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富豪”获百度投资,健康之路年入12亿冲刺IPO】
福州又跑出一个IPO。作者 | 刘钦文编辑丨高远山来源 | 野马财经挂号、就诊难怎么办?问题背后蕴含的是商机,近些年来,互联网医疗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若是追根溯源,2001年推出的“Yihu.com(医护网)”,是中国首批提供线上预约服务的平台之一,也是业内首家推出会员... 展开全文“福建富豪”获百度投资,健康之路年入12亿冲刺IPO
福州又跑出一个IPO。
作者 | 刘钦文
编辑丨高远山
来源 | 野马财经
挂号、就诊难怎么办?问题背后蕴含的是商机,近些年来,互联网医疗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若是追根溯源,2001年推出的“Yihu.com(医护网)”,是中国首批提供线上预约服务的平台之一,也是业内首家推出会员制健康管理计划或此类服务的平台。背后的运营者健康之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健康之路”)不仅获得了互联网巨头百度的投资,如今还在冲刺资本市场,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图源:健康之路官网
健康之路在互联网医疗企业中虽然是绝对的老牌军,但过去二十年,互联网行业早已被重构,互联网+医疗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若是没有足够的新故事,资本市场还会愿意买单吗?
靠1.95亿用户年入12亿
如果你有过在大医院就诊的经历,你会发现,去医院看病,挂号难只是第一步的问题。实际就诊过程中,往往还伴随着一些隐形、不易察觉的困难。从挂号到去科室问诊、做检查、再去窗口付费、去药房拿药......再加上错综复杂的楼层布局、专业标识,就像走进了迷宫。
针对这方面的痛点,健康之路为个人用户提供健康医疗服务,在患者的健康和疾病管理的每个阶段为他们提供指引和支持,涵盖从初次咨询到索赔处理,以及从疾病和医疗费用信息到治疗方案及购买药品。
图源:罐头图库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健康之路拥有1.95亿注册用户,每月活跃用户为3500万人次,购买健康会员计划及健康医疗综合服务包的个人付费客户为650万名。
所谓健康会员计划是指,会员可以享受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私人健康顾问团队提供的服务,包括营养师、运动教练、心理咨询师和医生。服务内容包括个性化饮食计划、运动方案、心理健康支持和定期健康检查。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3年、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下称“报告期内”),购买健康会员计划的个人用户分别为310万名、360万名、860万名和650万名。来自健康会员计划的收入分别为4430万元、7170万元、1.26亿元、5430万元。
2023年健康会员计划的使用率情况为:直接个人客户的使用率为87.7%,企业客户仅2.1%。回购率情况为,直接个人客户的回购率为28.4%,企业客户65.1%。
图源:《招股书》
除了个人外,健康之路还与医药企业、医院及地方卫生部门等合作,提供内容服务及信息技术服务,例如帮助医药企业提高目标受众的曝光率,帮助医院及地方卫生部门提高其营运效率。
通过两大服务,健康之路的营收一路上涨,报告期内,分别为4.31亿元、5.69亿元、12.45亿元和6.11亿元。不过,健康之路依然处于亏损状态,报告期内,亏损分别约为1.55亿元、2.56亿元、3.14亿元及5727.5万元,三年半累计亏损7.82亿元。
健康之路解释道,亏损原因主要是赎回负债的账面值变动。报告期内,健康之路的赎回负债分别为11.21亿元、13.88亿元、17.13亿元和17.76亿元。
赎回负债产生于健康之路向投资者发行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是一种特殊的金融工具,在特定条件下,它既可以转换成普通股,也可以被公司赎回。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的变动表明公司的估值在上升,但这种增值在财务报表中体现为亏损,因为它增加了公司未来可能需要支付的赎回金额、或转换为普通股的价值。
百度身兼客户、供应商、股东三重身份
健康之路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发行对象,正是百度等投资者。
招股书显示,2014年12月,百度以4.43港元/股的价格,向健康之路投资6000万美元。目前百度持股12.46%,为健康之路第二大股东。
图源:罐头图库
据健康之路与投资人签订的协议显示,若公司未能在2024年6月30日前完成合资格首次公开发售,以及创始股东严重违反交易协议,则上述投资者有权要求健康之路或其创始股东以现金赎回其股份。赎回金额为以下较高者:投资者已支付的投资金额加10%复合年利率的利息及任何已宣派但未支付的股息,及股份当时的公允价值。
健康之路对此表示,这项非现金项目预期不会导致公司日后作出现金付款。公司预期所有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优先权将于(编纂)后终止,相关赎回负债将重新分类为权益。
剔除赎回负债账面价值变动等因素后,健康之路的经调整净利润在2021-2023年、2024年1-6月,分别为49万元、2392万元、3941万元、1484万元。
百度除了是健康之路的股东外,还是百度的客户兼供应商。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百度为健康之路的第一大、第二大、第四大客户,营收占比19.4%、11.7%、4.4%。
健康之路与百度从2018年开始在科普内容服务方面合作,健康之路向百度提供健康科普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科普内容相关文章、照片、音频短片、视频╱视频短片、直播讲座、医疗百科及健康问答,而百度在其在线平台上展示健康之路数据库内的科普内容作为搜索结果。
健康之路就每千页点阅率,向百度收取一定金额的服务费。报告期内,健康之路收取的服务费金额介乎每千页点阅率10.67元至每千页点阅率27.04元。
图源:罐头图库
健康之路来自这部分的营收正在逐年下降,2021年-2023年、2024上半年,上述科普内容协议产生的金额分别为4766万元、1838万元、1283万元及609万元,分别约占健康之路总收入的11.14%、3.16%、1.05%。
除了给百度提供内容,健康之路也借助百度的流量拓展客户。健康之路通过在百度的线上搜索平台上展示及推广健康之路提供的医疗保健咨询相关服务,健康之路向百度网讯支付技术服务费。
但这部分的金额正在迅速减少。2021年-2023年、2024上半年分别为45万元、1.5万元、3430元和0。
“主要由于百度在医疗咨询线上预约业务方面经营策略改变,将流量倾斜于百度自营媒体咨询服务提供商,减少了与第三方平台的合作。”健康之路对此解释道。
这对于依赖百度流量池的健康之路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招股书》显示,健康之路的医疗咨询量从2020年1850万次降至200万次,月度活跃用户数从2020年的970万名降至如今的400万名。“我们平台安排的医疗咨询数目减少主要由于来自百度的直接用户流量减少。”健康之路表示。
这背后,是百度自己从放弃到重新加码医疗服务的业务变动。2017年,百度裁撤医疗事业部,2020年3月百度宣布以百度健康的新实体重启医疗业务,由曾做过百度健康医典的杨明璐担任团队负责人,直接向百度CEO李彦宏汇报。
与家族成员有关联交易,
“前股东”之妻低价入股
健康之路的成长之路,离不开创始人张万能的努力。
张万能1969年出生,为福建龙岩人,199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生物医学仪器专业,毕业后进入到主要从事移动智能终端业务及物联网周界安防业务福建实达电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直至1999年12月。
据《IPO日报》报道,1999年,张万能陪表姐到福州看病,彼时的张万能还只是福建实达电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职员。在经历了冗长且困难的就医过程后,张万能深感无力,于是迸发出了利用互联网解决看病难的想法。
2001年,人人健康在福州成立,即健康之路前身,由张万能持有90%股份,张万能兄弟张万德持有10%股份。主要提供医疗服务的线上预约服务。
图源:罐头图库
在当时,这项业务还十分超前,很快2014年互联网医疗第一次爆发,健康之路也获得了百度的青睐。
作为家族观念浓厚的福建人,和家族成员一起做生意十分常见。健康之路里,张万能的家族成员也隐藏在其中。
《招股书》显示,除了百度,健康之路还与张万能控制的福建三平本草、联营公司福建健康管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及由张万能密切家庭成员控制的福州界佳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订立多项关联交易。
2020年,健康之路向福建健康管家提供服务,金额为298.6万元;2021年,健康之路向福建三平本草购买货品及服务,金额为281.4万元。
2020年,健康之路应付福州界佳款项320.7万元,还款1288万元。值得注意的是,企查查显示,福州界佳的大股东为上海界佳投资(有限合伙),持股99.9%。而上海界佳正是健康之路的股东。
2016年,上海界佳以3.86港元/股的价格,向健康之路投资3375万元,现为健康之路第六大股东,持股1.0157%。
不过,福州界佳具体是由张万能哪位密切家庭成员控制、何种亲属关系等内容,并未披露。
除了上海界佳,2016年-2022年,上饶国资、美尊仁和陆续对健康之路进行投资,但入股价从百度入股时的4.43港元/股,一路下滑至美尊仁和的0.27港元/股。
图源:《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美尊仁和的唯一股东是施蔚敏,2022年12月,美尊仁和入股,仅用989.12万元拿到健康之路4.8209%股份。
对于美尊仁和低价入股的原因,健康之路解释为,“施女士及美尊仁和的投资总代价为本集团与施女士公平协商后所厘定,考虑到施女士可以通过她在有关医疗行业的投资经验向集团提供宝贵的行业见解,并向集团推荐若干潜在的投资者,善用其在医疗行业的资源。”
此外,施蔚敏的丈夫还曾是公司的前董事及前股东,于2021年向健康之路投资中心出售其在历史员工持股计划下获授予的权益。但这位前董事及前股东究竟是谁,健康之路并未具体透露。
或许是意识到对百度的线上依赖并未长久之策,健康之路此次港股IPO募资计划用于业务发展,其中之一为在线下扩大三级医院附近的特药药房网络,并计划在未来三年主要在福建省开设约30所特药药房,并招聘约160名驻店药剂师及其他药房助理,约30名供应链经理以支持存货采购,及约10名药房营运专才以管理及协调其特药药房。
你使用过健康之路的相关医疗服务吗?有何感受?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赞(24) | 评论 (2) 10月12日 08:14 来自网站 举报
-
【卢敏放彻底告别蒙牛,“双千亿”目标连续4年“食言”】
变革从人开始?作者 |姚悦 张凯旌编辑丨武丽娟来源 | 野马财经卢敏放彻底告别蒙牛乳业(2319.HK)。2024年3月,蒙牛乳业宣布卢敏放辞去总裁职务。间隔约半年,10月10日晚,蒙牛乳业公告,卢敏放辞任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副主席、战略及发展委员会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等职务。... 展开全文卢敏放彻底告别蒙牛,“双千亿”目标连续4年“食言”
变革从人开始?
作者 |姚悦 张凯旌
编辑丨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卢敏放彻底告别蒙牛乳业(2319.HK)。
2024年3月,蒙牛乳业宣布卢敏放辞去总裁职务。间隔约半年,10月10日晚,蒙牛乳业公告,卢敏放辞任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副主席、战略及发展委员会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等职务。
至此,卢敏放将不再担任蒙牛乳业任何职务,彻底结束了其在蒙牛乳业8年1个月的职业生涯。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卢敏放的辞任确实是蒙牛乳业一次重要的人事变动。而卢敏放从辞任总裁到辞任所有职务,历经数月。从公司角度来看,这或许是为了避免因核心人员的突然变动给公司运营带来冲击,留有时间提前规划和逐步过渡,减少人事变动对公司日常运营和战略执行的影响。
蒙牛1999年创立以来,卢敏放是在任时间最长的一位总裁。2016年,蒙牛乳业净利润下滑之际,卢敏放“临危受命”。在卢敏放的带领下,2016年至2023年,蒙牛业绩接连突破多个百亿大关,8年规模翻倍,全球排名稳居前十。同时,在卢敏放担任总裁期间,蒙牛也在并购、国际化方面的策略更积极。
不过,彻底告别蒙牛乳业之前,卢敏放没能完成提出的“双千亿”目标。2017年,卢敏放曾制定“2020年销售额和市值均达到千亿”的目标,直到2023年,蒙牛的营收依然与千亿失之交臂,市值也距千亿仍有距离。
截至10月11日收盘,蒙牛乳业报17.78港元/股,总市值70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637亿元)。
“铁腕”卢敏放
卢敏放对于蒙牛是“有功之臣”,从其在位时间就可以看出来。
根据蒙牛公司章程,总裁任期一般不超过两届,一届是三年。杨文俊就是连任两届后将火炬传到孙伊萍手中,孙伊萍则是在到第四年时主动辞职,将帅位移交给卢敏放。而卢敏放时间足有8年,已经算是超额“服役”。
在来到蒙牛前,卢敏放长期在法国达能集团工作,是典型的来自外部的职业经理人。因此他刚一上任就“对内动刀”,展现出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战略眼光。
“卢氏改革”从组织架构开始。蒙牛为此打造了新的事业部制,成立常温、低温、冰品、奶粉等几大垂直事业部,将原来由集团统一管理的生产、品牌等许多职能下放到事业部,大幅精简总部管理人员;同时聚焦优势品类,砍掉增长过慢、没有优势的品牌。
在外界看来,这是“狼性回归蒙牛”的标志。卢敏放一度在6个月内换掉了11位直线汇报的高管,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能上就行,不行就下”。
而在战略层面上,卢敏放时期的蒙牛,展现出了对上下游产业链公司浓厚的兴趣,其开始密集并购,哪怕是其中一些交易并不被当初的市场看好。
来源:罐头图库
卢敏放曾表达出“要前瞻性地布局国内国外上游奶源及乳原料”的想法。为此,其接连主导战略投资了包括现代牧业、富源、圣牧等在内的多家牧业公司,还与国外的一些大牧场签订了合作协议。
当时,中国养殖业正处于低谷期,卢敏放此举颇有“抄底”的魄力,而且掌握奶源后,蒙牛还开始在鲜奶业务上下功夫。至2023年,蒙牛在高端鲜奶、基础端鲜奶两块均是市场份额第一。
下游方面,蒙牛又先后斥巨资将澳洲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厂商贝拉米、奶酪巨头妙可蓝多,以及牛根生在新加坡创办、印尼做大的冰淇淋巨头艾雪收入囊中。
在液态奶传统品类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各家巨头都在努力寻找第二增长曲线,而蒙牛的大举收购也不失为一种应对方式。其认准的奶粉、奶酪、冰品赛道,都是乳业巨头多元化的热门赛道。
体现在财报里,蒙牛的营收自2016年的540.97亿元涨到了2023年的986.24亿元;净利润2023年虽然有所下滑,但48.09亿元相较2016年之前最高的23.67亿元,也算是翻了倍。
为何换总裁?
尽管卢敏放战功卓著,但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蒙牛也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
蒙牛自身一直在成长,但距离伊利的差距却越来越大。
仅从业绩上看,蒙牛在牛根生时代还与伊利互有胜负。2007-2010年,跟随牛根生创业、被视为“蒙牛十大创始人之一”的杨文俊掌舵期间,蒙牛营收曾经连续四年超越伊利,成为中国乳业老大。后尽管蒙牛被伊利反超,但差距也在毫厘之间。
2012年,蒙牛大股东中粮集团加快介入,并彻底“去牛根生化”。代表中粮的孙伊萍接替杨文俊上任,这一阶段蒙牛尽管落后,但与伊利的差距还一直保持在50亿元上下;2016年卢敏放上任后,差距开始逐渐拉大,至2022年已扩大至约300亿元;2023年,伊利收入1250.26亿元,蒙牛则为986.24亿元。
在收入超出蒙牛的情况下,伊利的净利润更是达到蒙牛的一倍之多。2023年,伊利净利润为104.29亿元,蒙牛则为48.09亿元。
到了2024年上半年这种差距仍在。据Wind数据显示,2024上半年,营业收入方面,伊利和蒙牛分别为593.33亿元、446.71亿元;净利润方面,伊利和蒙牛分别为75.31亿元、24.46亿元。
业务构成几乎相同,两者的差距在哪?雪球用户“小谢价值投资”认为,蒙牛的两大强项鲜奶和奶酪都是不赚钱的业务。“鲜奶的保质期短,行业规模小,区域乳企竞争多,冷链运输和保存成本高、打折促销多,我看到相关的数据显示低温板块行业在2023年是负增长5%左右。所以鲜奶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么景气。”
来源:罐头图库
由于鲜奶被归为液态奶下的细分品类,蒙牛在过往的财报中,确实一直未公布鲜奶业务的具体业绩数字,只是披露增长比例和市场份额。
而在奶酪业务方面被蒙牛寄予厚望的妙可蓝多,并表后的第一年业绩就出现“滑铁卢”。营收同比下滑16.16%,净利润同比出现腰斩,公司方面称是受原材料市场行情变动及汇率波动等影响。
事实上,这只是蒙牛在卢敏放任期内多项新开拓业务的缩影。公司在2023年业绩报告中,将净利润下降归因于年内应占联营公司业绩减少。
蒙牛尚未披露联营公司具体的业绩数值,但仅从2023年上半年的情况看,现代牧业净利润同比减少59%,中国圣牧净利润则同比减少89.8%。
并购标的没能实现理想效果的同时,蒙牛液态奶主业的盈利能力也还与伊利存在一定差距。
“小谢价值投资”表示,伊利在液态奶营收仅比蒙牛高出小几十亿的情况下,税后净利润能高出30亿,主要是因为伊利的渠道议价能力、消费者面前的品牌力都更强,而且产品结构更加均衡。具体而言,伊利是小经销商制,蒙牛则是大经销商制,需要更多让利给经销商;伊利金典、安慕希、纯牛奶都是200亿营收以上,还有金领冠、优酸乳等百亿产品矩阵,而蒙牛主要依靠300亿的特仑苏,有些“偏科”。
在此基础上,有雪球用户认为,蒙牛是各种收购并购进行资源整合,伊利则是稳扎稳打的发展,产品创新多,高管也更稳定,从上到下的战略延续性更好。
来源:雪球
对比来看,伊利自2005年以来,董事长兼总裁就一直是潘刚,而蒙牛如今已经迎来了自己的第五位总裁。
有意思的是,如果按照伊利的成长曲线,去对照卢敏放喊出的“双千亿”目标,会发现如果2020年蒙牛真的达成营收千亿,将恰好反超伊利,重回“乳企老大”之位。伊利也是在2021年,才正式跨过千亿大关。
来源:Wind数据
这或许说明,卢敏放“双千亿”的口号也不是瞎喊的,其有自己的估测和计算在里面。但事实是,卢敏放确实“食言”了,且至今蒙牛仍未达成营收千亿目标。这也被不少投资者认为是蒙牛换人的关键原因。
不过,宋亮认为,目标和实际是两回事,提出了目标不一定能实现,这不是更换的主要原因。
在宋亮看来,蒙牛还是希望高飞接替后,能产生破局的作用。这两年整个乳业都面临着瓶颈期,对一个千亿企业来说,要想有更好的发展,需要在多方面破局。
高飞能带蒙牛“高飞”吗?
2024年3月,卢敏放辞去蒙牛乳业总裁职务,按照集团安排升任公司副董事长,并继续担任执行董事。蒙牛乳业高级副总裁、常温事业部负责人高飞接任总裁,并担任执行董事。
时隔约半年,蒙牛乳业宣布卢敏放彻底辞任。同时,蒙牛乳业也宣布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战略部副总裁兼产业投资部总经理、中粮我买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王希,将出任蒙牛非执行董事、战略及发展委员会成员。
步入2024年以来,蒙牛乳业经历了不小的人事变动,而新首先面对的就是业绩挑战。财报显示,2024上半年,蒙牛乳业营业收入446.71亿元,同比下降12.61%;净利润24.46亿元,同比下降19.03%。公司液态奶、冰淇淋、奶粉和奶酪业务收入全线下跌。
乳业专家宋亮表示,当前不仅是蒙牛乳业面临业绩挑战,整个乳品行业都面临着瓶颈期。这主要受到消费降级、原奶过剩、消费分散化方面的影响。在宋亮看来,蒙牛还是希望高飞接替后,能产生破局的作用。整个乳业都面临着瓶颈期,对一个千亿企业来说,要想有更好的发展,需要在多方面破局。
蒙牛乳业2023年业绩会上,被宣布任命为新任总裁之际,高飞就强调,“无论今天的话谁坐在这个岗位上,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蒙牛的战略会不会变,这个很坚定地告诉大家。”
这是否意味,卢敏放的“双千亿”目标“交棒”到了高飞手中?
与此前两任总裁不同,如果说孙伊萍是来自中粮,卢敏放是外部职业经理人,那高飞就是土生土长的“蒙牛人”。
从职业履历来看,高飞在大学本科毕业的年纪就加入了蒙牛,历任销售、营销部区域经理、中心经理、销售总经理、营销总经理等职务,几乎是把蒙牛所有销售管理岗位历练了一遍,目睹了牛根生、杨文俊、孙伊萍、卢敏放四任总裁执掌的全过程。
长期处于销售一线,让高飞积累了丰富的乳制品销售及营销推广实战经验,这也是其此前被委以对蒙牛整体业绩贡献最大的事业部——常温事业部负责人的重要原因。
而高飞的战功中,最显赫的莫过于带领团队打造“特仑苏”这一高端奶品牌,以及主导了世界杯和卡塔尔世界杯蒙牛“营销战役”;此外,高飞还曾主导建成宁夏全数智化超级工厂。
来源:罐头图库
宋亮表示,高飞做事雷厉风行、有板有眼,有破局的决心。而且他是非常了解蒙牛的,对产品、品牌有很多见解,对市场有很强烈的感知,所以他做总裁后,相信蒙牛未来在高端产品或者新的产品赛道都会有重大的举措。
不过,对于高飞来说,客观阻力,也就是现在乳业遇到瓶颈期的大背景还摆在眼前,想要有所突破并非易事。
宋亮指出,这两年行业的奶过多了,企业都在收奶喷粉(原奶保质期不长,喷粉易储存)。这个占用了十几亿甚至20多个亿的资金,如果说这些钱算在利润里情况会缓解一些,但企业还是要收奶,因为要保护牧场、保护上游,尽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在这种情况下,这两年增收不增利肯定是常态的,但是从中长期来说,肯定不是常态化的。
在宋亮看来,蒙牛的破局之策在于如何开拓新的业务板块,包括在国际化方向上重新聚焦和定位。从这个方面来说,可能要突破乳制品。因为传统赛道基本上除成人奶粉以外,无论是液态奶、奶粉、奶酪,现在都是瓶颈期,新赛道到底是什么很难讲。伊利现在开始做水、做茶饮,蒙牛是不是也要做呢?还有在全家精准营养方面,但那个东西跟我们的快消品不大一样,要尝试也是很艰难的过程。
卢敏放给高飞留下了“家底”,也留下了“挑战”。接下来就看这位“老蒙牛人”能交出怎样的答卷了。
你平时都习惯买什么牌子的牛奶?评论区聊聊吧!
赞 | 评论 10月11日 21:25 来自网站 举报
-
【“力诺系”百年老字号卖身兄弟公司,“济南前首富”左手倒右手?】
“力诺系”资产质量几何?作者 | 武丽娟编辑丨高岩来源 | 野马财经去年推动化学制药公司科源制药(301281.SZ)上市后,“济南前首富”、“力诺系”掌门人又有新的资本动作。10月8日,科源制药公告称,正筹划以发行股份等方式购买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宏济堂”)控... 展开全文“力诺系”百年老字号卖身兄弟公司,“济南前首富”左手倒右手?
“力诺系”资产质量几何?
作者 | 武丽娟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去年推动化学制药公司科源制药(301281.SZ)上市后,“济南前首富”、“力诺系”掌门人又有新的资本动作。
10月8日,科源制药公告称,正筹划以发行股份等方式购买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宏济堂”)控制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作为中医药老字号,宏济堂是是国内知名的阿胶产品生产企业。宏济堂与科源制药均为“力诺系”旗下公司,二者实控人均为高元坤。力诺投资既是科源制药的大股东,又控制着宏济堂。换个说法,宏济堂相当于是将自己“卖”给了兄弟公司科源制药,这样IPO失败后得以借壳上市。
科源制药2023年4月登陆创业板上市,主要从事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覆盖降糖类、麻醉类、心血管类及精神类等重点疾病领域。
截至停牌前的9月30日,科源制药报收24.34元/股,市值26亿元,较去年上市之后的高点63.25元/股已经腰斩。此次收购宏济堂,是科源制药一场中药与化药资产的整合。在业绩和股价承压之下,济南前首富能否顺利完成资本布局?
筹划定增收购老字号
标的公司毛利率逐年下滑
10月8日早间,科源制药临时停牌,公告称“拟披露重大事项”。当日午间,公司透露了具体计划,称正在筹划以发行股份等方式购买资产事项,交易标的为宏济堂,拟以发行A股股份等方式购买标的公司控制权,并募集配套资金。并表示因收购事项尚存不确定性,将继续停牌。
科源制药预计在不超过10个交易日的时间内披露本次交易方案。若未能披露,公司最晚将于2024年10月22日开市起复牌并终止筹划相关事项,并承诺自披露相关公告之日起至少1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宏济堂是高元坤2008年就收入“力诺系”的一家医药公司,主要从事麝香酮、中成药、蒙脱石原料药和阿胶等中药、保健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其营收主要靠阿胶产品。力诺投资、力诺集团合计持有宏济堂39.68%的股份,为控股股东。
力诺投资同为科源制药的控股股东,持有科源制药3724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34.39%。实控人高元坤持股比例为22.73%,其曾于2008年登顶《胡润百富榜》济南市首富。
来源:罐头图库
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在业绩和股价承压之下,科源制药这场收购的市场公平性受到质疑,这也是其最大的潜在风险因素之一,此举可能会使交易存在不确定性风险。科源制药收购宏济堂之后,面临着融合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或会面临业务整合、团队磨合等多项挑战。若公司不能顺利整合资源,也可能会拖累其业绩。
事实上,宏济堂一直在筹谋上市。2016年10月26日,宏济堂就已举行挂牌仪式。2017年7月7日,又宣布终止挂牌,公司并未透露具体原因。2020年宏济堂开始谋划借壳上市。
2020年1月13日,ST亚星(600319.SH,亚星化学)披露了一份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宏济堂和科源制药100%股份。交易完成后,宏济堂和科源制药将成为ST亚星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力诺投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高元坤。
不过,此次重组事项不到半年便宣告失败。公告原因是“交易各方对本次重组的交易价格、业绩承诺及补偿等核心事项未能达成一致”。另外,上交所还对这次交易下发问询函提出28个问题,对标的资产财务真实性和合理性提出质疑。
而2021年9月、2024年1月宏济堂曾两次接受IPO辅导,不过没有下文。
按照此前披露,宏济堂的业绩表现比较平稳。2017年至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89亿元、5.15亿元、4.6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010.54万元、4635.43万元、8386.15万元。不过,其对应毛利率分别为74.5%、63.56%、57.29%,呈逐年下滑趋势,同期经营净现金流为-7725.74万元、1.29亿元和1.14亿元。对此,公司称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内销售费用变动所致。2017年至2019年,宏济堂销售费用分别为1.09亿元、7186.54万元和4571.71万元,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
科源制药在公告中称,本次交易中,力诺投资、力诺集团同意对宏济堂此次重组实施完毕后的三年的业绩实现情况作出相关承诺,并承诺在不能完成承诺之业绩时对公司进行补偿。
宋清辉表示,上市公司同一实际控制人下的并购重组现象较为常见,此举有助于帮助企业快速扩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并优化资源配置,但与此同时,其市场公平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潜在风险问题,市场投资者很可能会认为其在“左手倒右手”,涉嫌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有违市场公平原则。要想规避这些风险并非易事,一方面需要制定科学的并购策略,另外一方面则需要加强并购后的融合,避免因融合不当带来的风险。
最近A股市场火热,因收购而停牌的动作确实引发了部分投资者的不满。
来源:雪球
有投资者表示,科源制药停牌,错过了市场上涨的机会。
来源:股吧
也有部分投资者表示,看好科源收购老字号的发展战略,表示“恢复就加仓,肯定补涨。”
“力诺系”资产质量几何?
