期,宏观环境相对宽松,相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展开
“指数跑赢基金”之下,债基是否有机会“喘口气”?

《金基研》霞路/作者
对债券市场少有关注的投资者近期若是看到债券市场的走势,不禁会“掐人中”。债券市场在经历了2022年底的回撤后“扶摇直上”,而近期债券型基金的收益表现则在不少基民预期之上。
近期,宏观环境相对宽松,相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平稳充裕的货币政策让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债券市场继“债券通”以及“互换通”后,进一步吸引到了不少投资者。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市场状况与更早一段时间的预期存在一定偏差,实体经济融资需求逐步修复,货币增长,然而股市的收益却不及预期,资金溢出效应较大。
在这样的条件下,投资者或许需要再次对市场情况作出判断。在资产配置方面,投资者需要深入思考债券这一投资品种的地位,而债券基金的投资价值则还需基民进行重新评判。因此,投资者可以深入分析目前的债券市场的结构,再选择合适的基金进行投资。

一、货币流动性平稳充裕,债券市场热情依旧
5月22日,有20亿的逆回购操作开展,同时,有2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际上,此举实现了对公开市场的零投放。尽管现在未有新的资金向公开市场注入,但当前市场流动性合理且充沛。
而市场的流动性,从指标上看,DR001是观测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指标,其下调意味着当前市场流动性相对宽裕;而DR007下调则意味着金融机构间借钱的利率下降,资金成本降低,金融系统流动性充足。
截止至5月19日,数据显示,各期限利率涨跌不一。从质押式回购成交行情来看,DR001下行4.08个基点至1.4035%,DR007则上行10.13个基点至1.8743%。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下行5.5个基点至1.408%。
简而言之,当前市场流动性充裕,整体资金面处于相对宽松的状态。这种情况为看好债券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短期内市场内的扰动因素处于相对可控的阶段,预期市场的流动性或将处于相对平稳充裕的状态。
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在投资债券型基金前,需要知道,影响债券价格的除了缴税、缴准、月末效应等扰动因素之外,还有财政政策节奏和实体经济修复情况。
从宏观视角来看,短期内监管应对扰动因素的货币政策工具相对较多。与此同时,从历史脉络来看,目前政策处于相对较积极的阶段。从公开市场操作的情况来看,资金“受到呵护”,有望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沛。

二、股基收益率跑输宽基指数,债市超跌或已修复
近期,市场上的热门话题莫过于“指数跑赢基金”了。
偏股混合指数在今年以来的收益率远远落后于沪深300指数。其原因,或是基金公司所重仓的板块涨跌度远不达预期,而究其根源,或是经济回暖预期之下存量市场资金之间的博弈,而在A股市场上,短期热点的吸引力胜过核心资产。
股票市场之外,目前债券市场稳步抬升,去年底债市的超跌或已得到修复。Choice数据显示,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回到了2022年三季度历史新高的位置,而和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则创下了历史新高。从走势来看,可以说,两大债券基金指数已经修复了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剧烈调整。
在债券指数持续走高的背景下,不少的债券型基金净值也创了新高。截至2023年5月16日,Choice数据显示,单位净值创新高的债券型基金共有826只,其中不乏百亿级债券型基金。其中,博时安盈债券A、易方达投资级信用债债券A今年以来分别获得了1.75%和2.3%的收益率,5月16日分别收1.4251元和1.6326元。
目前,国内经济持续回暖,而投资及消费带来的融资需求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存款利率的下降空间较为有限。未来,随着央行疏通货币传导,货币政策或将稳健偏宽松,而目前债券市场或已修复至去年市场调整前的位置。简言之,从短期看,市场较为稳定;而长期来看,资产配置出现较大变化,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资产组合需求持有一定的债券基金,优化投资组合,获取合理收益。

收起

赞(21) | 评论 (4) 2023-06-02 20:41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当投资组合与计划出现偏差时,“再平衡”策略能挽回些什么?《金基研》霞路/作者不少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都会有意识地根据投资目的,将自有资金以不同的比例投资在不同类型的资产中,以避免当某一类资产出现大幅贬值时,资产的大幅“缩水”。而有的投资者在构建完投资组合后,或会认为“投资组合已经...展开
当投资组合与计划出现偏差时,“再平衡”策略能挽回些什么?

《金基研》霞路/作者
不少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都会有意识地根据投资目的,将自有资金以不同的比例投资在不同类型的资产中,以避免当某一类资产出现大幅贬值时,资产的大幅“缩水”。
而有的投资者在构建完投资组合后,或会认为“投资组合已经构建好了,后面就可以放开手让它自己运作了”。然而,自投资组合投入运作后,市场环境便开始变化,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标的资产的价格也会发生变化。最后,投资者可能会发现,投资组合的表现或已与最初设定的计划相去甚远。
投资组合的“再平衡”策略是可以用来应对这种情况的一种机制。在“再平衡”的过程中,投资组合中的各类资产占比会逐渐恢复到计划原定的水平,有利于实现原本的投资目标。那么,何为“再平衡”?如何“再平衡”? “再平衡”的频率如何确定?

