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手打压辛巴,品牌商或成最大赢家】
导语:快手已经被辛巴带歪了,但这同样催生了品牌商新一波的卖货红利。文|张雅坤来源|东哥解读电商为什么说辛巴害了快手?海豚社曾经预测过,未来的直播行业大概率会有以下几个特征:1、首先,肯定不会存在那种单个平台占有80%份额的一家独大的情况;2、其次,行业应该会产生定量X差异。比如现... 展开全文快手打压辛巴,品牌商或成最大赢家
导语:快手已经被辛巴带歪了,但这同样催生了品牌商新一波的卖货红利。
文|张雅坤
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为什么说辛巴害了快手?
海豚社曾经预测过,未来的直播行业大概率会有以下几个特征:
1、首先,肯定不会存在那种单个平台占有80%份额的一家独大的情况;
2、其次,行业应该会产生定量X差异。比如现在的电商巨头,京东是3C数码的老大,服装、百货类的主阵地在淘宝天猫,农产品、小百货则是拼多多份额最大。
那么类似的,未来的用户对直播平台的选择也会不一样:如果要买大品牌商品,有可能是去淘宝直播间或者抖音,当然这里面是有变数的,因为抖音现在体量还是比较小,淘宝直播比较大,可是淘宝直播两极分化严重,头部主播没有可复制性,新主播培养不起来,所以抖音未来还是有很大机会能打败淘宝直播。
未来的直播生态大概率是本地零售的天下,也就是说会被有线下门店的本地零售品牌商占据。因为如果本来有门店,变现通道就很重要。原来的生态下,很多本地零售商都做过小程序和,所以这些品牌商切换到视频号应该是比较容易的。
如果要买长尾品类,那么用户应该会去快手。大部分电商从业者都清楚,快手的供应链优势是目前它甩开抖音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际上,在快手平台,辛巴团队已经把货和价格做到了极致,因此,虽然辛巴已经不在江湖,但是江湖一直有他的传说。
可这对快手平台来讲,是非常灾难的。
对于其他主播来讲,想在快手成功,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做出差异化,要么就打出比辛巴还便宜的价格,但这两条路都很难走,整个快手的氛围就是老铁文化,辛巴团队的主播也是全方位发力,差异化其实很难做到;而卖的更便宜,最后就只能亏钱。
辛巴已经把快手的直播领入了“垂直生态”,故名思义,现在快手的主播,在直播时都在讲“我今天破谁的价”,因为辛巴把价格降下来了,别人拿不了这个价,所以只能无限压价,到了最后,主播卖货还有可能亏钱。据海豚社了解,快手某主播直播带货卖了3000万,最后亏了100万,且这已经不是个例了。
辛巴最大的问题是给所有的快手玩家树立了一个错误的榜样,还把任性当成了特点。
从深层来讲,这种现象最终会导致无序竞争,这是非常可怕的。快手也看到了这点,所以现在在极力限制辛巴的流量。巅峰时期辛巴粉丝超过1亿,但目前粉丝为9200多万,规模有所缩减。
这也使得辛巴现在致力于孵化徒弟,辛巴家族的社会舆论影响力很大、包销规模/现金集采实力对厂商都很有诱惑力,导致家族的议价能力极强,所以家族旗下的“蛋蛋”,一天卖11.5亿,碾压薇娅李佳琦。
因此,可以看出来,平台的解决方案其实是无效的,因为即便干掉了辛巴及辛巴家族,但如果不改变整个快手生态的电商玩法,都是治标不治本,后续的主播还是会沿着前人的脚步走下去,后面还会有无数个辛巴出来。
快手其实在电商上是非常有优势的,据海豚社了解,整个电商行业的月续购率仅为25%左右,而快手的续购率高达70%,几乎是行业的三倍。其中,快手平台的复购率在60%的水平,而辛巴家族头部主播的复购率则高达80%。所以快手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改变生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要把这一手好牌打烂。
快手现状:无序竞争,坑害商家
想改变快手的生态,非常重要的一个抓手就是建立规则。因为在快手上过直播的商家都有一种感受:整个快手生态毫无规则性可言。
去年年底在北京的一场饭局上,一位上过辛巴团队直播间的商家表示,快手的转化率非常恐怖。据他透露,辛巴团队中某位几百万粉丝、相当于辛巴“徒孙辈”的主播,带货转化率能高达20%,这跟抖音个位数的转化率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不过辛巴团队的确是在把价格压缩到极致,该商家称,辛巴直播间的常态就是在开播前三分钟的时候,主播团队还在跟商家压价,如果价格谈不妥,那这个产品干脆就不上了,更有甚者,主播在直播介绍这个产品时也会压价,如果品牌商不能接受,哪怕产品还没介绍完,主播团队也会当场把商品撤掉。
这的确会让用户和主播之间更加紧密,但是对供应商来讲,这会扰乱他们的价格体系和规则。甚至有些话语权比较大的主播,今天心情不好就临时决定不播了,这会对供应商造成极大的困扰和利益损失。所以现在很多品牌商跟快手主播,特别是辛巴团队主播合作,有很大的压力。
本质上来讲,快手电商的生态其实和淘宝直播很相似,平台没有话语权,超头部主播垄断地位过于明显,这是很难持续性发展的,但这是目前所有平台的共性问题。那么品牌商和供应商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
品牌商如何应对“辛巴生态”?
目前,直播已经成为了商家卖货的标配,那么面对这种不健康的平台生态,品牌商该怎么更好的应对?
首先,海豚社认为,品牌商不应该太过依赖头部主播,要控制头部主播的上播频率。原因有四点:
1、长期依赖超头部主播,团队战斗力会下降。海豚社联合创始人那明远在拜访会员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业务比较好的会员在做直播的时候,会控制直播的频次和业务比重,因为一个团队如果对直播的依赖性太高,就会逐渐丧失做电商最重要的“运营能力”;
2、经常上直播,商品的价格体系会混乱,无法“锁住”价格。如果一个品牌经常上直播,那么就会在消费者认知中跟直播有很强的关联性,这就会导致两个结果产生:第一,用户只有等直播打折的时候才会购买品牌商品,购买需求被抑制;第二,用户对产品有急需性,那么就会选择购买替代品,长期下来,品牌将毫无竞争力;
3、用户的购买动机将不再是“品牌”。如果长期跟超头部主播绑定,那么用户的购买动机就会变成主播,这对品牌没有多余的加分。很好的一个例子就是花西子,长期跟李佳琦绑定,虽然在设计上对消费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网络上依旧有很多负面评价,“品控差”首当其冲,除了李佳琦和国风设计,似乎所谓的“国货之光”,再没有值得一提的地方;
4、从长期来看,会打乱品牌的价格策略。用户在直播间转化的驱动力是低价,但是便宜并不能成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因为永远会有别人比你更便宜,到时品牌就会不断降价,最后亏钱,甚至倒闭。
其次,就目前来讲,平台肯定不能把辛巴家族彻底打死,一方面他确实把货和价格做到了极致,跟粉丝之间粘性极强,快手想打压也需要三思而行;另一方面,辛巴家族旗下很多主播凭借单场破亿、破十亿的卖货能力,也对快手电商的GMV有很大贡献。
不过快手虽然没办法“打死”辛巴家族,却能侧面遏制他们的发展。比较直接的手段就是限流。
而作为品牌商,现在的卖货优势在于快手的资源倾斜和扶持,所以店播也是很好的选择。大部分商家对于如何开展快手业务,依旧是迷茫的,根本原因是大家没有信心成为下一个辛巴。针对这种情况,快手对外讲了一个名为“STETP”的故事,即不少品牌在快手做的不错,包含雅鹿、安踏、良品铺子、花西子等等。
不过即便快手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方法论和案例,很多商家依旧在犹豫。但实际上,任何瞻前顾后都是纸上谈兵,与其考虑太多,不如抓住机会先躬身入局,摸索前行。还是那句话——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
赞(3) | 评论 2021-10-19 14:52 来自网站 举报
-
【电商壹周|快手调低今年电商GMV目标至6500亿元;字节否认做外卖】
重点资讯:1、消息称快手调整今年电商GMV目标至6500亿元2、字节否认心动外卖:目前无外卖业务计划 相关招商不属实3、消息称小红书进行规模至少5亿美元香港IPO消息称快手调整今年电商GMV目标至6500亿元10月13日消息,快手电商将今年的总成交额(GMV)目标定在6500亿元... 展开全文消息称快手调整今年电商GMV目标至6500亿元
字节否认心动外卖:目前无外卖业务计划 相关招商不属实
消息称小红书进行规模至少5亿美元香港IPO
网红补税第一例曝光 追征662万税款收入国库
饿了么诉美团不正当竞争 美团被判赔偿100万元
取消外链卡片式转发分享?回应称无法判断外链安全性
义乌快递费双十一前涨价 有商家月成本增3000元
苏宁易购:预计第三季度亏损39亿元-43亿元
海关总署: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20.1%
孩子王14日上市 发行价格5.77元/股
小鹿母婴获500万天使轮融资
丽臣实业15日上市 发行价格45.51元/股
零美优选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Lanvin获得3亿美元战略投资
Edamama获得战略投资
电商壹周|快手调低今年电商GMV目标至6500亿元;字节否认做外卖
重点资讯:
1、消息称快手调整今年电商GMV目标至6500亿元
2、字节否认心动外卖:目前无外卖业务计划 相关招商不属实
3、消息称小红书进行规模至少5亿美元香港IPO
10月13日消息,快手电商将今年的总成交额(GMV)目标定在6500亿元。该目标数额包括在快手小店和跳转到外部平台上完成的交易;包括实际成交的订单,也包括未付款、未发货和退款的订单。
根据快手财报,上半年快手电商GMV为2640亿元,已经完成总目标的41% 。一位接近快手人士表示,快手电商GMV原计划制定得更高,但在年中时,目标有所调低。
DonG解读
快手在直播电商方面,原本是跑的比较快的。但通过最新的目标数据,可以看到,快手的增长也在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快手的问题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抖音和淘宝的分流,另一方面则是内部情况比较复杂。受到辛巴家族的辐射和“模范”作用,现在整个快手的主播在直播时都讲“我今天破了谁的价”,但并非所有主播都有辛巴家族强大的供应链能力,所以很多主播卖货,最后发现自己是亏钱的。
因此,辛巴虽然和快手是互相成就的关系,也把货和价格都做到了极致,但也确实为快手的主播生态树立了一个糟糕的榜样。
现在,快手也在限制辛巴的流量,他的粉丝也比巅峰时期少了一些。对快手来讲,当务之急是平衡好和辛巴家族之间关系的同时,扶持中小商家的发展。对此,快手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计划,但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10月15日消息,针对外界猜测抖音正式进入外卖业务一事,抖音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没有外卖相关的业务计划,“心动外卖”相关的招商、代理信息均不属实。
DonG解读
虽然字节否认了直接做外卖的传闻,但是,字节系对本地生活业务的虎视眈眈,是人所共知的。
2020年3月,抖音就已上线“抖音团购”功能,让用户通过抖音点餐、团购、一边看视频一边购买,再到店消费。在线下商家一端,抖音推出,扫描餐桌、购买优惠券、商家核销优惠券的团购流程,复制美团当年走过的路。而且,抖音尝试,让商家发布短视频+达人探店,给用户种草,再让用户在抖音体系之内完成购买,实现闭环。
之后,抖音上线“心动餐厅”,是国内首个基于短视频的美食榜单。抖音用户可实拍视频、发布时携带餐厅定位及活动话题即可提名餐厅参与评选,并随之上线“扫码点餐”功能。用户通过抖音App扫描餐桌上的,即可跳转至抖音App内的点餐页面。
抖音这些业务与美团业务很多重合,团购业务和点评的榜单业务都有了,下一步自然就是上线外卖,全面对标美团。 于是“抖音将进军外卖“传的沸沸扬扬。商业逻辑也说得通,外卖是一个每天都要发生4690万次的超高频交易,受众群体是目前消费意愿最强的年轻人,是流量和收入的富矿。抖音有超过6亿日活用户的线上流量加持,想在这个市场分一杯羹,合情合理。
但是,经过媒体记者的调查发现,在互联网上大杀四方的抖音,在线下本地生活的世界里,存在感低到可以忽略不计。
据《新莓daybreak》报道:经测试,一公里范围内接近百家数量的餐饮店,只有13个上线了抖音团购,同等位置和距离下,参与美团团购的商家数量为66家。一家餐饮连锁店,美团的团购优惠品类多达19种,抖音则只有3种。
商家的反馈是,抖音的地推仿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商家也没见到抖音团购带来很大的人流。还有个最致命的问题是,抖音团购的团购价格压得太低,基本在5折左右。很多商家也就是挂着,但并不想做。
目前来看,字节不缺流量,也不缺影响力,但想真的切入本地生活市场,还不那么容易。这个市场曾经是资本、人才的绞肉机,百团大战,千团大战好像还发生在昨天,根本不存在有流量就有生意的好事。美团能够胜出,靠的是人尽皆知的“能打”。
如果这个市场如此easy模式,不缺人才不缺钱的阿里,怎么至今还是频繁调整,找不到北呢?
10月11日消息,据悉,有市场消息称,小红书据悉进行规模至少5亿美元的香港IPO。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有媒体报道称,多位接近小红书的投资人表示小红书已经开始新一轮融资,估值超过100亿美元。
此前还有知情人士表示,小红书原计划赴美上市,但受到监管影响,IPO暂停。据了解,小红书成立于2013年,定位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平台,截至2020年6月,小红书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过亿,其中90后用户占比超70%。
DonG解读
小红书,这个2013年成立于上海的生活平台,已历经过数轮融资,其投资者包括阿里巴巴、腾讯、金沙江创投、纪源资本、真格基金、高瓴资本等。
小红书的主要发展阶段可以概括为三段——成立初期探索“社区+自营电商”模式;2017-2019年,发展以达人和素人为基础的UGC社区,平台变现模式逐步转变为广告服务;随后至今,小红书深化社区生态,增强种草业务变现能力。
目前,小红书的广告业务随着公域流量的开放逐渐稳定,商业价值明显;私域方面,小红书的“专业号”体系有望成为重要支点。不过,要想进一步发展成电商平台,内容带货、直播电商是必须要发力的点,小红书也需要更多的资金用以发展,上市融资是必然之举。
长远来看,小红书一旦上市,有望凭借优质的内容基础和用户人群,成为新品牌核心种草阵地。
10月12日消息,日前,郑州市金水区税务局运用大数据实现信息系统自动提取数据,加大文娱领域从业人员税收征管力度,追征一名网红的662.44万元税款收入国库。
多位财税专家表示,这是税务总局首次公开网络主播偷逃税案例,而且这一案例还在检查中就对外披露,其实就是宣告近期税务部门展开网络主播税收检查进入实质性阶段。
这种案例公开能起到“杀一儆百”作用,在年底前网络主播自查自纠申报纳税可以减罚免罚优惠政策下,预计会有一波网络主播补税潮。
DonG解读
662万,第一例网红补税被曝光。网红依法纳税,是当下直播短视频合法合规大潮中,情理之中的必然。
网络直播行业出现的偷税漏税问题,早就引起国家相关监管部门的重视,直播和短视频乱象频出,亟待规范。
而补税被整个零售行业、以及各行各业的品牌商所关注,因为这关乎主播的收入,更直接和平台营收、商家营销成本变动相关联。
9月18日,国税总局表示,要定期开展对明星艺人、网络直播的税收检查。
9月28日,国家税务总局曝光了一批增值税发票虚开骗税和隐瞒高收入未如实申报纳税典型案例。其中提到,税务部门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中,通过税收大数据分析发现,有两名主要从事电商和直播带货的网络主播涉嫌通过隐匿个人收入、改变收入性质等方式偷逃税款。
而后,便是这次首例网红补税的曝光。
国税总局的政策中,对存在涉税风险的明星艺人、网络主播进行一对一风险提示和督促整改,对2021年底前能够主动报告并及时纠正涉税问题的,可以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罚。
也就是说,为了减轻处罚,全行业年底势必有一波主播补税潮。
海豚智库认为,国家严查主播偷税漏税,对行业主要有以下几点影响:
一是有利于维护商家正常生产经营环境,避免刷单刷量的数据造假行为;二,对主播而言,补税将会影响到他们的收益,所以,想维持目前的收入水平,他们很可能会向商家收取更多的费用。三,对商家来说,营销成本或将上涨。
在当下直播和短视频行业激烈内卷的环境下,主播们想尽办法多赚钱,是人之常情。但是,所有的商业行为,都务必合法合规。
海豚智库认为,主播合法纳税,意味着主播这个职业告别超高收入。这能够合理促进行业的新陈代谢,让追求不合理超高收益的人离开这个行业,对行业健康发展是利好。
10月12日消息,据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消息,日前,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饿了么”诉“美团”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美团外卖”平台的经营者)停止涉案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赔偿原告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饿了么”平台的经营者)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100万元。
双方均服判不上诉,美团表示将主动履行判决。
DonG解读
因滥用垄断地位,妨碍竞争等原因被罚34.42亿之后,美团又因为不正当竞争,被判赔偿饿了么100万元。
这背后的政策信号是,国家要处罚在位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阻碍后来的竞争者参与市场竞争,处罚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二选一”这类事情,以后恐怕会绝迹于江湖。
但是,美团受罚的程度,远远弱于此前的市场传闻。美团此次的赔偿款,对一家上市公司来说,也不是个很大的数目。总的来说,国家对互联网巨头的“不正当竞争”,还是小惩大诫。
据悉,今日,记者在测试分享功能时发现,在手机App中直接分享链接网址时,无法找到“转发”和“分享到朋友圈”按钮。
腾讯内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官方在外链跳转的提示页进行了说明,“外链现在是不可分享的,因为无法判断第三方外部链接的安全性。”
DonG解读
腾讯的“全面开放外链”,显然还在摸索过程中。
媒体记者测试的结果是,通过第三方app内的分享控件转发,调用了组件,所以在内分享没问题。
但是,通过链接网址形式打开,下方的“转发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按键消失,只有“收藏”“分享到”等按键。甚至,来自腾讯新闻的网址链接也不是全部能够转发。
而传闻中,腾讯内部相关人士的解释还是与“安全”有关:
“外链现在是不可分享的,因为无法判断第三方外部链接的安全性。
海豚智库认为,并不喜欢自己成为营销阵地,这绝对不是说说而已。
在工信部明令接触屏蔽之后,腾讯行动的最快,已经初步放开了字节系和阿里系的链接分享,这已经说明了腾讯的诚意。
而腾讯没有马上放开全部外链,相对谨慎,小步慢走的态度,和其过往对商业化的态度,一脉相承。一直以来,腾讯对各类营销、诱发分享等等链接一贯是说封杀就封杀,不想破坏的用户体验,对打扰用户零容忍。
对商业化的谨慎,也更加说明,无论开放不开放,的社交霸主地位,都固若金汤。
10月14日消息,双十一前提价,过去数年已成为快递行业惯例。据了解,今年的天猫、京东双十一促销将在10月20日前后开启。
而在此之前,从9月开始,包括“三通一达”、百世、极兔在内的多家快递企业就已在浙江义乌开启了“涨价模式”。
有拼多多义乌卖家称,“我听同行说,其他快递公司也都是在9月、10月开始涨价的,涨多少因人而异,要看具体的发货量。我一天发货量500单左右,每单涨2毛钱,我一个月仅快递成本就要多花3000元。”
DonG解读
义乌快递费涨价,或将成为全国快递费用涨价的开端。未来,服务质量将取代价格成为快递公司的竞争目标。
快递费涨价被认为是双十一前惯常操作,一般会在春节过后快递费会回落。但本次快递费用的上涨,更大的背景是,国家抑制快递行业恶性倾销,提升服务质量,保证末端快递员的生活。
此前,极兔快递为抢占市场,推出“1元快递发全国”的策略。其他快递公司被迫下调价格来维持业务量,行业进入寒冬。而国家随后出台政策进行管制,今年4月极兔被处罚;7月国家出台政策保障快递员权益;8月,全行业一起提升了派费。
作为国内快递业务量排名第二的快递重镇,本次义乌的涨价具有示范作用。义乌之后,全国范围快递费都将会涨价。同时,伴随着双十一,快递市场将快速回温。
但是,快递费用的上涨,最终买单的还是消费者。过去因为快递费的低廉,消费者对于服务质量的容忍度较高。随着价格的提升,消费者对于服务质量要求更高。未来是否送货上门、及时送达、投诉响应速度等将成为快递公司的竞争点。
10月14日消息,苏宁易购今日发布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
苏宁易购预计,第三季度(7月-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9亿元-43亿元。若剔除苏宁金服投资收益以及家乐福的影响后,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30.5亿元-34.5亿元,环比第二季度同口径下净利润,亏损有所收窄。
今年前三季度,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3.52 亿元-77.52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5.47亿元。
DonG解读
针对此业绩预告,苏宁解释称:6、7月份企业遇到了严重的流动性压力,带来商品货源严重不足,7月底,核心电器3C业务的库存商品规模最低时仅为正常运营时期30%左右。随着新股东的引入,苏宁流动性压力和库存水平有所缓解,其中9月商品销售规模GMV环比8月增长24%,核心电器3C业务商品销售规模环比8月增长30%。
除此之外,苏宁在加速布局零售云加盟店。公告称,苏宁零售云前三季度新开2085家加盟店,预计四季度仍保持较快速度。
开源的同时,苏宁也在尽力节流。公告显示,苏宁易购三季度费用环比二季度进一步下降约10%,比去年同期下降约37%。其中,营销费用环比下降约70%,同比下降约80%。
可以看出,目前阶段,苏宁仍将铺设店铺作为首要目标,短期内会打压利润水平,盈利能力提振需要关注长期结果。
10月13日消息,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今日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外贸高质量发展也取得了新成效。
其中,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今年以来,我国促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持续创新发展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20.1%,市场采购出口增长37.7%。
DonG解读
跨境电商高速增长,依然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规模达到1.69万亿元,跨境电商规模5年增长近10倍;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规模6年增长近5倍。
物流成本是制约跨境电商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之一。国际物流成本较高、时效较低。而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60万家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跨境电商相关企业,超7成的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对价格敏感,物流成本制约了海外业务的拓展。
同时,伴随着跨境电商的高速发展,目前国内对于跨境电商的监管力度不足,消费者的数据很容易被泄露、滥用。在跨境电商高速发展的同时,数据安全问题也值得关注。
从短期看,跨境电商行业还面临着中美大国博弈背景下,亚马逊对中国商家的限制和打压等等问题。所以,中国外贸出口正在显现出减速态势。
但是,相关专家认为,中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迅猛发展,将成为中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推动力量。特别是跨境电商、海外仓和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
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外贸稳增长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等,都是利好跨境电商的。
中国制造的优势,中国政策对疫情的稳定控制,都意味着中国跨境电商长期发展向好。
融资(国内)
孩子王是一家母婴孕童零售品牌,通过门店+直购手册+网购三位一体的运营模式,从事婴童商品一站式购物及提供全方位增值服务,隶属于江苏孩子王实业有限公司(五星控股集团旗下)。今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代码为301078,发行价格5.77元/股,发行市盈率为20.23倍。
小鹿母婴是一个母婴直播电商公司,专注于聚焦新世代妈妈群体需求,横向拓展客户覆盖面,纵向深耕新零售场景,不断提升客户体验和黏性,目标成为母婴垂直领域第一的电商营销公司,进而成为国内母婴儿童领域头部品牌服务公司。近日获得高樟资本500万元天使轮融资。
丽臣实业主要从事表面活性剂、民用洗涤用品和宾馆洗涤用品的生产与销售,旗下品牌包括奥威系列表面活性剂,光辉、马头和贝花系列的洗衣粉、洗洁精、肥皂,丽臣、金银花、坚尔齿系列牙膏,青春系列洗发用品和一匙丽系列宾馆洗涤用品。今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证券代码为001218,发行价格45.51元/股,发行市盈率为21.31倍。
零美优选是一个折扣大牌美妆和零食新零售平台,美妆涵盖清洁型、护肤型、彩妆型和基础型等化妆品和护肤品,近日完成数千万元 Pre-A 轮融资,由荟聚资本领投,盛世投资和伯盈轩跟投。本轮资金将用于完善供应链、市场拓展和门店扩张。
融资(海外)
Lanvin是一家高级定制时装品牌,产品系列涵盖服饰、皮具、鞋具、配饰与香水。近日宣布融资3亿美元,更名为 Lanvin Group(复朗集团),日本大型贸易集团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 (8001.T)和高端鞋履开发及制造商九兴控股 (1836.HK),以及在中国时尚与消费等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私募投资公司曦之资本为本次战略投资方。截至最新一轮融资,复朗集团募集的资金总额约3亿美元,投后估值超过10亿美元。
Edamama是一家菲律宾母婴电商平台,该平台专注于为其妈妈们提供母婴商品,其中包括BestCare、Uni-love、及其他鞋包等。近日完成新的一笔战略投资,投资者为Innoven Capital,具体金额未披露。
赞(2) | 评论 2021-10-18 18:23 来自网站 举报
-
【京东寻找第二增长曲线,资本市场怎么看?】
导语:京东的“小时购”业务,会成为京东的第二增长曲线的开始吗?文|李成东、王雨佳来源|东哥解读电商双十一之前,京东发布了新的品牌:“小时购”,是京东即时零售业务面向消费者的统一品牌,对应“线上下单、门店发货、小时级乃至分钟级送达”的即时零售模式。在2020新冠疫情之后,同城即时零... 展开全文京东寻找第二增长曲线,资本市场怎么看?
导语:京东的“小时购”业务,会成为京东的第二增长曲线的开始吗?
文|李成东、王雨佳
来源|东哥解读电商双十一之前,京东发布了新的品牌:“小时购”,是京东即时零售业务面向消费者的统一品牌,对应“线上下单、门店发货、小时级乃至分钟级送达”的即时零售模式。
在2020新冠疫情之后,同城即时零售就已经是各大巨头的兵家必争之地,被视为电商后半场的风口。社区团购、前置仓生鲜电商、社区零售、同城零售,都是电商行业最吸引眼球的业态。何解?移动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越来越成熟,即时物流配体系完善,当下的用户已经不满足于需要等待多日的远距电商,需求更快更好的服务。零售商和品牌商们,也都希望在此寻找破局点,寻找增量市场。
京东的新品牌直接将“当日达”提速至“小时达”甚至“分钟达”,这不仅是同城即时零售行业的大事,其更重要的价值点,是标志着京东在远距电商、近距电商、微距电商这三种供应链布局的全面成熟。
京东方面透露,“小时购”将由达达集团全面承接,目标是渗透50%的京东用户,成为京东业绩新的增长引擎。
那么,以“小时购”挂帅统领的京东即时零售业务,会是京东第二增长曲线的开始吗?京东多种供应链的成熟,体现出强大的协同效应,资本市场又会持何种态度?
