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广东省 广州市
个人简介:金基研,让信披更有价值。 更多
个人标签: 金融  

申请认证

我司已有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腾讯、凤凰、同花顺、东方财富等约30个平台账号,平均每天发送约2篇的优质原创在各平台,了解到贵平台符合我们的内容定位,特此申请贵平台账号

更多TA的关注(1)

金基研 

【基金净值下跌时为什么尽量不要“眼不见为净”?】
《金基研》 霞路/作者 过去一年,回望基金市场或能发现,权益类基金的亏损依然普遍存在。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2日,全市场的股票型基金及偏股混合型基金在近1年以来的平均亏损幅度分别为10.75%、11.74%;近3年以来,股票型基金平均亏损11.61%,偏股混合... 展开全文

赞(4) | 评论 01月05日 08:34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贝隆精密:核心技术贡献收入占比超97% 毛利率及ROE高于行业均值《金基研》山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随着大数据、云计算、5G等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万物互联的时代逐步开启,而智能终端作为感知、互联、人工智能的基础硬件,将迎来更多新的机会。精密结构件是智能终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展开
贝隆精密:核心技术贡献收入占比超97% 毛利率及ROE高于行业均值

《金基研》山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5G等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万物互联的时代逐步开启,而智能终端作为感知、互联、人工智能的基础硬件,将迎来更多新的机会。精密结构件是智能终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整个智能终端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在下游智能终端产业的带动下,精密结构件行业获得良好的市场环境,行业前景广阔。
在此背景下,作为一家专注于高精度及高附加值精密结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贝隆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隆精密”)的业务稳健发展。近年来,贝隆精密的毛利率、加权平均ROE均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作为业内领先的精密制造企业,贝隆精密凭借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稳定的产品品质及优质的服务能力,获得多个细分行业龙头企业的认可,积累了优质且稳定的客户资源。
此番上市,贝隆精密采取直接定价方式,不向机构投资者询价,减少了询价环节,新股申购和上市速度快,且直接定价不得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和可比公司市盈率。随着募资扩大产能,提升研发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推动贝隆精密发展迈向新台阶。

一、多领域产品矩阵综合发展,非智能手机类收入占比达提升
深耕精密制造行业十余年,贝隆精密的产品最终主要运用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智慧安居、汽车电子等领域的摄像关键部件中,属于高端光学领域,具有相对明显的高精密、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的特征。
在智能手机方面,贝隆精密智能手机类产品主要包括:镜头组件如镜筒、隔圈和压圈等精密结构件,摄像模组其它组件如镜座、底座、摄像模组载体及屏蔽罩等精密结构件,以及VCM马达部件。贝隆精密智能手机精密结构件主要运用于多家知名手机品牌光学摄像头。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贝隆精密智能手机类产品的收入分别为1.67亿元、2.52亿元、2.82亿元、0.9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6.78%、77.04%、82.47%、61.65%,是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虽然2022年以来智能手机出货量有所下降,但目前智能手机下滑趋势已经出现了一些缓和迹象,且智能手机领域仍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同时,多摄趋势为智能手机精密结构件市场带来新的收入增长点。
除智能手机外,贝隆精密紧跟智能终端产品的发展趋势,持续深入在可穿戴设备、智慧安居、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等领域的技术布局和业务开拓。
到2023年1-6月,贝隆精密非智能手机类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已达38.35%,随着新客户和新产品的导入,未来该部分产品收入将进一步扩大。贝隆精密预计2023年度非智能手机类销售收入1.11亿元,较2022年度增加约4,320万元,增幅约64%。
其中,贝隆精密可穿戴设备类产品主要包括:智能手表天线、耳机内壳以及VR眼镜镜筒等精密结构件。近年来随着AI、AR/VR等技术的逐渐普及,使得可穿戴设备行业持续发展。贝隆精密可穿戴设备精密结构件主要运用于国际知名品牌的智能手表、蓝牙耳机和VR设备系列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智慧安居方面,贝隆精密智慧安居类产品主要包括:光学透明件产品和安防摄像模组,主要运用于安防监控类设备。
在汽车电子及其他类方面,贝隆精密汽车电子精密结构件主要运用于宝马、奔驰、本田、大众等著名品牌车载摄像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车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将为精密结构件提供更丰富的应用场景。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贝隆精密汽车电子及其他类产品的收入分别为1,928.41万元、2,618.01万元、2,504.43万元、3,771.55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72%、7.99%、7.32%、24.76%。
综上,贝隆精密产品最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领域,近年来贝隆精密业务模块逐步扩张,在可穿戴设备、智慧安居、汽车电子等领域均已形成一定的销售规模,形成多领域、多类型产品综合发展布局。2023年上半年,贝隆精密非智能手机类产品收入占比已超三分之一,其中汽车电子及其他类收入呈快速上涨态势。

二、聚焦细分行业“头部”客户,有序开拓客户优化客户结构
由于精密结构件产品生产需要高价值的精密设备用于模具制造、成型加工等环节,固定资产投入较高,规模效应明显,因此贝隆精密坚持执行“聚焦优质大客户”战略,将目标客户瞄准符合其产品定位、具有不俗市场竞争力的细分行业龙头企业,以保证获得订单的数量规模,有效摊薄固定成本,实现稳定盈利。
凭借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稳定的产品品质及优质的服务能力,贝隆精密已与舜宇光学、安费诺、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三星电机等多个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积累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其中,舜宇光学车载镜头、手机镜头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手机摄像模组市场占有率2021年以来亦位居全球第一,贝隆精密在其同类货物采购体系中综合排名第二;安费诺为全球最大的连接器制造商之一,贝隆精密在安费诺同类产品采购中已位列前二名;同时,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分别位居“全球安防50强”榜单中的前两名;三星电机系全球著名电子产品核心部件供应商。
值得一提的是,贝隆精密得到上述国际知名客户的认可,多次获得舜宇光学颁发的“核心供应商”和“优秀合作伙伴”、安费诺颁发的“年度最佳服务奖”、大华股份颁发的“交付配合奖”和“浙江省先进质量管理孵化基地项目优秀企业”等多项荣誉。
国际知名电子厂商供应商体系的进入壁垒高,考核周期长,但合作关系稳定,客户粘性强。目前,贝隆精密与舜宇光学的合作年限长达十五年以上;与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主要客户的合作年限亦超过十年;与安费诺已有超过五年的合作历史。
在客户开发方面,近年来贝隆精密积极开发优质大客户。2019年9月起三星电机对贝隆精密进行多次实地参观考察,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产品进入试产阶段。2022年及2023年1-6月,贝隆精密向三星电机及其产业链合作厂商销售收入为分别为1,046.88万元、1,402.63万元,预计2023年度销售收入3,000万元,为其带来新的营收增长点。
除此之外,贝隆精密亦积极导入TDK集团、意力速(日本上市公司,国际知名电子连接器专业制造商)、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尼得科汽车马达(浙江)有限公司等优质大客户。贝隆精密预计2023年度对TDK集团及其产业链合作厂商销售收入将达2,000万元,较2022年度增长约1,920万元,TDK集团将成为其又一合作大客户。
通过开拓新客户,贝隆精密不断优化客户结构,降低对第一大客户舜宇光学依赖的风险。
2023年1-6月,贝隆精密对舜宇光学及其产业链合作厂商的销售收入占比为55.39%,低于2020年占比75.52%超20个百分点。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在手订单、预计可获得订单等相关信息,贝隆精密预计2023年度对舜宇光学及其产业链合作厂商的销售收入占比不超过50%,总体呈下降趋势。
简言之,贝隆精密聚焦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已具备良好的客户基础,并积极开发优质大客户,客户结构不断优化,对第一大客户的依赖总体呈下降趋势,业务具有持续性。

三、稳定量产精度可达±1微米,规模化快速供货能力突出
精密结构件产品的质量对终端产品的性能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因而客户一般均将供应商供货的品质及稳定性作为对其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一直以来,贝隆精密高度重视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和产品的品质提升,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产品稳定量产精度方面具备相对竞争优势。
目前,贝隆精密产品具有突出的高精密、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的特征,稳定量产的产品精度达±1微米,且可在高倍显微镜下通过无毛刺、无拉伤、无色差等外观缺陷的检验。
展开来看,贝隆精密可保证产品在高精度水平下的批量稳定生产,主要得益于四大措施。
首先,贝隆精密具备突出的精密模具开发制造能力,且采用面向生产的开发设计策略,充分考虑生产要求,从源头上避免产品开发与批量生产误差问题。贝隆精密模具零件加工精度可达到0.3微米,球面抛光精度可达0.5微米,表面粗糙度可达Rz0.1(相当于Ra0.012)。
其次,贝隆精密具有不俗的自动化生产水平,且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加工车间的建设,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生产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贝隆精密通过导入AGV智能物流车及CAPP系统,进行CNC加工中心及电火花机自动化改造,打造模具零件加工自动生产线、自动运输仓储系统及生产工艺集控系统,进一步提升其高精度模具智能制造能力。
再次,贝隆精密积累了大量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对精密制造领域的技术方法、生产工艺等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贝隆精密具备先进的生产设施条件。一方面,车间环境最高可达百级无尘车间,可充分保证生产环境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贝隆精密主要的精加工设备从瑞士、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进口,其加工能力和可实现的加工效果为业内领先水平,从硬件层面为其产品的加工精度及稳定性提供了保证。
在重视产品品质及稳定性的同时,下游客户需求日趋多样化、技术变革周期缩短,其对于供应商的供货速度、大规模供货能力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目前,贝隆精密已经具备不俗的规模化生产能力。贝隆精密是精密制造业内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的精密结构件生产商之一。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贝隆精密拥有主要的模具精加工设备74台、注塑生产设备265套,具有承接龙头企业大规模订单的能力。龙头企业的业务量大且持续性强,使贝隆精密生产设备的整体利用率较高,有利于制造费用的分摊,降低平均生产成本,带来经济效益,同时又可提升产品及工艺的稳定性。

四、加大研发投入打造人才“洼地”,核心技术贡献收入超97%
精密结构件行业为技术密集型行业,需持续的研发投入,不断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以满足下游客户产品快速升级换代的需求。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贝隆精密高度重视对新产品、新技术及自动化技术等方面的研发投入,以保持其在研发创新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贝隆精密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1,324.61万元、1,866.42万元、2,444.61万元、848.70万元,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为35.85%。
研发团队建设方面,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贝隆精密组建了一支研发经验丰富、技术创新实力强的高素质技术人员队伍。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贝隆精密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为11.63%,其中在精密制造行业中拥有10年以上从业经历的数量占比达到45.98%,5年及以上从业经历的数量占比更是高达72.41%。
同时,贝隆精密重视研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研发人员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据招股书,2020-2022年,贝隆精密的研发人员平均薪酬分别为14.19万元、19.88万元、20.03万元,呈上升趋势。
同期,贝隆精密同行业可比公司同行业可比公司苏州昀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昀冢科技”)、东莞市鼎通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通科技”)、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盈精密”)的研发人员平均薪酬均值分别为13.33万元、14.06万元、17.09万元。
经过长期的研发创新和技术积累,贝隆精密成功搭建高效运转的标准化模具设计平台,建立了涵盖多领域且数量众多的模具设计参数数据库,形成了涵盖模具设计、模具加工及运用、自动化制造、生产工艺升级改造等多方面的核心技术,并围绕核心技术形成专利和非专利技术,依托核心技术展开生产经营。
截至2023年6月末,贝隆精密已掌握标准化模具设计技术、数字化模具验证技术、超精密模具零件加工技术等15项核心技术,取得授权专利113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
特别是在手机光学领域的模具开发上,贝隆精密具有深厚的技术沉淀,熟悉并擅长摄像模组组件产品的模具开发,拥有超过2,000余组手机光学领域的模具设计参数。单就手机镜头组件而言,目前贝隆精密技术水平已覆盖超广角、长焦、连续变焦、潜望式、大像面等多种特殊功能镜筒的专用模具结构开发,可满足各大品牌手机的多摄组合方案需求。
产研融合方面,贝隆精密所拥有的核心技术均处于成熟应用阶段,并已充分应用到了相关产品中,在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同时也为其开拓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在贝隆精密持续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贝隆精密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分别为2.50亿元、3.28亿元、3.42亿元、1.5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8.85%、97.73%、97.77%、98.57%。
荣誉方面,贝隆精密从2008年开始连续七届(每两年一届)获得由中国模具工业协会颁发的“精模奖”一等奖。同时,贝隆精密是工信部认定的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工信部建议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第二批第一年),展现了其在精密制造行业突出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的研发与制造水平。

五、毛利率及ROE高于行业均值,拟募资扩产增强规模优势
随着全球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快速普及,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加速升级与迭代,将引领人类社会迈入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新纪元,而智能终端作为感知、互联、人工智能的基础硬件,将迎来更多新的机会,同时为其上游精密结构件行业的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作为业内领先的精密制造企业,近年来贝隆精密业务发展稳健。2020-2022年,贝隆精密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53亿元、3.35亿元、3.5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69%;净利润分别为5,190.80万元、5,588.94万元、6,056.43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02%。
到2023年上半年,贝隆精密实现营业收入1.55亿元,同比下降16.82%,主要是受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类电子市场需求下滑影响;净利润2,241.00万元,同比下降38.26%,主要受规模效应下降和既有产品降价的影响。据招股书预计,贝隆精密2023年第三季度经营情况继续好转,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同比高于2022年第三季度。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贝隆精密的综合毛利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贝隆精密的毛利率分别为37.71%、33.61%、31.81%、29.57%。
同期,贝隆精密同行业可比公司昀冢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30.77%、27.41%、22.70%、17.50%;鼎通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37.31%、34.77%、35.65%、30.09%;长盈精密的毛利率分别为28.42%、17.43%、17.37%、17.92%。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上述三家贝隆精密同行业可比公司毛利率的平均值分别为32.17%、26.54%、25.24%、21.84%。
盈利能力方面,近年来贝隆精密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于同行可比公司的平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贝隆精密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25.08%、22.08%、19.44%、6.35%。
同期,贝隆精密同行业可比公司昀冢科技、鼎通科技、长盈精密的加权平均ROE均值分别为20.26%、2.81%、2.21%、-3.74%。其中,2023年1-6月,昀冢科技的加权平均ROE为-11.44%;鼎通科技的加权平均ROE为2.58%;长盈精密的加权平均ROE为-2.35%。
此番上市,贝隆精密拟募集资金5.06亿元,分别用于“精密结构件扩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精密结构件扩产项目”通过购置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及其他辅助设备,将建设精密结构件智能制造生产基地,对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相关精密结构件产品进行扩产,提高生产规模及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进一步凸显规模效应。该项目有利于巩固并提高贝隆精密的整体竞争实力和行业竞争地位,进一步提升其盈利能力。
未来,贝隆精密将立足于精密制造行业,坚持发展精密模具及精密结构件的生产制造核心业务,加快扩充生产规模,不断拓展产品线,以优质的产品和专业的服务扩大市场份额;坚持“聚焦优质大客户战略”,不断推进智能化升级服务,构筑护城河。

