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云用计算打开的新商业之门】
在过去的数年时间里,云栖大会在技术层面,已经成长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在今年的云栖大会上,最大的看点,就是阿里云的本行云计算,还有基于强大计算力孵化的人工智能。张勇在接任阿里董事局主席后主导的第一场云栖大会提出:“在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是石油,算力是引擎。算力的发展,最终一... 展开全文阿里云用计算打开的新商业之门
在过去的数年时间里,云栖大会在技术层面,已经成长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在今年的云栖大会上,最大的看点,就是阿里云的本行云计算,还有基于强大计算力孵化的人工智能。
张勇在接任阿里董事局主席后主导的第一场云栖大会提出:“在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是石油,算力是引擎。算力的发展,最终一定是‘数’和‘质’两方面的全方位结合。”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也提出:“未来的十年,是阿里云成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关键的十年。”
在这场盛会上,阿里巴巴不仅首次对外公布了其人工智能调用规模:每天调用超1万亿次,服务全球10亿人;同时,平头哥还发布了震撼业内外的全球最强AI芯片含光800。阿里巴巴在AI芯片、AI云服务、AI算法、AI平台、产业AI实现了全线领先,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人工智能公司。
阿里云新一波技术红利
计算应用于商业,最早是霍列瑞斯博士的制表机,也是著名的IBM前身。早期,由于计算设备昂贵,只有尽举国之力发展的军工企业才有实力购买并使用大型计算设备。
1976年,就职于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的DonWoods写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含有游戏元素的程序。他的程序被传播到各处,让所有的计算机高手们都为之惊喜。这个作品同时也启发了其他人的思维,紧接着,各式各样的游戏程序就诞生了。
游戏加快了电脑应用的普及,之后不久,乔布斯相信电脑将进入普通家庭,相继推出了多个产品。直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价格的降低,电脑才开始逐渐走进普通家庭,也进入了多个行业。但由于大型计算设备的价格昂贵,仍然只有少数企业能购买或使用大型机进行计算。
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和新机遇。
而云计算的出现改变了这些。超级计算能力,不再是少数企业才能拥有的;云计算的普惠性、易接入性,也能够更多、更好的支持企业应用。
与此同时,算力也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保障,作为当前占据中国43%以上云服务市场份额的领导者,阿里云一直将解决算力问题作为自己发展的初衷。阿里云技术发展的重心,也一直都在泛计算领域。神龙架构、平头哥AI芯片等新技术则成为了阿里云实现计算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重要保障。
这次的云栖大会上,平头哥推出的AI芯片“含光800”,其推理性能达到78563 IPS,是之前业界表现最好芯片的4倍,能效为500IPS/W,是第二名的3.3倍。目前已应用于阿里巴巴多个场景,如支持拍立淘索引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5分钟。
与此同时,这一次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还正式发布了第三代自研神龙架构,不仅全面支持ECS虚拟机、裸金属、云原生容器等,还贯穿整个IaaS计算平台,并在IOPS、PPS等方面提升5倍性能,用户能在云上获得物理机100%的计算能力。
作为中国云服务市场的霸主,阿里云拼命堆高算力,不是为了无聊的秀肌肉,其有着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帮助更多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升级。
随着和众多企业合作的不断深入,阿里云开始将其计算能力应用至更多领域。在阿里巴巴内部,神龙架构已大规模应用于淘宝、天猫、菜鸟等业务,解决高峰值的性能瓶颈问题;阿里的自动驾驶已经开始从单车智能走向车路协同,并获得了杭州政府颁发的首张无人驾驶路测牌照“浙A4390试”;同时天猫精灵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智能助手,阿里小蜜每天服务超过500万人次。
对外服务方面,阿里云早已经开始推动计算新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仅拿城市大脑来说,就已经在北京、上海、澳门、杭州、吉隆坡等多个城市落地,推动各大城市的全产业发展。由此看来,在用自身强大的计算力创造新的商业价值这条道路上,阿里云已经走得很远。
打造智能城市新兴产业生态
早在杭州城市大脑的落地实践中,阿里云就通过其计算力帮助杭州实现了众多的创新性管理,大幅提升了杭州的交通效率。日前,阿里云又与凯德集团展开了多维度的深度合作,双方将在产城融合、城市智慧综合体运营、未来新商业以及创新技术方案与业务模式输出四大领域的效率提高作出更多切实贡献。
凯德集团拥有横跨住宅、办公楼、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产业园区、工业及物流地产,以及服务公寓的综合实力和专业能力。而阿里巴巴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拥有领先的技术和业务生态。
基于各自领域的优势,围绕凯德的核心业务与阿里巴巴的技术能力,共同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加强生态系统合作,推出未来城市空间与新业态发展的相关行业标准,引领创新业务模式的前瞻性探索。
推动数码打印革命
作为商务办公场景中的重要环节,数码打印本身存在着诸多的痛点。打印设备管理和维护需要支出不小的成本,再加上办公打印效率多年未有可观突破,无纸化办公早已经悄然盛行。但是,在很多的场景下,数码打印依然属于必需环节,而且,数码打印行业本身也依然存在着自我革新的能动性。
基于阿里云平台强大算力的赋能,数码打印行业巨头佳能把“云佳印”升级为“超级云佳印”。升级之后的解决方案,不仅显著提升了打印效率和灵活性,提供了高度可靠的安全性,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管理和维护负担,并实现运营成本的可控和分摊。
与此同时,佳能面向个人用户所推出的线上影像沟通平台,也应用了阿里云的相关技术,从而面向终端用户实现更加便利、高效的线上沟通以及数字营销活动的开展。
未来,佳能将与阿里云在大数据以及精准营销等更加广泛的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实现在产品与解决方案、商业合作与营销、客户服务与管理等多个环节的创新升级。
可以看到,在数码打印行业,阿里云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带来更加高效灵活的打印,更可靠的安全性、更低的成本、和更便捷的沟通,堪称革命性的强劲力量。
在打印之外的其他办公场景,钉钉依靠阿里云强大的算力加持,可以根据企业的差异化需求,为不同的企业,量身定做适用于各种不同领域的办公组件,让更多的办公行为更加轻松和高效。
用计算力涡轮加速民航业发展
客运领域,随着中国高铁建设的完善成熟,中短距离的长途旅行,高铁已经成为最高效的方案。但是对于更长途的旅行和国际旅行,飞机依然是最高速、最方便的交通工具。
在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和空中客车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构建“智慧天空”(Skywise)。
航空公司可通过智慧天空(Skywise)按需定制高级应用分析,优化飞机维修方案、可靠性预警等,以提高安全运行品质和可靠性,降低运行成本。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90家航空公司使用“智慧天空”(Skywise)服务,关联的飞机有近7000架。阿里云与空中客车将以此次签约为起点,共同推进航空业的数字化转型。
阿里云超强计算力的加持,不但能够帮助航空公司优化内部运营流程,提升在工程和维护方面的工作效率与安全性,也必将推动大数据分析应用在民航业的广泛应用,拓宽航空制造的新业态。
作为制造业最尖端、最复杂的领域之一,以往的大型客运飞机,往往都是全球分工、各方协作,在高效的统筹之下才能顺利完成制造。阿里云的强大计算力对于复杂的飞机制造来说,也是最完美的行业发展加速器。
为汽车行业提供数据中台
长城汽车这些年发展很快,不仅在海外公司建有工厂,同时也在布局全球研发。但是随着业务的发展越来越快,如何将业务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怎样将除了流程之外分散数据进行拉通,成了一个不小的难题。
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与阿里云展开了深度合作。阿里巴巴本身是中台的提出者和实践者,并且用十数年探索数据中台的体系。阿里云把这一套数据创新的理论沉积成技术、产品以及方法论输出给长城汽车,以支持他们的数据创新。
面对长城汽车这样的需求,考虑到车厂数据非常多,有营销、制造、研发,有一个非常长的数据链。阿里云与长城汽车深度合作,结合自身生态,把营销、大数据经验与产品结合,综合自身理念和即时想法,组成一个“数据中台”,来支持整个长城汽车进行数字化创新。
在阿里云“数据中台”帮助下,长城汽车对自身全域数据的采集、清洗、治理的分析和展示变得极为高效。对于解决长城汽车公司内部其他领域的实际诉求,也起到了立杆见影的效果。出行领域,将数据进行分析,对提高车辆投放的精准度,效果明显;在供应链领域,对于整个订单的交付过程数据进行拉通和管理整个过程中的物料数据都大有裨益。
在阿里云用自身算力对长城汽车及其技术团队实现支持,帮助其对准业务、增效降本的同时,长城汽车的行业积淀也对阿里云进行了反哺。现在的阿里云在用计算力给汽车行业销售、出行及智能工厂的建设赋能方面有了更多的经验、想法和更强的能力。
农村产业:算力依然可以实现数字化
对于城市管理、商务办公、航空、医疗、金融、制造业这些数据积累相对密集化的行业,阿里云以强大算力进行赋能,是水到渠成的。那么对于数据积累相对薄弱的农业领域,阿里云又会如何用自身数据计算处理能力,为其带来全新的价值?
近期阿里云和浩丰集团展开深度合作,在种植农业领域可以为其提前7天确定销售与渠道策略,每亩水肥节省150元。当然,合作取得效果如此之好,是因为浩丰农作物都在大棚内完成生产,大棚之内可以布置各种传感器和调节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可以灵敏的感知和调节农作物所需的各种成长要素。
在此之外,阿里云利用数据智能算法,帮助海升集团节省果树种植成本每亩200元;帮助特驱集团将生猪死亡率降低3%;帮助国强合作社把厚皮甜瓜的标准化生产管理效率提高10%。
对于规模和形式都没有达到此种级别的农业从业者来说,阿里云依然可以利用强大的计算力为其制定合适的销售与渠道策略。
计算力将为各行各业打开一扇扇全新的商业大门
阿里云的计算能力早已悄然覆盖了工业制造、城市管理运营、医疗健康、环保、金融、航空、社会安全、物流调度等数十个垂直领域。基于第三代神龙架构、平头哥AI芯片等新技术,阿里云利用自身强大的AI算力,将给这些领域赋予全新的商业价值。
20年前,马云带领18罗汉,正式创立了阿里巴巴。二十年的时间里,阿里巴巴在中国的商业信息化发展历程中,起到了标杆作用。打造的一整套电子商务体系,为行业规范的形成,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帮助商家大大突破了商业运营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桎梏,也用更为便捷和更有保障的服务,切实提高了用户的消费体验。
不得不说,回顾过往,确实可以看到阿里对自身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身体力行。而面对近在眼前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阿里云同样承担了很重的责任和使命。在用新技术在变局之中践行使命的路上,阿里云已经给出了回答。
IDC预测,2020年到2025年,随着中国算力基础设施的进化,将推动越来越多的产业实现AI化发展。从传统经济的智慧城市、生物识别等,到新兴经济的智能零售、智能电信、智能制造,再到数字经济的智能教育和智能医疗。在众多的应用场景中,将释放更多的商业新发展潜力。
赞(37) | 评论 (6) 2019-09-28 10:40 来自网站 举报
-
【短视频的这场超级盛宴】
9月19日,人民日报宣布成立人民日报智慧研究院, 重磅推出了全新的短视频客户端“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在短视频上迈出的这一大步,让短视频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不久前,腾讯与快手深入合作的消息刷爆网络,抖音的“DOU知计划2.0”正式启动。在各大企业在短视频的赛场上激烈角逐之时,14... 展开全文短视频的这场超级盛宴
9月19日,人民日报宣布成立人民日报智慧研究院, 重磅推出了全新的短视频客户端“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在短视频上迈出的这一大步,让短视频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不久前,腾讯与快手深入合作的消息刷爆网络,抖音的“DOU知计划2.0”正式启动。在各大企业在短视频的赛场上激烈角逐之时,14岁小女孩哲哲与12岁的小雨因为模仿“易拉罐自制爆米花”的视频而身受重伤,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对于短视频内容的质疑也越来越多。
相较于文字、图片,短视频是一种相对稚嫩的媒体形式,但它却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和成长势头。如今短视频无论是用户数量还是增长速度都达到了全新高度,可以说是辉煌无比。4G开启了短视频时代,今天5G技术的到来,让整个行业站在全新起点之上,短视频行业也迎来了全新的机遇。
1 泛娱乐行业的钟灵毓秀者
回顾短视频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一部短视频的快速崛起史,就是国内泛娱乐行业的发展史。2011年腾讯副总裁程武提出了泛娱乐这一概念,四年后的2015年,这个全新的概念成为行业内公认的“互联网发展的八大趋势之一”。《2017泛娱乐战略报告》认为,泛娱乐已经成为了文化领域最受关注的商业模式,成了互联网文化里的一个新的亮点。
近年来,从游戏、文学到影视、动漫泛娱乐包罗万象,内容不断丰富,成了国内互联网领域中最为广阔的一个市场。
QuestMobile发布的《泛娱乐化用户行为洞察报告》显示,截止2019年4月,我国泛娱乐用户规模达到10.86亿,占据了移动互联网用户的95.6%,月人均使用时长达到了4.7个小时,同比增长13.8%。如此巨大的用户基数和使用增速,展现着这个市场的无限机遇和巨大发展前景。
到今年6月份,短视频月活用户数达到8.21亿,同比增速超过了32.3%,用户月人均使用时长达到了22.3小时,同比增速达到了8.6%,是泛娱乐行业中唯一月活用户增长数量过两亿,同比增速超过30%的版块。在用户增速上只有在线阅读可以媲美,在用户使用时长上,短视频更是一骑绝尘。
整个泛娱乐行业,数字阅读和在线音乐在多年的发展后,面临着用户接近饱和,行业发展潜力有限,业务创新能力不足的局限,因此增速明显下滑,而游戏直播、手机游戏业务在碎片化阅读、休闲模式的滚滚浪潮冲击下,发展也开始放缓。整体看来,短视频成了拉动泛娱乐行业这架大马车继续向前奔行的主力军。
短视频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它有了今天这样的发展势头。用时短、内容精炼,符合现代人碎片化的信息需求,视频的动态与变化极大迎合了受众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同时生产流程简单、使用门槛低,使得短视频有了极为广大的用户群体。用户参与度高,传播效果好更是放大了短视频的商业价值。
从2012年快手由分享GIF图片的手机应用转变成短视频社区,到今天抖音快手两分天下仅用了五六年的时间。这中间有秒拍、美拍等众多短视频平台的崛起与衰落,有Papi酱等众人的爆火,也有包括BAT巨头的强势进军。
如今,拥有多达8亿用户数的短视频,在互联网红利将尽之时,成为了整个行业的追逐的对象,BAT、今日头条、快手等众多企业都纷纷投入其中。
2 黑马抖音的崛起之路
今天,提起短视频,“抖音”已经成了多数人脑海中浮现出的首要关联词,没事就刷会抖音,已经成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目前日活跃用户已经达到3.2亿的抖音,稳坐行业的第一把交椅。
从产品上线到现在,抖音发展不过三年时间,但就这短短的三年时间,抖音创造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奇。
2016年9月抖音上线,到17年开始大放异彩,用户量增长超10倍,截止2017年底,抖音用户量已经超过7亿,月活跃用户超过1亿,迅速逼近行业领头羊快手。到2018年抖音进入用户增长的加速期,2018年1月,抖音日活用户破3000万,3月,这一数据达到7000万,6月,日活用户达到1.5亿,11月用户破2亿。
最新的数据显示,抖音目前日活用户达到3.2亿,不到三年时间,抖音实现了日活从0到3.2亿的巨大跨越,近半年增长超7000万,在短视频领域,抖音已经是一个神话。
当抖音出现在众人眼前时,短视频已经火了很久,快手在市场中的地位已经相当稳固,但抖音还是凭借着算法、营销等优势实现了突围和弯道超车。
抖音的成功离不开字节跳动多年推送算法的积淀。今日头条作为资讯类APP,主打智能的算法推荐技术,在算法推荐的基础之上,今日头条迅速领先其他同类平台。将今日头条上发展成熟的算法推荐机制运用到抖音上,自然如虎添翼。打开软件就有众多根据观看喜好推荐给用户的短视频,不需要选择,上下滑的简单模式让用户极易沉浸其中。
出现“抖音两分钟,人间两小时”这样的笑谈,就足以见得抖音推荐机制带来的强大吸引力,以及创造出的用户黏度。
另一个让抖音走进大众生活的利器,在于其更为清晰的用户定位、和坚守运营为王的理念。抖音将年轻人作为主要用户群体,走娱乐化路线。在这个基础上,抖音迅速吸引了十分活跃、创造力极强的年轻用户群体。同时多样有趣的玩法,方便的剪辑制作手法,让众多人找到了创作热情和观看兴趣所在。
相较于竞争者快手长期坚持的去大v化,轻运营的模式,抖音在运营上可谓是颇下功夫,这些努力也为抖音爆炸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快手,下沉市场的王者
快手是国内最早的短视频平台,在其他企业还未意识到短视频风口已至的时候,快手就已经开始了它的短视频之路。
谈及快手的成功,就不得不谈目前互联网行业的下沉市场红利,如果说在短视频领域,走在前面是快手打开市场的先手棋,那么把握住下沉市场这一机遇就成了快手把握亿万用户的关键核心。
作为下沉市场里的三大巨头之一,快手的走红让短视频成为风潮,“老铁,双击666。”这样的句子是快手上最常听到的表达,大量的非一二线城市用户和农村乡镇用户撑起了快手的一片天。
快手的发展历程就是下沉市场被挖掘的过程。13年快手由工具应用转型为短视频社区,15年6月到次年2月,半年多的时间里,快手用户从1亿激增到3亿,到2017年11月,快手APP的日活用户数已经超过1亿,总注册用户超过7亿,到目前为止快手日活跃用户已经突破两亿,是当之无愧的超级APP。
遗憾的是在与抖音的对战中快手败下了阵。但纵观整个行业,快手目前虽不及抖音,但依然是短视频届的第二号选手,且是唯一有实力与抖音抗衡的平台。
主打平民化应用的快手,在非一二线城市及大龄用户群体中颇受欢迎,快手三四线城市及以下用户占比达到了64%。在下沉市场异常活跃的快手,不同于其他的相关短视频产品,有一套独属于自己的产品逻辑。
“普惠式”算法,聊天场景的内容,加强博主与粉丝的联系促成的“老铁经济”是快手扎根下沉市场的关键。
轻运营是快手的一贯理念,在平台管理上快手一直在弱化平台自身的存在。同时将关注作为主要推荐内容,因此快手所有的推荐都是在用户的兴趣和社交关系的基础上所做的。这样的模式使得粉丝与内容创者的联系加强,粉丝可以和被关注对象进行长期的交流互动,“老铁经济”也由此诞生。
以人为核心的关系链使得快手在电商领域有了独特优势,也在加强粉丝与创作者的关系中不断增强着用户黏性。快手以下沉市场为契机,不断发展,目前日活用户已经突破2亿,每月电商作者增速超过10%,电商业务引领着整个短视频行业。
作为下沉市场三巨头之一的快手也在不断走向一二线城市,一二线城市用户群体占比也在不断提升。依靠着下沉市场,快手越走越远。
4 BAT的短视频之战
BAT作为国内互联网行业的最大巨头,在互联网相关行业均有所建树,但短视频似乎是一个例外。如果说抖音快手已经完成了在短视频行业的基本占领,那么与之对应的BAT三巨头目前还仍在不断探索布局之中。
腾讯的短视频布局早在2013年就已经开始了,2013年10月,腾讯就推出了短视频APP腾讯微视,这是国内最早的短视频产品之一,但微视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浪花,在秒拍、美拍等一众产品的夹击中落寞而归。2015年,腾讯将微视并入腾讯视频中,短视频业务就此沉寂了下来。
2017年短视频发展如火如荼,抖音快手风头无两。这样的形势之中腾讯再次意识到短视频的重要战略地位,重新开始布局。
2017年腾讯投入30亿,重新启动微视项目,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始引入优质内容,微视成为腾讯的重要战略。在发展自己平台的同时,腾讯也在花费3.5亿投资快手,腾讯对短视频的重视在引流上也可见一斑。
2018年5月,官方公布了升级外链管理规则的补充公告,对于一大批短视频APP在内的传播进行了限制,其中也包括腾讯投资的快手,但微视却不在这个行列里。
在朋友圈,空间发布视频可以直接同步到微视中,有这两个巨大的流量池作为支撑,在用户数量上微视的优势极为明显。同时通过腾讯的社交渠道,微视用户将优质的内容向、等平台进行分享,产品在数亿计的用户中传播,产品影响力的提升速度也是难以想象的。
最新数据显示,微视用户数量超过1亿,微视也在用看视频领红包等激励方式,不断吸引留存用户。在微视之外,腾讯也有着众多的同类产品,包括 “yoo视频”“下饭视频”等,数量多达十几款,除此之外,腾讯与快手合作的消息也证实着,腾讯对短视频业务的重视和未来的潜力。
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落伍让众人惋惜不已,在短视频领域百度之前表现也并不突出。2017年百度推出了好看视频、之后相继推出了Nani小视频、全民小视频,正式开始布局短视频领域。利用自家百度百科的平台推出“秒懂视频”,在此基础之上成立了行业内首个知识类短视频生产组织——爱芝士生产者联盟。
采用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在AI方面的技术优势,使百度的短视频发展之路走的相对顺利。
相较于其他短视频平台泛娱乐化的内容,好看视频以“分享美好,看见世界”为宗旨,以提供知识型优质内容为主,不断拓展内容的垂直化和精细度,为用户成长服务。在好看视频上线后,百度通过直播答题、现金激励等模式来留存用户,同时在打造优质内容上,百度与多家优质内容平台合作,通过创作者扶持计划,流量加持等措施来为用户提供创作支持。同时,百度成熟的内容分发技术和在AI上的优势,为百度的短视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目前好看视频的用户规模已经突破2亿,同比增长达到了230%,月活用户超过了5000万,这样的成绩已经可以跻身于短视频的第一阵营了,同时全民小视频也有着不错的表现。短视频领域里,百度在构建产品生态上依然不遗余力。
不同于百度与腾讯,阿里巴巴在短视频领域的作为似乎更为被动。2016年,阿里推出了淘宝短视频,2017年,旗下产品土豆全面转型成为短视频平台,2018年5月,阿里推出了短视频APP“独客”,之后又推出了“鹿刻”这款消费类短视频APP。阿里巴巴在短视频上一直在向垂直电商这一领域靠拢,但似乎并未做出太大成绩。大文娱的战略背景下,阿里不断地的对外投资,通过其他平台实现自己在短视频上的布局。
作为互联网行业的龙头品牌,BAT三家公司都有着自己不同的优势与特长,这些特点也促使它们在短视频领域有了不同的选择与决策。但对于BAT来说在头条系与快手的双重夹击下,快速完成在短视频领域的布局,抢夺更多的用户与市场都是当务之急。
5 盛世难掩隐忧
目前的短视频市场可谓是一片火热,抖音快手引领潮流,BAT巨头发力追击,后面还有无数的平台厂商不断加入,想要突出重围分得部分红利。无数企业一头扎进短视频行业的背后,是短视频处在行业发展的绝对利好时期,用户规模8.2亿,同比增长超3.2%,加之5G时代的到来,技术上的支持使得短视频又乘上通往未来的东风。
但盛世之景终不可长乐未央,从内容到模式众多问题开始逐渐浮出水面,牵动着无数参与者的心。
从网红恶搞英烈,从争做全网最年轻的妈妈到危险内容被模仿而造成的悲剧,短视频在极度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因内容质量的参差不齐而引发众多的争议。为博人眼球引发关注,许多内容创作者不惜使用危险动作,不合理想象甚至违反法律法规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带来的影响极为恶劣,加上短视频平台上虚假广告横行,侵权盗版难以规范约束,这些无一不是悬在短视频行业头顶的利剑。
在内容之外,众多平台虽在短视频领域内不断深入探索,但目前短视频的变现难问题依然难改善。短视频始终在进行流量的汇聚,因此广告也就成了短视频最主要的变现渠道,短视频的商业化模式仍难以取得突破,单一的变现渠道让短视频行业面临的问题进一步加剧。
短视频步子越迈越快,掣肘对其的影响也就愈发明显,解决问题也就更加急迫。
今天的短视频行业一面是高歌猛进,凯歌不断,另一面却又隐患凸显,难以忽视。站立于巅峰之上的短视频行业,在光明的前景与崎岖的路途中又会步入何方?