► “小时购”的前世今生
京东 “小时购”背后,是一条区别于远距离电商、近距离电商这两种传统电商供应链的全新供应链。
回顾中国电商的过去20年,从时间、空间的纬度,中国电商发展出了三个模式,第一个是远距离电商,第二个是近距离电商,第三个是微距电商,即时零售电商。
远距离电商的配送时间在2天以上,代表企业是淘宝,以电子商务跨越千里万里的距离,破除了层层经销商的加价,将货品从原产地从到消费者手里,开启了电子商务的整个时代。近距离电商的配送时间在1天,代表企业是京东,京东以自营货品,自建物流,将仓库前置,铺入消费者附近,让消费者1天内就能拿到想要的东西。而即时零售电商的配送时间在1天以内,甚至一小时以内。
目前,中国电商正在进入即时零售时代,履约时效缩短至“小时达”,即一小时内,货物送到消费者手中。代表公司有京东到家、美团闪购、阿里同城零售事业群等等。
即时零售崛起的背景是:中国零售消费市场上,商品本身不再稀缺,而稀缺的是有突出优势的商品,一方面是品质、品牌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则是服务上面有优势的产品,比如配送服务的速度和效率。
所以,传统的实体商超、大卖场之外,基于人流密集的社区的各种零售业态都在发展,社区团购,前置仓生鲜电商,即时零售都是如此。
微距电商市场之大,增长之快,超过大部分人的想象。
艾瑞咨询研究显示,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预估到2024年将达到近9000亿。本地零售O2O中商超是重要品类,预计2020-2024年,本地零售商超O2O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62%。
达达集团副总裁何辉剑认为,这个市场如今的火爆,京东和达达7年来的坚持投入,被证明是值得的:“7年前,当我开始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就看到了用户想要快速拿到商品的需求趋势,京东和达达7年来的努力,将履约时效211,做成了行业的标准。同时,各家电商,也都在把库存前置到离用户非常近的地方,这就是过去7、8年时间,整个零售业最火热的领域。”
除了快速增长的市场规模,同城即时零售在各个维度上都表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发展速度。第一,从各品类的增长来看,同城即时消费不仅与吃喝强相关,并正在向全品类拓展;第二是客群的扩张,同城即时零售客群,正在从年轻女性,扩展到更多男性和40岁+用户。从2018-2020年,京东到家男性用户和40岁+用户占比显著提升,其中男性用户占比提升8%,40岁+用户占比提升6%。
第三是地域的扩张:同城即时零售,正在从一二线城市市中心,扩张到“五环外”,扩张到低线下沉市场,从中东部发达地区扩张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海豚智库认为,即时零售市场,用户习惯经稳定,正在呈现全品类、全客群、全地域的扩张,市场潜力不可限量。
从数据来看,2021年京东618首日,京东到家平台,手机销售额同比增长1500%,其中iPhone12的销量环比增幅超200%。其次,京东到家平台美妆品类销售额超去年同期2倍,洁肤用品销售额超去年同期4倍。
如今,京东小时购全面升级,消费者在京东APP内选购商品时,当看到商品带有“小时购”标识,则意味着可以享受到商品小时级甚至是分钟级送达的服务。与过往服务最大的区别是:消费者在京东APP下单后,商品从用户POI点周边3-5公里的门店发货,从而能够实现1小时内配送到家。
小时购由达达集团全面承接,自试运营以来持续高速增长,9月的销售额较1月增长了150%。今年京东618期间,京东手机小时达服务累计成交额同比增长约10倍。
京东在微距电商、即时零售市场发力,7年的坚持投入,到如今升级“小时购”品牌,其成绩和未来的增长潜力,已经被市场所证明。即时零售,有望成为京东业绩新的增长引擎。
► “小时购”切实解决品牌商、零售商痛点
2020年至今,在线上流量红利见顶的背景下,同城即时零售,正在成为电商巨头们触达下沉市场、增加新客户,留存老客户的有力抓手,竞争也日趋激烈。海豚智库认为,巨头们抓住这个机会的核心,除了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还在于,助力线下零售的数字化转型。
京东用自己5.3亿的优质中产用户流量,以及达达集团所积累的一套涵盖了履约配送、营销交易、商品管理、用户运营、数字化建设五大方面的一体化即时零售解决方案,切实为线下零售商带来了销售增量,这也成为京东自己持续增长的势能。
“小时购将为京东5.3亿用户提供更丰富的时效选择,并赋能实体零售,携手合作伙伴实现成本、效率、体验的最优解。”京东集团及达达集团副总裁、京东全渠道到家业务部负责人何辉剑介绍,“对消费者和合作伙伴来说,小时购意味着更多、更快、更好、更省的升级体验。”
京东集团及达达集团副总裁、京东全渠道到家业务部负责人何辉剑-介绍“小时购”业务价值
据了解,基于京东到家前期积累,“小时购”业务目前已接入10万家全品类实体零售门店,覆盖超市生鲜、手机通讯、数码家电、医药健康、美妆护肤、家居服饰、鲜花绿植、蛋糕烘焙、运动户外、宠物、图书等众多品类。订单由达达集团旗下平台达达快送承接,提供即时配送到家服务。
基于京东小时购业务快速推进,江西省区域龙头超市旺中旺成为直接受益者。
旺中旺的店铺全都在江西南昌的市县范围内,具备强大的本地化商超供给能力。截至目前,已有50家门店上线京东平台,店均在售商品数超过4000个。
基于京东小时购LBS能力,南昌地区的京东用户,在京东APP内搜索或浏览相关商品,只要坐标附近3-5公里有旺中旺门店,就会自动将用户需求与旺中旺门店商品匹配。消费者选购商品完成下单,门店接单完成拣货打包,由达达快送骑士到门店取货配送,商品将在1小时内送达。
“京东“小时购”的即时零售模式,让线上流量可以精准导入零售商线下门店。京东主站5.3亿活跃买家所指向的巨大流量和优质用户,有效带动旺中旺门店销量高速增长。
旺中旺副董事长胡溶表示,基于旺中旺过往和达达集团的战略合作,完成了即时零售业务所需的底层能力搭建,包括门店在平台商品、库存、促销信息打通,全渠道营销共创,达达海博系统的部署应用,门店到用户“最后3公里”的履约配送解决方案的成熟等。
“随着京东小时购业务在南昌地区被越来越多京东用户认知并接受,我们在京东平台上,不论是用户入店流量还是销售额都水涨船高。今年5月开始销售额提升就非常明显,9月比6月,3个月时间的销售额就增长了8倍多,并且还在持续高速增长。”胡溶如是说。
作为国内头部连锁超市,华润万家在京东全面发力即时零售后,已成为京东小时购业务中销售规模及增长均位居前列的超市类商家。
华润万家CMO徐之江对海豚智库表示,随着小时购业务的快速推进,截至今年7月,华润万家先前入驻京东到家的超过1800家超市门店,已经完成了在京东的100%上线,覆盖华润万家旗下全业态。
基于京东小时购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 基于位置服务)能力,华润万家店铺所在地理位置周边3-5公里的京东用户,在京东APP内搜索或浏览相关商品,会自动与华润万家门店的商品信息匹配。消费者下单后,门店接单完成拣货打包,由达达快送骑士到门店取货配送,商品将在1小时内送达。
小时购用户心智的逐渐建立,有效带动了华润万家门店销量高速增长。今年9月,华润万家在京东小时购的销售额,相比3月半年时间增长了4倍。
京东小时购业务,以及背后的微距电商、即时零售供应链,通过有效赋能合作伙伴,也将成为京东业绩增长的强势驱动。
► 京东“小时购”的价值点:京东供应链布局成熟
小时购的发布,是京东深耕即时零售市场的新成果,同时,也标志着京东在远距离电商、近距离电商、微距电商多种供应链布局的全面成熟,是当之无愧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
以京东零售主站为代表的近距离电商,B2C模式,以京东生鲜、京喜、京东物流产地仓为代表的远距离电商,产地模式之外,以京东到家为代表的,京东扎实的微距电商,本地即时零售供应链模式,已经充分体现出价值点。
而京东本地即时零售中,还包含到家、到店、社区3种细分供应链模式,其中包括以京东小时购、京东到家为代表的到家模式,以京东便利店、七鲜超市、京东家电专卖店等实体门店为代表的到店模式,以及京喜拼拼为代表的社区模式。
由此,京东成为拥有完整模式且布局扎实的“近距B2C模式+远距产地模式+微距本地零售模式”三大五种供应链的企业。
海豚智库认为,京东多种供应链的成熟,价值点在于,小时购业务的商品,和主站自营商品,pop商家的商品能够形成差异化,也能形成协同效应,多方位满足用户,合作伙伴的需求。
京东集团副总裁、大商超全渠道事业群非食品事业部总裁任涛表示,小时购业务与大商超业务深度协同,上行了大量与主站有差异的商品,比如小包装、冰品、生鲜等,满足了用户差异化、多样化需求。
“小时购业务为用户提供即时消费体验,连接了用户与京东,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京东站内与小时购业务深度融合,实现大商超与小时购商品的优势互补,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共同为众多合作伙伴与行业创造价值。”任涛如是说。
对京东零售而言,小时购指向的即时零售业务,在自营B2C和POP开放平台业务外拓展了新的服务模式,在提升送达时效、补充线下供给、降低履约成本、整合营销资源上,都是对京东全渠道零售服务的有效补充强化,从而能够更好满足消费者更加丰富的时效需求,并与合作伙伴一起实现成本、效率、体验的最优解。
何辉剑举例说,比如饮用水、啤酒、牛奶、食用油、大米等重物,以及,对物流运输条件要求更高的生鲜、冷链商品,基于附近门店进行本地化配送的即时零售模式,和传统的近距离电商B2C模式相比,履约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用户体验也更好。
“除了急需之外,到吃饭这个点,啤酒有了很多懒人的消费,原来很多人下班了都到菜市场、超市买菜买饮料,现代人下班都希望菜送到桌上,啤酒摆在桌上。”某知名啤酒品牌营销负责人告诉海豚智库,啤酒是“重物”,客单价低,货物又很重,远距、近距电商模式销售都有一定瓶颈。微距电商、即时零售才最适合,他们非常需要电商平台提供多种供应链协同的赋能。
实际上,伴随京东小时购的起步与发展,京东与品牌商的全渠道合作正在不断深化。
2021年8月30日,基于京东小时购业务,京东、京东到家、联合利华,联合推出全渠道超级品牌日活动,依托京东超级品牌日营销IP,深度链接京东到家,京东双平台以及线下零售商超全渠道,有效实现品牌方B2C电商+O2O资源聚合。
在流量上,依托京东主站5.3亿活跃买家的优质流量,此次超级品牌日活动,在京东近距离电商供应链支持的基础上,整合重点了销售城市的沃尔玛、永辉超市、华润万家等头部商超门店线上和线下资源,使线上流量精准导入线下门店。
“联合利华与京东及京东到家,长期以来不断深化数字化营销合作创新,共建全渠道营销生态,拓展品牌营销边界,为联合利华与京东小时购的合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联合利华与京东将携手共进,基于小时购业务,以全渠道和数字化为指引,共创更多领先的即时零售实践样本,为更多消费者带来优质便捷的即时消费体验。” 联合利华全域重点客户及数字化营销副总裁方炜非常认可京东多种供应链的全渠道生态的能量。
显然,京东形成了完整的,全行业唯一的“三大五种”供应链布局,这不仅可以满足制造商、品牌商和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更重要的是,京东基础设施和智能供应链技术,将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成熟,京东即将进入新的增长阶段。
► 写作结尾:
海豚智库认为,京东始终将自身定位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回归到零售的本质,这才是今年以来,京东被资本市场看好,股价走势稳健的深层原因。到2021年2月份,京东股价一度突破100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截止10月14日,京东股价为80.57美元/股,总市值达1256亿美元。
2021Q2财报中,京东表示,将打造B2C自营、B2CPOP、全渠道到家、到店、即时零售多种零售模式组合的零售平台。
而因为数智化社会供应链的价值。数据显示,京东二季度的存货周转天数为31天,同比下降3.8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44.2天,同比下降5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2.6天,同比下降0.2天。
市场普遍认为,随着基建的完善、技术的成熟,多种零售模式组合、多种供应链协同的零售平台成熟之后,京东的盈利能力在规模效益下得到大幅提升。
市场可以看到的是,当经济从疫情中逐渐复苏,国内消费市场持续变暖的带动下,京东努力多年的供应链和物流实力,京东坚持的“消费升级”的潜力已经逐渐释放出来,亦得到资本市场的全面认可。
作为“小时购”的承接方,和京东集团一起和零售商深化合作,达达集团的财务业绩也持续向好:2021年二季度,达达集团实现总营收14.7亿元人民币,超过14.5亿元指引上限及市场预期的14.1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超过81%。其中,达达快送平台实现营收6亿元人民币,在将落地配业务统一调整为净额收入口径后,同比增长81%;京东到家平台则实现营收同比增长81%至9亿元人民币。
在电话会中,高管团队展望三季度,集团总营收介于16.3亿元人民币至16.8亿元人民币之间,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80%至86%,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中金、大摩等国际知名投行均表示看好“小时购”的未来,期待公司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
早在7年前,京东和达达对微距电商,即时零售趋势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坚守7年,见证了这个市场成为风口,可谓守得云开见月明。达达集团亦受益于此,成了“即时零售第一股”,并且获得了京东增持。市场普遍看好达达未来在资本市场的表现。
赞(4) | 评论 2021-10-15 11:07 来自网站 举报
-
【普通大卖场都不会出现的bug,却发生在中国首家山姆会员旗舰店】
来源|东哥解读电商以卓越会员680元/年,仅限会员购物而成为网红打卡地的中国首家山姆会员旗舰店,最近被众多网友吐槽而上了热搜,产出了诸多段子。究竟发生了什么呢?事件回顾对于山姆会员旗舰店,有网友表示戏称“建议开SUV来此购物”,更有网友分享蛇形上坡跑法,方可幸免一劫。此处甚至成了... 展开全文普通大卖场都不会出现的bug,却发生在中国首家山姆会员旗舰店
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以卓越会员680元/年,仅限会员购物而成为网红打卡地的中国首家山姆会员旗舰店,最近被众多网友吐槽而上了热搜,产出了诸多段子。
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事件回顾
对于山姆会员旗舰店,有网友表示戏称“建议开SUV来此购物”,更有网友分享蛇形上坡跑法,方可幸免一劫。此处甚至成了“另类网红打卡点”,使得人们争相来此体验:
怎么回事呢?
近日,上海山姆停车场坡道被曝出多次刮车底盘,基本上轿车都会在此处中招被剐蹭:
对此,山姆工作人员回应:“按照原本的设计,车速在10迈以内都是可以上去的,不会刮蹭底盘,目前已经找了工程部的专业人士进行整改。”
为何一个商超停车场的上坡就能引发广泛吐槽?网友们已然给我们答案。
山姆会员店收取不菲的会员费,号称是专注于会员服务的高端超市,却出现了停车场蹭底盘这样的事,连普通大卖场、普通商场都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故:
“全上海只有你们一家有上坡的停车场似的,怎么就你家蹭底盘?”
而山姆的回应,则被网友称作:“一句限速10迈,把自己的责任撇的非常干净,虽然责任撇清,但是丢了人心”。
DonG解读
从任何角度来看,山姆会员旗舰店,都赚足了眼球,从出生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节奏。其宣传和产品,不能说是不诚心不走心的。
9月26日,全球最大的山姆会员店在上海浦东正式开业,这是山姆在中国的首家旗舰店,也是第34家门店。与普通门店不同的是,旗舰店有着众多首发新品,别的卖场无缘见到。
以这家上海旗舰店为例,首发1.5米高的薯片礼盒、4.5公斤重的亿滋巨型三角巧克力、全球限量款苏格登54年威士忌、全球首款擎天柱机器人等,首发新品超过一百种。气势做足,处处体现出旗舰店的与众不同。
而且,山姆会员店采用付费会员制,普通会员260元/年年费,卓越会员680元/年年费,只限会员购物,非会员无法进入。能在山姆购物,就意味着与众不同的存在感。
别处见不到的商品,“只限会员购物”的新鲜、特殊存在感,让众多好奇的人,争相来此“打卡晒圈”,一时成为社交网络热点话题。
社交网络的热度,对山姆的会员们来说,更是又一重身份的满足感。
“山姆代购”“会员卡单次出租”的业务同步在淘宝热卖,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山姆的热度和存在感,真是店红是非多。
这样带着新鲜、话题,又是圈定会员入场的旗舰店,按理说,应该显著和 “平价大卖场”拉开差距。从商品到服务,会员旗舰店都应该体现出更大的优势。
但是,山姆刚刚开业,就出现了连“平价大卖场”都极少曾出现的停车场坡度bug。让会员们在进入超市前,便有“意外之喜”。在客户体验上,这是个明显bug。而面对事故和bug,山姆官方一句“车速在10迈以内都是可以上去的”,把高高在上和漫不经心演绎到了极致。
身为潜在用户群体的网友们对此不爽,质疑,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普通大卖场、超市、商场都能做到的事,山姆会员旗舰店却做不到,难道他们口中的“会员服务”,对会员的关怀,就是如此的塑料质感吗?
客观来说,山姆会员旗舰店停车场设置的不走心、以及事后回应的敷衍了事,都只让用户和网友感觉到,他们所宣传的“专注会员服务”实在太不走心。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会员服务到底对山姆重要不重要?答案是,非常重要。
去年12月,山姆曾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对自有品牌Member’s Mark进行全面升级。
在这个发布会上,沃尔玛中国总裁的朱晓静表示,对山姆而言,销售和利润并不是最关键的考核重点,会员数和续卡率是考核其业绩的关键标准。
山姆会员店中国业务总裁、沃尔玛中国副首席执行官文安德,在这家旗舰店的开业仪式上说过:“山姆的与众不同在于,我们不仅关注线上渠道,也非常关注线下体验——这是必须要有的一个体验。”
实际上,财报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山姆会员商店会籍费增长表现良好,或将成为后续业绩增长驱动力。
从2021年开始,沃尔玛中国大卖场已经关闭16家。但是,根据沃尔玛二季度的财报:山姆会员商店会籍费收入增长12.2%,会员总数创历史新高:新会员注册人数同比增长超过一倍。
同时,沃尔玛的高管们不厌其烦的表达要关注线下体验。这些都在传递着一个信息:对于沃尔玛和山姆会员店,会员服务很重要。他们在中国开设会员旗舰店,应该也是试图将国外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
然而,此次发生的事件则让人看不到,中国首家山姆会员旗舰店,对中国会员,中国网友有足够的诚意。
我们不禁想替山姆的会员和更多网友说一句:
“山姆,你可长点心吧!”
赞(2) | 评论 2021-10-13 18:22 来自网站 举报
-
【电商壹周|淘特接入扫码付;星图即合11.11,助燃商家爆发增长;互联网公司驰援山西】
重点资讯:1、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捐款驰援山西2、星图即合:11.11素材特惠节来袭,助燃商家爆发增长3、申请直连支付半年未果 淘特新增扫码付功能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捐款驰援山西近日山西出现大范围降雨,局部地区遭受严重雨涝灾害。10日,从山西省应急管理厅获悉,山西近期洪涝灾害已致... 展开全文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捐款驰援山西
星图即合11.11素材特惠节来袭,助燃商家爆发增长
申请直连支付半年未果 淘特新增扫码付功能
美团回应被处罚:诚恳接受坚决落实 杜绝“二选一”
茶百道回应:经全国门店自查 不存在使用过期原材料问题
携程发布2021Q2财报:营收同比增长86%
国庆假期互联网零售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7%
中国卖家就封号事件集体起诉亚马逊 要求拿回被扣资金
IS完成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
冻品到家完成B+轮融资
锐界科技完成数千万Pre-A轮融资
MatchU码尚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
万里牛获近亿元B轮融资
识季完成4000万美元B轮融资
Ula获得8700万美元B+轮融资
Moonshot Brands获得1.6亿美元种子轮融资
Bijnis获得3000万美元B轮融资
Luisa Via Roma获得1.3亿欧元战略投资
Thrasio获得6.5亿美元战略投资
电商壹周|淘特接入扫码付;星图即合11.11,助燃商家爆发增长;互联网公司驰援山西
重点资讯:
1、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捐款驰援山西
2、星图即合:11.11素材特惠节来袭,助燃商家爆发增长
3、申请直连支付半年未果 淘特新增扫码付功能
近日山西出现大范围降雨,局部地区遭受严重雨涝灾害。10日,从山西省应急管理厅获悉,山西近期洪涝灾害已致全省11个市76个县(市、区)175.71万人受灾,山西省紧急下达5000万元救灾资金。
面对山西暴雨灾情,小米、腾讯、字节跳动、百度、网易、拼多多、阿里等多家知名公司宣布捐款驰援山西灾情。
以下为互联网科技企业捐款驰援山西名单(截至发稿前):
小米捐款1000万元驰援山西
10月10日,小米公益基金会宣布,紧急向山西省慈善总会捐款1000万元。小米公益基金会坚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勤劳勇敢的山西人民积极努力下,山西必定会尽快战胜灾情,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
腾讯捐赠5000万驰援山西
10月10日,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宣布先期捐赠5000万元,助力当地政府救灾、民生保障、文物古建抢救与灾后重建等工作。
字节跳动捐赠5000万驰援山西
10月10日,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宣布捐赠5000万元,联合公益机构,为灾区提供紧急救援物资,并支持学校灾后修缮和当地古迹修复。
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均为字节跳动旗下品牌。
网易捐赠2000万元驰援山西
10月10日,针对山西近期洪灾,网易公益基金会宣布捐赠2000万元,将与山西省红十字会等当地应急救治机构,共同助力山西救灾及灾后重建等工作。
挚文集团捐赠1000万元驰援山西
10月0日,挚文集团宣布向山西灾区紧急捐赠1000万元。挚文集团将与前线慈善组织和救援机构合作救灾,善款将用于紧急物资采购、群众安置和灾后重建等方面。
挚文集团创立于2011年,2014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旗下有陌陌、探探、赫兹等多款手机应用。
百度捐赠5000万元驰援山西
10月10日,百度基金会宣布紧急捐赠5000万元驰援山西,助力政府与社会各界抗击灾情。
拼多多捐款5000万驰援山西
10月10日,拼多多宣布向山西省慈善总会捐款5000万元,用于开展应急抗灾及灾后重建工作。
唯品会捐赠1000万元驰援山西
10月10日,唯品会宣布向山西省慈善总会捐赠1000万元,用于山西地区紧急救援,抗击洪涝灾情。
vivo捐赠1000万元驰援山西
10月10日,vivo宣布,已向山西省红十字会捐赠人民币1000万元,用于开展紧急救援工作,保障当地人民人身和财产安全,采购救灾物资及助力灾后重建。
OPPO捐款1000万元驰援山西
10月10日,OPPO宣布已向山西省慈善总会捐款1000万元人民币,助力当地开展救灾工作。
度小满金融捐赠1000万元驰援山西
10月10日,度小满金融通过百度公益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支持山西灾区救援及灾后重建工作。
阿里巴巴公益捐赠5000万元驰援山西
10月10日,阿里巴巴公益捐赠5000万元驰援山西,其中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捐款3000万元,马云公益基金会和蔡崇信公益基金会将分别捐款1000万元。蚂蚁集团捐赠2000万元驰援山西
10月10日,蚂蚁集团宣布先期捐赠2000万元,通过支付宝公益基金会与山西省红十字会、山西省文物局等机构合作,助力当地政府抢险救灾、受灾群众民生保障、文物古建抢救以及灾后重建等工作。
滴滴捐赠3000万元驰援山西
10月10日,滴滴出行宣布,为全力驰援山西救灾,滴滴出行决定先期捐赠3000万元,联合公益机构,用于紧急采购救援物资、过渡安置以及灾后重建等。同时,滴滴出行将持续关注救灾行动和灾后重建的实际需要,尽己所能,助力救灾。
鸿星尔克捐物资2000万元
10月10日晚间,鸿星尔克通过官方微博宣布捐赠2000万物资驰援山西。据网友爆料,鸿星尔克给山西捐赠的物资包括泡面、矿泉水、矿工靴等。DonG解读
根据捐款金额梳理可知,在此次救灾过程当中,上述公司捐款共计4亿元:
5000万:腾讯、字节跳动、百度、拼多多、阿里巴巴
3000万:滴滴
2000万:网易、蚂蚁集团、鸿星尔克
1000万:小米、挚文集团、唯品会、vivo、oppo、度小满
其中,阿里系的阿里巴巴5千万与蚂蚁集团2千万捐款共计7千万,实为第一。
腾讯、字节、百度、拼多多此类一线巨头捐款均为5千万。
此外便是滴滴独一档的捐款3千万,紧随其后是网易的2千万。以及,之前因捐款5千万登上热搜的鸿星尔克,这一次又捐2千万。
小米、vivo、oppo等科技公司不甘落后,捐款1千万。挚文集团、唯品会、度小满等各自赛道中的翘楚同样千万捐款。
从之前的河南洪灾到今次的山西洪灾。从救灾物资到灾后重建,从民生保障到文物古建抢救,一众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再度践行了社会责任,体现了自己的担当。
一者,公司的捐赠能体现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可以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再者,向社会及政府表明,自己对社会责任的态度,以兹在未来能获取更多的政策支持。
三者,捐款更是企业自身实力的体现。双11生意爆发高峰期即将来临,星图即合11.11限时举办素材特惠节,面向全行业广告主提供超级特惠价的广告素材,解决素材缺口大、制作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的双11大促筹备难题。
本次活动纵享三重惊喜福利:福利一爆款视频满就送,口播类素材买得越多折扣越大,还额外赠送等量原片剪辑;情景剧类买得越多越划算,并赠送等价同款情景剧素材。福利二购买力MAX惊喜回馈,活动期间全场下单前3名可获得平台赠送总价值超1万的素材大礼包。福利三官方甄选视频服务,由即合官方提供从选题策划到制作审核的一站式优质内容服务。DonG解读
一年一度的全民电商购物狂欢节双11又要来了。在零售商、厂商的生意高峰期,营销素材缺口大、制作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等等,一直是困扰他们的难题。
随着2020年以来,短视频等多种内容形式的兴起,广告主、商家等对创意素材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伴随着信息爆炸,用户的注意力从碎片化趋向于粉尘化,更加分散。创意不再只是“千人一面”,同时要注重“数量大、速度快、成本低”。
而不同于头部厂商巨额预算,能吸引众多广告公司参与,腰部企业及小微企业,能获取的创意产能,远远跟不上需求。
作为连接创作者和内容需求方的一站式商业内容服务平台,星图即合可以精准解析厂商的创意需求,提供视频、图文、落地页、账号托管或创意全案等多类型营销服务,并给出投前、投中、投后的全链路指导建议,完全满足厂商们的创意需求,助力厂商们实现高增长。
目前,星图即合有百万创作者入驻,包括广告公司、创意机构、影视制作等等,覆盖70+行业。无论是服饰美妆类的大领域,还是模型制作等小众圈层,星图即合上,有类型多元的百万创作者,都能与之适配,进行创意生产。星图即合上的一口价和底价*分成的灵活结算模式,让采购成本直接降低20%~50%。
在今年双11,星图即合限时举办素材特惠节,面向全行业广告主提供超级特惠价的广告素材,提供三重惊喜福利,优惠力度前所未有,引发全行业关注。10月9日,阿里旗下性价比电商平台淘特宣布,上线扫码付功能,目前部分用户开始测试,双11前完全开放。
值得注意的是,淘特并非和支付直连。扫码付是淘特通过和有合作关系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实现与的互联互通。
如果淘特接入支付和小程序,将是腾讯体系首次向阿里的核心电商板块开放。淘特则有机会和京东、拼多多一样具备面向生态消费者的服务能力,下沉市场的电商格局将发生改变。DonG解读
阿里和腾讯的互相开放,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9月17日,腾讯第一个打开了次元壁,里出现了淘宝链接和抖音链接,悄悄的解除了屏蔽。
9月18日,一天之后,支付进入了淘菜菜,阿里也用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打开屏蔽的诚意。
现在,阿里除了淘宝天猫之外,新晋的流量明星APP淘特,正式接入了扫码付。可见,支付和小程序正式支持淘特的日子也不会远了。
主打下沉市场的淘特,能够在生态里得到和腾讯系的拼多多一样的待遇吗?下沉市场的平台之争,赢家是淘特还是拼多多呢?这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然而,短期内,支付的接入,应该会为淘特和淘系电商带来新的用户,这对淘系电商是一重利好。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对美团外卖“二选一”垄断作出行政处罚,责令美团停止违法行为,全额退还独家合作保证金12.89亿元,并处以其2020年中国境内销售额1147.48亿元3%的罚款,计34.42亿元。对此,美团官方回应:“我们诚恳接受,坚决落实,按照《行政处罚决定书》和《行政指导书》全面深入自查整改,杜绝二选一。”
有关市场人士指出,此次美团受罚金额不大,威慑力恐有不足。北京一位律师认为,市场监管总局对美团进行反垄断罚款,反映了国内对互联网行业的反垄断监管力度不仅没有放松,反而可能进一步趋严。因此除了美团之外,不排除还会有其他互联网巨头被反垄断调查的可能。DonG解读
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美团在中国境内网络餐饮外卖平台服务市场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作出行政处罚之后,10月11日,美团高开5.47%,报价275港元,市值1.69万亿港元。
显然,市场将美团被罚,视为靴子落地,政策利空出尽,因此美团大涨。
有观点甚至认为,美团被罚的额度和形式,都体现了政策对美团的关照。
首先,美团的罚款34.42亿元,是根据美团2020年境内销售收入1147.48的3%处以的罚款,继续沿用了此前以全部业务营收作为处罚基准。
处罚的轻重,参考《反垄断法》第47条,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根据一年销售额处以1%-10%的罚款。也就是说,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罚款有10档,而监管部门最终对美团选择了第3档,3%。对阿里选择了第4档,4%,是根据其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4557.12亿元4%的罚款。对美团的处罚,处于该区间偏低水平,低于阿里。
其次,被罚的信息在周五港股交易结束之后发布,美团在资本市场的影响也被降到了最低。
另外,国家此番对美团的处罚,仅仅是罚款而已,并没有附带其他政策限制处罚,比如“强制美团给骑手上社保”等等,对现金流没有什么影响,并不对美团的业务构成实质性影响。对美团而言,这次的罚款,可以算是尘埃落定,是阶段性的政策利空出尽,整体而言,对美团市值和业务,这都是一重利好消息。
同时还有观点认为,这意味着互联网这波监管已经到头。10月10日消息,此前,自称“内幕纠察局”的博主发布了一条话题为“茶百道使用过期原材料”的视频,引发广大消费者关注。对此,茶百道表示,一向对原材料使用期有严格规定,公司立即对这一不可容忍的行为展开了全面检查。
截止目前,无论是“内幕纠察局”的卧底视频中,还是门店检查中均未发现“内幕纠察局”所说的蟑螂;也不存在使用腐烂水果、过期原材料更换标签等问题。但确实有卫生清理不彻底的情况。
从9月30日“内幕纠察局”视频发布以来,茶百道在市场监督部门的监管下,连续数日对全国的4483家门店共进行了5746次全面自查。
DonG解读
新茶饮品牌被曝光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此前,coco、奈雪的茶、蜜雪冰城等多个茶饮品牌已经相继被爆料,出了卫生问题。
在餐饮行业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是应该引起品牌重视的。因为这侧面反映了一件事,那就是这些品牌的产品力还不够。
当前,很多新品牌往往把大量钱砸在营销上,反而忽视了品牌最核心的产品。就茶饮品牌食品安全问题来讲,无论是员工的培训不到位,还是材料的把控,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问题,并且在当前的新消费环境里,只要稍微多花点心思,就能做的比别人更好。
今年大家都在唱衰新消费品牌,从融资方面看,线上新消费品牌的确资本遇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个风口现在已经冷静了,投资人不再盲目跟投,优质项目也基本已经被筛完了。现在做线上新消费依旧有机会,只不过从前做到100分即可,但现在需要做到120分才能打动投资人和消费者。
在现有一片红海的竞争环境中,品牌想要加速朝前跑无可厚非,但是作为新品牌、新物种,无论给自己定下多么宏大的目标,都需要对资本保持敬畏,对消费者保持责任。
北京时间2021年9月24日,携程集团公布了截至2021年6月30日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得益于国内经济的持续稳中向好,今年二季度,携程集团净营收为59亿元,同比增长86%,经调整EBITDA为9.16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639%,业绩表现再超市场预期,并于近期被纳入恒生科技指数。
DonG解读
国内市场的旅游业的复苏,带动携程各项业绩全面上涨。
携程2021年Q2营收59亿元,同比上涨86%。其中,住宿预订收入24.6亿元,同比增长96%;交通票务收入20.7亿元,同比增长80%;旅游度假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182%;商旅管理收入3.9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他收入6.1亿元,同比增长32%;
携程本季度营业成本12.2亿元,毛利率为79%,已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总营业费用为43.4亿元。营业利润为3.3亿元,去年为亏损6.9亿元。最终归属于携程集团的净亏损为6.5亿元,相比于去年同期扩大了36%,主要是投资亏损导致。
