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九一二:核心产品解决痛难点 关键核心技术行业领先】
《金基研》星月/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2024年10月24日,四川六九一二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九一二”)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上市首日上涨476.47%。作为国内稳定的军工装备配套企业,六九一二主要产品为军事训练装备、特种军事装备等军事装备,双轮驱动战略布局成效显现。... 展开全文六九一二:核心产品解决痛难点 关键核心技术行业领先
《金基研》星月/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2024年10月24日,四川六九一二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九一二”)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上市首日上涨476.47%。作为国内稳定的军工装备配套企业,六九一二主要产品为军事训练装备、特种军事装备等军事装备,双轮驱动战略布局成效显现。其中,六九一二核心产品军事训练装备有效解决了军事训练中的诸多痛难点,助力提升军事训练效益;特种军事装备中搜索器、野战光通信产品已发展成为细分领域的引领者。特别是六九一二的搜索器已获得军方定型列装,具有一定的排他性,竞争优势突出。
近年来,六九一二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稳步增长,成长性优异;加权平均ROE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六九一二凭借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的优势获得主要客户的认可,已发展成为国内军工行业的有力竞争者。以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为依托,六九一二不断拓展现有技术的应用领域,开发各类不同装备、不同环境中适用的新型武器装备,着力发展军用无人平台信息化系统。同时,六九一二敢于突破新领域,布局军用通信、仿真、区块链、硬件载体国产替代等战略发展方向。在军事演练实战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六九一二主要产品有望列装更多演训单位。
一、营收及净利润稳步增长,加权平均ROE高于行业均值
2024年10月24日,六九一二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发行价为29.49元/股,截至收盘报170.00元,涨幅476.47%。
从基本面看,近年来六九一二业绩保持稳步增长趋势,具备良好的持续盈利能力。
2021-2023年,六九一二营业收入分别为2.01亿元、3.41亿元、4.09亿元,复合增长率为42.63%;净利润分别为5,727.08万元、10,095.79万元、9,035.05万元。
2024年1-6月,六九一二实现营业收入1.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5.56%;净利润为244.05万元,同比增长160.25%。
经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并出具《盈利预测审核报告》显示,2024年,六九一二预计实现营业收入为5.32亿元,同比增长30.32%;净利润为1.10亿元,同比增长21.86%,业绩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与此同时,近年来六九一二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六九一二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58.09%、38.14%、25.52%、0.95%。需要说明的是,受军方采购计划、采购流程的影响,六九一二业绩呈现一定的季节性特征,其加权平均ROE仅具备部分可比性。
同期,六九一二同行业可比公司北京华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如科技”)、上海霍莱沃电子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霍莱沃”)、北京中科海讯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海讯”)、郑州捷安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安高科”)、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信源”)、珠海高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凌信息”)、北京永信至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信至诚”)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5.52%、3.72%、-1.42%、-2.21%。
综上,近年来,六九一二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均稳步增长,业绩向好。同时,六九一二的加权平均ROE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二、与主要客户建立稳固合作关系,在手订单及意向订单合计达4.89亿元
通过长时间的技术研发及产品不断向下游客户交付并完成列装,六九一二与军工集团及科研院所等主要客户形成了紧密、稳定的合作关系,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
从配套层级方面看,六九一二凭借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的优势获得直接军方、军工集团的认可,并进入了相对高的军工配套体系,成为军工行业相关产品重要供应商。
值得一提的是,军品客户极为重视供应商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尤其对于具备不俗技术实力及量产能力的供应商,军品客户通常会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确保其产品生产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及时性。
经过对客户的深入了解和长期磨合后,六九一二与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具有一定的粘性,近年来其销售费用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六九一二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4.47%、4.31%、4.85%、7.61%。
同期,六九一二同行业可比公司华如科技、霍莱沃、中科海讯、捷安高科、北信源、高凌信息、永信至诚的销售费用率均值分别为12.37%、12.64%、15.31%、20.66%。
此外,企业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业务,需要通过相关的资格审查认证。六九一二拥有完备的市场准入资质,为其对接国家武器装备保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六九一二已拥有军工准入资质,也是全军装备和后勤采购网的入网企业,可直接参与各项军工招标。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六九一二在手订单金额为3.02亿元,意向订单金额为1.87亿元(系客户向六九一二表示明确的采购意向但尚未签订正式的采购合同的订单),在手订单和意向订单金额合计为4.89亿元,其对应的营业收入为4.33亿元。
简言之,六九一二与主要客户形成了紧密、稳定的合作关系,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其销售费用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同时,六九一二拥有完备的市场准入资质,可直接参与各项军工招标。现阶段,六九一二在手订单和意向订单充裕,确保其业绩可持续增长。
三、核心产品解决痛难点,定型产品竞争优势突出
长期以来,六九一二致力于研究和发展适应实战化需求的军事训练装备及特种军事装备,成功研发并量产了搜索器、野战光通信装备、多型号模拟训练装备等多款具有不俗竞争力的新一代武器装备,已发展成为稳定的军工装备配套企业,双轮驱动战略布局成效显现。
在军事训练装备领域,六九一二构建了集“训、导、考、评”于一体的训练平台,创新实现了通信专业体系化训练方法,充分满足军事实战化训练需求。六九一二先后研发并向市场推出了军事通信与指挥模拟训练装备、实战化模拟训练装备等军事装备。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六九一二军事训练装备业务收入分别为1.60亿元、2.74亿元、3.89亿元、1.10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9.66%、80.59%、95.32%、98.20%。
其中,六九一二的军事通信与指挥模拟训练装备有效解决了军事多网系融合训练及战术训练等难点问题,获得客户广泛认可;实战化模拟训练装备主要提供军事实战化训练环境,有效解决了军事对抗训练中缺手段、缺对手、缺环境的痛难点,助力实战化训练“战训耦合”的高效实施。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六九一二军事通信与指挥模拟训练装备销售收入分别为1.05亿元、1.54亿元、2.36亿元、1.00亿元;实战化模拟训练装备销售收入分别为0.54亿元、1.21亿元、1.53亿元、0.10亿元。
在特种军事装备领域,六九一二以军事斗争准备需求为牵引,瞄准装备细分领域,创新装备技术应用,满足军事提升需求。
其中,六九一二的搜索器首次解决了空投物资高精度定位与快速搜寻的难点问题,并根据作战需求持续升级、改型;鉴定列装的野战光缆组件创新地实现了轻量化、小型化、柔性化需求与单兵携行功能,满足了军事机动状态下的野战光通信开设需求,并已批量列装于军方客户。目前,六九一二主要产品搜索器、野战光通信产品已发展成为细分领域的引领者。
值得关注的是,武器装备的开发周期长,定型列装审核程序严格,因此单一型号产品的换代周期基本在十年以上。对于已定型列装的武器装备,军方用户一般不会轻易更换,并在定型之后连续采购多年,直至新一代定型产品的出现。
目前,六九一二已具备1款定型产品搜索器,为该产品的唯一供方,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定型产品的稳定销售为六九一二提供了持续的营业收入,亦彰显了其市场地位。
近年来,六九一二产品在各军种军事训练、考核比武、遂行任务等多项活动中表现优异,获多次通报表扬,为国内武器装备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综述之,六九一二深耕军事训练装备及特种军事装备领域,成功研发并量产了多个新一代武器装备。其中,六九一二核心产品军事训练装备有效解决了军事训练中的诸多痛难点,助力提升军事训练效益;特种军事装备中搜索器、野战光通信产品已发展成为细分领域的引领者。特别是六九一二的搜索器已获得军方定型列装,具有一定的排他性,竞争优势突出。
四、部分关键核心技术行业领先,强化研发拓展新应用新领域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六九一二通过深耕军事装备的底层通信、模拟、AI、控制、芯片等领域,不断研发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六九一二在武器装备的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环境适应性、电磁兼容性、国产化、低功耗、小型化等方面有丰富的设计和实施经验。
经过多年积累,六九一二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制、工艺设计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创新成果,掌握了一系列相对领先的核心技术。其中,六九一二在多源异构数据交互技术、实模耦合训练管理融合技术、电离层宽带类噪声多号传输技术、野战光缆一体化多模成缆技术等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和应用经验,并在部分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目前,六九一二的核心技术均已实现产业化,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六九一二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分别为2.00亿元、3.41亿元、4.08亿元、1.1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9.78%、99.89%、99.90%、99.81%。
截至2024年10月9日,六九一二共拥有96项专利(含发明专利12项)、126项软件著作权。
为了持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六九一二持续加大研发资金及人员投入,不断提升研发实力。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六九一二研发投入分别为1,545.62万元、2,268.97万元、2,851.24万元、1,771.92万元,呈持续增长趋势。其中,六九一二2021-2023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为35.82%。
研发团队建设方面,六九一二组建了由模拟训练、军事通信、软件系统等专业领域人员组成的研发队伍。截至2024年6月末,六九一二拥有研发人员148人,占员工总数比例达45.68%。
近年来,六九一二以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为依托,取得多项重大进展。六九一二完成短波、超短波灵巧式干扰原理机和样机的研制、超短波超视距电台样机研制并完成军事演示;完成移动全制式智能管理器材研制,实现了短超微的、测向、识别融合能力等。
在现有技术拓展应用方面,六九一二正在积极研发短报文芯片、高功率微波等产品,未来将进一步提高其在军事特种装备、模拟训练的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拓宽产品应用范围。其中,高功率微波产品由六九一二与中物院应用电子所合作成立的九源高能联合开发。该产品及相关技术与中物院应用电子所具有优先合作优势,亦将为六九一二在新产品领域带来市场先发优势。
同时,随着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艇等承载平台的逐步步入小型化、易用化和智能化的应用阶段,六九一二将着力发展军用无人平台信息化系统的科研研制及装备生产任务。
在拓展技术应用新领域方面,六九一二将在军用通信、仿真、区块链、硬件载体国产替代等战略发展方向,以军民一体展现发展视角,引入最新技术能力、快速形成综合竞争优势。
六九一二将以现有模拟作战平台为基础,构建智能化作战仿真实验室,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军事作战仿真技术的对接,充分发挥智能无人装备与有人装备的深度融合。
总的来说,六九一二形成了丰富的创新成果,掌握了一系列相对领先的核心技术,部分关键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同时,六九一二持续加大研发资金及人员投入,强化研发实力,在拓展现有技术应用领域的同时,布局军用通信、仿真、区块链、硬件载体国产替代等战略发展方向。
五、演练实战化带动下游需求上涨,募资优化及拓展产品结构
实战化演训和试验是军事强国保持领先优势的有力支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军事训练模式的局限性逐渐显现,主要体现在训练效益偏低、无法模拟真实环境、训练管理信息化程度低三大方面。为解决上述问题,国内逐步培育国产军事模拟训练产业发展。
2021年2月印发的《关于构建新型军事训练体系的决定》表明,未来国内国防建设将坚持实战实训,加强战备任务训练,创设逼真战场环境,加快构建新型军事训练体系。
当前,模拟训练产品已覆盖战略、战区/战役、战术/任务、交战/层级,涉及各军兵种及联合作战、武器操作等的新一代主要军事训练技术,并且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模拟训练思维与产品的应用面不断扩大。
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所二零八所与北京仿真中心《军用建模仿真领域发展报告》测算,军事训练系统全球市场在2017年达到130亿美元,预期10年后此市场总额将达到1,216亿美元。
在军事演练实战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模拟训练装备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同时,军用通信是现代战争的核心,是保障人员、飞机、导弹、坦克装甲车、舰艇等运作的基础。随着军事人员与设备管理的精细化,战略通信、战役通信、战术通信需求迅速建立,军事通信设备需求提升。
为了进一步增强业务承接能力、优化和拓展军事训练装备和特种军事装备的产品结构,六九一二拟募集资金5.16亿元主要投向“通信设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二期)项目”、“特种通信装备科研生产中心项目”和“模拟训练装备研发项目”等三个项目。
总的来说,募投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优化和拓展六九一二军事训练装备和特种军事装备的产品结构,提升其生产能力和研发实力,增强六九一二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未来,六九一二将以军用通信技术为依托,坚持以创新驱动企业发展,构建高质量的军事训练装备和特种军事装备产业生态,积极推进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力争在军事训练装备领域和特种军事装备领域打造成为国内领先企业。
赞(1) | 评论 10月26日 13:13 来自网站 举报
-
【“核心宽基指数”有多“核心”?】
《金基研》 霞路/作者 近期,A股市场回升向好,不少投资者选择借“基”入市,ETF产品因其具有覆盖面广、市场代表性强、分散投资等优势,受到投资者青睐。而在早前,金融办、证监会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指出,丰富公募基金可投资产类别,建立ETF指数基金快速审批... 展开全文“核心宽基指数”有多“核心”?
《金基研》 霞路/作者
近期,A股市场回升向好,不少投资者选择借“基”入市,ETF产品因其具有覆盖面广、市场代表性强、分散投资等优势,受到投资者青睐。而在早前,金融办、证监会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指出,丰富公募基金可投资产类别,建立ETF指数基金快速审批通道,持续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在上述背景下,ETF产品或将持续具有“吸引力”。
目前国内市场ETF数量众多,按其所跟踪的指数类型,就可以将ETF分为宽基指数ETF、行业ETF、主题指数ETF、策略指数ETF、债券ETF等。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以核心宽基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尤受青睐,多只核心宽基指数ETF的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元。
那么问题来了,核心宽基础指数有哪些?为什么跟踪这些指数的ETF值得关注?
一、“各司其职”的五只核心宽基指数
目前市场上投资者熟知的市场指数主要有上证指数、深证成指等,而以股票市值大小排序后再分段选取股票并将这些股票“组合”起来,可以得到反映不同市值范围内股票整体表现的大、中、小盘指数。
宽基指数中,常见的大盘指数主要有上证50指数以及沪深300指数。
其中,上证50指数由沪市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只证券组成,综合反映沪市中市值规模大、流动性佳的龙头企业整体表现。沪深300指数由沪深市场中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最具代表性的300只证券组成,反映沪深市场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中盘指数中,中证500指数由全部A股中剔除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及总市值排名前300名的股票后,总市值排名靠前的500只股票组成,综合反映沪深市场中盘股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将沪深300指数和中证500指数成分股合并,就能得到中证800指数,它涵盖了从大型到中等规模企业的广泛范畴。
小盘指数中,中证1000指数选取中证800指数样本以外的规模偏小且流动性好的1,000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能够综合反映沪深市场小盘股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简言之,这些指数的成分股分别覆盖不同市值范围的股票,能够反映不同市值范围股票的整体表现。而以上述不同指数为标的指数的ETF产品,分别持有其所跟踪指数的成分股,因此投资者可以通过持有不同的ETF,来布局不同市值范围的股票。
二、沪深300等三只“核心宽基指数”,为何受到青睐?
从成分行业角度看,因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具有不同的市值范围,因此,大盘、中盘、小盘指数所侧重的行业也有所不同。
沪深300指数基本覆盖到所有的大类行业,其行业权重分布会随着国内市场上市公司行业结构调整而“更新迭代”。截至2024年10月17日,按申万一级行业分类,沪深300指数中,银行、非银金融、食品饮料、电子、电力设备分列沪深300指数行业权重前五,权重分别为12.36%、10.98%、10.32%、8.86%、7.91%。
与沪深300指数不同的是,截至2024年10月17日,中证500指数成分股更加聚焦于高端制造及科技领域等高成长性新兴产业,其中生物医药、电力设备、电子、非银金融、有色金属为中证500指数的前五大权重行业,权重分别为10.31%、10.27%、8.74%、7.66%、5.84%。
另外,聚焦小盘股的中证1000指数,又展现出了与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不同的特征。
从权重行业分布来看,中证1000指数在生物医药、电子、计算机、电力设备、基础化工等行业占比较高,该5个行业在中证1000指数中所占的权重分别为12.43%、12.25%、8.52%、7.38%、6.26%。不难看出,中证1000指数比较偏重代表技术创新和需求转型升级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
沪深300指数是国内第一条集中反映沪深两地市场的全市场指数,而中证500指数成分股更加聚焦于高端制造及科技领域等高成长性新兴产业,中证1000指数在工业、信息技术、原材料等新兴行业占比较高。也就是说,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中证1000指数的成分股股规模、行业侧重点各有不同,因此这三只指数被认为是重要的“核心宽基指数”。
而以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中证1000指数为标的指数的ETF,也因此被称为“核心宽基ETF”,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以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为例,日前,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同样跟踪沪深300指数的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等产品规模均超1,000亿元。
近期,政策层面上,监管部门发布了一系列的增量政策,涉及金融、消费、投资、股市等领域,资本市场政策红利加速释放,市场预期明显改善,国内金融资产投资价值凸显。另一方面,随着A股市场的回升,沪深300、中证500等核心宽基指数涨幅显著,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在市场快速上涨中,具有分散风险、操作简单等优势的宽基ETF,或能成为这些投资者快速布局核心宽基指数的“利器”。
赞(2) | 评论 10月25日 09:59 来自网站 举报
-
【新铝时代: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 产品迭代速度领先优势明显】
《金基研》天涯/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自2020年四季度开始,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式进入了市场驱动的高速成长期。受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及市场认可度的不断提升,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势头强劲。电池盒是新能源汽车的标配,其市场规模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在新能源汽车行业... 展开全文新铝时代: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 产品迭代速度领先优势明显
《金基研》天涯/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自2020年四季度开始,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式进入了市场驱动的高速成长期。受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及市场认可度的不断提升,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势头强劲。电池盒是新能源汽车的标配,其市场规模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提升驱动下也呈现较快增速。
作为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盒箱体制造商之一,重庆新铝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铝时代”)一直专注于以电池盒箱体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铝合金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一、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电池盒箱体行业需求快速增加
随着“净零排放”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相应推出了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规划,逐步降低燃油车市场占比。在经历了技术储备与开发阶段、市场导入与培育阶段、补贴政策驱动阶段后,自2020年四季度开始,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式进入了市场驱动的高速成长期。
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全球“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下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同时也是国内汽车工业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机会。受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势头强劲,预计将继续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方向。
据中汽协数据,2019-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120.6万辆、136.7万辆、352.1万辆、688.7万辆、949.5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7.51%。
与此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2019-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分别为4.68%、5.40%、13.40%、25.64%、31.55%。
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1-6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492.9万辆、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32%,市场占有率达35.2%。
据EV Tank数据及中信证券研究预测,到203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2,000万辆,2021-2030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1.29%。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国内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电池盒作为在新能源汽车中用以承载、固定、保护以及集成电池组的机构部件,是构成新能源汽车完整动力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作为“一车一配”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关键零部件,电池盒市场规模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提升驱动下也呈现较快增速。
同时,随着基于CTP技术、CTB技术等新一代动力电池系统集成技术的逐步应用,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已进一步减少或取消了模组环节,部分原本模组所承担的功能需由电池盒承担,对电池盒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动力电池系统集成技术的持续迭代升级,作为电池系统的关键零部件,电池盒产业也将迎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增长。
以电池盒箱体单车价值量2,000元/台测算,据EV Tank在2023年对于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预测,2023年电池盒箱体全球市场规模约为293亿元,2030年预计将突破1,042亿元,市场空间广阔。
综上,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上涨,渗透率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高速成长期,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叠加动力电池系统集成技术的持续迭代升级对电池盒性能要求的提升,国内电池盒箱体市场空间广阔。
二、营收及净利快速上涨业绩“亮眼”,主营业务毛利率及ROE高于行业均值
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快速提升,下游需求的提升带来新铝时代业绩的快速增长。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新铝时代营业收入分别为6.18亿元、14.21亿元、17.82亿元、9.1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29亿元、1.74亿元、1.96亿元、1.02亿元。其中,2021-2023年新铝时代营收及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69.77%、158.24%。
需要说明的是,2024年1-6月,新铝时代财务数据经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审阅未审计,下同。其中,2024年一季度,新铝时代熔铸产线进入试生产阶段,废铝较2023年同期收入减少4,006.84万元;新一代CTB产品生产难度、生产耗时增加,电池盒箱体整体产量同比下降。
2024年4月,新铝时代电池盒箱体月产量已达约8.2万套,较2024年一季度的月均产量5.4万套提升超过50%,生产效率已实现稳步提升。
“亮眼”的业绩反映了新铝时代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在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近年来新铝时代的主营业务毛利率高于行业均值,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自2022年始亦“领跑”同行,盈利能力突出。
据招股书,2021-2023年,新铝时代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1.51%、29.97%、24.12%。
同期,新铝时代同行业可比公司广东和胜工业铝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胜股份”)、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凌云股份”)、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域汽车”)、敏实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敏实集团”)、华达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达科技”)、祥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祥鑫科技”)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均值分别为18.33%、17.26%、17.22%。其中,敏实集团2022年及2023年未披露主营业务毛利率,以综合毛利率代替。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新铝时代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7.96%、37.63%、30.57%。
同期,新铝时代同行业可比公司和胜股份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21.15%、15.76%、8.71%;凌云股份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5.75%、5.69%、9.38%;华域汽车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2.67%、14.11%、13.03%;敏实集团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9.67%、9.11%、10.80%;华达科技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2.36%、8.44%、9.96%;祥鑫科技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3.41%、12.30%、13.99%。