6 Vlog潜力巨大
在短视频大火的同时另一种视频模式也开始悄然兴起。欧阳娜娜的Vlog曾多次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榜,这个女孩在视频里做饭、参加活动、学习。这种独特的模式加上欧阳娜娜的明星效应让Vlog迅速走红。
相较于短视频时间短、信息含量少的缺陷,Vlog的模式显得极为合理,记录生活的模式与文字、音乐、视频相结合完美的契合了年轻人的表达需求。在互联网时代,契合年轻人的需求就代表着符合了主流大众的审美需求。
在欧阳娜娜之后,众多的明星纷纷加入到Vlog的创作中,火爆一时的Vlog也因其自身更易于产品营销和商业化,吸引了众多企业的青睐。
微博推出Vlog召集令,B站发起30天Vlog挑战、腾讯发布“Yoo视频”,抖音开始设置长视频功能,好看视频推出“Vlog蒲公英计划”,众多企业在Vlog这一领域内布局且倾斜资源,且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vlog来分享生活,也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选择利用Vlog进行营销推广。对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的Vlog,会随着5G的到来,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而更加普及。可以预见,短视频的后半场,Vlog终将成为主角。
7 深耕垂直领域
目前短视频内容参与者众多,短视频平台仍以泛娱乐化内容为主,同质化现象严重,平台之间竞争激烈程度更是前所未有。加之人口红利见顶和消费的升级,人们对于内容的要求必然将更加精细化和多元化。
短视频行业的不断成熟必然会促使内容进一步细化,投入细分垂直领域,定位具体明确是众多平台和内容创作者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行业向垂直专业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也愈加明显。
短视频领域的垂直化现象已经开始凸显,知识类、美妆类、电商类的相关短视频已经并不少见,也已经有不少垂直类的APP开始出现在大众视线里,2018年,爱奇艺瞄准中老年人群体推出锦视、阿里巴巴的鹿刻以电商淘宝为抓手都是其代表。
作为引流效果极强的短视频,势必将在垂直领域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在平台保证内容相对垂直专业的基础上,偏向于专业的视频剪辑工具也将成为新的风口。
8 行业规范成必然
泛娱乐行业由于涉及内容宽泛,创作人群多元,因此生产的内容质量难以达到有效规范,无论是网文,亦或是信息流产品平台都有着相关的问题。短视频行业也不例外,恶性事件频发,也因此有多个行业巨头平台遭遇过下架整改风波。
对于短视频内容的规范成为了行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2019年年初,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了《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和《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进一步明确了短视频的内容传播要求。各大平台开始对违规账号和违规内容进行处理,众多违规账号和内容被下架,从政策法规到平台自身,都已经开始重视短视频内容的规范问题。
5月份,中国互联网视听大会上,快手等众多平台积极探讨短视频的版权问题,8月MCN商用侵权案尘埃落定,引发了广泛关注,随后涉事的papitube公司发布了《自媒体版权基础指南》对短视频的相关版权问题进行了说明。盗版横行中,版权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随着央视、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开始入局短视频领域,短视频行业规范也将迎来新的动向。在较为规范和严格的内容创作要求下,主流媒体必将引导整个短视频行业进入规范化的时代。
从社会大环境到政策法规再到平台自身,探索行业规范化的脚步从未停下。无论从哪个层面来说,未来短视频行业必然会越来越规范。
9 打响海外攻坚战
拓展海外市场是很多企业必然要走的一条路,在大力宣扬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大环境下,短视频的对外文化输出成了必不可少的一环。同时相较于国内一片红海的景象,国外的行业发展仍是一片蓝海,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抖音海外版Tiktok的爆火为整个行业的出海树立了标杆,上线三个月就登上App Store免费榜榜首,目前产品移动端下载量已经突破十亿,2019年第一季度新增用户量达1.88亿,同比增长70%。
在抖音取得巨大成功时,快手也在海外市场上不断探索。2017年,快手开始布局海外市场,在泰国、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发布海外产品Kwai。快手最初的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遗憾的是这样的增速并没有延续太久,直到今年9月,快手又重新启动海外市场业务,在与抖音的对抗中,加速进攻海外市场。
在抖音与快手完成海外市场的初步布局后,其他厂商也必然会持续跟进,海外市场这片巨大的舞台将会成为他们全新的战场。
总结:
短视频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超新星,以其极快的增长速度和巨大的潜力吸引了众多的目光。从快手抖音的对垒,到BAT的入局,再到众多平台的追逐。当OPPO Reno2将视频作为手机主打买点时,我们就已经得知短视频的序言已经写完,随着5G的到来,短视频新故事大幕将启,接下来,我们且拭目以待。
文/刘旷,ID:liukuang110
赞(12) | 评论 2019-09-27 15:02 来自网站 举报
-
【星巴克的数字化“铁甲”】
外卖业务所释放的持续红利,正在不断驱动星巴克的稳步前进。在2019财年三季度财报中,外卖销售额占到了中国区总销售的6%左右,成为利润贡献的一个核心来源。回溯去年此时,星巴克与饿了么合作打造的“专星送”刚上线,有人表示看好,也有人持观望态度。如今,一年时间过去了,星巴克用四个季度的... 展开全文星巴克的数字化“铁甲”
外卖业务所释放的持续红利,正在不断驱动星巴克的稳步前进。在2019财年三季度财报中,外卖销售额占到了中国区总销售的6%左右,成为利润贡献的一个核心来源。
回溯去年此时,星巴克与饿了么合作打造的“专星送”刚上线,有人表示看好,也有人持观望态度。如今,一年时间过去了,星巴克用四个季度的成绩证明了一点:有阿里的帮助,星巴克能把外卖业务做好且做大。
诚然,饿了么和口碑是背后的最大功臣。面对星巴克这样的“庞然大物”,饿了么和口碑继承了阿里在新零售上的深厚功力,并以阶段性和创造性的数字化赋能,才得以联手星巴克不断制造出轰动性的亮眼成绩。
打开新世界大门
星巴克联手阿里的契机很明确。面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咖啡消费市场,单纯的线下业务已经很难满足中国市场的全部需求,于是星巴克一转思路,毅然走向了外卖业务。而阿里,也需要星巴克这样的头部餐饮品牌来践行数字化赋能。
在与饿了么打造“专星送”业务之前,星巴克其实也有外卖业务方面的尝试经验,但星巴克的战略焦点一直都在线下,转机始于“专星送”的到来。鉴于星巴克的行业地位,饿了么一开始就为“专星送”定制了相当苛刻的服务标准。
比如专门研发的配送包装和配送箱。为保证饮品在送达前保持合适的温度,饿了么为星巴克设计了专属冷/热分离外送箱,配以TPU材质的外送冰包,可最大程度锁住饮品的温度,保证口感。
此外针对配送速度,饿了么也对“专星送”进行了大规模和长时间的测试。共计包括20人在内的测试小组,在模拟的真实配送环境下,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集中测试,测试时长超2000小时,测试距离共计12000多公里。
以普遍高于日常配送服务标准定制的“专星送”,为星巴克在会员规模、会员体验等方面带来了质变。在外送业务的覆盖速度上,饿了么与星巴克也是毫不含糊,开启“专星送”一年后,星巴克和饿了么实现了100个城市3000家店面的外卖业务覆盖。
星巴克的会员规模增长速度也相当可观。据三季度财报,星巴克中国会员数为900万,环比增长10%。显然,会员规模得到如此增长,外卖业务功不可没。
尝到外卖业务甜头的星巴克甚至早在去年11月就表达出“外卖全球化”的意愿。此前星巴克总裁兼CEO凯文·约翰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想要把星巴克在中国外卖行业的经验复制到其他国家。
至今,星巴克在包括美国、日本、英国、墨西哥在内的全球主要市场,已经落地了外卖业务。其中,核心市场之一的美国,已经有超1600家星巴克门店接入了外卖业务。不难看出,外卖业务在星巴克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很高,以及星巴克对于外卖业务所寄予的厚望。这一切,都源于饿了么、口碑与星巴克在中国做外卖的经验和成绩。
总的来说,过去一年里,饿了么为星巴克定制的“专星送”外卖业务,为星巴克打开了一扇新大门。这不仅让星巴克在财务数据上表现越来越好,同时也让外卖业务渗透到星巴克的战略中,成为其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外卖业务得以不断滋润星巴克的背后,是饿了么、口碑为星巴克所量身定制的数字化“纵横之策”。
数字化“纵横”之策
外卖业务与线下业务的区别,就在于线上场景的加入,因而这意味着,星巴克实现数字化,是做外卖业务的前提。对于饿了么而言,餐饮商家的数字化不是难事,因为饿了么和口碑自身在本地生活领域已经游刃有余。
不过星巴克有些特殊,一方面在于其战略合作者角色,对饿了么、口碑来说,为星巴克实现数字化赋能需从快从优,另一方面在于其规模体量,3季度财报指出,截止6月30日,星巴克在中国门店数共3922家,且有近千万的会员。
因此,饿了么和口碑对于星巴克的数字化赋能命题,必须聚焦于“如何激活星巴克的潜在消费者和潜在消费力,以及如何激发现有会员的消费力。”基于此,饿了么、口碑赋能星巴克的一切手段,可以分别从“纵横”两条线来看其中的逻辑。
1、纵线:技术与系统
与普通的外送业务不同,由于星巴克聚合了多个入口的业务,因此饿了么为其定制了统一的中台管理模式。一方面,统一的中台管理方式能够统一不同来源的需求,并指派相关的配送人员、路线等等,总体效率优于多平台并行管理的模式;
另一方面,中台管理模式便于星巴克同时向不同的入口输出相同的线上调整策略。比如目前星巴克菜单功能页有972种定制化玩法,中台模式能够让星巴克在及时调整菜单时覆盖到所有入口。
大规模的会员,是饿了么、口碑帮助星巴克实现数字化的另一重点。在星巴克已有的线上会员系统下,饿了么打通了星巴克的会员数据,使得会员在饿了么便能查看相关会员数据,以及使用与星巴克店铺同样的积分功能。
对星巴克而言,与饿了么打通会员数据系统的收益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注册以及使用会员的便捷性显著提升;第二,直接将饿了么的会员和流量转化为星巴克会员;第三,增强用户对星巴克外送业务的教育认知。
如果说中台管理和打通会员是服务于星巴克外送业务的整体效率,那么为星巴克建设线上智慧门店,则可以理解为要加强星巴克品牌力的数字化。除星巴克APP外,天猫、手机淘宝和支付宝等应用都有这种线上门店,以“旗舰店”形式存在于各平台的星巴克门店,无疑能让消费者更接近并更熟悉星巴克的外送业务。
不难看出,饿了么、口碑在为星巴克数字化赋能这条纵线上,核心逻辑是为星巴克打造一个基础的中心化业务平台,然后贯穿星巴克的会员数据,充分将对外卖业务有利的资源整合到这个平台上去,帮助星巴克实现核心数据(会员)的培养和增长。
2、横线:流量与场景
星巴克的外送业务获得持续增长的两个条件分别是持续且巨大的外部流量,以及针对会员的持续曝光。面对星巴克持久的导流需求,阿里一方面是将手淘、支付宝、天猫等超级流量入口的日常流量赋能星巴克,另一方面是以双11等特殊节日的爆发性流量赋能星巴克。
目前除饿了么外,支付宝、口碑、盒马、天猫、淘宝等千万级甚至上亿级用户体量的应用,都已经嵌入了星巴克的线上业务,比如星巴克在天猫的官方旗舰店不仅售卖咖啡原料,还有各色星巴克周边,而在口碑中,星巴克也有和饿了么一样的外送入口。
对星巴克而言,这个超级流量的矩阵,为其带来的是十亿级的流量曝光,其中不同场景下的不同消费者,也会不断产生对星巴克商品的配送或物流需求。当这些需求对接到星巴克的线下门店或仓库时,便能为星巴克带来更多的会员增量。
另外在双11这样的节日中,饿了么在天猫的旗舰店铺也充当了流量赋能的关键角色。去年双11时,天猫晚会、饿了么店铺等多场景联动,为消费者派发各种外送优惠券和秒杀券。在此期间,专星送为配合用户的全时段需求,在部分城市实行了不打烊的玩法。这不但提高了优惠券的使用率,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会员对专星送的粘性。
综上,饿了么和口碑在横线策略上的逻辑,是基于纵线所搭建的牢固聚合技术平台,让星巴克实现最大程度的“触网”,好消化掉各个场景和渠道下的饮品需求,实现对星巴克会员规模和品牌力的反哺。
全新星巴克
毋庸置疑,这一年中,在饿了么、口碑的数字化多维度赋能下,星巴克不断进行自我刷新,逐渐实现了由内而外的蜕变,成为一个全新的星巴克。
在饿了么、口碑外卖业务的激发下,星巴克表现出了更强的创新欲望。今年7月,星巴克在北京落地了首家“咖快”概念店,主打“自提和外卖”。事实上,将新业态付诸现实,已经成为星巴克的习惯,早在2017年底,星巴克就同阿里联合开出了全球最大的智慧门店,向外界展示其有关新零售的思考。
“咖快”显然有别于星巴克最常见的第三门店。一方面,咖快店内有特别为饿了么配送骑手所设置的提货动线和独立区域;另一方面,咖快主要为顾客的自提和外送需求服务。在星巴克的设想中,咖快不但需要为周边的第三空间门店分流减压,而且还要进一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不过在本质上,咖快可以看做是第三空间门店和外送业务的结合体,而且这个结合体更小,但“五脏俱全”。此外不得不提的一点是,正因为星巴克看到了外卖业务的巨大需求,并已经在饿了么、口碑的助力下建立了数字化渠道,才会考虑在业态上进行创新,以更好地扩展业务规模。
毫无疑问,星巴克已经实现了基因的根本进化,具备敏锐的数字化基因。在饿了么、口碑以及阿里数字化赋能下熏陶一年的星巴克,其数字化能力不断变强,新零售基因也不断得到巩固。
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内在创新力和竞争力被充分激发的星巴克。
长期增长
一年前,阿里将星巴克带到了新赛道,一年后,星巴克在新赛道已然胸有成竹。
这印证了数字化赋能的力量,原来在星巴克如此体量的零售体中,潜藏了难以想象的增长空间,前提是用对方法,走对路子。
当然,回到饿了么口碑为星巴克赋能的初衷上,无非还是两个字:增长。对于星巴克而言,这两个字还可以再具体些,即长期增长。
财务数据和创新实践的良好表现,已经让外界在星巴克身上看到了显著的长期增长的驱动力——数字化基石上的新零售业务。而且在过去一年,星巴克已经充分验证了这一方法论,包括外卖的全球化推广、外卖与线下门店的融合等等。
更重要的是,星巴克正在以自己喜欢的节奏发展。某种程度上,在与饿了么合作后不断迎来增长喜讯,也说明星巴克这个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对新零售有很强的掌控力和适应力。
而且,阿里会一直坚挺地站在星巴克的背后,帮助其延展这块数字化“长板”。加上星巴克不断扩张的门店规模,以及全球持续增长的会员规模,不断刷新的星巴克,完全可以自信步入长期增长的康庄大道。
赞(12) | 评论 2019-09-25 19:10 来自网站 举报
-
【万物到家的万亿零售新蓝海】
生活中,在某种程度上“快”意味着取得先机,预示着赢。4G取代了3G、地铁淘汰了公交车、外卖打败了泡面,新一代消费者的生活标签里高效、便捷、优质永远排前,而这也是配送服务市场得以野蛮生长的原因。2019年9月20日,以“潮流邂逅科技”为主题的GIIS 2019第三届零售创新峰会在北... 展开全文万物到家的万亿零售新蓝海
生活中,在某种程度上“快”意味着取得先机,预示着赢。4G取代了3G、地铁淘汰了公交车、外卖打败了泡面,新一代消费者的生活标签里高效、便捷、优质永远排前,而这也是配送服务市场得以野蛮生长的原因。
2019年9月20日,以“潮流邂逅科技”为主题的GIIS 2019第三届零售创新峰会在北京举行。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莆中在《万物到家——从餐饮到零售》的主题演讲中,提出“外卖是服务业和零售业的交叉口” 、“外卖推动餐饮行业的线上化率五年时间快速涨了10倍,这样的服务能够复制到其他零售的品类”等零售线上化观点。
从表面来看,基于对外卖加速服务行业和零售行业发展的认同,美团推出了美团闪购服务意图做30分钟到家的LBS电商,帮助低渗透品类快速线上化。深度思索美团战略布局,美团做闪购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到家服务显蓝海
互联网的发展,给消费者的生活提供了多种可能。吃饭可以点外卖、买衣服可以网购、手机即是钱包,在零售线上化的过程下,消费者对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外卖到家、消费者还需要生鲜到家、药品到家、鲜花到家,生活用品一一到家,而且必须要快。
显然,当下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为便利付费,庞大的用户需求也孕育出了到家服务市场蓝海。据易观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到家业务市场交易规模达5644.3亿元人民币,在本地生活服务中占比36.1%,随着到家服务对零售市场的进一步渗透,市场规模还将持续扩大。
一来,新一代消费者“想要即达”的消费习惯已逐步养成。泡在互联网中长大的新一代消费者对线上购物、线上点外卖、线上订酒店、线上订票等操作习以为常,而今又对生活里的“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正如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莆中所说的:“从三天送达的快递电商到30分钟送达的万物到家是本质上的跨越”,消费者现阶段想要的也正是这样本质上的跨越。
二来,到家服务助力了餐饮行业增长,意味着也可以推动零售市场发展。万物皆可零售,丰富的零售业态在搭上互联网之后需要跟上服务升级的速度,而从外卖推动餐饮行业的线上化率五年时间快速涨了10倍的成功案例来看,同样的服务能力也可以加速零售行业的变革,推动零售行业向上发展。
三来,美团长期积累的配送能力和先进技术,完全契合美团闪购发展到家服务业务所需的资源和技术。据悉,美团外卖平台上,每天活跃着70万名骑手小哥,覆盖到全国2800多个城市,服务着5亿用户,配送能力毋庸置疑。技术上,美团有大量的零售中台,做了24小时销售自动的无人微仓,可以自动化完成零售到家场景中订单的拣选和打包,提升了到家服务的效率和速度。
天时地利人和,美团闪购带着“70万外卖小哥”、“无人微仓”和加速零售线上化的愿景走进了消费者和商家的视野。
美团本地生活战略布局走向纵深
回溯美团发展历史,早期美团业务的拓展是无边界的,接连入局了外卖、酒店住宿、在线旅游等行业,待各大业务成熟后,美团也积累了大量用户以及线下商家资源,还有强大的配送能力。
而今,为了进一步增长,美团围绕用户、商家、配送三大资源和能力提出了聚焦“Food+Platform”战略,旨在以‘吃’为核心,建设生活服务业从需求侧到供给侧的多层次科技服务平台。
从美团闪购出击生鲜领域以及便利店等零售业态的到家服务市场来看,同样是在进一步落地美团“Food+Platform”战略。
一、美团闪购是美团在“Food+Platform”战略的纵深发展,也是美团整体布局意识的体现
即时配送服务兴起的初衷是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高效的到家服务,因为比起电商平台三四天的物流时间或次日达的配送时间,即时配送的送达时长更具有吸引力。美团闪购的推出,正是即时配送能力的持续提升,也为了进一步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
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用户的即时性消费需求不断增多,囊括了外卖、药品、生鲜、服装等零售领域。这与美团“Food+Platform”战略,以“吃”为核心向四周零售业态扩展的发展方向不约而同,而美团闪购强大配送能力正好与开展即时配送业务的各项需求吻合。
另一方面,美团的用户是双向的,除了消费者之外,商家也是美团的服务对象。美团闪购为消费者提速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商家全面覆盖周边消费者,为其带来海量的用户。另外,美团闪购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对消费者消费标签的数据化处理,为消费者推荐相对应的商家,为商家提供精细化运营方案。
美团闪购的发展可以反哺美团,拓展零售新边界,让美团业务线变得更丰富,提高“Food+Platform”落地的速度。
二、美团闪购深耕便利超市与生鲜零售提升消费体验,体现了美团强劲的自我进化能力
自美团的核心业务成熟之后,美团由外卖业务延展,积极进行新业务的探索,生鲜零售和便利超市等零售到家业务由此诞生。
2017年7月,美团掌鱼生鲜正式落地运营,销售包括果蔬、水产、鲜花在内的生鲜品类,同时基于美团配送能力,为用户提供5公里范围内1小时送达的服务。时隔一年,美团进行生鲜业务升级,开设了生鲜超市小象生鲜门店,除了开展生鲜食品和餐饮区域等门店场景外,还提供电商和即时配送。
与此同时,在投资了“猩便利”、“松鼠便利店”,又与7-11便利店达成合作为其提供配送服务之后,美团也在谋划便利店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有知情人士消息:美团在正积极接触便利店业态企业。
以往,无论是生鲜领域还是便利超市,即时配送中间的捡货、打包、核验等订单流程服务都缺乏标准的、一体化的方案,这一过程既费时费力,还要花费巨额资金。为了提升配送效率及拣选质量、降低成本,如今美团闪购推出了无人微仓与菜大全,意在继续深耕便利超市与生鲜零售提升消费体验,这也体现了美团强劲的自我进化能力。
不得不说,美团闪购是美团在核心业务能力上的纵深也是对本地生活电商边界的拓展,既完善了美团生态产业链的布局,也进一步强化了美团的核心竞争力。
提速万物到家,零售业全面线上化为时不远
餐饮行业因美团外卖服务全面提速爆发,而零售业边界更广,市场规模也更大。如果美团闪购能够有效突破零售市场现状,深度融入零售市场,承担起变革助推器的作用,那么未来美团闪购将成长成一个超级零售巨头。
当然,相对于餐饮行业,零售业态更复杂,挑战也更大。从商品标准化来看,可零售的商品千千万,形态差异各有不同,线下和线上商品标准难确定,这也就造成了线上线下标准化差异问题;另外,传统零售市场规模大,与各行各业牵涉甚广且联系复杂,零售行业全面数字化改革需要巨额投入的问题凸显;最后,所有的零售线上化战略和愿景都是美好的,但在施行过程中难免与传统线下发生冲突,战略布局和实际操作问题让人头疼。
眼见前行道路困难重重,零售行业未来10年、20年的发展我们不可预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团闪购的出现,正在从配送、科技、运营三大层面推动零售线上化发展,全面提速万物到家。
美团闪购背后有美团“70万外卖小哥”撑腰,贯穿全国2800多个城市,可以为数亿用户提供万物即时配送服务,是零售线上化从量变向质变的飞跃。当然,支撑配送服务效率提升的关键还在于美团无人微仓技术的发展。据悉,美团无人微仓项目在机械结构设计上已经拿下30多项专利,并且自主研发了订单调度和自动化调度两大核心系统。在运营层面,美团外卖多年的运营经验积累也足已为零售业线上化铺路。
总体看来,美团闪购对本地生活电商服务边界的不断拓展,凸显了美团在业务布局上整体意识的领先和自我进化能力的强劲。未来,美团闪购在零售行业还会有更多的探索。
赞(27) | 评论 2019-09-25 10:16 来自网站 举报
-
【美港股资本江湖:老虎证券们的杀手锏】
有钱的地方,就有资本江湖。眼下,更远的资本江湖正被国内的年轻投资者们不断搅动着。据今年7月老虎证券与腾讯证券联合发布的《2019美股投资调查报告》,90后已经成为炒美股的主力军,占比42.9%。此外,报告还指出,有超过7成的投资者是通过网上渠道在美股打新。港股和美股类似,在世界投... 展开全文美港股资本江湖:老虎证券们的杀手锏
有钱的地方,就有资本江湖。眼下,更远的资本江湖正被国内的年轻投资者们不断搅动着。
据今年7月老虎证券与腾讯证券联合发布的《2019美股投资调查报告》,90后已经成为炒美股的主力军,占比42.9%。此外,报告还指出,有超过7成的投资者是通过网上渠道在美股打新。
港股和美股类似,在世界投资者公认的“高度成熟的资本市场”标签下,港股和美股一直是吸金能力最强的资本市场。不过,美港股受到国内投资者的追捧,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背景,即国内高关注度企业的IPO。
仅在去年,赴美赴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就超过了200家,其中的爱奇艺、腾讯音乐、B站、小米、美团等,都处于各领域内的第一梯队,对于内地投资者而言,跟它们去到美港股是不错的选择。
可撇开内地企业赴美赴港的IPO潮,真正让内地投资者对美港股上心的直接动因,还是便捷的投资渠道,或者说,比过去更轻松的投资方式。而这种渠道,就是一众专门服务于美港股投资需求的证券平台们,比如老虎证券。
老虎证券于今年3月赴美上市,在当时的招股书中,老虎证券披露出其开户用户已经超过了50万,且在月新增开户数方面依旧保持着非常高的增速。内地投资者集体追逐美港股的趋势,得到了数据佐证。
以老虎证券为代表的美港股证券平台,正是美港股火爆的背后核心推手。
体恤新手
国内投资者接触A股的途径很多,一个新手想在A股炒股也极为容易,各种线上和线下渠道都能在短时间内让新手走完注册注资流程,开始自己的投资生涯。
但美股港股大不相同,因为美港股与A股在政策、投资环境上差距较大,导致美港股对新手而言陌生程度更高,渠道上也存在比较明显的限制,即能让新手像直连A股那样直连美港股的渠道,并不多。总结下来,阻碍新手去美港股的原因是陌生和不便捷。
不过,这并没有难住主打美港股的老虎证券们,面对美港股新手的各种痛点,老虎证券们下了不少功夫。
首先在知识教育上,老虎证券们建立了一个有关美港股的知识库。以老虎证券APP为例,其“老虎学院”板块涵盖了不同类型和阶级的知识。在百科栏目里,“知识百科”以交易规则和股票术语为主,“公司百科”则包含财务状况和发展历程。
比如上周有个同行朋友询问笔者何为“窝轮交易”,笔者就想到了老虎证券上的“知识百科”,在读完“窝轮交易”的知识百科后,笔者就通过把它分享给了同行,在看完百科后,他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立刻就下了老虎证券,说要好好学习。
此外,针对小白,老虎证券APP也分别以美港股、期货和期权为主题开发了三大新手专题,每个专题都有以图文、视频形式展示的从基础到进阶的递进式学习知识。而在课程分类栏目,老虎证券APP将课程分成九类,比如宏观解读、热点事件、投资分析实战等,这种整合式知识体系,显然可以让小白们在学习时能够拥有更强的目的性和更高的效率。
总的来看,老虎学院的工具属性很强,知识体系的逻辑也比较具有针对性,本质上就是为炒股小白搭建的一个MOOC式学习基地。
学习知识后,小白往往都有实操的需求,所以老虎证券们自然也有实操性功能。在老虎证券APP中,“模拟账户”会在一开始给到小白超10万的虚拟资产,以及某一股票的固定持仓。对于小白而言,模拟账户能够增加其炒股操作的熟练性,也能帮助其验证投资策略的合理性,避免纸上谈兵。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模拟账户能够消除小白对实战的恐惧感。因为真实的股市就是战场,上战场前如果不进行操练,那毫无疑问大概率就是炮灰。此外,通过模拟账户,小白往往也能建立更客观的投资信心,利于其对资本市场敏感性的提升。
一个炒股新手,在面对陌生的美港股时,如同一个幼儿园的孩子,他们需要补充知识,以及正确的引导,待到学成时,方可出师并在资本市场有所作为。在这个层面上,老虎证券们的角色便是导师,从学习到实战前练兵,小白们完全可以在这座学校里考到合适的分数,然后自信地毕业。
除知识库和实操模拟外,老虎证券的企业数据也很丰富。笔者之前在研究微博、陌陌、搜狐、斗鱼等美股企业时,经常会看英文原版财报,但网上不少平台要么没有原版财报,要么需要费很大力才能下载,后来笔者发现在老虎证券上,只要搜索到企业后,无论是各种股价数据,还是原版公告,都能非常轻松地找到并被下载。
懂得老手
在炒股上,小白与老手的本质区别,就是目的性。小白在面对未知的股市、操作规则以及满屏滚动的数据时,多少都会有恐惧感,因而小白的防守意识很强。但炒股的老手们就完全不一样了,不管做多做空,做长线还是短线,精准的入场和退场是他们的首要目标。
美港股更成熟,意味着其中的资本博弈也更凶险,变数的波动性也更强。但见过大风大浪的老手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在精准时机这一目标下,老手们需要大局观,即实时把握市场变动的每一个关键数据。
目前市面上的证券产品,普遍都会提供基础的数据信息,比如股价、涨跌、市值、买卖成交量等等,但在资本力量复杂的美港股市场,更多的信号其实藏在了更深维度的数据之中,这些深度数据正是影响老手们决断的关键信息。
对此,老虎证券们建立了数据价值分层的体系,以服务对深度数据有需求的用户。以老虎证券APP为例,其专门设置的“行情权限”中,有L0、L1、L2三个级别的数据权限,数据级别越高,数据也就越稀缺,价值越高。
在美股,L2级别可以开启“买卖40档”、“量价分布图”、“大单提示”三种行情数据;而在港股,L2级别可以开启实时刷新、10档盘口数据、经纪队列、逐笔成交、全部股票显示等数据权限。
不难看出,L2级别的数据价值在于增加投资者判断的准确性以及实时性,在这些数据的辅助下,资深的炒股人往往能够收窄风险的波动性,以及缩小进出场时机的筛选范围。从信息对称性角度而言,这些深度数据增强了对称性,对投资者是一种客观利好。
除稀缺数据外,企业或财报研报也是投资老手们最喜欢的加工性和见解性信息。以老虎证券APP集成的信息和资讯板块为例,老虎证券团队目前发布的报告种类包括周报、月报以及专题研报等,研报多是综合宏观与微观环境所得出的判断和结论,借此增强投资者决策能力。
笔者此前曾因同学推荐而相中一支中概股,随后在老虎证券搜索了非常多的社区内信息,后来发现大量研报和信息都指向了一点,即该支中概股在基本面上存在短板,不过一个月,那支中概股的财报就暴露了这一问题,股价也不断下跌。
除此之外,老虎证券的内容价值还体现在社区上,除老虎证券的自产内容外,外部专业财经媒体和大V用户也会实时生产多维度的市场价值信息。总体来看,老虎证券内容生态的多样性,本质上是服务于投资者对市场信息的持续性需求。
曾经门槛甚高的港美股,如今像喝水一样简单
无论是新手的学习知识库,还是老手的深度数据,老虎证券们对于美港股新旧投资者们而言,本质上还是一个渠道,或者叫做工具。但与两三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相比,这种渠道和工具已经发生了质变,进化到一个投资者普遍认可的阶段。
基于快速增长的美港股入场者规模这一事实,老虎证券们已然不折不扣地成了投资者直连美港股的一个捷径。这与它们的定位密不可分,比如老虎证券APP,用户注册一个账户便可投资包括美股港股英股在内的全球主流股市,以及ETF、期货、期权、牛熊证、窝轮等金融衍生品。
这种便捷性还体现在新股申购方面。在老虎证券APP上,新股可一键申购,用户可查看整个申购流程的关键数据信息,也可以直接下载新股的原文招股书进行查看。今年年中,由于周围不少人都尝到过打新的甜头,笔者于是也尝试在老虎证券打新一支港股,可以说整个过程很透明,笔者只要跟着官方规定的打新流程走就行。
这样的综合便利性,只有在互联网渠道才能实现,这也是打新的美港股投资者比例越来越高的根源所在。
便捷性之外,这种一站式的投资服务,因为信息的全面性,以及流程的透明性,也让投资本身变得不那么冷血和陌生。
从今天众多的线上证券平台来看, 证券投资的互联网化已经非常成熟,老虎证券们的出现,也让美港股不再是国内投资者遥不可及的梦幻市场。毫不夸张地说,国内投资者投资全球股市,已经变得“像喝水一样简单”。
这一切,都要得益于垂直证券平台的兴起,以及它们在专业性上的良好表现,比如对于价值数据的挖掘和供给、对于准确实时数据和信息的公开、对于知识体系的合理性建设、对于不同投资者的差异化服务……
换言之,它们恰当地消灭了美港股投资者在渠道、信息、数据上的痛点,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让投资者们获得了不错的体验。直到现在,它们对美港股投资者的吸引力依然没有减弱。老虎证券二季度的财报显示,开户用户数同比去年增长79.7%。
诚然,老虎证券这些美港股火爆的幕后推手们,还会把更多国内投资者带向全球。
赞(19) | 评论 2019-09-24 11:04 来自网站 举报
-
【周杰伦成腾讯音乐扛把子,网易云音乐这口气如何咽得下】
近日来,对于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可谓大事不断,尤其是日前火得一塌糊涂的周杰伦新歌《说好不哭》,更是在上线约短短两小时,在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三个平台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随后,其数字单曲销售额也打破了2000万。这首新歌不仅让我们的周董再次刷遍朋友圈,也让腾讯音乐的版权... 展开全文周杰伦成腾讯音乐扛把子,网易云音乐这口气如何咽得下
近日来,对于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可谓大事不断,尤其是日前火得一塌糊涂的周杰伦新歌《说好不哭》,更是在上线约短短两小时,在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三个平台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随后,其数字单曲销售额也打破了2000万。
这首新歌不仅让我们的周董再次刷遍朋友圈,也让腾讯音乐的版权优势地位再次凸显。有意思的是,当前的腾讯音乐正因独家版权问题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展开大约8个月的“反垄断调查”。
同样是为了高额的版权费问题,网易丁磊前不久不惜弃车保帅,舍弃了网易考拉换取了阿里巴巴对网易云音乐的资金输血。9月6日消息,网易公司宣布,网易云音乐获阿里巴巴、云锋基金等共计7亿美元的B2轮融资,与此同时网易把网易考拉彻底卖给了阿里。
在线音乐这场争夺战可谓是越来越有看点了,本来是群雄割据的混乱战局。QQ音乐与酷狗、酷我音乐合并之后组成了庞大的腾讯音乐,眼看腾讯音乐要一统天下,半路突然杀出个程咬金网易云音乐,差点有反超腾讯音乐的架势。好在腾讯音乐拿出了版权这张杀手锏,才得以保住其霸主地位,而后关于在线音乐的版权大战愈演愈烈……
版权这张王牌
在探讨在线音乐的未来格局如何演变之前,我想我们还是有必要先认真了解下音乐版权。先来说说为什么腾讯音乐会因为独家版权被反垄断调查,而且这件事恰恰发生在阿里投资网易云音乐之际,很明显腾讯音乐的独家版权给竞争对手带来了较大的威慑力,估计也是被某对手捅了一刀。
按理说,保护音乐的版权本来是件好事情,可是如今逐渐被一些大平台所利用,反而成为了一件对用户和行业并不太友好的事情。
我们先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对于独家版权的诟病,一些用户认为不断切换APP听音乐是非常不方便的一件事。其实最让用户咬牙切齿的是,独家版权就意味着强制性付费,就像一些在线视频,很多用户都是被迫接受了付费,他们对此难以适应。
再来从行业的角度来看,网易丁磊不惜卖掉网易考拉这个他曾想要打造下一个网易的小王牌,来保住网易云音乐这张大王牌,足见网易云音乐当前有多需要现金流。而之所以急切需要巨额现金,就是为了和腾讯音乐争夺音乐版权。
网易今年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丁磊谈到音乐版权成本问题,他说:“一些公司控制市场,每年版权的租赁成本被抬得很高,对整个中国的在线音乐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由此看来,当某家公司拥有独家版权的时候,或者拥有足够多版权的时候,这家公司就可以随意去定价,包括转授权价格,这就会对市场的正常竞争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干扰。
那么,这一次腾讯音乐因为独家版权问题被遭受反垄断调查,就真的可以终结版权大战吗?
版权战火不息
不得不说,竞争对手这一次打出的反垄断牌是一招妙棋。因为遭反垄断调查传闻,腾讯音乐股价一度大跌7%,毫无疑问这一步棋将让腾讯音乐在短期内遭遇一定的版权问题麻烦。
更高明的是,即便对手也深知这一步棋不能真的认定腾讯音乐垄断成立,但是至少可以在长期,尤其是在后期给腾讯音乐对环球音乐集团、索尼音乐娱乐、华纳音乐集团等几大唱片公司的进一步渗透制造麻烦。
对于腾讯音乐而言,垄断霸权也确实难以成立,因为上一次经过有关部门的调解,腾讯音乐已经共享了99%的音乐版权。而即便如此,腾讯音乐仍然握有音乐版权的王牌,为什么?
