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线传媒智能化精细化运营提升客户粘性 募资夯实根基培育新增长点《金基研》星月/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在三网融合政策推动下,IPTV获得了快速发展,已成为主流电视传播渠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提升,IPTV用户数与增值业务仍有不俗增长空间。河北广电...无线传媒智能化精细化运营提升客户粘性 募资夯实根基培育新增长点
《金基研》星月/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在三网融合政策推动下,IPTV获得了快速发展,已成为主流电视传播渠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提升,IPTV用户数与增值业务仍有不俗增长空间。河北广电无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线传媒”)主营IPTV集成播控服务,其IPTV集成播控分平台资质系河北广播电视台排他性授予,在河北省具有独特的竞争地位。
作为河北广播电视台下属的新媒体市场运营主体,近年来无线传媒携手三大电信运营商大力发展IPTV业务,用户规模突破1,500万,创造了行业的“河北速度”和“河北现象”,用户规模、业务收入、技术研发及行业影响等方面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无线传媒积极拓展创新业态,将业务向智慧教育、智慧家庭与智慧社区、智慧康养等业务板块拓展,打造区域生态型融合媒体服务平台,培植新的业务增长点。
一、IPTV用户稳增已成主流电视传播渠道,需求上涨消费能力提升行业前景广阔
作为新媒体业务运营商,无线传媒主营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集成播控服务,所处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
IPTV作为三网融合下的重要应用领域和文化数字化产业的典型业态,依托宽带互联网,通过对传媒技术、通信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的视听服务。
信号稳定、功能多,性价比高是用户选择IPTV的最主要原因,同时,支持电视直播、功能多样、大屏画质好是IPTV与OTT(互联网电视)、有线电视及互联网视频相比的竞争优势。
在三网融合政策推动下,IPTV获得了快速发展。据工信部数据,2019-2023年各期末,国内IPTV用户数量分别为2.94亿户、3.15亿户、3.49亿户、3.80亿户、4.01亿户。目前,IPTV用户增长进入稳定区间,IPTV已成为全国主流电视传播渠道。
从下游市场情况看,国内经济仍处于增长期,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提升,对于文化产品消费能力不断增强,IPTV用户数与增值业务仍有不俗增长空间。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2023年,国内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3.54万亿元、55.20万亿元、61.45万亿元、64.27万亿元、68.82万亿元,年均CAGR为6.48%。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3.27万亿元、3.80万亿元、4.40万亿元、4.79万亿元、5.52万亿元,年均CAGR达13.99%。
到2024年上半年,国内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
从居民消费能力来看,近年来,国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7万元、3.22万元、3.51万元、3.69万元、3.92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28%。2024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万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3%。
2024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6万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6.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其中,国内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达45.6%,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此外,随着宽带传输与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用户消费模式更趋个性化乃至定制化,视听服务将由媒体主导向用户(消费者)参与转变,业内企业更加注重视听节目服务的交互性。终端用户可以更加自主的按照个人习惯、需求选择收看时间,收听、收看和享用自身喜欢的内容和服务,这给IPTV行业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二、掌握区域排他性资源潜在受众广泛,智能化精细化运营提升客户粘性
根据广电总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的政策,无线传媒主营的IPTV集成播控业务,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总播控平台及省级播控分平台的管理模式,各省级地区均由各省级广播电视台直接开展或者授权控股子公司开展,在区域内部基于本地IPTV分平台开展相关经营性业务,不可跨区域竞争。
同时,IPTV集成播控分平台资质是由河北广播电视台排他性授予无线传媒,无线传媒作为河北唯一合法的IPTV集成播控运营商,在河北省具有独特的竞争地位。独特的运营优势使无线传媒与河北省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均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截至目前,河北省人口总量超7,000万人,巨大的人口基数为无线传媒提供了众多的受众群体。据无线传媒问询函回复,截至2023年6月末,无线传媒IPTV业务用户数为1,529.56万户,占全省家庭数量的58.04%,低于全国IPTV渗透率74.98%,仍具有不低的提升空间。
此外,IPTV业务具有与互联网宽带业务深度融合的特征,IPTV市场发展空间与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规模息息相关。
截至2023年末,无线传媒IPTV基础用户数及增值用户数分别为1,536.32万户、70.41万户,较2022年末保持相对稳定。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3年末,河北省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规模达到3,179.7万户。
可见,无线传媒IPTV用户数大幅低于河北省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规模,具备一定的发展空间。
在目标受众个性化视听需求愈加强烈的背景下,无线传媒探索互联网式的智能化、精细化运营,一方面不断丰富优质内容的储备,另一方面通过自然语言交互、个性播单及智能推荐等多种技术手段,逐渐实现用户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从而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并提升客户粘性。
无线传媒自主构建IPTV业务运营支撑系统,使得IPTV音视频服务具备直播、点播、时移、回看等多种个性化功能。无线传媒还创新开发出“九屏导视”、“四屏同看”等特色功能,能够让家庭用户获得更好的视听体验,满足人们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玩电视的新型文化消费需求。
此外,无线传媒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进一步理解用户消费习惯与兴趣爱好等,从而创新服务模式、优化用户体验,尤其是通过智能化的内容推介可以显著增强用户开机率与活跃率,提升增值内容消费转化率,实现增值业务的快速增长,并提高用户粘性。
目前,无线传媒主营的IPTV业务已经全部覆盖了省内三大电信运营商——河北联通、河北电信、河北移动,并形成了“中国IPTV-河北”自有品牌,以及河北联通的“联通电视”、河北电信的“天翼高清”、河北移动的“移动电视”三个运营商业务推广品牌。
作为河北省内文化企业的先锋,无线传媒先后获得了第十二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企业、“河北省知名文化企业30强”、中国智能视听与科技创新产业“年度最佳大屏智能运营奖”“最具商业价值奖”“年度成长力大奖”等荣誉奖项。
综上,无线传媒是河北唯一合法的IPTV集成播控运营商,掌握区域内排他性资源,且业务用户数仍具有不低的提升空间。同时,无线传媒依托居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内容运营能力,持续优化用户体验并提升用户粘性。
三、立足基础业务推动增值业务开展,打造融合媒体服务平台
作为省级IPTV播控平台的运营方,无线传媒将各类音视频资源进行内容审核、编码、组包等环节后通过三大电信运营商专网传输,向电视终端用户提供影视、音乐、游戏、在线教育等形式的新媒体视听服务。
无线传媒IPTV集成播控服务包含IPTV基础业务、IPTV增值业务、购物频道传输服务及智能超媒业务。
其中,IPTV基础业务主要通过电信运营商为终端用户提供基础视听节目,包括央视、各省级卫视频道及本地地面频道的直播、点播、回看等;无线传媒IPTV增值业务主要提供个性化视听、互动节目,包括优质电影、综艺、音乐、游戏、动漫等。
截至2024年9月5日,无线传媒已汇聚了近300路高清、标清直播频道,30万余小时分类点播节目,以及在线教育、电视游戏、智慧社区、智慧教育等多元化增值业务,并具备2小时时移、7天回看等IPTV独有的功能服务,为用户提供了差异化、个性化、优质体验的高清交互电视服务。
近三年,无线传媒IPTV基础业务用户数量均超1,500万户,IPTV基础业务的结算价格及IPTV基础业务收入整体保持稳定。
目前,无线传媒IPTV正在从IPTV基础业务收入为主迈向IPTV基础业务收入与增值业务收入并重的全新发展阶段,包括付费影视、少儿、游戏、教育、音乐等付费增值业务收入规模正呈不断增长态势。
无线传媒将继续大力发展IPTV增值业务,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基础内容库,增强播控平台的便捷性,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推动增值业务开展。
同时,无线传媒将IPTV平台定位于区域内的家庭智能生活大屏入口,通过整合多屏资源和技术能力,打造面向教育、医疗、社区等领域的智能超媒平台,逐步实现“一云多屏”融合发展战略布局,打造区域生态型融合媒体服务平台。
近年来,无线传媒力争突破单一IPTV业务边界,将其业务从IPTV集成播控向智慧教育、智慧家庭与智慧社区、智慧康养等业务板块拓展。
其中,“智慧教育云平台”提供线上教学、智能教授、智能学习、智能考试与评价、智能管理与服务等服务支撑。目前,“智慧教育云平台”已成为河北省教育厅省级名师优课的唯一外部播出平台。
截至2024年9月5日,无线传媒已完成“智慧教育云平台”一期建设,一期项目已完成对6个校区、200余间教室的教育信息化改造并接入其IPTV专网;二期项目规划涵盖5,000间教室,已验收完成近1,500间教室。
智慧家庭与智慧社区方面,无线传媒主要通过与物业公司、区县街道办事处等机构合作为社区群众服务,并与智能物业服务、IPTV基础服务、增值服务等捆绑。
截至2024年9月5日,“美好社区·槐底”智慧社区项目一期已完成上线,为槐底辖区16,000余户居民提供党建宣传、便民生活服务、志愿者等服务。2023年6月,无线传媒与石家庄市民政局就智慧社区建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持续探索广电智慧融媒在智慧社区建设领域创新模式。
智慧康养方面,无线传媒在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基础上独立搭建起“河北IPTV健康万家平台”,从健康类节目内容及健康类服务两方面践行服务目标。
截至2024年9月5日,“国家卫健委百姓健康频道(CHTV)”健康中国专区已首家落地河北IPTV;平台还专门为老龄化用户开辟了银发大学、健康养老、名医讲堂等板块。同时,平台在逐步对接省内外各地市优质医疗相关机构和康养资源合作方,为用户提供在线问诊、就医挂号、用药福利、全身心的筛查评估康养等服务。
四、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建设,与头部科技公司强强联合推进技术创新
新媒体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变革时期,对行业企业在信息技术研发及应用方面均提出了高要求,技术研发及应用能力的竞争对于行业企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无线传媒重视研发能力建设,目前已建立了由产品规划、技术研发、数据分析、平台支撑及创意设计等五大模块构成的整体研发体系,形成了由技术产品部牵头研发工作的组织架构。
截至2023年末,无线传媒在册研发人员共计67人,占员工总人数的比例为25.87%。无线传媒研发团队以工作年限5年以上的资深员工为主,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研发人员占比在70%以上,研发人员工作经验丰富,有助于开展研发活动、促进技术创新。
无线传媒持续投入资金用于研发,形成了EPG管理系统、防篡改系统、大视频3.0+系统、大数据分析系统、大数据智能内容推荐系统等七大核心技术,在满足基础的集成播控服务外,还进一步具备了安全、高效、智慧化运营、创新应用可扩展性高等特色。
在技术储备方面,目前无线传媒拥有19项专利和4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具备了IPTV集成播控平台系统化改造升级所需的研发能力及专利基础。
在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同时,无线传媒与华为、科大讯飞、亚信科技、百度等头部科技公司合作,共同推进技术创新。
其中,无线传媒与华为共建的“大视频应用联合创新实验室”,持续推进大屏视频领域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与科大讯飞、亚信科技共建的“智能超媒联合创新实验室”,在“人工智能+新媒体”融合创新、用户洞察及运营、数据价值挖掘等方面进行应用开发、产品设计和项目孵化;与百度成立AI联合创新中心,共同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智慧媒体,合作研发灵犀智能音箱、智能中屏等人工智能项目;与字节跳动合作开展IPTV智能推荐算法研究应用。
荣誉方面,无线传媒“画面互动技术云课堂应用”“多视角直播技术应用”分别获得国家广电总局举办的“第二届高新视频创新应用大赛”二等奖、三等奖;IPTV大数据智能运营平台入选第三批国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发展项目库。2023年,无线传媒“基于XR的互动教育技术应用”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第三届高新视频创新应用大赛三等奖,“IPTV智能EPG分组推荐”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第三届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优秀奖。
简言之,无线传媒重视自主研发能力建设,科技创新能力突出,同时其与国内头部科技公司强强联合,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多年来,无线传媒研发成果屡获奖项肯定。
五、发行市盈率低于行业均值,募资夯实根基培育新增长点
此番上市,无线传媒发行价格9.40元/股,对应的2023年扣非前后孰低归母净利润摊薄后市盈率为13.95倍,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2023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的平均静态市盈率18.61倍,低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同行业最近一个月静态平均市盈率20.01倍。
无线传媒拟募集资金分别用于河北IPTV集成播控平台系统化改造升级项目、内容版权采购项目和智能超媒业务云平台项目。
其中,“河北IPTV集成播控平台系统化改造升级项目”主要包括播控平台软硬件云化升级和网络支撑升级;监控大厅改扩建,以及监控系统扩容升级;内容生产云平台实施高清化、智能化与融媒体升级。
该项目是无线传媒对主营业务IPTV基础支撑平台的整体扩容与升级,在能力、功能、效率、稳定性、可靠性、播出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进行系统化改造升级。除了能够满足无线传媒当前IPTV播控需要外,还着眼于未来,满足系统弹性扩容、快捷部署、适度超前的要求,以满足综合性和融合性业务发展的需要。
“内容版权采购项目”采购版权内容主要包括热门影视剧、基础片库(经典影视剧)、教育类、体育类、少儿/动漫、生活服务类、健康养生类、4K节目以及创新孵化内容,以支持无线传媒IPTV业务的发展。
在视听领域,版权内容资源是吸引用户、保持用户粘性和忠诚度的核心资源,是扩大用户规模、提升用户体验,实现企业主营业务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提升无线传媒内容资源的丰富度和内容质量,强化其在视听领域的市场竞争力,为无线传媒业务长期发展带来良性循环。
“智能超媒业务云平台项目”主要目标是利用创新技术搭建新型智能融媒体业务平台以拓宽无线传媒业务边界,助力其在智慧教育、智慧家庭与智慧社区、智慧康养服务、内容化电商等细分市场谋求新的增长契机,并把握智慧社会发展潮流下新型信息应用的发展机遇。
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培育平台型经济和打造区域新型主流媒体机构,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培植新的业务增长点。
未来,无线传媒将抓住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立足IPTV基础业务,大力发展增值业务,全力拓展行业应用,积极探索与各行业领域的跨界融合,创造新的服务场景和业态,实现多盈利点支撑,将主营业务从IPTV视听服务领域向着智慧家庭领域延伸。
赞 | 评论 09月26日 09:28 来自网站 举报
-
强邦新材:参与全球竞争销售规模居于全球前五 掌握核心技术突破外资垄断《金基研》星月/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全球及国内印刷业稳步发展,有力带动国内印刷版材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现阶段,国内印刷版材行业正在经历优胜劣汰的产业集中过程,产能、市场等资源将逐渐向优势企业集中。此外...强邦新材:参与全球竞争销售规模居于全球前五 掌握核心技术突破外资垄断
《金基研》星月/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全球及国内印刷业稳步发展,有力带动国内印刷版材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现阶段,国内印刷版材行业正在经历优胜劣汰的产业集中过程,产能、市场等资源将逐渐向优势企业集中。此外,印刷环保化、绿色化发展趋势将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上述因素将为印刷版材行业内领先企业创造重要发展机遇。作为全球印刷版材领先企业之一,安徽强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强邦新材”)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感光性能优异、印刷还原度和耐印率高、性能稳定的印刷版材产品。
目前,强邦新材已建立了覆盖国内外的销售网络和完善的经销商管理体系,通过境内和境外市场的双轮驱动,助力其业务规模持续增长。经过多年发展,强邦新材产品已覆盖了几乎全部品类的胶印版材和柔性版材,具备直接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销售规模居于国内第二、全球前五。值得关注的是,强邦新材重视技术创新,通过自主研发成为国内少数具备柔性版材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突破了外资在柔性版材方面的垄断。
一、印刷业稳步发展印刷版材需求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家致力于印刷版材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强邦新材主要产品为胶印版材和柔性版材,广泛应用于印刷书籍报刊、画册说明书、瓦楞纸箱、食品包装盒(袋)、药品包装物、不干胶标签、RFID 电子标签等多种印刷品。
近年来,国内印刷业保持稳步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年产值规模超过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位。
据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科印传媒、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数据,2014年至2022年,国内印刷业总产值由1.09万亿元增长至1.4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45%。
国际专业咨询公司Smithers预计,未来较长时期内,全球印刷市场仍将保持稳步增长,将由2020年的7,434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8,460亿美元。国内印刷业也将保持较快增长,印刷业总产值预计将由2022年的1.42万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1.6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10%。
全球及国内印刷业的稳步发展,将有力带动国内印刷版材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
具体来看,国内已发展出胶印、凹印、柔印、凸印、数字印刷、网印等多种印刷方式,其中胶印为国内印刷市场的主要印刷方式,市场占有率约为55%。
胶印版材是应用于胶印的感光版材,是胶印不可或缺的重要耗材。随着印刷业的持续发展,以及胶印技术在国内印刷业的主导地位,国内胶印版材的产销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2014年至2022年,国内胶印版材产量有3.85亿平方米增长至5.08亿平方米;销量由3.69亿平方米增长至5.25亿平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52%。
现阶段,国内胶印版材出口量占当年总销量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出口市场成为推动胶印版材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2019-2023年,国内胶印版材出口数量由2.02亿平方米增长至2.25亿平方米;出口金额由37.09亿元增长至48.20亿元。另据国家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1-7月,国内印刷版材累计出口1.4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2.43%;出口金额达4.55亿美元,同比增长9.27%。
而柔性版材是柔版印刷的重要耗材。柔版印刷是业界公认的绿色环保印刷方式之一。
柔版印刷在美国包装印刷市场中的占比达到70%以上,在西欧国家的占比大约为50%。在国内,柔版印刷的市场占比虽相对偏低,但在食品包装、瓦楞纸箱、商标标签、软包装、薄纸包装等领域逐步得到广泛应用。
据科印传媒数据,2014年至2022年,国内机组式柔版印刷机装机量由1,587台上升至3,467台,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26%。
从柔版印刷机装机量来看,柔版印刷呈现出相对强劲的增长态势,柔性版材的市场需求也随之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国内印刷版材行业正在经历优胜劣汰的产业集中过程,一部分规模偏小、技术资金实力偏弱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难以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产能、市场等资源将逐渐向优势企业集中。此外,印刷环保化、绿色化发展趋势将进一步促进行业产品、技术的创新与升级,研发能力薄弱、研发投入不足的部分中小企业也将逐渐被市场淘汰。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有利于整个印刷版材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将为行业内领先企业创造重要发展机遇。
二、加权平均ROE“领跑”同行,境内+境外市场双轮驱动
印刷行业的稳定增长为强邦新材的业绩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2023年,强邦新材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5.03亿元、15.88亿元、14.2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046.70万元、9,889.16万元、9,351.38万元。其中,2023年强邦新材业绩有所下降,主要系胶印版材终端市场需求不及预期,且胶印版材产品单价下降等因素影响。
到2024年1-6月,强邦新材实现营业收入7.35亿元,同比增长8.94%;实现净利润4,612.71万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8.34%。需要说明的是,强邦新材2024年上半年财务数据经容诚会计师审阅未审计,下同。
从净资产收益率情况看,近年来强邦新材的加权平均ROE“领跑”同行业可比公司,盈利能力突出。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强邦新材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23.04%、24.55%、18.43%、7.87%。
同期,强邦新材的同行业可比公司河南汇达印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达印通”)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8.97%、13.60%、5.92%、0.60%;承德天成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成股份”)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3.86%、0.85%、-3.02%、0.75%;成都新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图新材”)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5.88%、未披露、未披露、未披露。
经金基研计算,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上述三家强邦新材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加权平均ROE均值分别为6.24%、7.23%、1.45%、0.68%。
强邦新材业绩的稳定增长及突出的盈利能力离不开其境内和境外市场的双轮驱动。
印刷版材终端销售市场具有差异化、分散化的特点,印刷版材行业销售及售后渠道的广度及深度是能否赢得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需要同时具备客户认可的品牌、成熟的运营体系、优秀的营销团队,并持续积累优化,才能建立起稳定的覆盖全国的销售及售后网络,让产品快速高效地触达客户并反馈市场需求信息。
强邦新材建立了覆盖国内外的销售网络和完善的经销商管理体系,以满足其业务规模增长的需要。
目前,强邦新材已拥有200多名经销商客户,且经销商相对稳定,覆盖全国2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同时,强邦新材产品在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韩国、泰国、越南、印度、孟加拉国、埃及、尼日利亚、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阿根廷、智利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最终销售。
简言之,强邦新材业绩整体呈上升趋势,2024年上半年营收及净利润均同比上涨。同时,强邦新材加权平均ROE“领跑”同行,盈利能力突出。此外,强邦新材建立了覆盖国内外的销售网络和完善的经销商管理体系,通过境内和境外市场的双轮驱动,助力其业务规模增长。
三、产品参与全球竞争销售规模居于世界前五,柔性版材销量快速增长
印刷版材作为印刷行业关键原材料,决定印刷的清晰度和色泽饱和度。
作为具有自主研发和持续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强邦新材致力于持续为客户提供感光性能优异、印刷还原度和耐印率高、性能稳定的印刷版材产品。强邦新材主要产品包括胶印版材和柔性版材,其中胶印版材主要有热敏CTP版材、UV-CTP版材等,柔性版材主要有传统型柔性感光树脂版、数码型柔性感光树脂版等。
在原材料的筛选、配方的调整、生产工艺的优化等方面强邦新材较同行业公司均具有不俗优势,既能保证产品优异的使用性能,同时也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为客户提供最具性价比的产品。
经过多年发展,强邦新材产品已覆盖了几乎全部品类的胶印版材和柔性版材,生产的印刷版材具有良好的网点还原性,能够精准的还原原稿中的图文信息;优良的上墨能力,使油墨饱满地在承印物表面呈现;持久的耐印力,使同一套版材可以重复使用更多的次数。
同时,强邦新材重视自身生产系统的管理与优化,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建立了完善的人员培训、设备管理、仓储保管、质量控制、检验测试、安全生产等标准化制度和流程,保证产品质量。强邦新材严格遵循GB/T 19001-2016和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要求来构建业务流程体系,并在生产过程中认真执行上述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及生产安全。
目前,强邦新材产品具备直接与日本富士胶片、美国杜邦、欧洲爱克发等公司竞争的能力。
根据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印刷器材分会出具的说明,近年来强邦新材在印刷版材产品市场份额一直居于国内第二、全球前五。
受下游需求变化影响,2021-2023年,强邦新材胶印版材销量虽有所波动,但年销量仍超过7,000万平方米,市场份额保持在13%以上,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强邦新材的柔性版材销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其在柔性版材领域的市场地位得以显著提升。
目前,强邦新材柔版系列已经成功开发出两个大类10余个品种的柔版产品,在2.28mm、2.84mm、3.94mm等厚版领域已具有一定优势,推出的1.14mm、1.70mm等薄版产品也具备了不俗竞争力。
2021-2023年,强邦新材柔性版材销量分别为29.04万平方米、30.13万平方米、37.74万平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4.00%;柔性版材销售收入分别为5,620.28万元、5,750.30万元、6,769.72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75%。
随着强邦新材积极推动柔性版材产品性能提升,其柔性版材产品以质量优势不断得到国内外市场认可和应用,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四、聚焦感光材料研发处于领先地位,掌握柔性版材生产核心技术突破外资垄断
科技创新能力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基础,企业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保持技术的持续领先性,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
作为具有自主研发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强邦新材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持续提升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荣获安徽省“专精特新50强”称号。
研发投入方面,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强邦新材研发投入分别为4,858.55万元、5,480.96万元、4,857.66万元、2,752.08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23%、3.45%、3.41%、3.74%,占比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专注研究感光材料在印刷版材方面的应用近二十年,强邦新材在感光材料研发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已处于相对领先地位。截至2024年9月13日,强邦新材拥有专利86项,其中发明专利29项,软件著作权16项。
需要指出的是,感光材料是决定各类版材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感光材料配方的研发周期长、研发难度大,进入印刷版材行业具有不低的研发和技术壁垒。
在技术创新方面,强邦新材对印刷版材生产各阶段化学试剂的配方、配比以及电解、封孔、涂布等工艺流程控制形成丰富的技术积累,掌握了热敏CTP胶印版材、UV-CTP胶印版材、免处理CTP胶印版材、传统型感光树脂柔性版、数码型感光树脂柔性版及超软感光树脂柔性版等多种品类版材的关键生产工艺和核心技术,在印刷版材领域形成了不俗的技术优势。
在新产品研发方面,强邦新材自主研发了柔性版材,有效掌握了从材料到配方再到生产工艺的全部自主知识产权,成为国内少数掌握柔性版材生产关键材料与核心技术工艺的生产企业之一,突破了外资在柔性版材方面的垄断。
由于生产工艺较为复杂,精细程度要求较高等因素,长期以来柔性版材生产的关键技术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制约了国内柔印技术的发展。国内市场需求主要依赖进口,杜邦、富林特、麦德美、旭化成等国外知名企业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综上,强邦新材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在感光材料研发方面已处于相对领先地位。特别是在柔性版材方面,强邦新材是国内少数掌握柔性版材生产关键材料与核心技术工艺的生产企业之一,突破了外资在柔性版材方面的垄断。
五、规模优势突出产能趋于饱和,募资扩大环保印刷版材产能
在采购环节,规模化的生产可以提升原材料采购的整体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在生产环节,规模化的生产可以降低材料损耗,更好地控制生产成本,同时进一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
经过近二十年的产业深耕,强邦新材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印刷版材生产企业之一。截至2024年9月13日,强邦新材共有7条胶印版材生产线,胶印版材年生产能力达8,000万平米,规模优势显著。
2021-2023年,强邦新材胶印版材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8.29%、97.52%、92.72%;柔性版材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9.45%、65.05%、102.92%。
需要说明的是,2023年强邦新材因部分胶版产线停产检修,产能利用率有所下降;2021年强邦新材柔性版材产能利用率处于爬升状态,2022年上半年上海厂区因疫情停工停产,造成柔性版材产能利用率下降。
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内大力倡导和推动绿色印刷的发展,环保严监管趋势。
可见,强邦新材产能利用率趋于饱和,具有扩大绿色环保印刷版材和柔性版材生产能力的需求。
此番上市,强邦新材拟募集资金6.68亿元分别用于环保印刷版材产能扩建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和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环保印刷版材产能扩建项目”拟投资4.10亿元,建设3条免冲洗胶版生产线和2条柔版生产线,新增3,300万平方米免处理CTP版和100万平方米柔性感光树脂版的产能。
随着绿色印刷概念与技术的推广普及,市场将更加青睐环保友好型版材。在胶印版材领域,以免冲洗、免处理为代表的环保友好型版材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柔性版材领域,由于柔版印刷具有绿色环保、承印材料广泛、耐印力强、制版周期短、制版费用低等优良特性,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包装印刷市场具备较强竞争优势,市场份额逐渐扩大。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拟投资6,464.00万元,新建研发中心,开展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及其在印刷版材中的应用研究、高性能感光材料的开发、新型印刷方式及印刷材料的开发、面向印刷电子产品的高精度印刷版材的开发,增强强邦新材研发创新能力。
“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拟投资5,292.00万元,购置自动包装机、工艺介质在线智能控制系统、矫平机、中切机等生产设备,对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
上述项目的顺利实施将扩大强邦新材绿色环保印刷版材生产能力,增强研发创新能力,提高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水平与效率,增强其综合实力,有利于强邦新材的持续发展。
未来,强邦新材将继续专注于感光新材料的研发,在保持印刷版材产品竞争优势的同时,积极向其他应用领域进行拓展。同时,强邦新材将深入把握市场和客户需求,向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可靠的产品,进一步拓展市场和提升竞争力,力争成为国内感光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
赞 | 评论 09月20日 09:27 来自网站 举报
-
中草香料下游行业规模扩张带动需求上涨 生产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金基研》天涯/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国内食品饮料、日化、烟草等香精香料下游行业持续发展,带动国内香精香料行业市场规模扩大。同时,受产业升级、环保趋严等因素影响...中草香料下游行业规模扩张带动需求上涨 生产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金基研》天涯/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国内食品饮料、日化、烟草等香精香料下游行业持续发展,带动国内香精香料行业市场规模扩大。同时,受产业升级、环保趋严等因素影响,国内香精香料行业集中度逐渐提升,行业内优质企业有望持续受益。自设立以来,安徽中草香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草香料”)专注于香料香精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凉味剂、合成香料和天然香料。
