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目前最大的金融问题,是基础货币不足】
有人担心四月的社融数据不好,还拿M1和M2说事儿。这都是老黄历了。首先,股市从来没有因为社融好而涨过,也不会因为社融不好而下跌。其次,中国的M1早就应该萎缩了,因为它反映的主要是企业的活期存款。如今的企业,有几家能愚蠢到账面还留着活期存款而不去买理财产品?中国的M1与股市的紧密关... 展开全文赞(41) | 评论 (14) 2024-05-12 12:52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4) | 评论 2024-05-08 13:03 来自网站 举报
-
-
投资自己负责,这个没问题。问题是这些公司退市,谁负责?怎么轮到股民就要自己负责,轮到他们,就无人负责呢?
- ◆◆
-
@孙成刚
- 看了一下新晋ST的名单,感慨还是蛮多的。没想到,两市已退市和拟退市状态的公司400多家了,很快就要占到已上市公司总量的10%了。退市多,并不见得是制度上的优越或者进步。毕竟,这些公司绝大多数都是审批制下的产物。退市一家企业,意味着股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但是,谁来承担责任呢?即便...
赞(2) | 评论 2024-05-07 23:43 来自网站 举报
-
-
看了一下新晋ST的名单,感慨还是蛮多的。没想到,两市已退市和拟退市状态的公司400多家了,很快就要占到已上市公司总量的10%了。退市多,并不见得是制度上的优越或者进步。毕竟,这些公司绝大多数都是审批制下的产物。退市一家企业,意味着股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但是,谁来承担责任呢?即便...看了一下新晋ST的名单,感慨还是蛮多的。没想到,两市已退市和拟退市状态的公司400多家了,很快就要占到已上市公司总量的10%了。退市多,并不见得是制度上的优越或者进步。毕竟,这些公司绝大多数都是审批制下的产物。退市一家企业,意味着股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但是,谁来承担责任呢?即便是后来的注册制,也是层层把关轻易上不来的。如今一退了之,怎一个惨字了得。
没有责任追究制度的退市,都是耍流氓。
我们毕竟不是资本主义国家,金融要讲究政治性和人民性。那么,让股民亏损累累的退市股,为什么不追究相关上市公司负责人的责任,并且让他们赔偿呢?尤其是那些已经高位减持离场的大股东,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倾家荡产来赔偿股民损失呢?
退市,要赔偿,必须建立这样的制度!赞 | 评论 (1) 2024-05-07 14:05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3) | 评论 2024-05-05 22:29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5) | 评论 2024-05-02 12:33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3) | 评论 2024-05-01 12:29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1) | 评论 2024-04-19 12:36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3) | 评论 2024-04-19 12:25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4) | 评论 2024-04-14 12:15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1) | 评论 2024-04-13 15:48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7) | 评论 2024-04-10 22:22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2) | 评论 2024-04-08 22:58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1) | 评论 2024-04-07 18:01 来自网站 举报
-
-
这段时间,连续读了几本历史相关著作,《喜:一个秦吏和他的世界》、《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活在洪武时代》、《天国之痒》。这几本书,描述了秦、北魏、明初、清末的人间百态。虽然都是后世考据、考古所得,但因为作者的立场问题,给人的观感不同。前两本书,描述的历史比较久远,...这段时间,连续读了几本历史相关著作,《喜:一个秦吏和他的世界》、《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活在洪武时代》、《天国之痒》。这几本书,描述了秦、北魏、明初、清末的人间百态。虽然都是后世考据、考古所得,但因为作者的立场问题,给人的观感不同。前两本书,描述的历史比较久远,作者基本没有带什么立场和观点,是对当时现状的记叙和剖析,你能看到,秦时代完备的法治体系、生活场景,也能看到,北魏时代,一些因故纳入宫廷的女子的生活。而后两本书,作者都带着鲜明的立场,想要证明朱元璋多么残暴、太平天国多么无聊,所以,史料虽然丰富,却难以让人苟同。这使我想到,中国的社科教育,确实挺丢人的。尤其是改开之后的教育,完全让学生无所应从,还不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你史学家,描述历史就行了,为什么偏偏要加上自己的观点呢?朱元璋时代,百废待兴,前朝影响巨大,怎么可能根据几份大诰就判断时代如何残酷呢?各个朝代,都是民不聊生,而洪武时代,是官不聊生,这种巨大的差异,为什么没有被作者发现呢?太平天国,你说死了几千万人,可是发起者竟然是一个神经病?完全没有大局观、历史观,没有实事求是的客观分析,落入西方的精神分析范畴,对历史横加涂抹,不亦谬乎!