腾讯音乐这张音乐版权王牌就在1%的核心版权里,这也是腾讯音乐的核心优势所在。对于大部分的用户来说,头部歌手和头部音乐才是吸引他们的关键。去年,腾讯音乐就是凭借着1%的核心版权保住了对网易云音乐的领先。
这一次,周杰伦《说好不哭》在QQ音乐的首发爆火,再次印证了核心版权的优势,也再次让腾讯音乐尝到了核心版权的甜头,腾讯音乐定然会不惜代价守住这张王牌。
而对网易云音乐来说,去年曾因为大量版权问题歌曲下架而导致大批用户流失,网易云音乐也深知音乐版权的重要性。这一次周杰伦新歌为腾讯音乐又带去了大批的付费用户,也更加让网易云音乐深刻体会到版权的重要性。
在线音乐存量竞争时代:头部音乐版权王牌地位难动摇
截止到2019年6月,腾讯音乐集团下属三大音乐服务(QQ音乐、酷狗音乐和酷我音乐)的在线音乐服务总付费用户量是3100万,付费率是4.8%。
截至9月18日凌晨,《说好不哭》单曲销量超过655万张,销售额突破1900万元。此次周杰伦一首新歌的首发,短短2天时间就为腾讯音乐带去了数百万的音乐付费用户,核心音乐版权的威慑力可见一斑。
对于阿里来说,虽然此前很多人会把基于阿里旗下的虾米音乐比喻成在线音乐的三足之一。但是作为月活不足5000万的虾米音乐,很难真正与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在同一个级别较量。
阿里需要流量,网易云音乐需要资金,再加上腾讯音乐的霸权逼迫,二者结合一起丝毫不足为奇。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有了钱之后,网易云音乐接下来要怎么与腾讯打这场版权争夺战?
其一,加大力度发力原创音乐。对于网易云音乐来说,购买大量的版权需要付出高昂的费用,而扶持原创音乐人却能够以非常低廉的价格缓解平台的一定版权压力。但是,要扶持原创的音乐人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需要对有原创能力的音乐人给予一定的资金鼓励,才能有更多更好的原创音乐诞生。
其二,与阿里虾米音乐进一步共享版权。早在2018年年初,网易云音乐就和虾米音乐进行了版权互授,现在两家成为了紧密的合作伙伴,未来网易云音乐和虾米音乐之间的版权共享就会进一步加强。
其三,与腾讯音乐争夺部分核心版权音乐。腾讯音乐之所以能够独家获取大量的音乐版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价格的原因,大部分平台买不起。而唱片公司的音乐授权普遍为2-3年,相信网易云音乐接下来势必会与腾讯音乐在核心版权音乐进行争夺。
当前,网易云音乐的总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8亿,再要往上涨,估计已经十分难了。在用户红利见顶的大趋势下,接来下与腾讯音乐的竞争就是存量竞争了,而在存量竞争中,优势音乐版权却是用户活跃度和付费用户争夺的关键所在。
只有像周杰伦《说好不哭》这种头部音乐人的原创音乐才更容易拉动用户的付费,提升音乐平台的用户活跃度,头部音乐人独家原创版权成为在线音乐存量竞争的王牌地位将会进一步凸显。
在线音乐全面付费为时尚远:全面推动去中间商化才是正道
对于这一次周杰伦带来的付费音乐盛况,很多人大赞付费音乐时代正在全面到来,可是事实真的如此?
这一次周杰伦能够创下如此高的付费记录,既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尤其离不开前期大量的预热。周杰伦新歌的火爆只能说明粉丝对于周杰伦个人的买单,并不能说明用户对于整个在线音乐付费的买单。也就是说周杰伦虽然开创了数字音乐付费的先河,但是这只是他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整个在线音乐行业付费的成熟。
当前腾讯音乐的主要收入来源也并非用户付费,而是来自于在线KTV、直播等社交娱乐服务。关键原因就在于用户的付费习惯并没有养成,用户可以去直播平台打赏,也可以为了某部看到心急的电视剧而购买会员,但是很少会为了某首歌曲而付费,尤其是一些不知名的音乐人,更没有人愿意付费。
在线音乐兴起之前,大家听音乐还停留在购买磁带、CD、DVD时代,那个时候听音乐都是需要付费的。在线音乐流行之后,大家听音乐开始到各个音乐平台下载免费音乐,于是用户慢慢习惯了免费听歌。
可今天,在线音乐平台通过免费手段把线下音乐经销商们都干死了之后,又想向用户收取听歌费,用户心中自然是难以接受。但在版权保护的大时代,这又是必然趋势,最终买单的一定是用户,而非平台。
只是,今天大部分的音乐费用都被版权唱片公司赚取,真正留给音乐人的却少得可怜,这对行业而言并非幸事。在线音乐平台真正要做的不是哄抬唱片公司的版权费用,而是要推动去中间商化,如此一来用户的付费才更低,音乐人获得的收益才更多,才更能真正推动在线音乐的全面付费,如此才是行业幸事。
文/刘旷,ID:liukuang110
赞(21) | 评论 2019-09-19 18:37 来自网站 举报
-
【债务高、营收难,万达体育很疼】
这个夏天,国内体育赛场有点恍惚,足球赛事失利球迷已经见怪不怪,可在自家门口举办的篮球世界杯跟着失利,粉丝们始料未及。“周琦垃圾”“李楠下课”“心疼易建联”“大姚,我负责”等微博热搜的火爆,无一不显露着球迷的愤怒和无奈。赛后中国篮协主席姚明主动揽责,并坚定的表示:“我不会停止改革... 展开全文债务高、营收难,万达体育很疼
这个夏天,国内体育赛场有点恍惚,足球赛事失利球迷已经见怪不怪,可在自家门口举办的篮球世界杯跟着失利,粉丝们始料未及。“周琦垃圾”“李楠下课”“心疼易建联”“大姚,我负责”等微博热搜的火爆,无一不显露着球迷的愤怒和无奈。
赛后中国篮协主席姚明主动揽责,并坚定的表示:“我不会停止改革,我们不能半途而废,必须更为坚定地走下去。我们已经知道了世界的格局,必须向着世界先进的水平去看齐。”从职业联赛到培训再到青少年的体教结合,姚明接手中国篮球改革已有两年之久,而从本次世界杯赛况来看,大姚的中国篮球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
中国队小组赛出局,京东奥运入场券悬而未决,悲愤的除了球迷之外,还有篮球世界杯的赞助商们。据悉,在本届篮球世界杯的18家赞助商和合作伙伴中,有12家赞助商是中国品牌,万达体育是当中的佼佼者。
作为体育赛事后面的组织者、供给者、宣传者,万达体育上市后的第一份财报惨淡经营。近期,万达体育公布了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报,财报显示,万达体育第二季度总营收为人民币2.838亿欧元(约合3.228亿美元),同比下滑30%。
体育改革道路上,大姚难万达体育更难。其首份财报营收下滑,加深了资本的猜疑:万达体育招股书上规划出的体育商业帝国,能否实现?
“中华大宴”的诱惑
在中国,体育行业是名副其实的朝阳行业,而嗅觉敏锐的资本自然不会错过这场“中华大宴”。
中国产业信息网显示:2012-2016年我国体育行业产值和增加值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8.94%和19.87%,增长十分迅速。预计到2020年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值能顺利实现突破3万亿的目标,到2022年体育产业规模将进一步超过3.5万亿,增加值也将达1.14万亿。
而国内体育产业规模以大范围、大幅度快速扩大、增长的原因,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强化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息息相关。
一来,乡村城镇化、体育基本设施、人民经济水平等各个方面社会力量的壮大,为体育产业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基础和经济基础。就目前而言,我国2020年全面小康的目标已基本达成,我国城镇化率从52.6%提高到58.5%,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城镇人口的增多进一步扩大了体育人口数量,加上城镇休闲区体育设施完善、人们体育运动需求的增加等等。
二来,日渐完善的体育政策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据中国产业信息网不完全统计,我国已连续5年提出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为体育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014年提出“发展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2015年提出“发展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扩大教育文化体育消费”。2016年提出“支持发展文化体育等服务消费”。
2017年提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统筹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发展 ”。2018年明确了体育产业与“智能产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方向,确立推进体育改革,支持社会力量提供体育服务。
相较于欧美国家我国体育产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空间大。近几年,创业者、资本巨头纷纷涌入体育产业,意图分羹“中华大宴”后,养成一只的“独角兽”。据品途智库统计,2018年上半年,体育产业融资增长,后续融资占比首次超过50%,阿里体育、苏宁体育、腾讯体育、万达体育等名企进入消费者视野。
在众多分羹者中,由万达体育中国、盈方和美国世界铁人公司组合而成的万达体育散发着资本的光芒。经历了1998年“万达集团永远退出足坛,以示对中国足球黑暗的抗议”的黑暗时刻后,万达体育卷土重来2019年成功在美国上市。
时隔多年,重新起航的万达体育第一份财报备受资本瞩目。
营收惨淡,出师不利
与市场预期不同,万达体育的开局并不怎么美好。万达体育第二季度总营收为2.838亿欧元(约合3.228亿美元),同比下滑30%。
从万达体育收入结构来看,其主要的营收来源有观赏性运动业务、大众参与性运动业务、数字媒体制作与解决方案业务,这几大业务也是体育产业变现的重要途径。
大众参与性运动业务营收,主要通过举办赛事,从中收比赛费用、赞助费用和城市费用获利,因而营收的增长与赛事举办数量和参赛人数呈正相关性。财报披露,万达体育本季度大众参与部门第二季度营收为9090万欧元(约合1.034亿美元),同比增长21%。
本季度营收增长得益于近几年体育市场火热,付费参赛人数、付费参赛者人均收入的增加。据悉,第二季度总付费参赛人数从去年同期的44.9万人增加到2019年第二季度的46.6万人。另外,2018年第二季度,运动员人均总收入从96欧元增至118欧元。
观赏性运动业务营收,主要是通过竞标、采购,买断或支付佣金拿到篮球、足球、冬季和夏季奥运项目等赛事资源,再进行商业化处理,提供比如媒体版权、赞助招商、品牌营销等服务,以此来获取资金赞助。
由于篮球、足球、冬夏奥运项目等赛事举办有周期,因此观赏性运动业务营收不确定性较高。财报披露,万达体育观赏性运动部门第二季度营收为1.381亿欧元(约合1.571亿美元),同比下滑6%,营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赛事周期的影响足球业务收入下滑。
数字媒体制作与解决方案业务(DPSS业务)营收,主要是通过体育赛事信号制作、转播服务获利。万达体育第二季度营收为5480万欧元(约合6230万美元),同比下滑70%。这是由于万达体育在2018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为俄罗斯世界杯赛事提供的媒体制作服务,而今年第二季度没有与之媲美的重要赛事,万达体育DPSS业务营收也随之下滑。
财报中,好的一面是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以及体育产业链条的成熟,扩大了大众型运动业务的上升空间。坏的一面是,由于体育行业赛事周期的影响,万达体育DPSS业务、观赏性运动业务,双双下滑。在其他商业模式尚未成熟之前,大众型运动业务、DPSS业务、观赏性运动业务还需支撑万达体育的下一轮营收增长,而就目前而言业绩不容乐观。
总而言之,不乐观的营收数字加上不稳定的行业因素刺激着资本的神经,万达体育寄希望于在下一季度的业绩营收。可祸不单行,正在万达体育财报惨淡经营,资本举棋不定之时,万达体育慌忙“换帅”之举,又引起了一阵市场舆论。
临时换帅,惹猜疑
众所周知,万达创始人王健林在成为一名商人之前是一个决策果敢的军人。转业下海后由房地产起家,而后将产业延伸至酒店、金融、影视、旅游等打造了一个万达商业帝国,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成功商人代表。
作为一个商业帝国的决策人,王健林有自己的用人之道,可此番万达体育换帅,却显得急迫、匆忙。
万达人事变动公告比万达体育首份财报来得早。9月6日,万达体育向SEC提交人事变动公告:“原万达体育中国总裁兼CEO杨东为因个人原因离任,并离开公司董事会。”离职前,杨东为工作的原计划是代表万达体育出席9月8日举行的沈阳马拉松并发表演讲,可见这一次人事变动的急促。
事发突然,资本始料未及的当下也纷纷猜测,万达体育人事架构是否受到什么重大打击。万达体育“新帅换老将”有什么讲究?
据悉,杨东为曾在NBA工作近十年,有着多年的体育工作经验。2016年杨东为出任万达体育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职务。三年时间里先后让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中国杯足球赛、IRONMAN 70.3世界铁人三项赛、摇滚马拉松等万达体育旗下赛事在国内落地,在其领导下万达体育亦步亦趋、稳健发展。
万达体育方面没有为杨东为的离职做出更多的解释,但是对新总裁做了诸多介绍。
人事变动公告声明,万达体育由万达宝贝王集团执行总裁高益民随即接任。公开资料显示,高益民与体育产业缺少交集,此前担任万达集团旗下儿童游乐及教育全产业链企业宝贝王集团执行总裁,这一任期仅持续半年。更早前,高益民从2010年起供职于万达集团商业地产部门,曾任高级总裁助理兼青岛公司总经理等职位。
对于临时“换帅”的举动,万达体育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杨恒明表示:高益民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高管,他对中国不断变化的人口结构以及中产阶级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有着深刻的理解,我们相信,高益民和我们有才华的中国团队将加速我们在中国的战略发展。
可在外人看来,相较于在体育行业里打拼多年的杨东为,高益民出任万达体育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职务并没有很多的优势。因而,外界流传的“万达体育中国公司挣不到钱,得有人来担责,所以杨东为的离任不可避免”等言论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营收下降、股票下跌,在发布第一份财报,以初印象面世这个时间节点,杨东为离任调来没有体育运营经验的老兵高益民接任万达体育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临时换帅”容易动摇军心。
“流血上市”的伤
早前,共商万达体育的发展边界时,王健林明确表示:“2020年,(万达体育)净利润要做到十位数甚至几个十位数,最终的目标是公司上市,给中国带来一个高价值、持续性盈利的国际级体育巨头公司。”
现实是,万达体育上市时间比王健林预计提早了一年。7月26日,万达体育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可上市路线一波三折,股价一路下跌,发行价缩水4.08亿美元。
万达体育上市前,招股书披露万达体育的招股价曾为12美元至15美元,后调整为每股9美元至11美元;而最终发行定价再度下降至8美元,上市首日股价大跌35.5%。即使发行价格连降三次,万达体育上市后仍未获得市场认可,股价持续下跌,与王建林“高价值、持续性盈利”的预期差之千里。
招股书上的宏图伟业与上市后发行价暴跌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万达体育这座依靠“买买买”拼凑的体育帝国险遇上市危机,但买买买后遗留的巨额债务依旧是限制自身发展的枷锁。
一方面,万达体育“高举高打”多次并购投资后欠下高额债务。其先后收购了法国拉加代尔公司运动部门、有“摇滚马拉松”IP的CGI公司、欧洲障碍赛主办方XLETIX等等。大举并购导致债台高筑,万达体育选择提前上市募资偿贷款和利息,但效果并不理想。
招股书披露:万达体育2016年-2018年,万达体育的营收分别为8.8亿欧元、9.5亿欧元、11.3亿欧元;净利润分别为-2925万欧元、7879万欧元、5401万欧元,虽然营收逐年递增,但盈利情况波动较大。另外,截至2018年时,万达体育的总资产为18.83亿欧元,总负债为18.92亿欧元,资产负债率超100%,2019年一季度则下降至84%,虽然有所下降,但负债率仍然不低。
另一方面,负重前行的万达体育,国内外都面临着众多竞争对手。在体育相关领域,国外Facebook、亚马逊、苹果公司、奈飞以及谷歌等巨头,纷纷在体育产业领域加大投入;国内阿里巴巴、腾讯、苏宁同样对体育产业这块大蛋糕虎视眈眈。
不得不说,流血上市让万达伤了“筋骨”,而在伤痛未愈的情况下第一份财报营收下滑又是沉痛的一击。本以为万达体育就此走下坡路,可从近期的举动来看,面对外界竞争对手的压力以及自身债务的压力,重压之下万达体育依旧前行。而前行的动力只因有一个坚实的靠山——万达集团,外加一套贯穿体育产业的商业逻辑。
审视万达体育梦
虽然万达体育背负着高额的债务,盈利遥遥无期,但在发展战略上王健林有自己独到的打法。体育行业上中下三个商业化关键节点的紧密连接,形成了体育产业生态链,为顺应行业发展王健林为万达体育发展提出了“A、B、C三端”理论积极布局体育产业。
A端是指体育产业中的国际性组织,既包括重大综合赛事的国际组织,也包括单项赛事的国际组织;B端是指代理这些体育产业组织或品牌赛事转播权、营销权的公司;C端是指具体的单个体育比赛或者单个体育俱乐部。
国内体育产业生态是一座金矿,而打通A、B、C三端的关键是体育资源。具体而言,体育公司掌握了国际赛事版权资源,就可以在国内落地国际赛事。而在版权基础上,又可以进行赛事服务的商业化,以及打造原创赛事IP树立自身体育品牌夯实核心实力,从A、B、C三个层面贯穿体育产业。
万达体育目前正在A端和B端发力,意图巩固A、B端资源而后深入C端市场,构建和完善赛事IP、运营、推广、制作和传播的一体化业务模式。
在体育资源方面,8月31日,万达集团与国际篮联再续前缘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往后,万达集团将拥有2023年、2027年、2031年的男篮世界杯,以及未来3届女篮世界杯,亚洲、欧洲和美洲的篮球洲际杯赛,青年篮球世界杯比赛等赛事进行全球营销的权力。另外,万达体育还是国际足联、国际篮联、国际冰联等十几个世界体育组织全球或中国独家商业合作伙伴。
随着体育市场的升温,这些筹备中的体育赛事资源将会成为万达体育经济增长的助推器。而万达体育最终也将通过赛事版权运营之上而下向产业中下游延伸,最终发展成为覆盖体育A、B、C端的生态闭环。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体育市场处于上升时期,给万达体育乃至其他体育公司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体育市场在中国有巨大的潜力,Frost Sullivan的报告称:中国则是全球体育赛事和媒体及营销业务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来临,未来4年,中国大众参与型体育、观赏型体育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1%,而数字、媒体和体育服务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0%。
近期举办的篮球世界杯赛事以及综艺节目《这就是灌篮》前后两季的热度足以证明,体育的魅力。据悉,《这!就是灌篮》第二季第一期节目的开播,微博#这就是灌篮#话题的阅读量也达到47亿,#这就是灌篮第二季#话题阅读量突破1.5亿,讨论量6.6万。体育赛事关注度的上升、运动类综艺节目的崛起从侧面反映了,国内体育市场商业化的潜力。
作为业内知名度较高的明星体育公司,万达体育自诞生那一天起就充满争议。虽然万达体育营收现状不容乐观,但从发展前景来看,万达体育有着明确的发展目标、敦实的体育资源,资本在观望在静待花开。
小结:
对于万达体育而言,这是一个最好的体育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体育时代。好在,经过多年谋划,自身已掌握强大的体育资源,且累积了多元化的变现渠道,只待爆发。坏在,时代在变化、需求的改变,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临时换帅的警示、首份财报的惨淡、流血上市的无奈,这些事件的积累也能压垮一座大山。
文/刘旷,ID:liukuang110
赞(17) | 评论 2019-09-19 18:37 来自网站 举报
-
【三星、台积电、中芯国际们的芯片江湖】
8月29日晚,中芯国际正式公布2019年中报。财报显示,在2019年上半年,中芯国际实现总营收100.36亿元,毛利润18.78亿元,净亏损989.96万,同比分别下降12%、35%、103%。令人惊奇的是,如此糟糕的业绩表现,并没有引起股价大跌,甚至在8月30日,中芯的股价还微... 展开全文三星、台积电、中芯国际们的芯片江湖
8月29日晚,中芯国际正式公布2019年中报。财报显示,在2019年上半年,中芯国际实现总营收100.36亿元,毛利润18.78亿元,净亏损989.96万,同比分别下降12%、35%、103%。
令人惊奇的是,如此糟糕的业绩表现,并没有引起股价大跌,甚至在8月30日,中芯的股价还微涨了0.23%,9月2日再涨1.97%,9月3日,微跌0.91%,9月4日,继续上涨1.15%,以8.81港元收盘,9月5日又涨了4.31%,之后连涨一个周,最高股价一度达到10.06港元。
从股市表现来看,市场对中芯国际的判断,普遍偏向于长期持有。不得不说,这可能还真是股民出于爱国心,对国内半导体行业寄予非常高期望,相信中芯国际未来一定能崛起,所以才会普遍做长线。但是中芯国际的现状和未来,足以回馈投资者们的殷切期望吗?
芯片行业这场混战
半导体产业链主要包括设计、制造、封测三大环节。在全球化分工的体系下,分别形成了三大类产业。
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为知识密集型产业,比较典型的玩家有AMD、英伟达、高通、联发科、苹果、华为海思等,他们被称为Fabless厂商,中国大陆目前已经诞生了包括海思在内的1300多家芯片设计公司,在数量、覆盖领域、质量上都不算落后。当前,中国大陆IC设计产业已经占据了全球产业链相应环节的22%(光大证券研究所预测)。
相比于设计和制造,封装测试是半导体产业链中技术门槛最低的环节,这方面,中国大陆的相应占比为17%(光大证券研究所预测)。全球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是中国台湾的日月光、美国的安靠以及中国大陆的长电科技,他们在全球市场的份额都在10%以上,彼此之间的差距也并不大。
集成电路制造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整个产业链中属于科技要素最富集、门槛最高、市场集中程度也最高的环节,中国大陆的占比仅有10%(光大证券研究所预测)左右。世界晶圆代工市场排名前十的企业,瓜分了全球95%以上的销售额。其中,台积电作为全球最大集成电路制造Foundry巨头,近几年市占率一直都在50%到60%之间。
在半导体产业链中,还有着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参与者。他们既可以自行设计、也能够自行生产芯片,这一类产商被称为IDM厂商,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Intel和三星。在三星电子庞大的商业版图中,晶圆代工由System LSI和晶圆代工事业部负责,只是三星电子的一个业务分支,而且最多的订单来自于三星内部,因此没有被IC insights纳入统计,但却纳入了拓璞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整理。
可以看到,当拓璞产业研究院在2016年和2017年的统计中纳入三星以后,中芯国际的营收排名就由全球第四名降到了全球第五名。
而2018年对整个半导体行业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创立和重造台积电的“半导体教父”张忠谋以87岁高龄宣布再度退休;台积电和三星相继发布公告,称已成功将7nm制程投入量产;格罗方德不断抛售旗下晶圆代工厂,宣布不再向12nm以下的制程工艺投入研发资金;台联电也宣布退守14nm及以上制程工艺的晶圆代工市场。
显然,2018年全球晶圆代工行业进行了一场重新洗牌,这也将会对全球半导体的发展格局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从拓璞产业研究院对全球晶圆代工产业市场份额的分析来看,这种影响,已经以非常直观的方式,开始慢慢地向世人呈现
2018年和2019年,拥有先进制程工艺的三星,市场份额增长非常快,对台积电构成了严重威胁。在全球半导体行业下行压力下,全球前五名晶圆代工厂中,除三星表现出盘旋上升态势,其余四家市场份额都在震荡下跌。而台积电和三星,进一步与包括中芯国际的其他玩家拉开差距。
在这样的局势下,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
尽管比起台积电、三星差距有所增大。但因为格罗方德和台联电,相继宣布放弃在更先进制程工艺赛道上的竞争。作为中国大陆芯片制造行业领头羊,中芯国际追赶的对象,实际上只剩下了台积电和三星。考虑到三星电子并非单纯晶圆代工厂,所以,中芯国际的直接对手,只剩下了老冤家—台积电。
台积电和中芯,时代骄子和不得志者
拓墣产业研究院(TRI)8月28日公布了《2019年第三季全球晶圆代工厂商排名》,榜单的参考指标主要是营收。在这份榜单中,拓墣产业研究院预测中芯国际2019Q3将实现营收7.99亿美元,同比下降6.07%,依然排名第五;台积电预计实现营收91.52亿美元,同比增长7.07%,还是排名第一,但两者营收水平差距达到11.5倍。
回顾过去中芯国际和台积电的业绩表现,就会发现拓墣产业研究院的预测,相当客观。在过去三年里,中芯国际和台积电业绩变化走向非常相似,2017年上半年,营收和毛利润都还保持着较高增速;2018年上半年,增速都有所放缓;到2019年上半年,业绩同时出现下滑。
那么为什么2019年Q3,拓墣产业研究院给台积电的预测是营收同比增长7.07%,而中芯国际营收却是同比下降6.07%?
