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云包机看的“印象大红袍”赴港,92万观众能否捧出一个IPO?】
张艺谋执导,资本市场愿意买账吗?作者 | 刘钦文编辑丨高远山来源 | 野马财经“来武夷山听劝,印象大红袍演出一定要来!真的有被震撼到,天与山水为背景,现场如梦似幻,千言万语大家统一语言,一人一句‘哇’。360度的旋转舞台,一路追随茶的故事,将武夷山的茶文... 展开全文马云包机看的“印象大红袍”赴港,92万观众能否捧出一个IPO?
张艺谋执导,资本市场愿意买账吗?
作者 | 刘钦文
编辑丨高远山
来源 | 野马财经
“来武夷山听劝,印象大红袍演出一定要来!真的有被震撼到,天与山水为背景,现场如梦似幻,千言万语大家统一语言,一人一句‘哇’。360度的旋转舞台,一路追随茶的故事,将武夷山的茶文化从传说引到现代,真的超级推荐带家里人一起来看~”一位小红书博主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观看《印象大红袍》的感受。
图源:小红书
《印象大红袍》为位于江西省和福建省交界的武夷山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是张艺谋、王潮歌、樊跃联合执导的“印象”实景系列作品中的第五部。如今,《印象大红袍》不仅成为武夷山上旅游必去的打卡点之一,还试图在资本市场上闯出一片天。《印象大红袍》背后的运营公司——印象大红袍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印象股份)于近日发布公告称,将正式启动赴港上市工作。
《印象大红袍》在14年前,曾吸引马云、虞锋等商业大佬登上武夷山观看,并一掷千金进行投资。如今,《印象大红袍》即将登陆资本市场,能否再次吸引资金的关注?
八年资本路,最终选择港股市场
武夷山——除了山,最火的便要数茶。其中大红袍,正是产于武夷山,属乌龙茶。
《印象·大红袍》正是以“茶文化”为核心,讲述了“大王峰”与“玉女峰”的爱情故事,从“听茶吟诗”到“二仙斗茶”,以及茶史、制茶工艺等元素,还穿插了“大红袍”茶的得名故事。通过实景演出的形式,展现武夷山茶文化的魅力。
图源:印象大红袍微信
《印象·大红袍》自2010年至今问世多年,印象股份对上市这件事也坚持多年。2016年,印象股份完成股份制改革,于2017年初正式成为南平文旅领域首家登陆新三板的企业。
2020年5月,正值股转系统深化改革,印象股份入选创新层;同年7月,印象股份为进入精选层发布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服务招标公告,金额共计201万元。
新三板改革后,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基础层、创新层和精选层,其中精选层的门槛最高,创新层次之、基础层最低。在精选层持续挂牌一年以上,并满足科创板或创业板现行发行条件后,公司即可转至A股。
最终,兴业证券中标,成为印象股份的保荐和辅导券商机构,会计师服务机构为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福州分所,律师服务机构为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招标完成后,印象股份开始上市辅导,2021年北交所成立后,印象股份意欲转至北交所。
但在辅导四年后,2024年5月,印象股份发布公告表示,与兴业证券签署《辅导协议的终止协议》,宣布终止北交所上市辅导。
图源:公告
据印象股份表示,终止北交所上市辅导,是因为最近两年财务数据,尚不符合《上市规则》第2.1.3条规定的在北交所上市的财务条件。
财报显示,2022年、2023年印象股份分别实现营收0.61亿元、1.4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69.04万元、4798.27万元。此外,印象股份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53%、23.16%。
根据北交所《上市规则》2.1.3条规定,“公司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不低于1500万元且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8%”。
放弃北交所后,印象股份立即转战港交所。2024年6月,印象股份发布香港H股上市券商、会计师、券商香港律师服务招标采购公告。
最终,兴证国际融资有限公司中标保荐及承销服务,金额为438.26万元;亚司特律师事务所中标IPO券商香港法律顾问服务,金额为396万元;致同会计师事务所中标会计师服务,金额为240万元;周俊轩律师事务所中标法律顾问服务,金额为186万元。合计达1260.26万元。相当于其2023年净利润的约四分之一。
印象股份自2017年登陆新三板至今,已过去近8年时间,仍在IPO的路上求索。
曾获马云青睐,
依赖“门票”经济
印象股份对上市如此执着,也自有其底气。
《印象·大红袍》为“印象铁三角”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创作的第五部印象作品,2010年3月29日,《印象·大红袍》开演,其在技术设备上开创了多个“第一”:全球首创360度旋转观众席;15块大屏幕矩阵联动放映的实景;首创环景剧场,视觉半径2公里,舞台延展长度12000米。
开播当年,2010年武夷山景区的竹筏旅游项目共接待中外游客106万人,而《印象·大红袍》接待游客38.5万人,这意味着来武夷山主景区的每3位游客中,就有一人观看了《印象大红袍》。
并且,据《东南快报》当时报道,因为《印象·大红袍》试演,所有到武夷山的飞机票已经全部售完,马云专程包了一架飞机赶来看演出。马云观看后表示,“这个演出有点中国阿凡达的味道,我觉得真是不虚此行,一看完演出我马上打电话给家人朋友,让大家都到武夷山来看。”
观看同年12月17日,由马云、虞锋、史玉柱、刘永好等17位商界大佬联合创立的云锋基金,宣布向北京印象创新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现更名为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观印象”)投资5000万美元。这也是云峰基金成立的首单投资项目。马云对此表示,不是为了赚钱投资印象,但是印象一定会赚钱。
图源:印象大红袍微信
而观印象正是印象股份的第二大股东,截至目前持有印象股份15.27%。
拥有张艺谋这一大“IP”的观印象,也受到多方资本青睐。2015年7月,深交所上市公司三湘股份(000863.SZ)宣布,以溢价18.64倍、19亿元的价格收购观印象100%股权,其中50%以现金支付,另一半通过发行新增股份支付,交易完成后,观印象成为三湘股份全资子公司。
张艺谋通过上海观印向投资中心(有限合伙)间接持有观印象25%股份权益,通过此次并购,完成套现2.37亿元。并购完成后,张艺谋成为三湘印象艺术总监。
此外,张艺谋、王潮歌、樊跃三位核心导演承诺,自相关承诺函签署日起在观印象继续服务期限为3年。但三年服务期到期后,2019年5月,三位导演全部离场。云峰基金也退出离场。
没有了张艺谋等人,“印象”系列至今未有更新,但经典就是经典,《印象大红袍》靠“吃老本”仍然赚的盆满钵满。
公开信息显示,观看一场《印象大红袍》的价格从238元/人/次到688元/人/次不等,财报显示,来自《印象大红袍》的门票收入为印象股份第一大营收来源,2021年-2023年分别为0.59亿元、0.58亿元、1.3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98.75%、94.64%、91.35%。
图源:小红书
“公司主要依靠演艺项目的门票销售获取收入,业务结构较为单一。一方面,山水实景演出作为一种特殊的演艺形式,其与项目所在地的旅游资源情况、天气地理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一旦项目业务的市场条件出现不利变动,公司将较易受到冲击, 出现营业收入显著降低甚至亏损的局面。”印象股份在财报中表示。
2019年末,“黑天鹅”倏忽而至。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2020-2022年印象股份营收接近腰斩,连续三年亏损,营收方面从2019年的9700.31万元降至2020年的5005.06万元,2022年虽有所上升至6085.69万元,但和2019年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净利润方面,2020-2022年印象股份分别亏损252.61万元、92.29万元、469.04万元。
图源:wind
所幸到了2023年,情况有所扭转。印象股份实现营收为1.43亿元,同比增长135.19%;净利润为4798.27万元,扭亏为盈。《印象大红袍》显示,2023年,印象大红袍累计演出567场,接待观众量超92万人。
除了营收结构单一外,截至目前,印象股份仍要每年向观印象支付创意及维护费。财报显示,2021年-2023年,这部分费用分别为586.9万元、593.23万元、1346.7万元,相当于其当年净利润的636%、126.47%、28.06%。
摆脱“门票经济”,成为摆在印象股份面前的首要问题。“摆脱门票经济的重要一步是多元化收入来源。景区可以通过开发特色商品、提供特色餐饮等增值服务来增加其它收入渠道。同时,发展与旅游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旅游与农业、手工艺等产业融合,也可以为景区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此外,加强与其他景区的联动推广,合理安排旅游线路,也有助于降低对门票收入的依赖。最重要的是,景区应注重提升游客体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高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访。”财经评论员张雪峰表示。
多家旅企冲刺上市,
资本市场不爱“旅游”?
事实上,除了印象股份,全国各地的不少景区也正在冲刺IPO。
例如位于河南的云台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台山”),2022年9月,与中信证券签订辅导协议,为A股冲刺作准备。若云台山顺利上市,将会成为河南首个登陆A股的旅游景区。
公开信息显示,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景区总面积50平方公里,含红石峡、潭瀑峡、泉瀑峡、茱萸峰、叠彩洞、猕猴谷、子房湖、万善寺等八大景点。据焦作市文旅局数据,2021年,云台山接待游客600万人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超7亿元。
图源:罐头图库
据“大江网”报道,2021年1月,江西省九江市政府成立“上市工作协调小组”,推动庐山上市工作。庐山管理局刘平表示,庐山上市需要将庐山核心景区及非核心景区的优质资源整合,例如三叠泉缆车公司、美庐别墅等。
目前,庐山旅游已开始接受国元证券上市辅导,计划于2024年完成上市工作。
来自成都的青城山都江堰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都旅游”),在2022年向深市主板披露了《招股书》,青都旅游主要提供青城前山索道和观光车业务、都江堰景区与灌县古城观光车业务等。
自然景区以外,广州“小蛮腰”的主体公司——广州塔旅游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州塔”)正在接受中信证券的上市辅导。
来源:罐头图库
此外,公开的市场信息显示,泰山文旅、开封文旅、天柱山文旅、井冈山旅游、银基文旅、清园股份等都曾提出过上市计划,并一直在推进之中。
虽然众多旅企冲刺IPO,但成功者少之又少。据文旅大消费产业新媒体“新旅界”梳理,自2020年以来,已有25家各类旅游企业尝试冲击IPO,但截至目前成功上市的仅4家。
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表示,“旅企上市比较难主要有几方面原因,首先是门槛限制,自从相关规定提出,属于国务院认定的风景名胜区,门票收入不能作为上市公司的收入后,主要依赖门票收入的景区就很难符合上市条件,而我国很多景区基本都是靠门票收入维持的。此外中国的旅游业一直处于比较传统的模式,纯旅游企业较难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即使一些旅企剥离门票业务,成功获得入场券,其收入结构也相对单一,主要依赖索道、旅游观光车等传统收入,未来的盈利空间有限。”
“从‘景区类’大赛道来看,相关企业上市难已成为近年来行业共识。一方面,多数景区类企业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上,依靠资源禀赋,以索道、观光车等客运服务为核心业务,没有真正利用其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资源,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也需要‘好故事’,多数景区类企业没有深入挖掘、利用IP资源,因而对资本市场吸引力有限。”财经博主“投行泰山”表示。
景区类企业长期以来依赖于其独特的自然资源或文化遗产,仅仅依靠传统商业模式已难以满足市场的变化需求和游客日益增长的体验期待,特别是在拥有丰富文化IP背景的地区,如何充分利用并创新这些文化资源,成为了景区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例如《黑神话:悟空》这款国产游戏,36处实景,27处来自山西,成功地将虚拟世界的魅力转化为现实中的旅游吸引力,带动山西的旅游业发展;又如新疆“网红副局长”贺娇龙通过一则策马沐浴河中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有效地提升了当地的知名度,促进了文旅业的增长。
图源:《黑神话:悟空》官网截图
“‘文旅+’模式要注重因地制宜,通过盘点当地的旅游特色资源及优势,从‘专、精、特、新’出发,打造差异化项目。不能照搬复制,要考虑本地的适应性问题,才能博得消费者眼球。文旅+是个跨界融合体系,不是简单业态的叠加。要从消费市场寻找商机,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加的是资源支撑。从供给侧来说,需要基于目标人群发掘更多的深度、主题玩法,玩出不一样(Young)。”中国文旅创新创业智库丛书总编张德欣表示。
你看过“印象”系列的实景剧吗?观看体验如何?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赞(33) | 评论 (3) 09月09日 20:38 来自网站 举报
-
【 5年市值跌没136亿!新氧上半年亏损230万,女人的钱不好赚了?】
上半年收入7.26亿,二季度月活数降半。作者 | 武丽娟编辑丨 高岩来源 | 野马财经颜值经济时代,“变美”逐渐成为部分消费者的生活刚需,社交平台以及好友之间谈论的日常话题常常离不开颜值保养、身体护理、养生。医美赛道火热,上下游行业随之风生水起。竞争白热化的战场上,暗流涌动,不断... 展开全文5年市值跌没136亿!新氧上半年亏损230万,女人的钱不好赚了?
上半年收入7.26亿,二季度月活数降半。
作者 | 武丽娟
编辑丨 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颜值经济时代,“变美”逐渐成为部分消费者的生活刚需,社交平台以及好友之间谈论的日常话题常常离不开颜值保养、身体护理、养生。医美赛道火热,上下游行业随之风生水起。竞争白热化的战场上,暗流涌动,不断洗牌。不过,行业龙头——“互联网医美平台第一股”新氧(SY.US)的赚钱能力有点跟不上了。
近日新氧发布上半年财报,2024年前六月累计收入7.26亿元,同比增长0.48%;累计净亏损229.9万元,较2023年由盈转亏。
出道即巅峰。2019年5月,新氧在美股上市后一周内股价达到22.8美元/股,市值最高攀至20亿美元;顶峰之后,股价一路下跌,2022年末已触底至0.5美元/股。截至9月6日报收0.815美元/股,市值0.8亿美元。和2019年最高股价相比,暴跌超96%。
2021年11月,新氧CEO金星曾以5.3美元每股的价格发起私有化退市要约。2022年5月新氧被美国证监会(SEC)列入“预摘牌名单”,此后股价长期徘徊在1美元。2022年10月底金星撤回私有化提案。
从上市前估值30亿美元,上市后最高市值20亿美元,到如今市值不到1亿美元,市值跌没19.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6亿元)。“互联网医美平台第一股”荣光不在。上市之后,2020年、2023年新氧曾经盈利,给市场带来了盈利的预期,但盈利一直不能持续,如今2024年半年报出炉,再度亏损的新氧有何恢复元气的策略?
“互联网医美第一股”上半年不赚钱?
“我做过植发、埋线,打过玻尿酸、瘦脸针,然后也做一些皮肤美容的光电项目。”技术男出身的金星,曾公开罗列他做过的医美项目。
从黑龙江走出来的新氧创始人金星,是1979年生人。2001年,金星毕业于天津大学。纵观三次创业史,金星始终都以女性群体为主,以及以“变美”为目的。
2007年,金星与他人共同创建了社交购物分享社区——美丽家族,类似于如今的小红书。但2008年金融危机及互联网发展环境下,最终失败,这次失败可以说是思路过于超前,成为了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2011年,金星再次创业,选择做女性饰品电子商务购物平台——知美网,与蘑菇街、美丽说等APP类似,但最终再次失败。
金星曾回忆过,第一次创业太早,市场不成熟,又遭遇了不可预知的外界因素。第二次又太晚,美丽说、蘑菇街做的足够大了,资本市场和用户只关注细分领域的前两名。“从那时候我明白:创业时机选择很重要,太早、太晚都不行。”
2013年,金星创立新氧。至今新氧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提供查询、挑选和预约医美服务的在线平台,其业务覆盖中国已超过300个城市。
2017年新氧首次实现盈利,净利润达到1720万元,随后几年业绩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鼎盛时期,新氧APP月活跃用户数约850万人,平台购买用户总数超55万人。
然而,随着疫情对实体经济和线下门店的冲击,新氧的业绩开始急转直下。
来源:wind
2021年至2023年,新氧营收分别为16.92亿元、12.58亿元、15亿元、净利润为-0.08亿元、-0.66亿元、0.21亿元。
而从2019年到2023年来算,新氧公司5年营业利润的总和只有7000多万,净利润之和刚刚过1个亿。5年来,新氧的营收增速分别为86.58%、12.45%、30.69%、-25.68%、19.09%。
今年前六月,新氧累计收入7.26亿元,同比增长0.48%;净利润累计净亏损为229.9万元,同比增长84.17%。而今年因为疫情影响淡去,也被医美行业人士预判为“反弹之年”,虽然第二季度有所盈利,但新氧交出的半年报成绩单和对全年预判却没有太大反弹的迹象。
对于第三财季的营收情况,新氧表示,预计第三季度营收3.5亿元到3.7亿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4%到9.2%,仍然处于下滑的趋势。
二季度移动平均月活数降半
私域用户增长
除了业绩增长不稳定,新氧在月活用户方面也面临挑战。
作为医美服务终端平台,新氧主打社区运营模式,主营业务为信息服务、预订服务、设备和维护服务。从医美商家收取广告费以及从医美交易中抽取佣金,设备和维护服务主要是针对医美器械。
2023年,新氧移动端在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的MAU(月活跃数)分别为340万、300万和310万、270万。今年第二季度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为150万,同比下降一半。
来源:罐头图库
不过,新氧也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并达成了一些效果。比如,优化流量投放结构,降低渠道ROI(投资回报率)流量投放,转而挖掘私域运营的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新氧的私域用户规模环比增长19.7%。第二季度,私域留存用户数达到81万人,环比增长14%。
潜在用户少了,愿意花钱投放的商家自然也会随之下降。除了B端活跃用户的流失,C端付费医疗机构数也在下降。
据2023年第四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订购新氧平台信息服务的医疗服务提供商数量为1289家,相比2022年同期1489家少了200家。今年第二季度,定阅新氧平台信息服务的医疗服务提供者数量为1174家,而去年同期为1659家。
据新氧数据颜究院统计,2023年,我国轻医美市场规模可达到1461亿元,轻医美消费占医美消费总额的80.8%,同比2022年增长5.8%,较2017年增长117%。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157亿元,是手术类医美的近两倍。
一面是千亿的市场需求,另一面是来自消费者的持续投诉。
消费保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在医疗美容行业的消费者投诉中,新氧医美的投诉量,位列行业第三。
来源:黑猫投诉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有关新氧的投诉达1363条,涉及虚假宣传、卫生不合格、操作不当导致过敏、资质不合规等问题。
而新氧及其合作方也多次因为不合规被罚。
2019年7月,新氧因“美丽日记”造假,刷评论等现象被媒体曝光。2021年,新氧平台因编造虚假评价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点名。
2022年,上海欧莱美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因在新氧平台上发布诱导性内容、含有涉及药物、利用患者名义形象作推荐及发布未经审查的医疗广告,被上海市松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万元并警告。
去年6月,因在新氧等平台内容虚假宣传,北京亚楠容悦医美被罚。
来源:小红书
在小红书平台,有关“新氧里的医美项目靠谱吗?”的话题有超9万篇笔记。有用户认为新氧作为一个专业的上市医美APP,可以帮助自己更高效的甄别医美机构,有一些优惠政策,但也有不少用户反映退款难等售后问题。
天眼查数据显示,新氧共存在399条司法案件,其中被告身份的有246条。历史上有过293次开庭公告,涉及医疗纠纷、侵权责任纠纷等案由,其中不乏吴奇隆、鞠婧祎、华晨宇、张含韵等影视明星对新氧的侵犯肖像权、名誉权行为进行了诉讼。新氧原告身份的涉诉案件,多以网络侵权、知识产权相关。
某大型互联网医美平台的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有声音唱衰互联网医美平台,认为做的就是“中介”的生意。但实际上,平台既可以帮助用户辨别有用信息、科普医美、降低求美风险,也可以作为“试金石”检验机构做好“医疗质量管理”及“用户服务”。
不断扩张的版图
能否让新氧涅槃重生?
新氧医美平台上聚集了大量的医美爱好者和潜在消费者,因此成为一个极具价值的广告投放渠道。
目前营销投放仍然是新氧最主要的获客方式。2019-2023年,其销售费用分别为4.7亿元、7.26亿元、7.92亿元、4.72亿元、5.2亿元,同期销售费用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40.8%、56.06%、46.8%、37.52%和34.71%。
新氧提供了一系列增值服务,如个性化医美方案定制、术后护理指导等。这些额外支付费用成为新氧的另一个盈利点。新氧还推出了会员制度,消费者通过支付一定的会员费用,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会员专属服务和优惠。
由于各大平台的崛起,美呗、更美、悦美等成为新氧的竞争对手,而包括字节、阿里、美团、京东等在内互联网大厂的跨界竞争更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行业内卷之下,很多医美机构不得不通过降价来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在社交平台,光子嫩肤、玻尿酸填充等轻医美项目都打起了低价战。艾媒咨询张毅表示,产品创新不足,导致医美行业打价格战。新氧目前的用户有所流失,产品老化。未来发展取决于是否有持续创新,同时能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以维护用户为基础,从而提升竞争力。
新氧目前上线了新氧高定、新氧优享、新氧臻品业务,针对性的服务高端医美用户、大众化轻医美用户,进行差异化竞争。
来源:新氧官网
本是医美界的“清道夫”,但面对用户的流失,各大巨头对医美行业蛋糕的瓜分,新氧早已不止于做单纯的医美分享平台,也开始谋求新的突破。
近年来,新氧从产业链进行资源整合,布局美容设备和医院,亲自下场投资实体医美机构,这也被业内视为“裁判员下场踢球”。
医疗美容产业链中,行业上游为医疗美容耗材、药品生产商及器械设备的制造商,如爱美客、华熙生物等,中游为医疗美容机构,包括公立医院的整形外科、皮肤科和非公立医疗美容机构,如伊美尔,米扬丽格等,下游为广大终端消费者。
2021年6月27日,新氧以7.9亿元的价格收购奇致激光84.49%的股份,后者主要从事激光和其他光电类医疗及美容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代理业务,这也是新氧首次进军医疗美容仪器界。
新氧也参与投资中游医美机构,2020年11月,新氧参股北京联合丽格第一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
2022年5月24日,新氧成为爱拉丝提玻尿酸中国境内独家总代理;去年2月又推出了新氧优享、新氧快享、新氧专享三大创新业务,宣布从医美电商平台向产业互联网平台转型。目前新氧进行了业务的调整,除了坚持信息服务,也开始增加医疗产品及维修服务的比重,医疗产品及维修服务收入占比渐渐超越预约服务,成为新氧第二大业绩增长点,同样这也是新氧产业互联网平台转型的阶段性结果。
张毅认为,新氧的定制化服务和供应链服务,尤其是在产业链延伸,为高端医美用户贡献更多的产品和服务,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落地也许会有问题。医美市场利润高,机会大,竞争也比较大,对于新氧相对比较新型的企业来讲,可能还需努力。新氧的广告收入和佣金抽成是可以延续的,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在发挥用户价值方面提供持续的创新服务。跟大的电商平台、直播平台相比,新氧的优势也不一定那么明显,因此在发展前景方面,还需要在产品和商业模式上创新。
来源:罐头图库
不过,新氧亲自下场做医美也曾因违规被处罚!
今年1月份,新氧100%持股的北京轻漾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因为违反了《消毒管理办法》规定,被处以3000元罚款。
去年6月份、10月份,新氧100%控股的海南一线大咖科技有限公司多次发布违法医美广告,被海南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3次处罚。
另外,新氧不仅布局医美全产业链,也早已在金融方面铺好了路。新氧已经拥有3块金融牌照,从保险经纪,到融资租赁,到小贷均有所布局。
上述医美人士表示,当下,互联网医美平台尝试转型,有与上游厂家合作研发产品或仪器,也有尝试自营医美机构或者代运营医美机构,也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开拓其他创新业务。重点还是瞄准用户需求,需求在哪里,机会就在哪里。
通过收购与投资合作布局全产业链,是新氧当下正在努力的方向。但能否实现涅槃重生,仍然拭目以待。
在流量和业绩的焦虑之下,新氧能同时当好裁判和选手的角色吗?你或身边的朋友有通过新氧进行过医美消费吗?体验如何?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赞 | 评论 09月08日 20:28 来自网站 举报
-
【赣商夫妇缔造甜味剂帝国,给可口可乐、雀巢提供代糖冲刺IPO!】
卡路里低的“代糖”火了!生意好做吗?作者 | 刘俊群编辑丨刘钦文来源 | 野马财经夏日炎炎,一瓶冰镇的可乐成了不少人的解暑法宝。但为了不被“肥宅快乐水”的糖分“绑架”了身体的健康,人们开始追求\"0糖、0卡\"的饮品。人工甜味剂(即代糖)就成为了甜蜜的替代品。在年轻人对\"0糖\... 展开全文赣商夫妇缔造甜味剂帝国,给可口可乐、雀巢提供代糖冲刺IPO!
卡路里低的“代糖”火了!生意好做吗?
作者 | 刘俊群
编辑丨刘钦文
来源 | 野马财经
夏日炎炎,一瓶冰镇的可乐成了不少人的解暑法宝。但为了不被“肥宅快乐水”的糖分“绑架”了身体的健康,人们开始追求"0糖、0卡"的饮品。人工甜味剂(即代糖)就成为了甜蜜的替代品。
在年轻人对"0糖"饮料的追捧下,上游甜味剂供应商“新琪安”也站上了风口。这家位于江西的新琪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琪安”)生产的人工甜味剂不仅用于可口可乐、雀巢等大品牌,如今公司还要冲刺港交所。
值得注意的是,新琪安曾在2023年7月开启A股上市辅导,但最终还是选择转战港交所。《招股书》显示,2023年,新琪安的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超过40%和60%,这与其产品三氯蔗糖的“价格战”有关,公司意欲进一步开拓产品价格相对稳定的海外市场。
在新琪安的背后,是一对持股约54.8%的王氏夫妇。在公司董事会中,有4位是王氏家族的成员,其中包括创始人王小强本人、以及王小强的儿子王皓、表弟吴丁、外甥女左玥,公司可谓是家族色彩浓厚。只是,港股吃得下王氏家族的代糖生意吗?
年入超2亿元
可口可乐、雀巢为大客户
甜味剂也分很多种,不同饮品和食品需要特定的甜味剂。例如,应用于口香糖、糖果和一些糖尿病食品的木糖醇;应用于乳制品、调味料中的安赛蜜;应用于面包、糕点、碳酸饮料的阿斯巴甜等。
作为甜味剂行业的“资深玩家”,新琪安生产甜味剂已有21年的时间,其生产并销售的甜味剂主要是甘氨酸和三氯蔗糖等。
其中,甘氨酸又分为工业级和食品级,食品级甘氨酸作为非必需氨基酸,应用于食品工业作为增味剂、诱食剂等;而工业级则在其他领域如表面活性剂、饲料添加剂等发挥作用。
根据《招股书》数据可知,尽管甘氨酸曾是新琪安的主要营收来源,但其营收占比却在逐年下降。2021年-2023年(下称“报告期内”),新琪安来自甘氨酸的营收分别约为4.3亿元、3.67亿元和2.07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65%、48.2%和46.2%。
这一变化,也反映出新琪安对不同甜味剂供应的调整。与此同时,三氯蔗糖以其高甜度特性,其营收占比在稳步上升,2021年-2023年,其带来的营收分别约为2.18亿元、3.77亿元和2.28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33%、49.6%和51.1%。
图源:《招股书》
值得注意的是,特别是在欧洲和北美市场,新琪安的甜味剂产品受到了广泛欢迎,这两个地区在2023年为公司带来营收占比分别为36.5%和18.4%,为营收占比最高的两个地区。
图源:《招股书》
欧洲和北美市场营收占比高背后,“美国跨国饮料制造商”可口可乐,和总部位于瑞士的“跨国食品制造公司”雀巢等多个国内外知名食品和饮料品牌均是新琪安的客户。
从2021年至2023年,新琪安的前五大客户为其贡献了相当比例的营收,这一数字分别为4.15亿元、4.29亿元和2.41亿元,占总销售额的62.7%、56.2%和53.9%。据《招股书》中披露的信息显示,2023年,雀巢和可口可乐分别占据了新琪安第一和第二大客户的位置,这两大客户的销售额占比分别为16.5%和15.9%。
图源:罐头图库
在大客户的加持下,新琪安不仅在江西市稳了脚跟,更在全球食品级甘氨酸制造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据“灼识咨询”报告显示,按2023年销量计,新琪安以5.1%的市场份额,在全球食品级甘氨酸制造行业排名第一。同时,同时作为全球五大三氯蔗糖生产商之一,拥有约4.8%的市场份额。
虽然大客户代表着一定的营收,但新琪安想要完全高枕无忧,也并不容易。
新琪安与雀巢、可口可乐的合作时间分别为2006年和2016年。不过,报告期内,公司来自雀巢的销售收入呈现下降趋势,从2021年的1.74亿元降至2023年的0.74亿元。同样,可口可乐对新琪安的销售额贡献也有所减少,从0.94亿元下降至0.71亿元。
对此,新琪安在《招股书》中也提示到,由于公司大部分收益来自向主要客户的销售,倘若公司与主要客户的关系转差,或公司无法履行与主要客户所订合约下的责任,公司业务及经营业绩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新琪安分别实现营收6.61亿元、7.61亿元和4.47亿元;同期分别实现净利润1908万元、1.22亿元和4466.2万元。
核心产品均价下滑
根据《招股书》数据可知,2021年至2023年,新琪安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经历波动,尤其是2023年,公司业绩出现了大幅下滑,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了41.26%和61.99%。
业绩下滑背后,是甘氨酸销售单价的下降,和三氯蔗糖市场价格战的影响。
2023年,甘氨酸和三氯蔗糖的销售金额分别为2.07亿元和2.2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了43.7%和39.51%。
特别是甘氨酸,其食品级和工业级的平均售价在2023年分别同比下降48.17%和52.51%,降至1.7万元/吨和1.04万元/吨。
新琪安在《招股书》中解释称,甘氨酸价格的波动性主要是由于环保政策的变化和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的。在2021年,这些因素曾引起甘氨酸价格大幅上涨,但随后在2022年和2023年,随着产能恢复和需求减少,甘氨酸价格开始回落。
具体看,2021年-2023年,食品级甘氨酸的平均售价分别为2.32万元/吨、3.28万元/吨和1.7万元/吨;工业级甘氨酸的平均售价分别为2.11万元/吨、2.19万元/吨和1.04万元/吨。
图源:《招股书》
价格的波动性同样对甘氨酸的毛利率造成冲击。报告期内,食品级甘氨酸的毛利率经历了从15.7%到26.1%,再下降至7.5%的起伏。工业级甘氨酸的毛利率更是从23%的高点跌落至14.5%,最终在2023年出现了负增长,达到-5%。
此外,另一产品三氯蔗糖的平均市场价格也呈现下降趋势。
根据《招股书》可知,自2022年起,由于主要生产商的激进扩张,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导致生产商愿意以极低的价格销售产品,这直接影响了三氯蔗糖的市场价格。
据“灼识咨询”资料显示,三氯蔗糖的平均出口市场价格从2022年的约386.3元/公斤大幅下跌至2023年的约186.5元/公斤,跌幅达51.72%;而三氯蔗糖的平均国内市场价格由2022年约378.6元/公斤下跌至2023年的169.5元/公斤,跌幅达55.23%。
图源:罐头图库
在整个代糖市场中,龙头企业如保龄宝和三元生物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
“代糖概念龙头企业”保龄宝(002286.SZ)的主要产品为赤藓糖醇。2021年,元气森林走红,这也带火了代糖赤藓糖醇。2021年,保龄宝营收入27.65亿元,同比增长34.58%;归母净利润为2.02亿元,同比增长304.65%。
但2022年、2023年,赤藓糖醇市场卷了起来,保龄宝业绩也是急转直下,公司营收分别为27.13亿元和25.2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89%和6.96%;净利润分别为1.33亿元和5396.9万元,同比分别下降33.94%和59.47%。
保龄宝表示,2023 年度赤藓糖醇市场竞争激烈、供大于求,价格严重下降。
三元生物(301206.SZ)也遭遇了相似的情况。2022年和2023年,三元生物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75亿元、5亿元,分别同比下降59.71%、25.99%;净利润分别为1.64亿元、0.59亿元,分别同比下降69.43%、64.03%。
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坦言,在近两年的赤藓糖醇价格战中,公司产品销量受到了较大影响。
图源:《招股书》
在此背景下,新琪安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并未参与“价格战”,而是通过维持合理的售价来确保毛利率。
但即便如此,新琪安三氯蔗糖产品的平均售价和销量还是受到了影响。其平均售价从2022年的每吨31.69万元下降至2023年的每吨24.86万元,销量也从1040吨下滑至964吨。
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新琪安表示,如果“价格战”持续,公司可能无法在定价上保持优势,产品销售可能会减少,进而影响到公司的毛利和净利润。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认为,在当前代糖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挑战时,单纯的基础产品凭借产能拼价格的空间越来越小。企业应专注于研发和创新,以提升产品价值。通过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企业不仅能够实现差异化竞争优势,还能有效提升利润空间。
王氏夫妇持股54.8%
累计获分红6500万
新琪安背后,站着一位来自江西的66岁“老翁”王小强和他的王氏家族。
《招股书》显示,王小强如今66岁,于1998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获得企业管理研究生学历。2003年12月,王小强创办新琪安开始生产甜味剂。
截至目前,王小强及其配偶丁丹两人在新琪安直接和间接持股比例合计高达54.8%。
在过去两年中,新琪安进行了两次现金分红。2022年和2023年,公司分别进行了860万元和1.11亿元的现金分红,王小强夫妇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已经获得了超过6500万元的收益。
图源:罐头图库
此外,公司中还有王小强的亲属。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显示,王小强本人身兼数职,包括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而他的家族成员:儿子王皓、表弟吴丁峰和外甥女左玥,均在董事会中担任执行董事,分别负责公司的产品销售推广、运营管理和财务规划。
图源:《招股书》
然而,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存在一些争议。股权高级合伙人律师刘永斌表示,家族企业较非家族企业有利的方面是家族企业注重远期利益,考虑代际传承,基业长青;不利方面是企业管理家长化,专制化,不利于企业引进外部人才。
在股权结构方面,除了张氏夫妇外,聚合兴投资、富兴投资、修能投资、自然人张朝益、贺庆凤、陈丽君等分别持股6.8%、6%、2.3%、4.29%、3.8%和1.2%。
值得一提的是,贺庆凤为王小强同胞兄弟的配偶,她目前还担任西藏新琪安的监事一职。
卖甜味剂作为一门不愁顾客的生意,随着IPO的脚步渐近,王氏家族有望财富值再升一个台阶。这一场资本市场的盛宴,是否能如他们的甜味剂般令人回味无穷?