近年来,中草香料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逐年上涨,业绩持续向好。其中,中草香料近三年营收及归母净利润CAGR均高于行业均值,凸显其成长性。同时,中草香料的加权平均ROE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盈利能力突出。依托在技术研发、制造工艺、质量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中草香料与德之馨、奇华顿、芬美意、高砂等全球十大香精香料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据上海市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开具的证明,中草香料生产WS-23等产品生产工艺取得国家专利,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销售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一、下游行业规模扩张带动市场需求上涨,香精香料行业集中度逐渐提升
自设立以来,种草香料专注于香精香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可应用于食品饮料、日化、烟草、医药等行业,具有广泛的下游应用领域和发展空间。
香精是由多种香料、溶剂或载体及其辅料调配而成的芳香类混合物;香料则是一种能被嗅感嗅出气味或味感尝出香味的物质。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物质生活要求的提高,食品、医药、饮料、日化等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张,带动香精香料的市场需求持续上涨。
在食品行业,食品饮料行业是香料香精行业最大的下游市场之一,食品和饮料发展趋势是决定香料香精行业整体需求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国内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近年来,国内食品饮料行业呈稳步增长趋势。
据智研咨询数据,国内食品饮料工业总产值从2018年的9.42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1.67万亿元,CAGR为4.4%。
另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中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0%、6.8%。
在日化行业,香料香精主要是用于香水、化妆品、洗涤护理等日化用品的赋香、矫香。随着消费者对个人护理和家居清洁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日化行业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
据艾媒咨询数据,2019-2023年,国内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分别为4,256.0亿元、3,958.0亿元、4,553.0亿元、4,858.1亿元、5,169.0亿元,年均CAGR为4.98%;国内家清产品行业市场规模分别为435.6亿元、469.6亿元、499.2亿元、528.1亿元、556.1亿元,年均CAGR为6.30%。预计2025年,国内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有望增至5,791.0亿元,家清产品行业市场规模达到613.1亿元。
在烟草行业,烟用香精主要用于调节烟草的香气和口味,以及掩盖或修饰烟草原料的香味缺陷。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国内烟草行业的发展,烟用香精通过增加新品种、新配方等方式,满足烟草市场的不同需求,不断为香料香精行业带来新的消费需求。
据数据统计,2019-2023年,国内卷烟产量分别为2.36万亿支、2.39万亿支、2.42万亿支、2.43万亿支、2.44万亿支。预计2024年国内卷烟产量达2.68万亿支。
上述三大应用领域的持续发展带动国内香精香料行业市场规模稳定增长。据艾媒咨询数据,2019-2023年,国内香精香料行业市场规模分别为398亿元、408亿元、422亿元、428亿元、439亿元,预计2026年有望突破500亿元。
同时,近年来国内香精香料行业集中度逐渐提升。
由于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国内香精香料行业集中度偏低,“十三五”期间,国内香料香精生产企业超过1,000家。受行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国家化工、环保等方面监管政策趋严的影响,香精香料行业内部分中小企业加快出局或整合,规模以上企业凭借规模化生产、技术创新等不断降低生产成本,竞争优势日益凸显,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综上,近年来随着国内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国内食品饮料、日化、烟草等香精香料下游行业持续发展,带动国内香精香料行业市场规模扩大。同时,国内香精香料行业集中度逐渐提升,行业内优质企业将优先把握这一趋势带来的机遇。
二、营收净利润逐年上涨成长性优异,加权平均ROE高于行业均值
受益于下游市场需求的上涨,近年来中草香料业绩持续向好。
据招股书,2021-2023年,中草香料营业收入分别为1.50亿元、1.89亿元、2.0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1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07.51万元、3,771.25万元、4,103.59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3.36%。
到2024年1-6月,中草香料实现营业收入9,580.84万元,同比增长9.58%;实现归母净利润2,568.2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05%。
从成长性来看,2021-2023年,中草香料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增长速度大幅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
据东方财富choic数据,2021-2023年,中草香料同行业可比公司爱普香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普股份”)、安徽华业香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业香料”)、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和成”)、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禾实业”)、南京科思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思股份”)、昆山亚香香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香股份”)的营收CAGR均值为6.81%。
同期,中草香料同行业可比公司爱普股份、华业香料、新和成、金禾实业、科思股份、亚香股份的归母净利润CAGR均值为-15.96%。
在业绩增长的同时,中草香料的收现比均超100%,营收质量优秀。
据东方财富choic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中草香料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1.70亿元、1.99亿元、2.27亿元、0.98亿元,与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13.34%、105.16%、110.18%、102.41%。
此外,近年来中草香料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中草香料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37.27%、29.08%、20.28%、10.84%。
同期,中草香料同行业可比公司爱普股份、华业香料、新和成、金禾实业、科思股份、亚香股份的加权平均ROE均值分别为12.83%、14.03%、10.12%、5.61%。
简言之,近年来中草香料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均呈上涨趋势,且成长性优异。同时,中草香料的加权平均ROE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三、客户渠道及资源优质稳定,境外销售收入及占比快速上涨
作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十佳优秀品牌企业”、“食安安徽品牌”,中草香料始终重视产品质量及品牌声誉,制定并实施了严格的产品质量和环境管理控制,已建立从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检验与仓储、销售与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中草香料已通过了ISO9001:200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22000:2018认证、kosher认证、FSSC22000认证、HALAL认证、欧盟REACH注册、美国FDA认证等。
经过十余年的市场开拓,中草香料已积累了优质、稳定的客户渠道和资源,与德之馨、奇华顿等全球前十大香精香料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中草香料的下游客户包括终端客户和贸易商客户。其中,终端客户主要包括爱普股份、德之馨、奇华顿等知名香精香料企业和口味王、银丰药业等食品、药品生产企业;贸易商客户主要包括上海世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巨隆香料有限公司等香料贸易商。
依托在技术研发、制造工艺、产品质量及质量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中草香料客户群体保持稳定,近年来原有客户的销售金额占比均在70%以上。
从销售模式看,中草香料均为直销模式,即直接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将货物销售给客户并进行结算。
中草香料通过参加行业展会、行业会议以及行业介绍等方式进行业务拓展,并在建立一定联系后通过商业谈判获取订单;此外,中草香料紧紧围绕客户特定的产品使用环境和技术要求开展研发、生产工作,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客户需求,促进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近年来,中草香料加大外销业务拓展力度,并通过招聘外贸业务员、参加行业展会、行业会议以及行业介绍等方式开拓海外市场业务。随着境外客户的逐年积累,中草香料实现境内、境外业务规模的同步增长。
中草香料境外销售主要集中在荷兰、瑞士、澳大利亚、西班牙、英国、、泰国、美国、德国以及马来西亚。
据招股书,中草香料境内销售收入分别为1.37亿元、1.59亿元、1.68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3.50%、85.16%、83.63%、79.91%。
同期,中草香料境外销售收入分别为952.59万元、2,766.86万元、3,296.76万元、1,924.91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50%、14.84%、16.37%、20.09%。其中,2024年上半年,中草香料境外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32.01%。
综述之,中草香料重视产品质量及品牌声誉,通过全球诸多认证,具备质量优势。目前,中草香料已积累了优质、稳定的客户渠道和资源。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中草香料加大外销业务拓展力度,境外销售收入及占比快速上涨,海外市场开拓成效显著。
四、凉味剂系列产品国内市占率领先,WS系列凉味剂逐步替代薄荷醇
多年来,中草香料专注于香精香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凉味剂、合成香料和天然香料。其中凉味剂产品主要包括WS-23、WS-3、乳酸薄荷酯等,合成香料主要包括双丁酯、丁酸乙酯等,天然香料主要包括留兰香油、大蒜油、生姜油、红橘油等。
凉味剂销售收入属于中草香料第一大收入来源。据招股书,2021-2023年,中草香料凉味剂产品的销量分别为334.61吨、403.74吨、505.17吨,呈逐年增长趋势。
同期,中草香料凉味剂销售收入分别为1.04亿元、1.38亿元、1.57亿元,凉味剂系列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1.07%、73.92%、77.82%。
据上海市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开具的证明,中草香料生产WS-23等产品在国内销售市场处于领先地位,2021年及2022年度国内市场占有率均约30%,中草香料已成为该类产品主要生产企业之一。
传统的清凉剂薄荷醇能赋予产品清凉、新鲜的感觉,但薄荷香气非常明显并伴有苦味、因挥发性强、凉味作用时间短、凉感弱、使用量大、不耐高温、几乎不溶于水等劣势,使得薄荷醇在很多产品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WS系列凉味剂属于薄荷醇的升级替代产品。特别是中草香料主要凉味剂产品(WS-3和WS-23)具有凉味活性高、挥发性低、耐高温、凉味持久、凉感作用部位专一等优良的特性,可以克服薄荷醇的上述缺点,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其中,中草香料主要产品WS-23曾获得“安徽工业精品”称号。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将WS-3、WS-23等产品列为许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国家药监局发布《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版)》中,将WS-23、WS-3等凉味剂系列产品列入使用目录中。
近年来,WS凉味剂产品适用范围越来越广,市场认可度逐年提升,在凉味剂领域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有取代薄荷醇作为凉味剂使用的趋势,广泛应用于食品、酒类、饮料、日化、烟草等产品中。
随着以WS-3和WS-23为代表的新型凉味剂产品在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渗透,给未来市场空间带来不俗的增长潜力。上海市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WS系列凉味剂产品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可部分取代薄荷醇市场。
总的来说,中草香料的凉味剂系列产品销量、销售收入及占比均逐年上涨,国内市场占有率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WS凉味剂产品适用范围越来越广,市场认可度逐年提升,在部分领域正逐步替代传统凉味剂薄荷醇,市场前景广阔。
五、生产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募资扩产增品布局产业链上游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草香料始终坚持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的发展理念,围绕着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丰富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不断加大在香精香料领域的研发投入,尤其在凉味剂系列等方面的深入研发。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中草香料的研发投入分别为656.13万元、823.80万元、866.47万元、403.43万元。其中,2024年上半年,中草香料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43%。
中草香料的研发主要为新产品工艺研发与工艺优化试验,涉及到香料、香精、植物提取、医药中间体、食品配料、食品添加剂等多个领域。
经过多年研发积累,中草香料形成了独立、系统的工艺技术、工艺设备及制备方法,掌握了新型凉味剂WS-23生产技术、WS系列中间体生产技术、副产物中低含量凉味剂提取技术、戊二酸单-l-薄荷酯高效催化技术、新型凉味剂中间体4-氨基苯基乙酰胺的生产技术、新型凉味剂中间体1,2-环氧-3-L-薄荷氧基丙烷生产技术等六大核心技术。
中草香料技术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在提高产品质量(纯度)、节能降耗、成本控制等方面,在相关领域具有独创性和先进性。截至2024年9月2日,中草香料拥有10项发明专利,5项外观设计专利。
据上海市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开具的证明,中草香料 生产WS-23等产品生产工艺取得国家专利,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番上市,中草香料拟募集资金1.50亿元,总投资2.57亿元用于年产2,600吨凉味剂及香原料项目(一期)项目。该项目的具体产品包括凉味剂主要原材料腈类年产能1,170吨(其中630吨自用)、酰胺类(凉味剂)年产能900吨、醛类年产能20吨、酯类年产能550吨。
其中,腈类产品主要有2,2-二异丙基丙腈(DIPPN)、2,2-二异丙基丁腈,系中草香料凉味剂产品的主要原材料,有利于中草香料突破原料瓶颈。通过向产业链上游发展,有利于提升中草香料全产业链规模化生产能力,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造成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此外,该项目的建设将使得中草香料凉味剂相关产品种类将更加丰富,形成新的盈利增长点,同时产能的扩大,有助于形成规模效应,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增加中草香料的竞争优势,提升盈利能力。
未来,中草香料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和保持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断丰富产品种类,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赞(4) | 评论 09月12日 10:15 来自网站 举报
-
新乳业以“鲜立方战略”领航 产品创新与数字化转型赋能品牌升级《金基研》眷春/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今年上半年,国内消费市场呈现出温和修复态势,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消费意愿的增强,消费市场保持稳健增长趋势。其中,乳制品作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强国民身体素质的优质食品。然而,国...新乳业以“鲜立方战略”领航 产品创新与数字化转型赋能品牌升级
《金基研》眷春/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今年上半年,国内消费市场呈现出温和修复态势,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消费意愿的增强,消费市场保持稳健增长趋势。其中,乳制品作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强国民身体素质的优质食品。然而,国内居民乳制品消费量仍处于较低水平,人均年消费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亚洲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也未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每人每天摄入乳制品 300 克至500克的推荐量。因此,乳制品消费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在此背景下,作为区域性乳制品龙头企业,新希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乳业”),持续以“鲜立方战略”为核心,围绕“笃定核心业务、提升企业价值”为主线实现了持续增长。2024 年上半年,新乳业实现营业收入 53.64 亿元,同比增长 1.25%;归母净利润 2.96 亿元,同比增长 25.26%;归母扣非净利润 3.13 亿,同比增长 36.39%;销售净利润率 5.68%,较去年同期提高了超过1个百分点;净利率的增速较上一年度有所提升,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
一、消费市场呈现出温和修复态势,乳制品消费市场增长潜力显著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3.7%,其中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 3.2%,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实际增长 6.7%,整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尽管今年上半年国内消费市场呈现出温和修复态势,但乳业发展仍持续承压,乳品行业整体消费复苏低于预期。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乳制品全渠道销售额同比下滑3.1%,乳制品消费潜力仍待释放。
国家统计局显示,2024年3-7月国内乳制品产量分别为239万吨、225.4万吨、235.6万吨、242.7万吨、226万吨。截至2024年7月,乳制品累计产量1657.9万吨,同比下降3.4%。
尽管乳制品的整体消费增长遭遇了一定的挑战,但国内的乳制品市场潜力巨大,产品分类更加精细化。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和乳制品消费习惯的逐步形成,乳制品行业的增长潜力依然显著,长期发展趋势保持乐观。
从国内牛奶的产量上看,近年来国内牛奶的产量仍保持着稳定的增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2023年,国内牛奶的产量分别为3,038.62万吨、3,074.56万吨、3,201.24万吨、3,440.14万吨、3,682.7万吨、3,931.63万吨、4,196.65万吨。经计算,国内牛奶在2017-2023年的产量年化增长率为5.53%。
此外,乳制品行业在应对挑战的同时,也呈现了新的发展机遇和趋势。2024年,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全渠道销售模式正逐渐成为行业的新常态,乳制品企业不断拓宽和优化销售网络,在以增强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数字化技术的广泛运用正推动乳制品行业在生产、管理和销售等方面实现智能化升级。
从政策支持的角度看,《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十四五规划”等重要规划文件,都明确将“继续实施奶业振兴行动”、“保障乳制品供给”等作为未来国内乳制品行业重要的工作方向。
在优化乳制品供应链、提高国产乳制品质量、提升乳制品行业效益和竞争力等方面,2022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提供了政策支持。
总的来说,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在国内牛奶的产量保持稳定增长,且乳制品企业不断拓宽和优化销售网络的背景下,乳制品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二、营收利润逆势双增,五年战略规划稳步推进
尽管乳业发展仍持续承压,乳品行业整体消费复苏低于预期,但新乳业以“鲜立方战略”为核心,以“笃定核心业务、提升企业价值”为主线,实现了超过行业大盘、营收利润双增的持续增长,这一成绩更显珍贵。
作为区域性乳制品龙头企业,坚持“鲜立方战略”,以低温产品为主导,以“新鲜、新潮、新科技”的品牌定位,与主要龙头企业差异化竞争,企业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品牌势能处于行业前列,总体市场份额以及主要经营区域市场份额持续稳定提升。
据新乳业发布的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和2024年上半年,其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2.98亿元、53.64 亿元,同比增长1.25%;新乳业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7亿元、2.96亿元,同比增长25.26%;归母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3亿元、3.13 亿元,同比增长 36.39%;销售净利润率 5.68%,较去年同期提高了超过1个百分点;净利率的增速较上一年度有所提升,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
从营业收入构成来看,新乳业的液体乳业务增长稳健。2023年上半年和2024年上半年,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业收入分别为 48.59亿元、48.79亿元,同比增长0.40%,分别占营业收入的91.72%、90.95%。
从销售渠道方式上看,2024年上半年新乳业直销渠道稳健,直销收入分别为 27.55亿元,同比增长1.29%。
从盈利能力上看,由于奶价下降,新乳业毛利率实现增长。2023年上半年和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别为27.97%、29.23%,同比增长1.26个百分比,其中直销、经销毛利率分别为 34.23%、28.15%,同比增长1.72、2.82个百分比。
此外,2023年5月,基于对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态势的判断,结合自身的企业定位、资源禀赋,新乳业制定并发布了新的五年战略规划。
将“做大做强核心业务,提升企业价值,五年实现净利率倍增”确定为新的五年奋斗目标,并确立了做强低温、价值引领;科技加持、体验为上;内生为主、并购为辅;分布经营、区域深耕的战略实现路径。
而2024 年作为五年期规划的第二年,新乳业坚持以低温鲜奶、低温特色酸奶为主导,以 DTC 渠道占比提升为增长的重要引擎,五年期净利率翻倍正稳步兑现。
三、笃定“鲜”战略持续产品创新,引领市场份额稳步增长
2024年作为新乳业五年战略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新乳业坚定不移地贯彻“鲜立方战略”,专注于从“鲜、亲、透”三大核心要素出发,全面提升全链条的“新鲜”能力,构建出卓越的新鲜运营体系。
在上半年,新乳业通过“鲜酸双强”战略,持续强化战略品类的培育,低温鲜奶通过增强渠道的立体化覆盖能力不断深入市场,特色酸奶保持增长势头,实现了全国的协同覆盖,新乳业的总体市场份额以及在主要经营区域的市场份额均稳步上升。
一方面,新乳业持续对产品线进行创新升级,致力于完善高端产品布局。在2024年上半年,“24小时”系列鲜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矩阵化布局,在湖南南山推出的“黄金24小时”产品上市,中高端系列产品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30%;而高端品牌朝日唯品鲜奶的销售额同比增长约15%,带动了整体高端鲜奶销售额的同比增长约15%。
另一方面,坚持“鲜立方战略”,新乳业上半年新品收入占比保持双位数,展现了产品创新的强大动力。在明星产品“活润”系列的推动下,同样实现了15%的同比增长。
而“活润轻食杯”新品抓住了代餐、质价比、便利店发展的红利,“活润晶球”新品更是带动晶球系列增长超40%。此外,新乳业快速洞察消费者喜好,推出草莓、五黑、南瓜等多款低温风味乳,带动整体低温风味乳增长超40%。“初心”品牌聚焦健康营养赛道,零糖系列同比增长超25%,充分体现了新乳业在产品创新上的实力。
在乳制品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新乳业凭借创新驱动和高端化战略,实现了业绩的稳健增长。2024年上半年,新乳业不仅在低温产品领域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在常温赛道上也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势头。
今年上半年,常温有机纯牛奶新品收入同比增长超50%,高端品牌“澳特兰”有机系列产品同比增长20%。新乳业大力发展差异化地方特色奶源,四大特色牧场奶源——“星系牧场、森系牧场、云系牧场、水系牧场”上半年同比增长超20%。特别是塞上牧场,通过产品差异化强化含硒卖点,同比增长近50%;“贺兰山爵品”作为高端奶品牌,其价值也在持续提升。
换言之,新乳业在2024年上半年通过坚持创新驱动和高端化战略,实现了业绩的稳定增长。推出的新品带动了收入的双位数增长,特别是“活润”系列和低温风味乳表现突出。同时,常温有机牛奶和高端品牌“澳特兰”也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此外,新乳业通过差异化地方特色奶源和高端产品布局,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四、科研赋能产业链优化,多方面提升品牌影响力
新乳业持续对产品线进行创新升级离不开其科技创新的成就,在2024年上半年,新乳业在科技创新和品牌互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新乳业不仅持续投入生物科技领域,聚焦益生菌、酶工程等前沿技术,还实现了科研成果的稳定转化和产业化,进一步巩固了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
新乳业还通过“FZLL”系列发酵剂和即食乳酸菌“菌小方”等自主研发的产品,展示了其在生物发酵、酶工程、精准营养、优质乳加工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此外,新乳业还积极与浙江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企业平台对接,实现了产品电子标签功能,进一步提升了食品安全水平。
在数字化科技方面,新乳业实现了设备资产管理的线上化率100%,订单线上化率提升至95%,并在生产计划线上化方面取得突破。通过与德勤、哈佛商业评论等权威机构联合评选的“中国卓越管理公司”荣誉,新乳业在卓越运营与管理方面也获得了业界认可。
新乳业凭借其强大的企业结构和产品矩阵,通过外延并购实现了规模化扩张,构建了“1(总部)+N(子公司)”的企业模式。新乳业的“鲜战略”差异化经营模式,以多品牌协同发展为优势,低温风味乳潮品的快速发展,为业务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新乳业聚焦经营能力,以数字科技为经纬,推动供应链效率提升,并致力于世界级制造。同时,新乳业继续深耕客户价值、大供应链、食品安全等核心领域的数字化转型,通过“鲜活go”平台、数字工厂、PMC精益化管理与优化、奶源数字化等,构建了从牧场、工厂到零售终端的完整数字化体系。
在新乳业的努力下,国内乳制品行业正迈向一个更加高效、智能、环保的高品质发展新时代。公司将继续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为驱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品质的乳制品,助力我国乳制品行业的繁荣发展。
在渠道建设方面,新乳业以DTC渠道为增长引擎,深耕核心区域和市场,提升各区域市场的份额和品牌影响力。公司通过地网变革和异业合作,实现了订户和门店运营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同时,新乳业还大力发展远场电商业务,特别是在抖音和拼多多平台上的业绩增长尤为显著。
此外,新乳业接入自研发和运营的“鲜活go”平台的周期购业务规模持续增长,“鲜活go”商城业务规模同比增长超50%,全年周期购用户复购率和留存率显著提升。 “鲜活go”持续以“更丰富的营销活动”、“更丰富的消费场景”、“更完整的用户权益”、“更多元的连接”为主线,通过一物一码等助力,进一步提升了以智能柜、数字化门店、周期购等为核心的消费场景推广效果,对业务的支撑力度明显提升。
在品牌互动方面,新乳业通过创新整合营销,成功打造了多个品牌活动。例如,“24小时”品牌在极地考察40周年之际,开展了系列品牌活动,传递品牌“极”质精神;“今日鲜奶铺”与永乐宫IP联名打造了第10届“所愿皆实现”粉丝节,将国潮文化和情绪营销合二为一,覆盖了超过5,000万人次。
尽管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但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新乳业将继续坚持“鲜立方战略”,以低温产品为主导,以“新鲜、新潮、新科技”为品牌定位开展差异化竞争,深化研发创新,加强区域精耕,推动企业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品牌势能处于行业前列,创造长期增长,增强盈利能力,全面提升企业价值。
赞(4) | 评论 09月10日 11:04 来自网站 举报
-
美好医疗:多元化布局不断拓展新赛道 精密模具技术水平达国际先进《金基研》天涯/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老龄化是全球人口面临不可逆转的基本趋势。老年人口的增加对医疗资源的需求亦刚性增长。其中,在呼吸系统患者人数和失聪患者人数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家用呼吸机和人工植入耳蜗市场需求持续提升...美好医疗:多元化布局不断拓展新赛道 精密模具技术水平达国际先进
《金基研》天涯/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老龄化是全球人口面临不可逆转的基本趋势。老年人口的增加对医疗资源的需求亦刚性增长。其中,在呼吸系统患者人数和失聪患者人数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家用呼吸机和人工植入耳蜗市场需求持续提升,行业前景广阔。
作为医疗器械精密组件制造商,深圳市美好创亿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好医疗”)为国内外医疗器械客户提供从产品设计开发到批量生产交付的全生命周期覆盖及全流程服务,主要产品为家用呼吸机组件、人工植入耳蜗组件、家用及消费电子组件。
深耕医疗器械精密组件领域十余载,美好医疗积累了丰富的产品研发、工程技术研发和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和品质控制经验,形成了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制造+医疗”多技术平台、优质的医疗客户资源等核心竞争优势。目前,美好医疗家用呼吸机组件和人工植入耳蜗组件业务保持稳步发展,并逐步拓展监护、介入、给药等其他医疗领域,以及家用消费电子领域,实现多元化布局,业务呈现良好的成长性。
一、老龄化带动国内外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稳增,细分领域市场需求提升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全球医疗器械的市场规模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
据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整理的数据,2019-2023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分别为4,519亿美元、4,586亿美元、5,326亿美元、5,773亿美元、5,952亿美元,并将以5.71%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增长,至2027年全球医疗器械产业规模将达到7,432亿美元。
在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仍属于朝阳产业。
老年人全身机能衰退和免疫功能减弱,人口老龄化将使得医疗器械行业迎来更多需求。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2023年,国内65岁及以上人口分别为1.76亿人、1.91亿人、2.01亿人、2.10亿人、2.17亿人,占当年度全国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2.6%、13.5%、14.2%、14.9%、15.4%。
同时,受价格优势和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的驱动,国内医疗器械制造商正以越来越高端的产品拓展海外市场。依托于国内制造完善的产业链、大规模制造能力和工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内已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的重要出口国。
数据显示,2019-2023年,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分别为6,235亿元、10,358亿元,预测2024年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1.13万亿元。
具体到美好医疗核心业务所处的家用呼吸机和人工植入耳蜗细分领域,在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相关产品市场需求持续提升。
家用呼吸机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或病症,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部感染等,为患者提供通气辅助和增加肺通气量,保持患者正常的生理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将在2030年成为全世界第三大主要死因。由于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性灰尘以及化学品暴露等风险因素增加和人口老龄化趋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人数仍将持续增加,预计到2025年,患病人数将达到5.3亿人左右。
同时,随着超重和肥胖人群的不断增多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提升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预计到2025年,全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病人数将增加到11.6亿人左右。
据怡和嘉业招股说明书数据,2016-2020年,全球家用无创呼吸机市场从17.07亿美元增长至27.0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2.23%。另据QY Research调研报告显示,预计2029年全球全自动家庭护理呼吸机市场规模将达到64.1亿美元,未来几年CAGR为11.7%。
人工植入耳蜗是目前运用最成功的生物医学工程助听装置,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治疗轻度到重度失聪的常规方法。
据贝哲斯咨询数据,2023年全球有5%的人口接受过听力损失康复服务。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超过25亿人可能患有听力损失。2023年,全球人工耳蜗市场规模为20.55亿美元,预计2032年将达到42.87亿美元左右。
综上,受老龄化加剧影响,国内外医疗器械市场需求扩大,行业市场规模逐年上涨。其中,在呼吸系统患者人数和失聪患者人数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家用呼吸机和人工植入耳蜗市场需求持续提升,行业前景广阔。