经金基研计算,2021-2023年,上述六家新铝时代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加权平均ROE均值分别为10.83%、10.90%、10.98%。
另一方面,近年来新铝时代的期间费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内部管控能力提升。
2021-2023年,新铝时代的期间费用分别为0.76亿元、1.45亿元、1.7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2.29%、10.20%、9.99%。
简言之,近年来新铝时代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呈快速上涨态势,业绩“亮眼”。同时,新铝时代的毛利率和加权平均ROE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三、与核心客户合作持续深化,新客户拓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依靠卓越的研发设计实力、优异的产品性能、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和及时的产品交付能力,新铝时代获得了良好的行业认知度,积累了广泛的客户资源。
新铝时代已成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铝合金电池盒箱体第一大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逐步开拓了吉利汽车、金康能源、欣旺达、国轩高科等新能源产业下游整车厂商和动力电池厂商。上述客户均为信誉良好、规模较大、具有一定行业地位的知名企业。
凭借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新铝时代已经在产品同步开发、质量控制、生产规模、供应保障、售后服务响应等方面形成了不俗的竞争力。
由于新铝时代下游客户对供应商的认证严格,因此其供应商更换成本偏高,一旦建立合作关系不会轻易变更。同时,电池集成化发展趋势也进一步增强了零部件供应商与下游客户的深度绑定。
在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铝时代主要客户比亚迪、吉利汽车需求规划远超其产能,新铝时代目前仍以保障现有客户需求为主,并逐步开拓其他客户。
作为国内最早向比亚迪批量供应通过铝合金挤压工艺及FSW等新型工艺制造的电池盒箱体生产企业,新铝时代自2016年进入比亚迪供应链体系并实现批量供货。新铝时代已构建坚固的供应商竞争壁垒,作为比亚迪铝合金电池盒箱体第一大供应商的地位相对稳固。
新铝时代向比亚迪销售的电池盒箱体产品已覆盖超过比亚迪销量98%以上的车型,占据比亚迪中高端及豪华车型超过60%的供应份额,并在比亚迪新车型、新定点的开发和供应中均占据重要地位,未来合作具有稳定性及可持续性。
2021-2023年,新铝时代向第一大客户比亚迪销售收入分别为4.35亿元、11.21亿元、14.3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1.47%。
截至2024年3月31日,新铝时代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已获得比亚迪74个新增项目定点,较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57个新增定点项目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2021-2023年,新铝时代向第二大客户吉利汽车销售收入分别为0.37亿元、1.12亿元、1.6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3.19%。
可见,新铝时代核心客户优质稳定,且能保持长期合作关系。
2023年以来,除比亚迪及吉利汽车外,新铝时代已与蜂巢能源、比亚迪丰田、上汽大通、瑞浦兰钧、蔚来汽车、中创新航、赣锋锂业、徐工新能源以及宁德时代就新产品开发进行了20个项目的送样测试或产品评估测试,覆盖比亚迪丰田、一汽丰田、上汽大通的新款车型。
截至2024年6月13日,新铝时代已与中创新航、赣锋锂业、徐工新能源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并取得多个电池盒箱体相关产品定点项目。此外,新铝时代已于2024年5月通过宁德时代合格供应商审核,预计将于2024年内开始电池盒箱体产品的批量供货。
总的来说,新铝时代与核心客户比亚迪及吉利汽车合作关系稳固,且新客户拓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其经营业绩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核心产品电池盒箱体销量逐年上涨,产品迭代速度领先优势明显
作为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盒箱体制造商之一,新铝时代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铝合金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铝合金材料研发、产品设计、先进生产工艺以及规模化生产的完整业务体系。
2021-2023年,新铝时代电池盒箱体收入占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3.18%、86.39%、92.81%,是新铝时代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
需要指出的是,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下游新能源汽车厂商快速扩产,同行业竞争中,电池盒箱体的供应能力是行业内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也是衡量业内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近年来,随着产业景气度持续提升,新铝时代产销两旺,电池盒箱体量产供应能力不断增强,产销量快速提升。
2021-2023年,新铝时代电池盒箱体产品产量分别为28.91万套、71.50万套、72.02万套;销量分别为26.78万套、61.58万套、76.33万套。
截至目前,新铝时代已为比亚迪、吉利汽车等国内主流新能源汽车厂商供应超过105款车型的电池盒箱体产品,累计销量已超过200万套。据招股书,2023年,新铝时代年电池盒箱体市场占有率为8.04%,已位于行业前列。
大规模的生产能力确保新铝时代能为客户提供及时稳定的交付,同时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增强其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地位。
此番上市,新铝时代拟将募集资金用于南川区年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80万套项目,在本次募投项目实施后,新铝时代产能规模将有效提升,有利于提升其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市场地位。
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高度集成化趋势的日渐凸显,新铝时代前瞻性地针对CTP产品以及CTB产品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导入。
目前,新铝时代产品可满足CTM、CTP以及CTB等不同代际的动力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并已量产包括钎焊水冷板液冷集成、直冷集成在内的多种先进电池盒箱体产品。
在比亚迪于2021年明确纯电全系车型搭载刀片电池、率先进入CTP时代的同时,新铝时代CTP产品快速渗透。此外,新铝时代积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针对比亚迪最新款产品“海豹系列”以及“仰望系列”已进行CTB产品导入,CTB产品份额进一步提升。
据招股书,2021-2023年,新铝时代电池盒箱体产品中,第一代CTM产品占比分别为33.93%、14.19%、13.64%;第二代CTP产品占比分别为66.07%、80.57%、60.09%;新一代CTB产品占比分别为0%、5.23%、26.27%,产品迭代速度领先优势明显。
综述之,新铝时代核心产品电池盒箱体量产供应能力不断增强,产销量快速提升,市占率位于行业前列。同时,新铝时代前瞻性布局新型动力电池系统集成技术,产品迭代速度领先优势明显。
五、近三年研发投入CAGR达55.86%,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铝时代以技术、工艺的研发为核心,从材料开发、工艺提升、产品升级三方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持续促进产品的更新升级。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新铝时代研发投入分别为2,431.05万元、4,110.27万元、5,905.57万元、2,661.27万元,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5.86%。
技术人员队伍是新铝时代持续保持技术优势、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保障。2021-2023年各期末,新铝时代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108人、147人、163人,研发团队持续扩增。
其中,新铝时代董事长何峰系5位核心研发人员之一,硕士研究生,在铝加工行业拥有超过40年的行业经验,曾荣获中国有色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并多次获重庆市管理标兵、重庆市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
新铝时代研发中心按照国家级实验室标准建立,目前已经获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新铝时代配备了完善的检测分析设备,包括电池箱体挤压实验机、蓝光检测仪、X-Ray检测仪、二次元测量仪、三坐标测量仪、ARTUS直读光谱仪、电子万能试验拉伸机、金相显微镜、盐雾试验箱、新能源汽车液冷高低温测试机等。
在长期从事新能源铝合金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开发、生产过程中,新铝时代形成了从“设计-开发-生产-测试”的完整技术体系和完整技术诀窍(“know-how”)。上述整体构成了新铝时代的核心技术体系。
目前,新铝时代掌握了以电池盒箱体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铝合金零部件的专利技术和先进生产工艺,在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研发、数字化全流程挤压控制技术、先进FSW焊接技术、高效CNC加工技术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新铝时代共有专利权129项,其中包括18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的发明专利14项,覆盖了电池盒箱体、电芯外壳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零部件的关键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设计。
凭借广受认可的研发和技术实力,新铝时代先后被认定为“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市涪陵区创新型十强”、“重庆市数字化车间”、“重庆市企业技术中心”、“重庆市创新创业示范团队”等。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电池盒箱体领域内具有优势地位的先进企业,新铝时代将继续坚持技术创新、质量至上的原则,确保市场份额、产能和技术领先优势;通过精益管理、装备升级、工艺提升和产品创新等方式,不断吸引更多下游优质客户,以实现自身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投资者应充分了解创业板的投资风险及新铝时代所披露的风险因素,审慎作出投资决定。
赞(2) | 评论 10月25日 09:43 来自网站 举报
-
【拉普拉斯:用“硬科技”解决行业核心痛点 先发优势突出获行业广泛认可】
《金基研》森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在全球低碳的产业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光伏产业蓬勃发展,光伏电池片产量逐年上升。2022年至今,以TOPCon、XBC、HJT为代表的转换效率更高的新型高效电池片技术进入产业化进程,相关的设备供应商迎来发展良机。作为领先的... 展开全文拉普拉斯:用“硬科技”解决行业核心痛点 先发优势突出获行业广泛认可
《金基研》森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在全球低碳的产业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光伏产业蓬勃发展,光伏电池片产量逐年上升。2022年至今,以TOPCon、XBC、HJT为代表的转换效率更高的新型高效电池片技术进入产业化进程,相关的设备供应商迎来发展良机。作为领先的高效光伏电池片核心工艺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拉普拉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拉普拉斯”)受益于光伏行业技术迭代,实现快速发展。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拉普拉斯重视技术创新,率先实现了硼扩散设备和光伏级大产能LPCVD规模化量产和应用,突破了N型电池片量产工艺瓶颈,实现大规模量产。2022年,拉普拉斯实现大规模的收入并转盈;2024年上半年,拉普拉斯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33.99%、191.20%。鉴于拉普拉斯的技术聚焦、技术积累、量产落地能力以及先发优势,拉普拉斯在高效光伏电池片设备领域形成了领先的竞争优势,获广泛认可;其在手订单充裕,且订单客户结构分布合理。
一、下游光伏产业蓬勃发展,高效光伏电池片产能带动设备需求增长
近年来,受益于全球气候问题和清洁能源使用的共识以及光伏产业降本增效取得显著成果,全球光伏产业实现了蓬勃发展。
同时,受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光伏发电的经济性愈发明显,主要经济体纷纷上调光伏装机目标。
据CPIA(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19-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分别为115GW、130GW、170GW、230GW、390GW。
光伏产业是国内具有很强比较优势的“长板”产业,在产业链的各个领域均处于领先地位,也是国内达成“双碳”目标的可靠支撑。在国内“双碳”目标背景下,光伏作为近年国内增速最快的新能源,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19-2023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26.52GW、48.20GW、54.93GW、87.41GW、216.88GW,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9.11%。截至2023年末,国内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609.49GW。
据IEA数据,2023年全球光伏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例约为5.4%;预计2030年光伏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例将达到约21%,2035年占比将达到约32%,2050年占比将达到约40%。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全球能源行业2050净零排放路线图》统计数据,2030年之前,全球太阳能光伏每年新增装机630GW。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国内光伏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已由2015年的0.70%提升至2022年的4.80%。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光伏发电量占比已达6.18%,呈现显著提升趋势。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发布的相关报告,预计2035年国内光伏发电量占社会用电量的28%;2050年,光伏将成为国内第一大电源,光伏发电量占社会用电量的39%。
可见,光伏发电拥有持续增长空间,前景广阔。
光伏装机量的增加有效提升了光伏电池片的需求,全球光伏电池片产量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且增长主要来自于国内。国内光伏电池片生产规模自2007年开始已连续17年居全球首位。
据CPIA及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数据,2018-2023年,全球光伏电池片产量分别为140GW、163GW、224GW、330GW、644GW,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6.45%;国内光伏电池片产量分别为85GW、110GW、135GW、318GW、591GW,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2.38%。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光伏行业存在一定结构性过剩风险,先进产能和落后产能存在结构上的不平衡,其中,转换效率更高的新型高效光伏电池片市场需求强劲,但仍处于发展初期,下游厂商正持续增加产能建设;而落后产能因转换效率瓶颈,市场份额则会持续下降。
据CPIA数据,2016至2021年,国内PERC电池片市场占比从9.0%增长到91.2%。2022年下半年,部分N型电池片产能陆续释放,PERC电池片市场占比下降至88%,N型电池片占比合计达到约9.1%。据CPIA数据,以TOPCon、XBC以及HJT为代表的新型高效光伏电池片从2022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份额不断扩大,PERC的市场占比则不断下降。
2023年初,N型电池片组件占比约为10-11%。巨大的降本幅度和更高的转换效率助推N型产能及市场剧增。据InfoLink数据,2023年下半年N型电池片产能占比大幅提升,第三季度增幅超过20%,12月迎来最高峰,占比达到52%。
光伏设备与整个光伏行业的发展相辅相成,在光伏行业发展的背景之下,相关的设备供应商也迎来发展的机会。作为领先的高效光伏电池片核心工艺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拉普拉斯的产品已成为N型电池量产厂商的主流选择。拉普拉斯将充分受益于行业整体的良好发展趋势和发展结果。
综上,近年来全球光伏产业蓬勃发展,光伏电池片产量持续增长。其中,转换效率更高的新型高效光伏电池片市场需求强劲,带动相关设备需求上涨,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随着光伏产业降本增效的持续推进,新型高效光伏电池片规模化产能不断扩大,拉普拉斯设备需求起量,其经营规模和盈利水平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拉普拉斯营业收入分别为1.04亿元、12.66亿元、29.66亿元、25.41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435.1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7亿元、1.18亿元、4.11亿元、3.52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203.20%。
其中,2024年1-6月,拉普拉斯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33.99%、191.20%。
在营收规模大幅上涨的同时,拉普拉斯的收款情况良好,预收商品款覆盖了发出商品的金额,且收入预期性高。
据招股书,截至2024年6月末,拉普拉斯预收商品款为51.33亿元,已经完全覆盖发出商品金额50.52亿元,即预收款高于成本;同期,拉普拉斯发出商品销售价值为81.66亿元,销售价值较高。
此外,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体现了企业以自有资本获得净收益的能力,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每股收益则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是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净利润。可见,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变化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企业是否值得投资。
随着新型高效光伏电池片的产业化进程推进,拉普拉斯于2022年开始实现大规模的产品验收,因此金基研重点观察拉普拉斯2022年以来的加权平均ROE及每股收益变化情况。
2022-2023年及2024年1-6月,拉普拉斯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9.14%、22.07%、15.37%;每股收益分别为0.33元/股、1.13元/股、0.96元/股,均呈上涨趋势。
可见,近年来拉普拉斯营收及净利润快速增长,成长性优异。同时,拉普拉斯的收款情况良好,预收商品款高于成本,且收入预期性高。此外,拉普拉斯的加权平均ROE及每股收益均逐年上涨,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三、持续加大研发资金及人员投入,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比超九成
亮眼业绩的背后是拉普拉斯对研发创新的高度重视,使其率先解决了硼扩散量产难题,自主研发的光伏级大产能LPCVD镀膜解决方案推动了TOPCon技术的规模化量产。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拉普拉斯通过加大研发投入金额、构建优秀技术研发团队持续提升技术研发实力。
研发投入方面,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拉普拉斯的研发投入分别为0.39亿元、1.10亿元、2.32亿元、1.73亿元,2021-2023年复合增长率达143.65%,支撑其产品技术的开发和迭代。
研发团队建设方面,拉普拉斯持续引进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以完善技术人才储备。2021-2023年及2024年6月各期末,拉普拉斯的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96人、274人、520人、549人。
截至2024年6月末,拉普拉斯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18.94%,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为84.52%。值得一提的是,核心技术人员林佳继任拉普拉斯董事长兼总经理,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学博士,具有超15年光伏领域研究和工作经验,发表近20篇国际期刊论文。
通过多年的积累,拉普拉斯自主研发形成了创新低压水平硼扩散技术、光伏级大产能LPCVD技术、加热及温度控制技术、高温气相反应的硅片横置技术、匀流技术与气体精准控制技术等八大核心技术,具有丰富的技术积累。截至2024年6月30日,拉普拉斯共获得专利593项,其中发明专利65项。
拉普拉斯将上述核心技术深度应用和融入其生产活动中,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并实现对外销售。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拉普拉斯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分别为0.81亿元、11.82亿元、26.86亿元、24.58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9.22%、93.67%、91.03%、97.10%。
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突出的研发创新能力,拉普拉斯被评为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并荣获第二十三届及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2023年度深圳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荣誉。
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至2023年期间,拉普拉斯核心工艺设备协助晶科能源、隆基绿能及中来股份先后10余次打破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体现出其领先的技术水平。
总的来说,拉普拉斯重视技术创新,持续加大研发资金及人员投入,掌握八大核心技术,具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同时,拉普拉斯重视科研成果转化,其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比自2022年大规模出货起均超九成。
四、用“硬科技”解决行业核心痛点,半导体分立器件设备实现国产替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光伏电池片技术的变革过程中,设备是支撑工艺和产能落地的基础和核心,新设备技术需要均衡成本、性能等核心要素。
作为一家领先的高效光伏电池片核心工艺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拉普拉斯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在TOPCon、XBC等新型高效光伏电池片领域,已形成了以硼扩散、LPCVD设备等核心工艺设备为主,并包括磷扩散、氧化、退火、PECVD设备及配套自动化设备在内的产品系列。
该产品系列是拉普拉斯的核心优势产品,解决了新型高效光伏电池片规模化量产落地的痛点、难点,受到了下游行业领先企业的广泛认可,并实现大规模量产和出货。拉普拉斯已成为相关技术路线厂商热制程、镀膜及自动化设备的核心供应商。
N型硅片需要在硅片表面扩散硼元素以达到形成PN结的目的,而硼扩散设备一直是困扰N型光伏电池片量产的难题。拉普拉斯的硼扩散设备很好地解决N型电池PN结制备均匀性较差的难题,同时副产物为粉末状的氧化硼,石英管寿命长、维护费用低、运营成本低,推动了N型光伏电池片实现量产落地。
在拉普拉斯未将光伏级大产能LPCVD推向市场之前,主要行业痛点在于:①经济性差,此外还有大产能的需求,对于结构构造、工艺设计提出了特殊的要求;②石英管损耗较高,增加了生产成本;③镀膜均匀度较差。针对上述痛点,拉普拉斯围绕用户需求研发产品,完成了光伏级大产能LPCVD的量产落地。
截至2024年10月10日,拉普拉斯为客户提供核心工艺设备的产线中,覆盖了TOPCon、ABC、HPBC多种新型高效光伏电池片技术路线。
据招股书,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拉普拉斯光伏电池片设备收入分别为0.91亿元、12.17亿元、26.69亿元、24.3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88.83%、96.42%、90.45%、96.26%,对应的技术路线包括TOPCon、XBC(包括ABC、HPBC等)及PERC。
以光伏电池片设备为基础,拉普拉斯还拓展了光伏领域其他环节设备(主要为组件领域)。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拉普拉斯其他光伏设备收入分别为794.25万元、2,804.78万元、6,468.06万元、178.76万元。
2022年,拉普拉斯PECVD设备和LPCVD设备分别入选深圳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扶持计划”及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近日,拉普拉斯自主研发的TM30000S光伏组件间隙贴膜系统装备成功入选《关于2024年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名单》。该产品的成功开发和产业化是国内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填补了国内在此环节的空白。
同时,拉普拉斯凭借技术积累和市场客户需求,逐步进入半导体分立器件设备领域,为此组建了专业研发团队投入资源,形成了氧化、退火、镀膜和钎焊炉设备等一系列富有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实现国产替代。
目前,拉普拉斯已完成高温氧化炉、高温退火炉、LPCVD设备、真空钎焊炉等半导体分立器件设备的客户导入工作,并取得批量订单。2022-2023年及2024年1-6月,拉普拉斯半导体领域设备收入分别为564.60万元、1,714.40万元、2,124.00万元。
综述之,拉普拉斯已形成了以光伏电池片设备为核心,并涵盖光伏领域其他设备、半导体领域设备等在内的一系列产品,并实现规模化营收。其中,拉普拉斯核心产品光伏电池片设备解决行业核心痛点,已成为行业内的主流选择;半导体领域设备目前已完成客户导入,并取得批量订单,实现国产替代。
五、先发优势突出获行业广泛认可,在手订单达112亿元
凭借在高效光伏电池片设备领域的先发优势,拉普拉斯的产品受到了行业内广泛认可,获得诸多客户的认可。目前,拉普拉斯已实现销售收入的主要客户群体包括光伏行业和半导体行业公司。
在光伏领域,拉普拉斯凭借在高效光伏电池片的先发优势,与隆基绿能(601012.SH)、晶科能源(688223.SH)、正泰新能、林洋能源(601222.SH)、爱旭股份(600732.SH)、钧达股份(002865.SZ)、横店东磁(002056.SZ)、协鑫集成(002506.SZ)等众多光伏行业内领先企业建立了稳定的、规模化的业务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新电池片技术和工艺的导入需要经历多维度、长周期的验证,设备厂商和下游生产制造商需要密切的配合,设备一旦验证通过并实际进入生产线不会被轻易更换,因此下游客户具有强粘性。
在半导体领域,拉普拉斯半导体分立器件设备已完成向比亚迪、基本半导体的导入工作,并持续进行潜在优质客户的拓展。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电池片N型时代大幕的逐步拉开,行业内客户争相布局,拉普拉斯的客户数量快速增加,新增订单金额逐年攀升。据招股书,拉普拉斯2020年的产生业务收入的客户数量仅有四家,目前拉普拉斯产品已覆盖下游规模化客户超30家。
截至2024年6月末,拉普拉斯在手订单(含发出商品,不含税口径)的销售价值为112.96亿元,且在手订单客户结构分布合理。
简言之,拉普拉斯在高效光伏电池片设备领域具有先发优势,获得行业广泛认可。同时,拉普拉斯的客户数量快速增加,新增订单金额逐年攀升,客户主动性需求高。目前,拉普拉斯的在手订单充裕,且在手订单客户结构分布合理,客户结构或将得到持续优化。
未来,拉普拉斯将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下游客户需求,持续巩固并开发优质客户,积累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助力光伏行业持续降本增效,致力于成为国内光伏行业内领先的核心工艺解决方案提供商。
赞(1) | 评论 10月17日 15:28 来自网站 举报
-
【如何挑选基金更“省钱”?】
《金基研》 陌语/作者 为了强化投资行为长期性和市场内在稳定性,2024年9月26日,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其中主要举措包括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 2024年公募基金半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157家披露年报的包括基金公司... 展开全文如何挑选基金更“省钱”?
《金基研》 陌语/作者
为了强化投资行为长期性和市场内在稳定性,2024年9月26日,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其中主要举措包括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
2024年公募基金半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157家披露年报的包括基金公司、券商、保险资管等的基金管理人,从基金资产中取得管理费收入达604.09亿元。在此背景下,作为投资基金的投资者,在挑选基金时,则需要充分掌握其各类费用情况,才能够筛选出最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
一、投资基金时长对赎回的影响在哪里?
基金在运作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支出,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交易费用,即基金销售过程中发生的由基金投资者自己承担的费用,要包括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及基金转换费,这部分费用直接从投资者认购申购、赎回或转换的金额中收取。
第二类是运作费用,即基金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由基金资产承担的费用,主要包括基金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等。
关于交易费用,根据《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基金管理人应当强化对投资者短期投资行为的管理,对除货币市场基金与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以外的开放式基金,对持续持有期少于7天的投资者收取占比不低于1.5%的赎回费(惩罚性费用),并将上述赎回费全额计入基金财产。
举个例子,假设投资者购买了一只 T+1 确认的基金,周一下午三点前发起申购申请,那么周二才是基金申购确认日,从本周二到下周一正好7天,如果投资者在下周一赎回,就不用按照1.5%的费率交赎回费了。
上面提及的赎回费就是交易费用的一种,除此以外还有认购费、申购费、基金转换费。
其中,认购费是投资者在基金发行募集期内购买基金时所支付的手续费,对于已成立的基金,投资者在基金存续期间购买基金时所支付的手续费则是申购费,而基金转换费是指投资者在同一基金公司管理的不同基金之间进行转换时所支付的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申购费有两种收费方式,前端收费和后端收费。前端收费是在购买基金时立即支付申购费,而后端收费则是在卖出基金时支付。
二、如何比较基金运作过程产生的费用?