你买过添加甜味剂的产品吗?体验感如何?评论区聊聊吧!
赞(1) | 评论 09月07日 20:52 来自网站 举报
-
【娃哈哈的股权“回旋镖”,扎在了宗馥莉身上?】
宗馥莉如何接招?作者 | 于婞编辑丨高岩来源 | 野马财经全面接手娃哈哈集团不到一周,宗馥莉又迎来了新的挑战,而这一次站在宗馥莉对立面的,是部分娃哈哈老员工。据《中国工业报》报道,因为娃哈哈集团近期要求员工重新签署劳动合同、以较低价格回收员工持股会股权,致使娃哈哈集团职工权益受到... 展开全文娃哈哈的股权“回旋镖”,扎在了宗馥莉身上?
宗馥莉如何接招?
作者 | 于婞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全面接手娃哈哈集团不到一周,宗馥莉又迎来了新的挑战,而这一次站在宗馥莉对立面的,是部分娃哈哈老员工。
据《中国工业报》报道,因为娃哈哈集团近期要求员工重新签署劳动合同、以较低价格回收员工持股会股权,致使娃哈哈集团职工权益受到损害,不得不自发成立维权会,依法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利。日前,娃哈哈集团几十名员工发起集体诉讼维权已进入司法程序,坐等法院正式受理。
不过9月7日,娃哈哈集团在官微发布声明,表示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有限公司基层工会联合委员会(下称“娃哈哈集团职工持股会”) 从未听说“娃哈哈维权委员会”的相关信息,目前工会也未收到所谓“娃哈哈维权委员会”提起的诉讼信息。
来源:娃哈哈集团
对于员工表示告了但公司表示没收到诉讼信息的情况,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表示,“从原告提交立案材料,到法院正式立案和通知被告之间可能会有一个时间差。”
员工拒绝改签劳动合同
牵出“两个娃哈哈”
企查查信息显示,8月29日,娃哈哈集团发生工商变更,宗馥莉接替已经去世的宗庆后,出任娃哈哈集团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这意味着,宗馥莉顺利继承了宗庆后的股份,成为娃哈哈集团新的掌舵人。
而部分娃哈哈集团员工之所以对宗馥莉不满,是因为新老板上任的第一把火,就烧到了员工的利益。
在宗馥莉接任娃哈哈集团之前,企查查显示,8月16日,杭州萧山顺发食品包装有限公司(下称“萧山顺发”)发生工商变更,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有限公司基层工会联合委员会(下称“娃哈哈集团职工持股会”)的全部34.53%持股,尽数转移到了宗馥莉名下。
再加上继承宗庆后的65.47%持股,目前,宗馥莉对萧山顺发的持股比例为100%。
来源:企查查
萧山顺发是娃哈哈集团旗下重要的投资主体之一,此前凭借34.53%持股,娃哈哈集团职工持股会背后的娃哈哈员工可分享来自萧山顺发的高额投资收益。
而如今分享长期收益的凭证没了,宗馥莉也没有对持股员工作出一次性补偿。娃哈哈集团员工对《中国工业报》称,此次股权转让的对价是0元。因此,娃哈哈集团员工质疑,娃哈哈集团职工持股会现今究竟被何人控制,如何做出这一转股决定,是否经过了合法的程序,转让价格为什么是零元。
娃哈哈集团在声明回应中表示,针对萧山顺发股权转让问题,是萧山顺发正常股东变更,股权转让合法有效,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并经工商部门审核确认,并无外界揣测特殊原因。但未对员工的“0元质疑”作出解释。
来源:罐头图库
除了在萧山顺发的股权被拿走外,由娃哈哈集团员工自发成立的“娃哈哈维权会”对《中国工业报》称,引起诉讼的另一大导火索为:2024年8月份开始,娃哈哈集团员工陆续被要求终止与娃哈哈集团的合同,转而改为与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宏胜饮料”)签订劳动合同,改签劳动合同以后,员工在娃哈哈集团享有的“干股分红”待遇被彻底取消,众多员工十分担心自己的未来收入也没法得到保障。
员工提到的宏胜饮料注册成立于2003年,主要承接娃哈哈产品的代加工业务。股权结构显示,宏胜饮料的实际控制人是一家注册地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外资企业,持股比例98%,宗馥莉旗下浙江恒枫投资有限公司持股2%。另外,宗馥莉此前在宏胜饮料担任董事长一职,但今年7月,宗馥莉职位变更为执行董事。
来源:企查查
宏胜饮料上一次被广泛讨论,是今年7月,市场上流传出一封自称娃哈哈前员工写的的举报信,信中称,宏胜饮料是宗馥莉100%实控的中外合资企业,宗庆后过世后,宗馥莉在业务上通过转移订单、转移利润甚至转移资产的手段,把原属于国有持股的娃哈哈集团权益转到宏胜集团,有侵吞国有资产的嫌疑。不过目前没有公开信息可以判断此举报信内容的真伪。
实际上,宏胜饮料诞生于“达娃之争”时期,曾是娃哈哈众多体外公司的其中之一。
具体来看,1993年,校办企业改制后的娃哈哈集团成立,杭州国资持股46%股份,宗庆后持股29.4%,娃哈哈集团职工持股会持股24.6%。1996年,法国达能出资4500万美金与娃哈哈成立合资公司,由达能和另外一家香港公司共同持有合资公司51%股份;同时达能又支付了5000万元人民币作为娃哈哈集团把“娃哈哈”这个品牌转让给合资公司的对价和商标转让金。
据跟踪报道过此事的钛媒体集团创始人兼CEO赵何娟描述,由于中国商标局一直没有批准这个商标转让,双方签署了新的补充协议,就是娃哈哈集团将“娃哈哈”品牌,以独家排他的方式,长期授权给系列合资公司。合资协议里也有对宗庆后等的明确竞业约定。后来随着娃哈哈在全国快速发展业绩喜人和市场拓展对资金的迫切需要,达能又追加了部分投资,据2005年娃哈哈官方数据,累计出资大概达到了1.2亿美金。
但与达能合作的同时,宗庆后在达能与娃哈哈集团之外,成立了包括宏胜饮料在内的众多公司,并且这些公司在销售渠道、品牌使用上几乎都与娃哈哈合资公司完全重合。达能发现后企图收购这些公司,但洽谈失败,于是双方走向公堂,开启了“达娃之争”。
赵何娟提到,宗庆后彼时以国家和民族的名义打起了与达能的舆论战。宗庆后称达能当初约定的独家商标许可和竞业约定是“合同陷阱”,是对民族品牌的陷害;达能则坚持这是正常的投资商业合同,是宗庆后没有基本的契约精神。
这场“达娃之争”从2006年开始,持续了3年,直到2009年才宣告和解。最终,娃哈哈集团以30亿元收购了达能在合资公司中51%的股份,保全了娃哈哈这一民族品牌。
达能虽然被赶走,但娃哈哈集团与宏胜饮料并行的矛盾并没有被解决,不过在宗庆后的经营智慧下,宗馥莉执掌的宏胜饮料以娃哈哈集团的代工厂的形式存在,两家集团形成了微妙的平衡。2021年,宗庆后接受《中国企业家》的专访时还表示,“宏胜饮料的利润比娃哈哈都高,能达到30%”。
直到宗庆后去世后,无论是此前的接班“宫斗大戏”,还是如今员工维权,宏胜饮料都成了矛盾中心。
新仇牵出旧恨
虽然宗馥莉成了本次员工维权的“靶子”,但实际上,娃哈哈集团部分员工心中的不满从宗庆后时代就已经开始积累。
据《中国工业报》报道,时间回到2018年2月,彼时在娃哈哈集团疑似与部分员工们没有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娃哈哈集团出台政策,“回购”了员工股份,转而实行“干股”制,即员工们手中不再有白纸黑字的出资证明和实实在在的股份,而只有一个随时可变动的干股数字。
娃哈哈维权会相关负责人向《中国工业报》表示,回购对价应当是股份本身的价值,无论如何不可能低于持股会历年积存下来的未分配利润。此前长达近二十年,娃哈哈集团员工持股会每年的分红都稳定在0.8元/股,但娃哈哈集团2018年推出的回购方案条件则是“2元特别分红加1元股本”,即以每股3元价格回购员工持股,这3元/股的回购对价是否就是娃哈哈集团职工持股会历年累积未分配利润的全部,娃哈哈集团却从未公开过账目,员工们也不得而知。同时,这笔回购款本来就应该是职工持股会职工可享受的分红,相当于用员工自己的钱买了自己的股份,更没有考虑任何股权溢价。因此,当娃哈哈集团提出以职工持股会名义把员工手中的股份“回购”时,很多员工并不满意。
据悉,这些员工当时就对娃哈哈集团的“回购”行为表示质疑,认为“回购”和“干股”改革时没有人对职工持股会积累收益和股权价值进行过任何审计或评估,他们完全是在不透明的状态下被迫接受了“回购”。
让员工感到不忿的是,虽然2018年主导回购的是当时公司的主要管理者,但如今宗馥莉成为了一整串事件的受益者。
如今,参与维权的员工希望通过诉讼,要求职工持股会、宗馥莉对于2018年员工股权回购行为做出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包括回购资金来源、回购价格等。
据《中国工业报》报道,目前由娃哈哈维权会发起的此次“股权”诉讼,已经得到了更多员工响应,维权队伍也在持续扩大,并且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支持。
不过娃哈哈集团在最新声明中回应,公司职工持股会内部股份回购事宜经过会员代表大会全体决议通过,相关协议由持股会会员自愿签署,合法有效,不存在损害持股会会员的情形。
宗馥莉任重道远
无论是此前的“宫斗大戏”还是如今“员工起义”,宗馥莉的接班之路并不顺利。而宗馥莉接连遇到问题,既与其行事作风有关,也与复杂的家族成员关系和利益划分难以平衡有关。
而除此之外,对宗馥莉来说,有着37年发展历史的娃哈哈集团,目前处境也有些许艰难,内外交困,更面临着创新和管理两大战略问题。
今年以来,娃哈哈为了打好营销牌也是频频出招,龙年央视总台春晚上,娃哈哈凭借刘谦身后的“AD钙奶姐”迅速出圈;随后,又在元宵节晚上作为赞助商出镜;宗馥莉在2月2日小年夜当天为员工派发6亿元红包的消息也一度引发关注.....
宗馥莉曾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坦言,娃哈哈所在的食品饮料市场是一个消费需求不断变化的市场,在创新产品上, “健康”和“美味”是饮料行业的主流底层逻辑,在“健康”层面做大胆和彻底的创新,与新一代消费群体达成价值共振。
目前,娃哈哈旗下覆盖水系列、粥系列、茶饮品、奶茶饮品、奶类饮品、碳酸饮品等六大食品业务,其中娃哈哈AD钙奶、营养快线、桂圆莲子八宝粥、娃哈哈纯净水是知名国民品牌,而龙井绿茶、C驱动柠檬汁碳酸饮料、黑糖奶茶、晶钻水等多个新品牌是近年来的创新品牌。
宗馥莉也表示,公司正聚焦饮料制造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应用,并推动新的管理变革。其中,娃哈哈集团初步实现从自动化向智能化的转型升级,宏盛饮料集团打造的“宏胜超链智造”杭州基地2022年已投产。
来源:罐头图库
但宗馥莉面对的市场,已经与宗庆后创业时完全不一样,如今食品饮料行业“百花齐放”,大型饮品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也日益精进。
对娃哈哈集团来说,娃哈哈AD钙奶、娃哈哈桂圆莲子八宝粥以及纯净水等国民品牌仍然具有一定竞争力,但新产品的影响力还有待提升,这些问题还需要宗馥莉拿出更能打动市场的办法来突破。
不过,自宗馥莉进入以来,就致力于年轻化的IP打造,并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变革创新。
2016年,宗馥莉创立了饮料品牌KellyOne。直到她“掌权”后才开始大量在线下超市里出现。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3月左右,娃哈哈逐渐将更多冰红茶、无糖茶等新品铺到终端门店。
在去年底举办的娃哈哈集团2024年全国销售工作会议上,宗馥莉指出,2024年要真正打开销售新通路。
2024年,娃哈哈提出“2024年,正式确诊为“娃哈哈体质”的宣传语,并推出多种新品饮料,包括4种娃哈哈无糖纯茶、椰子牛乳饮品、牛奶饮品以及相关果汁医疗,但市场反响如何还有待观察。
可以看出,“二代掌舵人”宗莉馥有着雄心壮志,有信心和决心带领娃哈哈大步向前。
但今年7月的“宫斗”风波中,宗庆后胞弟宗泽后曾在朋友圈公开表示,“她(宗馥莉)最大的问题是:接班娃哈哈不应该考虑如何做大规模,如何赚钱,如何大刀阔斧改变现状。她首先要考虑是如何做好事做慈善?让所有人都认可你,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也可以发现很多人才,自然而然让大多数人认可你的接班。她却反其道而行之,火力四开,锋芒毕露,应了古语:刚易折。”
公开信息显示,宗泽后在宗庆后五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为贵州娃茅酒业集团实际控制人。
如今宗泽后的评价一语成谶,宗馥莉出任董事长全面接掌娃哈哈仅仅5天之后,刚刚准备在事业上大展身手,却因强硬的手段和态度,被老员工上了一课。
你怎么看如今娃哈哈职工持股会股东的抗争?宗馥莉的接班之路将会走向何方?评论区聊聊吧。
赞(31) | 评论 (11) 09月07日 20:40 来自网站 举报
-
【投资成仇!郑刚·果郡王上线晒借款证据,罗永浩·真还传走向何方?】
甄嬛与果郡王虐恋,“相爱相杀”照进现实?作者 | 高远山编辑丨武丽娟来源 | 野马财经继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改名“罗永浩·钮祜禄”后,因投资成仇的早期投资人紫辉创投创始合伙人郑刚也改名叫“郑刚·果郡王”,新一轮舆论战烽烟再起,看起来《罗永浩真还传》第二季跌宕起伏的剧情已... 展开全文投资成仇!郑刚·果郡王上线晒借款证据,罗永浩·真还传走向何方?
甄嬛与果郡王虐恋,“相爱相杀”照进现实?
作者 | 高远山
编辑丨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继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改名“罗永浩·钮祜禄”后,因投资成仇的早期投资人紫辉创投创始合伙人郑刚也改名叫“郑刚·果郡王”,新一轮舆论战烽烟再起,看起来《罗永浩真还传》第二季跌宕起伏的剧情已经展开。
前情提要是,8月26日罗永浩在微博连发两篇“雄文”,一篇自曝合计债务其实有13个多亿,目前已经还了8.24亿;另一篇“炮轰”锤子科技早期投资人、紫辉创投创始合伙人郑刚长期对其“造谣、诽谤、中伤”,因此决定对郑刚提起诉讼。罗永浩回应:“投资不是借款”。
此举引来了郑刚的反击,在朋友圈表示:“欢迎来告”,并且表示会将借款证据陆续晒出。
郑刚称,一开始没人看好一个高中辍学的英语老师造手机,他从锤子科技A轮开始,投资了几乎每一轮,合计近2亿。十年来,罗永浩与其聊天几乎所有内容都是要钱,但没想到最后“被耍了”。他在朋友圈提到在锤子科技最困难的时候,分两次借款给罗1500万元,出于信任,既没有签协议,也没有打借条,直到3年后才补签了借款协议。
当借款被罗永浩花完之后,罗永浩又来借钱时,郑刚称自己也没有钱,于是将自己的住房拿去抵押,贷款2000万借给罗永浩。并且晒出了与锤子科技当时财务总监的微信聊天记录佐证。
9月5日郑刚改名“郑刚·果郡王”并且发布《最新!郑刚回应罗永浩的万字“熊文”》。
郑刚在文章中提到罗永浩借用《甄嬛传》的谐音梗给自己立了还债的虚假人设,美其名曰“真还传“,并在社交媒体上改名”罗永浩·钮钴禄“。宣布高调“回宫”的目的是获取更大的流量变现获益,提振并不好看的股价和为即将发布的新产品造势。我决定将社交媒体昵称改名为:郑刚·果郡王(果郡王当初爱甄嬛爱得疯狂啊)。罗永浩要演戏,我就陪他演下去,我们可以共同出演《真还传说:郑刚·果郡王VS罗永浩·钮钴禄》。
郑刚说自己为基金投资锤子科技的失误承担主要责任,已经支付了4700万回购基金的97%。
不过,针对郑刚的控诉,罗永浩在9月6日上午发布了《对郑刚的新长贴的回复和事实澄清》,表示郑刚撒谎误导公众情绪。他强调,向郑刚借款1500万发生在2016年和2017年,不是2018年;紫辉的借款都有借款协议,已经找到了电子版文档。
目前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不过,在双方打响“舆论战”之前,已经打了一段时间的“诉讼战”。去年年初,郑刚方面就《回购条款》宣称对罗永浩方提起诉讼后,官司尚无定论,二人如今又要打官司。
昔日盟友走到对薄公堂、借助媒体互泼脏水的地步,不禁令人唏嘘。在锤子科技困难时互相扶持的投资人和创业者,一朝罗永浩在直播领域创业成功,双方为何不能共享荣华富贵却反目成仇?这背后究竟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内幕?
因利而分
创业者与投资人“相爱相杀”
在8月26日的文章中,罗永浩披露其债务大约13个多亿。目前已经还了8.24亿,仍在努力赚钱还债中。
2018年,罗永浩曾经公布过债务大约6亿,关于增加的差额,罗永浩说,在还债过程中,因为各种官司纠纷带来的额外赔偿,滞纳导致的各种罚款等等,使得债务总数多了近1个亿。另外,锤子科技当年融资时,获得过国有资本的3个亿投资和3个亿借款,共计6个亿,因为这3个亿借款的合同到期是2022年的年底,所以2018年开始的“真还传”第一季没有计入这笔。而3个亿投资原非债务,国有资本作为投资方本也应承担投资失败的结果,但从长远考虑,罗永浩还是决定把这3个亿投资记为债务进行现金偿还。
但其他投资人并不能以现金的方式拿回投资款。不过罗永浩表示,2020年春节后,启动直播电商公司,设计公司的股权架构方案时,其与合伙人也为锤子科技的老股东们做了5%的原始股方案;2022年启动细红线科技公司(罗永浩新创立的AR公司)时,因为细红线是一开始就是拿投资启动的公司,所以第一天就为锤子科技的老股东们留出了5%的原始股份。
罗永浩还在文章中称,交个朋友为锤子科技老股东做的5%原始股权方案,明年一月底落实时,将按照当年锤子科技投资比例分配给锤子科技的老股东,但“不包括郑刚,以及跟郑刚沆瀣一气,共同发起无赖诉讼的那部分锤子科技股东。”
罗永浩对锤子科技早期投资人紫辉创投郑刚特殊的“怨气”,源于这一年半以来郑刚在舆论场对罗永浩的声讨,罗永浩认为,这些言论属于“造谣、诽谤、中伤”。此外,郑刚还就投资锤子科技时签署的《回购条款》发起诉讼,要求罗永浩偿还投资本金等。罗永浩认为这是郑刚在不满足回购条件下的“耍无赖”,打流氓官司。
“对公司和我个人声誉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罗永浩表示。
因此,罗永浩认为在对锤子科技老股东的补偿计划中,把郑刚等人排除在外,属于“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的考量。
至于郑刚提到的,锤子科技出现资金链危机后,他收到了罗永浩的借款求助,于是通过旗下公司账户将1500万元打入了锤子科技的账户。到期没还一事,罗永浩表示锤子科技当年向郑刚的机构借款是属实的,到期后没还也属实。但罗永浩强调,这是“公司对公司”的借款。
在“真还传”第二季,这笔钱的还款顺序被罗永浩排在了“大结局前最后最后最最后的一笔”,并且表示如果让其本人替锤子科技还给郑刚的公司,前提条件是郑刚公开道歉等。如果郑刚不道歉,罗永浩将把这笔钱捐作公益用途。
“当郑刚联系锤子科技要求还款时,我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就让同事答复他:如果你要谈朋友感情,那我就个人掏腰包替锤子科技公司还你们公司这笔钱,但既然谈朋友感情,你就不能跟我耍无赖,在明明有白字黑字条款的情况下还打流氓官司逼我回购,也不能天天在网上辱骂我;如果你要跟我不谈朋友感情,一切公事公办,那公对公的借款,就不要让我个人替公司还款,这才叫公事公办。”罗永浩表示。
此外,罗永浩不止一次提到,“将对郑刚长期的造谣、诽谤、中伤行为进行正式起诉。”
面对罗永浩的“请战宣言”,郑刚迅速在朋友圈作出回应,表示:“欢迎来告”。
郑刚在朋友圈写道,“一整个上市公司、一整个公关团队、一整个严密策划,用了一周,忙坏了吧。你们觉得我需要准备多长时间?”“此外,公关团队火力全开表现很不错,团队集中了全国最佳媒体人、最佳危机公关人还拿了不少奖,预算没少给吧?欠钱的来告借钱给他救他的,你牛得不行了。欢迎来告,告了以后更多真相能够出来,是不是?”
来源:郑刚朋友圈截图
交个朋友的确有公关行业知名人士加盟。据豆瓣显示,交个朋友公关副总裁吴加录,先后在新浪网、奥美、联想集团、华夏幸福和美团就职。分别以乙方和甲方的身份,操作过多个传播量在百万级别以上的经典的公关案例,同时也收获了艾菲奖(EFFIE AWARDS)、戛纳国际创意节公关奖等一系列“公关奥斯级”的奖项。他还曾出版过《成为公关高手》一书,豆瓣评分8.2。
来源:豆瓣
至于郑刚已经打官司了,为何还要花时间、精力持续揭露罗永浩,郑刚表示:“看不惯罗永浩立的《真还传》还债人设,自损十万也要杀罗八百。”
昔日盟友反目
郑刚曾为罗永浩“炮轰”阿里
作为锤子科技的早期投资人,郑刚曾经是罗永浩坚定的盟友,不惜为之“炮轰”阿里。
2017年8月,郑刚在朋友圈里说道:“(锤子)差点被阿里巴巴害死!!明知道创业公司拖不起,前前后后弄了半年,最后说不!要是不是紫辉的坚持,你怎么在陌陌上赚了10亿美元!!”
而且,郑刚还帮创业者总结出了找阿里投资的几点经验:
1:没有钱、缺钱的情况下千万不要找他们,他们是大怪兽,对创业公司无法、不可能怜悯和雪中送炭;
2:对待这类公司不能区别对待,就是一个投资,没啥BAT不BAT的,在陌陌上也没帮屁忙,白给了;
3:他们天生就是接盘侠,不到企业发展的成熟期,千万不要让他们投!”
4:他们永远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你能给他带来多少增值,不是创业的你;
5:他们的投资人员都是打工的,一没资源,二没兴趣帮你增值,三没动力、没奖励帮你成功,你的死活和他无关!
6:到关键时刻他会按合同来执行,没有商量的余地。
彼时,阿里巴巴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以“投资不是公益,更不是慈善和借款”隔空回应了郑刚,并称“很多项目,投与不投,都是双方深入交流理解共识的过程,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商业行为。任何的投资都需要规范和严格的流程,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
作为我国互联网行业的重要玩家,2017年前后阿里巴巴有着大量对外投资,IT桔子统计,仅2017年一年,阿里巴巴投资并购金额便达到898.54亿元。
对身处创投圈的郑刚来说,对阵阿里巴巴,显然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甚至对公司业务、被投项目产生影响。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郑刚为锤子科技“炮轰”阿里承受压力的同时,罗永浩自己与阿里的合作并没有停下。
2022年10月20日,罗永浩发布朋友圈,显示入驻淘宝直播。随后,交个朋友与淘宝的合作逐渐升温,不仅推动旗下多名主播入驻淘宝直播,还频繁与淘宝官方互动。2023年618期间,罗永浩甚至在淘宝卖出了一个价值200万元的国产商用卫星。
来源:罗永浩淘宝直播截图
此外,交个朋友已在2023年7月通过借壳世纪睿科曲线上市,其曾在当年半年报中提及,抖音、淘宝和京东三平台的跨平台运营,是推动新媒体服务业务板块收入同比大幅增加640.7%的重要原因之一。
罗永浩本人并未直接持有交个朋友公司股份,但双方依然显示出宾主尽欢的景象。
并且,罗永浩新创立的AR公司细红线科技,其天使投资人之一的吴泳铭,正是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之一。
罗永浩给外界的印象是广结善缘、化敌为友,但是却和早期投资人紫辉创投的郑刚闹到如此地步,令看客一时也分不清是非曲直。
没有永远的朋友
只有永远的利益?
而在昔日盟友终于创业成功之时,郑刚却与罗永浩反目,如今双方争议的焦点之一是,当创业者创业成功,对此前项目的投资人是否,以及应该给予多少补偿?
郑刚此前多次提及罗永浩在创业细红线科技时,曾希望以价值约3500万元左右的新公司股权,抵消此前锤子科技接受的15亿元投资款。郑刚觉得这一“补偿”太少了,希望事业成功的罗永浩能回购锤子科技的投资款。而罗永浩认为,投资不是借款,给是情分,不给是本分。
其实对“投资不是公益,更不是慈善和借款”的观点,罗永浩和郑刚都表示认同,但双方又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在近日的纷争中,二人也都对此观点作出了自己的阐释。
罗永浩认为,“投资不是借款,自己决策的风险投资失败的时候,就得认。”“ 创业者拿基金的投资,只要尽了全力,亏钱后,并没有法律和商业伦理方面的责任。当然,从情感和道义上,如果创业者愿意在下一创业项目启动时,为前一个项目亏了钱的投资者做一些补偿,是非常重情义的做法。但这不是创业者的义务和本分,也不是常规做法。”
郑刚也曾表示,其投了100多个移动互联网项目,失败了80%,目前为止一个都没有发起回购请求。
至于如今一定要罗永浩发起回购,郑刚此前的说法是“这个人:人设做好了,但是里面一套、外面一套。”此前,郑刚曾在朋友圈转发文章并内涵:“造完了你的投资款后,把投资协议中签了字的责任和义务丢一边,再造条船‘财富自由了’,反过来嘲笑投资人是‘阿猫阿狗’的,投资人不会放过你的。”
来源:郑刚朋友圈截图
郑刚朋友圈转发的是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的文章,其中提到,“投资10年了,投资人给企业发出赎回的请求合情合理,企业有能力的理应配合。”
而从2013年的第一笔投资款来计算,郑刚公司对于锤子科技的投资也已经超过十年。不同的是,被投公司锤子科技尚在苟延残喘,但创始人罗永浩已经东山再起。
郑刚此前在接受“光子”专访时提到,锤子科技2017年9月签署的D轮融资协议中,明确提及公司如果5年内没有实现IPO,需要进行回购,并按照年化5%收取股息,如公司无法支付赎回款项,创始人应承担连带赎回义务。
罗永浩方面并未对此条款作出回应,不过据其本次“雄文”中描述,“尽管当年的风险投资协议上有白纸黑字的清晰条款注明,锤子科技的投资股东如果要强制我回购锤子科技的股份(这个‘强制回购’的意思就是投资失败后,投资方逼创始人偿还投资本金),必须有超过50%的投资人股东签字同意才能触发回购。但郑刚折腾了半天,也只拉拢了20%多的投资人一起逼我回购,离法律协议明文约定的50%相去甚远。”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认为,如果投资失败能赎回,将损失转嫁给创业者,那和银行有什么区别?那么投资者是按照银行贷款利率取得收益、还是投资回报?而且除非双方投资协议明确规定,无论什么情况创业者个人都要承担回购担保的义务,否则创业者没有任何补偿或回购的责任。不过若有条款就没什么可争执的。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首先,创业人在多次创业并成功后,是否需要对最初创业中投资人的款项进行赎回,这主要取决于投资协议中的具体条款以及双方之前的约定。如果投资协议中明确规定了赎回条款,且创业人在成功后有能力履行这一义务,那么从《合同法》的角度来看,创业人应当遵守协议,进行赎回;其次,如果投资协议中没有明确的赎回条款,或者创业人当前的经济状况不允许进行赎回,那么这并非创业人的法律义务。然而,从道德和情义的角度出发,如果创业人愿意并能够给予投资人一定的补偿或回报,以感谢他们早期的支持和信任,这无疑是一种积极和正面的行为;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创业过程中的风险是双方共同承担的,投资人应当对自己的投资决策负责,而创业人则应当全力以赴地经营企业,争取为投资人创造最大的价值。
郑刚方面与罗永浩方面针对《回购条款》的官司还在进行中,如今,二人又在“真还传”第二季打起了“口水战”。对于这对昔日盟友闹到如此地步,你怎么看?评论区聊聊吧。
赞(1) | 评论 09月06日 20:41 来自网站 举报
-
【“少爷”留学归来变“负二代”,曲美家居上半年欠债46亿】
“负二代”是人设,曲美的债还得曲美自己还!作者 | 于婞编辑丨武丽娟来源 | 野马财经“有钱人家孩子叫富二代,家里有工厂的叫厂二代,(曲美家居)这公司是我爸的,负债48个亿,我是啥二代啊?”“留学回家后得知,股票已经下跌了90%”……今年4月,曲美家居(603818.SH)创始人... 展开全文“少爷”留学归来变“负二代”,曲美家居上半年欠债46亿
“负二代”是人设,曲美的债还得曲美自己还!
作者 | 于婞
编辑丨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有钱人家孩子叫富二代,家里有工厂的叫厂二代,(曲美家居)这公司是我爸的,负债48个亿,我是啥二代啊?”“留学回家后得知,股票已经下跌了90%”……
今年4月,曲美家居(603818.SH)创始人赵瑞海之子赵泽龙开始在抖音更新短视频,从“富二代”变“负二代”,“子承父债”“父债子还”等一系列的标签,让赵泽龙一炮而红。还有不少网友评论区许愿希望赵泽龙能带曲美家居重返巅峰。
来源:赵泽龙视频截图
但今年上半年,曲美家居业绩依然惨淡。据公司近日发布的半年报显示,曲美家居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8.03亿元,同比减少7.4%;归母净利润仍亏损1.25亿元。上半年,曲美家居负债合计45.95亿元。
而曲美家居的股价比赵泽龙2019年回国时还低,截至9月6日报收2.46元/股,总市值16.95亿元,较2015年的39.96元/股的高点下跌93.84%。
曲美家居半年报发布后,就在9月3日,靠“负二代”身份火了一把的赵泽龙又在视频中明确:“曲美的债是曲美自个还。”不过目前该视频已被删除。
来源:赵泽龙视频截图
上半年负债合计45.95亿
实际上,家居行业的需求主要来自于新房装修和二手房或租赁的翻新装修,随着上游房地产市场疲软,内需不振,家居行业亦深陷冰寒之境。除了曲美家居外,居然之家(000785.SZ)、欧派家居(603833.SH)、顾家家居(603816.SH)、志邦家居(603801.SH)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这是曲美家居连续第二年半年报业绩亏损,不过好消息是,公司归母净利润较去年同比增长20.41%,亏损有所收窄。半年报显示,这主要是本期人工、原材料成本下降及销售费用下降所致。
负债方面,也比“少东家”回国时少了2个“小目标”。半年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曲美家居负债合计45.95亿元。但与上述家居公司相比,曲美家居上半年的资产负债率依然是最高的,达66.06%。
这么高的资产负债率并非曲美家居常态,实际上2017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只有22.49%。
2018年,因为豪掷40.6亿收购挪威家居上市企业Ekornes,曲美家居资产负债率当年即飙升到77.73%。这是当时中国家居行业最大的海外并购案,甚至直到如今仍无公司打破其纪录。
Ekornes拥有80多年的发展历史,旗下Stressless品牌被誉为“全世界最舒服的椅子”,是全球舒适椅品类的销售冠军。
但2017年,曲美家居归母净利润2.46亿元,总资产只有21.59亿元。为了完成这起“蛇吞象”式的收购,曲美家居靠大股东质押股份拿到了15亿元、使用了上市募资剩余的2.68亿元、还向银行抵押贷款18亿元,东拼西凑把钱弄齐,但也因此背负了巨额债务。
而收购完成后,地产行业就开始“过冬”,家居业也因此受到牵连。赵瑞海曾对媒体表示:“我们收购的标的很好,但收购的时机不好。”
不过通过对Ekornes的并购,曲美家居获得了Ekonres在全球的优质供应链资源。2017年,曲美家居境外主营业务的收入占比只有0.2%,到了今年上半年,曲美家居境外收入占比高达71.38%。
赵瑞海认为,通过Ekornes的渠道,可以解决曲美家居出口的问题,倘若靠公司自身情况拓展,10年也建立不起来。
而随着欧美市场消费逐步回暖,Ekornes盈利能力在上半年呈现改善趋势,营收3.07亿元,净利润亏损5263万元。虽然依然亏损,但较去年同期的亏损8010万元大幅收窄。
公司负债,“少东家”不管?