收起

赞(3) | 评论 01月04日 13:34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雪祺电气:国内冰箱更新需求上涨大容积趋势明显 ODM市场400L以上冰箱出货量居首《金基研》山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冰箱产品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消费品。在冰箱替换购买基数扩大和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双重因素驱动下,国内冰箱行业平稳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大容量、高端化冰箱逐...展开
雪祺电气:国内冰箱更新需求上涨大容积趋势明显 ODM市场400L以上冰箱出货量居首

《金基研》山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冰箱产品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消费品。在冰箱替换购买基数扩大和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双重因素驱动下,国内冰箱行业平稳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大容量、高端化冰箱逐渐成为市场主流,这类产品的出货比例逐渐提升。合肥雪祺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雪祺电气”)专注于为国内外众多知名家电品牌商提供400L以上大容积冰箱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制造服务,其主要产品顺应冰箱行业升级发展趋势。
凭借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先进的核心技术、优秀的产品设计理念,雪祺电气紧密跟随市场潮流,持续开拓境内外市场,已成为大容积冰箱生产制造领域知名的ODM供应商,积累了优质的国内外客户资源。值得关注的是,雪祺电气产品出货量在国内冰箱ODM市场及细分400L以上大容积冰箱市场均位列第一。此外,近年来雪祺电气不断调整产品结构,相对高毛利率的商用展示柜及其他业务收入及占比均逐年上涨。

一、国内冰箱更新需求上涨大容积趋势明显,境外新兴市场冰箱渗透率提升
现阶段,国内冰箱行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冰箱市场保持了以更新需求为主,增量需求为辅的需求结构。
政策方面,近年来为了激发国内市场消费潜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国内先后出台了多个政策促进家电更新消费,强调加快供给端产品升级,支持推动家电及其配套产业发展。
市场需求方面,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受2010年前后“家电下乡”、“节能惠民”和“以旧换新”等政策的推动,2010年至2012年国内冰箱产品保有量出现大规模增长,每百户城镇居民冰箱保有量增长约2台,每百户农村居民冰箱保有量增长20台。
在此基础上,考虑冰箱的安全使用年限为10年,在国家家电更新消费政策驱动下,国内冰箱行业将出现较大的替换购买基数,冰箱行业面临新的增长机遇。
同时,随着国内经济的稳健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上涨,消费潜力不断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82万元、3.07万元、3.22万元、3.51万元、3.69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91%。

与此同时,在国内家用冰箱行业整体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上,行业内部产品结构呈现大容积多温区冰箱逐步取代小容积单温区冰箱的发展态势。
而作为专业的大冰箱研发设计和生产企业,雪祺电气成立于2011年,成立之初即专注于大容积冰箱的研发、生产与销售,顺应冰箱行业升级发展趋势。
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家庭住房面积的增大,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对化妆品、药品、酒类的储藏需求不断增加,冰箱容量不断增大。同时,受居民对饮料等食品口感要求和消费量的提升、奶制品低温存储保鲜技术的变革、食物采购和存储习惯的改变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游消费端对冰箱产品容积的需求逐步增加,大容积冰箱产品占比不断提升,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现阶段401-600L的大容积冰箱产品已经成为主流产品。其中,线下501-600L冰箱产品销售额占比最高,达37%,其次是401-500L冰箱产品,线下零售额占比达25%。此外,根据京东数据显示,2020年501-600L冰箱产品不仅占比稳定提升,而且零售额和零售量分别同比增长了60%和57%。
另据中国冰箱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数据,国内大容积500L+冰箱线上零售量占比由2020年Q1的17.5%提升至2022年Q1的23.5%;线下零售量占比由2020年Q1的28.3%上涨至2022年Q1的43.0%。

据奥维云网统计数据,2020年Q1-2023年Q1,国内线上大容积600L+冰箱零售额占比分别为9.6%、10.9%、12.7%、12.8%;线下大容积600L+冰箱零售额占比分别为13.4%、15.5%、20.9%、24.1%。

除此之外,目前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为世界经济增长挖掘新动力。随着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冰箱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国产冰箱出海有望充分受益“一带一路”红利。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国内累计出口冰箱6,138万台,同比增长19.4%。
综上,国内冰箱市场更新需求持续上涨,特别是大容积冰箱产品占比不断提升。同时,“一带一路”背景下,境外新兴市场冰箱渗透率快速提升,国产冰箱出口量扩大。

二、国内外知名品牌商认可,外销收入及占比均呈现上涨趋势
观其业绩,近年来雪祺电气营业收入和经营业绩相对稳定,并呈现增长趋势。
2020-2022年,雪祺电气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14亿元、20.72亿元、19.2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2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44.44万元、7,868.85万元、9,337.44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13%。
到2023年1-9月,雪祺电气实现营业收入16.94亿元,同比增长20.50%;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335.32万元,同比增长28.66%(雪祺电气2023年1-9月财务数据经容诚会计师事务所审阅,下同)。
优质的客户资源是雪祺电气业绩持续增长的切实保障。深耕冰箱ODM制造多年,雪祺电气对冰箱行业现状及未来需求具备深入理解,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优良的产品品质,其与行业内多个龙头企业如美的集团、小米集团、美菱集团、云米科技、伊莱克斯、海信集团、太古集团、中粮集团等多家国内外知名品牌商均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另一方面,大型品牌商通常具备严格的外部采购管理体系,对于产品交付期及交付质量均有严格的要求,进入其采购系统的供应商面临的审核种类多、标准高且周期长。
这种审核体制为雪祺电气带来以下优势:客户严格的采购准入体系促使其技术创新水平和产品质量控制保持在行业前列;一旦通过供应链体系考核,通常会维持稳定的合作,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能为雪祺电气提供长期稳定的产品订单。
与同行业公司相比,雪祺电气下游客户集中在大冰箱品牌商,在该领域具备不俗的客户认可度,雪祺电气对业内领先客户的积累能够形成稳定的业务来源并树立良好的市场示范效应,进而带动其新客户的开拓。
经过多年经营拓展和业务布局,雪祺电气建立了辐射海内外的市场格局,其产品销售区域涵盖中国、韩国、德国、美国、法国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需要指出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内厂商在国际冰箱产业分工体系中逐渐占据了有利的位置,海外需求订单转移至国内,境外销售已经成为国内冰箱厂商的重要收入来源。
近年来,雪祺电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完善国际化销售网络,其境外销售收入规模和占比均呈现上涨的趋势。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雪祺电气的境外销售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37亿元、3.56亿元、3.51亿元、2.04亿元,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4.79%、17.40%、18.42%、19.40%。

简言之,近年来雪祺电气经营业绩呈现增长趋势,与行业内多家国内外知名品牌商均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客户资源优质。同时,雪祺电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境外销售收入规模和占比均呈现上涨的趋势。

三、产品质量优异种类丰富,ODM市场400L以上冰箱出货量居首
自成立以来,雪祺电气即定位于大冰箱的ODM模式,聚焦于大冰箱的研发与制造,具有不俗的产品优势。
在ODM生产过程中,雪祺电气接触了不同客户的产品标准,同时始终以高标准进行产品生产,保证了其产品质量。
通过多年的行业应用研究及经验积累,雪祺电气针对行业特点建立了严苛的质量管理企业体系及标准,供应商准入严格并按照流程进行考核,制定了涵盖采购、进货检验、小试、生产、品控和出厂检验等经营全流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确保产品质量高标准高品质。
凭借严格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雪祺电气通过了GB/T19001-2016/ISO9001:2015、GB/T24001-2016/ISO14001:2015和GB/T45001-2020/ISO45001:2018三大管理体系认证,其产品通过了CCC和RoHS等国内外检测认证。
同时,在发展过程中,雪祺电气始终瞄准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研发,研发了家用大冰箱和家用嵌入式冰箱,符合市场和消费者对大冰箱和全屋定制嵌入式冰箱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现阶段,雪祺电气已具备三个箱体宽度、四个箱体深度、二个门体厚度的产品平台、组合七个产品结构类型打造了四十二款基准型产品,形成数百个产品型号,产品种类丰富,能够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目前,雪祺电气主要产品为容积400L以上的大冰箱和商用展示柜等,其已成为大容积冰箱ODM业务中的龙头企业,具有行业代表性。雪祺电气可以同时服务传统厂商品牌客户、互联网品牌客户,并凭借嵌入式冰箱产品实现对厨电品牌客户的拓展。
其中,冰箱产品为雪祺电气核心产品,近年来雪祺电气冰箱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占比均超85%。
据家用电器领域知名咨询与调研机构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雪祺电气产品出货量在国内冰箱ODM市场及细分400L以上大容积冰箱市场均位列第一。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雪祺电气不断调整产品结构,相对高毛利率的商用展示柜及其他业务收入及占比均逐年上涨。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雪祺电气冰箱产品毛利率分别为12.05%、10.01%、11.06%、10.55%;商用展示柜及其他产品毛利率分别为22.92%、19.32%、18.98%、23.12%。
同期,雪祺电气商用展示柜及其他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0.62亿元、1.86亿元、2.13亿元、1.44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89%、9.07%、11.18%、13.70%。

总的来说,雪祺电气聚焦于大冰箱的研发与制造,其产品质量优异种类丰富,具有不俗的产品优势。其中,雪祺电气产品出货量在国内冰箱ODM市场及细分400L以上大容积冰箱市场均位列第一。同时,雪祺电气不断调整产品结构,相对高毛利率的商用展示柜及其他业务收入及占比均逐年上涨。

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17项核心技术构筑技术创新优势
作为冰箱制造行业价值链的最前端,设计开发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雪祺电气从设立之初便牢牢抓住设计研发环节,不断提升研发实力和产品标准。
研发投入方面,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雪祺电气扣除股份支付后的研发投入分别为6,117.15万元、6,841.06万元、7,011.24万元、5,626.09万元,呈逐年上涨趋势。

研发团队建设方面,雪祺电气把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稳固现有核心技术人员的同时,其通过多种方式引入新的技术研发人员,逐步建立起一支经验丰富、技术力量相对雄厚的专业研发团队。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雪祺电气拥有研发人员158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15.24%。
研发设施方面,雪祺电气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投资建设了业内先进的冰箱研发检测实验室,先后通过了UL、CSA、TUV莱茵、SGS、DEKRA授权实验室等资质认证,可以满足北美、欧盟、澳洲、南美、非洲、亚洲等全球主要地区的性能测试和认证要求。
同时,雪祺电气搭建了1G、2G、2G+、3G和3G+等多个产品平台,持续对产品进行更新升级。
经过多年的发展,雪祺电气在冰箱研发生产领域积累了一定的技术成果,具备不俗的技术实力。截至2023年12月21日,雪祺电气在核心产品研发过程中取得了包括“集成式散热系统及冰箱”、“一种对流化霜结构及冰箱”、“一种风冷循环单蒸发器系统及冰箱”、“嵌入式冰箱”等在内的290项专利权,其中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178项,外观设计专利100项。
核心技术方面,雪祺电气在产品平台、产品技术、工程技术及过程控制四方面形成了丰厚的技术积累,使其产品的整机性能、结构工艺、制造过程达到了较高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雪祺电气所具有的十七项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构成了其技术创新优势,为雪祺电气持续进行新产品研发,提升产品品质奠定技术基础。
依托丰富的技术储备,雪祺电气先后取得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安徽省工业设计中心”和“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等多项荣誉。

五、柔性化生产满足差异化需求,募资扩大产能提升自制能力
在凭借技术创新不断开发满足客户需求新产品的同时,雪祺电气亦注重关键生产设备的布局和投入,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针对生产线进行技术提升和创新,取得了相应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专利,打造柔性化、智能化生产线,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目前,雪祺电气生产厂房面积约12.4万平方米,拥有年产能超100万台的三条高自动化生产线。雪祺电气先后引进国外先进核心生产、检测设备,可以满足不同系列的高档、中档、普通型对开门、多门等超大超宽冰箱的生产和质量要求。
雪祺电气ODM模式下客户数量众多,不同客户对产品功能、结构、尺寸、外观需求各不相同,订单差异性大,造成所需要生产的产品种类繁多。
通过长期实践探索,雪祺电气建立了特有的柔性化生产管理体系,既可以保障订单量较大的单一型号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又可以保障单条生产线上多类产品的“混合式”生产,实现了小批量、多批次、多型号并线生产。这种生产管理体系机动灵活,可以快速响应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保证了雪祺电气产品在多样化、差异化的前提下持续提升生产效率。
凭借对生产线和生产工艺流程的持续优化,雪祺电气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获得“安徽省数字化车间”荣誉称号。
此番上市,雪祺电气拟募集资金5.90亿元,分别用于“年产100万台嵌入式冰箱等冰箱产品项目”、“冰箱零部件自制能力提升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年产100万台嵌入式冰箱等冰箱产品项目”总投资3.35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2.65亿元,通过新建厂房、新增设备、新设生产线等方式,整体提升雪祺电气现有大型家用冷藏冷冻冰箱和商用展示柜产品产能,并实现新产品嵌入式冰箱的产业化。
通过该项目的建设,雪祺电气将能够抓住冰箱行业转型发展机遇,缓解其产能瓶颈,实现产能提升、业务布局进一步优化的目标,同时还将有效降低边际生产成本,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整体提升雪祺电气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冰箱零部件自制能力提升项目”总投资9,503.68万元,通过扩建现有厂房、购置门胆吸塑机、箱胆吸塑机和注塑机等零部件生产设备,提升雪祺电气冰箱零部件自制能力。
该项目建成后,雪祺电气冰箱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箱胆、门胆、压缩机底板和抽屉等零部件将能基本实现自给自足,有效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降低经营风险,并辅助提升其产品品质,整体提高雪祺电气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服务于长期持续发展。
未来,雪祺电气将继续聚焦于大容积冰箱与商用展示柜领域,通过产品和技术研发创新,丰富拓展产品品类,满足品牌商和终端客户的需求;开拓定制化嵌入式冰箱市场,服务整体厨房消费场景;不断提升出口市场的销售占比,均衡国内外市场的产能分配,达成销售目标。