基金管理人的管理报酬,收多少一般按照基金净资产值的一定比例,从基金资产中提取,收取方式是逐日计算、定期支付的,每天看到的基金净值已经扣除这一部分费用。
一般来说,基金管理费率通常与风险成正比。目前股票型基金大部分按照1.5%的比例计提基金管理费;指数型、债券型基金的管理费率一般在0.5%-0.8%;货币市场基金的管理费率不高于0.33%。
除了收取管理费,保管与处置基金还需要付一定的托管费。
基金的管理原则是投资与托管分离,基金管理人并不直接接触资金,只有交易的操作权。因此,基金托管人(银行、券商等机构)为保管和处置基金资产而向基金收取的费用,按照基金资产净值的一定比例提取,逐日计算并累计,到月末支付给托管人。
基金托管费从基金资产中提取,费率会因基金种类不同而不同且收取的比例与基金规模、基金类型有一定关系,通常基金规模越大,基金托管费率越低。目前指数基金的年托管费率通常为0.1%。
基金管理人从基金资产中扣除的用于支付销售机构佣金及基金管理人的基金营销广告费、促销活动费、持有人服务费等方面的费用,按前一日基金资产净值的一定比例逐日计提,按月支付。
通俗地讲,管理费是付给基金公司的,是基金公司管理产品应得的报酬;托管费是付给托管银行的,是银行保管资金安全等工作的报酬;销售服务费则是付给销售渠道的,是销售渠道为投资者提供服务的报酬。
这三种费用一般按年计费,按日扣除,每天基金公司公布的基金净值其实已经扣除了这些费用,所以投资者感受不到这些费用的发生。
比方说,如果某只基金当天实际上涨了1.5%,基金公司扣除相关运作费用后会公布该基金当天上涨了1.49%,这减少的0.01%是根据每天费用情况扣除的。
随着基金销售机构的竞争加剧,价格战愈演愈烈,但一些销售平台已坚持1折申购很久了。有些基金公司还会在直销时推出更低的折扣,比如0.1折甚至0率申购力度颇大。因此,投资者在购买基金产品时应尽可能优先考虑申购费率低的购买方式。例如,在天天基金网,于2024年10月9日开始认购的易方达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指数发起式C、华夏南京交通高速公路,其认购费率分别为0%、0.04%。
最后,投资者还需比较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将二者的费率相加进行比较,选择更低者。通常来说,指数型基金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会比主动型基金低,这主要是因为主动型基金更依赖于基金经理人的水平和策略,风险相对来说也会比指数型基金高,而具体如何选择还是要根据投资者的偏好选择。
赞(3) | 评论 10月11日 14:20 来自网站 举报
-
【铜冠矿建:在手订单充裕超95亿元 “双超”矿服领域占据国内领先地位】
《金基研》天涯/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2024年9月18日,铜陵有色金属集团铜冠矿山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铜冠矿建”)完成申购, 发行价4.33元,获得逾17万投资者踊跃申购。近年来,国内重要矿产资源的需求呈刚性上升态势,带动非煤矿采选业发展,同时矿服外包凭借模式的优... 展开全文铜冠矿建:在手订单充裕超95亿元 “双超”矿服领域占据国内领先地位
《金基研》天涯/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2024年9月18日,铜陵有色金属集团铜冠矿山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铜冠矿建”)完成申购, 发行价4.33元,获得逾17万投资者踊跃申购。近年来,国内重要矿产资源的需求呈刚性上升态势,带动非煤矿采选业发展,同时矿服外包凭借模式的优越性日益成为主流,全球非煤矿矿服行业市场规模超万亿元。作为一家专业的矿山开发服务企业,铜冠矿建专注于向全球非煤矿山提供一体化开发服务和相关增值服务,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慧矿山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2024年上半年,铜冠矿建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同比增长超15%,业绩向好。铜冠矿建是业内少数具备同时建设10条以上千米级超深竖井的非煤矿山一体化开发服务提供商,综合实力位居行业前列。特别是在“双超”矿山开发服务领域,铜冠矿建长期占据国内领先地位。凭借专业的工程技术及优质的服务能力,铜冠矿建与诸多拥有大量优质矿业资源的大型央企、国企客户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手订单充裕。
一、全球非煤矿矿服行业市场规模超万亿,2024年H1营收净利双增长
作为一家专注于向全球非煤矿山提供工程建设、运营管理、优化设计、技术研发等一体化开发服务和相关增值服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铜冠矿建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慧矿山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国内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国内重要矿产资源的需求呈刚性上升态势。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19-2023年及2024年1-6月,全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矿采选业营业收入分别为3,351.0亿元、2,661.8亿元、3,093.6亿元、3,631.3亿元、3,491.8亿元、1,739.5亿元,呈波动上涨趋势。其中,2024年上半年,全国规上有色金属矿采选业营收同比增长9.3%。
而全国规模以上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企业营收亦从2019年的2,756.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681.0亿元,年均CAGR为7.93%。2024年1-7月,全国规上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企业营收3,078.4亿元,同比增长18.1%。
矿山开发服务行业是矿山开发过程中集矿区地质勘探、矿山设计研究、矿山工程建设、采矿运营管理和矿产加工冶炼为一体的,涵盖整个产业链的工程建造与专业运营管理服务行业。
矿山开发业务外包模式的优越性在于运营服务商可以在短时间内组建配套的运营团队,迅速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降低投资风险和财务成本。这种模式已得到国内矿山业主的广泛认可,外包渗透率持续提升,逐步成为国内应用最为普遍的矿山开发管理模式。
受益于有色金属采选矿业发展的回升和矿服外包模式日益成为主流的趋势,矿服行业市场空间上涨。
据广发证券预计,2024年,国内非煤矿矿服(矿山建设+采矿服务)合计市场空间约为2,864亿元,海外矿服市场空间超过8,700亿元。
凭借优质、专业、可靠的服务,近年来铜冠矿建收入稳定增长,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利润规模逐年上升。
2021-2023年,铜冠矿建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24亿元、11.64亿元、11.6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6.6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92.44万元、7,195.03万元、6,620.29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53%。
2024年1-6月,铜冠矿建实现营业收入6.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47%;归母净利润为4,310.6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23%。
综上,近年来国内重要矿产资源的需求呈刚性上升态势,全国规上有色金属及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企业营收整体呈上涨趋势,同时矿服外包模式日益成为主流,全球非煤矿矿服行业市场规模超万亿元。铜冠矿建抓住行业发展机遇,近年来收入稳增,利润规模上升。特别是2024年上半,铜冠矿建营收及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15%。
二、客户资源优质合作历史长久,在手订单充裕超95亿元
矿山业主为保持业务规模或扩张趋势,通常具有连续性的矿山建设和运营需求,矿山开发服务商可以通过新签及续签合同额保持矿山开发服务业务量的稳健持续增长,并且由于大型矿企对矿山建设、运营的稳定性要求极高,因此对向矿山开发服务商支付的建设费用、运营费用更具忍耐度,具有极高的客户粘性。
深耕矿山开发服务行业数十年,铜冠矿建定位于国内外非煤矿山开发服务的中、高端市场,秉承“大业主+大项目”市场策略,凭借自身良好的技术服务和行业口碑积累了信誉良好、粘性极高的优质客户资源。
目前,铜冠矿建已与中国有色、中国中铁、北方工业、鞍钢集团、铜陵有色、云天化等拥有大量优质矿业资源的大型央企、国企客户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连续取得后续项目并持续提供优质服务,得到了众多矿山业主的长期认可。
2021-2023年,铜冠矿建与各期前五大客户的主要合作情况如下:
历经6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铜冠矿建先后为国内外70余座大中型矿山提供矿山开发服务,业务覆盖国内安徽、山东、河北、辽宁、云南、广西、新疆等20多个省(自治区)以及非洲、南美洲、中亚等海外地区。
作为安徽省“走出去”示范企业,铜冠矿建是国内最早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矿山开发服务提供商之一,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近年来,铜冠矿建先后在赞比亚、刚果(金)、津巴布韦、土耳其、哈萨克斯坦、蒙古、厄瓜多尔等多个“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开展业务,境外项目经营经验相对丰富。
通过在上述国家实施矿山开发服务,铜冠矿建获取了海外市场的成功项目经验,构建了“管理及技术输出+本土化运营”的海外运营商业模式,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化程度和全球市场竞争力。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铜冠矿建境外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4.81亿元、5.72亿元、6.31亿元、3.58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7.08%、49.29%、54.25%、54.63%。其中,2024年上半年,铜冠矿建境外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89%。
随着中资矿业公司海外投资意愿增强,海外市场充满机遇,铜冠矿建有望进一步巩固海外市场的先发优势,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受益于优质的客户资源及境外市场的开拓,铜冠矿建的在手订单储备充足。
截至2024年3月末,铜冠矿建2024年3月末存量项目(2024年3月31日以前签署的项目)的在手订单尚未确认收入的订单金额为95.03亿元。
同时,铜冠矿建与存量客户合作时间长,有利于后续持续获取存量客户的新增项目订单,保持未来经营业绩的可持续性。
简言之,铜冠矿建积累了信誉良好、粘性极高的优质客户资源,其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历史长久,合作关系稳固。同时,铜冠矿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境外项目经验丰富,境外收入及占比逐年上涨。由此,铜冠矿建储备了充足的在手订单,未来业绩或进一步提升。
三、一体化业务模式实现互惠双赢,“双超”矿服领域占据国内领先地位
自设立以来,铜冠矿建由一家专注于国内矿山工程建设和采矿运营管理的精品矿山开发服务企业逐步发展成为一家为全球非煤矿山提供一体化矿山开发服务的综合性企业。
凭借在矿山开发服务行业积累的深厚底蕴,铜冠矿建对工程建设、运营管理、优化设计、技术研发等多个子项服务进行整合,通过一体化服务推动矿山项目开发实现高效稳定运转和优质效益回报。
现阶段,铜冠矿建是业内少数具备同时建设10条以上超深竖井的非煤矿山一体化开发服务提供商,综合实力位居行业前列。铜冠矿建与矿山业主逐步形成了“现代资源+现代服务”的互惠共生、和谐发展的格局。
铜冠矿建提供的一体化矿山开发服务主要包括矿山工程建设和采矿运营管理两项核心服务。
其中,矿山工程建设业务收入是铜冠矿建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业务规模稳定增长。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铜冠矿建矿山工程建设业务收入分别为6.92亿元、8.29亿元、9.30亿元、5.3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7.65%、71.51%、80.01%、81.97%,占比逐步上升。
同时,铜冠矿建持续加强一体化服务的综合统筹能力,将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发现的问题以最短的渠道、最低的成本进行反馈和吸收,实现一体化业务能力的动态优化。
此外,铜冠矿建充分发挥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实践深度耦合能力,使科研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产业化应用,显著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降低运营成本、增厚市场竞争的安全边际,为业主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为其在业内赢得了良好的市场美誉度。
值得关注的是,铜冠矿建在“双超”矿山开发服务领域长期占据国内领先地位。
在“双超”矿山工程建设方面,铜冠矿建目前已建成千米级竖井28条。铜冠矿建承建的辽宁思山岭铁矿1号回风井(井深1,458.5米,直径8.5米)是位居国内行业前列的“双超”矿井,山东朱郭李家副井(井深1,337米,直径12.4米)则是目前全球金属矿山中直径最大的超深竖井之一。
在“双超”矿山采矿运营管理方面,铜冠矿建已成功运营了安徽安庆铜矿、安徽庐江沙溪铜矿、安徽铜陵铜山铜矿、云南大红山铁矿1号铜矿、蒙古乌兰铅锌矿等多个大型采矿运营管理项目,累积了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双超”地下矿山采矿运营管理能力已跃居行业领先地位。
随着全球露天矿及浅层地下矿的持续开采,其品位持续降低,高品位的浅部矿石资源逐渐枯竭,加之地表待勘探大型矿脉逐渐消失,近年新勘探出的矿山基本为地下矿山,矿山普遍的开采深度已超过1,000米,未来矿山已逐步形成转向深部资源开发、开采超深埋地下矿的必然趋势。
而铜冠矿建在“双超”矿山开发服务领域领先的实力将为其业绩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总的来说,铜冠矿建通过一体化服务实现与矿山业主互惠双赢。其中,核心业务矿山工程建设业务规模稳定增长,收入占比逐年提升。此外,铜冠矿建在“双超”矿山开发服务领域长期占据国内领先地位,随着浅部矿石资源逐渐枯竭,其竞争优势将进一步扩大。
四、智慧赋能提升运营管理水平,重视环保助力建设绿色矿山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特别是采掘工程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矿山开发模式正朝着智慧化矿山发展。智慧矿山以矿山数字化、信息化为基础前提,对矿山生产、安全、技术支持与后勤保障等进行主动感知、自动分析和快速处理,进而实现安全高效、井下无人运营模式。
当前,铜冠矿建正立足于数字矿山的技术应用基础,积极布局智慧矿山开发服务,致力于实现矿山开发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
在为矿山进行智慧赋能方面,铜冠矿建始终走在行业前列,基于3DGIS、VR和物联网技术,构建虚拟矿山,实现矿山安全生产可视化集中管控。
在中非合作标志性工程——赞比亚谦比希铜矿东南矿区探建结合采选项目施工中,铜冠矿建秉承建设智慧矿山的理念,应用了PLC、DCS、BIM、MES、矿山数字化等一系列先进技术,与智能化设备相融合,大幅提升了矿山的技术管理水平。
铜冠矿建将智慧矿山定位为当前主要的研发课题之一,积极推进矿山技术设备的智能化升级,计划引入智能化无人驾驶、机器人作业等新技术,并将依托井下信息化区域监测与治理系统、云端管理协同与过程数字化管控、远程数字爆破及震动监测分布式网络、智能无人机械化装备、高速通讯联络系统、自动化调度系统,着力构建智能化、无人化的智慧矿山开采支持平台。
同时,铜冠矿建注重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对采空区进行了有效治理,大幅减少了矿山连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全面助力建设绿色矿山。
铜冠矿建通过自主研发的井下大规模采空区监测与治理技术,提高了开采质量和资源回收率,优化了回采工艺,实现了安全高效开采,同时通过利用全尾矿高性能新型胶凝材料充填技术充填料浆浓度高、充填体强度高、充填沉缩率小、充填成本低的优点,对采空区进行有效治理,大幅减少了矿山连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降低了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地表塌陷、资源及公共设施损害的风险。
综上,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矿山开发模式在朝着智慧化矿山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和谐、绿色开发、精细化开采。铜冠矿建积极布局智慧矿山开发服务,在为矿山进行智慧赋能方面,始终走在行业前列。同时,铜冠矿建注重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全面助力建设绿色矿山。
五、填补国内“双超”竖井技术空白,十大核心技术贡献收入超99%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安徽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铜冠矿建主要专注于地下矿山的施工和运营管理,施工和运营管理难度高、专业性强,技术研发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铜冠矿建拥有一批专家级矿山开发服务专业技术人才团队,技术人才储备充足。其中,铜冠矿建拥有中高级职称人员150人,省部级专家15人,国家一级建造师29人,国家二级建造师40人,一级造价师3人,二级造价师2人,中级安全工程师18人,初级安全工程师2人,先后有15人获评省部级优秀项目经理。
自成立以来,铜冠矿建一直重视技术的积累和研发创新,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技术水平处于行业前列。
通过自主研发,铜冠矿建在超深竖井一体化解决方案、双超矿山运营管理、矿山服务智慧赋能、深井水害综合防治、高寒矿山作业温控、高空钢构精准对接等方面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并以此构建起了相对完备的一体化矿山开发服务技术体系,能够针对各种地质条件复杂的项目提供成熟多维的技术解决方案。
特别是在超深竖井领域,铜冠矿建是业内首家成功综合应用以全液压伞形钻架湿式凿岩与微差控制光面爆破为代表的系统化工艺的企业。
由铜冠矿建提出主体设计思路,并与中国矿业大学联合研制出的新型亭式超深井特殊凿井井架,填补了国内“双超”竖井的技术空白;铜冠矿建创新了大型马头门模块化立模成套浇筑工艺,较传统工艺提升了约30%的作业效率,实现了大断面马头门安全高效施工;此外,铜冠矿建是业内最早应用六臂液压伞钻凿岩和大段高金属模板支护的企业,实现了超深竖井快速掘砌。
铜冠矿建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已获授权专利110项(发明专利21项),主(参)编10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赞比亚谦比希铜矿东南矿区探建结合采选项目曾荣获2020年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境外工程),赞比亚康克拉铜矿项目曾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多项工程被评为省部级优质工程。
截至2024年9月13日,铜冠矿建开发企业级工法165项,取得省部级工法76项,反映了其在矿山开发服务领域的深厚技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工法是把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
同时,铜冠矿建充分发挥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实践深度耦合能力,通过技术的产业化实施,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得其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
2021-2023年,铜冠矿建核心技术服务收入分别为10.19亿元、11.57亿元、11.63亿元,占当前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9.56%、99.39%、99.87%。
此番上市,铜冠矿建拟建设矿山工程新技术研发中心,包含超深井技术研究室、采矿技术研究室和矿山测绘技术研究室、综合办公室。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增强铜冠矿建的研发实力,为其持续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未来,铜冠矿建将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向“大型化、高端化、一体化”转型升级,积极布局智慧矿山开发服务,全面助力建设绿色矿山,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慧矿山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赞(2) | 评论 10月11日 09:36 来自网站 举报
-
【ETF为何能成为反弹行情的“利器”?】
9月26日,金融办、证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并提出了建设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生态;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支持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稳健发展;着力完善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三方面举措。而在9月24日以来,已有多个利好政策连续出台,市场投资情绪... 展开全文ETF为何能成为反弹行情的“利器”?
9月26日,金融办、证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并提出了建设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生态;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支持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稳健发展;着力完善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三方面举措。而在9月24日以来,已有多个利好政策连续出台,市场投资情绪高涨,市场信心得到提振。
9月24日至10月8日,上证指数涨幅达到了26.95%,并突破了“三千点大关”,10月8日,上证指数涨4.59%,收3,489.78点。与此同时,跟踪创业板指数或科创板相关指数的基金也在10月8日大涨,其中,华夏创成长ETF涨20.08%、华夏创业板ETF涨20%、华夏上证科创板100ETF涨19.95%。在多重政策支持支持下,国内市场有望形成更加积极的走势。在市场反弹行情中,主要投资指数成分股的ETF,能够快速反应市场的波动,或能帮助投资者及时把握市场机会。
自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推进以来,基金“降费潮”已从主动权益类产品扩至ETF等领域。10月9日,华夏基金也宣布降费,调低旗下创业板ETF及其联接基金费率。降费后的产品将采用目前市场最低水平的费率结构,在同类产品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有利于吸引各类中长期资金通过公募基金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对投资者而言,降费也有助于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回报和获得感。
一、政策持续释放扭转市场趋势,指数放量大涨带动基金净值反弹
放眼长期,比如近1年以来,有接近一半的权益类基金亏损,而如果从近3年以来的角度看,则有接近九成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累计净值为亏损。在多个超预期政策连续“赋能”后,仅在9月24日至10月8日,多个大盘指数涨幅就已超过20%,在这样的背景下,9月24日至9月30日,一些指数基金在指数上涨的带动下,实现了超过30%的涨幅。
9月26日当天,上证指数上涨3.61%,收3,000.95点,正式突破久违的“三千点大关”。而在9月24日以来,截至10月8日收盘,多个指数已“斩获”超30%的涨幅。
9月24日至10月8日,大盘宽基指数中,上证指数涨26.95%,深证成指涨42.21%,沪深300涨32.47%;板块指数中,创业板指涨66.63%,科创50的涨幅为59.24%,科创100指数涨60.07%。
在此背景下,不少科创主题的指数基金由于主要投资其标的指数的成分股且紧密跟踪其标的指数,也在长期“沉寂”后随着指数的强势上涨获得了与指数相当的涨幅。而一些ETF联接基金,主要投资ETF产品,跟踪所投ETF的标的指数,在此轮市场上涨行情中,也获得了与其所投ETF相当的收益率。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9月24日至9月30日,ETF产品方面,华夏创成长ETF、华夏创业板ETF、华夏上证科创板100ETF的单位净值增长率分别为35.02%、42.08%、37.49%;ETF联接基金方面,华夏创业板ETF联接A、华夏上证科创板100ETF联接A的单位净值增长率分别为39.54%、34.97%。
为何ETF及其联接基金能够在此轮行情中扮演“利器”帮助投资者把握市场机会?这或与这两类基金本身的特点不无关系。
二、ETF与ETF联接基金,两类可助投资者及时把握市场机会的“利器”
实际上,除了利好政策“组合拳”的出台,ETF产品及其联接基金,因其具有手续费低廉、流动性好、透明度高等特点,能够帮助投资者便捷地间接投资特定板块、特定指数、特定行业股票。
先来看看ETF的主要特点。
从覆盖范围角度看,ETF主要投资特定板块的股票、特定指数的成分股或特定行业内的股票,覆盖面广且投资分散。例如创业板ETF,其主要投资创业板指数的成份股、备选成份股以及替代性股票,且紧密跟踪创业板指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
在仓位方面,ETF基金投资于标的指数成份股及备选成份股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90%,这意味着ETF通常采取高仓位运作,能让其在市场反弹行情中有更强的进攻性和更大的弹性,并帮助投资者及时把握市场机会。
在交易便捷性角度看,ETF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因此投资者可以在交易时间内随时买入或卖出,具有较普通非上市交易基金更强的流动性。此外,由于ETF产品紧密跟踪其标的指数,且一般采取被动跟踪方式,因此ETF的管理费用和托管费用较低,有利于投资者降低投资成本。
除了ETF,ETF联接基金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投资者及时把握市场机会。
ETF联接基金的主要投资标的是特定的ETF,其投资比例通常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90%,旨在紧密跟踪其对应的ETF的表现。因此,ETF联接基金是一类“投资基金的基金”,其投资收益与所跟踪的ETF密切相关。
相比ETF的场内交易,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ETF联接基金的份额来间接投资ETF,无需在证券交易所开户和交易,对于不熟悉股票交易的投资者来说更为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3年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推进以来,基金“降费潮”已从主动权益类产品扩至ETF等领域。对投资者而言,降费也有助于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回报和获得感。
10月9日,华夏基金也宣布降费,调低旗下基金费率,创业板100ETF华夏(159957)及其联接基金(A类:006248,C类:006249)调降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并相应修订法律文件,管理费率由0.50%调降至0.15%,托管费率由0.10%调整为0.05%,降费幅度较为可观。
降费公告将于10月9日起生效,降费后的产品将采用目前市场最低水平的费率结构,在同类产品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有利于吸引各类中长期资金通过公募基金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
当然,ETF的比拼也并非完全由费率决定,选择能够创造稳定超额收益的产品或许也是投资的关键之一。
目前,创业板指最新市盈率(PE-TTM)为38.84倍,处于近10年25.05%的分位。从历史表现来看,创业板指数的表现也相对较优。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8日,创业板指数近一年上涨27.27%,近五年涨幅达57.76%,相较于万得全A超额分别为15.74%、27.19%。
在跟踪目标指数的基础上,创业板100ETF华夏(159957)也取得了一定的超额收益。基金中报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创业板100ETF华夏(159957)成立以来收益达8.7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涨幅为-5.27%,超额收益达14.06%。
10月8日,国新办就“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 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其中指出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且有关部门将采取有力有效的综合措施,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相信,随着各项政策的加快推出,国内资本市场信心将会进一步得到提振。投资者或可关注ETF以及ETF联接基金,“借道”布局创业板、科创板等板块或具体行业。
赞 | 评论 10月10日 16:32 来自网站 举报
-
【苏州天脉:与知名品牌客户建立战略合作 产品性能及市占率居行业前列】
《金基研》森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随着下游消费电子、安防设备、通信设备、汽车电子等行业产品或设备的高性能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发展,对导热散热材料或元器件的需求持续增长,为导热散热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行业内少数具备全方位热管理解决方案能力的厂商,苏州天脉... 展开全文苏州天脉:与知名品牌客户建立战略合作 产品性能及市占率居行业前列
《金基研》森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随着下游消费电子、安防设备、通信设备、汽车电子等行业产品或设备的高性能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发展,对导热散热材料或元器件的需求持续增长,为导热散热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行业内少数具备全方位热管理解决方案能力的厂商,苏州天脉导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天脉”)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精准的导热散热产品及创新的散热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均温板、热管、导热界面材料、石墨膜等。
业绩方面,近年来苏州天脉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呈快速上涨趋势,且毛利率及净利率均逐年上升,加权平均ROE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苏州天脉紧跟行业发展前沿和趋势进行技术创新储备和产品迭代升级,在产品多元化、核心技术、市场布局、客户资源等方面均建立了核心竞争优势,并与客户建立了紧密且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现阶段,苏州天脉的产品性能及市占率居行业前列,特别是核心产品均温板销量及销售收入快速上涨,带动其业绩持续增长。
一、营收及净利润逐年上涨,ROE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近年来,随着下游消费电子、通信设备、汽车电子等行业散热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业务的持续拓展,苏州天脉经营业绩整体呈快速增长态势。
2021-2023年,苏州天脉营业收入分别为7.08亿元、8.41亿元、9.2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4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5亿元、1.17亿元、1.5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4.57%,体现了良好的业绩成长性。
到2024年1-6月,苏州天脉实现营业收入4.5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3%,实现归母净利润0.9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6.40%。需要说明的是,苏州天脉2024年上半年财务数据经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审阅未审计,下同。
苏州天脉归母净利润增长显著超过收入增幅,主要是由于其毛利率逐年上升所致。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苏州天脉的毛利率分别为24.99%、29.32%、32.86%、40.37%;净利率分别为9.11%、13.88%、16.62%、21.13%。
同时,近年来苏州天脉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苏州天脉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20.04%、22.57%、22.36%、11.84%。
同期,苏州天脉同行业可比公司深圳市飞荣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荣达”)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23%、3.85%、3.12%、1.51%;北京中石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科技”)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7.96%、11.52%、4.30%、3.28%;广东思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7.29%、15.37%、12.44%、2.28%;上海阿莱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23.96%、20.34%、6.64%、1.78%。
经金基研计算,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上述四家苏州天脉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加权平均ROE均值分别为12.61%、12.77%、6.63%、2.21%。因同期碳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加权平均ROE大幅低于其他可比公司且为负值、深圳垒石热管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披露相关财务数据,故未计入均值。
此外,近年来苏州天脉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呈上涨趋势,“造血”能力增强。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苏州天脉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5,546.38万元、9,305.95万元、21,343.70万元、10,758.93万元。
随着“造血”能力的提升,苏州天脉的资产负债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偿债风险低。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苏州天脉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7.09%、24.49%、27.36%、20.01%。
综上,近年来苏州天脉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呈快速上涨趋势,业绩向好。同时,苏州天脉的毛利率及净利率均逐年上升,加权平均ROE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二、与知名品牌客户建立战略合作,外销收入及占比逐年上涨
电子行业终端品牌客户具有严格的认证体系,在经过客户验证后,方能进入其采购名录或供应链体系。由于下游客户对供应商的选择有严格的认证程序,一旦通过认证成为其合格供应商,合作关系将持续稳定,一般不会轻易更换。
自设立以来,苏州天脉一直专注于导热散热领域,凭借优质的产品质量与卓越的服务水平,在智能手机、计算机、安防监控设备、通信、LED、汽车电子等领域持续开拓优质客户,建立战略合作,积累了大批优质客户。
目前,苏州天脉产品大量应用于三星、OPPO、vivo、华为、荣耀、联想、华硕、蔚来汽车、宁德时代、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极米、松下、京瓷、罗技等众多知名品牌终端产品,与上述品牌终端客户以及比亚迪、瑞声科技、富士康、启碁科技、ELENTEC、华茂电子、中磊电子、长盈精密、捷邦科技等国内外知名消费电子配套厂商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特别是在智能手机领域,苏州天脉与2023年全球前10大智能手机品牌中的7家品牌均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并成为相关客户同类产品的主力供应商。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苏州天脉与主要客户华为系公司、三星系公司、华茂电子、长盈精密、富士康系公司、领益智造、OPPO、vivo系公司均签订了框架协议,正处于履行中。
其中,苏州天脉与三星自2019年开始合作,2022年及2023年三星均为苏州天脉第一大客户。据招股书,2021-2023年,苏州天脉对三星销售收入分别为2,494.21万元、9,311.80万元、17,262.63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58%、11.25%、18.87%。
随着苏州天脉对三星等外销客户实现的收入不断提升,其外销收入及占比相应增长。
据招股书,2021-2023年,苏州天脉外销收入分别为1.33亿元、2.34亿元、4.02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9.13%、28.31%、43.98%。
简言之,苏州天脉持续开拓国内外优质客户,建立战略合作,积累了大批优质客户。特别是在智能手机领域,苏州天脉与2023年全球前10大智能手机品牌中的7家品牌均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同时,苏州天脉与第一大客户三星的合作持续深化,外销收入及占比逐年上涨。
三、产品性能及市占率居行业前列,均温板销售收入快速增长
随着电子产品不断向轻薄化、高性能和多功能方向发展,电子产品内部元器件工作功耗及发热量不断增加,对导热散热材料及元器件性能、稳定性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国内导热散热领域的领先企业,苏州天脉先后开发了导热界面材料、石墨膜、超薄热管、超薄均温板等导热散热产品,快速响应了下游市场的需求。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苏州天脉在导热散热领域已具备相对领先的市场地位和产品竞争力。
苏州天脉自主研发的低挥发导热材料、高导热绝缘片、超薄热管、均温板等产品性能达到同行业相对高水平,产品性能具备与国际品牌及中国台湾厂商产品竞争的实力,并获得各大知名电子品牌客户的认可,实现规模化生产及供货。
2021-2023年,苏州天脉散热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14.58%,在国内散热领域的市场地位不断提升。2023年,苏州天脉导热散热产品实现销售收入9.15亿元,在同行业可比公司中排名第三,仅次于飞荣达和中石科技。
在热管与均温板方面,苏州天脉已发展成为超薄热管、均温板领域的领先企业,可量产热管、均温板厚度最低可以分别做到0.3mm、0.22mm,对应传热量均达到5W以上,内部核心毛细结构全部实现自主生产,指标参数方面在同行业竞争对手中处于相对高水平。
2023年,苏州天脉热管、均温板在全球智能手机领域渗透率达到9.45%,处于细分市场相对高水平。
近年来,均温板产品由于其形状、材质、厚度相对灵活,设计自由度高,从2021年起逐渐成为各大品牌厂商中高端智能手机的主流散热方案,在智能手机中的渗透率快速上升。
而苏州天脉凭借在均温板产品上的技术研发实力、交付能力以及性能与可靠性上的优势,逐步得到了下游客户的广泛认可,成为诸多品牌的主力供应商,取得了大量均温板订单,带动了其销售收入的快速增长。
2021-2023年,苏州天脉均温板销量分别为5,267.21万件、6,525.34万件、8,793.60万件,销售收入分别为3.12亿元、3.85亿元、5.80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4.83%、46.55%、63.38%。
在导热界面材料方面,苏州天脉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具备自主研发和中高端产品生产能力的企业,现拥有4个大类17个小类200多个型号的导热界面材料,是国内同行业中产品品种最丰富的企业之一。苏州天脉生产的导热界面材料导热系数最高可以达到15W/m.K,同类产品关键指标性能与国际市场竞争对手水平相当。
2023年,苏州天脉导热界面材料实现销售收入约1.45亿元,约占国内市场份额的8.63%,在国内市场集中度偏低的背景下,其导热界面材料份额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综述之,苏州天脉产品性能处国内先进水平,具备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在各细分领域取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相关产品市场占有率居于行业前列。特别是,近年来苏州天脉均温板的销量、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均快速上涨,带动其业绩持续增长。
四、加大研发投入强化研发资源,自研自动化产线增强“智造”优势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苏州天脉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规模,构建研发资源优势。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苏州天脉研发投入分别为4,010.60万元、5,016.34万元、5,533.50万元、3,386.2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66%、5.97%、5.96%、7.41%,研发投入及占比整体呈逐年增长趋势。
技术人才是苏州天脉实现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苏州天脉建立了一支由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学、机械设计与自动化、电子工程、流体力学、热力学等多学科、多领域人才组成的研发工程团队,为新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截至2023年12月31日,苏州天脉拥有研发人员215人,占员工总数比重为12.49%。
研发软硬件方面,苏州天脉配备了齐全的研发测试设备,包括耐电压测试仪、比热容测试仪、热扩散系数测试仪、导热系数测试仪、电阻测试仪、热阻测试仪等多种测试设备,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准确测量出产品的不同性能特点。同时,苏州天脉配备了专业的热仿真分析软件FLOTHERM,可为电子行业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电子系统散热仿真分析和散热模拟方案。
凭借突出的研发资源优势和持续的研发投入,苏州天脉创新成果显著。
目前,苏州天脉拥有包括粉体复配技术、粉体表面改性工艺、热管毛细结构加工技术、均温板铜粉毛细及支撑结构共存的点涂烧结技术、均温板自动化生产技术在内的十一项关键核心技术,覆盖材料配方、加工工艺、产品结构、自动化等多个方面,技术实力居于同行业相对高水平。