二、营收及净利润环比改善明显,与逾十家全球百强医疗器械企业合作
受呼吸机组件下游客户阶段性去库存的影响,美好医疗业绩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有所承压。2024上半年,美好医疗实现营收7.06亿元,归母净利润1.69亿元。其中,2024年Q2,下游客户去库存影响逐步出清,业绩环比增长显著。
据东方财富choic数据,2024年第二季度,美好医疗营业收入为4.25亿元,环比增长50.91%;归母净利润为1.11亿元,环比增长91.48%。
毛利率方面,2024年第二季度,美好医疗毛利率为42.85%,环比提升4.56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近年来美好医疗的资产负债率低于行业均值,偿债风险低。
据东方财富choic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美好医疗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6.80%、10.83%、9.68%、10.29%。
同期,美好医疗所处的中证行业分类医疗器械类别91家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均值分别为24.42%、23.41%、22.90%、23.17%。
凭借不俗的研发实力、精密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技术、自动化生产系统的开发和创新能力、完善的医疗器械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美好医疗在行业内树立了不俗的品牌知名度,还得到越来越多全球医疗器械百强客户及细分领域头部企业的认可和信赖。
近年来,美好医疗不断拓展全球医疗器械优质客户,为十余家全球医疗器械100强企业在呼吸、听力、心血管介入、节律管理、骨科、给药、监护等多个细分领域提供产品和组件的开发及生产服务;同时,美好医疗还在电生理、器械消毒、手术机器人、眼科器械、血糖管理、体外诊断等多个细分市场与多家全球创新型高科技企业开展产品开发和生产制造方面的合作。
其中,美好医疗的战略客户包括全球家用呼吸机市场头部企业之一的客户A和人工植入耳蜗全球市场头部企业之一的客户B。
美好医疗连续多年获评客户A“最佳供应商”、“客户A致谢奖”、“客户A价值贡献奖”、“客户A创新奖”、“客户A项目贡献感谢奖”、“客户A最佳合作伙伴奖”、“客户A最佳成本管控奖”,获评客户B“5年服务最有价值和优秀合作伙伴”。
同时,美好医疗积极实施生产基地配套战略,通过在下游客户周边设立生产基地,显著提升了服务质量和响应速度,从而深化了与客户的合作关系。美好医疗已在马来西亚设立生产基地,并顺利完成了一、二期产能建设并投入使用。这一举措使美好医疗能够更高效地服务于客户,进一步增强了与客户之间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简言之,2024年H1,美好医疗业绩持续改善。其中,2024年Q2,美好医疗的营收、归母净利润、毛利率均环比改善明显。近年来,美好医疗不断拓展全球医疗器械优质客户,已与十余家全球医疗器械100强企业开展合作。同时,美好医疗实施生产基地配套战略,提升客户粘性。
三、两大基石业务板块逐步稳固,多元化布局不断拓展新赛道
作为医疗器械精密组件制造商,美好医疗主营业务是为全球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从产品设计开发到批量生产交付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其中,家用呼吸机组件和人工植入耳蜗组件是美好医疗的两大基石业务板块。
美好医疗为全球家用呼吸机和人工植入耳蜗细分市场头部企业之一提供组件及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服务,组件产品主要应用于家用呼吸机和人工植入耳蜗产品的生产。目前,美好医疗家用呼吸机组件和人工植入耳蜗组件业务保持稳步发展。
在家用呼吸机组件板块,美好医疗家用呼吸机组件库存自2023年第二季度开始逐步去除,目前相关库存压力逐渐消退,已经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
在人工植入耳蜗组件板块,美好医疗人工植入耳蜗组件收入及占比呈稳健增长趋势。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美好医疗人工植入耳蜗组件收入分别为6,257.61万元、9,800.26万元、11,355.08万元、6,463.56万元,占各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50%、6.92%、8.49%、9.15%。
同时,美好医疗逐步拓展监护、介入、给药等其他医疗领域,以及咖啡壶组件等家用消费电子领域,实现多元化布局,相关业务均呈现良好的成长性。
在家用及消费电子组件板块,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美好医疗家用及消费电子组件板块营收分别为8,356.19万元、7,736.38万元、15,024.46万元、7,890.30万元。其中,2024年上半年,美好医疗家用及消费电子组件板块营收同比增长36.60%。
在血糖管理板块,美好医疗已有海外B端客户的订单;目前已有两条全自动化自研胰岛素注射笔生产线处于预备状态;同时美好医疗将持续投入大量研发资源在该赛道中,后续将采取不同的业务模式来应对不同客户的订单需求;
在体外诊断板块,美好医疗主要聚焦于高端耗材领域,而其在精密模具及自动化设备上有充足的技术储备和转化实力来妥善应对这一挑战;
在心血管板块,美好医疗目前在技术研发突破、团队建设、业务拓展等方面稳步推进中,同时相关业务也在有序开展;
目前,美好医疗在骨科、MAH等各项新赛道均有技术研发上的持续投入,并保持稳步向前的良好态势。
2024年上半年,美好医疗其他医疗组件产品营收同比增长14.9%。
此外,美好医疗是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受托生产企业和合约制造商,为国际国内医疗器械知名企业提供医疗器械产品受托生产服务。注册人业务有效地提升了美好医疗在国内市场的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为其业务的国际国内双循环打下基础。
总的来说,美好医疗两大基石业务中家用呼吸机组件板块下游去库存影响因素逐步出清,后续订单有望逐步企稳;人工植入耳蜗组件收入及占比呈稳健增长趋势。同时,美好医疗逐步拓展业务领域,实现多元化布局,相关业务均呈现良好的成长性。
四、重创新研发投入逐年上涨,精密模具技术水平达国际先进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美好医疗一直注重研发和创新工作,不断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在战略新赛道打造核心技术和竞争能力。
2021-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美好医疗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6,391.19万元、8,768.59万元、12,040.32万元、5,738.64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62%、6.20%、9.00%、8.12%。其中,2024年1-6月,美好医疗研发投入同比增长9.26%。
在研发团队建设方面,美好医疗集聚了一批高素质、经验丰富的研发人才,并不断加强研发团队的建设,吸引行业内优秀人才加入研发队伍,为其研发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1-2023年各期末,美好医疗分别拥有研发人员232名、375名、430名,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4.83%、15.37%、17.62%。
持续的研发投入,取得了良好的回报。在生产实践和技术研发过程中,美好医疗积累了丰富的产品研发、生产经验,并逐步掌握了医疗器械组件及产品的开发技术、塑胶和液态硅胶精密模具及成型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核心技术。
值得关注的是,美好医疗的核心技术在行业内具有不俗的竞争优势和先进性。目前美好医疗精密模具的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使用寿命等重要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美好医疗精密模具技术水平与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比较如下:
美好医疗的研发策略一方面巩固和加强其在传统优势技术平台的能力建设,另一方面在心血管介入、电生理、节律管理、体外诊断、血糖管理、外科等细分市场打造新的技术创新平台,助力美好医疗中长期战略有效推进和落地。
2024年上半年,美好医疗在医疗器械新赛道专用技术、电子技术、软件技术和医疗大数据技术等方面的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在自动化技术、挤出技术、多穴模模具技术、NPI实验室能力等方面均取得新的突破与进展。
截至2024年6月30日,美好医疗及合并报表范围内公司共有授权专利226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35项)和已登记的软件著作权30件;共拥有23项医疗器械注册证(其中: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5项,一类医疗器械备案证8项)。其中,2024年1-6月,美好医疗新增专利申请44项,新增授权专利29项(其中发明1项)。
综上,美好医疗重视技术创新,持续加大研发资金及人员投入,取得了良好的回报。目前,美好医疗精密模具的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使用寿命等重要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医疗器械新赛道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与进展。
五、推进自动化建设提效保质,国内外双线产能进一步释放
深耕医疗器械行业十余年,美好医疗已发展成为国内头部家用呼吸机组件和人工植入耳蜗组件制造商之一。
多年来,美好医疗致力于为全球医疗器械百强客户及细分市场头部企业客户提供全流程服务,为医疗器械头部企业提供高品质精密组件,这一战略定位体现了美好医疗的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
为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并确保产品质量的精准与稳定,美好医疗引进了一系列全球最先进的模具加工设备、塑胶注塑设备、液态硅胶注塑设备、自动化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
通过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流程,美好医疗能够大幅度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一致性。
此外,为了满足医疗器械生产的特殊要求,美好医疗还建设了满足三类和二类等医疗器械生产的万级、十万级洁净厂房和微生物实验室等。这些厂房和实验室的建设,严格遵循了医疗器械生产的行业标准和规范,确保了生产环境的洁净度和安全性。
通过这样的设施配置,美好医疗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产品,满足其对高品质医疗器械的需求。在长期的生产交付实践中,美好医疗凭借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设施,保证其生产产品的质量十年如一日的稳定性。
同时,美好医疗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美好医疗的质量管理体系可同时满足欧盟CE、国内NMPA和美国FDA法律法规要求,因此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医疗器械设计开发、注册和生产需求。
此外,近年来,美好医疗多个生产基地的产能逐步释放,生产交付能力进一步提升。
目前,美好医疗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惠州大亚湾、深圳龙岗和马来西亚槟城,均已构建了符合自身生产经营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体系认证。
2024年上半年,美好医疗多个生产基地的产能得到进一步的释放。其中惠州生产基地产能不断增强和扩充,马来二期NPI能力建设和产能扩产,深圳总部在建,马来三期工程开始建设,进一步满足了客户的全球化生产供应需求,有效地提升了美好医疗服务全球客户的能力。
未来,美好医疗将继续深耕核苷(酸)产品领域,以现有产品为基础,加大新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投入力度;坚持专业化道路,抓住行业发展机遇,加快核苷产业链延伸,适时切入制剂领域,打通核苷产业发展路径,打造核苷(酸)类产品研发生产企业。
赞(4) | 评论 09月04日 09:37 来自网站 举报
-
泰凌微:下游物联网市场景气度回升 新一代产品功耗指标国际领先《金基研》天涯/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物联网作为新兴领域兴起,不但新的产品应用不断涌现,也带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2022年,受消费电子等终端产品市场需求疲软因素影响,物联...泰凌微:下游物联网市场景气度回升 新一代产品功耗指标国际领先
《金基研》天涯/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物联网作为新兴领域兴起,不但新的产品应用不断涌现,也带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2022年,受消费电子等终端产品市场需求疲软因素影响,物联网行业景气度下降。2024年上半年,终端设备市场需求景气度回升,无线物联网芯片需求上涨。
作为一家业内知名的、产品参与全球竞争的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泰凌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凌微”)主要聚焦于低功耗蓝牙芯片、多协议物联网芯片、私有协议2.4G芯片和无线音频芯片等产品,下游应用市场呈多元化布局。
2024年上半年,泰凌微营收同比上涨,毛利率进一步提高,业绩向好。泰凌微已成功研发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一流性能水平的低功耗无线物联网系统级芯片,产品综合性能表现优异,得到客户和市场的广泛认可,并在多个产品及业务领域取得领先优势,在全球范围内积累了丰富的终端客户资源。2024年7月,泰凌微最新一代产品发布,是国内首颗实现工作电流低至1mA量级的多协议物联网无线SoC,功耗指标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对其未来业绩或产生正面影响。
一、2024年H1市场景气度回升需求上涨,物联网长期发展趋势不改
作为是一家专业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泰凌微主要从事无线物联网系统级芯片的研发、设计及销售。无线物联网芯片行业的销售情况与下游终端设备市场需求高度相关。
2023年对于全球物联网通信模组市场而言是艰难的一年,据Counterpoint数据,受需求减少影响,2023年全球物联网模组出货量首次出现下滑,同比下降2%。
2024年上半年,市场景气回升迹象明显,海外需求也相对强劲,智能家居、电脑周边、音频等领域都有良好势头。
智能家居方面,虽然近年来智能家居渗透率持续提升,但目前全球仅有不足20%的家庭中拥有智能家居单品,整体渗透率仍处于低位。
据Statista、Meet Intelligence数据,2019-2023年,全球智能家居入户率分别为9.3%、10.7%、12.3%、14.2%、16.4%。预计到2028年全球智能家居入户率将达到28.8%。
另据Canalys数据,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2,889亿台,同比增长12%,为连续三个季度正增长;全球PC的出货量达6,280万台,同比增长3.4%。Canalys预计,2024年,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的出货量将增长5%,智能手表有望实现4%的年增长率。
物联网作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波世界信息化革命,市场快速发展,体量巨大。据IoT Analytics数据,2018-2022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分别为80亿、100亿、113亿、122亿、144亿,预计2024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192亿。
其中,由于物联网短距离连接应用范围既包括智能家居、穿戴设备等消费类应用场景,也可以应用于大量企业的场景,且接入便捷,因此短距离连接方式占据物联网连接的绝大部分。市场研究机构IoT Analytics认为蓝牙、WiFi等短距离物联网连接超过总连接数的70%。
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数是物联网市场规模的一个重要指标和风向标,其变化情况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物联网应用规模的变化。
据工信部数据,2019-2023年及2024年1-7月各期末,国内蜂窝物联网连接数分别为10.28亿户、11.36亿户、13.98亿户、18.45亿户、23.32亿户、25.47亿户。
长期来看,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特别是5G、6G、星链、量子通信等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将持续增长。
综上,受消费电子等终端产品市场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2022年物联网行业景气度下降。2024年上半年,终端设备市场景气度回升,无线物联网芯片需求上涨。近年来,国内外物联网连接数逐年上涨,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物联网行业长期发展趋势不改。
二、营收同比上涨毛利率提高,进入诸多知名品牌供应链体系
受益于下游市场景气度回升,2023年以来泰凌微营收规模呈上涨趋势,毛利率走高。
2023年,泰凌微的营业收入为6.36亿元,同比增幅4.40%,归母净利润为4,977.18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到2024年上半年,泰凌微实现营业收入3.66亿元,同比增长14.67%,归母净利润2,698.40万元,同比下降5.69%。
需要说明的是,2024年上半年,泰凌微归母净利润小幅下滑主要系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2,733.53万元。
毛利率方面,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行业内处于去库存阶段,加之泰凌微加强存货管控,并优化成本,毛利率分别较上年同期提高2.23个百分点、2.99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近年来泰凌微的资产负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大幅低于行业均值,偿债能力良好。
据东方财富choic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泰凌微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9.20%、6.58%、3.64%、5.07%。
同期,泰凌微所处的中证行业分类集成电路设计类别81家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均值分别为22.85%、19.30%、18.55%、18.45%。其中,部分上市公司2024年半年报尚未披露,选取2024年8月23日前已披露上市公司数据取均值。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各期末,泰凌微货币资金分别为4.71亿元、4.78亿元、19.55亿元、19.03亿元;短期借款分别为0.17万元、7.62万元、4.22万元、2.59万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分别为281.43万元、341.90万元、312.37万元、571.10万元;无长期借款。
深耕无线物联网系统级芯片领域多年,泰凌微的产品被大量国内外一线品牌所采用,在全球范围内积累了丰富的终端客户资源。
目前,泰凌微与多家行业领先的手机及周边、电脑及周边、遥控器、家居照明等厂商或其代工厂商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品广泛应用于汉朔、小米、罗技、联想、欧之(Home Control)、雷柏、涂鸦智能、朗德万斯(Ledvance)、瑞萨(Renesas)、创维、长虹、海尔、夏普(Sharp)、松下(Panasonic)、英伟达(Nvidia)、哈曼(Harman)等多家主流终端知名品牌。
同时,泰凌微进入美国Charter、意大利Telecom Italia等国际大型运营商供应链,并支持和服务百度、阿里巴巴、谷歌(Google)、亚马逊(Amazon)等众多科技公司在国际国内的生态链企业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芯片产品进入下游终端产品企业供应链体系,面临极高的产品要求、准入门槛,和对产品技术、质量等方面特定的验证周期。芯片产品进入下游企业供应链体系后,往往可形成稳定、粘性的合作关系,并可实现多类产品的销售协同。
前述众多一线品牌,需求稳定,具备不俗的对抗经济波动能力,从而确保了泰凌微长期业绩的稳定性,构成了其竞争优势和商业壁垒。
简言之,2023年以来泰凌微营收规模呈上涨趋势,毛利率走高。近年来泰凌微的资产负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大幅低于行业均值,偿债风险低。同时,泰凌微积累了丰富的终端客户资源,从而确保其业绩稳定增长。
三、下游应用市场多元化布局,音频芯片收入及占比逐年上涨
作为一家业内知名的、产品参与全球竞争的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泰凌微的主要业务是低功耗无线物联网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主要聚焦于低功耗蓝牙芯片、多协议(含Zigbee,Matter等)物联网芯片、私有协议2.4G芯片和无线音频芯片等产品。
从应用领域来看,泰凌微持续不断丰富产品矩阵,芯片对应的终端应用产品品类丰富,呈多元化布局,比如电子价签、物联网网关、照明、遥控器、体重秤、智能手表手环、无线键鼠、无线音频设备等,广泛应用在电脑外设、智能家居、智能硬件、智能工业系统、智能商业系统等领域。
其中,在智能遥控器市场,泰凌微芯片占据了全球相当重要的份额;在电子价签市场,泰凌微提供高度性价比的芯片和灵活的技术方案,出货量逐年增长,并处于国内头部地位;在细分音频产品领域,泰凌微产品具备独特的市场优势,特别是在超低延迟和多模共存音频设备方面。
在过去两年里,泰凌微已经在汽车领域投入了资源,研发针对各种应用的解决方案,并持续积极开拓市场。泰凌微已经开始出货芯片用于汽车的智能数字钥匙。此外,在汽车领域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等也会用到无线连接的技术,汽车市场会成为无线连接技术应用的一个大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泰凌微芯片的全球累计出货量突破20亿颗,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获得客户认可,在所处行业的多个领域拥有突出优势,地位稳固。
在蓝牙低功耗SoC方面,泰凌微的蓝牙低功耗SoC芯片长期位于市场的首要位置,成为全球头部企业的代表之一。
在Zigbee领域,泰凌微是出货量最大的本土Zigbee芯片供应商,并稳居全球前列,在本地和国际市场上有强劲竞争实力。此外,泰凌微的Thread和MatterSoC芯片紧跟最新的协议标准,在国际头部芯片供应商中占据一席之地。泰凌微还在2.4G私有协议SoC领域取得领先地位,特别是在键鼠和电子价签为代表的主要应用市场。
在无线音频SoC方面,泰凌微支持多种无线音频技术,包括最新的蓝牙低功耗音频技术,其芯片已成功进入国际头部品牌的产品线。泰凌微的音频芯片产品在低延时、双模在线等方面具有相对明显的优势。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泰凌微音频芯片收入分别为1,130.13万元、3,847.73万元、4,672.81万元、3,076.73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74%、6.32%、7.35%、8.42%。
综述之,泰凌微芯片对应的终端应用产品品类丰富,下游应用市场呈多元化布局,且近两年加大在汽车领域的布局,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同时,泰凌微的蓝牙低功耗SoC芯片长期位于市场的首要位置,音频芯片产品具有相对明显的优势,销售收入及占比逐年上涨。
四、系统级芯片架构优势明显,获各主要协议认证打造多协议支持能力
目前,在嵌入式处理器方面ARM架构占据主导地位。相较于ARM架构,RISC-V架构在指令集的自主可控性、芯片架构的可拓展性和芯片成本的可优化性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泰凌微芯片架构的设计主要基于系统级芯片的硬件架构,集成了产品开发所需要的主要硬件模块。在大部分应用环境中,下游客户仅需少量的外围器件即可实现整个系统功能。泰凌微最新一代产品TLSR9系列采用RISC-V架构的MCU(微控制单元)。
2021年8月,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原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认证,泰凌微TLSR9微控制器产品成为全球首款通过平台型安全架构(PSA)认证的RISC-V架构芯片。
2021年9月13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官方报道“TLSR9微控制器产品成为全球首款通过PSA认证的RISC-V架构芯片,这预示着国内芯片企业在RISC-V架构的芯片研发与应用方面取得关键性进展,且芯片的信息安全保护能力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由于不同芯片对应特定的无线物联网应用领域,除了芯片硬件本身之外,泰凌微还在芯片硬件架构的基础之上为下游客户提供配套的自研固件协议栈、参考应用软件以及由前两者组成的软件开发套件(SDK),以帮助客户实现最终应用场景所需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物联网(IoT)低功耗短距离无线连接技术主要基于低功耗蓝牙、ZigBee、2.4G、Thread、HomeKit等无线通信技术及协议,将终端设备接入网络,通过传输数据来实现物理设备与虚拟信息网络的无线连接。
泰凌微高度重视物联网各主要协议的认证开发工作:于2019年7月获选为国际蓝牙技术联盟(SIG)董事会成员公司;系ZigBee联盟(现更名为:CSA联盟)参与者级别会员;拥有从提供基础2.4G软件开发工具包(SDK)、根据客户不同场景使用需求定制私有上层协议的全方位支持能力;是Thread联盟Contributor(贡献者)级别成员;为苹果MFi开发成员及Adjunct Technology Development(协作技术开发)成员。公司在2020年就成为了第一批星闪联盟的会员,也一直紧密追踪星闪标准的进展,一直都有在做相关的研发投入。
2021年,泰凌微TLSR9系列高性能SoC芯片获得UL物联网实验室颁发的中国内地首个Thread认证,自此TLSR9系列旗舰芯片集齐了包括低功耗蓝牙、ZigBee、Thread在内的低功耗无线物联网连接标准的全部最新认证;泰凌微产品又于2022年获得最新Thread 1.3认证。
依托对各种单项协议标准的深入理解,泰凌微自主研发了低功耗蓝牙、经典蓝牙、ZigBee、Thread、蓝牙Mesh和HomeKit等物联网通信标准的协议栈,并支持开源项目Open Thread和Matter等系统和协议栈。
除了支持多种模式物联网协议栈在单颗芯片上灵活运行外,泰凌微还实现了双模切换、双模共存、三模通信等多种灵活动态的协议栈工作方式,允许客户灵活搭配多种协议栈进行通信和组网,大大降低应对多种模式低功耗物联网标准支持的难度。
凭借芯片架构优势及突出的多协议支持能力,泰凌微形成了良性丰富的下游应用者生态优势。
五、研发投入及占比逐年上涨,新一代产品功耗指标国际领先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技术驱动型企业,泰凌微重视研发及企业长期发展,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不断推出满足最新标准的低功耗蓝牙、Matter、Zigbee、无线音频等芯片产品、配套协议栈和参考应用。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泰凌微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25亿元、1.38亿元、1.73亿元、1.03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9.20%、22.66%、27.16%、28.12%。
研发团队建设方面,泰凌微培育了一支专业的高水平的设计研发团队,研发团队骨干成员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拥有多年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研发经验。截至2024年6月30日,泰凌微研发团队共有256人,研发人员数量占总人数的比例达71.31%。
经过多年的自主研发和技术积累,泰凌微具备从MCU内核到固件协议栈全范围的自主研发能力、国际领先的芯片设计能力和丰富的芯片设计经验,拥有“双模射频收发架构”“双模设备及其实现同时通信的方法”“无线网络内的同步控制方法、无线网络及智能家居设备”等全球知识产权核心专利,并已建立了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
截至2024年6月末,泰凌微及子公司拥有专利84项,其中境内发明专利59项,境内实用新型专利1项,海外专利24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15项;软件著作权24项。
泰凌微已成功研发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一流性能水平的低功耗无线物联网系统级芯片,主要芯片产品在多协议支持、系统级架构研发、射频链路预算、系统功耗等多个关键功能和方面已达到全球先进水平。
2024年上半年,泰凌微通过积极的研发投入和产品开发,进一步巩固和增强了现有多项核心技术,不断增加和拓宽核心技术覆盖领域,并由此研发出相关产品,帮助下游客户实现快速量产,进一步保持了其核心竞争力。
其中,泰凌微完成了Zigbee R23协议栈的认证,Matter协议1.3版本的认证。泰凌微在下一代低功耗蓝牙标准基础上,自研的低功耗无线高精度定位芯片、算法及软件协议栈技术,能够在较少增加硬件面积的情况下,实现室内高精度定位,已经在前导客户中进行导入。泰凌微基于先进工艺平台研发的包含多个RISC-V MCU,高性能DSP等异构多核集成的单芯片,已经在前导客户进行导入。
2024年7月3日,泰凌微公告,TLSR925X系列SoC是泰凌微高性能、低功耗、多协议、高集成度无线连接芯片家族的最新一代产品,是国内首颗实现工作电流低至1mA量级的多协议物联网无线SoC。TLSR925XSoC对比竞品的功耗优势显著,而且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未来,泰凌微将始终围绕物联网芯片领域,紧紧抓住物联网设备需求爆发的产业机遇,在 IoT、无线音频等多个领域深度布局,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芯片产品,进一步巩固在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力争成为一家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一流芯片设计企业。
赞(3) | 评论 08月26日 13:15 来自网站 举报
-
佳力奇:国内军工行业长坡厚雪 核心技术贡献收入占比超99%《金基研》天涯/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国家战略的调整,国内军费预算持续增长,且军费支出向增加高新武器装备及其配套设施投入转变。同时,世界安全局势趋于紧张,为国内军贸的出口带来了窗口期。...佳力奇:国内军工行业长坡厚雪 核心技术贡献收入占比超99%
《金基研》天涯/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国家战略的调整,国内军费预算持续增长,且军费支出向增加高新武器装备及其配套设施投入转变。同时,世界安全局势趋于紧张,为国内军贸的出口带来了窗口期。此外,随着飞机对结构轻量化、高性能化、结构功能一体化的要求日益提升,复合材料在飞机的应用占比持续增加,航空复材零部件制造业前景广阔。
作为航空复材零部件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安徽佳力奇先进复合材料科技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佳力奇”)专注于航空复材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服务,长期深耕军用航空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歼击机、运输机、无人机、教练机、靶机、导弹等重点型号装备,是目前国内重要的航空复材零部件供应商之一。
经过长期深耕,佳力奇在航空复材零部件及相关领域已形成不俗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在技术方面,佳力奇重视研发创新,研发投入占比高于行业均值,产研高度融合,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比超99%。凭借工艺技术、质量控制、交付速度、成本控制以及服务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佳力奇与业内主要客户建立了深入、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佳力奇聚焦核心战略客户,并通过提供定制化、一站式解决方案增强客户粘性。
一、国内军工行业长坡厚雪,航空复材应用比例不断提高
作为一家专注于航空复材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服务的企业,佳力奇长期深耕于军用航空领域,产品的最终用户主要为军方。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国家战略的调整,为建设同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稳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国内在国防领域的财政支出持续稳定增长。
据财政部数据,2019-2023年,国内军费预算分别为1.19万亿元、1.27万亿元、1.38万亿元、1.48万亿元、1.55万亿元。2024年,国内军费预算达1.67万亿元,同比增长7.2%。
目前,国内国防支出占GDP比例仍偏低,相较、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国内国防支出仍有提升空间。在整个“十四五”时期乃至到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的节点,国内国防支出增速或将长期高于GDP增速,国防支出占GDP比重有望进一步提升。
同时,国内军费支出方向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点,已由“调整、改善军人工资待遇和部队生活条件”向“增加高新武器装备及其配套设施投入”转变。
国防开支稳步增长和装备费占军费比例的提升为大规模列装航空装备创造了有利条件,空军装备的更新换代与批量扩产持续进行,国内航空制造业稳健发展。
此外,持续一年多的冲突仍在进行当中,巴以冲突令世界局势再起波澜,世界安全局势趋于紧张,为国内军贸的出口带来了窗口期。2023年11月13日至17日,运-20BE、枭龙Block3版本、L15教练机等在第十八届迪拜国际航空展亮相,见证中国航空力量。
在国内航空制造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复合材料在飞机的应用占比持续增加。随着现代战争对军用装备先进性要求的不断提升,复合材料用量已成为衡量军用装备先进性的重要标志。
经过40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国内先进复合材料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复合材料在各类型飞机上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复合材料用量也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而快速增加。
相比传统金属零部件,航空复材零部件在比强度、比模量、耐疲劳性、耐腐蚀性等技术指标具备明显优势,可有效减轻航空器重量、提升航空器产品性能。复合材料在国内军机的用量占比不断提升,已从最初用量1%左右提升至20%左右,且目标用量将增加至29%。
随着飞机对结构轻量化、高性能化、结构功能一体化的要求日益提升,复合材料在飞机的应用占比将持续增加,航空复材零部件制造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综上,近年来国内军费预算持续增长、军费支出向增加高新武器装备及其配套设施投入转变、国内军贸出口处窗口期,国内航空制造业稳健发展。同时,复合材料在飞机的应用占比持续增加,航空复材零部件行业前景广阔。
二、聚焦核心战略客户,定制化一站式解决方案增强客户粘性
2024年上半年,佳力奇的营业收入为2.69亿元,与2023年同期基本持平,扣非净利润4541.88万元,同比下滑26.15%,但环比下滑幅度已大幅收窄,出现了回暖的迹象。
同时,佳力奇预测2024年度实现营收5.55亿元,较2023年度增长19.88%,扣非净利润预计将达到8491.91万元,同比上涨8.3%。
深耕航空复材零部件领域多年,佳力奇凭借材料设计、工艺优化、质量控制、敏捷交付以及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综合优势,通过建立全面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和多层次的客户沟通机制,与业内主要客户建立了深入、稳定的合作关系。
佳力奇客户覆盖航空工业下属多家飞机主机厂和科研院所、军方科研生产单位以及国内其他知名航空复材零部件制造商,在该领域积累了丰富优质的客户资源和良好的市场口碑。
其中,佳力奇的核心客户为航空工业下属飞机主机厂和科研院所。佳力奇与航空工业下属客户A于2015年开始正式合作,合作领域由最初的单一结构零件拓展至尺寸及结构多样化的整体构件,应用装备范围由无人机扩大至多项重点型号装备,合作历史长、客户关系稳定。
目前,佳力奇已与航空工业下属八大主机厂中的四家实现深度合作,在航空复材零部件细分市场已占据相对有利的竞争位置。佳力奇是连续五年被航空工业下属核心飞机主机厂客户评为“优秀供应商”“金牌供应商”的唯一复材零部件领域企业。
同时,航空工业下属航空产业链、航证科创在2021年分别增资取得佳力奇2.21%、0.74%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军工市场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特点,产品一旦装备部队,为维护国防体系的安全性与完整性,相关产品及其配套与保障装备在短期内一般不会轻易更改。同时,客户在后续的产品技术改进和升级、更新换代、备件采购中往往对供应商存在一定依赖性,客户与供应商之间形成强粘性的配套关系。
作为最早进入航空复材零部件市场的民营企业之一,佳力奇在2012年即展开军品业务的前瞻性布局及预研。多年来,佳力奇已承担多种型号航空复材零部件的工艺设计和加工制造,产品广泛应用于歼击机、运输机、教练机、无人机、导弹等重点型号装备。
同时,佳力奇突破以往主要以产品加工或配套零部件生产为主的传统经营模式,探索出一套“材料设计+工艺设计+结构设计+产品制造与加工+质量检测+技术服务”为代表的综合业务体系,形成了具有佳力奇自身特色的综合业务模式,致力于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客户群体提供定制化、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增强客户粘性,促进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简言之,佳力奇聚焦核心战略客户,与业内主要客户建立了深入、稳定的合作关系,具备先发进入优势。同时,佳力奇探索出一套综合业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增强客户粘性,凸显持续经营能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