今年国内暴涨的短途和本地旅行需求,为携程的业绩增长提供了新的驱动力。北京时10月9日,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发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居民消费平稳增长,“互联网+消费”服务持续扩大。国庆假期,全国互联网零售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7%,较2019年增长73.2%,带动快递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4%,较2019年增长79%。
国家邮政局:十一假期全国共揽投快递包裹超39亿件
10月8日,据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10月1日至10月7日,全国邮政快递业共揽收快递包裹19.91亿件,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100.38%,与2020年同比增长28.31%;投递快递包裹19.17亿件,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104.44%,与2020同比增长25.71%。
拼多多发布国庆假期消费趋势报告:农产品订单同比大增279%
10月8日,新电商平台拼多多发布十一黄金周消费趋势报告。国庆假期,个性化、品质化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相比去年十一黄金周,购物支付总金额同比增长100%以上的消费者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64%。在百亿补贴的加持下,苹果系列数码产品、露营装备、智能小家电、中国元素服饰等产品成为消费者的拼单热点。
抖音电商“十一”消费数据:国货服饰销量同比增长840.39%
抖音电商“十一”消费数据显示,平台上的消费者购买国货热情高涨,10月1日至7日,国货服饰、国产美妆、传统手工艺品、图书等商品销量均取得不同程度的增长,受到消费者喜爱。据了解,抖音电商上国货服饰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840.39%。DonG解读
国庆消费数据显示,消费有回暖趋势。
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发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居民消费平稳增长,“互联网+消费”服务持续扩大,国庆假期全国批发零售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9%,较2019年增长25.4%。
1、传统消费旺季叠加长假效应,居民商品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节日期间,居民到商场等地购物热情较高,百货商场、便利店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9%、3.8%,较2019年分别增长26.9%、37.7%;粮油、果品蔬菜等生活必需品销售收入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9.6%、23.2%,较2019年分别增长8.1%、49.5%;家具、装饰材料等家庭耐用品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6.2%和10.4%,较2019年增长47.3%和26.9%。2、 “互联网+消费”服务持续扩大,网上购物、餐饮外卖、旅行预定等需求激增。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国庆假期,互联网零售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7%,较2019年增长73.2%,带动快递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4%,较2019年增长79%。互联网生活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8.5%,较2019年增长29.5%,其中餐饮外卖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2%,较2019年增长39%;机票及酒店等预订服务同比增长21.4%,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1.9%。
3、健康生活相关消费热度较高,文化、体育服务实现较快增长。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国庆假期,文化艺术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1.6%,较2019年增长53.2%,其中文创及表演服务同比增长86.6%,较2019年增长84.7%。体育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1%,较2019年增长62.9%,其中健身休闲活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8%,较2019年增长35.5%。
参考统计局数据,国庆期间的消费增速,高于前8个月的消费增速。今年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历史性的掉到了个位数,2.5%,餐饮收入罕见的负增长国庆期间消费的情况,依然体现出较强的增长势能。
10月8日消息,日前,多家中国公司已经就封号事件在美国加州北区地方法院对亚马逊公司提起集体诉讼,指控亚马逊以打击好评返现为由进行的账号封禁和资金扣留。对此,亚马逊尚未置评。
据悉,提起诉讼的公司包括Sopownic、Slaouwo、Deyixun、Cstech、Recoo Direct、Angelbliss和Tudi等,这几家公司均来自深圳。
诉状显示,中国公司寻求“拿回被亚马逊非法、不当扣留的资金”,提交集体诉讼旨在防止任何合法、正当归属于数千家亚马逊卖家和商户的资金被进一步“侵吞和误用”。
诉状书中还显示,亚马逊扣留付款的时间超过其自己的“亚马逊服务业务解决方案协议”所允许的时间(亚马逊规定的资金暂时冻结周期为90天),这违反了州法律,并在没有提供任何合理理由和任何合理商业目的的情况下扣留资金。
此前,亚马逊对其平台上使用的付费评论的公司进行打击,共封禁总计600个中国品牌的销售,约3000个卖家账号。亚马逊此次封号规模、范围以及严格程度都是历史首次。据悉,本轮封号大都因为卖家“不当使用评论功能”“向消费者索取虚假评论”“通过礼品卡操纵评论”等违规行为。
DonG解读
面对亚马逊这样的商业巨头,中国卖家选择联合诉讼的方式是明智的。但卖家能够起诉的胜算不高。
今年8月,德国的一家主营医疗技术和化妆产品的的公司在亚马逊被封停账号之后,选择起诉亚马逊,并打赢了官司。这给了不少中国卖家极大的信心。
但是,有业内人士指出,亚马逊在卖家开设平台账号时就已经设置了一些“霸王”条款。其中包括,卖家与平台发生纠纷只能采用仲裁的方式,按照个案处理,而不是集体诉讼;同时亚马逊可以全权处理违规卖家资金。而一些中国卖家在已经违规的情况下,进行集体诉讼,难度很大。本次讼诉的争议点也在于法院是否认定这些条款有效。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卖家可以已反垄断的名义起诉亚马逊。亚马逊在封号之后,短时间内开设了大量自营店来抢占原中国卖家的市场份额。并生产销售原中国卖家的商品,加大营销力度。这说明亚马逊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损害其他卖家权益。
亚马逊封号时间也给中国卖家上了一课,要熟悉境外平台的规则,减少违规行为,适应国外市场。
也有观点认为,亚马逊限制中国卖家占比,是中美大国博弈背景下,带有政治意味的做法。融资(国内)
IS是一个潮牌个护品牌,定位“专注VC美白的潮牌美妆个护品牌”。从浴室场景切入解决“肌肤情绪”问题,专注于VC身体美白,已覆盖品类包含沐浴露、磨砂膏、身体乳等,以及手部美白的手膜、护手霜,后续也会陆续上线颈部美白等产品线,从全身美白到局部美白,全面覆盖身体美白需求。近期已完成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由鲲智资本领投,传化资本和为来卓识资本跟投,青桐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冻品到家是以数据驱动的冷冻食材B2B供应链服务平台。对冷冻食材行业流通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透明、上下游高度分散、品牌认知度差、物流和仓储成本高、价格波动大、供应链金融等行业痛点进行重点再造与优化。应用大数据+选品、AI+需求预测、智慧仓储、智能排线等技术持续创新与深耕。近日完成B轮融资,宣布完成来自明裕创投和洪泰基金的近亿元B轮和B+轮融资,这是冻冻科技在一年内完成的第二轮融资,此前还获得了梅花创投、不惑创投、华创资本、愉悦资本、魔量资本、君联资本、北京市生活性服务基金、诚合资本多家知名机构的投资。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供应链的深度整合与市场扩张。
锐界科技是一家服装等行业智能柔性生产系统开发商,自主研发智能AI和AMR机器人驱动系统应用于建设全球时装柔性智能供应链。近日完成数千万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AA投资。此轮融资,主要用途为团队建设和扩大生产交付能力。
MatchU致力于连接人与个性化服装,为消费者提供轻松定制的体面人生。公司自2016年1月份成立至今已完成数千万美元的多轮融资。近日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码尚定制创始人钱宝祥表示,码尚定制的未来目标是成为颠覆传统服装行业的国民男装第一品牌。
万里牛是杭州湖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旗下SaaS软件品牌,主要针对电商、外贸、实体门店等业务群体,帮助企业快速布局新零售,提升订单处理效率,实现数据化业务管理,为企业降本增效。今日宣布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龙腾资本领投,二六三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跟投,极瓴资本为本轮融资财务顾问。据万里牛创始人兼董事长陈耀辉(Yani)介绍,本轮融资将继续投入到产品能力提升、营销体系完善、客户服务体系加强与优秀人才招募中。
识季是一个奢侈品售卖平台,提供以品牌为主导的体验式购物,为奢侈品牌提供线上精品展示与商品销售服务,平台拥有箱包、腕表、服饰、艺术品等品类,此外还提供奢侈品鉴定及养护服务,旗下有奢品橱窗等,隶属于上海羽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已完成4000万美元B轮融资,由挚信资本独家投资,光源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品牌建设、用户拓展以及技术投入等。
融资(海外)
Ula是一个印尼B2B电商平台,通过移动平台为小型零售商提供价格实惠、品类丰富、交货及时的在线货源采购服务,并提供灵活的付款方式,从而提高小零售商的收入。旨在帮助小型零售商解决他们在供应链、库存和运营资金方面面临的低效问题。在腾讯、B Capital Group、Prosus Ventures-Naspers共同牵头的B+系列融资中筹集了8700万美元。其他加入这一轮的新投资者包括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的投资公司Bezos Expeditions,以及Bezos Expeditions、Southeast Asian funds Northstar Group、Alter Global、Quona Capital、Sequoia Capital、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光速全球、花旗Citi Ventures、AC Ventures等现有投资者也参与了本轮交易。
Moonshot Brands是一家品牌整合服务商,专注于收购、运营和发展电子商务业务,该平台通过AI赋能目标公司到估值系统的整个闭环,细分品类动态和颗粒化选品画像,实现供应链的全面整合。日前完成1.6亿美金种子轮融资,投资方包括Y Combinator, UpHonest Capital, Victory Park Capital, Liquid 2 Ventures, Garage Capital等机构和个人投资者。
Bijnis是一个印度零售B2B电商平台,目前主要专注于鞋子和服装类零售商品,让零售商可以直接从源头购买,从而消除了价格谈判,质量保证和付款安全的麻烦。近日宣布获得3000万美元B轮融资,由Westbridge Capital领投,Info Edge、经纬印度Matrix Partners India、Sequoia Capital参投。
Luisa Via Roma是一个意大利奢侈品电商平台,包含了来自Dolce & Gabbana、 Gucci、Dsquared2、Off-White 等诸多品牌的女士、男士及儿童的服装、包袋、鞋履、配饰、奢华家居配饰,以及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发售的美容产品。近日,意大利私募基金 Style Capital 宣布投资约 1.3 亿欧元,收购意大利奢侈品电商 LuisaViaRoma 40% 的股份。
Thrasio是一家美国亚马逊电商品牌运营服务商,致力于亚马逊第三方自有品牌业务收购领域,可为用户提供品牌营销、产品搜索开发、供应链管理、财务运营及物流运营等服务。近日宣布再获6.5亿美元融资,资方暂未批露。目前,Thrasio融资总额已超23亿美元,领先全球亚马逊并购行业。
赞 | 评论 2021-10-11 19:44 来自网站 举报
-
【美团被罚34.42亿,为什么是重大利好】
导语:美团被罚34.42亿元,是一重利好。文|王雨佳来源|东哥解读电商自从4月,有关美团涉嫌“二选一”被立案调查之后,美团被罚的传闻就一直流传,如今靴子终于落地。国庆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美团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作出行政处罚。而后美团发布回应称:“对此,我们诚... 展开全文美团被罚34.42亿,为什么是重大利好
导语:美团被罚34.42亿元,是一重利好。
文|王雨佳
来源|东哥解读电商自从4月,有关美团涉嫌“二选一”被立案调查之后,美团被罚的传闻就一直流传,如今靴子终于落地。
国庆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美团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作出行政处罚。而后美团发布回应称:“对此,我们诚恳接受,坚决落实。”
市场真正关心的是,这波政策对美团的市值和业务而言,是利好还是利空?
► 美团被罚的来龙去脉
4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阿里巴巴集团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罚款182.28亿元。
仅仅过了3天,4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网信办、税务总局召开互联网平台企业行政指导会,要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美团等34家企业对强迫商家进行“二选一”等问题进行全面自查、彻底整改。
反垄断调查的剑逼近了美团,市场也同步开始等待靴子落地,衡量政策利空对美团有多大影响。自那时起,“国家强制美团为骑手上社保”,“美团或被罚款10亿美元”等消息就传的满天飞,甚至出现在外媒的头条上。
8月30日,美团发布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当中出现了如下表述,格外引人注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美团展开相关调查......现阶段尚无法预测相关调查情况与结果,或可能被要求改变商业管理及或被处以高额罚款。”正是在这一天,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称,正在对搜电收购街电经营者集中案、美团收购摩拜未依法申报案开展调查。
彼时的美团,一边是因反垄断被调查,一边是收购摩拜未依法申报,一时间风雨飘摇,股价从4月12日的314港元/股,震荡下挫,截止10月7日,报收252港元/股。
时至今日,谜底揭晓:最终国家对美团的处罚,还是针对其滥用垄断地位,妨碍竞争的一系列行为。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消息,美团确实存在滥用外卖平台支配地位的行为,包括实施差别费率、拖延商家上线等方式,促使平台内商家与其签订独家合作协议,并通过收取独家合作保证金和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采取多种惩罚性措施,保障“二选一”行为实施。以此来限制了相关市场竞争,损害平台内商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违反了《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第(四)项:禁止“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美团算是拥有“市场支配地位”吗?当然算。
根据美团二季度财报可知,第二季度美团的餐饮外卖业务交易金额达到1736亿元,同比增长59.5%;餐饮外卖业务收入达到231.25亿元,同比增长 59.0%。经营利润24.47亿元,同比增长95.2%。
而且,考虑到美团66.7%的市场份额,高居外卖市场top1,以绝对优势领先于份额第二、占比为27.5%的饿了么,美团在餐饮外卖市场的支配地位,毋庸置疑。► 美团被罚释放了什么信号
美团被罚,让市场看到的是,国家的反垄断,并非反对“大”本身,主要针对的还是企业的特定行为。反垄断的目标,是处罚在位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阻碍后来的竞争者参与市场竞争,处罚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
实际上,美团受罚的程度,远远弱于此前的市场传闻,也远远低于市场预期。
美团的罚款34.42亿元,是根据美团2020年境内销售收入1147.48的3%处以的罚款,继续沿用了此前以全部业务营收作为处罚基准。
对美团处罚的轻重,参考《反垄断法》第47条: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根据一年销售额处以1%-10%的罚款。也就是说,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罚款有10档,而监管部门最终对美团选择了第3档,3%。对阿里选择了第4档,4%,是根据其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4557.12亿元为基准。总的来说,国家对互联网巨头的态度,还是小惩大诫。对美团的处罚,绝对处于该区间偏低水平,也低于阿里。
国家此番对美团的处罚,仅仅是罚款而已,并没有附带其他政策限制处罚,比如“强制美团给骑手上社保”等等,对现金流没有什么影响,并不对美团的业务构成实质性影响。对美团而言,这次的罚款,可以算是尘埃落定,是阶段性的政策利空出尽。这对美团市值和业务,都是一重利好消息。
赞(1) | 评论 2021-10-08 20:03 来自网站 举报
-
【万亿即时零售潮来袭,京东到家抓住了哪些关键点?】
导语:从零售商到品牌商,京东到家助力零售数字化。文|李成东、朱柳香来源|东哥解读电商随着国内经济逐渐走出疫情阴霾,消费快速回暖,尤其是购物渠道发生了极大变化,催化了本地即时零售需求爆发,万物到家新时代将加速到来。传统线下门店为了实现数智化运营,往往要借助技术、供应链成熟的第三方平... 展开全文万亿即时零售潮来袭,京东到家抓住了哪些关键点?
导语:从零售商到品牌商,京东到家助力零售数字化。
文|李成东、朱柳香
来源|东哥解读电商随着国内经济逐渐走出疫情阴霾,消费快速回暖,尤其是购物渠道发生了极大变化,催化了本地即时零售需求爆发,万物到家新时代将加速到来。传统线下门店为了实现数智化运营,往往要借助技术、供应链成熟的第三方平台,以顺利转型线上。
在此背景下,即时零售一定是未来零售业的主要方向之一。过去,无论是电商还是传统零售渠道,都受到了较大的挑战,但即时零售却始终保持高速增长,并形成了以B2C电商为主,到B2C、O2O等多模式并存的业态。公开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即时零售行业规模已经达到千亿,预计2024年可接近九千亿的规模,未来3-5年时间突破万亿规模。
► 深耕万亿蓝海,京东到家成品牌商增长新引擎
9月23日,达达集团旗下本地即时零售平台“京东到家”举办了首届“品牌合作伙伴大会”。大会围绕着“全渠道、新生态、聚势同行”的主题,将雀巢、蒙牛、伊利、宝洁等数百家国际和本土品牌汇聚一堂,一同探讨微距电商时代下,零售业全渠道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前景。
达达集团创始人蒯佳祺在大会现场致辞
在此之前,京东到家已经帮助很多零售企业建立了数字中台,协助品牌商和零售商夯实了数字化底层能力。过去6年,京东到家作为即时零售行业最早的实践者,在超市O2O平台市占率保持第一。目前京东到家已经服务超过五千万的活跃用户,覆盖了超1500个区县市,平台有超11万的活跃门店,过去一年平台销售额超过300亿元。
大会上,京东到家副总经理江军谈及平台赋能品牌高质量增长时指出,2021年到目前为止,有62家品牌在京东到家的销售额同比增速超100%,这也同步提升了线下零售商超的增长,实现了多方共赢。
目前,京东到家已经和超市百强中的80家达成合作。京东到家和许多头部商超例如如沃尔玛、华润万家、卜蜂莲花等,打造了一系列行业数字化共创的标杆案例。
京东到家触及用户的场景主要有两种。一个是线上,京东到家原有场域,现在增加了京东域生态资源,京东到家通过深度协同京东发力即时零售。
第二个场景是基于线下实体门店以及门店周边的社区、所覆盖的商圈。通过共享推广促销能力来帮助零售商不仅在门店内,还能够在社区、在商圈,使其用户数字化。
对京东到家而言,零售商家的持续增长是撬动万亿即时零售蓝海的关键;用户规模的扩大,可以吸引更多零售商、品牌商的入驻,不断优化产品品类。通过赋能传统商超,加速品牌及商家线上化;赋能零售小店,帮助其触达更多消费者。基于此,京东到家可以协同实体零售商和品牌商合作共赢,成为品牌商的增长新引擎。
虽然即时零售是大势所趋,但要做好非一日之功,十分考验平台、实体零售商、品牌商的协作共建,以及底层能力的长期建设。京东到家又凭借什么从众多平台中脱颖而出?
► 京东到家的三大核心优势
目前即时零售行业主要分为自营模式和平台模式两种,其中平台模式因为轻资产运营、背靠互联网生态、覆盖用户范围更广,成为用户最常使用的购买渠道。如京东到家、饿了么新零售、美团闪购等。平台通过整合商家资源,可以满足多种即时类消费需求。
传统商超在谋求转型的过程中,借助平台实现数字化运营,二者本质还是互补的关系。在客户群上,京东到家等即时零售拥有较大的流量,可以帮助零售商拓展线上销售渠道,触达更多的消费者,并协助商超进行全渠道营销推广,精准获客;而线下门店则具有面对面服务、即买即得、信赖度高等优势。线上线下的融合,是零售行业的必经之路。
对品牌方而言,铺设全渠道的三大核心要素就是流量、营销和效率,而这些,正是京东到家所擅长的。
伴随首届品牌合作伙伴大会的召开,“京东到家超级品牌伙伴计划”正式启动,京东到家将从全渠道运营、数字化赋能、营销升级等多方面为品牌商提供更多助力,推进平台、商家、品牌三方共振。
从纵向上,京东到家持续提升数字化能力,打磨输出更优解决方案。达达海博系统作为达达集团自研的数字化中台SaaS产品,为连锁零售商提供一体化全渠道数字化解决方案,增强平台与实体零售商和品牌商的黏性和协作能力。
从横向上,京东到家不断拓展手机、数码、美妆、母婴、宠物等新品类,打造全品类即时零售平台,适配新业态输出匹配解决方案。
具体来看,京东到家有三大核心优势。
技术能力上, 通过“商流+物流”内循环,形成了能力壁垒,解决行业痛点。京东到家与达达快送形成“即时零售+即时物流”合力,而达达快送深耕即时零售多年,针对零售各个业态的履约配送方案也已成熟完善。
此外,京东到家拥有最全面、最可应用的产品、中台,在履约配送、营销交易、商品管理、用户运营、数字化建设等五大方面助力品牌商更好发展,提供一体化数字化解决方案。在数字化赋能方面,京东到家通过一站式品牌生意管理平台Monica系统、智能选品和库存管理系统技术等构建数据化新基建,实现平台、品牌、商家三方降本增效、共振共赢;通过达达海博系统,助力品牌商和零售商业务数字化,提升全渠道运营能力等。
业务能力上,京东到家有扎实深厚的商超合作基础,丰富消费场景,适配新业态输出匹配解决方案。
战略协同京东,实现了1+1>2的效果。今年3月份开始,京东到家战略承接京东即时零售业务,双方全面深化全渠道合作。结合京东到家和京东两方的能力,引领并推动即时零售更快往前发展。
一开始,京东提供了一个B2C自营的业务打造核心优势品类。自营的业务能够打造极强的用户心智、极好的用户体验,包括电脑数码、超市、手机、家电等品类,并成为行业的第一名。之后,为了满足更多用户相对长尾的需求,京东又做了开放平台业务,更多不同的品类,包括服饰、美妆等,给用户更多丰富的选择。
在流量端,有来自京东超5.3亿的流量用户,以及京东到家平台超5000万活跃消费者,进一步整合京东生态域资源,并提升线下门店用户的数字化水平;而在营销层面,则通过京东即时零售营销场域全打通,进一步打造平台、品牌、商家三方共振共享的营销生态。
► 写在结尾
在这个零售变革的微距电商时代,京东到家作为即时零售领域最早的实践者,正在以更大视角打造自身能力,为零售业、消费者和全社会带来更多价值。京东到家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战略协同京东,不断提升技术开放能力,是零售领域的长期主义者。
赞(2) | 评论 2021-09-26 12:31 来自网站 举报
-
【互联网时代,“拼”知识正当行】
导语:现在,有人在拼多多学习民法典、盆栽种植知识,也有人在种草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文|李成东、朱柳香来源|东哥解读电商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最近有朋友说,在拼多多买了十来本书,发现即便不是百亿补贴有些书也非常便宜,周围人都被成功安利。尤其是当品牌店、旗舰店入驻后,质量和正版也有了保... 展开全文互联网时代,“拼”知识正当行
导语:现在,有人在拼多多学习民法典、盆栽种植知识,也有人在种草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文|李成东、朱柳香
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最近有朋友说,在拼多多买了十来本书,发现即便不是百亿补贴有些书也非常便宜,周围人都被成功安利。尤其是当品牌店、旗舰店入驻后,质量和正版也有了保障,购书体验极佳。
“拼知识”突然爆火,离不开拼多多推出的“多多读书月”活动。在第一季“多多读书月”中,百亿补贴加入了饱受读者关注的优质好书,如《浮生六记》等古代文学经典书籍,甲骨文、汗青堂系列丛书。随后,第二季“多多读书月”启动,8月24日至9月24日,平台再次投入5000万元读书基金, 并联合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作家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等50+国内权威出版社设立线上联合专区,在全网最低价基础上官方补贴200万册正版经典好书。
本季读书月活动还联合麦家、余秀华、刘子超等近30位国内知名作家,增设直连创作者与读者的“众声创作者专区”,在多媒体碎片化阅读时代,一起畅游在“多多图书馆”。
数十年前,图书市场的竞争由“当当”和“卓越”主导,随后京东加入,线上图书开始历经价格战、版权战等,也就是从那刻开始,一场在图书市场的革新悄然到来。
传统的实体书店,普遍存在——地理位置分布不均、书籍种类有限、价格偏贵、阅读场地拥挤、销售预测难与需求形成匹配导致挤压库存等痛点。随后,电子书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部分难点。
不过,屏幕永远取代不了纸张,无纸化的概念已经被提出40多年,依旧没有实现,纸质书仍有广阔的市场。在2017年至2019年用户购书数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相对2019年,2020年用户购书数量进一步增长,购买数量在8本以上的用户占比提升,由30.3%增长至35.4%。
随着下沉市场教育提升、年轻人群成为图书消费新势力,平台的销量随之提升。《2020多多阅读报告》显示,去年有超过4亿人次的读者通过拼多多“拼”知识,来自农村地区的图书订单量和交易额同比增长双双超过180%,其中收货地址为乡村中小学的图书订单量、图书交易额增速也都突破了152%。
不禁让人发问,这个被打上“农业上行”、“用户规模最大”“百亿补贴”等标签的拼多多,进军图书行业,背后究竟是怎样的思考和洞察?
► 平价好书,全民悦读
对于拼多多而言,布局图书市场,是新经济平台从简单满足买家物质需求,上升至精神需求的“扩列”。
正版图书市场繁荣离不开供需两端。拼多多有8.5亿消费者,其中有不少潜在的图书消费者。为了满足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阅读需求,拼多多有必要在扩充图书品类、补贴平价正版、打造作家品牌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连续8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阅读。在全民阅读的时代,拼多多正在通过“多多读书月”积极响应政策。
此外,在2021年世界读书日,拼多多将知识普惠正式确认为长期战略。公开数据显示,一二线城市的图书阅读用户数占比及新用户数量占比逐年下降,三到六线城市的数据反而逐年上升;与之对应,三到六线城市的成交数量占比及成交额占比也逐年上升,图书市场渠道逐渐下沉。尤其是贫困地区,对知识更有强烈的渴望。
现在,拼多多不仅倾斜资源,连续两季共投入1亿元专项读书基金,启动“多多读书月”;还发起了“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
自4月起,“多多读书月”持续在四川凉山、湖北新洲、青海德令哈、新疆巴州、贵州、云南等地发起公益捐赠计划,累计捐赠书籍超过10万册。
正如拼多多所言,“多多读书月”的核心理念是:平价好书,全民悦读。只要在拼多多APP上搜索“多多读书月”,读者看到的绝对是优质、经典的书目池子。
不同于别的商品,图书既是物质消费也是精神消费。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分享一本好书的体验更是如此。现在,消费者在平台购书热情高涨,豆瓣、小红书、微博的消费者自主体验,还搭起了千层拼书高楼。
数据来源:豆瓣小组
作为一名忠实的拼多多用户,购物体验越来越“香”了。
► 从出版社到渠道商,拼多多如何设立了正版规则?
用户有口皆碑的宣传背后,都是在致力于创造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从今年4月到8月,在先后持续两季的多多读书月活动里,爱读书的人自发地在社区组成群组,相互荐书,有的利用既有的熟人社交网络,有的是陌生书友走到了一起。
所以,在本季的“众声创作者专区”,我们发现购书并分享给他人变得越来越自然。
同时,我们也在思考,为什么拼多多上的图书可以做到正版低价?
总的来说,打击盗版,保护作者和消费权益的关键一环,就是要树立正版的规则和基准线。
拼多多在产品上架时有一套严格的审核流程,以及事中巡检,事后打击。卖家在供货、运营、售后等方面都要遵循平台的严格规定,站位消费者。
在加速推动平价正版书籍市场发展方面,拼多多联合多家出版社和图书商,成立“平价正版公益联盟”,同时与多家机构签署协议,联合推进打击侵权盗版图书。在技术手段上,平台2020年研发投入达68.92亿元,同比增长78%,通过算法模型升级和治理策略完善,不断提高对违规店铺的识别准确率及查处力度,并将流量引导向优质的,信誉好的品牌店铺。
具体来看,我们可以从战略定位、图书类目C2M模式运行等方面拆解分析。
首先是战略定位。
今年4月,拼多多联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知识出版社、当当网、博库网络、文轩在线、磨铁文化等六家出版社和图书商,成立了“平价正版公益联盟”。共同在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包括:在拼多多运营策略的建议下,开展线上销售;针对国内电商知识产权领域面临的新问题,共同开展行业研究;加强送书下乡等公益方向上的合作等。
其次,在“多多读书月”里,多多图书挑选组联合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社科文献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等50+国内权威出版社,就数万本提报书目,进行严格审核,注重书目遴选的格调,与出版社、渠道商通力协作,把更好、更优质的书目推向消费者。
拼多多图书挑选组将寻书范围扩展到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国家文津图书奖、雨果奖、国际安徒生奖、美国普利策奖、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等诸多国内外图书榜单。首批重点补贴的1000+书目,涵盖文学、小说、历史、经济、科幻、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众多图书类目。
第三点,诸多出版社官方旗舰店在拼多多成长迅速,取得了璀璨的战绩。
在第一季“多多读书月”中最受读者关注及抢购的平价优质好书,也继续纳入第二季多多读书月补贴范围。”
相关数据显示,“上海世纪出版官方旗舰店”在第一季“多多读书月”期间入驻平台以来,访客和买家数的增量都十分明显。店铺粉丝数从4月开店之初的几百人到现在已过两万。而支付买家数从最初的几十人,到现在每天近千人,销售金额比活动前增长率超过1000%。
最后,图书类目的C2M模式在“多多读书月”里试行。
鉴于拼多多平台的消费者巨大消费潜力,及阅读需求差异化的特点,“多多读书月”项目组在思考一个新的模式,如何根据消费者需求,倾斜流量与资源,联合权威出版社,推出平价正版书籍的“拼多多专线”定制,以C2M模式帮助出版社打造品牌爆品书籍。
“多多读书月”的开展,对图书创作者、出版社以及平台,均有重要意义。
对作者而言,“众声创作者计划”为作家们直连读者提供了一个公益平台,让更多创作者被读者看见。平台将无偿投入流量资源和运营小组,帮助更多优秀的作家、优质的图书面向大众。
作为首批入驻的作家,刘子超的代表作《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在“多多读书月”第一季中达成5个小时售出1000册的成绩,成为站内旅行类畅销排名前三的畅销书。在第二季“多多读书月”里,刘子超的新书《午夜降临前抵达》出现在“多多读书月”“众声创作者书单”专区,近半个月售出将近5000册,进入拼多多站内文学畅销书的前十名,并登顶业内新书榜单的第一名。而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的《人生海海》则在第二季读书月里售出超万册,是“多多读书月”里位居前列的畅销书之一。
对出版社而言,可以通过平台,与作家达成合作,让更多的优质作品,更多的天赋才华,让市场看见,培育出来自“多多读书月”的畅销书榜单。
对拼多多平台而言,引入更多的优质经典正版平价好书,就能满足平台消费者的期待与购买诉求。
一本平价好书,由此更深入地走进人群。一位书友,得以探索更广泛的精神世界。“拼”知识时代已经到来。
赞 | 评论 2021-09-22 17:08 来自网站 举报
-
【实体零售新的增量市场在哪里?】
实体零售新的增量市场在哪里?美团闪购等为代表的即时零售电商,也许会带来新的答案。文|李成东、杨琰来源|东哥解读电商2020年以来,社区团购、前置仓生鲜电商、社区零售、同城零售,都是电商行业最火热的领域,何解?当下的用户已经不满足于需要等待多日的远距电商,需求更快更好的服务。当移动... 展开全文实体零售新的增量市场在哪里?