收起

| 评论 01月02日 11:21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基金投资是“新的香”还是“老的辣”?】
 《金基研》道莲/作者在投资领域,作为一种相对稳健的投资工具,基金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然而,对于许多新手投资者来说,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基金产品,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是一个难题。那么,在基金投资过程中,究竟是买新发基金还是老基金好呢? 一、新发基金与老基金“差异性”对比... 展开全文

赞(3) | 评论 2023-12-29 19:34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达利凯普:民品军工两开花客户资源优质 产品性能对标国外竞品市占率国内居首】
 《金基研》山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多层瓷介电容器(MLCC)作为重要的被动元件,被誉为“电子工业大米”,在电子工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射频微波MLCC,系MLCC的重点分支产品之一,主要应用于通信、军工、核磁共振医疗设备、轨道交通、射频电源等领域。大连达利凯普科技... 展开全文

| 评论 2023-12-29 10:00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辰奕智能:营收净利稳增 产研融合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比超95%《金基研》无风/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智能遥控器是消费电子产品的核心配件之一。近年来,随着各种用电设备日益朝数字化、功能集成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遥控器的渗透性进一步增强,应用领域日趋广泛,其市场规模亦在不断扩大。作为...展开
辰奕智能:营收净利稳增 产研融合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比超95%

《金基研》无风/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智能遥控器是消费电子产品的核心配件之一。近年来,随着各种用电设备日益朝数字化、功能集成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遥控器的渗透性进一步增强,应用领域日趋广泛,其市场规模亦在不断扩大。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辰奕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辰奕智能”)立足于智能遥控器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产品原型设计、电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和硬件开发集成为一体的智能遥控器综合解决方案。
近年来,辰奕智能的营收、净利润均呈逐年上涨趋势,业绩向好。同时,辰奕智能的加权平均ROE均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且低于行业均值,偿债风险低。深耕智能遥控器行业十余年,辰奕智能凭借创新的设计能力、不俗的研发实力、及时的产品交付、稳定的产品品质和服务,已积累了华为、小米、长虹、创维、TCL、VESTEL、Panasonic、CUEIC等优质客户资源。近年来,辰奕智能积极研发并投放新产品,其智能产品收入大幅上升,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一、营收净利呈逐年上涨趋势,加权平均ROE高于行业均值
近年来,随着智能家居、人工智能、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等新技术的逐渐成熟与广泛应用,智能遥控器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辰奕智能专注于家电及家居产品智能遥控器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快速响应市场产品更新换代的需求,收入规模持续增长。
据招股书,2020-2022年,辰奕智能营业收入分别为3.28亿元、3.54亿元、4.1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8.10%。同期,辰奕智能净利润分别为6,229.68万元、6,745.84万元、7,225.29万元,复合增长率为20.97%。
进入2023年后,辰奕智能的收入略有减少,但盈利能力有所强化。2023年第一季度,辰奕智能的营收为1.49亿元,同比下降9.48%;归母净利润为1,738.45万元,同比增长7.07%。需要说明的是,辰奕智能2023年一季度财务数据经立信会计师审阅未审核,下同。
与此同时,近年来辰奕智能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2020-2022年,辰奕智能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48.41%、36.17%、34.59%。同期,辰奕智能同行业可比公司无锡威达智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达智能”)、无锡迪富智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富电子”)、深圳超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然科技”)的加权平均ROE均值分别为25.03%、32.09%、18.73%。
除此之外,近年来辰奕智能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亦呈上升趋势,“造血”能力提升;资产负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大幅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偿债风险低。
2020-2022年,辰奕智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5,542.52万元、6,671.37万元、13,417.68万元。
据招股书,2020-2022年,辰奕智能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7.35%、46.60%、44.65%。同期,辰奕智能同行业可比公司威达智能、迪富电子、超然科技的资产负债率均值为67.78%、65.29%、62.50%。
综上,近年来辰奕智能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呈逐年上涨趋势,业绩向好。同时,辰奕智能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此外,辰奕智能的“造血”能力持续提升,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且低于行业均值,偿债风险低。

二、客户资源优质且供应商认证严格,外销收入占比超五成
经过十多年发展,辰奕智能的技术实力、服务能力和现场管理能力得到了市场及客户的高度认可,辰奕智能的产品质量、信誉等方面在客户皆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同时,辰奕智能亦对不同应用领域的遥控器软硬件环境和业务有了深入了解。辰奕智能每年服务的客户数量超过百家,分布广泛,为其未来业务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销售保障。
目前,辰奕智能已与国内外家电及智能家居行业客户建立了长期良好的业务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包括知名品牌华为、小米、极米、长虹、创维、TCL、VESTEL、Panasonic、UEIC等客户。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品牌客户对品质、技术、规模要求高,一经通过其严格的审核认证,建立起的商业合作关系相对稳定,将不会被轻易更换。
此外,由于智能遥控器产品为非标准化产品,需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设计生产,辰奕智能与客户形成了定向化、互动式的合作模式。随着双方在长期业务合作中的技术交融日益深化,促使客户一定程度上对辰奕智能的产品技术形成高粘性,若客户选择更换智能遥控器产品供应商将面临较高的技术转移及磨合成本。
一方面,辰奕智能利用自身技术积累和研发攻关能力针对客户需求定向研发出匹配度高、性能优化的智能控制产品;另一方面,辰奕智能主动为客户提供更先进的智能化思路和控制功能设计方案,帮助客户进一步完善新产品的开发。
严格的供应商资质认证,以及基于定向化、互动式的长期合作而形成稳定客户关系,成为了辰奕智能长期以来业务稳定发展、保持不俗盈利能力的重要基础,构成了辰奕智能的竞争壁垒。
从销售模式看,辰奕智能通过ODM和OEM模式开展经营且以ODM模式为主。其中ODM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97.51%、96.50%、97.89%。
近年来,辰奕智能积极布局海内外市场,力求与国外更多优质大客户建立起更直接紧密的联系,开拓更多更优质的客户。辰奕智能外销主要集中在欧洲、亚洲和美洲,外销收入占比均超50%。
据招股书,辰奕智能外销收入分别为2.34亿元、3.29亿元、3.89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2.56%、54.13%、53.53%。
简言之,辰奕智能坐拥优质客户资源,与主要客户形成了定向化、互动式的合作模式,客户粘性持续提升。近年来,辰奕智能积极布局全球市场,力求开拓更多更优质的海外客户,外销收入稳增且占比均超50%。

三、核心产品家电智能遥控器收入稳增,智能产品成业绩新增长点
深耕智能遥控器行业十余年,辰奕智能已经成为行业内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企业之一。2020-2022年,辰奕智能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8.11%、97.59%、97.47%,主营业务突出。
按产品构成分,辰奕智能主营业务分为家电智能遥控器和智能产品两大类,并以家电智能遥控器为主。
其中,家电智能遥控器按照信号传输方式可以分为红外遥控器和无线遥控器,主要应用于电视机、机顶盒、投影仪、空调、音响等家电家居设备。辰奕智能主要的红外遥控器产品和无线遥控器产品在性能、功能、智能化等方面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2020-2022年,辰奕智能核心产品家电智能遥控器的收入规模逐年上升,分别为4.16亿元、5.71亿元、6.1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3.47%、94.04%、84.26%。
随着全球消费者对家用电器智能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市场对智能家电的需求持续增长,家电智能遥控器由红外遥控器逐步向无线遥控器转型升级。辰奕智能快速响应市场产品更新换代的需求,推动产品迭代与功能升级,其无线遥控器销售额大幅上升。
2020-2022年,辰奕智能红外遥控器销售额分别为1.71亿元、2.03亿元、2.06亿元;无线遥控器销售额分别为2.45亿元、3.67亿元、4.05亿元。
智能产品方面,辰奕智能的智能产品主要是面向各地区教委和中小学校的创客教育产品、智能家居控制器和其他智能产品。近年来,辰奕智能致力研发并投放新产品,如天猫精灵、云游戏手柄、音乐控制器、麦克风等智能产品,智能产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
2020-2022年,辰奕智能来自智能产品的收入分别为2,908.79万元、3,619.43万元、11,428.72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8.22%,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53%、5.96%、15.74%。
据招股书,2021年辰奕智能新增产品人证合一人脸识别机和麦克风,2022年辰奕智能的麦克风和摄像头产品收入大幅增长。
从产销量情况看,近年来辰奕智能的产品产量和销量均逐年上涨,在行业中的市场地位不断提升。
据招股书,2020-2022年,辰奕智能产品产量分别为3,135.93万支、4,166.36万支、4,463.61万支;销量分别为3,111.91万支、4,025.43万支、4,558.05万支。
总的来说,近年来辰奕智能主营业务突出,两大核心产品中红外遥控器销售收入稳中有升,无线遥控器销售额大幅上升。同时,辰奕智能致力研发并投放新产品,智能产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成为其业绩新增长点。此外,辰奕智能产销量稳步增长,行业地位不断提升。

四、严把质控不断完善生产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化管理向智能制造升级
产品质量是赢得客户信赖的根本。辰奕智能内部管理规范,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管理和控制,拥有相对完善的企业管理、质量保证体系。辰奕智能通过了ISO9001、ISO14001、ISO45001、ISO27001和QC080000等认证。
经过长期生产经验累积,辰奕智能品质控制与保证体系保证了从来料检验到样品设计、批量生产的全方位的质量监控,在同行业中具有相对优势,其产品质量已取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目前,辰奕智能已建立相对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能适应品牌客户、中大规模客户的供货需求。辰奕智能始终在生产模式、操作流程、质量管理、采购与物流管理等方面不断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持续改善生产管理过程,现已形成了完善而有效的管理体系。
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辰奕智能多年来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改进并积累的结果,在其生产、运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
由于管理的有效性对企业至关重要,而完善的管理体系是长期改善、提高的结果,一般企业很难在短期内建立,因此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构成辰奕智能的竞争优势之一。
在持续完善生产管理体系的同时,辰奕智能积极进行自动化、信息化升级。
自动化方面,辰奕智能使用全自动机设备进行家电智能遥控器的生产,在自动化生产技术优势明显,具有批量制造双向语音、触摸板、空中鼠标等功能的智能遥控器的能力。同时,辰奕智能自行研制了全自动遥控器测码仪,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出错率。
同时,辰奕智能拥有自动化软硬件研发、装备测试的研发团队,已经为产品装配、主板软件下载、零配件成型及前加工、半成品及成品功能测试、产成品包装和外观检查等完成系列自动化设计应用,并仍在持续改造升级,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和确保品质一致性、稳定性,获得广大客户的认同并为合作供应商自动化升级提供借鉴。
在信息化方面,辰奕智能已经实现全价值链、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导入,包括大数据运算及可视化系统、企业资源管理计划系统(ERP)、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MES)、供应商关系管理(SRM)、办公自动化系统、制造执行系统、人力资源系统、仓储系统、质量管理体系系统(QMS)以及行业独创的智能报工和报价系统。
通过上述信息化系统,辰奕智能实现数据共享,实现报表无人化、数据在线化、数据精准化和分析智能化,并达到了数据追人的自动化自驱式管理。
简言之,辰奕智能重视产品质量管控,已建立相对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构成其竞争优势之一。同时,辰奕智能不断进行自动化、信息化改造,向智能制造升级。

五、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研发能力,产研融合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比超95%
智能遥控器作为消费电子产品的核心配件,属于技术迭代快,研发和应用联系特别紧密的领域。生产企业必须长期不断提高研发能力、设计能力、工艺技术能力、测试与质量管理控制能力,不断根据下游客户的要求研发生产出新产品。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辰奕智能是行业内具备良好的产品自主研发能力的代表企业。辰奕智能在智能遥控器领域拥有10多年的研发基础,拥有充裕的智能遥控器技术以及研发人才资源,能够根据客户需求研发出满足客户所需功能的一站式服务,定制化的服务包括客户提出的产品外观、功能、可靠性等相关技术要求。
为巩固在细分行业内的技术优势,辰奕智能注重保持对研发经费的充分投入,随着其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据招股书,2020-2022年,辰奕智能研发投入分别是1,367.00万元、2,136.55万元、3,175.8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01%、3.43%、4.26%。
在研发团队建设方面,截至2022年12月31日,辰奕智能研发团队由严开云、周军等155名研发人员组成,占员工总数比例为11.44%。其中,核心技术人员四人,均长期专注于智能遥控器信息传输、生产制造、多样化功能实现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是辰奕智能在专业产品研发及提高研发水平方面的中坚力量。
多年来,辰奕智能坚持自主研发为主,通过自主创新、软硬件集成创新、产品设计创新和应用创新等多种途径,形成以“蓝牙底层技术”、“智能控制软件开发技术”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同时在WiFi、蓝牙/蓝牙4.0、测试、2.4G射频、空鼠、体感陀螺和双向语音型等方面具有丰富的技术储备。
目前,辰奕智能拥有红外防串码技术、红外万能码库技术、智能语音遥控技术、NFC一碰传屏技术、触摸遥控技术、人脸和手势识别相关技术、智能摄像头AI算法技术、智能麦克风语音歌曲搜索技术、指纹识别技术等九大核心技术。
围绕上述核心技术,辰奕智能形成具有竞争力的行业综合解决方案,实现核心技术的产业化转化。近年来,辰奕智能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均超95%。
据招股书,2020-2022年,辰奕智能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分别为4.34亿元、5.96亿元、7.1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97.51%、98.10%、98.64%。
未来,辰奕智能将以客户为中心,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信息化升级、自动化升级和供应链建设,追求最先进的技术、最快速的市场反应和最高效的生产制造,为全球客户提供及时、准确、优质的服务,创造更高价值。