其实仔细看这份榜单就会发现,全球十大晶圆代工厂,除了台积电和三星,其他8家在2019年Q3营收都会下滑,背后的原因并不神秘,在当前芯片制造行业,可以把7nm工艺投入生产的厂商,只有台积电和三星两家而已。目前智能手机的旗舰CPU高速迭代、甚至中端CPU的激烈竞争,都逐渐让7nm成为主流工艺制程。
在最近几年,台积电全球市场份额一直维持在50%-60%左右,目前全球7nm芯片,全部都是由台积电制造完成,包括苹果A12系列、高通的骁龙855系列、华为的麒麟980,还有AMD的ZEN2锐龙,最新的麒麟990 5G也采用了台积电7nm+EUV工艺。
三季度,各大智能手机厂商会相继发布新的旗舰机型,对于台积电来说,大量的订单已经蜂拥而至,三季度的营收增长已经板上钉钉;三星的情况有些不同,秋季新品发布会已经结束,三星半导体拥有包括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的完整芯片生产能力,晶圆厂的营收,只看三星自己智能手机在三季度卖的怎么样,按三星手机市场表现来看,2019Q3继续占据全球20%以上智能手机市场份额,难度不大。
其实从这里可以看出,智能手机的发展,对晶圆代工厂影响非常直观。也正是这种影响,让台积电的霸主地位愈发不可动摇,中芯国际的追赶越来越吃力。
在2009年,金融危机之中,已经退休4年的张忠谋重新回到台积电担任CEO。上任之后,张忠谋带领台积电全力冲刺当时最前沿的28nm制程芯片,28nm成为之后几年内,智能手机芯片标配。一年之后台积电夺走三星手里的苹果订单,成为苹果核心处理器的供应商。
Canalys发布的《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与个人电脑销售量报告》显示,在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销售量为4.88亿台,个人电脑销售量为4.15亿台,智能手机销售量,首次超越个人电脑,创下历史纪录。这意味着在芯片制造行业,Intel的铁桶江山已经出现了巨大裂隙,芯片制造市场,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正在徐徐拉开大幕。
2011年之后,PC互联网时代逐渐过渡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到2018年,Gartner估计,全球PC出货量总计2.594亿台,在IDC估计中,这个数字约为2.585亿台;对这一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IDC的估计是14亿部,Gartner的估计是15.5亿部。
我们可以看到,智能手机出货量7年翻了3倍,而PC的出货量却是近乎萎缩一半,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已经达到PC的6倍以上。其实在这7年时间里,爆炸性增长的不仅仅是智能手机的销量,台积电的股价也像是坐上了火箭一样,急速飞涨。
从2011年的11美元到2018年的44美元,7年时间,台积电的股价暴涨4倍。显而易见,这个时代不只是属于苹果、三星、华为、小米,台积电也是主角之一。
相比之下,中芯国际2017年下半年才将28nm工艺成功投产。2017年,28nm订单占到中芯国际全年销售额的8%,但是由于28nm已不再是智能手机芯片的主流规格,到2018年,28nm订单占比反而下降至6%。
中芯费劲心力才成功投产的28nm制程,刚推出就面临着市场焦点已经转移的尴尬情况。这样的窘境,日后还可能 不断重复上演,因为中芯国际错过的,实际上是一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
但是,如果按照正常轨迹发展,比台积电晚成立十年的中芯国际,原本也有机会赶上移动互联网快车,但是与台积电之间的纠缠,让假设只能成为假设。
中芯和台积电的恩怨情仇
作为同属中国的两个芯片制造业巨头,台积电和中芯国际之间的恩怨纠葛,其实已经绵延了四十多年。
1977年,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在当时已经成为德州仪器的资深副总裁,而中芯国际的创始人张汝京这一年刚入职德州仪器,成为张忠谋的部下。对当时的张忠谋来说,张汝京这个部下同为华人,还是本家,表现也很出色,自然要多加关照。两人保持着不错的关系,一直在德州仪器共事了近十年。
1987年,张忠谋回到中国台湾,创办了台积电,创立之初,由于生产工艺落后,台积电的盈利情况很差。不过转机来的很快,1988年英特尔换帅,安德鲁·格鲁夫成为CEO,他和张忠谋私交甚好,张忠谋带着安德鲁参观了台积电。在台积电晶圆制造工艺落后英特尔两代的情况下,安德鲁将部分订单交给了台积电。
这对台积电,乃至整个世界的半导体产业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久之后,台积电首创了垂直分工模式,开启半导体产业向韩国和中国台湾迁移的历史潮流。
就在台积电腾飞之际,1997年张汝京辞去德州仪器的工作,在华邦电和中华开发资金的支持下创办了“世大半导体”。在张汝京为首的“德州仪器校友会”推动下,世大半导体得以量产,并在成立三年后盈利。刚刚实现盈利的“世大”立刻被台积电盯上,2000年,张忠谋果断出手,以50亿美元收购世大,世大的股东们绕过身为总经理的张汝京,敲定了这起收购。对于张汝京来说,无论如何都咽不下这口恶气。
收购完成两个月之后,张汝京就跑到开曼群岛注册了中芯国际。公司一成立,张汝京就开始四处打电话、发邮件、找熟人,不断从台积电和台联电挖墙脚。挖角员工将台积电商业机密透露给中芯国际,让中芯国际快速发展。但也使得台积电发动了对中芯国际的诉讼战,这一战从2002年打到2005年。
2005年2月,中芯国际向台积电支付1.75亿美元,与其达成和解。2005年6月,张忠谋辞去台积电CEO职务,将权杖交予其一手培养起来的接班人蔡力行。
2006年,中芯国际未经允许使用了台积电90nm技术,由此再次遭台积电起诉。这次起诉战争一打又是持续三年。
2009年2月,梁孟松离开台积电,跳槽到三星。6月,金融危机之中,在辞去台积电CEO职务四年之后,张忠谋以78岁高龄,重新担任公司CEO。11月10日,中芯国际宣布与台积电签订和解协议,将向台积电分4年支付2亿美元现金,同时向台积电发行新股及授予认股权证,交易完成后台积电将持有中芯国际10%股份。达成和解之后,张汝京宣布离职。
之后的几年,在张忠谋带领下,台积电市占率不断提高,股价一路飙升。而中芯国际却是发展的不温不火。
2017年10月16日,中芯国际宣布,任命梁孟松为公司联合首席执行官。下半年,中芯国际28nm工艺顺利实现量产。在梁孟松跳槽到三星这几年,让三星在14纳米时代实现了对台积电的超越,拿下了高通的大单。
2018年6月5日,张忠谋在股东大会上宣告正式退休。
至此,张忠谋在张汝京离职九年之后,也迎来了谢幕式。
但台积电和中芯国际之间的纠缠和角力,远未结束。
中芯国际的优势和劣势
2018年4月16日晚,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美国政府在未来7年内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
2018年6月7日,美国商务部长罗斯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政府与中兴通讯已经达成协议,只要后者再次缴纳10亿美元罚金,并改组董事会,即可解除相关禁令。6月19日,美国参议院以85-10的投票结果通过恢复中兴通讯销售禁令法案。
这就是震动了整个中国的“美国封杀中兴事件”。在此事件之后,中国对核心科技的重视,都提高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中芯国际这些高科技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
2019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把华为及其子公司列入出口管制的“实体名单”。这其实就是对华为的技术封锁和供应链管制。禁止令一出,包括Google、高通、美光和安谋(ARM)等国际大厂,相继宣布停止或暂停与华为合作。台积电也非常谨慎看待此事件,一开始持保留态度,但在5月23日即正式宣布持续出货华为。
美国商务部在台积电发出不断供声明后,立即派人赴台调查,想找出台积电出货华为是否违反美国法规,但调查结果让美国大失所望,只能悻悻然离开。
台积电之所以顶住美国的压力继续和华为合作,除了华为已经成为其第二大客户,华为产品在其营收占比已超过一成,还有着其他的考虑。在当前的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全球前12名中,除了苹果、三星、LG这三个,其余9家企业都来自中国大陆,而他们同样也是未来5G和物联网的主要玩家。如果台积电断供华为,就难以应对中国大陆科技界的庞大压力。
这些中国大陆科技公司的成功崛起,可以形成对台积电的强大压力;他们对自研芯片的强烈渴望,同样也可以成为助推中芯国际发展的强大动力。但在获得这股助力之前,中芯国际必须先想办法突破自身。
从最根本的科技水平来看,目前台积电的技术工艺比中芯国际起码领先两代。目前全球最顶级的桌面端处理器和移动端处理器,都是由台积电7nm工艺制成,2019年年内其5nm工艺就会正式投产。中芯国际目前投产最先进的工艺是28nm制程,14nm工艺还处于测试阶段。中芯国际与台积电的技术工艺节点,乐观估计也存在着两代的代差。
以中国大陆目前的科研能力和制造业发展速度,两代工艺代差,其实不难追平,最大的问题是,台积电这些国际先进厂商筑起的专利壁垒是难以绕开的。从台积电在两次诉讼战之后,直接获取了中芯国际10%的股份,就可以看出这得付出多大的代价。
另一方面,半导体行业,尤其是晶圆代工这种高科技的制造业,高端人才的争夺战,是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中国大陆晶圆代工厂商们对同行们挖墙脚的动作从来没有间断过。但是,如何留住人才,是包括中芯国际在内,一众中国大陆晶圆代工厂最头疼的问题。
写在最后
从现状来看,中芯国际和对手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已经大到了令人心生绝望的程度,技术水平相差两代,市场份额、营收水平的差距在10倍以上。
但是中芯国际会不会辜负股民的信任?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大陆的芯片制造行业一定会崛起,因为这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愿望。
文/刘旷,ID:liukuang110
赞(27) | 评论 2019-09-17 17:11 来自网站 举报
-
【陌陌的盛世危机】
近期,陌陌可谓是出尽了风头。2019年8月,美国《财富》杂志发布2019年100 家增长最快的公司排行榜,陌陌位居榜首;同期,唐岩上榜2019界面中国上市公司最佳CEO名单。陌陌最新财报显示,二季度营收 41.53 亿元,同比增长 32%;净利润7.32 亿元,月活跃用户(\"M... 展开全文陌陌的盛世危机
近期,陌陌可谓是出尽了风头。
2019年8月,美国《财富》杂志发布2019年100 家增长最快的公司排行榜,陌陌位居榜首;同期,唐岩上榜2019界面中国上市公司最佳CEO名单。
陌陌最新财报显示,二季度营收 41.53 亿元,同比增长 32%;净利润7.32 亿元,月活跃用户("MAU")为 1.135 亿,视频服务和增值服务的付费用户 1180 万,陌陌实现了连续18个季度盈利。
盛名在外,财报喜人,陌陌真可谓是名利双收。然而,物极必反,事物都有双面性,风光无限的背后更多的是不为人知的“愁云惨淡”。陌陌也是如此,有满面风光同样也有愁思难解。
八年辉煌:陌陌发展现瓶颈
将时光回溯到8年前,彼时,1.0测试版诞生,随之不断添加新功能,腾讯社交开启新风尚;2011年4月,米聊借鉴香港一款名为TalkBox的同类产品,率先推出对讲机功能,受到众多用户追捧;同年8月,唐岩从网易辞职后创立陌陌科技,专注陌生社交布局,在陌生人社交领域生根发芽。
在市场的争霸与整合中,凭借QQ导流和腾讯庞大用户流量,逐渐主导着熟人社交体系;陌陌则凭借陌生人社交一枝独秀,成立仅3年就成功赴美上市,在纳斯达克敲钟;而 TalkBox 和米聊等一众软件,在时代浪潮的冲刷下,则开始逐渐淡出大家的视线。至此,陌陌一路披荆斩棘,步步高升。
虽然现在SOUL、觅诺、遇见、语玩等很多后期之秀也在一步步蚕食这一市场,但仍然无法撼动陌陌在陌生人社交的霸主地位。
2019年陌陌Q2财报显示:二季度营收为41.526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直播业务营收为30.999亿元,与上年同期的26.21亿元相比增长了18%,占据总营收的74.6%;增值业务营收为9.484亿元,占据总营收的22.8%;移动营销收入为7620万元;游戏业务收入为2320万元。
除了二季度直播业务74.6%的占比之外,自陌陌2016年披露直播业绩以来的14个季度,直播营收在13个季度里占比陌陌总营收过半,多个季度超过了八成。
陌陌早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陌陌了,如今的陌陌在直播界地位早已盖过其陌生人社交的风头。
陌陌刚开始对直播的探索,始于2015年9月定位为音乐视频互动直播的陌陌现场,随后搭上2016年直播盛行的顺风车,在陌陌现场基础上正式推出“陌陌直播”,伴随2016年和2017年两年国内上演千播大战,全民直播时代到来。
直播也没有辜负唐岩的希望,从上线之后便一直成为陌陌最强劲收入来源,当虎牙、映客等直播平台还处于经常亏损的形势下,陌陌成为第一家靠直播业务连续多年赚得钵满盆满的企业。
陌陌将直播与社交结合在一起,彻底改变了用户的社交体验,直播社交成为了社交的一个细分市场。陌陌直播帮助社交应用提升活跃度和使用度,陌陌社交反过来又给直播带来更多用户和内容,一时间陌陌在社交+直播领域混的风生水起。
随着抖音快手跨界直播,虎牙、斗鱼占地为王,直播行业红利期已过,陌陌发展进入瓶颈期。可能陌陌自身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积极孵化新产品的同时,还试图构建一个社交产品矩阵,除了推出的各类爆款游戏,陌陌还孵化了是他、瞧瞧、Cue、赫兹、MEET、ZAO等多款社交产品。
2019年陌陌直播的天花板更加明显,除了直播业务的高额占比之外,直播营收增速愈加缓慢。2019年一季度、二季度,直播营收同比分别增长14%、18%,而陌陌营收的同比增幅分别是35%、32%。
与之同时,直播市场更加不景气,其他直播平台也处于减速甚至亏损换增长的困境。2019年二季度,YY净利润连续三个季度下滑,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4.2亿元,同比下滑53.4%;映客也交出了一份转亏的财报,2019年上半年营收14.9亿元,同比增长34.9%,亏损2754万元。
虽然说近几年多亏直播拯救了陌陌,为平台带来新生的同时,还避免陌陌沉没于资本的洪流。但随着直播红利见顶,市场瓜分殆尽,受众趋于稳定,陌陌迎来发展瓶颈。
探探的故事也不好讲
陌陌的成功一直被视为在腾讯阴影下成功逆袭的典范,而探探也一度被誉为是陌陌曾经的缩影,但实际上,探探并没有陌陌那么好的运气。
探探作为陌陌的左膀右臂,曾被唐岩寄予厚望。2018年2月,陌陌以6亿美元现金+3亿股票收购探探。基于陌陌男多女少的用户特点与探探女多男少的情况形成互补,有利于打破陌生人社交领域男女比例失衡困境。唐岩在收购探探后,就致力将探探打造成公司新的增长引擎。
然而,事与愿违。2019年4月,探探疑似传播淫秽色情而被下架整改,随后陌陌也积极展开自查,直到2019年7月15日,探探的下载和支付服务才全面恢复。
同时,探探在业绩营收方面,依旧亏损难止。财报显示,2019年二季度,探探净亏损4.23亿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9480万元,同比扩大77.54%;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探探净亏损4910万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5140万元;即使刨除确认探探创始团队3.237亿元股权奖励费用,探探二季度运营亏损仍有4790万元,依旧没有走出亏损状态。
当初收购探探的目的便是要加大社交软件身份的比重,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在向外界传达陌陌是一个立足社交为本的互联网公司,要在泛社交和泛娱乐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以如今的发展状况来看,效果明显不太好,如今的探探依旧还处于蓄力阶段。
在唐岩的计划中,探探将帮助陌陌提升增值业务营收,成为继直播以后又一主要营收来源。可是从2019年二季度财报来看,陌陌增值业务营收同比已经增长169%至9.5亿元,反观探探,盈收不但毫无起色,还拉低了收入期许。
社交新贵前赴后继,难题还有“第三极”
根据极光发布的《2019年社交网络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2月,社交网络行业用户规模9.73亿,其中有超过3成用户,好友数多于200人。但是,所谓的联系人、“个人空间”、“朋友圈”当中,大部分人每周能交流的不超过20人,更加多样的社交细分市场还有待开发,社交市场蛋糕依然庞大。
当前社交软件向着更深入、更细致的领域发展,企业也不再像当初那样好高骛远什么都做,而是开始寻求适合自己的定位,根据定位来设计自己的功能。
用户表现出对主流社交应用的依赖越来越强的倾向,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其他社交产品的机会了。行业的发展证明,市场需要不同定位、不同功能的应用。以现在的社交工具来看,如日中天,而陌陌、闲聊、Blued、SOUL等仍然发展得很好,泛娱乐社交、内容社交的形式更是层出不穷。
现今如日中天的抖音,在短视频领域称霸的同时,还推出了“多闪”、“飞聊”,主打兴趣社交;而同为短视频平台的快手,不久前也孵化了名为“喜翻”的陌生人社交产品。
日前,被阿里领投7亿美元的网易云音乐,又一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焦点,而阿里巴巴之所以肯下重金押注,看好的便是网易云音乐主打的音乐社交特色。网易云音乐不但建造“云村”社区,各种互动热评还经常冲上微博热搜,以社交为导入的内部,俨然已经孵化出一个小型的生态产业链,以全新的倾听交友模式开启了音乐社交之先河。
而作为当今电商市场耀眼新星的拼多多,一路走来更是另辟蹊径,以分享好友、拼团砍价为渠道,打开社交电商新格局。而同行们也是纷纷效仿,一系列分享得红包、点一下帮好友砍价的模式逐渐渗透到各家各户,电商事业在社交的驱动下连连增收。
市场是一个欢乐园,而社交如同万花筒,用的好的都能绽放璀璨。陌陌便是当年最早加入社交市场的一员,从一开始便定位于陌生人社交,将线上平台延续到线下社交。然而一路走来,虽然表面上风光无限,但无奈陌生人社交这一领域存在天然缺陷,让陌陌的社交变现手段总是被处处掣肘。
社交广告营销隐藏的套路深且难以觉察,导致部分用户对大量社交应用产生了不信任感。在当前互联网广告盛行的时代,社交广告营销真是无孔不入,从“附近人”、“漂流瓶”、“划一划”等不同渠道无限推送,破坏着应有的正常社交格局,使得用户即便是通过陌生、树洞社交方式,结交了一些好友,也会时常保持着戒备心,难以交心。
太强的目的性,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在社交应用上难以交上真朋友。不良的网络环境和不良动机的社交举动更是令人生厌。有数据统计,在陌生社交应用上骚扰、诈骗、卖货、约等动机不良的行为,占到70%以上。
陌陌作为国内最大的陌生人社交平台,人们为其打上最直观的标签却是“约神器”。唐岩一度强调陌陌做的是正经生意,指责那些说陌陌是“P神器”的人“低智”,在2017年接受《财经》采访时,唐岩表明陌陌封禁的账号接近一个亿,“我们最猛的时候是直接封设备号,没有哪一家平台像我们这么干过”。
然而,即便商家已经很用心的去打磨产品,竭力的去营造和维护陌生人社交的清新环境,但结果仍旧差强人意,陌生人社交领域难题仍然存在。
陌陌求变法门:ZAO从爆火到暴毙
8月30日晚ZAO正式登场,“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在朋友圈迅速刷屏,8月31日ZAO在所有安卓APP下载量排行榜中是第2位,在娱乐排行榜是第1位;苹果应用商店免费娱乐榜排名前三,免费总榜单、免费应用、免费娱乐榜单中,均位列第一。
ZAO的玩法很简单,用户上传自己的照片,AI自动结合到电影片段中,就可以用自己的脸出演经典电影,和偶像同框,和朋友面对面飙戏。
在用户的自发分享传播下,ZAO一夜爆火,而多数用户显然还没有认识到人脸数据的重要性。智能化、AI技术在给用户创新体验的同时,信息泄露和财产安全问题不可忽视,脸被被人换去,刷脸支付和捆绑的银行卡可能就会遭受危机。
ZAO的条款中规定:如果您把用户内容中的人脸换成您或他人的脸,您同意或确保肖像权利人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全球范围内的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在许可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人脸照片、图片、视频资料等肖像资料中所含的您或肖像权利人的肖像权,以及利用技术对您或肖像权利人的肖像进行形式改动。
这相当于一时的贪图享乐,间接性将自己的信息拱手送人,还无法撤回。ZAO火爆的同时,另一个有关#ZAO隐私风险#的话题也悄然上了热搜。
9月3日,针对媒体公开报道和用户曝光的“ZAO”App用户隐私协议不规范,存在数据泄露风险等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对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问询约谈。同期,ZAO整改,制作团队道歉冲上微博热搜。
ZAO虽然失败了,但不可否认陌陌在AI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对新通道的探索,而ZAO也只是陌陌孵化的众多产品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陌陌先后推出七款新产品,包括哈你、DOKI、MEET相册三款摄像录影产品,以及是他、赫兹、CUE、聊聊四款社交产品,陌陌在产品创新方面确实也在不断努力。
聚焦世界,陌陌出海夺红利
财报显示:陌陌二季度月活数为1.135亿,去年同期为1.08亿,同比增长5%;直播服务与增值服务付费用户去重后总数达1180万(包括探探付费用户320万),虽然较上一年同期也有所增长,但增幅甚微。
如今在国内,陌陌和探探的用户流量增长已经趋于滞缓,探探的盈收仍上不了台面,但是在海外市场扩张方面,陌陌旗下的探探可谓发展神速。2019年二季度财报显示,当前陌陌MAU中15%-20%就来自于海外市场;Sensor Tower 数据显示,目前,探探的排名仅次于Tinder和Bumble,在全球在线交友 App 收入排名中位列第三。
陌陌旗下的探探自从在2018年7月印度正式上线之后,其用户量每隔三个月便会翻一番。探探和同样来自中国的TikTok联手,在TikTok上大举投放广告,探探的目标用户也不断从大城市向三四线城市下沉,作为一个外来户,在国外竞争激烈的在线交友市场中异端突起,确实是很难得的。
凭借陌陌的资金与技术加持,探探得以在海外稳步扩张,除了印度,探探在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地区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登上应用商店榜单。
在2019 Q2财报电话会议上,陌陌CEO唐岩表示:初步预计,开放式社交在中国和亚洲可渗透的市场盘子在6亿左右,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海外,都看到了很多新的增长机会;探探方面王宇表示,探探的盈利时间表取决于海外业务扩张的速度。不难看出,海外市场扩张陌陌还是潜力巨大。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流量下沉”已经开始,虽然早期出海的MICO们已经圈占了各自的领地,近期发力的TikTok们也来势汹汹,但海外市场的蛋糕足够大,陌陌在一系列扬帆出海的策略中,也有希望在异国他乡分一杯羹。
结语
8年前,“痞子”老板唐岩放弃网易高管职位,创立了陌陌这个“不正经”交友软件。成立3年,陌陌成功赴美上市;成立4年,便搭上直播顺风车,一路扶摇直上高歌猛进。
如今,陌陌在国内只能扮演着一个守业者的角色,既和社交、直播的同行者们同场竞技,又警惕抖音、快手等后来者们抢夺流量,还要净化这么多年陌生社交带来的负面公众形象。
在中国社交直播市场激烈竞争下,越来越多的国内平台也加入到了出海和进军下沉市场的队伍中,但是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如何做好本土化,探寻出可循环的商业模式,在海外站稳脚跟,在国内长久地留住用户,仍是各个社交平台的挑战所在。
纵观多年发展,陌陌是为数不多的,能成功在腾讯社交围追堵截下脱颖而出的典范,陌陌也用亮眼的业绩和别样的服务发挥着自己的价值。八年来,陌陌一路走来顺风顺水,在陌生人社交板块直播业务上大发横财,然而,面临着直播红利见顶、其他业务增值缓慢、社交业务无法突破的窘境,陌陌的未来实非坦途。
文/刘旷,ID:liukuang110
赞(25) | 评论 2019-09-17 17:08 来自网站 举报
-
【虎牙和斗鱼的蜗角之争】
经历2018年大洗牌后,游戏直播行业成为少数玩家 的游戏。不过,在很多人都认为游戏直播市场已无战事时,今年7月斗鱼的成功上市,却让游戏直播市场的竞争格局再度变得扑朔迷离。2019年8月14日凌晨,虎牙公布了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营收2.94亿美元,同比增长93.6%,不管是增... 展开全文虎牙和斗鱼的蜗角之争
经历2018年大洗牌后,游戏直播行业成为少数玩家 的游戏。不过,在很多人都认为游戏直播市场已无战事时,今年7月斗鱼的成功上市,却让游戏直播市场的竞争格局再度变得扑朔迷离。
2019年8月14日凌晨,虎牙公布了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营收2.94亿美元,同比增长93.6%,不管是增量还是增幅都超过市场预期。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于虎牙的净利润为2480万美元,同比增长61.7%。另外,虎牙2019年国内平均MAU(月活用户)和移动端平均MAU分别为1.439亿和5590万,同比增幅分别达到57.3%和31.1%。净利润增长幅度创新高的同时,用户增长态势良好。
近期,QuestMobile发布中国移动互联网2019半年大报告,报告显示,资本的扶持下游戏直播行业稳定增长,斗鱼、虎牙双寡头格局已经形成。双寡头垄断竞争下,虎牙和斗鱼究竟谁更胜一筹?
含着金钥匙出生,虎牙有先天优势
说起虎牙,那还得从十四年前的YY说起。2005年4月,一家名叫欢聚时代(YY)的公司在广州成立,创始人是李学凌。最初,YY只是一个线上游戏门户网站,针对的用户是游戏玩家,并且单纯是为游戏玩家提供沟通和社区工具。
2008年,《魔兽世界》在中国游戏市场畅快驰骋,资深玩家的李学凌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语音频频掉线,经常卡到令他崩溃。由此,他嗅到商机,YY语音诞生。不少用户通过YY语音进行游戏的沟通,这为其后来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用户基础。光做语音自然不能满足李学凌的野心。他将手伸向了直播领域,开始游戏直播。在当时,游戏直播行业还处于空白期,大量的用户和主播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平台,这也为YY游戏创造了机会。
据前YY游戏直播负责人古丰介绍,YY游戏直播从2012年初创立到2013年底,不到两年用户覆盖超过一亿,月活用户近3000万,月营收也突破千万。“当时,YY游戏直播是中国毫无争议的行业老大。”古丰在演讲中提到。2014年11月,YY游戏直播改名为虎牙直播。
2015年至2016年,也是虎牙至关重要的两年,它看到了用户迁移的方向,即移动端。因为,移动端无论是从时长、频次、数据的跟踪获取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优势,所以虎牙果断地开启了移动端的游戏直播,开始以游戏内容为核心,以游戏爱好者为用户基础,虎牙希望通过更丰富的内容品类,获得更多的用户时间,提升用户的活跃度。
深耕游戏直播,用户永远是上帝。直播技术的提升对用户的游戏体验尤为重要。虎牙直播拥有着YY语音良好的基因,在直播技术上拥有先天性的优势。首先,在高码率编码能力方面,虎牙在PC端具备适配包括英伟达,英特尔在内主流显卡的硬编能力。另外,在移动端,具备适配市面上安卓和iOS系统手机的硬编能力。
而在网络传输方面,虎牙独有的主播混合网技术,拥有保障网络链路通畅的多CDN节点主备,以及对弱网环境优化的自研私有协议功能,在保障大部分主播正常网络上行的同时,也为用户得以更流畅、更高清、更省流量观看直播提供了重要的技术。
虎牙致力于用户深耕,运用技术不断改善用户体验,在用户参与度以及运营效率方面蓄力。同时,虎牙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以确保流畅的用户体验。虎牙的先天优势,为虎牙在之后的行业竞争中打下了坚实基础。
斗鱼实力不容小觑,后来者居上
一直以来,虎牙和斗鱼常常被拿来作比较。之前斗鱼上市失败遭到质疑,然而斗鱼上市后的首份财报,却给出一个令人惊喜的成绩。斗鱼财报增长也证明了斗鱼的实力,这也是斗鱼和虎牙在财报上的首次正面较量,财报整体上可圈可点。
2019年8月13日,斗鱼发布了上市后的首份财报,财报显示,斗鱼营收实现同比增长133.2%,净利润涨幅高达110.14%,核心数据表现还不错。二季度在营收上超预期增长,得益于整体用户规模和付费用户规模的持续扩大。其实,斗鱼在第一季度就实现了扭亏为盈,这也说明斗鱼连续两个季度实现了盈利。
2019年第二季度,斗鱼的MAU 达到1.6亿,同比增长32.6%,移动端MAU也增长至5060万,而2018年这一数据为3550万,增幅为42.5%。这足以表明,斗鱼的头部主播、独播电竞赛事以及由此形成的大量优质游戏直播内容,带来了很好的拉动作用。也保证了斗鱼的被认可度,用户的粘性和用户的忠诚度。
另外,根据小葫芦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Q2,斗鱼顶级主播数达到377位,净增长56位,和虎牙的顶级主播数量差距开始拉大。体现出斗鱼头部主播强大 的“生态”,在打造重度内容的生态上花费不少心血。因此,在头部主播的培养上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但是,由于前期的成本过高,变现能力有所削弱。
近年来,斗鱼投重金深耕电竞领域,这一领域提升了斗鱼吸引流量的能力。数据显示,仅仅2019年第二季度,斗鱼直播和转播了电竞赛事114场。今年6月,斗鱼举办的嘉年华活动,更是引入了33个电竞项目,在线观看人数超过3.1亿,这也进一步吸引了用户。
一直以来,斗鱼用户规模大于虎牙,营收规模、盈利能力却稍逊于虎牙。2017至2018年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斗鱼和虎牙营收差距从1.16亿元扩大到3.45亿元,虎牙的营收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但是,从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看,虎牙优势已经有所削弱,斗鱼营收规模和盈利能力几乎已经追上虎牙,双方差距也越来越小,虎牙的优势不再突出。
另外,斗鱼业务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除了直播业务之外,斗鱼还涉猎了科技、户外、美食、综艺、语音、电商等多个领域。这样看来,斗鱼在向泛娱乐靠拢,内容输出可能会朝这个方向发展。多领域发展是斗鱼的优势,如果将多领域业务专业化经营,斗鱼未来可期。
稳重派撞上激进派
虎牙、斗鱼之间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很久,对这两个平台,非要分出个输赢,争个行业第一的话,还真不好冒然下结论。这得深入探究下他们各自发展经历和建立起的生态。
从外在表现看,虎牙,斗鱼各有不同,斗鱼正如其名,攻击性强,好斗。关于斗鱼这个名字由来,创始人陈少杰坦言,“斗鱼”是泰国的一种民间动物,这种鱼好斗,凶狠。
斗鱼擅长用大主播做营销,搞噱头。其头部主播一直极具话题度和讨论度。2019年3月25日,停播一年的PDD在斗鱼复播时,斗鱼的热度最高时达到了5个亿,直接造成斗鱼全站死机,当晚的开播和盛况在微博上也占据了数个热搜榜位。斗鱼因此赚足了眼球,也给斗鱼进一步带来了人气。
相比之下,虎牙主播就低调很多。大家很少看到关于虎牙主播的八卦,也很少看到虎牙的头部主播上热搜,有负面的舆论。但是,虎牙在2018年度最具影响力主播争夺中,主播“不求人”以303177的支持人数,力压一众头部主播,登上最具影响力直播榜首之位。这一结果是有些出人意料。
其实虎牙在运营主播上,从没有刻意集中资源去培养某一位主播,而是找准时机,一步步的来孵化主播,主要以内部培养为主。斗鱼的主播很多都因言行不当惨遭封杀,而虎牙却没啥损伤,虎牙这种低调是有道理的,不至于过分浪费资源,如果将所有力量都押注在大主播上,风险也太高,大主播转而从事其他行业的机率很高,大部分流量都依靠这些大主播,一旦主播“离家出走”之后,平台用户也会大量的流失。
直播行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对头部主播的争夺。斗鱼在这场争夺战中一直处于主动进攻的状态。斗鱼成立之初拿到的2000万投资,在第一个月就被创始人陈少杰花掉了1500万,多数用于海量挖掘签约主播。之后红杉中国投资了斗鱼接近2000万美金,有了投资之后,知名主播比如TH000、若风、周宝龙等都被收入囊下。
这种激进的打法见效很快,短时间内,为斗鱼带来了大量用户,斗鱼一时间成为头部主播平台之一。只是后来,崛起的龙珠,熊猫直播纷纷效仿斗鱼的激进风格,斗鱼排名前几的大主播几乎都被挖走。
在斗鱼向虎牙发起猛攻时,虎牙则从容应战,李学凌采取的是防守策略。但是,此时的他正在做教育,工作重心不在直播上。胡天宇接替了他作为YY直播项目负责人,但是李学凌只给了他1000万的预算,这连一个头部主播的签约金都支付不了,怎么和斗鱼相抗衡呢。因此,斗鱼对虎牙的反超,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稳重的虎牙和激进的斗鱼,不仅体现在主播运营上,还表现在产品上。产品的更新换代方面,就拿2018年11月份到2019年的3月份来说,仅仅四个月的时间,斗鱼更新了10个版本,每一次更新,斗鱼APP都会新增功能,例如弹幕火力和幸运宝藏功能。每次新增的功能数量都远超优化的功能。而对比虎牙,在这一时期,虽说更新版本数量相差不大,但是,更新版本的功能方面,大都以新增“赛事主题”和“用户体验”为主,新增加的功能远远没有斗鱼的多。
从总体上看,斗鱼追求高速增长,快速成长,偏向尝试新内容。而虎牙则更看重用户粘度,深耕完善自己的生态。虎牙目标放在B端平台,注重用户产品体验,深耕自己生态。斗鱼则瞅准了C端社区建设,开发新的产品,丰富产品的多样性。
纵观两者的发展历史,很难说谁更胜一筹。虎牙凭借高速增长,让其获得资本的认可,而资本的加持让斗鱼不断发展壮大。虎牙注重DAU与营收,凭借着亮眼的财报率先上市,斗鱼也不甘示弱,紧追不舍,上市成功。双方可以说是平分秋色,难分伯仲。
左手虎牙,右手斗鱼,腾讯才是最后赢家
去年3月,腾讯曾在虎牙IPO之前向其投资了4.616亿美元,并取得未来可以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最多至50.1%股份的权利。几乎同时,腾讯也向斗鱼追加6.3亿美元投资。虎牙、斗鱼从对手变成“同门”,两方相斗,腾讯坐收渔翁之利。
在国内,腾讯拥有最庞大游戏以及电竞资源,腾讯面前,斗鱼和虎牙都没什么优势可言。腾讯其实是斗鱼的早期投资者,曾参与其B轮,C轮以及E的投资,连续加码斗鱼,成为其重要战略伙伴之一。
在外界看来,虎牙和斗鱼都有了“腾讯”的“气味”。腾讯同时投资两大游戏直播平台,双方都是“腾讯系”。腾讯耍出这一手,意图何在呢?