实体零售新的增量市场在哪里?美团闪购等为代表的即时零售电商,也许会带来新的答案。
文|李成东、杨琰
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2020年以来,社区团购、前置仓生鲜电商、社区零售、同城零售,都是电商行业最火热的领域,何解?当下的用户已经不满足于需要等待多日的远距电商,需求更快更好的服务。
当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成熟,即时物流配体系完善,万物皆可一小时到家,天时地利人和,“即时零售”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最火热的零售业态,美团、阿里、京东等也看到了这个趋势,早就入场布局。
眼下,品牌商们都发现了这个新渠道的潜力,纷纷加码。而近年来线下实体零售商的存量市场增长放缓,也都在寻找破局点,寻找增量市场。
那么,品牌商和实体零售商如何抓住即时零售的风口,发展自己的增量市场呢?
► 即时零售时代来了
回顾中国电商的过去20年,从时间、空间的维度,中国电商发展出了两个模式,第一个是远距离电商,第二个是即时零售电商。
远距离电商的配送时间在2天以上,淘宝京东就是远距电商的代表,以电子商务跨越了千里万里的距离,破除了层层经销商的加价,直接将货品从原产地送到消费者手里,开启了电子商务的整个时代。而即时零售电商的配送时间基本在一小时以内。
目前,中国电商正在进入即时零售时代,以本地三公里之内的线下门店为基础,履约时效缩短至“小时达”,乃至“分钟达”。代表公司有美团闪购、阿里同城零售事业群、京东到家等等。
即时零售崛起的背景是:中国零售消费市场已经走出了稀缺时代,商品本身不再稀缺,而稀缺的是有突出优势的商品,一方面是品质、品牌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则是服务上面有优势的产品,比如配送服务的速度和效率。
另一方面,中国城市化率的显著提升,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普及,即时物流配送体系的成熟,是近年来中国环境和科技方面显著的变化。
用户对时效和便利性需求的增长,背后是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的变化——当容积率在3.0以上的小区越来越多,入住率提升,这就导致了一平方公里内的人群,购买力提升了10倍,而且需求密集的在一个区域内形成,曾经不能成立的商业模式得以成为可能。
所以,传统的实体商超、大卖场之外,基于人流密集的社区的各种零售业态都在发展,社区团购,前置仓生鲜电商,即时零售都是如此。
“新形势下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健康和性价比,再就是便利,像伊利这样的产品,尤其是牛奶都属于重货,女士搬着比较费劲,所以她们希望通过闪购便捷的服务满足需求。” 伊利集团副总裁郭云龙认为,美团闪购所代表的即时零售模式,能带给消费者非常好的便利体验,对快消品类非常重要。
“我们和美团吃喝玩乐全方面的美好生活圈更贴近,我们和鲜花都属于急需和高速增长的,除了急需之外,到吃饭这个点,啤酒有了很多懒人的消费,原来很多人下班了都到菜市场买菜,现在年轻人下班都希望菜送到桌上,啤酒摆在桌上。”青岛啤酒创新营销事业总部副总经理史永刚对新一代年轻人消费习惯的改变,感触颇深。
即时零售电商市场之大,增长之快,超过大部分人的想象,相关数据显示,即时零售市场未来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海豚智库认为,即时零售市场,用户的教育已经初步完成,用户习惯也已经稳定,正在呈现全品类、全客群、全地域扩张的趋势,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闪购不是完全独立的渠道,它是渠道Plus,这个渠道在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美团的人群更接近线上人群,但是我们依赖着线下的供给。随着线下客群的减少,流失和年纪的增大,O2O即时零售能够把我们线上新的年轻用户,拿线下的工具满足,这里面有巨大机会的出现。当美团闪购把人和货匹配完了之后,不仅创造了很好的基于O2O增量,还把线下整体的货和客流人群,一起盘活。”美团闪购负责人这样告诉海豚智库,即时零售,能够为线下实体零售商带来全新的客群,特别是年轻用户,能够创造新的收入增量。
► 品牌商和实体零售商如何抓住机会
近年来,实体零售商的日子普遍不如前几年好过。
2021年月26日,家家悦2021年半年度显示,上半年实现营收88亿元,同比增长2.54%;净利润1.84亿元,同比下降36.12%。8月27日,永辉超市半年报显示,永辉实现营业总收入468.27亿元,同比减少7.3%;净亏损10.83亿元,同比下滑158.41%,由盈转亏。此外,人人乐、红旗连锁等实体零售商的业绩表现也大同小异。
这些曾经辉煌的实体零售商们,近年来营收、利润的增长幅度都处于下滑区间。查看了他们的财报、了解了经营状况,海豚智库认为,在城市化、社区密度增加,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成熟的背景下,传统商超“掉队”的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线下实体店开店速度放缓,线下蛋糕,被新崛起的便利店、垂直品类连锁店切分;其二,是线上渠道乏力,线上线下结合做不好,数字化转型效果不佳。
相比之下,早早意识到数字化转型重要性的公司,表现要好得多,华润集旗下的全渠道零售商华润万家就是其中的代表。华润万家总部线上业务部负责人温德文介绍,2020年,华润万家线上业务做了调整,按照消费者需求不同区分每条渠道,精细化地服务平台跟品牌商。
2020年,华润万家营收已经突破了50亿,2021年,华润万家的目标是突破100亿。2021年,华润万家和美团的合作,获得了2倍的增长。“我们感觉增长势头在加速,这是我这几个月来跟美团合作感受最深的。” 温德文如是说。
华润万家和美团合作,做了百城千店的购物节,起始是广州项目,订单数增长了4倍,客单价增长了20%,销售额增长了6倍。广州这个项目结束,后来又做了南京、上海一系列重点城市。特别是宁波,有29个店参加了,7月8号启动的,7月18日就达到了峰值。恒安集团的产品在718活动期间,有了30倍的增长,温德文希望未来能做到100倍的增长。
从品牌商角度,即时零售也能解决他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痛点。以青岛啤酒为例,啤酒是典型的“重货”,客单价低,货物又很重,做远距离电商渠道的优势并不明显。其次,青岛啤酒近年来的一个痛点是线下客群的老化。当美团闪购推出了城市前置仓业务,青岛啤酒马上就意识到,这是在未来物流技术迭代和供应链上给品牌打通一条新的路径。
如今,青岛啤酒在美团闪购已经布了500个仓,未来会更多。在和美团闪购合作之前,青岛啤酒进入一个地级市要布局上万家商超店铺。未来,史永刚认为,青岛啤酒布局几十个美团闪购的前置仓,就可以占领成都这样的市场。“美团布局和发展非常迅速,我们要在组织结构上和认知层面上加快内部的布局,要有新的玩法和打法,和美团闪购一起成长。”史永刚介绍说,如今,青岛啤酒已经建立了对接新零售的组织,覆盖全国400个地级市的区域经理都会接受相关的培训。
► 写在结尾:
2020年至今,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培养、稳固了用户对即时零售和即时配送服务的习惯,想要就要Everything Now的消费趋势成为必然。
海豚智库认为,即时零售机会的核心,在于真正助力品牌商和实体零售商开拓属于他们的增量市场,帮助他们完成数字化转型。
对于品牌商来说,即时零售是下一个风口,实体零售商、品牌商们需要抓住机会,尽早完成数字化转型,真正开拓未来市场。
赞(2) | 评论 2021-09-15 17:35 来自网站 举报
-
【一文讲透中国线下餐饮的操盘密码(附南城香深度案例解读)】
做餐饮连锁还有机会,但前提是需要提前想明白四个核心问题。文|海豚社-张雅坤来源:海豚社丨新消费新国货在这篇文章,海豚社将通过南城香的案例,与大家一起探讨线下连锁餐饮的几大核心问题:1、当前餐饮行业的资本环境如何?2、自营VS加盟,线下连锁餐饮模式该怎么选?3、外卖&堂食,怎样的比... 展开全文一文讲透中国线下餐饮的操盘密码(附南城香深度案例解读)
做餐饮连锁还有机会,但前提是需要提前想明白四个核心问题。
文|海豚社-张雅坤
来源:海豚社丨新消费新国货
在这篇文章,海豚社将通过南城香的案例,与大家一起探讨线下连锁餐饮的几大核心问题:
1、当前餐饮行业的资本环境如何?
2、自营VS加盟,线下连锁餐饮模式该怎么选?
3、外卖&堂食,怎样的比重更合适?
4、怎么迅速提升店铺运营效率?
问题一:
当前餐饮行业的资本环境如何?
早在几年前,资本对平台的投资就已经开始退潮;而近两年虽然是新消费的风口,但从今年开始,资本对于新消费的投资正在回归理性。
据IT桔子数据,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消费市场投资事件数量达到了170起,第二季度为171起,几乎保持一致。不过在投资总金额上,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减少了约100亿元。
图片来源:IT桔子
2018-2019年,借助于线上流量红利,完美日记、泡泡玛特、元气森林等新消费品牌快速崛起,资本疯狂涌入,凭借千亿级的估值,给投资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但在流量红利消退之后,许多新消费品牌的短板开始显露:营销费用居高不下,获客成本不断上涨,营收增长陷入瓶颈。更何况,有了标杆案例,许多新品牌开始“坐地起价”,估值的天花板越抬越高。
所以,投资人决策必然会受到影响。只不过,可能大家都没想到,线上新消费赛道竟然会内卷的这么厉害:对于现在的新品牌来讲,做到100分已经是最低标准,想得到资本的青睐,最少要做到120分。
那么今年的VC们都在关注什么赛道?
随着消费赛道进入观望期,线下消费已经成为最新的投资红利领域,其中以快餐、咖啡、烘焙等细分赛道为主。背后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线下的商业模型更加清晰明了,更是因为当前的大环境支持线下实业的发展,符合主旋律。
曾经,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认为线下开店的模式很重,但现在发现,线上其实并不比线下轻,一些跑出来的新品牌,无一不是把大量资金砸在了营销上。更何况,在投资人看来,线上的融资已经回归理性,而线下还远未饱和。
问题二:
自营VS加盟,线下连锁餐饮模式该怎么选?
其实大部分人对两种模式的区别很清楚:加盟模式是依靠别人摸索出来的经验去开店,基本上就是听话照做,好处就是试错成本很低,品牌商和加盟商基本都是稳赚的;自营模式需要自己做产品、拓客、锁客,涉及到运营和营销的所有活动都靠自己去处理。
据海豚社了解,做线下连锁餐饮,加盟模式省时省力,但利润率低一般不会超过20%;自营模式辛苦些,但利润率在比较好的情况下可以超过50%。
海豚社认为,对于没有太多启动资金,又想短时间内迅速跑出规模的创业者来讲,加盟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某位餐饮行业的连续创业者认为,做线下加盟餐饮店,最基础的盈利模式就是薄利多销。这种模式下,毛利和加盟费都是透明的,很难有多余的操作空间。该创业者最近正在操盘一个连锁快餐项目,料理包利润和外卖平台的扣点加在一起也只有13%左右,是真正的“撅着屁股捡硬币”的生意。
而南城香是比较典型的直营模式。南城香每间不到200平的店,平均日营业额能达到5万元。这十分夸张,在北京,400平的店,日均8000元的都是好店。
之所以能在这种重资产模式下成功,一方面,是因为南城香的创始人从90年代就开始了餐饮的创业,无论是经验还是资金,都有一定的积累;另一方面,南城香目前还没有走出北京,而区域内直营店和全国直营店,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和量级。
据海豚社对餐饮行业连锁品牌操盘手采访,他认为在全国范围内用直营模式做连锁快餐是很难走通的,因为现在留给创业者的试错时间越来越少,而直营模式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摸索与积累。已经把店开到其他地区的和合谷,也并不是每个店都盈利的状态。即便是南城香,几年之内的目标也是把北京地区夯实,目前还没想到在别的地区开店。
“如果本身资金实力和供应链能力比较强,不怕烧钱,在区域内的直营连锁还是有机会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产品口味要尽量标准化,且执行部门一定要精简化。”
据了解,以前南城香有区域经理一职,5-6个店算一个区,但实际上区域经理这个职位很鸡肋,因为门店经营得好不好,与他们并没有直接关系。
2014年,南城香陷入扩张的僵局,门店数量维持在20多家再难攀升。于是南城香开始了一次重要的变革,在产品、运营和组织上都进行了重新整编,其中在组织方面就砍掉了区域经理这个职位,变成了只有两个平台,即总部和基层。总部有董事长、产品总监、营运总监、品牌总监、总经理等6个主要决策者,总共15人左右。遇到事情能快速响应,大幅度提高了效率。
该操盘手表示,除了部门的精简,做直营连锁还需要盘活基层这盘棋。任何一个团队,只有基层的热情不断增加,才能做到更大的规模。南城香每年要预留10%的“后备店长”名额,且有个硬性指标,即2021年店长淘汰率不低于10%,保证不断有新鲜的血液注入。
在店长的成长方面,南城香也是从基层培养起来,一个店长培养期至少3年,厨房、收银、店助等每个岗位都要轮岗、考核。
但其实,直营模式受限于企业对于集中管理的硬性要求,在员工利益方面能做的文章并不多,反而是加盟这种形式,能把企业效益和员工利益绑定的更加牢固。
熟悉餐饮行业的人都知道,现在餐饮企业非常流行的一种员工激励方式叫做“福建模式”,代表企业是华莱士。华莱士在全国有2万多家,他们不做外部加盟,只做内部加盟,比如开一家店,有个员工做的好,晋升了,就让他去开另一家店。最近比较火的品牌“半天妖青花椒烤鱼”,最核心的也是依靠这种利益分配模式。而半天妖的创始人正是华莱士创始人的得意门生。
这个模式会绑定所有跟门店相关的人,让所有人投钱,比如招商选址的要投20%,这样解决选址一锤子买卖的问题;像店长,要占8%-10%,前厅主管、后厨主管、优秀的服务员都要占股,甚至稳定的小时工也要投钱。
连锁餐饮创业者刘博认为,这种模式未来会是餐饮的标配。它跟华为的全员持股和海底捞的利润分红的模式,本质上一样,都要舍得分钱,并且公平透明地把钱分给值得分的人,同时也是高淘汰率,所以留下来的一定是能力特别强的人。
除此以外,这种模式是真的给店长一个投资人的身份,哪怕店长离职了或者换个店,他的股份还可以在。那部分叫做门店投资人的所有权,做店长只是经营权,两者是分开的,而投资人是可以每个月分钱的。
这非常像OPPO、vivo的品牌商、供应商、代理商和在职员工的利益分配机制,而有一点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两个品牌的团队是真正的“铁军”,是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所以大家很少在网上看到OPPO和vivo员工内部的负面新闻。
从这一点来看,加盟模式的确比直营模式更能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且对企业形象也更有帮助。
该操盘手认为:“等区域内模型稳定后,如果资金足够充裕,那么可以把整个区域内的模型进行单点复制,但很难遍地开花,扩张规模有一定天花板,因为快餐受品类所限,客单价和店铺坪效很难达到海底捞那种程度,更何况主打的馄饨、盖饭和烤串有一定的口味偏好性,到了不同地区也许需要重新研究产品做测试。
快餐店如果想全国扩张,还是建议采取加盟形式,风险更低,且业务基本面有大本营的支持,就算发生状况,也能通过已经稳定的区域业务提供比较充足的反应时间,当然,这两种不同的模式对于人才储备的需求也不一样,战略布局需要随时调整。”
当然,南城香的成功并不只是因为在直营模式下整改组织和运营部门,它的品牌知名度在区域内较高,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它抓到了第一波外卖的红利。
问题三:
外卖&堂食,怎样的比重更合适?
2014年,三大外卖平台开始烧钱抢占市场,互联网外卖发展得如火如荼。
在许多品牌商家都处于观望状态时,南城香创始人却敏锐感知到外卖会是餐饮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当机立断做外卖。2015年南城香正式与外卖平台达成合作,而后外卖业务就开始飞速增长,在南城香业务占比中高达五成。
但,在当下,已经没有连锁品牌能复制当年南城香的做法了,因为据海豚社了解,门店做外卖,大部分是不赚钱的,中间环节的扣点能高达30%,剩下的利润空间根本不足以覆盖店铺运营的各项成本;而能在外卖业务上赚到钱的,要么是提了价,要么是在商品上偷工减料。
既然外卖不赚钱,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选择做外卖?因为这是一个引流的工具,也是打造品牌影响力的途径。其实经常点外卖的人可以发现,很多客单价比较高的店铺,会推出一些线上专属定制的商务套餐,一般会选取出餐快、口味稳定的标准化菜品,且是限量供应,这就承担着为线下引流的作用;另外,同一家店,外卖的菜品可能会少于堂食,这也是商家在变相鼓励用户到门店用餐。
据海豚社对某餐饮行业专家采访,他现在正在操盘一个连锁餐饮品牌,虽然也开展了外卖业务,但是未来主要精力还是会放在堂食上,随着资金的回笼,会逐步完成店面的升级和改造。
他认为:“堂食才是线下连锁餐饮的护城河。想要把品牌做大,就不应该花费过多精力在外卖上,如果前期为了引流把资源倾斜给了外卖业务,那么后面一定要进行改革,不然一旦平台拿捏你,你就毫无话语权,很难全身而退。”
而门店的选址,则能够帮助品牌商测试坪效。该专家的第一家门店开在写字楼下,附近有杨国福麻辣烫、黄焖鸡米饭等传统连锁品牌,他认为只要自己门店的单日订单量超过这些店铺,这个店铺的基本面就没有问题,凭借这种方式,他在区域内两个月开了十几家门店,找过来的加盟商有几十个。
那么如果外卖不赚钱、堂食才是商家的核心,整个外卖市场最后会变成怎样?在最极端的设想里,最终只有一些客单价高、利润足够的店铺能够开展外卖业务,低客单价、低品牌势能的店铺因为赔钱逐渐被市场淘汰。
但这种形态,很难在中国成立。
王兴曾经说过,在国外,外卖其实是奢侈品。因为国外外卖的客单价一般比较高,工薪阶层很难顿顿都实现外卖自由,但是在中国情况完全不同,国内的外卖行业是以价格为驱动的竞争型市场,并不是以服务为宗旨,一旦加了营销的玩法,很多本质的东西就会“变味”。
所以,国内的外卖行业不会缺少低客单价的店铺,因为就算前一批死掉,后续也会有源源不断的创业者补充进来。海豚社认为,在未来外卖行业不断升级筛选以后,有三种外卖模型有赚钱的可能:
1、低客单价x高单量x高复购率:即便宜、品质好、老客多的小吃快餐,核心是复购与留存,这类店铺的代表就是南城香、田老师红烧肉等连锁快餐品牌;
2、高客单价x低单量x高复购率:即品质好、食材好,主要依靠老客出单的正餐、快餐店,不用做什么活动,因为本身就有足够大的品牌势能,比如西贝莜面村等;
3、高客单价x高单量x低复购率:即品类竞争小、配送范围大的细分长尾品类。比如海底捞和某些西点连锁品牌;
做过餐饮的人都知道,在单位时间、单位空间下提升单量,是考核店铺效率的重要标准,外卖之所以不赚钱,就是因为效率低。而在这样一个本身毛利空间有限的行业中,如何将效率提升到极致,背后也有学问。
问题四:
怎么迅速提升店铺运营效率?
南城香在改革后,单店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完成了“全时段餐饮”的升级。
据海豚社调研,把店面开在便利店旁边的餐饮店,在销量上明显低于远离便利店的店铺。因为便利店的商品能覆盖三餐乃至下午茶时段的大部分场景,抢夺周围店铺生意。而南城香在改革之后,做出的一项重大调整,也是将场景从午餐扩展到三餐,做全时段餐饮店。
众所周知,北京的房租、人力成本都很高,那么如何将现有门店和人员的价值最大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的快餐店,只做午市和晚市,两个时间段的营业时长加起来最多七八个小时,而南城香从早餐开始做,把营业时间拉长到14个小时。
全时段餐饮的战略,将南城香从困局中解救出来,仅用了5年时间,就将20家门店扩增到了100多家。对于一家不融资不上市的企业来讲,已经是非常难得了。那么全时段餐饮到底有什么魅力,帮助南城香“起死回生”?
我们知道,优衣库的SKU不多却很受欢迎,背后的原因就是因为平价且只卖经典款。这个经验其实能应用到很多业态中,南城香也是如此,在每个时间段,它都聚焦了一个主打产品:早餐是虾仁馄饨,午餐是肥牛盖饭,晚餐是烤串。
这个组合是经过长期验证,消费者接受度非常高的产品,但同时意味着竞争更激烈。只有做出自己的特色才能打造品牌势能,因此背后的供应链就尤为重要。
早餐的虾仁馄饨,摒弃了当时市面上大多数把虾仁剁碎的生产方式,选择在每个馄饨里放整颗虾仁。对于消费者来讲,眼睛直接看到的比任何概念宣传都具有说服力,所谓的真材实料,在靠舌头品尝出来之前,视觉的渲染力更加重要。
午餐时段,南城香主打肥牛饭,对标的是吉野家。据海豚社了解,南城香的肥牛饭原料是安格斯进口肥牛,不止选取了一个供应商,其中也曾经和吉野家的原料供应商合作过。南城香通过比较价格和质量,选择性价比更高的那一家大量采购,这种竞争模式,能最大限度减少供应商偷工减料的可能性。
在晚饭的烤串上,南城香本身就有一定优势,因为创始人曾经就是通过卖电烤串起家,且烤串一直是南城香的经典产品,无论是品质、议价能力还是货源都有比较稳定的保障。
有人认为,餐饮这个行业是十足的大悲剧。绝大多数人既找不到抓手,又太容易向变形投降。所以有传言,每年市面上70%的餐厅会倒闭,新开的绝大多数活不过7个月。
南城香创始人曾说过,只要有一两家店就得要有自己的厨房。大家都知道,厨房是做统一配货的,但它更重要的作用是最大程度上去防止“变形”发生,保证稳定的口感。高度标准化,才能砍掉老板那颗对于食材成本过度敏感的心。
不过与别人不同的是,虽然南城香有自己的厨房,但是为了保证新鲜与口感,南城香会把重心偏移向门店。以羊肉串为例,大部分快餐店都是在厨房集串好,配送到门店直接上烤架。但为避免冷冻造成的口感下降,南城香坚持配送新鲜羊肉,某供应商表示:“如果门店发现羊肉是冻起来的,这就是不合格,会被退回。”
此外,店铺选址也需要与全时段餐饮的定位相匹配。为了最大化地发挥全时段经营的优势,南城香创始人把南城香进一步定位到“社区餐饮”,在大家还不愿意做社区店的时候,已经全面进驻社区。在他看来,社区店的客群是左邻右舍的老百姓,是最适合做全时段餐饮的地方。写字楼一到上下班的时候店里就都没人了,商场一来租金太高,二来做不了早餐,都不太合适。
总结来讲,提升效率的捷径就是做全时段餐饮,配合更优质的选址,且在每一时段都要聚焦爆品,针对性提升食物的品质,把单品的口味做到水平线之上。
此外,运营时的细节也会成为提升运营效率的加分项。海豚社分析师在研究南城香时,做了一份100人的问卷调研,结果显示,有30%左右的消费者选择南城香,是因为它的水果小菜是免费的,35%的消费者是因为出餐速度快,甚至有5%的消费者仅仅是因为喜欢门店独家的免费酱料。
事实上,进入到南城香的门店,就会发现它的“五大承诺”:原材料看得见;超时10分钟未上桌的餐品免单;水果小菜免费自助;米饭免费添加;不合格产品免费退换。
这“五大承诺”的提出,确实帮助南城香提升了用户留存与复购,不过同时,也倒逼着南城香不断优化经营模式,提升单店效率。比如为了保证10分钟内出餐,团队必须想办法兼顾口味和速度,所以坚决不能做炒菜,原本的大锅煮馄饨也变成出餐更快的小锅煮等。
另外,在店铺的设计上,南城香也花费了一些心思。首先,把客人最爱坐的沙发摆在窗户的位置,在用餐低峰期,会给路过的行人一种“客流充足”的印象;同时把厨房做成明档放在前面,全程操作透明,增强消费者信任;
在店内桌椅的摆放上,南城香讲究“不求量,但求速”。对于快餐店而言,受面积限制的店面座位可以尽量多,但面积稍大的门店,座位千万不能太多,宁可让面积作废,也要保留适当的座位数,目的就是提高座位的翻台率,尽可能地让店内满座。
值得一提的是,南城香厨房里的动线也是精心设计过的。南城香的厨房一般是长条状,宽度2.7米,中间是厨师通道,通道两侧摆设备,前面是面对顾客的透明玻璃。
听上去好像没什么出彩,但经过团队反复验证,这种设计能让厨房操作人员减少走动。目前南城香的主厨师傅,一个人管8台灶,出餐速度6分钟,人效极高。
写在结尾:
不过,线下餐饮连锁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南城香同样存在焦虑,一方面要面对北京老牌连锁中式快餐如田老师红烧肉、和合谷的冲击,另一方面还要和层出不穷的新品牌竞争。虽然已经开到了一百多家店,但是像肯德基这种洋快餐龙头品牌,在北京有超过500家门店,南城香还是有一定差距。
事实上在海豚社看来,南城香在未来几年都没必要考虑跨区域扩张的问题,先彻底穿透北京地区,成为区域内中式连锁快餐第一品牌才是更重要的事。甚至可以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比如门店数量超过肯德基。
文章中虽然以南城香为例,对线下连锁餐饮的几个运营问题做了分析,但其实南城香并不是标杆案例。那么,什么样的模式才算是成功的餐饮连锁模式?下一期,海豚社将通过海底捞进行分析。
赞(4) | 评论 2021-09-15 11:46 来自网站 举报
-
【财报解读:奈雪的茶同比扭亏为盈,做了哪几件事?】
导语:全球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连续三年亏损,于今年6月30日“流血上市”,股价一路下跌。两个月之后,奈雪的茶公布的第一份中报就扭亏为盈,今年上半年奈雪的茶在开源上做了哪些事?节流又做了哪些事?文|金珊来源|东哥解读电商8月25日,奈雪的茶(2150.HK)发布2021中期业绩公告,... 展开全文财报解读:奈雪的茶同比扭亏为盈,做了哪几件事?
导语:全球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连续三年亏损,于今年6月30日“流血上市”,股价一路下跌。两个月之后,奈雪的茶公布的第一份中报就扭亏为盈,今年上半年奈雪的茶在开源上做了哪些事?节流又做了哪些事?
文|金珊
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8月25日,奈雪的茶(2150.HK)发布2021中期业绩公告,也是上市以来首份财报。财报显示,2021H1奈雪的茶营收21.26亿元,同比增长80.2%,奈雪的茶2021H1因可赎回可转换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最终导致的年内亏损为43.21亿元,去年同期期内亏损为7591万元。奈雪的茶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为4820万元,去年同期经调整净亏损为6350万元。
► 业绩一览
2020年上半年,由于疫情黑天鹅事件,奈雪的茶在疫情下逆势扩张,新店不成熟,难以提供营收增量,老店在疫情期间人流量下降难以维持以往业绩。最终直接拉低了总的门店平均单店销售额以及门店经营利润率。最终,奈雪的茶2020年上半年营收表现不佳,仅为11.80亿元,经调整的净利润亏损6350万元。2020全年营收增速为22.18%,门店数量增速50.15%,营收增速和门店数量增速相差较大。奈雪的茶品牌平均单店销售额下降27%,以及门店经营利润率下降25%。
上半年,奈雪的茶营收高速增长,而随着疫情后消费力的释放,2021年上半年,奈雪的茶营收21.26亿元,同比增长80.2%。上半年,奈雪的茶营收高速增长,总营收已经达到去年全年的三分之二,奈雪的茶营收已接近去年上半年同期营收的两倍。
从品牌角度来看,奈雪的茶品牌收入20.07亿元,同比上涨了81%;台盖品牌收入0.78亿元,占比3.6%,同比上涨了23%;其他业务包含茶礼盒、伴手礼等零售商品收入0.42亿元,占比2%,同比上涨了400%。
那么从去年IPO时,被全网群嘲”流血上市”、“奶茶原来不挣钱”、“看完奈雪招股书,开奶茶店的梦碎了”,到今年上半年,奈雪的茶真正扭亏为盈,奈雪究竟做了哪几件事?