三、持续拓展三大业务布局,产品质量可靠成本控制优势显著
作为航空复材零部件行业的重要参与者,佳力奇是国内同时具备工艺设计能力、配套加工能力的民营航空复材零部件制造商之一,产品的最终用户主要为军方,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包括飞机复材零部件、导弹复材零部件和制造及技术服务三类业务收入。
其中,飞机复材零部件业务是佳力奇主营业务收入的最主要来源,飞机复材零件代表性产品有蒙皮、翼梁、翼肋、纵墙、长桁、桁梁、隔框、舱门;飞机复材整体构件有人机机翼整体构件、有人机前机身整体构件、有人机中机身整体构件、无人机机翼夹层结构整体构件、有人机方向舵整体构件。
2020年,佳力奇积极拓展业务布局,新增导弹复材零部件业务。此外,佳力奇还利用航空复材零部件领域的研发和制造能力,积极拓展业务布局,持续开发制造及技术服务业务领域的新订单。
2021-2023年,佳力奇飞机复材零部件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7.98%、85.32%、78.81%;导弹复材零部件业务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6.77%、7.35%、6.35%;制造及技术服务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25%、7.16%、14.84%。2022年,佳力奇新增汽车等其他领域的复材零部件业务收入97.30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比例0.16%。
由于航空复材零部件应用场景的特殊性,其对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一旦加工出现大批次质量问题,可能会影响产品的按期交付。
自成立以来,佳力奇高度重视产品质量水平,建立了覆盖生产全流程的质量检测体系,有效提升产品稳定性、良品率和完成效率,产品质量控制水平受到客户好评。
传统航空复材零部件行业在铺叠、切割、无损检测等工序中多采用人工操作,产品质量取决于生产人员的加工水平,存在较大的操作风险。
佳力奇将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与数字化智能制造技术相融合,引入了国内外先进的五轴数控加工中心、超声检测设备以及自动铺丝铺带设备,全面提升了其产品生产线的自动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水平。目前,佳力奇已实现数控下料、激光投影铺叠、数控铣切、自动化超声探伤等基本的自动化生产技术应用。
得益于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质量控制能力,佳力奇已形成显著的成本控制优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一方面,佳力奇通过不断改进产品工艺,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时间,降低了单位制造成本;另一方面,佳力奇通过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提升产品良品率的同时降低了单位材料成本。
总的来说,佳力奇深耕军工领域,持续拓展三大业务布局,其中制造及技术服务业务收入占比逐年上涨。同时,佳力奇的质量控制能力优秀,产线的自动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水平先进,形成了显著的成本控制优势。
四、研发投入占比高于行业均值,核心技术贡献收入占比超99%
航空复材零部件制造业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是一项多学科综合的系统工程,研发投入高、研发周期长,且需要长时间的行业积累,具备高技术壁垒特征。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50强、安徽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佳力奇始终坚持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以保持行业技术领先地位。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佳力奇研发投入分别为2,128.86万元、3,725.62、3,315.85万元、1,750.55万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分别为4.98%、6.29%、7.16%、6.49%。2021-2023年,佳力奇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4.80%。
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以来佳力奇研发投入占比高于行业均值。2021-2023年,佳力奇同行业可比公司江苏迈信林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爱乐达航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广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三角防务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立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比均值分别为5.06%、4.55%、5.74%。
研发团队建设方面,佳力奇拥有一支在技术领域经验丰富、专业性强、学科交叉紧跟先进技术发展的研发团队,团队核心人员在高分子基复合材料及其结构制造技术、复合材料成型技术等方面均有着多年的丰富经验。截至2023年12月31日,佳力奇共有研发技术人员76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13.45%。
经过数年的探索和发展,佳力奇逐步掌握了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柔性工艺设计技术、外形精准控制技术、非金属工装成型技术、缺陷控制技术、复杂结构整体构件胶接成型技术、高精密专用数控切割技术、覆盖生产全流程的质量检测技术等七项核心技术,形成了覆盖材料设计、工艺设计、结构设计、工装设计、仿真优化、制造控制、无损检测、理化性能检测的全业务链完整技术体系。
其中,佳力奇通过对生产制造过程连续跟踪、不断总结及持续完善,提炼出各种典型结构件的加工工艺方法,积累了目前航空复材零部件行业领先的成型工艺方法数据库。
截至2024年8月9日,佳力奇拥有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63项,先后参与了11项国家标准的起草制订并已发布实施。
由于航空复材零部件产品为非标准定制化产品,属于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实践相对紧密的领域。佳力奇在技术创新中发展并逐步产业化,为国家军用航空器的性能提升和国防安全作出了贡献。
2021-2023年,佳力奇核心技术产品及服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99.58%、99.69%、99.76%。
综述之,佳力奇重视研发资金和人才培养,研发投入占比自2022年起高于行业均值。同时,佳力奇产研高度融合,掌握的七项核心技术均已实现产业化,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比均超99%。
五、发行市盈率低于行业均值,募资强化研发增强核心竞争力
2024年8月19日,佳力奇在创业板公开发行新股,发行价18.09元/股,对应的2023年扣非前后孰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摊薄后市盈率为19.15倍,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2023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平均静态市盈率34.42倍,低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同行业最近一个月静态平均市盈率33.30倍。
此番上市,佳力奇拟募集资金用于先进复合材料数智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研发技术中心建设项目、先进复合材料数智化制造系统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先进复合材料数智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6.20亿元,将通过新建厂房、配套先进生产及检测设备等方式实施,帮助佳力奇突破产能瓶颈,拓宽产品应用领域,迅速响应客户需求,提升佳力奇整体盈利水平与市场份额,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
研发技术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2.40亿元,将通过购置研发设备、引进研发人才、增加研发项目等方式提高佳力奇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低成本材料与成型工艺技术、复合材料整体成型技术、结构功能一体化技术、自动化生产技术、先进复合材料检测及评价系统创建等若干方向进行研发。
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佳力奇在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深耕军用航空领域,不断探索、拓展佳力奇核心产品在民用航空、轨道交通等应用领域,为其实现进阶发展提供更多研发支持。
先进复合材料数智化制造系统建设项目总投资5245.74万元,拟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包括系统IaaS云计算平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中台、工艺数字化、生产制造数字化智能化、企业采购和供应链协同平台、智能安防管理、现有系统功能完善和优化、即时通信等,实现多系统平台对接。
该项目的实施有助于为佳力奇战略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信息,提高其主营业务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整体运营效率,降低综合运营成本。
总的来说,此次募集资金的具体投向包括对现有产品生产线的扩产升级、对佳力奇研发基础设施和研发能力的系统性提升、信息化系统体系升级、充实日常营运资金等多个方面,旨在提升主营业务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巩固和提高佳力奇在已有产品、技术、研发和服务领域的竞争优势,并为进一步的市场开拓和业务规模扩张提供基础设施、研发能力、团队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有力支持,进而为其未来经营战略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未来,佳力奇将聚焦现有航空复材零部件业务,加大自身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保障歼击机、运输机、无人机、教练机、靶机、导弹等重点型号装备的配套需求;同时进一步开发航空发动机、直升机等原先未涉及的飞机零部件业务以及民用飞机、汽车以及轨道交通等民用市场业务。
赞 | 评论 08月26日 10:16 来自网站 举报
-
2024核桃与脑健康科学大会在京召开 六个核桃改善记忆力再添实证8月6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联合六个核桃举办的“2024核桃与脑健康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汇集了全国顶尖的食品科学与脑营养专家,会上国内首部《核桃与脑健康科学》新书正式对外发布,全面揭示了核桃改善记忆力的...2024核桃与脑健康科学大会在京召开 六个核桃改善记忆力再添实证
8月6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联合六个核桃举办的“2024核桃与脑健康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汇集了全国顶尖的食品科学与脑营养专家,会上国内首部《核桃与脑健康科学》新书正式对外发布,全面揭示了核桃改善记忆力的七大实证科学原理,为核桃的益智功能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与会专家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孙宝国认为,这部书籍不仅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为科技界和产业界做好临床研究与产品创新提供了有效衔接,让核桃这一传统食材的益智功效得到了更加全面、深入的阐释。
七大科学实证核桃补脑并非谣言
作为国内首部重要成果物书籍《核桃与脑健康科学》从生物、神经等多角度权威解读证实,证实了核桃可以有效改善记忆力,书中重点提到核桃对其改善记忆力的七大科学实证:
科学实证一:缓解神经细胞氧化应激提升学习记忆力,核桃活性成分(抗氧化肽等)能够减少活性氧自由基(ROS)的产生,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
科学实证二:降低炎症水平提升学习记忆力,核桃中的ω-3脂肪酸、酚类和黄酮类化合物能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
科学实证三:清除淀粉样蛋白(Aβ)改善学习记忆力,核桃亲脂性提取物、活性肽等可干预Aβ代谢,降低其在脑内积累,具有抗淀粉样变性特性,抑制Aβ原纤维化并溶解已形成的原纤维,改善认知功能;
科学证实证四:改善突触可塑性提升学习记忆力,核桃乙醇提取物和肽类物质等通过调节神经递质释放、增强细胞对递质的反应效率,促进突触可塑性。
科学实证五:修复血脑屏障完整性改善学习记忆力,核桃衍生肽以及核桃粕水解物与茶多酚联用等能维护血脑屏障完整性,增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防止突触蛋白变性,改善认知功能。
科学实证六:改善海马体细胞和线粒体自噬提升学习记忆力,核桃活性肽能够促进海马体自噬,通过激活自噬并调节氧化应激,促进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减轻氧化应激和线粒体损伤。
科学实证七:核桃改善神经递质水平提升学习记忆力,核桃活性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合成与释放,改善神经信号传导,增强学习与记忆能力。
普洱学院副校长田洋在会上对新书做了解读,他强调,《核桃与脑健康科学》通过阐明核桃与脑健康之间的科学联系,旨在帮助公众加深对核桃健康功能的科学认知,提升公民营养健康素质。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许雅君也对《核桃与脑健康科学》给予了高度评价。“大脑是人类最复杂的器官,脑生理和脑健康的维护还有很多领域没有充分研究。只有搞清楚大脑记忆的底层原理,搞清楚改善记忆力的营养机制,才能将该领域的营养与食品研究转化成新质生产力,带动产业的新质发展,真正对个人乃至国家的脑力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带来质的飞跃。”
此项成果的重大发布不仅是核桃产业发展的新的里程碑,也标志着核桃补脑正式进入“科学时代”。
前沿聚焦 产业深耕,共筑脑健康防线
大会现场各方专家学者不仅带来了最新科研成果,还就如何促进核桃产业的科技创新、市场拓展及合作等问题提出了真知灼见,为核桃与脑健康领域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此次大会的召开和白皮书的正式发布,不仅使核桃这一坚果再次成为科学研究的焦点,更提升了核桃在脑健康领域的科学认知,同时推动了更多科研机构和企业投入到核桃脑健康研究中,为核桃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据了解,这已是养元六个核桃连续两年成为“核桃与脑健康科学大会”的战略合作伙伴,伴随在脑营养健康领域研究的持续深入,六个核桃依托强大的科研体系,不仅建立了包含多个高级别科研机构在内的科研矩阵,还持续通过创新科技促进成果转化及产品迭代,也为整个核桃乳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个核桃作为核桃乳饮品行业的领军品牌,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助推脑健康的发展,深知唯有科研的力量,才能解锁核桃深层营养的秘密,赋予产品更多可能,因此不断通过科研创新、品质把控以及市场拓展等多方面努力,为国民脑健康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早在2005年就取得重大突破,研发出“5·3·28”生产工艺。这一工艺结合了5项专利、3大关键技术与28道精密工序,有效去除了核桃乳的涩味与腻感,显著提升了口感,使六个核桃从小众饮品转变为广受消费者喜爱的大众选择。
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汇聚行业精英,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探索核桃营养的新边界,现已拥有国内领先的六大技术研发平台和1个国家级实验室(中国轻工业核桃饮品重点实验室),不断投入资源进行核桃与脑健康相关的科学研究。
同时与国内外众多科研机构、高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如北京工商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等,共同推动核桃营养的开发及研究,通过一系列科研合作,六个核桃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如核桃营养成分的完整性保留技术等,为脑健康产品的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为核桃乳饮品的领军品牌,六个核桃的科研创新和市场拓展不仅推动了自身的发展,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标杆和榜样。
赞(3) | 评论 08月12日 17:29 来自网站 举报
-
植物蛋白饮料:产品创新赋能绿色健康赛道《金基研》星月/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国内肥胖人群数量持续增长,国内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倡导健康饮食。在此背景下,植物蛋白饮料天然、健康、绿色的属性优势凸显。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和对自身健康的重视...植物蛋白饮料:产品创新赋能绿色健康赛道
《金基研》星月/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国内肥胖人群数量持续增长,国内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倡导健康饮食。在此背景下,植物蛋白饮料天然、健康、绿色的属性优势凸显。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和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度提升,国内消费者购买力上涨,健康素养提升,植物蛋白饮料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植物蛋白饮料多年以来一直是饮料行业中增速最快的子品类。
从整体来看,国内植物蛋白饮料市场细分领域集中度高、但总体格局分散。养元饮品、椰树集团、承德露露等行业内头部企业长期深耕某一细分领域,持续稳定发展。同时,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内细分品类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倾斜,行业整合趋势明显。从消费趋势看,饮料消费者生活方式分层愈发明显,消费需求呈现分层趋势,消费渠道也逐渐展现差异化分层。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内企业针对细分客户打造产品矩阵,同时构建立体销售网络,加大营销创新力度,做大“蛋糕”。
一、政策倡导健康饮食,植物蛋白饮料绿色健康优势凸显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饮食上更倾向于食用较多的肉类和海鲜,而常常忽视了蔬菜、水果以及大豆等植物性食品的摄入,这导致了饮食结构的失衡,国内肥胖人群的数量持续增加。目前,国内肥胖人群的数量超过了一亿,位居世界第一。
2023年8月17日,《中国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1,580万成年人的横断面真实世界研究》报告发表,按照国内超重和肥胖的BMI(身体质量指数)分类标准,1,580万成年受试者中超重人群占比34.8%,肥胖人群占比14.1%。
以来,国内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此背景下,国内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倡导健康饮食。
2022年4月,《“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要求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进“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和合理膳食行动,倡导树立珍惜食物的意识和养成平衡膳食的习惯。
2022年4月,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确指出,均衡饮食的八大原则之一就是增加蔬菜、水果、乳制品、全谷物和大豆及坚果的摄入。
2022年12月,国内制定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明确将“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作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健康饮食结构、绿色低碳消费。
2024年6月,16部门联合启动为期三年“体重管理年”活动。自2024年起,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一系列“小目标”——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
在国家倡导健康饮食的大环境下,植物蛋白饮料天然、健康、绿色的属性优势凸显。
植物蛋白饮料是指以植物果仁、果肉及大豆为原料(如大豆、花生、杏仁、核桃仁和椰子等),经加工、调配后,再经高压杀菌或无菌包装制得的乳状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因不含或含有较少的胆固醇,没什么热量,具有低糖、低脂、低卡路里的特点;同时其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逐渐成为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核桃奶中含有对脑神经好的磷脂和不饱和脂肪酸;豆奶中含有抗氧化功能的皂苷和异黄酮;杏仁奶中含有天然的维生素E等等。
各类植物蛋白饮料的营养价值主要来自植物原料,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求,选用不同类型植物蛋白饮料。
以核桃乳饮料为例,在国外,核桃人称“大力士食品”、“营养丰富的坚果”、“益智果”;在国内,核桃享有“子”、“长寿果”、“养人之宝”的美称。核桃卓著的健脑效果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核桃乳饮料愈加受到学生、脑力劳动者、中老年保健人群等消费群体的青睐。
二、消费者购买力上涨健康素养提升,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近年来,随着国民收入日益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均呈上涨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7万元、3.22万元、3.51万元、3.69万元、3.92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28%;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2.16万元、2.12万元、2.41万元、2.45万元、2.68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59%。
其中,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上年名义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9.0%。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者购买力提升,植物蛋白饮料行业的市场需求得到显著增长。
同时,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以来,国内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19-2023年,国内居民健康素养分别为19.17%、23.15%、25.40%、27.78%、29.70%。目前已经接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的目标。
在人口老龄化、生育政策调整的社会背景下,消费者更加关注自身健康,饮料行业消费趋向理性化,消费者不再单纯注重美味的体验,营养和健康也正在受到普遍关注,植物蛋白饮品天然、健康、绿色的属性高度契合当前消费需求趋势,植物基产品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首先,随着国内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食饮健康是银发经济中的重要一环,植物蛋白饮品高度符合老年群体的健康要求。
其次,随着新生代消费力量的崛起,对于植物蛋白饮品行业提出更高要求,行业内不断涌现出与咖啡、茶、坚果、水果等成分相融合的跨界产品,获得越来越多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
最后,随着经济复苏,节庆消费成为引爆市场的重要能量,植物蛋白饮品在节庆期间的良好市场表现,反映出植物蛋白饮品正在受到广泛认可。
近年来,国内植物蛋白饮料市场规模呈波动增长走势,整体保持正增长。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18-2022年,国内植物蛋白饮料市场规模分别为1,200亿元、1,188亿元、1,117亿元、1,234亿元、1,351亿元。前瞻产业研究院结合植物蛋白饮料在饮料行业的渗透率情况,预测到2026年我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规模超过1,400亿元。
从增长空间来看,国内目前植物蛋白饮料的人均年消费量只有3.2kg。对比台湾省5.3kg和香港地区的11.3kg依然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综上,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和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度提升,国内消费者购买力上涨,健康素养提升,植物蛋白饮料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市场规模整体保持正增长,且发展空间广阔。
三、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市场格局分散,细分品类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倾斜
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因其进入壁垒较低,因此国内从事植物蛋白饮料的企业数量众多,目前处于完全竞争市场。
从整体来看,国内整个的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呈现出细分领域集中度高、但总体格局分散的特点,形成龙头分据、在各自赛道一家独大的格局。
据Euromonitor公布的各企业零售额市占率测算,国内传统植物蛋白饮料,2022年排名前五的企业分别为养元饮品、椰树集团、承德露露、达利食品、维他奶国际。据植物蛋白饮料营业收入口径测算,2021年国内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头部企业养元饮品的市场份额仅为5.44%,CR5合计为11.32%。
各大头部企业凭借自身资源优势,长期深耕某一植物蛋白饮料细分市场,通过一两个极具特色的产品形成了爆款大单品,建立了稳固的消费者基础,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牢牢占据细分市场的一席之地,成为了行业的者。
如养元饮品深耕核桃乳市场二十余年,市占率达88%;承德露露作为杏仁露市场开创者,市占率一度超90%。
随着居民消费行为理性化的演变,自主选择性逐渐加强,消费者更侧重于具有较高品质的产品,各细分品类市场份额趋于向行业头部品牌倾斜,整体行业整合趋势明显。同时消费者对产品品质、价值、价格提出更高要求,在注重健康、营养、美味的基础上,追求性价比、获得情绪价值已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植物蛋白饮品头部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品牌优势、规模优势、成本优势,能够更好的满足消费者“健康消费、品质消费”的消费需求,呈现出稳定发展态势。随着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作为行业的头部企业将充分享受到市场发展的红利。
例如,养元饮品作为国内核桃蛋白饮品品类的领军者,“养元·六个核桃”核桃乳是国内核桃乳产销量最大的企业和品牌。2023年, 养元饮品实现营业总收入61.62亿元,同比增长4.03%。
承德露露是国内杏仁露生产的头部企业和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行业地位稳固。2023年,承德露露实现营业收入29.55亿元,同比增长9.76%。
椰树集团雄踞椰汁行业头部多年,被国家确定为"创轻工国际名牌产品优势企业","椰树"商标也被国家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23年,椰树集团全年销售总额达到50亿元,同比增长3.08%。
四、消费者多元化需求逐渐细化,针对细分客户打造产品矩阵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饮料消费者生活方式分层愈发明显,消费需求呈现分层趋势。消费者对于健康、口味多元化需求逐渐细化,产生了“原料健康、低糖、无糖、精致口感、新鲜味觉刺激”等细分需求。
据中国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3-2030年)数据,消费者购买饮料的决策因素中,口味占比19.58%、健康占比17.87%、品牌占比10.65%、价格占比9.27%、包装材质占比7.56%、促销活动占比7.56%、广告宣传占比6.53%、其他占比20.98%。
在口味方面,植物蛋白饮料的口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购物选择,味道醇正、香气浓郁、甜度适中、厚重顺滑这4大标准成为消费者的首选。行业内企业通过不断升级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养元饮品通过独创技术有效去除了核桃仁种皮的苦涩物质,整体口感香醇,入口丝滑,香甜适中,既有坚果的香味,还有饮品的甘甜;达利集团在推出豆本豆之际,就要求研发团队在无添加剂的基础上尽量保证口味;OATLY燕麦奶利用独有技术,将燕麦分解成液体,同时保留住了营养成分和纯正口感,受到大众喜爱;椰树牌椰汁不用椰浆不加香精,最大程度保留椰奶的原汁原味,味道浓厚,甜度适中,在椰子植物蛋白饮料市场称霸多年。
在包装方面,包装设计是产品外在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颖的包装可以抓住人们的眼球,使产品在货架上脱颖而出。
早期,承德露露,六个核桃、椰树牌椰汁等传统品牌包装相对单一,缺乏新意,使得植物蛋白饮料消费场景受限。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植物蛋白饮料厂家愈加重视对自身产品的包装。
例如,养元饮品推出多包装形态产品,精心打造了一系列“高颜值”产品,六个核桃推出了六款带有祝福语的春节定制包装——“六六大顺罐”。
承德露露对外包装进行了升级,除了常规款和更适合孩子的小露露外,露露产品包装设计多采用更加简洁、时尚的外观,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以吸引年轻人的眼球。“杏仁奶龙年限定IP罐”是露露在龙年特别推出的一款新品。
椰树集团的包装已经是设计圈的一股“泥石流”,成为其标志性且独特的设计风格。
在健康方面,各企业在突出植物蛋白饮料天然、健康、绿色属性同时,亦针对不同消费群体、不同层级市场的消费细分需求,积极进行产品的革新布局,打造产品矩阵拓宽消费场景。
例如,养元饮品开发了六个核桃养生系列、六个核桃五星系列、2430核桃乳、无糖高钙六个核桃、易智成长六个核桃等产品,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德露露亦推出更符合年轻人口味的新产品,包括低糖/无糖、0胆固醇、0反式脂肪酸、高蛋白等健康版本,以及结合植物奶、巴旦木、抹茶、可可粉、野山杏仁等元素的创新产品,以满足年轻人对健康、口感等的多样化需求。
五、消费者购物渠道差异化分层,立体销售网络及营销创新助力行业发展
在新消费时代下,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线下消费场景逐渐弱化,线上消费场景发展迅速,而不同场景下的消费需求也愈发精细化。
随着消费者购物习惯、饮用场景的改变,饮料市场购物渠道的选择也逐渐展现差异化分层,从传统的商超、卖场等线下渠道向多渠道融合,如抖音、小红书、、品牌小程序等新兴细分渠道不断出现,呈现复合性多元化发展趋势。
注重购物体验的消费者多选择商超等传统购物渠道,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者多选择线上零售、团购或折扣店等渠道,同时传统线上电商渠道增速放缓,直播、内容电商凭借流量优势,增长速度较快。
植物蛋白饮品行业内企业需要制定多元化的营销策略,构建覆盖全国的立体销售才能在日益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并发展壮大。
例如,养元饮品不断提高线下渠道的精细化运营水平,深度挖掘线上电商渠道网络,积极拓展直播、渠道,建立起涵盖线下、线上、的全渠道体系;承德露露以线下销售渠道为主,同时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覆盖;椰树集团积极拓展线上线下市场渠道提高产品的覆盖率和可及性,同时加强渠道管理和维护提高渠道的稳定性和效率性。
在渠道求变的同时,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内品牌们在营销动作上也频频求新。
例如,养元饮品全方位整合媒体资源,拓展新媒体传播矩阵,全方位覆盖消费者,不断扩大品牌声势。独家特约央视总台《主持人大赛》节目、全新打造“六六大顺”超级符号系统,进一步增强消费者对其品牌价值的认同感。
椰树努力跟上年轻人的步伐,联名瑞幸、在“秀场式引流”、互联网造梗,其“战术犯规式营销”也继续挑逗着互联网的神经,以此不断提升椰树品牌知名度,促进销量持续逆势增长。
承德露露亦在线上进行了诸多品牌年轻化的营销动作,例如通过AI创作节气海报、与白象、等其他品牌联动,并通过新品种草、电商引流等方式增加品牌热度。
总的来说,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健康饮食关注度日益上升的背景下,国内植物蛋白饮料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呈现出更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内头部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品牌优势、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将充分享受到市场发展的红利。同时,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成为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发展的发力点。
赞(1) | 评论 08月05日 14:15 来自网站 举报
-
银行业两高一低通信业跑赢大盘指数 “借道”ETF如何实现收益?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新“国九条”,在“严格上市公司持续监管”这一部分指出,要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银行业两高一低通信业跑赢大盘指数 “借道”ETF如何实现收益?
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新“国九条”,在“严格上市公司持续监管”这一部分指出,要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
而说到银行业,不少投资者或能想到,国内商业银行具有竞争激烈、服务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但对于投资者而言,银行股具有一个被称为“两高一低”的明显特点,即分红率高、股息率高、估值低。在2024年上半年,银行业指数获得了高于沪深300指数的涨幅,而以银行业指数为标的指数的ETF,也跟着“水涨船高”。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年初以来,5G通信行业相关指数和以其为标的指数的ETF也走出了一轮上涨行情。
一、定期分红的银行股,能为ETF产品带来什么?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4年1-6月,中证银行指数(指数代码:399986.CSI)的涨幅为17.25%,高于同期内沪深300指数为0.89%的涨幅。
而中证银行指数成分股中的前10名大市值股,呈现出了分红稳定等特点。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数据,中证银行指数的成分股中,总市值前五的股票分别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
需要指出的是,中证银行指数成分股中的前10名大市值股,有8只在近10年以来每年均分红一次,且有7只银行股每年每股派息(税前)金额呈现出了增长的态势。
其中,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15-2024年,工商银行已连续10年实施分红,实施公告日均在每年的6-7月,每股派息(税前)从2015年实施的0.2554元/股增长至2024年实施的0.3064元/股。
经测算,工商银行2015-2024年这十年间实施的每股派息(税前)年化增长率为2.04%。
其他已连续10年实施分红的7只银行股中,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在2015-2024年这十年间实施的每股派息(税前)年化增长率分别为3.21%、2.68%、2.46%、12.74%、3.72%、6.91%、-9.09%。
以中证银行指数为标的指数的ETF,其收益情况如何?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11日的可得数据,以中证银行指数为标的指数的ETF共有约9只。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4年1-6月,南方中证银行ETF、鹏华中证银行ETF的涨幅分别为18.63%、18.2%,均高于同期内中证银行指数为17.25%的涨幅。
简言之,定期分红的银行股,带动了中证银行指数的增长,而以中证银行指数为标的指数、主要投资该指数成分股的各只ETF产品,获得了与指数涨幅相近的、高于大盘指数的收益。
二、5G通信指数5个月涨幅逾40%,它是怎么做到的?