目前“力诺系”已有力诺特玻(301188.SZ)、科源制药两家上市公司,如今又计划将宏济堂装入科源制药,实现宏济堂的曲线上市。
力诺特玻于2021年11月11日上市,发行价格为13元/股,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中硼硅药用玻璃和高硼硅耐热玻璃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医药包装和日常消费。
作为国内中硼硅药玻领域的头部企业,近年来力诺特玻紧抓中硼硅药玻市场持续快速增长的发展机遇,加速拓展中硼硅模制瓶领域。
上半年,力诺特玻营业总收入5.61亿元,同比上升21.41%,净利润0.5亿元,同比上升27.7%。不过结合近三期半年报,其净利润分别为0.6亿元、0.4亿元、0.5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0.33%、-34.95%、27.7%,净利润较为波动。
多家券商研究提示,力诺特玻要注意产能效益不及预期,原材料成本上涨超预期,海外需求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
8月23日,力诺特玻曾跌至最低10.93元/股,创上市以来股价新低。截至10月10日,报收15.21元/股,市值35.36亿元。
来源:罐头图库
而去年上市的科源制药,当前业绩表现乏善可陈。其营收、净利润处于增速放缓状态。上市首年,科源制药的业绩就出现了下滑。2023年,营业收入为4.48亿元,同比增长1.07%;净利润为0.77亿元,同比下滑15.6%。
来源:Choice
今年上半年,科源制药业绩持续增收降利的现象。上半年,营业收入约为2.37亿元,同比增长5.64%;归属净利润约为3609万元,同比下降29.52%;而扣非后净利润约为2590万元,同比下降47.09%。主要原因是公司主要产品受国家政策及市场竞争加剧影响,销售单价下滑,毛利率下降。
事实上,整个原料药行业确实面临多重挑战。国家集采政策的推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都给原料药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而从自身来看,2024年上半年,科源制药货币资金同比下降40.2%,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创新低,仅为0.18亿元,同比下降15.2%。
股价方面,去年8月,A股曾掀起一波减肥药概念股热潮,科源制药因生产原料药盐酸二甲双胍,累计涨幅达107.34%,实现4天翻倍。盐酸二甲双胍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主要用作降血糖药,还可能有减轻体重和高胰岛素血症的效果。
不过这波行情迅速降温,在8月14日触及高点后,科源制药一周股价下跌近30%。截至此次停牌前的9月30日,报收24.34元/股,市值26亿元,较发行价44.18元/股几近腰斩。
“济南前首富”的资本之路
力诺集团是济南的知名民企,成立于1994年,以生产药用玻管起家,目前以大健康、新能源和新材料为核心产业方向,是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和山东省民营100强企业。
1958年,高元坤生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18岁他就开始工作,曾于沂南县轴承厂、沂南县银行印刷厂的业务员,并且担任过山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的副所长等多个职务。1991年到济南学习后,就此留在济南。
1994年9月,高元坤在济南保温瓶厂租赁一座窑炉,两条生产线,生产药用玻管,济南三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注册,也就是力诺集团的前身;2001年3月,山东三力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名称变更为山东力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此后,力诺集团先后进军医药、太阳能、精细化工等领域,实现从传统制造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到技术先导型、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改变。
与此同时,作为集团掌舵人,高元坤开始踏上进军资本市场之路。
2001年11月,力诺工业通过借壳双虎涂料成功上市,标志力诺集团拥有了第一个上市公司。2008年高元坤迎来他的高光时刻,成为《胡润百富榜》的济南首富。与此同时,他还将百年老字号宏济堂收归旗下,并整合济南多家医药企业。
随后,2010年,改名为力诺太阳的力诺工业置出所持双虎涂料的涂料资产,资产变更至力诺集团旗下。2011年,连续亏损后,上市公司的“壳”被卖给厦门一家公司,变成如今的宏发股份(600885.SH)。至此,力诺集团旗下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易主。
近年来,力诺逐渐走上正轨,2018中国民企制造业500强上排第455位,营收是84.5亿元。2019年10月,力诺被评为“济南市突出贡献十佳民营企业”。2018年,在山东创富榜上,高元坤以72.45亿的身价再次登顶“济南首富”。
2019年底,宏济堂和科源制药再次以借壳ST亚星方式谋求上市,重组以失败告终。2021年11月,力诺旗下特种玻璃生产领军企业——力诺特玻终于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挂牌上市。至此,高元坤终于圆了上市梦。
而早在2016年3月,科源制药就曾在新三板挂牌。借壳失败后,“力诺系”推动科源制药独立IPO,并成功上市。2020年8月,科源制药从新三板摘牌,2021年6月递交IPO申请文件,最终,2023年4月科源制药正式上市。高元坤也有了自己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根据天眼查的数据,高元坤名下共有30家公司,担任法人代表的17家公司,注册资本从百万到千万不等,业务涵盖医药、光伏、投资和化工等多个领域。
来源:pexels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国家医保支出不断加大以及居民健康意识持续提高,中国医药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预计2027年,中国医药市场将会以7.9%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2.2万亿人民币。
另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中国原料药产能全球占比已从2008年的约9.3%增长到2022年的约30%。国内原料药上市企业主要分布于江浙一带,大多专注于生产开发大宗和特色原料药,产品以直销为主。在原料药下游,原料药可以用于药品制剂、饲料、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最主要的应用场景还是在药品制剂领域。
近年来,“力诺系”一直在积极推进旗下优质资产上市。从事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科源制药当下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正面临多重挑战。如今,宏济堂暂时放弃独立IPO的计划,借并购想要实现曲线上市。如何互补优势,实现双赢的战略合并,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是科源制药面临的课题。
你了解化学原料药行业吗?看好科源制药的发展吗?留言聊聊吧!
赞(4) | 评论 10月10日 20:28 来自网站 举报
-
【“黄金富豪”去世2年后,“遗孀”携6座金矿冲刺IPO】
第三个黄金A+H股来了。作者 | 刘钦文编辑丨高远山来源 | 野马财经“感谢黄金让我今年赚了0.1个小目标,一路380元-600元的历程见证,没想过黄金会这么高的价格,上次发帖就说过十一之前肯定会突破到600元,果不其然一觉起来602元的高点。”小红书上一位靠黄金赚了一笔的... 展开全文“黄金富豪”去世2年后,“遗孀”携6座金矿冲刺IPO
第三个黄金A+H股来了。
作者 | 刘钦文
编辑丨高远山
来源 | 野马财经
“感谢黄金让我今年赚了0.1个小目标,一路380元-600元的历程见证,没想过黄金会这么高的价格,上次发帖就说过十一之前肯定会突破到600元,果不其然一觉起来602元的高点。”小红书上一位靠黄金赚了一笔的消费者表示。
与期货、基金等市场相比,金饰的销售却在十一“遇冷”。过去两年金价的暴涨,使得人们对购买黄金一事越发谨慎。除了个人外,黄金产业链上的参与者,尤其是上游则可以说是赚的盆满钵满。国内最大的民营黄金生产商赤峰黄金(600988.SH),不仅过去三年营收增长90.86%,还启动了港交所IPO,计划“A+H”两地上市。
图源:赤峰黄金官网
赤峰黄金背后的实控人,是曾坐到“内蒙古四大富豪之一”的赵美光,然而2021年12月,赵美光因病逝世,比赵美光小21岁的妻子李金阳,继承全部股份。
李金阳成为赤峰黄金实控人后,并未进入公司管理,而是交给了职业经理人王建华,王建华此前曾在山东黄金、紫金矿业、云南白药等多家千亿级上市公司担任董事长。
拥有6个金矿年入72亿,净利润波动
当你还在纠结是否买黄金时,赤峰黄金已经开始剁手买金矿。
2018年6月21日,赤峰黄金与Album Investment (作为卖方)及五矿资源(1208.HK,作为卖方担保人)订立股份购买协议,向Album Investment购买赤金老挝的全部已发行股份,赤金老挝直接持有LXML 90%的股权,代价为2.75亿美元(约人民币19亿元)。
LXML拥有老挝最大的铜金矿,截至2024年3月31日,LXML的黄金总资源量约为1.88百万盎司,其黄金总储量约为918千盎司金属量。资源量是指地下已探明未开采的全部黄金矿藏资源数量,储量是指已经建设好的可开采的黄金储量。
图源:赤峰黄金官网
2021年11月,赤峰黄金又以2.91亿美元(约人民币20亿元)的交易对价,收购了一处位于加纳的瓦萨金矿。截至2024年3月31日,GSWL(瓦萨金矿运营公司)的黄金总资源量约为8.35百万盎司金属量,而其黄金总储量约为696千盎司金属量。
2022年12月,赤峰黄金以612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新恒河矿业合计51%股权,新恒河矿业持有锦泰矿业90%股权,锦泰矿业拥有洱源县溪灯坪金矿一宗采矿权和一宗探矿权。截至2024年3月31日,锦泰金矿的黄金总资源量为448千盎司,而其黄金总储量为约37千盎司金属量。
截至目前,赤峰黄金共有6座金矿,分别为位于中国的吉隆金矿、五龙金矿、锦泰金矿及华泰金矿;位于老挝的塞班金铜稀土矿;以及在加纳的瓦萨金矿。此外,还有一座位于吉林的瀚丰矿业,为天宝山锌铅铜钼多金属矿。
收购来的两个海外金矿,也是如今支撑赤峰黄金收入的重要部分。2023年,赤峰黄金的海外业务分别约占公司黄金总产量及总收入的76.9%及71.9%。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3年,赤峰黄金的黄金产量分别为26万盎司、43.6万盎司、46.1万盎司。2024年前3个月,赤峰黄金的黄金产量为11.5万盎司,资源量为1460万盎司。9月28日,现货黄金报收2658.02美元/盎司,以此价格计算,1460万盎司价值约人民币2720亿元。
图源:金投网
这样的资源储备量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赤峰黄金的黄金产量及资源量方面,在中国排名第五。
金价的上涨,也带动赤峰黄金的营收直线上涨。《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3年、2024年前三个月,赤峰黄金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7.83亿元、62.67亿元、72.21亿元和18.54亿元。
不过,由于赤峰黄金如今的黄金产量和资源量最丰富的两个矿:塞班金铜稀土矿和瓦萨金矿均位于海外,海外的高税率导致赤峰黄金的净利润出现波动。2021年-2023年、2024年前三个月,赤峰黄的净利润分别为6.13亿元、4.94亿元、8.72亿元和2.38亿元。
“2022年,由于加纳(35%)及老挝(33.3%)的法定所得税率较高,当年所得税开支同比增加109.0%导致净利润大幅下滑。截至2024年3月31日,赤峰黄金递延所得税负债达23.03亿元。”赤峰黄金表示。
“黄金富豪”离世,
“遗孀”继承全部遗产
如今赤峰黄金能够发展的顺风顺水,离不开赵美光打下的江山基础。
赵美光为吉林省吉林市人,出生于1962年6月。其一生都在和矿产打交道,2004年至2010年在龙井瀚丰矿业担任执行董事、华泰矿业董事长;2010年12月至2013年8月任吉隆矿业董事长。
任吉隆矿业董事长期间,赵美光一直想要寻求上市机会,经营艰难的汽车企业东方宝龙进入了赵美光视线。
图源:罐头图库
由于转型失利、资金链断裂,东方宝龙一直在寻找接盘者。2012年2月,东方宝龙与吉隆矿业当时的股东赵美光、赵桂香、赵桂媛,及五位独立第三方人士,订立重组框架协议。
2012年11月,东方宝龙资产重组完成,赵美光成为东方宝龙控股股东,持股37.44%,吉隆矿业就此实现借壳上市。2012年12月24日,东方宝龙改名为赤峰黄金。
在赵美光的经营下,赤峰黄金的业绩蒸蒸日上。营收从接手前2011年的4903.99万元上涨至2019年的60.68亿元,净利润从158.34万元涨至2.09亿元。
图源:wind
不过,赵美光的身体也出现了一些状况。2019年12月21日,王建华成为赤峰黄金董事长,赵美光退居幕后。
与此同时,由于金价上涨、赤峰黄金自身业绩表现优异等因素,赤峰黄金的股价开始暴涨。从2019年11月12月的最低4.07元/股,涨至到2020年8月7月最高点的25.35元/股,不到一年暴涨超520%。
在此期间,赵美光在A股也开始了套现。wind显示,2020年11月13日,赵美光通过7笔大宗交易减持赤峰黄金1617.82万股,当日收盘价18.63元/股,约3.01亿元;11月16日,通过5笔大宗交易转让公司1535万股,收盘价19.32元/股,约2.97亿元。合共5.98亿元。
2021年2月19日,赵美光通过二级市场减持1600万股,当天收盘价为16.32元/股,金额约2.61亿元;9月10日,赵美光再次减持1800万股,当天收盘价为16.81元/股,金额约3.03亿元;9月13日再次减持652万股,收盘价为17.73元,金额约1.16亿元。三次合计约6.8亿元。
图源:wind
期间,为了绑定请来的王建华。2020年11月16日,赵美光将其持有赤峰黄金的9817万股,以每股单价人民币17元转让给王建华,交易价款合计16.69亿元。
减持加股权转让,以此计算,赵美光在A股套现29.47亿元。
随后赵美光病情恶化,2021年12月12日赤峰黄金公告,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赵美光家属的通知,赵美光于12月11日因病去世。根据赵美光遗嘱,其个人名下所有遗产由其配偶李金阳一人继承。
李金阳出生于1983年,两人相差21岁,同为吉林人,与赵美光既是老乡也是夫妻。继承遗产后,李金阳保持了一贯的低调作风,并未进入赤峰黄金担任任何职务,也从未在任何公开场合出席露面。
李金阳背后的资本版图
不过,低调并不耽误李金阳赚钱能力的发挥,除了黄金外,投资、房产、金融等领域均有涉足。
首先,在黄金这项“主业”上,李金阳显然深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赤峰黄金现任董事长王建华出生于1956年,曾任山东黄金董事长,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任紫金矿业董事、总裁;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任云南白药董事长。
王建华在山东黄金及紫金矿业期间,资源量及储量均有大幅增长。在其于山东黄金、紫金矿业及云南白药期间,三家企业均超过了千亿市值。王建华作为对黄金、矿业、以及上市公司运作管理方面都有着充足经验的管理者,与赤峰黄金的结合自然也是1+1>2的选择。
图源:罐头图库
在选择了职业经理人团队后,李金阳也不吝啬于分享财富。
2020年9月、2022年1月及2023年6月,赤峰黄金相继宣布了4期股份回购计划,合计回购7340万股股份,已用于或计划用于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
截止目前,李金阳在赤峰黄金持股14.54%,为单一最大股东。赤峰黄金的董事及高级合计持股4.49%,其中王建华持股4.46%,为第四大股东。
“职业经理人只是企业事务的执行者,而合伙人是利益层面的合作者,不单单只是企业事务的执行者了,是一种与企业利益共进退的关系。成为合伙人,是企业与职业经理人的一种结盟行为,除了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以外,还有从利益层面上的激励与捆绑作用,这也是目前企业的人才竞争中的一个重要趋势。”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
在王建华的运作下,赤峰黄金如今冲刺港股,李金阳有望实现敲钟。
房产方面,李金阳还是赤峰黄金的房东。《招股书》显示,2022年1月1日起至2026年12月31日,赤峰黄金向向北京华鹰飞腾租赁北京丰台区的一栋楼,面积约2226平方米。北京华鹰飞腾由李金阳间接持有99%的股权。
2022年、2023年,赤峰黄金应付北京华鹰飞腾的租赁负债分别为953.5万元、446.9万元。
图源:《招股书》
除了出租房屋外,华鹰飞腾还向赤峰黄金提供物业服务。2021年-2023年、2024年前三月,双方物业费的交易金额分别为37.6万元、90.8万元、214.7万元、33.1万元。
金融领域,李金阳还在内蒙古宁城农村商业银行直接持股1.16%。
除此以外,李金阳还拥有一家瀚丰资本,持股74%。企查查显示,瀚丰资本成立于2015年,集一级市场战略投资和二级市场证券投资与资产管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资产重组与兼并、财务顾问、投资咨询及管理咨询为一体。
瀚丰资本投资行业包括农业、渔业、医疗、文娱、大数据等。其中,文娱领域中,瀚丰资本投资的和力辰光于2016年挂牌新三板,是一家主打文化传媒IP增值服务的平台,作品包括《小时代》、《小时代:青木时代》、《小时代3:刺金时代》、《老男孩猛龙过江》等。
图源:企查查
瀚丰资本投资的另一家海逸风传媒,为城市公共设施和社区新媒体运营公司,同样在2016年7月挂牌新三板。瀚丰资本持股1.001%。
一边是对主业的主动“放手”,一边是投资眼光的独到。李金阳在财富管理方面可谓“有的放矢”。
李金阳和赵美光夫妇从吉林起步,一路走到内蒙、北京,如今已将金矿业务扩展至全球,每次在矿产领域的投资都十分精准,对资本市场时机的把握更是恰到好处。在管理上也深谙“有钱一起赚”的道理,与职业经理人团队合作共赢。若赤峰黄金此次顺利登陆港股,也将成为继紫金矿业和山东黄金后,第三家实现A+H的黄金股。
你今年买“黄金”了吗?亏了还是赚了?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赞(4) | 评论 10月10日 20:20 来自网站 举报
-
【医院骗保细节曝光!24人被抓,“莆田系”身影浮现】
参与“骗保”的医生每单提成50-80元。作者 | 姚悦编辑丨武丽娟来源 | 野马财经9月下旬,有关“一张CT片子套多个病历,医生实名举报就职医院涉嫌骗保”的消息,将无锡虹桥医院推向舆论中心。随后,无锡虹桥医院删除、屏蔽信息对抗国家医保局检查,再令疑云丛生。不过,随着国家医保局的一... 展开全文医院骗保细节曝光!24人被抓,“莆田系”身影浮现
参与“骗保”的医生每单提成50-80元。
作者 | 姚悦
编辑丨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9月下旬,有关“一张CT片子套多个病历,医生实名举报就职医院涉嫌骗保”的消息,将无锡虹桥医院推向舆论中心。随后,无锡虹桥医院删除、屏蔽信息对抗国家医保局检查,再令疑云丛生。
不过,随着国家医保局的一则通报发布,无锡虹桥医院的骗保黑幕终被曝光。
10月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江苏省无锡虹桥医院飞行检查情况的通报》(下称:《通报》)称,无锡虹桥医院涉嫌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2228.4万元,其中以勾结中介或以免费体检为名,拉拢诱导参保人员虚假住院,通过伪造医学文书、虚构诊疗服务等,涉嫌欺诈骗取医保基金1179.2万元(最终金额以实际核实为准)。
截至目前,当地医保部门已解除无锡虹桥医院医保服务协议,启动行政处罚程序,并将对参与欺诈骗保的参保人员依法依规处理。
当地公安机关已对无锡虹桥医院法定代表人、院长、介绍假病人的中介以及参与骗保的医务人员等24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并对集体串供、销毁财务凭证、篡改病历、删除数据等违法行为开展调查。
无锡虹桥医院骗保事件的“吹哨人”是该医院放射影像科医生朱成刚。朱成刚发现从2023年开始,自己所在的科室出现了一些没有在科室做过影像调查,但却有根据影像作出诊断的病历,其怀疑无锡虹桥医院涉嫌伪造病历,骗取医疗保险,于是实名向媒体进行举报。
据“澎湃新闻”报道,朱成刚表示,事情曝光后,其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包括遭到医院职工的抱怨,医院供应商的责怪。不过,朱成刚也表示,在实名举报前,也考虑清楚了后果。事件受到关注后,有关部门也对其进行了必要保护。朱成刚表示现在考虑暂时离开无锡。
对于朱成刚的“吹哨”行为,以及其当前承受的压力,不少网友赞佩其勇气,并呼吁保护“吹哨人”。“佩服朱医生的勇气,他要面对的压力多大,这样的人太少了。”“保护好朱医生”“社会需要这样的勇敢者作为公共监督人。”……社交平台上,网友评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无锡虹桥医院的“兄弟医院”昆山虹桥医院也有调查专班进驻,且重点就是调查有无影像造假骗保。目前针对昆山虹桥医院的调查还没有更新消息公布。
无锡虹桥医院和昆山虹桥医院背后是同一实控人王为民和同一第一大股东美迪亚集团。
美迪亚集团的创始人是“莆田系”陈氏家族的陈国兴,但陈国兴从2020年底就已经全面退出了美迪亚集团。如今,美迪亚集团从股东层面看是摆脱了“莆田系”,但其实“新掌门”王为民同“莆田系”四大家族中的三家均有过瓜葛。
根据上述《通告》,作为无锡虹桥医院法定代表人,王为民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至此,其执掌美迪亚集团不足4年。
无锡虹桥医院骗保细节遭曝光
据《通报》内容显示,无锡虹桥医院整个骗保作案呈现有组织团伙式作案、全链条专业化造假、设置阴阳账簿、真假病区,以及涉案人员计件提成等特点。
整个作案过程中,主要由无锡虹桥医院法定代表人、实控人王为民,与院长胡玉芝,以及无锡市癌症康复协会分队负责人陶燕娜等人相互勾结。
具体作案过程中,陶燕娜利用工作便利,以无锡虹桥医院有“优待”为名,介绍病友及老人虚假住院。医院医保信息部王贵敏负责对接,联系医生开具入院手续,交给护士长安排“住院”。
接到虚假住院人员信息后,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个人状况,“量身定制”虚假住院方案。医院内科、外科、骨科医生,编写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慢性病诊断,据此下达虚假医嘱、开具虚假处方、编造治疗记录。
体检中心、放射科、超声科、检验科等根据医生诊断,直接从超声等图像报告库中,复制、截取与诊断对应的其他患者影像图片,对报告数值进行手动修改,伪造对应的CT、核磁共振、超声、血尿化验等报告记录。
虚假住院参保人员除个别接受体检外,多数不做任何检查诊治,在医院免费吃住2-3天即出院。
而这些虚假住院病人也被与正常住院病人分别安置,使用不同的病区代码予以区分,限制假病人行动区域,控制人员知悉范围。据无锡虹桥医院医生供述,甚至连本院医生也不知道这些病人的住院信息被登记在了自己所在科室。
来源:罐头图库
涉案人员则是按照计件提成,1次虚假住院编造费用5000-8000元,用于骗取套取医保基金。参与造假的人员从中提成,中介每介绍1人分50元;参保人员每“住院”1次分200-300元;负责虚假诊疗的医生每单分50-80元,其他医护人员每编造1份检查检验报告分15元。
针对参与虚假住院人员的提成,医院也相应设置了阴阳账簿。医院财务部以白条减免或现金支付形式,为参与虚假住院的人员支付提成,资金往来记录在私设账簿中,在明面账簿上则通过伪造的会计凭证予以掩盖。
9月23日,国家医保局派出飞行检查组进驻无锡虹桥医院,而国家医保局在掌握上述情况的过程中,还遇到了恶意对抗调查。
“该院采取多重对抗手段,妄图以‘死无对证’应对调查。”国家医保局在《通报》中表示,无锡虹桥医院工作人员具体通过集体串供、篡改病历、销毁账簿、删除数据恶意对抗调查。
不过,相关人员企图销毁检查资料和会计凭证,均被公安机关查获;大量删除CT、核磁共振影像图片,删除财务主管人员电脑主机信息,篡改药品耗材采购、销售电子记录,后也被医保部门、公安机关恢复。
此前,据“澎湃新闻”报道,2023年无锡虹桥医院使用医保基金结算1.3亿元。
对此,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发布声明称,无锡虹桥医院骗保的恶劣行径,严重败坏了非公立医疗行业声誉,协会要求全体会员单位,对此行为予以严厉声讨和共同遣责,对于类似事件和线索,应及时向协会等有关部门举报。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即使涉及的骗保金额不一定很大,但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医保基金的安全,侵害了公众利益,破坏了医疗行业的诚信体系,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4家兄弟医院也曾被罚
在“美迪亚系”医院中,无锡虹桥医院还并非个例,其4家兄弟医院也曾被罚。
据天眼查显示,无锡虹桥医院的实控人是王为民,直接、间接共持股42%;第一大股东美迪亚集团,直接持股40%;王为民也是美迪亚集团的实控人,直接持股80%。
来源:天眼查
无锡虹桥医院骗保事件引起了监管对其兄弟医院——昆山虹桥医院的关注。昆山虹桥医院的实控人也是王为民,直接、间接共持股41.2%;第一大股东同样是美迪亚集团,直接持股39%。
据“人民网江苏”报道,9月22日,由江苏省医保局牵头的调查专班已进驻昆山虹桥医院,重点调查该院有无类似无锡虹桥医院影像造假骗保的问题。调查专班工作人员已经在调取、检查医院档案记录、影像记录,核对目录、CT号、登记号等信息。
在外界看来,昆山虹桥医院被调查也并不意外。最近,昆山虹桥医院被曝“要求患者消费到7000元”。8月,有网民发布的一张“医生群”的群聊截图显示,一位名为陈某某的人员发消息,“这个月再单体低于7000,都滚蛋别做了。”
来源:“央广网”报道
因此事,昆山虹桥医院很快被立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医院存在涉嫌未遵守相关诊疗规范、未按规定填写病历资料、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等违法违规行为。9月的行政处罚显示,该院被罚11.35万元。
除了无锡虹桥医院、昆山虹桥医院,美迪亚集团还投资了另外6家医院——深圳港龙医院,持股47.01%;杭州天目山医院有限公司,持股45.5%;温州建国医院有限公司,持股40.95%;上海健桥医院有限公司,持股40.95%;上海闵行虹桥医院有限公司,持股40.95%;深圳建国泌尿外科医院,持股0.01%。
6家医院中,除了深圳建国泌尿外科医院,其他5家医院的实控人也都是王为民。其中,有两家医院曾涉及医保基金使用遭行政处罚。
上海健桥医院于2023年12月,因存在违反诊疗规范过度检查,重复收费等造成医疗保障基金损失的行为 ,被罚6315元;2023年6月,因违反《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被罚1500元;2022年11月,因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超医保支付限定,被罚3200元。
来源:天眼查
温州建国医院于2022年2月被罚没95.6万元,原因是在2021年5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间,医护人员因理解偏差及疏忽,实施了重复收费、分解项目收费、超标准收费、将不属于医疗保障基金支付范围的医药费用纳入医疗保障基金结算等行为,造成医保金额损失47万元。
此外,1月,深圳港龙医院也因产科护士未落实查对制度,以致孕产妇冒领婴儿出生证明被罚。
新掌门和“莆田系”三大家族有瓜葛
美迪亚集团的创始人是“莆田系”陈氏家族的陈国兴。2002年,陈国兴在上海注册了第一家医院——上海闵行虹桥医院,正式进军医院,随后又成立了上海健桥医院、无锡虹桥医院。2003年,陈国兴创立美迪亚医集团。以美迪亚为基础,建立起了“美迪亚系”医院。
2009年,陈国兴又进入了利润更高的医美行业,创立了艺星医美,目前成为了陈国兴的核心产业。2018年,艺星医美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据《招股书》显示,2017年艺星医美营收就达到了10.37亿元,净利润1.14亿元。不过,艺星医美上市失败。
值得一提的是,美迪亚集团成立第二年,2004年,美迪亚集团与多家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美迪西(688202.SH)。2019年,美迪西在A股上市。目前,陈国兴个人为美迪西第6大股东,持股3.62%。
来源:罐头图库
陈国兴的重心早已转移到医美行业以及冲击资本市场,而且近年来民营医院的生存挑战越来越大。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仅2024年第一季度就有数十家民营医院宣告破产清算,其中不乏规模较大、定位高端的医院。
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创始发起人袁帅表示,近年民营医院的破产倒闭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供给过剩和劣质供给出清的问题。刺激此次出清的关键在于医疗市场的竞争加剧、政策监管的加强以及患者就医选择的变化。在市场竞争中,那些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差、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民营医院难以生存。
陈国兴的兄弟陈国雄于2017年退出美迪亚集团,退出时将32%股份转于陈国兴,陈国兴持股80%。2020年12月,陈国兴又将80%持股转给王为民,美迪亚集团就此易主。
至此,美迪亚集团从自身股东层面已经摆脱了“莆田系”。但“莆田系”四大家族“陈、詹、林、黄”中,“新掌门”王为民同三家均有瓜葛。
掌管“陈氏家族”的美迪亚集团之前,王为民已经与之产生多年交集。据天眼查显示,王为民2009首次持股无锡虹桥医院;2015年首次持股深圳港龙医院。此外,王为民2005年首次担任无锡虹桥医院的执行董事;2005年首次担任杭州天目山医院的监事;2015年首次担任深圳港龙医院的董事,2018年退出。
王为民曾在2017年至2023年,出任薇琳医疗的高管。2016年,“詹氏家族”成员詹宗阳出任薇琳医美法人,薇琳医美旋即在医疗美容赛道迅速发力,当年11月,百度搜索“医美分期”,排在首位的已经是北京薇琳医疗美容医院。
王为民曾担任高管的无锡和美妇产医院,其隶属于“林氏家族”林玉明创立的和美医疗。和美医疗一度是中国最大的私立妇儿科专科医院集团,但已于2023年暴雷。
急速扩张后,因资金链断裂,和美医疗旗下医院相继关停、注销。2023年,北京百子湾和美妇儿医院突然关停,住院患者被迫转院事件引发了外界对和美医疗的关注。当前林玉明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来源:天眼查
美迪亚集团和“莆田系”的关联或不止于此。
“第一财经”曾报道,有知情人士表示,根源于宗族乡土关系的莆系内部的管理关系往往非常复杂,在同一块“**医院”的招牌下,可能属于父子、叔伯、表兄弟、甚至更远“更绕”的亲戚。
在美迪亚集团旗下医院的股东里也有不少林姓、詹姓人士。例如,无锡虹桥医院第二大股东背后的林明雄、林明杰;第三大股东背后的詹建光。
事实上,2016年的“魏则西事件”之后,“莆田系”有了更强的危机意识,开始加速谋求转型、上市。
像前文提到的陈氏家族,就于2019年推动主营生物医药临床前综合研发服务CRO的美迪西登陆科创板。近5年,美迪西也在陆续投资多家医药科技、生物医药公司。
而这期间或许有的局部成员集团可以称为转型成功。但对于一度占据民营医院总数80%的“莆田系”来说,在其长期“野蛮式”地发展历程中,那些初期的发展思维与行径通过“人传人”的方式在行业中蔓延,“莆田系”彻底扭转形象又谈何容易。
“只要还有一家没有脱离开最初的(推广)模式,我们身上的标签就永远都不可能拿下来。”“魏则西事件”后,一位不愿具名的莆田系民营医院负责人曾向“第一财经”表示。
不过,当前虽然行业正在出清劣质供给,但对于守法经营、优质的民营医院,国家政策则支持鼓励。早在《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21-2025年)》中,国家就提到“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在行业人士看来,借助科技创新加速其质效升级,形成更加“差异化、专科化”服务,则是民营医院应对新阶段发展挑战的关键。
你还了解哪些骗取、套取医保乱象?欢迎留言评论。
赞 | 评论 10月09日 20:39 来自网站 举报
-
【“股市”爆火后,“楼市”忽如一夜春风来……】
炒股还是买房?作者 | 赵普编辑丨高岩来源 | 野马财经今年国庆期间,最忙的职业之一,必须有地产中介。繁忙的业务让业务员惊呼“银十”又回来了!国庆之前,股市爆火,也带动了楼市的蠢蠢欲动。据《大河报》报道称,杭州有人股票套现买房,还想上演“首付款炒成全款”的桥段。看到别人这么“励志... 展开全文“股市”爆火后,“楼市”忽如一夜春风来……
炒股还是买房?