一、重新调整资产比例,让投资回到“正轨”
如果发现各类投资品的净资产占投资组合净资产的比例出现偏移,我们可以通过卖买各类资产,以调整各类投资品的比例,让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水平与制定的投资计划相匹配。而这一过程便是“再平衡”
举个例子,假设某投资者最初设立的投资组合由50%的股票型基金南方医药创新股票A、30%的债券型基金博时裕景纯债、20%的货币型基金创金合信货币A组成。一段时间后,三只基金出现了不同程度上涨,但是涨幅存在差异。最终,投资组合的净资产中,有60%为股票型基金,25%为债券型基金,而货币型基金则有15%。
这时候,股票型基金在整个资产组合中的占比就变多了,如果股票市场出现大跌,股票型基金的净值在此影响下减少,这位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受到的影响或会比初始状态的投资组合能受到的影响更大。
因此,如果这位投资者在发现投资组合中各类基金所占的净资产比例与原定计划出现偏离时,就卖掉一些股票型基金,买入一些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使投资组合中三类基金的投资比例回到初始状态,或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股票市场波动所带来的损失。
从广义上讲,各种调整资产分配比例,以达到预期目标的策略,均可被称为“再平衡”策略。通常情况下,“再平衡”可被分为“动态再平衡”与“静态再平衡”。
“静态再平衡”策略下,投资者每次的调整均需要使投资组合回归到初始比例;而在“动态再平衡”策略下,投资者不需要每次都将各类资产的投资比例调整到初始比例,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及自身投资需求,将各类资产的投资比例调整到合适的水平。

二、看准三个时机,掌握“再平衡”策略并不难

实际上,“再平衡”操作起来并不难,主要的手段就只有一个——通过买卖将各类资产调整至预先设定的投资比例。
然而,当投资标的均为基金时,才能够简单地通过对比持仓金额来进行调整。而如果投资者同时持有股票、基金、贵金属等不同类型的资产,在调整各类资产的投资比例前,还需要在计算股数、金额、比例后才能确定买卖什么、买卖多少。而在计算的过程中,各类资产的价格有可能会发生变化,且一旦买卖,难以再次对资金进行调整。
而“再平衡”的操作频率,需要根据投资策略类型而确定。
一般而言,长线投资者无需频繁调整,可以将半年视为一个调整周期。
在“静态再平衡”策略下,投资者一般可以从固定日期、偏差幅度、资金变动三个角度出发,选择“再平衡”的时机。也就是说,投资者可以选择每月或每季调整一次资产配置,可以选择在偏离幅度大于某一特定百分比时进行调整,还可以在资金增减变动时调整。
而“动态再平衡”策略,则涉及配置策略,因此调整时机应随策略而定。一般的资产配置策略无需要过于频繁地进行“再平衡”,资产配置不要求绝对精确,在3%以内的偏差都可以被接受。也就是说,“动态再平衡”的要义是“平衡”,而不是回到原点。

三、使用“再平衡”策略,还需考虑资产的质量
有经验的投资者会发现,“再平衡”未必会为投资组合增厚收益,而有的投资组合不进行“再平衡”,其长期投资回报或会比进行了“再平衡”的投资组合的更高。然而,我们并不能据此就认为“再平衡”策略并不必要、没有用。
“再平衡”的核心并不是增加收益,而是在风险管控上进行思考“如何在实现投资目标的同时避免损失”。评价一个投资组合的优劣不能仅从投资回报这一单指标上衡量,还应考虑资产价值的波动率、最大回撤等多个指标。
若仅从投资回报率角度来配置投资组合,投资者大可以将全部资金买入股票资产。忽视控制风险、漠视降低不确定性这一最初的操作目的,转而关注高回报,投资者便偏离了使用“再平衡”策略和构建投资组合的“初心”。
根据基金的历史走势,我们并不能完全预测基金未来的走向,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再平衡”的效果可能存在差异。此外,投资者需要注意,“再平衡”策略存在着调整成本以及机会成本,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再平衡”甚至可能会拉低最终的收益率。简言之,投资者在进行“再平衡”操作前,还需要考虑到自身的投资偏好、资产规模、投资策略等诸多因素。

收起

赞(28) | 评论 (4) 2023-06-01 20:16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新乳业最新战略目标:力争年收入保持双位数增长 净利率5年倍增新乳业发布进入百亿阵营后的最新战略目标。5月31日,敢为人“鲜”“新”意盎然——新乳业2023年投资者大会暨创新大会在成都召开,根据日前发布的《2023-2027年战略规划》,新乳业提出,将继续以“鲜立方战略”为核心方向...展开
新乳业最新战略目标:力争年收入保持双位数增长 净利率5年倍增

新乳业发布进入百亿阵营后的最新战略目标。5月31日,敢为人“鲜”“新”意盎然——新乳业2023年投资者大会暨创新大会在成都召开,根据日前发布的《2023-2027年战略规划》,新乳业提出,将继续以“鲜立方战略”为核心方向,审时度势对战略目标进行优化精进,未来五年,努力推动规模复合年均双位数增长、净利率实现翻一番,力争新品年复合增长率大于10%,努力将负债率在未来5年降低 10 个百分点,力争实现突破5000万数字化用户,全面提升企业价值;同时,做大做强核心业务,推动以“24小时”系列产品为代表的高品质鲜奶产品未来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不低于20%,推动2027年D2C业务规模占比达到30%。
会上,新乳业董事长席刚、总裁朱川等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新乳业在新发展阶段的战略精进,从战略规划、核心业务、创新与数字化升级、ESG可持续发展治理等多个维度,深入解读了新乳业达成这一战略目标的发展路径与重点举措。