不过不论公司经营好坏,抑或是债务多少,都跟自称“负二代”的赵泽龙关系不大。
赵泽龙出生于1997年,当时冯小刚导演的《甲方乙方》正在热映,其中有句台词:“哎呦喂,你看人家这家具店,真大真气派,进来就是不买东西看着心里都痛快。”而这一家具店,正是取景于曲美家居。
可以说赵泽龙是在曲美家居的上升期含着金汤匙出生,实打实的“富二代”一位。但他从小淘气任性,不按父亲赵瑞海安排的升学路径发展,在15岁那年自己联系学校后,便前往美国留学。
2019年,学成归来的赵泽龙决定到父亲的集团一展身手,但被“拒之门外”。
从股权结构来看,曲美家居的实控人为赵瑞海和赵瑞宾兄弟,二人分别持股18.59%和18.2%。赵泽龙并不在前十大股东之列,最新财报中也未见其名。
今年五月,赵泽龙曾以曲美家居集团战略顾问的身份参加公司活动并发表讲话,但翻看公司董监高团队,赵泽龙却不在其之列。
来源:曲美家居
也就是说,从目前的信息来看,赵泽龙的身份只是曲美家居实控人之子。
实际上,即便是实控人,也不需要亲自偿还上市公司的负债。因为上市公司作为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实体,其债务通常由公司以其自身的资产来承担,而不是由实控人直接偿还。
而仅作为上市公司实控人的儿子,威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兆全律师表示,“父债子还”的情况不大可能出现。
如今凭借“二代”身份勇闯网红圈的也不止曲美家居“少东家”一个。如洁丽雅集团创始人的孙子石展承,靠短剧《毛巾帝国》及“毛巾少爷”的人设在网络走红后,便在抖音开启了带货直播,目前石展承抖音粉丝数量已达102万;特步的“千金”丁佳敏和七匹狼“公子”周力源,二人因为举办婚礼也收获了众多粉丝的流量“份子钱”,目前丁佳敏也在抖音积累了超82万粉丝;再往前翻,好利来创始人罗红大儿子罗昊因与网红周扬青参加综艺被观众熟知,二儿子罗成也靠短视频走红,并在抖音积累了303万粉丝。
在用“负二代”的标签博流量的同时,赵泽龙也一直在强调自己是“创二代”。
他在短视频中介绍,其在美国上学期间看到了家居出海的商机,于是开启了自己的供应链生意,在美国创立的家居品牌。起初卖沙发无人问津,但三个月后销量暴增,还独立拿到了千万美元的融资。
来源:赵泽龙视频截图
对于“父债子还”的质疑,赵泽龙也在视频中明确回应过:“曲美的债是曲美自个还的”。不过赵泽龙表示:“第一责任人肯定是我们家,我认为我们家族有义务和责任把公司经营好。”
中国家居/设计产业互联网战略专家王建国对《消费者报道》称,赵泽龙在“家居二代”中并非孤例,“目前,年轻人成为装修、家具的主流消费群体,他们也会接受线上平台的传播、营销方式。‘家居二代’们以这种方式继承父业,想办法用新的商业形态、新的平台去做如此转化,这样的努力值得肯定。”
虽然赵瑞海目前只有59岁,赵泽龙暂时也未有接班曲美家居的迹象。但不少人还是对赵泽龙寄予了希望。有网友在赵泽龙视频评论区称:“带领曲美重回40元,少爷。”赵泽龙回复了一句:“收到。”
来源:赵泽龙视频截图
谁来托举曲美家居?
实际上,曲美家居的年龄比“少东家”赵泽龙还要大上几岁。
在卖家具之前,赵瑞海曾是一个裁缝,那时他做的沙发套款式独特新颖、尺寸精准,卖得非常好。而在做沙发套时,为了能让顾客直观地看到他的作品,赵瑞海做了个木架子,将沙发套套在上面展示。这一举动不但方便了顾客,还让赵瑞海看到了创业的更多可能性。于是在做裁缝之余,他又跑到沙发厂偷偷学做沙发。
做裁缝培养出来的审美被赵瑞海很好地运用到了沙发制作上,他第一次把做好的成品沙发带到展销会上,就被一个海外华人以200美元的价格买走了。这更坚定了赵瑞海转型的念头,于是1987年,赵瑞海东拼西凑了4000元钱,正式创建了建华工贸公司(曲美家具集团前身),开始生产家具。
到了199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赵瑞海在国外的画报上看到许多弯曲型家具,造型柔和,国内还没有厂家生产。于是他心动后又立即行动,远赴欧洲学习弯曲木技术,并在1993年创立了曲美家居。
在时代浪潮的助推下,曲美家居迅速发展壮大,并在2015年登陆A股,最高市值一度接近280亿元。
但时移势易,在家居企业“出海”的浪潮下,曲美家居也大手笔海外收购,背上了高额债务。而随着房地产行业下行,导致消费者购买力的下降,进而影响到家居产品的需求。但与此同时,家具出口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国内家具厂 商纷纷出海寻求全球化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
如今“少东家”出手,不但为自己斩获了15万的粉丝,还为曲美家居在互联网上打开了知名度。
2024年上半年,国内家具消费需求受到房地产行业销售下行的影响持续走弱,竞争加剧,但海外市场需求有所回暖,尤其是欧洲市场进入到二季度以来,家具行业动销普遍呈现同比增长态势。
而让曲美家居背上巨额债务的海外子公司Ekornes资产规模为29.8亿元,占上半年曲美家居总资产的比例为42.85%。
未来,曲美家居的业绩和股价将靠什么托举?评论区聊聊吧。
赞(3) | 评论 09月06日 20:18 来自网站 举报
-
【活久见!庚星股份20枚公章丢失,三名高管集体下课】
印章、证照遗失“罗生门”。作者 | 高远山编辑丨武丽娟来源 | 野马财经随着新老高管的聘任和罢免,庚星股份(600753.SH)新东家又一次取得了胜利,老东家被逐渐挤下牌桌。然而旧权和新势力的较量还在持续上演,这部大型连续剧依旧没有结束的苗头。9月4日晚间,庚星股份发布... 展开全文活久见!庚星股份20枚公章丢失,三名高管集体下课
印章、证照遗失“罗生门”。
作者 | 高远山
编辑丨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随着新老高管的聘任和罢免,庚星股份(600753.SH)新东家又一次取得了胜利,老东家被逐渐挤下牌桌。
然而旧权和新势力的较量还在持续上演,这部大型连续剧依旧没有结束的苗头。
9月4日晚间,庚星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原经营有关人员尚未将公司印章、证照资料移交给公司现任经营有关人员,公司印章、证照资料已处于失控状态,对公司正常运营造成持续不利影响。
庚星股份新旧势力的交战也引发上交所火速发函。9月4日,上交所就庚星股份公章及证照资料有关事项明确监管要求,涉及对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
图源:公告
此前8月底,庚星股份人员再发生变动,一方面选举了蒋彬彬为副董事长、总经理,聘任汤峰峰为公司董事会秘书、徐鹏为公司财务总监;另一方面,解聘汤永庐的总经理职务、李秀新的董事会秘书职务以及梁明媚的副总经理职务,且三位均不再担任公司其他任何职务。
与此同时,庚星股份还发布了一份关于公章及证照资料遗失的公告。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8月28日晚,庚星股份新管理团队曾在进行印章等资料交接时与庚星股份原总经理汤永庐爆发冲突,事件以汤永庐方扣留约20个子公司印章告终。
如今庚星股份坐不住了,称已向地方政府、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寻求帮助和支持,后续也会积极采取相关法律措施,继续追讨或补办公司相关印照等。
截至9月5日收盘,该公司股价为5.15元/股,市值仅12亿元。2024年以来,庚星股份股价已累计跌超50%,和2021年的高点46.5元/股相比,更是大相径庭。
印章、证照遗失“罗生门”、
二股东也加入酣战
8月29日,庚星股份公告称,公司有关人员称公司印章、证照资料已遗失,未能办理有关移交手续。
不过,关于印章、证照的移交事宜,庚星股份原总经理汤永庐有不同说法。
据“中国网”官方财经账号“中国网财经”报道,汤永庐称,8月28日董事会结束后,新董事会成员带着10余人前往庚星股份全资资子公司上海庚星能源(汤永庐为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办公室场地,在没有对原高管书面正式解除职务和员工面谈的情况下,强行闯入各个部门并暴力围堵人力部、董办、财务部等多个部门,强行对各部门进行搜查。第一大股东还利用已经控制的新董事会掌控信披密钥,对外公告与事实不符的公章丢失情况。“我们全体在此声明:上市公司章证照安全完整存放于公司,从未丢失。”
庚星股份也在9月4日的公告中描述,从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公司印章、证照资料从未遗失的相关声明。
关于庚星股份原管理团队始终没将印章及证照完成平稳移交的原因,汤永庐曾向《每日经济新闻》坦言,其有两个需求:其一是希望庚星股份控股股东浙江海歆出具方案对员工进行合理的赔偿和安置;其二是公司新、老实控人见面沟通。但浙江海歆方面并没有就以上诉求和他展开沟通。
汤永庐还表示,庚星股份新8月28日晚上8点多派多人来办公室“抢夺”公章,原管理团队是出于保护上市公司利益的角度“保护”相关章证照。
对此庚星股份回应了汤永庐的上述说法,称其从没有电话或书面联系过他们。关于新“抢夺”公章之说,庚星股份称“是汤永庐先抢,我们是合法拿回来”,如果觉得印章、证照交给新的管理团队不合理,那么可以交给上交所,由监管机构保管,这样公司也可以正常运转。庚星股份还表示,将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利。
但汤永庐则直言,他曾向庚星股份新董事长赵晨晨、总经理蒋彬彬不止一次当面、电话沟通过。现如今,因为新管理团队无视他们的诉求,他已经向上交所举报了对方虚假信披的违法行为。
双方各执一词,事情就此陷入“罗生门”。
图源:罐头图库
野马财经注意到,新老管理团队酣战之际,庚星股份的二股东也将庚星股份起诉了。
9月2日晚间,庚星股份公告称,福州市长乐区人民法院已受理二股东福建瑞善诉公司决议撤销纠纷一案。
福建瑞善的诉求是,撤销庚星股份于7月31日作出的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在这场股东大会上,原管理团队的相关董事全部“出局”。
福建瑞善认为,浙江海歆在召开此次股东大会及作出决议的过程中,存在严重违反法律及公司章程约定的情形,包括选举董事的前提是罢免,导致选举议案无法实行累积投票制度;被提名的独立董事未完成独立性声明;选举后独董人数少于董事会成员人数的三分之一。
对此,庚星股份回应称,经自查,该股东大会出席会议的人员和召集人的资格合法有效,表决程序和表决结果也合法有效。
天眼查信息显示,福建瑞善成立于2023年9月,实控人为姜卫威。同时,庚星股份的参股公司武汉敏声新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武汉敏声”)也曾有董事名为姜卫威,姜在武汉敏声的大股东宁波闵芯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宁波闵芯”)中持股10%。
公开信息显示,宁波闵芯的大股东梁赛英与庚星股份原实控人梁衍锋关系匪浅。天眼查信息显示,梁赛英目前仍然担任着江苏中庚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事件陷入僵局,新旧的矛盾该如何解呢?上海汉联律师事务所宋一欣律师表示,一般这类纠纷,都是通过地方证监局协调或者通过法院诉讼解决。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股权变更后的纠纷,发生过多次,股权变更后,管理权一定会发生变更,新股东和老股东之间应该秉承合作的精神和尊重股权变更的实际来进行交接,而不是简单的推倒重来,也不是拒不移交。
此外,宋一欣律师还称,如果协调不成,只能通过诉讼解决的话,这个过程会很漫长。受到损害的实际上是中小投资者,他同时呼吁,中小投资者应当发发声,让大股东之间妥善解决,不要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管理。如果这场纠纷对中小投资者造成损失又存在虚假陈述,那么中小投资者应当向有关责任人提出民事赔偿。
新旧老板“内斗”
三位“打工人”被解聘8月28日庚星股份发布变动时,其实控权的“内斗”也初见分晓,随后便开启了新老实控人印章、证照交接大戏。此前实控人中庚集团因流动性危机股权被冻结并法拍,而新上位的实控人浙江海歆借此机会入主,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在这三位高管被解聘的一个月前,庚星股份董事会刚刚“大换血”,8名老董事被“一锅端”。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董事会成员大多由原控股股中庚集团提名,前董事长梁衍锋也是庚星股份的原实际控制人。而此次被解聘的三位高管均入职公司不久,从“打工”经历来看,并不完全算是中庚集团的人。
其中,前董事会秘书李秀新2023年9月1日才上任,他出生于1984年12月,硕士研究生学历。历任元翔(厦门)国际航空港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事务主管,浙江天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事务经理,上海泛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安信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信托经理,风险管理经理,上海水星家用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董秘办主任。
前总经理汤永庐2023年5月22日上任,他出生于1979年5月,法律硕士研究生,中级经济师。历任华夏银行,恒丰银行福州分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博信股份董事长兼总经理,法定代表人,战略委员会主任等,2023年3月就职于庚星股份。
副总经理梁明媚2022年12月才加入庚星股份,分管财务及融资工作。她出生于1975年11月,硕士研究生学历。历任霍英东基金会秘书,霍英东集团有荣新技船队特派员,霍英东集团南沙蒲州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并先后就职于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集团。
如此来看,三位“打工人”都加入公司不久,属于在新老实控人内斗的过程中不幸“中枪”,就此结束了在庚星股份的职业生涯。
图源:罐头图库
而在三位高管被解聘的前一天,庚星股份刚刚发布了半年报。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2.234亿元,同比增长6.7%;净亏损3659万元,同比下滑85.34%。
发布业绩的同时,庚星股份还公告称,公司独立董事虞丽新无法保证公司2024年半年度报告真实、准确、完整,在公司8月26日举行的董事会会议上,对审议通过公司《2024年半年度报告(全文及摘要)》的议案投弃权票。
总经理曾强烈反对董事会换血
就在8月1日,庚星股份发布2024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原董事会中的8名董事以及监事吴国均被罢免。
庚星股份此前公告,7月11日收到浙江海歆以邮件形式向公司董事会提交的相关函件,浙江海歆拟于7月31日自行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对包括罢免董事在内12项议案进行审议。
据《每日经济新闻》现场报道,当日股东大会现场约有近40人,其中浙江海歆方面人士占据大多数。庚星股份董事会的九名成员中,除由浙江海歆提名的董事赵晨晨外,仅有董事、总经理汤永庐一人抵达现场。直至会议结束,包括董事长梁衍锋在内的剩余7位董事会成员均未现身。
在股东代表发言环节,汤永庐代表中庚集团提出异议,称本次股东大会的选举议案实际以罢免议案获审议通过为前提,在罢免议案没有结果出来之前,被选举的董事人数、人员在本次股东大会中具有不确定性,客观上限制了其他具有提名权的股东行使提名权,同时也客观上导致选举议案无法实行累计投票制度。
来源:罐头图库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表示,任何股东都有权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但临时股东会需要董事会召集,如果董事会无合理理由不召集,那么监事会也可以召集,如果监事会也不召集,那么股东可以自行召开。罢免议案和推选议案可以同时提出,因为罢免议案可以同时包含推举的内容,所以所谓罢免和推举应分开的理由并不充分。
代表旧主势力的董事会成员席位被罢免,新东家似乎也并不好过。
据浙江海歆现任财务负责人徐鹏向《每日经济新闻》透露,尽管身为庚星股份控股股东,浙江海歆却一直被公司的经营拦在门外,对公司的实际情况不甚了解。“我们虽然顶着控股股东的名头,但我们跟所有中小股东是一样的,拿到的资料只有公开信息,我们连公司的基础资料都看不到”。
其实,交接之后的5个月里,浙江海歆与前实控人梁衍锋掌握的庚星股份董事会一直“针锋相对”。
在浙江海歆成为庚星股份控股股东两天后的3月22日,庚星股份召开了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董事会共计提出了4项议案,有三项均被否决。
5月21日的2023年度股东大会上,有关修订《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的议案和为全资子公司提供担保额度的议案均遭到否决。
6月15日,庚星股份公告,新控股股东浙江海歆发函,要求增加临时提案,罢免梁衍锋、倪建达等董事职务,封松林、张立萃等独立董事职务,共计8名董事,以及吴国监事职务,并补选相关董监高人员。
针对此提案,庚星股份董事会以1票同意,8票反对,0票弃权的投票结果,决定不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上交所就此下发《监管工作函》,要求公司董事会充分保障相关股东依法合规行使股东权利。
6月18日,庚星股份回复了上交所的《监管工作函》,称浙江海歆拟无故罢免公司董事、监事,且提名前期均未参与公司生产经营的董事候选人、监事候选人,不利于公司经营管理的稳定性及决策的连续性,不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同时可能损害全体股东尤其中小投资者利益。
庚星股份表示,控股股东提出的8位董事“违背勤勉义务和忠实义务”,缺乏有关证明资料,缺乏事实依据。目前,公司尚在任期内的现任第八届董事共计9名,资格均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等相关规定,不存在应当解除其职务的情形。
庚星股份还称,直至6月15日公告之日,公司其他股东方才知悉《罢免议案》,无法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在股东大会召开十日前提出选举董事的相关临时提案,并书面提交董事会,剥夺了公司其他股东提名董事的权利。
来源:罐头图库
6月27日,公司董事会不同意浙江海歆提请公司董事会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请求。公司监事会认为,董事会此前拒绝浙江海歆临时提案的理由充分、合理。
而此次“内斗”,控股股东浙江海歆直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成功罢免8名董事,新老东家的矛盾摆在了明面。
随着新老高管的聘任和罢免,老东家则被逐渐挤下牌桌, 与此同时又发生了一出抢夺印章、证照的闹剧。
上市27年,卖壳、易主、转型
被“河南富豪”4次举牌
2023年3月之前,庚星股份还叫东方银星,而在更早,它的原名叫“河南冰熊保鲜设备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上市之初是国有控股公司,主营业务是冷藏冰柜,后来因经营不善而遭ST。
2005年,银星智业入主“*ST冰熊”,更名为东方银星。重组之后的东方银星,转向房地产业。然而,2010年之后,东方银星的房地产业务进入停滞状态,没有相关收入,2012年-2016年开始依靠建材贸易获得微薄利润,勉强可以超过1000万元左右的营收,没有退市。
来源:Wind 单位,万元
业绩虽不出彩,但是那个时期,“小市值”的壳资源成为各路资本争抢的对象。2013年,经过连续四次举牌后,豫商集团收获20%的股权,成为东方银星第二大股东,随即拉开股东内斗序幕。而后,银星集团通过缔结一致行动关系将持股比提升至29%。
豫商集团是一家以从事房屋建筑业为主的企业,是韩宏伟的商业布局之一。《2023年胡润百富榜》上,其家族身家已达60亿元,被认为是河南永城“首富”。除豫商集团外,其旗下还有海银财富、上海贵酒(600696.SH)等资产。海银财富隶属于美股上市公司海银控股(HYW.O),韩宏伟与其子韩啸合力搭建起“海银系”。不过,如今号称中国第三大财富管理公司的海银财富,也传出产品延期兑付的消息。
2015年8月,银星智业将所持东方银星股份全数转让给了晋中东鑫建材贸易有限公司(简称“晋中东鑫”),彻底退出。主角换了,宫斗还在继续。豫商集团不断增持,一度出现了“双头董事会”的局面。
2016年10月,晋中东鑫持股比例上升至32%,刚好超过持股31%的豫商集团,保住了第一大股东位置。
2017年,晋中东鑫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将其持有的3837.44万股(占总股本29.98%),以56.03元/股的价格,溢价五成出售给中庚集团(业务领域涉及住宅开发建设、产业运营、金融服务、酒店管理等),转让价款合计21.5亿元。
在中庚集团入主东方银星之后,豫商集团逐渐放弃对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觊觎。2019年开始减持,一个月内持股比例由22.52%下降至12.52%,2019年底最终退出前十大股东。此后,中庚集团又数度增持,最终持股比例达到35.57%,成为东方银星控股股东。
2019年4月20日,东方银星公告称,将“河南东方银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福建东方银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公司注册地也由河南省商丘市变更至福建省福州市。2023年3月,公司证券简称由“东方银星”变更为“庚星股份”。
来源:罐头图库
经历三次身份的转变,庚星股份又面临大股东更替的现状。
2月29日,浙江海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以每股7.09元,总价约3.93亿成功竞得5550万股;竞买人福建瑞善科技有限公司以每股单价6.89元,总价约7690.9万元竞得1116.24股。
3月1日,福建瑞善科技又以每股单价6.91元,总价共人民币9162万元,竞买成交1326万股;竞买人魏巍以每股单价6.02元,总价共人民币4.31万元,竞买成交7175股。
拍卖完成后,浙江海歆能源一举成为庚星股份最大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频繁易主,庚星股份还受到半导体、产品集成企业闻泰科技(600745.SH)董事长张学政的“青睐”。2023年第一季度,张学政出现在庚星股份十大流通股东列表,排在第八位,持股0.4%,截至2023年9月30日,持有庚星股份0.48%股份。张学政个人直接持有闻泰科技2.98%的股份,又通过闻天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持有12.39%股份。
新东家入主5个月才拿下实权,公章却意外不见,你怎么看?你认为中小投资者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留言聊聊吧!
赞(2) | 评论 09月05日 20:59 来自网站 举报
-
【徐翔输了官司!操盘文峰股份手法曝光】
如果事成,徐长江获利42亿、徐翔获利15亿。作者 | 高岩编辑丨 武丽娟来源 | 野马财经资本市场上演了一出“蚂蚁”撼动“大象”的戏码!9月3日晚间,上海久诚律师事务所许峰律师团队在上披露,代理了4位投资者就徐翔、徐长江操纵文峰股份(601010.SH)证券一案的索赔官司,一审大... 展开全文徐翔输了官司!操盘文峰股份手法曝光
如果事成,徐长江获利42亿、徐翔获利15亿。
作者 | 高岩
编辑丨 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资本市场上演了一出“蚂蚁”撼动“大象”的戏码!
9月3日晚间,上海久诚律师事务所许峰律师团队在上披露,代理了4位投资者就徐翔、徐长江操纵文峰股份(601010.SH)证券一案的索赔官司,一审大获全胜。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徐翔、徐长江分别向4名投资者刘某、周某、张某、王某赔偿损失5.38万元、85.97万元、18.28万元、0.63万元,合计金额达110.26万元。此外,文峰股份对上述赔偿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后续可向徐翔、徐长江追偿。
图源:一审判决书
不过,目前尚不知三名被告是否会向法院提起上诉,如果在时限内提起,该判决则未生效,如果均不提起,则一审判决生效。
据许峰律师透露,该案也是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选定的示范案件。该案的原告有4名投资者,法院委托中证资本市场法律服务中心逐笔对投资者在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行为开始日(2014年12月23日)至影响消除日(2015年5月27日)期间买卖文峰股份股票的交易价格与当日拟制真实价格的价差、盈亏相抵进行结算。经测算,四名被告的损失分别为5.38万元、85.97万元、18.28万元和6332.92万元。该案的被告则是:徐翔、徐长江、文峰股份。案件是在2021年7月19日正式立案的,此后分别在2023年3月1日和2024年5月6日两次公开庭审后宣判的。许峰提到,后续还有一些符合条件的投资者计划向法院提起索赔诉讼。
图源:罐头图库
依据一审《判决书》:徐长江、文峰股份的委托代理人出庭,徐翔无正当理由不出庭,被法院缺席审判。
三者均被列为被告,是因为文峰股份是一家主营零售百货的上市公司,旗下百货开业超过26年,是徐翔操纵证券市场案的涉案公司之一,原董事长徐长江也在涉案高管名单之列。
对此,文峰股份证券部工作人员回应称,公司判断认为公司是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所以承担的经济责任有限,在实际承担责任后公司有权向徐翔、徐长江进行索赔。后续如果达到信披要求,公司会及时进行公告。
徐翔操盘文峰股份手法曝光
而细细研读一审《判决书》,可以复盘出徐翔操盘文峰股份的套路以及赚钱模式。
法院查明,2014年10月至12月,徐长江欲减持其控股的文峰集团、新有斐大酒店持有的文峰股份股票,与徐翔认识后多次合谋商定:由徐翔负责二级市场股价并接盘徐长江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的股票,徐长江将部分文峰股份股权转让给徐翔,控制文峰股份发布股权转让、“高送转”等信息,共同拉升股价以实现高位减持套现目的,减持底价14元/股,超出部分五五分成。
图源:一审判决书
首先,在2014年12月20日,徐翔以其母亲郑素贞的名义,与文峰集团签订购买14.88%股权的转让协议,转让价格8.6亿元。12月23日,徐长江控制的文峰股份发布了公告,由此,郑素贞成为了文峰股份二股东。2015年2月28日,公布2014年报同时披露每10股转增15股并派发现金红利3.6元的利好消息。2015年4月7日至5月13日,徐长江通过大宗平台减持4.5亿股,徐翔通过他人账户在2级市场上接盘后全部抛售。期间股价最高涨幅高达500%。
图源:一审判决书
一审《判决书》披露,2014年12月23日至2015年5月13日,徐翔使用陈赛静等16个账户,通过竞价交易连续买卖文峰股份股票,期间共有93个交易日,账户组在40个交易日有成交,占比43.01%。在股权转让公告发布后,账户组买入量明显放大,在承接徐长江大宗交易平台股份期间也有买入行为。同期,上证综指涨幅44%,文峰股份涨幅256%,偏离211.8个百分比。此前同时段换手率为115%,期间换手率345%。徐翔通过上述方式买卖文峰股份股票获利4.5亿元左右。徐长江减持套现67.6亿元,盈利51.5亿元,违法所得34.1亿元。徐长江减持之后,按照双方约定应付给徐翔报酬10亿余元,但(因东窗事发)尚未支付。
图源:一审判决书
法院认定操纵行为开始日为2014年12月23日,影响消除日为2015年5月27日,期间交易文峰股份股票的行为与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行为具有因果关系。许峰提到,在此期间投资者交易文峰股份出现损失,可以仿效该案通过索赔诉讼进行追偿。
徐翔于2015年11月1日东窗事发,身穿白大褂,在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附近被抓。徐长江于2016年9月7日辞职,因涉嫌犯操纵证券市场罪在同年12月29日取保候审。
图源:罐头图库
2017年4月27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操纵证券市场罪判处徐长江两年六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12亿元,徐长江违法所得25亿元依法上缴国库,两者叠加共计37亿元。
稍早一点2017年1月22日,徐翔被青岛中院判决犯操纵证券市场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6个月,而在法院追缴违法所得后,徐翔家庭剩余约120亿财产待处理,此外,徐翔本人尚有110亿罚金待缴纳,随后徐翔妻子应莹提出离婚分割财产,但直至徐翔2021年出狱仍未离成。
徐翔曾公开反对收购,文峰股份让步
2021年7月9日,徐翔刑满出狱。仅仅4个月后的2021年11月19日,徐翔及其母亲郑素贞透过媒体发声:坚决反对文峰股份资产收购方案。
此前一天,文峰股份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拟以现金购买关联方四家公司100%股权,合计交易金额为 5.38亿元。
徐翔对“证券时报·e公司”详细阐述过观点,“标的资产估值过高,质量平平,文峰股份大股东涉嫌掏空上市公司利益。在青岛中院尚未甄别清楚冻结的资产前,不希望文峰股份通过这种不合理的收购方案,损害上市公司利益,损害股东权益。所以,明确、坚决地反对此次收购方案”。
图源:罐头图库
“徐翔”的名头及二股东的表态,很快就得到了监管层的关注以及投资者的支持。在压力之下,文峰股份让徐翔做出了让步和妥协。
2021年11月22日,文峰股份控股股东文峰集团和徐翔发布联合声明,称双方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一致认为,面对疫情的压力和市场的竞争,文峰股份需要注入优质资产进行新的业态融合,双方一致同意文峰股份对收购方案进一步优化调整。
图源:文峰集团官微
简单来说,徐翔一方赢了!截至2024年8月29日,徐翔母亲郑素贞仍然持有文峰股份14.88%的股权,仍是其第二大股东。后续徐翔还能在这只股票上发挥多大的能量,可以拭目以待。
“徐翔家族”在资本市场还有多少布局?
出狱后的徐翔除了在文峰股份收购一事上发声之外,一直保持着低调,其与友人自称在狱中看了几百本书,想明白了人生中的很多事。
此前,在资本市场二十余载的纵横中,徐翔赚取了巨额财富。
图源:罐头图库
2017年青岛中院宣判时,徐翔家族总共有超过210亿的资产,其中既有徐翔和应莹的夫妻共同资产,还有在徐翔父母名下的资产。
徐翔名下资产多通过父亲徐柏良和母亲郑素贞持有,徐翔本人很少出现在股东名单中。以徐翔担任法人的“泽熙系”核心公司上海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例,徐翔与母亲素贞和父亲徐柏良分别持股40%、55.2%和4.8%。
从资产的性质说,除了现金以外,大多是有关上市公司的股权,括宁波中百(600857.SH)、大恒科技(600288.SH)、华丽家族(600503.SH)、文峰股份(601010.SH)、康强电子(002119.SZ)、东方金珏(已退市)等至少6家上市公司。其中,华丽家族、康强电子等是由泽熙投资旗下企业持有,仅有宁波中百和大恒科技,分别由徐柏良、郑素贞名义实控。
徐翔110亿元的罚金,此前因与其离婚析产搅在一起,一直没有明确下文。2023年4月5日,应莹在微博发声,称黄浦区人民法院对应莹与徐翔离婚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应莹称,2019年8月在青岛城阳监狱开庭时,自己和徐翔都当庭表达了离婚的意愿;2022年年底在上海第二次开庭时夫妻双方仍一致要求离婚,但黄浦区法院最终仍然做出了夫妻感情没有破裂的判断。
图源:罐头图库
法院认为“难以认定原、被告双方感情确已破裂,双方无原则性矛盾,仅因刑事案件致分居多时,同时引发婆媳矛盾……被告已经刑满释放,原告所述产生感情问题的原因已经消除”。
图源:判决书
没有离成婚的徐翔夫妇,如今还需要用家庭财产共同支付来自文峰股份投资者的追偿,按照许峰律师的说法,后续还有投资者正在走这条诉讼维权的道路。
许峰律师强调,此次投资者诉徐翔等操纵市场索赔案的民事判决体现了法院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对于打击操纵市场违法行为、维护资本市场秩序、培育投资者信心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赞(33) | 评论 (26) 09月05日 16:09 来自网站 举报
-
【戚薇、唐艺昕住过的月子中心IPO,牵出背后商战大戏】
“月子中心中的爱马仕”要上市。作者 | 刘钦文编辑丨高 岩来源 | 野马财经俗话说,“月子做的好,小病全没有,大病去一半。”坐月子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一项习俗,如今也成功走向海外。主营高端产后护理及修复的圣贝拉如今不仅将月子中心开到了新加坡、美国,还要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刺,于近日向港... 展开全文戚薇、唐艺昕住过的月子中心IPO,牵出背后商战大戏
“月子中心中的爱马仕”要上市。
作者 | 刘钦文
编辑丨高 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俗话说,“月子做的好,小病全没有,大病去一半。”
坐月子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一项习俗,如今也成功走向海外。主营高端产后护理及修复的圣贝拉如今不仅将月子中心开到了新加坡、美国,还要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刺,于近日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图源:罐头图库
圣贝拉作为高端月子中心,坐一次月子的价格从10万元到百万元不等,不仅接待过戚薇、吉娜等女艺人入住,在资金上还获得了腾讯、高榕资本、中国人寿、太古地产等知名投资机构的支持。也因此,圣贝拉被称为“月子中心中的爱马仕”。
但圣贝拉的赚钱能力与爱马仕相差甚远,2023年刚刚扭亏为盈,盈利2077万元。此外,还因虚假宣传、无证行医、不正当竞争等原因被处罚。看似光鲜亮丽的表面下,圣贝拉IPO又浮动着怎样的资本故事?