► 开源:门店同比扩张188家,同店营收大幅上涨6.93%
根据财报,2020年Q3-2021年上半年,奈雪的茶店铺累计增长了156家,在过去一年,估算奈雪的茶门店扩张了188家,相比于2019年增长了57.5%。
所以,门店的扩张带来的营收增长,依然是奈雪的茶的营收增长的主动驱动力。根据估算,奈雪的茶同比营收增量11亿元,约2亿元来自上半年PRO店,1亿元来自老门店营收提升,8亿元来自去年下半年扩张的门店。
PRO店:第一类PRO门店经营利润率提升1.8%,单店营收与标准店相当
PRO店,是奈雪为了节省成本费用推出的新店型,是未来的主力扩张模型。
PRO店在原有店铺模型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升级,砍除了烘焙现场工作区域,相应减少了人力成本和店铺面积,前期投入下降了三成,更有利于快速扩张。奈雪的茶PRO店根据选址不同,又细分成第一类PRO店和第二类PRO店。第一类主要分布在人流量较多的购物中心,而第二类则是分布在写字楼、住宅小区。
奈雪的茶PRO店,在产品品类上打了一套组合拳:首先,改造烘焙产品由现场制作改为统一配送。其次,烘焙产品变小,更贴近于“一人食”,满足下午茶需求,烘焙产品向新零售转变。其三,PRO店引入需求高频次精品咖啡,来吸引客流。其四,奈雪的茶PRO店推出12款零食、8种茶礼盒。通过产品组合,满足消费者早餐、下午茶、轻晚餐的需求。Pro店把消费场景多元化,意在网罗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增加营收,实现盈利。
但是,就目前的数据来看,奈雪PRO店经历过加法和减法之后,经营利润率改善幅度不大,新店模型仍需打磨。
第一类PRO茶饮店平均单店日销售额为2.11万元,略低于标准店。第一类PRO店的选址和标准店类似,且大多开在一二线城市,造成pro店相比于标准店形成内部竞争的局面。短期内,pro店的单店营收没有超越标准店。在员工下降六成,砍除烘焙现场工作区域租赁费用下降情况下,第一类PRO店的门店利润率为21.7%。平均单店日销售额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第一类PRO店经营利润仅上升1.8%,盈利能力能否继续显著提升,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第二类PRO店营收表现不及预期。平均单店日销售额为1.19万元,仅是标准店的一半。第二类PRO店门店经营利润率更相较于标准店直线下跌。这和它的选址有关。写字楼、住宅区的人流量较少,同时分布在这一点位的,还有一点点奶茶和瑞幸咖啡等同业友商。奈雪作为一个刚进入该领域的品牌,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开拓自己的市场。
其中,第一类PRO茶饮店为主要扩张模型,净增49家;第二类PRO茶饮店净增29家。
2021年上半年,奈雪的茶两种主力单店模型的销售额,表现都优于去年同期。实际上,随着奈雪的不断扩张,平均单店的日销售额在被不断分流,但2021年上半年,标准店单店销售额2.19万元和第一类PRO店单店销售额2.11万元,均大于2020年2.02万元的平均单店营收。
相对而言,奈雪的茶上半年采用PRO店的模型进行扩张,并且扩张速度放缓。新店数量较小,并且第一类PRO店和第二类PRO店的门店经营利润率均高于2020年疫情水平,相对于去年,没有拉垮整个品牌业绩。最终品牌的门店利润上升。
► 同店分析:营收大涨,门店经营利润率显著提升7%
财报显示,奈雪的茶目前在74个城市拥有578家门店。上半年关停6家门店,新开93家门店,净增87家门店。净增店铺中,78家门店为PRO店,9家店为标准店。2021年上半年相比于去年上半年增长了48.21%。
在本次门店扩张的同时,总的门店经营利润率也有所上涨;奈雪的门店经营利润达3.85亿元,门店经营利润率为19.2%,相比于去年提升7%,相比于2019年提升2.9%。
加码新零售,丰富产品品类带来,再加上疫情后的消费潜力释放,营收显著增加,烘焙和零食占营收比例也在明显增加。现制饮品营收15.87亿元,同比增长74%;烘焙产品营收4.69亿元,同比增长88%;零食、茶礼盒、气泡水等其他产品营收0.7亿元,同比增长349%。
财报指出,奈雪预计于今年下半年开始向线下连锁商场等渠道推出零售类产品。未来预计零售业务会成为集团营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 节流:材料成本、租赁费用、广告费用不断下降
奈雪的茶始终都试图向资本讲述一个故事,即成本和费用会随着营收增长不断摊薄,形成规模效应。而根据上半年数据,奈雪的茶成本费用的控制已经初见成效。
数据来源:奈雪的茶招股书和财报
材料成本下降6%:
奈雪上半年材料成本6.69亿元,占总营收的31.5%。相比于去年占比下降了6%,下降最快。去年奈雪的茶疫情下增值税的免征金额算到材料成本上,造成2020年材料成本基数大,占比虚高。剔除2020年国家增值税优惠政策影响之后,去年全年材料成本占营收比例为33.2%,实际下降1.7%。本期奈雪材料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并不是常态,未来还是会小幅度摊薄。
租赁费用下降0.8%:
使用权资产折旧2.02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下降了2%至9.5%;其他租金及相关开支0.94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上涨了1.1%至4.4%;合计总租赁费用占比13.9%,一直保持下降趋势。奈雪的品牌势能增强,租赁费用持续下降。
广告费用、水电开支、配送服务费、物流仓储费用均有小幅度下降
广告及推广开支0.37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下降0.9%至1.8%;
水电开支0.39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下降0.4%至1.8%;
配送服务费1.12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下降0.25%至5.3%;
物流及仓储费下降0.42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下降0.1%至2%;
其他开支0.84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下降0.1%至3.9%。
除此之外,其他资产折旧及摊销保持不变,员工成本上涨1.4%
员工成本6.70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上涨了1.4%至31.6%;奈雪的茶首次披露了总部员工成本为1.62亿元,占总营收的7.6%;奈雪在财报中解释称,为未来2-3年的发展进行了适当的人员储备,意在说明门店的人力成本只占24%,未来人力成本将随着营收增长逐步摊薄。
最终,2021上半年奈雪的茶成本费用之和占收入的比例为96.1%,相比于2020年的104.1%,2019年的98.1%,均有所下降。积少成多,勒紧腰带过日子的奈雪,终于在本期迎来了盈利。
数据来源:奈雪的茶招股书和财报
当然,成本费用的摊薄趋势,始终是小幅度的,并不能将之认定为确定性的未来趋势。
► 写在结尾:
奈雪的茶2021年上半年盈利,从开源节流两方面来入手。以PRO店进行开源,增加零售产品比重、添加精品咖啡,来扩大营收;同时节省成本费用进行节流。
奈雪的茶今年上半年实现同比扭亏为盈,财报上表现最明显的是成本费用的占比下降。去年全年因增值税优惠材料成本基数较高,2021年上半年,这块费用下降最快。因此成本费用长期摊薄的趋势还有待验证。同时,奈雪的茶新店模型经营利润率的提升不明显,前景不明朗。奈雪还需要向市场证明其持续盈利的能力。
但是,奈雪的茶盈利的消息,还是给现制茶饮市场释放了利好的信号。
自6月30日上市以来,奈雪的茶股价一路下跌。股价最低为9.15港元,较发行价跌去53.7%。而财报发布前后,奈雪的茶股价小幅回升。截至9月3日收盘,奈雪的茶股价上升5.98%,报收13.46港元。
安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首予奈雪的茶“买入”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12.85港元。东兴证券表示,PRO门店助力扩张,公司利润释放可期,维持“推荐”评级。华金证券、天风证券等均给予积极看好。
赞(2) | 评论 2021-09-08 14:29 来自网站 举报
-
【电商壹周|徐雷任京东总裁,或为刘强东进一步“淡出”的信号;抖音电商学习中心宣布品牌升级计划】
重点资讯:1、徐雷任京东集团总裁2、抖音电商学习中心宣布品牌升级计划3、美团:二季度营收437.6亿元 同比增长77%徐雷任京东集团总裁9月6日早间,京东集团在港交所公告,徐雷先生获委任为京东集团总裁、辛利军先生获委任为京东零售首席执行官及金恩林先生获委任为京东健康股份有限公司首... 展开全文徐雷任京东集团总裁
抖音电商学习中心宣布品牌升级计划
美团:二季度营收437.6亿元 同比增长77%
叮咚买菜上市后首份财报:Q2收入46.5亿元 亏损继续扩大
消息称极兔速递完成新一轮融资 正筹划赴港IPO
京东集团战略部负责人许凌离职
消息称滴滴成立工会 美团阿里或考虑组建类似组织
阿里正式成立共同富裕工作小组 张勇任组长
美菜回应裁员:属于组织调整与优化 所有业务均正常运营
消息称亚马逊将于11月在欧洲新出奢侈品商店
林清轩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
幼岚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
新烛传媒获得数千万人民币战略投资
「Cider」完成1.3亿美元B轮融资,估值超10亿美金
SAVASANA获得千万级人民币Pre-A轮融资
Market Pryce获得3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Heroes获得2亿美元战略投资
Voilà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Forum Brands获得1亿美元战略投资,TriplePoint Capital投资
Bikayi获得1080万美元A轮融资
Arive获得600万欧元种子轮融资
电商壹周|徐雷任京东总裁,或为刘强东进一步“淡出”的信号;抖音电商学习中心宣布品牌升级计划
重点资讯:
1、徐雷任京东集团总裁
2、抖音电商学习中心宣布品牌升级计划
3、美团:二季度营收437.6亿元 同比增长77%
9月6日早间,京东集团在港交所公告,徐雷先生获委任为京东集团总裁、辛利军先生获委任为京东零售首席执行官及金恩林先生获委任为京东健康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即时生效。京东集团董事会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先生将把更多时间投入到长期战略设计,年轻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事业中。
DonG解读
徐雷算是“新京东人”——即非京东创业团队,是第一批外来加入京东的职业经理人。
2007年5月,在京东早期投资人,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的推荐下,徐雷开始担任京东市场营销顾问,负责组建京东商城市场营销体系及团队等工作,2009年1月他正式加入京东。
其间,徐雷曾于2011年短暂离职,并于2013年重返京东,在时任CMO蓝烨带领的市场部任职。
京东经历了数次人事调整,随着创业团队老人的淡出,职业经理人和管培生逐渐走上前台。2016年7月,徐雷担任京东营销平台体系负责人,并晋升为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2017年4月,徐雷晋升为京东集团CMO。2018年7月,在原京东商城CEO沈皓瑜离开两年,空缺两年的京东商城CEO位置,由徐雷正式接任,至今徐雷稳坐CEO位置三年有余,地位稳固,已经被外界解读为,京东顺利完成了权力更迭。
如今徐雷升任集团总裁,更是标志着创始人刘强东在2018年给商城找了CEO之后,进一步淡出一线管理,如京东声明所写“刘强东先生将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长期战略设计、年轻CEO培养和乡村振兴事业中来。”
三年前,徐雷接手京东零售CEO时,京东这样评价他:徐雷先生帮助公司搭建了大市场的营销体系、移动端的产品研发体系和围绕用户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平台运营体系,培养出了多支敢打硬仗、迎难而上的优秀团队,并为京东品牌的建设和塑造、向移动端转型的战略做出了突出贡献。
现在,京东这样评价他:徐雷先生自加入京东十余年尤其是2018年7月担任京东零售CEO以来,确立了“以信赖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创造”的京东零售经营理念,连续三年带领零售业务实现高质量增长。
三年前的评价,从对市场体系的贡献评价徐雷,因为他从市场部负责人升任CEO,如今的评价,完全是对平台领导者的评价了:确立了京东的零售经营理念。
徐雷的升职,也让京东“业务三驾马车”负责人随之变化。
公告显示,原京东健康CEO辛利军将出任京东零售CEO,而他空出的京东健康CEO职位则由原京东健康医药部负责人金恩林出任。这次人事变化目前尚不涉及5月28日上市的京东物流。
“三驾马车”是2019年1月一起穿着红围裙登场的京东新一代高管:时任京东零售集团CEO的徐雷,原京东数科集团CEO陈生强,原京东物流集团CEO王振辉一起出现在当年的达沃斯论坛上。
当时,这三位负责人同时向刘强东汇报。而目前,京东健康与京东物流均已在香港上市,市值分别约为2501港元和2173港元。但是,徐雷之外另外两位负责人陈生强和王振辉,均已在业务上市前离开。
近日,抖音电商学习中心官宣品牌升级计划,为商家、达人、服务商、机构等从业者开设学习专区,提供电商知识服务。此次升级特设“规则中心”“功能中心”“课程中心”等,以供用户查询平台规则、熟悉产品功能及学习相关课程。此外,学习中心围绕电商经营方法论,开发了“汇流量、促转化、聚沉淀”等课程及商家成长培训体系。截至目前,每日有35万的电商从业者在学习中心学习。
DonG解读
有6亿日活用户,以“兴趣电商”概念入局电商的抖音,正在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的做电商。
6月,抖音电商公布《电商创作者管理总则》,对电商创作者的角色定位、准入资质、内容创作、行为规范,以平台规则的形式给予了明确定义,
8月,抖音电商上线了消费者权益产品“安心购”,“正品保障”,“七天无理由退货”,“极速退款”,“运费险”,“上门取件”等9项服务,做好售后服务保障,也提升商家的转化率。
近日,抖音电商学习中心品牌升级,针对商家,达人,服务商的培训学习需求,提供电商知识服务,帮助商家提升做好内容,提升转化率,沉淀流量。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直播电商整体规模突破万亿,预计未来两年仍会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随着内容平台与电商交易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预计2021年直播电商规模将扩大至2万亿元,渗透率达到15%。
踩着直播和短视频风口的抖音,这一系列举措,让市场都看到,抖音电商不只有流量,不只有内容,还会将“认真做电商”进行到底,和用户,商家,达人,服务商一起成长,共同把蛋糕做大,把直播+短视频+电商的模式,变成电商行业的新常态。
8月30日消息,美团发布2021年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该季度美团营收437.6亿元,同比增长77%,市场预期423.57亿元。其中餐饮外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9.0%至人民币231亿元;到店、酒店及旅游分部收入同比增加89.3%至人民币86亿元;新业务及其他分部的收入同比增长113.6%至人民币120亿元。
美团二季度财报:年度交易用户数达6.3亿
8月30日消息,美团发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业绩,财报显示,本季度美团年度交易用户数和活跃商家数分别为6.3亿和770万,均创历史新高。用户年均交易笔数达32.8笔,同比增长27.8%。主体业务表现稳固健康,餐饮外卖和到店酒旅业务收入分别增至231亿元和86亿元。
美团:二季度餐饮外卖业务交易金额1736亿元 同比增近60%
8月30日消息,美团发布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该季度美团餐饮外卖业务交易金额达1736亿元,同比增长59.5%;餐饮外卖日均交易笔数达38.9百万笔,同比增长58.9%。第二季度,美团餐饮外卖业务收入达231亿元,同比增长59.0%;经营溢利达24亿元,同比增长95.2%;经营利润率由8.6%进一步改善至10.6%。
美团: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调查仍在进行 或被处以高额罚款
8月30日消息,美团表示,202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对本公司展开相关调查。截至本报告日期,相关调查仍在进行,本公司积极配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调查。本公司于现阶段无法预测相关调查的情况或结果,本公司可能会被要求改变商业惯例或被处以高额罚款。
DonG解读
本季度,美团营收超出市场预期,延续了优质的基本盘。从营收构成来看,外卖仍是美团的“核心”,贡献五成收入,到店及酒旅游业务、新业务分别占营收的19%、27%。
其中,外卖业绩增长归功于低线城市用户渗透率提升以及非正餐外卖的的增量,其盈利能力提升则是因为规模效应下,订单密度的上升使得总体成本下降。受旅游和出行恢复影响,酒旅业务得到提振,美团酒店间夜量同比增长81%至1.41亿,且随着线上营销活跃商家数量及每名商家贡献的收入增加,美团本季度到店及酒旅游业务经营利润达到37亿元,同比增长93.7%,成为盈利的关键业务。最后,受零售业务、B2B餐饮供应链服务及共享骑行服务增长的驱动,新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13.6%。美团表示,将会持续投入大量资金发展“美团优选”、“美团闪购”及“美团买菜”业务。
8月31日消息,国内即时电商叮咚买菜发布了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叮咚买菜二季度净收入为46.5亿元,同比增长77.9%;经营亏损为19.376亿元,而2020年同期经营亏损为7.945亿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亏损为人民币17.285亿元,2020年同期这一数字为7.145亿元。
DonG解读
叮咚买菜本季度加大成本费用投入,以换取营收高效增长,并且立足长远发展,深度优化供应链,提高盈利能力。
财报显示,叮咚买菜本季度净收入46.5亿元,同比增长77.9%。
叮咚买菜本季度成本费用总计65.84亿元,同比增长93.3%,相当于翻了一倍。
其中,销售货物的成本为39.67亿元,同比增长91.8%。毛利率为14.6%,同比下降了4.3%。履约费用16.93亿元,同比增长79.3%;
营销费用4.1亿元,同比增长263%;
产品开发费用20.65亿元,同比增长234.7%;
一般及行政费用30.63亿元,同比增长40.3%;最终录得经营亏损为19.38亿元,同比扩大126%。
叮咚买菜本季度,月均下单用户数同比增长39.1%至840万人。
叮咚买菜用投入换增长的激进扩张的策略已经取得了成果。即时生鲜的另一家上市公司,每日优鲜Q2净收入为18.945亿元,同比增长40.7%;净亏损14.332亿元,同比增长321.8%;叮咚买菜的营收和增速均高于每日优鲜,同时亏损的扩大的幅度却更小。
急速扩张占据市场的叮咚买菜,也在为实现盈利而努力,从上游农产品入手优化供应链。目前叮咚买菜已建设前置仓1136个,覆盖36个城市,建设农业直采基地540个,上半年带动帮扶地区农产品销售额13.7亿元。同时,叮咚买菜建立自有品牌,提升毛利率。叮咚买菜Q2推出的“快手菜”自有品牌“拳击虾”,只用了两个多月实现8000万GMV,毛利率比平均毛利率高出10%。
9月1日消息,据悉,极兔速递在春节后开启了一轮新融资,当时计划额度2.5亿美元。近期,这笔融资已经完成,资金将主要用于开拓中东和拉美等海外市场。重点是埃及、巴西和墨西哥三个人口大国和阿联酋、沙特两个人均收入较高的国家。
据了解,目前极兔在中国的日单量已经稳定在2200-2500万单。极兔是步步高体系继OPPO、vivo和小天才电话手表之后孕育出的又一家明星企业。极兔创始人李杰曾是OPPO印尼业务的负责人。极兔发展早期的资金和多数核心骨干都来自OPPO体系。
DonG解读
极兔和拼多多的合作,不仅保障了极兔这个后来者在国内激烈的快递竞争中有足够的订单量,也让缺乏物流能力的拼多多有了自己信赖的“嫡系”,实现了双赢的局面。不过,为了快速分得市场,极兔以超低的价格、更高的实效性吸引加盟商,在国内市场掀起价格战,随之而来的是“缺钱”的窘境。此次融资并谋求上市,更多的是为持续发展做考量。
9月3日消息,据悉,今年刚调任至京东集团战略部担任负责人的许凌已提出离职,今日是许凌在京东就职的最后一天。许凌表示,准备彻底休息一下,暂无下一步计划。公开信息显示,许凌于2013年加入京东集团参与京东金融集团筹建,曾带队推出业内首款信用支付产品“白条”。今年3月,京东数科提交申请撤回了科创板上市的申请文件,同月,许凌被调离京东科技子集团,轮岗至京东集团,任职战略规划部负责人。
DonG解读
许凌是 “京东白条”创始人,被称为“白条之父”。
在加入京东金融前,许凌是资深银行从业者。公开资料显示,2005年许凌进入工行总行信用卡中心,参与风险管理、量化模型、授信策略等业务;2008年,加入荷兰银行中国总部,参与筹建消费金融中心;2010年,加入华夏银行总行卡中心,建立了易达金消费贷款业务。
许凌于2013年加入京东集团,并亲身参与京东金融集团从无到有的筹建。然后,京东剥离了京东金融,后者开始独立运营,未来独立上市。许凌带领团队推出了业内首款信用支付产品“京东白条”,数据显示,2014年的“6·18”活动,京东白条客户的客单价比非京东白条用户翻了近一倍。
随后,许凌带领团队逐步建立起以京东白条、京东金条为主的京东金融消费金融体系,这也是后来京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即后来的京东数科)的重要收入来源。从2017年开始,许凌便成为包括京东支付在内的所有金融科技业务条线负责人。
在2020年9月11日,京东数科于科创板的IPO获得上交所受理,但是,在同年9月30日更新为已询问。后续,随着金融监管环境的变化,京东数科IPO审核进入停滞状态。
2021年初,京东数科在人事、架构变动方面开始进行重大调整。此前,原京东数科CEO陈生强专任集团幕僚长。天眼查显示,2021年1月29日,陈生强卸任京东数科法人,原京东集团首席合规官李娅云赴任。京东集团正式宣布将京东云、AI事业部与京东数科整合后,正式成立京东科技子集团。
然后,许凌离开了京东数科,来到京东集团任职战略规划部负责人,向如今已经离职的京东集团CSO(首席战略官)廖建文汇报,当时,廖建文还负责着负责战略与投资,如今,京东战投又从CSO体系回归了CFO体系。
2021年3月,京东数科提交申请撤回了科创板上市的申请文件,市场普遍认为,京东数科短期内不会再冲刺IPO。
身为京东金融业务的元老级人物,许凌从京东金融业务的淡出,再到离职,其背景是京东金融业务战略价值的下降。
9月2日消息,据悉,滴滴上周在一个内部论坛上宣布成立工会,该工会一开始将由滴滴北京总部的员工管理,并由政府支持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提供指导。此外,美团正在研究成立内部劳工权益组织的可行性,而阿里巴巴集团员工也在其公司论坛上呼吁成立工会。对此,滴滴、阿里均未予置评。美团一名代表在电子邮件中回复称,美团专注于倾听并帮助外卖骑手。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已于8月30日成立集团工会。9月1日,快狗打车货运工会会员入会暨司机之家揭牌仪式在天津举办,意味着同城货运平台首个司机工会建立。
DonG解读
在近期召开的纪念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100周年座谈会上,政府已有强调“突出货车司机、快递员、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八大群体入会工作”。官方也有意利用工会填补工作中劳动保护的“漏洞”。
市场普遍认为,中国网约车巨头滴滴成立工会,这对于罕有工会组织的中国科技业是一个里程碑创举。此外,随着近期监管政策的加强,互联网企业成立工会或有助于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规范企业日常运营。
9月3日消息,阿里巴巴官方今日正式宣布将投入1000亿元助力共同富裕,并首次对外公开其具体行动方案。目前,阿里巴巴助力共同富裕工作小组已经正式成立,作为常设机构,集团董事会兼首席执行官张勇任组长。据悉,阿里巴巴助力共同富裕工作将包括十大行动,其中包括:加大科技投入,扶持中小微企业成长;助推农业产业化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出海;助力高质量就业;帮助提高灵活用工群体的福利保障;成立200亿共同富裕发展基金等。
DonG解读
实际上,阿里的扶贫并非“作秀”,作秀能坚持做7年,那也算精彩了。
将时间线向前拉,2014年IPO之后,阿里巴巴就开始摸索用互联网助力农村的可行模式。2016年,阿里研究院已经在出《阿里网络扶贫研究报告》。
时间走到2017年,阿里成立了100亿脱贫基金,扶贫进入了新阶段,主体有:教育脱贫、健康脱贫、女性脱贫、生态脱贫和电商脱贫五大战略。如今投入的1000亿元,确实不是阿里第一次真金白银投入扶贫了。
同时,“马云乡村教育计划”和蔡崇信公益基金会,也都在教育领域发挥着更强的影响力。
2021年2月25日,作为互联网科技企业代表,阿里巴巴荣获“国家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互联网公司们对政策快速的反应和坚决的行动,对行业,对整个中国社会,也只有百利而无一害。实际上,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身为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企业,今天的500亿和1000亿也绝非短期行为,他们在扶贫、公益活动等方面一直坚持投入,决心、态度、和最终的效果,有目共睹。
9月5日消息,美菜网就之前媒体报道“美菜内部正经历裁员,部分城市或将关停服务”传闻作出回应:美菜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会进行正常的组织调整与优化,不断提高组织效能和专业能力,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价值。同时,美菜所有的业务城市均在正常运营。
DonG解读
美菜网转型平台模式,发展并不顺利。
美菜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于提供餐饮食材采购的B2B企业。美菜网共经历8轮融资,最近一次融资是2018年,由老虎环球管理基金和高瓴资本投资的8亿美元。2019年被传融资失败,随后美菜CEO刘传君表示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预计2020年有较好的现金流,2021年实现规模化盈利。
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今年2月开始,美菜已经由直营模式逐渐转为平台模式,砍掉全国15个城市的中心仓,关停了10个主要城市的业务;全面清退县级代理商,相当于撤出了500个县级市场。
原先的自营模式下,美菜的投入高、毛利率低,成立7年尚未盈利。在缺少现金流的情况下,收缩业务是无奈之举。
但是,如今的生鲜B2B平台进入了行业洗牌期,背靠阿里的饿了么旗下的“有菜”平台,在5月份已经关停。阿里这样的巨头尚且关闭了这个业务,美菜这样的创业公司,业务持续的难度,可想而知。
9月3日消息,据悉,有业内消息人士透露,亚马逊将于今年11月在欧洲首次推出奢侈品商店 ,但目前对于即将加入的品牌阵容还尚不清楚。据了解,亚马逊奢侈品商店于去年在美国推出,最初是一个只针对Prime会员的平台,位于亚马逊应用程序内,但现在该平台已面向所有美国消费者开放,并支持在浏览器上使用。该奢侈品店内的品牌包括dela Renta、Christopher Kane、La Perla、Boglioli等。
DonG解读
亚马逊电商行业巨头,也在逐步加码线上奢侈品赛道。但众多奢侈品品牌担心的是,亚马逊“什么都能买”的属性,和奢侈品高端稀缺的调性不符。各个品牌对亚马逊的看法不一。
作为第一个入驻亚马逊奢侈品商店的美国高定品牌,Oscar de la Renta的首席执行官表示,“据我猜测,我们现有的客户中,几乎所有人都有亚马逊平台购物的经历,其中大部分人还都是Prime会员。”
而纽约独立设计师乔纳森·科恩于去年5月加入亚马逊但最终退出,乔纳森称“收到了许多顾客的留言,询问他为什么如此昂贵的作品会在亚马逊平台上销售。”全球最大奢侈品LVMH曾拒绝和亚马逊合作,推出自己的电商平台24 Sèvres,但持续亏损。
亚马逊面临的是竞争激烈且盈利不明朗的市场环境。过去十年,奢侈品电商市场始终由Net-a-Porter和占据,许多品牌已经入驻并产生了依赖性。亚马逊需要新的平台优势来吸引品牌入驻。
“奢侈品电子商务现在正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环境中”,贝恩咨询的奢侈品顾问说,“尽管充满了投资,但很少有竞争者盈利。”亚马逊继续进驻已经发展成熟的欧洲奢侈品市场,面临新平台Zalando和老平台Farfetch的竞争,盈利难度并不低。
融资(国内)
林清轩是一个草本护肤品品牌,采用农场种植到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以草本植物为原材料主,利用科学的配方组成,为用户提供山茶花、海藻、红石榴、芦荟、手工皂、生姜、栀子花等系列产品。近日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未来资产领投,老股东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碧桂园创投继续加码,杭州源琛等跟投。此次融资距离A轮不到10个月,且估值增长超3倍。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品牌市场营销、供应链研发、人才建设等。
All Blu是一个致力于提供“可负担的美好”的原创设计师品牌。只用棉麻、羊毛和羊绒等精选的优质天然材料制作最舒适最富乐趣的衣物。近期完成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由国中资本领投,云沐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天然材质面料研发、团队扩张、品牌升级和用户增长。
新烛传媒是一家品牌直播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以提供品牌直播综合解决方案和直播供应链整合、直播行业教育培训为核心业务,专注直播场景下的电商+内容。致力于为品牌量身打造从代播、视频,到供应链整合、营销、培训等一体化的综合DP解决方案,以直播技术与营销整合为品牌赋能。据悉,Target Social近日与其资方复星创富共同投资了新烛传媒,投资金额数千万元,此次投资意在希望对直播行业进行一次上下游整合及业态重塑。
Cider是一家出海D2C电商平台,借助互联网趋势搜索精准获取用户喜好,生产环节用柔性供应链最大化压缩时间,产品直达用户,商家可以根据用户反馈快速调整产量,提高押中爆款的概率。近日已完成1.3亿美元B轮融资,由DST Global领投,Greenoaks Capital、A16Z等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品牌建设、系统研发及海外各渠道业务拓展等。这是Cider在成立一年内的第四次融资。目前,Cider的估值已过10亿美金,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独角兽公司之一。
SAVASANA是一家女性功能时装品牌,其产品在功能性思维设计理念的基础上,以女性日常生活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将服装面料的自然特性与技术创新结合,让功能性从运动中合理地释放出来,提升女性日常休闲服装体验,做到时尚多元且功能性便利。据悉,SAVASANA宣布完成超千万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本轮由金沙江创投领投,老股东三七互娱跟投。本轮融资后,公司将着力渠道拓展、供应链升级及品牌力塑造。
融资(海外)
MarketPryce是一家连接运动员和运动品牌的线上平台,是连接专业运动员、学生运动员和代理商与品牌进行代言交易的双边市场,专注于链接运动员和品牌之间的合作关系。近日获得了3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这笔资金来自一家私人机构投资者集团。
Heroes是一个英国初创电商聚合平台,在全球市场上收购、运营和扩展具有类别获奖产品的中小型品牌。通过收购电商巨头Amazon(亚马逊)平台上的亚马逊FBA(Fulfillment by Amazon,该业务允许商家使用亚马逊的完整供应和配送物流,免于库存管理和运输)商家,来打造自己的电商业务。近日获得了新一轮的2亿美元融资,领投方为纽约的投资基金 Crayhill Capital Management。
Voilà! 是一个社区电商平台,通过视觉搜索引擎与商品推荐算法,帮助欧美时尚KOL向粉丝个性化推荐商品,从社群电商中获得收益。近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浩方创投投资,青桐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此前,Voilà曾获得SOSV、artesian的投资。
Forum Brands是一个电子商务收购平台,主要在亚马逊上销售,并希望建立一个独立的业务组合,这些企业在亚马逊内外都是品类领先者。目前,Forum Brands已经收购了几个新品牌,包括宠物产品销售商Bonza和专注于环保产品的婴儿品牌Simka Rose。今天宣布已从TriplePoint Capital获得 1 亿美元的战略投资。
Bikayi 是一个社交电子商务平台,允许商家创建他们的在线渠道并与订阅者实时沟通。专注于社交电商领域,主要为用户提供店铺管理、电商营销、商务辅导等服务。近日宣布在由Sequoia Capital India牵头的A轮融资中筹集了 1080 万美元。
Arive是德国一家电商物流服务商,旨在在短时间内交付消费品。其平台提供各种必需品,包括个人护理、美容、食品储藏室、健身和家居用品等类别。这些产品在相当短的时间内通过城内物流交付,从而使顾客可以购买各种品牌产品。近日宣布从468Capital、La Famiglia VC和Balderton Capital处筹集了600万欧元种子轮融资。
赞 | 评论 2021-09-06 17:57 来自网站 举报
-
【传统商超业绩普遍下滑,转型期的阵痛?】
导语回顾八月底,各大传统商超企业、零售品牌商们都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有趣的现象是,业内对社区团购的态度似乎正在转变,并开始积极应对。文|李成东、朱柳香来源|东哥解读电商8月26日,家家悦在2021年半年度报告中披露,上半年实现营收88亿元,同比增长2.54%;净利润... 展开全文传统商超业绩普遍下滑,转型期的阵痛?