收起

赞(1) | 评论 2023-12-28 09:34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莱赛激光:建筑激光测量仪器市占率居首 技术水平国际先进《金基研》木头/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国内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建筑业总产值持续走高,装配式建筑驶入发展快车道,带动应用于建筑行业的激光测量和智能定位仪器设备数量需求增长。同时,精准农业、工程机械等市场的不断扩张亦提升...展开
莱赛激光:建筑激光测量仪器市占率居首 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金基研》木头/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国内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建筑业总产值持续走高,装配式建筑驶入发展快车道,带动应用于建筑行业的激光测量和智能定位仪器设备数量需求增长。同时,精准农业、工程机械等市场的不断扩张亦提升激光测量和智能定位产品需求增长。作为激光测量与智能定位应用领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莱赛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莱赛激光”)专注于激光测量与智能定位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过二十多年的深耕,莱赛激光打造了多元化的产品体系,多类产品为国内第一代自主创新产品。近三年,莱赛激光的建筑激光测量仪器在国内中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居首。在持续创新提升产品技术“含金量”的同时,莱赛激光凭借区位产业链优势、智能化改造及信息化管理不断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其发展前景可期。

一、下游市场不断扩张,激光测量及智能定位产品需求提升
作为激光测量与智能定位应用领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莱赛激光专注于激光测量与智能定位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激光测量和智能定位是利用激光束进行测量,为测量定位作业设计制造进行数据采集、处理、输出等活动的统称。现阶段,激光测量和智能定位仪器在大型建筑施工,沟渠、隧道开挖,大型机器安装,以及变形观测等工程测量中应用甚广。
目前,莱赛激光的主要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测量、工程道路施工、精准农业、管道矿道施工、工业设备安装、远距离避障和远程目标定位等领域。
在建筑工程市场,随着国内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近年来以租赁住房、功能混合型社区、旧城改造等为代表的新型城市建筑形式、建筑业态不断涌现,推动建筑业总产值结构性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2022年,国内城镇化率持续上涨,分别为59.58%、60.60%、63.89%、64.72%、65.22%。与欧美发达国家80%左右的城镇化率发展水平相比,国内城镇化水平仍具有不俗的增长空间。
2018-2022年,国内建筑业总产值分别为22.58万亿元、24.84万亿元、26.39万亿元、28.93万亿元、30.79万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快速增长,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持续上涨,意味着可应用于建筑行业的激光测量和智能定位仪器设备数量需求增长,市场前景良好。
据住建部数据,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从2017年的1.6亿平方米增长至2021年的7.4亿平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6.65%;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从2017年的6.5%增长至2021年的24.5%。据CCPA统计,2022年上半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超过25%,总面积累计达到24亿平方米。预计2022年国内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将达8.38亿平方米。
与此同时,中国持续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世界范围内高铁、水利工程、跨海大桥等重大工程项目不断开展,全球建筑业呈现持续向好态势。长期来看,各国政府将不断重视基建为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全球建筑业仍将保持长时间向好的势头。
在精准农业市场,激光测量和智能定位技术在农田土地平整过程中的运用即属于精准农业中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激光测量和智能定位利用其先进的激光技术,不仅可对农田进行高精度的整平,还能达到一定程度的节水、节地、节肥、增产等效果,从而实现农作物产量的增加与农田效益的提升。
据Market Monitor数据,2022年,全球精准农业市场规模达到344.01亿元,预计全球精准农业市场规模将在2028年达到547.7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84%。
在工程机械市场,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成为趋势,工程机械开始在大型城市、广大农村地区受到广泛使用,在旧城改造、管道开挖、农村农业生产、农村房屋道路建设等方面创造了不俗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随着 5G 时代的步入,自动化、智能化成为工程机械行业的必然趋势。
未来工程机械市场的深入发展,将进一步催生激光测量与智能定位仪器的配套使用需求。
随着建筑工程、精准农业、工程机械等市场不断扩张,激光测量和智能定位产品需求将不断增长,为莱赛激光带来可观的利润空间。

二、业绩稳定ROE高于行业均值,成熟销售渠道助力可持续发展
观其业绩,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莱赛激光营业收入分别为2.04亿元、2.65亿元、2.52亿元、1.29亿元,2020-2022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1.18%,保持着基本稳定的经营业绩。
同期,莱赛激光净利润分别为2,836.69万元、3,254.16万元、3,370.22万元、1,598.57万元,2020-2022年的复合增长率为9.00%。
到2023年1-9月,莱赛激光实现营业收入1.82亿元,净利润2,178.88万元。需要说明的是,莱赛激光2023年1-9月财务数据经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审阅未审计,下同。
与此同时,自2021年以来莱赛激光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均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莱赛激光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7.71%、17.61%、16.14%、9.81%。
同期,莱赛激光同行业可比公司优利德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华盛昌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加权平均ROE均值分别为26.54%、11.47%、10.05%、8.60%。
经过多年的发展,莱赛激光已经积累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及丰富的客户资源。莱赛激光立足于中高端市场,拥有“莱赛”自主品牌,曾被授予“江苏省著名商标”、“常州市名牌产品”、“常州市知名商标”等称号,品牌曝光度与知名度较高,特别是在建筑工程激光测量和智能定位领域中高端市场中,莱赛品牌具有不俗的知名度。
目前,莱赛激光已成功建立了成熟的销售渠道,自主品牌产品销往全球70多个国家及地区,包括欧洲、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等,同时实现国内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大部分市级销售网络的覆盖。
从销售区域看,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莱赛激光境内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6.12%、67.56%、70.63%、74.93%,境外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3.88%、32.44%、29.37%、25.07%。
从销售模式看,莱赛激光销售模式分为ODM模式、OEM模式、经销模式和直销模式。莱赛激光设置营销中心负责产品的销售,其中境内市场以经销模式为主,海外市场以ODM模式为主。
在经销模式下,莱赛激光与经销商签署销售合同,属于买断式销售;在ODM销售模式下,客户委托莱赛激光进行研发、设计和生产,其根据客户需求组织生产。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莱赛激光经销及ODM模式收入贡献合计为96.41%、97.46%、91.46%、92.01%。
综上,近年来莱赛激光经营业绩保持基本稳定,自2021年起莱赛激光的加权平均ROE均高于行业均值。同时,莱赛激光积累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及丰富的客户资源,建立了成熟的销售渠道,为其业绩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多类产品为国内第一代创新产品,建筑激光测量仪器市占率居首
作为国内建筑激光测量和智能定位行业领军企业,莱赛激光牢牢把握激光测量与智能定位领域中高端市场品牌核心定位,采取多样化、差异化产品开发策略,产品品类齐全,至今产品已有680余种,涉及激光测量水平基准放样、激光标线、激光测距、导航定位及智能传感、智慧工地实测实量等产品线,应用场景丰富,构建了多元化的产品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莱赛激光研制的多类产品为国内第一代自主创新产品,成功实现了国内在激光测量和定位仪器领域的突破。
目前,莱赛激光主要产品可分为建筑激光定位、工程激光智能定位、激光测量与传感产品三大系列。
莱赛激光建筑激光定位系列产品作为专业的激光仪器,主要包括激光标线仪和数字水平尺,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和室内装潢等场景,且不同型号产品可为各种施工工序提供不同的施工基准,满足施工现场的使用要求。
其中,激光标线仪是莱赛激光的核心产品,近年来其销量及销售收入均逐年上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超五成。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莱赛激光的激光标线仪销量分别为26.49万台、30.88万台、33.82万台、19.13万台,销售收入分别为1.29亿元、1.56亿元、1.66亿元、0.92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3.97%、59.26%、66.28%、71.62%。
经中国电子仪器行业协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认证,2020-2022年,莱赛激光生产的建筑激光测量仪器(激光扫平仪、激光标线仪及其他建筑施工激光仪器等)在国内中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20%,排名第一。
莱赛激光工程激光智能定位系列产品包括激光扫平仪、激光控制器、激光探测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该系列产品适用于建筑机械在大规模掘土和路基整平等场景中自动控制机械部位,或用于农用排水和土地整平机械,为地面的自动整平提供了快速且准确的水平基准,为智能机械控制和精准农业测量与定位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莱赛激光激光测量与传感系列产品主要包括激光测距仪、测量仪、管道仪,应用于室内装潢、测量工程、建筑工程等场景,同时还可应用于水文航道测量、电力林业测量。
简言之,莱赛激光构建了多元化的产品体系,产品品类齐全,且多类产品为国内第一代自主创新产品,成功实现了国内在激光测量和定位仪器领域的突破。其中,莱赛激光生产的建筑激光测量仪器在国内中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居首,核心产品销量及销售收入逐年上涨。

四、技术水平国际先进填补国内研究空白,核心技术贡献收入占比超八成
激光测量和智能定位行业涉及多门学科,是集光机电一体化,计算机信息及自动化控制等技术于一体的行业。莱赛激光优质且持续迭代的产品背后是其不断创新的先进技术。
为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拓宽产品应用场景,莱赛激光高度重视技术方面的投入及研发队伍的建设,围绕激光标线仪、激光扫平仪等产品系列升级迭代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莱赛激光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1,137.33万元、1,605.26万元、1,635.66万元、1,064.0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58%、6.06%、6.50%、5.84%。
研发团队建设方面,莱赛激光已经建立了一支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和深厚技术功底的研发团队,能够对其产品和技术进行深度研究和开发,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其中,核心技术人员4名,具有多年激光测量与智能定位行业相关经验,沉淀了雄厚的技术底蕴。
截至2023年6月30日,莱赛激光拥有技术人员71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18.39%。
经过20多年来的深耕,莱赛激光已经形成了覆盖核心产品线的关键技术矩阵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具有相对明显的研发与技术优势,其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研究空白。
经中国电子仪器行业协会认证,莱赛激光自主研发的新型正反向安平智能传感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研究空白;创新研发的三个激光轴线同步正交的自动控制方法实现了最小激光垂直面离墙距离(4mm),属于行业领先水平;独创的激光基准面绕机身外交点旋转技术、垂线窗框可旋转结构,实现了激光标线仪的多功能场景应用与无盲区测量。
截至2023年6月末,莱赛激光拥有8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45项、外观设计专利25项。此外,莱赛激光实际控制人及员工还主要负责起草了激光标线仪、激光扫平仪两大系列产品行业标准。
核心技术方面,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及技术积累,莱赛激光已掌握高精度重力悬挂和阻尼机构、新型正反双向安平智能传感技术、集成放样技术、激光探测和定位技术、高精度传感技术等九大核心技术。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莱赛激光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6.82%、84.49%、88.26%、84.85%,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荣誉方面,莱赛激光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激光测量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州市工业设计中心、常州市企业技术中心,荣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工程建设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五、区位产业链优势突出,智能化改造信息化管理降本增效
在持续创新提升产品技术“含金量”的同时,莱赛激光凭借区位产业链优势、智能化改造及信息化管理不断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莱赛激光地处长三角腹地、智能制造江南名城常州。从地域空间维度来看,莱赛激光的核心供应商涉及光学、机械、电子加工生产及 SMT 加工、精密模具制造等领域,相应的产业链均处于常州及长三角周边地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链优势明显。
近距离的产业配套合作不仅有利于构建稳定的供应商支撑体系,更有利于供应商高质量同步创新发展,降低配套物流成本,提升生产制造效率,从而提升莱赛激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可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同时,产业链生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为莱赛激光产业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大动能,为其做大做强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常州交通便利,公路铁路运输发达,拥有常州港并紧邻南通港和上海港,增加了产品运输的便利性以及全球市场的辐射能力,同时也能更好的服务客户,及时响应对方需求。
智能制造方面,莱赛激光围绕激光测量和智能定位产品生产制造效率提升、节能降耗和产品质量提高,重点进行120°自动化激光光源生产线和360°自动化激光光源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并进行产品调试检测自动化改造和车间数字化系统升级,提高车间各关键工序数据采集、工单数据挖掘效率并优化生产工艺,同时匹配车间AGV小车实现自动化物流,进而提升车间数字线运行效率,实现了从物料进场到成品出库全流程的智能化与数字化升级。
信息化管理方面,莱赛激光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通过集成化数据处理和共享、流程优化,整合了研发、采购、生产、库存管理等活动,增强了快速反应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从而具备定制化、柔性化的生产能力,能够快速响应客户的非同质化需求,快速满足品种多样性的要求,同时又能保证高效的交付效率和优秀的定制化生产水平。
此番上市,莱赛激光拟募集资金1.80亿元,分别用于激光应用智能工厂数字化升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激光应用智能工厂数字化升级项目总投资8,017.58万元,拟通过信息化升级改造和新增智能化设备,建设智能工厂,提升自动化生产水平,扩大产品产能,提高信息化综合管理水平,助力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莱赛激光的综合竞争力。
未来,莱赛激光将围绕市场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核心技术优势,把高效创新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推动激光测量和智能定位应用领域的发展,进一步为用户提升精准高效的智能化作业体验,持续以科技创新点亮行业未来。

收起

| 评论 2023-12-28 09:33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宏盛华源:市场需求+能源结构升级拓展市场空间 勇担社会责任《金基研》木头/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在国内全社会用电量逐年提高和能源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国内电网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带动输电线路铁塔行业发展。“十四五”期间,特高压电网迎来新一轮建设高峰,为电力铁塔行业带来新的市场...展开
宏盛华源:市场需求+能源结构升级拓展市场空间 勇担社会责任

《金基研》木头/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在国内全社会用电量逐年提高和能源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国内电网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带动输电线路铁塔行业发展。“十四五”期间,特高压电网迎来新一轮建设高峰,为电力铁塔行业带来新的市场增长点。作为国内输电线路铁塔行业领军企业,宏盛华源铁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盛华源”)于12月22日成功登陆沪主板。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宏盛华源专注于输电线路铁塔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实现输电线路铁塔全系列全电压等级产品覆盖。
身处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宏盛华源在绿色低碳、能源保障、解决社会就业等方面持续发力,践行央企担当与使命。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输电线路铁塔供应商,宏盛华源在产能、产量和收入规模方面,大幅领先于主要竞争对手,规模化效应凸显,市场领先地位稳固。特别是在特高压领域,宏盛华源先发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凸显。同时,宏盛华源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拓展提质增效空间。