除了银行业,5G通信行业在2024年年初以来也走出了一轮上涨行情。
资料显示,2019年6月6日5G商用牌照正式发放以来,国内坚持坚持“适度超前、以建促用”,扎实推进5G“建、用、研”协同发展,实现了网络基础设施全球领先、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数实融合应用成效凸显、安全保障体系持续完善。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末,国内的已建成的5G基站已达374.8万个,密度达26个/万人以上。此外,超过90%的5G基站已实现共建共享,基站的能耗已较商用初期下降约20%。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的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全球占比超42%,在采矿业、电力、医疗等重点行业。5G计数已实现规模复制,工业领域的5G应用,已经逐步从外围环节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核心环节深入。
在行业发展的带动下,今年二月初以来,5G通信指数实现了超过40%的涨幅。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4年1-6月,中证5G通信主题指数(以下简称“5G通信指数”,指数代码:931079.CSI)从787.53点升至904.82点,涨幅为9.66%。
需要指出的是,5G通信指数2024年年初以来的上涨行情,起于2月初。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4年2月1日起,截至6月28日,5G通信指数的涨幅为40.52%,而同期内代表大盘股的沪深300指数的涨幅为7.66%,代表小盘股的中证1000指数的涨幅仅为2.32%。
在指数上涨的同时,以5G通信指数为标的指数的ETF产品,也实现了可喜的收益率。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查询日2024年7月11日,市场上共有约2只ETF产品以5G通信指数为标的指数。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4年2月1日以来,截至2024年6月28日,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ETF的涨幅为41.09%,高于5G通信指数同期内为40.52%的涨幅。换句话说,该基金在2024年2月以来,跑赢了它自身所跟踪的标的指数。
总而言之,2024年初以来,部分行业的指数ETF在指数的带动下,表现亮眼。其中,中证银行指数、5G通信指数在2024年上半年以来分别实现了17.25%、9.66%的涨幅,高于同期内沪深300指数的涨幅,而以这些指数为标的指数的行业指数ETF产品,获得了与指数涨幅相似的收益率。
赞 | 评论 07月26日 16:54 来自网站 举报
-
科力装备:国内及全球市占率逐年提升 九大核心技术贡献收入超96%《金基研》天涯/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在政策支持和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国内的汽车工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产销量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2023年,全国汽车产销量突破三千万辆,实现双位数增长。其中,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倍受...科力装备:国内及全球市占率逐年提升 九大核心技术贡献收入超96%
《金基研》天涯/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在政策支持和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国内的汽车工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产销量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2023年,全国汽车产销量突破三千万辆,实现双位数增长。其中,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倍受瞩目,销量持续攀升,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由此,国内汽车玻璃总成组件行业迎来发展良机。
河北科力汽车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力装备”)主要从事汽车玻璃总成组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近年来,科力装备产品的国内及全球市场占有率呈逐年提升态势,其已成为汽车玻璃总成组件领域产品种类齐全、覆盖车型多的领先供应商。
业绩方面,近年来科力装备营业收入、净利润均逐年上涨。同时,科力装备的毛利率、净利率、加权平均ROE均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经验积累,科力装备已具备不俗的模具设计开发能力、产品同步开发能力和产品整体配套方案设计能力,并形成独特的技术竞争优势,被评为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一、国内汽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国内汽车玻璃总成组件行业迎机遇
汽车产业是国内国民经济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国内汽车工业在中外企业合资中不断发展,随着全球分工体系的确立和汽车制造产业的转移,国内汽车工业现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的汽车工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产销量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据中汽协数据,2019-2023年,全国汽车产量分别为2,572.1万辆、2,522.5万辆、2,608.2万辆、2,702.1万辆、3,016.1万辆;销量分别为2,576.9万辆、2,531.1万辆、2,627.5万辆、2,686.4 万辆、3,009.4万辆。其中,2023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1.6%、12%,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实现两位数增长。
中汽协表示,基于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行业企业自身不懈的努力和市场消费需求的强劲恢复,国内汽车市场潜力依然巨大。
值得关注的是,经过国内长期以来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培养,上下游各个环节逐步成熟,不断丰富和多元的产品满足了市场需求,应用场景也在逐渐完善,这些因素使得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销量持续增长,在国内汽车市场的占比逐渐提升。
据中汽协数据,2019-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120.6万辆、136.7万辆、352.1万辆、688.7万辆、949.5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7.51%。其中,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2%。
与此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2019-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分别为4.68%、5.40%、13.40%、25.64%、31.55%。
汽车产业的增长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带动汽车玻璃总成组件市场需求增长。
现阶段,国内汽车玻璃总成组件行业内企业数量多,且经营规模普遍较小,行业集中度低,整个行业内具有规模优势的企业相对较少。
随着汽车玻璃总成组件行业生产规模化及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行业内公司结构优化和业务升级调整趋势明显,近年来行业中龙头优势已逐渐显现,不断挤压行业内技术实力薄弱、规模偏小企业的利润空间,促使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
此外,随着下游汽车玻璃厂商进一步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持续整合供应商资源、压缩供应商数量,将迫使一部分设备工艺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出局,起到加速行业整合的作用,同时也使行业龙头企业获得更大的扩张机遇和市场空间,未来行业集中度仍将进一步提高。
综上,国内汽车产销量呈逐年上涨趋势,并于2023年创历史新高,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国内新能源汽车成为一大亮点,销量攀升,在国内汽车市场的占比逐渐提升,汽车玻璃总成组件行业迎发展良机。同时,国内汽车玻璃总成组件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头部企业将获得更大的扩张机遇和市场空间。
二、营收净利呈稳步上升趋势,毛利率高于行业均值ROE“领跑”同行
近年来,科力装备抓住国内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业绩持续向好。
据招股书,2021-2023年,科力装备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93亿元、4.06亿元、4.88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9.0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1亿元、1.16亿元、1.37亿元,复合增长率为50.24%。
在经营规模和利润持续增长的带动下,科力装备的资产总额不断增加。
2021-2023年各期末,科力装备的资产总额分别为3.43亿元、4.71亿元、6.26亿元,呈持续增长的趋势,表明其具有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与此同时,科力装备的毛利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领跑”同行,盈利能力突出。
据招股书,2021-2023年,科力装备毛利率分别为41.59%、40.45%、42.72%。
同期,科力装备同行业可比公司上海肇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肇民科技”)、浙江仙通橡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仙通”)、宁波星源卓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源卓镁”)、江阴海达橡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达股份”)的毛利率均值分别为33.14%、28.46%、28.71%。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科力装备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3.04%、34.91%、29.41%。
同期,科力装备同行业可比公司肇民科技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5.47%、8.54%、9.13%;浙江仙通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4.30%、12.63%、14.63%;星源卓镁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6.71%、14.94%、7.78%;海达股份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7.75%、5.10%、6.37%。经金基研计算,2021-2023年,上述四家公司的加权平均ROE均值分别为13.56%、10.30%、9.48%。
另一方面,近年来科力装备的资产负债率呈逐年走低趋势,且低于行业均值。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科力装备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5.99%、13.35%、12.84%。
同期,科力装备同行业可比公司肇民科技、浙江仙通、星源卓镁、海达股份的资产负债率均值分别为26.13%、20.30%、21.63%。
可见,近年来科力装备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均稳步上升,带动下其资产总额不断增加。同时,科力装备的毛利率高于行业均值,加权平均ROE“领跑”同行,盈利能力突出。此外,科力装备的的资产负债率呈逐年走低趋势,且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三、客户资源优质合作关系稳固,全球化布局提升客户粘性
深耕于汽车玻璃总成组件领域多年,科力装备凭借着较强的同步开发能力、优异的产品整体配套方案设计能力和良好的售后服务能力等优势,与国内外知名汽车玻璃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汽车玻璃行业是汽车零部件行业中集中度较高的行业之一,呈现出寡头垄断的格局,全球前四大汽车玻璃厂商福耀玻璃、艾杰旭、板硝子和圣戈班占据了超75%的市场份额。上述四家企业均为科力装备的主要客户,科力装备产品占主要客户同类产品的采购比例较高系其核心供应商。
此外,科力装备积极拓展整车厂客户,陆续成为广汽三菱、长城汽车、东风日产的合格供应商。
按照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惯例,整车厂或一级供应商在选择上游零部件配套厂商时,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供应商认证标准。一旦供应商能够通过审核,为保障产品生命周期内生产和售后服务,下游客户不会轻易变更产品采购渠道。
2021-2023年,科力装备的前六大客户均为福耀玻璃、圣戈班、艾杰旭、板硝子、耀皮玻璃、Vitro。其中,科力装备于2015年通过艾杰旭供应商认证后与其发生业务往来;于2016年通过其余五家客户供应商认证后与其发生业务往来。
优质的客户资源使科力装备在承接原有客户的新产品订单和进一步开拓新客户方面具有不俗的优势,是未来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为了进一步提升客户粘性,科力装备积极配合主要客户的全球化。科力装备着眼于全球化布局,坚持国际化运营的理念,通过多年市场深耕,产品出口北美洲、欧洲、南美洲、东亚、东南亚、非洲等区域,并与全球商业物流公司合作,设立空运、海运、陆运等多种运输渠道,能够做到及时稳定交付。
北美洲作为科力装备主要出口区域,由于存在较大时差,增加了实时掌握市场信息及快速反应的难度,为此科力装备在美国设立了子公司,覆盖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市场,形成了24小时即时反应能力。
近年来,科力装备陆续成功开发服务了北美第一大玻璃生产商Vitro和南美AGP公司。2021-2023年,科力装备境外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6,286.19万元、11,770.81万元、11,757.70万元,整体呈上升趋势,系其全球化布局成功的重要体现。
基于在客户端良好的综合表现,科力装备在福耀集团附件部首次供应商业绩评比中荣获2020年福耀集团优秀供应商称号,在福耀集团2023年度供应商业绩评比中荣获2023年度优秀供应商;圣戈班和艾杰旭对于科力装备一直以来尤其是外部不利因素发生期间对其提供的大力支持和保供能力还特意发来《感谢信》。
四、国内及全球市占率逐年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销售额攀升
经过多年的行业经营,科力装备已发展成为行业内产品种类齐全、覆盖车型多的领先供应商,各类产品的规格型号超过6,000种,覆盖汽车玻璃中的风挡、侧窗、角窗和天窗,生产工艺涵盖汽车玻璃总成组件产品的注塑、挤出和冲压三大主要生产工艺,可以向客户交付成套的汽车玻璃总成组件产品。
科力装备的主要产品包括风挡玻璃安装组件、侧窗玻璃升降组件、角窗玻璃总成组件和其他汽车零部件等。
汽车玻璃总成组件产品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下游终端客户整车性能的好坏。科力装备坚持以产品质量为优先的经营方针,建立了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得到了一致好评和充分信任,竞争优势明显。
通过信息化管理软件平台,科力装备实现从仓库到生产、从生产到仓储、从仓储到销售的实时监控和智能化管理,以及产品生产过程的追溯管理,将其产品质量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2022年度,科力装备产品在客户端的不合格率为20ppm(百万分之二十),远低于整车厂要求的50ppm。
凭借出色的产品质量,科力装备在国内及全球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其在汽车玻璃总成组件领域具有一定的市场地位。
经测算,2021-2023年,科力装备汽车玻璃总成组件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0.70%、13.46%、14.49%,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01%、5.21%、5.57%。
近年来,科力装备紧跟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基于多年的产业技术积累和丰富的产品开发经验,积极向新能源汽车领域拓展,开发了一系列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产品。
目前,科力装备产品除了被广泛应用到宝马、奔驰、奥迪、通用、大众、丰田、本田、日产、三菱、福特、克莱斯勒、沃尔沃、红旗、吉利、长城、比亚迪、广汽、长安、奇瑞、现代、起亚、标致、雪铁龙等传统汽车品牌外,还被广泛应用到特斯拉、蔚来、比亚迪、理想、零跑、小鹏、雪佛兰、威马、长城、吉利、别克、大众等三十余种新能源汽车品牌,并逐步实现量产。
2021-2023年,科力装备新能源汽车相关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0.68亿元、1.10亿元、1.67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4.57%、28.36%、36.46%。近三年,科力装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销售收入年均CAGR达56.65%,已经成为其营业收入的重要增长点。
随着新能源汽车各类品牌车型陆续量产,科力装备新能源汽车产品的销售规模将会随之大幅度增长,具备可持续性。
简言之,科力装备产品种类齐全,覆盖车型多,产品质量优势突出,国内及全球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同时,科力装备积极向新能源汽车领域拓展,开发了一系列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产品,相关销售收入攀升,成为其营业收入的重要增长点。
五、研发投入占比高于行业均值,九大核心技术贡献收入占比超九成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科力装备一直将提高技术研发能力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经过多年的技术开发和经验积累,科力装备拥有了一支专业、全面的技术人才队伍,在产品结构设计、工装模具制造、生产制备工艺、检测实验分析等方面持续投入资源,从而在细分领域内形成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技术和产品。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科力装备拥有研发人员150名,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13.10%。
研发投入方面,2021-2023年,科力装备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1,721.40万元、2,066.43万元、2,491.18万元,复合增长率为20.30%,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87%、5.09%、5.11%,整体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科力装备始终坚持技术和产品的持续升级创新,加强与下游客户的产品同步开发能力,研发投入占比高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研发投入占比。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科力装备同行业可比公司肇民科技、浙江仙通、星源卓镁、海达股份的研发投入占比均值分别为4.42%、4.52%、4.50%。
通过自主研发,科力装备围绕提升产品竞争力,建立了涵盖产品结构设计、材料应用、生产工艺优化、产品检测验证等多方面的技术体系,掌握了产品开发方面的7项核心技术、包边条多工序联动高效生产工艺技术以及生产自动化工艺改进技术等生产必要的两大类核心技术,且已均处于成熟阶段。
在产品开发方面,科力装备掌握了“汽车玻璃组件降噪技术”“汽车玻璃组件抗翘曲技术”“包边条一体化成型技术”“摄像头支架成像区域杂光抑制和防结雾技术”“平齐式侧窗导轨技术”“侧窗玻璃托架自锁和快速固化技术”“高精密模具开发技术”等七项核心技术,能够及时高效地满足客户的设计需求,有效提升产品性能和降低产品成本,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其中,“高精密模具开发技术”模具精度可达0.005mm,优于行业0.01mm的标准,表面粗糙度可达0.1um,达到行业先进水平(表面粗糙度0.06-0.16um)。
2021-2023年,科力装备新产品开发数量持续增加,分别为427个、431个、450个,为其订单增加和业绩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在生产工艺方面,科力装备的核心技术创新性明显,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不良率,维持核心产品的成本和质量优势,其中“包边条多工序联动高效生产工艺技术”和“垫块自动化生产技术”被河北省工信厅鉴定为国内领先。
在核心技术产业化方面,2021-2023年,科力装备与核心技术相关的产品收入分别为2.69亿元、3.79亿元、4.40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7.26%、97.69%、96.18%。
截至2024年3月27日,科力装备已获授权专利80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69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科力装备被评为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河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河北省企业技术中心、河北省汽车高分子零部件技术创新中心和河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等。
未来,科力装备将进一步完善业务结构,优化管理水平,提升研发实力,力争在二到三年内建设成为汽车玻璃总成组件领域内产能规模较大、市场占有率较高、营业收入与利润增长较快的行业领先者之一。
赞(4) | 评论 07月19日 14:33 来自网站 举报
-
安乃达:ROE领跑同行盈利能力突出 进入国内外知名品牌商供应链体系《金基研》天涯/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及电动摩托车因其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性价比高等特点,满足了人们对于短途出行的需要,获得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新国标、电摩标准给国内电动两轮车...安乃达:ROE领跑同行盈利能力突出 进入国内外知名品牌商供应链体系
《金基研》天涯/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及电动摩托车因其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性价比高等特点,满足了人们对于短途出行的需要,获得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新国标、电摩标准给国内电动两轮车带来较大替换和增量需求。在国外,受环保和可持续出行趋势、健康意识提升、城市化和交通拥堵、政府政策和鼓励措施等有利因素的影响,电助力自行车市场持续扩容。国内外电动两轮车行业前景广阔。
作为一家专注于开发电动两轮车电驱动系统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安乃达驱动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乃达”)是行业中少有的具备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仪表等电驱动系统研发设计与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业绩方面,安乃达近三年营收CAGR高于同行,成长性优异。同时,安乃达的加权平均ROE“领跑”同行,盈利能力突出。凭借行业领先的技术水平,安乃达打造了多元化的产品矩阵,具备不俗的系统集成能力。目前,安乃达与行业内全球知名品牌商取得了长期稳定合作,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助力其业绩稳定可持续发展。
一、国内电动两轮车行业蓬勃发展,国外电助力自行车规模稳步扩张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电动两轮车电驱动系统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安乃达产品主要应用于国内外电动自行车、电助力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滑板车等电动两轮车。安乃达产品空间与下游国内电动两轮车市场、国外电助力自行车市场直接相关。
近年来,国内电动两轮车、国外电助力自行车销量持续增长。
国内电动两轮车主要包括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等。近年来,国内电动两轮车行业蓬勃发展,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据艾瑞咨询数据,2019-2023年,国内电动两轮车销量分别为3,680万辆、4,760万辆、4,350万辆、5,010万辆、5,500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57%。
随着国内城镇化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短途交通工具的需求持续上涨。电动自行车及电动摩托车因其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性价比高等特点,满足了人们对于短途出行的需要,符合人们对于交通工具的需求,将获得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不同于汽车等交通工具,电动两轮车一般的使用寿命是3-5年,存在较高的更换需求。国内电动两轮车销量的持续增长,使得国内电动两轮车市场保有量逐年上涨,更换市场持续扩容。
据《营商年度报告》数据,2019-2023年各期末,国内电动两轮车市场保有量分别为3.0亿辆、3.3亿辆、3.5亿辆、4.0亿辆、4.2亿辆。
此外,新国标、电摩标准给国内电动两轮车带来不俗的替换和增量需求。
现阶段,国内电动自行车、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的电动两轮车全部标准已经发布完成,国内电动两轮车发展已经进入标准化新时代。
随着新国标的出台和实施,为了让超标车辆能够逐步有序地退出市场,全国各地相继出台政策为超标车辆设置过渡期,目前设置的过渡期以3-5年为主。在政策推动下,国内电动自行车将迎来换车高峰,将大大提升国内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市场需求。
在国外,电助力自行车作为一款兼具助力和骑行功能的新型交通工具,在多应用场景、多功能属性方面表现突出。受环保和可持续出行趋势、健康意识提升、城市化和交通拥堵、政府政策和鼓励措施等有利因素的影响,电助力自行车的目标消费者群体逐步扩容。
电助力自行车起源于日本。据日本相关法规规定,电助力自行车所配备的人力辅助电机在低速时提供较大的助力,而当车辆行驶速度逐渐提升时,辅助电机提供的助力逐渐减少,直至不再提供助力。
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数据,2015-2022 年,日本电助力自行车销量年复合增长率达 7.86%,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欧洲是电助力自行车最大的市场。受到减轻长途出行负担、山地运动、日常通勤、锻炼身体等多方面需求的共同驱动,欧洲电助力自行车市场发展十分迅速。
据欧洲自行车产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欧洲电助力自行车市场规模达550.00万辆,同比增长8.76%;2011-2022年,欧洲电助力自行车销量年复合增长率达20.36%,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除日本和欧洲以外,美国电助力自行车市场具备较高的爆发潜力。电助力自行车在美国多用于公共租赁和休闲娱乐。据美国轻型电动车协会的数据,2021年美国电助力自行车销量达55.00万辆,同比增长25.86%;2017-2021年,美国电助力自行车销量年复合增长率达25.74%,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据百谏方略数据,全球电助力自行车规模呈现稳步扩张的态势,2023年全球电助力自行车规模为737.0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1,631.9亿元,2023-2030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2.03%。
受下游电动两轮车和电助力自行车市场需求的影响,上游电动两轮车电驱动系统行业持续增长,发展前景广阔。
二、营收逐年增长成长性优异,ROE领跑同行盈利能力突出
观其业绩,2021-2023年,安乃达营业收入分别为11.80亿元、13.98亿元、14.27亿元,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9亿元、1.51亿元、1.48亿元,保持相对稳定。
其中,2023年较2022年,安乃达营业收入略有增长,但净利润略有下降,主要原因系其收入中毛利率相对较高的中置电机、减速轮毂电机、控制器等电助力自行车相关产品收入有所下降。
到2024年一季度,安乃达实现营业收入3.1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0.34亿元(经容诚会计师事务所审阅未审计,下同)。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安乃达的营业收入增长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成长性优异。营业收入增长率反映了一个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和成长潜力。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安乃达的营业收入CAGR达22.91%。同期,安乃达同行业可比公司八方电气(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八方股份”)的营业收入CAGR为5.65%;江苏协昌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昌科技”)的营业收入CAGR为-2.25%。
与此同时,近年来安乃达加强资金管理,销售回款情况良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呈上涨态势,“造血”能力优秀;货币资金逐年递增,现金流充裕。
2021-2023年,安乃达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9,683.85万元、6,818.35万元、37,175.96万元,三年累计达5.37亿元。
其中,2022年安乃达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主要系当年度部分销售回款中收到银行承兑汇票的比例增加,相应2022年末应收票据及应收款项融资增加较多,该部分票据于2023年才回款形成现金流入。
2021-2023年各期末,安乃达的货币资金分别为 2.05亿元、2.52亿元、5.26亿元。
除此之外,近年来安乃达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领跑”同行,盈利能力突出。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1-3月,安乃达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39.48%、30.05%、22.67%、4.55%。
同期,安乃达同行业可比公司八方股份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24.80%、18.51%、4.59%、0.60%;协昌科技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20.03%、17.18%、8.38%、1.19%。
可见,近年来安乃达营收逐年增长,净利润保持相对稳定。其中,近三年营收CAGR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成长性优异。同时,近年来安乃达的加权平均ROE“领跑”同行,盈利能力突出。
三、进入国内外知名品牌商供应链体系,全球化布局提升营销服务能力
自成立以来,安乃达始终重视对优质客户资源的开发和维护。
目前,安乃达国内客户主要包括雅迪、台铃、爱玛、小鸟、纳恩博等国内知名电动两轮车品牌商,国外客户包括MFC、Accell、Leader96等欧洲知名电助力自行车品牌商,安乃达外销产品销往荷兰、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
上述客户均建立了十分严格的供应商管理系统,对合作供应商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一旦与其建立合作,将具备合作稳定和可持续性。
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相比,安乃达国内知名品牌商客户更多,其国外客户主要系大型商超销售场景下的自行车品牌商,上述客户经营规模较大,业务领域较广,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安乃达进入上述客户供应商体系后,以优质的产品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为自身赢得了持续增长的份额,并凭借持续的新产品开发、高效的定制化供应能力和电驱动系统成套供应能力赢得客户的持续好评。目前,安乃达与境内外主要客户签订了长期合同,其与主要客户合作情况稳定。
其中,2021-2023年,雅迪集团和东莞台铃均位列安乃达前两大客户。安乃达与雅迪集团自2015年开始合作,与东莞台铃合作历史始于2011年。
据招股书,2021-2023年,安乃达向雅迪集团和东莞台铃合计销售收入分别为5.73亿元、6.37亿元、9.49亿元。
2022年,由于雅迪集团安徽工厂全面投产,雅迪天津工厂的部分产能向安徽转移,受限于供货距离和便利程度,安乃达未能向雅迪安徽工厂充分供货(目前安乃达已成立子公司安徽安乃达与雅迪安徽工厂加大合作),导致其雅迪集团订单短期受到一定影响。
据统计数据,2022年国内电动两轮车前三大品牌分别为雅迪、爱玛、台铃,CR3(前三大占比)从2016年的25.30%提升至59.60%,其中雅迪和台铃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6.90%、14.70%。根据雅迪和台铃确认,2023年上半年,安乃达向其销售的直驱轮毂电机占其采购同类产品的比例分别约为18%-22%、25%-30%,分别位列其同类产品供应商第2、1名。
同时,安乃达持续进行新产品的设计开发,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在保持已有客户持续良好合作的基础上,持续开发国内外新客户。
2020-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安乃达新增客户分别为39家、42家、104家、81家,保持持续增长。
此外,安乃达一直坚持提高营销服务能力,具备针对国内外市场客户线上和线下的高效服务能力,使得其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
国内市场方面,安乃达直驱轮毂电机具备一定的规模效应,在下游客户主要聚集地天津、无锡、上海、安徽等地均设有生产及服务基地,可以更好、更快地服务下游品牌商客户,具备高效的产品服务能力。
国际市场方面,安乃达直不断加大国外服务网点布局,相继设立了荷兰安乃达、匈牙利安乃达、意大利服务站点、法国服务站点、美国安乃达和越南安乃达等,拓宽国际疆界,深化全球布局,为国外客户提供更为便捷的产品服务。
另外,安乃达直拥有Ananda Link在线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线上的产品售后检测、维修等综合服务。
简言之,安乃达不断积累下游行业国内外知名品牌商客户资源,并与主要客户签订了长期合同。同时,安乃达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新增客户数量持续增长。此外,安乃达持续深化全球布局,具备针对国内外市场客户线上和线下的高效服务能力。
四、多元化产品矩阵凸显系统集成能力,产品性价比优势明显
作为两轮电驱动领域的领军企业,安乃达深耕行业十余年,是国内少数具备电动两轮车电驱动系统产品自主生产及综合配套能力的企业之一,能够为电动两轮车客户提供电驱动系统的成套解决方案。
目前,安乃达主要产品包括直驱轮毂电机、减速轮毂电机和中置电机三大系列电机,以及与电机相匹配的控制器、传感器、仪表等部件。
近年来安乃达主要产品销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规模优势持续增强。
2021-2023年,安乃达主要产品销量分别为465.79万台、511.44万台、610.33万台。其中,核心产品直驱轮毂电机销量分别为388.21万台、439.13万台、565.40万台。
安乃达直驱轮毂电机除用于国内电动两轮车外,还可应用于诸多新的应用场景。2021年,安乃达与坎德拉(深圳)科技创新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用于多功能清扫机器人的电机;2022年,安乃达与纳恩博合作,开发了应用于其割草机的电机,于2023年9月量产。此外,安乃达也在开发用于电动轮椅、高速电动摩托车等新型场景的电机。
值得关注的是,在2024年的中国自行车展上,安乃达的M5000中置电机荣获优秀创新奖项。这一荣誉不仅证明了安乃达产品的卓越品质,也进一步印证了其以客户为中心、追求卓越的理念。
随着电动两轮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于产品个性化设计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不仅对电机有较高的要求,对控制器、传感器、仪表等也有着较高的系统集成要求,作为下游客户亦更希望由同一家电驱动供应商完成系统集成。
作为集直驱轮毂电机、中置电机、减速轮毂电机等三大系列电机与控制器、传感器、仪表等配套部件为一体的综合配套供应商,安乃达具备不俗的系统集成能力,可以满足下游客户的综合需求。
在产品质量方面,安乃达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使用100%的在线全检(FQC)和出货质量控制(OQC),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和CQC质量认证,其产品获得了具有声望的认证,包括RoHS、EN15194:2017和UL2849:2022,确保它们不含有害物质、符合欧洲或美国的道路安全法规,并经过严格的安全性测试。
在产品性价比方面,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相比,同等产品类型下,安乃达拥有相对较低的价格优势,且毛利率仍可以保持与竞争对手同等水平,具备不俗的性价比优势。
一方面,自成立十余年来,安乃达与主要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合作,拥有供应链优势。随着安乃达各类电机及配套部件销售规模的增长,其原材料采购规模不断扩大,安乃达对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不断增强,进而使得其产品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安乃达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不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可保证产品的质量可靠。
五、加大研发投入激发创新活力,19项核心技术打造护城河
创新是进步的引擎。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上海市专利试点企业,安乃达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其竞争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
2021-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安乃达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4,221.60万元、4,939.48万元、5,475.93万元、1,331.48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58%、3.53%、3.84%、%。其中,2021-2023年,安乃达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达到13.89%;2024年一季度,安乃达研发投入同比上涨23.71%。
研发人才是安乃达发展的基础,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一。截至2023年12月31日,安乃达共有193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20.75%。
研发机构设置方面,安乃达在上海设置研发中心,负责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工作。同时,江苏安乃达设有技术中心,天津安乃达设有技术部,为生产线的工艺优化、客户的定制化需求提供技术支持。
在坚持自主研发为主的同时,安乃达还与上海市、上海大学、上海电机学院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与外部机构的合作交流为其未来的技术发展提供创新方向。
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安乃达取得了丰硕的研发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安乃达共拥有各项专利114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国内发明专利18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95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有19项,正在开展的主要研发项目5项。
截至目前,安乃达已掌握了包括高速电机转子可靠性技术、外转子可靠性技术、电机密封及防护技术以及电机呼吸散热技术等电机设计和制造技术以及力矩传感系统设计技术、高精度低噪音的控制技术、智能控制系统设计技术等电驱动系统技术,是目前国内少数掌握电助力自行车力矩传感器设计和制造技术的企业之一。
凭借行业领先的技术水平,安乃达参与了《电动自行车用电动机及控制器》《电动自行车电气安全要求》《电动摩托车及电动轻便摩托车用DC/DC变换器技术条件》和《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驱动用电动机及其控制器》共4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起草制定。
未来,安乃达将巩固核心技术的深入研发,提升核心产品的智能制造水平,竭力打造“研发、制造、供应链”三位一体的核心能力,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两轮车电驱动解决方案专家。
赞(3) | 评论 07月02日 17:09 来自网站 举报
-
乔锋智能:政策指引新国九条重点支持行业 创新为核加大研发投入《金基研》环洋/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新“国九条”引发市场热议。《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针对工业母机等设备生产整体处于中低水平的行业,提出加快淘汰低效、老旧设备。新“国九条”强调促进...乔锋智能:政策指引新国九条重点支持行业 创新为核加大研发投入
《金基研》环洋/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新“国九条”引发市场热议。《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针对工业母机等设备生产整体处于中低水平的行业,提出加快淘汰低效、老旧设备。新“国九条”强调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这对于原本就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数控机床行业可谓“火上浇油”。作为一家专业从事数控机床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乔锋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乔锋智能”)把握机床行业数控化发展的行业机遇,持续扩大经营规模,已跻身国内主流数控机床厂商行列。
2019-2023年,乔锋智能的营业收入CAGR达33.64%,归母净利润CAGR达30.04%,业绩总体上呈快速增长态势。经过多年发展,乔锋智能围绕数控机床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研发、制造、销售体系,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象和市场口碑,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为其业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乔锋智能坚持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形成了十二项核心技术,并有效实现了产业化,目前已累计推出八十多种机型,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产品供应服务。
一、政策指引新“国九条”重点支持行业,“产业升级+进口替代”行业迎机遇
数控机床作为“工业母机”,下游应用领域极其广泛,是国内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重要基石。与传统机床相比,数控机床在加工精度、加工效率、加工能力和维护等方面都具有突出优势,代表了现代机床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支持数控机床行业的发展。
“十一五规划”(2006-2010)至“十三五规划”(2016-2020)强调发展高端数控机床及其配套技术;“十四五规划”(2021-2025)注重高端数控机床产业的创新发展。
国家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等重要政策文件都将发展高档数控机床作为重要目标,各省市也分别在“十三五”、“十四五”期间发布了推动数控机床行业发展的支持性政策,政策内容均落实了“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的主旨。
2024年4月9日,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针对工业母机等设备生产整体处于中低水平的行业,提出加快淘汰低效、老旧设备。
国家和各省市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数控机床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其快速发展。
需要关注的是,数控机床行业亦是新“国九条”重点支持行业。
2024年4月12日,《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意见》共9个部分,简称资本市场新“国九条”。新“国九条”剑指严监管、防风险,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与建设以投资者为中心的理念相契合,其中一大看点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质生产力”列为十大工作任务之首,对涵盖范围进行更详细概述。覆盖的三个方向之一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包括技改、产业升级、生产性服务业等。
目前,国内机床行业的市场规模庞大,但业内企业众多,且普遍规模较小,缺乏行业巨头和标杆,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19-2023年,国内数控机床市场规模分别为3,270亿元、3,260亿元、3,589亿元、3,825亿元、4,090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75%。预计2024年国内数控机床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325亿元。
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为数控机床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目前国内正处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阶段,随着下游产业的不断升级发展,对机床加工精度和稳定性等要求越来越高,中高档产品的需求日益凸显,更新升级需求大。
2023年,国内金属切削机床数控化率45.5%,与发达国家80%左右的数控化率相比,还存在不低的提升空间。随着先进制造业对传统制造业的逐步替代,作为工业母机的高性能数控机床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加。
此外,随着国产数控机床的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高档数控机床进口替代空间大。
现阶段,国内机床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多数靠“量”来取胜,产品附加值偏低,高档数控机床仍以进口为主。机床核心技术受制于发达国家不仅限制国内机床行业的发展,还会限制下游制造业的升级,因此国内数控机床的进口替代势在必行。