导语回顾八月底,各大传统商超企业、零售品牌商们都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有趣的现象是,业内对社区团购的态度似乎正在转变,并开始积极应对。
文|李成东、朱柳香
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8月26日,家家悦在2021年半年度报告中披露,上半年实现营收88亿元,同比增长2.54%;净利润1.84亿元,同比下降36.12%。8月27日,永辉超市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永辉实现营业总收入468.27亿元,同比减少7.3%;净亏损10.83亿元,同比下滑158.41%,由盈转亏。此外,人人乐、红旗连锁等传统企业的业绩也出现了类似的下滑。
以永辉为例,过去三年里,永辉2018-2020年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20.35%、20.36%、9.8%,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18.52%、5.63%和14.76%,营收角度上来看仍然强于同行企业,只是盈利能力出现波动。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曾经辉煌的传统商超企业,在互联网时代逐渐掉队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行业的出路在哪里?
► 传统商超面临营收、利润双下滑的困境
2021年上半年,永辉超市实现468.27亿元净收入,同比下滑7.3%,是继一季度同比下滑10%之后的连续走低。其中,2021H1永辉线上销售额达68.1亿元,同比增长49.3%,占总营收的14.1%。
数据来源:永辉财报
回看2020年,永辉季度营收从Q1的292.57亿元逐渐下滑至Q4的205.29亿元,全年营收同比上涨9.8%,受疫情影响,较前几年20%的均速有明显下滑。
市场普遍担忧此次下滑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因为在过去的十年里,永辉无论是季报还是年报都未出现过营收同比下滑的情况。
事实上,受去年疫情影响,上半年时,菜市场、农贸市场等关闭,大型零售超市如永辉等需要稳定食品供给,其实短暂地受到了利好,导致2020年一季度、二季度的营收基数较高;疫情平稳后,消费者养成线上购物习惯,永辉的线上渠道不够成熟,导致去年四季度以来营收增速的放缓。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连锁超市经营情况报告(2020)》显示,中国连锁经营超市门店客流量普遍下降,平均减少4.9%。高鑫零售执行董事黄明端曾公开表示:“传统大卖场线下门店的客流流失,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大环境如此,传统头部商超如家家悦、人人乐等,亦很难独善其身。财报数据显示——家家悦上半年营收增长仅有2.5%,净利润大降36.12%;人人乐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8.37%,净利润减少3.65亿元,同比下降157.84%;红旗连锁上半年营收与上年持平,净利润同比下降15.20%……
不禁让人思考,到底是什么拖了传统商超的后腿?
► 两个关键问题
仍以永辉为例,作为线下起家的传统商超,极度缺乏数字化技术和线上运营经验,在此背景之下,永辉尝试着通过前置仓模式让“永辉生活”跑起来。入了新零售的坑之后,永辉仿佛失去了战略方向——线下,开店速度越来越慢;线上,渠道没有完全打开。
这是根本问题所在。
首先,永辉的线下开店速度已经放缓,且营收增长停滞。
截止今年4月29日,全国门店数仅为1022家,较2020年末仅增加5家。2020年一季度至四季度分别新开门店16/15/27/56家,分别较去年同期变动-5/-48/-7/-28家,逐季放缓。
目前实体店仍是永辉主要的收入来源,但其在过去十年里的营收增速从2011年的13.36%已经下降至2020年的0%。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超市百强”,超市永辉超市位列第二,但其门店数量下滑18.6%。
换言之,线下渠道,门店数量和销售实力均不乐观。
其二,线上渠道未完善。2020年,永辉线上营收104.5亿元,同比增长197.7%,但占到总营收比例仅有10%,较2019年上涨5.6%。目前,线上渠道约贡献整体14%的营收,且其品类不够丰富,无法跟超市业态竞争,大多数时间线上销售的比例仅有4%-5%,难以做到线上线下融合,目前仍处于成长期。
相比之下,多点的表现则更强一些。物美招股书中“数字化”这个词出现了超过300次,包括推出多点APP、线上线下一体化、物流共享、协同采购等方式。根据弗诺斯特沙利文的统计,截至2020年12月,多点APP拥有8090万用户,月活跃用户约为1010万,用户的复购率约为63%,高于同年约40%的行业平均水平,产生的零售额占物美零售总额的70%以上。
总而言之,不光是永辉,目前传统商超企业仍旧以线下渠道为主。报告期内——家家悦直营门店商品销售模式,其中大卖场、综合超市、宝悦以自营为主,百货店以出租为主,经营业态中,大卖场、综合超市业态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96%;人人乐以新型大卖场、精品超市、百货及购物中心实体业态为主,报告期内,人人乐新开3家超市门店;关闭19家超市门店……
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能否要提振业绩关键要看其线下服务能力的恢复程度以及数字化转型的速度。可以说,不光是永辉,商超们都必须面临转型的阵痛。
► 社区团购到底是绊脚石还是垫脚石?
针对上半年业绩的下滑,永辉方面称主要受到内、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外部包括“社区团购低价扩张”、“疫情防控常态化”,内部受公司“主动调结构、降库存的影响”。
市场也有观点认为,“社区团购的出现是对传统生鲜零售的二次打击,尤其会拉低实体商超的毛利率,社区团购是对传统商超的一次刺杀”。
事实上,海豚智库认为,随着“新零售”概念的提出,用户的线上消费习惯已经养成,传统商超企业之所以掉队,是因为线上转型未成功。
而社区团购的重点在下沉市场。去年下半年开始,互联网巨头集体布局生鲜领域做大社区团购,通过渗透下沉市场逐渐扩大规模。而像永辉超市,其核心区域市场,一直都是福建、川渝等地二、三线城市,以及北京部分地区,且高度依赖实体店。二者间的相互影响有限。
某种程度上,传统商超和以线下渠道为主的品牌商,在社区团购等模式的带动下,开始不断革新,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二者更多的是相互补充。
何出此言?
首先,在商品数量和品类上,二者互补。多多、橙心、美团等平台的sku目前是千级,而商超sku均超过上万种;且商品丰富度略有差异。
其次,购物场景和客户群互补。商超有独特的线下购物场景,以及核心用户,社区团购与商超可长期共存、共分蛋糕。其关系,就如电商平台和服装实体店。
所以,真正强大的格局是,传统商超借鉴前者的渠道优势,实现数字化转型。
如今,大润发正式推出社区团购小程序“飞牛拼团”;截至目前,飞牛拼团已经入驻了上海、嘉兴、无锡等城市。武汉的中百超市目前正通过中百邻里购、中百惠团等小程序开展社区团购业务。另一家商超企业步步高,也已推出社区团购小程序“小步优鲜”,上线40天,日单量峰值就达到30万单;上线两个月,社群总人数突破320万。
“飞牛拼团”小程序
国内六大传统商超品牌之一的家家悦就表示,社区团购等新业态和新模式的不断发展变化,对零售行业带来新的变革思考及探讨。于是,家家悦也依托下沉网点和门店社群资源,通过直播、社区团购等开展线上下单、到店自提服务;报告期内线上销售同比增长258%,线上销售占比提升至2.77%,增强了线上线下场景联动和相互导流。
此外,对强线下渠道的品牌商而言,数字化带动了技术、供应链等的升级,促进了整体食品行业的发展。
我们耳熟能详的洽洽食品,目前就通过B2C电商、社区团购等模式让其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实现了渠道的去中心化。洽洽曾对投资人表示,公司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社区团购部门,同时选择差异化的产品进行该渠道的拓展。此外,在招聘显示,三只松鼠等企业也在布局社区团购渠道。
“洽洽食品”招聘信息
十年前,国内商超成功取代了国际商超品牌,在本地打开市场;十年后,互联网带来的零售业态转变,让传统商超开始迷茫,最好的办法永远是顺应时代变革,积极寻求改变。社区团购的出现,并非打压了传统行业,而是为其带来更多想象空间,提供了下一增量场。
► 写在结尾
对传统商超和以线下渠道为主的品牌方而言,社区团购促进行业变革,助力其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反馈是积极的。业绩和股价的震荡仅仅是我们能看见的冰山一角,传统商超如何快速适应互联网,才是真正要解的题。
赞(3) | 评论 2021-09-03 20:15 来自网站 举报
-
【京东物流2021Q2:亏损15亿换营收高增长,这种增长可持续吗?】
导语:京东物流营收增速跑赢同业,被视作“亏损换增长”,这种增长可持续吗?文|王雨佳来源|东哥解读电商京东物流交出了上市之后的第一份业绩答卷,巨亏15亿,却迎来了连续一周的股价大涨。8月23日,京东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京东物流”,2618.HK)发布上市后首份半年度业绩公告... 展开全文京东物流2021Q2:亏损15亿换营收高增长,这种增长可持续吗?
导语:京东物流营收增速跑赢同业,被视作“亏损换增长”,这种增长可持续吗?
文|王雨佳
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京东物流交出了上市之后的第一份业绩答卷,巨亏15亿,却迎来了连续一周的股价大涨。
8月23日,京东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京东物流”,2618.HK)发布上市后首份半年度业绩公告。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京东物流实现总收入485亿元,同比增长53.7%。
但是,剔除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以及股份支付等因素影响,京东物流上半年经调整后的Non-IFRS净亏损15亿元,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京东物流第一版招股书中,2020年前三季度的1170万元的亏损。
实际上,早几天发布半年报的京东物流的母公司京东集团,净利润也大降95%。但是,京东集团和京东物流的净利润下降,反而让其股价上涨——从8月24日港股收盘数据看,京东集团涨幅14.94%,市值达到8763亿港元。而截至8月31日收盘,京东物流股价为33.6港元,较公布财报当天23日的24.95港元,上涨34.6%。
顶着15亿巨额亏损换来营收增长,市场缘何还愿意支持京东物流呢?这种高增长可持续吗?
► 业绩一览:营收增速跑赢顺丰,成本上升,毛利下滑
财报数据显示,京东物流在2018年、2019年、2020年的营收分别为379亿元、498亿元和734亿元,其中2019年同比增长31.6%,2020年同比增长47.2%。而在2021年上半年,京东物流收入485亿元,同比增长53.7%。
营收基数不断增长,营收增长也在同步持续扩大,实属不易。
数据来源:京东物流财报
更难得的是,京东物流的营收增速,大幅跑赢同行。
众所周知,2020年,中国快递业进入了激烈的价格战,全行业票单价从2020年1月的13.24元,降低到年底的10.1元。2021年,快递平均票单价依然一路走低,7月达到9.26元。快递业全行业的营收增长,毛利率都出现了下滑。
看看2021年H1,上市快递公司的半年报:顺丰营收增长24.2%,申通营收同比增长19.00%。中通营收同比增长14.4%。相比之下,京东物流53.7%的同比增长,跑赢全行业。
数据来源:快递公司财报
实际上,京东物流能在价格战中独善其身,因为京东物流所在仓配模式市场,和通达系、顺丰、极兔扎堆竞争的网络快递市场,赛道不同,服务的客户亦完全不同,不具备可比性。这点,本文后面会详细分析。
然而,营收高增长背后,京东物流的毛利率还是下降了。
2020年H1,毛利为41亿,而2021年H1,毛利为18亿,毛利率从12.9%下降到3.7%。毛利率下滑,主要原因是营业成本的大幅增长。
成本和费用方面,京东物流营业成本由上年同期的275亿元,增长为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467亿元,同比增长69.9%,高于同期营收增长。
而且,成本占营收比例,达到了96.34%,超过2020年全年的91.31%。
对于成本快速上涨,京东物流解释为,首先,由于COVID-19相关政府支持优惠减少。
其次,因为参与提供服务的员工数量增加,员工薪酬福利开支由上年同期的115亿元增长48.6%,至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72亿元。
其三,外包成本包括运输公司、快递公司及其他服务供货商就分拣、运输、配送、交付及劳务 外包服务所收取的费用,由上年同期的人民币98亿元增加94.0%,至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90亿元。该增长主要是由于外部业务增长而需要更多外包服务所致。快递、快运服务大幅增长,导致综合运输部分频繁使用供应商,从而令外包成本增加。再者,于2020年8月完成收购跨越速运亦导致外包成本增加。
其四,租金成本由上年同期的人民币28亿元增加60.4%,至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45亿元,主要是由于扩大租赁仓库、分拣中心及配送站,以支持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及物流服务的增长。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也大幅上涨。由上年同期的6亿元增加131.1%,至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4亿元。京东物流财报解释为,该增长与来自外部客户收入增长的趋势一致,由于增加了销售及市场推广人员的数量,以向新客户及现有客户推广服务产品,增加品牌及促销活动,以及2020年8月收购跨越速运。
再看净利润,剔除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以及股份支付等因素影响,京东物流上半年经整后的Non-IFRS净亏损15亿元。
从成本、费用、毛利来看,毫无疑问,京东物流是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扩建基础设施、改进服务;在营销推广上烧了更多钱,牺牲毛利,换取营收高增长。
而这个思路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在全行业业绩低迷期,一家公司烧钱能换来远超同业的高增长,说明这家公司未来可期。
对于京东物流而言,还有两组数据值得关注:内部订单收入,外部订单收入及各自的占比;以及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收入,及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中,集团订单收入,外部一体化供应链订单收入,及各自的占比。
京东的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服务,就是品牌商客户,将货品入京东仓库,使用京东物流的仓储/存货管理服务。京东物流将客户划分为“一体化供应链客户”和“其它客户”:用京东仓配的是一体化供应链客户,不用该服务,仅使用京东物流配送的是“其他客户”。
► 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服务:京东物流市值的压舱石
一体化供应链服务的业绩数据,是审视京东物流,在一体化供应链这个高门槛的赛道里表现如何。这块业务的表现,决定了京东物流在高度内卷,激烈价格战的快递行业里,究竟价值几何,是京东物流市值的压舱石。
然而,在京东物流的招股书中,572次提及 “一体化供应链”,京东物流在仓储及配送服务、大件物品物流服务、物流科技服务等业务上有核心竞争力。区别于顺丰强大的运输能力,京东物流的优势是“以储代运”,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按财报数据,京东物流是当下中国最大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商。
灼识咨询报告显示,2019年按收入计排行前十的企业仅占7.9%的市场份额。在排行前十的企业中,京东物流是最大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商,但市场份额却仅有为2.2%,看起来,一体化供应链服务集中度亟待提升,而且潜力巨大。
但是,海豚智库认为,由于中国电商平台之争长期存在,低端客户还是会选择通达系,而不会选京东物流;而高端客户仓储配送市场分散的状态会长期持续,不容易集中。
众所周知,2016年以后,电商件占快递业务量七成以上,而中国电商平台如今三分天下,淘系,京东,拼多多之外,还有苏宁、唯品会。
由于电商平台的供应链模式的不同,快递业务可以区分为淘系和拼多多为代表的网络快递模式,通过网络的模式,电商包裹实现揽件-中转-干线运输-中转-末端配送。买家在淘宝进行购物时,商品通常是以“单件”的形式,借助“快递”从企业(卖家)经过多个环节的“集散和分拨”,最终到达到分散全国的消费者。网络模式至今依然是电商快递的主流,占比在70%以上,通达系和顺丰都提供这个服务,这也是快递价格战的重灾区。
网络快递模式仓库体量小,覆盖区域广,特别是价格便宜为最大优势,特别适用于非标品,这是淘系+拼多多的核心品类,长期内仍为电商快递主流。2021年,价格战打了一年之后,网络快递模式的平均履单成本从2017年的5~7元,下降到现在3~6元。
网络模式之外,就是以京东为代表的仓配模式,将商品直接从仓库发往客户的物流模式。仓配一体化的物流企业,能做商品的库存管理、订单处理、出库、配送等。京东物流在这个市场里,舒舒服服做京东集团和京东pop第三方平台商家的生意,可算得上“光荣孤立”。
京东的一体化供应链仓配模式的优点是,库存管理能力强、订单批量处理速度快、时效性高,缺点是价格贵,实践中更适用于标品,履单成本在2017年是13~19元,2021年也在8~12元,比通达系贵一倍。
海豚智库分析师访问了不同行业10个商家得出结论,特别是专营低客单价、非标品的中小商家,用不起京东物流。未来,京东物流想争取这些客户,难度依然很大。
按供应链和品类分类之外,电商的仓储配送市场,按价格,也分为高低两类。头部电商客户,这块市场的主要玩家,就是顺丰、京东和菜鸟。低端腰腿部电商客户,主要是玩家是通达系,以及极兔。
高端客户的主要电商销售渠道,拼多多量不大,30%来自京东,40%来自淘系的天猫,剩下30%,来自苏宁,唯品会,以及近年来增长迅速的直播电商平台抖音、快手等等。
高端客户在选择仓储配送服务商的时候,一方面希望获得专业的物流服务,更重要的是,希望和电商平台搞好关系,获得流量扶持,至少不能得罪任何一家。只要淘系电商和拼多多还存在,京东物流就很难让这些高端客户放弃这些阵地,将仓配all in京东物流。
大型客户通常有10~20个电商仓,在选择外包时,一定会外包给多家。知名鞋类品牌商斯凯奇,是京东物流披露的典型客户,不但将仓外包给了京东,还外包给了阿里系的宝尊、利丰等多家公司。
实际上,阿里系的菜鸟本应该是最大的承接方,但是业内人所共知,菜鸟仓配服务能力弱,承接不住。因此,淘系很多高端商家的仓配外包,被顺丰双捷等第三方仓储服务商承接了。
综合来看,所有的C2C电商以及B2C平台绝大多数第三方卖家,主要采取网络快递模式,B2C电商的自营产品以及一部分第三方卖家,采用仓配模式。
以阿里,京东,拼多多三家电商巨头来看:淘宝和拼多多基本采取网络快递模式;天猫超市、京东自营基本采取仓配模式;天猫平台卖家和京东平台第三方卖家则视自身配送需求采取网络快递或仓配模式,目前以网络快递为主。京东物流外部一体化供应链的客户和潜在,主要就是京东平台第三方卖家。
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服务收入增长,还是要依靠京东集团的电商业务增长,以及,京东平台对第三方卖家的吸引力。
从京东的财报看,京东电商增长依然强劲。2021年Q2,零售业务营收2326亿元,同比增长23%。截至2021年6月30日,京东年度活跃买家达到5.319亿,同比增长27.4%,较去年同期净增了1.15亿,单季新增3200万,创下历史最高增量。
但是,京东零售显然已经过了高成长阶段。
2021年H1,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数达到5.9万,同比增长58.7%。同期,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方面增加131.1%,京东物流解释为,增长与来自外部客户收入增长的趋势一致,增加了销售及市场推广人员的数量,以向新客户及现有客户推广服务产品,增加品牌及促销活动。
海豚智库认为,一体化供应链客户的增加,与营销费用大涨也直接相关,说是由营销拉动的增长,也不为过。
但是,2019、2020、2021H1,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总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18%,25%,29.6%,远远落后于同期营收增长31.6%, 47.2%、53.7% 。
2018、2019、2020、2021H1,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收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90.2%,83.9%,75.8%,69.28%,呈下降趋势。
由以上分析可知,背靠京东集团,避开价格战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并不是京东物流营收增长的驱动力。而且这块业务的增长,随着京东零售增长的趋缓,也会趋缓。
但是,京东集团作为中国三大电商平台之一,是3C、家电品类的top1平台,更拥有京东超市,短期内很难被取代,京东物流作为其仓配服务供应商,护城河和门槛客观存在。
► 外部订单收入占比超50%,哪块业务拉动外部收入增长?
内部订单和外部订单的比例,用于观察研究京东物流开放成果,衡量京东物流在外部市场的价值。这才是投资者决定是否长期投资京东物流的核心指标。如果京东物流过于依赖京东平台,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商业价值和投资价值都要大打折扣。
内外部订单的比例一直都是分析师问询的焦点。2018年5月份的一季度分析师电话会议上,美国美林分析师提问:我们知道京东投资于物流业务,不光是为了发展京东的业务规模,也是为了服务第三方的商家,那么我想知道,如果我们看京东去增长和扩大自己的物流网络的话,大体上来讲,你们的发展有多少是为了助力于京东自己的业务的扩张,有多少是为了服务于第三方物流需求做准备?
刘强东回答,我们预计,大概在5年之内的时间里,来自于第三方的物流服务将要超过我们自营的部分。
可惜,直到IPO的时候,外部订单收入占比还是没超过50%,江湖传闻,曾为京东物流立下汗马功劳的前任CEO王振辉的离开,”外部订单占比不到50%”有很大关系。到了2021年H1,京东物流外部订单收入占比第一超过了50%,展示了外部市场的竞争力,完成了刘强东5年前定的目标,扬眉吐气。
数据来源,京东物流财报
2019,2020年度,外部订单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41%,52%,全部营收同比增长,31.6%,47.2%,来自京东集团的内部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11%,24%。
显然,外部订单收入增长大幅跑赢了全部营收,是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那么,是哪块业务拉动了外部订单收入的增长呢?
进一步拆解外部订单收入,以使用京东仓配与否,将外部收入分为,外部一体化供应链收入,一体化供应链收入之外的其他收入。
从2018年至今,外部收入中,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比例是下降的,2020年甚至跌破了50%。而一体化供应链之外的其他收入占比上涨了。
2019年,2020年,外部一体化供应链收入同比增长为32%、33%,而外部其他收入增长达到了惊人的116%,184%。
到了2021年H1,外部一体化供应链收入117亿,同比增长大幅提升,达到了65.6%。而来源于一体化供应链客户之外,外部其他客戶的收入149亿,同比增长则为164.8%。财报中解释道:“是由客户数增加所致,快递、快运等标准化产品,有效帮助我们快速扩大客户群,并进一步渗透至一体化供应链服务。”
可见,京东物流外部收入高增长,是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之外的其他收入的拉动作用。京东正在积极尝试开拓一体化供应链之外的新业务,已经开花结果。
新业务的开拓,也是京东成本、费用增加的原因,也是“利润换营收”的成果所在。
财报中提到了,冷链网络,跨境网络,物流科技等业务,以及快递、快运等业务。营业成本上涨的原因里,有“由于外部业务增长而需要更多外包服务所致。快递、快运服务大幅增长,导致综合运输部分频繁使用供应商,从而令外包成本增加。”
据海豚智库分析师了解,随着品牌商、工厂在线上销售比例日益增加,很多企业都有两套物流体系,一个服务线下经销商和零售商,一个服务电商。京东和顺丰都发展了新的业务部门,来承接企业的经销和商超的物流业务,业内称为合同物流,如DHL、嘉里物流都是此类。京东,顺丰大力发展合同物流,就是希望通过线上线下一盘货的方式,直接外包客户的全部需求,淘汰竞争对手。
这类业务承接下来之后,快递公司需要有个基础运力网络来运输,就衍生出了快运业务,京东物流财报中就提到了“快运业务大幅增长”。快运业务除了个人的大件包裹外,就是均重200kg的包裹,主要是服务工厂、品牌商向门店和电商卖家卖货。
在合同物流业务上,顺丰在规模、专业能力和运输网络等关键因素上都领先京东物流。而京东物流的合同物流、快运业务能够快速增长,还是借助京东商城与品牌商的关系。
而冷链和同城业务,都非常依赖背后的平台支持,所以这方面,京东比顺丰更占优势。
至于加盟快递的业务,顺丰和京东也都在开拓,京东在财报里没有过多提及,可见,距离盈亏平衡还很远。
综合来看,京东物流目前的外部订单,一体化供应链客户主要为京东开放平台的商家,合同物流业务客户,也是与京东商城有长期合作的品牌商,整体上,京东物流的核心优势,依然是背靠京东集团。
但是,从市场反馈来看,投资人眼中,一体化供应链业务,合同物流业务、快运业务……京东物流的门槛和护城河是既成的,很难模仿和复制,哪怕以亏损换营收增长,也易把握,能看到前景。
相比之下,通达系受制于阿里,在低端市场困兽犹斗,无序竞争,谁也赚不到钱,注定在低估值区间徘徊。
► 亏损15亿,意欲何为
营收高速增长的同时,剔除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以及股份支付等因素影响,京东物流上半年经整后的Non-IFRS净亏损15亿元。京东将之解释为,因长期加大网络基础设施、供应链技术研发等投入,以及进一步加大供应链解决方案及服务广度深度、扩大就业规模。
截至2021年6月30日,京东物流运营的仓库数量近1200个,包含其管理的云仓在内,仓储总面积已达约2300万平米。京东物流拥有超过20万配送员,7800个配送站,覆盖全国32个省、直辖市,445个城市及直辖市区,其中绝大多数配送站为自营。
过去一年间,京东物流新增仓库数量450个,这相当于2007年至2017年的10年间仓库增长总量。
另外,京东物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今年上半年,京东物流投入研发费用14亿,占总收入的2.8%,同比增长55.2%,领先于行业。而自2018年以来,京东物流已累计技术投入约67亿元。凭借在基础设施以及技术上的长期投入,京东物流持续推进京东整个履约链条的效率提升。根据京东最新一季财报显示,京东集团的库存周转天数继续下降为31天,履约费用率也再创新低,达到5.8%。
与此同时,京东物流持续增加新员工,并提升员工薪酬水平。截至2021年6月30日,京东物流仓储、分拣、打包、运输及配送的一线员工数量超过26万人。半年间,京东物流为这些一线员工薪酬福利开支从去年同期的115亿元增长48.6%到172亿元,据此保守计算,人均月支出已超过1.1万元,远超于行业。
京东物流持续增大基础设施投入、增加增加员工,扩大就业规模,增加员工薪酬……除了拉动新业务增长之外,应该还有另一重考虑:以行动表明,京东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低利润率经营,持续回馈社会,这样能够持久稳定的经营下去。
2021年秋天,“社会责任”超过了“用户量”、“增长”,成为互联网行业的高频关键词。拼多多设立100亿元农业科技专项,即“百亿农研专项”,称将不以行业价值和盈利为目的,推动农业科技进步。而腾讯拿出了约等于 2019 年全年利润的资金,用于推进社会公益类项目。其中 500 亿元用于“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还有 500 亿元用于乡村振兴、低收入人群增收等民生领域的“共同富裕专项计划”。
海豚智库认为, 在反垄断,保护弱势群体的大势之下,这就是科技公司最好的安排了。
赞 | 评论 2021-09-01 14:20 来自网站 举报
-
【拼多多2021年Q2:“百亿农研”投入能否支撑拼多多持续增长】
导语:拼多多靠什么实现了盈利?“百亿农研”巨额投入,对拼多多未来的业绩有何影响?文|李成东、杨琰来源|东哥解读电商北京时间8月24日,拼多多发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拼多多二季度营收230亿元,同比增长89%。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本季度的运营利润为20亿元,归属... 展开全文拼多多2021年Q2:“百亿农研”投入能否支撑拼多多持续增长
导语:拼多多靠什么实现了盈利?“百亿农研”巨额投入,对拼多多未来的业绩有何影响?
文|李成东、杨琰
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北京时间8月24日,拼多多发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拼多多二季度营收230亿元,同比增长89%。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本季度的运营利润为20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4亿元。
截至2021年6月30日,拼多多年度活跃买家数达到8.499亿,单季新增2610万,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7.385亿,占年活跃买家数的87%。
在公布经营业绩的同时,拼多多宣布将正式设立将专门设立100亿元农业科技专项,即“百亿农研专项”,称将不以行业价值和盈利为目的,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给农业科技从业者和劳动者更多动力。
拼多多靠什么实现了盈利呢?“百亿农研”这样的不计成本的投入,一定会稀释利润,对拼多多未来又影响几何呢?
► 业绩一览
2021年二季度,拼多多营收230.46亿元,同比增长89%,但低于市场预期的264.38亿元;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为7.385亿,同比增30%,也低于市场预期7.592亿。
当然,拼多多依然保住了中国最大用户规模电商平台的地位,拼多多平台年活跃买家达到了8.49 亿,较上一季度新增2610万用户。这个数字仍超越了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市场8.1 亿的年度活跃买家数量。
同时,拼多多APP平均月活跃用户占年活跃买家数的87%。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虽然用户数增长较上一季度显著放缓,但用户的活跃度和粘性越来越健康。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营收增速和月活用户增速均不及市场预期的前提下,拼多多股价却大涨。因为,拼多多实现了单季盈利,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拼多多2021年第二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4亿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为8.99亿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其净利润为41.25亿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为7720万元。
那么,拼多多何以实现了单季盈利呢?