一、市场需求+能源结构升级驱动电网基建投资额增长,输电铁塔行业市场规模扩大
电力行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经济增长及用电需求量的增长往往呈现正相关关系。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全社会用电量逐年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2022年,国内全社会用电量分别为7.15万亿千瓦时、7.49万亿千瓦时、7.76万亿千瓦时、8.33万亿千瓦时、8.64万亿千瓦时。
与此同时,受历史发展因素及地理因素影响,国内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呈现逆向分布的特征,中西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存在明显区域错配。而电网工程建设是促进能源合理配置、优化能源利用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保障。
除此之外,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大背景下,国内先后发布了一系列鼓励新能源建设与发展的产业政策,特高压电网成为国内“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的能源运输“主动脉”,有力推动了清洁低碳转型,带动配套高电压等级输电线路铁塔的市场需求,为行业带来了新的业绩增长点,创造了行业发展的良好机遇。
近五年,国内电网投资规模均在5,000亿元左右,2022年达5,012亿元。巨大的电网投资规模为使得国内输配电线路建设实现跨越式增长。
以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为例,2018-2022年,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累计总长度分别为73.34万千米、75.48万千米、79.41万千米、84.34万千米、88.24万千米。过去10年每年新增220千伏及以上线路长度平均保持在3.7万千米以上。
国家电网提出“十四五”期间电网基建投资2.19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7.8%,规划建设特高压工程“24交14直”,涉及线路3万余公里,总投资达3,800亿元,较“十三五”特高压投资2,800亿元大幅增长35.7%。2023年,国家电网计划核准5直2交、开工6直2交,开启特高压新一轮建设高峰。
另外,南方电网提出,“十四五”电网建设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比“十三五”提升36%。
长期来看,作为输配电线路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输电线路铁塔将因输配电线路长度的持续快速增长而保持较高的市场需求,输电线路铁塔制造业有稳定的盈利空间。

二、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履行央企责任彰显社会担当
作为国内输电线路铁塔行业领军企业,并且身处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宏盛华源始终专注于成为生产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输电线路铁塔制造商和领先的钢结构类产品供应商,践行央企担当与使命。
近年来,宏盛华源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持党建引领业务发展,突出央企的政治保障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党组织作用发挥。同时,公司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在绿色低碳、能源保障、解决社会就业等方面持续发力。
在绿色低碳方面,宏盛华源积极响应国家的环保政策,加大对绿色环保加工技术的研究。近年来,宏盛华源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华电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青岛武晓集团、中能国研(北京)电力科学研究院合作承担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制造系统集成“环保型输电杆塔绿色设计平台集成应用技术项目”。
此番上市,宏盛华源募投项目中的“全系列电压等级输电铁塔生产项目”能够显著降低镀锌环节的锌耗水平和能源消耗,有效解决废液、废气、重金属排放等问题,达到更高的环保水平,符合企业绿色发展理念,是宏盛华源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此外,宏盛华源拟募资购置新能源车辆,消除运行5年以上转运车辆因设备老化、尾气排放等带来的安全及环保问题,同时降低车辆运行成本,实现节能降耗。厂区转运车辆更新后可消除废气排放及噪音问题,提升员工作业环境,提高转运的安全性;同时也是企业响应国家号召,加快实现2030年碳达峰的行动方案。
在能源保障方面,宏盛华源发挥自身作为央企“顶梁柱”作用,临危受命、保障受灾群众电力供应的案例不胜枚举,争分夺秒彰显央企使命担当。
以2023年7月台风“杜苏芮”登陆为例,期间全国多地迎来暴风骤雨,对电网运行和供电保障造成重大影响。宏盛华源旗下子公司青岛豪迈在此次极端天气中临危受命、闻令而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开展紧急抢险工作,以紧张有序的38小时生产出所需的全新塔材,为国家电网建设和电力保障贡献自身力量。还有2008年湖南抗冰抢险,2021年河南抗洪保电、2022年四川泸定地震保供,每一次重大任务和严峻考验面前,公司始终冲在第一线,24小时坚守待命,以最快速度打通电力通道,争分夺秒输送光明。
另一方面,公司全面参建藏中联网、阿里工程、“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工程、抵边村寨电网建设工程,积极成立临时党支部和党员先锋队,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攻克履约难题,有利保障了各类民生工程高效优质交付,用实际行动诠释央企责任与担当。
在解决社会就业方面,企业高质量发展是稳就业的前提。宏盛华源夯实社会责任,扩大招聘规模,挖掘编制存量,加大补员力度,缓解就业压力,发挥央企积极作用。
近年来,宏盛华源员工总数稳步增长,同时通过劳务派遣、劳务外包方式保障用工需求。截至2023年6月30日,宏盛华源拥有正式员工1,505人,劳务派遣用工26人。

三、诸多标杆项目铸就优异市场口碑,外销收入及占比走高
在党建引领下,近年来宏盛华源营业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宏盛华源营业收入分别为61.07亿元、71.62亿元、87.71亿元、65.8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31亿元、2.11亿元、1.66亿元、0.89亿元。其中,2020-2022年,宏盛华源营收复合增长率达19.84%。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使得宏盛华源的净利润水平出现下滑,但仍然保持了较大规模的净利润水平。随着原材料价格在2022年下半年以后处于相对低位波动及高价备货原材料的不断消耗,宏盛华源的主营业务毛利率水平逐步企稳回升,宏盛华源2023年一季度至三季度的主营业务毛利率环比上升。
通过对电力客户的长期服务,宏盛华源的销售团队对客户需求有深入的理解,与客户建立起了长期、深度的合作,形成了稳定的客户基础。目前,宏盛华源的主要客户除国家电网以外,还涵盖了南方电网、蒙西电网、五大发电集团、地方电力企业等。
多年来持续深耕输电线路铁塔行业,宏盛华源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建设经验,在行业内有良好的声誉。值得一提的是,宏盛华源参与了国内所有的特高压项目建设、“三区三州”、“抵边村寨”、世界第一输电高塔——江苏凤城-梅里500kV线路工程385米长江大跨越高塔、南美洲第一输电高塔——500千伏巴西跨亚马逊河296米电力高塔、世界首条500千伏双回路钢管杆工程——加拿大埃德蒙顿500千伏钢管杆工程、美国500千伏AAJB(Anticline,Aeolus,JimBridger三个变电站合称的缩写)变电站工程等多个重点大型项目,铸就企业优异市场口碑,进而转化成业绩增长的强力保障。
近年来,宏盛华源各子公司技术及参与项目频获奖项肯定。2020年,宏盛华源获评“浙江省钢结构金刚奖”、“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国钢结构协会技术创新奖”;2021年,宏盛华源获评“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2年,宏盛华源获评“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2年,宏盛华源获评“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2020-2022年,宏盛华源中标总额分别为67.71亿元、94.71亿元、104.97亿元,呈持续增长趋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4.51%。
现阶段,宏盛华源的业务主要集中于国内市场,国内输电线路铁塔产品的采购资金主要来源于国有资金投资,采用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定中标单位。宏盛华源各子公司均设有独立的市场部门,负责各自的市场开拓和订单获取,在中标后与招标方直接签订供货合同。
依靠优质的产品质量和高效的市场开拓能力,宏盛华源的营销网络已经涵盖全国30多个省市和自治区,销售区域辐射全国。
在海外市场,宏盛华源产品销往东南亚、中亚、欧洲、南北美洲、非洲等地区,主要模式为海外直销和国内配套(向国内承接海外工程项目的总包商销售配套塔材)。宏盛华源目前海外直销订单的获取主要依赖其长期积累的海外客户资源,通过直接向项目总包商投标获取。
2020-2022年,宏盛华源外销收入分别为0.52亿元、2.04亿元、3.8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89%、3.01%、4.61%。
在继续保持与国家电网等主要客户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宏盛华源将凭借多年的技术优势、良好的产品质量和成熟的生产经验,建立健全并持续优化营销体系,逐步提高在南方电网、发电工程、用户工程等海内外客户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客户的多元化水平,实现市场业绩的稳步提高。

四、规模效应显现领先地位稳固,特高压领域先发优势明显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输电线路铁塔供应商,宏盛华源在产能、产量和收入规模方面,大幅领先于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
目前,宏盛华源拥有10个生产基地,已实现输电线路铁塔全系列全电压等级产品覆盖。宏盛华源10个投标主体主要分布于华东地区(浙江杭州、安徽合肥、山东青岛、江苏镇江、江苏徐州),与同行业主要铁塔生产企业分布相一致,同时其在西南地区(重庆)和西北地区(陕西临潼)也有生产基地。
合理的区域布局有利于宏盛华源充分利用区域政策优势和区域辐射能力,发挥各区域子公司的协同效应,在市场开拓和客户关系维护上更有优势。同时,合理的区域布局有利于宏盛华源控制物流成本、及时获得客户反馈并快速响应客户售后需求,保证交付的及时性以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其产品的竞争力。
2020-2022年,宏盛华源的产能分别为77.00万吨、81.00万吨、83.00万吨;产量分别为64.96万吨、74.28万吨、84.57万吨,均呈逐年上涨趋势。其中,产能和产量均以黑件加工量进行统计,不含外协加工量。
据公开招标信息统计,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1-6月,公司在国家电网总部输电线路铁塔招标采购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9.40%、24.59%、21.85%和25.00%,在南方电网总部输电线路铁塔招标采购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3.22%、10.04%、15.25%和20.79%,其规模效应持续显现,市场领先地位稳固。
特别是在特高压输电线路铁塔领域,宏盛华源的先发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凸显。
特高压输电线路铁塔线路距离长、铁塔用量多、单基塔材重、质量要求高,对铁塔生产企业的加工精度、生产工艺和质量管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高压输电线路铁塔的制造技术代表了国内铁塔加工技术的最高水平。
在国内推进特高压建设的初期,宏盛华源就参与了特高压铁塔项目建设可行性调研及试验工作,参与多项国家电网特高压企业标准的制定。宏盛华源成功参与了国内全部特高压工程的建设,技术水平得到了实践证明和行业认可,具备特高压输电线路铁塔的加工优势。
目前,宏盛华源拥有完整的加工体系,率先引进钢管与高颈法兰装配焊接一体机、焊接机器人、在线检测等技术和设备,实现了特高压铁塔生产制造的自动化、规范化、标准化,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术、装配、焊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建立了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在特高压输电线路铁塔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简言之,近年来宏盛华源拥有10个生产基地,且区域布局合理,已实现输电线路铁塔全系列全电压等级产品覆盖,产能和产量逐年上涨,规模效应持续显现,市场领先地位稳固。其中,宏盛华源在特高压输电线路铁塔领域先发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凸显。

五、研发实力强劲拥有发明专利74项,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实现提质增效
不仅产能规模业内领先,宏盛华源在输电线路铁塔加工技术、输电线路铁塔新材料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艺水平在亦处于领先地位。
在输电线路铁塔加工技术的研发上,宏盛华源已全面掌握特高压铁塔加工制造技术,其中大规格角钢构件,Q420、Q460钢管塔和大跨越高塔的制造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防腐工艺上,宏盛华源掌握了热镀锌智能化工艺、镀锌无漂洗水、无烟助镀、高锌废酸回收和酸洁剂等关键技术。
截至2023年6月30日,宏盛华源及子公司拥有的专利共计259项,其中发明专利74项。作为主要参与单位,宏盛华源参与了多项输电线路铁塔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制定。近年来,宏盛华源共牵头、参与制订了24项标准,包括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7项、团体标准7项、企业标准7项。
在研发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宏盛华源建立了由技术研发中心和子公司技术部门组成的技术研发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约高效。宏盛华源的主要研发方向为输电线路铁塔及其他钢结构产品的工装、工艺的研发。目前,研发任务主要由宏盛华源子公司技术部门承担。2022年,宏盛华源设立铁塔研究院,铁塔研究院未来将成为其研发体系的重要部分。
在持续不断进行技术研发投入的同时,宏盛华源不断提升其智能制造生产能力,拓展提质增效空间。宏盛华源充分利用在输电铁塔制造领域的技术优势,结合先进的智能制造设备打造更加高效率的智能制造生产模式。
需要指出的是,智能制造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在输电线路铁塔行业,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专业生产设备,设备的技术水平关系到输电线路铁塔产品生产的质量情况和效率高低。
作为行业内智能制造的先行者,宏盛华源率先开展了自动上下料方式的流水线生产、基于视觉识别的在线检测系统、原材料检测无人实验室等先进制造装备和试验检测装备的研发和应用,自动化装备应用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同时,宏盛华源MES、ERP、EIP、铁塔放样平台等信息系统的上线运行和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的成功应用,实现了智能化生产设备、经营管理系统和能效管理系统的深度融合,加快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步伐,迈向企业智能化发展方向,从而实现提质增效。
此外,宏盛华源拟募集资金4.74亿元,用于“宏盛华源铁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升级改造项目”。该项目将对宏盛华源8家子公司设备进行智能制造升级改造,替换部分老旧设备,实现更多关键工序的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及品质,全面提升其综合竞争力。
未来,宏盛华源将以输电线路铁塔为核心构画业务蓝图,建设形成“输电线路铁塔、新型钢构”并驾齐驱的业务结构,致力于成为生产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输电线路铁塔制造商和领先的钢结构类产品供应商。

收起

赞(3) | 评论 2023-12-22 09:21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敲开基金收益率的“四扇门”】
《金基研》 祁玄/作者基金市场产品琳琅满目,而对具体基金业绩的评价指标也不下数十个。因此,一些投资者挑选基金时可能会“挑”一些直观易懂的数据来看,据此得出基金是否值得投资的结论。这其中,“净值”和“收益率”是两类较为直观且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其中,“净值”反映每一份额基金所蕴含的资... 展开全文