坐一次月子费用百万,
2023年扭亏为盈
坐月子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习俗,指产妇分娩后一段坐月子和休养的时间。产妇以往主要在家中坐月子,部分产妇会聘请月嫂提供产后护理服务。
但随着年轻人消费习惯的改变,他们开始更偏好有实力、知名度高的家庭护理服务机构,希望享受相关机构配备的专业人员提供的高度专业化和定制化的服务。1999年中国台湾第一家月子中心成立。2017年,高端月子护理中心圣贝拉以艺术疗养为方向正式成立。
目前,圣贝拉集团共有圣贝拉、Bella Isla及小贝拉三大品牌,拥有59家高端月子中心,包括47家自有中心(即全资拥有或控股的中心)及12家(即由第三方全资拥有或控股并由圣贝拉管理的中心)。2023年10月在新加坡开设了第一家自有海外中心,2024年5月在美国大洛杉矶地区开设第一家管理海外中心。
圣贝拉经营三大主要业务线,即月子中心(包括产后护理服务及产后修复服务)、家庭护理服务及女性健康功能性食品。
《招股书》显示,圣贝拉的月子中心入住28天,圣贝拉、Bella Isla及小贝拉三大品牌的套餐价格分别为6.8万元、9.88万元和16.88万元。其中,圣贝拉产后护理服务每间房每晚的平均合约价值从2021年的6726元升到2023年的6887元。
图源:《招股书》
16.8万元只是圣贝拉套餐的基础价格,如果想要入住更长时间、享受更多服务,则需要付更高的费用。官网显示,圣贝拉厦门七尚店的“女王套餐”,享有四室两厅四卫两庭院共320m²,入住56天的价格为96.88万元。新加坡嘉佩乐店的“女王B套餐”,入住524m²独栋庄园别墅,56天的价格为32.88万新加坡元,相当于人民币179万元。
图源:圣贝拉官网
戚薇、吉娜、唐艺昕、麦迪娜、李艾等明星艺人均是圣贝拉的客户,麦迪娜称,“在圣贝拉坐月子的过程中,我第一次知道坐月子可以这么的舒适,全程体验感特别的好,工作人员很专业,都非常的体贴,也让我学会了很多育儿的知识。”
图源:圣贝拉官网
此外,作为产后修复服务的一部分,圣贝拉还销售S-bra品牌的内衣,主要是定制功能性内衣产品及产后塑形连身裤。每件内衣产品的价格在2680元到2.38万元。2022年5月,圣贝拉收购该品牌。
报告期内,圣贝拉营收实现快速增长。2021年至2023年,圣贝拉分别实现营收2.59亿元、4.72亿元和5.6亿元。
不过净利润方面,表示的有些不如人意。2021年至2023年,圣贝拉年内亏损分别为1.22亿元、4.12亿元及2.39亿元,3年累计亏损7.73亿元。经调整后2023年扭亏为盈,分别为-2986.8万元、-4462.8万元、2077.2万元。
市场排名第一,和同行“互相伤害”
圣贝拉营收快速增长的背后,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3年超高端月子中心产生的收入计,圣贝拉是最大的产后护理及修复集团。
图源:《招股书》
不过,在市场竞争中,圣贝拉还出现了和同行相互商业“诋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裁判文书网显示,2017年,高端月子中心品牌巍阁投资公司,与南京巍喜阁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签订特许经营合同,双方以特许经营的形式,在南京开设了巍阁茉贝月子中心。2020年,因茉贝拉公司未支付下一年度品牌管理费,故巍阁公司决定解除《2017年品牌加盟协议》。
图源:裁判文书网
巍阁公司与茉贝拉公司解除特许经营合同后,贝康公司(圣贝拉经营公司)收购了茉贝拉公司的资产,更名为“Baby BELLA母婴护理中心(南京卓美亚店)”继续经营。
贝康公司收购后,2021年1月1日,在其运营的“BabyBELLA母婴护理中心”(后更名为“BabyBELLA小贝拉母婴护理中心”)微信发布《BabyBELLA收购南京巍阁茉贝,“脱胎换骨”定义新月子》一文进行宣传。
文章中称,“2020年12月,贝康集团成功完成了对原巍阁南京加盟店铺——南京茉贝拉母婴护理有限公司的资产收购。”“我们选择了茉贝月子中心,是因为它在南京众多的月子中心里是标价最高的一个,由于延续了加盟的形式,无法实现理念与服务的迭代更新,所以在运营的过程中,未能体现出与之等价的服务水平。”
巍阁认为,贝康公司使用“更名”、“品牌升级”等表述,试图让消费者认为南京茉贝拉名下的卓美亚店,更名前后均是同一集团管理、运营只是店名发生了变化,且试图传达出更名后的服务、品牌比更名前更好的信息。属于贬低巍阁品牌、损害巍阁的声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经法院判决,易导致消费者误认为巍阁公司的部分业务被贝康公司收购,进而产生贝康公司的经营状况或品牌实力强于巍阁公司的错误印象。构成虚假宣传。
此外,贝康公司收购茉贝拉公司时,将茉贝拉公司为巍阁茉贝月子中心开设的大众点评账号一并收购。收购后,仍保留了2020年10月前,巍阁公司与茉贝拉公司合作期间消费者的评价。
2021年1月18日,该账号在回复消费者留言时称:“亲爱的宝妈,南京巍阁茉贝因为经营不善已经被我们BabyBELLA收购了哦”。
经法院判决,其公开回复消费者时称,巍阁茉贝月子中心系因经营不善而被收购,属于以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损害巍阁公司的商业信誉的行为,构成商业诋毁。
2023年6月,经法院二审最终判决,贝康公司在“圣贝拉母婴护理中心”的微信,以及《中国市场监管报》之非中缝位置,发布显示时间至少持续十日的声明,以消除产生的不良影响;并赔偿巍阁公司经济损失50万元。
不过,圣贝拉始终未发表声明,直到递交《招股书》12天后,2024年7月7日深夜,才发表了一篇声明,做出澄清。目前该声明已被删除。
图源:小红书
此外,两家月子中心也在社交平台隔空互怼,前后脚发布声明。
7月16日,巍阁月子中心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声明表示,巍阁诉圣贝拉不正当竞争及圣贝拉虚假宣传、商业诋毁一案,巍阁胜诉,且胜诉在先!
图源:小红书
此外,巍阁还贴了一张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的限制消费令,限消令显示,因贝康公司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对贝康公司、法定代表人向华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不过,该限制消费令未能在公开渠道查询到,一般情况下,可能是因为信息尚未更新或录入,或者限制高消费的决定已被解除或变更。
图源:小红书
圣贝拉也对巍阁做出回击,7月13日,圣贝拉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圣贝拉诉巍阁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胜诉!法院于2023年4月11日的判决已生效,判决认定巍阁已对杭州贝康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圣贝拉”) 构成商业诋毁,且认定巍阁多项虚假宣传。”
图源:小红书
据圣贝拉晒出的判决书显示,巍阁需在名称为“南京巍阁月子中心”的微信,以及《中国市场监管报》之非中缝位置,发布显示时间至少持续十日的声明,以消除因涉案不正当竞争行为产生的不良影响,并赔偿10万元经济损失。
不过,圣贝拉晒出的判决书未能在公开渠道查到,有关巍阁的具体虚假宣传、商业诋毁行为无从得知。
图源:小红书
据圣贝拉晒出的图片显示,7月14日,巍阁发表声明承认商业诋毁行为。至今,也已被删除。
图源:小红书
公开信息显示,巍阁同样为一家高端月子中心,成立于2006年,创业初期从中国台湾引进全套技术和管理全套模式,总部设立在北京,截至2023年,巍阁服务用户数量超过“10000+”高净值家庭。据小红书博主统计,巍阁月子中心在北京的均价为21万左右。曾有姚晨入住。
图源:小红书
和圣贝拉相同的是,巍阁的门店数量同样走精而少路线。官网显示,巍阁在全国“北京、深圳、上海.……”等城市拥有30+分店。
“由于高端月子中心强调定制化,特色化,因此对于通过简单的兼并重组的扩张模式并不适用。通常头部企业均是通过区域化竞争优势获得市场份额。而希望通过标准化的方式来运营高端月子中心的难度较大,因此兼并后如何整合原有企业是这个行业比较难的事情。”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表示。
一年花5381万打广告,
因虚假宣传被罚
圣贝拉的虚假宣传行为不止发生在和同行的竞争中,2022年4月22日,杭州市萧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贝康公司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
该决定书载明,贝康公司自2020年底起在品牌官网使用“国内第一家艺术疗养的母婴护理中心唯一与麻省理工大学建立中国女性月子的研究中心” “全国首家母婴专业护理学院-贝康护理学院”的描述,但贝康公司未能提交证据证明上述措辞的真实性。
据此,杭州市萧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贝康公司的上述广告中含有虚假宣传内容,对贝康公司罚款1.05万元。
多次因虚假宣传被处罚背后,线上营销渠道正成为圣贝拉获客的主要渠道之一。
《招股书》显示,2023年,圣贝拉2820名首次产后护理服务客户中约36%是由现有客户推荐或通过圣贝拉自有的线上渠道(包括网站和小程序)获取得。
为此,圣贝拉每年花费数千万元用于广告开支。《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3年,圣贝拉的广告开支增长迅猛,分别为1445.7万元、3201.5万元和5381.4万元,占销售及分销开支的44.3%、54.5%和66%。
图源:《招股书》
花了钱的圣贝拉效果显著。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3年,圣贝拉成为小红书搜索量最高的月子中心品牌。
“我们的广告开支主要包括线上营销及推广内容的支出。我们与小红书平台合作在推介我们的服务。基于内容创作发布以我们的月子中心为特色的视频博客以及与我们合作开展营销活动。我们亦会在购物资讯及电商平台推广我们的服务及产品。”圣贝拉表示。
投行精英和腾讯、高榕资本,
共享资本盛宴
在高端月子中心圣贝拉的背后,是一位投行男精英和传媒女神的强强联合。
《招股书》显示,向华为圣贝拉的创始人,林宛颐为联合创始人,曾经都在英国留学,截至目前,两人分别持股42.49%和11.89%。向华为控股股东。
向华2010年从牛津大学毕业,毕业后加入瑞士银行香港分行,亚洲并购及企业融资部副董事,参与并购、股票及债务资本市场交易;2015年,又调到亚洲医疗健康组担任董事,专注于医疗健康服务,医疗器械以及制药等方面的融资和并购业务,参与的项目金额超过100亿美元。
据《时代周报》报道,向华离职时年仅30岁,但已坐到了健康组董事之位,年薪数百万元。
林宛颐于2009年获得中国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士学位,并于2013年1月获得英国莱斯特大学大众传媒硕士学位。毕业后,担任《时尚新娘》杂志市场部公关总监,2014年4月,成为线上婚庆平台婚礼纪的联合创始人,担任品牌与公关部品牌副总裁。
2017年,向华从瑞士银行香港分行离职,和林宛颐共同创立了圣贝拉。
2022年,向华还以“光芒助力官”身份,参与芒果台综艺《100道光芒》,与何炅、杨子、黄圣依同台。2023年,又参加了NEW TIDE新浪潮品牌大会。
图源:向华微博
在向华评论区,也有不少网友直呼“非常帅”“可以去打工吗”。
图源:向华小红书
不止长得帅,向华在商业运作上也十分有野心。在接受时尚杂志Tatler采访时,向华表示,“我们一开始就是在打造一个品牌集团的概念,想做护理界的LVMH。”
2024年8月,向华入选《财富》(FORTUNE)2024年度“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同期入选的还有月之暗面Kimi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杨植麟、米哈游联合创始人、总裁兼董事长刘伟、旺旺集团总经理蔡旺庭等。
向华此前在投资领域的经历,再加上圣贝拉的高端月子中心理念,也让圣贝拉受到市场上投资人的喜爱。
企查查显示,圣贝拉成立7年已获得10轮融资,成立次年2018年就得到唐竹资本、高榕资本的1500万元融资;2020年又得到新鸿基的青睐,企业估值达1亿美元;2021年收到腾讯投资、高榕资本的2亿人民币投资。
此外,还有中国人寿、英国太古地产创新基金、韩国未来资产集团等均在圣贝拉的投资人名单中。
图源:企查查
《招股书》显示,截至目前,腾讯在圣贝拉持股11.61%,高榕资本持股8.26%,宁波唐竹持股6.61%。
图源:《招股书》
你了解过高端月子中心吗?对圣贝拉和向华的故事有何看法?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赞(20) | 评论 (3) 09月03日 19:49 来自网站 举报
-
【云南白药窝案后,白云山前董事长李楚源、前董事张春波也遭调查!】
中药快消“三剑客”的白云山,正在经历多事之秋。作者 | 高远山编辑丨武丽娟来源 | 野马财经医药领域反腐风暴还在进行中。上个月,因个人原因辞任白云山(600332.SH)董事长的李楚源,刚刚被官宣。9月1日晚,白云山又公告称,张春波“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等职务,不再担任公司任何... 展开全文云南白药窝案后,白云山前董事长李楚源、前董事张春波也遭调查!
中药快消“三剑客”的白云山,正在经历多事之秋。
作者 | 高远山
编辑丨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医药领域反腐风暴还在进行中。
上个月,因个人原因辞任白云山(600332.SH)董事长的李楚源,刚刚被官宣。9月1日晚,白云山又公告称,张春波“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等职务,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张春波同时也是广药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据《第一财经》等多家媒体报道,张春波也已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
8月30日,据广东省纪委监委官方消息,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广东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李楚源未持有白云山股份,其离任后,副董事长杨军将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直至选举新任董事长。
受此消息影响,9月2日,白云山午后股价跌幅扩大至近8%,股价创7个月新低26.51元/股,收跌7.22%,报收26.71元/股,总市值376亿元。
白云山是广药集团旗下上市公司,被查之前,李楚源身兼这两家公司的董事长。7月22日,白云山曾公布称,李楚源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执行董事及董事会战略发展与投资委员会主任的职务。
今年5月,云南白药(000538.SZ)爆发窝案,原董事长王明辉、原首席运营官兼高级副总裁尹品耀等5位高管,因涉及同一事项先后被纪委监委部门带走调查。去年,上海医药(601607.SH)在3个月内,6名高管先后被查。
白云山执行董事辞职
一年以来30余位药企高管被查
8月30日晚,白云山发布第九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决议公告,当日上午召开的会议应出席董事10人,实际出席董事9人,执行董事张春波因个人原因缺席会议。
9月1日晚,白云山公布张春波辞职的消息,并称,张春波的辞职未导致公司董事会成员人数低于法定最低人数,不会影响董事会的正常运作,其辞职报告自送达公司董事会之日起生效。截至披露日,张春波未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份。白云山将按照法定程序及时补选董事。
2023年报显示,现年48岁的张春波,EMBA,正高级经济师(科技型企业家),药师职称,全国劳动模范。
2015年,张春波已任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有限公司(白云山核心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奇星药业董事长、总经理。2015年1月12日,时任白云山董事长的李楚源主持召开董事会,会议全票审议通过了《关于聘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议案》,同意聘任张春波等人为公司副总经理。
2015年1月起,张春波任白云山副总经理,自2019年6月28日起任白云山董事。 2021年报显示,张春波已是广药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2021年8月,因工作调动原因,张春波辞任白云山副总经理职务,辞职后继续保留上市公司的执行董事职务。
来源:罐头图库
去年7月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个部委启动了全国医药领域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据野马财经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已有30余位药企高管被查。
其中,广药集团、片仔癀、上海医药、中国生物、海正药业等国内知名药企均有相关高管牵涉进医药领域案件,多家上市公司实控人或前高管被留置。而根据官方已披露的信息,受贿等违纪违法行为是上述企业高管被查的主要原因。
李楚源执掌白云山11年
曾陷“金戈举报信”事件
1965年出生的李楚源今年只有59岁,并且已经在广药集团工作了36年。
李楚源出生于广东汕头,他1984年考入中山大学化学系,1988年本科毕业后就入职了白云山制药厂,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做起,历任科长、部长、总经理助理、副总、总经理,直至2013年接手广药集团“掌门人”。
李楚源颇具经营头脑,1999年,他临危受命,出任白云山中药厂厂长。当时白云山中药厂已经连续五年亏损,李楚源于是提出要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中心,同时内抓管理外拓市场,还要注重建设营销、科技、人才三大重点工程。并用了10年时间,将白云山中药厂从濒临倒闭到发展成为知名制药先锋企业。
在这期间,2002年,李楚源率领白云山建成全国最大的板蓝根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基地,“非典”时期,白云山的板蓝根销售额激增,公司也于2003年实现了超5000万元的盈利。经此一役,不但公司业绩腾飞了,白云山的牌子也被做了起来。
来源:罐头图库
2010年,李楚源任白云山副董事长,紧接着2012年,在他的参与下公司成功收回“王老吉”凉茶品牌,又一次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在收回王老吉当年,白云山实现销售收入428亿元,同比增长29.6%。如今王老吉已经成为白云山业绩增长的重要板块,2023年,王老吉大健康公司实现营收100.13亿元,净利润14.59亿元。
由于工作表现突出,2013年,李楚源正式接任广药集团及白云山董事长,同年,广药集团完成横跨沪、深、港三地资本市场的资产大重组,通过“白云山”实现整体上市。重组完成后新广药成为A股市值最大的医药类上市公司之一。
2021年8月,广药首次上榜《财富》世界500强,位列468位。作为中国最大的中成药生产基地,广药集团也成为首家以中医药为主业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
广药集团官网也给出了李楚源较高的评价,认为他“专业知识扎实,工作思路清晰,驾驭全局能力强,熟悉医药行业状况和广药集团整体情况,有战略思维,市场敏锐度高,市场营销能力强。”
来源:罐头图库
不过工作表现突出的同时,李楚源行事也颇为高调。他经常参加各种社会组织的名人评选活动,还以大胆言论“出圈”,如“喝板蓝根不用戴口罩”“金戈已从药品变为老百姓需要的情趣用品”“怕上火,喝王老吉;怕没用,吃金戈”等等。
李楚源的“惊人”言论还曾给公司引来舆论风波,致使公司不得不出面“辟谣”。如2017年他曾在《财富》全球论坛上提到:据国家863计划研究结果发现,喝王老吉可延长寿命大约10%。不久后王老吉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延长寿命的结论是由576只大鼠样本得来。
5年前,李楚源带领下的白云山还曾陷入金戈“举报信”事件。
白云山西药方面拥有大名鼎鼎的男性用药“金戈”,即枸橼酸西地那非,主要用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仅这一款药2023年就卖了1.01亿片,为白云山带来12.9亿元的营收,毛利率高达91.76%,一度被视为白云山的“现金奶牛”。
但2019年7月18日,北京康业元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发表了一篇题为“针对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违法违纪的实名公开信”,直指金戈原材料采购其中一项是每公斤1800元,到了总厂就变成了一公斤10000元,因此指控广药集团虚增成本,隐瞒利润,涉嫌偷税漏税。还控告白云山及其董事长李楚源涉嫌违反《证券法》、《公司法》等相关规定,侵害了合作伙伴权益。
不过白云山此前曾作出回复,表示举报信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并诉诸法律。最终,一审判决康业元致歉,并赔偿白云山经济损失共计15万元。二审维持一审判决。
2022年8月,白云山旗下天心制药厂等三家企业又被国家医保局曝出虚增原料药价格、虚抬药价套取资金,后白云山天心制药厂等发布了道歉声明。
而如今李楚源被传被带走调查,是否与五年前的举报有关?目前还不得而知。遭调查的原因也有待相关部门的进一步披露。
白云山上半年增收不增利
净利润同比降9.31%
李楚源执掌11年的白云山始建于1987年。主要业务涉及中成药、西药、医疗器械等。1997年在H股上市,2001年又在A股上市。
白云山在中成药方面,是南派中药的集大成者。拥有陈李济药厂、中一药业、潘高寿药业、敬修堂药业、采芝林药业、王老吉药业等12家百年企业,均获得中华老字号认证。
白云山将业务分为大南药、大健康、大商业和其它,四个板块可谓各有长短。大商业为第一营收来源,主要经营医药流通业务,包括医药分销及零售两种模式,主要利润来源于药品、医疗器械等的进销价差及配送费用。
2023年,白云山实现营业收入755.15亿元,同比增加6.68%;归母净利润40.56亿元,同比增加2.25%。值得注意的是,白云山归母净利润增速正在持续放缓,2021年和2022年分别是27.6%和6.63%。
8月30日晚间,白云山公布了半年报业绩。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10.43亿元,同比增长2.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5亿元,同比下降9.31%。白云山上一次半年报业绩出现下滑,是在2020半年报时,彼时净利润下滑30.75%。
白云山在财报中提到,2023年,面对依然复杂的外部环境及受行业政策等因素影响,医药产业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其中,医药行业面临一致性评价、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医保支付等挑战。
来源:罐头图库
另外,白云山2023年的销售费用已高达61亿元,而2021年至2023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只有8.75亿元、8.19亿元、7.82亿元。
上半年,白云山的营业总支出380.76亿元,同比增长3.91%,其中,营业支出332.44亿元,销售费用31.19亿元,管理费用12.13亿元,财务费用-5966.89万元。
同时,白云山的负债大幅增长,从2021年的347.91亿元增长到了2023年的419.09亿元。上半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1.12%,同比下降1.59%;流动比率为1.52,速动比率为1.2;总债务为166.83亿元,其中短期债务为134.28亿元,短期债务占总债务比为80.49%。
2024年1-6月,公司净现金流为-53.52亿元同比下滑.19%,其中,经营性现金流-20.37亿元,投资性现金流-39.15亿元,融资性现金流5.95亿元。
在这一发展趋势下,白云山营收虽远高于云南白药(000538.SZ)(2023年营收391.11亿元)和片仔癀(600436.SH)(2023年营收100.35亿元),但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却不如后两家。
截至9月2日收盘,白云山总市值为376亿元,云南白药总市值为971亿元,片仔癀总市值1226亿元。
8月30日半年报发布之际,白云山还公告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4元(含税)。自2001年2月上市以来,白云山已经现金分红24次,累计已实施现金分红为89.55亿元。
如何管理百年老字号?
近年来,白云山的百年品牌王老吉在市场上也屡屡遭遇口碑滑坡。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021年以来,大量自称王老吉品牌相关产品的代理商称,不少“招商公司”打着“广药集团大健康饮品全国运营中心”、“广药大健康王老吉新品运营总部”、“王老吉总部”的旗号,以明星代言、高额返利、专业运营团队免费帮忙铺货等承诺为噱头,引诱签下代理合同,已有几千人受害,金额从十多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
对此广药集团一纸声明撇清关系。经调查发现,2021年以来巿场上陆续出现多家公司以“王老吉运营中心”的名义,误导商户以为该类企业是广药集团相关联的企业。该类公司与广药集团无任何隶属关系,已向执法部门报案,并成立了专门的打假工作组配合相关部门予以查处。
“广药应该是不清楚这些(欺诈)行为的,这对广药的企业形象是伤害。假如你知道有人用你的名义做这些事情,你会不管吗?”一位熟悉广药集团的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说,“广药集团想通过自主经营、品牌授权、品牌租赁等方式,将‘王老吉’品牌向药酒、药妆、保健品、食品、运动器械等大健康产业领域扩张,以实现‘王老吉’品牌价值的最大化。但现在出现的事件说明品牌授权管理上存在疏漏。”
无论企业是否知情,此事已经造成对品牌的伤害。
来源:罐头图库
实际上,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医药行业的地位,2022年至今,《“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出炉,中医药行业正连续迎来政策利好。
“中成药行业也一直存在着价格虚高、药材炒作等问题,长期来看,中成药的集采常态化和市场洗牌是必然趋势,全国统一集采加速了中成药市场洗牌进程。中成药集采常态化及大幅降价、市场洗牌趋势下,中成药企业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努力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加强‘百年老字号’品牌建设,加强企业管理,走专业化经营、可持续发展之路。”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邓之东表示。
千百年来,中药被不断发扬光大,也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中医药企业。白云山作为老牌药企,拥有从老祖宗手上传承下来的“秘密武器”,但可惜的是,公司拥有一手好牌,却没能打出“王炸”。如今董事长被带走调查,高管离职,白云山或许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先破后立。
你怎么看白云山前董事长遭调查?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赞(3) | 评论 09月02日 18:00 来自网站 举报
-
【鏖战28小时!科林电气两大国资创A股最久股东大会纪录】
一场看不见硝烟的较量作者 | 于婞 刘俊群编辑丨高岩来源 | 野马财经为夺取科林电气控制权,科林电气66岁董事长联合石家庄本地国资,和大股东海信网能展开交锋,且“战火”持续了6个月之久。如今,双方打响终局之战。8月30日,科林电气(603050.SH)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会议以董事... 展开全文鏖战28小时!科林电气两大国资创A股最久股东大会纪录
一场看不见硝烟的较量
作者 | 于婞 刘俊群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为夺取科林电气控制权,科林电气66岁董事长联合石家庄本地国资,和大股东海信网能展开交锋,且“战火”持续了6个月之久。
如今,双方打响终局之战。8月30日,科林电气(603050.SH)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会议以董事会、监事会换届为主要议题。
海信网能和石家庄国投作为科林电气控股权争夺战中,剩下来的两股主要力量,均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双方从线上隔空PK,首次转至线下公开对阵。
来源:罐头图库
这场会议耗时超28个小时、会议一度开到凌晨2点半、会场门口出现10余名“黑衣人”、入场前还设置了两道股东身份核实程序、现场不允许携带手机,更不能录音、拍照及录像……氛围一度相当紧张。
这场会议也被外界认为是决定科林电气控制权归属的重要节点,在双方“剑拔弩张”下,这场会议直接刷新了A股股东会时长纪录。
9月1日,靴子落地。科林电气发布第五届董事会成员名单的公告显示,海信网能方面提名的人选中4人当选,石家庄国投提名的人选中有3人当选。
按照科林电气公司章程的规定,公司董事会由7人组成。这意味着,海信网能提名的候选人在董事会中占据了多数席位。
来源:公告截图
自从双方“开战”以来,公司股价自春节后一路上扬,在32个交易日内涨超109%,随后于高位震荡,6月28日又以跌停收盘,股价2元/股。截至9月1日,科林电气股价报收于24.98元/股,市值68.07亿元。
那么,双方的“控制权争夺战”故事,是否已然完结?
股东博弈再起波澜
创下“A股史上最久股东大会”纪录
“直接进!哪有那么多毛病?”一则抖音视频显示,一位男子在门口喊道,且该男子周围聚集了很多人。这则抖音视频捕捉的则是科林电气股东大会会场外的一幕。此外,也有不少参会股东感叹此次股东大会“安保真严”。
据上述视频显示,有安检人员质问进场人“你什么身份?”并要求“出示身份证明”。得到的回应是,其为董事候选人,来自海信网能方面。双方在会场入口处的对话充满了紧张气氛。
图源:抖音
据《证券时报》报道称,这场股东大会的现场安保极为严格。在30日大会开始前,公司就设置至少两道股东身份核实程序,工作区门口的安保和身份核对人员就接近10名,全部为男性。
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允许未提前登记的人员现场补办手续。但与此不同,科林电气的安保团队不允许任何未在名单上的人员进入,也不接受现场补登记。《证券时报》记者也未进入大会现场。
除了入场时审核“严格”外,这场股东大会也较为漫长,持续了超28个小时。会议于8月30日下午2点开始至31日凌晨2点半左右,主持人才宣布临时休会。据新媒体“风口财经”报道称,期间参会人员几乎没有进食和休息。
8月31日上午10点左右,会议恢复进行,中午12点左右再次休会。经历两次临时休会,直至8月31日晚7点多才结束。
尽管前一日会场气氛紧张,但在8月31日的会议中,只休息了几个小时的各方,态度明显有所缓和。海信方多次提出“商议”“沟通”,科林电气董事长张成锁也认为各方应该“心平气和地商讨解决方案”。
图源:罐头图库
在这场长时间的会议中,两大国资系股东对科林电气董事会席位进行了激烈的角逐。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指出,董事会和监事会是公司决策和监督的关键机构。董事会负责制定战略方向、批准重大决策等。监事会则负责监督董事会和的行为等。
他进一步表示,尤其在控制权争夺中,如果一方提名的候选人在董事会中占据了多数席位,这意味着该方将能够对公司的战略方向和重大决策产生决定性影响,从而对公司在资源分配、投资决策、任命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9月1日,换届结果公布。
科林电气发布公告显示,海信网能方面提名的陈维强、史文伯与石家庄国投方面提名的秘勇、王永均担任公司非独立董事;海信方面提名的刘欢、钟耕深和石家庄国投提名的王凡林担任公司独立董事。
海信网能方面提名的人选中4人当选,而石家庄国投提名的人选中3人当选。公告还显示,上述董事任期三年,自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计算。
资深产业经济专家梁振鹏指出,海信提名的四位董事在七人董事会中占据多数,这意味着海信在董事会决策中自然拥有了相对控制权。如果进行投票,4:3的结果显而易见,海信将拥有更多的投票权和表决权,从而在董事会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股东大会后,海信网能表示,新一届董事会及后续的经营层,将持续提升上市公司价值,与投资者共享发展成果,不断增强投资者获得感。值得一提的是,从股权方面看,目前,海信网能持有科林电气34.94%股权,以及44.51%的表决权。另一方石家庄国投与科林电气董事长张成锁为首的四名科林电气高管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包括石家庄国投在内的五方合计持股比例为29.51%。
梁振鹏还提到,目前没有一方拥有绝对的股权控制比例,因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当接近。除非某个股东持股超过50%,否则无法单方面控制公司。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也认为,此次海信方面取得了明显优势。不过,他强调道,这场控制权争夺战接近落下帷幕,但不等于结束,控制权争夺有可能会蔓延到日常运营中。由于石家庄国投与科林电气高管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在实际的公司治理中,海信网能与其可能会继续在重大决策、经营管理等方面展开博弈。
高管股东“倒戈”
加速海信执掌科林电气
科林电气是一家致力于为电力行业、公共事业及大型行业客户提供电力系统一、二次完整解决方案,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智慧电气的引领者。其主要产品包括数字化智能变电站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电能量采集系统等。
本次股权争夺战从始至终,海信网能的目的都非常明确,就是要取得这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来源:科林电气公告
海信网能入场的节奏也把握得十分巧妙。
一方面,科林电气的股价可谓“上市即巅峰”,在此之前已经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迷;同时,张成锁与其他四位高管的《一致行动人协议》已于2022年4月到期,话语权相比两年前有所削弱。
另一方面,科林电气4月18日发布年报,这意味着此前30日属于交易敏感期内,公司高管不得买卖股票。
股价低迷、股权分散、高管行动受限,海信网能觅得良机,果断出手。
在李砚如、屈国旺站队的同时,海信网能又受让了另外五名十大股东外小股东的股权,就此让自己的表决权比例逼近20%。
来源:罐头图库
得知海信举牌的消息后,市场情绪被点燃,科林电气股价持续飙升。而海信网能也丝毫不拖泥带水,继续在股价高位连续增持,直接给自己买成了表决权比例最大的股东。
此时,海信网能持有科林电气14.94%股权、24.51%表决权。
不过,对于这场“闪击战”的具体过程,海信与科林电气原却各执一词。
比如张成锁在接受《上海证券报》专访时,将海信网能的入主称为“偷袭”,并表示相关交易自己事先完全不知情,交易披露后,海信网能也没和他正式沟通。海信与科林电气也没有什么产业协同。自己有信心打赢这场控股权保卫战。
而海信网能总经理史文伯的说法则与张成锁大相径庭。除了声称海信曾与科林电气第二、第三大股东以及石家庄市政府相关进行过沟通外,史文伯还表示自己与张成锁于3月18日见过,并且聊了1个小时左右。海信网能董事长陈维强以及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也曾于3月25日、4月12日前往石家庄,安排了拜访张成锁的工作行程,并联系到了张成锁,但都被张成锁拒绝了。
另外,海信网能表示,收购科林电气,是海信将自身电子信息优势和新能源产业融合实现更大增长的关键一步。从产业协同性看,海信网能和科林电气的协同,将从软硬件层面搭建一条从关键元器件到电气设备,再到软件操作的新能源全栈自主可控解决方案,覆盖从发电到用电,从储能到节能等场景。从区域协同性看,海信连续赞助世界杯和欧洲杯顶级赛事建立起的全球知名度和全球产业、研发和营销网络,都将成为科林电气走向全球的关键助力。
来源:罐头图库
值得一提的是,史文伯透露,张成锁曾称:“如果不是某公司跟我早就签了股权转让协议,不能违背约定,如果早一点,我百分之百愿意跟海信合作。”按史文伯所述,张成锁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秘而不宣,是涉嫌违法违规的。
而在熟悉海信的业内人士张鹏看来,李砚如、屈国旺两位老臣的倒戈,可能正是因为知道张成锁与其他“金主”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觉得自己已经掌控不了局势有关,否则两人也不会找到海信。
但有科林电气高管表示,张成锁没说过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这些话。
董事长结盟国资
反击失利
科林电气攻势猛烈,张成锁也不甘示弱。
一方面,在自身持股比例仅11.07%的情况下,张成锁结盟高管股东,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将手中的表决权比例增至17.31%;同时,他还游说早在2023年就已经潜伏在科林电气股东中的石家庄国投,后者通过连续增持,将自己的持股比例从2023年末的4.95%一路提升至5月23日的11.18%。
其实,6月之前,石家庄国投虽然一直增持,但会青睐海信还是张成锁,是未知数。两方都曾传递出与受到国资支持的信号。
而在6月2日,石家庄国投正式与张成锁为首的四名科林电气高管签署一致行动协议,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这之后,包括石家庄国投在内的五方合计持股比例达29.51%,已经高于海信网能手中24.51%的表决权比例。科林电气实控人也由张成锁变更为石家庄国投。
图源:罐头图库
事实证明,想要打破僵局,还得用钱说话。
此前,海信网能在协议转让、二级市场交易方面,至少耗资7.36亿元。5月14日,海信网能提出要约收购,拟以33元/股的价格收购上市公司20%的股份。公告当天,科林电气报收28.69元/股。
后来,由于科林电气进行了一次分红除权操作,导致股价变低,海信网能的收购价也变更至27.17元/股。
柏文喜表示,相比协议收购,要约收购是一种更公开、透明和具备竞争性的方式。从海信网能提出要约收购来看,可能是与科林电气原实控人没有达成共识,或者认为直接与原实控人谈判难度较大,因此选择了这种迂回的方式曲线控制上市公司。
直至6月20日,预受要约的股份还仅占科林电气总股本的2.41%。转机出现在最后三个交易日,上交所数据显示,这三天预受要约的股份数量分别达到近1300万股、1500多万股、2500多万股。
最终,共有2753万户股东预受要约,股份总数6220万股,比海信网能预计收购的股份数量还多出近千万股,预计会耗资16.9亿元。
图源:罐头图库
算上这笔钱,海信网能累计已经在科林电气身上耗费超24亿元。
根据相关规则,科林电气非公众股东持股比例不得高于75%才能满足上市条件,而这次要约收购后,科林电气非社会公众股比例将达到74.49%。哪怕是张成锁和石家庄把剩下能收购的股份全部收购,也已经无法阻挡海信入主。
有熟悉此次收购的业内人士认为,小股东们的“倒戈”里也有自己的判断。大家都知道,科林电气的股价是因为海信入主炒起来的,一旦海信铩羽而归,股价可能又被打回原形。
海信收购价的变化是按照除权等比例折算的,这也就意味着,其实自海信提出要约收购以来,科林电气的股价从来没有涨到过收购价以上。反倒是最近还有下跌趋势,投资者们又岂会放过高位套现的机会。
另一方面,对于高管股东的“倒戈”,科林电气还有“后手”——直接于6月26日起诉了三位高管。除了上述李砚如,屈国旺外,还有董秘、财务总监、副总经理宋建玲。
科林电气认为宋建玲未经董事会审议就加盖董事会印章协助屈国旺、李砚如办理股权转让的过户手续,要求法院确认加盖科林电气董事会印章的《上市公司董事会关于本次股份转让的情况说明要点》文件无效,并依法判令宋建玲和李砚如、屈国旺共同赔偿科林电气经济损失2000万元。
但宋建玲认为,提供加盖公章的说明材料完全是出于上交所的明确规定和要求,材料内容也完全和科林电气此前公告中的内容一致,其只是履行作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的职责,及公平对待股东行使买卖股份的合法权利等考虑,为《上市公司董事会关于本次股份转让的情况说明要点》加盖了上市公司董事会印章。
那么案件的审判结果是否会影响到李砚如、屈国旺二人转让股权给海信网能的最终结果?