近年来,国内机床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开始掌握机床核心技术,不断提升高档数控机床的自主供给能力,逐渐形成进口替代的趋势。而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加速了数控机床的国产化进程,未来国产化替代空间广阔。
综上,数控机床行业系国家重点支持行业,亦是新“国九条”支持的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数控机床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同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国产数控机床的进口替代,数控机床行业前景广阔。
二、营收净利呈快速增长态势,37个常驻销售网点覆盖全国
受益于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机床行业设备更新需求托底、机床国产化替代等多重有利因素,近年来乔锋智能业绩总体上呈快速增长态势。
2019-2023年,乔锋智能营业收入分别为4.56亿元、7.67亿元、13.10亿元、15.48亿元、14.5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3.6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9亿元、1.24亿元、2.31亿元、1.91亿元、1.6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0.04%,成长性良好。
其中,2023年,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乔锋智能业绩略有下降,但自2023年9月以来,机床工具行业产量结束连续17个月的下降,恢复并保持增长,机床行业新一轮上行周期开启。乔锋智能订单亦恢复增长态势,2023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新签订单分别为4.28亿元、4.6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63%、23.75%。
到2024年一季度,乔锋智能实现营业收入3.68亿元,同比增长5.12%;实现归母净利润5,143.86万元,同比增长31.66%(乔锋智能2024年一季度财务数据经容诚会计师事务所审阅未审计,下同)。
经过多年的发展,乔锋智能在行业内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品象,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形成了优质稳定的客户群体,为其业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乔锋智能紧跟市场需求,根据下游行业客户区域分布情况,灵活采用直销和经销相结合的方式。
在下游行业客户较为集中的珠三角及长三角地区以直销为主,乔锋智能销售人员直接对接终端客户,占据销售主动权,为客户提供便捷化、专业化的销售服务。既降低销售成本,又确保能快速对接客户需求,最终与客户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逐渐在区域内形成品牌影响力。同时,乔锋智能充分发挥经销商在当地资源优势,迅速扩展销售范围。
2021-2023年,乔锋智能累计销售客户超过4,000家,客户群体覆盖通用设备、消费电子、汽摩配件、模具、工程机械、军工、能源、医疗器械、航空航天、5G通讯等行业,受单一行业或客户需求变动的影响较小,业绩相对稳定。
目前,乔锋智能已组建了一支业务能力强、人员稳定的销售团队,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营销体系和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乔锋智能在全国范围内设有37个常驻网点,拥有销售人员304人。其中,销售服务人员与一线销售人员数量的比例约为1:3,即保证每3位一线销售人员配有1位销售服务人员提供支持工作,为客户在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中提供完整、专业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简言之,近年来乔锋智能业绩总体上呈快速增长态势,且自2023年9月以来乔锋智能订单恢复增长态势。同时,乔锋智能形成了优质稳定的客户群体,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营销体系和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为其业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八十多种机型提供一站式服务,单元化模块化生产方式增效提质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数控机床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乔锋智能致力于研制精度高、可靠性高、效率高、智能化的国产现代化“工业母机”,为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提供更高品质的数控机床设备,让制造更稳定、更精准、更高效、更智能。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乔锋智能在金属切削类机床领域完成了立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磨床的完整布局,八十多种中高档机型能满足多种不同材质、精度、尺寸的工件加工要求,能为有多种机床采购需求的客户提供一站式产品供应服务。
其中,核心产品立式加工中心销售占比均超75%,包括高速钻攻加工中心、高速型线轨立式加工中心、重型线轨立式加工中心等多个机型;龙门加工中心包括定柱式龙门加工中心、定梁高速龙门加工中心等机型;卧式加工中心包括定柱式高速卧式加工中心、动柱式卧式加工中心等多个机型;其他机床包括高精密数控车床、龙门平面磨床、龙门线轨磨床等机型。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高成长性的新能源汽车细分领域,乔锋智能前瞻性布局,已完成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相关零部件制造加工相应机型的技术和产品储备。在CCMT2024上海展会上,乔锋智能推出的首展机型VHX-1380立式五轴铣车加工中心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该机型可独立完成新能源汽车复杂构件的加工,誉为“细分领域黑马”。
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公布数据估算,与国内同行业上市公司对比,2023年度乔锋智能营收规模在金属切削机床细分行业排名第6,位于行业前列,具有不俗的市场竞争力。
乔锋智能长期坚持“客户、品质、技术”核心理念,重视产品技术和品质投入,塑造了品质可靠的品象,在行业内具有不低的知名度、美誉度。乔锋智能产品荣获“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广东省(行业类)名牌产品”、“中国好机床十佳品牌奖”、“中国(天津)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最佳工业设计奖”等嘉奖。
成熟稳定的加工及装配工艺、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是乔锋智能产品在精度、可靠性等方面具有不俗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经过多年的生产经验累积,乔锋智能建立了稳定的数控机床生产制造基础平台,包括加工及装配工艺流程设计、加工和装配环境建设。乔锋智能拥有先进的生产及检测设备,汇集了一批拥有知名机床厂商履历的行业人才,不断提高机床生产品质和生产效率。
同时,乔锋智能建立了科学、有效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重视过程和结果控制,将质量控制贯穿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
此外,乔锋智能顺应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打造了以单元化、模块化生产为核心的生产体系,不断提高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和生产的效率,大幅减少了人工装配对设备产生的误差,提升了产品整体的稳定性,满足下游制造业对高品质数控机床的需求。
四、创新为核加大研发投入,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比超95%
优势突出、品类丰富的机床产品体系的设计与生产离不开创新技术的支持。乔锋智能的技术研发涵盖了精度保持、可靠性保持、核心功能部件研发及应用、控制系统应用开发、复杂工况下高效加工等五大机床技术领域,大幅提升了产品的精度和稳定性,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多年来,乔锋智能坚持以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增强自身技术竞争力,为其新品研发和产品升级迭代提供了保障。
2021-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乔锋智能研发投入分别为4,466.91万元、5,634.15万元、6,341.97万元、1,495.47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41%、3.64%、4.36%、4.07%。其中,2024年一季度乔锋智能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6.27%。
在研发团队建设方面,乔锋智能打造了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产品研发工程师大多具有丰富的研发和产品经验,核心技术人员均拥有知名机床厂商研发经历。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乔锋智能拥有研发人员249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17.18%,为其提供持续创新能力。
在研发体系建设方面,乔锋智能设立乔锋东莞研发中心、乔锋南京研发中心和乔锋宁夏研发中心专职研发工作,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研发制度管理体系,对研发人员全面实施绩效考核管理制度,保障不断技术创新。
通过持续的研发创新,乔锋智能形成了热误差抑制与补偿技术、机床主体结构分析优化技术、高速主轴结构优化设计及应用、控制系统软件二次开发技术等十二项核心技术。截至2024年6月21日,乔锋智能共获得专利202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171项,外观设计专利6项,其在技术研发方面具备不俗竞争力。
同时,乔锋智能将核心技术运用到产品生产中,有效实现了核心技术产业化。
据招股书,2021-2023年,乔锋智能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分别为12.50亿元、15.26亿元、14.23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5.45%、98.55%、97.87%。
值得一提的是,乔锋智能的“单立柱立卧复合加工中心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经广东省机械工程协会认定“符合科技成果鉴定要求,该项成果总体技术达到同行业国际先进水平”;乔锋智能还参与起草了国家标准计划“工业机械电气设备及系统数控PLC编程语言”。
荣誉方面,2015年至今,乔锋智能持续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乔锋智能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乔锋智能还被授予“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等称号。
五、主要产品产能趋于饱和,募资扩产强研增强核心竞争力
此番上市,乔锋智能拟在创业板公开发行3,019万股,募集资金13.55亿元,分别用于“数控装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深耕机床行业多年,乔锋智能产品受到下游客户的高度认可,产品订单数量不断上升,其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市场的增长需求。
2021-2023年,乔锋智能主要产品立式加工中心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19.72%、103.93%、96.48%,已处于高度饱和状态。为满足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乔锋智能亟需扩建产线,提高生产规模,突破现有产能瓶颈,从而把握机床行业数控化发展的行业机遇,巩固其行业地位。
“数控装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8.91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7.70亿元,新建中高档数控机床生产厂房及配套设施,扩建立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和卧式加工中心生产线。该项目将充分发挥乔锋智能现有核心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优势产品的生产能力,推动其产品产销量的快速增长,扩大乔锋智能主营业务市场份额,稳固其在数控机床行业的领先地位。
经过多年的沉淀,乔锋智能技术能力与国内数控机床企业相比具备不俗竞争力,但与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的先进数控机床企业相比,在高档数控机床领域仍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乔锋智能需要进一步加强研发投入以追赶与境外先进数控机床厂商之间的技术差距,增强技术竞争力。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1.99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1.85亿元在东莞建设研发中心,购置先进开发设备、检测设备和相应配套的软硬件设施,提高研发条件,同时引进优秀技术研发人员。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乔锋智能将紧跟数控机床行业发展需求及技术趋势,进一步加强在机床加工复合化、高速化、智能化、工艺参数优化,以及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关键核心部件开发等方向的技术研发投入,提升其创新研发能力,加速对高档机型的研发,提高产品技术竞争力,为乔锋智能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总的来说,乔锋智能通过募投项目的实施,将扩充产能,加强人才建设,强化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提高核心部件自研自产比例,提升产品品质,有助于其把握数控机床行业更新换代、数控化率提升及国产化替代的发展机遇,提升市场占有率。
未来,乔锋智能将坚持“客户、品质、技术”三大核心理念,专注于数控机床领域,持续提升产品、技术和服务,提高核心部件自研自产比例,把握国内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的发展机遇,为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提供更高品质的数控机床设备,做行业领先的数控装备提供商。
赞 | 评论 06月25日 15:43 来自网站 举报
-
正元地信:三箭齐发打造全产业链优势 加码研发核心技术再添“新军”《金基研》环洋/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当前,国内数字经济正在经历高速增长、快速创新,并广泛渗透到其他经济领域。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数字经济最抢眼的核心产业之一,目前已经与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卫生防疫、智能生活等各个数字...正元地信:三箭齐发打造全产业链优势 加码研发核心技术再添“新军”
《金基研》环洋/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当前,国内数字经济正在经历高速增长、快速创新,并广泛渗透到其他经济领域。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数字经济最抢眼的核心产业之一,目前已经与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卫生防疫、智能生活等各个数字领域高度融合。正元地理信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元地信”)抓住数字化发展大潮赋予的历史新机遇,培育形成测绘地理信息、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和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三大核心业务,为客户提供地理信息完整业务链的一体化服务。
深耕地理信息行业20余载,正元地信持续推进新技术研究和应用转化,不断完善业务结构和管理模式,优化市场布局,在行业中具有独具特色的品牌价值、技术优势和市场布局优势。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正元地信持续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在原有的18项核心技术基础上拓展了4项新的核心技术。凭借多年的创新和实践积累,正元地信打造了以技术先进、产品优质、服务高效为代表的正元品牌,持续为新老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一、利好政策叠加市场需求双轮驱动,地理信息产业前景广阔
随着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对信息需求量增大,测绘地理信息的保障服务渗透性愈加显现,地理信息关联特点更加突出。国内地理信息产业正面临着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依托的信息化多业共生、融合发展的模式。
作为数字经济的新引擎,地理信息产业在与其他领域和技术的融合方面拥有巨大潜力与空间,正不断催生出新服务、新业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
据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数据,2018-2022年,国内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分别为5,957亿元、6,476亿元、6,890亿元、7,524亿元、7,787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4年国内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将达到8,903亿元。
在智慧城市领域,受益于《“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总体方案》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智慧城市迎来黄金期。
国内所有副省级以上城市、89%地级以上城市、47%县级以上城市都提出建设智慧城市,为智慧城市业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19-2023年,国内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分别为10.5万亿元、14.9万亿元、21.1万亿元、24.3万亿元、28.6万亿元,保持不断增长的状态。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4年国内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33万亿元。
同时,智慧城市受城镇化进程影响,区县级市场潜力待挖掘,城市建设的深入带来更多的智慧化应用场景需求。
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关于全面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通知》,要求到2025年,5厘米分辨率的城市级实景三维初步实现对地级以上城市覆盖同时要为数字中国、数字政府和数字经济提供三维空间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础,政府决策、生产调度和生活规划可通过线上实景三维空间完成。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加速开展,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在政策驱动的基础上将叠加市场需求驱动,给测绘地理信息业务带来新的服务领域。
在地下管网运维领域,国家高度重视地下管网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地下市政、综合管廊、防洪排涝、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关于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等政策的出台,为地下管网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在上述背景下,作为国内大型的地理时空数据建设与应用服务商和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商,正元地信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8.93亿元;2024年一季度,正元地信实现营业收入1.18亿元。
综上,随着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地理信息产业持续发展。在利好政策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智慧城市迎来黄金期,测绘地理信息面临新需求,地下管网运维获得新机遇。
二、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协同发展,打造独特全产业链业务优势
作为由央企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控股的二级国有大型地理信息企业,正元地信长期致力于空间地理信息开发利用和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投资、建设、运营和服务,培育形成了测绘地理信息、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和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三大核心业务,具有基础地理信息系统集成与应用服务、地上地下全空间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服务方面,正元地信自主研发产品包括高分影像解析与三维建模系统、基于无人机航摄的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基于倾斜摄影测量和LiDAR技术的房地一体项目数据采集系统等航测遥感业务产品,正元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正元地理信息时空信息云平台、专题数据采集建库系统软件、正元不动产、自然灾害信息数据采集系统等。
目前,正元地信可以提供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工程测量、不动产测绘、海洋测绘、互联网地图服务,并形成以地面移动测量、中低空航测遥感、地下管线探测内外业一体化服务的全空间地理空间数据协同生产与服务优势。服务特点突出了地上地下相互协同、海陆空地“四位一体”。
在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技术服务方面,正元地信主要研发产品包括地下管线数据处理电子手簿、地下空间智能量测系统、管线巡检装置、管线探测便携式接收机、管道清淤装置等管线探测业务产品,地下管线数据处理与智能成图系统、地下管线信息管理与共享交换系统、地下管线隐患评估系统、地下管线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排水管道检测缺陷智能识别系统和正元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等管线信息系统。
在地下管线探测服务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基础上,正元地信形成了地下管线探测建库和病害治理、智能化监控的“四措并举”一体化专业技术优势。服务特点彰显基于管网信息化的一体化、智能化,突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管网安全运维保障。
在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方面,正元地信开拓城市水生态、数字孪生水利、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等业务方向的产品研发,持续完善其“1+1+N”架构的智慧城市产品体系,为其城市环境、智慧水利、城市安全等专项应用场景的智能化、智慧化建设运营服务。
具体来说,正元地信持续深化城市治理、城市安全、市政水利三大业务板块核心产品研发,包括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地下市政设施、城市生命线安全、智慧化工园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等产品体系,快速提升核心产品竞争力。服务特点突出基于“地理信息+”和“物联网+”,基于全空间三维地理时空数据和物联网感知安全运行监测体征的智慧城市专项应用。
智慧城市服务业务的综合性特点为正元地信三大业务板块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同时,正元地信以上述三大主营业务板块,构成了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加工和专业应用全产业链服务模式。
产业链上游的数据获取业务方面,正元地信“陆海空地”四位一体数据采集业务优势突出,其中航空遥感、地下管网数字化在国内名列前茅。
中游的软件与系统集成业务方面,正元地信具备地理信息应用系统软件开发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构成了数据获取、加工与应用管理的地理信息完整产业链,其所属各相关公司均具备软件与系统集成业务能力。
下游的运营服务业务方面,正元地信通过业务转型突出地上地下全空间数据服务的优势,以及“1+1+N”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解决方案在多地应用实施,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简言之,正元地信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协同发展,具有基础地理信息系统集成与应用服务、地上地下全空间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正元地信以三大业务板块构成了全产业链服务模式,打造独特全产业链业务优势。
三、项目经验丰富且拥有多项甲级资质,全国销售网络紧扣国家战略布局
国内地理信息产业的主要客户为地方政府及其下属单位,该类客户以公开招标方式为主,在招标过程中较为谨慎,通常要求供应商在本行业中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且具备相对齐全的资质。
深耕地理信息服务行业多年,正元地信先后承担了数千个项目,在测绘服务、管线工程、地球物理、航空遥感等业务方面,有着丰富的行业和市场经验,市场份额较高,且形成了良好的品牌信誉,在维系原有客户及开拓新客户方面均有优势。
同时,正元地信是国家首批甲级测绘资质单位,拥有工程测量、不动产测绘、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工程、互联网地图服务、测绘航空摄影和海洋测绘等多项甲级资质,通过了信息技术服务运维标准二级认证、CMMI五级认证。
作为第一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首批战略合作伙伴,正元地信业务足迹遍布全国,服务领域覆盖城建、规划、国土、铁路、交通、水利、环保、农林、海洋等各行业,是“十二五”中国智慧管网领军企业。
在销售网络方面,正元地信紧扣京津冀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海南自贸港等国家战略布局,在山东、湖北、河北、浙江、黑龙江、海南等地设置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在广东、安徽、福建、云南和新疆等地设有分公司,在北京、江苏、福建、重庆、江西等地设置销售大区,形成了覆盖全国重点区域、内部统筹协作的销售网络体系。
正元地信充分利用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和“双百企业”改革的政策优势,不断探索和完善新商业模式,形成与地方资源深度融合,快速提升本地化服务能力。同时,拓宽正元地信业务来源,补齐业务短板,优化业务结构,实现业务协同,加快其进入快速成长领域。
2023年,正元地信投资成立福建海丝正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数字建设科技有限公司等,实现福建、河北等地区成功落地见效,形成完整的商业模式样板,为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新的动力。
同时,正元地信的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健全。正元地信建立了《客户满意度调查管理制度》,销售和技术人员随时、随地的解决客户的问题,对客户有技术服务的要求时,免费提供技术服务。
优秀的服务为正元地信带来良好的行业口碑,通过强化全国重点区域的销售和售后团队,正元地信持续为新老客户提供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2023年,正元地信位列全国地理信息百强企业第11名,2023北京高精尖企业百强第52名,易智瑞合作伙伴网络金牌认证合作伙伴,正元已成为国内行业知名品牌。正元地信产品先后被评为数字孪生化工园区-优秀产品创新奖、卓越贡献奖、宿州市智慧管网项目-优秀应用案例奖,2022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2022年智慧城市先锋榜优秀案例、2022年测绘地理信息自主创新产品等。
综上所述,正元地信项目经验丰富且拥有多项甲级资质,形成了良好的品牌信誉,在维系原有客户及开拓新客户方面均有优势。同时,正元地信的销售网络紧扣国家战略布局,形成了覆盖全国重点区域、内部统筹协作的销售网络体系,且售后服务体系健全。
四、科技研发与自主创新能力突出,加大研发力度核心技术再添“新军”
地理信息行业,尤其是地理信息软件平台和系统等产品具有技术进步快、产品生命周期短、升级频繁、继承性强等特点,要求行业内企业持续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和升级产品。
为适应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满足市场需求,正元地信高度重视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匹配了高质量的团队、提供了充足的经费。
在研发团队建设方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正元地信共有研发人员299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13.51%。其中,总工程师李学军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工学博士,是三级正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测绘师,国家注册地球物理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曾主编行业标准4部,参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8部,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4部。
在研发投入资金方面,正元地信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比率,确保达到5.0%以上的科研投入强度。
2021-2023年,正元地信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5.13%、5.97%、7.10%。
此外,正元地信相继设立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及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了产学研用密切结合的科技研发平台,通过该平台挖掘利用高端科技资源开展攻关合作,培养科研人才,不断提升其研发水平和能力。
由此,正元地信形成了强大的科技研发与自主创新能力,并取得了丰硕的研发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正元地信拥有专利95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52项、外观设计专利24项;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45项。
2023年,正元地信新获专利5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在编标准14项,其中:牵头国家标准1项,参编国家标准4项、团体标准7项、地方标准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59项;发表论文36篇,其中中文核心8篇;获得科技创新奖10项,其中数科公司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智能监测预警与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智慧化工园区综合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两项科技成果经中国科学院院士及专家评价,分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
围绕地理信息技术服务,正元地信形成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体系、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技术体系和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技术体系三大核心技术体系,包括18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
2023年,正元地信紧密围绕主营业务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基于已有的18项核心技术,进行了海量时空地理信息数据调度技术、基于实时大数据的排水管网模型技术和物联网统一接入管理技术的迭代升级;同时拓展研发数字孪生矿山地质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数字孪生水利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模型、危化品安全风险评估及预测模型和智能遥感影像解译4项新核心技术。
从技术覆盖层面看,正元地信拥有完整的“陆海空地”(包括地面测绘、航测遥感、海洋测绘、地下测绘)四位一体地理空间数据获取与数据处理技术,而行业内多数企业未能拥有完整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覆盖。
在多源航空影像(数据)获取技术层面,正元地信具备单架次多源数据获取技术,可通过一次航飞,制作多种地理信息数字化产品(DLG、DEM、DOM、DSM等),其在多源航空影像(数据)具有技术优势地位。
在荣誉方面,2023年,正元地信的“市政排水管网健康全过程管理智慧监管系统”获得国务院国资委首届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二等奖;“城阳区自然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和“时空大数据平台在城市大脑中的应用与研究”获2022年度山东省自然资源科学技术三等奖;“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智能监测预警与防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荣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五、持续加强数字化转型工作,募投项目有序推进已产生效益
近年来,正元地信根据数字化转型推进实施方案计划,立足发展形势和数字化转型要求,针对建设数字正元地信目标,明确工作思路和转型路径,确定相关工作推进落实,多点布局激发各分、子公司融入和承接数字化转型工作任务。
围绕数字化转型主线,正元地信构建了财务、生产经营项目、人力资源等多个管理平台,聚焦提质增效、风险管控、核心技术、业务转型等重点工作,提升了总部管控、业务协同、技术整合、资源共享和数据应用多种能力。
与此同时,正元地信各募投项目有序推进,已完成部分成果,募投项目相关产品已开始产生效益。
其中,“正元智慧城市专项解决方案创新与应用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1.03亿元,基于多维地理信息时空数据技术和持续市场化的运作经验,以及现有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正元三维GIS平台Genius World、物联网统一接入管理平台,不断完善已有专项应用解决方案、研发新的专项应用产品。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该项目累计投入进度71.38%,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60余个,募投项目相关产品相继中标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一标三实”软件提成、安徽省宿州市智能管网PPP、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智慧水务、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高新园区数字化改造提升、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系统等项目。
“正元地上地下全空间三维时空信息协同生产和应用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6,481.30万元,将实现对正元地信原有三维时空数据生产流程的升级改造;对自动化处理软件的开发和升级;能够提供更多样化、个性化的三维时空数据产品服务,为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决策等提供三息服务。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该项目累计投入进度33.51%,已完成城市地下空间全要素信息集成管理与服务平台、管网数据云汇交技术体系和管网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基于倾斜摄影测量和LiDAR技术的房地一体项目数据采集系统、农房一体化信息数据采集系统、实景三维单体模型智能提取技术、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信息采集系统等项目的研发工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得著作权20余个。
该募投项目相关产品先后中标湖北省武汉市2022年城市国土空间监测项目、南昌市智慧排水管理平台建设、湖北省武汉市2022年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2022年基础测绘更新工作、山东省徒骇河航道测量、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高新园区数字化改造提升项目-LADR数字化管理系统等工程项目。
“正元市政管网健康与安全监控智能化建设与创新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4,489.43万元,在正元地信现有“四措并举”智慧管网技术体系下,进一步增强市政管道及设施检测评估、非开挖修复技术水平,全面提升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技术服务业务板块中地下管道安全运维保障服务能力。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该项目累计投入进度51.90%,已完成管线巡检装置、管网(排水管道)检测缺陷智能识别系统、管线探测仪的便携式接收机、管道清淤装置、CCTV检测与评估软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GPS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的分析技术等项目的研发工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著作权20余个。
该募投项目相关产品相继中标贵州燃气集团毕节市燃气有限责任公司管道定检、诸城燃气管道定期检验、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系统、中石油辽河油田海城后英燃气有限公司定检、山东省烟台市开发区-B-24规划路道路工程雨水管道检测及修复等工程项目。
未来,正元地信将聚焦基础地理信息系统集成与应用服务、地上地下全空间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加快技术产品创新,持续锤炼核心竞争力,提升服务水平,成为地理信息行业龙头企业和智慧城市专项系列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
赞(30) | 评论 (3) 06月17日 11:44 来自网站 举报
-
嘉亨家化:下游化妆品行业进入复苏阵营 技术赋能创新能力凸显《金基研》环洋/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稳定增长,国内消费者经济实力与消费观念的改变,对化妆品了解的加深,化妆品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化妆品进入全民消费时代。化妆品行业的持续发展,为化妆品OEM/O...嘉亨家化:下游化妆品行业进入复苏阵营 技术赋能创新能力凸显
《金基研》环洋/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稳定增长,国内消费者经济实力与消费观念的改变,对化妆品了解的加深,化妆品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化妆品进入全民消费时代。化妆品行业的持续发展,为化妆品OEM/ODM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作为一家日化产品及配套塑料包装一站式服务提供商,嘉亨家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亨家化”)主要从事日化产品OEM/ODM及塑料包装容器的研发设计、生产,产品主要用于个人美容护肤、家庭清洁等领域。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嘉亨家化形成了日化产品OEM/ODM与塑料包装业务协同发展的策略,具备化妆品和家庭护理产品的研发、配制、灌装及塑料包装容器设计、制造的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凭借高效的管理、先进的技术、稳定的生产能力、严格的质量管控,嘉亨家化打造了共享共赢供应链体系,在行业内树立了不俗的市场影响力,成为多个国内外化妆品、日化品牌的核心供应商,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随着产能的提升,生产许可项目的增加,嘉亨家化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一、下游化妆品行业进入复苏阵营,监管趋严优质一体化代工企业受益
作为一家日化产品及配套塑料包装一站式服务提供商,嘉亨家化主要从事日化产品OEM/ODM及塑料包装容器的研发设计、生产,产品主要用于个人美容护肤、家庭清洁等领域。
近年来,国内宏观经济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居民收入水平和整体消费能力呈持续增长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2023年,国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7万元、3.22万元、3.51万元、3.69万元、3.92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28%;人均居民消费支出分别为2.16万元、2.12万元、2.41万元、2.45万元、2.68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59%。
随着国内居民收入增长带来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化妆品品牌商的持续投入和消费者培育,颜值经济带来庞大需求,国内化妆品行业整体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22年,国内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经历了短暂承压,2023年进入复苏阵营。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2023年,国内限额以上化妆品零售额分别为2,992.2亿元、3,400.2亿元、4,026.0亿元、3,935.6亿元、4,141.7亿元。其中,2023年,国内限额以上化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1%。
到2024年一季度,国内限额以上化妆品零售额达到1,086亿元,同比增长3.4%,保持增长趋势。
从长期来看,国内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趋势未发生改变,化妆品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化妆品行业的持续发展,为化妆品OEM/ODM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对品牌商而言,在化妆品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将产品供应链尽可能多的环节专业外包,一方面能减少厂房、设备及研发资金投入,降低投资风险;同时有效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和供应周期,高效扩大市场份额,巩固优势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自《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后,国内化妆品行业更注重产品研发、质量管理、多品牌构造及渠道建设,在供应链环节,具备不俗研发实力和严格质量控制标准的专业OEM/ODM企业将成为品牌商的首选合作伙伴,拥有更大的发展机遇。
由于化妆品市场对包装的外观、使用性能及生产成本等要求越来越高,塑料包装因其强度大、质量轻、不易破碎及生产成本低等特点使其在在日化产品包装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化妆品塑料包装作为化妆品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其市场需求随着化妆品市场的需求变化而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化妆品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化妆品内容物及化妆品包装的研发设计、生产,二者相辅相成,具有一站式服务能力的企业,不仅大大降低了客户成本,也提高了对客户需求的综合服务水平,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作为一家日化产品及配套塑料包装一站式服务提供商,嘉亨家化业绩与下游化妆品行业发展息息相关。2023年,嘉亨家化实现营业收入10.16亿元;2024年一季度,嘉亨家化实现营业收入2.03亿元。
总体而言,化妆品塑料包装产品不再局限于包装本身,而是根据被包装物的特点呈现越来越精细化、定制化、高端化的趋势,对于包装企业的设计生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发设计能力强、规模相对大、质量管理能力强的企业将持续受益。
二、坐拥国内外优质客户资源,部分新客户已开始批量生产
多年来,嘉亨家化以稳定高效的生产能力、严格的质量管控、快速迭代的技术研发,在行业内形成了不俗的市场影响力,已成功进入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合格供应商体系,并已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目前,嘉亨家化的主要客户均为全球和国内知名的化妆品、日化产品厂商及新兴品牌商,包括强生、上海家化、贝泰妮、郁美净、百雀羚、多特瑞、维多利亚的秘密、壳牌、利洁时、联合利华、宝洁等。
需要指出的是,严格的认证审核过程使得品牌商与日化产品及包装制造商建立了稳定的供应合作关系。
日化产品、塑料包装制造商在加入国内外知名品牌商的分工体系前,需进行长时间的市场开拓,并通过品牌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产品性能认证。同时,国内外知名品牌商十分重视未发布新产品、尚在研发产品的信息保密工作,供应商的转换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品牌商为确保产品质量和稳定货源,不会轻易改变供应商。
嘉亨家化与主要客户强生、上海家化、壳牌、百雀羚等已合作10余年,与强生、上海家化、郁美净、贝泰妮等客户在塑料包装及日化产品领域均已形成多品类、多方位的深度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嘉亨家化多次获得客户授予的荣誉奖项,为其带来良好的市场声誉和品象。
嘉亨家化多次被强生认定为“零缺陷项目合作伙伴”,为“大宝SOD蜜新装上市”做出杰出贡献,系郁美净“最佳战略合作伙伴”、上海家化“优秀供应商”、百雀羚“最佳合作伙伴”、薇诺娜“战略供应商”、壳牌“最优供应商”、beiersdorf“最佳商务合作供应商”,强生“最佳材料质量稳健奖”等。
在保持与核心客户在日化产品OEM/ODM及塑料包装业务稳定合作的同时,嘉亨家化不断加大新客户的拓展力度。
2023年,嘉亨家化进一步加强营销管理水平及营销队伍建设,持续不断地为品牌商提供符合市场消费趋势的产品,拓展合作品类及合作范围,满足多元化的客户需求;不断加大新锐品牌客户的开发力度,从产品研发、产品策划、供应链管理、合规性服务等多维度入手,为新锐品牌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助力新锐品牌的成长;积极组织客户对子公司湖州嘉亨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州嘉亨”)的考察和试产验证,为下一步的深入合作奠定基础。
目前,嘉亨家化一些规模较大的客户已完成验厂、试产等工作,逐步进入批量生产。
简言之,嘉亨家化与诸多国内外知名化妆品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频获主要客户奖项肯定。同时,嘉亨家化加大新客户拓展力度,一些规模较大客户逐步进入批量生产。