中国的高等教育,分文理。这种模式,看来还是有问题的。文科生往往缺乏理科生的严谨和逻辑。很多优秀的文科生,很容易陷入传统的西方伦理和思维模式,缺乏自主的思考和严谨的思维逻辑。这是一个令人遗憾的问题。
前段时间,我还读了一些学者对于商周时代的研究分析、考古分析,发现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有的著名学者,陷入了细节的魔掌,却详细描述商朝的人祭残忍,而忽略了中华文明进程的关键因素。
比如说,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足以证明夏朝源于蜀地,中国传统文化源于蜀地,但是,掌握考古最高权威的机构却坚称二里头才是始祖,不亦谬乎!
看完这些书,我更明白一个道理:在中国,别看文科生的东西。理科生要理解中国,要理解中国的历史,还是要自己看资料,自己去做推论。中国绝大多数社科的古典研究,都得打个问号赞(4) | 评论 2024-04-07 18:00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1) | 评论 (1) 2024-03-29 12:41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 | 评论 2024-03-29 12:40 来自网站 举报
-
-
这才是正确的方向。
- ◆◆
-
@孙成刚
- kimi大模型,我测试了一下,还不错,善于总结文章(书)的核心思想,真是一个好工具。只不过,我就是没想明白它的应用场景在哪里。你扔给它一本书,让它总结这本书的核心思想,逻辑框架,故事情节?这有意义吗?把《红楼梦》扔给它,让它总结细的东西?好像没啥用处。我试着把本届政府工作报告丢给...
赞(1) | 评论 2024-03-24 23:30 来自网站 举报
-
-
kimi大模型,我测试了一下,还不错,善于总结文章(书)的核心思想,真是一个好工具。只不过,我就是没想明白它的应用场景在哪里。你扔给它一本书,让它总结这本书的核心思想,逻辑框架,故事情节?这有意义吗?把《红楼梦》扔给它,让它总结细的东西?好像没啥用处。我试着把本届政府工作报告丢给...kimi大模型,我测试了一下,还不错,善于总结文章(书)的核心思想,真是一个好工具。只不过,我就是没想明白它的应用场景在哪里。你扔给它一本书,让它总结这本书的核心思想,逻辑框架,故事情节?这有意义吗?把《红楼梦》扔给它,让它总结细的东西?好像没啥用处。我试着把本届政府工作报告丢给它,让它统计高频词,竟然算不出来。再提示,它就说,“我累了,咱们换个话题”。这算啥事儿啊。扔一个表格给它,可是,它不会表格分析,只能告诉你这个表格有什么。我还用你告诉吗?扔给它一份上市公司年报,它倒是能抽出你想要的东西。可是,这个有什么意义呢?做公司研究,归根结底需要自己看年报原文,或者,在表格中统计分析。它只是告诉你,这份文件里有什么而已。
我不知道市场在炒作什么。说是海量文献,小说?我拿出一个爽文常见词,它还是说不出来。连网络常见词,也只是一般分析而已。
那么,它200万字的阅读能力,是打算干什么呢?恕我孤陋寡闻,想不明白。
由此推而广之,chatGPT也好,文心一言也好,kimi也好,这些大模型的功能到底是什么,人类发明它们出来,是想干什么?也许,只有极其少数核心圈子的人能用到?
所以,没想明白市场炒作的到底是什么。莫非,真的是我老了,无法理解了?
聪明的你,请告诉我,这些模型,未来的盈利模式是怎样的?赞(4) | 评论 (1) 2024-03-24 13:08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7) | 评论 2024-03-19 23:46 来自网站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