威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兆全律师认为,股权转让的完成不仅仅依赖于单一文件的效力。在股权转让过程中,还可能涉及股权转让协议、过户登记、款项支付等多个环节。因此,即使《上市公司董事会关于本次股份转让的情况说明要点》被认定无效,也不必然导致整个股权转让结果无效。
海信剑指新能源
从历史来看,海信很习惯借助收购的方式,拓宽公司的资本版图。此前,海信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囊括海信视像(600060.SH)、海信家电(000921.SZ)、乾照光电(300102.SZ)、三电控股(东京交易所上市)。由于信芯微已经终止科创板IPO,科林电气就将成为海信旗下第五家上市公司。其中除海信视像外,都有海信收购的痕迹。
目前,海信集团业务已覆盖电视、冰箱、空调、厨卫、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地产等多领域。
而在家电市场饱和之下,不少家电巨头都开始发力能源赛道。如2016年,美的正式宣布进军储能市场;2020年和2022年分别并购了合康新能和科陆电子,建立起覆盖储能电池、储能热管理、光储热柔一体化解决方案。
海信集团则是以海信网能作为切入新能源赛道的承载主体。从布局来看,海信网能自主研发的功率器件、功率模块是电力电子行业的基础部件、核心部件,广泛用于变频、储能、充电等行业,不但解决了国产化问题,还已经形成竞争优势。目前,海信网能储能产品凭借独特的节能、ALL-IN-ONE热管理技术等进入国电投、中电装备、中车等TOP10客户,稳居行业第一。
而深耕输配电设备二十余年的科林电气,目前落地的分布式光伏、储能电站、充电站等EPC(工程总包)项目,恰好与新型电网、新能源产业相关,是海信近几年的发力重点。
来源:罐头图库
从科林电气的角度来看,目前,科林电气的营收主要来源于华北地区,营收占比达到40.34%,其中河北省营收占比为24.54%。区域属性明显。
史文伯强调,要约收购不会终止科林电气的上市地位,也不会让科林电气搬离石家庄,而是要将科林电气打造成海信能源产业总部并扎根石家庄,助力科林电气做大做强,走向全球。海信在新能源领域布局已久,是国电投、中电装备、中车等的Top10客户;自研的功率器件、功率模块广泛用于变频、储能、充电等行业。公司在技术优势、研发平台、营销网络、供应链平台等方面可以全方位对科林电气进行加持和提升。
在此次股东大会之后,海信网能计划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以支持上市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海信网能表示,在将在合法合规基础上积极调动其在海信集团内部的优质资源,例如海信在储能温控、软件、电力电子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及研发平台、供应链平台、人才机制、全国乃至全球的营销渠道资源等,特别是国际营销渠道资源,不断支持上市公司拓展海外业务,充分发挥业务、资本、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支持上市公司发展。
在股东大会之后,海信网能计划充分利用其在海信集团中的资源,以支持上市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海信网能承诺,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将积极整合集团内部的先进技术和研发资源,包括储能温控、软件、电力电子等领域的专业优势。此外,还将利用集团的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机制以及国内外的营销网络,特别是国际市场的渠道资源,助力上市公司拓展海外业务。海信网能将通过这些业务、资本和面的优势,为上市公司的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您有关注科林电气的“控制权争夺战”吗?欢迎评论区聊一聊。
赞(2) | 评论 09月01日 19:58 来自网站 举报
-
【华为鸿蒙智行四大合作车企,为何北汽蓝谷还在亏损?】
“享界”能帮北汽蓝谷扭亏吗?作者 | 赵普编辑丨高岩来源 | 野马财经华为鸿蒙智行的四大合作车企中,北汽蓝谷(600733)合作时间最长,也是目前持续亏损时间最长的车企。近日,华为智能汽车深度合作伙伴、鸿蒙智行生态伙伴北汽蓝谷(600733)发布上半年财报,公司亏损25.71亿元... 展开全文华为鸿蒙智行四大合作车企,为何北汽蓝谷还在亏损?
“享界”能帮北汽蓝谷扭亏吗?
作者 | 赵普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华为鸿蒙智行的四大合作车企中,北汽蓝谷(600733)合作时间最长,也是目前持续亏损时间最长的车企。
近日,华为智能汽车深度合作伙伴、鸿蒙智行生态伙伴北汽蓝谷(600733)发布上半年财报,公司亏损25.71亿元,创下史上同期最大亏损纪录。至此,北汽蓝谷已经持续亏损四年半。
截至2024年上半年,与华为鸿蒙智行合作的四家车企总,除了奇瑞未上市未公开财报外,赛力斯、江淮汽车均已扭亏转盈,只有北汽蓝谷仍持续亏损。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北汽蓝谷营收37.41亿元,同比下降35.16%,亏损25.71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9.79亿元,亏损扩大约30%。
不过,北汽蓝谷与华为合作的“阿尔法S先行版PRO”以及“享界S9”已经先后上市,有望提升北汽蓝谷整体销量。目前,华为鸿蒙智行合作品牌车型正持续提升市场认可度,赛力斯凭借问界18万辆的销量,在今年上半年成功跻身行业前十。
北汽蓝谷是否能依靠“华为”印记的车系改善公司业绩呢?
累亏超250亿,管理团队“大换血”
自2020年以来,北汽蓝谷已经连续亏损四年半,合计亏损金额达到251.62亿元。
此外,2024年上半年,北汽蓝谷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净流出20.57亿元,上年同期净流出15.8亿元。
来源:东方财富网
北汽蓝谷表示,上半年营收下滑主要因期内整车销售减少,导致收入同比减少,上半年该公司汽车销量为28011台,而经营现金流净额减少也因销量减少,导致销售收款同比减少。
截至2024年上半年,北汽蓝谷货币资金约23.04亿元,同比减少60.59%,同比大幅缩减主要是上期收到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的资金。此外,北汽蓝谷23.04亿元的货币资金中,还有约5.78亿元为受限资金,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
此外,北汽蓝谷两大子公司也处于亏损状态,其中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净利润亏损约12亿元,北京蓝谷极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约14.5亿元。
来源:罐头图库
北汽蓝谷称,2024年半年度公司亏损的原因为: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价格战日趋白热化,挤压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公司为持续推进产品向高端化发展,在技术研发、品牌渠道建设、品象锐化、运营效率提升上持续投入,因此对公司短期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持续亏损的同时,北汽蓝谷还在上半年经历了管理团队的“大换血”。
来源:公司财报
2024年2月,高健因工作调整辞去副经理职务;2024年3月,樊京涛因工作安排原因辞去副经理职务;2024年4月,王森因工作安排原因辞去公司监事职务;2024年5月,关键(女)因工作原因辞去公司职工监事职务;2024年7月,刘宇因工作安排原因辞去董事、董事长职务,贾宏伟因工作安排原因辞去公司监事、监事会主席职务。
北汽蓝谷原公司经理代康伟被选举为新任董事长。随着四位副经理离职或调任,北汽蓝谷新聘任庞新福、孙佳、张国富、刘观桥四人接替公司副经理职位,另选举陈青波为公司十届监事会监事会主席。
华为四大合作车企,
为何北汽蓝谷还在亏损?
值得一提的是,北汽蓝谷为华为鸿蒙智行目前四大合作伙伴之一,是已公开业绩中持续亏损最久的车企。
据了解,华为与车企的合作由浅到深共分三种模式:一是零部件供应商模式,即华为向车企提供标准化零部件模块;二是HI模式,即华为与车企联合开发,提供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车云等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三是鸿蒙智行模式,华为深度参与整车设计、营销以及终端销售。
截至今年上半年,在华为鸿蒙智行合作的四家车企中,“问界”的合作商赛力斯连续亏损4年后,在2024年一季度扭亏,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6.25亿元;“尊界”的合作商江淮汽车近5年来,除了2022年亏损外,其余都是盈利,但江淮汽车今年上半年是首次实现扣非后净利润盈利;“智界”的合作商奇瑞没有上市,尚未公开净利润数据。
来源:微博
从已公开数据看,北汽蓝谷是最早与华为合作的车企之一,双方合作已超7年,而且还是华为“HI模式”+“鸿蒙智行”的双模式合作伙伴,但“享界”只是鸿蒙智行“四届”中第三登场的。
今年上半年,北汽蓝谷上半年实现销量28011台,相比去年同期的35191台,下降明显。
对比来看,同样是与华为合作,赛力斯与华为合作的问界今年上半年大卖18万辆,同比增速599.3%。北汽蓝谷对此能不心动?
在国海证券分析看来,北汽蓝谷此前销量表现不佳,主要是三大原因:1)品牌认可度不够;2)渠道网点较少,营销投入不足;3)智能化产品配置定价较高且智能功能竞争力不强。
此前余承东曾透露,已将问界、享界等多个“界字辈”商标权全部转让给了车企。据公开信息,赛力斯花费约25亿元买下“问界”系列商标,而北汽蓝谷方面尚未对外披露购买“享界”系列商标信息,但这笔买卖也会影响北汽蓝谷的利润。
为改善销量和利润,北汽蓝谷2024年极狐品牌下的主力产品阿尔法T5、阿尔法S5的价格已经下调至15万元~20万元价格区间,性价比有所提升。
来源:微博
此外,阿尔法S先行版PRO号称是行业内25万级价格区间唯一标配3激光雷达方案的华为系智驾产品;享界S9定位中大型轿车,产品价格在40万元级别,这个细分市场中的自主品牌车型较少,更多的是合资车明星款,比如奔驰E级、宝马5系、奥迪A6L等等。
通过调整细分价格区间的产品布局,北汽蓝谷在各个价格区间内的性价比和品牌辨识度有所提升,但仍要看市场反馈效果。
单车亏损超8万,何时能扭亏?
北汽蓝谷在半年报中表示,在2024年的经营过程中,竞品车企密集布局和快速迭代,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采取降价策略,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快速向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技术的快速迭代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和生命周期,这对公司的设计、生产和制造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目前,北汽蓝谷正全力打造极狐、享界和BEIJING三大品牌。今年上半年,极狐在售车型有:纯电轿车极狐阿尔法S先行版、纯电SUV极狐阿尔法T森林版、纯电轿车极狐阿尔法S森林版等。
据了解,阿尔法S先行版PRO是极狐品牌与华为共同开发的智能纯电轿车,搭载了华为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也是全国首款支持城市道路高阶智能驾驶的车型。享界S9自8月6日上市20天,大定突破8000台,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对此表示,“超出预期”。
来源:懂车帝
随着“HI模式”合作车型阿尔法S先行版PRO与鸿蒙智行合作的享界S9先后上市,北汽蓝谷还需多久才能扭亏呢?
据东吴证券分析,根据合并报表口径,北汽蓝谷单车盈利情况目前仍是亏损,但相比2024年第一季度单车亏损10.2万元(扣非后),已经下降到单车亏损8.67万元(扣非后),盈利能力环比有所改善。
据了解,北汽蓝谷与华为的合作始于2017年,当时北汽集团与华为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是与华为最早的车企之一。
2009年,北汽蓝谷的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创立,成为国内首家独立运营、首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 2018年北汽蓝谷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借壳上市,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第一股,在2013-2019年连续7年蝉联中国纯电动汽车销售冠军。
但随着新能源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北汽蓝谷开始面临发展“瓶颈”。为破解局面,北汽蓝谷制定一车一策、一城一策的差异化营销策略,通过“与辉同行”等新媒体合作方式,希望通过营销创新增加市场份额。截至2024年6月30日,北汽蓝谷累计运营门店数量224家。
据国海证券分析,北汽蓝谷在同行竞争中仍有很强的资源优势:内部依托可以北汽集团获得集团优势资源支持,外部已经与麦格纳、华为加强合作,这些保证了北汽蓝谷在高端智造和品牌化、智驾领域能够跻身一流新能源车企行列。
但资源优势如何转化为业绩优势,这是北汽蓝谷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如果你有40万元,你会选择享界还是“BBA”呢?留言聊聊吧!
赞(5) | 评论 08月31日 20:12 来自网站 举报
-
【宗馥莉接任董事长、董事会大换血,娃哈哈“宫斗大戏”大结局?】
明争结束,暗斗还会继续吗?作者 | 高远山编辑丨高 岩来源 | 野马财经辞职又重新履职一个月的娃哈哈宗馥莉,以宗馥·钮钴禄·莉之姿回归。图源:企查查企查查显示,8月29日,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宗庆后卸任法定代表人,由宗馥莉接任。股东信息也从宗庆后持股29.4... 展开全文宗馥莉接任董事长、董事会大换血,娃哈哈“宫斗大戏”大结局?
明争结束,暗斗还会继续吗?
作者 | 高远山
编辑丨高 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辞职又重新履职一个月的娃哈哈宗馥莉,以宗馥·钮钴禄·莉之姿回归。
图源:企查查
企查查显示,8月29日,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宗庆后卸任法定代表人,由宗馥莉接任。股东信息也从宗庆后持股29.4%变为宗馥莉持股29.4%。也就是说,宗馥莉顺利继承了宗庆后的股份。
宗馥莉的职务也从辞职前的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变为如今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一个月前,宗馥莉还因辞职一事,掀起舆论风波,将娃哈哈的“宫斗大戏”搬到镁光灯下。如今,仅一个月,宗馥莉就从主动辞职到全面接手,这场“宫斗大戏”是否能就从落下帷幕了?
宗馥莉回归一月后,董事会大换血
宗馥莉的一场“逼宫大戏”在一个月后,显现出了结果。
7月18日,网上流传出一则“致娃哈哈集团全体员工的函”,落款署名为宗馥莉。网传图片内容显示:“由于娃哈哈集团股东对管理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导致管理推进困难。宗馥莉决定自7月15日起辞去娃哈哈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职务,不再参与经营管理。”
当时,娃哈哈总部及地方办事处均表示未收到相关文件,真实性待查。
不过,娃哈哈第一大股东——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对外表示“相关情况还在进一步核实”。据《第一财经》报道,接近娃哈哈的人士透露,前段时间,娃哈哈陆续走了几个,但拒绝透露更多信息。有娃哈哈前高管称此事属实。
“澎湃新闻”也有消息指出,一名娃哈哈山东地区经销商人士透露,对于传闻一事,早上已经和总部进行联系,目前娃哈哈内部确实存在一定矛盾和分歧,但正在解决中,“家里内部闹矛盾,不是很正常吗?只不过现在网上就公开了。”
彼时,娃哈哈仍由宗庆后持股29.4%,宗馥莉在父亲去世后虽接手了父亲名下多家公司,不过,并未接手娃哈哈股份。
7月18日,宗馥莉传出辞职消息后,宗庆后胞弟宗泽后
在朋友圈公开表示:“是件好事。”
宗泽后认为,娃哈哈从本质上讲国家是大股东,“如果全是你自己的股份,当然你可以爱怎么干就怎么干,国有企业你就是个职业经理人。”
公开信息显示,宗泽后在宗庆后五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为贵州娃茅酒业集团实际控制人。
不过,宗馥莉最终还是得到了股东们的支持,继续履职。请辞7日后,7月22日,娃哈哈官网发表声明称,宗馥莉女士决定继续履行娃哈哈集团的相关管理职责。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大股东的决定非常科学、合理、睿智。“第一大股东国资说话算数,认可了宗馥莉。加上这个关键节点,所以一锤定音”。大股东为了各方的利益,为了娃哈哈的可持续发展,把根正苗红的宗馥莉重新树起来,对娃哈哈的未来稳定以及市场运营方面都是有利的。虽然说宗馥莉面临的挑战也非常大,但可以等待时间去解决。在大股东的力挺之下,对于宗馥莉是一个非常大的支撑跟底气。
在第一大股东的支持下,回归一个月后,宗馥莉顺利继承股权,成为董事长兼总经理,并且,娃哈哈的董事会也完成“大换血”。
企查查显示,8月29日,宗馥莉变更为娃哈哈董事长同日,娃哈哈的原董事会成员张晖、吴建林、潘家杰、余强兵四位董事,贾暾、郭虹、蒋丽洁三名监事退出。
图源:企查查
其中,退出的张晖为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同时担任杭州尚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大股东上城资本的投资方代表。
吴建林、潘家杰、余强兵则都是娃哈哈的老臣。吴建林为娃哈哈第一批大学生,娃哈哈集团第三任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经理,是宗庆后生前的得力助手。
潘家杰在娃哈哈工作30年,从供应部底层做起,为运营负责人;余强兵则是从西北片区提拔起来的技术负责人。
上述七人退出后,新增叶雅琼、洪婵婵、费军伟、王国祥为董事,王国祥兼副总经理。孔沁铭、尹绪琼、许思敏为监事,孔沁铭为监事会主席。
企查查显示,新任的七人均商业履历简单,仅在娃哈哈集团一家公司。
接班娃哈哈后
宗馥莉做了哪些改变?
宗庆后逝世后,宗馥莉在悲伤之余,更重要的是带领娃哈哈集团继续稳步发展。目前,宗馥莉身兼娃哈哈副董事长、总经理以及宏胜饮料集团总裁等职务,继承并发展好父亲留下的家业,是宗馥莉的责任也是挑战。
野马财经发现,宗馥莉已接手父亲名下多家公司。一周前,其刚刚接手了拉萨娃哈哈食品饮料营销有限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董事、经理。而企查查信息显示,今年以来宗馥莉接任杭州娃哈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浙江启力投资有限公司、杭州宏胜营销有限公司等20余家公司法定代表人职务,随后又卸任其中贵阳娃哈哈昌盛饮料有限公司、贵阳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等公司法定代表人职务。
天眼查App显示,宗馥莉名下关联企业有170余家,其中160余家为存续状态,包括杭州娃哈哈启力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恒枫饮料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均为娃哈哈集团旗下或上下游公司,涉及饮料、食品、电商、物流、包装、营销、广告、投资等各领域,宗馥莉多担任董事长、董事、经理等职务。
经过“达娃之争”的娃哈哈集团目前在股权关系、企业营收等方面都比较稳定,这无疑是宗庆后给宗馥莉留下的最大保障,但娃哈哈也面临来自市场的强大竞争压力。
娃哈哈和农夫山泉两大饮品巨头在中国市场上的较量,始终是个热门话题。
过去半年中,农夫山泉的创始人钟睒睒,因为一连串的舆论争议而陷入困境。因为创始人之间的过往,一度引发两大饮用水品牌的全民争论,各种声音此起彼伏。随后农夫山泉一次性公开了20条关于谣言的回复,并已针对这些内容报案和起诉。这一舆论大战被外界视为农夫山泉与娃哈哈竞争白热化的标志。
宗馥莉接班后的第一步是发力线下渠道,但是竞争对手上,农夫山泉依靠多年的经营,在饮用水产品、茶医疗、果汁饮料等方面都更有品牌影响力。
在饮用水市场上,两者的竞争尤为明显。首富钟睒睒主动出击,推出了绿瓶装的农夫山泉纯净水。
而直接杀入娃哈哈的大本营AD钙奶领域的老字号乐百氏日前也正式“复活”AD钙奶产品,这对娃哈哈AD钙奶的市场份额也会造成冲击。
而且怡宝母公司华润饮料也正在冲击港交所……
对宗馥莉来说,有着37年发展历史的娃哈哈集团,目前处境些许艰难,内外交困,更面临着创新和管理两大战略问题。
今年以来,娃哈哈为了打好营销牌也是频频出招,龙年央视总台春晚上,娃哈哈凭借刘谦身后的“AD钙奶姐”迅速出圈;随后,又在元宵节晚上作为赞助商出镜;宗馥莉在2月2日小年夜当天为员工派发6亿元红包的消息也一度引发关注.....
图源:娃哈哈官方微博
宗馥莉曾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坦言,娃哈哈所在的食品饮料市场是一个消费需求不断变化的市场,在创新产品上, “健康”和“美味”是饮料行业的主流底层逻辑,在“健康”层面做大胆和彻底的创新,与新一代消费群体达成价值共振。
目前,娃哈哈旗下覆盖水系列、粥系列、茶饮品、奶茶饮品、奶类饮品、碳酸饮品等六大食品业务,其中娃哈哈AD钙奶、营养快线、桂圆莲子八宝粥、娃哈哈纯净水是知名国民品牌,而龙井绿茶、C驱动柠檬汁碳酸饮料、黑糖奶茶、晶钻水等多个新品牌是近年来的创新品牌。
图源:罐头图库
宗馥莉也表示,公司正聚焦饮料制造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应用,并推动新的管理变革。其中,娃哈哈集团初步实现从自动化向智能化的转型升级,宏盛饮料集团打造的“宏胜超链智造”杭州基地2022年已投产。
但宗馥莉面对的市场,已经与宗庆后创业时完全不一样,如今食品饮料行业“百花齐放”,大型饮品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也日益精进。
对娃哈哈集团来说,娃哈哈AD钙奶、娃哈哈桂圆莲子八宝粥以及纯净水等国民品牌仍然具有一定竞争力,但新产品的影响力还有待提升,这些问题还需要宗馥莉拿出更能打动市场的办法来突破。
不过,自宗馥莉进入以来,就致力于年轻化的IP打造,并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变革创新。
2016年,宗馥莉创立了饮料品牌KellyOne。直到她“掌权”后才开始大量在线下超市里出现。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3月左右,娃哈哈逐渐将更多冰红茶、无糖茶等新品铺到终端门店。
在去年底举办的娃哈哈集团2024年全国销售工作会议上,宗馥莉指出,2024年要真正打开销售新通路。
2024年,娃哈哈提出“2024年,正式确诊为“娃哈哈体质”的宣传语,并推出多种新品饮料,包括4种娃哈哈无糖纯茶、椰子牛乳饮品、牛奶饮品以及相关果汁医疗,但市场反响如何还有待观察。
可以看出,“二代掌舵人”宗莉馥有着雄心壮志,有信心和决心带领娃哈哈大步向前。然而,其主动辞职、股东不满的消息,不免引发市场诸多猜想。
在娃哈哈诸多传言中,最为要紧的是一位自称娃哈哈前员工的举报信,向有关部门举报宏胜集团总裁宗馥莉侵占娃哈哈集团巨额国有资产。
信中称,成立于2003年的宏胜集团,总部位于中国杭州,是宗馥莉100%实控的中外合资企业,在宗庆后去世之前一直是娃哈哈集团的代工厂。宗庆后过世后,宗馥莉在业务上通过转移订单、转移利润甚至转移资产的手段,把原属于国有持股的娃哈哈集团权益转到宏胜集团,有侵吞国有资产的嫌疑。
恒枫贸易有限公司是宏胜集团大股东,占股98%,注册地为英属维尔京群岛。宗馥莉从2004年完成主修国际商务的学业后回国后,开始进入娃哈哈从一线生产做起,2007年宗馥莉开始执掌宏胜集团。
目前,没有公开信息可以判断此封举报信内容的真伪。
不过,宏胜集团确实是娃哈哈的体外公司之一。娃哈哈的体外公司诞生于2000年后,也是当年和达能合资时的产物。据《第一财经》报道,宗庆后的自传中曾表示,由于娃哈哈体量迅速壮大,需要增加投资扩大产能,但遭到了达能董事会的拒绝或拖延,因此在合资公司体外成立了一系列体外公司,满足生产加工的需求。
沈萌认为,娃哈哈是国资相对控股,所以围绕娃哈哈注册私人主体做外围业务,存在利益输送和国有资产风险的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2月,沈阳娃哈哈荣泰食品有限公司新增了宗婕莉、宗继昌两位董事。企查查显示,今年6月-7月,宗继昌又上任了娃哈哈体系内4家公司的董事,分别为南京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天津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大理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双城娃哈哈乳品有限公司。而两个宗姓人士变更进入娃哈哈体系公司,也一度引起了外界的揣测。
打造500亿娃哈哈
宗庆后的“商业航母群”
娃哈哈的“灵魂人物”宗庆后个人曾取得过诸多社会荣誉,在个人财富上,他曾以100亿美元的净资产登上201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首富的席位,2015年又以103亿美元位列福布斯华人富豪榜第18名。2023年3月23日,宗庆后以100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2023胡润全球富豪榜》第121位。
他一手打造的娃哈哈集团,在2021年~2023年总营收连续3年保持在500亿元以上,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建有81个生产基地、187家子公司,拥有员工近3万人,企业规模和效益连续20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位居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前列。
庞大的个人财富,让宗庆后名下的股权继承备受业内关注。
目前,娃哈哈集团大股东为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娃哈哈集团46%股份,宗庆后持有29.4%股份,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基层工会联合委员会(职工持股会)持有其余24.6%股份。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宗庆后持有14家公司的股权,除了娃哈哈集团,还持有浙江启力投资有限公司60%股权、杭州萧山宏盛食品有限公司60%股权,浙江真宗投资有限公司60%股权、杭州娃哈哈宏振投资有限公司100%股权等等。
图源:天眼查
此外,宗庆后的家族企业也不止娃哈哈一个集团系列,在娃哈哈集团之外,还有宏盛饮料集团、杭州宗诚集团、浙江真宗集团、杭州三和食品集团等等,分别由宗庆后之女宗馥莉、宗庆后弟弟宗泽后、宗庆后本人、宗庆后弟弟宗端后作为实控人。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五条规定,自然人股东死亡后,其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而除了个人财富,宗庆后在作为人大代表期间,也曾多次为民生献言献策,他曾建议免征工薪阶层个人所得税,以抵消生活成本的增加;还提出建议,保障年轻人一个家庭一套经济适用房,解决基本需求。
宗庆后的这些建议,得到很多人的认同,被称为“替老百姓说话”的企业家。
宗庆后的两次“危机”
宗庆后生前曾遇到几次“危机”,比较知名的是“达娃之争”、劫匪行凶、“绿卡门”等风波,幸好最终都涉险过关。
其中发生在2013年的遇袭事件,最让人担忧。
浙江杭州公安部门公布的案件调查结果显示,当年9月,49岁的杨某因为找工作困难,在电视上看到宗庆后帮助农民工的访谈后,便到宗庆后的住处附近找到宗庆后希望为其安排工作。
但杨某最终未能如愿,于是持刀要挟行凶,导致宗庆后左手4根手指肌腱被砍断。
如果说遇袭事件是一次突发意外,那么“达娃之争”就是一场持久的民族品牌争夺战。
早在1996年,法国达能便与娃哈哈成立合资公司,达能在其中的股份比例最高时为51%,双方曾签署《商标转让协议》、《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给予合资公司使用娃哈哈商标的权利,而达能则出资4500万美元及5000万元人民币的商标转让款。
图源:娃哈哈官方微博
与娃哈哈的合作,是达能扩张全球食品市场的战略步骤之一,2000年~2006年,达能还收购了乐百氏、梅林正广、光明、汇源等多家国内食品企业的股权。达能投资的这些公司,与娃哈哈属于同行,无疑会对娃哈哈形成竞争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娃哈哈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娃哈哈非合资公司的业务就对宗庆后很重要了。在2006年,娃哈哈非合资公司的业务规模及丰厚利润引起了达能的关注,提出以40亿元并购娃哈哈非合资公司的51%股权,但遭到了宗庆后的拒绝。
于是,达能开始便以商标纠纷为由,在国内、国外对娃哈哈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诉讼,其中还牵扯了宗庆后及其家人是否加入美国国籍的争论,但最终被宗庆后予以澄清。
这场“达娃之争”从2006年开始,持续了3年,直到2009年才宣告和解。最终,娃哈哈以30亿元收购了达能在合资公司中51%的股份,保全了娃哈哈这一民族品牌。
外界有评论认为,“达娃之争”让娃哈哈对引入外资或上市融资保留警惕,所以娃哈哈至今也没有上市。
宗庆后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这些说法并不准确,娃哈哈与达能的合作有愉快也有矛盾,在与外资的合作初期,国内企业确实无法做到和外资平等。娃哈哈并不排除未来和外资合作,但合作肯定是要建立在双方优势互补、平衡互利合作、促进企业和国家进步的前提下。
宗庆后虽然离世,但一手打造的“娃哈哈”品牌已经成长为食品饮料行业中极具知名度的民族品牌。在宗馥莉的带领下,国民品牌会如何焕发新的生机,让我们拭目以待。
关于宗馥莉回归的消息,你有何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赞(47) | 评论 (12) 08月31日 20:04 来自网站 举报
-
【“西北烟标王”被监视居住,亲朋好友纷纷减持陕西金叶】
谁摘到了“金叶”?作者 | 赵普编辑丨高岩来源 | 野马财经有“西北烟标王”之称的袁汉源没能在陕西金叶(000812.SZ)的最新财报上签字。8月17日,陕西金叶公告称,实际控制人、董事局主席兼总裁袁汉源因相关事项被公安机关指定居所监视居住。8月28日,陕西金叶在发布2024年半... 展开全文“西北烟标王”被监视居住,亲朋好友纷纷减持陕西金叶
谁摘到了“金叶”?