三、多点布局贴近客户,一站式综合服务助力客户降本增效
为了进一步增强客户粘性,嘉亨家化紧跟客户及产业应用,根据主要客户的发展布局,按就近原则布局生产、销售和物流,快速应对客户的产品交货需求,并向客户提供日化产品及配套塑料包装的一站式服务。
在区域布局方面,嘉亨家化目前已形成了包括多家子公司、孙公司的经营架构,初步完成以海峡西岸经济区为总部,对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的战略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6月份,嘉亨家化全资子公司湖州嘉亨的化妆品生产线开始逐步投产,其业务布局更加清晰。
湖州地理位置优越,距离上海、杭州、苏州等重要城市的距离均不超过200公里,靠近核心消费市场,相对上海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同时借助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能够快速响应下游客户需求。
随着湖州嘉亨产线建设的不断完善,嘉亨家化产品品类涵盖香水、漱口水、气雾剂、面膜、水、乳、霜、精华、洗发沐浴及其塑料包装容器等,有利于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
在一站式服务方面,嘉亨家化形成了日化产品OEM/ODM与塑料包装业务协同发展的策略,具备化妆品和家庭护理产品的研发、配制、灌装及塑料包装容器设计、制造的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
在日化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包装与内容物往往需要进行一体化开发、设计,日化企业在决定品牌的定位及整体风格后,需要与包材供应商、OEM/ODM企业分别进行沟通,确保包材和内容物的特性、交货时间等不发生冲突,最后再分别向包材供应商、OEM/ODM企业采购,最终形成完整的产品。
在产品批量生产阶段,需要充分协调包材供应商与OEM/ODM企业的生产调度、产品质量等,才能确保产品如期交货并控制质量风险。
嘉亨家化从整合、优化客户供应链的角度出发,日化产品OEM/ODM与塑料包装业务协同发展,降低了客户内外部沟通及质量控制成本,提高供应效率。
2021-2023年,嘉亨家化化妆品业务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54.28%、51.52%、53.14%,塑料包装容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5.30%、38.73%、38.53%,家庭护理产品占比分别为8.34%、6.81%、5.60%,其他类占比分别为2.07%、2.93%、2.73%。
作为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具有较大生产规模,同时具备塑料包装设计与模具开发、ODM/OEM 成品生产,及仓储物流服务能力的企业,嘉亨家化的一站式服务能力,满足日化产品行业客户成本控制、产品质量、交货周期、品牌快速迭代的综合需求,进一步增强客户粘性,不断加强与客户的深度合作,扩大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四、数字化管理打造共享共赢供应链,新增生产许可项目提升竞争力
稳定的质量控制和交货能力是嘉亨家化在竞争中赢得发展优势的重要因素。
在质量管控方面,嘉亨家化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及专业的质量管理队伍,拥有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在行业内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声誉。
截至2023年末,嘉亨家化及主要子公司已获得ISO14001、ISO9001、ISO45001、ISO22716、GMPC标准等多个资质认证。
在批量交付方面,嘉亨家化拥有了先进的纯水处理系统、空调净化系统、MES 控制系统、配制生产线、灌装生产线、注塑机、吹瓶机、丝印机,拥有10万级化妆品洁净生产车间,具备稳定充足的生产能力。
在产能建设方面,2023年,湖州嘉亨技术研发中心及一期化妆品生产线已投入使用,可为客户提供护肤、洗护以及家居清洁类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嘉亨家化按计划有序推进湖州嘉亨二期生产基地项目建设进程,不断完善湖州嘉亨生产线建设,稳步推进湖州嘉亨化妆品生产线的产能释放,提高产能利用率。
与此同时,嘉亨家化通过数字化建设及运营管理,快速整合各方面资源,动态调整产能分配,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以及组织生产、产品配送等所有工作,满足客户对产品质量及交货期的要求,打造共赢供应链体系。
2023年,嘉亨家化结合湖州嘉亨的投产进度,持续建设和优化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生产执行系统(MES)、仓储管理系统(WMS)以及质量管理系统(QMS)等数字化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供应链管理,努力提升智能化生产和数字化管理水平,为其扩大经营规模和提高盈利能力提供现代化管理保障。
2023年4月,湖州嘉亨被湖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评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24年1月湖州嘉亨车间被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评为2023年“数字化车间”。
值得关注的是,湖州嘉亨已于2023年9月变更《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新增“气雾剂及有机溶剂单元”的生产许可项目;并于9月取得生产范围为驱蚊液、驱蚊花露水的《农药生产许可证》。2024年2月,湖州嘉亨变更《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新增“蜡基单元”的生产许可项目。
变更《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有利于嘉亨家化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五、研发投入同比增长超六成,技术赋能创新能力凸显
日化产品的研发涉及生命科学、精细化工、皮肤科学、配方、制造工艺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运用,塑料包装研发包括材料改性、产品及模具设计、工艺设计及材料和产品的检测能力提升等,均需要强大的研发能力。
多年来,嘉亨家化始终把技术研发作为发展的原动力,坚持不懈地对各项创新活动增加投入,不断提升配方研发及工艺流程优化、塑料包装协同设计水平。嘉亨家化是行业内少数兼具日化产品及塑料包装研发、设计和生产能力的企业。
2021-2023年,嘉亨家化研发投入分别为2,195.43万元、2,152.42万元、3,545.03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07%。其中,2023年嘉亨家化研发投入同比增长64.70%。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专精特新”企业、福建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福建省科技型企业及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嘉亨家化拥有“福建省日化塑料包装容器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福建省工业设计中心”等研发创新平台。
同时,嘉亨家化拥有专业的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研发、检测及分析设备,能够对原料特性、产品功效、各项微生物及理化指标进行精密分析检测。
目前,嘉亨家化已建立产品配方开发、分析检测、原料开发及功效机理研究、功效和安全性评估、消费者评价等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在皮肤屏障修复、头皮护理、高功效配方(防晒、美白、祛痘等)、悬浮、包裹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产品配方及制造工艺。
2023年,湖州嘉亨技术研发中心已投入使用,该技术研发中心建立了活性物研究开发实验室、体外功效评价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相容性实验室、护肤及个护产品开发实验室、香氛创香实验室、包装3D打印实验室、包装测试开发实验室等多个专业研发实验室,研发设施及仪器更加齐备。
2023年,嘉亨家化新增20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8件,外观设计8件。截至2023年末,嘉亨家化拥有184件境内专利及1件境外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8件。湖州嘉亨在核心期刊上成功发表8篇论文。嘉亨家化及子公司2023年度共获得了7项特殊化妆品注册证,同时已储备和送审了多个特殊化妆品产品配方。
2023年,嘉亨家化获得“中国包装创新及可持续发展大奖、绿色意识宣传奖”,其包装设计作品荣获2023美国缪斯设计金奖(Muse Design Awards)、荣获美国IDA DESIGN AWARDS奖、荣获意大利A DESIGN AWARD&COMPETITION银奖、荣获德国IF设计奖、荣获英国LONDON DESIGN AWARDS金奖、荣获包装之星2023铜奖等。
未来,嘉亨家化将坚持日化产品及配套塑料包装一站式服务的发展战略,深耕化妆品领域,以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为手段,满足客户不断升级的产品需求,紧紧抓住国内化妆品行业发展的历史机遇,致力于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日化产品及配套塑料包装一站式服务提供商。
赞(17) | 评论 (3) 06月17日 11:44 来自网站 举报
-
双乐股份:两大核心产品国内市占率领先 环保优势突出打造绿色工厂《金基研》天涯/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国内颜料行业在产品性能、质量、稳定性、工艺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颜料产销量均位于世界前列。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环保政策的日趋严格,环保型、高性能颜料受到越来越多消...双乐股份:两大核心产品国内市占率领先 环保优势突出打造绿色工厂
《金基研》天涯/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国内颜料行业在产品性能、质量、稳定性、工艺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颜料产销量均位于世界前列。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环保政策的日趋严格,环保型、高性能颜料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作为国内酞菁颜料和铬系颜料细分领域的领先企业,双乐颜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乐股份”)深耕颜料领域,重点开发环保型及高性能有机颜料,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酞菁系列及铬系颜料细分领域最具竞争实力的企业之一。
自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在颜料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疲软的背景下,双乐股份的营收及净利润连续四个季度同比上涨;毛利率及加权平均ROE呈走高趋势,盈利能力显著改善。经过多年发展,双乐股份凭借环保、技术、质量、营销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在酞菁系列和铬系颜料细分领域享有不俗的市场声誉,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值得关注的是,据中国染料工业协会有机颜料专业委员会数据,双乐股份两大核心产品酞菁系列及铬系颜料国内市占率领先,凸显其市场地位。
一、消费者愈加青睐环保型高性能颜料,营收净利连续四季度同比上涨
颜料具有鲜艳的色彩、牢固的着色强度、稳定的结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油墨、涂料、塑料、纺织品、纤维原浆着色、造纸、陶瓷、工艺美术、皮革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环保政策要求的持续提高,颜料下游行业对产品的安全性和环保性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较于低端颜料,环保型、高性能颜料产品由于在耐气候牢度、耐热性、耐溶剂及耐迁移等方面性能优良,以及对自然环境有害物质的含量较少,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从而成为推动颜料行业需求增长的有力因素之一。
随着颜料行业及其下游行业绿色环保要求的持续提高,环保型、高性能颜料将成为颜料行业生产和消费的主流。
此外,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和环保政策的日趋严格,规模较大、具有资金及技术优势的颜料制造企业将逐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缺乏环保投入,将逐步被淘汰。
作为酞菁系列和铬系颜料细分领域的领先企业之一,双乐股份重点开发环保型及高性能有机颜料,主要通过酞菁系列及铬系颜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下游客户提供优质化、环保化的颜料产品,从而获得收入并实现盈利。
2023年,双乐股份积极应对包括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疲软等市场变化,实现营业收入14.33亿元,同比上涨12.80%;实现归母净利润4,727.72万元,同比上涨64.96%。
值得关注的是,自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在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疲软的背景下,双乐股份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连续四个季度同比上涨。
2023年Q2-2024年Q1,双乐股份各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3.26亿元、4.16亿元、3.78亿元、3.65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分别同比增长6.14%、30.60%、18.64%、16.1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15.28万元、1,340.35万元、2,484.60万元、1,862.03万元,相比上年同期分别同比增长698.31%、222.65%、109.21%、14,989.93%。
随着业绩的上涨,双乐股份的“造血”能力提升。2022-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双乐股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0.10亿元、1.01亿元、1.11亿元。
同时,双乐股份的毛利率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亦呈上涨趋势,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2022-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双乐股份的毛利率分别为10.20%、13.09%、13.88%;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84%、3.05%、1.18%。
综上,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环保政策的日趋严格,环保型、高性能颜料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作为国内酞菁颜料和铬系颜料的领先企业,双乐股份专注为下游客户提供优质化、环保化的颜料产品,其营收和净利润连续四个季度同比上涨,成长性不断提升;毛利率及加权平均ROE上涨,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二、2023年客户数量1,500多家,营销及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主要消费市场
多年来,双乐股份秉承“以技术提升质量,以质量创立品牌,以品牌赢得市场”的理念,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及产品质量,为客户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及服务,并致力于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凭借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稳定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双乐股份的产品获得市场普遍认可,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双乐”商标系中国驰名商标、江苏省著名商标、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
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培育,双乐股份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2023年,双乐股份客户数量1,500多家,其中包括天津东洋油墨有限公司、苏州科斯伍德油墨股份有限公司、立邦涂料等国内外知名优质客户,主要客户相对稳定、粘性高。
在产品营销方面,双乐股份将产品与应用行业相结合,针对油墨、涂料、塑料三个行业分别设置了行业代表和服务队伍,建立了有针对性的分行业、专业化的营销模式。
通过分行业的营销及服务模式,双乐股份的行业代表及其服务团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反馈各应用行业的特点和需求变化,及时推进产品性能、生产工艺等的改进升级、指导新产品的开发方向,并为客户提供针对性更强的建议和服务,从而在细分行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声誉。
在营销网络的建设上,双乐股份分区域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十余个销售办事处,基本覆盖国内主要的颜料消费市场。
通过行业代表、客户中心、各地办事处等,双乐股份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和客户服务体系,能够近距离接触客户,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并及时反馈和解决问题,增强客户粘性,进一步提升其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同时,双乐股份通过建立CRM系统,实施顾客关系管理,不断完善的售前、售中、售后全过程服务体系持续满足并超越顾客的期望。
优质的客户资源和完善的营销网络优势为双乐股份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保障。
2023年,面对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疲软等市场变化,双乐股份以市场为导向,参加欧洲涂料展、中国国际染料工业展、越南涂料、油墨及橡塑展、中国油墨展、中国国际涂料展、亚太涂料展、中国有机颜料绿色发展国际论坛等展会和行业年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品象更加突出,获得市场和顾客高度认可。
2024年5月,双乐股份参加第23届中国国际染料工业及有机颜料、纺织化学品展览会,与多家客户进行交流,发掘184黄年需求上百吨,新品需求几十吨。
三、两大核心产品国内市占率领先,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提升产品竞争力
深耕颜料领域多年,双乐股份的主要产品为酞菁系列和铬系颜料,目前其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酞菁系列及铬系颜料细分领域最具竞争实力的企业之一。
双乐股份的酞菁系列颜料主要包括酞菁蓝、酞菁绿,性能优越、品质稳定、安全环保,具有高耐晒牢度、高耐气候牢度等特点,耐酸、耐碱、耐溶剂等特性突出,可用于对环境适应性、安全环保性等要求较高的着色领域。与同色谱的其他颜料相比,双乐颜料的酞菁颜料具备更为优异的颜料性能和环保性能,可替代同色谱的群青、铁蓝、铬绿等颜料。
据中国染料工业协会有机颜料专业委员会数据,双乐股份酞菁系列颜料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为25%至30%,国内市场排名领先。
双乐股份的铬系颜料具体包括铬黄、钼红两大类;主要品种型号包括柠檬黄、中黄、钼红、锌黄和锶黄等。该类产品具有色彩鲜艳、着色力和遮盖力强的优势,性价比优于现阶段的其他替代产品。通过表面包膜技术处理,部分品种的耐热、耐光等性能得以提高,具备良好的专用性能;此外,在铬系颜料中加入填充剂进行混合后可制成不同色泽、纯度的产品,以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据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数据,双乐股份铬系颜料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为30%左右,国内市场排名领先。
2021-2023年,双乐股份酞菁颜料及铬系颜料合计销售收入占当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90.09%、88.95%、91.34%。
除酞菁系列颜料、铬系颜料等产品外,双乐股份还积极向产业链上游延伸,通过自产氯化亚铜、三氯化铝、铜酞菁,有效保证了从基础原材料到最终成品的整条产业链的稳定性。其中,氯化亚铜、三氯化铝系生产铜酞菁的主要原材料,铜酞菁是生产酞菁颜料的中间体。
需要说明的是,上游专用中间体一直是制约国内有机颜料生产的重要因素,国内很多颜料厂商缺乏自主生产核心中间体的能力,从而出现限产、停产的情形。
通过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有利于对中间体和主要原材料的品质进行有效控制,保障酞菁类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并且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及时调整各环节的生产工艺,满足个性化应用场景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简言之,双乐股份酞菁颜料及铬系颜料两大核心产品性能优势突出,国内市占率领先。同时,双乐股份通过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保证整条产业链的稳定性,同时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四、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及工艺成果丰硕,长期参与标准制定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双乐股份坚持围绕市场做研发,继续完善研发体系,提升研发投入,对现有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持续优化,提升产品品质,并持续推动新产品的研发,从而获得了优质化、环保化的颜料产品输出,为其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2021-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双乐股份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5,245.56万元、5,386.37万元、5,847.63万元、1,368.3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22%、4.24%、4.08%、4.07%。其中,2024年1-3月,双乐股份研发投入同比上涨8.66%。
在研发团队建设方面,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双乐股份拥有研发人员174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达17.28%。
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双乐股份成功构建了主要颜料产品、中间体及原材料在合成、产品化、检测与应用等环节完整的核心技术和工艺体系,形成了难以复制的体系优势,而非单点优势。
目前,双乐股份在酞菁颜料产品和铬系颜料产品的研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被认定为“江苏省重点研发机构”、“颜料行业标准化先进单位”,并获准设立“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双乐)新型环保颜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大研发中心。同时,双乐股份酞菁系列颜料多项产品被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其中“干磨法预活化酞菁蓝15:3”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
颜料最终应用对象的配方,如油墨生产所用的溶剂性质、树脂含量等,将直接影响颜料的结晶状态等,进而影响颜料的着色力等应用性能和耐光性等耐久性能。因此,颜料生产企业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通用型颜料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还在于能够根据应用对象及时调整工艺,满足客户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应用需求。
凭借技术和工艺优势,双乐股份能够及时调整工艺、响应客户需求,具备根据油墨、涂料、塑料等不同行业和产品体系在耐光、耐候、耐热、耐迁移等具体应用性能方面的不同要求,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专业化的优质产品及服务的能力。
作为国内酞菁颜料和铬系颜料细分领域的领先企业,双乐股份参与制定国家标准 9 项、行业标准 20 余项,被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认定为“颜料行业标准化先进单位”。
长期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使得双乐股份对行业态势及发展趋势拥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对产品技术条件、工艺方法等有着精准把握。双乐股份将参与制定的标准贯穿于研发、生产全过程,也在行业探索新工艺、新产品的过程中抢占了先机,参与标准制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五、两化融合推动可持续发展,环保优势突出打造绿色工厂
近年来,双乐股份大力推进两化融合,不断完善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DCS(集散控制系统)、MES(生产执行控制系统)等系统功能,集成底层数据,搭建数字化平台,推动智能化生产和数字化管理,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达到打造“化工颜料生产管控能力”的新型能力目标,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精益制造和信息化技术的引进,双乐股份实施全自动颜料生产线集成控制项目,建设ERP、MES、DCS集成的智能制造系统,实现颜料生产从机械化、自动化到智能化、数字化的飞跃,其产能提高超20%,生产周期缩短四天,综合生产效率提升35%,获得“江苏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称号,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
值得一提的是,双乐股份建成的高性能产线,其生产的高性能颜料具有高光泽、高透明度、粒径小、分布均匀等特点,可应用于汽车漆、纺丝母粒等高端领域。该产线还可以生产高性能颜料紫,经过工艺的调整,亦可用于研发和生产面板用颜料。
2023年,双乐股份生产体系运转健康稳健,产品质量稳定,各产品主要单耗指标实现进一步下降,降本增效落实到位。双乐股份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强化安全运行管理,通过信息化促进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其安全生产水平。
同时,双乐股份坚持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持续对车间工艺系统和环保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并且进一步提升和优化环保处理工艺,提升其清洁环保生产技术水平,持续推动节能降耗。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保政策要求的日益提高,近年来部分同行业企业已因环保问题被环保主管部门要求停产整顿或关停产能。环保处理能力是颜料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双乐股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2015),依据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理念,结合自身生产实际,形成了“酞菁颜料酸性水梯级循环利用”生产链,落实了“铬系颜料产线工艺改进及铅尘综合治理”的各项举措。
通过持续的环保投入和工艺优化,双乐股份的环境保护成果显著,多次被评为环保信用评价绿色等级企业,并荣获“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减排先进单位”称号;被认定为“节能工作先进企业”。2022年,双乐股份成功创建“江苏省绿色工厂”。此外,双乐股份还通过了全球可持续供应商(TFS)的EcoVadis审核,并取得银牌勋章。
随着国家环保标准的持续提高,双乐股份的环保优势将助力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未来,双乐股份将深耕颜料领域,持续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拓展新领域,重点开发环保型及高性能有机颜料,增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专用颜料产品,致力于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颜料企业”的愿景变为现实,智造更具价值的产品。
赞(36) | 评论 (5) 06月13日 16:33 来自网站 举报
-
味知香:国内预制菜产业井喷式增长 B+C端并行发展构建多元营销网络《金基研》天涯/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餐饮企业等对优化成本结构的需求日益明显,同时个人消费者居家用餐的场景增加,催生了预制菜行业的消费需求,人们对预制菜品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国内多省份抢抓机遇,布局...味知香:国内预制菜产业井喷式增长 B+C端并行发展构建多元营销网络
《金基研》天涯/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餐饮企业等对优化成本结构的需求日益明显,同时个人消费者居家用餐的场景增加,催生了预制菜行业的消费需求,人们对预制菜品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国内多省份抢抓机遇,布局预制菜产业,各地掀起了预制菜产业发展的热潮,预制菜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作为行业内领先的半成品菜生产企业之一,苏州市味知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味知香”)主要从事半成品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专注于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绿色、方便、美味的菜肴。
业绩方面,近年来味知香营收、净利润均呈逐年上涨趋势。同时,味知香“造血”能力持续提升,营收质量优秀,资产负债率低于行业均值。针对零售渠道和批发渠道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味知香对应建立了“味知香”和“馔玉”两大品牌为核心的产品体系。味知香拥有8大产品系列,现有产品种类300 余种,且不断推出新产品丰富产品矩阵。深耕半成品菜行业多年,味知香已形成相对成熟的线下营销网络,立足华东地区,逐步向外围市场扩展,品象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一、下游需求旺盛叠加政策支持,国内预制菜产业井喷式增长
作为行业内领先的半成品菜生产企业之一,味知香主要从事半成品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多属于预制菜中的即烹类型,专注于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绿色、方便、美味的菜肴。
预制菜是指以农产品、畜禽、水产品等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而制成的成品或半成品菜,具备便捷、新鲜、健康等特点,丰富的菜品选择和灵活的烹饪、食用方式能够满足不同人群对食材的不同需求。
近年来,随着原材料和人力成本占比不断提升,餐饮企业对优化成本结构的需求日益明显。而预制菜通过高效率的专业化分工成为了餐饮企业降本增效的利器,使餐企能够在保持利润空间的同时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和服务,提升餐馆的抗风险能力。
同时,预制菜免去了买菜、洗菜、切菜等程序,降低烹饪难度,帮助节省时间,且能保证一定的口感,便利不会做饭人群,催生了预制菜行业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的个人消费者开始青睐预制菜。
此外,国内多省份抢抓机遇,布局预制菜产业,各地掀起了预制菜产业发展的热潮,预制菜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5个省份出台了各自的预制菜高质量发展相关文件和地方标准。
2023年一号文件首次提到“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社会各界对预制菜产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预制菜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是推进“菜篮子”工程提质增效的新业态,是农民“接二连三”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对促进创业就业、消费升级和乡村产业振兴具有积极意义。
受益于餐饮企业降本需求的上涨、都市人群生活节奏的加快、国内政策的激励,预制菜产业自2020年起迎来井喷式增长,市场持续火热。目前,预制菜产业已成为拥有万亿市场潜力的“新蓝海”。
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2019-2023年国内预制菜市场规模分别为2,445亿元、2,888亿元、3,459亿元、4,196亿元、5,16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56%。随着国内预制菜市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扶持政策的落实,预计到2026年国内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10,720亿元,突破万亿大关。
综上,预制菜B端和C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同时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市场前景广阔。
二、营收净利润呈逐年上涨趋势,资产负债率低于行业均值
受益于下游市场需求增长,近年来味知香业绩持续向好。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味知香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65亿元、7.98亿元、7.99亿元、1.66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2亿元、1.29亿元、1.31亿元、0.19亿元。
在业绩稳定增长的同时,味知香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呈逐年上涨趋势,“造血”能力提升。
2021-2023年及2024年1-3月,味知香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28亿元、1.57亿元、1.72亿元、0.02亿元。
与此同时,近年来味知香的营收比均超100%,营收质量优秀。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味知香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 8.40亿元、8.78亿元、8.72亿元、1.78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9.85%、110.03%、109.15%、107.12%。
除此之外,味知香的现金流充裕,资产负债率大幅低于行业均值,偿债风险低。
2021-2023年及2024年1-3月各期末,味知香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40%、6.97%、8.06%、8.51%。
同期,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东财行业类食品行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均值分别为33.46%、33.65%、33.01%、31.66%。
2021-2023年及2024年1-3月各期末,味知香货币资金分别为5.63亿元、8.05亿元、8.43亿元、9.72亿元。
同期,味知香长期借款均为0元;短期借款分别为0万元、0万元、0万元、5,000.00万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分别为250.44万元、220.54万元、220.34万元、0万元。
由此可见,近年来,味知香营业收入、净利润呈逐年上涨趋势,且营收质量优秀。同时,味知香的资产负债率大幅低于行业均值,现金流充裕,偿债风险低。
三、B+C端并行发展构建多元营销网络,零售门店稳步增长
深耕半成品菜行业十余载,味知香已形成相对成熟的线下营销网络,立足华东地区,逐步向外围市场扩展,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从销售渠道看,味知香线下销售渠道主要分为零售渠道和批发渠道,B、C端并行发展。其中,味知香零售渠道按照管理政策、品牌授权和客户条件的不同分为经销店渠道和加盟店渠道。
在C端,味知香零售渠道主要采购“味知香”品牌产品后销售给个人消费者,覆盖多区域菜市场、农贸市场,构建了以农贸市场为主的连锁加盟生态圈,近距离触达消费者,能够更好的挖掘消费者需求。同时,味知香不断优化线下门店管理,对现有加盟门店进行分类管理,对C、D类门店进行升级,协助其提升销售业绩。
2023年,味知香除了持续发展农贸店外,还加大街边店的开发和商超客户开发,实现多方位扩展。街边店在上海周边二三线城市进行开拓,对上班族等年轻群体进行有效的客群衔接,整体运行情况良好。商超店中店主要是在盒马、大润发等商超进行产品铺货。
近年来,味知香通过构建高密度的销售网络弥补覆盖范围的不足,销售渠道持续下沉。销售渠道下沉一方面使得产品更加贴近顾客消费场景,让更多的人了解半成品菜产品,培育潜在消费者;另一方面也便于服务和巩固存量消费者,便利日常选购味知香产品。
2021-2023年各期末,味知香加盟店数量分别为1,319家、1,695家、1,823家;经销店数量分别为572家、705家、728家;2023年12月末商超客户数量为83家(2023年开始在商超铺货)。
2021-2023年,味知香主营业务收入中零售门店渠道收入分别为4.77亿元、5.52亿元、5.58亿元,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B端,味知香批发渠道客户一般从事冷冻食品批发业务,此类客户主要从味知香采购“馔玉”品牌产品后销售给酒店、餐厅、乡厨、食堂等客户。除了继续发展批发渠道,味知香在社会小餐饮以及学校、单位食堂等团餐渠道加大布局。
2021-2023年,味知香批发客户数量分别为381家、442家、535家,批发渠道收入分别为2.43亿元、2.17亿元、2.13亿元。
此外,味知香同步开展线上销售,通过电商团队,拓展线上渠道,产品以自营旗舰店的形式在天猫、京东等平台展开销售。
通过多年品牌建设,味知香打造健康、美味的品象,提高消费者粘性,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味知香已建立了“味知香”、“馔玉”两大核心品牌,“味爱疯狂”、“搜香”、“味知香工坊”等重要品牌。
其中“味爱疯狂”主打高端火锅食材,“搜香寻味”发掘各地特色美食,“味知香工坊”主打火锅底料及调味包产品。
味知香先后被授予“长江三角洲地区名优食品”、“江苏省著名商标”、“上海食用农产品‘金篮子’品牌”、“苏州市质量金奖”、“2022年度中国预制食品行业龙头企业”、“中国预制菜行业——领军品牌”、“2023年全国商业质量奖”、“杭州亚运会官方预制菜肴供应商”等荣誉称号。
总的来说,味知香通过B端+C端并行发展持续完善线下营销网络,其客户数量呈逐年上涨趋势。同时,味知香通过品牌建设,提高消费者粘性,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八大产品线逾三百种产品,强化供应链管理保障产品质量
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和饮食理念的转变,人们在产品品种上趋向于多元化、个性化的选择。
味知香以多维度探索市场需求,以高效率紧跟市场发展,从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整条价值链上每个关键节点捕捉客户反馈,从而紧跟消费偏好变化,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满足客户细分需求,优化客户的消费体验。结合季节性、地方性及市场需求,味知香每个月会推出数款新产品来丰富产品矩阵,并对一些市场反馈不佳的产品进行及时淘汰更换,保持产品体系的活力。
目前,味知香品类丰富,主要为牛肉类、羊肉类、猪肉类、家禽类、水产类、汤煲类、火锅类、素菜类,拥有8大产品系列,分别为招牌菜系列、家常菜系列、轻炸小食系列、儿童餐系列、汤煲系列、早餐系列、火锅系列、搜香寻味系列,现有产品种类300余种,有效地满足了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能解决家庭不同场景的用餐需求。
味知香明星产品有黑椒牛排、法式羊排、至尊虾饼、香煎牛仔粒、铁板鱿鱼须、蛤肉小炒、宫保鸡丁、鱼香肉丝等。
同时,随着食品安全意识的提升,消费者对预制菜食材质量、产品新鲜度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2024年3月2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要求,研究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味知香始终将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通过不断强化供应链管理,保障产品质量。
在原材料采购方面,味知香打造了经验丰富且成熟的采购团队,实现了全球化与规模化采购,从而保障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在采购过程中,味知香秉持对消费者负责、对企业自身负责的理念,与全国乃至全球诚信度以及美誉度较高的一流原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臻选全球优质原料,保障产品品质。
在全流程质量管控方面,味知香从供应商原料进场、生产、直到产品最终入库,中间经过多道产品检测程序,每一道程序都进行严苛管控,为最终产品质量保驾护航。
味知香在行业内率先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4大体系的认证。同时,为保障产品品质,味知香会定期将产品送往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进行科学检测。此外,味知香产品由PICC中国人保财险承保,为消费者再添一份权益保障。
在冷链物流配送方面,为保证产品新鲜度的同时也能缩短客户收货时间,味知香自建了相对完善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保证从产品出库、装车运输、配送到客户全过程都做到低温冷链运输。
自建冷链物流配送体系能高效的链接人货场,实现产品的灵活运输和调配,进一步为味知香产品品质建立保障。
五、扩产项目完工新产能逐步释放,加强信息化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
随着近年来半成品菜行业的快速发展,味知香业务规模不断提升,产能利用率持续上升。
2020-2022年,味知香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9.18%、128.16%、129.80%,产能趋于饱和,无法充分满足市场消费者的需求。
2023年,味知香募投项目“年产5千吨的食品用发酵菌液及年产5万吨发酵调理食品项目”落地,其中的“年产5万吨发酵调理食品项目”已实现投产,前期先投入一半的产能,后续产能将随着实际经营需求逐步释放,“年产5千吨的食品用发酵菌液项目”目前正在试生产中。下一步,味知香将规划如何快速实现产能爬坡,加速企业发展。
同时,味知香现已基本实现了零售端“味知香”产品在新厂生产,批发端“馔玉”产品在老厂生产。
需要说明的是,在预制菜领域B、C端渠道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各有不同,零售端客户对产品口味有更高的要求,批发端对产品形状、数量等有更高的要求。对不同渠道客户的产品需求能够进行区分研发及生产,有利于味知香资源更好的利用。
新产能的落地能够实现味知香对现有工艺条件的升级,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水平,从生产环节的各方面进一步强化安全标准,提高产品供货能力和稳定性。同时,味知香将在生产腌制环节中加入食用发酵菌液,利用特制的菌类发酵优化产品口感,提升消费者食用体验,也迎合了消费者当前对产品质量的更高需求,有助于未来的持续发展。
随着新产能的投产,味知香业务规模随之不断扩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日益提高。基于采购、生产、仓储物流、销售等多个业务场景的不同需求,味知香不断地提升信息化、数字化水平。
味知香将相对分散的不同环节数据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通过数据管理平台,味知香可以依靠信息系统取得高质量、全面、精准的定量运营数据作为决策依据,更加精准、有效地进行战略规划和重大决策。
同时,为了完善线下加盟店的运营监督以及数据收集,助力加盟店主实现多店管理,味知香对销售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进一步把握市场风向,洞悉消费者需求,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未来,味知香将在深耕现有品类半成品菜产品的基础上,加强新品研发,进一步丰富产品线,致力于从半成品原料加工企业升级成为餐桌美味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同时,味知香将不断加强销售渠道建设,持续进行品牌打造,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营销网络,确保持续稳定发展。
赞(23) | 评论 (6) 06月13日 16:09 来自网站 举报
-
如何高效布局红利低波资产?《金基研》眷春/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在震荡市中,红利低波策略被形容为“震荡市中的减震器”,这种策略能够在市场波动时提供更好的保护。当前,企业的投资增速相对温和,大部分传统行业的产能扩张并不明显,而且“房住不炒”的大趋势下,居民的加杠杆意愿仍然相对保守...如何高效布局红利低波资产?
《金基研》眷春/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在震荡市中,红利低波策略被形容为“震荡市中的减震器”,这种策略能够在市场波动时提供更好的保护。当前,企业的投资增速相对温和,大部分传统行业的产能扩张并不明显,而且“房住不炒”的大趋势下,居民的加杠杆意愿仍然相对保守。
而在宽货币环境下,当前利率处于下行通道,债券收益率下行,未来,低利率环境可能仍将持续一段时间,红利低波资产得益于较高的股息率,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
在此背景下,华夏基金于2024年5月27日发行了华夏中证红利低波动ETF联接基金(A类:021482;C类:021483),为投资者一键布局低波红利资产提供新工具。
一、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与国债收益率下行,红利低波资产的配置价值凸显
中国货币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20日,近3年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正处于下行通道,2021年6月21日,1年期LPR与5年期LPR分别为3.85%与4.65%,而到了2024年5月20日,1年期LPR与5年期LPR分别下降至3.45%与3.95%。
在此背景下,债券市场的收益率通常会下行,低利率环境下,债券的价格上升,从而导致债券收益率下降。
数据显示,近1年以来,1年期国债收益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呈下降趋势。截至2024年5月23日,1年期国债收益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为1.6177%、2.3038%。
另一方面,在“房住不炒”大趋势下,居民加杠杆意愿仍相对保守。展望中长期,低利率环境有望持续一段时间。
此时,固定收益类资产的吸引力下降,投资者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更多的回报。那些能够提供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如高分红股票,便显得更具吸引力。
而红利低波资产,也就是那些股息稳定且波动性较低的股票,这类资产不仅能够提供相对稳定的现金流,而且其波动性较低,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
二、指数覆盖多个侧重顺周期行业,市值分布配置偏中大盘
在宽货币环境下,利率处于下行通道、债券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市场上是否有一只能够代表红利低波资产的指数?