一、战略精进 奔赴“卓越”
自2019年上市以来,新乳业以每年收入双位数的增长,稳步迈上了百亿规模。未来如何做到步步为“盈”,保持稳健持久的增长势头,实现最新的战略目标?
席刚给出的答案是,新乳业要用卓越的产品和卓越的运营来赢得卓越的回报。
围绕这一“卓越等式”,新乳业提出了未来5年战略精进的四大举措,即“做强低温、价值引领;科技加持,体验为上;内生为主、并购为辅;分布经营,区域深耕”,明确发展的主导方针和核心策略。
从“内生外延齐头并进”到“内生为主、并购为辅”,新乳业发展主导方针的这一战略精进,与行业发展的内驱动力与结构性机会密切相关。
“对于一个成熟的发达经济体,消费是拉动其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中信证券总经理杨明辉在发言中表示,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54.3%,与发达国家仍然具有一定差距,放长来看,中国消费市场总体保持总量扩容、结构升级的趋势。追求高端和性价比两种现象或将长期共存,包括乳品在内的基础消费的升级趋势将愈加明显,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将更加坚实,消费将构建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内生动能。
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李栋在会上表示,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人均奶类消费水平列为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奶业发展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具体说是满足人民群众对营养、安全、充裕食物的追求。2021年全球奶类消费约118.2公斤,我国人均奶类消费水平不足43公斤,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将促进乳制品的消费。奶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凯度消费者指数北方区总经理赵晖指出,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8%,快消市场实现正增长,呈现出企稳复苏态势。其中,乳制品的渗透率一直领跑总体快消品市场,2023年1-4月新鲜牛奶的销额同比增速达到7.4%,受到年轻和高收入家庭青睐,契合当下快消品市场的机会点,在渗透率提升、价值创新、渠道拓展等因素驱动下将取得长足发展。
席刚认为,目前从消费体感而言,存在预期减弱、务实消费、延迟满足和留足余粮的现象,而随着广大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强,乳品行业存在着显著的“新鲜时机”。新鲜乳品不仅是行业发展的结构性机会,也是消费者满足健康与愉悦的高频刚需,经历近年来多变的外部环境,呈现出弱周期性的稳健增长。这一系列的“新鲜”驱力和增长机遇,与新乳业一直以来坚持的“鲜战略”高度吻合,强化“内生”动力,进一步发挥其固有的“新鲜”优势,也成为新乳业推动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此,新乳业战略规划指出,通过多年的管理提升,现有企业已具备良好的发展状态和趋势,加之对宏观环境和自身情况的研判,公司确定了未来的增长来源将以内生增长为主,并购为辅,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体验,为股东带来更好的投资回报,为社会带来更多的责任价值。

二、“极”质标准 卓越产品
要赢得市场,首要是在产品上下足功夫,做出差异化、高价值的产品和品牌。对于“卓越产品”的打造,新乳业提出三个层面的举措,即成就“朝日唯品”一个高端品牌,做强“鲜酸双强”两个品类,构建一个包含多赛道、产业链的创投生态。
2022年,新乳业低温鲜奶同比增长超15%,全国份额已实现23个月持续增长,市占率超过10%,构建了领“鲜”的鲜奶品牌矩阵;低温酸奶在行业整体下行的环境下逆势突破增长。新乳业坚持以“鲜”为核心主题,将低温鲜奶和低温特色酸奶作为核心重点品类,坚定不移地推动鲜奶品类的高速成长和份额提升,并通过产品创新和重点产品推广的方式加速低温特色酸奶品类的增长。
凯度消费者指数数据显示,倡导“循环农作,自然出美味”的朝日唯品,不仅在家户内的消费飞速增长,还进一步拓展了户外消费场景,截至今年3月,朝日唯品鲜奶的家庭消费全国销额近一年的增长率达到288%,今日鲜奶铺、24小时黄金营养乳近一年的家庭消费全国销额增长率分别达到302%、86%,呈现出品类大单品的发展势头。
同时,近年来新品业务成为新乳业业绩增长的重要来源,贡献持续保持在双位数。在此次战略目标发布中,力争未来5年新品年复合增长率大于10%也成为重要的目标之一,体现出新乳业对于产品创新的重视和信心。而持续新鲜迭代、持续差异特色的创新力,也已成为新乳业的核心壁垒之一。
在此次大会上,新乳业发布了全国首款“只卖当天”的有机鲜牛乳——24小时鲜活有机鲜牛乳。据介绍,该产品选用专属有机奶源,采用严苛有机生产标准和国内领先的72℃、15S低温巴氏杀菌工艺,富含有3.6g/100g优质乳蛋白和15倍免疫球蛋白。同时每一盒产品实现一盒双码,从牧场到餐桌全程可溯源,可精确看到每一盒产品的灌装时间、有机认证等相关信息,为消费者带来真新鲜、真活性、真溯源的“极”质体验。