投资的背后,有着腾讯的“老谋深算”。对于腾讯来说,同时投相同赛道的两家头部企业已经不是第一次,腾讯曾经投资了美团和大众点评并促成最后美团点评合并,也同时投了京东和拼多多。投具体赛道而非企业,保障了投资的稳妥性。
资深玩家Hat曾表示,“现在感觉直播已经是一个宣传游戏的渠道了,谁将直播平台握在手中,谁就有推广的话语权,甚至还能打击扼制同行发展。”
就目前来说,游戏直播对游戏产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宣传推广游戏方面,效果非同反响。例如《绝地求生》的起死回生.这款游戏之前由于各种原因差点夭折,是直播让其越来越火,甚至发展成为继《王者荣耀》之后的第二款国民游戏。
更深层面的探究,腾讯有两个“计谋”。一来,游戏直播是平台流量来源的关键,有了流量上的保障,那么对于腾讯来说,其在用户和渠道上的布局都能从中受益,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竞争对手的业务造成冲击;二来,有了两大游戏直播平台的支持,无论对腾讯构建自家的游戏电竞生态,还是对整个游戏产业链的布局来说,都能从中受益。
腾讯正是用投资直播平台的方式,巩固自身在游戏行业的地位。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腾讯及其所掌控的游戏业务都会从中获利。实际上,直播比拼的是流量获取能力和头部主播的签约能力,整体业务非常烧钱。斗鱼和虎牙背后都有股东腾讯,如果一直烧钱下去,两家是一直竞争还是协同发展并不好说。未来无论谁是直播平台的老大,都没有赢家,腾讯才是笑到最后的人。
虎牙斗鱼前路依然充满风险
1 有病就得治——版权问题是通病
版权问题一直是游戏直播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很少有人提及,这和国内的市场环境有关。游戏厂商都很愿意将游戏授权给直播平台,直播平台能够免费为自己游戏做宣传推广。对双方来说,其实都有好处,是互惠互利的关系。
但是,这种互惠关系却逐渐出现裂痕。首先,主播为了牟利,用偷跑游戏内容、反向抹黑、非法牟利等手段,破坏了厂商和直播平台的共赢关系,这为游戏的运营带来了负面的口碑,也引发监管问题。
例如,2014年,网易诉YY直播案就曾引发人们关注。网易公司因YY直播、YY语音未经授权传播《梦幻西游》游戏画面,将其运营公司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诉至法院。最终,法院经审理认为,网络游戏画面属类电作品,游戏开发者的权利人是游戏画面作为"类电作品"的"制片人",判决华多公司停止通过网络传播《梦幻西游》或《梦幻西游2》的游戏画面,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2000万元。这是主播牟利的后果,代价惨重。天价赔偿案一出,所有人这才都幡然醒悟,原来游戏直播行业与网络视频行业一样,都需要版权许可的,游戏内容是有知识产权的,不是法外之地。
其次,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的出现,游戏短视频成为热门的同时,一些版权纠纷也随之而来。有的短视频为了获取流量,随意剪辑、搬运、抄袭原创内容上传游戏类短视频来博取流量和热度,由此导致的著作权纠纷频发。
比如,2019年初,今日头条旗下“西瓜视频APP因未获授权招募、组织游戏主播直播《王者荣耀》游戏内容,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裁定“西瓜视频APP”相关联的“运城市阳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公司未获得著作人的许可,抢占了涉案游戏直播市场资源,对游戏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立即停止西瓜视频APP直播《王者荣耀》游戏内容。
目前,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已有多个判决,将网络游戏运行产生的连续动态画面归入著作权法中的"类电作品"加以保护。游戏直播想要更好的发展,版权问题就不能绕开,直播体系的健全显得格外重要。就目前的形势来看,直播行业对于版权的要求一定会越来越严格。
2 快手强势来袭,抢占地盘
进入2019年,游戏直播行业发展进入成熟期,行业洗牌加速,玩家纷纷探索变现新方式。风口还在,快手也盯上了这门生意。进军游戏直播快手自有底气,拥有超过2亿的日活,4亿的月活,这些都是快手的优势。也为快手培养游戏主播创造了条件,因此快手在游戏直播上的崛起将会非常之快。
快手进军游戏直播,最受威胁的还是虎牙和斗鱼。首先,快手与虎牙、斗鱼的用户大致上是重合的,用户重合率都在逐年攀升。快手进击游戏直播,那么必然导致虎牙和斗鱼流失掉一部分的用户。
其次,游戏品类方面也很趋同。虎牙和斗鱼一直以来主打手游和秀场直播,而快手目前也瞄准了这两个方面。用户流量、大量优质头部游戏主播和更硬核的游戏内容,都是虎牙和斗鱼的命门,快手直击要害,这让虎牙、斗鱼头疼不已。
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快手作为短视频平台,可以直接融合直播模式,如短视频加直播、短视频加电商、短视频加音乐、短视频加社交等模式融合。因为它本身有内容基础,依赖短视频扩展直播是大势所趋。反之,对于虎牙来说,直播想要布局短视频的话,那就很难了。
最近,快手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传播游戏娱乐视频内容,开始发力电竞内容。承办PEGI Summer 2019 全球邀请赛线上选拔赛和举办快手全平台和平精英大奖赛,据了解,PEGI Summer 2019 全球邀请赛线上选拔赛全国只有六个线上赛区。快手能够突破重围,与斗鱼、虎牙等并立官方赛区矩阵,游戏官方对快手平台的认可程度可见一般。
而由快手独家举办的和平精英大奖赛也取得了亮眼的数据,开赛首日的弹幕数高达81329条,让快手电竞荣登小葫芦和平分类弹幕人数第一。在决赛日,快手电竞的小葫芦指数高居和平分类榜首。比赛一周时间,快手电竞的小葫芦指数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和平精英分类周冠军。由此可见,快手的电竞基因十分强大,平台用户具有生猛活力,电竞赛事方向发力势在必行。
面对快手在游戏直播行业的强力出击,虎牙和斗鱼可得好好应战。这一新对手的到来,会给虎牙和斗鱼造成不小的威胁。行业未来如何,还值得期待。
总结
游戏直播行业已经开启了新的时期,若想坐上直播第一的位置,虎牙和斗鱼还有不少硬战要打。未来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决胜关键,内忧外患双重压力下,两者面临严峻考验。
另外,随着行业发展,游戏直播“天花板”出现,直播平台背后的主播格局也已经确定。大主播越来越大,而中小主播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马太效应开始出现,直播平台的竞争也没有了之前那般激烈。签约主播的费用也会到正常轨道,不再冲动,而更偏向理性。
小主播的生存问题变得格外重要,而大主播所附带的流量用户,其上升的空间也变得很困难。用户对游戏直播的内容越来越看重,这些问题都很棘手。
对于虎牙和斗鱼来说,提高业务护城河,形成直播平台的生态闭环尤为重要,这也是冲破“天花板”的关键所在。而相比未来虎牙和斗鱼谁能走的更远,所有人尤其腾讯更关注的问题,应该是游戏直播还有多少故事可讲吧。
文/刘旷,ID:liukuang110
赞(30) | 评论 2019-09-17 16:48 来自网站 举报
-
【十岁微博的新焦虑】
2019年,微博成立整整10年,当我们看到#微博十年#这个热搜话题时,控制不住的回忆在脑海里开始徘徊。这10年里,微博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成长。微博2019年Q2财报显示,第二季度净营收4.3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4.27亿美元增长1%。其中,第二季度广告收入3.71亿美元... 展开全文十岁微博的新焦虑
2019年,微博成立整整10年,当我们看到#微博十年#这个热搜话题时,控制不住的回忆在脑海里开始徘徊。这10年里,微博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成长。
微博2019年Q2财报显示,第二季度净营收4.3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4.27亿美元增长1%。其中,第二季度广告收入3.71亿美元,同比增长0.2%。从2018年Q1开始,微博收入增长开启直线式下滑,2019年第二季度也创下了其上市以来的增长最低速度。
在新时代的潮流里,微博将要迎来的是死亡,还是爆发?
十年风雨起苍黄
微博从2009年诞生到现在,正好是中国互联网最火热的十年,在新的技术趋势面前,微博经过轮番激烈竞争,成为了中国互联网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2009年,新浪微博诞生,起初日子过得也不尽如人意。即便如此,在起步阶段,微博还是成功的入驻了大量的明星名人,公司高管亲自上阵,甚至不惜大量砸钱烧广告。2010年,微博就已支持用短信方式发送内容,微博对移动互联网的积极适应也有目共睹。坚持到2012年时,微博的行业优势已逐渐凸显,这三年里微博率先完成移动互联网转型,在这场大战中脱颖而出。
2013年,历经半年46次谈判,阿里巴巴以5.86亿美元入股微博,占约18%的股份。同年,的用户突破两亿,“朋友圈”成了微博的强劲对手。这一时期,微博处在连年亏损中,夹带着用户数据极速下滑,较2012年微博手机用户减少了596万。但是这一年受到的挫折,并没有击倒微博。
2014年新浪微博以代码“WB”登陆纳斯达克,同时成功去掉了“新浪”的前缀,该年微博的收入是3.342亿美元,收入增长185.63%。在这之后的微博顺风顺水,一路过关斩将,成功击败包括腾讯微博在内的其他微博平台。4月17日,微博上市首日,股价盘中一度涨超40%。收盘股价大涨3.24美元,涨幅达19.06%。而后,在2016年8月,微博市值更是首度突破百亿美元大关,隔年8月,市值又突破了200亿美元。
2016年微博将目光转向携带拥有巨大流量的群体——网红,微博举办首届“超级红人节”,张大奕当选微博超级红人节“微博时尚红人”,作为微博百万级粉丝大V,带货能力曾创下互联网记录,影响力堪比时尚品牌。而张大奕作为一个带货能力极强的超级网红,其控股的如涵在今年的4月份登陆纳斯达克。
2016年9月微博启动MCN计划,批量引进商业化机构,扶持网红变现能力。次年3月,微博宣布推出网红电商平台:一方面对接MCN;另一方面,从自家微博上挖掘月阅读量超过10万的用户,继续打造网红。
2016年,阿里巴巴以1.35亿美元增持微博,股权增至31.5%,投票权由14.5%增至15.2%。这个时候微博在赚钱方面已经表现出足够的专业性。据其公布的财报显示,2015年全年盈利6880万美元,是微博上线以来首次盈利。之后,在商业化之路上狂飞猛进,到2018年,微博全面营收已达17.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9%;净利润5.718亿美元,较上年度增长62%。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今年,微博第二季度报表出来时,众说纷纭,微博市值距离其巅峰时期也已跌去一半。如果对比微博的总收入及同比增速,不难发现,微博的下滑趋势从2017年Q4就初现端倪,2017年第四季度,微博正式结束加速增长期,营收增速由2017年Q3的80.9%的增速下滑至77.4%,自2018年Q3开始进入加速下滑期,直到今年第二季度跌入谷底,创上市以来的最低增长速度。
新秀猖獗,微博营收支柱岌岌可危
虽然说微博强调的是多媒体能力,以吸引更多新用户,特别是年轻用户,打造出包含文字、图片、短视频和直播在内的无死角多媒体形式。但还是防不胜防,一夜之间,抖音以短视频为主营,成功的分走了一杯羹,不管微博同意还是不同意,抖音和快手已经凭借惊人的速度一夜之间走红,同时崛起了小红书等社区平台。
抖音的崛起,带走的不仅是年轻人的眼球,更为重要的是抖音同时也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带给了大众。在微博里能够立足的是大V,能够吸引关注的也是大V,那么一个普通的人要想在微博的圈子里走红谈何容易,但是抖音却打破了界限,但凡你的内容足够吸引人,一条抖音就能够让你红遍半个江南。更严重的问题是,微博的营收支柱——广告业务,受到了抖音崛起的严重侵袭。
根据Questmobile数据,抖音短视频的信息流广告收入将从2018年的20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500亿,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崛起正在改变广告主的信息流广告投放意向。
微博2019年Q2财报,第二季度净营收4.3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4.27亿美元增长1%。其中,第二季度广告收入3.71亿美元,同比增长0.2%。增值服务收入6118万美元,同比增长8%,较上季度24%的同比增速下降16个百分点,微博最大收入来源广告和营销收入正在接受残酷的市场考验。
在微博的广告收入中,相比KA广告主,SME广告主在目前的环境中受到的影响更大。二季度微博SME的广告收入1.7亿美元,同比降6%,来自阿里的广告投放早在2018年第四季度就已经开始跌入收缩期,本次微博SME也落入萎缩期,再次凸显了微博面临的困境。
现任微博CEO王高飞认为,微博SME广告增长问题,核心不是投放ROI带来的。而是售卖率和流量增长不匹配、销售策略和定价策略不够灵活,导致库存售卖率不足。广告模型优化方面,在客户需求和新增流量匹配不足,微博流量获得了较高的增长,广告库存提升,但是没有很好地销售策略匹配客户需求。
二季度智能化出价产品,虽然提升了客户预算,还是有提升空间;比如在游戏和教育领域,获取用户预算的策略和服务机制不够灵活,有改进空间;针对新客户获取方面,Q2新客户广告收入占比,比之前季度有所提高,但新客户获取还是不足。
由此看来,未来的无穷变数、短视频的崛起、广告收入的流失等很多问题,让微博身陷困境,如果微博自身不求变求新,被淘汰可能也只是时间问题。
铁粉和绿洲,微博的变与通
眼前的微博正在经历着严峻的考验,但这并不代表微博就一落千丈,微博的流量虽然在一点点的被分走,但是微博自身的价值不可估量,单是得天独厚的明星资源就是任何一个平台都无法企及的,同时微博还拥有着大量的活跃用户基础。
在今年的5月份,微博推出了铁粉功能,一经推出,截止7月底,微博全站铁粉规模已超过2000万,粉丝群达到6.8万个。这可以说是微博自2018年12月上线视频社区之后最重要的产品更新。
微博已经走了整整十年,如何在现有用户的基础上提高用户的活跃度至关重要,而铁粉的出现恰到好处。铁粉是微博给予忠诚度高的粉丝一种官方的身份标识,每个博主都可看做一个小圈子,成为同一博主的铁粉能强化人的身份认同,使粉丝之间产生共鸣;而博主也能更轻易地辨别忠实粉丝,拉近彼此距离。铁粉功能的出现,使用户活跃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增强了用户的粘性。
但光有铁粉,并不足以推动微博加速发展,因此微博又在自己的短视频中开始运用弹幕,弹幕充分利用网络的及时性和互动性,将互联网背景下的视频传播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减轻了观众在观看视频中的孤独感,获得了愉悦的体验和心灵的满足,一些无法融入学校和工作环境中的人在弹幕视频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此外,微博将热搜和热点信息流打通,增加用户消费深度。2019年6月消费热点内容后,继续消费垂直兴趣内容的用户规模同比增加40%。另一方面,微博加大了热门流和搜索对垂直兴趣内容的扶持。以时尚美妆为例,2019年6月在热门流的曝光量比2018年12月增长超过1倍,在热搜的流量增长超过3倍。同时,中长尾领域在热门流的曝光量也相比上个季度增长50%。
在这之前,微博还和视觉中国达成了战略合作。微博与视觉中国携手,更好的满足了微博用户内容消费和媒体对优质内容的需要,在正版素材和版权作品变现等领域全方位推进微博生态正版化,共同打造了开放的优质内容生态体系,服务微博PGC/PUGC用户高效生产创作,提升了用户的使用效率,改善了用户体验,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行业生态。
竞争加剧,用户增长放缓的大势下,提升现有用户的变现能力变得尤为重要。8月3日,微博2019年超级红人节在成都开幕,新浪合作与成都打造微博红人孵化基地。微博本身就是一个内容输出的平台,脑洞大开的微博红人,借助他们的创意与城市特点相结合,创作出一些与成都有关的、能被年轻人广泛接受的,用户度结合很高的作品。同时,高级副总裁曹增辉还宣布了一系列商业变现扶植计划,微博将推出电商服务平台,于8月初开放申请入口,微博电商直播与淘宝打通,双平台分发。
但是对于强大的竞争者来说,微博现有的举措,力度还是太弱,要想与时俱进,微博就必须开发出更新的,更适合社会潮流的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在这一点上,微博也是在不断的更新尝试。
这几天微博就有了新的举措,据报道,$微博(WB)$在8月29日发布了一款名为“绿洲”的生活时尚社交产品,表示微博正准备进军图片社交。据了解,“绿洲”拥有图片处理功能,主页是照片。绿洲app在APP Store上可以搜索下载,不过目前正处于公测阶段,需要邀请码才能够开启使用。另外,绿洲账号和微博账号是相打通的,在前期,用户看见的内容都是来自各自关注的列表。
该应用自8月29日发布后,于30日又进行了一次版本更新。微博官方表示,“绿洲”旨在让用户逃离复杂,回归初心,重拾分享生活的热情,找到志趣相投的人建立亲密的朋友圈,发现世界之美就在眼前。
不论未来绿洲的发展前景怎么样,我们都能看到,微博依然在奋力前行,一点点的寻找突破口,努力再次成为新时代互联网的弄潮儿。
微博的根基和潜力
在这里,有一个值得一看的数据,十岁的微博在核心用户数据上还是保持着增长的态势。Q2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6月份的月活跃用户是4.86亿,同比增长13%,较上年同期净增约5500万;平均日活跃用户数为2.11亿,环比增长11%,较上年同期净增约2100万,环比净增长800万。
微博的活跃用户增长和活跃度逐步升高,今年发布的二季度的环比增长是过去四个季度最快的,这里出现逆势增长的趋势着实让人感到好奇。而且王高飞还在在电话会议中指出,微博活跃度、刷新频率、视频观看率的增速比活跃用户增速更快,并且这个趋势在截止8月季报发布前仍在延续。
当前,微博工作的着重点在“产品下沉”,微博在三四线城市的用户已经占据半壁江山,而四线及以下城市用户不多。在年龄层上,30岁以下用户已经占了多半。微博只要保持着创新,在新世纪里,靠着追明星的00后小生就能增加一大批用户。
另外据了解,微博目前在一线城市MAU是的一半以上,而二、三线城市却不到一半, 随着微博与手机厂商、电视综艺、头部APP加大渠道建设的合作力度,我们可以看到微博环比增长11%,如果微博在二三线城市加大自己发展的力度,那么这种增长还极有可能继续下去。
用户之外,微博持续迭代产品和创新商业模式的能力同样不曾消退,媒体为主的产品属性决定了微博是靠内容来吸引客户的,所以抢占用户时间是微博的根本驱动力之一,微博必须要不停的创造新鲜的内容来吸引用户。所以它创造出了更多的玩法,从刚开始模仿Twitter的短图文,到现在不断迭代出的短视频、直播、问答等形式吸引更多的用户。引入垂直化内容,除了活跃用户,还能从中获得利益,这个举措可谓是一箭双雕。
微博的变现生态还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广告资源更多集中于头部的大品牌,而中小企业的这个巨量市场长期被忽视,转型以后,微博的商业化生态,内容的垂直化,刚好满足了中小企业“精准化”广告投放需求。
微博在其它的领域里还有着更大的潜力待开发。比如直播,目前直播的对标竞品陌陌,陌陌属于社交平台扩展内容场景,以直播和短视频为主的内容,这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彼此转换,使陌陌每个季度的用户规模不断创新高。如果微博可以在短视频和直播这一块领域进行改进,做出和陌陌不一样的形式,那么市场上的直播这一块蛋糕,在未来要归属于谁就另当别论了。
微博也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主要收入来源——广告。微博虽然在广告市场上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但业绩依然保持稳定,因为微博在努力将优势资源打通,为广告主带来更丰富的广告形式和更好的投放效果。
总的来讲,微博基本面没什么大的变化,行业地位依然稳固,广告收入份额被头条系抢去了一些,但对微博的社交媒体根基没有产生大的动摇。
写在最后
今年美国《财富》杂志发布了2019年中国100家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公司排行榜,微博排在第13位,此项排名是综合考核各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的营收、利润和股票回报率的表现。首先,不管怎么说,能够排在第13位是一个很不错的现象,起码我们可以看到微博并没有一落千丈。
其实导致微博目前困境的根源,在于头条快手,甚至是腾讯系产品的夹击下,微博的产品线过于单一,没有构建出完整的产品矩阵和应用生态,已经面临着被新时代淘汰的危机,这些给微博造成的压力日盛一日。
所以总的来讲,目前的微博需要的不仅仅只是增加粘性和促活,在创新方面还需要作出更多的举措,来和新时代的产物相抗衡。事实上,就目前的形式来看,在短时间内能够取代微博的平台还没有出现,但是微博要想进一步成长,就必须找到自己的突破口,攻克更多的难题,只有这样才能更适应现代以及未来互联网的发展。
赞(24) | 评论 2019-09-09 10:48 来自网站 举报
-
【唯品会的市值救赎战】
如今,中国电商市场天下三分格局,阿里自然是无可争议的头把交椅,京东第二,拼多多横空杀出、强势追赶,暂居第三;你追我赶的电商市场,唯品会也需要想办法重回舞台。7月10日,唯品会斥资29亿元收购杉杉旗下的奥特莱斯业务;8月15,唯品会公布今年二季度财报,连续27个季度盈利,财务指标都... 展开全文唯品会的市值救赎战
如今,中国电商市场天下三分格局,阿里自然是无可争议的头把交椅,京东第二,拼多多横空杀出、强势追赶,暂居第三;你追我赶的电商市场,唯品会也需要想办法重回舞台。
7月10日,唯品会斥资29亿元收购杉杉旗下的奥特莱斯业务;8月15,唯品会公布今年二季度财报,连续27个季度盈利,财务指标都超预期增长;8月21日,唯品会获京东进一步增持,后者持股比例上升到7.6%。
唯品会发布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从数据看上去光鲜亮丽,财务和运营数据都保持增长,三大杀手锏在持续助力,给外界展示出它的实力仍然不可小觑。
1. 数据一路高歌
2012年,唯品会赴纽交所上市之后,迎来股价高速增长,市值飙升至150亿美元,一度被业界称之为“妖股”,这也是唯品会的高光时刻。
8月15日凌晨,唯品会发布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报告显示:唯品会Q2净营收为227亿元,同比增长9.7%;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135亿元,同比增长19.3%。实现净利润8.135亿元,同比增长19.3%。在非通用会计准则下,唯品会Q2净利润为11亿元,同比增长84.2%。无论营收、净利润都在持续增长,数据唱胜、一路高歌。
与此同时,最受关注的营收增速为9.7%,相比于2019年Q1的7.3%已有进步,虽然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是不排除后续持续回暖的可能性。此外,227亿元的营收额相比于Q1的213亿元增长6.6%。根据财务数据,唯品会第二季度毛利润达51亿元,比去年同期的40亿元,增长了25.9%。
唯品会交出了优秀的答卷,虽然二季度的成绩单虽说没有翻倍暴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那般阵仗,却都是向外界展示、说服资本市场的有力“杀手锏”,毕竟,在流行“烧钱换规模”的电商界,唯品会能够连续27个季度的盈利实属难能可贵,从财报来看其盈利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连续27个季度的盈利,放之任何一个垂直领域,恐怕都很难有公司能够做出这样的优异成绩。更何况,唯品会所在的还是竞争颇为激烈的电商江湖,单就这连续盈利一项,就足以为唯品会赢来诸多荣誉。
《财富》杂志发布的2018中国500强榜单中,唯品会就排在第108名,并位列B2C电商第三,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快速增长,各大电商平台赚得盆丰钵满。其中,就包括国内一直以“傲娇的品牌、呆萌的价格”为差异化,做品牌特卖的唯品会。
2.会员用户持续攀升
回归特卖战略初见成效,复购用户贡献度继续提升,本季度,唯品会总订单数为1.478亿单,相比去年同期的1.113亿单同比增长33%。总活跃用户数达3310万人。唯品会首页疯抢、快抢频道在本季度销售占比达30%,并通过良好的商品和深度的折扣继续贡献了大量的新客户。
唯品会表示与腾讯和京东的战略合作也贡献了约23%的新客户,此外,唯品会自2018年推出超级VIP会员定制服务以来,到2019年第二季度,超级VIP会员数量已达350万。从数据和会员定制来看,唯品会目前呈现出复购率高、活跃人数高、净利润增速快的总体态势。
唯品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亚也表示,唯品会在2019年第二季度运营数据和财务业绩持续向好,该季度活跃客户总数继续呈现健康增长势头,同比增长11%。
早期,大众对唯品会的理解是“线上的奥特莱斯”,即主要处理服装尾库存;在注重成本效益的时代,作为专注于女装的垂直电商特卖平台,唯品会一度受到用户的青睐,加上唯品会有腾讯跟京东的战略投资,流量获取上唯品会也占优势。
3.现金流护城河
2019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公布后,各种分析不断,但许多人没有注意到唯品会财报中最重要的细节和实际价值点——自由现金流。
首席财务官杨东皓在2009年第二季度财报公布后,对公司的自由现金流进行评估:“本季度我们创造了12亿元人民币的强劲自由现金流,比去年增加了22亿元人民币。”这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数据,显示了唯品会护城河的宽度:一季度现金增加10亿元,二季度现金增加12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唯品会通过运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人民币34亿元。而在整个上半年,截至6月30日,唯品会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限定性现金共计为人民币78亿元,持有的短期投资为人民币2.383亿元。
企业家和投资者知道自由现金的价值意味着什么,无论是苹果,还是沃尔玛,可口可乐,这都曾多次受到赞扬,甚至谷歌和亚马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现金流很好,从长远来看,净经营现金流大于净利润。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自由现金流快速增加背后,唯品会在营收增长、净利润等核心指标上均有增长,并在营销费用等成本支出领域收缩:在增加和减少之间,将创造更多的经营业务。
4 .增速遭遇天花板、市值沉在谷底
有一种美叫做“看上去很美”,剥开外衣,却暴露出残酷的现实,如果换一个视角,背后透露的是更多的心酸、焦虑以及不安。巨头增持背后是高成长性的丧失,超预期的脚下,踩着相对最高点缩水大半的市值;新业绩的吸纳至今仍然有很多目标未达成,同时与阿里拼多多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从2017年第一季度到2019年第一季度,唯品会营收同比增速从31.1%持续下降至7.3%,2019年Q2虽然略有回升至9.7%,但仍未突破个位数增长的尴尬:在亮眼财报的背后,却是唯品会正在失去高速增长的势头。
尽管营收增速保持27季度增长,但仍然处于个位数的低点,2019年9.7%的增长,比起2015年74%的增长、2016年40%的增长、2018年15.9%的增长,都差距甚大。唯品会二季度财报发布,营收增速的低迷,让老早准备看热闹的人兴奋不已:“果然如我所料,唯品会不行了啊!”
令人更尴尬的是,今年第三季度的营收增长预期仅有0%到5%,低的吓人;这着实给唯品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亚添了不少堵。
但市场的风向在不断改变,天猫等竞争对手已开始利用数据和技术,根据实际市场需求指导生产,使商家的库存越来越少。天猫等SKU电商的挤压,让品类相对更加单一的唯品会,显然已经不能继续坐享特卖红利。
截止8月23号,上市7年来的唯品会,丧失高成长性,业务陷入瓶颈期,市值也是大幅度下降。从高峰期的150亿美元跌至如今的55亿美元左右,市值蒸发了三分之二。
财报显示,相比2013年与2014年1395.79%、119.78%的营收同比增速,2015年以后已经不复存在,唯品会的营收增速一路下跌,高增长性的特长已经丧失了,唯品会的商业模式越来越难做了。
5.转战多元失力
在业务逐渐进入瓶颈期后,唯品会试图使其战略多样化,为此,唯品会不断寻找机会、“蹭”一个又一个风口。
早在2016年10月,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热火朝天之际,唯品会也推出唯品金融。2017年唯品会战略规划出“三大马车”——电商、金融、物流。但在金融领域,唯品会的表现并不好,根据2017年财务报告,互联网金融业务净收入2.5亿元,坏账1.2亿元。唯品会启动自建的物流,也导致履约成本费用在总运营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居高不下,高达50%左右。
唯品会还试图入局生鲜,但该业务的前景也不甚明朗。2017年10月,唯品会在广州开出第一家品骏生活生鲜社区店,到目前为止,在公开数据上能查到的也仅为8家。
三驾马车及生鲜业务都没能驱动唯品会进入新的高峰。兜兜转转,经过一系列的试错,唯品会从2018年三季度对外宣布,还是要回归特卖与好货战略,继续做自己擅长的适合自己的事。
6.从巨头到短视频,电商生意逐渐分散
平台流量红利见顶,电商销售增长乏力,多位行业人士均表示,今年开年以来,到店量下降了百分之二十几,这就意味着获取流量的成本越来越高,到店流量都出现了严重的不足。唯品会难以抵抗淘宝、短视频时代抖音快手崛起、电商生意进一步分散。
如今抖音和快手带货的力量非常强大,而且生意如火如荼。相关数据表明,两者的电商生意正在快速的发展,成为了变现主要渠道。2018年双11,抖音开通购物车分享功能的账号可一天售出商品10万件,转化销售额破2亿,订单增长1000%。2018年快手和抖音直播加起来1000亿GMV,与淘宝直播GMV持平。
可见,短视频在促销方面有着强大的号召力,唯品会显然无法与之抗衡。没有强大的带货能力以及流量比拼,导致电商生意分散,唯品会增长十分困难。
唯品会面临的竞争对手颇多,在传统电商上,唯品会难以对抗淘宝,淘宝身后有强大的阿里巴巴支持。在新兴电商上,面临着云集和拼多多这样众多的下沉电商。在垂直电商上,据统计,唯品会、寺库、第五大道、珍品网、优众网、走秀网、尊享网、尚品网等均在2008年~2010年期间成立。
同时唯品会的特卖模式也被不少电商平台大力借鉴、各种各样打折的方式层出不穷。同时拼多多凭借的拼团的模式、淘宝还有直播方法;唯品会相比来说显得特色不明显,这也使得唯品会电商一步步走向天花板。唯品会、寺库等平台则纷纷开始谋求转型。
当然“唯品会算是一个较为成功的转型案例,降低了消费门槛,开始进入时尚产品,走特卖路线。这样品牌种类更多,受众也不少。”杨清山说。它牢牢把握服装销售市场,不仅实现了利润,而且多少形成了一定的壁垒;从这个角度来看,唯品会还是很牛逼的。
但这也很难,因为阿里的存在,唯品会终究只能躺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以前的扩张类战略失败了。当用户增长放缓时,公司未来应该从哪里开始?这不仅是投资者的疑虑,也是唯品会本身的忧虑。
根据麦肯锡《2019中国奢侈品报告》显示,线下仍然是购买奢侈品的主战场。报告指出,消费者倾向于在线上购买标准化、价格相对较低的日用品,从而省下更多的时间享受独特的,有格调的购物体验。据估计,线下渠道将会继续主导今后的奢侈品销售,未来几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6%左右。
7.调转船头、重启零售“特卖”
业务陷入瓶颈期后,唯品会继续深度折扣零售特卖,释放穿戴服饰强劲竞争力,聚焦品牌特卖主业,筑牢好货核心战略。
开始“做减法”——成本降下来,利润升上去,具体而言,唯品会控制了开支。今年二季度,唯品会的履约费用占净收入总额比例为9.7%,高于2018年同期的9.1%。唯品会表示,履约费用占比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涉及施工过程中地面沉降而冲减肇庆仓库相关资产2.755亿元,扣除这一因素,二季度公司履约费用占比为8.5%。
中产市场正在衰退,过去10年,消费对国内经济增长贡献超过45%,2018年上半年达到78.5%。自2018年第三季度提出复销优货战略以来,订单量大幅增加。2019年第二季度订单1.48亿份,同比增长33%。
“唯品会回归特卖以来,各项财务指标持续向好”,唯品会首席财务官杨东皓表示,“未来,我们将密切关注包括线下商店在内的业务投资回报,致力于平衡营收和利润的稳健增长,实现长期可持续的股东回报。”作为特卖战略的两只利器:限时特卖频道“唯品快抢”和深度折扣频道“最后疯抢”堪称是唯品会活跃用户上涨背后的最大功臣。十一年以来,唯品会已构建在特卖领域的话语权和差异化竞争优势。
未来,唯品会继续深化折扣零售的特卖能力,以特卖为战略,定位折扣零售电子商务,调动和补充更多的“品牌特卖”的流量和消费场景,提升“特卖”的覆盖度和深度。不断为广大消费者创造“好货不贵”的消费体验。抓牢中产女性?对于女人心,不仅要懂,还要吸引!