► 轻营销,重研发,此消彼长
这是黄峥离开,陈磊全面掌舵拼多多半年后交出的第一份成绩单,“扭亏为盈”成为最受关注的点。
对此,拼多多 CFO 马靖在财报会议上表示,这一盈利表现对未来没有参考意义,因为二季度对拼多多是传统淡季,所以减少了营销费用的投放,从而实现了盈利。
实际上,拼多多扭亏为盈的重要原因,是拼多多在尽力缩减营销费用,本季度营销费用缩减至100亿元,相比上一季度,营销费用的支出降低了近30亿元。
在营销费用降低的同时,拼多多却继续保持了对全品类商品的补贴力度。
财报显示,平台用于销售与市场推广费用为10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91亿元,增长14%,“消费普惠”是拼多多提及的概念,意在表达拼多多对中小商家,以及消费者的回馈。
而以技术流著称的CEO陈磊,将更多成本投入基础设施以及技术研发:本季度,拼多多营业成本达到78.979亿元,同比增长197%,其中部分投入主要来自配送和仓储费用的增加。身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加大了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配送等供应链体系的建设。
其次,研发费用为人民币23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人民币17亿元,同比增长40%。
身为中国最大规模的电商平台,拼多多在本季度更积极的履行其社会责任。前不久,为了驰援河南赈灾,拼多多首期捐赠了1亿元人民币,捐款数额在互联网公司中排名前列。拼多多还联合近2万个多多买菜门店、网点向受灾群众提供了救灾物资。
减营销,重农业投入,让利中小商家和消费者,重农业,重社会责任。这成为陈磊“接棒”拼多多CEO后,拼多多呈现出来的全新形象。
► 不以商业价值和盈利为目的,拼多多投入百亿设立“农研专项”
单季盈利之后,拼多多并不打算把利润都留在账上或者分给股东。
未来,陈磊治下的拼多多将在研发领域投入更加激进,拼多多宣布将成立“农研专项”,投入“本季度的全部利润及以后几个季度可能有的利润,直至100亿总额”。
“百亿农研”项目,拼多多董事长兼 CEO 陈磊表示将亲自带队。对此,市场普遍认为,这样的大笔投入,意味着一定时期内,拼多多的利润将被稀释,那么自然会面临股东层面的压力。
“我觉得这个专项短期来看,还是会显著地影响股东的每股盈利,”陈磊在电话中也证实了这一点。而目前,“百亿农研专项”已通过董事会的批准。海豚智库认为,不计成本的深耕农研,才是支撑拼多多长远发展的最好故事:拼多多将身为最大规模电商平台,所获取的利润,投入农业科研,投入基于三农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冷链物流等等,切实扎根三农,同时让利给和合作伙伴和消费者,这样的战略,才真正利好拼多多的长远稳健发展。
实际上,作为起家于农产品的平台,拼多多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一直在加大。
2020年,拼多多就推出首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2021年8月,拼多多刚刚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共同启动了第二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第二届比赛将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邀约全球青年农业科研团队,利用前沿的营养科学、精准农业等技术,在6个月内挑战种出高品质、高产量的番茄,并将邀请专家团队,在关键营养元素指标上进行考核。
▲ 第三届农货节期间,安徽枞阳土鸡蛋直播带货现场,陈陶胜(右二)和枞阳县副县长王刚(右一)现场向网友展示煎土鸡蛋
2020年,拼多多联合国粮农组织、浙大携手启动“全球农创客大赛”。2021年5月,拼多多又联合国内产学研机构主办“首届中国农业机器人创新大赛”,在决赛队伍中,既有设施园艺机器人作业系统、全自动垂直农业生产系统等综合性机器人项目,也有垄作草莓收获机器人、水下围网巡检机器人、畜禽舍防疫消毒机器人。拼多多身为互联网平台,投身农业机器人的前沿探索之中,积极寻找,支持,鼓励国内优秀的农业科研人员,以推动数字农业的发展,这是真的为长期以来坐“冷板凳”的农业科研业界,带来了新的希望。
▲首届农研大赛期间,劳模工作队、艳九天队、圣野浆果富民队的顶尖农人队伍在比赛基地内
海豚智库认为,当下的互联网公司,一定程度上放弃利润、回馈社会,能够持久稳定的经营,就是对股东最大的回报。这已经成为业内共识。
京东保持低利润率经营,本季度净利润大降95%,对于利润下滑,京东给出的解释为:第一扩大就业规模;第二,员工薪酬福利;第三,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第四,让利合作伙伴和消费者。然后,京东的净利润大降,反而让其股价上涨。
而腾讯拿出了约等于 2019 年全年利润的资金,用于推进社会公益类项目。其中 500 亿元用于“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还有 500 亿元用于乡村振兴、低收入人群增收等民生领域的“共同富裕专项计划”。
在之前的文章《如果你在这之后购买中概股,你就是个白痴——中概股“团灭”背后》中,海豚智库总结了当下政策的风向:
“中国监管政策的目标并非“毁掉”互联网,而是限制平台的垄断,限制资本的无限扩张,而保护三个群体的利益:
第一个群体是中小企业,比如阿里、京东、拼多多上的中小卖家们,希望平台切实降低营销成本,让利给中小企业。
第二个群体是劳动者,所以政策要求餐饮外卖平台维护外卖送餐员的权益,尤其是为确立劳动关系的骑手提供社保、补充灵活就业保险等建议,无疑会造成企业用工成本的增加。
第三个群体是用户,所以政策要求平台不要“二选一”,滥用垄断地位牟取超额收益。同时,政策还要保护国家的信息安全,滴滴就是因此被下架。”
在此基础上,业内普遍认为,最近政府的政策,聚焦重新平衡企业的盈利和劳动者报酬在分配里面的比例,利益分配会像劳动者倾斜,限制资本回报和企业利润,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被提到以往没有的高度。
而拼多多“不以商业价值和盈利为目的的“百亿农研”,以行动践行“一号文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精神,也体现了拼多多正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身为大平台,让利给中小商家和消费者,身为大型互联网公司,扎根三农,切实服务、赋能农业。
赞(2) | 评论 2021-08-27 18:07 来自网站 举报
-
【京东健康2021H1用户数破亿,普惠医疗持续创造社会价值】
导语:京东健康是对传统医疗行业的补充,加速其数智化转型。文|李成东、朱柳香来源|东哥解读电商8月24日,京东健康(6618.HK)发布了2021年中期业绩公告。财报显示,2021H1京东健康营收同比增长55.4%至136.4亿元;期间亏损4.54亿元,同比减少91.5%。截至20... 展开全文京东健康2021H1用户数破亿,普惠医疗持续创造社会价值
导语:京东健康是对传统医疗行业的补充,加速其数智化转型。
文|李成东、朱柳香
来源|东哥解读电商8月24日,京东健康(6618.HK)发布了2021年中期业绩公告。财报显示,2021H1京东健康营收同比增长55.4%至136.4亿元;期间亏损4.54亿元,同比减少91.5%。截至2021年6月30日,过去12个月的年度活跃用户数量达到1.09亿,半年净增1880万。
本周以来,京东健康的股价连涨三日,涨幅超过25%,截至8月25日港股收盘,再度上涨3.2%,达到75.8港元/股,总市值约2400亿港元。股价反弹的支撑点在于,营收保持增长,以及用户的普遍认可,作为国内头部的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京东健康是优质的投资标的。
► 业绩一览
京东健康2021年中期业绩表现亮眼,年活跃用户数破1亿,“自营冷链”覆盖超100城,正发挥数智化供应链更大效能。
财报披露,报告期内,京东健康总营收为136.4亿元,同比增长55.4%。其中,销售产品收入同比增长52.9%至118亿元;服务收入同比增长73%至19亿元。其驱动力在于活跃用户数以及合作伙伴的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上半年提供大量免费在线咨询、以及优质商品持续平价销售以让利用户,京东健康的毛利率同比下降1%;
用户规模上,截至2021年6月30日,过去12个月的年度活跃用户数量达到1.09亿,相比于截至2020年底过去12个月的年度活跃用户数净增加超过1880万。
报告期内,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开设的专科中心已增至24个,自有和外部合作医生及医疗专家超过13万名,上半年日均在线咨询量持续攀升,已超过16万。
国内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2020年7月至2021 年4月间,京东健康APP 的次日活跃用户留存率从17.99%提升到37.14%,周活跃用户留存率从11.05%提升到23.66%。同时,月人均使用时长从12.28 分钟提升到20.02 分钟,月人均使用次数从5.94 次提升到10.52 次,提升近一倍。核心用户数据的不断提升说明用户在疫情初期培养出的线上问诊和购买习惯仍在不断得到强化。
公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其零售药房拥有超过4000万SKU,全国范围内的药品仓库和非药仓库数量分别增至17个和超过350个,并构建覆盖全国超过100个城市的药品“自营冷链”能力。
► 线上医药零售行业开跑,要抓住两大核心点
近年来,医药行业不断推出新政策,从药物一致性评价、《药品管理法》修订,再到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及医保支付改革等;同时,随着疫情带来的就医行为转变,非接触购药需求日益增长,让互联网医疗逐渐渗透。
有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线上医药零售规模已达1956亿元,预计2021年交易规模将达到2260亿元。业内人士认为,即使疫情过去,接下来线上医药零售的市场规模也还会保持50%的增速。
截至2021年7月份,中国已建互联网医院超1600家,仅上半年,新增互联网医院超过500家,互联网医院建设正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
根据线上医药零售用户调研的数据,仅有11%的人完全依赖药店/医院购药,大多数人开始接受并尝试线上渠道。之所以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线上问诊购药,是因为其便利性以及更全的药品供应。
也就是说,线上医药零售这个赛道前景可观,而业务的展开必须围绕“快”和“全”两大核心。“快”指的是依托于先进供应链体系形成的对于各地区和不同应用场景的全面覆盖;而“全”则主要指线上医药零售药品供应上的品类齐全,需要线上医药零售能“拿得到药”。
京东健康现在做的,正是对原有医疗体系的补充,而不是在分夺资源。何出此言?
随着线上医药零售行业的发展,长期在线上渠道上购买药品的用户构成了第一批核心用户。核心用户群体的形成,使得线上医药零售在整体药品流通渠道中的定位,让其转而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符合自身特点的运营逻辑和供应链体系。此举解决了线下药店药品不全、价格不透明等痛点,为用户提供更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健康服务产品。
具体来看,京东健康是怎样做的?从2017年取得互联网医院牌照,到2019年上线首个专科心脏中心,再到2020年推出京东家医,京东健康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逐渐浮出水面。
目前,京东健康强大的医疗服务能力集中体现在“京东家医”项目。作为京东健康的家庭医生服务产品,京东家医于2020年8月上线,可为用户及家庭提供7×24小时健康咨询,超过2700家医院门诊预约、48小时线上名医会诊等一系列实用的家庭医生服务。2021年上半年,京东家医用户活跃占比达87%,上线至今用户数月平均环比增速220%。
此外,最早上线的“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是国内首批取得互联网医院牌照的独立设置型互联网医院之一,打破空间局限,大大提高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提升医疗健康服务的效率。报告期内,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开设的专科中心已增至24个,自有和外部合作医生及医疗专家超过13万名,上半年日均在线咨询量持续攀升,已超过16万。随着越来越多的全国学科带头人级别的专家和顶级名医的加入,京东健康已经建成了业内完善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消费医疗方面,京东健康还助力实体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有效连接用户与线下消费医疗健康机构,帮助广大消费者更加便捷地获取体检、核酸检测、疫苗等健康管理服务。报告期内,京东健康已与诺辉健康、泛生子、新氧、IDSO齿科联盟、辉瑞中国等伙伴达成战略合作。
不过,互联网医疗仍处于发展阶段,京东健康也在不断完善其业务模式,要始终领跑行业,京东健康的硬实力体现在哪?探讨这个问题,或能给行业带来更多启示。
► 京东健康的优势是什么?
5月11日,在“京东大药房5周年品牌伙伴大会”上,京东健康医药事业部总经理金恩林分享道:“从今年3月起,我们加速开拓‘自营冷链’能力。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京东大药房‘自营冷链’从零开始,目前已覆盖全国9个省级行政区的58个城市。”
事实上,短短20天后,上述数据便近乎实现翻倍。截至6月1日,即京东618“开门红”第一天,京东大药房“自营冷链”能力覆盖的城市数已突破12个省级行政区的100个城市。
拓城和拓品速度的背后,京东大药房的供应链差异化优势正不断显现。总结而言有二——
其一,全品类、全渠道的优势。
目前,京东大药房已成为国内药品种类最全的线上零售药房之一。京东健康已经与卫材中国、赛诺菲、雅培等多家全球知名医药企业健康公司签约合作,以满足用户慢病用药的需求。此外,全球多家跨国药企的多款新特药已在京东大药房线上首发。京东健康的药品供应已覆盖慢性病至罕见病等几乎全品类药品,全品类布局得到进一步完善。
全渠道布局上,“京东药急送”已覆盖全国超过300个城市,能为用户提供覆盖全时段的送药服务;同时,京东健康还通过数智化供应链能力助力线下小微企业降本增效,联盟大药房累计合作门店已超过500家,覆盖全国17个省级行政区。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新特药的可及性,京东健康还在多地开设线下院边店和DTP药房,通过持续加大线下服务业态投入,不断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履约体系。
其二,全场景、全生命周期体验的打造。
公告显示,京东健康的零售药房业务通过自营、在线平台和全渠道布局相结合的运营模式,为用户提供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体验。并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为地方政府、线下医院、线下药房等多方提供智慧解决方案。
此外,京东健康还为线下合作零售药房提供一站式全渠道数智化解决方案,帮助实现工业到商业、商业到终端药店、药店到用户的连接,进一步助力传统线下零售药店数智化转型升级,帮助药店实现降本增效。
随着布局的加深,京东健康逐步在患者疾病教育、患者疾病管理、乃至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和服务落地。为患者搭建服务后,京东健康凭借“B2C+POP+O2O”的组合优势,为药企也带来了“医药健康消费全场景”营销模式。
► 推动普惠医疗,凸显长期价值
京东健康CEO辛利军表示:“将不断加强‘零售药房+医疗健康服务’生态开放能力,进一步将普惠医疗传导至每位用户,并坚持长期价值,为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可以理解为,京东健康通过构建以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京东家医和消费医疗等业务为核心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促进了资源优化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从而助力实现普惠医疗。
此外,“解决行业痛点,创造社会价值”是京东健康一直坚持的理念。正如美国管理学家詹姆斯·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中提到的:“企业存在的目的不是赚钱,企业真正存在的原因是对社会作出贡献”。
所以,京东健康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展现出自身的核心价值。
首先,京东健康基于疫情常态化防控经验,建立了更加长效的服务机制。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京东健康迅速上线“防范阻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区”,随后升级为“抗疫专区”,免费为广大用户提供全部科室的在线问诊服务。今年春节前后,京东健康全力保障线上咨询服务以及药品和医疗防护用品等物资供应,充分发挥在2020年疫情以来积累的丰富的抗疫经验。同时,京东健康还全面升级核酸检测在线预约和上门检测服务,并上线“新冠肺炎疫苗动态平台”。七月份,河南遇特大暴雨灾害,京东健康也在第一时间派出了线下医疗队,为当地抗洪救灾人员和民众提供医疗保障,同时联合品牌向当地捐赠了急需的药品和消杀防疫物资。
其次,京东健康在今年还成立了“京东大药房罕见病关爱中心”。携手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成立“京东健康罕见病关爱基金”,通过打造“医、药、险、公益”一站式解决方案,帮助罕见病的防治和救助体系快速建立,切实解决罕见病群体就医痛点。
在医药健康行业数智化转型的关键期,京东健康通过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将普惠医疗传导至实体经济、传导至每一名用户和合作伙伴,最终形成多赢的局势——对京东健康而言,丰富了药品品类、让品控和价格体系更加透明,并获得越来越多的用户信赖;对行业而言,京东健康行业领先的供应链生态,优化了成本、效率和体验,让业内的合作伙伴轻松转型升级。到此,普惠医疗带来的社会价值不断凸显,且会随着京东健康的发展持续下去。
► 写在结尾
总体来看,2021年上半年,京东健康交出了令市场满意的答卷,用户数和合作伙伴不断增多,并将在服务实体企业、社区和农村等基层医疗方面,继续创造更大社会价值。
近日,瑞信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京东健康上半年收入符合预期;经调整纯利为6.67亿元,按年升80%,胜预期。该行维持其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维持142港元,大约还有一倍的上升空间。
赞(2) | 评论 2021-08-26 21:16 来自网站 举报
-
【双汇父子战争背后:万隆高价采购美国猪肉谜局】
导语:双汇“废太子”万洪建,直指双汇董事会万隆,在中国猪肉价格下降之时,却高价进口美国猪肉损害了上市公司双汇发展的利益。海豚智库试图一探真相。文|金珊、王雨佳来源|东哥解读电商双汇父子战争硝烟背后,300亿就此市值蒸发。自万隆和万洪建“父子反目”公开的6月17日到8月17日,两个... 展开全文双汇父子战争背后:万隆高价采购美国猪肉谜局
导语:双汇“废太子”万洪建,直指双汇董事会万隆,在中国猪肉价格下降之时,却高价进口美国猪肉损害了上市公司双汇发展的利益。海豚智库试图一探真相。
文|金珊、王雨佳
来源|东哥解读电商双汇父子战争硝烟背后,300亿就此市值蒸发。
自万隆和万洪建“父子反目”公开的6月17日到8月17日,两个月内,万洲国际股价跌幅超过10%,市值缩水约105亿港元。双汇发展也在近两个月内下跌超过18%,市值缩水约200亿元人民币。
8月17日,万洪建的署名文章《万洪建:我眼中的父亲和万隆》文中,更是直指万隆不顾反对高价进口美国冻猪肉10万吨,给双汇造成多达8亿元的损失,“肥美损中”,损害了上市公司双汇发展的利益。
此文一出,旋即引起轩然大波。
有市场人士和媒体认为,2021年6月底,全国22省猪肉平均价格为21.7元/kg,而美国猪肉市场价格受疫情影响逐渐攀升。万隆高价进口美国猪肉损害了双汇的利益。双汇发展2021年业绩不佳,与万隆的利益输送,直接相关。
实际上,在国内猪肉价格下降的背景下,双汇的不少友商盈利颇丰,而双汇发展2021年发布的半年报显示,营收同比下降4.14%,净利润同比下降16.57%,尤其显得难看。
双汇发展解释称,收入下降主要因为2020年同期冻品盈利基数较高、本期由于中外价差收窄进口肉盈利下降、员工及市场费用的投入增加等。
那么,在国内猪肉价格下调之时,万隆依然大量美国冻猪肉,此举是否合理? 双汇的利润下滑,是否和此举直接相关?
海豚社分析师,将透过中美猪肉的采购价格,判断双汇海外采购策略的合理性。
► 万洲国际“肥美损中”调查
万洪建质疑原文如下:“今年2月26号,万老板携郭丽军一起签发“关于调整美国六分体价格建议”,不理会国内双汇管理人员的强烈反对,继续大量进口美国六分体,2月底进口六分体的市场平均价格只有21500元,你们却强行将美国产品进口结算价格从21000元/吨大幅提高到25800元/吨,进口量接近10万吨。”
海豚社分析师查看双汇发展财报显示,双汇发展每年都会通过罗特克斯在美国进行采购,采购商品主要为分割肉、分体肉、肉类及副产品。
双汇通过罗特克斯采购的在全部采购中的份额逐年增加:从2015年4.8%上涨为21.14%。
采购金额也随之增加,2020年同比增长最为明显,达到了132%。
但是,即便是在份额最大的2020年,近八成的采购还是从国内来进行的。
数据来源:双汇发展历年财报
2019年至今,双汇发展为什么大量增加对美国冻猪肉的采购?主要是受中美猪肉价格变动的影响,美国市场价格,显著低于中国市场价格。
2015年至2020年,美国市场的猪肉平均批发价格一直保持相对平稳的状态,变动较小,但与国内猪肉市场价格相差不大。所以,前期双汇发展并没有大量从美国进口。
但是,2019年到2020年,中国市场的猪肉平均批发价格的逐渐攀升,特别是2020年,中国猪肉价格已经达到了美国猪肉价格的两倍。
数据来源:经美国农业部 前瞻网 整理可得
双汇发展由此增加了美国的采购量,来降低成本,维持利润,这是完全合理的行为。
海豚社分析师提取了双汇财报中,双汇历年从罗特克斯的采购金额,将之与美国平均市场价格相除,可以大致得到双汇发展从国外进口的猪肉吨数。再以此吨数,和同期中国市场猪肉均价相乘。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从中国市场购买等量的猪肉,双汇发展必然将会付出更多的成本。
图为双汇发展从美国市场和中国市场进口猪肉所花费的金额:
数据来源:根据美国农业部和前瞻网计算
而从美国市场采购猪肉,在2019年和2020年,都为双汇节省了更多的资金。
2020年节省了119.04亿元。在2021年的上半年也同样带来了8亿元的节省,而并非亏损。
数据说明:正数表示计算盈利,负数表示计算损失
以上分析,是基于双汇国际用美国市场平均猪肉价格来采购的前提下,才能够成立。仅从2020年来看,如果双汇用高于美国市场平均价格来购买猪肉,只要价格低于中国市场,也依然存在巨大的盈利空间。
如图,两种购买策略价差高达119.04亿元。所以,双汇发展选择增加美国市场的购买比例增加,是明智的决策。
那今年上半年,在中国市场价格大幅下跌,美国价格上涨的新背景下,双汇国际从美国进口是否还具有盈利空间?是否借机将利益输送至美国?
海豚社算了一笔账:
万洪建所说的,今年2月底发生的10万吨订单,我们提取财报数据,对2021年上半年的采购金额进行拆解。
2021Q1财报显示,双汇从美国罗特克斯采购金额为28.64亿元。根据同期的美国市场价格181.6美分/磅,以人民币汇率6.4来进行换算,价格为25.83元/kg。也就是万洪建所说的25800元/吨。同时,用采购金额除单价所得出的吨数为11.09吨,与万洪建所说的10吨相接近。
由此推理,2021年Q1,双汇发展从美国采购的猪肉,极有可能就是万洪建所说的造成损失的订单。
如果等量的猪肉,在今年一季度的中国市场上进行购买,需要花费多少钱呢?
通过前瞻网披露的中国市场的猪肉批发价,海豚智库分析师算出,2021Q1猪肉估算批发价格为42210元/吨。而这一价格也远高于万洪建所说的双汇发展抬高价格后的25800元/吨。
当然,这笔采购是否必须发生,作为同属于万隆国际的子公司双汇发展是否可以拿到优惠,能够以万洪建所说的21500元/吨成交?我们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不考虑运输、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双汇发展从2019年至今,提高美国冻猪肉的采购量,比在中国采购猪肉更加便宜,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利润。
► 写在结尾:
海豚社认为,双汇发展从美国购进猪肉,确实可以降低企业的营业成本,是合理的策略。万洪建对万隆的“肥美损中”指控,并不成立。
而双汇发展采购更大的比重是在中国,存货跌价准备的上涨更多是由于国内猪肉价格市场的下降所导致的。未来猪肉的价格还会随着猪周期的运行有所回升,双汇发展的利润还有上涨的空间。
附录:万洲国际,双汇发展,业绩解读
万洲国际和双汇发展接连发布2021年半年报,但业绩表现均不佳。双汇发展营收和净利润大幅下降。万洲国际的营收有小幅度增长,但经营利润下降。
众所周知,万洲国际是双汇发展的母公司,其旗下还有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是美国排名第一的猪肉生产商,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猪生产商及猪肉供应商。
市场的质疑点,就集中在双汇营收和净利的下降,和万洲国际营收的增长上。
双汇发展8月13日发布财报显示:
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48.42亿元,相比于去年同期下降了4.14%;
营业成本为291.81亿元,相比于去年同期下降3.32%;
毛利率为16.25%,相比于去年下降了0.72%;
总费用为23.12亿元,同比上涨了8.17%。其中销售费用上涨最快为12.2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37亿元,相比于去年同期下降了16.57%。
双汇发展的业务按行业可以拆解为肉制品业、屠宰业和其他。
屠宰业主要包括生猪屠宰销售和对进口猪肉的加工,营收为209.91亿元,占总营收的60.25%,相比于去年下降了12.19%.2021年上半年的毛利率为6.75%。毛利率同比下降了0.23%。
肉制品业的营收为136.57亿元,占营收的39.19%,相比于去年下降了2.45%。毛利率为28.46%。毛利率同比下降了1.74%。其他业务营收33.33亿元,占总营收9.70%。
海豚社认为,双汇发展的净利润下降,主要原因是是主营业务的毛利率下降和费用的上涨。屠宰业占双汇营收的六成,但毛利率较低。肉制品业是利润的主要来源。上半年肉制品的毛利率下降幅度大于总毛利率的幅度。同时,费用的上涨过快也是影响净利润的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本期存货跌价准备及合同履约准备期末余额为4.46亿元,相比于期初余额增加了105%,吃掉了毛利。
图片来源:双汇发展财报
再看万洲国际8月12日发布的财报:
万洲国际的两大主要业务是肉制品和猪肉,主要经营范围是中国、美国和欧洲。
2021年上半年的营收为133.31亿美元,相比于去年同期增长了6.8%;经营利润为9.2亿美元,同比下降了0.5%。
对2021年上半年营收拆解,肉制品营收上涨了10.8%,贡献比为48.5%。经营利润上涨了17.6%,贡献比为88.7%;其中美国区域是主要的推动力量,营收上涨了13.6%,经营利润上涨了47.3%。中国区域相比于去年同期营收小幅度上涨,利润下降。
猪肉的营收为61.39亿美元,相比于去年变动不大,贡献比为46.05%。经营利润为0.77亿美元,贡献比为8.4%,同比下降了71.1%。主要是由于美国市场亏损导致,美国市场经营利润由盈利0.96亿美元变为亏损0.17亿美元。中国市场经营利润下降了32%,欧洲市场下降了62.9%。
财报相继发出之后,8月13日收盘,万洲国际(00288.HK)与双汇发展(000895.SZ)股价“一涨一跌”:万洲国际上涨3.14%,报6.56港元/股;而双汇发展下跌0.88%,报27.00元/股。
但是,自万隆和万洪建“父子反目”公开化的6月17日到8月17日,万洲国际收盘价跌了18.7%,市值跌破千亿港元,为847.96亿港元;而双汇发展也在近两个月内下跌超过35%,双汇发展最新市值846.07亿元,相较于去年股价高点,已经腰斩。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
赞(1) | 评论 2021-08-25 15:51 来自网站 举报
-
【京东2021Q2:多元化收入助力营收大涨26%,用户数再创新高】
导语:营收大涨,利润下滑,京东的钱都花去哪里了?文|朱柳香北京时间8月23日晚间,京东集团(纳斯达克股票代码:JD;港交所股票代号:9618)披露了2021年第二季度业绩(以下简称2021Q2)。数据显示,二季度京东实现营收2538亿元,同比增长26.2%,高于彭博预期的2484... 展开全文京东2021Q2:多元化收入助力营收大涨26%,用户数再创新高
导语:营收大涨,利润下滑,京东的钱都花去哪里了?
文|朱柳香
北京时间8月23日晚间,京东集团(纳斯达克股票代码:JD;港交所股票代号:9618)披露了2021年第二季度业绩(以下简称2021Q2)。数据显示,二季度京东实现营收2538亿元,同比增长26.2%,高于彭博预期的2484亿元;经调整归属股东净利润46.3亿元,同比减少21.7%,高于彭博预期的35.2亿元;调整后每ADS收益2.90元,市场预估2.12元。
此外,截至2021年6月30日,京东年度活跃购买用户数为5.32亿,创历史新高。
在国内消费市场持续复苏的带动下,京东核心业绩指标获得超预期增长,受此利好,股价也迎来涨势。截至美东时间8月23日收盘,京东美股上涨3.32%,报收65.73美元,24日盘前大涨九个点。
数据来源:富途证券
► 业绩一览
财报显示,京东2021Q2营收2538亿元,同比增长26.2%。其中,京东零售业务营收2326亿元,同比增长23%,在总收入中占比约91.6%;京东物流营收261亿,同比增长46%;新业务营收70亿,同比增长60%。2021年上半年,京东总营收4569.77亿元 ,同比增长31.60%。
数据来源:京东财报
成本和费用方面,京东2021Q2的总成本同比上涨28%至2221亿元。二季度费用支出315亿元——其中,履约费用146亿元,同比增长22.5%,履约费用率为5.8%;销售费用增长56%至106亿元,研发费用为36亿元,管理费用增长80%至26亿元。受平台二季度促销力度加大及股权激励增加影响,费用支出稍有上涨。
由此,京东二季度实现毛利润317亿元,毛利率为12.5;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为46亿元,2020年同期为59亿元。
截至2021年6月30日,京东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及短期投资共计1781亿元。
业务方面,截至2021年6月30日,京东年度活跃买家达到5.319亿,同比增长27.4%,较去年同期净增了1.15亿,单季新增3200万,创下历史最高增量。
至2021年6月30日,京东体系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员工数近40万人(其中上市公司部分除兼职人员以及实习生外超过32万名员工,位居民营企业前列)。
京东成立的18年来,始终坚持把用户、合作伙伴和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服务着不断扩大的数百万计的业务伙伴和超5亿用户。京东数十年如一日地巩固供应链及技术,不仅是为零售业务发展做铺垫,更实现了与社会的共赢。
► 营收大涨39%,京东坚持投入新业务
后疫情时代,国内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京东零售作为头部电商平台以及核心企业服务开放平台,优先享受利好。京东在第二季度创造了2538亿元的新记录,且其收入不断多元化。在日百快消品等品类的扩张,以及3C的稳定发力下,京东核心零售业务营收同比增长了23%;京东物流取消和云计算及AI业务的合并后,物流的外部收益增长接近三位数;受物流和其他服务收入的推动,其净服务收入的年增长率达到49%。
数据来源:京东财报
京东官方表示,面对复杂的竞争环境,今年的618周年庆活动仍然取得了27.7%的同比增长,活动期间累计下单金额超3438亿。
另外,受云计算和AI业务拆分、及新业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影响,虽然新业务第二季度营收达到70亿元,两年来的复合增长率达到60%,但其运营亏损仍有30亿元。虽然二季度京东营收增长明显,但最终的经调整归属股东净利润为46.3亿元,同比减少了21.7%,京东的钱花到哪里了?