二、科技创新,卓越管理
对于卓越管理,新乳业从三个维度出发,提出了包含团队文化的组织变革,包含数字和生物科技的科技赋能和包含利润分享、股权激励和创新项目跟投的机制创新。
会上,新乳业总裁朱川分享了“做强核心业务”的两大路径,提出让“24小时”鲜牛乳成为消费者购买鲜奶的第一选择,让D2C成为驱动新乳业高质量增长的第一场景引擎,持续全面提升运营效率,努力推动未来5年净利率倍增,推动新乳业战略目标落地。
一方面,新乳业将围绕“极”质新鲜的用户体验建设系统流程和能力,以供应链的“鲜”、产品和品牌的“亲”、消费场景的“透”,来时刻满足消费者对新鲜营养的需求,推动以“24小时”系列产品为代表的高品质鲜奶产品未来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不低于20%。另一方面,新乳业将推动各子公司进行线上、线下渠道有机融合,将订奶入户、形象店、自主征订、电商等D2C业务作为渠道增长的第一引擎,推动2027年D2C业务规模占比达到30%,提升更新鲜、更便捷、更贴心及更乐享的用户价值。
对于科技赋能,新乳业提出,要通过生物科技和数字科技的持续强化和投入,向科技营养食品企业的愿景不断迈进。会上,新乳业宣布成立“分子力量”公司,致力于益生菌生物科技研发与应用,不断打强公司的“芯”能力和“新”能力;并与国内领先的数字化团队合作,签约孪生数字工厂,打造高效供应链体系,通过生物科技和数字科技的持续强化投入,为新乳业和行业发展提供科技赋能。目前新乳业的全域数字化用户已经超过1500万,计划5年力争实现突破5000万。
而在具体的市场经营方面,新乳业提出专注核心区域和核心市场,打强各区域市场的深度和密度,同时以特色品牌进行区域扩张,通过分布经营,区域深耕的方式,提升各区域市场的份额和品牌影响力,市场增长从单一基地城市拓展到核心城市群,京津冀、华东和华南三大核心城市群共同驱动高速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全面价值,卓越回报
“企业作为社会有机一份子,既要承担对用户、对股东和相关利益者的责任,更要实现更全面的社会价值。”席刚对新乳业的“卓越回报”做出阐释:一方面要给予用户更鲜活的产品、更实时的交付、更愉悦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努力推动年收入增长、净利率倍增、负债率降低等经营指标,为股东创造价值;还要在绿色发展、社会公益等方面持续发力,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追求ESG永续经营。
会上,新乳业党委书记及董事会秘书郑世锋对新乳业ESG报告进行了深入解读。2022年,新乳业全面优化公司治理,携手相关利益者共同成长,同时强化能源资源管理和动物福利保护,与顶尖科研团队一起开展第三方碳排查,发布行业首个《土壤白皮书》,推行绿色环保包装,举办全年“奶盒回收计划”“蚂蚁森林”绿色能量行动。
在社会公益方面,新乳业“希望有你”公益活动持续12年,每年为360万儿童送去温暖和关爱;面对地震,新乳业第一时间驰援一线,捐赠物资,确保社区民生保供“最后一里”;充分发挥产业链优势积极履责,2022年帮扶3万户人,投入2.7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为了进一步打造高质量“零碳乳业”,在此次大会上,新乳业与国家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发布“新乳业零碳乳业行动计划”,通过全产业链低碳焕新,2023年率先发布零碳产品,2030年争创“牧场+工厂”的零碳模式,强度较2021年每公斤乳品碳排放下降近25%,实现运营碳达峰,2050年在推广零碳模式同时,推动上游饲料产业低碳转型,实现全产业链碳中和的行动目标。
新乳业此次投资者大会暨创新大会,释放出了积极进取的发展信号,从可量化的重点指标,到对应的战略规划与落地扎实的措施部署,展示出新乳业对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和高度自信。在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之际,新乳业将用一系列的卓越举措,做强核心业务,强化和激发从企业到行业的内生驱动力,推动中国乳业的“新鲜”事业再上新高。
收起

赞(26) | 评论 (5) 2023-05-31 18:49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鑫宏业下游产业高景气行业前景广阔 新能源汽车线缆收入上涨《金基研》木头/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全球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碳中和”与“绿色复苏”已成为全球共识。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光伏、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等新能源行业迎来广阔的空间和成长性。在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行业快...展开
鑫宏业下游产业高景气行业前景广阔 新能源汽车线缆收入上涨

《金基研》木头/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全球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碳中和”与“绿色复苏”已成为全球共识。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光伏、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等新能源行业迎来广阔的空间和成长性。在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能源特种线缆市场需求旺盛,前景广阔。作为国内专注新能源特种线缆领域的企业,无锡鑫宏业线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宏业”)把握市场发展机遇,实现主营业务的快速稳定发展。
近年来,鑫宏业营收、净利润均呈逐年上涨趋势,成长性优异。鑫宏业主营业务突出,其中光伏线缆及工业线缆稳定增长,新能源汽车线缆收入及占比快速上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鑫宏业凭借长期项目经验积累和技术服务能力,借助于前瞻性的市场布局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在新能源特种线缆领域形成了不俗的产品优势,积累了优质稳定的客户资源。此番上市,鑫宏业拟募集资金扩产扩研,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搭乘光伏及新能源汽车行业“东风”,鑫宏业未来可期。