作者 | 赵普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今年国庆期间,最忙的职业之一,必须有地产中介。繁忙的业务让业务员惊呼“银十”又回来了!国庆之前,股市爆火,也带动了楼市的蠢蠢欲动。
据《大河报》报道称,杭州有人股票套现买房,还想上演“首付款炒成全款”的桥段。看到别人这么“励志”,小编甚至觉得朋友圈的美食都没那么香了,买房、看房的新闻再度霸榜“十一”黄金周热搜,甚至有官方亲自下场推广。
10月2日,上海市政府官网直接挂出新闻:《直击房地产“沪七条”首日 新房楼盘到访量显著增加 有人清早六七点就来认购》;同日,“深圳一家6口放弃旅游改看房”的新闻被多家媒体报道;广州的楼市新闻最多,不光有“中介小哥奋战国庆长假:两天卖出两套新房,凌晨才吃上饭”,更有广州夫妇两小时下定,随后又曝出广州千亿富豪卖出56万元/平米的豪宅……
不少房地产圈的朋友表示,国庆期间,朋友圈最多的不是各地旅游照,而是房地产项目热销海报。一位北京房企市场部负责人戏称,9月底楼市新政叠加股市大涨后,“给人一种感觉,现在不是秋季,更像是春天来了”。
国庆卖房人开启“深夜模式”
国庆期间,不少新盘再度开启深夜卖房模式。
位于北京南四环的中建壹品花香壹号项目销售,晚上10点半还在发送成交报告,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购房者多为首套购房者,成交周期普遍30天左右,相比之前大幅缩短。
有购房者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买房)是为了以后的婚房做准备,北京的限购年限宽松后,未来购房者肯定会比之前多,我觉得未来房价不会再有很大的下降。”
据楼盘销售员介绍,上述项目销售均价在5.7万元/平米~6万元/平米,建面为88~139平米的三居、四居洋房,总价520万元~910万元。
来源:项目方工作人员朋友圈
此外,位于丰台西四环的一位项目总经理对媒体表示,受新政利好影响,其所在的央企豪宅项目国庆期间认购总额3.5亿元,带看量超200组,相比节前大幅提升。据介绍,该项目主力户型为125平~173平,全部为四居,套均总价1000万元~1500万元之间。
北京“9.30”楼市新政发布后,通州区域“获利”最多,不再单独需要通州纳税、社保,只需两年北京纳税、社保,且有北京市副中心在区域内支撑,受到更多关注。
有业内人士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评论称,本次新政给通州区域楼市叠满“BUFF”,与此前相比“特别火”。据“第一财经”报道,国庆期间,通州区某楼盘销量提升达400%,销售人员根本忙不过来。
从业人士的体会更是直观,在一个地产中介微信交流,大家纷纷表示“地产又活过来了”。
通州区梨园附近的一位链家销售经理也同样感受到楼市的“火热”,他介绍称,10月7号,链家全北京二手房成交近800套,后半夜还有客户陆续成交,他所在的京东区域(通州为主)更是成交135套,“客户一个接一个,吃饭时间都很紧张”。
来源:罐头图库
随着新政推出、成交量提升,买卖双方的心理价位均有所提升。上述链家销售经理表示,“这几天我谈的几个成交客户,最终成交价和挂牌价只差了几万元,而之前卖家让价十几万的比较普遍。”
而东四环一位我爱我家门店经理则表示,新政推出后,买方客户表现比较积极,对成交量价更为敏感,多数客户比较关心议价空间和未来涨价概率。
刚刚完成签约的一位通州购房客户表示,“北京9.30新政缩短限购年限、取消通州限购后,对刚需、改善客户帮助非常大。因为疫情期间工作不稳定,有购房人的纳税、社保因为多种因素断缴,导致购房资质受影响,如今购房资质‘一夜复活’,加上房贷利率下调,贷款压力小了很多,这次新政确实帮了很多。”
北上广深楼市“真相”:
除了翻倍还是翻倍
中原地产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在2024年930新政后,北京楼市国庆长假成交量持续升温:北京国庆7天,二手房实际市场成交量约为650套、450套、400套、600套、700套、1000套、1700套。整体看,假期7天北京二手房实际成交达到了5500套左右。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称,“2022年国庆7天北京二手房实际成交大约3500套,2023年国庆期间实际二手房成交只有不到2000套。对比来看,在930政策影响下,北京2024年的国庆长假,实际二手房市场成交上涨幅度超过175%。”
此外,新房市场成交量也出现了明显的政策影响。张大伟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新建住宅累计7天认购接近2000套,而2023年国庆长假成交600套左右,同比增长近3倍。
来源:国庆期间·中建壹品某项目售楼处
链家成交数据显示,十一期间二手房成交热度较高,成交量同比增长近两倍。此外,二手房带看量相较去年同期增长50%,新咨询客户同样增长近50%;新房方面热度提升则更为明显,十一黄金周期间新房成交规模同比增长两倍以上,前瞻指标同样反馈较为正面,案场到访量较去年同期翻倍。
北京链家研究院院长高原分析认为,北京楼市9.30新政后,新房及二手市场关键指标均有较为显著增长,显示出客户群体对新房市场的信心与兴趣均显著提升,市场止跌回稳态势较为明显且有望延续。
“从客源端角度来看,相较去年同期,十一期间二手新咨询客户量增长45%,显示出在政策激发下,更多买家由观望心态转为实际购置行为。卖家方面,随着预期回暖,业主预期也更为乐观,黄金周期间新挂牌房源数量减少16%。” 高原分析称。
来源:罐头图库
除了北京,其他一线城市也是各种“翻倍”。
10月8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10月1日至7日),深圳新建商品住宅市场表现强劲。全市共认购销售新建商品住宅1841套,总面积达19.18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64.14%。
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国庆假期,上海、深圳二手房国庆期间网签量较去年翻2倍,从中介签约的前5天成交数据上看,上海、深圳中介成交数据翻3倍。华福证券报告显示,广州部分楼盘日到访量较平时增加200%。
住房城乡建设部统计,据开展促销活动的城市普遍反馈,国庆节假期以来,参加促销的大部分项目到访量同比增长50%以上。如10月1日至3日中午,北京市新房带看量较去年同期增加92.5%、认购量提高2倍,二手房带看量较去年同期增加104.1%。
“地产大哥”一周卖房超百亿,
万科南方200%完成销售指标
“国庆期间市场交易活跃度大幅度上升,日度交易数据相比去年同期或今年平均值明显增加,增速超过了100%。购房者当前交易的活跃,和购房成本降低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首付比例持续下降,这也使得购房积极性明显增加、节奏持续加快。”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分析表示。
据了解,9月底新政后,四大一线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统一下调至15%(上海不同区域有一定差异,分别为20%、25%),刚需购房门槛再次降低。
严跃进对此分析称,“销售数据对今年10月份房企销售业绩披露有直接的影响,预计10月份较多房企销售数据将出现超过50%的环比拉升态势,同时也有望改变此前几个月销售同比数据为负的状态,有望转负为正。”
另据《证券时报》报道,国庆期间,沪市19家房企实现销售额合计约215.64亿元,同比增长约24.1%,大幅高于行业1—9月销售同比增速。其中,12家房企实现了销售同比增长,占比超6成,包括城建发展、京投发展、中华企业在内的5家房企销售额同比翻番。
据10月8日公开数据显示,多家房企国庆假期成交额显著提升。
其中,“地产大哥”保利发展控股国庆假期全国成交金额约148亿元,同比提升47%,保利发展在北上广三城成交额44.5亿元,同比提升138%,而广东保利在国庆期间销售额达50亿元。
来源:罐头图库
此外,星河地产宣布,国庆黄金周期间广州项目净认购金额突破12.8亿元;中建壹品北京项目自渠团队带访人数超1100人,成交超1.2亿元。目前,中建壹品在北京共有5大主力项目在售。
业绩最出彩的还要属万科。上半年,万科首次出现亏损,万科董秘代表在发布会上多次道歉,现在万科终于要打翻身仗了。
据“南方财经网”报道,国庆假期期间,万科南方区域新房销售增长明显,共成交1098套,总销售额达31.2亿元。这一成绩不仅超过了9月份的全月销售额,还提前完成了10月份的销售任务,任务完成率高达200%。不仅是国庆期间销售大涨,国庆节前,万科及旗下子公司还有多笔贷款顺利提款,其中万科向广东华兴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申请贷款10亿元,期限为1年;万科向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申请贷款8.2亿元,期限为3年,目前已完成提款,贷款余额8.17亿元;万科向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签署授信总协议,获得57.36亿元的授信额度,目前已提款55.78亿元。
截至2024年6月30日,万科合并报表口径资产总额约1.42万亿元,负债总额约1.04万亿元,净资产约3850.57亿元,今年上半年,万科营收1427.79亿元,净利润亏损98.52亿元。
严跃进表示,“万科的销售数据具有标杆意义,销售额超过9月份、提前完成任务的表现非常罕见,我们这两年这个看到的房企这种消息不多,从市场和企业来看,整体表现还是非常积极的。”
来源:罐头图库
值得注意的是,10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再次指出,“针对楼市持续偏弱,采取综合性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华福证券分析认为,近期国家层面重磅政策提振居民购房预期,叠加各地政府积极实践因城施策,房地产市场整体呈现积极变化,四季度有望实现翘尾行情。
股市、楼市两头热,你准备炒股还是买房呢?评论区聊聊吧。
赞(30) | 评论 (4) 10月08日 21:05 来自网站 举报
-
【“国庆档”收官在即,20亿票房红利谁分享?】
多家上市公司逐鹿“国庆档”。作者 | 姚悦编辑丨高岩来源 | 野马财经历经7天,2024国庆档终于迎来收官之战!2024国庆档新片总票房已经突破了20亿元的大关口,根据“灯塔专业版”的AI票房预测,2024年国庆档最终7天总票房将冲击21.2亿元。截至发稿前,总票房前三甲分别为《... 展开全文“国庆档”收官在即,20亿票房红利谁分享?
多家上市公司逐鹿“国庆档”。
作者 | 姚悦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历经7天,2024国庆档终于迎来收官之战!
2024国庆档新片总票房已经突破了20亿元的大关口,根据“灯塔专业版”的AI票房预测,2024年国庆档最终7天总票房将冲击21.2亿元。
截至发稿前,总票房前三甲分别为《志愿军:存亡之战》《749局》《浴火之路》,后两者已经打了平手,但最终座次尚不能定论。
值得一提的是,2024国庆档背后的资本格局也有所不同,在以往国庆档活跃的一些大公司或缺席、或退居次要位置,那么这些公司是在采取什么策略?2024年国庆档的“影视盛宴”又有谁在享用?
“主旋律”题材《志愿军》领衔国庆档
2024国庆档可谓竞逐激烈。
定档新片数量多达10部,包括《志愿军:存亡之战》《危机航线》《749局》《出入平安》《熊猫计划》《爆款好人》《浴火之路》等,即便《出入平安》和《皮皮鲁和鲁西西之309暗室》两部影片后续宣布撤档,也还有8位“选手”参赛。
不仅数量多,类型、阵容也很丰富。2024国庆档涵盖了战争、灾难、犯罪、动作、喜剧、科幻、动画等多种类型;演员阵容囊括了“老中青”三代,包括成龙、刘德华、朱一龙、赵丽颖,以及王俊凯等。
国庆档的“第一枪”在预售环节已经打响。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23点59分,2024国庆档新片预售总票房前三的影片分别是《749局》《志愿军:存亡之战》《浴火之路》,预售票房分别是7707.25万元、4376.46万元、3742.18万元。
在预售票房中一举夺魁的《749局》也被认为是最有档期冠军相的,而且其在档期首日也拿下了票房日冠,不过10月2日,《志愿军:存亡之战》就“强势反攻”夺得票房日冠,且直至10月6日始终卫冕,10月7日也一直占领首位。
来源:灯塔专业版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10月7日18点29分,《志愿军:存亡之战》的累计票房为8.43亿元,最新预测总票房14.8亿元。
《志愿军:存亡之战》是导演陈凯歌的第二部《志愿军》系列作品,也是整个档期中“主旋律”色彩最明显的一部。
2016年,《湄公河行动》成为档期冠军,这让“主旋律”商业大片一度成为国庆档的“主旋律”。尤其是献礼建国百年的2019年,主旋律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集中上映,更将国庆档与主旋律商业大片的适配度推向高位。
“十一”长假看过《志愿军:存亡之战》的丹丹表示,看这部电影是为了接受一下历史教育,时刻铭记先烈的丰功伟绩,“看电影远比书上要震撼,也更深刻。”
来源:罐头图库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主旋律”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领跑票房,体现了观众对于这类电影的热爱和对家国情怀的认同。“主旋律”电影因其传递的正能量和深刻的主题内涵,往往能够在国庆这样的特殊档期获得较好的市场表现。
反观为《志愿军:存亡之战》让出冠军宝座的《749局》,宣传中主打“八年磨一剑”的科幻动作片,本来是这个国庆档最受关注的影片。但上映第一天,#749难看#的热搜就已然在榜,《749局》豆瓣开分5.0,目前已降至4.4。
《749局》排名从日冠一路下降,截至10月7日18点29分,单日票房排名第5,总票房以3.55亿元位居第2位。
跻身预售前三的《浴火之路》,聚焦打拐故事,刚获得大众电影百花奖的赵丽颖作为主演加持,截至10月7日18点29分,以3.54亿元总票房暂居榜单第3位,其豆瓣评分6.4高出《749局》2分。
《749局》后劲儿不足,也让成龙主演的喜剧片《熊猫计划》、刘德华主演的灾难片《危机航线》有机会争夺更多票房,截至10月7日18点29分,这两部影片分列总票房榜单4、5位,总票房分别为2.12亿元、1.88亿元。同一时间,其余在映3部新片总票房都在5000万元以下。
2024国庆档总票房破20亿,
谁能“分羹”?
一众电影激烈竞逐的同时,也合力为2024国庆档交出了一份总票房成绩。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10月7日18点29分,2024国庆档新片总票房(含点映及预售)达到20.54亿元。
来源:灯塔专业版
目前,相比于2024国庆档新片总票房27.36亿元的战绩,2024国庆档还有所不及。不过,从档期近10年历史来看,国庆档的成绩一直浮动较大——不仅总票房增降年度交替,而且增降幅超过50%的已占了半数。
电影市场向来是头部效应显著,2024国庆档票房前3影片占据了总票房的约75%。这背后,哪些上市公司分享2024国庆档“影视盛宴”?
作为2024国庆档“准冠军”,《志愿军:存亡之战》背后就有多家上市公司的身影。《志愿军:存亡之战》的主控出品和发行方是中国电影(600977.SH),第五出品方是博纳影业(001330.SZ)的全资子公司北京博纳影业集团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博纳影业前不久公布的2024半年报显示亏损1.39亿元,而押中国庆档冠军对其业绩具有提振作用。据“财联社”报道,日前,博纳影业工作人员还透露,电视剧版《上甘岭》可能在10月份播出,《蛟龙行动》有望在春节档上映,《克什米尔公主号》预计于今年年内开机。
来源:罐头图库
《749局》虽然在口碑上滑落,但票房还是挺进了3亿的档位,这也让其第二大出品方华谊兄弟(300027.SZ)全资子公司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第四大出品方北京文化(000802.SZ)在2024国庆档有所收获。
中国电影不仅压中了“准冠军”《志愿军:存亡之战》,其还作为第3大出品方出现在了《浴火之路》的身后,而《浴火之路》背后的第二大出品方为横店影业(603103.SH)全资子公司浙江横店影业有限公司。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猫眼娱乐(1896.HK),虽然没有出现在目前总票房前三甲的主要出品阵营,但其在2024国庆档一共参与了7部影片的出品和发行。
《志愿军:存亡之战》第一大发行方;《749局》的第二大发行方、联合出品;《熊猫计划》第二大出品方、第二大发行方、第一大宣传方;《危机航线》第三大出品方、第二大发行方,都是天津猫眼微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下称:天津猫眼微影文化)。
此外,天津猫眼微影也是《只此青绿》的联合发行方,以及《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6:迷你大冒险》的第六大出品方,这两部影片也都是2024国庆档新片。已经撤档的《出入平安》,第二大出品方、联合发行也是天津猫眼微影文化。
据Wind数据显示,天津猫眼微影是猫眼娱乐全资控股子公司,主营电影票务服务,电影投资及发行。
谁缺席了国庆档?
除了谁在分享2024国庆档“影视盛宴”,谁缺席了该档期,也同样值得关注。
“国庆档”一般泛指每年国庆期间的电影档期,由于国庆期间有七天长假,往往会形成一个小的电影观影热潮,国庆档历来被视为中国电影市场最重要档期之一,但以往多家活跃于国庆档的头部公司,却缺席了2024国庆档。
据了解,光线传媒(300251.SZ)过去10年中有8年都参与了国庆档,2023年主投主控的《坚如磐石》还获档期第一,但2024国庆档却没有其身影;而2024的春节、五一、暑期档都有重点布局的“儒意系”的中国儒意(0136.HK)、万达电影(002739.SZ),国庆档却没有出现在主要出品阵营。
此外,上述提到的博纳电影、华谊兄弟,2024国庆档中也都没有占据第一出品方座次。
来源:罐头图库
据自媒体“娱乐资本论”分析,如此格局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今年猫眼为什么会集中在一个档期主发多部国产片:除了猫眼本身发行能力受认可外,头部公司如光线、博纳、万达等通常主投才主发。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亦表示,其实目前大部分的电影企业都在看着的是暑期档和春节档,这是核心的两个档期,其他档期其实有的时候压力比较大。他和行业人士交流发现,今年的院线趋势,大家对于国庆档有一种避其锋芒的感觉。
资深投资者、财经作家曾羡鱼表示,“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并不意外”,对于一些大公司来说,在手头上的一些大制作上,投入较多,因此面对竞争特别激烈的档期时会尤为谨慎,而反观一些中小公司,“包袱”相对较轻,也就更愿意放手一搏。
曾羡鱼还表示,现在看来,一些大公司还是延续以前的市场眼光,拿出工业化的电影产品。工业化产品在过去或许能相对轻松赢得市场,但在当前的环境下,想让观众为其埋单绝对没那么容易。“越是竞争激烈的时候,就越应该拿出更精良的内容。”
在一众影片的激烈竞逐中,2024国庆档即将落下帷幕,而无论是对于这个国庆档的主要“玩家”,还是缺席的“玩家”来说,在迎接下一个档期的同时,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呈现出更精良的内容。
你在“十一”假期看了哪部电影?观感如何?欢迎留言评论。
赞(5) | 评论 10月07日 20:39 来自网站 举报
-
【“造娃”生意造出一个IPO!】
6万圆一个“父母梦”!作者 | 刘俊群编辑丨刘钦文来源 | 野马财经在经历了正常备孕、中医调理,甚至求神拜佛无果后,2022年,33岁的女演员刘南希选做试管婴儿,经历了5次试管失败后,她终于在2024年如愿生下一个女儿。刘南希的故事并非个例。对于不少夫妇而言,想要第一个孩子的简单... 展开全文“造娃”生意造出一个IPO!
6万圆一个“父母梦”!
作者 | 刘俊群
编辑丨刘钦文
来源 | 野马财经
在经历了正常备孕、中医调理,甚至求神拜佛无果后,2022年,33岁的女演员刘南希选做试管婴儿,经历了5次试管失败后,她终于在2024年如愿生下一个女儿。
刘南希的故事并非个例。对于不少夫妇而言,想要第一个孩子的简单愿望,却迟迟得不到满足。《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不孕不育率约为18.2%。这意味着,每7对夫妇中就有1对正面临生育困难。
来源:小红书
这一趋势也推动了辅助生殖技术的崛起,尤其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即“试管婴儿”)正从过去的“禁忌话题”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在此风口上,“辅助生殖技术(ART)及辅助服务提供商”爱维艾夫已成功治疗10万多名患者、帮助诞生3.6万名试管婴儿(截至2024年6月30日),并于近日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计划冲刺资本市场。
不过,平均6万元一次的试管婴儿治疗费用也让不少有意向的家庭望而却步,同时,伦理方面的争议更是让公司面临压力。在看似光鲜亮丽的表面下,爱维艾夫IPO背后又浮动着怎样的故事呢?