3月7日,唯品会和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中产女性消费报告》显示,中国中产女性群体超过7000万,她们正在引领未来消费市场。也就是说,抓住了中产女性,就等于赢得了大市场。在这一点上,上亿会员中有80%是女性的特卖电商唯品会占足了先机。
在这种背景下,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性价比的需求,唯品会以“好货”为焦点,与“好品牌”合作,通过专业买手团队深入挖掘“好款式”,通过与品牌建立强供应链“好质量”供货体系,实现货品的“好价格”,最终为平台提供差异化好商品,抓住中产女性消费群体。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唯品会成立20多年来,初心没有变,就是做全球最大、最好的特卖电商。实际上,唯品会拥有上亿的会员,在全球确实是规模最大的特卖电商。
唯品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亚也表示:“自唯品会重新聚焦折扣服装和盈利能力,财务业绩和关键运营指标均得到了显著改善,证明了战略的有效性。未来,唯品会将进一步扩大在中国折扣服装穿戴领域的市场份额,并有信心继续稳步提高盈利能力。”
8.线下收购、29亿的实体“豪赌”
7月10日,唯品会对线下实体商业发起了猛烈进攻。唯品会宣布以29亿元收购了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杉杉100%的股份,这是一家目前拥有五家线下奥特莱斯广场的连锁品牌。29亿的收购价格几乎是唯品会两年利润的总和。一场辉煌的“线上的奥特莱斯”收购杉杉集团,扩张奥特莱斯业务。
早年间,投资人对唯品会最多的说法是“线上的奥特莱斯”。因其模式和奥特莱斯一样,主要处理服装尾货。唯品会很快在2012年3月23日登陆美国纽交所。以“名牌折扣+限时抢购“的“闪购”模式起家销售品牌服装的唯品会,起初公司经营还算得心应手 ,经营得很好,然而,随着近年来市场竞争格局的不断变化,唯品会经营开始遭遇“困境”。因此,唯品会豪赌线下,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这次收购杉杉商业,唯品会花了29亿现金,几乎是其近两年的净利润。尽管,所有人都知道线上的流量基本到头,未来的机会聚集在线下,但只有唯品会敢下重注、不得不说,这真是一次大豪赌。
这次唯品会收购的杉杉商业就是头部连锁品牌的其中一家。2018年,全国奥特莱斯业态销售额前20的榜单中,杉杉奥莱占四席,销售总额高达76亿。与其他奥特莱斯不同,杉杉商业主攻二、三、四线城市,目前已经在宁波、太原、郑州、南昌、哈尔滨开了5家奥莱广场,另外还有4家正在规划建设中。
在某种程度上,杉杉商业与唯品会用户高度重叠,数据显示,二、三线城市的用户比例高达69.7%,这场豪赌也初步见效。
9.唯品会“京腾计划”:求生欲强
如果仅看最新一季的财报,还是一片好消息。今年第二季度,唯品会营收同比增长9.7%,达到227亿元。1.478亿笔订单创造了这些收入,订单数是去年同期的1.3倍多。同时活跃用户总数为3310万,同比增长11%: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唯品会背靠腾讯和京东两大巨头把持。
2017年12月,腾讯和京东联合投资唯品会,分别买入7%和5.5%的股权,两大巨头联手扶持,让唯品会信心大增。
这一次京东花了5500多万美元买入0.8%的唯品会股权,平均价格为9.4262美元。从2017年底首次投资以来,京东陆续增持唯品会,比如去年就在4月和6月两次增持。腾讯方面,截至今年3年,其在唯品会中的持股比例为8.7%,新增的0.7个百分点是在今年2月、3月分两次在公开市场买入的。
这笔交易不仅为唯品会注入了8.63亿美元的资金,同时也带来了流量。2018年,唯品会京东旗舰店在3月份于京东APP首页展示,刚刚过去的618,京东在“6·18”期间与唯品会进行联合营销,力度也算大;唯品会此后在京东商城开出了超级旗舰店,而钱包入口上也出现了唯品会的名字。
但是2018年第一季度,唯品会新增用户数却出现零增长,这样看来,沈亚当时选择联姻腾讯和京东,无疑是无奈之举。超级旗舰店本身效果可能并不如人意,但与京东、腾讯的合作,为唯品会确实带来了新客流。数据表明:过去1年,唯品会每个季度新增加的活跃用户中,都有超过1/5是来自腾讯和京东这两棵大树。
在最近的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沈亚表示,无论京东还是腾讯都还会继续增持唯品会,在2017年的投资协议中到2019年底,如果腾讯、京东在唯品会的股权分别达到12%和8%,将能继续保有在董事会中的权力。但即便如此,唯品会新增用户的增速仍然疲软,依然没能阻止其增长下滑的趋势。
“京腾计划”暂缓下滑,刘强东憋了大半年的一口气,如今稍微舒服了!沈亚表示“我们仍然致力于执行销售战略,并进一步扩大在中国折扣服装行业的市场份额,我们有信心在未来继续稳步提高盈利能力。”
但商品内容的固化单一,让“京腾计划”带给唯品会的新流量留存数还是个未知数。目前唯品会的活跃用户持续增加,但营收速度上我们依旧看不到很大的起色。沈亚:我一口气憋了好几年,为了稳步发展,我还得憋着……
同时,唯品会代言人还先后邀请多位流量明星代言,比如80后集体记忆周杰伦昆凌夫妇。热播电视剧都挺好女一号“苏明玉”即姚晨,筑梦情缘的杨幂也代言唯品会,相关广告在各大平台推出。大力寻求合作、不断打造营销,可以看出唯品会“求生欲”非常强。
结论
唯品会虽然27个季度持续盈利,拥有过硬的“杀手锏”,但市值稳跌、增速缓慢,这种共存的现象,加上阿里的扩张吞噬,拼多多的稳追不止,都是唯品会增速缓慢、市值下跌的因素。
在国内电子商务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唯品会的生存之战变得越来越困难,对其持续盈利能力也充满挑战。短时间,唯品会很难再回到2015年那个市值为150亿美元的巅峰期,但唯品会不缺少重来的勇气,重拾“信心”迎头追赶,财报也在不断展示它的努力。
赞(16) | 评论 2019-09-06 11:11 来自网站 举报
-
【B站十年沉浮录:盈利困境阴云不散】
6月份,B站在上海举办了自己的十周年庆典,逐渐成熟的B站影响力越来越大。B站十周年的微博话题下,曝光量48小时就达到了2.5亿的高峰,讨论量高达22.2万。《三体》动画化的消息更是点燃了全网,这个消息牢牢占据了各大社交平台热搜榜首。十岁的B站,风华正茂。极高的关注度和庞大的用户群... 展开全文B站十年沉浮录:盈利困境阴云不散
6月份,B站在上海举办了自己的十周年庆典,逐渐成熟的B站影响力越来越大。B站十周年的微博话题下,曝光量48小时就达到了2.5亿的高峰,讨论量高达22.2万。《三体》动画化的消息更是点燃了全网,这个消息牢牢占据了各大社交平台热搜榜首。
十岁的B站,风华正茂。极高的关注度和庞大的用户群体展示着它的实力与活力。十年发展,从一名不文到如今的上市公司,B站用40多亿美金的市值给自己送上了最大的生日礼物,近期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也为这十年发展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第二季度,从同比增长50%达到15.4亿元的营收到各大业务板块业绩,B站都表现不俗。月活用户达到1.1亿,实现900万的环比净增成绩更是格外亮眼。这个年轻人的平台,焕发着从未有过的光彩。
1“小破站”的十年风雨
2005年可以看做是视频行业的元年,这一年三名PayPal前员工创办了YouTube,国内的视频网站也在这一年里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土豆网、PPTV、PPS、酷6网等视频网站相继问世,构建起了国内网络视频的格局。两年后,在细分领域里,二次元文化催生出了A站这个平台,弹幕自此进入了国内市场,优质的UCG内容,以用户为核心的运营理念让A站在一段时间内风头无两。
2009年A站的一个UP主徐逸因为对于A站的服务器不满,愤而出走创办了B站——哔哩哔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B站都被称为A站的后花园,并无太大作为。但后来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2018年B站上市,占据着国内视频网站的第五把交椅,而曾经辉煌的A站逐渐没落,最终卖身快手。
时间来到2010年,百度开始组建奇艺网之后升级为爱奇艺,2011年腾讯上线腾讯视频,优酷与土豆也在2012年合并,之后被阿里巴巴纳入旗下。伴随着互联网行业三巨头BAT的入局,在线视频步入了新的阶段,三分天下的格局就此形成,而最初的那些先行者大都默默沉寂了下去。
B站这个小平台,走到了前辈A站的前面,也在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三巨头的大战和剧烈的市场变革中活了下来,并且越走越好。
“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俗语放到视频行业似乎格外贴切。无数人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想在在线视频行业闯出一片天地,但最终结果都不如人愿,而B站这个走到最后的平台,在创立B站时目的单纯的让人很难相信。
作为A站的补充,B站也确实没有激起太大的浪花。2011年陈睿的出现成了B站的转折点,这个连经营许可证都没有的个人网站,迎来了全新的征程。陈睿的投资让B站快速崛起,2013年B站的用户已经突破了千万。2014年,在徐逸的邀请下,陈睿以董事长的身份加入B站,随着陈睿一起来到B站的还有大量的资本投入,人才与资本的加持之下B站之后的路走的很顺,用户不断增长,规模愈发变大,上市成了必由之路。在2018年,带着众多年轻的UP主和用户,B站在纳斯达克敲响了钟。
站在纳斯达克的8位up主,代表着B站的Z世代用户们,B站多元化的内容创作生态牢牢吸引住了这群在线娱乐市场的主力军。
最初动画、二次元的创作与传播,成功连接起了内容创作者和观众,将大众媒介生产的内容,通过自我创作转换成新的内容及文化,形成了良好的内容生态。在此基础之上,B站没有采用广告这一视频网站普遍采用的变现手法,没有贴片广告,内容多为用户自制,B站的策略极大的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而独特的使用体验和社区氛围,让B站的用户粘性远大于其他的同类软件,B站因此得以从在线视频网站中脱颖而出。
用户是企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环,直接决定着企业成败,B站赢得了用户忠诚度也赢得了自己的宽广未来。这个被用户戏称为“小破站”的平台,靠着Z世代这群新兴人类,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中意外活了下来,并站在了第二梯队的位置上。
2“Z世代”撑起B站一片天
从80后到90后再到现在的95后、00后,曾不被看好的一代代人,逐渐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在这个移动互联网统治的时代,年轻的95后成了舞台上最活跃的人群。不同于前代的社会环境和成长空间,让他们拥有了全新的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
这群自我意识强烈,更加注重主观感受的年轻人被称为“Z世代”。1995年到2010年诞生的新人类,他们处在中国互联网的末端和移动互联网的开端时期,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为他们带来了极其丰富的信息和便捷的购物消费方式。同时他们处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腾飞的时期,是建国以来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一代,物质的丰富带来的是Z世代消费理念的改变和对消费升级的追求。
今天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他们的手上,Z世代人口目前为2.3亿,24岁以下的移动互联网网民在移动互联网用户中占比超过3成,贡献了移动互联网近一半的增长率。有数据显示到2020年Z世代将占据整体消费力的40%。
消费主力的改变,消费市场话语权的更替,意味着全新的消费市场形成。
从护肤彩妆、宠物经济、母婴连锁零售到民办教育的快速发展,无不展现出Z世代强大的消费能力,这种消费能力在在线视频这一领域被无限放大。
在线视频正在快速发展,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内容付费预计将会增长至30%。截止2018年12月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6.12亿,而年轻化是在线视频平台的最重要特征之一,30岁以下的年轻用户占在线视频总用户量的70%。
视频成了年轻人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哔哩哔哩这个平台则成为了年轻人的天下。QuestMobile的2018年《Z世代洞察报告》显示,B站在移动视频APP中Z世代占比最高,达到了81.4%。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这份报告中,列出的Z世代偏爱的泛娱乐化APP前20和偏爱的APP前20,B站都高居榜首,在年轻人中地位异常稳固。
B站为年轻人打造了一片属于他们的广阔天地,而Z世代也成就了B站,让它从当初的“小破站”变成了今天的一方霸主。但是十年时间,B站已经站在全新起点之上,面对红利将止的互联网行业和平台年轻用户增长见顶的困境,转变思路,走向年轻人以外的市场成为B站的当务之急。
3 打破“Z”字边界
日前,B站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第二季度B站月活跃用户增加了900万人,达到1.104亿人,同比增长30%。日活用户达到创纪录的3320万人,同比增长41%实现了2017年以来的最高净增量。同时月付费用户同比增长111%,达到了630万。
在这个互联网行业红利不再,保持增速成为许多公司最大困难的时代,B站用户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平台改变运营策略,开始尝试打破用户边界的成果。
最初的B站以二次元、动漫、游戏爱好者为主,“二次元”可以看作是B站的核心所在。但随着B站的不断发展,生活、科技、娱乐这些新的品类开始逐渐成为主流,从电影、纪录片、各大IP的购入再到各类机构号的进驻,B站离二次元越来越远,整个平台也由当初的亚文化群体向主流文化靠拢。
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上,董事长陈睿说“我们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会针对没有听说过B站的这些人,比如年龄稍大的用户,去做相应的品牌和市场的一些策略。我觉得这是我们优先级最高的工作,因为它会对我们后续的增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加强用户增长的投入成了B站最重要的战略,“Z”字边界以外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B站的目光汇集之处。
对Z世代以外年龄偏大和非城市用户进行针对性营销来增强品牌知名度,同时对算法进行优化,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以提高新用户的留存,以及加强渠道用户的获取能力是B站的具体措施。B站将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来实现增加内容生态和社区黏度、增强产品和技术的能力,以及增加市场、品牌的投入,从而打破用户边界,获取新用户。
B站答题才能成为会员的传统,在扩大用户群体的部署下也将有所改变。从二次元到三维世界,从小众到大众,从年轻人到移动互联网的全体网民,B站在一步步扩张领土,打造属于自己的视频帝国。
4 聚焦内容要地
如果说,将目光聚焦到Z世代以外是B站的战略部署,那么打造优质内容就是打赢这场仗的关键战术。
视频网站对内容的投入注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胶着战,各大平台动辄数十亿的资金投入证明着内容的重要战略地位。回顾B站的崛起之路,大量优质的用户投稿和多元的内容是最重要的推动力,全新的起点之上,B站打通内容创作上下游,参与内容创作,同时通过UP主激励计划、IP引进的方式打造优质内容生态。
2018年年初,B站推出了“创作激励计划”,加入激励计划的原创内容创作者能通过制作优质视频来获得收益。这一举措效果显著,不仅使平台作品原创性、垂直度增强,还帮助B站孵化出一批全职人气UP主,为优质作者扩展生存空间,帮助有态度、有特色的内容生产者快速成长,也保证站内的优质内容有固定的来源。
数据显示,2018年B站UP主投稿量超过1500万,同比增长达138%,加入激励计划的UP主总数超过10万人,投稿总量较去年提升113%,播放总量提升175%。激励计划下B站社区内容创造力日益增强,到这一季度创作者和投稿作品数量仍保持着高速的增长。
在鼓励用户进行创作的同时,B站自身也在通过版权的购买和内容制作为受众提供优质内容。
5月份,B站自制的国内首档宠物医疗观察真人类节目《宠物医院》上线,同时联合湖北卫视制作的《非正式会谈》第五季也如期而至。6月份,B站十周年庆典上B站宣布将启动《三体》动画化,并发布了概念版的PV,这个家喻户晓的IP带给了B站前所未有的热度。7月份上线的《灵笼》首日播放就突破了2000万。同时一系列的自制记录片,无论播放量还是好评度都十分可观。
B站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创作平台,吸引了大量用户参与到内容创作中,这批用户为平台打造内容生态立下了汗马功劳。今天B站在这个基础之上,不断扩展内容边界,以更优质的内容吸引和留存新用户,并竭尽所能摘掉“游戏公司”这顶帽子。
5 摘掉“游戏公司”的帽子
视频网站出身的B站,在2013成立了游戏中心上线了《侠物语》《黎明之光》两款游戏,自此游戏成为了B站的营收支柱。到2018年,B站上市前游戏已经成为B站的最主要营收板块,占比高达83.4%。在很长时间里,B站都被称作是披着弹幕外衣的游戏公司,游戏给B站带来了营收的同时也给B 站带来了许多困扰。
去游戏化,优化平台整体营收结构,平衡各个业务板块是B站的必然选择,就第二季度财报来看,B站的去游戏化战略成果显著。
第二季度,B站游戏收入同比增长16%达到9.2亿元,占比下降到59.82%。非游戏收入6.2亿元,占比攀升至40%,实现了162%的高速增长。游戏收入占比从82%下降到不到60%,B站仅用了两年时间,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B站依托高质量的用户增长,实现了各业务板块的快速发展。
第二季度,B站直播和增值业务营收3.26亿元,同比增长175%。B站优势的游戏直播和Vlog生活类内容的兴起带动的学习类、生活类的直播增长,以及多达6000的虚拟偶像主播一同构建起了B站的直播生态。
在互联网广告行业整体不景气的今天,B站凭借着日渐提高的品牌影响力及自身广告效率的提升,广告业务营收达到1.677亿元,实现了同比增长75%的良好成绩。同时B站电商及其他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89%,上市以来首度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241亿元。
除游戏外的其他三大业务板块的迅速增长,使的曾经不合理的营收结构正在不断的趋于平衡。陈睿曾谈及B站理想化的收入结构是游戏和非游戏各占一半,以今天B站的发展态势来看实现这一目标指日可待,伴随B站多年的“游戏公司”称号也终于要被卸下。
6 多措并举,探索商业化之路
8月16-18日,B站主办的线下漫展活动“BiliBili World”在广州举办,三天展会共吸引6万人次参观,相关周边产品大受欢迎。这样的线下活动B站已经举办过不少次,从线上到线下B站在不断探索商业化之路。
2016年B站推出了大会员制度,以此来减轻没有贴片广告带来的营收压力,迈出了商业化的关键一步。三年后的今天,B站大会员发展成果丰硕。截止6月底,B站大会员同比增长148%至530万,2019年第二季度,B站月均付费用户达630万,同比增长超过了一倍,单个月活用户所带来的非游戏收入同比增长102%。
2018年年底,B站与淘宝达成战略合作,两者将通过UP主内容营销、IP商业化运营等多种形式,打造贯穿线上线下的品牌、内容、商品、用户的全新互动体系,获得内容传播与商业收益的双赢,淘宝的电商优势成了B站商业化的沃土。
从成立至今B站对外投资的ACG产业链上的公司已经超过了60家,涉及动漫制作、虚拟偶像、二次元声音、漫画、游戏等多个领域,仅去年一年在文化娱乐领域投资的公司就已经超过了20家。今年7月,B站收购了超电文化,整合了超电文化游戏、直播、广告、电商等业务,同时又将新增线下演绎、艺人经纪等收入部分,用以扩展自己的商业化能力特别是线下二次元文化的推广。
从大会员制度到投资入股相关公司再到各类线下活动,B站在探索商业化的道路上从未行下停下脚步,商业化的道路也在不断探索中逐渐清晰。
我们大喊着“哔哩哔哩,干杯”为B站庆祝十岁的生日,也看得见它在十年发展后的蓬勃生机,但放眼望去看似未来一片光明的B站,前路其实并非一片坦途。
7 盈利困境阴云不散
第二季度财报公布后,市场对于B站有颇多的溢美之词,这个“小破站”总是带给人们惊喜,但意外的是B站的股价却出现了下跌。B站的困境也在下跌的股价中被清晰的看到。
视频网站的盈利问题是行业发展多年以来都未曾彻底解决的问题,广告、会员等相关收入在巨大的内容和运营投入中总会显得微不足道。
视频行业老大爱奇艺订阅用户已经过亿,第二季度在营收同比增长15%的情况下,亏损依然达到了23亿元。不断放缓内容成本支出,但依然无法实现盈利,爱奇艺这个领头羊的情况代表了整个视频行业目前的尴尬局面。
身处其中的B站自然也无法逃脱这样的命运,第二季度,B站营收15.4亿元,同比增速高达50%,但较高的营收增速并未带来应有的盈利。相较于去年同期不到7000万的亏损,这一季度3.15亿的亏损显得确实不合情理。
相较于其他视频网站较早的商业化变现,B站出发晚了不少,同时在“反对以牺牲用户体验和强迫用户选择为代价的商业化”理念指导下,B站的盈利变现之路又有了颇多掣肘。市场竞争激烈以及行业发展并不景气的现在,不能尽快实现商业化和变现,公司的危险就会多增加一分。
如何在平衡用户和商业化关系的过程中实现盈利,这将是B站的一大难题,加大内容投入和不断扩大新用户的战略指导下,B站离实现盈利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8 平台风波难杜绝
B站给了用户多元自由的创作平台,也得到了众多年轻人的青睐,但快速发展的B站也出现了问题,各类风波让B站身处舆论漩涡之中,盈利问题在众多危机事件前,都显得不那么紧急了。
2018年7月,央视网报道称B站存在大量大尺度动漫和低俗内容,部分内容涉及到师生恋、乱伦恋等,引发家长担忧,事件曝光后,B站进行了整改,但依然无法彻底杜绝这一问题,仍有低俗、不合规内容在平台传播。不合规内容成了B站之痛,且屡禁不止,死而不僵。
B站的后端工程源码主仓库被上传到GitHub的事件曾掀起轩然大波,影响远超想象。在下载项目被关闭时,已有超过9000的Star、超过6000的Fork。虽然在GitHub的下载路径已经不同,但这份源码已经传播甚远,想要彻底消除影响无异于痴人说梦。
从不合规内容到平台安全问题,类似的事件在B站时有发生,对于B站来说,无论是企业形象或是用户认知都因此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虽说一个大的公司发展必然会遇到不少问题,但涉及原则底线的问题应该被杜绝。
9 成败皆因二次元
B站发展到今天,已经囊括了娱乐、游戏、时尚等众多板块,也有众多的机构号进驻其中,早已不是最初内容单一的二次元平台了,但二次元的这个烙印始终深深印刻在B站的身上。
从2009年的一个小平台,到今天行业独角兽,可以说二次元这个鲜明的标签成就了B站,但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特定的标签也就成了桎梏,难以突破的固化认知成了企业转型突破的最大障碍。
谈及B站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依然是弹幕、亚文化、动漫,在这样的刻板印象之下,主流市场和受众的接受就显得极其不易。加之之前B站的主要受众为Z世代,因此营销推广并未将焦点放在非年轻化用户身上,所以品牌的知名度也并不高。目前B站已经尝试改变这一现状,将打破用户边界,拓展新用户作为重要的战略之一,但可以预见重塑品象绝非易事。
从单一到多元的过程中,B站还要面临老用户给的压力。“B站不再是以前的B站”“B站初心不在”这样的言论并不少见。社交属性明显的B站,用户排他性也格外明显,以浓厚二次元氛围聚集在一起的用户,随着非二次元用户的涌入,在难寻归属感时必然会流失。
二次元在带给B站辉煌今天的同时,也为未来发展埋下隐患,如何平衡新旧用户之间的关系打破二次元的桎梏,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B站面临的问题可以被归纳为平衡二字,如何平衡新旧用户体验、平衡商业化与情怀、平衡大众与小众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B站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解决好了这些问题,B站前路自然是柳暗花明,反之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那未来发展势必艰险。
10 写在B站的诗与远方
之前,一篇名为《在B站,深夜发弹幕的年轻人》的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文章讲述了几个普通年轻人与B站的故事,平淡却又真实。B站为何会俘获众多年轻人,留言里可以窥见答案的影子。
“因为弹幕会告诉我‘我不是一个人’”。“十年前,一个寂寞的年轻人创造了哔哩哔哩,十年后,万千寂寞的年轻人成就了哔哩哔哩。”发展十年的B站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社交网站,它对于许多人来说意义不凡。
十年前,B站给了众多二次元用户一个聚居的平台,十年后,众多的年轻人在这里释放压力,寻找快乐。十年时间,无数人在这里找到了自己和生活的意义,找到了许多和自己一样的人,这个“小破站”承载了许多。
从“小破站”到今天背后站着腾讯与阿里两大巨头的上市公司,B站带着一代年轻人共同成长,但企业的发展必然要遵循经济的规律和市场的挑战,危机与机遇从来都不会缺少,B站也不例外,下个十年,B站必将在更大的风浪中迎来自己的全新的未来。
赞(27) | 评论 2019-09-05 11:05 来自网站 举报
-
【腾讯奶爸喂养下的同程艺龙:危机种子早已埋下】
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人们生活质量日益提高,“诗和远方”被更多的人所传颂,旅游成为大多数人所热爱和向往的生活方式。据《2019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年度综合分析》显示,携程的市场份额占比36.6%,去哪儿市场份额为16.5%,飞猪旅行市场份额14.3%,同程艺龙市场份额5.3%,途牛... 展开全文腾讯奶爸喂养下的同程艺龙:危机种子早已埋下
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人们生活质量日益提高,“诗和远方”被更多的人所传颂,旅游成为大多数人所热爱和向往的生活方式。
据《2019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年度综合分析》显示,携程的市场份额占比36.6%,去哪儿市场份额为16.5%,飞猪旅行市场份额14.3%,同程艺龙市场份额5.3%,途牛和美团点评的市场份额持平为3.4%。在当前的旅游市场上,携程、去哪儿、飞猪三强得天独厚,占据着中国旅游市场60%以上的资源,同程艺龙作为第二阶梯的领头羊却也只能望其项背。
近期,同程艺龙发布第二季度财报,2019年Q2,同程艺龙实现营收15.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经调整EBITDA 4.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9%;二季度经调整净利润为3.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二季度的交易额再创新高,为4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9%。
财报喜人,进步神速可能是大多数人对同城艺龙的评价,其董事长吴志祥更是认为同程艺龙是过去三年里互联网公司整合中最为成功的案例之一,但揭开浮华表面来讲,与携程1/7的市场份额来看,同程艺龙似乎还需要更多的故事来证明。
两年进化:成也腾讯,危也腾讯
2017年12月29日,同程旅游集团旗下的同程网络与艺龙旅行网正式合并为一家新公司“同程艺龙”,合并之后的同程艺龙双方资源互换、优势互补,在旅游市场地位可谓一路高涨。
易观智库近期发布的《2019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年度综合分析》显示,2018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到9754.24亿元,同比增速9.3%,相比过去五年,增速首次在十位数以下。
2019年上半年,同程艺龙营收33.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1%,经调整EBITDA 10.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8%,经调整净利润为7.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3%,上半年完成交易额7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3%。
相较于当前旅游市场整体的增速萧条,同程艺龙则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打破市场诅咒的同时,还一扫之前一季度净利润仅9732万元的阴霾,以全新的业绩和面貌出现在广大群众的面前。
不光财报成绩喜人,同程艺龙的用户数量和付费增速也相当亮眼。2019年二季度,同程艺龙的MAU(月平均活跃用户)为1.82亿人,同比增长15.4%,MPU(月平均付费用户)达2770万人,同比增长53.9%,付费率达15.3%,流量转化率大大提升。2019年上半年同程艺龙的MAU(月平均活跃用户)为1.91亿人,同比增长18.8%,上半年MPU(月平均付费用户)为2540万人,同比增长45.1%。
同程艺龙在营收业绩的增长和用户数量上的提升值得肯定,但若是刨开深层次原因不难发现,背后有太多的腾讯的影子,实则是长期单层次依靠于腾讯导流。
2018 年底,同程艺龙平均月活跃用户 1.75 亿,其中 1.41 亿用户来自腾讯旗下平台,占总 MAU 的 80.3%,2019年一季度,同程艺龙平均月活跃用户达到1.99亿人,其中1.73亿人来自腾讯旗下平台,占比进一步提升到了86.9%。如果将每个季度数据对比起来,腾讯对其的增幅就十分有限了。
此外,同程艺龙于腾讯旗下平台投放的互动广告,二季度平均月活跃用户为3480万人,占腾讯旗下平台平均月活跃用户总数的22.8%;分享及搜索功能,二季度活跃用户为2060万人,占腾讯旗下平台平均月活跃用户总数的13.5%。
作为目前独家占用腾讯巨大流量的OTA平台,同程艺龙受到腾讯集团所有业务流量的支持,同程艺龙端的小程序能得到大力推广,目前已占据小程序排行榜第一名,并且钱包中“火车票机票”和“酒店”两个入口,都是由同程艺龙提供服务资源。
数据表明,如今已经有超过90%的交易发生在移动端,移动交易带来的便利性,也促使消费者逐渐从“价格驱动型”到“服务驱动型”转变,“一站式”消费日益成为主流趋势。公开数据显示,43%的消费者会选择在同一平台购买“交通+住宿+门票”,“门票+景区娱乐产品”也是热门的消费组合,为同程艺龙带来的不光是用户的消费,更重要的是用户的消费模式,方便用户购买途径的同时还增加了用户的粘性。
但从业务结构来看,原同程网络有票务预订方面的优势,艺龙在酒店行业沉淀多年,二者在此两大业务板块之余还有景点门票、交通、酒店、各类旅游产品等业务相互补,通过规模的增加来减弱市场竞争风险、加码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而如今几乎已经将“鸡蛋放入同一个篮子”当中,将赌注全部压在了渗透上面。
目前同程艺龙对腾讯的流量支持依赖度越来越大,但在《腾讯合作协议》中有规定,对同程艺龙的独家窗口只限于2021年7月31日前,况且腾讯的流量和目标受众需求是有限的,同程艺龙若要赶超携程、飞猪继续壮大,仅仅依靠腾讯导流是不够的,腾讯在成就同城艺龙发展的契机之余,同样也成为其开拓创新的掣肘。
先下沉再往上浮
得益于入口的把控和布局,加上形式多样的抢票分享功能,同程艺龙一方面通过丰富产品和服务种类,改善用户体验,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出行需求,同时通过扫一扫帮好友抢加速包的功能拓展用户广度,同程艺龙高效的触达到具备增长潜力的低线城市用户,在下沉市场这一潜力赛道占据独特优势。
根据业绩公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同程艺龙上半年平均月活跃用户达到1.905亿人,非一线城市注册用户占总注册用户的比例约为85.5%,第二季度约有61.5%的新付费用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较 2018年同期55.8%又有增加。
同程艺龙旅游市场的重心更是侧重于渗透下沉市场,下沉战略成为平台增长优势和发动机。然而,面对当今上游市场获客成本越来越高,下沉市场几乎已经成为各大在线旅游平台的进攻战略之一,对这一市场的争抢也会更加激烈。
据Analysys监测数据,2017年中国在线旅游交易规模达8923.3亿元;2018年前三季度为7342.62亿元,逼近2016年全年交易规模,而2018年全年在线旅游交易规模达9900亿元,2019年旅游市场预计会达到万亿规模。
对于旗下资源用户70%以上来自于下沉市场的同程艺龙来讲,丰厚的低线城市资源优势,以极少的成本为同程艺龙带来可观的流量。但随着对下沉市场的全方位渗透,低线城市目标受众的旅行意愿低、旅游频率低、旅游消费水平低的难题同时也暴露了出来。作为任何一个有野心的企业,他的目光都是瞄准着全世界,同程艺龙也不会例外,最终的发展目标必定是通过对下沉市场的渗透,实现“农村包围城市”对在线旅游市场全方位布局。
而如今的形势看来,同程艺龙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着较大的跨度。前有携程、飞猪、去哪儿等旅游业巨头把控着上游市场的控制权,后有各大产业虎视眈眈对下沉市场这块肥肉的觊觎与争夺,同程艺龙对下沉市场的占有扩张只能算是一方诸侯偏安一隅,吃不饱也饿不死。
市场如战场,最不缺的便是纷争
携程作为旅游市场的领军者,2014年开始,以投资和并购的方式,将同程、途牛、艺龙、去哪儿等相继收入麾下。2017年底,同程与艺龙合并,携程也成为新公司同程艺龙的大股东,携程基本上将国内各大OTA都被打上了自己的烙印,在旅游市场霸主之位根深蒂固。
根据携程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一季度营收达82亿元,是同程艺龙总营收的5倍,交通票务业务营收34亿元,是同程艺龙的4倍;酒店业务营收30亿元,是同程艺龙的6倍。携程同时还进行全产业链生态圈的布局,在上游的酒店出行业务、中游的OTA与同程艺龙引以为傲的下游市场方面也在持续发力。