特别是在生产自动化方面,苏州天脉走在行业前列。苏州天脉建立了一支内部自动化团队,可以根据产品特点和工艺难点,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维护各类非标自动化设备、测试设备、模具、治具,以及自主开发各类适配设备运行的软件系统。
近年来,苏州天脉投入大量资金自主开发热管、均温板自动化生产线、自动测试线等自动化设备,并导入自主开发的数据信息系统,使得其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降低了单位人工成本,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生产自动化优势使得苏州天脉在供货及时度、生产成本等方面保持不俗的竞争力。
同时,苏州天脉重视知识产权管理,且为需保密技术建立了严格的保密措施。截至2024年6月30日,苏州天脉拥有专利技术77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并有多项专利技术正在申请中。
综上,苏州天脉重视技术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构建研发资源优势。目前,苏州天脉创新成果显著,拥有十一项关键核心技术,积累了不俗的技术优势。特别是在生产自动化方面,苏州天脉走在行业前列,使得其在供货及时度、生产成本等方面具备竞争力。
五、下游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空间广阔,募资扩大产能增强研发实力
电子信息技术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国内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电子信息行业发展政策、规划、指导意见,有利推动了国内电子信息及相关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以5G、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基建战略的全面推进,国内电子信息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智研咨询数据,国内电子信息行业收入规模从2015年的15.41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7.43万亿元。
同时,伴随电子产品性能越来越强大,内部元器件集成度和组装密度的提高将导致其工作功耗和发热量不断增大,散热管理越来越受到消费电子厂商的重视,这一趋势使得对导热散热材料或元器件的需求愈加突出。
此外,5G大规模商用亦进一步推升散热产品需求。一方面,5G信号传输量和发射频率均有数倍的提升,伴随而来的是巨大的芯片发热量;另一方面,5G在各类AR、VR、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无人机等领域的新型电子终端的应用将催生大量新增散热需求。
据BCC Research于2023年发布的研究报告,2023-2028年,全球热管理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8.5%,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173亿美元增加至2028年的261亿美元,市场空间广阔。
作为国内知名电子热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苏州天脉产品是提高电子产品运行可靠性、稳定性的关键材料,其业务将持续受益于下游行业的蓬勃发展。
此番上市,苏州天脉拟募集资金3.95亿元投向“散热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新建研发中心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其中,“散热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2.95亿元,通过购置土地新建厂房,购置先进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引进专业人才,进一步提升苏州天脉优势产品的生产能力和自动化水平,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新建研发中心项目”总投资5,020.00万元,通过引进先进研发试制、实验、检测设备以及研发应用软件建设行业内领先水平的现代化研发中心,增强苏州天脉的整体研发实力。
总的来说,募投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扩大苏州天脉重点产品的生产能力,提升整体研发能力、生产自动化水平等,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其在导热散热领域的市场地位,为苏州天脉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未来,苏州天脉将紧抓下游行业发展机遇,不断提升自身研发能力、技术水平和客户服务能力,为下游行业智能化、高性能化、数字化发展持续赋能,致力于成为业内领先的热管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赞(3) | 评论 10月10日 14:39 来自网站 举报
-
【托普云农:国内智慧农业行业快速发展 产品线覆盖种植业多领域全周期】
《金基研》星月/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国内农业的基本现状是“大国小农”,传统农业转型升级需求迫切,发展智慧农业是当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同时,智慧农业行业长期以来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自2014年以来,国内每年的一号文件中均涉及与智慧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近年来,国... 展开全文托普云农:国内智慧农业行业快速发展 产品线覆盖种植业多领域全周期
《金基研》星月/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国内农业的基本现状是“大国小农”,传统农业转型升级需求迫切,发展智慧农业是当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同时,智慧农业行业长期以来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自2014年以来,国内每年的一号文件中均涉及与智慧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近年来,国内智慧农业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发展空间广阔。作为智慧农业领域先行企业之一,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托普云农”)产品和服务应用于智慧农业领域,能够有效解决农业发展相应的痛点问题。
近年来,托普云农的营收及净利润均呈上涨趋势,业绩持续向好。同时,托普云农的加权平均ROE“领跑”同行,盈利能力突出。深耕智慧农业领域十余载,托普云农构建了营销渠道、行业资源、技术研发、产品和服务丰富的综合竞争优势,在智慧农业领域具有相对领先的市场地位。托普云农是行业内少数能够全面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智慧农业产品供应商,产品和服务的种类持续丰富、结构持续优化,规模效应逐步释放。
一、农业现代化转型需求+顶层政策支持,国内智慧农业行业快速发展
农业是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性产业。传统农业具有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不足、技术融合集成度低、相关设备的易操作性及精度性差、缺乏高素质劳动力等痛点,亟需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字化、服务精准化。
传统农业升级需求导致了新兴技术与农业的融合,从而衍生出智慧农业的新兴业态。智慧农业已成为世界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全球各国都在加快智慧农业布局,加深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目前,国内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着农业从业人员匮乏、年龄老化、规模化程度偏低、农业用地减少等问题,因此应用科技手段改变传统农业生产和管理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效率,从而提升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内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对比全球市场,国内智慧农业起步相对偏晚,农业机械化、作业智能化程度远低于其他领先国家,依旧处于成长初期。目前在国内智慧农业市场驱动因素仍以政府项目、政府支持为主。
近年来,国内政府对于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更加强调将信息化、智能化等科技手段运用到农业中来,大力支持智慧农业的建设。
国家顶层政策设计方面,自2014年以来,国内每年的一号文件中均涉及“农业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等与智慧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为智慧农业行业长期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各地农业主管部门加大在智慧农业领域的财政投入,国家对于农业行业的财政投入规模庞大且呈增长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2023年,国内农林水事务财政支出分别为2.29万亿元、2.39万亿元、2.20万亿元、2.25万亿元、2.40万亿元。2024年上半年,国内农林水事务财政支出达1.15万亿元,同比增长6.8%。
得益于国内全方位政策红利支持,财政投入不断增加推动智慧农业市场快速发展。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19-2023年,国内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分别为529亿元、622亿元、685亿元、869亿元、940亿元。预计2024年国内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将达1,050亿元,市场空间广阔。
随着智慧农业的成熟、普及及推广,以及农民的收入进一步提高和观念逐步转变,未来智慧农业在产业端的应用也将越来越普遍,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将更多的使用智慧农业相关技术与产品以提高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等。
综上,在国内农业现代化转型需求迫切和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国内智慧农业市场快速发展。随着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慧农业的普及及推广,国内智慧农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二、营收及净利润逐年上涨,ROE“领跑”同行凸显盈利能力
观其业绩,近年来托普云农的经营情况向好,盈利能力增强,业务发展呈现良好的成长性。
2021-2023年,托普云农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32亿元、3.75亿元、4.59亿元,年均CAGR为17.62%;净利润分别为7,251.33万元、9,268.31万元、11,500.88万元,年均CAGR达25.94%。
到2024年1-6月,托普云农实现营业收入2.1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22%;实现净利润4,703.75万元,同比增长18.72%。需要说明的是,托普云农2024年上半年财务数据经立信会计师审阅未审计,下同。
与此同时,2021-2023年,托普云农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14.46%、101.21%、100.61%,营收质量良好。
除此之外,近年来托普云农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亦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盈利能力突出。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托普云农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20.37%、21.92%、21.73%、7.69%。
同期,托普云农同行业可比公司浙江和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9.58%、7.14%、-4.09%、-0.65%;宁波理工环境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2.38%、7.17%、7.67%、4.41%;山大地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8.30%、4.82%、6.11%、1.54%;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8.26%、5.21%、4.80%、-0.86%。
经金基研计算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上述四家托普云农可比公司的加权平均ROE均值分别为9.63%、6.09%、3.62%、1.11%。
另一方面,近年来托普云农的资产负债率处于适宜水平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偿债能力提升。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各期末,托普云农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8.40%、33.48%、28.98%、24.77%。
同期,托普云农的货币资金分别为2.82亿元、3.15亿元、4.36亿元、2.1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余额分别为 216.10 万元、231.97 万元、60.50 万元、0万元;短期借款分别为0万元、0万元、1,000.00万元、0万元;无长期借款。
需要说明的是,托普云农于2023年末存在短期借款余额1,000.00万元,系考虑到银行贷款资金成本处于低位水平,且贷款银行给予了一定的利息优惠,进行了少量的银行贷款。
简言之,近年来托普云农营业收入、净利润均逐年上涨,业绩持续向好。同时,托普云农的加权平均ROE“领跑”同行,盈利能力突出。此外,托普云农的资产负债率处于适宜水平且逐年下降,偿债能力提升。
三、与业内主管部门达成战略合作,持续扩大销售团队强化营销渠道优势
作为智慧农业领域的先行者,托普云农以快速响应、品类丰富、质量可靠、服务全面等综合优势,积累了一批农业领域优质客户,与各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具有一定的行业资源优势。
近年来,托普云农承担或参与建设了“全国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草地贪夜蛾‘三区三带’防控体系”、“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管理信息系统”、“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疫情监测省级分中心田间监测点”、“国家数字种植业(水稻)创新分中心”等多项国家级政府单位发起的重点项目,“古林水稻大田数字农业”、“小虫体智能测报系统”等众多项目得到了农业农村部等国家级部门认可,被认定为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的优秀或示范案例。
此外,托普云农先后与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等业内主管部门单位以及中国水稻研究所等科研院校达成战略合作,在政策解读、行业分析、战略制定、技术开发、技术实施、成果推广、数据分析挖掘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托普云农已累计向上千家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土肥站、植保植检站等农业领域事业单位提供了产品和服务,具有良好客户基础。
其中,在政府监管测报应用领域中,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领域中托普云农取得了多地植保植检站等关于其产品采集信息种类多、参数齐全、设备稳定性高、环境适应力强等方面的高度认可,在全国墒情监测系统中接入设备情况表现优异。据相关公开资料与取得的证明,托普云农土壤墒情监测设备占有率约为34%。
在植物保护与绿色防控领域,托普云农在国家主管部门牵头开展的技术验证工作中取得关于诱虫效果、识别准确率等方面优于其他同类产品的认可。截至2024年3月,全国大力支持的植保工程项目中,托普云农参与了其中26个省份的植保工程项目,产品累计中标260个县级植保站建设测报点,据公开信息查询,占全部已公开招投标的县级植保站测报点的占有率约46%。
目前,托普云农已拥有一支业务水平不俗的营销队伍,建立了完善的销售网络和服务管理体系;同时在全国多地铺设了十余个售后服务点,及时响应客户及终端用户的服务需求,确保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具备一定的营销渠道优势。
近年来,为巩固销售渠道和团队优势,及时响应客户需求、提升服务质量,托普云农持续增加销售人员数量。
据招股书,2021-2023年,托普云农销售人员分别为149人、164人、175人。注:销售人员系取当年每月人数之和的平均数。
综述之,托普云农取得了国家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与业内主管部门达成战略合作,具有良好客户基础,获得市场高度认可,在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高。同时,托普云农持续增加销售人员数量,强化营销渠道优势。
四、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产品线覆盖种植业多领域全周期
深耕智慧农业领域十余年,托普云农通过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主要采用布局智能硬件设备、搭建农业物联网项目、建设信息化软件平台项目的综合服务形式,为农业领域相关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等提供数据采集、分析决策、精准执行、科学管理服务。
截至目前,托普云农产品包括农业物联网、信息化软件平台等智慧农业项目和智能硬件设备,具备提供软硬件产品与服务的能力。
从整体发展战略来看,智慧农业信息化平台在托普云农经营中占据重要地位。托普云农建立了以信息化平台为服务导向的业务发展线路,构建部、省、市、县四级联动的农业信息化平台,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全面、高效和集约采集,形成农业信息资源“一张图”。
近年来,托普云农不断稳固信息化产品的先行优势,加强智能硬件设备与物联网的联动作用。
据招股书,2021-2023年,托普云农物联网项目收入分别为1.43亿元、1.64亿元、1.9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79%;软件平台收入分别为4,761.75万元、7,729.70万元、7,170.25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2.71%;智能硬件设备收入分别为1.38亿元、1.29亿元、1.8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71%。
凭借行业多年深耕以及具备多学科融合技术体系,托普云农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建立覆盖农业种植业多领域、全周期的服务模式。
目前,国内智慧农业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服务模式主要为两种:主要提供软件平台支持,配套的硬件设备采用分包或外协采购的方式;主要提供某单一领域的智能设备,基于设备所在的细分领域研发配套相关的软件平台。
与国内其他同行业企业对比,托普云农的各产品线和业务模块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具备综合服务优势。
首先,托普云农的产品系列丰富、种类齐全。截至目前,托普云农拥有供应上百种智能硬件设备的能力,涵盖了种植业领域信息采集、检测、控制、监测的各个方面,且覆盖作物从育种到收获的全生命周期。
需要指出的是,农业种植过程是动态多变的,且涉及的因素较广泛,客户需求存在多样化、个性化的特征,需要具有提供满足客户产品内容需求、具备提供全周期供应服务的综合能力,因此产品丰富度也是业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其次,托普云农不仅具备自主研发和生产上述智能硬件设备和相应嵌入式软件的能力,还具备开发物联网软件平台和信息化软件平台的能力,与智能硬件设备实现良好互动,为客户提供涵盖业务咨询、方案设计、设备采购、产品研发、系统集成及运营维护的全周期综合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托普云农建立了以信息化平台为服务导向的业务发展线路,持续加强智能硬件设备与物联网的联动作用,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同时,托普云农的产品系列丰富、种类齐全,覆盖种植业多领域全周期,形成了不俗的综合服务优势。
五、研发投入占比均超10%,集成运用跨领域七大核心技术
作为一家坚持自主研发和创新发展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托普云农高度重视技术和研发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将自主研发作为核心驱动力,致力于通过技术手段改变传统农业。
为保持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先进性,托普云农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占比均超10%。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托普云农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3,772.50万元、4,310.29万元、4,876.64万元、2,353.74万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1.36%、11.49%、10.61%、11.07%。
吸引和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是托普云农持续进行技术和产品创新的重要基石。截至2023年12月末,托普云农共有研发人员178名,占员工总数28.66%。
同时,托普云农与业内著名院士及多所高校开展合作,形成深耕植保、耕保、种子、水肥等种植业细分领域的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技术创新优势。
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托普云农技术迭代更新、不断创新,目前已形成了7项融合多领域知识的核心技术,分别为:基于传感技术和物联网对农业信息远程实时监测技术、基于多光谱数据采集与信息提取技术、基于物联网和水肥一体化融合的智能水肥管理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病虫害识别技术、基于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的作物表型分析技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农作物生长调控技术、基于大数据计算和分布式存储的数字化监管技术。
凭借行业先行优势,托普云农熟悉行业发展动态和需求痛点,自主研发形成多项与主营业务相关的技术成果。截至2023年末,托普云农已取得国家授权专利185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并拥有361项软件著作权。
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托普云农被认定为浙江省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浙江省企业研究院、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浙江省农业企业科技研发中心;曾参与并承担“国家星火计划”、“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重点项目”、“科技创新2030农业生物育种项目”等7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8项省级科研项目课题,“杭州市重大科技创新专项项目”、“杭州产学研合作项目”等8项市级科研项目课题。
未来,托普云农将立足于智慧农业领域,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化农业产业,进一步推动农业数字化、智能化转,争取成为国内领先的智慧农业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赞(1) | 评论 10月08日 10:19 来自网站 举报
-
【长联科技:全球知名品牌厂商认可 水性印花胶浆国内市占率排名领先】
《金基研》星月/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2024年9月30日,水性印花胶浆头部企业东莞长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联科技”)将在深交所上市,拟募集资金3.4亿元用于扩大产能及强化研发,进一步增强综合竞争力。近年来,受下游服饰市场持续发展、水性涂料印花渗透率提升、国... 展开全文长联科技:全球知名品牌厂商认可 水性印花胶浆国内市占率排名领先
《金基研》星月/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2024年9月30日,水性印花胶浆头部企业东莞长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联科技”)将在深交所上市,拟募集资金3.4亿元用于扩大产能及强化研发,进一步增强综合竞争力。近年来,受下游服饰市场持续发展、水性涂料印花渗透率提升、国潮及运动健康成为时尚、IP服饰热销等因素驱动,国内水性印花胶浆需求量上涨,行业规模扩大。同时,水性印花胶浆行业集中度逐步增加,利好行业内优质企业。
近年来,长联科技的归母净利润逐年上涨,毛利率及加权平均ROE均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长联科技一直专业从事印花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在诸多细分市场形成多类别的产品体系,满足了下游客户一站式的采购需求并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长联科技具有产品最终应用于品牌厂商优势、行业内排名领先优势、成本及价格优势、整体解决方案优势等竞争优势,产品质量与技术服务水平已得到市场广泛认可,水性印花胶浆产销量居于国内同行前列。
一、国潮及IP服饰发展趋势推动胶浆用量上涨,行业规模扩大集中度提升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印花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长联科技主要产品包括水性印花胶浆、水性树脂、丝印硅胶等,同时从事印花设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业务,产品主要应用于纺织印花领域。
水性印花胶浆是纺织印花过程中的重要原材料,其用量需求受纺织服装市场需求变化所影响。近年来,下游纺织服装行业市场规模整体呈增长趋势。
据Statistics数据,2022年的全球服装市场规模预计为1.53万亿美元,并在2027年达到1.7万亿美元。据信达证券研究报告,2021上半年由于消费反弹、基数偏低等因素,服装行业需求景气度有所提升,带动全年国内服装市场消费规模达到2.29万亿元,同增16.79%。另据中银证券研究报告,到2025年我国服装行业规模将增长至2.73万亿元。
同时,近年来,年轻人对于国潮和IP服装的消费意愿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据艾瑞咨询发布的《国潮之潮牌篇》,73.6%的消费者愿意为国潮服装支付30%以下的溢价,80.9%的消费者会持续购买国潮服饰。另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21天猫服饰IP白皮书》,天猫服饰IP商品单款产出为服饰平均值的6倍左右。
国潮和IP服装设计通常具有显著的文化特色,多采用大面积印花图案彰显个性。由于国潮和IP服装印花图案偏大,对胶浆的用量将增加数倍到数十倍。
随着水性涂料印花在印花纺织品中主导地位的提升和带有文娱属性纺织品的持续热销,水性印花胶浆需求量上涨,市场规模保持增长。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19-2023年,全球水性印花胶浆销量分别为64.3万吨、63.7万吨、71.1万吨、68.2万吨、74.3万吨,预计2024年达80.2万吨。
据数据统计,受全球快速发展的服饰市场驱动,2022年全球水性印花胶浆销售额为101亿元,国内水性印花胶浆销售额为35.6亿元。预计全球及国内水性印花胶浆销售额将在2023年到2027年期间持续增长,预计2027年全球水性印花胶浆销售额将达到162.4亿元,国内水性印花胶浆销售额将达到70.3亿元。
同时,随着企业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全球对于制造业环保的严格管控,水性印花胶浆行业集中度逐步增加。
目前,水性印花胶浆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但经营规模普遍偏小,市场集中度低。行业内多数企业生产技术含量和自动化程度相对偏低,对政策导向的环境友好型印花材料投入不足,市场竞争力逐渐减弱。少部分优质企业通过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差异化、定制化创新产品,市场竞争力逐步加强。
未来,具有品牌影响力、能快速提供不同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在环境友好型印花材料上不断投入的优势企业,将逐步提升市场竞争优势,市场集中度亦将逐步增加。
综上,全球及国内纺织服装行业市场规模整体呈增长趋势,且市场空间广阔。同时,随着水性涂料印花渗透率提升、国潮及IP服饰热销,水性印花胶浆用量上涨,行业规模扩大。此外,水性印花胶浆行业集中度逐步增加,利好行业内优质企业。
二、毛利率及ROE高于行业均值,负债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观其业绩,2021-2023年,长联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5.81亿元、5.38亿元、5.3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019.37万元、7,946.35万元、8,251.06万元。
到2024年1-6月,长联科技实现营业收入2.9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73%,净利润4,485.80万元,同比增长1.11%。需要说明的是,长联科技2024年上半年财务数据经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审阅未审计,下同。
需要说明的是,2022-2023年,因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长联科技相应降低主要产品销售价格,其营业收入小幅下滑,而长联科技的净利润呈逐年上涨趋势。
与此同时,长联科技的毛利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长联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27.58%、32.97%、34.92%、34.06%。
同期,长联科技同行业可比公司新东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材料”)、杭华油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华股份”)、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棵树”)、洋紫荆油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洋紫荆”)的毛利率均值分别为22.95%、24.30%、27.88%、27.64%。其中,洋紫荆2021年后财务数据未披露,仅将其2021年财务数据计入均值,下同。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长联科技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4.33%、16.80%、15.21%、7.39%。
同期,长联科技同行业可比公司东方材料、杭华股份、三棵树、洋紫荆的加权平均ROE均值分别为1.52%、8.11%、7.88%、4.38%。
每股收益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是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净利润。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长联科技的每股收益(基本)分别为1.25元/股、1.64元/股、1.71元/股、0.93元/股,呈逐年上涨趋势。
另一方面,近年来长联科技的资产负债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偿债风险低。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长联科技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9.59%、26.79%、26.47%、28.34%,资产负债率适中。
同期,长联科技同行业可比公司东方材料、杭华股份、三棵树、洋紫荆的资产负债率均值分别为41.23%、40.74%、41.01%、39.32%。
简言之,近年来长联科技的净利润逐年上涨,毛利率及加权平均ROE均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同时,长联科技的资产负债率适中且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偿债风险低。
三、全球知名品牌厂商认可,一体化解决方案增强客户粘性
深耕印花材料领域十余载,长联科技的产品已最终应用于Adidas、Nike、FILA、安踏、李宁、C&A、GAP、VS(维多利亚的秘密)、迪士尼、SHEIN(希音)、以纯等知名品牌上。
长联科技通过与印花加工商间接合作以及与知名品牌厂商直接合作两种方式与品牌厂商展开合作。近年来,长联科技按照品牌厂商要求的技术标准进行开发的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在70%左右。
在与印花加工商合作方面,长联科技已与品牌厂商的主要供应商进行合作,其客户STYLE TEXTILE(PVT) LTD为NIKE、Adidas的前十大运动服制造商。
2023年3月20日,Adidas在其组织的Adi Formulator计划网络研讨会上表扬了6家2022年度ZDHC工作完成最佳的化学品供应商,其中长联科技以LEVEL3等级(ZDHC最高等级)产品覆盖率51%排名第五(其中前四名均不涉及水性印花胶浆)。
2023年8月8日,Adidas在其组织的Adi Formulator计划网络研讨会上对2023年上半年ZDH工作完成最佳的化学品供应商颁发了“SIGNIFICANT IMPROVEMENT”(显著进步奖)和“TOPPERFORMER”(最佳表现奖),其中长联科技均获得上述奖励。
在与知名品牌厂商直接合作方面,维珍妮、以纯、阿里巴巴迅犀(阿里巴巴旗下智能制造平台)等均为长联科技直接客户。
为进一步加强与知名品牌厂商的合作,长联科技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及建立联合实验室与部分知名品牌厂商合作。长联科技与SHEIN(希音)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并与李宁旗下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长联科技熟悉国内外知名品牌在品质、性能等方面对水性印花胶浆的要求,已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定制开发了70多个系列的产品,且持续为知名品牌开发新产品,为其进一步开拓国外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提高现有客户的销售份额的同时,长联科技不断拓展新客户。2021-2023年,长联科技分别新增客户159家、186家、197家。
与此同时,长联科技通过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持续增强客户粘性。
印花加工厂商需要根据印花图案的质量要求,采用针对性的印花材料与印花设备,通常印花材料和印花设备由不同供应商提供。由于印花材料种类较多,印花加工厂商需要向不同供应商采购不同型号的印花材料,增加了印花加工厂商的印花生产周期和沟通成本。
而长联科技产品体系满足了下游客户对不同印花图案、效果、功能、环保标准所需的印花材料和自动化印花设备的一站式采购需求,并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相比传统经营模式,可提高客户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使客户具有更高满意度,从而增强客户粘性。
总的来说,长联科技通过间接及直接合作与知名品牌厂商展开合作,已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定制开发了70多个系列的产品,且新客户开拓成效显著。同时,在水性印花胶浆行业内,长联科技形成的整体解决方案更具有竞争优势,能够不断增强客户粘性。
四、水性印花胶浆国内市占率排名领先,持续丰富产品种类拓展应用领域
在纺织印花领域,长联科技业务已覆盖水性印花胶浆、水性树脂、丝印硅胶、数码涂料墨水和自动化印花设备等细分市场,形成多类别的产品体系,产品通过了有害物质零排放(ZDHC)认证,符合欧盟REACH法规要求和ECOPASSPORT by OEKO-TEX®纺织品生态标准。
其中,长联科技生产的水性印花胶浆以水为分散介质,大幅减少了VOCs排放,符合“油墨中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含量的限值(GB38507-2020)”标准,深受下游客户的认可,产销量居于国内同行前列。
据数据统计,2018-2022年,长联科技的水性印花胶浆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0.3%、10.3%、10.7%、11.0%、11.5%,2020年和2022年均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呈上升趋势。长联科技被评为“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基于水性印花胶浆和数码涂料墨水的共通技术和行业延展性,长联科技将产品应用场景向鞋材印花、水性工业漆、水性数码转印标识等其他环保要求较高的领域拓展,不断开拓新产品线,拓宽收入来源。
同时,长联科技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在原有生产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改进生产工艺,研发新产品,开发出功能型胶浆、生物基胶浆等功能型、环保型产品。
近年来,长联科技防冻胶浆、阻燃胶浆、防升华打底胶浆、烫金胶浆、牛仔胶浆、厚板胶浆等功能型胶浆已成为其主营业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数码胶浆、丝印硅胶和数码涂料墨水等多款产品陆续上市。
其中,长联科技的“环保通用型弹性胶浆产品”“环保印花功能助剂产品”“环保数码喷墨白胶浆产品”“环保数码喷墨处理液产品”等21项产品先后获得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证书。
目前,长联科技生产的水性树脂产品已成功拓展到家具行业,客户包括知名品牌“松堡王国”等。长联科技生产的数码涂料墨水产品已拓展到婴儿手推车、婴儿汽车座椅、婴儿床等产品,客户主要为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自有品牌Nuna及Joie)。
2021-2023年,长联科技实现销售收入的产品配方数量分别为1,089个、1,276个、1,623个。其中,长联科技新增型号对应产品实现收入分别为6,372.47万元、7,518.12万元、8,959.31万元。
新产品的成功开发及运营,不但丰富了长联科技的产品种类、扩大了其产品的应用领域、有效提升了长联科技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也检验了其产品开发及产业化能力。
综上,长联科技业务已覆盖多个细分市场,形成多类别的产品体系。其中,水性印花胶浆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领先且呈稳健上涨趋势。同时,长联科技持续丰富产品种类,拓展应用领域,实现销售收入的产品配方数量及新产品销售收入均逐年增加。
五、研发投入占比高于行业均值,拟募资扩大产能及强化研发实力
为了应对行业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长联科技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吸引更多的高端研发人才,并持续提升智能化及数字化水平,以保持其行业竞争地位。
近年来,长联科技的研发投入逐年增加,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长联科技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371.60万元、2,554.54万元、2,682.77万元、1,374.52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08%、4.75%、5.06%、4.63%。其中,2024年上半年,长联科技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6.45%。
同期,长联科技同行业可比公司东方材料、杭华股份、三棵树、洋紫荆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均值分别为3.71%、3.23%、3.39%、3.60%。
研发团队建设方面,长联科技研发人员数量逐年增加。2021-2023年各期末,长联科技研发与技术人员分别为73人、79人、101人,占总人数比例分别为17.80%、18.85%、22.15%。其中,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同时,长联科技建立了广东省环保水性纺织印花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科技专家工作站、纺织行业环保印花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多个创新平台。
由此,长联科技具备了不俗的产品创新和研发能力,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长联科技拥有40项发明专利。通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建设,长联科技成功掌握了新型乳液聚合技术、保湿技术、染料防升华技术、防粘技术、自动化一体机清洁生产技术、数码白胶浆技术、内衣贴合硅胶技术和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技术等8项核心技术。
此外,长联科技的技术实力获得了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以及其他同行业公司认可。作为起草单位之一,长联科技参与制定2项国家标准、10项行业标准及5项团体标准,获得3项中国专利优秀奖,并获得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
此番上市,长联科技拟募集资金3.4亿元,分别用于年产1.5万吨环保水性印花胶浆建设项目、环保型水性印花胶浆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总部基地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其中,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均是长联科技在目前已掌握的核心技术之上进行的产能扩建与升级,有助于其进一步做大做强主营业务,巩固和提升市场地位,增强整体竞争力。
“总部基地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7,185.31万元,建成后将提升长联科技的研发创新能力,增强技术和产品持续创新能力,强化长联科技在纺织印花材料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未来,长联科技将继续专注于印花材料及印花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充分利用目前的研发优势、品牌优势,抓住产业升级的市场机遇,为下游客户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把自身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纺织印花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赞 | 评论 09月30日 10:23 来自网站 举报
-
【“双面特工”适配基金如何体现性价比投资?】
《金基研》 祁玄/作者 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新“国九条”提出,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基金行业作为资本市场的一部分,同样需要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 其中,可转债基金就像是各个“层次”结合的产品,在债券、基金、股票三者之间的不同层次中发挥作... 展开全文“双面特工”适配基金如何体现性价比投资?