A股“转战”港股
试一次试管婴儿平均6万元
作为一家成立于2006年的辅助生殖技术(ART)服务提供商,爱维艾夫已有18年的发展历史。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23年,爱维艾夫在中国民营辅助生殖技术市场中排名第四,全年共完成7848次IVF周期。
据“陕西省卫生健康监督中心”官方发布内容显示,IVF,也就是常说的“试管婴儿”,属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也是爱维艾夫的核心技术之一。
试管婴儿的流程从促排卵开始,医生通过药物刺激卵巢生成多个卵子,随后进行取卵手术,将卵子与精子在实验室中结合形成胚胎。胚胎培养3至5天后,医生将优质胚胎移植到女性子宫内,之后通过检测确认怀孕,并持续监测直至分娩。
该复杂的过程被称为IVF周期,据《招股书》内容可知,IVF治疗阶段从女性患者进行促排卵开始,一般持续7至14天,随后是胚胎实验室过程,该过程可能在3至6天内变动,直至完成胚胎移植。爱维艾夫所提供的每个IVF周期的平均费用在5-7万之间。
来源:济南市妇幼保健院 截图
具体看,2021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患者在爱维艾夫旗下湛江久和医院接受IVF治疗的平均费用逐年上升。具体看,每个IVF周期平均支出分别为5.23万元、5.36万元、5.36万元和6.04万元。
来源:《招股书》
此外,爱维艾夫还拥有3家医院,分别为天津爱维医院、昆明爱维艾夫医院、揭阳爱维艾夫医院,服务覆盖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内蒙古等15个省和直辖市。
具体看,2021年至2023年,ART服务(即“辅助生殖技术”)一直是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分别贡献2亿元、2.07亿元和1.16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88.1%、90.1%和88.9%。相比之下,公司另一业务辅助医疗服务的收入在此期间有所下降,从2021年的0.27亿元降至2023年的0.14亿元,占比也从11.9%降至10.9%。
来源:《招股书》
为了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爱维艾夫还推出了多个创新服务项目,包括ART包干及辅助服务和高端客户定制化的一对一管家式服务“头等舱”。
ART包干及辅助服务项目,即允许患者一次性付款并享受多次胚胎移植,如果在规定的胚胎移植次数后未能达到妊娠目标,患者有权获得全额或部分退款,价格在4.8万元至6.8万元之间。
2021年至2023年,患者订立ART包干及辅助服务协议的数量持续增长,分别为590份、956份、1129份。收入也持续增长,分别为2350万元、4160万元和5470万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从5.6%提高到11.1%。
来源:《招股书》
此外,高端客户定制化服务“头等舱”则为VIP患者提供包括专属医助、医疗预约绿色通道及与资深专家会诊等增值服务。不过,该服务收入相对较小,2021年到2023年的收入分别为140万元、70万元和100万元。
同时,公司推出的金卡和银卡,主要为患者提供定制化一对一管家式服务,定价分别为1.8万元和1.2万元;至尊VIP套餐价格则为8.8万元,涵盖一次取卵及最多三次胚胎移植。
截至2024年6月30日,爱维艾夫已累计治疗超过10万名患者,完成了6.5万个IVF周期和7.8万次胚胎移植,帮助诞生了3.6万多名试管婴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2年公司旗下医院的平均成功率(即导致临床妊娠总数除以胚胎移植总数)和活产率分别达57.2%和45.7%,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51.6%和41.1%。
尽管爱维艾夫的业务稳步扩展,但公司2022年的业绩出现了一定下滑。2021年、2022年,爱维艾夫营收分别为4.2亿元和4.07亿元;同期,净利润则分别为9456.2万和6451.7万。
对于2022年营收下滑,爱维艾夫解释称,主要受疫情的影响,前来就诊的人数有所减少。此外,当年业绩还受到了行政开支以及所得税递延的影响。
不过,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随着市场逐步回暖,爱维艾夫的营收分别恢复至4.94亿元和2.51亿元,显示出复苏的迹象;同期,净利润达6474.9万和3764.8万元。
来源:罐头图库
公司业绩稳定发展的同时,爱维艾夫对于资本市场也是谋划已久。
早在2021年12月,爱维艾夫便与辅导机构签订协议,计划登陆A股。然而,由于A股上市申请的时间延迟及不确定性,再加上市场及公司业务发展需求的考虑,爱维艾夫在2023年12月撤回了A股上市辅导备案。
随后,爱维艾夫将目光转向港交所。公司称,主要考虑到港交所作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领先平台,不仅能为企业提供直接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途径,还能增强筹资能力、扩展筹资渠道等原因。
2023年12月22日,公司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目前该申请已失效。2024年9月13日,爱维艾夫再次递交《招股书》,二度冲刺港股IPO。
辅助生殖行业牌照“稀缺”
业务面临伦理问题
爱维艾夫此次赴港IPO,募资用途之一将用于为旗下湛江久和医院取得三级专科医院的资格,以便公司能获得更高技术含量的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PGT(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技术能够筛选出没有染色体问题或遗传病的健康胚胎。
但相关牌照获取门槛可不低。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主任郁琦表示:“不是随便一个人投资建医院就可以做的,需要持牌上岗。”
据“智研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显示,我国辅助生殖行业审批严格,牌照壁垒高。目前,辅助生殖技术分为五类:夫精人工授精(AIH)、供精人工授精(AID)、第一代试管婴儿(IVF-ET)、第二代试管婴儿(ICSI)和第三代试管婴儿(PGD/PGS,现称为PGT)。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代试管婴儿技术(IVF)主要针对女性不孕问题,已经是业界的主流解决方案,也是爱维艾夫主要的收入来源。第二代技术(ICSI)则进一步解决了男性不育问题,通过胚胎学家挑选优质精子进行授精。而第三代技术(PGT)通过基因筛查筛选健康胚胎,大大提高了成功率,部分案例成功率可高达60%。
然而,想要拿到PGT的“入场券”远比想象中复杂。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五类辅助生殖技术许可证需要逐步申请,经过卫生部门层层审批。而想申请PGT许可证,医院得先持有第一代、第二代牌照,并正常运营5至6年。
《招股书》显示,各省的标准略有不同,但基本要求都包括:至少5年的IVF或ICSI经验、三级医院资质和产前诊断技术资质。国内能拿到PGT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少之又少,这场“持牌比赛”像是一场“马拉松”级别的竞赛。
据“西南证券”2023年3月发布的研报显示,目前我国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共523家,辅助生殖机构以公立医院为主,民营医院附属或民营资本注入的机构仅有42家,占比不足10%。
来源:动脉网
正因为如此,PGT的市场价值同样不容小觑。据新媒体“猫财经”报道,相较于一代、二代技术,三代技术的客单价可高达10万元左右。也就是说,一旦爱维艾夫成功拿到PGT许可证,收益将超出此前的常规手术。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已有贝康医疗(2170.HK)、“造娃第一股”锦欣生殖(1951.HK)等企业获得了相关产品的注册证。贝康医疗早在2020年就获得了国家药监局批准的PGT-A试剂盒,而锦欣生殖的子公司四川锦欣西囡医院也于2023年7月获得了PGT试运行资格。
2023年,贝康医疗的PGT试剂为其核心业务。2023年收入1.15亿,同比增长30%,在头部中心市场的占有率和保有量稳居第一。公司整体营收为2.08亿元,同比增长约48%。
锦欣生殖的业绩则更为亮眼,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27.9亿元,同比增长18%;净利润3.5亿元,同比增长194.2%。
相比之下,爱维艾夫仍处于“争取”PGT许可证的阶段。公司表示,PGT许可证的取得是一个长期目标。根据适用的监管标准,公司预计将在未来8至10年内有望获得该许可证。虽然部分省份的标准更为复杂,但爱维艾夫认为在提供PGT解决方案的技术上并不存在重大障碍。
然而,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加剧,8至10年后市场格局的变化仍然充满不确定性。来源:罐头图库
除此之外,围绕试管婴儿技术的伦理争议也从未停歇。
2023年,一则“试管婴儿出生8年后被发现放错胚胎”的消息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据《南方都市报》报道称,安徽一对夫妻通过多次尝试终于生下了试管婴儿,然而8年后却发现孩子并非他们的亲生骨肉。涉事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无法解释这对夫妻的胚胎去向,也无法确定孩子的生物学父母。
与此同时,随着需求的不断攀升,还催生了地下代孕市场的“野蛮生长”。一家做代孕生意的中介机构“天使助孕”的负责人坦言,遇到过代孕妈妈大出血,胎儿畸形情况。“这时我们会立刻要求代孕妈妈把孩子打掉,客户只等收货就可以了。”
对此,浙江京衡(宁波)律师事务所律师章李表示,试管婴儿不单是一项辅助生育技术,背后更牵涉到血缘与情感伦理。辅助生育医疗机构必须负起主体责任,提高相关医务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尤其是法律法规及伦理培训,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具有可追溯性,避免相关的纠纷再次发生。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辅助生育机构的监管。
创始人从会计转型做医疗
获深创投押注
爱维艾夫的背后是一位今年60岁的山东老翁——任吉忠。他于1988年毕业于中国天津财经学院(现称“天津财经大学”)会计专业。他的职业生涯起步并非在医疗行业,而是从财务管理开始。
1992年至1994年,任吉忠在一家国有建筑材料公司工作,负责财务管理、会计、资本规划及业务活动分析。
在1994年辞职后,任吉忠又在一家音响公司担任总经理长达十余年。此后,他在多个领域纵横捭阖,从建材、电子到证券、医疗和餐饮,任吉忠在不同的行业形成了广泛的商业触角。
来源:罐头图库
然而,真正改变任吉忠职业轨迹的,是一个看似偶然的机会。据新媒体“格隆汇新股”报道称,任吉忠通过介绍结识了中国著名生殖学专家张丽珠教授。“我怀着非常敬仰的态度去拜访,一见面,发现张教授非常和蔼,非常平易近人”。任吉忠后来回忆称。
张丽珠教授于1988年培育成功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被誉为“神州试管婴儿之母”。这次见面也为两人未来的合作埋下了伏笔。
在张丽珠教授的指导下,2001年,任吉忠与美国知名医疗机构合作,引入了国际先进的生殖医学技术和设备,并成立了生殖医学中心。
2006年,爱维艾夫在深圳成立,专注为不孕不育患者提供ART及辅助服务,涵盖诊断、助孕及辅助治疗的全过程及后期服务。
不过,张丽珠教授已于2016年逝世,自爱维艾夫成立起,张丽珠教授并未参与集团的日常运营。
目前,爱维艾夫的股东架构集中度较高。《招股书》显示,任吉忠通过多个实体控制了公司91.81%的股份。
此外,爱维艾夫也吸引了许多投资者入股。2019年,深创投及其关联的南山红土和福田红土共投资1.47亿元入股。目前,深创投持有1.92%的股份,南山红土和福田红土分别持有4.6%和1.67%的股份,合计持股8.19%。
如今,创始人任吉忠成功把“不孕不育”变成年入近5亿的大生意。但随着公司冲刺IPO,光鲜背后也开始浮现隐忧:医疗纠纷、伦理争议、行业牌照的高门槛,都在考验着爱维艾夫未来的走向。这位六旬老翁能否在资本和伦理的双重博弈中胜出,稳住这场“造娃”大戏?
你看好爱维艾夫IPO之路吗?评论区聊聊吧!
赞(8) | 评论 10月06日 14:59 来自网站 举报
-
【“祖孙三代”齐上阵,84岁双汇创始人谋退休】
“豪门宫斗”后,双汇发展高管生变!作者 | 于婞编辑丨武丽娟来源 | 野马财经虽然在一个月前卸任了双汇发展(000895.SZ)的董事长一职,但84岁的创始人万隆还没退休。9月24日,双汇发展公告称,董事会选举万隆出任公司副董事长一职。自1984年出任漯河肉联厂厂长到现在,万隆已... 展开全文“祖孙三代”齐上阵,84岁双汇创始人谋退休
“豪门宫斗”后,双汇发展高管生变!
作者 | 于婞
编辑丨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虽然在一个月前卸任了双汇发展(000895.SZ)的董事长一职,但84岁的创始人万隆还没退休。
9月24日,双汇发展公告称,董事会选举万隆出任公司副董事长一职。
自1984年出任漯河肉联厂厂长到现在,万隆已经在“一把手”的位置耕耘了40年。在他的带领下,肉联厂1991年启动火腿肠项目,1994年组建双汇集团,1998年公司登陆资本市场……可以说,万隆是整个双汇发展的“教父”级人物。
然而万隆已至耄耋之年,双汇发展的接班问题却并不顺利,在经历“废长立幼”的“宫斗”戏码后,次子万宏伟终于在一个月前接过“印玺”,上任双汇发展董事长。截至2024年9月29日,双汇发展报收25.67元/股,总市值889.38亿元。
如今万隆又出任副董事长,是放心不下公司,还是双汇发展依然需要万隆?
“祖孙三代”齐聚
目前,双汇发展“掌门人”之位已经交到了万宏伟手中。
万宏伟1973年出生,是万隆的次子。他拥有加拿大约克大学文学学士学位,曾任双汇集团香港分公司主任、双汇集团进出口公司副经理、双汇集团董事长秘书、万洲国际有限公司公共关系部经理等职位。在2014年至2021年,曾担任万洲国际行政总裁助理。2018年8月开始担任双汇发展的董事兼董事会副董事长。
在接任双汇发展董事长后,万宏伟还在兼任万洲国际执行董事兼董事会副主席。
“弟弟的专业能力是可行的;他从加拿大多伦多毕业,综合素质非常好。英文能力非常强,可以横跨中美两边,还是有待于提高和锻炼。”万隆的长子万洪建曾这样评价万宏伟,“但是我们都被严重警告过,‘只能看,不能做’,这就是悖论了,很难得到锻炼。我们家里的事情比较难说,我们很少联系。他和别人联系不多 ,生活清淡,与世无争。”
来源:罐头图库
值得注意的是,在万宏伟51岁接管双汇发展的同时,双汇发展的核心高管团队还多了一位“90”后的副总裁——万子豪。
万子豪1990年出生,硕士学历,曾任双汇发展总裁助理兼漯河双汇进出口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史蜜斯菲尔德(上海)食品有限公司、芜湖双汇进出口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双汇发展总裁助理兼外贸事业部总经理,双汇发展总裁助理。
现在除了在双汇发展担任副总裁,万子豪还担任双汇发展若干附属公司董事。
在一众以“70后”为主导的高管团队中,这位年轻小将格外显眼。而据《经济观察报》、“界面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万子豪为万隆的孙辈,也就是双汇发展的“第三代”。
也就是说,如今万家祖孙三代已经齐聚双汇发展。
3年前“废长立幼”
如今双汇发展“三代同堂”,看似其乐融融,事实上,3年前,公司刚刚经历过一场腥风血雨的“宫斗戏码。
时间推移到2021年6月17日,彼时双汇发展母公司万洲国际(0288.HK)突发公告,宣布罢免万隆长子,万洲国际执行董事、董事会副主席万洪建在公司的所有职务。公告显示,因万洪建近期对公司财物作出“不当的攻击行为”,使公司认为他“无法履行其作为董事的才能、审慎及勤勉行事的职责”。
两个月后,2021年8月12日,万隆次子,万洲国际董事长助理、双汇发展副董事长万宏伟升任万洲国际董事会副主席。
“废长立幼”的戏码发生后,当年8月17日晚间,万洪建发布了一篇题为《我眼中的父亲和万隆》的文章,再次将父子矛盾公开升级。直至后续深交所发函问询后,父子表面的矛盾才逐渐平息。
来源:罐头图库
食品行业分析师肖竹青认为,“万隆的管理风格一向强硬,在当地政府眼里是一个很成功的企业家,在员工、供应商、投资人中也是一呼万应。万隆也养成了在集团内部说一不二的习惯,他的权威不容挑战。”
而也是这种强势的性格,使得万隆在时代的发展中抓住机遇,成就了双汇发展的千亿事业。
据《中国企业家》,高中还没毕业的万隆就入伍成了一名铁道兵,复员后被分配到连年亏损的漯河肉联厂(双汇前身)。当时,漯河当地有一句顺口溜,叫“外单位不要,肉联厂报到”,意思是如果你不好好干被开除了,就可以到漯河肉联厂上班去,这也导致了工厂内部管理混乱不堪。
万隆在肉联厂从办事员开始,后来做办公室主任、副厂长。1984年,漯河肉联厂经营状况持续恶化,固定资产468万元,亏损却有580万元。这时候老厂长准备调走,临行前推荐当时的副厂长万隆做代理厂长。800多名工人几乎都投票给万隆。
之后,万隆做了一件谁也想不到的事情,重新“组阁”,一下开掉所有副厂长。万隆因此在剃刀边缘行走。有人打电话威胁万隆,有人往他家里扔砖头,还有人拿刀当面恐吓。据“中国经济网”报道,他曾表示,“说实话,我是把这个企业搞上去了,如果我没有把它弄好,我的下场比谁都惨,你想想我得罪了多少人。”
漯河肉联厂的老工人谈起万隆,对他的一个评价就是“手硬”,想到做到,绝不容情,后来和他一起创业的副总都让他亲手拿掉过几个。
在万隆治下,肉联厂经营状况逐渐好转,此后为解决猪肉库存问题,转向火腿肠项目,即为后来家喻户晓的双汇。到1998年,踏入行业才6年的双汇,已是全国火腿肠的产销第一,而曾经的劲敌、中国第一根火腿肠“春都”早已淡出市场。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万隆大胆吃螃蟹,举债数十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知名的生猪养殖企业史密斯菲尔德,再将其推上港股,成为了今天的万洲国际,目前万洲国际为全球最大的猪肉企业。有行业人士评价万隆是中国少数真正利用外资,而不是最终只被外资利用的人。
作为万隆长子的万洪建,在父亲羽翼下奋斗了三十余年。1990年从大学毕业后,就被万隆下放到基层,从漯河市肉联厂的熟食车间工人做起,逐步积累基层管理经验。此后历任双汇集团多家公司中。
2018年以后,万洪建与弟弟万宏伟均进入双汇集团核心,万洪建获委任为万洲国际执行董事,随后成为董事会副主席。几乎同时段,万宏伟被任命为万洲国际董事长助理及双汇发展副董事长。
万洪建此前最有可能成为万隆集团接班人,但2021年6月17日的一纸公告使之全部归零。
如今弟弟万宏伟接班双汇发展董事长,但双汇发展如今已从巅峰滑落。2020年,双汇发展的股价在摸到51.32元/股的高点后就开始一路下滑,截至9月29日,双汇发展报收25.67元/股,较巅峰下跌99.92%。总市值889.38亿元。
经营方面,双飞发展巅峰时期的业绩也是出现在2020年,总营收739.3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2.56亿元。此后便开始逐渐滑坡,2021-2023年营收分别是667.98亿元、627.31亿元、6000.9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66亿元、56.21亿元、50.53亿元。
来源:wind
2024年上半年,双汇发展依然未见起色,其营业收入275.93亿元,同比下降9.31%;归母净利润22.96亿元,同比下降19.05%。
双汇发展表示,受到“包装肉制品、生鲜猪产品销量下降,以及禽产品价格低位运行等因素影响”。同时,因生鲜猪产品、禽产品市场价格低迷,导致产品毛利下降。
预制菜是机会?
经营业绩下滑的同时,新任董事长万宏伟面临的外部环境也更加复杂。
双汇主要生产、销售包装肉制品及生鲜猪产品,配套进行生猪、禽业养殖及销售,包装材料、调味品生产及销售,进出口贸易以及商业零售等业务。
因此,双汇发展的业绩与猪肉价格紧密相关,猪肉价格的波动对其营收和利润产生直接影响。尤其近年来在猪肉价格下跌期间,双汇发展的利润受到挤压,导致业绩下滑。
另一方面,随着大众消费升级,社会消费需求多元化,传统业务的增长受到限制,消费者越来越追求更高品质的产品。从公司自身数据来看,上半年,双汇表示在肉制品中,中特优级产品销量占比68%,有所提升,而普通级产品销量占比32%,同比下降。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认为,从品牌竞争态势的维度看,双汇发展遭遇了品牌老化与市场竞争的双重挑战。品牌老化体现在其传统品象未能紧跟消费者偏好的快速变化,而市场竞争则在于新兴品牌凭借创新产品和精准营销迅速崛起,对双汇发展的市场份额构成了压力。而肉制品市场需求不振的原因不仅限于消费者购买力的变化,更深层次的是消费者需求结构的转变,但双汇发展未能充分适应市场多元化、细分化的发展趋势。
来源:罐头图库
双汇发展目前主打产品包括包装肉制品和生鲜产品。包装肉制品涵盖了火腿肠类、火腿类、香肠类、酱卤熟食类、餐饮食材类、罐头类等品类。尤其在火腿肠这一细分市场中,双汇发展占据着显著的市场份额,2024年上半年市占率为56.81% ,排名第一。
但在新的形势面前,2021年双汇发展就成立餐饮事业部,专注于预制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预制切割、调理半成品、成品菜肴、方便速食、酱卤熟食等在内的五大产品群。
但从数据来看,上半年,双汇发展其他业务完成营收43.32亿元,同比增长6.19%,毛利率-0.73%,目前还尚未盈利。
“随着下半年消费需求的复苏,以及餐饮行业需求的增长,公司的经营业绩将会有所回升。”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认为,至于新任董事长,他表示,“万宏伟能否扛起双汇发展的大旗,还得看后续的战略和经营表现。双汇发展可以加码预制菜业务。从产业链的角度,它有成本优势。随着行业国家标准出台,预制菜产业愈加成熟,这对于新掌门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而如今万隆退居二线,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认为,这次人事调整后,万隆将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站在更高的视野为万洲国际发展所面临的复杂国际竞争环境做战略层面的思考。未来万宏伟如果能够拿出“成绩单”证明自己能带领双汇以及万洲国际持续成长,届时万隆才可能真正完全放心进行财富和权力的交接。
你怎么看84岁的万隆履新?你还在吃双汇吗?评论区聊聊吧。
赞(24) | 评论 (5) 10月03日 15:37 来自网站 举报
-
【卖锅年入15亿,85后“厂二代”夫妇国庆敲钟】
八成收入来自海外。作者 | 刘钦文编辑丨高远山来源 | 野马财经被称为“厨具界ZARA”的卡罗特不仅卖爆海外,还要在港交所上市了。10月2日,跨境电商厨具品牌卡罗特(2549.HK)成功登陆港交所,开盘即大涨80%,收盘时收窄至57.44%,报收9.1港元/股,总市值49.73亿... 展开全文卖锅年入15亿,85后“厂二代”夫妇国庆敲钟
八成收入来自海外。
作者 | 刘钦文
编辑丨高远山
来源 | 野马财经
被称为“厨具界ZARA”的卡罗特不仅卖爆海外,还要在港交所上市了。
10月2日,跨境电商厨具品牌卡罗特(2549.HK)成功登陆港交所,开盘即大涨80%,收盘时收窄至57.44%,报收9.1港元/股,总市值49.73亿港元,现场85后夫妻章国栋、吕伊俐这对“青梅竹马”也一同敲钟,夫妇俩在卡罗特共同持股74.99%,以此计算,成功收获37亿身家。
能够获得资本市场认可背后,是卡罗特从浙江一家平平无奇的厨具代工厂,到紧紧抓住年轻人,将国内红人经济、产品营销、全渠道铺货的一套打法搬至海外,使自家品牌迅速从美的、爱仕达、九阳等头部品牌中厮杀而出,在海外受到欢迎的一场“爆改”新故事。
这样的成功“爆改”下,还有着一起豪门爽文“联姻”故事。卡罗特现任实控人章国栋、吕伊俐两家自父辈起便关系密切,两人青梅竹马一起长大,还一同前往澳大利亚留学,归国后两人顺利接班,不仅将家族企业经营的蒸蒸日上,如今在资本市场也是如鱼得水。
1374个SKU年入15亿,
八成收入来自海外
“实名夸一下卡罗特。去年六月份在旗舰店买的小奶锅,刚开始是用来热牛奶、煮夜宵,后面发现也可煎东西,估计使用方法不当,慢慢锅就黑了,一直用到现在,前几天想着再买一个新的,在小红书看到有个帖子说,卡罗特售后365天内免费换新,抱着试试的心态我去问了一下,客服二话没说直接让我寄回去换。咱就是说锅好用售后还一百分啊,就冲这售后,这牌子的锅我就要一直买下去。”一位卡罗特的消费者在小红书上表示。
图源:卡罗特官网
“锅具”正是卡罗特的当家产品,除了小奶锅,卡罗特还生产麦饭石不粘锅、珐琅锅、汤锅、煎锅、炒锅、鱼盘、方煎盘、电磁炉专用锅、煤气烤盘、铝不粘锅等。卡罗特也是中国首批推出麦饭石不粘锅的品牌,自2021年起,按零售额计,卡罗特的麦饭石不粘锅系列已成为中国天猫市场最畅销的炊具之一。
除了锅具外,卡罗特还销售炊具、厨具、杯具、小家电如空气炸锅、电煮锅等,并且将产品卖到了海内外,在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地同样备受欢迎。
2021年-2023年、2024年前三月(下称“报告期”),卡罗特来自美国的收益占比从6.9%涨至53.6%,来自西欧的收益占比从0.9%涨至6.8%。
根据报告,按2023年的零售额计,公司在各主要市场的线上炊具行业中排名前五,在中国排名第四,在美国排名第二,在西欧排名第三,在东南亚排名第二,在日本排名第三,市场份额分别为1.2%、13.1%、1.3%、8.6%及8.1%。
图源:《招股书》
“国产厨具热衷于出海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市场的饱和和自身竞争力的提升。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具有成熟的原材料体系和生产制造供应链;大基数消费群体对于厨具使用的市场反馈也使得这类企业可以不断改进产品;大量的设计师人才的加入,使得普通的厨具更具有审美功能,获得更多消费者喜爱。因此国内市场的饱和,以及和国外同行相比的竞争优势使得国产厨具在出海这一选择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晶捷互动创始人陈晶晶表示。
得益于海外市场,卡罗特的营收、净利迅速增长,增速远超美的、九阳股份等一众家电巨头。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3年,卡罗特的营收分别为6.76亿元、7.69亿元和15.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3.11%,净利润分别为3170万元、1.09亿元、2.3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73%。2024年一季度,卡罗特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5.03亿元、8850万元,分别同比增长72.48%和58.44%。
图源:wind
能够迅速在各大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离不开卡罗特产品的更新迭代速度之快以及“颜值”出众。2021年至2023年,卡罗特分别推出520个、1305个和1374个SKU的自有品牌产品。
卡罗特的核心炊具系列,从概念到上市的平均产品开发周期为50天,根据灼识咨询报告,该时间超过行业平均水平60天。
卡罗特通过不同产品试探消费者喜好,再根据市场趋势及消费者反馈对产品进行创新迭代升级,确保能够及时应对市场变化,这样的海量产品矩阵战术,因与ZARA相似,卡罗特也被称为“厨具界ZARA”。
“我们意识到设计偏好的重要性,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设计偏好,我们致力于不断创造出高颜值的炊具产品。为此,我们将推出各类具有统一、时尚设计的产品系列,旨在提升厨房体验,激发人们对烹饪及家居生活的热情。”卡罗特表示。
销售费用4.96亿元,
患上“大平台依赖症”?