赞(2) | 评论 2023-12-19 16:25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为什么说QDII基金能适应资产配置的多元化需求?】
《金基研》 作者/霞路今年以来,权益类市场的走势与投资者的预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部分投资者资产配置的多元化需求提升,且境内外市场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在此背景下,公募QDII基金发展“加速”,年内QDII基金的总规模、份额、产品数量及收益率均有增长。那么,在目前QDII基金规模及... 展开全文

赞(1) | 评论 2023-12-15 14:55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中远通:行业前景广阔 核心技术贡献收入占比超98%《金基研》木头/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通信、新能源汽车和工控行业为国家重点鼓励发展行业,长期以来持续受到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当前国内正在大力推动新基建,新一代通信技术产业化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市场爆发式增长、工业自动化不...展开
中远通:行业前景广阔 核心技术贡献收入占比超98%

《金基研》木头/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通信、新能源汽车和工控行业为国家重点鼓励发展行业,长期以来持续受到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当前国内正在大力推动新基建,新一代通信技术产业化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市场爆发式增长、工业自动化不断升级,相关电源产品的市场需求提升,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在此背景下,深圳市核达中远通电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通”)已完成发行认购缴款工作,即将登录深交所创业板。作为一家科技创新驱动型企业,中远通为通信、新能源汽车和工业自动化控制等领域客户提供定制电源解决方案,主要产品为通信电源、新能源电源和工控电源。
深耕电源行业逾20年,中远通以研发创新为发展驱动力,打造先进的技术研发平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开发具备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并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在业内树立了“VAPEL”良好的品象。目前。中远通在技术、产品、服务和品牌等方面形成了综合性的竞争优势,在通信、新能源、工控等细分领域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保持不俗的市场竞争力。此番上市,中远通拟募资主要投向研发创新领域,提升其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动能。

一、新基建带动下游产业发展升级,电源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电气化程度的逐步提升,国内电源产业总体上一直保持着平稳的增长。
深耕电源领域二十余载,中远通的产品主要应用于通信、新能源和工控等行业。当前国内正在大力推动新基建,其中新一代通信技术基站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等为电源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场景。
在通信领域,国内信息通信业总体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信息通信服务业收入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对上游通信设备及相关产业持续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据Wind资讯数据,2018-2022年,国内通信业务收入分别为2.09万亿元、2.27万亿元、2.46万亿元、2.73万亿元、2.9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81%。
当前,新一代通信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正处于产业化培育的关键时期。新一代通信技术基建是国内新基建的重点投资方向,国家加快新一代通信技术产业化进程,为新一代通信技术商用营造产业化生态环境,将成为通信设备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
一方面,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市场化应用,必须以运营商网络设备的先期投入作为先决条件,这将间接带动通信产业链上游电源系统、元器件、原材料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新一代通信技术的低时延、高速率、低成本特性,将吸引各行业扩大相关投资,加大信息、通信和技术的资本投资比重,从而促进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
新一代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将通过移动通信的大小基站建设,间接拉动通信电源的需求,为通信电源市场带来新增的市场空间。
在新能源领域,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带动上游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行业持续快速增长。
据中汽协数据,2018-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125.6万辆、120.6万辆、136.7万辆、352.1万辆、688.7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3.02%。2023年1-10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28.0万辆,同比增长37.8%。
另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2022年,国内车载充电机行业市场规模分别为41.0亿元、105.6亿元、206.6亿元,呈爆发式增长趋势。
同时,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直接带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行业的崛起。
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截至2023年9月末,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764.2万台,同比增加70.3%,国内新能源车桩比下行至2.38:1,但与《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提出的充电接口与新能源汽车数量比例不低于1:1的标准仍有明显差距。
在可预见的未来,新能源汽车仍是国内坚定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新能源汽车及其充电设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预计,在碳排放目标以及新基建的激励下,国内充电基础设施有望开始新一轮的高速增长。
在工控领域,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人口红利逐渐减弱的背景下,国内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为工控电源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
据中国工控网数据,2018-2022年,国内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分别为1,837亿元、1,904亿元、2,087 亿元、2,547亿元、2,642亿元。
综上,在新基建背景下,新一代通信技术产业化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市场爆发式增长、工业自动化不断升级,带动相关电源市场需求提升,电源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二、优质客户资源支撑可持续发展,聚焦重点客户销售费用率低于行业均值
受益于通信网络建设、汽车产业电动化和制造业自动化发展,近年来中远通业务发展态势良好。
据招股书,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中远通营业收入分别为9.84亿元、14.29亿元、14.39亿元、6.41亿元,2020-2022年CAGR为20.9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707.6万元、10,641.82万元、9,394.78万元、4,251.55万元,2020-2022年CAGR为10.40%。
其中,因受行业供需关系波动影响,中远通主要客户的提货速度下降,其2023年1-6月业绩有所下滑,但中远通2023年第二季度收入已高于2022年第四季度,收入下滑趋势有所减缓。
经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审阅,2023年1-9月,中远通营业收入为9.07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5,829.49万元。
深耕电源行业逾20年,中远通具备显著的市场先发优势,“VAPEL”品牌已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象,在通信、新能源汽车和工控等细分领域积累了一大批优质客户,并形成双赢的战略合作关系。
在通信电源领域,中远通客户以国内外大型通信设备厂商为主;在新能源电源领域,中远通拥有汇川技术、英威腾、蓝海华腾、吉利、比亚迪等国内知名新能源汽车集成厂商和整车厂商客户;在工控电源领域,中远通与国际领先的工业联接解决方案供应商魏德米勒等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中远通的主要客户均为行业内知名企业,综合实力强,其与主要客户合作历史达15年以上。
其中,中远通第一大客户S客户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提供商,其多次获得S客户核心供应商奖、杰出供应商奖、质量协作专项奖、优秀供应协同奖等奖项认可。中远通自1999年与S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且双方合作关系不断深化。
此外,中远通与深圳市中兴康讯电子有限公司自1999年开始合作;与新华三建立合作时间为2003年;与Weidmuller Interface GmbH & Co.KG自2004年开始合作;与爱立信自2004年建立合作关系;与锐捷网络自2006年开始合作。
由于中远通产品大多为定制化电源,产品需符合客户严格的质量技术标准要求,为保障设备的稳定性,客户在采购后亦不会轻易进行更换;中远通不断加强与客户产品联动升级换代的研发投入,进一步增强客户粘性。
优质的客户资源,奠定了中远通的市场地位,也为其持续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23年8月31日,中远通在手订单总额为4.97亿元,其中主要大客户在手订单3.84亿元。
同时,由于下游市场呈现少数高端客户主导的态势,中远通实施聚焦重点客户的销售策略,使得其销售费用率大幅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降低经营成本。
据招股书,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中远通销售费用分别为2,442.33万元、2,234.44万元、1,980.01万元、839.3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48%、1.56%、1.38%、1.31%,呈逐年走低趋势。
同期,中远通同行业可比公司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雷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麦格米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均值分别为10.85%、7.54%、5.92%、7.06%。
简言之,中远通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且通过加强研发联动进一步提升客户粘性,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中远通聚焦重点客户的销售策略使得其销售费用率大幅低于行业均值。

三、产品矩阵不断拓展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多元化布局创造新利润增长点
通信、新能源汽车和工控等领域对电源产品需求多样且定制化程度高。目前,中远通已重点覆盖通信、新能源汽车和工控等三大目标市场领域,每年开发数百种新机型,产品种类齐全,在研发速度、灵活配置度和性能指标等方面已形成不俗的竞争优势,并逐步替代国外进口产品。
在通信领域,中远通目前拥有约7,000款通信电源产品,充分覆盖通信领域的客户需求,单模块功率从几瓦到4,000W全覆盖,类型覆盖满足全球安规认证要求的基站电源、POE电源、CPCI电源、无线产品电源、服务器电源、系统电源、光网络电源、嵌入式电源、直流远供电源等,效率最高达97%,多款产品取得80Plus钛金牌认证。
随着新一代通信技术市场的扩大,政企专网等网络建设、产品更新换代需求的增加,作为中远通主要收入来源的通信电源业务有望再次进入快速增长。
在新能源电源领域,中远通创新研发车载充电机(OBC)、车载DC/DC转换器、双向车载充电机、车载电源集成产品(CDU)等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产品和充电桩产品。同时,中远通前瞻性布局氢燃料汽车领域,领先同行研发了氢燃料电池DC/DC变换器,功率从最初的15kW,到30kW、60kW,已逐步发展到现在的150kW。
其中,中远通的充电桩产品实现直流充电桩功率从60kW、120kW,到180kW、375kW的全系列覆盖,核心模块采用自主研发的15kW功率模块,采用数字化电路及冗余并联技术,实现功率的扩充,并自主研发后台计费系统,实现无人值守充电,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在工控电源领域,中远通创新研发满足小体积、高可靠性和特殊工况等要求的导轨电源产品,具有拆卸更换方便快捷的特点,能够满足自动化设备快速维修的要求,主要包括PRO_TOP和PRO_ECO系列。
新能源电源和工控电源是中远通重点发展业务,面对新能源汽车和工业自动化控制广阔的市场前景,上述两大业务板块将迎来发展良机。
此外,中远通在模块电源和光伏/储能、特种、激光、轨道交通、现代农业等领域形成初步布局,为其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上半年,中远通模块电源以及用于激光、光伏、现代农业电源以及轨道交通的“其他”电源收入占比达5.22%,其在新兴领域的布局已初见成效。
总的来说,中远通业务布局已重点覆盖通信、新能源汽车和工控三大目标市场领域,并持续拓展其他领域形成初步布局,扩大市场空间,为其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四、重创新打造三大先进技术平台,核心技术贡献率超98%
身处技术密集型产业,保持技术研发的持续创新和产品性能的不断升级,拓展新的市场领域,是中远通增强综合实力、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中远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与完善创新体制。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中远通研发投入分别为7,792.43万元、8,463.65万元、10,213.31万元、4,870.43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92%、5.92%、7.10%、7.60%。
同时,中远通建立了一支经验丰富、专业领先的技术研发队伍,主要核心技术人员均为多年从事电源产品研发的行业专家,技术团队稳定,且不断增加新的骨干人员。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远通拥有研发人员424人,占员工总数比例为25.47%。
研发机构设置方面,中远通研发中心设立了产品开发部、新能源开发部、模块电源开发部、公共职能部门、测试部、安规实验室和EMC实验室等研发部门,与负责软件开发的子公司匠能智造共同构成其研发管理体系。
经过逾20年的持续研发创新,中远通建立了电力电子转换、软件控制、结构工艺等先进核心技术平台,构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涵盖了电力电子转换、软件控制和结构工艺等技术领域,并不断进行丰富和完善。
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远通及全资子公司共拥有26项发明专利(其中1项同时获得了PCT国际发明专利)、64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外观设计专利和12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突出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使得中远通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通过了广东省新能源车载DC-DC转换器及充电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深圳市市级研究开发中心(技术中心)的认定。
在核心技术产业化方面,中远通拥有的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电源产品和技术开发服务。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中远通核心技术贡献收入分别为 9.74亿元、14.19亿元、14.32亿元、6.38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8.95%、99.27%、99.48%、99.52%。
此外,中远通重视技术储备,搭建了定制化开发与预研一体化的综合研发平台,根据行业技术发展方向,持续投入进行未来技术储备的研究。
目前,中远通主要在研项目16项,致力于为通信、新能源汽车和工控等设备提供低能耗、高功率密度、简洁化的供电架构及电源解决方案,设计聚焦于电路拓扑归一化、软件平台化、并通过研究软件算法、大力投入数字化设计,精简硬件电路,在实现电源高可靠性的同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小尺寸,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五、募资主要投向研发创新领域,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动能
此番上市,中远通拟募集资金2.30亿元,分别用于“研发中心改造提升项目”、“企业信息化融合技术改造项目”、“制造中心生产技术改造项目”。
其中,“研发中心改造提升项目”总投资1.29亿元,购置研发测试设备和软件,利用自有场地组建完善的研发和测试实验室,提升中远通研发和测试水平,提升产品性能、优化产品结构。同时,投入更多资金支持中远通引入人才,扩大研发队伍,形成更多专利技术和知识成果,全面提高其自主研发能力,强化核心技术的竞争力,巩固中远通在电源行业的竞争地位。
该项目主要研发内容是在中远通既有核心技术基础上,开发新一代产品平台,挖掘核心技术应用于产品的新方法、新模式,开发形成新的专利技术和知识成果,确保核心技术的先进性。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扩展中远通核心技术的应用场景,丰富产品的功能,对核心技术承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信息化融合技术改造项目”拟投资3,248.00万元,购置中远通信息化建设所需设备和软件,定制CRM客户关系管理、PDM产品研发管理、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OA协同综合办公平台、企业门户(EIP)等信息化系统,加大信息化配套设施投入,实现跨区域、多部门的统一、全面、集成、实时共享的业务协同和高效管理,提升中远通信息化管理和运营服务水平。
“制造中心生产技术改造项目”拟投资6,810.08万元,利用自有场地进行装修改造,对厂房内现有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和技术升级,引进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全面提升中远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有效提高其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可以更好的满足客户对其产品的供货要求。
该项目有利于中远通核心技术的相关产品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巩固并提升其行业地位,从而增强盈利能力。项目完全达产后,中远通预计实现新增15万台/年电源生产能力。
随着产品工艺复杂程度和客户品质要求的提升,中远通亟需通过技术化改造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并优化生产工艺能力,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及提升盈利水平,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未来,中远通将积极把握机遇,依托先进的研发平台优势,以通信电源应用为核心,新能源电源和工控电源应用为重点,非标定制为特色,不断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新产品,巩固并提升行业地位,确保可持续发展。

收起

赞(7) | 评论 2023-12-08 11:36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百通能源:营收净利逐年上涨成长性优异 所处园区热负荷需求提升打开增长空间】
《金基研》山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相较于传统的企业自建小型锅炉,大型集中供热锅炉具有更好的热生产效率,且配套环保设施更加完善。由小型零散锅炉向大型集中供热、热电联产供热源转型一直是国家政策鼓励的方向。江西百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通能源”)通过建设热电联产装置和... 展开全文