一、下游光伏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高景气,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全球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碳中和”与“绿色复苏”已成为全球共识。要实现碳中和,必须从排放端和减排端双向着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各国政府出于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可持续性的考虑,高度关注和支持新能源产业。在此背景下,光伏及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快速发展的窗口期。
在光伏发电领域,由于太阳能具有资源丰富、转化直接以及清洁、环保等优点,光伏发电已成为实现全球碳减排与替代化石能源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光伏发电目前全面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国内、欧洲、美国、日本等传统光伏发电市场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东南亚、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等地区光伏发电新兴市场也迅速崛起。经过多年的发展,受益于各国政策的扶持和技术水平的进步,全球光伏发电行业经历了迅猛增长。
据中国光伏产业协会(CPIA)数据,2018-2022年,全球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106GW、115GW、130GW、170GW、230GW,其中2022年同比增长35.3%。
作为国内的战略新兴产业,光伏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行业。近年来,国内光伏产业迅速崛起,光伏发电装机量开始出现迅猛增长,成为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的主力。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18-2022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分别为44.26GW、30.10GW、48.20GW、54.88GW、87.41GW,其中2022年同比增长60.3%。2022年国内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全球占比跃升至38.00%,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装机市场。
与此同时,随着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和平价上网的实现,行业成长逻辑正逐渐摆脱对政策和补贴的依赖,有望推动光伏行业进一步高速增长。
长期来看,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新兴能源行业进入高景气发展期,产业空间巨大,带动全产业链需求迅速扩张,发展以光伏为代表的清洁、低碳能源的趋势不变。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在全球节能环保,汽车轻量化、智能化,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等因素驱动下,新能源汽车行业经历了爆发式增长,替代传统燃油车的趋势日渐明确。新能源汽车的爆发极大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线缆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据EV Volumes数据,2018年至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8万辆增长至1052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1.10%。随着各国政策持续推动、配套设施逐步普及完善,新能源汽车行业将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EV Tank预计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800万辆。
在国内,近几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据中汽协数据,2018-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125.6万辆、120.6万辆、136.7万辆、352.1万辆、688.7万辆,市场渗透率分别为4.5%、4.8%、5.3%、13.4%、25.6%。
光伏与新能源汽车线缆是光伏组件与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配件,下游市场的稳定发展以及良好的市场发展趋势,为光伏与新能源汽车线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营收净利双位增长成长性优异,新能源汽车线缆收入及占比快速走高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光伏行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近年来鑫宏业经营业绩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表现“亮眼”。
据招股书,2020-2022年及2023年1-3月,鑫宏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00亿元、12.19亿元、18.08亿元、4.21亿元,2021-2022年及2023年1-3月分别同比增长74.11%、48.39%、14.92%。
同期,鑫宏业的净利润分别为6,651.43万元、10,706.18万元、14,476.51万元、3,582.03万元,2021-2022年及2023年1-3月分别同比增长60.96%、35.22%、25.57%。2020-2022年,鑫宏业的净利润年均CAGR达47.53%。
需要说明的是,鑫宏业经审计财务报表的审计截止日为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3月财务数据经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审阅未审计,下同。
营业收入增长率是评价企业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鑫宏业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大幅高于行业均值,成长性凸显。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0-2022年,鑫宏业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60.74%。
同期,鑫宏业同行业可比公司宁波卡倍亿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营收CAGR为52.74%;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的营收CAGR为19.78%;新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营收CAGR为29.79%。另有常熟市景弘盛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终止挂牌未披露2022年度数据。
经金基研计算,2020-2022年,上述三家鑫宏业同行业可比公司的营收CAGR均值为34.10%。
2020-2022年,鑫宏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99.03%、98.72%、99.09%,主营业务突出。其中,光伏线缆和新能源汽车线缆合计占比超过80%。
具体来看,近年来鑫宏业主要产品光伏线缆、新能源汽车线缆及工业线缆的销售收入均呈上涨态势,其中新能源汽车线缆销售收入及占比快速走高。
2020-2022年,鑫宏业光伏线缆销售收入分别为4.08亿元、4.89亿元、5.3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8.81%、40.62%、29.61%,销售金额整体呈增长趋势,2021-2022年由于新能源汽车线缆等产品销售金额同比大幅增长,光伏线缆销售占比有所下降。
同期,鑫宏业的新能源汽车线缆销售收入分别为1.76亿元、5.04亿元、9.6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5.44%、41.93%、54.10%。
2020-2022年,鑫宏业工业线缆销售收入分别为0.80亿元、1.65亿元、2.18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1.60%、13.72%、12.19%。
可见,近年来鑫宏业营业收入、净利润逐年上涨,且营收复合增长率大幅高于行业均值,成长性优异。具体来看,鑫宏业的三大主要产品收入均呈上涨态势,其中新能源汽车线缆销售收入及占比快速上涨。

三、坐拥优质客户资源,前五大客户合作历史均超五年
多年来,鑫宏业兼顾国内外线缆市场开拓,借助过硬的产品质量,在光伏线缆、新能源汽车线缆市场均形成了强大的品牌优势,客户广泛分布于国内、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在光伏线缆领域,鑫宏业属于国内第一梯队,通过了隆基股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无锡尚德等国内外知名光伏组件生产商的产品认证,且与上述客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鑫宏业已进入多家知名终端客户的供应商名录,与比亚迪等整车生产商及吉利汽车、上汽新能源、北汽新能源、一汽集团、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宇通客车、福田汽车等整车厂一级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国内新能源汽车线缆占有率居于行业前列。
在储能线缆领域,鑫宏业具有显著的先发和技术优势,与锦浪科技、固德威等储能领域客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光伏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终端客户对线缆供应商的筛选和考核标准严格筛选和更换供应商的成本偏高,在供应商产品质量稳定、供货能力有保障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变更供应商,具有强大的合作粘性。线束和连接器(接线盒)厂商通常只能选择终端客户认证范围内的供应商采购线缆。目前,鑫宏业通过了多家终端客户的特殊认证。
此外,近年来鑫宏业前五大客户基本稳定,且双方合作历史均超五年。
2020-2022年,鑫宏业前五大客户中宁波明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于2010年开始合作;江西晶科光伏材料有限公司于2011年建立合作关系;乐清市八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3年开始合作;YUKITA ELECTRIC WIRE CO.,LTD于2014年开始合作;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弗沙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同泰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开始合作;FC STANDARD LOGISTICS CO.,LTD于2017年开始合作。
经过多年积累和市场考验,鑫宏业已在终端客户中获得不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鑫宏业被多家客户评为优秀供应商,包括“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2022年度守望相助奖”、“弗迪动力有限公司2022年度优秀供应商”、“弗迪动力有限公司2021年度优秀质量奖”、“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战略供应商”、“南京康尼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优秀供应商”等。
简言之,鑫宏业与国内主流的新能源汽车线束厂商及光伏接线盒厂商形成了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已进入多家知名终端客户的供应商名录,客户资源优质。同时,鑫宏业的前五大客户基本稳定,且双方合作历史均超五年,客户粘性强,综合竞争力凸显。