大量的新产品上市,想要直接转化为销量,还需要让消费者“看见”。
为了增加曝光率,卡罗特在营销上花费了大量功夫。《招股书》显示,卡罗特的销售开支2021年-2023年分别为5670万元、1.08亿元和2.45亿元,2024年一季度,就已经花去8470万元。三年一季度合计为4.96亿元。
图源:《招股书》
销售开支中有两大开支,分别为电商佣金、营销及广告开支。报告期内,卡罗特的营销及广告开支分别为2310万元、5310万元、6760万元和1560万元,占比40.8%、48.8%、27.5%和18.4%。
“我们的营销及广告开支增加主要是由于我们加大营销及推广活动力度(主要于我们营运所在电商平台),以推广我们的产品及扩大客户群。”卡罗特表示。
例如在抖音平台与抖音网红合作,推广产品;制定战略重心,当用户浏览短视频及直播时,推广更易吸引兴趣的产品;与若干多渠道网络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以使用其网红的推广服务,与东方甄选、交个朋友等合作。
大主播拿到的佣金也十分可观。“我们支付给抖音网红的佣金占其推广收益的1%至30%不等,根据产品类型及网红达成的销量确定。销售所得款项转入我们的账户之前,抖音平台会直接扣除佣金。”卡罗特表示。
针对不同平台、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确实使得卡罗特的销量迅速上涨,但由此带来的“平台依赖症”也十分明显。
报告期内,卡罗特在亚马逊、天猫、沃尔玛、Shopee及抖音的销售额大幅增长,这五家平台占卡罗特总收益的37.2%、65.5%、86.1%和86.6%。
图源:《招股书》
其中亚马逊为第一大收益平台,报告期内,卡罗特来自亚马逊的销售收益分别为6370万元、1.62亿元、6.73亿元和2.35亿元,分别占同期品牌业务总收益的22.5%、30.6%、48.8%和52.2%。
“尽管我们正寻求选择性扩大我们线下销售渠道的足迹,以补充我们的线上运营并获得更广泛的客户群,但我们预期,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通过第三方电商平台进行的销售会继续占我们总收益的大部分。因此,我们的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相当依赖于(其中包括)我们与该等第三方电商平台之间强大而稳定的业务关系。”卡罗特表示。
为此,卡罗特每年都要给平台支付大量佣金。报告期内,卡罗特支付给电商平台的佣金分别为2960万元、4750万元、1.67亿元和6150万元。
“从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到2024年同期,我们的销售开支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电商平台的佣金增加,尤其是在收取佣金率较高的亚马逊;及营销及广告开支增加,主要归因于我们增加线上营销及推广活动,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及扩大客户群(尤其是在美国)。”卡罗特表示。
青梅竹马的“厂二代”联姻,
IPO前分红1.5亿
对市场如此洞悉,或许要得益于卡罗特背后的实控人夫妇,《招股书》显示,卡罗特实控人为章国栋和吕伊俐。
章国栋和吕伊俐的故事也可谓是晋江小说照进现实,两人的父母早年共同做生意彼此间关系密切,同一年出生后,青梅竹马长大,又一同前往澳大利亚留学,留学归来后,两人对自家企业“爆改”,成功收获上亿身家。
章国栋和吕伊俐两人均于1988年出生于浙江,1992年吕伊俐之母李惠平、章国栋之父章之慧共同创立永康市特牌电器有限公司,即卡罗特前身。特牌电器早期主要经营外贸业务,为欧美大品牌做供应链合作模式的代工业务。2007年开始做ODM业务(贴牌代工服务)。
图源:罐头图库
这期间,章国栋和吕伊俐一同去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留学,从学习专业来看,两人一外一内,章国栋学市场学,吕伊俐学会计学。配合可谓十分紧密。
2011年毕业后,两人先后入职卡罗特。吕伊俐担任产品经理,负责监督产品总体设计、开发和生产,现在担任首席产品官,负责监督集团日常营运及产品开发。章国栋则历任销售经理、产品经理、炊具产品经理,现任卡罗特首席执行官,负责制订整体公司与业务策略及监督集团日常营运。
2016年,两人推出自有品牌卡罗特CAROTE,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毛利率增长迅速,报告期内,分别约为18.73%、35.82%、35.7%和41.64%。
这期间,两人也顺利实现接班。2013年10月,吕伊俐的母亲李惠平将自己所持有的股权全部转让给吕伊俐,2019年4月,章之慧也将自己的股权转让给章国栋。
值得注意的是,在赴港上市前,卡罗特还进行了分红。2022年,卡罗特宣派股利5000万元。2024年3月4日,向港交所递表的前4天,卡罗特宣派股利1亿元。合计1.5亿元。
IPO前,章国栋和吕伊俐合计持有卡罗特98.6%股份,也就是说,1.5亿元几乎都进了夫妇两人的口袋。
图源:《招股书》
不过,家族企业中,尤其是浙江的家族企业,民间借贷、家族成员间互相担保在前二十年中十分兴盛。卡罗特也不能幸免,因给家族成员企业担保而被迫帮忙偿还了贷款。
2016年,吕伊俐的表兄弟李志飞,以及吕伊俐家族成员控制的浙江信杰工贸有限公司向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借入贷款740万元,2018年3月,又向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借入1200万元。卡罗特子公司浙江卡罗特为其提供担保。
但之后李志飞及浙江信杰,由于财务困难无法向银行履行其还款责任,卡罗特作为担保方,在2018年-2022年,向银行偿还了所有欠款。
“我们分别对李先生及信杰提起诉讼,追讨我们作为其担保人支付的款项,并获得了对我们有利的判决。于2021年10月,李先生及信杰与我们订立了还款协议,据此,彼等同意向我们偿还总额人民币1940万元,相当于我们作为担保人代其向银行支付的全部款项。”卡罗特表示。
对于自家人,卡罗特也给予了相当宽松的条件,1940万元分19年偿还,自2021年起,至2038年每年支付100万元,2039年支付最后一笔款项140万元。
图源:卡罗特官网
在卡罗特发展步入正轨后,章国栋和吕伊俐夫妇俩也开始计划向上下游延伸。本次卡罗特的IPO募资中,第一大用途为用于寻求收购及投资机遇,占比约35%。其次约25%预期将用于产品研发;约20%预期将用于扩张销售渠道;约10%预期将用于ESG相关投资;约10%预期将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你使用过卡罗特的锅具吗?对于背后的联姻接班故事有何了解?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赞(38) | 评论 (1) 10月02日 18:31 来自网站 举报
-
【400亿珀莱雅“二代”接班!】
能否守住国货“顶流”江山?作者 | 武丽娟编辑丨高远山来源 | 野马财经“豪门联姻”大戏、学霸美女海归继承万亿家产......“爽文”正在照进现实!随着开创先河的一代民营企业家退居幕后,娃哈哈的宗馥莉、洁丽雅的石展承、曲美家居的赵泽龙等青年企业家陆续接班,企二代正一步步走向台前,... 展开全文400亿珀莱雅“二代”接班!
能否守住国货“顶流”江山?
作者 | 武丽娟
编辑丨高远山
来源 | 野马财经
“豪门联姻”大戏、学霸美女海归继承万亿家产......“爽文”正在照进现实!
随着开创先河的一代民营企业家退居幕后,娃哈哈的宗馥莉、洁丽雅的石展承、曲美家居的赵泽龙等青年企业家陆续接班,企二代正一步步走向台前,他们是一众企二代接班大潮的缩影,也是中国民企挑战与变革中的传承典范。
近日,又一位温州企二代走向舞台。国货美妆龙头珀莱雅换帅,前CEO、联合创始人方玉友退场,不再续任公司董事、总经理职务,副总经理、实控人侯军呈之子侯亚孟接任。
作为国货化妆品公司的代表之一,珀莱雅过去20年,从小县城起步,以差异化竞争,在夹缝中找到一席之地,成长为如今的行业领先者。当下的珀莱雅正处于发展的高点,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稳居国内美妆企业营收第一。不过,营收和净利双增长的背后,珀莱雅也一直因“重营销、轻研发”而被诟病。长期以来,珀莱雅十分注重重金投入和名人效应,宋仲基、李易峰、蔡徐坤、大S等流量明星都曾是历史代言人。
珀莱雅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也不遑多让,股价已经从15.34元/股的发行价一路上涨至如今110.09元/股,市值437亿元。
当下,美妆行业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新一代扛起父辈大旗之后,珀莱雅的高增长能否延续,能否稳坐国货美妆TOP1都将是面临的挑战。
“85后”接班
部分高管离职
9月中旬,珀莱雅召开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选举新一届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并召开新一届董事会会议,聘任公司新一届高级管理人员。联合创始人方玉友未在其列,此前他已连续担任珀莱雅董事近10年。
珀莱雅称,方玉友不再续任公司董事、总经理,珀莱雅副总经理侯亚孟被聘任为公司总经理,侯亚孟是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侯军呈与方爱琴的儿子,出生于1988年12月。
目前,侯亚孟并未持有珀莱雅股份。侯军呈直接持有公司股份约1.37亿股,持股比例为34.46%,为珀莱雅第一大股东。方玉友还是第三大股东,持有珀莱雅15.03%的股份,仅次于侯军呈和香港结算有限公司。
对于方玉友的离任原因,珀莱雅表示:“方玉友先生因个人原因不再续任公司董事、总经理,接下来仍为公司联合创始人兼董事会顾问,辅助公司战略规划及经营管理支持。”
据《中国经营报》援引行业人士的说法,珀莱雅过往20年的发展,和侯军呈掌控“大方向”不同,方玉友是整个过程中的“总操盘手型”角色,是企业和品牌、渠道和团队经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近年来,方玉友频频减持珀莱雅股份,并在乡村文旅、植物饮料、商业综合体等领域加速商业布局。
2020年11月,方玉友所持欧莱雅首发限售股份刚一解禁,就抛出减持计划,最终实际减持664.63万股,套现11.18亿元。2021年8月30日至2022年2月13日间,又实际减持586.38万股,套现11.17亿元。2022年9月19日至2023年3月17日间,实际减持829.75万股,套现13.38亿元。2023年4月,方玉友披露了第四份减持计划,最终并未实施。2020年至今,方玉友共减持2220.6万股珀莱雅股份,合计套现约35.73亿元。
从线下起家到转型线上,从低端产品到大单品线,珀莱雅过往重要阶段的发展经历都有方玉友的身影。
珀莱雅也表示,在方玉友任期间,取得了卓越成就,不仅带领公司在业绩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绩,搭建了多品牌矩阵,而且积极推进“前瞻性6*N战略”落地。该战略在研发、产品、品牌、组织等多维度建设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推动公司建成了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多个体系。
来源:罐头图库
侯亚孟于2014年起就职于珀莱雅公司电商部,2021年9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深入公司一线,在品牌、产品、营销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年,侯亚孟还担任珀莱雅控股孙公司杭州彩棠化妆品有限公司法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从目前珀莱雅发展的状况来看,口碑和实际的销售情况,以及业绩表现,都还是不错的。接班人的背景和经验也很重要,侯亚孟过去主要在电商部门工作,珀莱雅的主要产品销售渠道就是在电商贸易。所以说,在品牌产品营销方面的一些实践经验,产品渠道和产品的定位以及消费者的认知方面,他还是会有比较扎实的基础。
除了总经理职位的更换,近年来珀莱雅高管频繁变动,甚至有部分核心人员流失。
2022年,10余年的首席研发官蒋丽刚离职,他曾推出“泡泡面膜”和“早C晚A”系列爆款。今年7月18日,蒋丽刚入职百雀羚。而继任者、科蒂集团前亚太区研发副总裁魏晓岚在职的时间是2022年-2024年,也于今年7月离职,研发工作由联合创始人曹良国接手。
此外,前CMO叶伟于2024年1月离职,其在职的时间是2018年-2024年,这段时间是珀莱雅转型线上,高速发展的阶段。叶伟曾带领珀莱雅营收从2018年的23.6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89.05亿元,现已转入上海家化,任品牌营销顾问。
半年营销超23亿元
依赖线上渠道
女人的钱好赚,这话在美妆行业体现得淋漓尽致。
2023年是国货美妆护肤品牌全面崛起的一年,国货以50.4%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越外资品牌,消费者对于国货的认同感不断增强。
2023年,珀莱雅以89.05亿营收夺得冠军之位,连续多年居于榜首的国货美妆老大上海家化,以65.95亿退居第二,营收同比减少7.16%。
2024上半年,珀莱雅实现营业收入50.01亿元,同比增长3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2亿元,同比增长40.48%,继续坐稳第一宝座。2024年上半年,珀莱雅品牌在天猫平台,精华品类、面霜品类均排名第1,保持领先地位。
不过,珀莱雅虽然成功坐上国产美妆老大位置,业绩增长持续的同时,隐忧也在显现。
美妆行业长期以来饱受“重营销、轻研发”的诟病,珀莱雅也不例外。2020年至2022年,其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92%、1.65%、2%。2023年,研发费用投入1.74亿元,虽同比增长35.59%,仍远低于同行业其他品牌。
来源:罐头图库
对比来看,贝泰妮研发费用2.99亿元,研发费用率为6.07%;上海家化的研发投入1.47亿元,研发费用率为2.22%;巨子生物、丸美股份的研发费用均未超过1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1%和2.8%。2023年财报显示,华熙生物有926名研发人员,贝泰妮超400人,而珀莱雅仅有322人。2024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珀莱雅的研发费用占营收的1.89%,远低于华熙生物的7.31%、贝泰妮的4.64%,略低于上海家化的2.07%、巨子生物的1.9%和上美集团的2.24%。
不过,珀莱雅研发方面虽然投入不多,但最舍得砸钱营销。尤其是2020年推出大单品策略之后,销售费用连创新高。2020年以来,其销售费用率持续增长,从2020年的39.9%增至2023年的44.61%。
2020年至2023年,珀莱雅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4.97亿元、19.92亿元、27.86亿元、39.72亿元,销售费用率分别达到了39.9%、42.98%、43.63%、44.61%。主要是新品牌孵化、线下渠道及海外渠道探索。
随着直播电商发展如火如荼,线上渠道爆发,国货美妆企业越发重视营销。
来源:pexels
2023年,美妆企业将电商视作加速发展的契机,但追逐流量的代价也是昂贵的。从珀莱雅的年报中可以看出,重金营销成为拉动营收的引擎之一。其中,珀莱雅的销售费用主要用于形象宣传推广。2023年公司形象宣传推广费高达35.34亿元,同比增长46.04%。
也就是说,2023年珀莱雅研发费用投入1.74亿元,却用40亿拿来营销。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3年末,珀莱雅账上货币现金为40.53亿元,2023年销售费用基本等于账上的货币资金。
2024年1—6月,珀莱雅销售费用为23.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46.78%,同比增加7.6亿元,增长48.08%,主要系形象宣传推广费同比增加6.88亿元,同比增长50.03%。
2020年—2024年,4年半以来,珀莱雅的销售费用合计约126亿元。而其销售费用主要用于形象宣传推广。2023年形象宣传推广费高达35.34亿元,同比增长46.04%。2020年—2023年,珀莱雅在形象宣传推广方面的投入合计超过了88亿元。
珀莱雅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62亿元,同比减少43.95%。对于变动原因,珀莱雅在公告中解释称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营业收入同比增加,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增加;二是支付的货款增加;三是支付的形象宣传推广费增加。
珀莱雅是以线上渠道为主、线下渠道并行的销售模式。事实上,珀莱雅很早就抓住线上渠道商机,2016年开始直播电商,2018年切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2019年珀莱雅采用的还是线下、线上渠道相结合的销售模式,线上营收占比53.09%,线下占比46.91%。到了2023年,线上线下的营业收入比重已变成9:1,营业收入的增长主要就是因为线上渠道,且线上直营渠道销售占比从2021年60.66%提升至2023年的75.91%。
飞瓜数据显示,2023年初,珀莱雅就已有1943位抖音带货主播,其中“美妆”标签的主播最多,达115位;“明星”标签的主播有9位,包括贾乃亮、曹颖、朱梓骁等。
通过大额营销确实能获得销量增长和品牌曝光,不过,美妆企业更重要的是在技术领域方向突破。张毅认为,第一是生物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方面。这些技术在可用于开发具有特定功效的新型护肤品,比如祛斑、保湿、美白等,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和高端护肤品的需求。其次,生物提取技术和精华草本纯天然的提取方面,还是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空间。尤其在中国,中医根深蒂固的影响着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可以发挥中华文化医学。另外,加强数字化营销、智能化制造等方面,可以提升企业的效率,降低企业的成本,还可以优化生产流程,挖掘和洞察消费者体验,提升营销的效率。
二代上位
珀莱雅能否守住“顶流”江山?
小红书上,不少消费者对国货美妆品牌赞赏有加。从最初的鹅蛋粉、香粉到上海雪花膏、大宝SOD蜜,再到如今的珀莱雅(603605.SH)、韩束、华熙生物(688363.SH)。国货美妆的崛起已经不是新鲜事。
珀莱雅的创始人侯军呈是典型的温州商人,90年代他就已经代理各种化妆品,比如大众熟知的旁氏、资生堂以及高丝等等。1999年,侯军呈从义乌转战至杭州,积累了一定的资源和实力后,于2003年创建珀莱雅。珀莱雅创立后,一度被嘲笑是蹭“洋牌”热度的山寨国产化妆品。
来源:东方财富股吧
直至今日,还有股民在议论珀莱雅的名字。
谁料,曾被外界视作“山寨欧莱雅”的模仿者,在几年时间内迅速站稳脚跟,并在2017年成功上市。
2020年,珀莱雅进行了战略转型,其中有两个关键变化:一是确立产品驱动策略、打造大单品,二是线上销售占比快速提升。2020年报中,珀莱雅首次提出推行大单品策略,分别推出过“泡泡面膜”和“发光瓶”。“发光瓶”的推出是用来比拼雅诗兰黛“小棕瓶”、SK II神仙水。还打造了红宝石精华、双抗精华等大单品。
彩棠是化妆师唐毅于2014年创立的品牌,2019年被珀莱雅收购。2023年,彩棠的收入突破10亿元规模,也成为珀莱雅主品牌“珀莱雅”之外的另一个业绩增长点。不过,彩棠的营收增速放缓。2021年至2023年,分别为103.48%、132.04%、75.06%。
2023年双十一,珀莱雅首次反超欧莱雅,登顶天猫护肤品牌销售TOP1,成为国货美妆史上高光节点。而今年618,珀莱雅又在天猫上再次战胜了欧莱雅,卫冕冠军。
侯军呈曾说,要做中国的珀莱雅,甚至是世界的珀莱雅,努力成为一家优秀的百年企业。
珀莱雅虽然坐上国货美妆头把交椅,但与欧莱雅、雅诗兰黛等国际巨头相比差距仍很大。2024年第一季度,欧莱雅销售额为112.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73亿元),相当于珀莱雅一年营收(89.05亿元)的将近10倍。
从产品发展历史来看,珀莱雅最早的双抗和红宝石产品至今不过5年,雅诗兰黛小棕瓶至今已有42年。
来源:pexels
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169亿元,同比增长6.4%,2025年有望增至5791亿元。
尤其当下美妆消费需求旺盛,但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张毅认为,虽然国货品牌这些年发展强劲,但目前还只是在国内市场,主要靠性价比。去年四季度开始,头部国货美妆品牌的价格提升。但总体来讲,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的认知度,以及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方面,国货品牌在全球范围内距离成熟的国际品牌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在高端市场的细分方面,也还是集中在中端或者中低端市场,国货需要进一步提升品象,吸引更多高端消费者的认可。
未来,国货美妆行业要从中国走向世界,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科研之路依旧道阻且长。
目前,珀莱雅的第二增长曲线已初具规模。2024年上半年,子品牌彩棠和Off&Relax 营收同比增幅超40%。其中,彩棠及Off&Relax营收分别为5.82亿元及1.38 亿元;悦芙媞营收以超20%的增速增至1.61亿元。
多家券商也表示看好珀莱雅,民生证券研究认为,短期看好“双11”大促对公司销售增长的促进作用;中长期来看,在“6*N战略”和大单品品牌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公司有望维持珀莱雅主品牌稳健增长态势。不过仍要注意行业竞争加剧、新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消费者需求变化等风险。
另外,二代接班关键是企业文化传承和创新能力的延续。
根据德勤发布的《2020中国家族企业白皮书》,“二代”在接班过程中普遍面临诸多挑战,如人脉资源不足、平衡家族内部关系以及企业管理经验匮乏等。
张毅认为,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消费者需求变化会非常快,如何在产品以及市场需求方面保持竞争力很重要。另外,侯亚孟确实比较年轻,在推进公司战略,或者是品类矩阵,以及渠道研发等这几个方面,能不能有比较好的管理和整合的能力,确实需要观察。行业已经形成非常激烈的竞争,俗称“内卷”,还有外部变化复杂的商业环境。对于年轻人来讲,可能应对的时候都会是巨大的未知数。总体来看,他的接任是一个好的时机,既是阶段性的成长,但也有担忧。
你买过珀莱雅的产品吗?体验如何?留言聊聊吧!
赞(3) | 评论 10月01日 11:47 来自网站 举报
-
【离婚7年后,“前妻”代持2.67亿元股份归谁?】
王建华“前妻”要求其归还代持股份4613.24万股。作者 | 李非林 于婞编辑丨武丽娟来源 | 野马财经上半年,老板在公司上市之初偷偷离婚一事被曝光,而后又被国家电网“拉黑”2年。风波不断的鼎信通讯(603421.SH),如今再因老板前妻追讨股份而备受关注。9月26日,鼎信通讯发... 展开全文离婚7年后,“前妻”代持2.67亿元股份归谁?
王建华“前妻”要求其归还代持股份4613.24万股。
作者 | 李非林 于婞
编辑丨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上半年,老板在公司上市之初偷偷离婚一事被曝光,而后又被国家电网“拉黑”2年。风波不断的鼎信通讯(603421.SH),如今再因老板前妻追讨股份而备受关注。
9月26日,鼎信通讯发布公告,称收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建华通知,其前妻张启将其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前期离婚协议中约定的股份代持协议,并确认该股份由张启所有,涉及的股份达4613.24万股。
以鼎信通讯当日5.78元/股估算,该股份对应的股份市值为2.67亿元。
另据wind数据,王建华持有鼎信通讯1.52亿股,持股比例达23.28%。这次与前妻纠纷涉及的股份占王建华所持股份比例为30.38%,占总股本比例为7.07%。
图源:公告
事实上,8月30日,鼎信通讯就曾公告表示王建华所持有的4613.24万股股份被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司法冻结,冻结原因是离婚分配协议所产生的民事财产纠纷。
而两人其实早在2017年1月就已签署《离婚协议书》。彼时,鼎信通讯刚刚上市3个月。但是王建华当时并未通知董事会并履行公告义务,也就是说王建华离婚一事隐瞒了7年之久。
雪上加霜的是,因涉嫌违规被国家电网启动“熔断机制”,鼎信通讯先后被国网湖北和国家电网“拉黑”2年。
截至9月30日,鼎讯通讯股价报收6.33元/股,距离上市初的41.95元/股,已跌超8成,最新总市值41亿元。
被国家电网拉黑,鼎信通讯业绩将会受到不小影响,而实控人离婚纠纷这枚“暗雷”又会如何影响鼎信通讯呢?
实控人7年前偷偷离婚分割股权
鼎信通讯是在2016年10月11日于上交所挂牌上市,每股发行价14.02元/股。上市一个月后,公司股价一度摸到41.95元/股的高点,总市值超181亿元。
然而公司刚刚上市三个月,老板王建华的婚姻就亮起了红灯。2017年1月24日,王建华与妻子张启签署了《离婚协议书》,双方就相关资产以及王建华名下公司股份等财产进行分配,并就相关补偿事宜进行了约定。
当时王建华直接持有公司25.03%的股权,是鼎信通讯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而张启并未在公司持股和。
按照《离婚协议书》约定,张启分走了王建华30.38%的股权,合计3295.17万股(2019年,鼎信通讯在10转增4股后,该代持股份也变更为4613.24万股),占公司当时总股本的7.6%。而离婚协议签署当天鼎信通讯公司收盘价为22.44元/股,总市值97.25亿元。也就是说,张启分得的股份对应当天收盘价,价值7.39亿元。
不过针对这部分股权王建华与张启当时并没有办理更名手续,而是仍由王建华持有,且双方约定,张启委托王建华代为行使该部分股份的全部股东权利,委托期限为15年。同时,王建华承诺在2025年年内,向张启支付1亿元人民币的现金或等价值股份补偿。
而以上关于公司股权的分配,王建华一直对公司隐瞒,鼎信通讯也不曾披露过。
没曾想,鼎信通讯上市即巅峰,此后股价一路下滑。
图源:罐头图库
公司市值缩水的同时,老板承诺前妻的1亿元补偿也出现了争议。于是2022年,前妻张启将王建华告上法庭,要求其支付其现金补偿款1亿元及利息385万元,以及属于张启股份多年分红及利息约1128万元。
案件目前还在审理过程中,而这1亿元对应的王建华持有的公司2.16%股份被冻结。这场被隐瞒了7年的离婚及财产分配事件才被曝光。
对于未及时披露实控人离婚并分割股权的信息,鼎信通讯表示,这是老板出于保障公司生产经营的稳定性的考虑,与前妻做了股份代持的约定,而且王建华在《离婚协议书》签署时未通知董事会,这主要又是因为王建华对相关法规学习理解不到位。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3月22日,王建华股份被冻结而公司才发公告披露时,鼎信通讯依然只字未提关于上市公司股权被分割的事情,只说是因为“民事财产纠纷”。而据公司后来解释,今年3月的时候董秘还就此事特地问过实控人王建华,不过他当时表示离婚分配协议不涉及上市公司股权,只涉及财产补偿。
而在上交所的进一步问询之下,公司实控人股权在7年前就被分割的事情,才被投资者知悉。
北京时择律师事务所主任臧小丽律师指出,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持有股份或者控制公司的情况发生较大变化,应当及时将其知悉的有关情况书面告知公司,并配合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因此王建华“自以为”替前妻代持就可以隐瞒二人分割公司股权的事项,是属于信披违规。
图源:罐头图库
况且当年的7.39亿元股权,若按金额来算,对应如今公司总股本的17.93%。而从前妻将王建华告上法庭要钱的行为来看,这对离异夫妻之间并没有对分割财产达成完全的共识。如今仅因1亿元的补偿就造成实控人2.16%股份被冻结,曾经的股权分割是否会对鼎信通讯的控制权产生威胁?