首先,京东扩大了就业规模以及提升了员工福利。至2021年6月30日,京东体系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员工数近40万人(其中上市公司部分除兼职人员以及实习生外超过32万名员工,位居民营企业前列),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近12万人,京东无疑成为国内民营企业员工人数最多的企业。
2021年上半年,京东物流为26万一线员工支付的月平均工资支出超过1.1万元;此外,京东还为员工提供诸如"安居计划"、特殊环境补贴、及新冠疫情险等一系列福利。
其次,伴随着新业务的展开,京东持续投入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1年6月30日,京东物流运营约1,200个仓库。包含京东物流管理的云仓面积在内,京东物流仓储总面积约2300万平方米。
京东表示,将打造B2C自营、B2CPOP、全渠道到家、到店、即时零售多种零售模式组合的零售平台。
最后,让利合作伙伴和消费者。数据显示,京东二季度的存货周转天数为31天,同比下降3.8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44.2天,同比下降5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2.6天,同比下降0.2天。
长期来看,京东的盈利能力有望随着基建的完善、技术的成熟后,在规模效益下得到大幅提升;短期内重点关注营收结构的变化情况,以及用户数、合作伙伴等业务数据的增量。
► 用户数再创新高,圈粉5.32亿人
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京东年度活跃用户数同比增加27.4%至约5.32亿,较去年同期净增了1.15亿,单季新增3200万,创下历史最高增量。这其中,超过70%的活跃用户所购买的商品被送达三至六线城市。
数据来源:京东财报
通过拓展京喜、抖音、线下店等新渠道,2019年以来京东的新用户增长再次提速。京东表示“来自大市场的用户不仅持续贡献了近80%的新用户,在过去的12个月里,他们也占了总活跃用户的7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京东的付费会员数量在本季度同比增长30%,数量增长达到非会员的9倍。
回顾历史,京东的用户增长是可持续的。其逻辑在于,京东利用供应链及技术优势提高品牌和商家的参与度,以此提高用户购买力和复购,再用高质量的订单和销量反哺合作伙伴,形成良性循环。数据显示,京东总订单量在第二季度的增速超过了40%,比长期活跃用户增速更高。
市场普遍认为,用户数增长仍将是京东最大的基本盘,未来三年京东活跃用户数将突破7亿。
这背后的依靠——
一是京东强大的实体经济。在全国运营和管理着超过2300万平米的仓库,900多万SKU的自营商品,并通过全渠道模式和供应链能力连接着近百万的线下门店。
二是京东领先行业的服务能力。京东体系里,包括非上市公司有近40万名员工,而且大多奋战在配送、仓储、客服等一线岗位上,他们的服务可以触达到55万多个行政村,帮助全国92%的区县,84%的乡镇消费者都可享受到当日达或次日达。
► 政策向好,京东率先成为行业标杆
近期市场担忧政策进一步强化对平台经济监管,这种悲观情绪极度打压电商股表现。对此,京东零售CEO徐雷表示:“针对国家监管京东正在主动自查,已经完成了自查和整改,内部已建立监测体系,避免违反国家规定,因此监管对京东影响不大。京东注重用户隐私保护,未来会持续加强用户隐私保护,判断用户隐私方面的监管政策会对以广告为主的平台影响更大。”
也就是说,政策并非是在打压互联网行业,而是试图创造一个更为公平、健康的经营环境,这对行业长期发展是利好,只是市场短期悲观情绪错杀了优质企业。
近日,光大证券上调京东目标价至325港元,对应2021年自营业务17倍PE,平台业务4倍PS,给予“增持”评级。
赞(4) | 评论 2021-08-24 19:03 来自网站 举报
-
【唯品会2021Q2活跃用户数大涨32%,特卖电商还有多少向上空间?】
导语:2021年唯品会Q2净利润15亿,当下100亿美金的市值,市盈率才10倍。为什么现在是投资机会?因为向下的空间不大,向上空间很大。但又如何理解Q2增长不及预期,以及Q3季度预期增长只有5-10%。未来唯品会的增长空间有多大?文|李成东、朱柳香来源|东哥解读电商北京时间8月1... 展开全文唯品会2021Q2活跃用户数大涨32%,特卖电商还有多少向上空间?
导语:2021年唯品会Q2净利润15亿,当下100亿美金的市值,市盈率才10倍。为什么现在是投资机会?因为向下的空间不大,向上空间很大。但又如何理解Q2增长不及预期,以及Q3季度预期增长只有5-10%。未来唯品会的增长空间有多大?
文|李成东、朱柳香
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北京时间8月18日晚间,特卖电商唯品会(vip.com,NYSE:VIPS)披露了其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以下简称2021Q2)。
唯品会披露财报后,股价下跌2.73%,市值逼近100亿美元。中概股大甩卖,而高瓴近期为什么增持唯品会?如何看待Q2唯品会的业务表现?
财报数据显示,唯品会第二季度营收达296亿元,非通用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1.3%至15亿元;GMV突破481亿元,总订单数达2.215亿单,2021Q2总活跃用户数为5110 万人,同比大涨32%。至此,唯品会已经实现连续35个季度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唯品会预计第三季度营收为37.6亿-39.5亿美元(243亿-2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5%至10%,是低于分析师一致预期的41亿美元。受营收略低预期影响,唯品会18日收盘股价下跌2.73%,报收14.26美元。
不过,去年三季度处于疫后消费恢复阶段,营收基数增长较大,今年受疫情反复影响,唯品会的业绩指引低于市场预期是合理的,不过长期来看,四季度作为购买旺季,有望提振唯品会全年及未来的表现。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今年以来,中概股普遍大跌,唯品会同时期的表现其实比同行企业更好。
2021年唯品会Q2净利润15亿,全年净利润至少60亿,当下100亿美金的市值,市盈率才10倍。为什么现在是投资机会?因为向下的空间不大,向上空间还有很大。
市场对于唯品会始终存在分歧,今天就来聊一聊海豚智库依然看好唯品的理由。
► 业绩一览
概括来说,唯品会2021年第二季度营收、净利持续稳健增长,再度刷新盈利长跑纪录。
财报显示,唯品会该季度实现营收296亿元(约合46亿美元),同比增长22.8%,上年同期为241亿元。
按照通用会计准则,归属股东的净利润为11亿元(约合1.692亿美元);按照非通用会计准则,归属股东的净利润为15亿元(约合2.276亿美元),同比增长11.3%。
此外,2021Q2唯品会毛利润60亿元,比上年同期的49亿元增长20.6%;毛利率为20%,保持稳定。
费用方面,唯品会第二季度总运营费用为48亿元,比上年同期的38亿元增长26.32%,占总收入百分比为16.2%。其中,履约费用为21亿元;营销费用为14亿元,去年同期为10亿元;研发费用为3.699亿元;管理费用为10亿元。唯品会此次营销费用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对于客户获取和保留相关的广告活动的投资增加。
截至2021年6月30日,唯品会拥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和限制性现金165亿元,短期投资36亿元。
业务数据方面,唯品会第二季度活跃用户人数为5110万人,与去年同期的3880万相比增长32%,超级VIP付费会员规模同比增长近50%;GMV达到481亿元,同比增长25%;订单数量为2.215亿份,与去年同期的1.705亿份相比增长30%。唯品会表示,在新客获取方面,00后消费者也有不错的增长,同时唯品会也在加大对短视频平台的投放。
► 营收同比大涨22.8%,连续35个季度盈利
回顾唯品会历年财报,营收增长的幅度总是与用户增量挂钩,这也是我们长期关注的重点。
报告期内,唯品会实现营收296亿元,同比增长22.8%,上年同期为241亿元。2019年以来,唯品会的营收一直保持可持续的增长,除20Q1受疫情打压外,营收增速有显著提振。
数据来源:唯品会历年财报
这背后是平台快速上行的交易额。在当季推出的唯品会“419品牌特卖节”上,活动订单量近1500万单,较去年同期销售额接近翻倍增长;伴随着换季、出游等需求,二季度唯品会的GMV同比增长25%至481亿元,总订单量也达到2.215亿。
此外,在合理的费控下,唯品会盈利长跑再次刷新。在订单量同比大涨30%的前提下,唯品会的履约费率维持了6.9%的水平,且4.7%的营销费率处于同业低位。因为平台的新用户和老用户占比不同,所以唯品会要不断完善在二者间的投放策略,目前唯品会的目标是保持市场份额的扩张,未来在低水平下适当提高均是合理的。
长期来看特卖模式具有抗周期性,且前景可观。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特卖市场规模预计超过1.6万亿元,消费者购物观念更加理性化,“好品牌、好品质、高性价比”将成为中国消费的一大趋势。
后疫情时代,消费升级趋势明显,用户对品牌商品、跨境商品的需求有增无减。尤其在李宁、安踏、鸿星尔克等国货品牌引领国潮热的影响下,国内品牌服饰、鞋履的消费需求在全球市场规模比例逐年上升。随着消费习惯养成,特卖模式深入人心,今年市场规模有望提升10%-20%,唯品会作为头部平台,率先受益,今年表现将更胜以往。
可以说,唯品会已经成为国内“特卖电商”的代名词。
之所以能持续领跑行业,唯品会亦抓住了一个关键词,两个关键点,即“聚焦”。——聚焦高价值、高潜能核心用户运营,确保用户数的快速增长是高质量、可持续的;聚焦头部品牌,进一步凸显“好品牌的超值价”这一特卖模式的核心竞争力。
库存市场大有可为,特卖市场大有可为,美国最大的特卖公司TJ MAX市值800多亿美元,中国最大的特卖公司唯品会,才100亿美元。所以未来市场成长空间还很大。
► Q2活跃用户数达5110万,“他”经济价值凸显
看好唯品会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唯品会重新恢复了用户的高速增长。用户指标属于先行指标,当然未来季度也建议投资人重点关注用户增长指标。
首先是用户的“聚焦”。
在流量红利告竭的当下,存量竞争无异于虎口夺食,唯品会二季度依旧实现了活跃用户人数同比32%的增长,达到5110万人。其中,超级VIP累计注册用户同比增长近50%。
数据来源:唯品会历年财报
唯品会用户数量和质量双提升的原因,概括而言有两大点——通过技术应用提升好货与用户的匹配,驱动高价值用户增长;深入洞察用户,挖掘需求,促进高潜能用户增长。
具体来看,唯品会聚焦了高价值、高潜能核心用户, 通过大数据捕捉高复购、高活跃、高消费力用户的消费需求,优化品牌等级,聚焦大牌精选爆款单品,并完善推荐算法能力,提升更优的人货匹配,从而不断扩大高价值用户规模。
针对平台核心高价值用户群体的付费会员——超级VIP用户,唯品会不仅为其提供全年自营商品免邮、免收退换运费的服务,并推出自营商品“折上9.5折”等特权。
此外,唯品会聚焦核心品牌好货的策略,也吸引了大量偏好大牌经典款、基础款的男性用户。男士快速浏览、快速购买决策等消费特点,使其成为平台高潜能用户群体。二季度,唯品会协助自然堂男士品类突围,爆款单品“男士冰川保湿露”销售增长40倍,拉动男士系列整体增长6倍,为品牌男士人群带来2倍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唯品会也在不断完善商家端的服务,实现在b端的赋能,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近期,国货赈灾事件也使得运动品牌、国产品牌深受追捧,“国潮风”、“运动风”等因素带来男性用户、年轻用户等群体新的增长机会点。为了满足年轻客户群体的需求,唯品会通过与国产品牌、运动品牌深度合作,从联合定制、赋能销售等角度,助力国产品牌和运动品牌发展。同时为年轻群体提供极致消费体验,促进年轻消费群体的快速增长。
在电商红利渐失,用户增长放缓的行业背景下,唯品会通过深化运营核心用户,促进高价值、高潜能用户的持续高质量增长,凭借好货好价与大数据算法快速实现以货找人,突围广谱用户增长。
► 深化品牌合作,好货核心战略筑牢护城河
其次是品牌的“聚焦”。
作为全球最大的特卖电商,唯品会专注“品牌特卖”已有13个年头,年营收已是千亿元级别。特卖业务上,除了与大量品牌商达成合作,更推出了定制专供产品。目前,唯品会累计合作品牌已超30000个。
二季度,唯品会聚焦好货核心战略,专注于核心头部品牌合作运营,通过与品牌建立“好质量”供货体系,实现货品的“好价格”,最终强化“大牌超值”的用户心智。
基于合作品牌池,唯品会通过品牌最短授权链确保货源品质,凭借专业买手团队、供应链能力与特卖活动运营,打造极致低价购物体验。同时,不断加深与品牌方的合作关系,利用平台优势,深度分析平台客群,根据客群的特质和需求,联动品牌进行产品研发和包装,甚至是款式开发和面料选择,打造专供款产品,为唯品会用户提供差异化好货。截止目前,唯品会已经与近500家品牌商定制专供款产品。
其次,唯品会还积极赋能头部品牌的销售渠道建设,与头部品牌展开更深层次的用户联合运营。例如,国产护肤品牌薇诺娜线上销售占其整体销售比例超80%,作为薇诺娜主要线上销售渠道之一,2021年上半年唯品会占品牌整体销售额10%以上,在唯品会6.16大促中,薇诺娜也成为最畅销的国货美妆品牌之一。
在赋能品牌产品研发与柔性生产方面,唯品会利用平台大数据分析客群的特质和需求,助力品牌进行产品研发,根据用户数据反馈给品牌商,助力生产品类调整。
► 特卖电商领头羊,利好持续释放
今年以来,中概股在大环境下集体下调,唯品会也遭到了错杀。持续高走的经营业绩和用户规模始终没有让资本市场认可。自2012年以6.5美元的发行价IPO后,唯品会曾一度达到45美元/股,如今不断下行,截至美东时间8月18日收盘,唯品会报收14.26美元,仅有10倍PE,下行空间非常有限,现在或是上车的好时机。
数据来源:富途证券
价值投资者认为,特卖电商有三大焦虑:线上红利枯竭,快手抖音等短视频的入场是否会对唯品会的增长造成压力;行业竞争激烈,美妆服饰品类是部分平台坚守的阵地;商家库存压力随着技术提升得到缓解,是否会影响特卖电商的发展?
纵观整个国内电商市场,唯品会已经用业绩反驳了上述疑问——
不管用何种销售方式,价格优势和品牌优势才是王道,从结果上来看,唯品会的用户也实现了可持续的高增长。唯品会董事长沈亚表示:“我们自己直播做得很少,但我们会在目前的经营模式中继续加强我们的品牌、加强我们的价格,让顾客更能感知到我们唯品会特卖的优势。”
流量红利吃尽是所有平台共同面临的问题,在存量市场上,唯品会的用户增长远超同行;反垄断监管和处罚的加强,让商家在选择平台时更有主动权;唯品会已经和大量品牌商达成长期合作,特卖商品不局限于库存商品。
近日,SEC网站显示,高瓴资本公布了2021年二季度美股持仓数据。据了解,二季度高瓴在美股市场持有89家公司、总市值97亿美元。在重点增持的电商领域,加仓幅度最大的是唯品会,增持849万股至896.4万股。要知道,高瓴资本聚焦具体标的时,优先选择能够持续创造价值、拥有动态护城河、科技含量高的企业。这也意味着,唯品会通过数十年的积累,在特卖领域拥有运营实力和供应链优势,通过会员模式拥有了高质量用户,所处赛道和基本面均被认可。
国内电商行业増势放缓环境下,唯品会持续深耕品牌特卖领域,并成功以用户高质量增长驱动公司连续实现35个季度盈利。接下来,唯品会将持续专注服饰穿戴优势品类,深化核心头部大牌合作,进一步强化供应链能力,提供极致性价比好货,创造发展的内生动力。随着运营举措的实施和稳步扩张,唯品会“品牌特卖”价值将得到持续的释放,为其未来发展赋予更多想象空间。
(注:本文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
赞(3) | 评论 2021-08-20 14:19 来自网站 举报
-
【谁是社区团购的命门?】
社区团购下沉到三线以下城市进行B端改良,是现有模式创新下能达到降本增效的成本最低的方式。- 文| 虎嗅专栏作者 huxiu148- 以下题图来源| 视觉中国近期,国内首批社区团购平台相继破产、转型,社区团购再度进入舆论的话题中心。除7月末被曝总部人去楼空、主要创始团队离职的食享会... 展开全文社区团购对原有商业结构、通路或者商业个体的改造,需要以商业发展的趋势性变革为基础。
未来电商产业的机会应该是在B、C两端的融合,而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的市场群体就是下沉市场。
谁是社区团购的命门?
社区团购下沉到三线以下城市进行B端改良,是现有模式创新下能达到降本增效的成本最低的方式。
- 文| 虎嗅专栏作者 huxiu148
- 以下题图来源| 视觉中国近期,国内首批社区团购平台相继破产、转型,社区团购再度进入舆论的话题中心。除7月末被曝总部人去楼空、主要创始团队离职的食享会,社区团购的早期玩家、区域平台Top3的同程生活也在7月初宣布破产转型。
很多报道将这一事件视为行业开始洗牌的标志,但事实上,社区团购早在2016开始成为风口,2019年就开启了合并、倒闭、转型形式的行业进化。
相比烧光40亿只留下一地鸡毛的无人零售,彼时社区团购为数不多的存活者至少出现了头部平台,并盘踞在长沙、武汉等区域,持续社区电商的火种。
至2020年下半年,互联网巨头进入,社区团购才开始进入真正的零售链路改造阶段,同时大厂借助自身流量优势,开启了撒钱推广模式,社区团购才开始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大众视野。
商品需要下沉流通,但中国三级以下的市场广度远超我们所见。我在此前的文章中指出,“线上化”使得企业经营方式发生了结构性转变,但传统经销渠道由于信息处理能力、物流管理能力、资金能力的差别,导致品牌方长期采取类似于金字塔结构的三级分销体系,而这个结构在商业链条中的利润分配、运营成本控制、销售计划制定等方面都存在缺陷。
以往电商主要作用于 C端,现在社区团购下沉到三线以下城市进行B端改良,这是一个艰难的尝试。但目前来看,社区团购是现有模式创新下能达到降本增效的成本最低的流通方式。
►什么算下沉市场
2019年,以兴盛优选为代表的区域性社区团购电商企业快速成长,2020年,这些参与企业开始意识到,未来商业服务的重点在于B端。几乎同时,多家商业分析机构分析称未来5~10年的结构性机会已经出现,于是在2020下半年出现多个巨头相继投入社区团购的现象。
商业的发展总是离不开大环境的催化。
2021年,政府提出在县级行政单位加强商业体系建设,对于商业趋势的分析,从以往对单一风口某个企业的关注,转移到对消费群体和商业环境的整体分析,将此时各个表面看来似乎没有联系的单一事件聚合,会发现背后都有同一个目标——下沉市场。
有人认为下沉市场是指“更广和更深入的用户群体”,也有人将三、四线城市作为下沉市场的分割线,其实这些概括并不全面。
“下沉市场”是作为“成熟市场”参考物的一个市场划分,成熟市场的特点是,消费者和商业体系之间关于商品、品牌、服务能力、商业能力等众多商业因素形成平衡,平衡的基础在于商业体系中大部分的参与者获取变量因素的条件都对等,从而推动多个商业个体能充分竞争。
“下沉市场”作为“成熟市场”的参照物,在市场环境、价值链、效能、成本等方面有悖于成熟市场的相关规律,具体体现是在商业竞争环境中关于产品、价格、成本、效率等竞争环节与成熟市场对比处于弱势。
为什么下沉市场能成为新一轮商业创新的重点?
下沉市场大部分商业个体都在商贸行业,对比成熟市场,传统商贸行业在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能力、物流服务能力这三方面都有天生的短板,形成这三项能力的前提是商贸行业必须具备规模化与价值分工能力,而区域经销权从物理空间上阻碍了商贸行业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
以物流服务能力为例,我国商贸物流整体水平不高,物流效率偏低,难以满足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主要表现在:
商贸物流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组织化程度不高;
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运作方式、运行模式不能适应相关企业精细化服务的要求;
商贸物流基础设施落后,配送能力不强;
商贸物流缺乏统一规划和布局,融资难、税负重、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
这些现实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商贸物流业发展,而现阶段,我国商贸服务业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电商发展之下的流通方式变革也倒逼着物流服务方式创新,而建设高效物流配送体系,就成为现代流通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以信息技术为例——
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内部经营数字化,二是对数字(线上)消费者的线上营销能力。
依托手机端社交工具()的发展,从2015年开始,传统电脑终端为主的1.0电商企业看到新的用户增长机会,于是通过各类信息工具聚合用户,将中国接近90%的高潜消费者发展成为数字经济的实际参与者,而面对这些原生数字消费者,原有的线下行销方式已经跟不上新的消费增长需求。
消费者接收外部信息的方式已经转变,同时对于新潮、特色产品的接收能力变强,因此对产品的供应类型和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其管理流程如下图:
实现一定数量的产品供应,内部运营数字化是基础,同时对于供应链管理的协调效力需要合格团队执行,下沉市场的商业个体并不具备全流程数字化供应链管理能力,未来的角色更多是作为供应链条中的单一角色而存在。
综合上述因素,可以看出下沉市场商业能力的欠缺是全方位的,这是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全的表现。也就是说,中国的下沉市场并不具备成熟市场经济的结构和特征。
► 争夺早有端倪
实际上,国内电商企业在2014~2015年已经开始关注并布局下沉市场,彼时众多电商平台开启了对下沉市场的缓慢渗透:一方面继续开发新用户,一方面挖掘即时需求。
以下为相关标志性事件:
2014年10月,阿里启动农村淘宝“千县万村计划”,开始针对县域市场对线上消费群体进行拉新扩展。
2014年11月,每日优鲜上线,生鲜商品的线上消费需求开始被满足,生鲜产品的线上即时消费市场就此打开。
2015年4月,拼多多以拼单、低价策略打开县域消费者,同时拉拢了追求“性价比”的城市消费者。
2015年10月,形成以美团外卖为代表的本地生活服务商,开始稳定供应线上化的区域生活服务消费需求。
2015年12月,新通路等B2B平台相继开始启动运营,代表电商企业开始关注B端(流通端)的线上创新-B端渗透。
互联网企业对下沉市场的切入点不同,打法亦有区别,但都没有看到下沉市场的根本价值。下沉市场是一个整体概念,中国传统商业逻辑都是基于区域群体的社会风土人情,这造就了国内消费群体密度和消费习惯——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中国消费市场的特点,决定了全中国会有成千上万个下沉市场的个体,每个下沉市场的变量因素都不相同,如果将下沉市场看作若干区域市场,就会存在若干个与平台对抗的传统商业个体。所因此很难用一线城市的普遍手法去拓展下沉市场。
电商企业下沉的第一步,是如何化解区域商业个体差异化且不可预测的矛盾。而从村淘的结果来看,即使新建起全国性的快递运输网点,其能达到的末端一公里在中国这样广阔的疆域里,仍然存有难以覆盖的空白地带。
于是,有别于电商主要作用于C端,社区团购开始下沉到三线以下城市,从B端入手,利用互联网改良商品流通链路,再借助传统零售体系中最庞大的群体互联网小店,完成履约的最后一环。
社区团购社区店+以销定采+城市仓的模式下,全国平台分为若干个城市中心仓,交易和交付两个核心环节与当地线下商业体形成鲜明对比,在组织产品数量、交付效率、交易方式优势明显。
这种行销结构目前看来更为贴合下沉市场的特点:
一、城市仓的运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商业体在售产品的种类受限问题,社团团购企业在仓库管理效率方面如SKU数量、运营效率、匹配准确率方面对比传统商业渠道有质的提升,同时由于社区团购拥有全流程的供应链管理数字工具,也会极大扩充产品的丰富度。
二、在交付效率上,线下传统商业体系交付商品到最终端消费者的时间约为3天,而社区团购企业为12~24小时,交付时间大大缩短会推动消费者不断试新的心里需求,激发更多潜在需求。
三、履约效率提升,又为社区团购企业的低价经营奠定了基础。社区团购恢复常态化运营后,商品仍然低于传统零售渠道终端的价格,这种低价的根本原因是自身的成本优化空间大。
目前社区团购企业在区域内的综合销售毛利率基本能控制在26%以内,前端物流交付成本占总成本的6%~8%,中台管理和生产成本占5%~7%,团长利润为6%~8%,综合成本约为17%~23%,依然有盈利空间。
未来稳定供给形成理想的规模化效应,交付成本可以降低至4%,中台成本控制在3%,保持团长利润不变的情况下,综合成本能控制在15%及以内。如果采购成本还有降低空间,那么社区团购对比线下传统流通的成本优势将接近10%,这已经不是一个维度的竞争。
► 聚焦降本增效
过去很长时间,下沉市场被划分为一个个相对封闭的区域市场, 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这种封闭保护了区域商业个体的成长。但在数字经济的趋势下,更优质、标准的高竞争力商业体如连锁便利店拓展迅速,相比之下,这些商业商业个体竞争能力羸弱。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的深入渗透一定程度上让物理空间的距离缩短,此时下沉市场变为平行市场,商业个体的能力和带给消费者的价值会实现最大化,商业个体必须参与到开放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才能改变服务质量差、运营效率低的现状以提升竞争能力。
决定商业个体竞争能力的因素有四点:市场环境、价值链、效能、成本。
市场环境更多是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属于服务的变量对象,其余三个因素是服务消费者过程中的变量因素,两者互为因果。
价值链指增加一个产品、服务的实用性或价值的一系列活动。传统流通行业价值链体现为原料供应、生产端、渠道、消费者四个环节的价值传递,不同环节有各自价值链内容。例如流通端的价值链类型包含:销售推动、垫资、生产计划分配、售后、品牌沉淀、物流服务等。
效能指为完成商品销售而做出的营销、交易、交付与售后处理等一系列活动后,对消费者产生的影响程度。成本即企业为维持一定销售规模而承担的服务成本。
决定价值链的是商业分工方式,如商业角色丰富度、商业服务层的活跃程度,决定效能和成本的是商业个体的经营能力和技术手段,因此下沉市场需要重点提升三个方面:对价值链重新分配、升级现代流通的管理效能、降低流通过程中的成本。
这其中,下沉市场价值链的重建是核心环节,而随着各个平台的不同迭代进程,这个环节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根据目前社区团购的发展来看,其对下沉市场的影响将超出以往的电商平台,主要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汇丰中国近期的文章指出,过去数年,中国内地的零售销售总额稳步上扬,即使疫情严重的2020年也呈现上升趋势,相比其他采取类似经济发展模式的北亚经济体(即日本、韩国),其目前人均GDP为中国内地的3~4倍,可以看出中国的消费零售领域增长潜力巨大。
结合电商发展的背景: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2019年社会商品电商的零售总额达41万亿元,线上渗透率接近30%。按比率看线上经济还未占据主导地位,但此时消费群体覆盖已经从一线城市下渗到农村,预计比率超过90%,消费群体也正在从中高龄到低龄进行基本覆盖。
在传统的零售渠道中,资金、理念、运营环境等因素都非常重要。而2019年这一年,第一波社区团购爆发,入局者整合了以往电商企业拓展市场的多种打法和策略,迅速开拓了下沉市场。上述都表明社区团购发展具备市场基础。
现阶段的成熟电商企业已经证明,纯粹的C端销售在市场占有率提升方面作用有限,品牌营销与服务履约端结合才能达到目标,服务履约层实际就是B端(流通)。传统流通渠道的核心功能在于市场群体的深挖,所以从功能来看,未来的电商将同时具备B端市场挖掘与C端消费者服务两个功能,由此达到B、C两端的融合。
社区团购的运营模式目前在B、C两端都有涉及,但还未实现两端的融合。社区团购的前景,本质上是下沉市场重要性决定的未来零售电商发展的终极方向。
► 激活与警惕
激发下沉市场的潜力,找到社区电商的终极方向,首先要搞清下沉市场的历史定位。
下沉市场巨大的商业体量一直以来都存在,限制于自身商业能力,一直以来都只是作为成熟市场的商品“倾销”对象,但未来随着下沉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商业能力持续提升,下沉市场的物理空间、创新机会、生产资源等都具备巨大的潜能释放,而作为商业服务层具备促进区域市场走向成熟的作用,其市场作用和商业地位会发生巨大变化。
下沉市场巨大的市场空间,更有利于新商业体的生存与能力释放
从商业竞争的角度来看,下沉市场零售能力提升空间巨大,再加上本身的需求潜力,引得众多企业对社区团购积极投入,并尽可能利用自身的科技与资源优势争夺市场。
可以说,社区团购顺应了互联网产业现阶段对新增长引擎的需求,但因互联网公司所处的特殊时期,商业发展初期的试水动作被放在聚光灯下聚焦放大,引发过度解读。
如今,社区团购的能力已经被妖魔化,不仅能让零售业各名企业如永辉超市、贝因美等业绩不佳,还在各种渲染下,成为正常的行业优胜劣汰进程的罪魁祸首。
社区团购这种新商业模式出现,本质上是市场的创新,最终一定会催生新的职业与产业链,将相关从业者纳入其中。而这种对竞争的过度渲染与对传统固有形式的保护,既阻碍了传统零售业根据需求主动调整的可能性,也忽略了社区团购企业与下沉市场融合的真正价值。
事实上,一个新商业模式的发展必然立足于整体的趋势性变化。中国的零售业在疫情之下催生了新的产业形式,这基于用户消费习惯的改变,也使得更多冰山之下的力量推动供给侧进行变革,以适应消费需求和消费形式的变化。
我们需要警惕舆论局限且极端的归因,以防止中国顶尖的零售企业其真正的问题被掩盖。如融了10亿美元的同程生活,这种行业独角兽量级的公司经营不善倒闭,背后的问题值得探讨和深究,而不是粗暴归结于竞争。
赞(2) | 评论 2021-08-17 18:10 来自网站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