赞(4) | 评论 2023-12-07 19:08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为什么价值型基金更容易“低买高卖”?】
《金基研》 陌语/作者 众所周知,根据投资风险与收益的不同,基金可被分为成长型投资基金、价值型投资基金和平衡型投资基金。其中,价值型投资基金是一种以价值为导向的投资策略,其核心理念是寻找被低估的股票并进行投资。这种策略对于投资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因为它可以帮助他们在市场中寻... 展开全文

赞(1) | 评论 2023-12-07 17:36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金字塔加减法”如何平滑风险?】
《金基研》 祁玄/作者 投资市场上的交易手法各式各样,面对不同的行情,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同样是增减仓位,投资者可以根据行情做针对性的部署;也可以根据不同类别资产所面临风险的大小作出相应的调整。 目前,基金投资中,在各种增减仓位的具体手法中,“金字塔式加减法”或是常... 展开全文

赞(1) | 评论 2023-12-05 17:35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广厦环能:节能降耗成为下游发展主题 高通量换热器产品助力降本增效】
《金基研》铂隹/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号召下,资源高效利用、绿色低碳发展、使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理念已经在炼油、化工等行业得到广泛认可。主要用于交换热能的换热器,其下游领域,即炼油装备、石油化工装备、现代煤化工装置等,在不断地向着大型化、高效化和节能... 展开全文

| 评论 2023-12-05 09:13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创业板中盘200指数:聚焦新兴行业汇集中盘代表 紧跟创业板成长股《金基研》铂隹/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深交所高度重视深市指数体系的建设,已发布约500条深市指数,覆盖了主板、创业板、宽基、主题等多种类型,为各大基金公司针对各类指数发布不同的ETF产品提供了条件,也为投资...展开
创业板中盘200指数:聚焦新兴行业汇集中盘代表 紧跟创业板成长股

《金基研》铂隹/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深交所高度重视深市指数体系的建设,已发布约500条深市指数,覆盖了主板、创业板、宽基、主题等多种类型,为各大基金公司针对各类指数发布不同的ETF产品提供了条件,也为投资者分享市场发展红利提供了丰富的工具。继深证50指数发布后,11月15日,创业板中盘200指数(以下简称“创业200”)、创业板小盘300指数(以下简称“创业小盘”)同时正式发布。
其中,创业200选取创业板市场选流动性较好、市值中等的200只股票作为样本,能刻画创业板中盘股的股价走势。同时,指数样本的平均市值为104.28亿元,是创业板中盘股的代表。值得注意的是,创业200行业分布均衡,聚焦医药生物、计算机、电子等新兴产业,前十大权重股囊括了各细分行业的龙头,成长风格突出、长期收益好,且能在反弹阶段具有更强的弹性。
目前,各大基金公司跟踪创业200的ETF产品已“箭在弦上”,有望成为助力投资者布局创业板绩优中盘个股的利器。

一、新兴产业增速加快,创业板指数体系进一步完善
自创业板开板以来,其定位于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目前,创业板已经成为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与主板、科创板等组成了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架构。
2020年注册制改革后,创业板更加多元、包容,“创新”和“成长”特点突出,吸引了一批具有良好成长性的创新创业型企业奔赴上市。Wind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战略创新产业募资比例显著提升,由2020年的76.6%增长至2022年的99.1%,且有望于2023年进一步增长至99.3%。
在产业升级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新兴产业不断涌现,旧产业不断升级,新、老经济股价表现分化,而较大规模的产业升级会使得新兴产业增速加快。数据显示,相对老经济,资本市场对新经济的反应更敏捷;老经济持续低迷,而新经济的增长表现出领先幅度,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速,也高于传统行业。
目前,深交所已发布近500条深市指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创业板的总体走势及不同细分行业的走势。然而,深证指数系列中,以往或没有反映创业板中小市值股票变动情况和总体走势的指数。
2023年11月15日,创业200、创业小盘的发布,填补了这一空缺,深市指数体系、创业板的市场宽基指数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与原有的创业板指、创业板综合指数相比,创业200、创业小盘分别以创业板市场市值中等的200只股票和市值较小的300只股票为样本。据此,创业200、创业小盘两个指数与创业板指形成了互补,三个指数构成了市值规模分层明显的指数系列。

二、长短期收益率跑赢宽基指数,近三年收益高于创业板指
从收益情况看,Choice数据显示,创业200在不同区间内的长短期收益率跑赢了不少常见的大、中、小盘指数以及市场指数。
从中短期角度看,截至2023年11月15日,近1年、近3个月、近1个月以来,创业200的收益率分别为2.64%、1.37%、2.66%。
相同各中短期区间内,大盘指数(沪深300、上证50、深证100)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8.37%、-6.47%、-1.55%;中盘指数(上证中盘、深证200)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8.23%、-5.8%、-0.32%;小盘指数(中证1000、中证2000)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2.91%、1.26%、3.65%。
此外,市场及创业板指数中,深证综合指数的收益率分别为-5.81%、-3.25%、1.54%;上证综合指数的收益率分别为-1.95%、-3.32%、-0.49%;创业板指数的收益率分别为-17.12%、-6.9%、0.94%。
也就是说,近1年及近3个月以来,创业200跑赢了常见的大、中、小盘指数、创业板指数以及沪深两市的综合指数。
放眼长期,创业200的收益率或同样不凡。
同样截至2023年11月15日,自创业200的基日以来、近5年以来及近3年以来,创业200的收益率分别为239.45%、50.71%、1.27%。
在同样的各长期区间内,大盘指数(沪深300、上证50、深证100)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48.63%、15.2%、-27.89%;中盘指数(上证中盘、深证200)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48.65%、15.37%、-18.09%;小盘指数(中证1000、中证2000)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74.24%、38.49%、1.51%。
另外,深证综合指数的收益率分别为112.78%、38.35%、-14.72%;上证综合指数的收益率分别为39.94%、15.17%、-7.17%;创业板指数的收益率分别为183.4%、43.42%、-25.54%。
简言之,自创业200的基日以来、近5年以来及近3年以来,创业200的收益率高于沪深300等大盘指数、上证中盘及深证200两个中盘指数、创业板指数。
值得注意的是,近3年以来,深证综合指数、上证综合指数两个市场指数以及创业板指数的收益率均告负,而创业200则为正,与创业板指数对比则获得了26.81%的超额收益率。
创业200为何能跑赢多个指数?这或与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及创业200本身的风格特征息息相关。
一方面,创业200的核心权重股多数属新兴产业,而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下,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创业200中小盘风格特征突出,指数据此获得了二重成长β,业绩增长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三、聚焦新兴产业,行业分布均衡
创业200的样本为创业板市值规模中等、流动性较高的200只股票,截至2023年11月15日,样本股票的平均市值为104.28亿元,是创业板中盘股的代表性股票。
换句话说,创业200能够有效反映创业板市值规模中等、流动性较好的200只股票的股价变化。
从成分行业的角度看,创业200行业分布均衡,且聚焦新兴产业。
当前,经济结构转型与新旧动能转换是驱动国内经济发展的主线,而以计算机、电子、医药生物、高端制造等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则引领着未来经济增长的方向。
2016年以来,截至2022年,医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增速接近10%;高技术产业及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增速在10%以上;信息传输、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增速则接近20%。
新兴产业的成长能力或不容小觑。
而创业200的权重行业,正是这些成长快速的新兴产业。
截至2023年11月15日,Choice数据显示,按申万一级行业分类,创业200的前10大权重行业分别为医药生物、计算机、电子、机械设备、电力设备、通信、国防军工、传媒、基础化工、有色金属。
其中,前三大权重行业均为新兴产业的行业,分别为医药生物、计算机、电子,权重分别为17.08%、16.68%、13.99%,合计权重接近50%,为47.75%。
简言之,创业200聚焦医药生物、计算机、电子等新兴产业,能够反映创业板市值规模中等且流动性较好的200只股票的情况,且其行业分布均衡。而其新兴产业的权重接近50%,将有望持续受益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下产业升级带来的股价上行。创业200指数或能从新兴产业的进一步成长中获得持续的动能。

四、成分股囊括行业龙头,覆盖不同成长阶段企业
行业的增长,离不开行业内各优秀企业的成长,而创业200的选样方法,使其拥有了中小盘市值风格突出的特点。
创业200的成分股覆盖了从导入期、成长期走向成熟期的不同企业,而市值由小到大的发展路径,也为指数注入了第二重成长β。
从成分股的表现方面看,创业200前十大权重股囊括了创业板新兴产业部分细分领域的行业冠军。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15日,创业200的前十大权重股包含了计算机、电子、医药生物、通信、传媒、机械设备、机械设备等行业(按申万一级行业分类),Choice数据显示,前十大重仓股的市值位于160亿元至320亿元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创业200的前十大权重股包含了光模块龙头新易盛、面板显示检测龙头精测电子、眼科龙头兴齐眼药等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
另外,自指数基日(2012年6月29日)以来,截至2023年11月15日,十大权重股的平均涨幅超过1,000%。
其中,新易盛、天孚通信、精测电子、兴齐眼药的涨幅分别为1,587.37%、1,771.39%、1,195.07%、4,180.13%。十大权重股的平均涨幅为1,094.48%。另外,创业200的多数成分股仍处于快速成长期,这些内部成分股有望继续成长并成为创业板龙头,创业200可谓是“十倍股”的孵化器。
另外,今年以来,截至11月15日,创业200的前十大权重股的后复权平均涨幅为81.98%,不复权平均涨幅为69.33%;大盘指数沪深300、上证50、深证100指数的涨幅分别为-6.83%、-7.9%、-11.24%。
简言之,今年以来,创业200的前十大权重股均跑赢了沪深300等大盘指数,表现出了一定的抗跌能力。

五、风险收益特征优于大盘指数,弹性表现好于深证成指
在成分股成长的带动下,创业200表现出了较其他大盘指数、中盘指数及小盘指数更好的风险收益特征。
投资领域中,常用的风险收益指标有夏普指数Sharp、特雷诺指数Treynor、詹森指数Jensen。对于证券、证券组合、指数而言,夏普指数代表每承担一单位风险,可获得多少超额收益;特雷诺指数代表每单位系统风险资产能够获得的超过无风险利率的超额报酬水平;而詹森指数代表相对市场基准组合获得多少超额收益。
简言之,指数的夏普指数、特雷诺指数、詹森指数越高,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其能获得的风险收益越多、风险收益特征越好。
Choice数据显示,自指数基日(2012年6月29日)起,截至2023年11月15日,以周为计算周期,创业200的夏普指数、特雷诺指数、詹森指数分别为6.9898%、0.2759%、0.1977%,分别高于沪深300、上证中盘、中证1000等中、大、小盘指数以及深证综指等市场指数的平均值4.496%、0.1447%、0.0527%。
值得注意的是,创业200的夏普指数、特雷诺指数、詹森指数分别高于创业板指数的6.4875%、0.252%、0.1635%。
也就是说,创业200的风险收益特征好于创业板整体的表现,且优于市场常见的各类指数。
此外,在近3年以来,创业200在反弹阶段的表现或优于深证成指及创业板综指。
Wind数据显示,在2020年年初以来,市场共出现过多轮反弹行情,而创业200近3年在市场反弹阶段的平均收益为24.61%,高于深证成指的14.8%和创业板综指的22.26%,表现出了更突出的弹性。

六、业绩预测优于宽基指数,助力投资者布局新兴产业
从长短期绝对收益率的角度看,创业200的表现好于大盘及中盘指数,若如果从年化收益率的角度看,创业200的表现又如何?
Choice数据显示,自创业200的基日以来,截至2023年11月15日,大盘指数中,沪深300、上证50、深证100的年化收益率分别为3.65%、3.37%、3.91%;中盘指数中,上证中盘、深证200的年化收益率分别为4.13%、3.14%;中证1000、中证2000两个小盘指数的年化收益率分别为5.15%、9.91%;市场及板块指数中,深证综合指数、上证综合指数、创业板指数的年化收益率分别为7.06%、3.08%、9.87%。
同期内,创业200的年化收益率为11.66%,在大盘整体偏弱的情况下,领跑上述所有指数的年化收益率,表现出了更高的长期收益水平。
从盈利指标和成长性指标角度看,创业200还表现出突出的成长风格。
基于经济新动能与小盘风格的双重β,创业200的2024年及2025年预测业绩增速均高于创业板指、创50、沪深300等指数,分别为56.28%和28.67%,在主要宽基指数中明显占优。
简言之,相比宽基指数,汇聚了创业板高成长企业的创业200,其成长风格更为突出。
回望历史业绩,创业200指数的长短期收益率跑赢了不少宽基指数,且其走势具有更好的弹性。目前,相比创业板综指等指数,依托新兴产业上行趋势的创业200成长风格更为突出。基于此,创业200指数有望复刻创业板指市值放大发展路径,或可成为投资者布局创业板新兴产业的又一投资工具。
目前正待发行跟踪创业板200指数的ETF
收起

| 评论 2023-12-04 20:21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燕之屋:科研突破推动产品升级 卓越品质彰显品牌价值】
《金基研》眷春/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美与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美与健康代名词的燕窝,其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数据显示,全球的燕窝产品产量稳定提高,全球的燕窝产品产量由2017年的1,695.5吨增加至2022年的2,468.4吨,复合增长率为7.8%。值... 展开全文

赞(1) | 评论 2023-12-01 20:19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中机认检:构建“认检研服”一体化服务 乘东风募资布局新能源车辆检测市场】
 《金基研》天涯/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不断增加,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同时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增长迅速,由此催生更多的检测、认证需求,带动检验检测和认证行业持续发展。作为一家全国性的车辆及机械设备第三方认证、检验检测综合性... 展开全文

| 评论 2023-12-01 08:46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艾森股份:光刻胶国产替代突破 掌握技术产品性能媲美国外厂商《金基研》木头/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半导体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撑产业,科技和经济重要性巨大且难以替代。2022年以来受终端需求下降影响,芯片行业相对低迷,但在2023年第二季度已表现出回暖趋势。中长期看,半导体需求...展开
艾森股份:光刻胶国产替代突破 掌握技术产品性能媲美国外厂商