作者 | 赵普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有“西北烟标王”之称的袁汉源没能在陕西金叶(000812.SZ)的最新财报上签字。
8月17日,陕西金叶公告称,实际控制人、董事局主席兼总裁袁汉源因相关事项被公安机关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8月28日,陕西金叶在发布2024年半年度财报时,同时公告,因袁汉源暂不能正常履行董事局主席、法定代表人职责,由公司董事王毓亮代为履行董事局主席、法定代表人职责。陕西金叶2024年上半年财务报表上,签字的也是王毓亮。
袁汉源现年62岁,2006年他首次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当时还一度被称为“云南首富”。袁汉源创立的万裕集团曾从事房地产、生物制药及文化产业,陕西金叶作为其上市公司平台,主业涉及高等民办教育、烟标业务、医养产业,袁汉源也曾因其烟标生意被称“西北烟标之王”。
这位祖籍广东、云南发家、陕西成就首富的“一代富豪”,其商业履历也堪称精彩。他在入主陕西金叶后的一系列关联交易后,他的妹妹、弟弟、弟媳等人也通过陕西金叶获利颇丰,这些事情让媒体和业内持续关注。
被监视居住前,
神秘股东大幅增持
随着袁汉源被监视居住,陕西金叶的实控人是否生变也成为投资人最为关心的话题。
这并非空穴来风,2024年第一季度,神秘股东陈启来突然增持陕西金叶股份,目前已经是陕西金叶第二大股东。
来源:WIND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期末,陕西金叶的第二大股东陈启来持有陕西金叶约5367万股,持股比例达到6.98%,期末参考市值约2.36亿元。而在陕西金叶2023年财报报告期,陈启来的持股数量还只有约960万股,持股比例约1.25%,期末参考市值约4900万元。
另据深交所通报,陈启来在2024年1月25日至2024年1月29日增持陕西金叶866万股,权益变动完成后,陈启来持有陕西金叶股份约4700万股,持股比例首次超过5%,占其总股本的约6.11%。
按信披规定,陈启来持有陕西金叶股份达到5%时应披露并停止交易,但陈启来并未按规定执行,因此还受到深交所处分。
来源:公司公告
仅从自然人投资的角度看,陈启来这次投资并不算成功,综合深交所、WIND资讯等信息,陈启来增持陕西金叶主要发生在2024年1月29日之前,但陕西金叶股价自2024年1月29日开始下跌。截至8月30日,陕西金叶股价已降至3.6元/股,相比2024年1月2日的5.05元/股,已经下跌了约28.72%。
在公开信息中,陈启来的身份信息非常稀少,他首次买入陕西金叶股份是在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期内。最新信息显示,陈启来还出现在中海达(300177.SZ)的十大股东名单中,持股数量约219.4万股,截至2024年半年报期末,其持有中海达的股份市值约1400万元。
陕西金叶也对投资人的疑问给予了回应,在公告袁汉源被监视居住的同时,陕西金叶明确表示,目前“公司控制权未发生变化”,“日常经营管理由高管团队负责”。
目前,陕西金叶第一大股东为万裕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简称“万裕文化”),由袁汉源实际控制;其关联方重庆金嘉兴实业有限公司(简称“重庆金嘉兴”),实控人是袁汉源弟弟袁汉辉的妻子吴瑞瑜。
来源:企业预警通
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末,万裕文化和重庆金嘉兴合计持有陕西金叶约1.34亿股,持股比例约17.46%。
亲属“摘金离场”,
上市公司资金缩水
袁汉源被监视居住前,已经多次被媒体关注,其中之一是亲属减持套现,其妹妹袁伍妹、弟媳吴瑞瑜通过本人或实控公司分别减持套现,袁伍妹更是“清仓离场”。
2017年陕西金叶公告显示,公司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云南金明源印刷有限公司(原昆明瑞丰印刷有限公司)100%股权,其中向袁伍妹发行股份约1054.39万股,向重庆金嘉兴发行股份约5454.21万股。昆明瑞丰印刷有限公司实控人为袁伍妹和吴瑞瑜。
Wind资讯显示,袁伍妹、重庆金嘉兴均是在2017年首次持有陕西金叶股份,随后在2022年先后出售上述收购过程中获得的股份。
2021年底,袁伍妹发布减持计划表示,出于个人资金需求,计划减持陕西金叶股份不超过约1581.59万股(含),也就是卖掉其持有的全部陕西金叶股份。
随后在2022年1月5日~6月16日,袁伍妹累计减持陕西股份1165.0万股,减持均价8.25元/股,按此计算,套现金额约9611.25万元;后续在2022年7月18日~2023年1月3日,袁伍妹以5.74元/股的均价继续减持剩余的416.57万股,成交价约2391.55万元。
上述多次减持后,袁伍妹持有的陕西金叶股份已全部卖出,合计套现金额约1.2亿元。
来源:公司公告
在袁伍妹宣布减持计划之后,袁汉源弟媳吴瑞瑜实控下的重庆金嘉兴也开始陆续减持陕西金叶股份。
据野马财经粗略统计,2022年3月10日至2023年8月13日,按陕西金叶公布的减持均价计算,重庆金嘉兴累计减持次数超11次,累计成交金额约为3.12亿元,减持方式主要为大宗交易和集中竞价交易。
作为袁汉源的一致行动人,其妹妹袁伍妹、弟媳吴瑞瑜实控的重庆金嘉兴2022年~2023年两年内,通过减持陕西金叶股份,合计套现金额约4.32亿元。
Wind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4年上半年,重庆金嘉兴持有陕西金叶股份数量最多时约为8181.32万股,经过多次减持后,至2024年上半年报告期末,其剩余持股数量约为2731.56万股,持股比例从10.64%降低至3.55%。
来源:东方财富网
此外,袁伍妹、吴瑞瑜接连减持的同时,另一股东陕西中烟投资也减持了749.69万股。
除了亲属减持套现外,被媒体和业内关注的另一件事,是袁汉源控股陕西金叶后,曾以扩建旗下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北校区的名义,把袁汉源名下万裕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两处厂房作为高校租赁、改造的场址。
这不仅遭到董事反对,还引发深交所发出《关注函》,质询其中是否存在向关联方利益输送的情形。不过即便遭遇问询和反对,上述校区最后仍完成修建并投入使用。
此外,明德学院在长安区原校区北侧建设新功能区,总投资近7.3亿元。
更引人注意的是,在一致行动人套现4个多亿、学校扩建给袁汉源名下公司付租金等一系列事件后,上市公司陕西金叶账上的货币资金持续减少,已经由2021年的4.53亿元,下降至2023年的2.15亿元。
来源:东方财富网
而从2024年开始,陕西金叶也更为频繁的融资借款。
粗略统计,截至2024年7月4日,陕西金叶或旗下子公司合计有20次申请授信或借款,合计金额超过50亿元,其中最大一笔是陕西金叶申请的40亿元综合授信。
陕西金叶2024年半年度财报显示,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约1.28亿元,短期借款约7.3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约3.17亿元,且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仍是负7346万元,短期债务压力仍然较大。
“西北烟标王”的发家路线
对袁汉源来说,陕西金叶既不是他的创始公司,其主营业务如烟标、高校教育等也不是他最初创业时的主业。袁汉源最初创建了(香港)万裕集团,并通过在云南投资生物制药、房地产、彩印三大主业而发迹。
而陕西金叶是一家老牌上市公司,1998年6月登陆深交所,为烟草配套概念股。陕西金叶的前身是陕西金叶印务股份有限公司,主业为“烟包印刷”,该公司1992年由陕西省印刷厂、中国烟草总公司陕西省公司、陕西省投资公司、宝鸡卷烟厂、澄城卷烟厂、延安卷烟厂、旬阳卷烟厂七家企业共同成立。
陕西金叶上市后,与西北工业大学、陕西金叶西工大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办“西北工业大学金叶信息技术学院”,就是后来的西安明德理工学院(简称“明德学院”)。
来源:微博
2005年,陕西金叶经营不善、寻求外资助力,此时袁汉源的香港万裕集团参与了陕西金叶当时第一大股东陕西省印刷厂的改制重组,成立“万裕文化产业有限公司”,香港万裕集团在其中持股超73%,成为控股股东。
2006年,万裕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简称“万裕文化”)成为陕西金叶控股股东,袁汉源成为陕西金叶实际控制人,陕西金叶则成了袁汉源重要的资本运作平台。
据“界面新闻”报道,袁汉源也是在2006年首次以11.9亿元的资产跻身“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257位,为“云南首富”。
从2006年至2024年,袁汉源入主陕西金叶已经18年,如今陕西金叶主业为烟草配套、教育、医养三大产业,其中教育业务的运营主体为明工学院,烟草配套业务主营产品为烟标、烟用丝束、咀棒的生产销售,这两大业务贡献了大部分营收,而医养产业仍尚处于培育期,尚未产生实际收入。
来源:罐头图库
在陕西金叶的业务中,营收最大的是烟草配套业务,2023年收入约7.32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超59%,但同比下降20.62%;教育业务则紧随其后,2023年收入约4.55亿元,同比增长18%,占总收入的36.72%。
值得注意的是,袁汉源在2017年将袁伍妹、吴瑞瑜实控下的公司注入上市公司后,陕西金叶的业绩也并未出现明显增长,2017年~2020年营收从7.74亿元增加到9.26亿元,但净利润从2717万元下降到2395万元。
陕西金叶营业收入在2021年才突破10亿元,但2021年~2023年的净利润起伏较大,分别是3123万元、6004万元和3976万元。
来源:罐头图库
陕西金叶表示,2024年公司主业中的烟草配套产业,仍是以瑞丰科技集团作为烟草配套产业的核心公司,同时推动西安和昆明两大生产基地建设。
曾因收购陕西金叶被称为“西北标王”的袁汉源,在烟草配套行业中,只能算是区域性企业。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分析称,陕西金叶大客户主要来自云南、陕西区域,这种局限性导致公司业务增长的“天花板”较低。
对比来看,同样从事烟草配套业务的劲嘉股份,其2023年烟标的营业收入达到14.8亿元,而陕西金叶同期的烟标营业收入为6.19亿元,还不到劲嘉股份的一半。
如今,随着袁汉源的被监视居住,后续公司在增加产能、扩大营收上会出现何种变化,有待持续观察。
你买过带有陕西金叶烟标的香烟吗?留言聊聊吧!
赞(3) | 评论 08月30日 18:00 来自网站 举报
-
【庚星股份新旧老板内斗,总经理、副总、董秘大换血!】
新老东家交替之际,庚星股份公章丢失!作者 | 高远山编辑丨武丽娟来源 | 野马财经在半年报披露的第二天,8月28日晚间,庚星股份(600753.SH)再发人员变动公告:一方面,公司选举了蒋彬彬为副董事长、总经理,聘任汤峰峰为公司董事会秘书,聘任徐鹏为公司财务总监;另一方... 展开全文庚星股份新旧老板内斗,总经理、副总、董秘大换血!
新老东家交替之际,庚星股份公章丢失!
作者 | 高远山
编辑丨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在半年报披露的第二天,8月28日晚间,庚星股份(600753.SH)再发人员变动公告:一方面,公司选举了蒋彬彬为副董事长、总经理,聘任汤峰峰为公司董事会秘书,聘任徐鹏为公司财务总监;另一方面,解聘汤永庐的总经理职务、李秀新的董事会秘书职务以及梁明媚的副总经理职务,且三位均不再担任公司其他任何职务。
与变动公告同时发布的,还有一份关于公章及证照资料遗失的公告。庚星股份表示,公司原经营管 理层有关人员应将公司印章、证照资料清点移交给公司现任经营有关人员, 由现任经营有关人员按照规定重新确定印章、证照资料的保管部门和人员。截至目前,公司有关人员称公司印章、证照资料已遗失,未能办理有关移交手续。
同时,庚星股份称,上述风险期间,任何人使用上述印章签订的任何合同、协议以及具有合同性质的文件或其他书面文件,公司均不予承认,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并追究由此给公司造成的一切损失。
一套动作行云流水,人和公章一起被换掉了。
新旧老板“内斗”
三位“打工人”被解聘
其实,庚星股份争夺实控权的“内斗”刚见分晓,正处于新老实控人交替期间。此前实控人中庚集团因流动性危机股权被冻结并法拍,而新上位的实控人浙江海歆借此机会入主,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在这三位高管被解聘的一个月前,庚星股份董事会刚刚“大换血”,8名老董事被“一锅端”。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董事会成员大多由原控股股中庚集团提名,前董事长梁衍锋也是庚星股份的原实际控制人。而此次被解聘的三位高管均入职公司不久,从“打工”经历来看,并不完全算是中庚集团的人。
其中,前董事会秘书李秀新2023年9月1日才上任,他出生于1984年12月,硕士研究生学历。历任元翔(厦门)国际航空港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事务主管,浙江天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事务经理,上海泛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安信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信托经理,风险管理经理,上海水星家用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董秘办主任。
前总经理汤永庐2023年5月22日上任,他出生于1979年5月,法律硕士研究生,中级经济师。历任华夏银行,恒丰银行福州分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博信股份董事长兼总经理,法定代表人,战略委员会主任等,2023年3月就职于庚星股份。
副总经理梁明媚2022年12月才加入庚星股份,分管财务及融资工作。她出生于1975年11月,硕士研究生学历。历任霍英东基金会秘书,霍英东集团有荣新技船队特派员,霍英东集团南沙蒲州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并先后就职于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集团。
如此来看,三位“打工人”都加入公司不久,属于在新老实控人内斗的过程中不幸“中枪”,就此结束了在庚星股份的职业生涯。
而在三位高管被解聘的前一天,庚星股份刚刚发布了半年报。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2.234亿元,同比增长6.7%;净亏损3659万元,同比下滑85.34%。
发布业绩的同时,庚星股份还公告称,公司独立董事虞丽新无法保证公司2024年半年度报告真实、准确、完整,在公司8月26日举行的董事会会议上,对审议通过公司《2024年半年度报告(全文及摘要)》的议案投弃权票。
一番“闹剧”之后,截至8月29日,庚星股份报收5.15元/股,总市值11.86亿元。
总经理曾激强烈反对董事会换血
就在8月1日,庚星股份发布2024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原董事会中的8名董事以及监事吴国均被罢免。
庚星股份此前公告,7月11日收到浙江海歆以邮件形式向公司董事会提交的相关函件,浙江海歆拟于7月31日自行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对包括罢免董事在内12项议案进行审议。
据《每日经济新闻》现场报道,当日股东大会现场约有近40人,其中浙江海歆方面人士占据大多数。庚星股份董事会的九名成员中,除由浙江海歆提名的董事赵晨晨外,仅有董事、总经理汤永庐一人抵达现场。直至会议结束,包括董事长梁衍锋在内的剩余7位董事会成员均未现身。
在股东代表发言环节,汤永庐代表中庚集团提出异议,称本次股东大会的选举议案实际以罢免议案获审议通过为前提,在罢免议案没有结果出来之前,被选举的董事人数、人员在本次股东大会中具有不确定性,客观上限制了其他具有提名权的股东行使提名权,同时也客观上导致选举议案无法实行累计投票制度。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表示,任何股东都有权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但临时股东会需要董事会召集,如果董事会无合理理由不召集,那么监事会也可以召集,如果监事会也不召集,那么股东可以自行召开。罢免议案和推选议案可以同时提出,因为罢免议案可以同时包含推举的内容,所以所谓罢免和推举应分开的理由并不充分。
代表旧主势力的董事会成员席位被罢免,新东家似乎也并不好过。
据浙江海歆现任财务负责人徐鹏向《每日经济新闻》透露,尽管身为庚星股份控股股东,浙江海歆却一直被公司的经营拦在门外,对公司的实际情况不甚了解。“我们虽然顶着控股股东的名头,但我们跟所有中小股东是一样的,拿到的资料只有公开信息,我们连公司的基础资料都看不到”。
其实,交接之后的4个月里,浙江海歆与前实控人梁衍锋掌握的庚星股份董事会一直“针锋相对”。
在浙江海歆成为庚星股份控股股东两天后的3月22日,庚星股份召开了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董事会共计提出了4项议案,有三项均被否决。
5月21日的2023年度股东大会上,有关修订《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的议案和为全资子公司提供担保额度的议案均遭到否决。
6月15日,庚星股份公告,新控股股东浙江海歆发函,要求增加临时提案,罢免梁衍锋、倪建达等董事职务,封松林、张立萃等独立董事职务,共计8名董事,以及吴国监事职务,并补选相关董监高人员。
针对此提案,庚星股份董事会以1票同意,8票反对,0票弃权的投票结果,决定不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上交所就此下发《监管工作函》,要求公司董事会充分保障相关股东依法合规行使股东权利。
6月18日,庚星股份回复了上交所的《监管工作函》,称浙江海歆拟无故罢免公司董事、监事,且提名前期均未参与公司生产经营的董事候选人、监事候选人,不利于公司经营管理的稳定性及决策的连续性,不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同时可能损害全体股东尤其中小投资者利益。
庚星股份表示,控股股东提出的8位董事“违背勤勉义务和忠实义务”,缺乏有关证明资料,缺乏事实依据。目前,公司尚在任期内的现任第八届董事共计9名,资格均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等相关规定,不存在应当解除其职务的情形。
庚星股份还称,直至6月15日公告之日,公司其他股东方才知悉《罢免议案》,无法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在股东大会召开十日前提出选举董事的相关临时提案,并书面提交董事会,剥夺了公司其他股东提名董事的权利。
来源:罐头图库
6月27日,公司董事会不同意浙江海歆提请公司董事会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请求。公司监事会认为,董事会此前拒绝浙江海歆临时提案的理由充分、合理。
而此次“内斗”,控股股东浙江海歆直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成功罢免8名董事,新老东家的矛盾摆在了明面。
8月28日晚间,随着新老高管的聘任和罢免,新东家又一次取得了胜利,老东家则被逐渐挤下牌桌。
原控股股东被立案
6月13日,庚星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原控股股东中庚集团因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
庚星股份表示,本次立案调查事项系针对公司原控股股东中庚集团的调查。目前,公司经营活动正常开展,将持续关注上述事项的进展情况,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中庚集团此前持有庚星股份股份 8192.9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35.57%,股份均处于质押、冻结状态。天眼查显示,中庚集团涉股权出质、失信被执行人、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股权冻结、司法案件等风险,其中被执行总金额为98.05亿元。
2月29日,浙江海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以每股7.09元,总价约3.93亿成功竞得5550万股;竞买人福建瑞善科技有限公司以每股单价6.89元,总价约7690.9万元竞得1116.24股。
3月1日,福建瑞善科技又以每股单价6.91元,总价共人民币9162万元,竞买成交1326万股;竞买人魏巍以每股单价6.02元,总价共人民币4.31万元,竞买成交7175股。
拍卖完成后,浙江海歆能源一举成为庚星股份最大股东。
来源:巨潮资讯
最终,中庚集团累计被司法拍卖竞买共计7992.96万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97.56%,占公司总股本的34.71%。
2024年3月18日,浙江海歆成为庚星股份的新控股股东。
其实,从去年7月-9月期间,市场便不断传出武汉敏声借壳庚星股份的声音。
来源:东方财富股吧
武汉敏声是华为的供应商,专业研发和定制射频天线。双方在2020年1月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庚星股份持股武汉敏声2.19%,两者历史上在股东和高管组成也有过重合,如去年被出具警示函的时任总经理夏建丰,在庚星股份主持会计工作,也在武汉敏声经理。
虽然庚星股份没有公开回应过这一传言,因为沾上“华为概念股”,也给其股价带来过拉升。去年9月5日就创出阶段新高达14.14元/股。
来源:Wind,2023年7月-12月期间日K线
根据此次拍卖结果来看,竞买人指向了武汉敏声背后的股东。
福建瑞善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9月1日,法人姜卫威此前是武汉敏声的董事。
浙江海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24年2月21日,法人钟仁海。这家注册不到10天的浙江海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竞得5550万股,将占庚星股份总股本2.3亿股的24.1%,为第一大股东。
武汉敏声第一大股东宁波闵芯企业管理合资企业(有限合资)持有20.43%股份,宁波闵芯的大股东为梁赛英,而梁赛英与庚星股份实控人梁衍峰又是兄妹关系,属于关联人;另外姜卫威持有闵芯10%股份。
事实上,3月份拍卖结果出炉之际,很多投资者对庚星股份即将借壳武汉敏生的呼声就再次传出。
除了大股东变更,庚星股份2024年可谓风波不断。就在1月15日,公司刚刚公告因为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立案,而去年曾两次被福建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均是因为信息披露不完善。
来源:pexels网站
浙江裕丰律师事务所厉健律师表示,根据最高法院虚假陈述司法解释,上市公司等因证券虚假陈述行为导致投资者权益受损,投资者可以依法起诉索赔,索赔范围包括投资差额损失、佣金和印花税损失。
厉健律师进一步表示,根据司法解释,暂定:在2024年1月15日前买入庚星股份股票,并在2024年1月15日收盘时持有该股票的受损股民,可依法索赔;在2023年9月20日前买入庚星股份股票,并在2023年9月20日收盘时还持有该股票的受损股民,可依法索赔。索赔条件将根据证监会调查结论进一步调整,最终以法院认定为准。
上市27年,卖壳、易主、转型
被“河南富豪”4次举牌
2023年3月之前,庚星股份还叫东方银星,而在更早,它的原名叫“河南冰熊保鲜设备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上市之初是国有控股公司,主营业务是冷藏冰柜,后来因经营不善而遭ST。
2005年,银星智业入主“*ST冰熊”,更名为东方银星。重组之后的东方银星,转向房地产业。然而,2010年之后,东方银星的房地产业务进入停滞状态,没有相关收入,2012年-2016年开始依靠建材贸易获得微薄利润,勉强可以超过1000万元左右的营收,没有退市。
来源:Wind 单位,万元
业绩虽不出彩,但是那个时期,“小市值”的壳资源成为各路资本争抢的对象。2013年,经过连续四次举牌后,豫商集团收获20%的股权,成为东方银星第二大股东,随即拉开股东内斗序幕。而后,银星集团通过缔结一致行动关系将持股比提升至29%。
豫商集团是一家以从事房屋建筑业为主的企业,是韩宏伟的商业布局之一。《2023年胡润百富榜》上,其家族身家已达60亿元,被认为是河南永城“首富”。除豫商集团外,其旗下还有海银财富、上海贵酒(600696.SH)等资产。海银财富隶属于美股上市公司海银控股(HYW.O),韩宏伟与其子韩啸合力搭建起“海银系”。不过,如今号称中国第三大财富管理公司的海银财富,也传出产品延期兑付的消息。
2015年8月,银星智业将所持东方银星股份全数转让给了晋中东鑫建材贸易有限公司(简称“晋中东鑫”),彻底退出。主角换了,宫斗还在继续。豫商集团不断增持,一度出现了“双头董事会”的局面。
2016年10月,晋中东鑫持股比例上升至32%,刚好超过持股31%的豫商集团,保住了第一大股东位置。
2017年,晋中东鑫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将其持有的3837.44万股(占总股本29.98%),以56.03元/股的价格,溢价五成出售给中庚集团(业务领域涉及住宅开发建设、产业运营、金融服务、酒店管理等),转让价款合计21.5亿元。
在中庚集团入主东方银星之后,豫商集团逐渐放弃对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觊觎。2019年开始减持,一个月内持股比例由22.52%下降至12.52%,2019年底最终退出前十大股东。此后,中庚集团又数度增持,最终持股比例达到35.57%,成为东方银星控股股东。
2019年4月20日,东方银星公告称,将“河南东方银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福建东方银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公司注册地也由河南省商丘市变更至福建省福州市。2023年3月,公司证券简称由“东方银星”变更为“庚星股份”。
经历三次身份的转变,庚星股份如今又面临大股东更替的现状。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频繁易主,庚星股份还受到半导体、产品集成企业闻泰科技(600745.SH)董事长张学政的“青睐”。2023年第一季度,张学政出现在庚星股份十大流通股东列表,排在第八位,持股0.4%,截至2023年9月30日,持有庚星股份0.48%股份。张学政个人直接持有闻泰科技2.98%的股份,又通过闻天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持有12.39%股份。
转型新能源是门好生意吗?
本就业绩不乐观,大股东多年内斗又会对公司造成困扰和消耗。多年来,庚星股份的主业和控制权均不稳定。直至2017年3月中庚集团入主后,借助中庚集团在煤化工领域的资源优势,庚星股份开始发展煤化工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业务。
据2022年报,庚星股份主营煤炭(含焦炭)等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业务,主要客户均处于煤炭、钢铁等较为典型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其中煤炭是典型的传统能源行业。
2021年和2022年,庚星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16.12亿元和18.4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0.17%、增长14.61%;净利润分别为-4275万元和1694万元,同比分别下降287%、增长135%;然而2023年业绩又出现“双降”。全年实现营收8.18亿元,同比下降55.72%;净亏损约为-5136.93万元,同比大降403.16%,由盈转亏。
据庚星股份2024年半年度业绩公告,预计公司2024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3629.42万元。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约-3568.65万元。
来源:Wind
对于亏损的主要原因,庚星股份表示,2024 年上半年,叠加煤炭价格震荡、黑色系产业链整体需求不足等市场因素,传统大宗业务收紧;新业务尚处于拓展阶段,业务规模较小;同时,公司因战略转型及新业务开展,人员工资、办公租赁等成本、费用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导致业绩预亏。
业绩欠佳背景下,去年,庚星股份确定了战略转型方向,通过切入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领域,向新能源行业转型布局。去年,公司充电已在上海和福州正式开业运营,并产生收入。
新业务发展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传统业务又在收缩,庚星股份的转型还需拭目以待。
回顾庚星股份的转型,周折颇多,从冰柜到房地产、再到大宗商品,期间还涉及园林、半导体等领域,不过大多不理想,没有过明显实质性成果。
沈萌表示,新能源产业目前在国内的发展增速已经趋缓,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存量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对以充电桩为代表的配套服务设施的需求会成为新的投资增长点。但这个业务分为两个方向,其一是生产制造充电桩,其二是运营充电桩,前者的技术含量有限、所以竞争性较强,后者是长期业务、不容易形成爆炸式增长。
新东家入主5个月才拿下实权,公章却意外不见,你怎么看?你了解新能源充电桩业务吗?看好庚星股份未来发展吗?留言聊聊吧!
赞(3) | 评论 08月29日 20:23 来自网站 举报
-
【万泰生物抢到HPV九价疫苗入场券,“首富”稳了?】
二价、四价卖不动了,谁在押注九价?作者 | 武丽娟编辑丨高远山来源 | 野马财经“没想到现在九价真的蛮好预约的,今天带孩子来打疫苗,顺便问了一下九价预约要多久,结果告诉我即刻就可以打,让我赶紧去缴费就行,然后等了5分钟就打上了,真的太方便了。”北京的李女士8月28日刚刚顺利接种了... 展开全文万泰生物抢到HPV九价疫苗入场券,“首富”稳了?
二价、四价卖不动了,谁在押注九价?
作者 | 武丽娟
编辑丨高远山
来源 | 野马财经
“没想到现在九价真的蛮好预约的,今天带孩子来打疫苗,顺便问了一下九价预约要多久,结果告诉我即刻就可以打,让我赶紧去缴费就行,然后等了5分钟就打上了,真的太方便了。”北京的李女士8月28日刚刚顺利接种了九价HPV疫苗。
HPV疫苗市场风云巨变。九价火热背后,则是二价疫苗的冷清。从300多元到20多元,年初“国产二价HPV疫苗降价至一杯奶茶钱”的话题一度登上热搜。虽然降价潮针对的是惠民采购市场,还未传导至自费市场,但HPV疫苗价格战及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是不争的事实。
8月26日,首款国产九价HPV疫苗花落万泰生物(603392.SH)。该公司九价HPV疫苗上市申请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
万泰生物在投资者互动平台称,国家药监局将根据药品注册申报资料、核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审评,综合审评结论通过的,批准药品上市,颁发药品注册证书。
2024年上半年,万泰生物净利润为2.6亿元,同比下降84.7%。业绩大降主要原因则是,主打产品二价HPV疫苗市场遇冷。
截至8月29日,万泰生物的市值为891亿元,相较2021年的市值高峰已跌去近五成。8月初,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显示,作为万泰生物的实控人, 钟睒睒“中国首富”的宝座也被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取代。
股价腰斩、业绩承压下,万泰生物能否凭借“九价”疫苗实现逆风翻盘?
HPV疫苗是核心业务
万泰生物主要从事生物诊断试剂与疫苗的研发及生产,体外诊断板块的抗原检测产品和疫苗板块的二价HPV疫苗是该公司的主要产品。
2024年上半年,万泰生物营收为13.66亿元,同比下降67.19%;归母净利润为2.6亿元,同比下降84.7%。业绩下滑主要由于公司二价宫颈癌疫苗持续受九价宫颈癌疫苗扩龄影响以及市场竞争、降库存等因素影响,销售回落。
万泰生物的疫苗板块主要有三款上市产品——戊肝疫苗、二价HPV疫苗和鼻喷新冠疫苗。其中,“益可宁 Hecolin”戊型肝炎疫苗2012年上市,也是全球唯一上市的戊型肝炎疫苗。而鼻喷新冠疫苗在2020年8月获批临床试验,在2022年12月获批紧急使用,未等到上市就已“夭折”,2023年6月,万泰生物终止实施鼻喷疫苗产业基地建设项目。
因此,二价HPV疫苗成为万泰生物的核心产品。
来源:Pexels
目前,国内获批的HPV疫苗分为二价、四价和九价。其中,国产获批产品以二价为主,分别有万泰生物“馨可宁”和沃森生物“沃泽惠”。另外,二价HPV疫苗还有进口的GSK“希瑞适”。国内四价和九价HPV疫苗的市场则被默沙东独占。
四价、九价是指HPV宫颈癌疫苗。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
二价、四价和九价,指的则是所对抗的病毒种类。引起宫颈癌的病毒,大概有14种。这14种病毒被称为高危型的HPV病毒,分别为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68型病毒。其中由16和18型病毒引起的宫颈癌,占了所有宫颈癌的70%。
二价疫苗,主要对抗HPV16和18型这两种病毒。四价疫苗,则是在HPV16和18型两种病毒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种:6和11型,6和11型本身并不是宫颈癌的高危型病毒,但会引起尖锐湿疣。九价则更为全面,除了HPV16、18型外,还能对抗HPV31、33、45、52和58型的病毒。
8月26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显示,万泰生物九价HPV疫苗上市申请获得受理。据悉,该疫苗为首个申报上市的国产九价HPV疫苗。
万泰生物成立于1991年,前身是北京万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由北京市福瑞生物工程公司与日本国长富有限会社共同出资设立。成立后不久,万泰生物曾先后被香港运达、香港新维等企业全资收购。
2001年,钟睒睒的养生堂进场,以1710万元拿下95%股权,成为最大股东。后经过十几轮增资、股改、股权转让等变动,2020年4月29日,万泰生物头顶“国产HPV疫苗第一股”光环正式登陆上交所,养生堂为第一大股东(控股股东),持股56.98%,钟睒睒位居第二,持股18.17%。
2020年9月8日,钟睒睒迎来实控的另一公司农夫山泉的上市。当天农夫山泉开盘大涨85.12%,钟睒睒的身家也直飙4000亿港元,一度超过马化腾和马云,成为新的中国首富。而后在万泰生物的加持下,钟睒睒在2021年以3900亿元的财富坐稳中国首富的宝座。
不过,随着农夫山泉、万泰生物近年来市值下跌,钟睒睒的财富值也随之缩水。截至8月27日,万泰生物最新市值888亿元,相较2021年的市值高峰已跌去近五成亿元。8月9日,拼多多创始人黄峥以486亿美元身价,超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成为中国首富。但这一地位仅保持了18天的时间。8月27日,因为拼多多的股价大跌,黄铮的财富下降超100亿美元,中国首富宝座也重新被钟睒睒夺回。
二价卖不动了
万泰生物抢滩HPV九价市场
万泰生物在被大众以“疫苗龙头”熟知之前,本是一家IVD(体外诊断产品)龙头。
1991年成立之时,万泰生物主要从事体外诊断试剂业务。据《招股书》,2017-2019年,其疫苗产品仅有戊肝疫苗一项,收入占比分别为0.35%、0.87%、1.3%。
2021年,万泰生物体外诊断业务的营收为23.39亿元,同比增58.97%。2022 年3月,万泰生物成为新冠抗原检测产品最早获批上市的企业之一。当年体外诊断产品收入26.74亿元。
目前,全球共有6款HPV疫苗获批上市,其中五款在国内上市,包括上述三款二价HPV疫苗以及默沙东的九价和四价HPV疫苗。
九价疫苗刚在国内上市时,年龄限制为26岁以下,九价疫苗焦虑在年轻女性群体中逐渐传播开来。“加价”打针、找黄牛都十分常见。九价疫苗紧缺的情况下,2019年国产二价(馨可宁)获批上市,于2020年4月获得批签发证明。因二价的年龄限制为9-45岁,恰好填补了九价的市场空白。
2020年,“馨可宁”获批上市,成为国产首个HPV疫苗。昔日一苗难求且年龄限制较大的九价HPV疫苗,让保护范围虽然略逊一筹但适龄范围更广的二价HPV疫苗,同样受到市场狂热追捧。
2020年4月29日,生产“馨可宁”的万泰生物登录科创板,凭借二价HPV疫苗上市的时间点,曾拉出近30个涨停板,市值更是在2021年突破1800亿元。
好景不长。2022年3月,沃森生物的二价HPV疫苗“沃泽惠”获批上市,双方的价格战也就此开始。而后江苏、广东等省市均开始进行二价HPV疫苗集采工作,万泰生物的“馨可宁”PK沃森生物“沃泽惠”,价格一降再降。
疫苗之战愈演愈烈。2022年8月,默沙东宣布九价疫苗扩龄至9-45岁。此消息一出,不少消费者都在纠结打完二价/四价,是否还能打九价。
九价HPV疫苗需要接种3针,分别是在第0、2、6个月,半年内完成接种。二价、四价、九价疫苗,三者除了涉及的病毒范围不同,价格也不同。医疗器械品牌“蓓可丽”统计,二价为330元-600元/针,四价为800元/针,九价为1300元/针。
图源:蓓可丽小红书
在社交平台,关于“该打国产还是进口”的话题,用户也是各执己见。
来源:小红书
总体来看,即使价格最贵,但因为九价疫苗更为全面,依然被更多的消费者选择。据财报显示,默沙东四价及九价HPV疫苗销售量从2019年的37亿美元销售额已经跃升至2023年的89亿美元销售额,直冲100亿美元大关,其中60%-70%都来自中国市场。
“对于预防宫颈癌来说,2价疫苗就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基础版疫苗,适合政府采购后供重点人群免费接种,也适合非重点人群根据性价比原则自费接种。但是,愿意花钱接种宫颈癌疫苗者,在4价和9价疫苗的诱惑下,往往会选择后两者。所以,2价疫苗在自费市场的份额不会太大。”前上海市疾控中心资深疫苗专家陶黎纳表示。
并且,2024年1月9日,默沙东宣布旗下九价HPV疫苗(适用于9至14岁女性)2剂次接种程序在中国获批,也就是说,9至14岁女性接种九价HPV疫苗,从打3针变为2针。这意味着,9至14岁女性的接种价格将下降约三分之一。
九价扩龄、变相降价犹如一条鲶鱼,在HPV市场上搅起一番风云,给市场上的玩家都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成也疫苗,败也疫苗”。万泰生物“躺着赚钱”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默沙东四价和九价HPV疫苗供应量的增加以及适用年龄段的扩展,以及同行产品的上市,万泰生物的疫苗产品在2023年首次出现销量下滑。
Wind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该公司营业收入由23.54亿元增长至111.85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由6.77亿元增长至47.36亿元。
来源:Wind
压力之下,万泰生物也开始寻找新的方向,转而开拓国际市场。截至2023年10月,万泰生物二价HPV疫苗在摩洛哥、尼泊尔、泰国、刚果(金)、柬埔寨、埃塞俄比亚、哈萨克斯坦已经获得上市许可。万泰生物在半年报中表示,目前二价HPV疫苗还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的10个国家注册申报正在进行。
然而,效果甚微。2023年,万泰生物疫苗销量为1571.11万支,同比下滑41.94%。疫苗产品的收入为39.6亿元,同比减少53.37%,这也直接导致万泰生物的业绩首次出现上市以来负增长。2023年营业收入55.11亿元,同比下滑50.73%;净利润为12.48亿元。净利润增速从2020年的224.13%一路走到了2023年的-73.65%。
进入2024年,万泰生物业绩业绩负增长态势进一步加剧。从新冠检测红利的消退到HPV疫苗市场的激烈竞争,“HPV疫苗一哥”还能挺得住吗?