作为旅游市场的前三甲,飞猪的定位一直面向于高端市场的“出境游”。飞猪还发力于旅游+X”细分领域,在2019年3月推出“飞猪购”业务,致力打造各个不同市场领域的竞争优势。背靠阿里这颗参天大树,飞猪拥有庞大的资金和流量数据优势,虽然面向的多是90后的年轻人群体,但在机票、酒店、在线服务、定制旅游等方面与同程艺龙、携程等平台仍有着正面竞争。
至于途牛、去哪儿、淘宝旅行网等平台,虽然专做旅游线路预订,但同时也提供“机票+酒店(+门票、接机)”等自助游产品服务,这与定位于机票、酒店的预订服务的同程艺龙,在旅游市场仍会形成冲突和竞争。
同程艺龙一站式平台资源的扩充,以交叉销售的持续改善维持良好的用户体验,在扩展出行线路、吞食景点票务服务市场、供应链辅营产品及广告业务方面都在加快布局,但是无可避免终究还是会受到其他平台的在线争夺。
2017年4月,美团推出“美团旅行”,大肆布局机票、酒店等业务,正式进攻在线旅游市场;10月,国际OTA巨头Priceline为美团注入4.5亿美元资本,美团对在线旅游市场的势头进一步扩大。依靠自身在生活服务方面的庞大流量,美团高频带动低频,成功的成为在线旅游市场杀出来的一匹黑马。
美团通过外卖、餐饮高频业务向低频酒店旅游服务延伸,在很大程度上给在线旅游市场造成了冲击,尤其是低端市场酒店份额的抢夺上,美团的持续进攻让原本已经在下沉市场占据优势的同程艺龙不得不警惕。根据Trustdata数据显示,2018年3月份美团酒店以2270万的单月间夜量首次超越携程、去哪儿、同程艺龙的总和,第一季度订单量高达5770万。
直至目前,美团的攻势依旧迅猛。据2019年Q1财报显示,美团在国内酒店间夜量由2018年一季度的6060万增长至2019年同期的7860万,同比增速近三成,达到29.8%,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12个月内,美团的国内酒店间夜量合计已达3.02亿,美团以惊人的速度和成绩登上了国内酒店业务领导者宝座。
美团还推出“酒+X”模式,加强酒店与其他餐饮、婚庆等业务之间的协同作用,关联到周边游、景区门票等目的地旅 游综合消费,在下沉市场生根发芽,一步步扩展壮大。
而在同程艺龙的业务版块中,最引以为傲的便是交通票务服务和酒店业务了,根据2019年Q2财报显示:交通票务服务占比为58.9%,住宿预订服务占比34.83%,同是走下沉市场路线的美团成为同程艺龙商业版图最大的竞争对手。
除了直面迎敌的美团,其他相关行业也想来旅游市场分一杯羹。2015年7月,滴滴巴士正式运营,并进发旅游线路市场,在北京和深圳十一期间开通50余条旅游专线;2016年10月猫途鹰战略合作,在景区、酒店等场景中联合建立滴滴车站,拓展“酒店+车”、“景区+车”等定制产品,打造旅游生态链。
高德、百度地图更不用说,在一系列导航的背后,穿插的更多是酒旅一站式服务,通过掌握用户对导航的需求,抓住用户所需,也在酒旅方面也是混的风生水起。
纷争之余,残枝碎叶谁来收
伴随着各大平台的竞争之余,随之滋长的便是默认搭售、捆绑销售一站式营销,霸王条款落地生根遍地发芽。
此前,携程默认搭售各种券就曾被网友曝光,随之事后开始发酵,网络大V五岳散人就曾在微博公开diss,后来明星韩雪也加入其行列,在微博公开自己多次订票信息被捆绑销售,而且以极其隐秘的方式难以取消,引发网友戏称“携程在手,看清楚再走”形成巨大舆论风波,而那一年携程的营收也因此受到波及。
不光携程,在同程艺龙、美团、途牛、飞猪、去哪儿等国内知名在线旅游平台中,“默认搭售”的情况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并且还出现了全新的模式,不但机票、酒店业务存在此种情况,“默认搭售”还向火车票蔓延。
在第三方投诉平台搜相关服务投诉,黑猫投诉平台中同程艺龙显示投诉量达到1521条,携程为1907条,飞猪2450条,去哪儿1455条,而总体用户满意度大概只有4星,投诉包括票务业务方面的默认增值服务、酒店方面的责任推诿、不能及时退款等内容。各平台在急速扩张业务的同时,行业口碑和人们的出行满意度成为人们诟病的焦点。
2017年8月,民航局运输司发布《关于规范互联网机票销售行为的通知》,明确要求:各互联网机票销售平台、航空公司及销售代理人在销售机票时不得以默认选项的方式“搭售”机票以外的服务产品。
直至2019年8月13日,为了进一步规范经营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市场监管局针对网络订房投诉热点问题,青岛市市场监管局于近日召开网络订房平台约谈会,集中约谈美团、大众点评、去哪儿、携程、同程艺龙、飞猪等六家投诉集中的网络平台。
多年以来,在线旅游市场口碑问题仍得不到行之有效的解决。
新风向:碎片内容消费快车道,进化ITA战略
《新旅游消费趋势报告2019》数据显示,60.8%的用户在过去一年中有过旅游经历的分享行为,配合文字、图片内容,同时短视频的分享热度不断攀升。马蜂窝旅游网的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分享短内容的用户数相比去年增长了150%,点赞数也以每月32%的速度递增。也就是说,短视频、短内容等碎片化内容形态,逐渐成为人们分享与获取内容时的新宠,作为传递自身价值情感的载体。
同程艺龙与马蜂窝达成了合作的共识,互相开放数据,从流量驱动到分享驱动,伴随着快餐式文化的崛起,用户分享意愿也不断提升,对优质旅游内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快餐文化在流量分享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在线旅游平台的反哺。
同程艺龙还致力于开发及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供定制的产品及服务提升用户体验,2019年6月,同程艺龙与中国南方航空共同推出运用NDC技术的的国际航线线上选座服务,成为第一个推出运用NDC 技术线上选座服务的在线旅游平台及先驱。
此外,同程艺龙还与中国国际航空合作,用户可透过其中国国际航空会员计划的里程积分,于平台上兑换酒店预订的现金抵扣,为用户带来更多优惠及便利,公司致力于投资技术基础设施及人工智能能力,并竭力从OTA转型为ITA。
在住宿业务中,同城艺龙推出“酒店通”服务,通过1:1手绘还原酒店外观、周边设施及环境,3D建模及VR真实还原室内所有设施、服务,让用户可以提前了解酒店内部所有的吃喝玩乐以及周边设施和环境,做到对即将入住的酒店了然于心;在旅游中,通过碎片化体验,用户推荐都将更加契合不同出行场景,从而让用户体验到更加智能化的“出行管家式”服务。
当前,“互联网+旅游”的创新正在进入深耕阶段,旅游消费行为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消费者的需求日趋多元,对服务质量要求也更高,在当今时代,同程艺龙从OTA(在线旅行平台)到ITA(智能出行管家)的升级也算是为即将到来的新时代作出了准备。
同城艺龙的“诗”,仍在远方
对同程艺龙来讲,下沉市场资源丰富,平台窗口高效便捷为其带来了一定的优势;但对于很多过早鼓吹同程艺龙未来一片大好的说法而言,确实还为之尚早,保持当下用户发展优势,占有更多市场、真正开发下沉市场是同城艺龙发展的重中之重。
当前腾讯流量扶持、携程业务避让、高端市场相离,确实让同程艺龙短期内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从行业长期发展态势来看,同城艺龙的未来仍是充满着变数。
赞(35) | 评论 2019-09-03 10:10 来自网站 举报
-
【大国品牌的幕后英雄们】
何为大国品牌?高市值、好口碑、家喻户晓。2011年,中国大陆共有61家公司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时隔八年,中国入榜的《财富》世界500强的企业达到129家,可见中国品牌的成长速度相当快。真正的大国品牌,除了过硬的技术和产品之外,还需要借助行之有效的传播。2019年8月3... 展开全文大国品牌的幕后英雄们
何为大国品牌?高市值、好口碑、家喻户晓。2011年,中国大陆共有61家公司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时隔八年,中国入榜的《财富》世界500强的企业达到129家,可见中国品牌的成长速度相当快。
真正的大国品牌,除了过硬的技术和产品之外,还需要借助行之有效的传播。
2019年8月30日,CCTV-1《大国品牌》特别推出新潮传媒品牌故事片,道出了媒体宣传对于大国品牌成长的重要性。从报纸、广播电视的传统媒体,到网络媒体、户外媒体、生活圈媒体的新兴媒体,都是大国品牌传播的主导力量。
几经辗转,进入信息爆炸时代,碎片化的内容分散了消费者注意力。粗犷的传播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市场趋势,精细化针对性的广告成为市场趋势。而线上流量的红利见顶以及下沉市场的火爆,让数字化的线下媒体重新成为了众多品牌青睐的新传播对象,梯媒也随之崛起。
从CCTV-1《大国品牌》特别推出新潮传媒品牌故事片来看,以新潮传媒为代表的数字化电梯媒体崛起,掀起了千人千面的智能化精准传播,也让其成为众多品牌的助推器。正如《大国品牌》特别故事片里提到的:新潮传媒作为中国电梯广告创新和变革的见证者和引领者,通过整合自身线下媒体资源从流量、技术、效率三大层面赋能,助力了千万个品牌的腾飞。
流量赋能
线上流量见底、新零售战略的实施,促使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等电商品牌向线下社区汲取流量,而新潮传媒作为专注于家庭消费的社区媒体,拥有庞大的社区流量入口资源。
经过6年梯媒资源的积累,新潮传媒目前已覆盖全国100余座城市,共计入驻4万5千个社区,近70万部电梯,2亿家庭人群,且新潮传媒还计划未来在全国安装100万部电梯电视屏,覆盖3亿社区人群。从新潮传媒电梯数量和覆盖家庭范围来看,新潮传媒拥有庞大社区流量资源,便具备了助力大国品牌崛起的资质。
技术赋能
“技术决定生产力”,随着国内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变革,无限延伸至各行各业乃至线下媒体,新潮传媒作为数字化梯媒的引领者,自然在这方面具备足够的领先优势。
致力于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社区媒体流量平台的新潮传媒,一直走在梯媒技术前沿。2013年推出社区电梯电视LED联播平台;2016年推出梯媒广告线下智能选点系统“播了么”;2018年推出蜜蜂智能投放系统。这样一步一步稳健的进行梯媒技术的创新和优化,最终让线下梯媒广告的投放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程序化。
效率赋能
这几年,互联网市场持续上演激烈的“烧钱抢流量”大战,爆炸式的品牌推广信息让消费者感到审美疲劳,进而产生了互联网市场线上获客难,品牌广告精准传播效果下降的影响。
为了提升广告覆盖效果,新潮传媒有意识的不断强化其精准覆盖率属性,在更加深入的洞察、感知和理解消费者的需求的基础上,借助大数据的反馈与分析,实现梯媒广告“人、货、场、时”的精准匹配,进一步提升线下广告触达的效果和转化效率。
践行“产品卖到家,广告投新潮”服务理念
我国人口基数大,家庭数量多,国内家庭消费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家庭消费在整体市场消费市场上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家庭消费市场俨然是一个等待品牌商挖掘的金矿,嗅觉敏锐的品牌商转向精耕社区、精耕家庭。
伴随家庭消费的崛起,社区电梯媒体市场价值逐渐显现。一方面,在各种占据受众片段时间的线下传媒形态中,社区居民习惯通过梯媒来获取有趣、有价值的广告内容,电梯媒体最占品牌传播优势。另一方面,在线上流量红利消退背景下,电梯媒体成为线下流量的热门赛道,备受资本关注。
作为梯媒领域的佼佼者,新潮传媒自2013年进入梯媒领域以来,便开始“升级打怪”之路。在6年的时间里,以迅猛的发展速度盘据了各大城市社区里的电梯入口,展现了具备技术、服务、规模、口碑的梯媒品牌的破局姿态。如今,新潮传媒超过了众多传统梯媒企业跻身全国梯媒两强。
在新潮传媒日益壮大的背后,是16000个客户品牌的成功传播案例。据新潮数据显示:新潮传媒已覆盖全国100个城市的70万部电梯,日均触达人群近2亿。新潮传媒“捧”大国品牌的能力毋庸置疑。
从梯媒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新潮传媒通过三大层面赋能各行各业的品牌进入中国的千家万户,为大国品牌的发光发热保驾护航,同时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生活景愿,在不远的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品牌被新潮传媒“捧红、养大”。
总而言之,在数字化梯媒崛起之际,梯媒引领者新潮传媒通过流量、技术、效率的赋能,让千千万万个小品牌变成了大品牌,大品牌变成了大国品牌。而实践“产品卖到家,广告投新潮”服务理念的新潮传媒,即为大国品牌带来了希望,也夯实了自身综合实力。
媒体传播:大国品牌永恒的“加油站”
游历媒体传播的历史长河,其每一次演化都伴随着大国品牌的新生和成长,纸媒、电视广播、网络媒体、数字化梯媒的递进,让消费者看到了不一样的大国品牌。反之,大国品牌的诞生到成功腾飞的背后,除了自身实力的增强之外离不开媒体传播的支持。
一来,现在品牌传播的功能中心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不仅是致力于构架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还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匹配消费者与品牌,帮助品牌增大市场影响力。二来,5G时代即将来临,线下媒体充满机会,全面智能化的社区梯媒将为大国品牌带来更加智能化的品牌传播方式。
综上所述,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媒体的不断演进,以今日头条等网络新媒体和以新潮传媒等数字化梯媒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形式,它们将成为大国品牌永恒的“加油站”。
赞(18) | 评论 2019-09-02 10:14 来自网站 举报
-
【被Costco玩砸了的会员制】
这几天,上海大妈攻陷国外商超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一度占领了各大新闻的头条。此外还有不少令人咋舌的插曲,比如因巨大的人流带来的空间压力,门店在开业第一天就被迫宣布下午停业,甚至一度让周边地区的交通出现了瘫痪状态,这些意外引起不少消费者的一连串吐槽和不满。最奇葩的是还有大量代购潜入其... 展开全文被Costco玩砸了的会员制
这几天,上海大妈攻陷国外商超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一度占领了各大新闻的头条。
此外还有不少令人咋舌的插曲,比如因巨大的人流带来的空间压力,门店在开业第一天就被迫宣布下午停业,甚至一度让周边地区的交通出现了瘫痪状态,这些意外引起不少消费者的一连串吐槽和不满。
最奇葩的是还有大量代购潜入其中,打起了它的主意。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目前有代购已经在线上平台发布加价8%-10%提成的代购服务。Costco 在上海开业的系列事件所引起的喧嚣,外界的评价参差不齐,有人严肃唱衰,也有人在激情尬吹。
有观点认为,作为美国的大型连锁商超,它在上海的开业是一次败笔,在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给消费者们带来的是非常差的购物体验。不过,还是有部分人对刚来的Costco表示看好,来了一波尬吹,认为它后面一定能给中国的零售行业产生很强的搅局效应。
在这家店身上,我们看到了五花八门的争议。但不论这些争议是怎样的,我们都必须要回到零售业的本质里去讨论。Costco来到上海的核心卖点之一就是会员制了,虽然此前它已经多次更改了自己的会员价格,但至少目前来看,它并未掌握正确的会员制打开方式。
会员制的正确打开方式
Costco一直主打为中产人群服务,但以此次开业的消费群体来看,大妈和代购们身上显然没有中产消费人群的典型特征,所以其实是相当体量的“伪中产”人群抢了不少风头。
可以确信,它引以为傲的会员制已经被“玩砸”了。一方面,会员制的核心是服务精准的会员人群,另一方面,会员制有明显的消费群体分层能力。这两点它都没有做好。
至于会员制在中国市场的正确打开方式,就不得不提到已经来到中国20多年的山姆会员店。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的会员制商超,只有山姆真正做大了,目前山姆官方公开的会员数量已经超过260万。
山姆能把会员制做成且做好,离不开两点:一个非常明确的客群定位,以及围绕客群所打造的综合服务体系。定位方面,中高端家庭人群,尤其是8090后的年轻妈妈人群,是山姆瞄准的精准客群。高消费能力与注重商品品质是他们消费的核心特征。
围绕客群,借助自有资源和团队优势,山姆构建的是完全异于普通商超的服务体系。在商品品质上,山姆从供应链、选品和品牌等方面入手,一来结合自有的全球强大供应链资源,将全球的优质生鲜都集成到了自家的SKU里;二来以差异化的选品策略,建立了Member’s Mark的自有品牌,向消费者传达山姆的高性价比和品质追求理念。
在服务渠道上,山姆则已经建立了线上线下的全渠道服务体系。一方面,山姆在纯电商渠道的布局已经延伸到多个主流电商平台,以在京东的旗舰店和全球购为例,山姆的服务和商品可以直达没有山姆门店的地区。
另一方面,山姆还在不断扩建新零售渠道,比如把“云仓”覆盖到门店辐射范围外的区域,以“一小时极速达”服务来满足不同区域会员对高频商品的需求。目前,山姆云仓已经在上海、深圳等城市的核心区域实现了全覆盖。
在会员制度上,山姆去年首次推出了个人会籍之上的“卓越会籍”,创新性地对会员制进行了分层。Costco刚开始会籍价格为299元,后来改为199,而反而山姆是260元,还要推出680的高端会籍。显示两家底气不同,目标也不同。
卓越会籍的会员不仅享有更多的折扣和优惠,还可以有高端医疗、积分返点、免费洗车等独家权益。此外,为提高会员体验,凸显山姆会员制的优越性,山姆还进行了门店化改造升级,比如设立相应的体验区。
从山姆的会员制建设过程可以得出结论,会员制的正确打开方式有一个核心要求:满足会员群体对商品和服务的差异化动态需求,并对会员制不断进行优化。以这个标准来看,Costco在上海的开场成绩显然不合格。而且长远来看,它还面临会员制生命力严重不足的瓶颈。
“伪会员制”难续生命力
尽管很早就在天猫开了旗舰店铺,但Costco 一直没有真正进入到中国大陆的线下市场,而此次在上海开业的各种窘态,进一步印证了其对中国市场的陌生。这种陌生,还将持续对它的会员制生命力带来毁灭性的的打击。
一方面,不少该商超在国外的高度体验性服务和商品,无法在中国大陆市场复制。比如加油站,在中国不可能拿到正规的营业执照,还有保健品,也面临严格的政策监管,很难以优势价格拿到中国的线下市场来卖。
另一方面,该商超的电商基础非常薄弱,可以说几乎没有。基于线上线下的到家服务已经是中国市场的主流消费模式之一,如果不能提供这种服务,它就必然会失掉这部分重要收入,就算它想搞电商基础设施,短期内也不可能有明显起色,因为没有本土化经验,这其实是致命的。
这意味着,Costco的会员制生命力已经打了很大的折扣。仅仅靠门店的少数低价产品支撑,更会让其会员制不断沦为一个名义上的会费门槛,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伪会员制”。
回头再看山姆,这20多年的时间里,山姆的会员制度、商品体系、服务渠道都在不断进化,其会员制生命力得到延续是靠精细化的服务和高性价比商品,两者缺一不可。像Costco这样的做法,只会慢慢蚕食自身的品牌根基,越往后走,会员制这条路就会越难。
基于此,在对中国大陆市场很陌生时,就盲目闯进来的Costco,会慢慢意识到了它对会员制的一切美好愿望其实只是一个巨大的泡影。它曾经赖以为生的会员制,或许会在中国市场以某种非常难堪的方式收尾。
赞(13) | 评论 2019-09-01 10:49 来自网站 举报
-
【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平台思维始终是主导】
随着消费互联网的流量红利不断消退,BAT们又纷纷向产业互联网发起了进攻。事实上,早在BAT们进攻产业互联网之前,这个领域就涌现出了一批先行的实践者,有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树根互联,也有基于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的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它们已经助力诸多企业或产业集群成功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转... 展开全文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平台思维始终是主导
随着消费互联网的流量红利不断消退,BAT们又纷纷向产业互联网发起了进攻。事实上,早在BAT们进攻产业互联网之前,这个领域就涌现出了一批先行的实践者,有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树根互联,也有基于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的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它们已经助力诸多企业或产业集群成功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
尤其是从去年马化腾宣布腾讯全面进军产业互联网,更是掀起了产业互联网的创业热潮,也推动了资本市场对于产业互联网的垂青。《第五次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上半年产业互联网领域发生融资87起,披露融资金额超过186.9 亿人民币,其中树根互联于6月17日获得的5亿元B轮融资更是打破了工业互联网领域内的融资新记录。
不得不说,以BAT为代表的消费互联网巨头大举进军产业互联网,正在掀起一波实体产业的数字经济转型新浪潮。
BAT为代表的巨头,全面进军泛产业互联网
线上流量红利的枯竭,成为BAT们发力产业互联网真正的源动力。百度很早就将百度大脑开放提供深度学习基础算力,与此同时基于百度大脑搭建了面向智能汽车交通行业的Apollo,面向IoT设备的DuerOS语音交互系统;阿里则基于阿里云构建了多个ET大脑,如城市大脑、工业大脑、农业大脑等,推动AI技术在各行各业落地;腾讯则将AI技术与腾讯云作为产业互联网的核心基础能力。
不可否认,对于BAT这样的巨头来说,他们发力产业互联网有着不可忽略的优势。
首先就体现在了综合实力方面。虽然BAT发力产业互联网时间较晚,但是他们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品牌公信力,比较容易获得一些实体企业的青睐。同时他们也拥有庞大的企业资源,阿里巴巴自然不用多说,凭借淘宝和天猫多年的运营,积累了数百万计的商家;腾讯也在努力通过企业去链接更多的企业资源。
另一方面,BAT们代表的是互联网基因起家的产业互联网赋能群体,它们在长期服务消费者的过程中积累了相当体量的技术,并通过不断的研发投入加固了自有的技术护城河。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它们再将这些技术以商品和服务形式,比如阿里的钉钉、阿里云,腾讯的“连接器”和“工具箱”输出给各类型的企业,传统农牧企业、电商商家等等。
当然,BAT发力产业互联网也有着他们明显的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他们对于工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服务业互联网等实体细分领域不够专业,对于很多实体企业真正的数字化需求及工业应用场景、工业know-how会把握的不够精准。
目前来看,BAT们在产业赋能上最典型的特征是比较泛,他们在多个产业,比如农业、服务业、智能城市等方面都有落地案例: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产业布局特性,追求大而全,需要广撒网;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们缺乏针对某个细分实体产业更高的专业性,因此需要更多属性的场景进行实践。
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垂直产业互联网也纷纷崛起
对于传统产业集群上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它们的痛点在于没有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能力和渠道,他们迫切需要这种数字化的能力;而对于工业基因很重的企业来说,这类企业的生产制造方式普遍传统,经营管理方式老套,存在低效高能耗的生产痛点,以及一站式数字化或智能化改造的发展瓶颈,他们更多需要的是销售、研发、采购、制造、管理等各个层面数据的全面打通,从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于是,以树根互联为代表的专注于工业互联网的平台开始崛起,并全面为各个细分工业领域的企业进行数字化赋能:一是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更新,二是实现订单和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对接,提高利润率,三是提供针对性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对于中小企业,这些工业互联网平台能给它们快速带来品牌力、订单对接、资金等多方面的赋能,帮助它们实现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型升级,继而实现利润突破和品牌建立;对于大型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提供一站式赋能,打通原本各个独立信息化系统形成的信息孤岛,让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降本增效。
在工业互联网的实体赋能落地上,值得一提的是三一重工孵化出来的树根互联,但树根互联并未受到三一重工的限制,只在大型机械领域进行实践,而是将自己积累的赋能能力复制到了其他的工业制造领域。今年6月底,树根互联成为了首家入选 Gartner 2019 工业互联网平台魔力象限的中国企业,这次入选也意味着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发展初见成效。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树根互联表现出了更强的竞争力,并不断向工业互联网的改革深水区发起进攻。
由此看来,BAT们和树根互联虽然基因不同,对产业互联网的理解也不同,且前者赋能目标更泛,后者更专于工业领域。在BAT们和树根互联的共同推动下,他们将帮助企业和产业形成技术、资源上的高效实时互联,帮助传统实体摆脱长期的困境,将他们推到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生产运营阶段。
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平台生态始终是主导者
很多人用风口来形容产业互联网时代,这是不准确的,因为风口总是会停的。严格意义上来说,产业互联网是一种趋势,且不可逆。同消费互联网一样,产业互联网也完全有机会长出几个像BAT这样体量的巨头。
消费互联时代,BAT巨头们之外,也有不计其数的中小型企业,成功吃到了消费互联时代的红利,安稳地活了下去,而且活的还不错,但它们都没有变得更大。回顾二十多年的时光里,中国互联网江湖里的BAT毕竟还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究其原因,除了造化弄人的运气外,是BAT们掌握了做大做强的核心秘诀,即平台思维。
研究BAT们的发家史,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一个结论:平台思维在一开始就已经被植入到了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中。比如阿里,1688之后,淘宝、天猫、支付宝(蚂蚁金服),都是典型的平台思维;再说腾讯,QQ最早只有单纯的社交聊天功能,后来慢慢有了游戏、问答、新闻等应用,如今虽显臃肿但却也是极其庞大的生态平台,的发展与QQ如出一辙;还有百度,最早只是简单的搜索引擎,到后来围绕搜索做了百科、贴吧、信息流等,也是慢慢丰富了自家的搜索生态。
深耕于工业互联网的树根互联亦是用平台思维在滚大。在战略方面,树根互联提出了“根云生态合伙人计划”,目的是将硬件、MES系统、大数据分析、工业APP开发者,乃至工业服务商等众多深耕各细分领域的生态伙伴汇聚在根云平台之上,不仅提高在特定产业链里的影响力和赋能价值,为工业企业提供全套平台服务,更重要是不断扩充平台能力与知识储备,方便客户、开发者调用。树根互联能够快速崛起并得到70个工业细分领域的众多企业认可,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其平台思维。
总体看来,从消费互联网到工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等各个产业互联网领域,未来主导者都将是平台思维者。
赞(14) | 评论 2019-08-31 10:15 来自网站 举报
-
【解剖58同城】
很多事情都是非常戏剧性的,58同城当年合并了赶集网之后,姚劲波一举成为58同城、赶集网的掌舵主,出尽风头。而赶集网的杨浩涌则低调地成为了瓜子二手车的CEO,随后瓜子二手车不断融资,渐渐从58同城独立出来,今年更是获得了新一轮巨额融资,估值高达90亿美元,也超越了58赶集今天合并后... 展开全文解剖58同城
很多事情都是非常戏剧性的,58同城当年合并了赶集网之后,姚劲波一举成为58同城、赶集网的掌舵主,出尽风头。而赶集网的杨浩涌则低调地成为了瓜子二手车的CEO,随后瓜子二手车不断融资,渐渐从58同城独立出来,今年更是获得了新一轮巨额融资,估值高达90亿美元,也超越了58赶集今天合并后80亿美元左右的市值。
竞争对于行业是一件好事情,对于创业者来说,同样也是一件好事情。当年58同城和赶集网斗得水火不容的时候,姚劲波始终充满了斗志,可是合并了赶集网以后,没有了竞争对手,这种孤独求败的滋味其实并不好受,也让姚劲波同志渐渐有了几分安逸。
这不,在58同城最新发布的财报中,2019年第二季度净利润为41.787亿人民币(6.078亿美元),同比上涨509.7%。数据虽然亮眼,可随后58同城股价却应声下跌。
一、第二季度财报剖析:看似辉煌,暗藏隐忧
对于财报,很多投资用户可能经常会看不懂财报。于是有人发问:财报刚发,58同城明明到处宣扬净利润同比增长509.7%,怎么股价还下跌?听笔者细细剖来。
我们先来剖析下58同城第二季度的总营收,第二季度总营收达到了41.347亿,略微超过公司的预估41亿元。其中会员服务贡献了11.838亿,同比增长1.5%;在线推广产品实现营收27.063亿,同比增长23.8%;还有一部分收入来自出售了在车好多集团(原名瓜子集团)的部分股权。
从营收的角度来看,虽然总营收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增长。但是增长之下有三个点,我们需要详细了解:一个点就是营收的一部分来自车好多集团的股权出售。
另一个点,就是58同城的付费会员数增长几乎停滞不前,2019年第二季度支付业务用户总数约为360万,较2018年同期仅仅增长2.2%,会员服务营收11.84亿元,同比增长1.5%,环比却下降5.7%。
还有一个点,就是2019年第二季度的营收为41.347亿元人民币(6.014亿美元),虽然同比增长20.5%,但是对比前两年30%以上的平均营收增速,增速明显放缓。
我们再来剖析下58同城的利润。58同城2019年第二季度净利润为41.787亿人民币(6.078亿美元),同比上涨509.7%。毛利方面,毛利为37.003亿人民币(5.382亿美元),同比增长19.8%,仍然维持了高达89.5%的毛利率水平,较去年同期90%略有下滑。
利润大增的背后,主要源于车好多集团股权投资收益评估增值大幅增加,并非来自运营利润的大幅增加,这也进一步解释了为何58同城利润大增509.7%,股价却下滑。
剖析完财报,我们再来一一解剖下58同城的各个业务线。
二、儿子没少孵化,最后跟58这个亲爹没多大关系
相比很多互联网公司而言,58同城还是拥有较强的孵化能力。不过相比阿里巴巴孵化淘宝、支付宝、天猫等众多全资子公司不一样,58同城孵化的58到家、转转、快狗打车、车好多,最后跟58同城这个亲爹并没有多大关系了,渐渐脱离了血缘关系……
当然,并非58同城不想一路扶持自己的亲儿子逐渐壮大,这其中有众多的原因……
其一,是迫于58到家、转转、快狗打车、车好多们前期发展壮大烧钱续命的无奈。不论是58到家,还是车好多,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烧钱都是非常厉害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融资进来输奶,估计58同城这些个亲儿子早已半路夭折。
就拿车好多举例来说。
2015年,车好多获得了6000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
2016年9月,拿到了红杉资本等投资方的2.5亿美元A轮融资;
2017年6月,拿到了4亿美元的B轮融资;
2017年10月,拿到了超1.8亿美元的B+轮融资;
2018年3月,又获得了腾讯领投的8.18亿美元;
2018年10月,宣布获得1.62亿美元C+轮融资,DST、诺伟其、CKE作为老股东追加投资;
2018年10月,获得昆山市提供的毛豆总部基地资金支持30亿元人民币;
2019年2月28日,车好多集团宣布获得软银领投的15亿美金融资,投后估值更是超过了90亿美元,也超过了58同城这个亲爹的总市值。
从车好多如此庞大紧密规模的融资记录来看,这个多的资金绝不是58同城这个亲爹能够养得起的。
其二,无奈当中也有出于发展的考虑。与其看着自己的儿子因为没有资金的输入而活活饿死,还不如让其野蛮生长,自己在背后默默地扶持。虽然最后可能亲儿子跟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了,但是至少自己还是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投资收益。
就拿这次58同城的第二季度财报,其利润大增的背后很大部分就是来自于车好多集团股权投资收益评估增值所带来的。
总得来说,对于58同城而言,虽然儿子没少孵化,未来这些儿子也能够为58集团带来一定的股权投资收益,但是对于58同城整个的集团战略发展却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对于58集团的市值也并没有太多的支撑。
三、招聘,房产两大主业都是靠收购来的,生活信息服务大而不强
对于58同城来说,作为一个生活信息服务平台,虽然涵盖了招聘、房产、汽车、休闲娱乐、旅游酒店、婚庆摄影、餐饮美食、教育培训等各个领域。但是目前其他的生活信息服务业务,除了孵化了几个最终跟自己没有多少直接关系的干儿子之外,其他业务大多都没有发展壮大起来。
当年的58团购早已在千团大战中败给了今天的美团点评,生活服务留给58同城的机会并不多。目前支撑58同城市值的也就两大主业,一个是招聘,另一个则是房产。
但是,招聘和房产这两大服务能够支撑起一个巨大的互联网帝国吗?