《金基研》 祁玄/作者
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新“国九条”提出,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基金行业作为资本市场的一部分,同样需要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
其中,可转债基金就像是各个“层次”结合的产品,在债券、基金、股票三者之间的不同层次中发挥作用。可转债是上市公司发行的含权债券,持有人按约定利率收取利息,并拥有将其以特定比例转换为公司股票的权利。那么,可转债基金又是否值得投资者进行配置呢?
一、配置可转债,基金风险亦可控
由于可转债同时兼备“股性”和“债性”,因此它的风险收益也是介于股票与债券之间,也由于这个特征,可转债通常被带上“攻守兼备”的名号。
而可转债基金,是将可转债作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基金了,此时通过基金的形式分散了股票和债券当中的一部分风险。
尽管如此,可转债基金的风险仍然高于一部分其他类型的债券基金,这主要看各基金中债券的类型以及占比情况。
通常来说,债券基金按照基金类型可以分为纯债基金、一级混合、二级混合、偏债混合基金。可转债基金的风险则要高于纯债基金,其他类型的基金当中同样也可投资可转债,按照风险程度来看,偏债混合要大于二级混合,二级混合要大于一级混合。
这些债券基金可以和其他资产进行不同的投资组合,可转债也是其中能够配置的一种资产,如华夏希望债券A中,据该基金于2024年8月30日发布的中期报告,该基金为混合二级基金,基金的投资组合中,可转债所占的比例为3.35%。
虽然在基金市场上有部分基金以可转债作为主要的投资对象,但并不意味着全盘投资可转债。像创金合信转债精选债券A,尽管以可转债投资为主,但根据其于2024年8月29日发布的中期报告来看,该基金的可转债投资比例为27.75%,其余资产投向银行存款等等,基金类型为一级混合基金。
因此,可转债是投资工具的一种,属于债券基金的范畴。此时,如何搭配不同的基金组合,合理运用可转债自身“进可攻,退可守”的特性,则考验到基金经理的调配能力了。
二、挑选可转债基金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当基金经理将可转债放入自身所管理的基金组合当中,还需要考虑许多因素,例如可转债未来的升值空间等等。同时,也要结合不同情况下的市场状况,把控基金组合整体的稳定性。
可转债未来是否具备升值的可能,和可转债对应的股票存在关联,当该股票上升,可转债的价值也可能随之上升,以上两者的联系较为紧密。另外,在利率下降的环境中,可转债可能更吸引到投资者,或由于它们提供的固定收益相对其他产品(如银行存款)来说相对较高。而从宏观的经济层面上看,在经济增长前景看好且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可转债可能成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选项。
因此,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可能会影响到可转债的收益水平。但同样地,面对风险,基金经理还需做更多的工作。例如,基金经理可以通过查看查询可转债的相关信用状况,考察这家公司是否能够按时偿还本金以及支付利息。
除此之外,可转债的规模和流动性也是值得考量的因素之一。规模适中且流动性好的可转债更容易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这也增加了可转债的吸引力。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则可以在基金的销售平台上,通过获取基金的定期报告,查看基金的可转债占比情况,以及它们的风险收益水平,结合基金经理选取的可转债作投资的分析参考。
而投资以可转债为主的基金时,投资者可以采取中长期投资的策略,通过“攻守兼备”的特性,在持有的时间里,利用潜在的资本增值,减少市场短期波动的影响。
此外,投资者在投资买入的时间上,市场的低迷期可能是一个较好的时机,此时市场价格较低,随着市场复苏,基金的价值有望提升。若投资者在市场处于高位买入,该基金则可能面临较大的回调风险。
最后,投资者也可以采用定投策略,该策略或有利于降低平均成本,减少市场波动对投资组合的影响。与此同时,投资者还应定期评估基金的表现,如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投资目标是否还与该基金匹配。如果市场条件发生变化,或者基金的表现不再符合预期,可能需要调整投资策略。
赞 | 评论 09月27日 10:03 来自网站 举报
-
【为什么基金份额的“分分合合”不会影响投资收益?】
《金基研》 霞路/作者 为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今年4月,国务院在新“国九条”明确,全面加强基金公司投研能力建设,丰富公募基金可投资产类别和投资组合,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旨在要求基金公司加强投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设,以更好地服务投资者及推动公募基金行业的发... 展开全文为什么基金份额的“分分合合”不会影响投资收益?
《金基研》 霞路/作者
为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今年4月,国务院在新“国九条”明确,全面加强基金公司投研能力建设,丰富公募基金可投资产类别和投资组合,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旨在要求基金公司加强投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设,以更好地服务投资者及推动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国内公募基金已取得长足发展,截至2024年7月底的数据显示,国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已增加至163家,尚在运作的基金已超过1.2万只,基金资产净值已达31.08万亿元。而在市场变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基金单位净值可能会远高于或远低于其为1元的面值。面对此情形,一些基金公司或会选择对这些基金的份额进行拆分或合并,以提高交易效率。
那么对于投资者而言,基金份额的合并与拆分分别意味着什么?它们对投资者的基金投资收益有什么影响?
一、份额合并提高单位净值,更符合市场交易的习惯和偏好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基金份额的合并或拆分,均不会影响投资者的总资产。
基金份额的合并,是指通过减少基金份额数量来增加每份基金的净值。换句话讲,基金份额的合并就像将几块面团揉成一块,面团的数量(基金份额)数量减少,但面团的总质量(基金资产总值)不变。
通过合并份额,基金管理人可以提高基金的单位净值,这意味着基金份额合并通常会发生在基金份额净值较低时。据此,一方面,可以在不改变基金持有人的资产总值的情况下,提高基金份额的净值,使其更符合市场交易的习惯和偏好;另一方面,合并可以提高基金份额的流动性,使其更便于交易。
除此以外,通过合并份额,一些指数基金可以更好地跟踪对应指数点位。
近日,一只以沪深300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产品,完成了基金份额的合并。
9月23日,易方达基金公布了沪深300ETF易方达的基金份额合并结果,该基金的份额合并日为9月20日。份额合并后,沪深300ETF易方达的场内基金份额总额从1,247.5亿份减少至623.47亿份,场外基金份额总额从7.08亿份减少至3.54亿份,基金单位净值从1.6003元上升至3.2021元。
数据显示,截至9月20日收盘,沪深300指数为3,201.05点,不难发现,份额合并后的沪深300ETF易方达,其基金单位净值约为沪深300指数的千分之一。也就是说,沪深300ETF易方达合并后能更好地跟踪对应指数点位。
二、拆分份额降低单位净值,有利于提高交易便利程度
另外,一些基金经过长期的积累后,其基金单位净值可能会过高,这或会使一些对价格敏感的投资者“望而却步”,基金的流动性也可能会因此降低。通过拆分份额,基金的单位净值能够降低,使得更多的投资者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基金份额。
也就是说,基金份额的拆分,是与基金份额合并相反的操作,就像将一块大的面团(1份基金)分成几块小的面团(多份基金),而面团的总重量(基金总资产)不变。
此外,份额拆分后,投资者可以更灵活地调整投资组合,有利于提高基金的市场吸引力以及流动性,投资者的投资体验也有可能会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无论是合并还是拆分,基金的总资产净值不变,因此投资者的总资产值也会保持不变,且合并和拆分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交易的便利性和灵活性,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交易环境。然而,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正因为基金份额的合并或拆分都不会直接影响基金的总资产,除了基金单位净值的变化,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或更需要关注基金本身的质量、基金经理的投研能力以及市场动态等,避免盲目投资。
赞(28) | 评论 (5) 09月25日 17:45 来自网站 举报
-
【瑞华技术:工艺技术国内产能占比居行业前列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替代】
《金基研》星月/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在国家加快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的背景下,石油化工行业向节能降耗、绿色发展等方向升级,绿色环保生产技术成为主基调。作为国内领先的石油化工技术提供商,常州瑞华化工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华技术”)以提供... 展开全文瑞华技术:工艺技术国内产能占比居行业前列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替代
《金基研》星月/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在国家加快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的背景下,石油化工行业向节能降耗、绿色发展等方向升级,绿色环保生产技术成为主基调。作为国内领先的石油化工技术提供商,常州瑞华化工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华技术”)以提供化工工艺包技术为业务核心,同时配套生产和销售化工设备以及催化剂产品,通过一核两翼三大业务协同发展,丰富自身产品矩阵,巩固行业优势地位。
近年来,瑞华技术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快速上涨,业绩斐然。其中,瑞华技术近三年营收CAGR“领跑”同行,成长性优异。同时,瑞华技术的加权平均ROE自2021年后大幅高于行业均值,凸显其盈利能力。深耕石油化工领域多年,瑞华技术拥有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多套化工工艺包在低能耗、低物耗及装置运行稳定性方面都位居国内领先地位,部分关键技术实现国产替代。依托于技术领先、质量过硬的产品和服务,瑞华技术逐步开拓并形成了石油化工领域各类大中型优质企业为主的客户群体,主要工艺技术国内产能占比居行业前列。
一、“绿色发展+设备更新”带动下游产业升级,细分领域市场需求广阔
作为国内领先的石油化工技术提供商,瑞华技术主要为石油化工企业提供基于各类化工工艺包技术的成套技术综合解决方案。
石油化工行业处于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发展等政策的改革前沿,在化工整体发展过程中,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与行业规范推动化工行业健康发展及新旧产能置换。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明确了今后5年行业绿色发展的目标,要加快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行业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2024年,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加快推广能效达到先进水平和节能水平的用能设备,分行业分领域实施节能降碳改造,依法依规淘汰不达标设备。
在石油化工行业,许多老旧产品线由于产能过剩、产品质量不达标等原因濒临淘汰,因此石油化工企业对于产品更新和技术迭代的需求更为迫切。同时国家对于产品能耗、污染排放制定的标准越发严格,更严格的标准带动了新的产业发展、催生出广阔的市场前景。未来清洁生产技术及生产设备改造存在不低的市场空间。
具体到瑞华技术所处的苯乙烯、环氧丙烷、顺酐生产等细分领域,瑞华技术的相关技术服务市场需求提升,发展前景广阔。
据观研天下数据,2019-2023年,国内苯乙烯产量分别为857万吨、1,008万吨、1,254万吨、1,392万吨、1,551万吨。
另据卓创资讯数据,预计2028年国内苯乙烯产量将达到1,970万吨,2024-2028年产量复合增长率达到3.75%。
国内苯乙烯生产技术主要为乙苯脱氢、环氧丙烷/苯乙烯联产(PO/SM)和C8抽提三种工艺。乙苯脱氢相对主流,产能占比最高;PO/SM适合于大型一体化装置使用,选择与环氧丙烷联产,综合成本偏低,产能占比次之;C8抽提法由于成品品质不佳,现存产能小。
2024-2028年国内大型炼化企业陆续投产,将带动PO/SM生产技术在苯乙烯生产过程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在环氧丙烷行业,整体来看,2019-2023年期间,国内环氧丙烷产量及需求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2.64%和10.37%,环氧丙烷仍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
截至2023年末,国内环氧丙烷行业四分之一以上的产能仍采用传统的氯醇法生产工艺。该工艺环保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不再适应环氧丙烷行业发展的趋势,目前在政策上已禁止新建氯醇法工艺制备环氧丙烷的装置。预计未来对现有氯醇法的政策导向将会以技术改造而非强制关停为主。
而PO/SM等绿色环保、经济效益好且国内早期尚未掌握的技术,将在鼓励“补空白”、技术进步、节能降耗、绿色发展的政策主基调下成为新的行业增长点,预计未来国内对PO/SM工艺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加大。
此外,瑞华技术的正丁烷氧化法制顺酐技术采用正丁烷为原料,与空气反应生成顺酐,与传统的苯氧化法制顺酐技术相比,瑞华技术的顺酐生产技术能完全消除苯对环境的污染、顺酐收率高、能耗低,符合国家“十四五”发展战略,发展前景良好。
综上,在国家加快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的背景下,石油化工行业向节能降耗、绿色发展等方向升级,绿色环保生产技术将成为主基调。在瑞华技术所处的细分领域,其相关技术服务市场需求提升,发展前景广阔。
二、营收及净利润快速上涨,加权平均ROE高于行业均值
受益于下游市场需求的提升,近年来瑞华技术的营收、净利润均逐年上涨,业绩斐然。
据招股书及定期报告,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瑞华技术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42亿元、3.26亿元、3.94亿元、1.9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57.29万元、7,861.47万元、11,392.75万元、5,998.77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2024年1-6月,瑞华技术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均有所减少,主要系与其业务呈项目制有关,半年业绩容易受到单笔大额项目的影响。
据招股书,瑞华技术以2023年度财务报表为基础,结合2024年1-3月的实际经营业绩,并以对预测期间经营环境及经营计划等的最佳估计假设为前提,遵循谨慎性原则,预计: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6.20亿元,同比增长57.26%,实现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2.91%;2025年度实现营业收入7.09亿元,同比增长14.30%,实现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5.65%。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瑞华技术的营收增长速度“领跑”同行业可比公司,凸显其成长性。
2021-2023年,瑞华技术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6.57%。
同期,瑞华技术同行业可比公司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工程”)的营收CAGR为7.45%;云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鼎科技”)的营收CAGR为49.87%;无锡化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锡装股份”)的营收CAGR为11.03%;中触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触媒”)的营收CAGR为-0.98%;洛阳建龙微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龙微纳”)的营收CAGR为5.25%;辽宁鼎际得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际得”)的营收CAGR为1.20%。
经金基研计算,2021-2023年,上述六家瑞华技术同行业可比公司的营收CAGR均值为7.45%。
与此同时,自2022年以来瑞华技术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大幅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瑞华技术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1.52%、20.93%、26.63%、12.74%。
同期,瑞华技术同行业可比公司航天工程、云鼎科技、锡装股份、扬州惠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披露2021年后财务数据,仅采用2021年数据计算当年度均值)、中触媒、建龙微纳、鼎际得的加权平均ROE均值分别为17.28%、9.58%、5.62%、3.31%。
简言之,近年来瑞华技术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呈快速上涨趋势,业绩斐然。其中,瑞华技术近三年营收CAGR“领跑”同行业可比公司,成长性优异。同时,瑞华技术的加权平均ROE自2021年后就大幅高于行业均值,凸显其盈利能力。
三、客户覆盖诸多优质企业,立足国内开拓海外在手订单充裕
深耕石油化工领域多年,瑞华技术依托于技术领先、质量过硬的产品和服务,逐步开拓并形成了石油化工领域各类大中型优质企业为主的客户群体,并与其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瑞华技术的技术及产品成功服务中石油、中信国安、浙石化、振华石化、福建海泉、福州万景、洛阳炼化、安徽嘉玺、东明石化和盛腾科技等众多大型国有及民营石油化工企业,并与霍尼韦尔UOP、科莱恩、瑞士Sulzer、中国寰球等上下游国内外知名专利商、设计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销售模式方面,瑞华技术通过网络、展会、行业高端论坛和行业协会等公开信息渠道,筛选并联络对产品有需求的企业,再通过商业合作洽谈或招投标等方式获取业务机会。
同时,瑞华技术在化工技术工艺包领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并有不同客户多个品类的项目成功落地,拥有不俗的市场影响力,部分客户会根据自身需求主动联系瑞华技术进行合作洽谈。瑞华技术已积累二十余家大型项目业绩,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
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设计及生产过程中涉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因素,工艺包的设计是整个化工项目的基础,不得有失,所以在选择工艺包技术提供商时,客户将重点关注供应商的从业经验和成功案例。
此外,瑞华技术的高管人员及商务人员大多从事石油化工及化工装备行业多年,积累了广泛的行业人脉资源,并拥有成熟的客户渠道,能够有效地推广瑞华技术的产品与服务。
为了进一步提高市场影响力、开发新业务增长点、提升盈利能力及持续经营能力,瑞华技术依托自身多业务形态以及工艺技术优势,在布局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努力寻求海外业务合作机会。
截至2023年9月5日,瑞华技术已在欧洲和中东地区布局多个苯乙烯类项目,累计在手订单金额为4,666.15万元,其中在手订单金额为1,380.00万元,伊朗在手订单金额为3,286.15万元。
随着上述项目顺利推进以及对瑞华技术的技术信任度提升,客户后续亦将大概率采购其专利专有设备和催化剂,预计合同总额在3亿元左右。
在手订单量是瑞华技术未来一定时期内经营业绩的重要保障。截至2023年9月5日,瑞华技术在手订单达5.79亿元。
总的来说,瑞华技术定位服务于石油化工行业内领先的客户群体,技术及产品成功服务众多大型国有及民营石油化工企业。同时,瑞华技术项目执行情况良好,从业经验丰富,石油化工及化工装备行业人脉资源广泛,具备不俗持续获客能力。此外,瑞华技术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手订单充沛。
四、工艺技术国内产能占比居行业前列,一核两翼三大业务协同发展
多年来,瑞华技术以提供化工工艺包技术为业务核心,同时配套生产和销售化工设备以及催化剂产品,通过搭建多业务条线,丰富自身产品矩阵,巩固行业优势地位。
目前,瑞华技术业务覆盖化工工艺包(专业技术服务)、化工设备和催化剂三大领域,在实现业务协同发展的同时不断蓄意进取、开拓创新。
在化工工艺包方面,瑞华技术的专业技术服务主要包括乙苯/苯乙烯成套技术服务、环氧丙烷/苯乙烯(PO/SM)联产成套技术服务、正丁烷制顺酐成套技术服务、聚苯乙烯成套技术服务、顺酐制1,4-丁二醇/丁二酸酐成套技术服务等。
据卓创资讯及瑞华技术内部统计,截至2023年末,国内应用瑞华技术工艺技术的苯乙烯产能达838.00万吨/年,行业占比29.98%;环氧丙烷产能为161.00万吨/年,行业占比12.07%;顺酐产能为170.00万吨/年,行业占比28.74%。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瑞华技术工艺包及其他技术服务收入分别为0.88亿元、1.03亿元、1.55亿元、0.82亿元,呈逐年上涨趋势。
在化工设备方面,瑞华技术以下游客户需求为导向,结合项目现场实际条件、工艺包技术参数等指标,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设备制造服务。
瑞华技术设立了全资子公司瑞凯装备作为设备制造主体,其拥有国家压力容器制造(A2)资质、美国ASME锅炉和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许可证(U钢印),主要生产脱氢反应器、氧化反应器、聚合反应器等反应器设备,中间换热器、降膜蒸发器等换热器设备以及乙烯和LNG低温储罐等其他专利专有设备。
瑞华技术产出设备经过了合理创新优化,不仅能长周期地平稳运行,具有高物料转化率和良好的产物选择性,还能充分回收利用反应热能,可以有效地节能降耗,尤其在降低物料及产物的热裂解率等方面效果显著;同时设备的“三废”排放量低,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在催化剂产品方面,瑞华技术围绕自身工艺包技术,拥有加氢催化剂、脱水催化剂、保护催化剂和环氧化催化剂四大体系,主要用于苯乙酮加氢制苯乙醇、苯乙醇脱水制苯乙烯、乙苯装置脱除原料苯中碱性氮以及丙烯环氧化制环氧丙烷等工艺。
瑞华技术催化剂产品具有较高活性,能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保持产物的高选择性,副产物生成量少,还具有使用寿命长、清洁环保的特点,可以保证工艺完整性、实施效果和生产效率。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瑞华技术工艺包及其他技术服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2.07%、31.61%、39.23%、42.36%;化工设备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6.95%、68.39%、38.67%、36.98%;催化剂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98%、0%、22.10%、20.66%。
此外,瑞华技术拟布局高附加值的环保型新材料市场,计划将已掌握的可降解塑料PBS、PBAT和高端PS材料等成套技术,通过自主投资实现工业化生产,将业务链条向下游市场以及前沿应用领域延伸,提高其经济效益及综合实力。
2020年初,国家发改委下发的《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对塑料污染的治理。未来国内生物可降解市场将出现巨大的发展缺口。瑞华技术拟建设“山东瑞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0万吨/年可降解塑料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5万吨PBS、年产2.5万吨PBAT和年产2.5万吨PBT树脂的能力。
综上,瑞华技术以提供化工工艺包技术为业务核心,同时配套生产和销售化工设备以及催化剂产品,形成了一核两翼协同发展的业务格局。其中,瑞华技术自主研发的多套工艺包在下游相关领域的产能占比位居行业前列。此外,瑞华技术拟将业务链条向下游市场以及前沿应用领域延伸,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
五、关键技术实现国产替代,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比超97%
在为石油化工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行业,能否走在工艺技术研发的前沿是衡量行业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驱动先进单位、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瞪羚企业,瑞华技术以技术服务为纲领,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经验,通过持续的技术人才挖掘以及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驱动硬实力提升。
研发团队建设方面,瑞华技术重视技术研发人员挖掘,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逐步打造出高水平研发团队。截至2023年12月31日,瑞华技术及子公司共有技术人员56名,占员工总人数的30.43%。
研发投入方面,瑞华技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资金,围绕工艺包技术、催化剂应用、化工设备研制开展诸多研发项目。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瑞华技术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1,560.33万元、1,797.62万元、2,148.77万元、993.94万元。其中,2024年1-6月,瑞华技术研发投入较上年同期上升16.13%。
研发平台方面,瑞华技术是江苏省石油化工脱氢氧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州市石油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建立起经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审核的江苏省院士工作站。此外,瑞华技术与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经过十余年的工艺技术开发与沉淀,瑞华技术自主研发形成了乙苯/苯乙烯成套技术、环氧丙烷/苯乙烯联产成套技术、正丁烷制顺酐成套技术、聚苯乙烯成套技术等多套化工工艺包,在低能耗、低物耗及装置运行稳定性方面都位居国内领先地位,有着持续迭代并保持领先的技术优势。
其中,瑞华技术乙苯/苯乙烯成套技术成熟稳定,能耗、物耗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环氧丙烷/苯乙烯联产成套技术实现了对荷兰壳牌、利安德巴赛尔、雷普索尔等国际巨头的国产替代,是瑞华技术核心竞争优势的体现;正丁烷制顺酐成套技术采用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丁烷氧化+溶剂吸收”工艺,不仅能耗、物耗低,且产气量大,在国内已有许多成功的工业化装置运行。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瑞华技术在各个业务板块形成了36项已授权发明利、23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国际专利以及23项在申请发明专利,形成了乙苯/苯乙烯生产技术、环氧丙烷/苯乙烯联产技术、乙苯/苯乙烯关键设备制造、顺酐生产技术关键设备制造等19项核心技术。
目前,瑞华技术工艺包、化工设备以及催化剂业务均运用上述主要核心技术,其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比均超97%。
2021-2023年,瑞华技术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分别为1.38亿元、3.24亿元、3.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7.38%、99.41%、99.97%。
荣誉方面,瑞华技术获得了“2020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三等奖”“2021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江苏省石油化工技术行业省内第一”“江苏省苯乙烯脱氢反应器行业省内第一”“常州市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等荣誉奖项。
未来,瑞华技术将抓住下游行业对更具成本、环保优势的先进产能迫切需求的机遇,持续投入研发,以技术驱动未来业务增长,不断丰富自身产品体系,致力于为化工企业提供基于化工工艺包技术的成套技术综合解决方案,并帮助用户创造更多价值。
赞(1) | 评论 09月25日 10:02 来自网站 举报
-
【联域股份:行业快速成长前景广阔 优质客户资源构筑业务护城河】
《金基研》星月/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LED照明较其他传统光源具备高效节能、寿命长、安全稳定等优势。近年来,LED照明渗透率持续增长,行业进入成长期。其中,LED户外、工业照明进入门槛较高,整体而言技术应用和替换进程较晚,细分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市场前景广阔。深圳市联域光电... 展开全文联域股份:行业快速成长前景广阔 优质客户资源构筑业务护城河
《金基研》星月/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LED照明较其他传统光源具备高效节能、寿命长、安全稳定等优势。近年来,LED照明渗透率持续增长,行业进入成长期。其中,LED户外、工业照明进入门槛较高,整体而言技术应用和替换进程较晚,细分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市场前景广阔。深圳市联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域股份”)专注于中、大功率LED照明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户外、工业照明领域。
2024年上半年,联域股份营收、归母净利润均同比上涨,其中2024年Q2营收创单季度历史收入新高。深耕户外、工业照明细分市场十余年,联域股份逐步在客户资源、技术研发、供应链布局、产品质量管理等方面形成了核心竞争优势。作为细分照明市场少数产品款式规格齐全、具备快速响应及交付能力的企业之一,联域股份已跻身北美市场领先的户外、工业照明制造商之列,获得众多行业内头部客户的认可。联域股份工矿灯、路灯等代表性灯具产品位居出口北美前列,在户外、工业照明具备领先的市场地位。
一、LED户外及工业照明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行业千亿规模前景广阔
近年来,随着LED照明技术的革新及产能的快速扩张,LED照明产品性价比不断提升,促使LED替换传统照明的进程逐渐加快。同时,LED具备高效节能、安全稳定、智能可控等特点,是照明领域节碳的重要推动力,国际社会在“双碳”共识下加快LED照明的普及推广。
据Statista数据,2020年度全球LED照明市场规模达到758.1亿美元,产业广泛分布在北美、欧洲、亚洲地区。据Mordor Intelligence预计,2024年全球LED照明市场规模为1,115.7亿美元,到2029年将达到1,910亿美元,2024年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1.35%,长期来看市场规模呈明显上升趋势。
其中,户外、工业LED照明功率偏高,散热设计严格,平衡重量体积与散热、光效、稳定性等问题成为业内技术难点,整体而言技术应用和替换进程较晚。近年来,因北美市场制造业的回流,加上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高质量、大功率的户外、工业照明需求有所上升,户外、工业照明行业迎来了市场高速发展机遇,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
而国内作为照明行业全球制造中心和供应链枢纽,近些年国内LED照明产品出口额逐年增加。
据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数据,国内LED照明产品出口额从2010年约50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563亿美元;LED照明产品占照明电器行业出口额比重由2010年不足30%增加至2023年超60%,已成为照明产品外销主力军。
2019-2023年,国内LED照明市场规模分别为6,388亿元、5,967亿元、6,552亿元、6,813亿元、7,012亿元, 预计2024年国内LED照明市场规模将达到7,169亿元。