九价HPV疫苗的国内市场有多大?
随着众多国产四价和九价HPV疫苗进入临床后期阶段,“一针难求”的时代也将过去。消费者更多考虑的是应该选择哪款产品。小红书平台,关于“该不该打九价疫苗”的讨论贴达到29万。
一位长期关注医药领域的私募基金人士表示:“国内疫苗短期还是内卷阶段,有的可能接近底部,行业卷完可能还要一两年。新冠疫苗让人重新审视疫苗的效果。疫苗越来越是针对性,不是长期免疫的。国内看只有价格优势,关键是国外药企也和我们打价格战。万泰前景也不是太好,市场培育期可能还没有结束就要开启价格战了。可能明后年市场上至少会有4-5家九价疫苗企业了。”
据疫苗行业资深咨询师Stefano Malvolti等人受世卫组织委托于近期发表的一篇研究,2025年至2030年HPV疫苗供应量极可能超过需求量。
事实上,九价HPV疫苗的销售势头确实出现了减缓迹象。国内目前唯一一款九价HPV疫苗的销量也已走低。默沙东公布的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旗下HPV疫苗产品佳达修(GARDASIL/GARDASIL 9)第二季度销售额为24.78亿美元,同比增长仅1%。默沙东表示,其HPV疫苗的60%-70%销售额来自中国,HPV疫苗上半年销售增幅不及以往主要是因为中国市场销售额下降,这一下降主要因发货时间安排变化所致。
“默沙东的下降不是个例,整个中国HPV疫苗市场都处在下降阶段。”默沙东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Robert M. Davis曾在电话会议上回应。
代理默沙东四价、九价疫苗的智飞生物(300122.SZ)近年来业绩攀升。据2023年年报,公司营收529.18亿元,其中自主产品贡献10.28亿元,占总营收的1.94%,代理产品贡献518.85亿元,占总营收的98.05%。而默沙东是智飞生物的第一大供应商,占其2023年采购比例的96.06%。
2024年,智飞生物的业绩迎来大跳水。第一季度营收113.96亿元,同比增长2%,净利润14.57亿元,同比下降28.26%,扣非净利润14.55亿元,同比下降28.36%。
另外,在智飞生物发布的一份供应公告中,自2024年到2026年,采购默沙东HPV疫苗的金额逐年降低,分别为326.26亿元、260.33亿元、178.92亿元。2023年报显示,其四价HPV疫苗全年批签发量为1034.34万支,同比下降26.27%。
今年7月,万泰生物终止了与GSK合作开发新一代宫颈癌疫苗HPV9-AS04的合作,市场普遍认为这可能会降低万泰生物九价HPV疫苗在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万泰生物也提示风险称,九价HPV疫苗由于产品型别较多且工艺复杂,上市后尚需经过产能稳步爬升过程,可能导致商业化产量不及预期。此外,九价HPV疫苗上市后的销售情况受到市场竞争环境及销售渠道等诸多因素影响,后续市场销售情况存在不确定性。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HPV疫苗市场确实在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国产九价HPV疫苗相对于进口产品来说,还是有一些优势。首先进口九价HPV疫苗全程费用接近4000元,应该说对大部分家庭来讲还是不小的负担,国产价格相对比较低,品质还是有保障的。其次,国产九价HPV疫苗在免疫性、安全性方面,整体表现和检测、测试的结果基本与进口疫苗相同,也就意味着国产疫苗能够诱导与进口疫苗相似水平的保护性和抗体,效果值得信赖。在研发和生产效率上,比较成熟。
来源:Pexels
“内卷”的国内HPV疫苗市场,留给后来者的空间还有多大?
在九价HPV疫苗带来的市场压力下,国产厂商正在高价次领域加速研发。
目前,从披露情况看,万泰生物的九价HPV疫苗是国内进展最快的。此外, 康乐卫士(833575.BJ)、博唯生物、沃森生物(300142.SZ)、瑞科生物(02179.HK)等企业均已处于三期临床试验阶段。而除女性适应症外,康乐卫士九价HPV疫苗的男性适应症三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受试者入组及大部分受试者第一剂免后7个月访视。
此外,相关厂家已经着手布局男性适应证和更高价的HPV疫苗。康乐卫士、上海博唯以及默沙东均已着手开发九价HPV疫苗的男性适应证。
康乐卫士日前公告,公司自主研发的重组三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三价HPV疫苗)三期临床试验揭盲,期中分析结果符合预期。公司将尽快提交生物制品上市申请(BLA)。
近日,广西疾控称,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月份将开展一项HPV疫苗男性三期临床试验,试验涉及一款国产九价疫苗,将在6年内对500位试验参与者进行随访。
如果国产HPV九价疫苗上市,您会选择吗?您对这一市场的前景有何看法?留言聊聊吧!
赞 | 评论 08月29日 20:19 来自网站 举报
-
【估值1200亿的小红书扭亏为盈屡传IPO,但原创博主困在审核里……】
扭亏为盈的小红书距离上市还有多远?作者 | 刘钦文 编辑丨高远山来源 | 野马财经小红书正在求变。近日,小红书对内发布了一封全员信,宣布调整组织职级,包括三项组织架构调整,一为不再设置R职级,二为简化级,三为各级Leader采取任命制。据悉,此举意在去除“论资排辈”,释放一... 展开全文估值1200亿的小红书扭亏为盈屡传IPO,但原创博主困在审核里……
扭亏为盈的小红书距离上市还有多远?
作者 | 刘钦文
编辑丨高远山
来源 | 野马财经
小红书正在求变。
近日,小红书对内发布了一封全员信,宣布调整组织职级,包括三项组织架构调整,一为不再设置R职级,二为简化级,三为各级Leader采取任命制。据悉,此举意在去除“论资排辈”,释放一线活力。
内部求变的同时,近期小红书还因再次传出即将IPO的消息引发外界关注。企查查显示,今年7月,小红书完成E+轮融资,投资机构DST Global、高瓴资本、博裕资本和中信资本、红杉资本等参与投资,估值170亿美元(约人民币1200亿元)。这也被外界认为是“Pre-IPO前最后一轮新股融资”。
不过,据“36氪”报道,此轮融资并非传闻的“Pre-IPO前最后一轮新股融资”,而是老股转让。因早期投资人有退出需求,小红书亲自操盘老股买卖。
裹挟了众多知名投资机构和各方利益的小红书,已经三连否认IPO了,距离上市还有多远?
成立11年,离上市还有多远?
短视频时代,小红书作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内容“生力军”,正在不断崛起。
小红书成立于2013年,为一家种草社区,用户可以通过短视频、图文等形式记录生活点滴,分享生活方式,最初以“标记我的生活”为slogan。
“种草”属性使得小红书在一众互联网公司中迅速崛起,而小红书也一直将上市列为计划。2018年4月,身为小红书创始人的瞿芳就公开表示,小红书有可能会在未来2到3年内完成IPO,即最晚在2021年年底前上市。
但小红书在这期间一直未有具体上市动作,直到2021年,前花旗集团TMT投资银行部亚太区董事总经理杨若加入小红书,并担任CFO(首席财务官)一职。
图源:罐头图库
杨若在科技行业相关的上市及并购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参与的项目包括58同城、YY、中通快递、世纪佳缘、国双软件、万国数据等公司的美国IPO,以及分众传媒、天合光能等公司的私有化,文思和海辉的合并,腾讯债券发行等。
但杨若也没能给小红书带来上市的好消息,在小红书入职20个月后,2022年9月杨若对外宣称因家庭原因离职,加盟复星集团。
但杨若的离职并没有影响小红书的上市计划。资讯平台“DONEWS”报道,2023年4月,小红书已秘密在美国证监会(SEC)递交上市申请,计划年中在美国挂牌上市,预期募资5亿至10亿美元。高盛、摩根士丹利为其联合承销商。但当年7月,小红书暂停在美国上市。市场猜测与美国加大对海外上市企业数据监管有关。
赴美失败后,2023年12月,媒体报道称,小红书或最快于2024年下半年启动赴港IPO。不过小红书否认了这一传闻。
迟迟未上市,让部分老投资人也“坐不住”了。2024年7月,小红书以出售老股的形式,向现有和新投资者出售股份,新入局者包括DST Global、高瓴资本、博裕资本和中信资本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同时原股东红杉资本进一步增资。
据“36氪”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小红书不缺钱,其二手份额的价格一度近200亿美元,但DST这一轮的实际成交价格约为17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200亿)上下。上述人士表示,早期投资人有退出需求,小红书亲自操盘老股买卖。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表示,老股转让不能称之为融资,因为资金是在股东之间流动,公司没有任何资金流入。这一轮股权转让或可视为原有投资者的一种套现、退出或者补偿方式,同时也为小红书的上市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
不过这次,小红书回应“暂时未有上市计划。”
财报首次扭亏为盈,
但广告风险不容小觑
尽管多次否认,但市场判断,小红书冲刺上市不远了,因为从财务数据上看,小红书已经扭亏为盈。
2023年,小红书实现营业收入37亿美元,同比增长85%;净利润首次扭亏为盈,从去年同期的亏损2亿美元到盈利5亿美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2022年,小红书营收中广告与电商“八二”开;2023年广告的营收占比略有下降,占比在70%-80%之间。
广告显然是小红书的重要营收来源渠道,但通过内容广告商业化的风险也不容小觑。“我发现,很多关于移民的笔记上面写了’推荐’,意思是花钱买了广告位的。我就很好奇,小红书上这些移民中介这么多虚假信息和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真的没有法律管管吗?小红书只管收钱,对于这类内容的真实性不知道是审核水平达不到,还是不负责任。”小红书博主石先生在朋友圈吐槽。
他指出,仅这一条推荐内容,里面提到的“绿卡生免费读公立小学、中学,未来被哈佛、耶鲁录取的几率比外籍生高几倍;绿卡生读私立学费比外籍生更便宜;换个轻松的赛道比内卷有用100倍等措辞”都是不符合事实的。而在投资移民的小红书广告中,类似的问题很普遍。
图源:
因为小红书的“种草”特性,很多用户会跟着广告进行消费,但是有人却不幸遭遇诈骗。
小红书用户友先生在黑猫投诉上表示,“2024年5月底,我在小红书平台看到Ecompsaa店铺销售各种旅游产品,我在小红书购买了14994元的旅行产品以后,找客服约了入住时间,客服给了我确认单。后来陆续看到有人在网上说,在这家店铺订购的旅游产品出行失败。我就和酒店联系,确认有没有我的入住信息,酒店确认没有。现在客服拒不退款,失去联系。联系小红书客服也不承担平台责任解决。小红书平台对此完全不予解决,对需要起的平台监管责任完全不履行!”
被Ecompsaa店铺欺骗的不止友先生,黑猫投诉显示,友先生发起的针对“在小红书下单旅游产品被骗”的集体投诉,目前投诉量已达到104起。
图源:黑猫投诉
据河南广电旗下新闻客户端“大象新闻”报道,E-Compass旅行社突然暴雷,200多名消费者陷入了维权无门的困境,被骗总金额高达数百万元。消费者冯夏在下单前还专门咨询过小红书,“我问过小红书官方客服,他们回答是小红书对入驻商家有监管,会平台全程守护我的订单,我想这肯定靠谱啊,就下单了。”
图源:大象新闻
因此,在订单一出现问题后,冯夏等人第一时间想到了向小红书求助,向平台详细说明了自己的情况。然而,无论是电话还是在线客服,她们得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机械式回答:“已转交专员处理,请耐心等待。”
并且冯夏还发现,“现在我连给小红书客服连电话都打不进了,但换个手机号就可以立马拨通。”
被骗的另一消费者陈菲菲也对“大象新闻”表达了困惑:“E-Compass旅行社账号出现在用户首页广告位,意味着他花了广告费在小红书上做推广,所以小红书理应做过审核。并且宣传海报上明确写着未预约可退,但是实际上的操作就是你下完单,这个钱没有任何监管就直接打给商家了,退款时需要商家确认,商家如果不同意,你就不能退款。所以这个就有点类似于像诈骗和虚假广告了,我想问问小红书在这个过程中的资金监管和商家资格审查是怎么做的?”
黑猫投诉显示,该项集体投诉最新进度为8月1日,用户表示“12号发了退款申请函,到现在过去20天也未退款。”
图源:黑猫投诉
种草内容踩线,风险频出
除了广告笔记以外,还有多位用户指出小红书上部分笔记存在“种草风险”。
2024年1月,某小红书博主以“可晒太阳,可冒险的宝藏小众秘境”为关键词,推荐了一处地方,图片上赫然标注了“军事重地,禁止进入”,但该博主不仅无视了该标志翻进去,还记录下了具体的路线,引导大家前去尝试。
图源:小红书
《人民日报》也发表评论称“军事重地,禁止进入‘并非儿戏’。”
除此之外,小红书上的部分种草笔记还潜藏着人身安全隐患。2022年,小红书出现多篇关于龙漕沟的露营笔记,多篇笔记点赞量上千。
龙漕沟为三级地质灾害点位,易发生泥石流、山洪灾害。当地的龙门山镇政府多次发文提示,游客不要前往沟里打卡。甚至在河沟两岸布上了铁丝网。
2022年8月13日,龙漕沟爆发山洪,造成7人死亡、8人轻伤。
上述问题被指出后,小红书上线风险提示,在相关笔记展示时进行提醒。
图源:小红书
涉及安全问题的笔记外,小红书上还存在许多类似“笔记过度美颜”、“种草变踩坑”“照骗”等吐槽。
图源:微博
2024年8月6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2024年北京旅游消费体验调查结果。消费体验环节发现,小红书的信息感知价值评价最高,为88.24,但体验后降为40,前后差值在社交媒体中最大,达到了48.24。
截至8月25日,有据可查的,小红书因未依法审核网络发布信息内容、不履行身份核查义务被监管警告2次。
企查查显示,小红书因发布虚假广告、未依法审核网络发布信息内容等原因,被相关部门处罚、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等, 行政处罚的次数共26次,其中,罚款18次,警告2次。
图源:企查查
“这反映了该平台在内容管理和监管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为了减少这些风险,小红书需要加强内容审核的精准度和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内容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平台上的内容健康、合法、合规。同时,小红书也需加强与其他平台和机构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内容生态的建设发展。对于部分用户生产内容时存在的种草风险,小红书也需要加强用户教育和引导,提高用户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商品战略顾问、东华大学客座教授潘俊建议。
小红书被作者吐槽不保护原创?
面对海量内容,审核是令小红书最为头痛的问题之一,针对这一老问题,小红书的解决方案被原创作者吐槽:“简单粗暴,一封了之”。
2021年4月,小红书正式上线《社区公约》,明确希望用户通过点赞、关注,以及举报或者不喜欢按钮,向社区进行反馈。按照《社区公约》,违规三次便封号处理。
《社区公约》的初心虽好,但由于对违规行为规定的不明晰,使得投诉举报机制成了部分人恶意举报他人,达到删文、封号目的的工具。
知乎健康博主侯先生在社交媒体上称,自己日常分享父亲治疗肺间质病的一些护理经验和教训,同步在知乎和小红书、发布内容。因为是免费无偿的公开分享,动了卖医疗设备和保健品商家的蛋糕。后来遭到卖医疗设备和脾氨肽的厂商在建群,集中时间恶意举报,最终只在小红书平台遭到封杀,其他平台的内容均得到保留。从该厂商聊内容可知,这些人还成功举报封杀了另外二个小红书原创内容博主。
“小红书对于举报的审核还是要再严格一点!比如,对于专业内容要有足够的甄别能力,如果不具备可以通过引入该行业专业人士协助进行甄别,对举报人也应该要求其出具足够的证据,而不是随便什么人拿个p图都能举报成功。”另一位小红书生活博主贾女士在中吐槽。
贾女士称,举报我的厂商,小红书账号叫momo,头像是网图,小红书里面关注了几个人,没有写过笔记,也没有粉丝,根本800年不用的小红书账号,还每天定时举报,竟然能举报成功。她自己在晒出举报成功的截图,我都觉得匪夷所思。原创作者辛苦撰写的帖子,不应该如此轻易的就被举报成功,进行限流、不予展示、封号等惩罚。不然,举报门槛太低了,会影响原创作者的创作热情,长此以往,对小红书百害无利。
贾女士说:“小红书申诉流程远比其他平台复杂,要填写《未侵权声明》,提供证据,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被投诉的原创作者往往选择认栽。”
另一位小红书博主@砒霜泡辣椒提到,他走过申诉流程,小红书将《未侵权声明》和证据给到了投诉方,对方不认可,小红书就删掉了文章。但是同样的内容,在,至今都在,这篇文章的投诉方同样在也进行了投诉,但微博判定不构成侵权。
@砒霜泡辣椒原本是微博大v,他提到,小红书其实不太保护原创。他说自己的原创帖子被洗稿,类似这种事情,微博会通过发表时间先后和内容高度雷同来判断,洗稿者就会被处罚,但向小红书举报,平台的回复一般都是暂无法判定投诉内容侵权。
另有博主在社交媒体上晒出洗稿账号比原创账号流量还高,连投票的内容都一样,只是换了一下顺序,原创作者投诉洗稿,平台给出暂不构成侵权的截图。侧面印证了@砒霜泡辣椒反映的情况。
图源:小红书
该博主称,后来平台把自己的帖子和洗稿者的文章都删了,原因是王红权星投诉涉嫌侵犯名誉权。“太搞笑了,官方都定调了,王红权星咋不去投诉官方侵犯名誉权?洗稿者还有王红权星是珠宝商包装的营销号这种措辞,而我的文字很克制,就这小红书都能判原创作者违规,给删除了。”
此外,有小红书博主反映,自己一岁半的女儿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参观时坠楼,提醒家长注意安全隐患和求助的帖子居然也被小红书判定为违规遭到屏蔽,多次申诉至今也没有解决。而在微博发布的同一事件却没有遇到问题。
图源:小红书
以上小红书博主均提到,小红书的申诉流程“一言难尽”,不管作者准备怎样详尽的材料申诉,平台基本都是驳回,差不多十次有九次申诉失败。
黑猫投诉显示,以“小红书封号”为关键词,共有412条投诉,内容包括随意封号、客服敷衍、申诉被拒等。
用户认为这十分打击创作热情,“在小红书发工作日常,被定义为虚假宣传,直接被封号了。(白费了创作者的多日时间) 该号绑定了身份证认证,导致新号也无法绑定身份证。 小红书没有实际证据。每次申诉都被敷衍回复不成功。 违规原因泛泛而指,并无明确说明,让人无法明确申述。”
图源:黑猫投诉
“很喜欢小红书这个平台,也很珍惜自己的原创,被恶意举报封号后却申诉无门,连内容都无法下载复制出来,最后只好放弃这个平台了。”前述被封掉身份证、ip、手机号的用户无奈吐槽。
实际上,许多用户对于违规行为的相关处理并不存在异议,但违规行为的规定不明确、虚假推广的标准不清晰、投诉渠道的不畅通,才是许多用户不满的原因。
图源:黑猫投诉
“真正有问题的内容推流量,被恶意举报的限制流量,小红书的内容审核一言难尽。举报我的小红书,一些没有发过帖子,有一些看帖子明显就是同赛道竞对,这些情况其他平台都会用大数据做一些甄别,但是小红书没有。比如,收到举报让作者自己判断是否涉嫌侵权,如果作者认为不涉及,触发平台甄别,平台甄别是由包括法务等在内的专业人士在做,人工审核也相对客观,但是小红书只要有投诉就处罚作者,删除或屏蔽内容。”前述小红书博主贾女士表示。
此外,还有博主反映小红书会保护重要股东到夸张的地步,中性的内容也会被屏蔽。博主提到,自己发紫辉郑刚曾为罗永浩炮轰阿里,如今闹翻令人唏嘘,结果被小红书屏蔽,把阿里改为阿L,依然被屏蔽,去掉阿里才能发出来。
图源:小红书
而且,小红书并不仅仅关注股东,股东的重要相关人士也在此列。有博主说自己发已经在日本被媒体铺天盖地报道的内容——马云和虞锋的云锋基金准备投入1000亿日元(50亿人民币)抄底日本楼市,语言很客观,却被判定违规,多次申诉都没有用。
图源:小红书
阿里巴巴是小红书D轮融资的领投方。事实上,包括微博、抖音、快手、、脉脉、知乎、雪球在内的各大内容平台均有众多投资方或关联方,这些平台也会对涉及股东的舆情网开一面,但是在甄别内容上明显比小红书做的更加精细、准确,基本能够平衡好股东和用户的感受。
“小红书在原创内容保护方面存在的简单粗暴问题,可能与其平台特性和运营策略有关。小红书拥有大量腰部、尾部博主,这可能导致平台在内容审核和版权保护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此外,小红书的申诉渠道可能存在效率低下或不透明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其版权保护机制和流程。”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表示。
小红书患上“大公司病”,谁之过?
小红书用户不断投诉的背后,是其用户规模、业务发展、影响力等方面也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受到“大厂精英”的青睐。
曾担任过百度商业运营主管、微博高级副总裁的王雅娟,如今为小红书的CMO、兼商业化销售负责人。
在阿里巴巴(花名为永叔)先后负责淘宝、阿里妈妈、优酷等多个部门的算法工作,职级为P9的王晓博,为小红书如今的电商技术负责人。
曾担任欢聚时代技术副总裁和百度凤巢首席架构师的凯奇,为小红书技术团队高级管理人员、推荐算法负责人。
图源:罐头图库
随着越来越多的精英加盟,小红书迅速发展壮大。据“36氪”报道,小红书2022年全年DAU(Daily Active User,日活跃用户数量)在8400万,2023年全年DAU为1.06亿,2024年1-2月平均DAU约1.14亿。
2024年3月,小红书在种草服务新生态商业合作伙伴大会上公布,小红书月活用户数3亿+,比上一年增长20%,成为2023年中国增长最快的大型社交媒体平台。
不过快速奔跑的过程中,小红书也出现了“大公司病”。2024年8月,小红书创始人毛文超和瞿芳在公司11周年信中承认,尽管小红书在过去一年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也面临“大公司病”。在去年进行的两次组织调研中,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例如:
有的同学官架子特别大,自己不下场,遇到困难只会push一线同学去干去做去解决;
有的Leader每天把时间花在逐字逐句分析上层意图上,对已经影响用户体验的重要问题视而不见;
还有一些负责人不去理解业务场景,决策上拖沓扭捏,反复让一线同学交方案,交了5版也不做决策。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毛文超和瞿芳表示,在小红书的第11年需要重新出发,并保持创业团队敏捷和专注的状态。他们希望小红书人始终具备敏捷性,让自驱、扁平、灵动的小团队可以去突破;同时希望他们能始终保持专注,为那些将工作视为作品的人提供空间;最后,他们也希望小红书人能始终坚持走进用户、走进客户商家的工作习惯。
为治好“大公司病”,2024年8月,小红书在内部发布全员信宣布组织架构调整。
组织架构调整主要包括三项:一为不再设置R职级,二为简化级,不再设置L0,三为各级Leader采取任命制。
小红书的R职级为内部专业职级,用于评估员工在专业领域内的能力和贡献,类似阿里的P序列或百度的TPU序列,分为R1-R8,其中R5指骨干员工、R6通常是小组长,而R7则为部门负责人。
L职级则是管理职级,在小红书,R6以上级别的员工可兼任L0,共划分为L1—L4层级。
据“新浪财经”报道,此举意在去除“论资排辈”,打造敏捷组织。
估值千亿,谁能分享资本盛宴?
小红书用户的男女比例为3:7;95后占比为50%,00后占比为35%;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50%。社区分享者超8000万,每天约有20万+笔记生成,日均用户搜索渗透达到60%,UGC(用户生成内容)内容占比达90%。
依靠着瞄准年轻人的“种草”内容,让小红书种出了千亿估值。背后的创始人毛文超、瞿芳也成了投资机构追捧的“创业英豪”。
毛文超1985年出生于湖北武汉,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在贝恩咨询、贝恩私募工作,在投资和商业领域积累了一定经验后,2011年前往斯坦福大学攻读MBA,也是在这里,毛文超认识了瞿芳。
瞿芳和毛文超为同乡,均出生于1985年,曾在贝塔斯曼(为一家媒体和投资服务集团)工作。海外的留学经历让两人萌生了打造一个“海外商品真实的口碑平台”想法。2013年两人回国创业,同年6月创建小红书。
小红书创立以来,一路收获许多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和真金白银。
企查查显示,小红书自2013年成立至今,累计获得7轮融资,融资金额累计超过9亿美元。投资方阵容包括真格基金、金沙江创投、纪源资本、腾讯投资、阿里巴巴、天图投资等。
图源:企查查
其中,2021年11月,淡马锡和腾讯对其进行领投,阿里巴巴、天图投资、元生资本等老股东跟投。该轮融资后,小红书的估值达到200亿美元(约人民币1428亿元),这也是小红书至今的最高估值。
不过2023年9月,小红书估值有所回调,红杉中国以比上一轮融资低30%、约140亿美元的估值成为小红书股东。
直到2023年小红书扭亏为盈后,估值又有所回升到170亿美元。胡润网发布的2024年全球独角兽榜单显示,小红书以1000亿元的价值位列第26。
图源:胡润网
和抖音、快手、微博等其他社交媒体相比,小红书在用户质量和持续增长方面一路高歌猛进,但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另一面,是小红书在内容质量、内容审核、监管等方面仍面临挑战,作为年轻人热爱的社交媒体,小红书如何平衡好安全、风控、监管、平台责任和用户创作热情、用户体验值得继续探索和优化。
你喜欢上小红书吗?在上面买过东西吗?体验如何?欢迎留言分享。
赞(32) | 评论 (3) 08月28日 19:42 来自网站 举报
-
【李东生身兼董事长、CEO后,TCL中环却交出最差财报?】
硅片涨价对业绩有多大作用?作者 | 武丽娟编辑丨高远山来源 | 野马财经全球最大光伏硅片公司TCL中环最近颇受市场关注。先是8月3日,CEO已经有17年之久的沈浩平卸任,董事长李东生暂代CEO职责,近日又交出一份上市以来最差半年报。随后,8月27日“界面新闻”报道称,TCL中环(... 展开全文李东生身兼董事长、CEO后,TCL中环却交出最差财报?
硅片涨价对业绩有多大作用?
作者 | 武丽娟
编辑丨高远山
来源 | 野马财经
全球最大光伏硅片公司TCL中环最近颇受市场关注。
先是8月3日,CEO已经有17年之久的沈浩平卸任,董事长李东生暂代CEO职责,近日又交出一份上市以来最差半年报。
随后,8月27日“界面新闻”报道称,TCL中环(002129.SZ)宣布上调硅片价格。调整后,G10N 1.15元/片,G12RN 1.3元/片,G12N 1.5元/片。此前,隆基绿能(601012.SH)也被证实硅片将涨价,其中N-G10L报价为1.15元/片,N-G12R报价为1.3元/片,新报价平均上调5分/片。
TCL中环就硅片价格上调一事表示,此次价格调整,公司积极引领光伏行业走出低价竞争的困境,助力行业更加健康、良性发展的产业环境。
2023年底,TCL中环单晶硅产能达到183 GW,超越隆基绿能成为全球硅片霸主。然而,2024年上半年,硅片霸主净利润亏损30.64亿元,同比下降167.53%。至此,TCL中环已连亏三个季度。
8月初,有TCL中环“灵魂人物”之称、CEO的沈浩平卸任,而2023年7月,沈浩平还入选了福布斯中国最佳CEO榜单。
自1983年进入中环股份(TCL中环前身)至今,沈浩平在TCL中环超过40年。在沈浩平担任CEO的17年间,TCL中环完成了从国企到民企的蜕变。2019年TCL中环推出全球首创的G12(210mm尺寸)太阳能单晶硅片,一举成为中国光伏硅片龙头企业。
沈浩平请辞CEO后,仍将担任董事、副董事长等职位,一线的运营管理工作都将由董事长李东生暂代。不过,8月26日据新浪财经报道,消息人士表示,现任高级副总裁的“89后”王彦君作为TCL中环候任首席执行官(CEO),以在TCL中环总部履职为主,继续担任中环领先(TCL中环控股子公司)总经理。
今年以来,光伏行业下行至低谷期,各个环节龙头企业普遍亏损。截至8月27日,TCL中环报收7.7元/股,市值311亿元。距离2022年7月市值高点2000亿元下跌超84%。作为中国光伏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TCL中环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此次CEO的突然更迭,TCL中环的战略是否会转向?又能否顺利渡过危机?