四、产品质量可靠性能优异,通过多项国内外相关资质认证
一直以来,鑫宏业重视产品的质量管理,在产品开发设计、生产、检测、运输等各个环节均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并逐步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质量管控标准。目前,鑫宏业已通过IATF16949:2016、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鑫宏业借助于前瞻性的市场布局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在新能源特种线缆领域形成了不俗的产品优势。
在光伏线缆领域,鑫宏业的光伏线缆具备以下主要特点:(1)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如耐高温(最高温度等级125℃)、耐低温、阻燃、耐老化、耐紫外线;(2)具有优异的电性能,如低电阻、低衰减、高绝缘阻抗、耐高压(电压等级1.8KV);(3)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如高耐磨性、高抗弯曲、高抗拉强度、高柔软性。同时鑫宏业创新性的推出双并产品,满足了境外客户灵活的敷设需求。
在新能源汽车线缆应用领域,鑫宏业自主研发了新能源车用交联聚烯烃弹性体材料,实现了150℃连续(3,000小时以上)工作条件下产品电气绝缘及机械性能稳定。通过耐高温、柔软的交联聚烯烃弹性体材料部分替代硅胶,进一步降低了整车成本。鑫宏业联合吉利汽车率先研发出小外径、轻量化、大功率液冷充电线缆结构设计及加工工艺应用于“极能”充电站,为国产超级充电桩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工业线缆领域,鑫宏业的储能线缆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工作温度高,过载能力大;(2)防火性能好;(3)柔软、耐寒、耐热、防潮、防腐、抗紫外线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此外,线缆产品属于安全件,对性能和可靠性要求偏高,要能适应复杂的工况条件。线缆产品除了要满足相应产品标准及客户技术要求外,还要满足行业对线缆产品的专业认证要求,只有完成了相关认证工作后,线缆产品才能进入该市场。
凭借产品稳定的质量和可靠的性能,鑫宏业产品通过了多项国内外三方机构认证及特殊行业认证。鑫宏业是新能源线缆领域资质最全的企业之一,具有认证先发优势和数量优势。
在光伏领域,鑫宏业是国内最早取得德国TÜV、美国UL认证的光伏线缆制造企业之一,产品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美国UL、德国TÜV、德国DEKRA、加拿大CSA、日本PSE、日本JQA等众多国家主要认证,认证覆盖范围广泛,能够有效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鑫宏业取得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证书,并按照汽车行业VDA6.3过程管控标准运行,且于2012年获得TÜV充电线缆证书,相关产品通过美国UL、德国TÜV、德国DEKRA、中国CQC等国内外主流认证。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鑫宏业产品通过欧盟CE、美国UL、中国CQC等国内外认证,涵盖多维度电压、温度等级。
综上,产品的质量与稳定性是鑫宏业核心竞争力之一,其在新能源特种线缆领域形成了不俗的产品优势。同时,鑫宏业产品通过了多项国内外三方机构认证及特殊行业认证,具有认证先发优势和数量优势。

五、产研深度融合核心技术贡献收入超九成,募资扩产扩研增强核心竞争力
作为一家新能源特种线缆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鑫宏业一直将技术研发视为自身发展的源动力,在产品设计、配方调配、材料应用、工艺改进等方面持续深入研究,以保证产品符合市场趋势及质量标准。
在研发投入方面,近年来,鑫宏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均超3%。
据招股书,2020-2022年,鑫宏业研发投入分别为2,266.70万元、3,750.76万元、5,470.3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24%、3.08%、3.03%。
在研发团队建设方面,鑫宏业拥有一支素质高、研发能力强、生产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队伍。截至2022年12月末,鑫宏业研发团队人员共计51人,占员工总人数11.67%,其中高级工程师3人。
在研发平台方面,鑫宏业建有省级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国家CNAS认证实验室及TÜV莱茵授权实验室,同时其与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保持稳定产学研合作关系。
通过多年的研发和实践探索,鑫宏业积累了光伏线缆用低烟无卤辐照交联聚烯烃绝缘材料配方及加工技术、150℃级交联聚烯烃弹性体材料配方及加工技术、高稳定性电子束辐照交联加工技术、机械臂用信号控制电缆结构及加工工艺等八大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
围绕八大核心技术,鑫宏业取得了众多授权专利。截至2023年5月16日,鑫宏业已获得有效专利59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
在产研融合方面,2020-2022年,鑫宏业应用核心技术的产品营业收入分别为6.55亿元、11.45亿元、17.0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94.46%、95.21%、95.06%。
此外,作为高新技术企业,鑫宏业积极推进行业良性发展,参与或主导制定了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4项,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此番上市,鑫宏业拟募集资金4.46亿元,分别用于新能源特种线缆智能化制造中心项目、新能源特种线缆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其中,“新能源特种线缆智能化制造中心项目”拟募资2.63亿元用于建立新能源特种线缆生产基地,通过新建新能源汽车线缆产品和光伏线缆产品生产线,提高鑫宏业新能源特种线缆产品生产规模,提升产品供给能力,以满足新能源领域线缆产品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新能源特种线缆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项目”拟募资1.33亿元用于购买先进的研发、测试、实验设备,引进行业技术人才,加强同科研院校机构的合作,进一步优化鑫宏业技术研发平台,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其研发能力。
总的来说,此次募投项目的实施,能够提升鑫宏业新能源线缆领域的技术实力与产能规模,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促进鑫宏业未来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
未来,鑫宏业将立足于新能源线缆产品的研发生产,通过加大资本、研发、人力等方面的投入,与国内外知名光伏组件生厂商、汽车整车厂商及优秀汽车线束企业保持紧密合作,不断丰富产品品类、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收起

赞(1) | 评论 2023-05-24 14:00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朗坤环境:创新生态环境园具备三大优势 四大核心技术助力双碳《金基研》木头/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在“双碳目标”、国家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相关政策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有机固废处理行业全面兴起,从市场需求、技术发展、行业发展态势等角度来看都处于快速发展期。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展开
朗坤环境:创新生态环境园具备三大优势 四大核心技术助力双碳