据公司回复投资者称,原协议存在一定的瑕疵,实控人目前还与前妻在协商过程中。且根据离婚协议,股权分割对齐的不是现金值,而是股权数量。因此双方的离婚纠纷不会对公司控制权及目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而对于此次王建华被前妻起诉,要求其归还代持的4613.24万股股份。鼎信通讯表示,因该案件未开庭,无法判断诉讼结果及对公司本期及期后损益的影响,控股股东、实际控制益是否发生变动存在不确定性。
因信披不及时老板被罚100万
不止老板离婚一事未及时披露,今年2月国家电网对鼎信通讯全部采购品类启动招标采购“熔断机制”,鼎信通信也悄悄瞒了一个多月,当然公司也为此埋了单。
去年12月27日,湖北省荆门市的一起受贿案判决结果出炉,法院判决曾担任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武汉供电公司班长的李某华,利用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在武汉供电公司相关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非法收受他人所送财物共计人民币689.7万元。其中包括青岛某上市公司经理送的185万。
当时就有投资者猜测,这青岛某公司,不会就是鼎信通讯吧?
不过鼎信通讯一直没有对此事作出回应。2024年2月27日,鼎信通讯收到国家电网的通知,内容是“根据国网公司舆情监测结果,贵公司可能存在向国网公司系统人员行贿的情况。按照相关规定,2024 年 2 月 18 日起对鼎信通讯全部采购品类启动招标采购‘熔断机制’(即采取的暂停交易措施)”。
国家电网是鼎信通讯的重要大客户,然而在被客户通知启动招标采购“熔断机制”后,鼎信通讯依然忍着没说。至于原因,鼎信通讯表示,公司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通知到公司董事长王建华、总经理曾繁忆、董事会秘书葛军和副总经理袁志双,不过这些责任人经过讨论和分析后初步认为公司不存在舆情中提到的行贿问题,那是前员工的个人行为,并非公司授意,公司只收到了调查通知而不是处罚通知,而且预计“熔断机制”对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的中标金额影响较小。
图源:罐头图库
据鼎信通讯回复上交所问询函显示,综合以上原因,相关责任人最后决定不披露被国家电网启动“熔断机制”的事了。
不过,鼎信通讯信披不及时的行为,很快受到了监管处罚。5月8日青岛监管局向鼎信通讯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由于未及时披露国家电网对其启动的招标采购“熔断机制”,以及未及时披露公司控股股东王建华与前妻张启就离婚事宜约定的股份处分事宜,鼎信通讯被警告并罚款70万元,王建华被罚100万元,其他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105万元。
紧接着,国家电网的调查结果出炉。鼎信通讯6月5日公告称,于5月7日和6月3日分别收到国网湖北和国家电网发布的《关于供应商不良行为处理情况的通报》,通报指出,鼎信通讯所有品类在湖北省的集中规模招标及所有品类在国家电网系统招标采购中,分别被国网湖北、国家电网拉黑2年。
被国网“拉黑”2年,营收要降33亿
鼎信通讯主要从事电力、消防电子报警等领域智能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公司长期专注于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和总线通信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产品开发和标准制订,为客户提供一流的终端产品和服务,已成为电力载波通信和消防电子报警领域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
鼎信通讯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在国家电网中标金额达到16.7亿元和16.09亿元。其中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中从国家电网取得约为14.5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47%;2023年营业收入中从国家电网取得约为17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47%。
图源:罐头图库
3月29日,鼎信通讯发布风险提示公告时表示,公司涉嫌违规的事国家电网还在调查中,所以国家电网中标经营和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而在风险提示公告后第一个交易日,鼎信通讯股价迎来跌停。截至4月10日,6个交易日跌22.36%。
业绩压力下,鼎信通讯表示,正在努力开拓非国网市场,研发新产品,进军新领域。同时在整个公司层面降本增效,控制支出,并表示熔断时间待定。
然而三个月后,鼎信通讯就收到被国家电网拉黑2年的噩耗,谈及“拉黑”对公司的影响,鼎信通讯表示,国家电网的处罚会在未来4-5年内导致公司营收合计下降约33亿元,在2024年减少约5.5亿元,2025年减少约14.2亿元,2026年减少约9.8亿元。
不过鼎信通讯同时表示将通过积极开拓新市场、研发新产品、降本增效等方式,降低“拉黑”事件对公司收入和利润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7月29日,公司又称收到中国南方电网的黑名单预警,预警期限和最终处理结果暂不确定。
据“每经评论员”贾运可分析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建华因离婚后财产纠纷被起诉,此次事件的爆发不仅加剧了鼎信通讯的内部治理风险,也揭示了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的重大漏洞,鼎信通讯还面临着国家电网的黑名单处罚。这一处罚进一步加重了公司的财务压力。业绩下滑与治理危机交织在一起,让鼎信通讯的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
对于王建华未能及时披露离婚及股权分割的信息,鼎信通讯曾称这是老板(王建华)出于保障公司生产经营稳定性的考虑。然而,这种理由并不足以为其失职辩解,反而显示出公司治理结构的薄弱。企业管理者的个人事务如果能够影响到公司,必然会引发更广泛的市场不安。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则表示,上市公司高管重视信息披露的合规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信披违规不仅会损害公司的声誉和市场信任度,还可能导致严重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因此,上市公司高管应该强化法律意识,严格遵守《证券法》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公司也应该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相关员工进行法律法规和业务培训,同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上市公司也应密切关注市场和投资者的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信披工作。
信披合规是上市公司展示其诚信、透明的重要方式,是保护投资者利益和建立投资者信任的重要手段,同时还能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你认为上市公司应如何加强信披违合规意识?你看好鼎信通讯吗?评论区聊聊吧。
赞(3) | 评论 09月30日 21:25 来自网站 举报
-
【宁德时代重返万亿市值,Z基地起火敲响安全警钟】
安全生产,警钟长鸣。作者 | 姚悦编辑丨武丽娟来源 | 野马财经近几日,随着政府多项重磅政策推出,引爆A股行情,新能源政策东风持续之下,新能源板块也领跑市场。时隔一年多,宁德时代(300750.SZ)又重回万亿市值。截至9月30日收盘,总市值1.11万亿元。不过,就在9月29日,... 展开全文宁德时代重返万亿市值,Z基地起火敲响安全警钟
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作者 | 姚悦
编辑丨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近几日,随着政府多项重磅政策推出,引爆A股行情,新能源政策东风持续之下,新能源板块也领跑市场。时隔一年多,宁德时代(300750.SZ)又重回万亿市值。截至9月30日收盘,总市值1.11万亿元。
不过,就在9月29日,宁德时代Z基地(宁德基地)发生火情,引发关注。Z基地是宁德时代的标杆电池生产基地,也是全球首个锂电行业“灯塔工厂”。当晚,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就火情影响对媒体表示:“问题不大。”
来源:互动易平台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宁德时代这次火情事件引发关注,但其对公司的长期影响应该是可控的。不过,这次事件还是提醒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整个行业要对安全生产高度重视。
曾毓群回应火情影响:
“问题不大”
9月29日午间,宁德时代Z基地发生火情。
当日下午,宁德市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发布情况通报称,辖区内的宁德时代一厂区内独立建筑发生火灾,其面积约1.5万平方米,消防救援力量和相关部门已赶赴现场扑救和应急处置。
当日晚间,宁德市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发布信息称,至当晚22时20分,现场明火已扑灭,无人员伤亡,起火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当日深夜,宁德时代在互动平台回应称,午间,公司宁德基地东侨厂区内独立建筑发生火情,基于公司完善的监控系统,公司第一时间发现火情并迅速处理,在消防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及在公司相关同事共同努力下,明火已扑灭,无人员伤亡。起火原因还在调查中,受影响产品数量较小,对公司整体生产经营影响较小。
另据界面新闻29日晚报道,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就火情影响表示:“问题不大。”
据“晚点 LatePost”旗下汽车媒体“晚点Auto”报道,Z基地于2019年破土动工,在2022年完成产能爬坡,整个基地年产能超过30GWh。Z基地有Z1和Z2两个生产车间,Z2车间有6条生产线,单条线满产时每天能生产3万颗电池,每个月的产能足以装配约5万辆特斯拉Model 3。
来源:罐头图库
宁德时代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商,2024年前7个月继续以37.6%的市占率占据行业第一。Z基地火情会不会对行业上下游的原料采购以及电池供应产生影响?
有知情人士对“晚点Auto”表示,本次起火对宁德时代的产能“影响不大”。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的产能利用率已跌落至65.3%,闲置产能充裕。
截至2024年6月末,宁德时代电池系统产能达323GWh,产量达211GWh,产能利用率达65.33%,同时公司在建产能达153GWh。7月27日,宁德时代公告称,将“广东瑞庆时代锂离子电池生产项目一期”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日期延至2026年12月31日。
真锂研究创始人、总裁墨柯也认为,宁德时代此次起火事件可能不会影响其对下游的供应。他表示,如果有影响严重供给的情况,宁德时代会立马采取相关措施,举例来说,损失原材料的话,其会立马补单。据他了解,目前没有捕捉到宁德时代的相关动作。
另一方面,墨柯也表示,一般来说,宁德时代也会多生产10%-20%的电池,如果有意外发生,这些库存电池短期内也足矣保障正常供应下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Z基地是宁德时代的标杆电池生产基地,也是全球首个锂电行业“灯塔工厂”。
“灯塔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由世界经济论坛组织评选认定,代表着智能制造的全球最高水平,生产过程的全面自动化、精确化和最优化,指引着全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新方向。
据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宁德时代拥有全球锂电行业——仅有的——三座“灯塔工厂”,分别为宁德基地、宜宾基地、溧阳基地。
A股大牛行情,
托举宁德时代重回万亿市值
目前来看,Z基地起火事件,尚未对宁德时代股价走势造成显著影响。截至9月30日收盘,宁德时代股价报251.89元/股,上涨11.06%,总市值1.11万亿元。这与宁德时代上一次以万亿市值收盘已经时隔一年。
事实上,此次宁德时代之所以能够重回万亿市值,离不开A股大行情的托举。
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央行、金融监管总局以及证监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宣布了多项重磅利好政策,极大扭转了市场预期,推动市场连涨四日。当日,上证指数放量暴涨超过4%,创下4年来最大单日涨幅;9月26日政治局会议公报发布后,上证指数大涨3.61%收复3000点。
9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放量暴涨。截至9月30日收盘,上证指数报3336点,涨幅为8.06%;深证成指报10529点,涨幅为10.67%;创业板指报2175点,涨15.36%。沪深两市总成交额约2.59万亿元人民币,刷新历史纪录。
新能源方面也有利好政策出台,商务部等七部门16日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汽车以旧换新有关工作的通知。据通知,对符合《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规定,报废旧车并购买新车的个人消费者,补贴标准由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1万元、购买燃油乘用车补7000元,分别提高至2万元和1.5万元。
来源:罐头图库
A股大牛行情下,新能源板块一度领跑市场。而作为板块龙头的宁德时代,自9月23日以来,股价已经连续6个交易日上涨,期间总涨幅达35.72%。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收盘,宁德时代主力资金净流入12.7亿元,净流入额创2024年3月11日以来新高,连续14日净流入,累计净流入51.25亿元。宁德时代9月30日大宗交易成交20万股,成交额4987.4万元,成交价249.37元。
截至9月30日收盘,宁德时代以1.11万亿的总市值排名A股第八位,排名首位的贵州茅台(600519.SH)总市值为2.2万亿元。
不过,外界环境重重利好,并不代表宁德时代自身没有挑战。
宁德时代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商,连续七年市占率高居全球第一。但现在,整个行业都面临产能过剩的困扰,产业链各环节都经历着价格战的冲击,宁德时代作为其中一员也深受影响。
2023年四季度,宁德时代罕见出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双降的情况;2024年一季度,碳酸锂价格持续下降,传导至下游后,碳酸铁锂电芯、三元锂电芯均价同比分别下降52%、44%,宁德时代营收连续第二个季度出现同比下滑。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5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车量达17.29GWh,市占率为43.87%。虽然稳居行业第一,但环比下降0.77%,已连续第三个月环比下滑。身后比亚迪紧追不舍。
来源:罐头图库
行业快速增长时期,宁德时代依靠领先的技术和布局,获得了对客户更大的话语权。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甚至发出“(车企)都在给宁德时代打工”的感叹。而在供给大于需求,行业主旋律变为价格战和降本的情况下,宁德时代与二线厂商之间的差距反而在缩小。
不过,宁德时代开始持续整装备战。2024年以来,曾毓群开始频繁出席宁德时代与合作伙伴的签约仪式;宁德时代也在超充、固态电池等技术前沿领域不断凸显存在感。据财报显示,2024上半年,宁德时代的研发投入85.92亿元。
据Wind数据显示,2023年,宁德时代以183.56亿元的研发支出排在动力电池板块第二位。第一为比亚迪,研发支出399.18亿元。
锂电池安全引发广泛关注
此前,宁德时代旗下公司也发生火灾。2021年1月7日,宁德时代间接控股的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的老厂车间发生爆炸起火,无人员死亡。
而放眼全球电池业,生产事故也并不罕见。2024年以来,就发生过多起。
6月,为三星等公司供应电池的韩国公司 Aricell 就曾发生生产事故,23人在那场事故中遇难;5月,全球最大的电池储能项目之一、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泰梅萨的盖特韦储能电站突发火灾,释放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迫使周边地区的一些居民紧急疏散。4月,在德国内尔莫尔商业区内,一处锂电池储能设施遭遇火灾,导致2名消防员在灭火过程中受轻伤。
锂电池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移动实现充放电过程,这一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如果热量不能及时散去,可能导致电池热失控,进而引发火灾或爆炸。
据《中国应急管理杂志》报道,统计数据表明,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运输、应用、回收等各个环节,都潜藏着火灾事故的风险。
同时《中国应急管理杂志》也在报道中表示,相关企业应该加大在锂电池安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致力于研发更安全的电池材料与设计创新。例如,优化电池制造工艺,提升电池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降低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瑕疵。此外,还需要完善责任体系,强化风险管控;强化员工对锂电池安全特性的培训,确保每一位员工都充分了解锂电池的潜在危险及正确的处置方法。
A股迎来大牛行情,政策对于新能源产业加大鼓励,像宁德时代等新能源上市公司,无论在二级市场还是行业领域都迎来又一轮发展机遇,但要想把握机遇、行稳致远,势必要把安全生产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你认为宁德时代Z基地起火的影响大不大?欢迎留言评论。
赞(9) | 评论 09月30日 21:17 来自网站 举报
-
【王老吉大健康“二把手”被带走,461亿白云山已有5人被查】
中药快消“三剑客”白云山,正经历“多事之秋”。作者 | 高远山编辑丨武丽娟来源 | 野马财经医药领域反腐风暴仍在继续,且不断向纵深推进。据“网易财经”旗下“锋雳”报道,于9月28日,经多个交叉信息证实,王老吉大健康常务副总经理、投资董事长赵敏被相关政府部门带走接受调查。广州王老吉... 展开全文王老吉大健康“二把手”被带走,461亿白云山已有5人被查
中药快消“三剑客”白云山,正经历“多事之秋”。
作者 | 高远山
编辑丨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医药领域反腐风暴仍在继续,且不断向纵深推进。
据“网易财经”旗下“锋雳”报道,于9月28日,经多个交叉信息证实,王老吉大健康常务副总经理、投资董事长赵敏被相关政府部门带走接受调查。
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下称:王老吉大健康)隶属于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药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白云山(600332.SH)的大健康板块。
随着医药反腐持续推进,白云山已有5人被查。7月以来,白云山前董事长李楚源、前董事张春波相继确认已被调查。被查之前,李楚源也兼任广药集团董事长,张春波同时也是广药集团副总经理。
此外,据“锋雳”报道,王老吉大健康媒介总监林俞伊;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王老吉药业) 董事长方广宏也已被带走接受调查。王老吉药业与王老吉大健康是白云山大健康板块的两家业务主体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据“经济观察网”报道,9月18日,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市政府任免工作人员信息,卢穗华被免去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职务。据多方了解获悉,卢穗华为广药集团原董事长李楚源妻子。
另据“界面新闻”7月23日报道,李楚源的侄子也被带走。
有白云山工作人员对投资者表示,其个人不清楚赵敏被查一事。针对有相关董事辞职,公司会按照相关的法定程序补全董事,现在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符合相关要求,当前公司在治理上、管理上正常运作,经营也正常。
截至9月27日收盘,白云山股价报28.38元/股,上涨3.84%,总市值461亿元。
大健康为白云山盈利担当,
2023年毛利率44.41%
7月,赵敏还作为嘉宾出席了FBIF2024食品饮料创新论坛并对外发言。
据FBIF2024食品饮料创新论坛官网显示,赵敏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EMBA,现任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常务副总经理、广州王老吉投资有限公司(下称:王老吉投资)董事长。负责王老吉的市场营销、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工作,已拥有近20年医药、快消行业实操经验。
来源:FBIF2024食品饮料创新论坛官网
据“锋雳”报道,此前,9月12日,王老吉大健康媒介总监林俞伊被相关政府部门带走接受调查。而与林俞伊不同,这次接受调查的赵敏是王老吉的“实权派”,负责主持整个王老吉大健康的工作,是王老吉大健康的“二把手”。其上一级为王老吉大健康董事长、总经理翁少全。
据天眼查显示,王老吉大健康持股13家公司,其中10家为直接持股、3家为间接持股。在该10家直接持股公司中,赵敏担任了5家公司的法人代表、6家公司的高管。
赵敏具体在广州王老吉荔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王老吉大健康(茂名)荔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及王老吉大健康产业(珠海横琴)有限公司担任法人代表、执行董事、总经理;在广州王老吉大健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担任法人代表、董事长;在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北京)销售有限公司担任法人代表、董事长、经理;在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担任董事。
来源:天眼查
而在王老吉大健康持股的公司之外,赵敏还在广药集团直接全资持股的两家公司担任高管。具体在王老吉投资,担任法人代表、董事长、经理;在广州医药海马品牌整合传播有限公司担任董事。
值得一提的是,“锋雳”在报道林俞伊被查时,还表示当时多位广药集团内部人士证实,王老吉药业董事长方广宏也已被带走接受调查。王老吉药业与王老吉大健康是白云山大健康板块的两家业务主体公司。
白云山同云南白药、片仔癀,并称国内中药快消领域“三剑客”。白云山的业务主要有大南药、大健康、大商业及其他4大板块。虽然大商业为白云山营收的主要来源,但其利润更多的来源于大南药和大健康板块。
据财报显示,2023年,白云山大健康主营收入同比增长6.15%,为111.17亿元,营收占比14.77%。而该板块业务毛利率同比增加0.89个百分点,为44.41%,在4大板块业务中仅次于大南药的48.74%。而另外两大板块业务——大商业及其他的毛利率分别为6.99%、14.79%。
大健康板块核心产品就是王老吉凉茶。不过,近年来,作为白云山的百年品牌,王老吉在市场上却也屡屡遭遇口碑滑坡。
来源:罐头图库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021年以来,大量自称王老吉品牌相关产品的代理商称,不少“招商公司”打着“广药集团大健康饮品全国运营中心”、“广药大健康王老吉新品运营总部”、“王老吉总部”的旗号,以明星代言、高额返利、专业运营团队免费帮忙铺货等承诺为噱头,引诱签下代理合同,已有几千人受害,金额从十多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
对此广药集团表示,经调查发现,2021年以来巿场上陆续出现多家公司以“王老吉运营中心”的名义,误导商户以为该类企业是广药集团相关联的企业。该类公司与广药集团无任何隶属关系,已向执法部门报案,并成立了专门的打假工作组配合相关部门予以查处。
“广药应该是不清楚这些(欺诈)行为的,这对广药的企业形象是伤害。假如你知道有人用你的名义做这些事情,你会不管吗?”一位熟悉广药集团的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说,“广药集团想通过自主经营、品牌授权、品牌租赁等方式,将‘王老吉’品牌向药酒、药妆、保健品、食品、运动器械等大健康产业领域扩张,以实现‘王老吉’品牌价值的最大化。但现在出现的事件说明品牌授权管理上存在疏漏。”
中国消费品营销专家肖竹青表示,王老吉最近几年开展了对外的品牌授权,做王老吉啤酒,做王老吉大健康的一些饮料。但是,这类开发商在品控、诚信经营,以及销售服务等方面都可能存在责任不明确的问题,所以这也为王老吉的品牌口碑带来挑战。
不过,肖竹青也表示,王老吉是中华传统老字号,也是中国饮料行业凉茶品类的开创者,目前这一金字招牌还是王老吉的核心价值优势。
李楚源执掌白云山11年
曾陷“金戈举报信”事件
7月13日,李楚源还以广药集团董事长的身份在活动开幕式上致辞,一周后,就传来了他卸任的消息。
7月22日晚间,白云山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7月22日收到董事长李楚源递交的书面辞职报告。李楚源因个人原因,辞去白云山董事长、执行董事及董事会战略发展与投资委员会主任的职务。辞职后,李楚源不再担任公司的任何职务。
1965年出生的李楚源现年59岁,并且已经在广药集团工作了36年。白云山在公告中表示,李楚源确认与公司董事会并无任何意见分歧,亦没有任何其他事项须提请公司股东注意。此前,李楚源身兼广药集团和白云山两家公司的董事长。
8月30日,据广东省纪委监委官方消息,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广东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李楚源未持有白云山股份,其离任后,副董事长杨军将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直至选举新任董事长。
来源:罐头图库
值得注意的是,5年前,李楚源带领下的白云山还曾陷入金戈“举报信”事件。
主要用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男性用药“金戈”,因毛利率一度高达91.76%,而被视为白云山的“现金奶牛”。
但2019年7月18日,北京康业元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发表了一篇题为“针对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违法违纪的实名公开信”,直指金戈原材料采购其中一项是每公斤1800元,到了总厂就变成了一公斤10000元,因此指控广药集团虚增成本,隐瞒利润,涉嫌偷税漏税。还控告白云山及其董事长李楚源涉嫌违反《证券法》、《公司法》等相关规定,侵害了合作伙伴权益。
不过白云山此前曾作出回复,表示举报信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并诉诸法律。最终,一审判决康业元致歉,并赔偿白云山经济损失共计15万元。二审维持一审判决。
2022年8月,白云山旗下天心制药厂等三家企业又被国家医保局曝出虚增原料药价格、虚抬药价套取资金,后白云山天心制药厂等发布了道歉声明。
李楚源被广东省纪委监委官方官宣接受调查的8月30日当天晚上,白云山发布第九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决议公告显示,当日上午召开的会议应出席董事10人,实际出席董事9人,执行董事张春波因个人原因缺席会议。
9月1日晚,白云山公布张春波辞职的消息,并称,张春波的辞职未导致公司董事会成员人数低于法定最低人数,不会影响董事会的正常运作,其辞职报告自送达公司董事会之日起生效。截至披露日,张春波未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份。白云山将按照法定程序及时补选董事。
据《第一财经》等多家媒体报道,张春波也已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
2023年7月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个部委启动了全国医药领域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据野马财经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已有30余位药企高管被查。
其中,广药集团、片仔癀、上海医药、中国生物、海正药业等国内知名药企均有相关高管牵涉进医药领域案件,多家上市公司实控人或前高管被留置。而根据官方已披露的信息,受贿等违纪违法行为是上述企业高管被查的主要原因。
像5月,云南白药(000538.SZ)爆发窝案,原董事长王明辉、原首席运营官兼高级副总裁尹品耀等5位高管,因涉及同一事项先后被纪委监委部门带走调查。2023年,上海医药(601607.SH)在3个月内,6名高管先后被查。
白云山上半年营收410亿,
净利润下降9.31%
白云山始建于1987年。主要业务涉及中成药、西药、医疗器械等。1997年在H股上市,2001年又在A股上市。
白云山在中成药方面,是南派中药的集大成者。拥有陈李济药厂、中一药业、潘高寿药业、敬修堂药业、采芝林药业、王老吉药业等12家百年企业,均获得中华老字号认证。
白云山将业务分为大南药、大健康、大商业和其它,四个板块可谓各有长短。大商业为第一营收来源,主要经营医药流通业务,包括医药分销及零售两种模式,主要利润来源于药品、医疗器械等的进销价差及配送费用。
来源:罐头图库
2023年,白云山实现营业收入755.15亿元,同比增加6.68%;归母净利润40.56亿元,同比增加2.25%。值得注意的是,白云山归母净利润增速正在持续放缓,2021年和2022年分别是27.6%和6.63%。
8月30日晚间,白云山公布了半年报业绩。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10.43亿元,同比增长2.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5亿元,同比下降9.31%。白云山上一次半年报业绩出现下滑,是在2020半年报时,彼时净利润下滑30.75%。
2024上半年,白云山四大主营业务方面,以医药流通为主业的大商业板块拉动了整体业绩上扬,实现营收278.19亿元,同比增长6.12%,占到总营收的近七成。但大南药板块实现营收61.83亿元,同比下降2.04%。大健康板块实现营收65.38亿元,同比减少7.24%。上述三大板块的毛利率均出现2个百分点以内的下降。
白云山在财报中提到,2023年,面对依然复杂的外部环境及受行业政策等因素影响,医药产业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其中,医药行业面临一致性评价、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医保支付等挑战。
另外,白云山2023年的销售费用已高达61亿元,而2021年至2023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只有8.75亿元、8.19亿元、7.82亿元。
上半年,白云山的营业总支出380.76亿元,同比增长3.91%,其中,营业支出332.44亿元,销售费用31.19亿元,管理费用12.13亿元。
同时,白云山的负债有所增长,从2021年的347.91亿元增长到了2023年的419.09亿元。2024上半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1.12%,同比下降1.59%;流动比率为1.52,速动比率为1.2;总债务为166.83亿元,其中短期债务为134.28亿元,短期债务占总债务比为80.49%。
来源:罐头图库
2024年1-6月,公司净现金流为-53.52亿元同比下滑.19%,其中,经营性现金流-20.37亿元,投资性现金流-39.15亿元,融资性现金流5.95亿元。
在这一发展趋势下,白云山营收(2023年营收755.15亿元)虽远高于云南白药(000538.SZ)(2023年营收391.11亿元)和片仔癀(600436.SH)(2023年营收100.35亿元),但总市值与后两家有一定差距。
截至9月27日收盘,白云山总市值为376亿元,云南白药总市值为1008亿元,片仔癀总市值1418亿元。
8月30日半年报发布之际,白云山还公告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4元(含税)。自2001年2月上市以来,白云山已经现金分红24次,累计已实施现金分红为89.55亿元。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医药行业的地位,2022年至今,《“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出炉,中医药行业正连续迎来政策利好。
“中成药行业也一直存在着价格虚高、药材炒作等问题,长期来看,中成药的集采常态化和市场洗牌是必然趋势,全国统一集采加速了中成药市场洗牌进程。中成药集采常态化及大幅降价、市场洗牌趋势下,中成药企业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努力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加强‘百年老字号’品牌建设,加强企业管理,走专业化经营、可持续发展之路。”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邓之东表示。
千百年来,中药被不断发扬光大,也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中医药企业。白云山作为老牌药企,手握中一药业、陈李济药厂、奇星药业、敬修堂药业、潘高寿药业等12家中华老字号药,要想发挥好“秘密武器”的作用,则必须做好公司的治理工作和风控、管理工作。
你有接触过白云山的哪些产品,体验如何?欢迎留言评论。
赞(5) | 评论 09月29日 21:16 来自网站 举报
-
【郑裕彤“大孙子”另立门户,香港千亿豪门谁接班?】
风起于青萍之末作者 | 姚悦编辑丨武丽娟来源 | 野马财经与李嘉诚、郭得胜、李兆基所在家族并称“香港四大家族”的郑裕彤家族迎来人事巨震。9月26日,新世界发展(0017.HK)宣布郑志刚卸任公司行政总裁。与此同时,郑志刚也卸任了多个家族事业的职务。来源:企业公告郑志刚是郑氏家族创... 展开全文郑裕彤“大孙子”另立门户,香港千亿豪门谁接班?