在户外照明领域,据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数据,2021年全球LED路灯的普及率不超过15%,远低于LED室内照明的渗透率。因此,户外照明领域增量市场中LED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更庞大的存量市场也有不俗的替换潜力。
据Mordor Intelligenc预计,2024年全球户外LED照明市场规模为311.6亿美元,2029年将达到615.2亿美元,2024年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4.57%。
在工业照明领域,传统工业照明设备由于能量转化效率低,能源消耗偏大,已经无法满足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的要求,工业企业也一直面临控制成本的挑战,对具有成本效益的照明解决方案存在迫切需求。LED灯具能够精准实现工业所需照明,光污染相比传统照明可控制减少50%,能源损耗最高可控制减少70%,在全天候作业的工业场所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据Mordor Intelligence预计,到2024年全球工业照明市场规模为72.8亿美元,2029年将达到105亿美元,2024年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7.59%。
预计,在LED技术进步及国际节能减排观念推动下,户外、工业照明应用市场中长期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此外,LED技术的发展催生LED照明下游应用领域的变化,其中,以植物照明、体育照明、防爆照明等为代表的特种照明领域增长迅速,为照明行业带来增量市场空间。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2022年度全球LED植物照明市场规模高达18.5亿美元,增长迅速。全球范围内各区域及国家对体育产业重视度提升,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不断开展,体育场馆、体育赛事及运动人口呈逐年上升趋势,体育照明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防爆电器全球市场规模为79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103亿美元。
综上,在LED照明产品性价比不断提升和“双碳”背景下,LED照明渗透率提升,行业处于成长期。其中,在户外、工业领域,LED照明替换进程较晚,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目前,LED户外、工业照明全球市场规模已超千亿元,且增量市场空间广阔。
二、2024年H1营收同比增长20.48%,优质客户资源构建核心业务护城河
依托于技术沉淀和客户积累,联域股份的业务规模快速增长,随着其进入国际知名品牌商的供应链,新产品开发、生产工艺改善及产能扩张是保持联域股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021-2023年,联域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12.25亿元、10.90亿元、13.8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18%。同期,联域股份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亿元、1.34亿元、1.5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02%,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到2024年1-6月,联域股份实现营业收入7.7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48%;实现归母净利润7,635.74万元,同比增长2.56%。其中,联域股份2024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约4.0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69%,创单季度历史收入新高。
需要说明的是,2024年上半年,联域股份越南生产基地、中山生产基地不断投建产生的费用对其财务表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中山、越南产能的不断提升,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将逐渐体现,联域股份收入、利润有望进一步提升。
经过十余年的深耕发展,联域股份通过国际品牌商严格准入制度,积累了优质客户资源,构建其核心业务护城河。
近年来,联域股份境外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均在90%以上,且境外销售区域集中于北美地区。
凭借在技术研发及产品设计、产品质量管理及快速响应的定制化能力等方面的优势,联域股份与朗德万斯(LEDVANCE)、昕诺飞(SIGNIFY,原飞利浦照明业务)、美国合保(HUBBELL)、RAB照明(RAB LIGHTING)等国际或区域知名品牌商形成了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
2023年,联域股份在知名品牌客户开拓方面取得突出进展,成功开发Cooper(全球照明领域领先品牌商之一)、ACUITYBRANDS(北美及国际知名照明方案供应商)和CURRENT(照明领域知名品牌商之一)等国际及北美地区知名客户,为其未来业绩增长提供强劲保障。
同时,由于国际知名品牌商具备全球化的渠道优势,联域股份凭借产品在北美市场高质量交付标准的示范效应,借助大客户的销售网络将市场区域拓展至欧洲、亚洲等地区,进行全球化布局。
需要指出的是,户外、工业及特种照明领域产品对稳定性、可靠性要求偏高,头部知名品牌商的供应商准入制度通常极其严格,进入周期长达两到五年。制造商一旦完成认证并进入品牌商的供应商名录后,品牌商通常会与其建立相对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上述优质品牌客户资源在联域股份核心业务领域形成了护城河。
简言之,联域股份2024年上半年营收及净利润均同比上涨,其中2024年Q2营收创单季度历史收入新高。深耕LED行业十余载,联域股份获得诸多国际品牌商的认可,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构建其核心业务护城河。
三、严把质量管控推进智能制造,进一步深化全球业务布局
在户外、工业及特种照明市场,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与经营情况。作为北美市场领先的户外、工业照明制造商,联域股份不断提升生产设备自动化水平和质量管控能力,以满足客户日趋严格的质量要求,并进一步降本增效。
质量管控方面,联域股份从原材料进厂到终端销售通过统一标准、质量管理、工艺技术,形成严格的自检、互检、专检制度,并不断推进产品质量控制的智能化、自动化,确保产品品质。
目前,联域股份产品已通过了FCC/UL/DLC/CUL/CE/ROHS/SAA等一系列国内、国际认证,产品可适应高低温、雨雪、风沙、雷击、盐雾等的恶劣环境,产品质量保证5年,减少客户维修、更换带来的费用和停工损失,产品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产品量产前,联域股份会根据客户诉求和实际生产场景进行产品研发,其技术团队具备与海外客户直接对接的能力,可以针对性地沟通技术、品质问题。同时,联域股份自主生产了结构件、电源等部分核心部件,为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及一致性提供了更多保障。
智能制造方面,联域股份持续推进智能制造项目,加快实现生产制造的信息化、自动化、专业化与流程化管理。联域股份外聘专业的供应链咨询团队,助力完善日常管理机制,并基于供应链成熟运营模型,分级分步提高其精益化的管理水平。联域股份全年开展多次精益数字化运营体系改善活动,持续提升运营能力。
与此同时,联域股份逐步深化全球业务布局,畅通国内国际供应链,建立基于供应链协同、数据链联动、产业链协作的共融发展模式,助力其灵活应对个别国家间的贸易争端,提高运营的灵活性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联域股份已在美国、中国香港等地建立了境外子公司,以此搭建全球营销网络。
同时,联域股份在国内拥有深圳、东莞2个生产基地,中山智能生产制造基地预计将于2024年投入使用,在越南和墨西哥建立了2个海外生产基地,通过“3+2”的境内外供应链布局,有效提升产能,进一步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和价值链,打造纵向一体化的经营格局,从而大幅提升交付效率,全面赋能全球化销售服务体系。
此外,联域股份在实践中培养了一批能够适应不同国家、地区业务拓展需要的经营管理人才,为其将来进一步深化全球业务布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联域股份通过质量管控和生产智能制造,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联域股份搭建了全球营销网络,建立了“3+2”境内外生产基地,持续深化全球业务布局。
四、核心产品位居出口北美前列,布局特种照明领域及促进智能化发展
自设立以来,联域股份一直专注于中、大功率LED照明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户外、工业照明领域,并持续向植物照明、体育照明、防爆照明等特种照明领域拓展。
其中,联域股份户外照明产品主要包括路灯、壁灯、泛光灯,工业照明产品主要包括工矿灯,上述户外、工业领域的灯具为其最具竞争优势的产品,主要应用于市政道路、工厂车间等场所;特种照明产品主要为植物灯、球场灯及防爆灯。
在产品端,联域股份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线,适应细分照明市场绝大部分复杂、严苛的应用场景,款式规格高度齐全。同时,联域股份的产品符合国际安全规范、电子兼容等品质保证认证,已通过北美、欧洲、澳洲等国家或地区的主流市场标准产品认证。
在LED户外、工业照明领域,联域股份是率先进入户外、工业照明领域的厂商之一,攻克了中、大功率灯具在配光、散热、稳定性等方面的诸多难点,实行差异化竞争,占据先发优势。近年来,联域股份的户外、工业照明LED灯具销售收入占其营业收入的比例均在75%以上,为其核心产品。
作为细分照明市场少数产品款式规格齐全、具备快速响应及交付能力的企业之一,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度联域股份户外照明灯具路灯位居国内出口企业第三名,出口美国市场排名位居首位;联域股份工业照明灯具工矿灯位居国内出口全球市场企业第二名。联域股份已跻身北美市场领先的户外、工业照明制造商之列。
据深圳市照明与显示工程行业协会显示,在第十一届中国LED首创奖颁奖典礼上,联域股份分别入围2023年度中国LED行业营收50强榜单、2023年度中国LED工业照明25强榜单。
近年来,联域股份积极进行产品拓展,布局特种照明领域。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联域股份在植物照明、体育照明、防爆照明等特种照明领域初步实现了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带动特种照明产品收入逐渐上升,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有力增长点。
另一方面,在“双碳”背景下,联域股份针对智能控制系统、无线组网等行业前沿技术进行研发升级,进一步推进产品智能化、物联化创新,实现照明产品二次节能,为其持续发展赋能。
可见,联域股份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线,款式规格高度齐全,通过主流市场标准产品认证。在LED户外、工业照明领域,联域股份核心产品位居出口前列,占据先发优势。同时,联域股份布局特种照明领域及促进智能化发展,为其持续发展赋能。
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技术研发及产品设计优势突出
户外、工业及特种照明行业产品迭代更新速度快,需紧跟市场趋势进行设计创新,且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灯具智能化水平已成为厂商的核心竞争因素之一。
为应对市场竞争,联域股份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推进产品智能化、物联化创新。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联域股份的研发投入分别为4,504.79万元、5,527.81万元、7,459.67万元、3,882.79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68%、5.07%、5.40%、5.03%。
在研发团队建设方面,联域股份研发团队稳定,其核心研发人员均是具有多年照明领域开发经验的资深从业人员,深谙国际市场先进设计理念,具备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专业研发能力。截至2023年12月末,联域股份研发人员达243人,占员工总数比例为12.07%。
围绕光学设计、散热设计、结构设计、电子技术与智能控制等LED照明行业主要技术,联域股份开展自主研究,逐步形成符合工业、户外场景下中、大功率照明产品发展特点的核心技术。截至2023年12月31日,联域股份共有专利293项。其中2023年新增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外观设计专利26项。
通过核心技术应用,联域股份中、大功率照明产品在散热性能、电光转换效率、智能化等方面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在路灯、工矿灯、壁灯、泛光灯等大批量生产的产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研发技术产业化,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022年,联域股份产品创意设计获得了汉诺威工业(IF)设计奖,得到了国际工业设计领域的权威认可。
在光学设计上,联域股份持续优化显色指数、光通量、光分布等光品质,改善LED眩光缺陷,使得出光均匀,技术层面上实现户外、工业照明等中、大功率产品的高光效、低眩光;在散热方面,联域股份研制可伸缩式湍流散热体,其利用扰动流体的强度来增强对流散热系数,破坏散热器表面的流体速度边界层和温度边界层,使散热效果得到强化。
在智能照明领域,联域股份积极推进适应植物自控光谱、无线组网实现照明的智能控制电路等新技术的研发,推动产品智能化、物联化水平提升。联域股份自研LED灯具标准化接口技术,并取得美国发明专利,可一站式集成雷达微波、红外、光控、蓝牙等智能感应器,以嵌入式软件作为控制核心,实现无线组网、远程及自动化控制。
此外,联域股份还储备了多个研发项目,包括气体环境防腐防爆特种照明灯具技术、全光谱植物生长全域等效辅助补光系统等,为未来市场进一步开发做好充分准备。
科学、前沿的研发体系和创新能力为联域股份“服务+制造、创新+协同、产品+方案”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提供保障,促进联域股份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未来,联域股份将持续提升核心技术能力,并进一步提升产品智能化应用水平,完善和补充户外、工业照明产品线,持续布局特种照明领域,为全球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产品,致力于打造国际领先的LED户外、工业及特种照明制造企业。
赞(13) | 评论 09月14日 09:16 来自网站 举报
-
【民生健康:受益健健需求及消费能力双提高 渠道+品牌构筑“护城河”】
《金基研》森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速和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膳食营养补充剂相关产品的刚需属性得到提升,逐渐成为居民健康消费的“必需品”。同时,国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健健消费能力提升。由此,国内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剂行业市场规模日益扩大。 ... 展开全文民生健康:受益健健需求及消费能力双提高 渠道+品牌构筑“护城河”
《金基研》森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速和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膳食营养补充剂相关产品的刚需属性得到提升,逐渐成为居民健康消费的“必需品”。同时,国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健健消费能力提升。由此,国内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剂行业市场规模日益扩大。
作为一家专注于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剂领域的企业,杭州民生健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生健康”)集维生素与矿物质类及其他品类非处方药品和保健食品研、产、销于一体,在下游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营收净利稳健增长。同时,民生健康净利率持续上涨,盈利能力增强。
近年来,民生健康不断在销售渠道、产品矩阵、技术研发等方面发力,构筑起牢固的竞争壁垒,打造新的业绩驱动力。未来,民生健康将以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新项目“四新”战略为核心,以创新驱动、健康发展的理念为指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寻求突破,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受益健健需求及消费能力双提高,维矿类补充剂市场规模扩大
维生素与矿物质是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重要一环,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个体差异和饮食习惯差异,在机体无法正常从食物中获得足够微量元素的时候,服用适量的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剂类产品,是解决维生素矿物质摄入不足及不均衡的最常用手段。
老年人是医药健康产品最大的消费群体。近年来,国内人口老龄化呈加速趋势,带来对疾病防御和治疗需求的增加。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2023年,国内65岁以上的人口分别为1.76亿人、1.91亿人、2.01亿人、2.09亿人、2.1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2.6%、13.5%、14.2%、14.9%、15.4%。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国内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
与此同时,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民众对健康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强,健康消费需求重心将从治病转为预防和保健。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速和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膳食营养补充剂相关产品的刚需属性得到提升,逐渐成为居民健康消费的“必需品”。
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居民购买力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在医疗健康等方面的消费支出逐步增加。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9-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7万元、3.22万元、3.51万元、3.69万元、3.92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28%。
另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19-2023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分别为6.52万亿元、7.23万亿元、7.56万亿元、8.48万亿元、9.06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57%。
健健需求和消费能力双提高,推动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剂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剂是膳食营养补充剂领域市场认可度最高,应用最广泛的品类。考虑数据的可及性,以膳食营养补充剂市场数据,说明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剂市场发展情况。
据智研咨询数据,国内膳食补充剂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48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64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63%。其中,2023年,维生素矿物质类补充剂占比55.1%,约为1,458.2亿元。
综上所述,近年来国内老龄化趋势加快、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带来健健需求提升。同时,国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上升提升医疗健康领域消费能力,国内卫生总费用逐年上涨。由此,国内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剂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二、营收及净利稳健增长,“造血”能力增强负债率整体走低
作为一家专注于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剂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民生健康近年来受益于下游市场需求增长,业绩持续向好。
据招股书及定期报告,2021-2023年,民生健康营业收入分别为4.90亿元、5.47亿元、5.8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01%;净利润分别为7,022.43万元、7,901.01万元、8,563.38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43%。
到2024年1-6月,民生健康实现营业收入3.97亿元,同比增长8.06%;实现净利润7,726.94万元,同比增长10.30%。
在业绩稳健增长的同时,近年来民生健康的收现比均在100%以上,营收质量高。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民生健康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5.73亿元、6.47亿元、6.29亿元、4.35亿元,与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16.96%、118.24%、108.15%、109.51%。
净利率反映了企业单位时间内的盈利能力。近年来,民生健康的净利率呈持续走高态势,经营状况向好。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民生健康的净利率分别为14.34%、14.44%、14.72%、19.44%。
与此同时,近年来民生健康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逐年上涨,“造血”能力不断提升。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民生健康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430.98万元、9,531.41万元、10,815.27万元、10,278.11万元。
除此之外,得益于资本市场的认可,民生健康的货币资金充足,资金面逐渐充裕,偿债风险低。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各期末,民生健康的货币资金分别为0.22亿元、0.47亿元、4.28亿元、3.46亿元。
同期,民生健康的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均为0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分别为96.93万元、98.42万元、104.53万元、102.58万元。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民生健康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4.41%、22.32%、10.60%、11.43%。
可见,近年来民生健康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呈逐年上涨态势,净利率持续走高,经营业绩向好。同时,民生健康“造血”能力持续增强,资金面逐渐充裕,偿债风险低。
三、构建稳固多样营销网络,以“1”带多建设品牌矩阵
健全的销售渠道,有利于企业在流通、营销推广、销售信息采集、成本控制、新产品市场导入等方面形成优势,而这些方面的优势又有利于进一步强化销售网络的稳定性,形成良性循环。
一直以来,民生健康深耕渠道体系,以实现对消费者的精准、快速触达,为新产品快速导入市场奠定基础。
近年来,民生健康持续多元化布局线上、线下渠道。
在线下渠道方面,民生健康不断强化线下渠道的广度与深度,借助一二级经销商的渠道资源,不断下沉铺货渠道,实现更加广阔的零售终端铺货,并进一步维护稳固主要经销商关系;一二线城市重点零售连锁通过加强相关产品培训、终端促销引流等扩大消费群体,三四线城市积极布局基层医疗及第三终端机构,提升品牌终端推力。
在线上渠道方面,为顺应新时代消费群体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民生健康亦加大加强线上销售渠道布局。民生健康在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等知名电商平台开设自营店铺,抖音、快手、小红书内容种草+人群转化,通过新营销方式带动新业务销售增长。民生健康还借助21金维他品牌优势,开展线上分销业务,拓宽线上渠道覆盖面。
2021-2023年,民生健康线上零售销售金额分别为2,083.28万元、2,562.22万元、2,813.39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21%,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81%、4.68%、4.84%。
此外,民生健康建立了数字化营销和管理体系,通过BI系统对渠道客户销售流向数据进行数字化管理,聚合客户资源,掌握销售动态,以精准制定营销方案,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营销闭环。
近年来,民生健康致力于提升主品牌“21金维他”的核心价值及影响力,通过持续高质量的经营,“21 金维他”已经发展成为国内维矿领域的领军品牌,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与影响力不断提升。
2020年上榜“健康中国•品牌榜”西普金奖药品榜;2021年度入选“2020-2021年健康产业•品牌发展指数•TOP品牌”;2022年上榜“2022年健康产业品牌榜”西普金奖药品榜;2023年上榜“2023·西普会品牌榜金榜”,入选《TopBrand 2023中国品牌500强》榜单;2024年上榜“品牌中国·中国医药品牌榜”,荣获“西鼎奖·中国药品零售市场畅销品牌”。
民生健康始终坚持亲近生活的品牌推广,巩固并强化主品牌“21金维他”的国民形象,以“国民好营养”为主题参与民众生活,以“国民营养,大有作‘维’”的品牌主题持续输出品牌价值。
在专业维矿品牌“21金维他”的基础上,民生健康以“1”带多的形式建设品牌矩阵,同步布局更多专业大健康类目品牌。
“普瑞宝”守护国人肠道健康,是专业的益生菌品牌;“民生同春”品牌名取自1926年成立的杭州同春药房,是国内最早的四大西药厂之一,国内第一批百年“中华老字号”企业,专注大健康,满足消费者全方位养生需求。“民生健康”是专业治疗型OTC品牌,精准满足消费者多元化健康需求。
简言之,民生健康构建了覆盖全国的终端销售网络体系,同时加大了线上销售渠道布局,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营销闭环。近年来,民生健康在持续提升主品牌“21 金维他” 知名度、美誉度与影响力的基础上,以“1 带多”的方式建设品牌矩阵,形成品牌互补。
四、明星产品销售收入稳步增长,围绕“四新”战略打造四大核心业务
目前,民生健康的明星大单品“21金维他”是国内首个多维元素类OTC乙类药品,系可由消费者以自我诊疗或健康管理为目的而自主选购的药品,具有不俗的品牌溢出效应,多年来畅销国内。
近年来,民生健康的多维元素片(21)销售收入稳步增长,是其业绩持续上涨的“压舱石”。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民生健康明星产品多维元素片(21)的销售收入分别为4.23亿元、4.39亿元、4.76亿元、3.14亿元。
鉴于维矿系列保健食品与多维元素片(21)均为复杂复方组分制剂产品,系基于相同的核心技术体系且向消费者传达的健康主张高度协同,民生健康面向不同龄段人群多样化精准化的维生素矿物质补充需求,持续丰富品类,打造维矿系列保健食品产品族群。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民生健康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片保健食品及食品的营收快速增长,分别实现收入4,649.92万元、6,471.00万元、7,746.11万元、5,093.51万元,已成为其新的业务增长点。其中,2024年1-6月,民生健康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片保健食品及食品的营收同比增长22.23%。
在聚焦核心业务的前提下,民生健康围绕“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新项目”四新战略,优化业务布局,搭建21金维他、普瑞宝、民生健康、民生同春4大核心业务板块,涵盖维生素矿物质、益生菌、治疗型OTC、传统健康/潮流健康/科技健康等多个细分市场领域。
其中,21金维他专业维矿类OTC产品线,多年来一直立足国民,针对中国人膳食结构和体质研发更适合国人的营养健康产品,为国人提供刚刚好的营养;21金维他专业维矿保健品及功能性食品产品线,多年来持续丰富产品矩阵,为国内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场景的消费者精准化地提供多元化营养解决方案;普瑞宝为专业益生菌产品线,深耕益生菌领域20余年,是集研发、生产、销售全产业链为一体的益生菌平台,旗下布局专业肠道益生菌、维矿+益生菌等多元化的产品矩阵,全方位守护国人健康;民生同春为大健康产品线,以科技融合传统,匠心打造更适合国人健康的健康产品,创新驱动发展,精心研发更适合国人健康的产品,实现精准健康,春启新程;民生健康为专业治疗型OTC产品线,深度布局专业高效的治疗型产品,在专业治疗领域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专业、更精准、更高效的治疗方案。
2024年6月,民生健康启用“民生同春”品牌,围绕传统健康、潮流健康、科技健康推陈出新,基于药食同源、经典名方等,关注运动健身、文化旅游等场景,针对Z世代、女性、职场等各类人群研发产品,为其提供全面科学的健康解决方案。
2024年8月,民生健康与中科嘉亿(山东)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潘玉林签署《战略合作意向协议》,拟打造全产业链益生菌生态体系,实现合作各方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总的来说,近年来民生健康明星大单品多维元素片(21)的销售收入稳步增长,保障其业绩可持续上涨。同时,民生健康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片保健食品及食品成为其新的业务增长点。此外,民生健康围绕“四新”战略,打造四大核心业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加大研发投入新品研发有序推进,募投项目进展顺利
多组分制剂产品的生产过程往往涉及复杂的工艺流程,对生产环境要求很高,药品生产企业需不断优化工艺,完善供应链体系和品控体系,以形成产品竞争力。
一直以来,民生健康重视产品、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2021-2023年及2023年1-6月,民生健康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406.82万元、2,717.01万元、2,955.65万元、1,610.37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92%、4.97%、5.08%、4.05%。
经过十余年的研发创新,民生健康形成了多营养素协同效应下的配比技术、微量营养素混合均匀度控制方法、维生素与矿物质片产品稳定性控制技术、微含量维生素检测方法等涵盖产品配方体系、生产工艺体系、品质控制与检验体系的核心技术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持续进行完善、优化、迭代。
上述技术体系是民生健康当前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来源,亦是未来业务增长点的内生动力。
截至2024年6月30日,民生健康及子公司拥有授权专利63项(含发明专利11项),药品批文10项,保健食品注册证书/备案凭证59项。
在新产品研发方面,民生健康研发团队在非处方药、保健食品、益生菌等板块均有新项目研究,其中药品注册审评2项,获批1项。
民生健康益生菌自有菌株库逐步扩容,其中MSJK0025菌株完成肠道定植体内试验、改善乳腺炎体内试验,工艺优化及吨级中试,并于2024年6月完成商业批原料菌粉的首产;MSJK0068菌株完成降胆固醇体内试验,完成原料菌粉生产工艺优化及吨级中试;MSJK0048菌株完成降血脂体内试验,完成原料菌粉生产工艺优化及吨级中试;完成MSJK0064、MSJK0233的菌株鉴定、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安全性评价以及发酵冻干小试;完成益生菌功能食品开发4项。
总体而言,民生健康新产品研发正有序推进中,研发成果将给其带来强劲的支撑。