营收“腰斩”、半年亏损30.63亿
半年报显示,TCL中环2024上半年营收约162.1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48.97亿元下降53.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0.63亿元,较上年同期盈利45.36亿元下降167.53%,扣非后净利润亏损34.88亿元,较上年同期盈利38.08亿元下降191.6%。
同时,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8.6亿元大幅下滑95.52%。
这已经是TCL中环连续三个季度净亏损。今年一季度亏损8.8亿元,二季度亏损21.84亿元,加上去年四季度亏损的27.72亿元,三个季度合计亏损58.36亿元,打破了其从2013年开始近11年盈利的纪录。
对此,TCL中环表示,上半年,行业供需失衡加剧,新能源材料业务板块进入非理性价格竞争状态,虽仍保持单瓦成本行业领先,但降本不及市场价格下跌速度,上半年材料产品出货62GW,亏损总额加大。
目前,光伏行业仍是TCL中环主要收入来源,但硅片和组件的营收及毛利率均大幅下滑,是TCL中环盈利能力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来源:巨潮资讯
TCL中环的四大主营产品中,组件的营业收入为27.62亿元,同比下滑幅度最大(46.95%),组件产品目前维持微盈,毛利率为0.94%,同比下滑11.3个百分点。其他硅材料和光伏电站业务的毛利率分别同比下滑7.67%、3.98%,其中光伏电站的毛利率达42.34%,但该业务规模占总营收体量较低,不能抵消硅片产品的亏损。硅片业务毛利率是唯一一项毛利率为负的主营产品。
同时,硅片收入结构也出现变化。上半年,硅片收入占公司总营收比重64.4%,2019年-2023年,这项数据分别为88%、88%、77%、76%、74%。
来源:Pexels
事实上,受光伏市场竞争加剧、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等影响,2024年上半年光伏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遭遇了重创。
隆基绿能(601012.SH)预计2024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48亿元到55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91.78亿元。
通威股份(600438.SH)预计2024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30亿元至33亿元,上年同期其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32.7亿元。
在行业不景气以及公司业绩不佳的现状下,沈浩平的请辞引起了行业震动。而关于TCL中环的开工率,也成为近期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据《证券时报》等多家媒体均报道,有业内人士介绍,TCL中环的开工率降至70%;不过,TCL中环公开回应,开工率稍微调整了一些,(但下调)没那么夸张,只下调了5%-10%。
艾媒咨询创始人兼CEO张毅认为,降低开工率确实对硅片价格还是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尤其市场价格会跟供求关系有一定的影响。多数企业通过计划降低开工率,来减轻行业库存的压力,并且在亏损时减少生产以降低成本,同时市场的整体供给是减少的,那么对价格的企稳是有一定的帮助。整体来看,硅片价格在年内触底企稳,因素还有很多,比如硅料价格、走势、下游需求以及来自市场供需关系的平衡,对硅片价格都会产生影响。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此持不同看法。“降低开工率只是短期行为,而行业性产能过剩始终抑制产品价格,而一旦短期价格有所支撑,又会刺激开工率反弹,所以在需求空间低迷收缩时,价格很难企稳回升。”
造成TCL中环业绩亏损的另一项重要因素,是参股海外公司 Maxeon。
Maxeon近年来的业绩不容乐观。自2022年-2023年一季度,净利润分别亏损2.67亿美元、2.75亿美元。今年一季度亏损还在继续,亏损0.8亿美元。
不过,据TCL中环半年报,长期股权投资亏损1.15亿元以及持有的金融资产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7888万元,合计不超过2亿元。说明Maxeon业绩及股价下跌,对TCL中环的业绩影响有限。
而导致其上半年亏损的主要因素,还是TCL中环在国内硅片业务上的逆势扩产。
激进扩产后
“硅片王”还能扛住吗?
今年是沈浩平与TCL中环携手作战的41年,不过其一直以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参与经营。截至2023年末,沈浩平税前薪酬为686.51万元,仅持有48.17万股(约合0.0048亿股),TCL中环总股本数为40.43亿股。
出生于1962年的沈浩平,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半导体物理专业,与另一家光伏龙头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和钟宝申师出同校。
1983年,沈浩平大学毕业后进入天津市半导体材料厂主攻技术。他从车间一线拉单晶工艺流程做起,一干就是近20年,后历经区熔车间主任、副厂长(总工程师)、厂长。
1998年,沈浩平推动天津市半导体材料厂与美国ASIMI达成来料加工合作,签订了多晶硅供应长单,将进口多晶硅料拉成单晶棒,再切成硅片。次年,经过重组改制为一家新公司,“天津市中环半导体有限公司”,即“中环半导体”。
2007年,已完成股份制改革的中环股份于深交所上市。45岁的沈浩平升为总经理,成为中环业务线实际掌舵人。沈浩平再度推动公司变革,预判了硅材料的行业趋势,逐步布局光伏领域。经历2008年、2012年光伏行业两次寒冬之后,TCL中环在光伏领域持续发力。
2019年,沈浩平带领团队推出全球首创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12(210mm尺寸)太阳能单晶硅片,中环也一跃成为国内光伏硅片龙头。
2020年之前,中环股份彼时尚未被TCL科技收购,属天津市国资委控股的地方国企,与隆基绿能并称硅片双雄。
2020年7月,TCL科技公开摘牌收购中环集团100%股权,获得中环股份控制权,中环股份改名TCL中环,从一家混改国企彻底转型为民营企业。TCL科技实控人李东生成为TCL中环董事长,但并不参与具体管理,沈浩平依旧担任CEO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
乘着光伏产业发展的东风,TCL中环的业绩也迅猛增长,2020年—2022年,TCL中环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90.57亿元、411.05亿元和670.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85%、115.7%和63.02%;同期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0.89亿元、40.3亿元和68.1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51%、270.03%和69.21%。
来源:wind
2023年光伏行业供需失衡,市场需求高涨促使光伏厂家大幅提高产能。这一年,TCL中环晶体产能达183GW,全年光伏材料产品出货约114GW,同比增长68%,硅片整体市占率达23.4%。其中,大尺寸(210系列)外销市场占比60%,海外硅片外销市场占比65%;N型市占率达36.4%,保持外销市占第一。
TCL中环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591.46亿元,同比减少11.74%;归母净利润34.16亿元,同降49.9%。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行业半年会上表述,2024年上半年,多晶硅、硅片价格下滑超过40%,电池组件下滑均超15%,均已跌破成本线。
上半年,多数厂商都开始主动减少开工率,一体化企业的开工率平均下降至50%~60%。
然而,这样的背景下,TCL中环在经营策略上,却扩产,对天津、宜兴硅片厂停产传闻予以辟谣,并宣称当前开工率为95%。
据《中国企业家》报道,TCL中环的硅片业务开工率在今年上半年维持在95%左右,而老对手隆基绿能只有50%。TCL中环相关负责人对此的解释是,今年一二季度TCL中环的策略就是通过高开工率,进一步压低硅片价格,因为生产成本更低,相比于其他企业,亏损会更少,慢慢地,市场就会“出清”,TCL中环就能拿到更高的市场占有率。
2023年一季度,TCL中环公布了可转债计划,募资不超过138亿,遭深交所三轮问询。2024年5月,将可转债预案修订,募资额下调至49亿元。其中,拟投入30亿用于年产35GW高纯太阳能超薄单晶硅片智慧工厂项目,拟投入19亿用于12.5GWN型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工业4.0智慧工厂项目。
7月10日,TCL中环对深交所问询函的回复中表示:“2024年一季度继续实现光伏硅片销量同比增长39.9%……并持续保持行业较高水平开工率。”
扩产确实提升了中环的市占率。半年报数据显示,TCL中环硅片出货同比增长18.3%至62GW,综合市占率23.5%,居于全球第一,其光伏硅片出货月市占率已提升至30%左右。
来源:pexels
虽然提高了市场份额,但也增加了财务压力。
业绩下滑之际,也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截至2023年底,账面货币资金有100.2亿元,但对应的有息负债约为404亿元。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认为,TCL中环不仅负债率较高,而且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风险也大,负债主体以流动负债居多,所以偿债压力存在、且流动性风险更高。简单扩产进行低水平规模竞争,有可能会加剧企业经营的困境。
张毅认为,从整个行业的产能过剩的情况来看,TCL中环过去还在逆势扩产,进行大手笔的理财和发行可转债融资。这种战略在短期内可能会对扩大市场份额和提升竞争力有帮助,但是从长期来看,也要看市场环境有没有明显的改善。持续的高负债和高融资、高额融资可能对公司的财务健康造成不小的压力,特别是当前光伏产业链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公司恐怕要更加谨慎的管理其财务状况和投资决策。
离开“灵魂人物”的TCL中环
将走向何方?
此次人员变动消息中,作为TCL中环候任首席执行官(CEO)的王彦君,5月17日刚获聘为高级副总裁。
出生于1983年的王彦君,现年41岁,本科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1年4月至2013年,在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读完了研究生。
公开信息显示,他2006年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TCL中环旗下的天津环欧公司工作,逐渐成为TCL中环最年轻有为的高管之一。
王彦君深受器重。2021年在TCL成立40周年表彰大会上,王彦君以TCL中环半导体副总经理、中环领先总经理的身份,获得功勋奖,也是获奖者当中最年轻的“80后”。
李东生在近年TCL中环的财报致辞中多次强调,将坚持“硅片全球市占率 NO.1,综合实力全球 NO.1”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扩大光伏材料业务在全球行业内的相对竞争优势。
沈萌表示,李东生长于资本运作,而在实业经营方面的成绩一直不佳,所以很难期待上市公司出现积极的反转。
来源:pexels
沈浩平卸任CEO,市场充满各种猜测。但可以预料的是,随着沈浩平退居二线,高光业绩不在,全球光伏行业面临供需失衡的背景下,TCL中环的经营策略将迎来大的调整。
张毅表示,CEO调动,TCL中环还是会有一些变化的。首先不同的对于企业的风格应该说是不一样的,尤其在管理风格和决策方式上,一定会有变化。尤其李东生作为TCL的创始人,对全局的运营和战略方向以及布局能力,应该说信心、决断性也会更大。第二,可能会在内部结构调整方面出现一些包括中人事的调整,以及新的管理思路,业务的优化模式,以及扩张速度可能恐怕都会有一些内部结构方面的调整。第三,从经营策略上,应该还是会有一些变化,有可能是保守的财务策略,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和扩张计划,以降低库存压力和财务风险。
截至2024上半年,TCL中环存货为82.33亿元,略高于上年同期的81.63亿元。应收账款则有62.18亿元,高于上年同期的54.09亿元。
展望行业前景,东吴证券研究认为,供需失衡下产业价格加速见底,回顾2024上半年,硅料瓶颈释放后行业产出大幅释放、电池技术迭代、需求增速放缓,推动全环节价格加速下跌,行业进入经营性现金输血阶段,整个产业链价格见底。
民生证券等券商也提示要注意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下游行业景气度波动风险、存货减值风险等。
而针对未来行业形势的判断,TCL中环认为,2024年下半年,全球光伏产业仍处周期底部,行业市场状况发生根本性变化,竞争博弈加剧。全球新能源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产能全球分布失衡,公司相信本轮光伏制造产业的优胜劣汰有助于行业长期的格局优化和盈利修复。
TCL中环背后掌舵人李东生喜欢用鹰比喻企业发展和变革精神。据媒体报道,李东生家里和办公室都有很多关于鹰的收藏,他认为鹰飞得高、看得远,对看准的猎物一击而中。2006年,李东生在TCL内部论坛上发表《鹰的重生》,这是他在阵痛之下的反思——TCL要么等死,要么经历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
回看李东生近30年的资本之路,一路并购,目前已整合出一条横跨黑电、白电、光伏硅片的完整光电产业链路,构建出一个庞大的产业帝国。而创业元老卸任,TCL中环如何成功穿越此轮周期?未来和难题留给了李东生。
你认为谁将会成为TCL中环的新CEO最终人选?你看好光伏行业吗?留言聊聊吧!
赞(4) | 评论 08月27日 22:48 来自网站 举报
-
【罗永浩自曝8亿“真还传”,郑刚给了一“锤子”!】
昔日盟友反目成仇。作者 | 高远山编辑丨武丽娟来源 | 野马财经8月26日,改名“罗永浩·钮祜禄”后,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在微博连发两篇“雄文”,一篇自曝合计债务其实有13个多亿,目前已经还了8.24亿;另一篇“炮轰”锤子科技早期投资人、紫辉创投创始合伙人郑刚长期对其“造谣、诽谤... 展开全文罗永浩自曝8亿“真还传”,郑刚给了一“锤子”!
昔日盟友反目成仇。
作者 | 高远山
编辑丨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8月26日,改名“罗永浩·钮祜禄”后,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在微博连发两篇“雄文”,一篇自曝合计债务其实有13个多亿,目前已经还了8.24亿;另一篇“炮轰”锤子科技早期投资人、紫辉创投创始合伙人郑刚长期对其“造谣、诽谤、中伤”,因此决定对郑刚提起诉讼。
郑刚迅速在朋友圈作出回应,表示:“欢迎来告”。
继此前郑刚方面就《回购条款》对罗永浩方提起诉讼后,前一个官司尚无定论,二人如今又要对簿公堂。
昔日盟友发展至此不禁令人唏嘘,在锤子科技困难时互相扶持的投资人和创业者,一朝罗永浩在直播领域创业成功,双方为何不能共享荣华富贵却反目成仇?这背后究竟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内幕?
创业者与投资人再“交战”
文章中,罗永浩表示其债务远不止此前公布的6个多亿,而是有大约13个多亿。目前已经还了8.24亿,且仍在努力赚钱还债中。
对于新增的债务,罗永浩表示,主要的原因是还债过程中,因为各种官司纠纷带来的额外赔偿,以及滞纳导致的各种罚款等等,使得债务总数多了近1个亿。另外,锤子科技当年融资时,获得过国有资本的3个亿投资和3个亿借款,共计6个亿,因为这3个亿借款的合同到期是2022年的年底,所以2018年开始的“真还传”第一季没有计入这笔。而3个亿投资原非债务,国有资本作为投资方本也应承担投资失败的结果,但从长远考虑,罗永浩还是决定把这3个亿投资记为债务进行现金还债。
但其他投资人并不能以现金的方式拿回自己的投资款项。不过罗永浩表示,2020年春节后,启动直播电商公司,设计公司的股权架构方案时,其与合伙人也为锤子科技的老股东们做了5%的原始股方案;2022年启动细红线科技公司(罗永浩新创立的AR公司)时,因为细红线是一开始就是拿投资启动的公司,所以第一天就为锤子科技的老股东们留出了5%的原始股份。
罗永浩还在文章中称,交个朋友为锤子科技老股东做的5%原始股权方案,明年一月底落实时,将按照当年锤子科技投资比例分配给锤子科技的老股东,但“不包括郑刚,以及跟郑刚沆瀣一气,共同发起无赖诉讼的那部分锤子科技股东。”
罗永浩对前投资人郑刚特殊的“怨气”,源于这一年半以来郑刚在舆论场对罗永浩的声讨,罗永浩认为,这些言论属于“造谣、诽谤、中伤”。此外,郑刚还就投资锤子科技时签署的《回购条款》发起诉讼,要求罗永浩偿还投资本金等。罗永浩认为这是郑刚在不满足回购条件下的“耍无赖”,打流氓官司。
“对公司和我个人声誉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罗永浩表示。
因此,罗永浩认为在对锤子科技老股东的补偿计划中,把郑刚等人排除在外,属于“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的考量。
另外,郑刚此前提到,锤子科技出现资金链危机后,他收到了罗永浩的求助,于是通过旗下公司账户将1500万元打入了锤子科技的账户。关于“锤子科技跟郑刚借了1500万到期不还”一事,罗永浩表示锤子科技当年向郑刚的机构借款是属实的,到期后没还也属实。
但罗永浩强调,这是“公司对公司”的借款。
在“真还传”第二季,这笔钱的还款顺序被罗永浩排在了“大结局前最后最后最最后的一笔”,并且表示如果让其本人替锤子科技还给郑刚的公司,前提条件是郑刚公开道歉等。如果郑刚不道歉,罗永浩将把这笔钱捐作公益用途。
“当郑刚联系锤子科技要求还款时,我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就让同事答复他:如果你要谈朋友感情,那我就个人掏腰包替锤子科技公司还你们公司这笔钱,但既然谈朋友感情,你就不能跟我耍无赖,在明明有白字黑字条款的情况下还打流氓官司逼我回购,也不能天天在网上辱骂我;如果你要跟我不谈朋友感情,一切公事公办,那公对公的借款,就不要让我个人替公司还款,这才叫公事公办。”罗永浩表示。
此外,罗永浩还提到,“稍后将对郑刚长期的造谣、诽谤、中伤行为进行正式起诉。”
面对罗永浩的“请战宣言”,郑刚迅速在朋友圈作出回应,表示:“欢迎来告”。
来源:郑刚朋友圈截图
郑刚在朋友圈写道,“一整个上市公司、一整个公关团队、一整个严密策划,用了一周,忙坏了吧。你们觉得我需要准备多长时间?”“此外,公关团队火力全开表现很不错,团队集中了全国最佳媒体人、最佳危机公关人还拿了不少奖,预算没少给吧?欠钱的来告借钱给他救他的,你牛得不行了。欢迎来告,告了以后更多真相能够出来,是不是?”
交个朋友的确有公关行业知名人士加盟。据豆瓣显示,交个朋友公关副总裁吴加录,先后在新浪网、奥美、联想集团、华夏幸福和美团就职。分别以乙方和甲方的身份,操作过多个传播量在百万级别以上的经典的公关案例,同时也收获了艾菲奖(EFFIE AWARDS)、戛纳国际创意节公关奖等一系列“公关奥斯级”的奖项。他还曾出版过《成为公关高手》一书,豆瓣评分8.2。
来源:豆瓣
不过在被问到这笔借款是否还有可能要得回来时,郑刚表示,“说实话我根本不去考虑这些。”
昔日盟友反目
郑刚曾为罗永浩“炮轰”阿里
作为锤子科技的早期投资人,郑刚曾经是罗永浩坚定的盟友,不惜为之“炮轰”阿里。
2017年8月,郑刚在朋友圈里说道:“(锤子)差点被阿里巴巴害死!!明知道创业公司拖不起,前前后后弄了半年,最后说不!要是不是紫辉的坚持,你怎么在陌陌上赚了10亿美元!!”
而且,郑刚还帮创业者总结出了找阿里投资的几点经验:
1:没有钱、缺钱的情况下千万不要找他们,他们是大怪兽,对创业公司无法、不可能怜悯和雪中送炭;
2:对待这类公司不能区别对待,就是一个投资,没啥BAT不BAT的,在陌陌上也没帮屁忙,白给了;
3:他们天生就是接盘侠,不到企业发展的成熟期,千万不要让他们投!”
4:他们永远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你能给他带来多少增值,不是创业的你;
5:他们的投资人员都是打工的,一没资源,二没兴趣帮你增值,三没动力、没奖励帮你成功,你的死活和他无关!
6:到关键时刻他会按合同来执行,没有商量的余地。
彼时,阿里巴巴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以“投资不是公益,更不是慈善和借款”隔空回应了郑刚,并称“很多项目,投与不投,都是双方深入交流理解共识的过程,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商业行为。任何的投资都需要规范和严格的流程,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
作为我国互联网行业的重要玩家,2017年前后阿里巴巴有着大量对外投资,IT桔子统计,仅2017年一年,阿里巴巴投资并购金额便达到898.54亿元。
对身处创投圈的郑刚来说,对阵阿里巴巴,显然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甚至对公司业务产生影响。
有意思的是,在郑刚为锤子科技“炮轰”阿里的同时,罗永浩自己与阿里的合作并没有停下。
2022年10月20日,罗永浩发布朋友圈,显示入驻淘宝直播。随后,交个朋友与淘宝的合作逐渐升温,不仅推动旗下多名主播入驻淘宝直播,还频繁与淘宝官方互动。2023年618期间,罗永浩甚至在淘宝卖出了一个价值200万元的国产商用卫星。
来源:罗永浩淘宝直播截图
此外,交个朋友已在2023年7月通过借壳世纪睿科曲线上市,其曾在当年半年报中提及,抖音、淘宝和京东三平台的跨平台运营,是推动新媒体服务业务板块收入同比大幅增加640.7%的重要原因之一。
罗永浩本人并未直接持有交个朋友公司股份,但双方依然显示出宾主尽欢的景象。
并且,罗永浩新创立的AR公司细红线科技此番天使投资人之一的吴泳铭,正是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之一。
没有永远的朋友
只有永远的利益?
而在昔日盟友终于创业成功之时,郑刚却与罗永浩反目,如今双方争议的焦点之一是,当创业者创业成功,对此前项目的投资人是否,以及应该给予多少补偿?
郑刚此前多次提及罗永浩在创业细红线科技时,曾希望以价值约3500万元左右的新公司股权,抵消此前锤子科技接受的15亿元投资款。郑刚觉得这一“补偿”太少了,希望事业成功的罗永浩能回购锤子科技的投资款。而罗永浩认为,投资不是借款,给是情分,不给是本分。
其实对“投资不是公益,更不是慈善和借款”的观点,罗永浩和郑刚都表示认同,但双方又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在近日的纷争中,二人也都对此观点作出了自己的阐释。
罗永浩认为,“投资不是借款,自己决策的风险投资失败的时候,就得认。”“ 创业者拿基金的投资,只要尽了全力,亏钱后,并没有法律和商业伦理方面的责任。当然,从情感和道义上,如果创业者愿意在下一创业项目启动时,为前一个项目亏了钱的投资者做一些补偿,是非常重情义的做法。但这不是创业者的义务和本分,也不是常规做法。”
郑刚也曾表示,其投了100多个移动互联网项目,失败了80%,目前为止一个都没有发起回购请求。
至于如今一定要罗永浩发起回购,郑刚此前的说法是“这个人:人设做好了,但是里面一套、外面一套。”此前,郑刚曾在朋友圈转发文章并内涵:“造完了你的投资款后,把投资协议中签了字的责任和义务丢一边,再造条船‘财富自由了’,反过来嘲笑投资人是‘阿猫阿狗’的,投资人不会放过你的。”
来源:郑刚朋友圈截图
郑刚朋友圈转发的是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的文章,其中提到,“投资10年了,投资人给企业发出赎回的请求合情合理,企业有能力的理应配合。”
而从2013年的第一笔投资款来计算,郑刚公司对于锤子科技的投资也已经超过十年。不同的是,被投公司锤子科技尚在苟延残喘,但创始人罗永浩已经东山再起。
郑刚此前在接受“光子”专访时提到,锤子科技2017年9月签署的D轮融资协议中,明确提及公司如果5年内没有实现IPO,需要进行回购,并按照年化5%收取股息,如公司无法支付赎回款项,创始人应承担连带赎回义务。
罗永浩方面并未对此条款作出回应,不过据其本次“雄文”中描述,“尽管当年的风险投资协议上有白纸黑字的清晰条款注明,锤子科技的投资股东如果要强制我回购锤子科技的股份(这个‘强制回购’的意思就是投资失败后,投资方逼创始人偿还投资本金),必须有超过50%的投资人股东签字同意才能触发回购。但郑刚折腾了半天,也只拉拢了20%多的投资人一起逼我回购,离法律协议明文约定的50%相去甚远。”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认为,如果投资失败能赎回,将损失转嫁给创业者,那和银行有什么区别?那么投资者是按照银行贷款利率取得收益、还是投资回报?而且除非双方投资协议明确规定,无论什么情况创业者个人都要承担回购担保的义务,否则创业者没有任何补偿或回购的责任。不过若有条款就没什么可争执的。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首先,创业人在多次创业并成功后,是否需要对最初创业中投资人的款项进行赎回,这主要取决于投资协议中的具体条款以及双方之前的约定。如果投资协议中明确规定了赎回条款,且创业人在成功后有能力履行这一义务,那么从《合同法》的角度来看,创业人应当遵守协议,进行赎回;其次,如果投资协议中没有明确的赎回条款,或者创业人当前的经济状况不允许进行赎回,那么这并非创业人的法律义务。然而,从道德和情义的角度出发,如果创业人愿意并能够给予投资人一定的补偿或回报,以感谢他们早期的支持和信任,这无疑是一种积极和正面的行为;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创业过程中的风险是双方共同承担的,投资人应当对自己的投资决策负责,而创业人则应当全力以赴地经营企业,争取为投资人创造最大的价值。
郑刚方面与罗永浩方面针对《回购条款》的官司还在进行中,如今,二人又在“真还传”第二季打起了“口水战”。对于这对昔日盟友闹到如此地步,你怎么看?评论区聊聊吧。
赞(2) | 评论 08月27日 22:46 来自网站 举报
-
【上半年利润暴跌66%,百果园“不香”了?】
转型迫在眉睫!作者 | 于婞编辑丨高岩来源 | 野马财经上市前三年业绩连续高速增长的国内水果零售巨头百果园集团(2411.HK),却在敲钟上市后增长放缓,甚至暴跌。8月21日晚间,百果园披露了2024年中期业绩。上半年,百果园营收55.94亿元,同比下降11.1%;公司所有者应占... 展开全文上半年利润暴跌66%,百果园“不香”了?
转型迫在眉睫!
作者 | 于婞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上市前三年业绩连续高速增长的国内水果零售巨头百果园集团(2411.HK),却在敲钟上市后增长放缓,甚至暴跌。
8月21日晚间,百果园披露了2024年中期业绩。上半年,百果园营收55.94亿元,同比下降11.1%;公司所有者应占利润8851万元,同比下降66.1%。净利润8400万元,同比下降66.5%。
反观2020-2022年,百果园业绩形势一片大好,净利润分别为0.49亿元、2.3亿元、3.23亿元,2021和2022年的增速高达369.49%和40.35%。2023年1月16日,百果园登陆港交所,当年公司净利润增速就放缓至11.88%。
来源:wind
而伴随着如今净利润暴跌,百果园的股价也不尽如人意。8月26日,百果园报收1.69港元/股,总市值2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4.67亿元)。年内跌幅更是高达72%。
尤其是在今年1月16日,百果园上市一周年之际,根据港交所规定,满一年之后股票原始股的中小股东解禁。当日,百果园股价大跌30.33%。
主打高端水果的百果园为什么卖不动了?
来源:罐头图库
上半年净利润暴跌66.5%
百果园净利润大暴跌66.5%的主要原因还是收入下滑。
上半年,公司营收下滑11.1%,据百果园描述,主要是因为消费疲软。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由于水果供应充足、整体消费能力下降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鲜果消费物价指数(CPI)较2023年同期下降了7.8%。鉴于中国整体消费能力下降,公司2024年上半年的收入及利润增长在短期内受到影响。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指出,“步入2024年,受宏观经济的影响,消费端的信心、意愿、能力都出现了较大的波动。百果园主打的是高端水果,其定位与宏观经济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再加上百果园的整体运营水平欠佳,加盟连锁店也没有根据总部的整体策略去贯彻执行,这是造成公司战略推行不力的一个原因。但宏观来看,我觉得消费力的疲软是造成百果园业绩下滑的核心原因。”
不过从财务数据来看,公司利润下滑速度大于营收下滑速度,主要是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大幅度增长。
具体而言,百果园上半年销售费用2.97亿元,同比增长22.57%;管理费用1.69亿元,同比增长14.86%。
而销售费用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与品牌焕新活动有关的开支增加,如门店翻新及营销活动所致。上半年,百果园还调整了零售门店布局,搬迁至更佳的位置,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成本。
管理费用增加同样是由集团品牌焕新活动相关的法律和专业费用增加所致,以及公司行政人员人数及其各自的平均年度薪酬相比2023年有所增加。
财报显示,上半年,是百果园实施“高品质水果专家与者”新战略的元年,也是公司十年战略规划的第一个三年计划的起始年。在这期间,百果园开展“三大战役”:品牌焕新战、招牌果引领战和礼品战。
为支持这一新战略的落实,百果园自2024年年初起增加营销开支。财报电话会上,百果园高管也坦言,受高端化战略影响,百果园的营销投入加大,影响了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和利润表现。
此外,百果园还表示,去年同期受防疫措施解除后的消费反弹影响,业绩基数较高,加剧了今年同期的对比效应。
曾陷“坏果”风波
加盟店收入下滑
百果园在对自己的升级改造上如此下功夫,也是对此前产品质量风波痛定思痛后的改变。
2022年5月,还在IPO期间的百果园就曾因部分门店用变质水果做果切、发霉的苹果继续售卖等问题被推上热搜。百果园火速道歉整改,表示对涉事门店已按公司加盟管理办法停业整顿。
但类似的质量问题并未因此停止,2023年11月,百果园的子公司又因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被罚款9.38万元。
就在今年3月,湖北经视播出的“315”特别节目中报道,百果园门店存在使用腐烂水果制作高价果切、隔夜水果存放冰箱后次日充当鲜果售卖、将2J车厘子当成4J卖等乱象。百果园再次声明道歉,表示对涉事加盟店进行停业整顿、全面彻查的处理。
此外,“黑猫投诉”上,共有2696条投诉中包含百果园,包括但不限于“榴莲变质”、“山竹发黑发霉”、“买到烂水果”等等。
来源:黑猫投诉
门店质量不稳定一定程度上与百果园的加盟模式有关。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百果园门店数量共有6025家,其中加盟门店数量6011家。占比99.77%。“从运营模式来说,加盟店是一个非常大的隐患。”朱丹蓬认为。
因此,在制定“高品质水果专家与者”新战略后,2024年上半年,百果园对近6000家加盟门店进行了全面升级,今年4月,公司还成立了一支由具有门店运营经验和专业知识的 员工组成的“运营铁军”团队,为加盟商提供定制化培训及店内指导。
此外,今年3月,百果园还在部分门店试点推行“明厨亮灶”行动,确保果品开切过程在监控下进行,推动果切操作过程的透明化及食品安全标准化。
百果园在财报中表示公司重视食品安全,更严格品质把控,为进一步规范果切行业的发展并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今年7月,公司还联合发布了行业首个《鲜切水果用原料果》企业标准,该标准根据关键指标制定了原料果使用标准,为选用原料果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了规范保障。
百果园表示,“我们做品牌连锁而不是一般的加盟连锁定位,强化我们是‘强管控标准’的连锁模式。一手抓线上线下的运营标准,包括品类管理,服务等,现在还在提高标准,另外做价格管理,给加盟商向下定价的权利。”
然而艾媒咨询 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虽然加盟模式可能存在质量把控不严的问题,但公司业绩下滑与加盟模式没有必然关系。当生意不好做时,不管是加盟店还是直营店,有坏人就有可能卖坏水果,这个是业务倒逼的,不是商业模式造成的。”
来源:罐头图库
事实上,在业绩整体下滑的背景下,加盟商也反馈生意不好做了。
据《北京商报》报道,多位曾在百果园门店工作的员工、加盟商表示,近两年的生意不太好做。据一位老员工描述,百果园的水果确实品质不错,老顾客黏性高,但公司的压货行为让加盟商不堪重负。比如门店日均3000元的业绩,公司会分出1500元的货品让你去卖,但这些货品的销量并不太好,如果加盟商想赚钱,就需要订购销量好的单品,但也得设法卖出公司给的货。这些难销售出去的货品堆积在公司库房,而公司将其转移给加盟商,主要是让后者分摊亏损。而百果园的“无小票、无实物、无理由退货”服务也增加了加盟商的成本。
生意不好做,有些加盟商开始撤退。
从财报数据来看,截至6月末,百果园加盟门店数量6011家,较2023年底净减少70家。来自加盟门店的收入也同比下滑15.2%,为40.1亿元,占比73.8%。
不过在业绩说明会上,百果园相关透露,下半年会优化加盟服务模式及激励机制,有效地对加盟商进行减负降费,提升加盟商的收益,增加对加盟商的经营帮扶,以此提高加盟商的满意度。
线上直播是出路吗?
作为高端水果龙头,百果园却在今年以来频繁被消费者吐槽水果卖的太贵,月薪两万吃不起……而为了应对业绩下滑,百果园开始强调“性价比”。
在业绩解读会上,百果园相关提出,今年下半年百果园会更加注重高性价比的顾客心智的建立,让更多人以更有性价比的方式购买百果园高品质的果品;其次,打造具有绝对性价比的热门品类,以吸引更多的客流。
公司还表示,当前百果园拓宽了价格带,丰富了品种,以此去匹配所有门店对其周边社区商圈的匹配度,有效地帮助我们进一步拓宽用户。
除了提高性价比外,核心定位是社区店的百果园开始打起了直播电商的主意。百果园表示,2024年,公司在积极布局内容电商,聚焦抖音、小红书。尤其进一步拓展抖音全渠道,除本地生活服务外,布局抖音即时零售业务。
作为一家知名连锁品牌,百果园发力电商有其天然优势,如极高的大众消费者品牌认知、供应链优势、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严苛的品质管控、个性化的服务能力等等。
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及各零售门店在抖音上的直播观看数累计达7093万次,较2023年同期增长约218.5%。此外,上半年,公司抖音即时零售业务实现单月突破1亿人次曝光,单日单品销售额突破人民币50万元。
但发力电商是百果园的出路吗?
来源:罐头图库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食材供应链分会测算,今年上半年我国食材消费规模为4.88万亿元,同比增长7.86%。另外,食材消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有所提升。今年上半年食材消费规模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为20.7%,比去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因此张毅认为,百果园如今卖不动,并不是消费者没有需求或者买不起,而是而是随着直播电商高度发达,消费者有了更好的选择。
“百果园之所以能够做成现在的规模,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于它为消费者提供了好品质,比如说来自原产地的水果,或更新鲜、卖相更好的水果等等,但过去的成功,我认为是水果流通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所取得的成功。”张毅表示,“百果园过去主要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比如湖北的桃子、赣州的脐橙、两广的荔枝等等,以前这些好东西都不能直接卖到消费者手中,而百果园利用资源优势,打通了源头和消费者之间的路径。”
张毅表示,以前是水果种植源头和消费者中间隔了批发商、门店等几道程序,而且层层加价。但随着电商直播的高度发达,不少农民可以直接把自己田头的好产品以一个非常低的价格卖出去。
来源:罐头图库
“百果园业绩下滑,恰恰说明水果流通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正在被直播电商解决。所以有更多性价比好的产品没有必要去百果园买了,这是主要的。”张毅认为。“当信息对称以后,这种高价水果在直播上其实就很难生存。因此百果园做电商直播渠道去卖高端水果,我是觉得这个模式是很难跑得通的。”
张毅认为,也许百果园在礼品市场还存在机会,但客观地想,这个市场不会太高,因此对于百果园来说,必须要面临着巨大的转型,至于怎么转,要交给专业人来做。
你在百果园买过水果吗?体验如何?评论区聊聊吧。
赞 | 评论 08月27日 22:32 来自网站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