风起于青萍之末
作者 | 姚悦
编辑丨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与李嘉诚、郭得胜、李兆基所在家族并称“香港四大家族”的郑裕彤家族迎来人事巨震。
9月26日,新世界发展(0017.HK)宣布郑志刚卸任公司行政总裁。与此同时,郑志刚也卸任了多个家族事业的职务。
来源:企业公告
郑志刚是郑氏家族创始人郑裕彤的长孙,其于2007年涉足家族生意,而自2016年开始作为家族代表出席公开活动以来,郑志刚就被外界视为郑氏家族第三代“接班人”。如今,郑志刚一连卸任多个家族事业职务,外界也由此预感郑氏家族又将掀起“接班风云”。
这些年,在经营家族事业的同时,郑志刚也在不断拓展个人的商业版图。就在辞任家族事业一干职务的同时,郑志刚正在推动其联合创立的C资本在瑞士上市。C资本经过7年发展,已经投中了小鹏汽车、蔚来汽车、商汤科技等多家知名企业。
而郑氏家族虽然在2023年胡润百富榜中,仍以1300亿元财富位列榜单第18位。但当前,郑氏家族的两大主业均面临挑战。一方面,房地产核心上市公司新世界发展刚发布了20年来首次财年亏损的业绩报告;另一方面,黄金珠宝核心上市公司周大福(1929.HK)在金价大涨之下,遭遇业绩、股价双重压力。
来源:野马财经
郑志刚卸任多个家族事业职务
9月26日,新世界发展发布董事会成员变更公告,郑志刚辞任行政总裁,调任为非执行副主席及非执行董事。公司首席营运总监马绍祥将接替郑志刚,成为新世界发展行政总裁。
郑志刚本人也回应了“新世界发展换帅”一事,他表示几个星期前,就主动辞任了执行副主席,还有行政总裁的职位。
“我们非常高兴我的父亲郑家纯博士也十分尊重和支持我这个决定。我与新的CEO马绍祥先生认识多年也合作无间。同时我将担任非执行副主席,继续为K11的商业策略尽一份力,我亦借此机会感谢集团一直对我的支持,还有爱好。”郑志刚表示。
此外,郑志刚还辞任了新世界百货中国的董事会主席、周大福执行董事、新创建集团非执行董事等职务。其中,新世界百货中国主席一职将由首席执行官张辉热接任。
郑志刚是郑氏家族创始人郑裕彤的长孙。其于2007年涉足家族事务,2016年郑裕彤去世,二代掌舵人郑家纯,也就是郑志刚的父亲,又因病淡出公众视野,家族三代中的郑志刚开始作为郑氏家族的代表出席新世界发展业绩会,自此其就被外界看作是郑氏家族的第三代“接班人”。2020年5月,郑志刚升任为新世界发展执行副主席兼行政总裁。
此次郑志刚辞任多项家族重要职务,也引发了外界对于郑氏家族“接班人”生变的关注。
来源:罐头图库
作为香港老牌四大家族之一,郑氏家族业务跨房地产、珠宝、酒店、基建、投资等诸多领域,旗下拥有周大福、新世界发展、新世界百货中国(0825.HK)、新创建集团(0659.HK)四家上市公司,当前四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为1370亿港元。在2023年胡润百富榜中,郑氏家族以1300亿元的财富位列榜单第18位。
当前郑氏家族的掌舵人仍为“二代”郑家纯,在郑志刚卸任新世界发展行政总裁等职务之前,郑氏家族已经经历了一波人事大调整。除了郑志刚之外,郑家纯与夫人叶美卿另外两子一女,也在家族的商业版图中各自占据要职,且业务重叠不大。
2022年中,周大福珠宝董事会改组,由郑家纯长女郑志雯、侄儿郑志恒同任副主席。郑志雯还负责管理瑰丽酒店集团。
2023年底,郑氏家族私人投资旗舰周大福企业向新世界回购新创建集团,在新创建集团完成重组之后,2024年2月郑家纯次子郑志明出任新创建的联席总裁。
2024年8月底,郑氏家族私人投资旗舰周大福企业宣布成立行政总裁办公室,郑家纯的第三子郑志亮入局,成为三位之一,主要负责北亚业务。郑裕彤外孙女婿曾安业担任美洲、澳大利亚和欧洲投资负责人。
来源:罐头图库
上述这些家族成员中,会不会产生郑氏家族未来的“接班人”?
“并不坚持必须从家族内部挑选继任者,而是更偏向于通过股东大会的集体讨论来决定。”2023年末,因身体原因隐退了近6年的郑家纯公开表示,“接班人”仍在观察中,也可能考虑外聘人才管理家族生意。
此次接替郑志刚成为新世界发展行政总裁的马绍祥,其从2024年1月起出任首席营运总监,协助郑志刚处理本集团香港业务的日常管理及营运,此前他曾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担任新创建集团的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马绍祥在地产行业拥有资深经验,是香港工程师等多个专业学会的资深会员;在加入郑氏家族旗下企业之前,还曾短暂出任过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认为,香港大型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完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结构也很清晰,虽然有不少地产商是由家族成员经营,但也有不少职业经理人担纲的案例。
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则认为,新世界发展的掌门可能还是会在郑氏家族内部产生。一般来说,企业特别是在面临财务困境时,采取职业经理人过渡的策略并不罕见。这种做法可以为公司带来新的管理思路,同时也为家族成员在未来接任做好准备,同时避免家族成员直接继承可能带来的一些问题。
新世界发展20年来首亏,
已出售约70亿元非核心资产
9月26日,新世界发展宣布郑志刚辞任行政总裁的同时,也公布了2024财年业绩。报告期内,新世界发展持续经营业务的收入为357.82亿港元,同比下降34%,年度亏损171.26亿港元。这是新世界发展近20个财年来首次亏损。
新世界发展在8月30日披露的业绩预告中指出,报告期内核心经营利润下跌是由于2023财年落成并移交的主要项目缺乏收益确认所致。而集团投资及发展物业年度独立重估包括商誉评估的初步结果显示,需要于2024财年进行一次性非现金重估或耗蚀亏损。此外,集团于2024财年因出售事项录得一次性非现金亏损82.57亿港元。
截至2023年底,新世界净债务与股权之比为82.7%,而恒基兆业和新鸿基地产的净债务与股权之比分别为41.4%和21.2%。
近年来新世界发展在大力降杠杆,而此前郑志刚频频出手了多个大型项目。郑志刚不仅在中国香港及内地多座城市开设K11商场,还拿下了皇都戏院、启德体育城、香港国际机场11 SKIES等多个香港本地大型项目,每个都达到百亿港元级规模。其中,启德体育城耗资300亿港元,香港国际机场11 SKIES总投资额200亿港元。
新世界发展2023/2024全年业绩公告中提到,已于2024财政年度完成出售约7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69亿元)的非核心资产。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及业务,专注发展核心业务,持续优化资产组合及回报,提升企业效益,增加现金流入,避免流动风险等。
马绍祥指出,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及业务可以持续优化资产组合及回报,预计今年出售非核心资产的金额超100亿港元。
黄立冲表示,新世界发展扭转业绩,亟需调整业务结构,适当缩减规模,特别是那些不再盈利或者增长潜力有限的业务板块,可以考虑剥离或关闭。还要进行多元化和国际化,探索新的业务领域和市场,特别是那些与现有业务有协同效应的领域。
来源:罐头图库
房地产和黄金珠宝是郑氏家族最核心的两大业务,而除了房地产业务,另一大主业黄金珠宝也正面临挑战。
2024年以来,受国际局势等多重因素影响,金价迎来暴涨。但持续走高的金价没有为周大福等黄金珠宝企业带来泼天富贵,反而为其造成业绩和股价压力。
6月,周大福深圳工厂停工停产,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引发热议。随即,周大福官方发布声明称,为进一步调整企业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集团决定对深圳厂区部分部门进行调整与重新规划,涉及调整的业务占集团在深主体业务比重较小,不存在停工停产情况。
“关店风波”一个多月后,7月23日,周大福发布了2024年二季度业绩,零售额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0%。2024年二季度,周大福在内地净关闭了91个零售点;2024年上半年周大福在内地的门店数量减少了180家。
来源:罐头图库
周大福发言人表示,门店规模并非其追求可持续增长的唯一考量。其当前致力于提升门店的生产力和盈利能力,以维持市场地位。此外,周大福也在持续优化门店布局,有选择性地开店和关店,以提升营运效益和盈利能力。
财报发布次日,即7月24日,周大福股价下跌。截至当天收盘,周大福报7.08港元/股,下跌6.57%。创2020年9月以后的新低。
据《北京商报》报道,有业内人士指出,金价走高推升成本,同时消费意愿走弱抑制销售,因此对品牌的业绩会产生挤压效应,未来,企业们可以通过衍生品工具管理价格波动风险,应适时推出更低价的产品渗透潜在的新消费力群体。
9月19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个基点,随后现货黄金一度涨超2600美元/盎司,再创历史新高。2024年以来,国际金价涨幅已经突破25%。
左手K11右手C资本,
44岁郑志刚还在打拼的年纪
9月26日,新世界发展还公告了向郑志刚转让5家关联K11公司股份。
新世界发展与郑志刚全资拥有的公司AC Group Limited签署合约以2.09亿港元(根据分期付款安排)出售悉数K11 Commercial Management Group Company Limited、K11 Loyalty Program Limited、K11 Gentry Club Limited、Globo Travel Agency Limited及爱互送有限公司的股份,该等公司主要营运管理K11品牌物业及其相关业务。作为出售的一部分,各方同时签署授权协议及商标许可协议。
据介绍,郑志刚会成立一家新的公司,为K11商场及办公楼提供租务、品牌及市场推广等商业策略的服务。
郑志刚曾负责新世界发展的业务及财务策略、营运及管理,例如策略性方向、物业发展、产品开发及创新、创意及科技发展、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他在2008年创立了结合博物馆与零售、艺术与商业概念的K11品牌,在内地也打造了多个“K11”项目。
黄立冲表示,这次转让,新世界发展并没有转让K11的物业,只是把管理公司转让过去。K11是郑志刚一手创建,也可能是(公司)考虑要让郑志刚手上至少继续留有一些K11相关工作。
据马绍祥称,K11仍然是新世界旗下的资产及品牌,新世界发展仍是K11的大业主,是K11商场和办公楼资产拥有人。由业绩反映,即使过去五年零售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K11)利润仍然有10%的复合增长,另有7个全球奢侈品品牌会在K11 MUSEA开设新店或扩张业务。
据“观点网”分析,郑志刚能够凭“K11”品牌以轻资产的方式行远路,探索商业与艺术的更多共融可能,而商标归属及现阶段K11商场和办公楼资产的拥有人仍为新世界发展,可享受升值空间。
来源:罐头图库
除了在商业地产界凭借K11声明远播,郑志刚近几年在VC圈也可谓风生水起。就在辞任家族事业一干职务的同时,郑志刚也正在推动其联合创立的C资本在瑞士上市。
2017年,郑志刚联合成立C资本进入VC圈。7年时间,C资本已经投出了一张包括Casetify、小鹏汽车、蔚来汽车、商汤科技、SHEIN、思灵机器人、货拉拉等在内的版图。
而据创投资讯网站“投资界”旗下“投资界前哨”报道,7月15日,C资本宣布与瑞士上市投资公司Youngtimers AG达成初步合并协议。
根据目前规划的交易条款,一旦交易获得监管机构批准及顺利完成,将促成一家全新投资公司的诞生,并正式命名为C Capital AG——总部将继续设在瑞士,并将专注深耕亚洲及欧洲市场,资产管理规模(AUM)将超过7亿美元。
同时,郑志刚将担任C Capital Group的非执行主席。郑志刚表示,很高兴能够将C资本的业务提升到新境界,成为瑞士上市公司,并拥有遍布中国香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的一流团队。
值得一提的是,C资本在与Youngtimers AG达成初步合并协议之前,还与Jakota Index Portfolios 达成收购协议,收购交易预计将于2024年9月完成。Jakota Index Portfolios 是一家覆盖日本、韩国和台湾资本市场的指数许可与投资管理机构。
郑志刚表示,鉴于国际上对增加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市场资本配置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中国香港数之不尽的投资机会,让欧洲投资者能够更容易接触到C资本及其在亚洲强大的投资渠道,“这对我们来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郑志刚涉足家族事业以来,不仅创立了让商业地产界侧目、并成为新世界发展核心品牌的K11,推动了周大福品牌的“年轻化”,也通过自身及其创立的C资本等探索触达了家族业务之外的许多领域。
郑志刚曾在媒体的公开采访,曾多次表示。“我是一个家族创业家,不是家族继承者,这两个是不同的概念。”
此时,对于郑氏家族来说,相比于谁是“接班人”,或许更关心的是谁能重振家族业务。而对于44岁的郑志刚来说,作为行业认为的商业地产奇才、VC创投界的新秀,即使淡化香港豪门富三代头衔,退出家族权力核心,其人生又会变得更差吗?
你认为郑氏家族的“接班人”有可能是谁?你觉得创业更难,还是守业更难?欢迎留言评论。
赞(36) | 评论 (3) 09月29日 14:56 来自网站 举报
-
【千亿“当代系”被申请重整,“教授富豪”艾路明痛失人福医药?】
艾路明复出2年半难救“当代系”?作者 | 赵普 武丽娟编辑丨高岩来源 | 野马财经在几百亿的债务面前,曾经的“胡润富豪”、“福布斯慈善家”、武汉知名企业家艾路明也回天乏术,巅峰时期资产曾攀上千亿的当代科技就这么“水灵灵”的被债权人给申请重整了。最近,千亿民企、湖北知名企业——武汉... 展开全文千亿“当代系”被申请重整,“教授富豪”艾路明痛失人福医药?
艾路明复出2年半难救“当代系”?
作者 | 赵普 武丽娟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在几百亿的债务面前,曾经的“胡润富豪”、“福布斯慈善家”、武汉知名企业家艾路明也回天乏术,巅峰时期资产曾攀上千亿的当代科技就这么“水灵灵”的被债权人给申请重整了。
最近,千亿民企、湖北知名企业——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当代科技”)官宣,公司被债权人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申请对当代科技重整。
要求重整的债权人包括:武汉信用风险管理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天津晟曌律师事务所。截至9月24日,当代科技未能向上述申请人清偿全部到期债务。
企业预警通显示,武汉信用风险管理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为武汉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是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实控人为武汉国资。
当代科技实控人是被誉为“教授富豪”的艾路明,其公司前身是当代生化技术研究所,由艾路明与6位武大校友一起创立,迄今已35年,公司业务版图从医药扩张至金融、房地产、文旅、教育等领域,据2020年9月30日的数据显示,资产规模超1000亿元。
但自2022年出现债券违约之后,艾路明的千亿资产版图开始出现裂隙,就连财报也无法如期披露。至今为止,当代科技最新披露的财报仍停留在2021年第三季度,其财报数据显示,当代科技总资产约963.26亿元,总负债约639.47亿元。
如今,当代科技因债务问题涉及的诉讼及仲裁金额合计已经高达约323.3亿元,且当代科技控股也出现债务违约,持有的核心上市公司人福医药(600079.SH)股权也被轮候冻结。
曾经擅长资本运作的艾路明,还有机会挽回自己的“千亿资产”吗?
痴迷收并购,缔造千亿资本版图
艾路明是一位极具“商业传奇”色彩的资本高手。
1988年,艾路明和6位武大校友——周汉生、张晓东、张小东、潘瑞军、贺锐、陈华一起组成了“七人帮”,凭借2000元,成立了当代生化技术研究所,主业为提取尿激酶出口日本,这被外界视为艾路明及其当代科技发迹的起点。
1993年,艾路明和中国人福新技术开发中心等共同成立武汉当代高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并在1997年成功在A股上市,这就是现在的人福医药(600079.SH),也是目前当代科技最为核心的资产。
上市之后,人福医药开始大步扩张,相继收购了麻醉神经领域的Epic公司、安全套生产企业Ansell公司,逐步成长为“国内麻醉龙头企业”。人福医药股价也从1997年的0.63元/股低点,一路摸高至2020年8月的39元/股,足足翻了61倍,市值一度超400亿元。
来源:罐头图库
尝到了资本市场甜头的艾路明,“野心”也在不断膨胀,已经不满足于医药领域的投资。
2015年,艾路明相继投资了旅游上市公司三特索道(002159.SZ)和文体上市公司当代明诚(现为“ST明城”),在资本市场形成了医药、旅游和文体“三驾马车”的布局,其中医药领域的人福医药是其核心资产,旅游和文体则是扩张领域。2015年也成为艾路明的巅峰时刻。
但艾路明还是没有停下收并购的脚步,在2016年4月,当代科技又收购了欧洲体育经纪公司MBS,紧接着买下中超球队重庆力帆俱乐部。2017年,当代明诚又买断五年西甲中国区版权,以及世界杯亚洲区和巴黎圣日耳曼中国地区两项赞助的独家代理权,还在推进对新英体育的收购。
到2020年9月30日,当代科技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其业务横跨金融、地产、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坐拥数百家公司,资本市场中有三家上市公司。至此,“千亿当代系”的资本版图已然成型。
来源:2020福布斯中国慈善榜
也是在2020年,艾路明以100亿元财富位列《2020衡昌烧坊·胡润百富榜》第594位。艾路明还曾在2020年7月入选福布斯2020中国慈善榜,排名第15,现金捐赠总额约2.2亿元,主要捐赠单位是湖北省慈善总会。
债务爆雷、艾路明复出,
涉诉债务超300亿
但盲目且激进的扩张,最终要付出代价,用杠杆撬动的激进扩张,让艾路明的“资本集团”背上了巨额债务。
截至2021年9月底,当代科技总资产963.23亿元,负债总计639.47亿元,资产负债率66.39%,远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在多年的激进并购下,当代科技短期借款规模增长迅猛,短期借款由2012年全年的16.88亿元增长至2021年三季度的90.74亿元,翻了不止5倍。与此同时,巨额商誉风险也悬顶。
当资本扩张和资本腾挪遇到经济下行,艾路明旗下公司的债务终于“爆雷”。
2022年4月,当代科技债券“19汉当科MTN001”发生实质性违约,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倒下,引发一连串的债券、票据违约。
紧接着在2022年5月,当代科技在2016年收购的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后更名为“重庆两江俱乐部”)宣布解散,重庆队领队、中方教练组组长魏新曾在个人社交账号透露,重庆队的债务已经超过7亿元。
公开报道显示,2016年底当代科技斥资5.4亿元接手上述俱乐部,至2022年累计投入超过30亿元。
艾路明旗下的当代地产,同样在2022年出现问题,其成都璞誉项目多次延期交付,还被媒体曝出其出质项目公司股权用于获取资金。
来源:罐头图库
“雪上加霜”的是,从2019年~2022年,艾路明布局的三家上市公司中,除了人福医药,另外两家三特索道、ST明诚均不同程度的陷入亏损,这也让艾路明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的难度加大。
财报显示,三特索道在2019年净利润大幅下滑83.24%,从约1.42亿元缩水至2300多万元,2021年则掉入亏损大军,净利润亏损约1.78亿元。2022年三特索道营收2.56亿元,同比下降41.05%,净利润亏损7701.34万元,扣非净利润更是亏损1.65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从2019年1月开始,当代科技就曾多次占用三特索道资金,其方式主要是要求三特索道及全资子公司海南三特索道有限公司向其指定的第三方提供借款。三特索道出借的资金最终流向当代科技,构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累计金额约42.02亿元,日最高占用余额约5.05亿元。
不过,违规行为显然无法持久,当代科技占用三特索道的资金在2022年4月24日归还。在当代科技结束违规占用资金后,三特索道则在2023年实现了扭亏为盈。
此外, 从2019年开始,当代科技投资的ST明诚扣非净利润持续亏损,2019年~2023年年合计亏损约91.52亿元,其中2022年的净利润、扣非净利润亏损都超过47亿元。截至 2024年上半年,ST明诚虽然减亏,但仍未实现盈利。
来源:罐头图库
曾经的“千亿资本集团”陷入债务危机,各路投资也难以“回血”,艾路明开始出手试图化解困局。2022年3月,65岁的艾路明重新回到当代科技董事长的职位上,试图挽救自己一手创立的千亿资本集团。
截至2024年9月,艾路明重回当代科技董事长的时间正好两年半,但债务问题并未明显化解。
这期间,当代科技的主体和债项信用等级被评级机构多次下调。2024年6月27日,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更是宣布,终止对当代科技主体及“H21当代1”和“H21当代2”的信用评级。
9月10日,当代科技公告显示,公司新增被执行金额合计约19.34亿元。此外,截至2024年9月24日,当代科技共有12只债券逾期或违约,合计发行额68.8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当代科技进入重整程序,且重整计划获得法院裁定批准,当代科技发行的债券将终止上市交易并摘牌。
最近一年,当代科技因债务问题涉及的诉讼及仲裁共161起,标的金额合计约323.30亿元。
来源:企业预警通
除了当代科技自身债务违约外,当代科技的控股股东武汉当代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当代投资”)也同样出现债务违约的问题。
9月18日,当代投资公司债“H20科技4”未能足额偿付本息,合计逾期规模约2.46亿元,此前9月10日公告显示,当代投资还累计被执行约3628万元。
面对难以清偿的债务,当代科技公开表态称,将通过资产出售、获取政府支持、再融资和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应对流动性压力。
但自债务危机发生以来,当代科技已经有多次被执行记录,还有多少资产能拿来出售、吸引政府或资本给予扶持呢?
人福医药年入百亿,
艾路明会失去控股权吗?
目前,当代科技持有的最大股份是在人福医药的3.87亿股,持股比例约23.7%,已经是当代科技最优质的资产了。
但问题是,其所持的人福医药股份现已全部冻结或轮候冻结。
更需注意的是,人福医药已经提示,如后续当代科技相应股份涉及处置,可能会导致人福医药股权结构发生变动。此外,这也意味着当代科技利用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
来源:公司公告
在多元业务版图中,人福医药(600079.SH)是艾路明的核心资产,公司自1997年在上交所上市,曾是“麻醉行业龙头企业”。人福医药也是艾路明为数不多的优质资产,至今仍保持营收上涨和盈利。
9月25日当代科技宣布被申请重整后,人福医药股价不仅没有下跌,反而在9月25日~27日连续上涨,资本市场期待战略投资方重整当代科技。
来源:东方财富网
资本市场的投票不无道理。
财报显示,2024年1-6月,人福医药营收128.61亿元,同比增长3.86%;净利润11.11亿元,同比减少16.07%,人福医药表示,主要是上年同期公司出售资产及债务重组实现的非经常性损益高于本报告期所致;扣非后净利润10.89亿元,同比增长1.68%。
整体来看,人福医药2023年营收约245.25亿元,净利润21.34亿元。2019年~2023年,每年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约在20亿元上下,扣非后净利润从5亿元上涨至18.22亿元,其主业经营表现比较稳定。
从业务和产品看,人福医药的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块业务竞争力较强,2024年上半年,人福医药子公司宜昌人福、葛店人福、新疆维药均保持增长,而三峡制药则同比减亏;医药商业板块中,湖北人福和北京医疗的区域市场空间也值得期待。
来源:东方财富网
可以看出,人福医药的基本面还是不错的,每年都能为母公司贡献利润,但作为控股股东的当代科技却频频占用人福医药资金,甚至在关联交易中隐瞒关联关系,涉嫌信披违规。
人福医药公告显示, 2021年度审计期间,当代科技因资金周全需要,自2019年起要求人福医药将相关资金汇入指定第三方企业,向人福医药或下属全资(或控股)子公司进行借款。这与当代科技占用三特索道资金的方式非常类似。
2019年至2022年4月,当代科技通过第三方企业采取期初借款、期末偿还的方式,累计占用人福医药资金约60亿元资金。其中,2022年1-4月最高时点资金占用金额为22.92亿元。截至2022年4月15日,当代科技已归还全部本金及占用期间利息。
此外,今年9月3日,上交所还对人福医药、当代科技、实控人艾路明及有关责任人进行了纪律处分,主要是人福医药前期多笔关联交易未履行审议程序事项,所涉金额巨大,均未履行相应决策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影响投资者的知情权。而当代科技、艾路明作为上述关联交易对方的控制方,故意隐瞒与相关方的关联关系,导致公司未能真实、准确披露相关交易情况,情节严重。
来源:罐头图库
针对上述行为,上交所对当代科技、艾路明予以公开谴责,对人福医药时任董事长兼总裁李杰、时任总裁邓霞飞、时任财务总监吴亚君、时任董事会秘书李前伦予以通报批评。
这样的控股股东被重整,会有多少投资人挽留吗?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认为,当代科技目前缺乏足够的偿债手段,因此上市公司的股权最终大概率会被进行司法拍卖,导致控制权转移,也可能会出现控股权被拆分拍卖,出现短时间无法确认实际控制人的情况。
“目前除了破产清算外,进行重整是冲击更小、不易外溢的选择,但是申请破产重整不意味着重整就必然会顺利进行,如果没有外部投资者加入,那么会增加在现有资产负债结构上重整的难度。” 沈萌表示。
如今,艾路明所面临的难度确实不小,因为当代科技与汉口银行的借款纠纷,艾路明近期再次被限制高消费,而这只是诸多债务纠纷中的其中一例。
面对几百亿的债务漏洞,艾路明还有什么办法重整自己的“千亿资本集团”呢?