2023年9月5日,民生健康在深交所上市,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维矿类OTC产品智能化生产线技改项目、保健食品智能化生产线技改项目、民生健康研发中心技改项目等项目建设。募投项目成功运行后有助于提高民生健康相关产品产能、丰富产品结构和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助力打造智能标杆工厂。
登陆创业板一年来,民生健康各募投项目正在按计划推进,建设进展顺利。
截至2024年8月底,民生健健食品智能化生产线技改项目已施工至生产大楼三夹层,维矿类OTC产品智能化生产线技改项目已施工至智能仓库下层土方开挖阶段。
未来,民生健康将聚焦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剂领域,围绕品牌、产品、技术,持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优效的健康产品,致力于成为具有品牌号召力和市场引领力的生命健康品牌。
赞(2) | 评论 09月11日 10:11 来自网站 举报
-
【养元饮品:植物蛋白饮料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稳存量+创增量赋能业绩】
《金基研》竹湾/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2024年8月26日,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养元饮品”)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以净利润增长12.97%交出2024年上半年的“成绩单”。作为“植物蛋白第一股”的养元饮品,自1997年9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主要以核... 展开全文养元饮品:植物蛋白饮料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稳存量+创增量赋能业绩
《金基研》竹湾/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2024年8月26日,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养元饮品”)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以净利润增长12.97%交出2024年上半年的“成绩单”。作为“植物蛋白第一股”的养元饮品,自1997年9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主要以核桃仁为原料的植物蛋白饮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已逐步在产品定位、品牌建设、工艺技术、质量安全控制、营销模式、生产能力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独特优势。
在消费者对健康饮食提出更高要求的当下,核桃露等植物蛋白饮料成为了健康饮品概念的“新宠”。在此背景下,养元饮品不断推出丰富的产品线,不断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观察市场,目前国内植物蛋白饮料的主要细分市场规模均呈同步上涨走势,其中豆乳饮料、椰汁饮料、核桃乳饮料、杏仁乳饮料是国内植物蛋白饮料市场的主要产品,核桃乳饮料的占比为9.49%。致力于植物蛋白饮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养元饮品,在核桃乳饮料市场中,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植物蛋白饮料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两大系列产品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随着国内居民消费观念的加速转变,高品质成为了消费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健康化、多元化则是消费者越来越重视的方面。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植物蛋白饮料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且整体保持正增长走势。而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则显示,2020-2022年,国内植物蛋白饮料市场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年化增长率达9.98%,于2023年增长至1,351亿元。2023年,国内植物蛋白饮料市场规模增长至约1,400亿元。
国务院于2017年发布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指出,要强化营养主食、双蛋白工程等重大项目实施力度。要以优质动物、植物蛋白为主要营养基料,加大力度创新基础研究与加工技术工艺,开展双蛋白工程重点产品的转化推广。
自1997年成立以来即致力于主要以核桃仁为原料的植物蛋白饮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养元饮品,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已逐步在产品定位、品牌建设、工艺技术、质量安全控制、营销模式、生产能力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独特优势。经过多年发展,养元饮品已形成了六个核桃、植物奶两大系列产品。
其中,养元饮品旗下的六个核桃系列包括了精品系列、养生系列、五星系列、无糖高钙、六个核桃2430五大系列产品,植物奶系列包含了养元有机植物奶、植物奶苗条砖、养元早餐豆奶。
养元饮品旗下的六个核桃系列产品中,六个核桃精品系列产品系其主打产品,基于独创的“5·3·28”核桃乳生产工艺、独创的“全核桃CET冷萃工艺”和“五重细化研磨”工艺,养元饮品实现了核桃仁种皮苦涩物质的靶向去除,核桃乳研磨颗粒的平均直径达到纳米级别,能将核桃营养成分的利用率提高至97%以上。
此外,六个核桃养生系列产品、六个核桃无糖高钙系列产品是养元饮品针对中老年及追求健康人群、中老年消费群体研发的核桃乳产品;六个核桃五星级系列系其为满足追求品质生活的高端消费者消费需求研发的主打高端市场的核心产品,采用无糖配方,且蛋白含量较国家标准高45%、并特别添加磷脂,品质全面提升;六个核桃2430则为养元饮品面向学生、白领等消费群体的全新产品,可有效满足消费者高品质需求。
在植物奶系列产品方面,养元饮品采用全豆生产工艺,现有养元有机植物奶、植物奶苗条砖等产品。养元饮品开发的出养元早餐豆奶,蛋白质含量3.0g/100ml、膳食纤维含量为0.8g/100ml,在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全面营养需求的同时,丰富了养元饮品的植物奶产品矩阵,养元饮品的竞争优势得到强化。
基于对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满足及自身产品矩阵的不断丰富,养元饮品有望继续保持其在国内桃乳饮品行业中的优势领军地位。
二、坚持“稳存量·创增量”发展原则,净利润及基本每股收益双增
2024年以来,养元饮品坚持“稳存量·创增量”的发展原则,以消费者为中心,适时调整营销策略,促进了公司稳定发展。
在生产加工方面,养元饮品基于原来的衡水总部单一基地,扩展并拥有了河北衡水、安徽滁州、江西鹰潭三个自有生产基地,以及河南临颍、四川简阳两个委托加工基地的全国性布局,是国内核桃乳饮料产销量最大的企业。
养元饮品在全国范围内多点布局生产基地,能有效地为其降低产品物流成本、提高产品供应的及时性和稳定性,并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在销售方面,近年来,养元饮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精耕、完善销售渠道。在坚持“分区域定渠道独家经销模式”的基础上,养元饮品针对当前消费流量分化特点,继续巩固传统线下流通、商超渠道,深度覆盖电商渠道。
此外,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养元饮品即使跟随时代步伐,全面开展了直播、团购等新兴消费渠道建设,已初具规模;对零食折扣、O2O等细分渠道积极进行渠道拓展;持续推进养元“全域深分销模式”建设。
截至2024年中,养元饮品已经初步建立起涵盖了线下、线上的全渠道高效销售体系。
在消费行业竞争不断加剧、消费环境持续变化的情况下,养元饮品以“丰富产品结构,拓展新兴渠道”、“优化营销策略,满足多层级消费需求”、“引导日常消费,扩大市场份额”为2024年以来的工作重点,实现了净利润的同比增长。
据养元饮品2024年半年报(未经审计),2024年1-6月,养元饮品实现营业收入29.41亿元,与2023年同期基本持平,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12.9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75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8.23%。
除了净利润,养元饮品的基本每股收益等主要财务指标表现同样亮眼。
2024年1-6月,养元饮品的基本每股收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0.8143元/股、0.6126元/股,分别同比增长13.05%、8.3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9.04%、6.8%,分别较同期增加1.2个百分点、0.65个百分点。
三、执行严格质量控制标准,独创工艺塑造品牌价值
植物蛋白饮料因其营养、健康等特点,逐渐为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偏好和关注,而产品本身的质量、产品的安全状况关系也会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在食品安全及消费者保护方面,养元饮品基于系统、有效的产品安全控制体系,执行着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
在原材料采购以及供应商管理等方面,养元饮品以保证食品安全为导向,制订了《采购管理制度》《外包选择标准》《供应商管理手册》等供应商、外包方的选择、考核、管理及淘汰制度,对供应商、外包方的企业资质、生产能力、供货质量、服务态度、交货及时率及其他情况进行综合评定,评出优劣等级。
除了相关标准与制度,养元饮品还采取第二方的现场审核方式,其供应部每年组织生产部、技术部、总经办等相关部门对供应商进行一次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现场审核、资质审查等方式,养元饮品对供应商能力综合评定,并实施优胜劣汰的考核机制。
再来看看养元饮品的生产工艺以及产品安全生产控制体系。
养元饮品创立的“5·3·28”生产工艺,由“5项专利、3项独特技术、28道工序”组成,能够确保产品的良好品质,而全核桃CET冷萃技术,则是养元饮品独创的靶向脱离工艺,基于该工艺,养元饮品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有效去除核桃仁种皮的苦涩物质,能够在解决核桃乳涩、腻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了核桃仁的全部营养,还原了核桃乳最本真的味道。
值得注意的是,养元饮品还作为主要单位,参与制定了国家标准《植物蛋白饮料核桃露(乳)》(GB/T31325—2014),该国家标准提高了核桃乳生产行业的准入门槛,净化了核桃乳产品市场,维护了消费者权益。
基于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以及独创的工艺,自1997年9月成立以来,养元饮品从未发生过产品安全、质量事故,也未出现过因产品安全、质量引发的重大纠纷。
与此同时,基于二十多年于植物蛋白饮料产业中的深耕,养元饮品“YANGYUAN及图”和“六个核桃”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24年上半年,养元饮品 “养元·六个核桃”核桃乳是国内核桃乳产销量最大的企业和品牌。养元饮品品牌得到市场高度认可,影响力不断提高,具有极高的品牌价值。
四、市场需求持续扩大,新产能赋能产品系列继续丰富
在业务发展方面,养元饮品采用自产与委托加工方式满足市场需求,而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养元饮品适时积极扩大产能,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养元饮品共拥有植物蛋白饮料生产线34条,合计产能约148万吨/年,可生产目前其产品组合中的主要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6月30日,养元饮品的在建产能,投资进度或均已达半或过半。
据养元饮品2024年半年报,其旗下的在建工程有“鹰潭养元年产16万吨健康型智能化无菌灌装植物蛋白饮料项目一期 ”、“河北养元年产2.4万吨营养型植物蛋白饮料项目”、“河北养元植物奶原料脱皮技术改造项目”三个,计划投资额分别为8,590万元、5,200万元、60,000万元,累计投入金额分别为6,787.46万元、2,568.62万元、38,995.38万元。
经测算,养元饮品旗下目前与扩充产能相关的在建工程项目,累计投入金额占计划投资金额的比例,分别为79.02%、49.4%、64.99%。
也就是说,截至2024年中,按投入金额计,养元饮品的3个在建工程中,其中有2个进度已过半。
值得注意的是,“鹰潭养元年产16万吨健康型智能化无菌灌装植物蛋白饮料项目一期”工程进度已达91.91%,而“河北养元年产2.4万吨营养型植物蛋白饮料项目”的工程进度也已接近90%,为88.11%。
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养元饮品已逐步在产品定位、品牌建设、工艺技术、质量安全控制、营销模式、生产能力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独特优势,其司品牌得到市场高度认可,影响力不断提高,具有极高的品牌价值。基于覆盖全国的立体销售网络、布局全国的生产加工体系,以增强六个核桃日常消费属性为重要工作目标,围绕消费痛点开展业务的养元饮品,有望进一步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作为核桃蛋白饮品品类的领军者,进一步推动核桃饮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赞(26) | 评论 (2) 09月09日 17:02 来自网站 举报
-
【慧翰股份:ROE“领跑”同行盈利能力突出 核心技术贡献收入占比超97%】
《金基研》环洋/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的延伸,车联网也被认为是物联网体系中最有产业潜力、市场需求最明确的领域之一。近年来,国内乘用车市场持续回暖、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提升、车联网渗透率持续上升,带动国内车联网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相关行... 展开全文慧翰股份:ROE“领跑”同行盈利能力突出 核心技术贡献收入占比超97%
《金基研》环洋/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的延伸,车联网也被认为是物联网体系中最有产业潜力、市场需求最明确的领域之一。近年来,国内乘用车市场持续回暖、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提升、车联网渗透率持续上升,带动国内车联网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相关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作为一家致力于为智能汽车及产业物联网客户提供智能网联解决方案的科技服务商,慧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慧翰股份”)主要从事车联网智能终端、物联网智能模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为客户提供软件和技术服务。
近年来,慧翰股份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逐年上涨,业绩持续向好。其中,慧翰股份近三年营收CAGR大幅高于行业均值,成长性优异。同时,慧翰股份的加权平均ROE“领跑”同行,盈利能力突出。深耕信息通信和汽车电子领域多年,慧翰股份在研发能力、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交付实现等方面具有不俗的竞争优势,已逐步发展为国内研发实力强、产品应用广的智能网联解决方案服务商。
一、国内乘用车销量上涨自主品牌崛起,车载智能终端渗透率提升
作为一家致力于为智能汽车及产业物联网客户提供智能网联解决方案的科技服务商,慧翰股份产品主要应用于国内乘用车领域,因此其整体业务发展与汽车行业发展状况及景气程度密切相关。
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逐渐好转、汽车行业政策措施有效刺激,国内乘用车销量同比呈现增长态势,乘用车市场持续回暖。
据中汽协数据,2021-2023年,国内乘用车销量分别为2,148.2万辆、2,356.3万辆、2,606.3万辆,增速分别达到6.5%、9.5%、10.6%。2024年1-7月,国内乘用车产量达1,391.7万辆,同比增长3.9%。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需求市场,国内汽车国产化水平不断提升,自主品牌乘用车在品牌发展与产品革新方面持续发力。
据中汽协数据,2021-2023年,自主品牌乘用车的销量分别为954.3万辆、1,176.6万辆、1,459.6万辆,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44.4%、49.9%、56.0%,实现大幅增长。2024年1-7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874.2万辆,同比增长21.6%,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62.6%。
国内自主品牌车企的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对供应链安全和属地化配套的要求逐步体现,同时,国家大力支持自主品牌掌控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进一步加速了国产汽车核心零部件的销量提升。
从行业趋势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技术创新的新型产业形态,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同时,据工信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自2017年1月1日起对新生产的全部新能源汽车安装车载终端,通过企业监测平台对整车及动力电池等关键系统运行安全状态进行监测和管理。这意味着,目前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的车载终端渗透率为100%。
而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为车载终端行业带来新增市场。
据中汽协数据,2019-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120.6万辆、136.7万辆、352.1万辆、688.7万辆、949.5万辆、494.4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分别为4.68%、5.40%、13.40%、25.64%、31.55%、35.20%。
随着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趋势日益深化,汽车智能网联产品快速迭代升级、渗透率持续稳定提升,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2021-2023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车联网功能的上险量分别为1,189.28万辆、1,338.46万辆、1,653.69万辆,前装搭载率分别为58.31%、67.15%、78.31%。
另据赛迪顾问数据,2020-2023年,国内车联网产业规模分别为1,637.0亿元、2,023.4亿元、2,358.3亿元、2,887.2亿元。预计2025年国内车联网产业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
综上,近年来国内乘用车销量逐年上涨,市场持续回暖。同时,随着国内汽车国产化水平不断提升,自主品牌乘用车崛起。此外,随着汽车行业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趋势的加剧,国内车联网渗透率持续上升。在上述背景下,国内车联网产业规模快速增长,行业前景广阔。
二、营收净利高增成长性优异,ROE领跑同行盈利能力突出
受益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带来的庞大市场空间,近年来慧翰股份营业收入及净利润逐年上涨,业绩持续向好。
据招股书,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慧翰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22亿元、5.80亿元、8.13亿元、4.30亿元,2022-2023年及2024年1-6月分别同比增长37.53%、40.18%、31.13%。
同期,慧翰股份的净利润分别为5,919.64万元、8,562.61万元、12,757.83万元、7,.70万元,2022-2023年及2024年1-6月分别同比增长44.65%、48.99%、40.03%。
值得一提的是,近三年慧翰股份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大幅高于行业均值,成长性优异。
据东方财富choic数据,2021-2023年慧翰股份营收CAGR达38.85%。同期,慧翰股份同行业可比公司杭州鸿泉物联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泉物联”)、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移远通信”)、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赛西威”)、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经纬恒润”)的营收CAGR均值为20.61%。
与此同时,近年来慧翰股份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领跑”同行业可比公司,凸显其盈利能力。
据东方财富choic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慧翰股份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29.62%、26.76%、29.61%、13.96%。
同期,慧翰股份同行业可比公司鸿泉物联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3.24%、-12.34%、-9.22%、-2.50%;移远通信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2.72%、17.98%、2.41%、5.69%;德赛西威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6.74%、20.21%、21.94%、10.28%;经纬恒润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0.29%、5.90%、-4.21%、-7.22%。
经金基研计算,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上述四家慧翰股份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加权平均ROE均值分别为10.75%、7.94%、2.73%、1.56%。
另一方面,近年来慧翰股份的期间费用率呈逐年走低趋势且低于行业均值,内部管控能力优秀。
据东方财富choic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慧翰股份的期间费用率分别为13.39%、12.32%、10.82%、9.87%。
同期,慧翰股份同行业可比公司鸿泉物联、移远通信、德赛西威、经纬恒润的期间费用率均值分别为24.36%、34.24%、28.69%、28.50%。
简言之,近年来,慧翰股份营收、净利润均逐年上涨,业绩持续向好。其中,2021-2023年,慧翰股份的营收复合增长率大幅高于行业均值,凸显其成长性。同时,慧翰股份的加权平均ROE“领跑”同行,盈利能力突出。
三、聚焦行业内优质客户,持续拓展新客户新项目新领域
自2012年起,慧翰股份便已进入国内整车厂的一级供应链体系,与大陆、博世、法雷奥、LG电子等国际Tier1(一级供应商)同台竞技。深耕汽车电子和无线通讯领域多年,慧翰股份与多家领先的大型自主品牌整车厂商、一级供应商及产业链头部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车联网领域,慧翰股份整车厂主要客户包括上汽集团、奇瑞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广汽集团、理想汽车、蔚来汽车等;整车厂一级供应商主要客户包括德赛西威、电装天、宁德时代、佛吉亚歌乐、安波福等。
在其他产业物联网领域,慧翰股份物联网产业链知名企业包括Microchip、Sierra、Cerence等。
聚焦行业内优质客户,是慧翰股份业务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慧翰股份的主要客户中上汽集团、吉利汽车、奇瑞汽车、长城汽车等均为前十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厂商,客户资源优势明显。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整车厂对上游汽车电子产品供应商有严格的审核标准,供应商的准入门槛高、认证周期长,因此汽车行业具有进入门槛高的特性。整车厂一旦确定合格供应商并与之形成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后,便不会轻易进行更换。
目前,慧翰股份已经进入上汽集团、奇瑞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广汽集团、长安汽车、比亚迪等多家主机厂的一级供应链体系多年,持续为其新车型智能网联模块提供技术开发服务,不断取得新车型定点并配套量产,与客户形成了长期稳定、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
优质稳定的客户资源有助于慧翰股份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品牌影响力。
在巩固与现有客户合作的同时,慧翰股份也在各业务领域积极拓展新客户。
2019年以来,慧翰股份与主要客户已签约的技术开发服务合同包括:上汽V2X新架构无线网络技术咨询项目、上汽大通eCall项目、吉利汽车eCall开发项目、上汽土耳其eCall项目等海外车型开发项目等。
2021年以来,慧翰股份又先后拓展了长安汽车、广汽集团、比亚迪、安徽嘉远电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Cerence、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安波福、长城汽车、双龙汽车等业内知名客户,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同时,慧翰股份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将现有技术迁移至物联网领域,尝试开发了适用于不同行业的物联网智能单元,应用在智能电梯等领域,可以实现远程监测、远程控制、诊断和维护、系统连动、数据收集与分析等功能。
总的来说,慧翰股份聚焦行业内优质客户,客户已涵盖主要的自主品牌前十大车企和国际Tier1,客户资源优势明显。同时,慧翰股份积极拓展新客户、新项目、新领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四、核心业务收入及占比逐年上涨,产品及功能指标优势明显
作为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具备全产业链开发能力的企业,慧翰股份主要产品及服务按照功能性质和应用场景分为车联网智能终端、物联网智能模组和软件及服务三大类。
其中,车联网智能终端板块系慧翰股份核心业务,产品包括车联网TBOX和eCall终端,应用于汽车智能网联和汽车安全等领域。
近年来,慧翰股份车联网智能终端适配定点车型放量增长,业务板块收入及占比呈逐年上涨趋势。慧翰股份立足于车联网智能终端,辐射汽车相关产业链,奠定了相对扎实的产业基础。
据招股书,2021-2023年,慧翰股份车联网智能终端收入分别为2.70亿元、4.33亿元、6.37亿元,占当期主要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5.27%、74.99%、78.52%。
车联网TBOX是一种用于车载信息交互的核心控制器。慧翰股份车联网TBOX产品已经过四次迭代,TBOX4.0产品基于新一代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设计,是一款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网关和智能域控制器的信息通信域控制器,满足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由分布式向集中式发展过程中,汽车制造厂家对融合域控制器的应用和需求。
2021-2023年,慧翰股份车联网TBOX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35亿元、3.13亿元、3.3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17%。
eCall终端即汽车紧急呼叫系统。随着各大车企国际化战略的推进,国内主机厂整车出口迅速增长,促使慧翰股份eCall终端在国产自主品牌汽车的搭载量上升。慧翰股份是国内少数同时获得欧盟eCall认证、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R144标准认证、阿联酋eCall认证的供应商。
2021-2023年,慧翰股份eCall终端的销售收入分别为0.35亿元、1.21亿元、3.0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95.79%。
目前,慧翰股份车联网智能终端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性能具备行业领先水平,已经装配于诸多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加速实现了国内车载智能终端的进口替代。
物联网智能模组方面,慧翰股份物联网智能模组产品包括智能模组和智能单元,应用于汽车智能座舱和车身联网,也应用于工业级物联网市场,如智能电梯等领域。
2021-2023年,慧翰股份物联网智能模组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21亿元、1.29亿元、1.45亿元,是其主营业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关注的,慧翰股份产品与同行业国内外竞争对手相比,在、基础功能指标和业务功能指标等方面具备相对明显的优势。
在产品方面,慧翰股份产品优于相关国家标准,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同类产品相比,在工作电压、定位精度、支持以太网、集成网关和安全芯片等方面具有相对明显的优势。
在基础功能指标方面,慧翰股份产品的各项指标均超过法规要求,位置更新率、车控成功率、FOTA成功率和峰值算力等指标处于行业前列水平。
在业务功能指标方面,慧翰股份产品支持高速CAN、CANFD、汽车以太网和LIN的多路接入,蜂窝峰值速率显著高于同行业公司,安全架构内容更丰富,具有相对明显的优势。
简言之,慧翰股份的核心业务收入及占比逐年上涨,其中车联网TBOX近三年销售收入CAGR为19.17%,eCall终端近三年销售收入CAGR达195.79%。此外,慧翰股份的产品及功能指标相比国内外竞争对手优势明显。
五、加大研发投入构建全栈开发能力,核心技术贡献收入超97%
为更好地满足下游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慧翰股份重视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工作,将新产品研发作为其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慧翰股份对技术开发与研究的投入保持在相对高水平。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慧翰股份的研发投入分别为3,286.75万元、4,191.35万元、5,418.32万元、2,660.84万元,占各期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93%。其中,2024年1-6月,慧翰股份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3.33%。
研发团队建设方面,慧翰股份培育了一支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和丰富行业经验的研发团队,在汽车电子、无线通讯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方面具有不俗的自主研发能力。
2021-2023年各期末,慧翰股份拥有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148人、168人、219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分别达52.86%、51.69%、55.58%。
经过10余年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慧翰股份在涵盖智能网联汽车核心的TBOX、eCall、智能模组等领域构建了全栈开发能力,搭建“平台化、模块化”技术架构,已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取得了多项研发成果,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具备领先的核心技术优势和产品竞争力。
慧翰股份构建了成熟的产品开发和技术研发体系,掌握了空中升级技术、车用紧急呼叫技术、安全加密技术、数字钥匙技术、全制式投送技术等行业领先的37项核心技术,取得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包括18项发明专利、4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76项软件著作权,有效保持了在行业的技术领先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慧翰股份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均超97%。