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指数代码:H30269.CSI)选取50只流动性好、连续分红、红利支付率适中、每股股息正增长以及股息率高且波动率低的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红利低波”证券的整体表现。
从行业分布看,按照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覆盖了银行、传媒、钢铁、石油石化等侧重顺周期行业。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23日,构成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的行业中,银行行业的权重为37.86%,煤炭行业的权重为16.04%,交通运输行业的权重为11.27%,建筑装饰行业的权重为5.88%,石油石化行业的权重为5.29%,钢铁行业的权重为4.2%,传媒行业的权重为3.57%,基础化工行业的权重为3.12%,公用事业行业的权重为2.95%,环保行业的权重为2.17%,商贸零售行业的权重为1.9%,非银金融行业的权重为1.85%,家用电器行业的权重为1.64%,有色金属行业的权重为1.19%,纺织服饰行业的权重为1.08%。
另外,从市值分布的角度看,截至2024年5月24日,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50只成分股中,总市值在1000亿元以上的股票有18只,总市值在600-699亿元之间的股票有2只,总市值在500-599亿元之间的股票有3只,总市值在400-499亿元之间的股票有1只,总市值在300-399亿元之间的股票有5只,总市值在200-299亿元之间的股票有6只,总市值在100-199亿元之间的股票有9只,总市值在100亿元以下的股票仅6只。
不难发现,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成分行业分布均衡,配置遍布各个市值区间,且偏向中大盘,而大多数银行大盘股来自于稳健的银行业,能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股息收入,符合当前投资者对“低波高息”资产的需求。
三、成分股营收与净利润增速显著,收益显著优于市场多个指数
除了成分行业的分布、成分股的市值,针对红利低波资产的投资,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成分股的盈利能力和股息率也是值得关注的方面。
在盈利能力方面,从营业收入的角度看,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成分股对应的50家上市公司,在2021-2023年实现的营业总收入分别为96,441.43亿元、162,359.92亿元、154,451.39亿元,预计2024年实现的营业总收入为159,119.1亿元。
据此计算,2021-2023年,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成分股所对应的50家上市公司,整体营业总收入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6.55%,营业收入增速显著。
从净利润上看,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成分股对应的50家上市公司,在2021-2023年实现的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7,780.56亿元、20,628.66亿元、21,110.4亿元。预计2024年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21,679.96亿元。
据此计算,2021-2023年,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成分股所对应的50家上市公司,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96%。
此外,数据显示,回溯过去10年,无论市场涨跌,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股息率始终保持在4%左右,且近年还呈现上升的趋势。截至2023年11月30日,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股息率为6.24%,2014年以来平均的股息率为4.67%。
也就是说,从整体上看,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成分股对应的上市公司,不仅2021-2023年营业收入增长及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呈现出增长态势,还能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高股息收入。
那么投资者如何投资于集众多优质上市公司于一体的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呢?
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随着市场容量不断扩充,如果直接择股投资,投资者将面临较大的选择成本、交易管理成本与集中暴露等风险,因此,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选择指数基金借道参与股市投资是更优选择,因为指数基金产品具有投资便捷、费率低廉、透明度高、分散风险等特点。
2024年5月27日发行的华夏中证红利低波动ETF联接基金(A类:021482;C类:021483),则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风险适中、收益稳健的投资工具,通过这种投资工具,投资者可以便捷地追踪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分享红利低波资产带来的收益。
最后,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的表现往往能够优于市场的主要宽基指数。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2024年5月23日,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在过去一年内的收益率为9.55%。与此同时,与市场上其他主要的宽基指数相比,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的表现尤为突出。
具体来看,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率为-8.25%,中证500指数的收益率为-12.31%,创业板综指数的收益率为-17.59%。
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不仅在收益率上超过了这些宽基指数,其稳健的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其还因波动性表现相对较低,最大回撤相对可控被称为“震荡市中的减震器”。
Wind数据显示,截止日期为 2023年11月30日,自2014年以来,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年化波动率为19.65%,均小于万得全A、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创业板指分别为23.26%、20.82%、24.32%、27.15%、28.65%的波动率;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最大回撤为-43.6%,均小于万得全A、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创业板指分别为-55.99%、-46.7%、-65.2%、-72.35%、-69.74%的最大回撤。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的夏普比率为0.44均高于万得全A、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创业板指分别为0.39、0.26、0.23、0.2、0.23的夏普比率。
总而言之,以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为代表的红利低波策略阶段表现显著优于市场,从指数收益稳定性上看,其波动率及其最大回撤亦低于主要宽基指数,更重要的是,当前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估值仍处中长期的底部,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看好红利低波资产的朋友们,不妨可以关注下华夏中证红利低波动ETF联接基金(A类:021482;C类:021483)。
赞(1) | 评论 05月30日 09:11 来自网站 举报
-
经纬股份:双碳战略激发行业发展新动能 下游领域优质客户认可《金基研》森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在双碳目标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建立新型电力系统的大背景下,国内电力行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综合能源服务进入大力发展阶段,为电力工程技术服务行业带来发展良...经纬股份:双碳战略激发行业发展新动能 下游领域优质客户认可
《金基研》森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建立新型电力系统的大背景下,国内电力行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综合能源服务进入大力发展阶段,为电力工程技术服务行业带来发展良机。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杭州经纬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经纬股份”)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电力工程技术服务及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受益于国家电力基础设施投资金额不断增加及自身综合电力服务能力的提升,近年来经纬股份的营收规模不断扩大。
深耕电力和新能源行业多年,经纬股份具备相对全面、高阶的业务资质,拥有电力和新能源项目一站式综合能源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逐步获得了电力、新能源、通信等相关领域大客户的认可。同时,经纬股份打造了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孪生与综合能源管理平台,是业内少有的能够提供独立自主开发综合能源管理服务平台软件产品的电力服务企业。
一、国内用电总量及发电装机容量稳增,“双碳”战略激发行业发展新动能
电力是社会运行发展的基础能源,电力工业一直都是国家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发展的能源支柱产业之一,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关联。
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电力需求保持稳定的增长。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2019-2023年,国内用电总量分别为7.29万亿千瓦时、7.51万亿千瓦时、8.33万亿千瓦时、8.64万亿千瓦时、9.22万亿千瓦时。其中,2023年末全国用电总量同比增长6.7%。
为应对国内用电需求的持续增长,缓解电力供应紧平衡的局面,国内电力建设持续展开,发电装机容量逐年上涨。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2019-2023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20.10亿千瓦、22.01亿千瓦、23.77亿千瓦、25.64亿千瓦、29.20亿千瓦。其中,2023年末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3.9%。
预计,2024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8万亿千瓦时,比2023年增长6%左右;到202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达到32.5亿千瓦,比2023年增长12%左右。
电力行业的整体发展带动电力咨询设计和工程建设的发展。
与此同时,在“双碳”战略背景下,供给端提升清洁能源规模和消费端提升电能终端消费占比均会带动电力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为电力工程技术服务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在电力供给端,“双碳”背景下,光伏和风电等非化石清洁能源规模持续增加。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2023年,国内风电装机容量分别为2.09万千瓦、2.82万千瓦、3.28万千瓦、3.65万千瓦、4.41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2.04万千瓦、2.53万千瓦、3.07万千瓦、3.93万千瓦、6.09万千瓦。
新能源发电的发展和应用离不开电力咨询设计行业的支持,随着新能源发电规模持续扩大,将有效带动新能源发电工程的咨询、规划、设计、工程服务等相关配套专业技术服务产业的加速发展。
在电力消费端,国内大力提倡在终端消费领域实施电能替代,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电能消费占比提升将促进配电网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是国内电网投资的重要主体,均已披露了“十四五”期间的电网投资规划,其中国家电网计划“十四五”期间投入约2.23万亿元推进电网转型升级;南方电网层面,“十四五”期间将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以加快数字电网和现代化电网建设进程。
而持续增长的电网建设需求将带动电力咨询设计服务基础市场需求增长,与电网相关的设计业务市场容量及发展空间巨大。
除此之外,随着国内节能减排政策的深入,综合能源已经成为全社会发展共识,节能服务产业作为朝阳产业,近年来保持持续的快速增长,为电力工程技术服务行业内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
综上,国内用电总量和发电装机容量均呈逐年上涨趋势,电力行业整体呈稳步发展态势。同时,在“双碳”战略背景下,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终端消费领域电能替代持续推进,为电力工程技术服务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此外,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深入,综合能源服务成为电力工程技术服务行业新机遇。
二、营收逐年上涨“造血”能力提升,6.79亿元大合同处正常履行状态
近年来,受益于国家配电网基础设施投资金额不断增加及自身综合电力服务能力的提升,经纬股份销售收入持续增长,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2021-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经纬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3.52亿元、4.33亿元、5.15亿元、0.49亿元。
同期,经纬股份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14.22万元、7,476.07万元、5,619.54万元、148.62万元。
其中,2024年一季度,经纬股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9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58.32%。
在业绩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经纬股份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正且逐年上涨,“造血”能力不断增强。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经纬股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659.51万元、2,593.78万元、4,591.86万元。
另一方面,近年来,经纬股份的货币资金充裕,资产负债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有息负债低,偿债能力强。
2021-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经纬股份货币资金分别为1.37亿元、1.18亿元、5.87亿元、3.96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2.03%、35.36%、20.80%、14.94%,短期借款均为0元;长期借款分别为0万元、1,020万元、0万元、0万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分别为304.33万元、238.76万元、425.73万元、476.75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经纬股份于2023年中标的“奉化区裘村镇150MW渔光互补光伏项目”EPC总承包合同总价为6.79亿元,处于正常履行状态,截至2023年末尚未确认销售收入。如果该合同顺利履行,将会对经纬股份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的来说,近年来经纬股份营业收入稳步增长,经营规模持续扩大,“造血”能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经纬股份的现金流充裕,资产负债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偿债风险低。同时,经纬股份手握6.79亿元大合同,未来经营业绩或持续提升。
三、电力及通信领域知名客户认可,业务资质全面且等级优势明显
多年来,经纬股份始终坚持客户服务至上的原则,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电力工程技术服务及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在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业内口碑。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经纬股份已经成功打造起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高素质服务团队,并建立起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市场开拓体系,规范、科学的管理运营机制,逐步获得了电力、新能源、通信等相关领域大客户的认可,主要服务客户区域已从浙江省延伸至省外多个省市自治区,并积累和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和企业形象。
经纬股份通过了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5认证,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第4届亚残运会多个场馆提供电力工程建设及电力保障工作,为场馆正常运行和赛事顺利举办做出了积极贡献。
2023年,经纬股份还获得了“2023地理信息产业最具成长性企业”“2023地理信息产业最具活力中型企业”“2023年度杭州市测绘与地理信息优秀成果认定银奖-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建设管控驾驶舱系统开发项目”“2022-2023年度长三角数字经济创新案例企业”等荣誉。
需要说明的是,经营资质是衡量电力工程技术服务行业和地理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内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客户选择供应商的重要依据。下游客户从安全、稳定等角度出发,一般选择资质等级相对较高、市场口碑相对较好的供应商,一旦成为稳定供应商,客户一般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
目前,经纬股份持有甲级测绘资质以及若干子项的乙级测绘资质、电力行业(送电工程、变电工程)专业甲级工程设计资质、新能源发电专业乙级工程设计资质、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输变电专业承包贰级资质等业务资质证书。其中,甲级测绘资质、电力行业专业甲级工程设计资质、新能源发电专业乙级工程设计资质是相关专业的最高等级资质。
相对全面、高阶的业务资质为经纬股份持续开拓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资质保证。
简言之,经纬股份坚持客户服务至上的原则,获得了良好的业内口碑,在电力、新能源电力、通信等领域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同时,经纬股份已取得相对全面的专业资质,且核心业务资质等级优势明显,助力其全面开拓市场。
四、加码研发提升创新能力,技术与能力协同打造全站式综合能源服务体系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经纬股份在研发领域持续进行高投入,为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创新机制奠定了物质基础。
2021-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经纬股份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125.15万元、2,569.94万元、2,756.47万元、525.99万元,2021-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13.89%。
研发团队建设方面,经纬股份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研发队伍的建设,良好和稳定的研发团队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经纬股份拥有研发人员95人,占员工总数比例为14.50%,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10人。
经过多年研发,经纬股份在电力工程技术及地理信息技术领域积累了大量的研发成果。
在电力工程技术领域,经纬股份积累了“空间饱和负荷预测技术”“电力负荷管理调节技术”“配电网线路损耗算法”“变电站照明检测技术”“新能源光伏电站支架设计技术”“光伏屋面排水系统设计技术”“基于3DGIS的输电线路路径优化设计技术”“基于2D/3DGIS的电力配网辅助设计技术”“虚拟电厂需求响应调控技术”等核心技术。
在地理信息技术领域,经纬股份积累了“时空大数据集成和无代码可视化技术”“大规模城市场景实时云渲染技术”“电子地图数据快速生产技术”“室内外一体化三维建模技术”等核心技术。
值得关注的是,经纬股份是业内少有的能够提供独立自主开发综合能源管理服务平台软件产品的电力服务企业。
经纬股份基于自研的3DGIS引擎、渲染引擎,打造了一站式数字孪生平台与综合能源管理平台的开发能力;形成了电力规划咨询、电力设计、电力工程施工、电力运维的电力一体化服务能力。经纬股份运用上述两项能力,围绕用户侧打造了一个集电力工程技术服务、新能源服务、购售电、能源能效管理、碳服务等的全站式综合能源服务体系。
综述之,经纬股份重视研发资金投入和研发队伍建设,在电力工程技术及地理信息技术领域积累掌握诸多核心技术。同时,经纬股份具备技术协同优势,是业内少有的能够提供独立自主开发综合能源管理服务平台软件产品的电力服务企业,打造了全站式综合能源服务体系。
五、募投项目有序推进,拟实施四大经营计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3年05月08日,经纬股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成功上市,实际募集资金净额4.89亿元,企业发展迈出新的一步。本次发行上市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综合能源服务能力提升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综合能源服务能力提升建设项目”总投资2.76亿元,是经纬股份现有业务的拓展和延伸,旨在把握行业发展机遇,建立先发优势,全面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以满足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增强经纬股份的核心竞争力。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1.36亿元,将进一步强化经纬股份技术研发实力,提高其升级现有技术及产品、开发新技术及产品的能力。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优化技术研发平台,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有利于强化前沿技术研究,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有利于契合经纬股份发展战略,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经纬股份“综合能源服务能力提升建设项目”累计投入金额7,548.24万元,投资进度达27.34%;“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累计投入金额8,500.38万元,投资进度达62.47%。
2024年,经纬股份拟实施四大经营计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积极延伸业务链条,实现经营业绩稳步增长。经纬股份未来重点发展方向是为电力、工商业企业、工业园区、社区等各类用户提供综合能源服务。2024年度,在巩固原有业务基础上继续拓展综合能源服务,重点发展以光储充为核心的新能源建设、购售电服务、运维与检测服务、碳资产管理等服务,帮助客户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达到节能降碳、提升资产收益的目的。
同时,结合经纬股份的3DGIS引擎技术、渲染技术和数字孪生平台开发能力,向用户提供包括光伏运维平台、充电桩运维平台、配电运维平台、碳资产管理平台等在内的综合能源管理平台解决方案,实现新的业务增长。
其次,不断提高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保持技术领先水平。经纬股份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理念,关注电力、新能源、信息技术的发展动向,准确把握技术创新方向,在新能源相关技术、数字孪生相关技术、能源端业务和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加大投入,不断夯实相关技术和服务能力。
再次,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为全方位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经纬股份拟进一步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全员履职能力。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员工培训,拓宽人才招聘渠道,做好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最后,加强内控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经纬股份拟加强内控管理,积极推动重点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通过持续优化内控环境的管理,提高全员的内控意识;通过内外部的内控审计,多层次、多角度深挖内控缺陷,抓住重点环节,以达到规范管理、高效管理的目的。
未来,经纬股份将不断夯实电力一体化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一站式数字化平台的开发能力,打造一个助力客户实现能源资产价值最大化的全站式综合能源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成为国内领先的综合能源服务运营商的企业愿景。
赞(4) | 评论 05月15日 10:37 来自网站 举报
-
瑞迪智驱:工业自动化市场扩容孕育发展良机 加码机器人谐波减速机放量《金基研》南国/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在智能制造的产业发展推动下,全球及国内工业自动化市场持续扩容,带动传动与制动系统产品的市场需求提升。作为一家致力于自动化设备传动与制动系统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瑞迪智驱:工业自动化市场扩容孕育发展良机 加码机器人谐波减速机放量
《金基研》南国/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在智能制造的产业发展推动下,全球及国内工业自动化市场持续扩容,带动传动与制动系统产品的市场需求提升。作为一家致力于自动化设备传动与制动系统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成都瑞迪智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迪智驱”)产品包括精密传动件、电磁制动器和谐波减速机等,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机器人、电梯等领域。
近年来,瑞迪智驱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毛利率逐年上涨。同时,瑞迪智驱的加权平均ROE连续三年超24%且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瑞迪智驱产品在技术、品牌、质量等方面具备不俗的市场竞争力,获得下游领域全球或国内知名企业的认可。经过多年的成长与发展,瑞迪智驱现已成为国内自动化设备传动与制动系统零部件领域的知名企业之一。值得关注的是,瑞迪智驱持续加码机器人,将谐波减速机作为未来产业升级的核心,其谐波减速机销售收入逐渐放量增长,未来可期。
一、下游工业自动化市场扩容,细分终端应用市场稳定发展
传动与制动产品是保证自动化设备安全、精准、高效运行的关键零部件之一。所有需要将电机的动力传输至工作机器以及控制工作机器运行状态和速度的自动化设备都需要使用传动和制动产品。传动与制动行业的发展与工业自动化市场的拓展密切相关。
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成熟,生产装置、控制装置、反馈装置和辅助装置等工业自动化设备在机床、风电、纺织、包装、塑料、建筑、采矿、交通运输和医疗等行业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工业自动化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数据显示,2021-2023年,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分别为4,320.50亿美元、4,575.40亿美元、4,807.30亿美元。未来随着全球工业4.0时代的持续推进,各应用领域对工业自动化设备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预计到2025年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到将达5,436.60亿美元。
虽然国内工业自动化在关键的核心技术方面与外资品牌有显著差距,但是近年来国家陆续推出了鼓励先进制造业的政策,为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国内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据工控网数据,2019-2023年,国内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分别为1,887亿元、2,074亿元、2,530亿元、2,807亿元、3,115亿元,预计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531亿元。
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的扩大必将带动传动与制动系统产品的市场需求。
具体到瑞迪智驱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瑞迪智驱产品应用领域广泛,主要配套于各种类型工业电机,最终应用于数控机床、机器人、电梯、风电整机等多个领域。
在数控机床行业,近年来国内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床装备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19-2023年,国内数控机床市场规模分别为3,270.00亿元、3,250.40亿元、3,589.00亿元、3,825.10亿元、4,090.00亿元,预计2024年国内数控机床市场规模将达4,420.30亿元。
在机器人行业,工业机器人是推动国内伺服电机行业市场发展的重要市场。《“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指出,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
据IFR、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19-2023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分别为369.94亿元、437.20亿元、504.46亿元、585.17亿元、665.88亿元,年均CAGR达15.83%。预计2024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增至726.42亿元。
在电梯行业,电梯领域是电磁制动器产品的成熟应用领域。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梯生产国和消费国。
近年来,全国电梯、自动扶梯及升降机产量整体呈波动上涨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2023年,国内电梯、自动扶梯及升降机产量分别为117.3万台、128.2万台、154.5万台、145.4万台、155.7万台。
与此同时,国内电梯保有量持续增长,存量改造更新需求非常大。电梯报废年限通常为15年,国内大量电梯需要更新或者改造。据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局数据,截至2020年末,全国共有注册在用特种设备电梯786.55万部,数量居世界首位。巨大的电梯保有量将为电梯维保和更新市场带来良好的发展空间。
在风电整机行业,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国内风电发展,风电整机作为风电场建设的主要设备发展迅速。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19-2023年,国内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分别为2.30亿千瓦、2.82亿千瓦、3.28亿千瓦、3.65亿千瓦、4.41亿千瓦。其中,2023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7,590万千瓦。
综上,近年来全球及国内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带动传动与制动系统产品的市场需求提升。瑞迪智驱产品主要应用的数控机床、机器人、电梯、风电整机等四大终端领域亦稳定发展,产品市场前景明朗。
二、产品结构优化毛利率逐年上涨,ROE连续三年超24%且高于行业均值
受益于下游自动化应用领域需求持续扩大,为整个自动化设备零部件制造行业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近年来瑞迪智驱营业收入保持稳定,净利润逐年上涨。
2021-2023年,瑞迪智驱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67亿元、5.87亿元、5.8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1%;净利润分别为6,954.20万元、8,150.13万元、10,085.09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42%。
需要说明的是,瑞迪智驱2023年营业收入小幅下滑主要是因为以废料收入为主的其他业务收入减少所致。2021-2023年,瑞迪智驱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44亿元、5.64亿元、5.6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稳中有升,持续向好。
据招股书,2021-2023年,瑞迪智驱的每股净资产分别为6.83元、8.00元、10.39元,呈快速上升趋势,反映了瑞迪智驱创造利润的能力以及防范外界因素的影响能力在增强。
毛利率方面,近年来瑞迪智驱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7.30%、28.38%、32.88%,呈上升趋势。
毛利率是企业盈利水平的重要体现。近年来瑞迪智驱的毛利率上涨主要是因为其凭借高效定制化应用开发的技术优势,建立了多个应用行业布局与先发优势,在不断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高附加值产品销量持续增长,产品销售结构不断优化,使瑞迪智驱的主营业务利润规模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近年来瑞迪智驱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均超24%,大幅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
据招股书,2021-2023年,瑞迪智驱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25.70%、24.22%、25.41%。
同期,瑞迪智驱同行业可比公司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恩精工”)、宁波中大力德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大力德”)、泰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尔股份”)、浙江通力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力科技”)、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的谐波”)的加权平均ROE均值分别为10.28%、9.29%、2.94%。
2024年4月29日,瑞迪智驱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发行新股。瑞迪智驱此次发行市盈率为15.65倍,低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于2024年4月24日(T-3日)发布的“C34通用设备制造业”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26.43倍,凸显投资价值。
简言之,瑞迪智驱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净利润持续提升,每股净资产逐年走高,可持续盈利能力强。同时,瑞迪智驱的毛利率呈稳步增长趋势,加权平均ROE大幅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此外,瑞迪智驱发行市盈率低于行业均值,凸显投资价值。
三、锁定业内头部优质客户,自主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推动高质量发展
传动与制动系统作为自动化设备的关键零部件,其精度、性能与质量直接影响自动化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行业下游客户对其重要零部件的供应商有严格的认证要求,一旦与供应商形成合作,通常会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不容易被替换。
通过多年积累和发展,瑞迪智驱凭借高效定制化设计的技术优势与产品质量优势,通过了多个行业长期的供货验证,锁定业内头部优质客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目前,瑞迪智驱形成了多个标杆客户为圆心的辐射群,如国内工业自动化头部企业汇川技术,国内工业机器人头部企业埃斯顿、全球电梯著名生产商日立电梯、奥的斯电梯和东芝电梯,国际知名传动件企业德国灵飞达、日本椿本机械、美国芬纳传动、Ammega Group、SIT S.p.A等。
其中,瑞迪智驱与汇川技术合作起始于2011年;与埃斯顿、日立电梯自2013年开始合作;与奥的斯电梯自2010年开展合作;与东芝电梯开始合作时间为2017年;与德国灵飞达、日本椿本机械、美国芬纳传动、Ammega Group、SIT S.p.A开始合作的时间均早于2010年。
与优质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不仅有利于瑞迪智驱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也为其获取新客户起到了良好的连锁效应。
同时,品牌是传动与制动行业下游客户选择供应商的重要依据之一。而品牌的形成主要源于企业技术的先进性和产品的稳定性,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育、积累和考验。
在精密传动件的长期经营中,瑞迪智驱通过不断参与国际化竞争,积累和提升了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相继开发出以“瑞迪”为自主品牌的电磁制动器和谐波减速机产品,进入国外厂商长期垄断的市场,与国际品牌厂商直接竞争。
近年来,瑞迪智驱自主品牌销售占比不断提升,从2019年的65.02%提高到2023年的77.00%,品牌优势相对明显。经过多年发展,瑞迪智驱产品获得了国内外多个行业标杆客户的认可,瑞迪的自主品牌在行业内形成了良好的品牌美誉度。
简言之,瑞迪智驱通过了多个行业长期的供货验证,锁定业内头部优质客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瑞迪智驱的自主品牌销售占比提升,在行业内形成了良好的品牌美誉度,有利于其拓展客户,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两翼平稳”支柱产业持续发展,“核心升级”谐波减速机逐渐放量
在产品端,瑞迪智驱立足于“两翼平稳+核心升级”的经营策略。
“两翼平稳”是指将精密传动件和电磁制动器产品作为瑞迪智驱平稳发展的两翼,围绕重点客户的开发,在现有应用领域对产品进行优化升级,同时不断开发新产品,进入新的应用领域,并凭借客户优势和质量优势,稳步提升国内外的市场份额。
瑞迪智驱的胀套、柔性联轴器和同步轮等精密传动件产品属于自动化设备中刚需品,被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具有高转速、低噪音、运行平稳的自动化设备领域。
瑞迪智驱自主创新研制成功一系列高性能、低成本制动器产品,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机器人、电梯、高空作业平台车、风电等领域。特别是瑞迪智驱自主研发的机器人用超薄伺服制动器在服务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精密小空间的自动控制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
2021-2023年,瑞迪智驱电磁制动器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60.27%、48.73%、58.51%;精密传动件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35.69%、46.48%、34.18%。
此外,瑞迪智驱形成了免维护制动器、得电制动器、交流电磁制动器、轨道交通制动器等产品技术储备,为其产品线延伸,进一步发展一体化产业链奠定基础。
“核心升级”是指将谐波减速机作为未来瑞迪智驱产业升级的核心,加快自主研发的过程,尽快完成业内优质客户的认证,进行批量化生产,实现产品和利润的重大提升。
谐波减速机是近年来传动系统中出现的新型、高端产品,具有回差小、运动精度高、传动比大、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机器人领域。
瑞迪智驱自主研制的谐波减速机产品凭借长寿命重载型谐波减速机工艺制造技术和产品开发测试及应用验证技术,较好解决了谐波减速机存在振动、噪音、重复定位精度低、一次装配合格率低等一系列行业痛点,目前已在焊接机器人、小六轴机器人、协作机器人、AGV以及机床转台等行业得以应用。
目前,谐波减速机作为瑞迪智驱最有技术优势和竞争力的产品,已实现了产品的小批量生产,并逐步取得业内主流客户的认可,包括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敬科(深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芜湖藦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机器人知名厂商。
2021-2023年,瑞迪智驱谐波减速机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338.50万元、887.83万元、1,504.25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0.80%。
随着下游机器人领域的快速发展,瑞迪智驱谐波减速机的收入有望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总的来说,在产品端,瑞迪智驱立足精密传动件和电磁制动器产品,将谐波减速机作为未来产业升级的核心。近三年,瑞迪智驱谐波减速机销售收入逐渐放量增长,有望成为其新的业绩增长点。
五、加大研发投入打造创新引擎,产研融合核心技术贡献收入超九成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成都市企业技术中心,瑞迪智驱以创新为驱动,持续加大研发资金及人员投入。
据招股书,2021-2023年,瑞迪智驱研发投入分别为2,147.95万元、2,785.41万元、3,298.1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79%、4.74%、5.64%,均呈上升趋势。
同时,人才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核心,瑞迪智驱通过外部招聘和内部培养相结合,建立起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截至2023年12月31日,瑞迪智驱拥有研发人员116名,占员工人数的比例12.16%。
深耕行业多年,瑞迪智驱在传动与制动系统零部件的研发、生产等方面已形成了相对深厚的技术储备,拥有为多行业进行高效定制化设计的技术优势。
在研发方面,瑞迪智驱总结了一套完善的产品优化分析方案,实现了电磁制动器轻质化、集成化设计,保证产品在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瑞迪智驱通过对制动器摩擦材料的研究,以一种增强纤维改性有机树脂基材料的方法,使得改性后的摩擦材料满足了电磁制动器小型化、轻量化的要求。
在产品制造方面,瑞迪智驱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生产与管理经验,不断地探索与技术创新,在产品制造环节形成了成熟的机械精密加工技术。
在产品测试方面,瑞迪智驱研发测试中心全流程测试能力属于国内较先进水平,为其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基础条件。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瑞迪智驱拥有114项专利权和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其中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专利84项、境外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
瑞迪智驱深刻理解客户需求,并结合自主研发的机械精密加工技术、电磁制动器定制化设计技术、产品开发测试及应用验证技术、制动器摩擦材料配方与制造工艺以及长寿命重载型谐波减速机工艺制造技术等五大核心技术,实现产品和工艺的快速开发。
目前,瑞迪智驱核心技术已完全运用到其核心产品中。2021-2023年,瑞迪智驱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6.58%、96.79%、95.34%。
依托不俗的创新研发能力,2021-2023年度,瑞迪智驱共承担省市科研项目16项。其中省级科研项目13个,市科研项目3个;多次科技成果受到国家科技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和成都市科技评估中心的高度评价。
未来,瑞迪智驱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着力提升其对客户、市场、社会的使用价值。瑞迪智驱通过在客户端,锁定业内龙头优质客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产品端,立足于“两翼平稳+核心升级”的经营策略,“双端驱动”致力创建高瞻远瞩百年公司。
赞 | 评论 05月13日 10:29 来自网站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