《金基研》木头/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国家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相关政策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有机固废处理行业全面兴起,从市场需求、技术发展、行业发展态势等角度来看都处于快速发展期。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日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生活垃圾处理行业仍有不俗发展空间。作为一家综合型环保企业,深圳市朗坤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朗坤环境”)的主营业务为有机固废(餐饮垃圾、厨余垃圾、粪污、动物固废等)、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以及提供相关环境工程服务,是国内有机固废处理领域的领先企业。
在业绩方面,近年来朗坤环境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呈逐年上涨趋势,近三年营收CAGR高于行业均值,成长性优异。同时,朗坤环境的加权平均ROE“领跑”同行业可比公司,盈利能力突出。深耕有机固废处理和垃圾分类领域多年,朗坤环境通过投资、建设、运营创新的生态环境园项目,持续探索深度协同无害化处理、深度资源化利用的生态环境园模式。凭借已形成的技术研发水平、丰富的市场开拓和业务经验等竞争优势,朗坤环境形成了可观的碳减排能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一、“双碳目标”+环保政策支持,行业市场需求增长前景广阔
在“30·60”双碳目标以及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宏观背景下,从国家部委到地方政府,再到企业,都在围绕环保产业新一轮发展机遇蓄势,系列政策的出台给环保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推进剂。
2021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
2021年5月,《“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完善垃圾分类设施体系、全面推进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建设、有序开展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范垃圾填埋处理设施建设、健全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加强有害垃圾分类和处理。
2023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减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随着政府和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持续提高,有机固废处理行业和生活垃圾处理行业逐步走向市场化和专业化。
有机固废处理属于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领域,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有机固废包括餐饮垃圾、厨余垃圾、动物固废、粪污等。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城镇化率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镇有机固废的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处理设施成为城镇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有机固废处理中分离出的粗油脂及外购的废弃油脂可做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
而欧盟于2009年4月实施《可再生能源指令》,规定每个成员国到2020年生物燃料在交通运输业燃料中占的比重不低于10%,到2030年生物燃料在交通运输业燃料中占的比重将达到25%。欧盟的强制性添加标准以及相应的鼓励支持政策使得其成为目前世界生物柴油最大的消费市场,生物柴油在欧盟国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需求量稳步提升。
在国家实施经济与生态资源协调发展,自主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加快发展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背景下,有机固废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业务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目前国内经济发达城市已建立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但不少地区仍然存在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广阔市场需求;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日均生活垃圾产生量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行业仍有不俗发展空间。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2021年,国内生活垃圾清运量分别为2.15亿吨、2.28亿吨、2.42 亿吨、2.35亿吨、2.49亿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分别为2.10亿吨、2.26 亿吨、2.40亿吨、2.35亿吨、2.48亿吨。需要指出的是,2020年国内生活垃圾清运量及无害化处理量下降系受社会宏观因素等影响。
其中,生活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量分别为0.85亿吨、1.02 亿吨、1.22亿吨、1.46亿吨、1.80亿吨,占比分别为40.24%、45.14%、50.70%、62.29%、72.55%,垃圾焚烧逐步成为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
综上,在“双碳目标”及环保趋严背景下,有机固废处理服务及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服务市场需求持续提升,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二、营收净利润稳增成长性优异,ROE领跑同行盈利能力突出
受益于政策的大力支持,市场需求的大幅增加,近年来朗坤环境的业绩逐年上涨。
据招股书,2020-2022年,朗坤环境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23亿元、16.19亿元、18.19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7.25%。
同期,朗坤环境的净利润分别为1.54亿元、2.39亿元、2.54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8.32%。
值得关注的是,朗坤环境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大幅高于行业均值,凸显其成长性。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0-2022年,朗坤环境同行业可比公司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环境”)、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能环境”)、启迪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迪环境”)、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瀚蓝环境”)、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天楹”)的营收复合增长率均值为1.71%。
与此同时,近年来朗坤环境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逐年上涨,“造血”能力持续提升。2020-2022年,朗坤环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0.83亿元、2.70亿元、3.63亿元。
从净资产收益率看,近年来朗坤环境的加权平均ROE“领跑”同行,盈利能力突出。
2020-2022年,朗坤环境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6.30%、15.31%、14.06%。
同期,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朗坤环境同行业可比公司上海环境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8.20%、7.20%、5.16%;高能环境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4.25%、14.24%、10.29%;启迪环境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2.69%、-49.52%、-16.54%;瀚蓝环境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4.96%、12.77%、11.03%;中国天楹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5.81%、6.25%、1.15%。
经金基研计算,2020-2022年,朗坤环境上述五家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加权平均ROE均值分别为6.11%、-1.81%、2.22%。
可见,近年来朗坤环境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呈逐年上涨趋势,且营收CAGR高于行业均值,凸显其成长性。同时,朗坤环境的加权平均ROE“领跑”同行业可比公司,盈利能力突出。