据招股书,2021-2023年,慧翰股份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分别为4.13亿元、5.78亿元、8.11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7.95%、99.64%、99.76%。
凭借在汽车电子和信息通信领域的全栈研发实力和技术积累,慧翰股份被评为“未来独角兽”创新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福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福建省科技型企业、福建省企业技术中心。
此外,慧翰股份的“V2X车路协同(智能驾驶)计算与控制单元的研发”入选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慧翰车联网嵌入式平台系统”获评福州市优秀软件产品。
未来,慧翰股份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保持产品与技术的领先,提供领先的产业物联网解决方案;同时服务于行业一流客户,为客户提供“高可靠性、高性价比”的产品与技术,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及物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
赞(1) | 评论 09月09日 14:05 来自网站 举报
-
【科力装备:2024年H1营收净利双双高增 三大创新模式助力市场开拓】
《金基研》星月/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2021年以来,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国际汽车市场景气度回升,全球乘用车产量不断上涨,国内汽车产量亦逐年走高,带动汽车玻璃总成组件市场需求提升。同时,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汽车玻璃总成组件的单车配套价值提升,行业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河北... 展开全文科力装备:2024年H1营收净利双双高增 三大创新模式助力市场开拓
《金基研》星月/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2021年以来,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国际汽车市场景气度回升,全球乘用车产量不断上涨,国内汽车产量亦逐年走高,带动汽车玻璃总成组件市场需求提升。同时,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汽车玻璃总成组件的单车配套价值提升,行业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河北科力汽车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力装备”)一直专注于汽车玻璃总成组件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通过持续的开拓、创新,已在汽车玻璃总成组件领域确立了领先的行业地位。
业绩方面,近年来科力装备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逐年上涨,业绩持续向好。特别是2024年上半年,科力装备的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35%,凸显其成长性。同时,科力装备的毛利率高于行业均值,加权平均ROE“领跑”同行,盈利能力突出。多年来,科力装备通过商务接单模式创新、开发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持续开拓市场,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技术方面,科力装备重视研发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产品开发和生产工艺方面掌握了一系列相对领先的核心技术。
一、全球汽车产业景气度回升,汽车智能化提升单车配套价值
作为一家汽车玻璃总成组件供应商,科力装备主要从事汽车玻璃总成组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风挡玻璃安装组件、侧窗玻璃升降组件、角窗玻璃总成组件和其他汽车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汽车玻璃领域,是汽车玻璃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汽车市场恢复等因素推动,近年来全球汽车产业景气度回升。据OICA(世界汽车组织)数据,2021年-2023年,全球汽车产量分别为8,014.6万辆、8,501.7万辆、9,35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1%、6.1%、10.0%。
视线回到国内,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国内汽车市场消费需求恢复强劲,汽车产量逐年上涨。
据中汽协数据,2021-2023年,全国汽车产量分别为2,608.2万辆、2,702.1万辆、3,016.1万辆。其中,2023年,全国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1.6%,产量创历史新高。到2024年1-7月,全国汽车产量为1,617.9万辆,同比增长3.4%。
随着国内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细化落实,将进一步激发汽车消费潜能,稳定行业预期,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从汽车普及率方面看,目前全球发达国家汽车普及率较高,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汽车千人保有量仍处于偏低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不低的差距,汽车的全球化普及远未结束。
目前南美、东欧、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偏低,加之多数国家人口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将有效拉动汽车消费,助推全球汽车消费继续由欧美日向亚非拉普及。南美、东欧、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未来有望成为推动全球车市增长的新的核心动力。
结合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目前智能化需求在中高端汽车领域与日俱增。为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要,厂家在传统玻璃的基础上集成注入天线、各种电子元件、加热线等附件,以实现接收信号、提供倒车影像、防水、加热等功能,高附加值汽车玻璃产品的渗透率不断提升。
例如,在前风挡玻璃上就可集成前置摄像头、雨感器、除霜雾模块等智能元件。而摄像头(含除霜雾模块)/雨感器支架产品是安装上述智能元件的基座。
经科力装备测算,传统燃油车单车配套价值为120元,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及汽车智能化水平的提升,科力装备产品迎来了“量价提升”,单车配套价值将提升至150-200元。2023年国内/全球乘用车产量为2,612.4/6,802.0万辆,目前所在行业国内/全球市场规模为52/136亿元。
综上,2021年以来,全球汽车产业景气度回升,国内汽车市场消费需求恢复强劲,带动汽车玻璃总成组件市场需求提升。同时,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汽车玻璃总成组件的单车配套价值提升,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二、2024年H1营收净利双双高增,加权平均ROE领跑同行
受益于下游汽车市场的回暖,近年来科力装备的经营业绩持续向好。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科力装备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93亿元、4.06亿元、4.88亿元、2.83亿元,2021-2023年CAGR为29.0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1亿元、1.16亿元、1.37亿元、0.79亿元,2021-2023年CAGR为50.24%。
其中,2024年1-6月,科力装备营收同比增长37.41%,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35.35%。
毛利率方面,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科力装备毛利率分别为41.59%、40.45%、42.72%、41.98%,整体维持在40%以上的高位。
同期,科力装备同行业可比公司上海肇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肇民科技”)、浙江仙通橡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仙通”)、宁波星源卓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源卓镁”)、江阴海达橡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达股份”)的毛利率均值分别为33.14%、28.46%、28.71%、29.79%。
与此同时,近年来科力装备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领跑”同行,盈利能力突出。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科力装备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3.04%、34.91%、29.41%、13.73%。
同期,科力装备同行业可比公司肇民科技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5.47%、8.54%、9.13%、6.61%;浙江仙通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4.30%、12.63%、14.63%、8.98%;星源卓镁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6.71%、14.94%、7.78%、3.45%;海达股份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7.75%、5.10%、6.37%、3.48%。
经金基研计算,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上述四家公司的加权平均ROE均值分别为13.56%、10.30%、9.48%、5.63%。
另一方面,近年来科力装备的资产负债率整体呈逐年走低趋势,且低于行业均值。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科力装备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5.99%、13.35%、12.84%、14.20%。
同期,科力装备同行业可比公司肇民科技、浙江仙通、星源卓镁、海达股份的资产负债率均值分别为26.13%、20.30%、21.63%、20.47%。
简言之,近年来科力装备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逐年上涨,业绩持续向好。特别是2024年上半年,科力装备的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35%,凸显其成长性。同时,科力装备的毛利率高于行业均值,加权平均ROE“领跑”同行业可比公司,盈利能力突出。
三、三大创新模式助力市场开拓,主要客户覆盖全球前四汽车玻璃厂商
多年来,科力装备通过商务接单模式创新、开发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持续开拓市场。
在商务接单模式创新方面,科力装备创新性地开发了自主报价平台,所有相关人员在此平台上工作,实现客户询价、核算、报价、跟踪、分析等各阶段内容模块化、系统化、智能化,所有信息统一存储在服务器上。报价平台可根据不同客户、不同产品类别的报价策略规则给出报价建议,有效提升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效率,提高了新项目中标率。
在开发模式创新方面,科力装备持续深入参与下游客户的产品开发,在新车型初研阶段就参与同步开发。目前,科力装备已经拥有多家汽车整车厂零部件的开发经验及数据积累。2021-2023年,科力装备同步开发项目数量分别为16项、61项、62项,同步开发项目逐年递增。
在服务模式创新方面,科力装备实行全球化综合服务,在美国设立了子公司KAP,负责南北美市场新客户的开拓和老客户的关系维护,形成了24小时即时反应能力;设立KAP负责南北美市场新客户的开拓和老客户的关系维护。科力装备成功开发服务了北美第一大玻璃生产商Vitro和南美玻璃生产商AGP。未来国外市场将成为科力装备新的业务增长点。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科力装备境外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0.63亿元、1.18亿元、1.18亿元、0.94亿元,整体呈上升趋势。
目前,科力装备已与福耀玻璃、圣戈班、艾杰旭、Vitro、耀皮玻璃、板硝子等国内外知名汽车玻璃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
其中,全球前四大汽车玻璃厂商福耀玻璃、艾杰旭、板硝子和圣戈班的市场份额合计占比超过75%,均为科力装备的主要客户。
该等客户具有资产规模大、资金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以及资信记录良好等特征,具有不俗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能够给科力装备带来持续稳定的销售订单。
同时,科力装备积极拓展整车厂客户,陆续成为广汽三菱、长城汽车、东风日产的合格供应商。
科力装备产品除了被广泛应用到宝马、奔驰、奥迪、通用、大众、丰田、本田、日产、三菱、福特、克莱斯勒、沃尔沃、红旗、吉利、长城、比亚迪、广汽、长安、奇瑞、现代、起亚、标致、雪铁龙等传统汽车品牌外,还成功配套特斯拉 Model 3、Model Y和Model S车型以及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哪吒、威马等几十款国内外新能源汽车。
总的来说,科力装备通过商务接单模式创新、开发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持续开拓市场,成功进入了全球前四大汽车玻璃生产商的全球供应链体系。目前,科力装备产品配套了国内外诸多传统汽车品牌和新能源汽车品牌。
四、研发投入呈逐年上涨趋势,两大方面核心技术创新显效
汽车玻璃总成组件产品具有典型的种类繁多、非标准化、多批次的特点,具有高度的定制化特征,不同客户对产品的品类、规格、型号等各方面的需求存在差异,即使同类产品,亦需要由不同的型号产品来适配不同车型或同一车型的不同代系。
因此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能力是影响科力装备经营业绩与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力装备坚持技术和产品的持续升级创新,持续重视研发投入。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科力装备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1,721.40万元、2,066.43万元、2,491.18万元、1,278.73万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87%、5.09%、5.11%、4.52%。其中,2024年上半年,科力装备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8.08%。
持续增长的研发投入有效提升了科力装备的综合竞争力,为科力装备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截至2024年6月30日,科力装备拥有专利84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71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
专注于汽车玻璃总成组件领域多年,科力装备在产品开发和生产工艺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成果,掌握了一系列相对领先的核心技术。
在产品开发方面,科力装备拥有多家整车厂零部件的开发经验及数据积累和突出的同步开发创新能力,掌握了“汽车玻璃组件降噪技术”“汽车玻璃组件抗翘曲技术”“包边条一体化成型技术”“摄像头支架成像区域杂光抑制和防结雾技术”“平齐式侧窗导轨技术”“侧窗玻璃托架自锁和快速固化技术”“高精密模具开发技术”等七项核心技术,能够及时高效地满足客户的设计需求,有效提升产品性能和降低产品成本。
在生产工艺方面,科力装备形成了包边条多工序联动高效生产工艺技术和生产自动化工艺改进技术两大类核心技术。其中“包边条多工序联动高效生产工艺技术”和“垫块自动化生产技术”被河北省工信厅鉴定为国内领先。
科力装备在生产工艺方面的两大类核心技术先进性和创新性明显,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性能、降低产品不良率,维持核心产品的成本和质量优势。
与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相比,科力装备在生产工艺方面的核心技术在多项量化指标上具有明显领先优势,其生产线自动化程度更高、产品不良率更低。
综上,科力装备重视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能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有效提升了综合竞争力。在产品开发方面,科力装备掌握了七项核心技术,能够高效满足客户设计需求,提升产品性能和降低产品成本;在生产工艺方面,科力装备形成了两大类核心技术,在多项量化指标上具有明显领先优势。
五、全流程智能制造助力降本增效,募资扩产提升规模优势
汽车玻璃总成组件行业内企业数量多,且经营规模普遍偏小,行业集中度低,整个行业内具有规模优势的企业相对偏少。随着汽车玻璃总成组件行业专业化及生产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行业中头部优势已逐渐显现。
深耕汽车玻璃总成组件领域十余载,科力装备现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居首的注塑类和挤出类汽车玻璃总成组件生产企业。
经测算,2020-2023年,科力装备汽车玻璃总成组件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8.12%、10.70%、13.46%、14.49%,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90%、4.01%、5.21%、5.57%,均呈逐年上涨趋势。
多年来,科力装备持续推进现代化智能工厂的建设,开发了智能化管理系统,助力降本增效。
科力装备以智能制造为宗旨,以设备自动化、信息数字化、信息网络化、管理智能化为标准,在生产线、装备等硬件资源搭建的基础上,通过搭建数据实时采集系统,开发基于实时数据驱动的,集产品研发、品质管控、设备管理、生产计划、工艺管理、物流管理、在线监测等模块于一体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通过构建互联互通的网络架构、信息模型以及工业数据引擎,消除信息孤岛,实现纵向、横向、端到端多维度信息系统的集成,通过工业数据引擎的统一数据接口实现 ERP、PLM、MES、APS、WMS、智能设备、SCADA 数据采集、智能感知与识别等传感器的有效、安全、可控集成,实现上层管理系统、智能执行系统与底层设备的互通互联,建设制造全过程工业数据分析及决策模块,实现生产制造全流程的工业数据分析及智能化决策。
2024年7月22日,科力装备于深交所上市,募集资金拟用于汽车玻璃总成组件产品智能化生产建设项目、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汽车玻璃总成组件产品智能化生产建设项目”将进一步提升科力装备的智能制造能力,从而推进科力装备现代化智能工厂的建设。
该项目建成之后,科力装备的规模优势将进一步增强,无论是对市场需求反应能力、产品加工精度、质量稳定性及生产效率都有大幅度的提升,面对原材料涨价以及整车制造企业的成本外输的同等局面,科力装备将更具成本优势。
未来,科力装备将通过持续提升内部管理、生产技术和研发能力,与现有客户持续深化合作,进一步巩固在汽车玻璃总成组件领域的行业地位,同时加大国外市场的开拓力度,力争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
赞 | 评论 09月09日 13:56 来自网站 举报
-
【手上的基金换基金经理了还能继续持有吗?】
《金基研》 祁玄/作者 2024年来,不少政策针对资本市场发展做出相应的指导,其中,国务院4月12日发布的新“国九条”,是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再次对资本市场出台的指导性文件。文件指出,要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加强穿透式监管和监管协同。 加强资本市... 展开全文手上的基金换基金经理了还能继续持有吗?
《金基研》 祁玄/作者
2024年来,不少政策针对资本市场发展做出相应的指导,其中,国务院4月12日发布的新“国九条”,是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再次对资本市场出台的指导性文件。文件指出,要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加强穿透式监管和监管协同。
加强资本市场的监管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伴随着监管的深入,基金经理作为掌管基金的管理人,也不断提升自我修养,恪守职业行为并自我约束。而在一些基金当中,我们不时可以看到基金经理发生变更,作为基金的内部调整,这对于基金的利弊到底该如何区分呢?
一、什么情况下基金的基金经理发生变更?
基金经理出现变动,可以说是一件常见但又会让投资者“绷紧神经”的事情。
首先,随着基金行业的发展和扩张,基金经理变动逐渐成为一个常态,这些变动包括新上任、离职、调岗等。然而,由于基金经理作为基金的管理人,其投资风格、经验和投研能力将会对基金的表现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同在奥运会的比赛上,一名教练培养的运动员,会根据教练的战术及不同的要求完成比赛内容,而变更教练时,未来是充满着未知与不确定性。
回到基金行业上亦是如此,投资者与观看比赛的观众一样,难以得知变更基金经理到底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导致投资者亦要对此变化“警觉”起来。
从基金经理变更的情况来看,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包括“老带新”、“提前卸任减负”、“搬救兵”等等。
其中,“老带新”是一种常见的基金经理变更情况,主要是以一种培养新生代基金经理而采用的一种方式,目的是让年轻的基金经理进行学习并积累实战经验。
另一种是基金经理通过卸任的方式进行减负,例如,某基金经理在管理多个产品,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样可能会造成管理质量的下滑。此外,也有基金经理是为了开发新产品而提前卸任“减负”,可以让这些基金经理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新的基金产品的开发上。
还有一种情况是“搬救兵”,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表现较差的基金上,和体育赛事中常出现的“救火教练”有些相似,但却有些区别。但不论如何,“救火”是其主要目的,主要为了改善基金的市场表现,恢复投资者的信心。
此外,基金经理离职也是变更的情况之一,为了让基金连续性不中断,以及保持稳定,会对该基金及时填补基金经理的空缺,以防范出现管理真空。
但是,对于不同基金品种的基金而言,基金经理变更所发挥出来的作用则相对有限。譬如货币基金、纯债基金、被动跟踪的指数基金等等。
以上种类的基金中,基金经理的操作空间相对较小,基金经理的决策对基金的整体表现影响相对有限。
反观权益类基金,基金经理产生的作用则相对显著。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等类型的基金可以归类到权益型基金当中,基金经理需要根据市场情况和个人判断来对整体的基金组合完成构建。其中考验到基金经理的选股、择时等各方面的能力。
整体而言,主动管理的方式,对基金经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同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不一,因此在基金经理的变更当中,该变更可能会让许多投资者警觉。
二、资产组合的调整,或是基金经理的“代言”
那么,在应对基金经理的变更下,可以观察现有基金公布的各项指标,从而判断基金经理变更下的一些情况。
例如,投资者可以通过查看变更后的基金经理管理的不同基金中,其净值出现的不同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若基金净值上升,或能表面基金经理具备不错的投资水平,若净值下降,则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查原因。
此外,每个季度公布的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变化情况亦是个重要的参考指标。重仓股频繁变动,意味着基金经理或在积极地进行基金组合调整,而如果重仓股变动不大,可能意味着基金经理的风格趋向稳定,偏向长期持有。
通过基金销售平台上发现,易方达瑞弘混合A,鹏华弘安混合A等多款基金曾发生基金经理变动。而这些变动情况,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最终回归到基金收益上。
以鹏华弘安混合A为例,近一期基金经理变动出现在2022年12月17日,基金经理从李君换成叶朝明与王康佳两位。
回顾上述基金经理的履历,截至2024年9月5日,李君累计时间11年有余,其管理的基金类型多为混合型基金,偏债型、灵活型等混合基金均有涉足。
而叶朝明的累计时间超过10年,其过往管理的基金类型同样广泛,包括债券基金、货币基金、指数基金。王康佳的累计时间超过3年,管理的基金多为债券型基金,也曾管理过混合型基金。
从管理风格以及基金经理所管理过的基金类型来看,此次变更基金经理,整体基金或趋向保守。
再通过查看持仓数据可以发现,鹏华弘安混合A的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其权益投资占整体资产组合的13.2%。鹏华弘安混合A的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显示,其权益投资比重已转变为0%。
直至近期2024年7月18日发布的鹏华弘安混合A2024年第二季度报告中,得知其权益投资占比仍然为0%。
那么此次基金经理变更后,通过基金净值的涨幅可以得知,该基金保持正向增长。
据公开信息,通过不同季度查看鹏华弘安混合A的涨幅情况,首先是2022年第4季度,期间涨幅为2.86%。其次是2023年1-4季度,涨幅分别为1.44%、1.57%、0.56%、0.93%。之后是2024年1-2季度,净值涨幅分别为0.81%、0.83%。
可见,鹏华弘安混合A自更换基金经理来各季度的业绩整体保持稳健增长。
基金经理变更,或意味着基金整体风格的转变,或走向沉稳,抑或走向积极。因此,投资者在应对基金经理变更的情形时,参考基金经理过往的基金,或能从中分析其投资风格。此外,投资者还需结合市场进行判断,了解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匹配合适的基金经理,挑选适合自身的基金。
赞(2) | 评论 09月05日 14:16 来自网站 举报
-
【四类主要投资债券的基金区别在哪儿?】
《金基研》 霞路/作者 年初以来,随着市场情绪的变化,债券类资产走势稳健,权益类资产处于历史低位,长期配置价值显现。截至2024年8月17日,合并份额计数,今年以来新发行的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已达50只,募集规模约为783.63亿元,已经超过2022年及2023年各年全年的水平。... 展开全文四类主要投资债券的基金区别在哪儿?
《金基研》 霞路/作者
年初以来,随着市场情绪的变化,债券类资产走势稳健,权益类资产处于历史低位,长期配置价值显现。截至2024年8月17日,合并份额计数,今年以来新发行的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已达50只,募集规模约为783.63亿元,已经超过2022年及2023年各年全年的水平。
2024年4月,新“国九条”发布,其中要求全面加强基金公司投研能力建设,丰富公募基金可投资产类别和投资组合,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作为一类同时持有股票资产及债券资产的基金,其截至目前的募集规模已超过去年全年,与同为可以投资债券的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纯债型基金相比有何区别?其收益潜力又如何?
一、“一级”“二级”“纯债”“偏债”,主要投资债券的基金有哪些?
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纯债型基金这四类基金虽然都会将一部分或大部分资产投资于债券,但这四类基金在资产配置、投资比例以及风险-收益特征方面各有不同。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的“一级”、“二级”指的不是基金产品某个维度上的等级,而是指一级市场(发行市场)及二级市场(交易市场)。也就是说,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通常不允许投资于二级市场的股票,但可能参与一级市场的新股申购;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则可以参与二级市场上的证券买卖。
另外,这四种基金分别属于不同的基金类型,其中,纯债型基金、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属债券型基金,而偏债混合型基金则是混合型基金。
从资产配置及投资比例角度看,纯债型基金将全部仓位投资于债券市场,不参与股票市场投资;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主要投资于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如国债、金融债、企业债等,且参与一级市场的新股申购;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会将至少80%的仓位配置于债券资产,剩余不到20%的资产可以用于投资股票;偏债混合型基金的债券投资比例通常在60%至80%,而其股票投资比例则在20%至40%左右。
二、主要投向债券的基金之中,为何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能“出彩”?
由于资产配置和投资比例不同,纯债型基金、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也具有了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
今年以来,部分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获得了比债券基金整体更高的收益水平。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年初以来,截至2024年8月22日收盘,分开份额计数,获得正收益的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共有超过600只,在数量上多于获负收益的产品。年初以来,截至8月22日收盘,其中鹏华稳健增利债券A、华夏稳享增利6个月债券A等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获得了高于债券基金指数同期内的收益率。其中,鹏华稳健增利债券A、华夏稳享增利6个月债券A的涨幅分别为4.35%、5.07%,均高于同期内债券基金指数(H11023.CSI)为2.19%的涨幅。
在风险角度从低向高看,由于纯债型基金仅投资债券,因此其在四类基金中具有相对较低的风险水平和相对稳定的收益;而由于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的投资仅涉及一级市场而不不涉及二级市场股票交易,因此其具有略高于纯债型基金但低于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的风险;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由于可以投资股票,其收益波动性大于纯债型基金及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其风险和收益潜力介于纯债型基金和偏债混合型基金之间。
作为上述四类可以投资债券的基金中唯一的混合型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投资于股票的资金比例在四类基金中最高,因此其收益波动性通常大于其他三类基金,且在具有更高的收益潜力的同时,需要面临更高的风险。
简言之,纯债型基金、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投资于债券的资金比例依次递减,而投资于股票的资金比例则依次增加,基金会面临的风险也依次增加。
另外,与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相比,而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可以二级市场的股票,这使得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在权益类收益潜力上更具优势。其次,与偏债混合型基金相比,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的债券投资比例更高,在风险控制上更具优势。最后,与纯债型基金相比,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通过股票投资增加了收益潜力,同时也引入了一定的市场风险,而纯债型基金仅投资于债券市场,风险最低,但收益潜力也相对有限。
总而言之,在四类主要投资债券的基金之中,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具有相对纯债型基金、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更高的投资灵活性和收益潜力,具有较偏债混合型基金更低的风险水平。
赞(29) | 评论 (4) 09月03日 17:05 来自网站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