我们先来说说招聘。目前招聘行业的两位老大,前程无忧市值大概在40亿美元左右,智联招聘因为股票表现不太理想已经选择了私有化。58同城通过收购中华英才网之后,在招聘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这能支撑起多大的想象空间呢?
目前的在线招聘市场,智联招聘、前程无忧在白领招聘市场拥有较大的优势;猎聘网在高端招聘市场的江湖地位、拉勾网在互联网招聘的江湖地位、BOSS直聘在社交招聘的崛起……这些都是58同城一时难以撼动的。而58同城招聘真正能够引以为豪的是蓝领招聘……可是,即便是58同城成为这一细分领域真正的霸主,又能有多大的市场规模?
再来谈谈房产业务。目前在整个房产领域,58同城通过收购安居客并给其赋能,确实让其在房产市场占据了一定的江湖地位。但是房产市场还有贝壳找房、房天下等众多竞争对手,安居客恐难高枕无忧。
尤其是依托于链家地产发展壮大的贝壳找房,通过在线下集聚的房源和门店,以及庞大的经纪人团队优势,贝壳找房上线不久后就迅速崛起,成为安居客最大的竞争对手。安居客要想把贝壳找房、链家网、房天下等竞争对手干趴下,其难度可想而知。
作为一个生活信息服务平台,58同城涵盖了生活服务的方方面面,但是除了招聘和房产这两大通过收购发展崛起的业务,其他基本都是大而不强。而招聘和房产这两大主业,也难以撑起一个巨大的互联网帝国。在营收增速下滑,流量见顶的大趋势下,58同城的未来想象力十分有限。
四、下沉市场这碗饭并不好吃
58同城过去10多年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在一二三线城市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线上流量的逐渐枯竭,吃流量这碗饭的58同城开始遇到了增长瓶颈。于是,58同城把眼光瞄准了乡镇市场,并推出了58同镇,企图在广大的乡村地区再复制一个新的“58同城”。
不过,愿望总是美好的,真的要落地,现实可能总是比较残酷。
先从租房业务来说吧。在一二线城市,进城打工上班一族还是不少,很多人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买不起房子,只能依靠租房,而租房,可能很多人首选的信息服务平台就会是58同城。
但是在广大的乡镇市场,租房的需求就会小很多了。乡镇市场的外来人口远远小于一二线这些主要城市,在乡镇的务工人员基本都是本地人,本地人毫无疑问基本都会有自己的居所。
再来谈谈招聘业务。作为58同城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业务板块,从人口规模上来看,乡镇市场和农村市场的总体规模确实比较庞大,但是乡镇市场基本都是小本生意为主,有大量招工需求的企业并不多。相比之下,58同镇在下沉市场的招聘市场就会小很多。
相比之下,二手车业务在乡镇市场可能发展空间会更大一些。随着汽车的不断下乡,越来越多的农民都买起了小轿车,同样如此,二手车市场的需求也会不小。一二线城市的汽车市场正在逐渐走向饱和,未来汽车最大的市场就在乡镇,这个对于58同镇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如果能够把握好这个机会,58同镇在这个业务板块确实能获得突破。但是我们从阿里、京东们的下乡动作来说,他们走得并不轻松,58同镇这种分类信息服务并不比电商下乡容易,其下沉的难度可想而知。
五、奇了个怪了:为何中国互联网天天就想着下沉,却没几个想着出海?
一提到下沉,大家就提到拼多多、快手、趣头条这几个典型的案例,可是除了这几个平台,你们还看到哪个平台真正在下沉市场崛起?然后就一窝蜂的全民下沉,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创业者,几乎所有的所谓媒体,天天都在喊下沉,人云亦云,毫无自己的战略和主见。
无数事实和案例证明:下沉并不好下!
其实对于58同城这样的平台来说,好歹也算互联网的小巨头、生活信息服务的超级独角兽了。但是除了今年安居客与全球性在线房地产广告公司REA集团达成战略合作等一些小动作之外,却几乎没有看到58同城在出海方面有啥动作。
除了中国的约14亿人口,全球还有60亿人口需要生活信息服务,这是多大的市场?
如果说作为一家创业公司而言,一开始就选择出海可能并不是明智之举,但是58同城作为一家小巨头,为何只是惦记着下沉,却从不敢出海?
有人就开始发问了,你以为出海是那么容易?你想出海就出海?
但是不尝试,怎么就知道出海不行呢?
触宝,作为一家创业公司,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海外市场,如今也跑到了纽约上市……
抖音,作为一家短视频平台,眼瞅着国内的流量逐渐饱和,为何跑到海外也能风靡?
华为、小米等智能手机,如今他们在欧洲、印度等市场,不照样受到了老外们的追捧?
为何58同城不能?
这个问题也许只有姚劲波本人能够解答,但是在笔者看来,我只能这么肤浅地理解:要么是姚劲波没这个胆量迈出国门,害怕失败;要么是姚劲波缺乏了当初创业的激情和血性了。
六、58的未来:不取决市场,更多取决于58自己
很不幸,在58同城宣布利润大涨509.7%之际,58同城姚劲波发了一封内部信:在今年上半年公司整体超额完成了对市场的承诺,但与大部分中国企业一样,在如今经济下行不确定的大环境下,58同城不可能独善其身。他宣布,将在年底将降级或请走10%副总裁。
从这封内部信可以看出,姚劲波对于58同城未来的前景预测不是太乐观。
虽然说58同城面临着营收增长的压力,但是个人觉得市场因素只是客观因素,更多还取决于58自身,取决于创始人如何做,如何带领团队冲锋陷阵。姚劲波此时宣布58同城将在年底将降级或请走10%副总裁,毫无疑问将引发外界对58同城“变相裁员”的猜测,对于股市也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对于未来的58同城,关键还在于姚劲波如何带领团队布局这盘棋,棋下好了,姚劲波完全可以再造10个58同城。但是如果连创始人对于未来的前景都抱有一定的悲观预估,这对团队而言也许并不是一件幸事,58同城的未来很可能会止步不前。
至于58同城未来究竟能走多远,走到哪里去,更多还是取决于姚劲波和整个团队,而不单单取决于市场。
赞(21) | 评论 2019-08-30 10:40 来自网站 举报
-
【中国互联网市值老三这次盈利了】
提到美团,很多人一个不可忽略的印象,就是“亏损”二字。其实,并非美团不愿意盈利,这其实是很多互联网公司,尤其是巨头们所选择的一种战略性亏损。淘宝亏损了6年,京东亏损了12年,电商巨头亚马逊更是亏损了长达20年的时间,美团在亏损了9年之后也选择了开始盈利。2019年8月23日,美团... 展开全文中国互联网市值老三这次盈利了
提到美团,很多人一个不可忽略的印象,就是“亏损”二字。其实,并非美团不愿意盈利,这其实是很多互联网公司,尤其是巨头们所选择的一种战略性亏损。淘宝亏损了6年,京东亏损了12年,电商巨头亚马逊更是亏损了长达20年的时间,美团在亏损了9年之后也选择了开始盈利。
2019年8月23日,美团点评发布2019年第二季度业绩显示,公司经调整EBITDA达23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经调整净利润15亿元,首次实现了整体盈利。随后美团市值也是开始一路攀升,截至8月26日收盘,市值已经达到4400亿港元左右,创下历史新高。
一、盈利并非重点,财报背后更多体现的是“美团速度”
美团此次发布第二季度财报,很多人关注的都是“盈利”二字。其实盈利并非美团真正受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众多投资者一直深信盈利对美团而言只是早晚的事情,投资者们真正的关注点而是此次财报背后的“美团速度”。
1 总营收增长率
从美团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来看,美团点评第二季度的总交易金额同比增长了28.7%至1592亿元,营收由去年同期的150.7亿元人民币增长50.6%至227亿元,超出市场预期的218.7亿元。
虽然美团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生活服务电商平台,在整个市场流量红利都见顶的大环境下,美团总体营收依然能保持非常高的增长速度,这说明美团的业务市场渗透率在不断提升,存量用户的价值也在不断攀升。
而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12个月,美团活跃商家数和交易用户数分别达590万和4.2亿。其中,每位交易用户平均每年交易笔数增长至25.5笔。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美团的用户活跃度和用户粘性都在逐渐增强,而平均单个用户在美团的消费次数也在不断增加。
2 外卖业务增长率
作为美团点评最大的主营业务,美团点评餐饮外卖业务的交易金额由去年同期的682亿元人民币增长36.5%至931亿元人民币,餐饮外卖收入由2018年同期的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2%至128亿元人民币。订单量方面,餐饮外卖订单量增加34.6%至今年二季度的21亿笔,每笔餐饮外卖业务订单的平均价值同比增长1.4%。
对于该季度外卖业务的增长,美团财报中提到,主要是由于第二季度的运力较为充足且全国天气状况最为有利,这有助最大限度地减少向外卖骑手支付的季节性奖励金额,故该季度通常是盈利能力最强的餐饮外卖季节。不过我们从同比增长的情况来,美团外卖交易金额高达36.5%的增长率和外卖订单量高达34.6%的增长率,速度还是非常惊人,这说明外卖经济的规模效应还在不断增强,同时也从侧面反映美团外卖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大。
利润方面,餐饮外卖业务毛利由去年同期的14亿元人民币增长102.8%至29亿元,而毛利率由15.8%上升至22.3%,毛利实现翻番增长,并首次实现经调整运营利润转正。餐饮外卖业务变现率由13.1%同比上升至13.8%。
毛利率的上升,并非是因为商家佣金上升了。根据财报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美团的佣金占比已从73.5%下降到 68%;与之对应的则是,针对 B 端商家的营销服务和产品服务(餐饮供应链、小额贷款)收入占比得到了提升。其中在线营销服务占比来源从13.9%上升至 16%;在线营销服务及销售从12.6%升至16%。
3 到店及酒旅业务增长率
作为美团的第二大业务板块,美团到店及酒旅的交易金额由2018年同期的425亿元增长20.7%至513亿元,同时变现率由8.6%升至10.2%。酒店间夜量同比增长28.9%,达到9400万间夜。
去年,Trustdata发布《2018年Q1中国在线酒店预订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3月,美团酒店以2270万的单月间夜量首次超过携程、去哪儿、同程艺龙的总和。不过即便美团酒店占据了国内酒店间夜量的榜首,美团酒店订单量依然持续保持着快速的增长,并不断拉开与国内其他OTA平台之间的差距。
4 新业务增长率
根据财报,美团新业务及其他分部的二季度收入由2018年同期的25亿元增长85.1%至46亿元,整体毛利实现4.2亿,由负值转为正值。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毛利率为9.1%,较2018年同期的负值76.4%有所改善。
新业务的增速是所有业务增速最快的,达到了85.1%的增速,足见美团新业务的增长潜力。与此同时,美团新业务的成本控制方面也得到了改善。共享单车方面,部分单车使用期限已至,不再产生折旧费用,此外美团尚未对新的替代单车进行大量投放;网约车方面,美团打车选择了灵活度更高、成本更低的轻运营聚合模式;生鲜零售方面,美团同样进行了成本控制的调整。
由此看来,不论是总体营收,还是外卖、到店及酒旅两大主营业务,亦或是新业务,美团都实现了高速增长。而美团首次实现全体盈利的背后,则离不开毛利率最高的到店及酒旅业务。
二、到店及酒旅成盈利第一功臣
从财报的数据对比来看,美团外卖第二季度的毛利为29亿,毛利率为22.3%;美团到店及酒旅毛利为46.6亿,毛利率为88.8%;美团新业务毛利为4.2亿,毛利率为9.1%。从美团整体实现15亿元的利润来看,到店及酒旅则成为美团盈利的第一功臣。
而不论是在交易总额还是在收入上,美团到店及酒旅也都实现了快速的增长,美团到店及酒旅交易金额513亿元,同比增长20.7%;收入为52.5亿元,同比增长42.8%。
作为酒店间夜量最大的平台,美团酒店间夜量第二季度依然保持着快速的增长,同比增长28.9%,达到9400万间夜。相比之下,美团酒店间夜量增速几乎保持3倍于同行。根据国外主要酒店在线预订平台,Booking和Expedia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Booking今年第一季度间夜量增速为10.3%,Expedia同期增速为9%。
酒店收入的提升,除了间夜量的增长,来自高端酒店的贡献也进一步增长,其间夜价高、佣金丰厚,对酒店预订收入的增加促进明显。
而到店业务板块,也有了新的增长点和突破点。拿医美到店来说,美团第二季度推出618促销节,在为期六天的促销节期间,医疗美容类交易用户为平台贡献了约6.7亿元的交易金额。
随着美团对“吃住行游购娱”生态闭环不断完善,其到店业务还将进一步增长,美团点评董事长兼CEO王兴在分析师会议上指出,美团会努力扩大本地服务种类和商家数量。到店业务中,新开发业务板块如医疗美容、亲子、教育、家装等,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增长来源。
三、背后杀手锏:高频带低频
对于美团到店及酒旅业务的增长来源,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兼CFO陈少晖在财务会议上给出了一个关键信息:目前90%的订房消费者是由外卖业务和到店餐饮业务导流而来。
也就是说,美团的到店及酒旅业务能够获得快速增长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美团“高频带低频”战略的正确选择:通过借助高频的外卖作为突破口,带动酒旅以及到店等其他业务,将高频活动的用户流量引入到低频活动消费中去。
其一,通过高频的外卖消费,也带动增加了到店及酒旅的消费频次,拉动了到店及酒旅业务的高速增长。仅拿酒店业务来说,美团酒店业务的增长速度已远高于携程等国内其他OTA平台。
其二,美团通过高频带低频的战略,实现了对用户流量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很多原先只是美团外卖餐饮的用户,如今他们也成为了美团酒店以及到店业务消费的用户。这不仅扩大了平台上用户的消费范围,也直接拉动了内需消费。
其三,对于美团而言,高频带低频的战略,为到店及酒旅业务节约了大量的推广成本和用户获取成本,无形之中大幅提升了到店及酒旅业务的利润率。
四、被带飞的还有新业务
美团高频带低频的战略,不仅只是拉动了到店及酒旅业务,对于美团的新业务也将起到推动作用。从财报数据来看,美团新业务在第二季度营收实现了同比85.1%的增长,整体毛利实现4.2亿,由负值转为正值,新业务的快速增长也从侧面验证了高频带低频的可行性。
当然,美团对于新业务的探索并非盲目,其中非常重要的两点,一点是新业务要与现有业务生态产生协同作用,而非孤立;另一点是新业务要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美团对于新业务的探索始终与“吃”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对于任何一个消费者来说,吃、住、行、游、购、娱都是他的生活消费需求,吃作为其中的高频消费,是一个核心,也就是美团CEO王兴一直强调的超级“Food+Platform”理念。通过“吃”这个高频消费,也就能够带动其他的相关消费。
拿网约车和共享单车业务来说,出行可以作为吃喝玩乐等业务的有效连接,与“吃”有着密切的关联;拿生鲜零售来说,买菜作为吃的一部分,与吃更是有着极强的协同效应,高频带动低频的战略完全可以推动该业务的发展。
由此看来,受益于美团的高频带低频战略,不光到店及酒旅业务,美团的生鲜零售业务、网约车业务、共享单车业务等新业务也将随着用户习惯的养成和不断渗透,而实现新的增长。届时,被带飞的将远远不止到店及酒旅业务,还有更多的新业务。
五、五环外的生意:高频带低频的无限渗透
未来,大量新的市场增量将发生在五环外,也就是下沉市场。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兼CFO陈少晖在财务会议上还表示,美团二季度下沉市场的外卖交易数量增速高于一二线城市,并且下沉市场贡献了大部分的订单。
不光是外卖订单量的增加,通过高频带动低频的战略,美团的到店及酒旅业务、新业务未来在下沉市场都将实现更快的增长。过去在千团大战时期的积累,让美团在下沉市场积累了相当的优势。
首先就是商家的数量。美团酒店能够实现对行业巨头携程的逆袭,凭借的就是下沉市场的突破,而这个逆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来自于美团在下沉市场积累的酒店商家合作数量。在医美、亲子、教育、家装等其他到店消费中,美团同样集聚了较为庞大的商家伙伴数量,这些都将为美团的高频带低频带来更多的渗透前景。
其次是用户的数量。如果说今天拼多多、快手的成功崛起,都是借助了五环外的用户增长,那么美团在多年以前就已经实现了在五环外的“圈户运动”,此时此刻正是美团不断挖掘这一领域用户价值的最佳时机。
其三,来自服务方面的优势积累。团购时期,美团强大的地推团队就已经渗透到了各个三四线中小城市,这让美团较早就练就在下沉市场的综合服务能力。而三四线城市的外卖配送团队,也让其配送服务能力能够触达到更多的下沉市场,这有利于高频带动低频消费战略在下沉市场的进一步落地。
最后,美团多年在下沉市场的深耕,也让其积累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不论是美团的到店及酒旅业务,还是美团在下沉市场推出的新业务,用户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会更高。
总体来说,从这一次的财报数据来看,美团的到店及酒旅业务已经被带到起飞,他们也成为了美团首次实现全面盈利的最大功臣,这充分印证了美团“高频带低频”战略的正确选择。在高频带动低频的战略下,五环外的到店及酒旅业务、新业务未来必将实现更大的增长。
赞(11) | 评论 2019-08-27 10:18 来自网站 举报
-
【从支付宝、微信到有道翻译官,中国二维码频频风靡海外】
海外市场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继支付宝、支付等支付风靡海外市场之后,近日,有道翻译官在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泰国等多个国家的线下旅游场景也铺设了。据悉中国游客扫描后可借助拍照翻译、对话翻译实现与商家的轻松沟通。值得注意的是,有道翻译官此次在线下商家铺设的充分打通了餐饮、出行、住宿... 展开全文从支付宝、微信到有道翻译官,中国二维码频频风靡海外
海外市场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继支付宝、支付等支付风靡海外市场之后,近日,有道翻译官在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泰国等多个国家的线下旅游场景也铺设了。据悉中国游客扫描后可借助拍照翻译、对话翻译实现与商家的轻松沟通。
值得注意的是,有道翻译官此次在线下商家铺设的充分打通了餐饮、出行、住宿、购物、景点等全链条旅游场景。不难看出,有道翻译官想实现对中国出境游旅客实时翻译需求的全天候覆盖,实现品牌力的海外输出。
从几年前的支付宝、支付再到今天的有道翻译官,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正在不断将送到海外市场,并在海外持续掀起一场又一场扫码潮。
支付双巨头的海外博弈
两年前,支付宝和几乎同时开启了出海的步伐。在国内缠斗多年的它们,在海外依然表现了谁都不服谁的傲气,短时间内便将自家的铺到了日本、新加坡、泰国等热门出境游国家的各种交易场景中。
从移动的士到著名的餐饮商家,从大型商场到连锁型酒店,中国游客所到之处几乎都能看到“一蓝一绿”的两张牌,并排矗立在收银处。彼时,在线上疯狂铺设是支付宝和支付出海战略中的重要一步。
但支付宝和支付也并非一帆风顺,除了不同国家的不同金融监管政策带来的阻碍外,它们一度也面临着难以撬动本土商家收款习惯的挑战。尽管如此,今天的支付宝和支付,还是将线下铺设到了更多的海外国家。
数据显示,目前支付宝和支付的线下扫码支付皆已接入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支付宝和支付的相互博弈,不但让它们收割了大量的海外商户,同时也使它们相互成就,共同做大了自己的市场份额。
如果没有相当的诱惑,支付宝和支付是不可能选择大力出海的。以当时的大环境来看,支付宝和支付将送出海的原因包括三方面。
第一,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竞争激烈,海外属于蓝海市场,增量红利随时可以井喷,这能够帮助支付宝和支付继续巩固自己的支付地位;第二,中国出境游群体规模和消费能力的不断上升,持续刺激着中国游客在海外交易场景下的支付需求;第三,大规模出海所带来的国际化效应,能够帮助支付宝和支付树立更有价值的品象,以及更强大的品牌力,利于长期发展。
正是支付宝和支付在恰当时机的果断出海,才得以将风靡中国的扫码支付方式推广到其他国家,解决了中国游客的诸多支付痛点。
有道翻译官乘风而上
没有人会料到,两年多后的今天,有道翻译官会接棒支付宝和支付,成为了第三个将送出海外的中国互联网应用。
与出海前的支付宝和支付不同的是,有道翻译官作为翻译应用工具,生来便具备国际化的基因。在这个前提下,有道翻译官将送出海的动作实则顺其自然。
只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有道翻译官在铺设上有三大特点,其一,对全旅游场景的覆盖,其二,提供免费的多功能翻译服务;其三,首批针对日本、意大利、泰国等多个热门境外游国家。
选择这个时机出海,有道翻译官的考虑主要来自于三方面。第一,支付宝和支付数年的出海深耕,已经很好地教育了市场,不仅培育了海外商家对的认同感,也让更多的出境游客养成了海外扫码支付的习惯。对有道翻译官而言,这是一种意识和习惯环境成熟的利好。
第二,中国出境游群体的规模和消费能力不断上升,他们在海外交易场景下的沟通需求非常频繁。规模方面,根据中国文旅部数据中心发布的报告,2019年中国居民出境旅游人数预计将达到1.66亿人次;消费方面,来自麦肯锡的数据显示,中国游客在日本人均花费2200美元,是消费力最强的游客群体。
日益增长的出境游人次和更强的消费力,意味着更多的沟通翻译需求将出现在更多的线下场景。越发增长的翻译需求,自然就需要有道翻译官这样的即时翻译应用来满足。
第三,有道翻译官已具备对107语言进行随身翻译的功能,这是有道翻译官实现复杂化翻译需求的基础。此前有数据显示,每天有近三成用户在海外使用有道翻译官。正是因为具备扎实的、已经验证的翻译技术和准确率,才让有道翻译官能够实现海外多国家语言的无压力翻译服务。
出海的共同逻辑
支付宝、支付和有道翻译官们虽然是在不同的时间将推向了海外市场,但背后却都有相同的逻辑。
首先,具备规模化、标准化服务的能力。出境游群体规模的庞大和持续增长,要求服务提供者必须有足够的经验,以及足够的承压能力,能够跨境克服本土化、政策、技术等多方面的挑战,为用户提供无差别的服务。
对于支付和支付宝来说,当在国内久经考验的它们去到海外后,即便是面临复杂的支付环境,它们也能够通过技术和合作很好地满足境外游旅客的支付需求,此前支付宝和支付均通过投资、收购、技术合作等方式在多个国家与当地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
而有道翻译官目前是热门的翻译应用,其一直在为学习、旅游等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各种翻译服务,比如语音翻译、拍照翻译、文本翻译、AR翻译等。在翻译语种不断扩张的过程中,有道翻译官的翻译技术得到进化。基于技术和用户规模的经验,现在的有道翻译官输出规模化、标准化的翻译服务已经不是难事。
其次,合适体量的线下场景。出境游客面对的线下场景是全方位的,这意味着他们涉足的吃、住、行、购的线下商家规模足够庞大,其中产生的支付和翻译需求自然就大。即便场景是经过严格筛选的,那其中也会有足够的需求来刺激支付宝、支付和有道翻译官提供更多的服务。
如果只是单一的线下场景,比如餐饮或者出行,其中存在的旅客需求远远比不上全场景。最重要的是,支付宝、支付和有道翻译官在某一类场景下无法提供全链条的支付或翻译服务,那么在线下铺设的价值就要降低不少。
最后,高频刚需。支付和翻译都是出境游人群的日常需求,而且支付和翻译都属于工具型服务,不仅轻,而且可以随时调用。于支付、支付宝和有道翻译官而言,不论是从服务属性,还是从服务过程来看,都有非常大的发掘潜力。此外,出境游客不同于日常用户,他们在出游期间会反复进行交易,因此会反复产生更多的支付和翻译需求。
支付之后,翻译将掀掀起新一波海外扫码潮
无论是前面的支付,还是现在的扫码翻译,背后的推动力量都是不断增长的出境游群体。
两年前,来自中国的游客推动了支付在海外的盛行,让来自中国的“文化”火了起来。两年后,来自中国的游客正以同样的方式,将翻译的扫码潮流迅速带动起来。
两年后的这股扫码驱动力同样强劲。一方面,出境游群体的个性化要求更高,这将刺激更多翻译需求的产生;另一方面,在国内消费升级趋势的教育下,出境游群体更看重旅行全程的质量,因此他们对于便捷服务和工具的使用态度更为积极。
有道翻译官以形式渗透到线下场景,强调了翻译的即时性、便捷性,这恰好切中了出境游群体的普遍需求。而且就使用需求和期望来看,在旅游过程中,翻译与支付为旅客提供的是同样重要的服务。
因为在各种线下场景中,扫码支付能够带来付款交易上的便利性,扫码翻译则能带来交流上的便利性。换言之,两者为旅客提供的其实是互补服务,两者在一个完整的交易过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
可以预见,在出境游庞大的翻译刚需下,有道翻译官在海外大面积、持续铺设的翻译,必然会掀起新一波的海外扫码潮。
赞(10) | 评论 2019-08-26 10:32 来自网站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