《金基研》木头/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半导体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撑产业,科技和经济重要性巨大且难以替代。2022年以来受终端需求下降影响,芯片行业相对低迷,但在2023年第二季度已表现出回暖趋势。中长期看,半导体需求将持续增长。作为国产电子化学品公司,江苏艾森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森股份”)主要产品包括电镀液及配套试剂、光刻胶及配套试剂,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新型电子元件及显示面板等行业。
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艾森股份业绩回暖,毛利率上涨。2023年1-9月,艾森股份净利润同比增长达116.10%。通过自主研发,艾森股份取得核心产品的关键技术,并已实现了先进封装、晶圆制造和OLED显示领域电子化学品的技术突破,主要产品的主要性能达到国外厂商同等水平。其中,艾森股份光刻胶及配套试剂国产替代取得突破,收入及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艾森股份已经与国内多家知名半导体封测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树立电子化学品材料领域的中国品牌。

一、半导体行业出现复苏迹象,2023年1-9月净利上涨116.10%
2022年,受局部地区战争、通货膨胀等因素导致的消费能力下降、美联储加息导致的资金成本提升等因素的影响,半导体终端需求下降,部分芯片厂商面临库存消化压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国集成电路产量3,241.9亿块,较上年下降9.81%,自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2023年上半年,由于芯片产业链去库存已初见成效,半导体行业出现复苏迹象。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4-10月,全国集成电路单月产量同比增速分别为3.8%、7.0%、5.7%、4.1%、21.1%、13.9%、34.5%。
受终端需求变化影响,2022年以来艾森股份业绩有所波动。
2020-2022年,艾森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09亿元、3.14亿元、3.24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4.54%。同期,艾森股份的净利润分别为2,334.77万元、3,499.04万元、2,328.47万元。
到2023年1-9月,艾森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48亿元,较上年同期小幅下降2.23%;净利润1,853.66万元,同比上涨116.10%。2023年1-9月,艾森股份营收小幅下滑主要原因系2023年上半年受下游芯片行业去库存及半导体行业下行周期的影响。艾森股份2023年1-9月财务数据经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审阅,下同。
其中,2023年4-6月,艾森股份营收降幅为13.41%,降幅较2023年第一季度的18.25%已有所收窄;净利润为758.0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33%。2023年7-9月,艾森股份营收同比增长32.64%,较2023年第二季度环比增长14.01%,收入出现显著回升;净利润741.79万元,同比上涨266.08%。
2023年下半年,半导体行业总体呈复苏趋势且艾森股份新产品逐步放量。据实际经营情况,艾森股份预计2023年,其营业收入为2.50-3.80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变动比例为8.10%-17.37%;净利润为3,300-3,7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6.63%-94.40%。
毛利率方面,2023年1-9月,艾森股份毛利率为28.40%,受主要原材料价格回落的影响,艾森股份毛利率大幅回升,较上年同期提高了9.06个百分点。
从中长期看,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领域的迅猛发展,对半导体需求将持续增长。在人工智能领域,半导体芯片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提供高效的计算能力和稳定性;在物联网和5G领域,半导体芯片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提供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处理。
同时,为了保障国家安全和技术自主可控,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半导体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半导体行业作为国家重点关注和支持的战略性产业,虽然短期内回调较为明显,但中长期发展潜力巨大,而且国内在多个领域也正在突破,半导体产业链上国内优质企业迎来国产替代良好机遇。
综上,2023年上半年,半导体行业出现复苏迹象,艾森股份经营业绩自2023年第二季度开始回暖,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达116.10%。从中长期看,半导体需求将持续增长,产业链上优质企业搭乘国产替代东风,或迎来发展良机。

二、坐拥优质客户资源,供应商认证严苛周期长构建客户壁垒
高质量的电子化学品是保证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等各类电子器件性能、功能及可靠性的基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下游及终端产业的发展与进步。艾森股份视质量的稳定性为生命,从客户需求、产品研发、供应链、生产过程直至售后服务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
同时,艾森股份拥有原陶氏化学、安美特、乐思化学等国际知名公司高管组成的销售、技术、管理团队,兼具国际化、专业化及本土化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专业、快速、规范的技术服务,并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售后技术支持和培训。
经过多年积累,艾森股份已成为国内集成电路封测领域的主要供应商,其下游客户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封装和新型电子元件制造领域,涵盖了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日月新等国内集成电路封测头部厂商以及国巨电子、华新科等国际知名电子元件厂商。
集成电路封测厂商市场集中度高。根据芯思想的数据,2021年度全球前十大封测公司的收入占封测市场整体营收的77.17%。其中,中国内地排名前三的封测公司为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合计全球市占率为19.43%。
目前,艾森股份与上述中国内地三大封测厂商均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批量供应电镀液及配套试剂、光刻胶配套试剂,部分光刻胶及先进封装用电镀添加剂产品已通过其认证。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华天科技系艾森股份第一大客户,销售收入分别为3,803.12万元、7,664.63万元、6,734.07万元、3,289.08万元,近三年年均CAGR为33.07%;通富微电系艾森股份第二大客户,销售收入分别为2,355.25万元、3,830.91万元、4,271.52万元、1,763.76万元,近三年年均CAGR为34.67%;长电科技分别为艾森股份第三大客户、第四大客户、第三大客户、第三大客户,销售收入分别为1,516.02万元、1,692.17万元、2,860.79万元、997.55万元,近三年年均CAGR为37.37%。
需要指出的是,艾森股份客户所处的集成电路、电子元件及显示面板行业对电子化学品等材料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供货能力十分重视,产品通常需要经过客户的严格认证,新产品认证的过程按不同厂商对产品要求的严苛度,一般在1-3年不等。
严格的客户评估、认证制度及持续技术支持与服务也使得电子化学品企业和下游客户之间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一旦成功进入下游厂商供应体系,且开始稳定供应后,就很难被替代,故后续订单会相对稳定。
取得下游客户的信任与认证机会是艾森股份在电子化学品领域的重要壁垒之一,优质的客户资源是艾森股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电镀液及配套试剂国内市占率排名前二,光刻胶国产替代取得突破
围绕电子电镀、光刻两个半导体制造及封装过程中的关键工艺环节,艾森股份形成了电镀液及配套试剂、光刻胶及配套试剂两大产品板块布局,产品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新型电子元件及显示面板等行业。
按工艺划分,集成电路封装可分为传统封装和先进封装。传统封装与先进封装因性能、成本等差异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未来两种封装方式将持续并存,市场规模均将持续扩大。
在传统封装领域,艾森股份的电镀液产品具有环保、稳定、高效率的优点,能够适用于多种间距、不同引脚数的引线框架产品,并在主流封测厂商实现了对国际竞品的替代。
目前,艾森股份已成为国内前二的半导体封装用电镀液及配套试剂生产企业,确立了国内半导体传统封装领域的主流电子化学品供应商地位。按照销量计算,2021年度艾森股份的传统封装电镀液及配套试剂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约35%,排名国内前二,已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结合国内封装产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及客户工艺需求,艾森股份针对性地研发电子化学品配方与生产工艺,在先进封装的电镀和光刻两个工艺环节均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先进封装电镀方面,艾森股份先进封装用电镀铜基液(高纯硫酸铜)已在华天科技正式供应;先进封装用电镀锡银添加剂已通过长电科技的认证,尚待终端客户认证通过;先进封装用电镀铜添加剂正处于研发及认证阶段。
先进封装光刻方面,艾森股份以光刻胶配套试剂为切入点,成功实现附着力促进剂、显影液、去除剂、蚀刻液等产品在下游封装厂商的规模化供应。同时,艾森股份积极开展光刻胶的研发,其自研先进封装用g/i线负性光刻胶系对标日本JSR竞品自主研发的产品,国内尚无其他量产供应商,已通过长电科技、华天科技认证并实现批量供应。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艾森股份光刻胶及配套试剂产品收入分别为2,444.80万元、4,754.54万元、5,793.76万元、2,824.26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1.89%、15.26%、18.15%、19.28%,均呈逐年提升趋势。
现阶段,日本JSR、德国Merck、东京应化等国际知名企业主导国内先进封装用光刻胶的市场。随着艾森股份光刻胶产品国产替代进程的不断推进,艾森股份有望培育出新的业绩增长曲线。
在封装领域技术积累的基础上,艾森股份产品研发方向逐步向显示面板、晶圆制造等领域延伸。
其中,OLED阵列制造正性光刻胶系对标德国Merck竞品自主研发的产品,无其他国内量产供应商,已通过京东方两膜层认证且实现小批量供应,目前正在进行京东方的全膜层测试认证;晶圆制造i线正性光刻胶已在华虹宏力进行小批量供应;在晶圆制造相关的电镀领域,与A公司进行合作,开展大马士革铜互连工艺镀铜添加剂等产品的研发,目前正处于中试阶段。
总的来说,艾森股份电镀液及配套试剂产品已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收入保持增长;光刻胶及配套试剂在国产替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收入及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艾森股份产品研发方向逐步向显示面板、晶圆制造等领域延伸。

四、掌握关键技术产品主要性能媲美国外厂商,重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及江苏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艾森股份于2018年入选江苏省“科技小巨人企业”,2020年入选国家工信部公布的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于2021年5月成为第一批工信部建议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同时,艾森股份“用于6代OLED阵列制造的光刻胶项目”入选江苏省2018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用于先进封装用材料关键技术(基于TSV技术的3D封装结构专用材料)”入选了昆山市科技专项项目,“用于先进封装的铜蚀刻液”获得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颁发的第十二届(2017年度)中国半导体创新产品和技术奖。
频获荣誉的背后是艾森股份不俗的技术实力和研发创新能力。
通过自主研发,艾森股份取得核心产品的关键技术,并已实现了先进封装、晶圆制造和OLED显示领域电子化学品的技术突破,主要产品的技术指标和产品性能方面均满足客户需要,主要性能达到国外厂商同等水平。
在电镀液及配套试剂方面,艾森股份掌握了如“一种电镀锡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一种用于电解沉积铜的组合物及酸铜电镀液”、“一种用于先进封装的高速电镀铜添加剂及电镀液”等多项电子化学品生产的关键专利技术,具备了自主开发多类半导体用化学品的技术能力。
在光刻胶及配套试剂方面,艾森股份取得了如“用于半导体封装工艺的负性光刻胶”、“一种OLEDarray制程用正性光刻胶”等专利,并掌握了如半导体封装用负性光刻胶制备及应用技术、晶圆制造i线光刻胶制备及应用技术和OLED光刻胶制备及应用技术等核心技术。
截至2023年6月末,艾森股份已获发明专利授权30项,专利覆盖其各类主要产品。
与此同时,作为专注于研发的科技型企业,艾森股份一直注重研发创新能力的提升,每年均投入大量的人力、资金用于技术升级和新产品开发。
研发团队建设方面,艾森股份拥有由海归博士、博士后领衔组建的精英研发团队。截至2023年6月30日,艾森股份技术研发人员52人,占比30.59%。
研发投入资金方面,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艾森股份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1,727.17万元、2,348.72万元、2,369.00万元、1,359.8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27%、7.47%、7.32%、8.83%。其中,2023年1-6月艾森股份研发投入金额同比增长23.81%。
简言之,艾森股份重视技术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通过自主研发取得核心产品的关键技术,主要产品的主要性能达到国外厂商同等水平,具备不俗的技术实力和研发创新能力,频获荣誉肯定。

五、募投扩大产能提升研发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自2010年成立以来,艾森股份以半导体传统封测的电镀系列化学品起步,不断取代国外材料公司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成为该领域的主力供应商。同时,艾森股份在先进封装、晶圆制造及OLED阵列制造领域的电镀液及配套试剂、光刻胶及配套试剂已经实现技术突破,敲响光刻胶行业大门。
此番上市,艾森股份拟募集资金7.11亿元分别用于“年产12,000吨半导体专用材料项目”、“集成电路材料测试中心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年产12,000吨半导体专用材料项目”项目总投资2.50亿元,其中投入募集资金2.11亿元,涉及电镀液及配套试剂产能4,700吨、光刻胶配套试剂产能4,100吨、光刻胶产品2,000吨、PSPI产品500吨、电子元件用导电银浆、铜超粗化液、油墨等电子化学品产能700吨,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传统封装、先进封装、晶圆制造、显示面板及电子元件。
该募投项目的建设可以增加艾森股份电镀液及配套试剂、光刻胶及配套试剂等产品的产能,进一步扩大其电子化学品的供应能力,巩固行业龙头位置,项目生产的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
截至2023年7月19日,“年产12,000吨半导体专用材料项目”已经投产,正处于产能爬坡阶段,未来将根据产品验证情况完成新产品的产线建设。
“集成电路材料测试中心项目”总投资4.50亿元,全部由上市募集筹措,主要投向建设测试中心大楼并配备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实验测试设备,打造国内一流的集成电路关键材料的研发、测试以及高校产学研中心,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实验中心环境,有利于艾森股份进一步扩充研发人员、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加速产品更新迭代和科技成果转化。
该募投项目建设将进一步提升艾森股份的持续创新能力,在核心技术及核心产品方面做到“生产一代、储存一代、开发一代”的动态良性趋势,使其新产品开发保持勃勃生机与活力。截至2023年7月19日,“集成电路材料测试中心项目”仍处于工程建设阶段。
“补充流动资金”拟使用募集资金5,000.00万元,用于扩大生产、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补充流动资金到位后,将增强艾森股份的持续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巩固其在功能性材料的市场地位,增加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未来,艾森股份将坚持自主创新、追求绿色发展、践行精益生产,以先进电子化学品材料赋能新一代高端制造,努力跻身电子化学品材料领域的世界第一方阵。

收起

赞(2) | 评论 2023-11-27 14:26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深证50指数:聚焦行业代表性与公司治理 深证50ETF助力布局深市大盘成长个股】
《金基研》铂隹/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指数基金因其具有分散风险、紧跟市场走势等特点,深受投资者青睐。而在指数基金之中,ETF具有交易成本低、交易效率高等特点,在近年来受到了投资者的关注。继中证2000指数的正式发布及跟踪中证2000指数的ETF发行后,深市迎来了深证50指数... 展开全文

赞(4) | 评论 2023-11-22 14:38 来自网站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