三、创新生态环境园具备三大优势,项目建设及运营经验丰富
深耕有机固废处理和垃圾分类领域多年,朗坤环境持续探索深度协同无害化处理、深度资源化利用的生态环境园模式,包括有机固废协同处理生态环境园模式,以及“有机固废+生活垃圾”协同处理生态环境园模式。
通过投资、建设、运营创新的生态环境园项目,朗坤环境将餐饮垃圾、厨余垃圾、粪污、动物固废等有机固废和生活垃圾的环境处理设施统一规划及建设,实现多种有机固废、生活垃圾的协同循环处理。该模式节约了城市土地资源,便于集中管理,同时也提升了垃圾处理和资源利用效率,达到节能减排增效的目的,有利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目前,朗坤环境建设运营的生态环境园具有三大突出优势:①联合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生产绿色电力,用于生态环境园电力需求;②联合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以作为能量源满足动物固废无害化处理以及生物柴油制备的加热需求等;③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可以分离出废弃油脂,该废弃油脂可以作为生物柴油加工的原材料。
通过上述副产品深度协同,可以为生态环境园的综合有机垃圾处理提供成本低、来源稳定性强的能源或原材料,能够极大降低有机垃圾处理成本,提升处理效率,增强项目的经济效益。
需要指出的是,国内有机固废处理行业和生活垃圾处理行业,主要是由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确定服务商。在招标或竞争性谈判过程中,通常重视服务商是否有类似成功案例和项目经验。此外,在行业内取得政府授权的固体废弃物处理特许的企业,在建设、运营项目的过程中,选取供应商,也非常重视其过往业绩和项目经验。
截至2023年4月28日,朗坤环境已签约的有机固废协同处理的生态环境园项目包括广州生态环境园项目、深圳龙岗生态环境园项目和中山生态环境园项目;在全国各地签约27个动物固废处理项目,其中已投入运营项目14个,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生活垃圾处理典型项目包括高州生态环境园、吴川垃圾发电项目,拟推行“有机固废+生活垃圾”生态环境园模式。
其中,朗坤环境投资、建设、运营的广州生态环境园,是对餐饮垃圾、厨余垃圾、动物固废、粪污四类有机固废进行协同处理的大型标杆性生态环境园项目(项目设计产能2,040吨/日),是广州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最重要的处理设施之一,也是国内生活垃圾分类后端处理的示范项目,先后获得电视台、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的关注,被《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信息联播》等栏目宣传报道
按运营中、在建及规划阶段项目的特许经营协议所规定的所有项目的合计日处理能力计算,朗坤环境餐厨垃圾日收运处理能力为2,650吨,动物固废日处理能力为499吨,生活垃圾日焚烧处理量3,000吨。
2017-2022年,朗坤环境连续六年被E20环境平台评选为“有机废弃物领域领先企业”。截至2022年10月31日,朗坤环境餐饮/厨余垃圾处理总规模名列全国第九;朗坤环境病死畜禽处理总规模名列全国第二。
简言之,朗坤环境持续探索深度协同无害化处理、深度资源化利用的生态环境园模式,其建设运营的生态环境园具有三大突出优势。目前,朗坤环境已投资多项BOT、BOO政府环保项目,同时具有丰富的大型环保项目成功实施经验,形成了可观的碳减排能力。

四、研发投入逐年上涨,四大核心技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朗坤环境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研发投入方面,朗坤环境的研发投入逐年上涨,且占比高于行业均值。
2020-2022年,朗坤环境的研发投入分别为3,079.37万元、3,552.88万元、5,832.1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2.74%、2.20%、3.21
同期,朗坤环境同行业可比公司上海环境、高能环境、启迪环境、瀚蓝环境、中国天楹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均值分别为1.58%、1.66%、1.83%。
在研发团队建设方面,朗坤环境拥有由业内专家领衔的专业研发团队。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朗坤环境拥有98名研发技术人员。其中,博士研究生学历2名,硕士研究生学历26名,本科学历50名,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为79.59%。
在研发平台构建方面,朗坤环境已建成包括工艺设计研究室、机械设计研究室、管道设计研究室、热力资源设计研究室和微生物实验室等在内的企业创新平台。
凭借多年的自主研发创新,朗坤环境已拥有厨余垃圾高效分离预处理技术(以下简称“LHP超高压分离技术”)、餐厨垃圾高效复合产甲烷菌厌氧发酵技术(以下简称“LCJ厌氧发酵技术”)、环境园清洁生物柴油生产技术(以下简称“LBD生物柴油生产技术”)、动物固废高温灭菌脱水无害化处理技术(以下简称“LRT高温灭菌脱水技术”)等核心技术在内的完善技术体系。
其中,LHP超高压分离技术,经中国循环经济协会认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LCJ厌氧发酵技术,经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认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发行人应用LBD生物柴油生产技术生产的生物柴油质量达到了欧盟标准;LRT高温灭菌脱水技术适应国内动物固废物料复杂性和来料处理间歇性的特征,无害化处理技术参数达到美国、欧盟标准。
相关核心技术在朗坤环境现有项目均得到稳定应用。依托朗坤环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和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其建设的广东省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入选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认定的2020年度首批“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截至2023年3月31日,朗坤环境已取得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52项、软件著作权30项。
此外,朗坤环境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交流,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多元化协作,实现产品、技术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其在有机固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领域的技术实力。朗坤环境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深圳大学等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

五、募资主要投向研发及新项目,不断夯实根基增强盈利能力
此番上市,朗坤环境拟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中山市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中山市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总投资6.57亿元,将利用朗坤环境核心技术和典型项目广州生态环境园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的成功经验,对中山市南部组团的有机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该项目设计处理能力总规模为:餐厨垃圾400吨/日、厨余垃圾500吨/日、粪污100吨/日、动物尸体4吨/日。项目实施后将增加朗坤环境的经营规模、盈利能力和市场影响力。
“研发中心及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总投资2.66亿元,建立新研发中心及信息化系统等,配置先进的研究设备,改善研发环境,引进国内外高素质且经验丰富的研发相关人员,加大对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等,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朗坤环境的研发实力,增强其在有机固废及资源化领域的优势,为朗坤环境提供新的盈利增长点。
一方面,朗坤环境对现有核心技术进行深度持续开发,另一方面综合业务需要,朗坤环境围绕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粪污无害化处理、沼渣资源化处理和有机固废处理配套臭气、废水处理环保设施领域进行相关研究,以保持其在行业内的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为客户提供优质全系统生态服务。
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朗坤环境将通过软硬件投资,建设互联网智慧化餐厨垃圾收运平台(主要包括基础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化合同管理系统、收运监管管理系统、综合调度管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等子系统)、集团智慧化管理平台及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不断完善其信息化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现代化管理手段,增强综合竞争实力。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拟将2.0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进一步增强朗坤环境的资金实力,确保其财务安全,同时提高朗坤环境承揽和实施项目的能力,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
未来,朗坤环境将专注于环保领域—垃圾资源化处理,包括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智能收运系统,提高废弃物的收运效率、处理效率,同时增加资源化产品的附加值,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收起

赞(2) | 评论 2023-05-23 13:27 来自网站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