你接触过当代科技旗下产品吗?评论区聊聊吧。
赞(26) | 评论 (3) 09月27日 20:50 来自网站 举报
-
【牛市来了,A股投资者把上交所系统挤崩溃了!】
见证历史。作者 | 武丽娟编辑丨高岩来源 | 野马财经又是见证历史的一天!A股的泼天富贵来了,市场大涨之际,交易所的系统一度宕机......最近几天,可能你去市场买菜,也会听到菜店老板们在聊股票。国庆节来临之际,A股市场最先迎来了狂欢。近几日股市一路高歌猛进,众多投资者犹如坐上正... 展开全文牛市来了,A股投资者把上交所系统挤崩溃了!
见证历史。
作者 | 武丽娟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又是见证历史的一天!A股的泼天富贵来了,市场大涨之际,交易所的系统一度宕机......
最近几天,可能你去市场买菜,也会听到菜店老板们在聊股票。国庆节来临之际,A股市场最先迎来了狂欢。
近几日股市一路高歌猛进,众多投资者犹如坐上正在爬升的过山车。如此单边上涨行情,对于很多老股民来说算是久旱逢甘霖,迎来久违的惊喜。
在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央行、金融监管总局以及证监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宣布了多项重磅利好政策,极大扭转了市场预期,推动市场连涨四日。当日,上证指数放量暴涨超过4%,创下4年来最大单日涨幅;9月26日政治局会议公报发布后,上证指数大涨3.61%收复3000点。
9月27日收盘,沪指涨2.89%,收报3087.53点;深证成指涨6.71%,收报9514.86点;创业板指涨10%,创单日涨幅纪录,收报1885.49点,两市成交额超1.4万亿元,较9月26日放量近3000亿,并且连续三个交易日突破万亿。
市场火爆,上交所的交易系统甚至一度出现既无法卖出也无法撤单的情况,直至27日上午11点13分才正式恢复。当日盘后,上交所再发公告,表示歉意。
有股民喊话:“A股大涨宁愿不放假”。又如一位私募人士感慨:“市场预期确确实实是在变好了!近期持续出台并加码的重磅政策对A股显著形成利好,回调时候就是买点,半年内3400点可期。”
A股为什么被点燃?如何研判政策对市场的中短期影响?牛市来了吗?机会又在哪?
成交额连续3天破万亿
上交所系统突发宕机
9月26日晚间,中信证券研究部在公司官微发布文章刷屏,标题仅一个字:“干”,还在报告中表示:“中国红,再次渲染了整个盘面。”
来源:中信证券微信
9月27日早间,有不少投资者反映,交易太火热,交易软件登录不上了,还有用户反应挂单无效,也没法撤单。在东方财富的PC端以及手机端软件,包括上证指数、上证50和科创50等多只指数在10点以后,分时走势几乎走成直线。
随后,有券商向分支机构通报,“经公司技术监控发现,目前报单有延迟。各家券商均有反馈,属于行业共性问题”。
上午11点,上交所发布关于股票竞价交易出现异常情况的公告,称已在第一时间关注到相关情况,正在就相关原因进行排查。请广大投资者及时关注相关公告。“如遇到任何问题或者存在疑问,请迅速联系您指定交易的证券公司获得帮助。”
由于上交所系统缓慢,资金转向深交所和北交所。午间收盘,创业板指暴涨9.33%,创历史盘中最大涨幅。
盘后,上交所再发公告,称“开盘后,本所股票竞价交易出现成交确认缓慢的异常情况,并导致交易受到影响。经处置,股票竞价交易于11点13分起逐步恢复。对于该异常情况的发生,深表歉意。”
一直以来,上证指数的3000点关口常被市场视作重要支撑位。而从2800点下方到收复3000点,A股只用了三天时间。
此前的9月24日-26日,A股已连续三个交易日全线上涨,上证指数分别收涨4.15%、1.16%、3.61%。成交额方面,25日、26日连续两日突破1万亿元,分别为1.16万亿元、1.17万亿元。截至9月27日收盘,上证指数涨2.89%,沪深两市成交额超过1.4万亿元。
总体来看,9月27日A股创下三个纪录。一是成交额超过1.4万亿元,创3年新高;二是沪指本周累涨近13%,创2008年11月以来单周最佳表现;三是创业板指涨超10%,超过2015年9月16日的涨幅7.16%,成为历史最大单日涨幅。
来源:pexels
行业板块方面,几乎全线上扬,能源金属、电池、软件开发、光伏设备、证券、医疗服务、计算机设备、半导体、酿酒行业、生物制品板块涨幅居前,仅银行板块逆市下跌。
创业板权重股集体大涨,东方财富涨停,宁德时代涨超10%。白酒股维持强势,舍得酒业、古井贡酒、酒鬼酒、五粮液等涨停。地产股震荡走高,金地集团、阳光股份、万科A、金融街等涨停。
个股方面,上涨股票数量超过5200只,逾百股涨停。
与此同时,港股同样迎来了好消息,9月27日成交额突破4100亿港元,创2022年3月17日以来新高。
A股为何大反攻?
9月18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个基点,降至4.75%至5%之间的水平。
进入降息周期后,国内货币政策的弹性提升,市场就普遍对A股与港股保持乐观,期待政策端能及时给予增量政策的加码。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此前表示,一旦美联储开启新一轮降息周期,很有可能会使得美元指数回落,而人民币等非美货币或将升值,这将吸引外资回流人民币资产,从而有利于人民币资产出现估值提升。同时,如果比较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目前A股和港股的主要指数的估值水平处于全球资本市场的估值洼地,更会吸引外资流入,为A股走势带来反转的机会。
而盘点近期出台的政策,可谓是打出了一波“王炸”。
9月24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的讲话政策信息量很大,令投资者燃起了希望。会上主要宣布了三项政策:第一,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并带动市场基准利率下行;第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并统一房贷的最低首付比例;第三,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
自2024年9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6.6%。这也意味着,央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的其中一项利好政策落地。根据情况,年底还将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将降低银行政策利率,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0.2个百分点,从目前的1.7%降为1.5%,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存款利率同步下行。
在房贷方面,将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并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具体是:引导商业银行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房贷利率附近,预计平均降幅大约在0.5个百分点左右。将全国层面的二套房贷最低首付比例由25%下调到15%,统一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房贷最低首付比例。
9月2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
一系列政策大礼包袭来,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效果。杨德龙表示,市场反应强烈的主要因素是,这一系列政策都属于王炸级的政策利好。例如,央行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释放出1万亿的长期资金,同时下调逆回购利率0.2个百分点,释放出降息的信号。不排除后续还会进一步下调长期贷款报价利率(LPR)。在房贷方面,央行批量下调了存量房贷利率,预计下调幅度将高达50个基点,相当于每年为购房者节约了约1700亿左右的利息支出,这些资金有望进入消费市场,带动消费回升。
深圳汇合创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兆江则表示,此轮A股迎来反攻行情,主观上得益于在复杂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下,做出了精准的判断与决策,这包括有货币工具的支持,房地产政策的放松,以及扩大消费的措施;客观上,得益于人民币升值,提振了国际环境抢购中国资产的情绪,还有全球主要央行进入降息周期等因素,都是促使股市行情走强的原因。
来源:罐头图库
有券商人士分析,此次行情与2013年-2015年类似。2015年,当时A股市场正在经历一轮大牛市,上证指数最高冲至5178点,仅次于2007年6124点的历史最高点。由于市场火爆,许多交易软件因为成交额超过了软件设置的数字显示极限而“爆表”。
投资机会在哪儿?
以往,股民们总会唏嘘“A股牛短熊长”。其实,与美股200多年的发展历史相比,只有30多年历史的A股,还远远没到成熟期,经历波动也不过是A股发展过程中难免的阵痛。
如今,A股市场再次迎来创纪录的一天,显示出投资者极高的热情与信心。券商机构也普遍认为,基于本轮超预期政策的出台,市场信心有望得到有效提振,A股市场或迎来修复行情。
平安证券指出,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的出台有望支持资本市场流动性充裕和活跃市场交投情绪,同时资本市场在投资端、资产端的改革深化,长期有利于证券行业的健康发展,活跃并购重组六条措施等政策也有望为投行等业务带来新机遇,利好证券公司基本面的修复。当前证券板块估值和持仓均位于历史低位,具有较高性价比和安全边际,关注β属性带来的板块估值修复。
中金公司表示,会议进一步释放政策加码信号,A股升势有望延续。配置上,短期继续关注非银及地产链,中期关注中小市值及成长风格,破净企业也有望有相对表现。
来源:罐头图库
随着政策组合拳的出击,外资机构也纷纷调整对中国资产的看法。华尔街传奇大佬戴维·泰珀(David Tepper)最新表态称,过去一周中国政府的政策发生了“全面转变”,出台了“重磅”政策来支持经济增长。
大摩表示,前所未有的刺激措施推动A股乐观情绪飙升,从技术层面上看,短期内沪深300可能再上涨约10%。同时刺激规模、速度和执行力对于维持反弹至下一个水平至关重要。
高盛全球市场董事总经理Scott Rubner在9月26日公开表示,中国股市近日走势强劲,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在过去四天飙升19%,一旦美国大选结束,中国股市应该成为投资者投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期待已久的中国股市复苏可能终于到来,如果是这样,投资者应该想要参与其中。他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我真的认为这一次对中国来说是不同的。”
另外,外资机构也开始持续对A股企业进行调研,Choice数据显示,3季度以来,截至9月19日,外资机构共对A股上市公司展开了1533次调研,涉及490家上市公司,调研次数最多的三大行业分别是医疗器械、半导体、自动化设备。
具体到相关板块,中金公司认为,中期可关注中小市值和成长风格机会,尤其是科技硬件及前期调整较多的新能源领域;资本市场改革带来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新阶段,破净企业近期也有望有相对表现;偏防御属性的高股息风格短期可能显现分化。
杨德龙对于后市情况也较为乐观,他认为,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者而言,当前的优势行情不止是短期的,建议大家保持信心和耐心,通过布局优质股票或优质基金,抓住这轮行情的机会。
从2024年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来看,近九成行业盈利;5355家上市公司中,近八成实现盈利。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2022/2023年分红比例分别为72.8%和75.3%,按2024年9月25日收盘价计,A股股息率分别为6.1%和5.41%,H股股息率8.1%和7.18%。多家券商机构认为,在降息背景下,A股极具吸引力。
哪些板块的上涨空间最大?王兆江表示,看好芯片制造、消费电子、软件设计、工程机械、汽车制造、新能源等产业升级板块,原因是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生产力交替,核心关键技术突破,瓦解国际巨头垄断,赢得全球市场的关键阶段,所以必须有足够的资本支持来推动创新升级,确保中国制造在世界的领先。
来源:罐头图库
一位私募人士透露,据了解,私募基金经理近期已经满仓,最近几天迅速加仓,调整了部分持仓,主要关注新基建、有色、券商等方向。
国庆长假即将来临,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是应该持股OR持币过节?
根据私募排排网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私募建议在国庆节期间持仓过节。他们认为市场正在显现底部形态,随着政策利好和情绪改善,反弹行情随时可能启动。
广发证券称,基于历史趋势和当前市场状况,建议投资者考虑持股过节。首先,从历史表现来看,国庆节后的A股市场往往能够展现出较强的上涨动力。其次,目前A股市场的估值处于较低水平,这不仅意味着较高的性价比,也暗示了较好的安全边际。华金证券也表示,历史上国庆节后A股上涨概率较大,主要受政策和外部事件、海内外经济数据、美元指数等影响。
在股市中,波澜起伏是常态。王兆江建议,中国未来将进入一轮超级慢牛周期,短期暴涨虽然能提振投资情绪,但投资不是短期行为,只有坚持长期主义,坚持看多中国经济,才能使慢牛延续不断。
你最近有买股票吗?对A股有何看法?你觉得牛市来了吗?一起投票讨论下吧!
赞(41) | 评论 (12) 09月27日 20:35 来自网站 举报
-
【风暴中的骗保医院,又是“莆田系”?】
毁数据、改系统、删记录,无锡虹桥医院现已停业。作者 | 姚悦编辑丨武丽娟来源 | 野马财经一些人医保账户里的“看病钱”“救命钱”竟然被医院用假CT片掏空。“无中生有”影像检查以骗取医保基金,无锡虹桥医院骗保事件已经激起公愤。9月24日,其兄弟医院昆山虹桥医院也有调查专班进驻,且重... 展开全文风暴中的骗保医院,又是“莆田系”?
毁数据、改系统、删记录,无锡虹桥医院现已停业。
作者 | 姚悦
编辑丨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一些人医保账户里的“看病钱”“救命钱”竟然被医院用假CT片掏空。
“无中生有”影像检查以骗取医保基金,无锡虹桥医院骗保事件已经激起公愤。9月24日,其兄弟医院昆山虹桥医院也有调查专班进驻,且重点就是调查有无影像造假骗保。两家医院背后是同一实控人王为民和同一第一大股东美迪亚集团。
美迪亚集团的创始人是“莆田系”陈氏家族的陈国兴,但陈国兴从2020年底就已经全面退出了美迪亚集团。如今,美迪亚集团从股东层面看是摆脱了“莆田系”,但其实“新掌门”王为民同“莆田系”四大家族中的三家均有过瓜葛。
根据无锡市医保局公告,作为无锡虹桥医院法定代表人,王为民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至此,其执掌美迪亚集团不足4年。
毁数据、改系统、删记录
无锡虹桥医院现已停业
“无锡虹桥医院骗保情况基本查实。”9月24日,无锡市医保局发布公告称。
来源:无锡医保局微信
无锡虹桥医院以及15名涉案人员都已经被采取相应措施。9月22日,无锡虹桥医院的医保定点资格已经被无锡市医保局取消,该医院也被公安机关刑事立案;9月23日,医院法定代表人、院长等15名涉案人员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无锡市医保局表示,会同公安、卫健等部门继续对无锡虹桥医院涉嫌骗取医保问题进行全面调查。
无锡虹桥医院是一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也是医保定点单位,受骗保事件影响,该医院已进入“停摆”状态。据“第一财经”9月24日获悉,无锡虹桥医院已停业,住院患者已被陆续转移至其他医院,目前该院暂不支持医保支付。
不仅骗取医保,无锡虹桥医院还通过删除、屏蔽信息,来对抗国家医保局检查。
据“”报道,近日,无锡虹桥医院放射影像科医生朱成刚实名向媒体举报,从2023年开始,一些患者并没有在他们科室做过影像调查,但他们的病历中却有“根据影像做出的诊断”。
朱成刚怀疑无锡虹桥医院涉嫌伪造病历,骗取医疗保险。随后,国家医保局随即对该医院开展飞行检查,即不打招呼、直奔现场开展检查的方式,而且飞行检查组还分为多个小组进驻该医院。
来源:罐头图库
但即便如此,进驻后,检查组发现影像学检查记录被删除或屏蔽。检查组用“笨办法”调取部分影像学检查记录,发现影像学检查记录中的检查时间与设备所产生的序列号无法对应。但够佐证患者是否真正进行了影像学检查的人工登记记录本,却被院方告知不见了。
不过,据“”报道,经过多方努力,飞行检查组还是获取了部分被销毁的记录信息和资料,核查工作仍在进行中。
而据“澎湃新闻”报道,2023年无锡虹桥医院使用医保基金结算1.3亿元。
对此,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发布声明称,无锡虹桥医院骗保的恶劣行径,严重败坏了非公立医疗行业声誉,协会要求全体会员单位,对此行为予以严厉声讨和共同遣责,对于类似事件和线索,应及时向协会等有关部门举报。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即使涉及的骗保金额不一定很大,但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医保基金的安全,侵害了公众利益,破坏了医疗行业的诚信体系,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4家兄弟医院也曾被罚
在“美迪亚系”医院中,无锡虹桥医院还并非个例,其4家兄弟医院也曾被罚。
据天眼查显示,无锡虹桥医院的实控人是王为民,直接、间接共持股42%;第一大股东美迪亚集团,直接持股40%;王为民也是美迪亚集团的实控人,直接持股80%。
来源:天眼查
无锡虹桥医院骗保事件引起了监管对其兄弟医院——昆山虹桥医院的关注。昆山虹桥医院的实控人也是王为民,直接、间接共持股41.2%;第一大股东同样是美迪亚集团,直接持股39%。
据“人民网江苏”报道,9月22日,由江苏省医保局牵头的调查专班已进驻昆山虹桥医院,重点调查该院有无类似无锡虹桥医院影像造假骗保的问题。调查专班工作人员已经在调取、检查医院档案记录、影像记录,核对目录、CT号、登记号等信息。
在外界看来,昆山虹桥医院被调查也并不意外。最近,昆山虹桥医院被曝“要求患者消费到7000元”。8月,有网民发布的一张“医生群”的群聊截图显示,一位名为陈某某的人员发消息,“这个月再单体低于7000,都滚蛋别做了。”
来源:“央广网”报道
因此事,昆山虹桥医院很快被立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医院存在涉嫌未遵守相关诊疗规范、未按规定填写病历资料、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等违法违规行为。9月的行政处罚显示,该院被罚11.35万元。
除了无锡虹桥医院、昆山虹桥医院,美迪亚集团还投资了另外6家医院——深圳港龙医院,持股47.01%;杭州天目山医院有限公司,持股45.5%;温州建国医院有限公司,持股40.95%;上海健桥医院有限公司,持股40.95%;上海闵行虹桥医院有限公司,持股40.95%;深圳建国泌尿外科医院,持股0.01%。
6家医院中,除了深圳建国泌尿外科医院,其他5家医院的实控人也都是王为民。其中,有两家医院曾涉及医保基金使用遭行政处罚。
上海健桥医院于2023年12月,因存在违反诊疗规范过度检查,重复收费等造成医疗保障基金损失的行为 ,被罚6315元;2023年6月,因违反《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被罚1500元;2022年11月,因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超医保支付限定,被罚3200元。
来源:天眼查
温州建国医院于2022年2月被罚没95.6万元,原因是在2021年5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间,医护人员因理解偏差及疏忽,实施了重复收费、分解项目收费、超标准收费、将不属于医疗保障基金支付范围的医药费用纳入医疗保障基金结算等行为,造成医保金额损失47万元。
此外,1月,深圳港龙医院也因产科护士未落实查对制度,以致孕产妇冒领婴儿出生证明被罚。
新掌门和“莆田系”三大家族有瓜葛
美迪亚集团的创始人是“莆田系”陈氏家族的陈国兴。2002年,陈国兴在上海注册了第一家医院——上海闵行虹桥医院,正式进军医院,随后又成立了上海健桥医院、无锡虹桥医院。2003年,陈国兴创立美迪亚医集团。以美迪亚为基础,建立起了“美迪亚系”医院。
2009年,陈国兴又进入了利润更高的医美行业,创立了艺星医美,目前成为了陈国兴的核心产业。2018年,艺星医美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据《招股书》显示,2017年艺星医美营收就达到了10.37亿元,净利润1.14亿元。不过,艺星医美上市失败。
值得一提的是,美迪亚集团成立第二年,2004年,美迪亚集团与多家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美迪西(688202.SH)。2019年,美迪西在A股上市。目前,陈国兴个人为美迪西第6大股东,持股3.62%。
来源:罐头图库
陈国兴的重心早已转移到医美行业以及冲击资本市场,而且近年来民营医院的生存挑战越来越大。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仅2024年第一季度就有数十家民营医院宣告破产清算,其中不乏规模较大、定位高端的医院。
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创始发起人袁帅表示,近年民营医院的破产倒闭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供给过剩和劣质供给出清的问题。刺激此次出清的关键在于医疗市场的竞争加剧、政策监管的加强以及患者就医选择的变化。在市场竞争中,那些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差、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民营医院难以生存。
陈国兴的兄弟陈国雄于2017年退出美迪亚集团,退出时将32%股份转于陈国兴,陈国兴持股80%。2020年12月,陈国兴又将80%持股转给王为民,美迪亚集团就此易主。
至此,美迪亚集团从自身股东层面已经摆脱了“莆田系”。但“莆田系”四大家族“陈、詹、林、黄”中,“新掌门”王为民同三家均有瓜葛。
掌管“陈氏家族”的美迪亚集团之前,王为民已经与之产生多年交集。据天眼查显示,王为民2009首次持股无锡虹桥医院;2015年首次持股深圳港龙医院。此外,王为民2005年首次担任无锡虹桥医院的执行董事;2005年首次担任杭州天目山医院的监事;2015年首次担任深圳港龙医院的董事,2018年退出。
王为民曾在2017年至2023年,出任薇琳医疗的高管。2016年,“詹氏家族”成员詹宗阳出任薇琳医美法人,薇琳医美旋即在医疗美容赛道迅速发力,当年11月,百度搜索“医美分期”,排在首位的已经是北京薇琳医疗美容医院。
王为民曾担任高管的无锡和美妇产医院,其隶属于“林氏家族”林玉明创立的和美医疗。和美医疗一度是中国最大的私立妇儿科专科医院集团,但已于2023年暴雷。
急速扩张后,因资金链断裂,和美医疗旗下医院相继关停、注销。2023年,北京百子湾和美妇儿医院突然关停,住院患者被迫转院事件引发了外界对和美医疗的关注。当前林玉明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来源:天眼查
美迪亚集团和“莆田系”的关联或不止于此。
“第一财经”曾报道,有知情人士表示,根源于宗族乡土关系的莆系内部的管理关系往往非常复杂,在同一块“**医院”的招牌下,可能属于父子、叔伯、表兄弟、甚至更远“更绕”的亲戚。
在美迪亚集团旗下医院的股东里也有不少林姓、詹姓人士。例如,无锡虹桥医院第二大股东背后的林明雄、林明杰;第三大股东背后的詹建光。
事实上,2016年的“魏则西事件”之后,“莆田系”有了更强的危机意识,开始加速谋求转型、上市。
像前文提到的陈氏家族,就于2019年推动主营生物医药临床前综合研发服务CRO的美迪西登陆科创板。近5年,美迪西也在陆续投资多家医药科技、生物医药公司。
而这期间或许有的局部成员集团可以称为转型成功。但对于一度占据民营医院总数80%的“莆田系”来说,在其长期“野蛮式”地发展历程中,那些初期的发展思维与行径通过“人传人”的方式在行业中蔓延,“莆田系”彻底扭转形象又谈何容易。
“只要还有一家没有脱离开最初的(推广)模式,我们身上的标签就永远都不可能拿下来。”“魏则西事件”后,一位不愿具名的莆田系民营医院负责人曾向“第一财经”表示。
不过,当前虽然行业正在出清劣质供给,但对于守法经营、优质的民营医院,国家政策则支持鼓励。早在《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21-2025年)》中,国家就提到“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在行业人士看来,借助科技创新加速其质效升级,形成更加“差异化、专科化”服务,则是民营医院应对新阶段发展挑战的关键。
你身边有“莆田系”医院吗?你了解其中哪些乱象?欢迎留言评论。
赞(4) | 评论 09月27日 08:32 来自网站 举报
-
【顾家家居改姓“何”,“美的系”已投资11家上市公司】
何剑锋入主半年,顾家家居净利润下降了2.97%。作者 | 李非林 张凯旌编辑丨武丽娟来源 | 野马财经2024年初,“浙江富商”顾江生选择将苦心经营20多年的家族产业—顾家家居(603816.SH)卖给美的创始人何享健的儿子何剑锋。顾家家居控股股东也由顾家集团变更为何剑锋实控的盈... 展开全文顾家家居改姓“何”,“美的系”已投资11家上市公司
何剑锋入主半年,顾家家居净利润下降了2.97%。
作者 | 李非林 张凯旌
编辑丨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2024年初,“浙江富商”顾江生选择将苦心经营20多年的家族产业—顾家家居(603816.SH)卖给美的创始人何享健的儿子何剑锋。
顾家家居控股股东也由顾家集团变更为何剑锋实控的盈峰睿和投资。
8个月后的9月22日,顾家家居创始人顾江生辞去了顾家家居董事长一职,顾家家居也由顾改姓“何”。
顾江生上一次受到关注还是8月份,因顾江生和顾家集团拖欠前高管720万元薪水而被告上法庭,顾家集团所持有的顾家家居股份也被司法冻结。
顾江生转卖顾家家居曾套现近百亿,却拖欠高管工资,孰是孰非还没有定论,如今顾江生辞任顾家家居董事长,事了拂衣去。那么顾家家居在美的太子何剑锋的掌权之下接下来又将有哪些机遇与挑战呢?
新董事长来自“美的系”
9月22日,顾家家居公告称,董事长顾江生辞去了公司董事长、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不过还会继续担任公司董事和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
图源:顾家家居公告
与此同时,顾家家居也公布选举新任董事长为邝广雄。
而这位新掌舵人与“美的系”渊源颇深。据顾家家居2024年1月17日发布的公告,2002年7月至2018年10月,邝广雄历任美的日电集团财务经理,美的美国公司财务经理,美的厨房电器财务总监,美的空调财务总监,美的库卡中国合资公司财务总监。2018年10月至今担任盈峰集团副总裁,为盈峰环境第九届董事会董事。
2024年2月2日,邝广雄被选为顾家家居第五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
据“财联社”援引“新田发布”的消息,2024年8月,邝广雄以盈峰集团副总裁的身份考察了湖南鲁丽木业公司等企业,似乎是为掌舵顾家家居做准备。
图源:罐头图库
事实上,此前的顾家家居算得上是顾江生的家族产业。到此次辞任董事长前,顾江生已经掌舵顾家家居长达20年。
顾江生的爷爷顾池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工匠,父亲顾玉华也曾做过家具,还在1996年创办了顾家家居的前身海龙家私,以沙发制造为主,前店后厂、自产自销。
27岁时,顾江生辞去教师公职,接手海龙家私,并很快开始以“顾家”的品牌名闯荡江湖。顾江生颇有经商头脑,仅仅三年内便将公司的产值从3500万翻到了1个亿,后续还借助国际家具博览会的舞台,让顾家家居走向世界。
在外界眼中,顾江生多次展示出自己的“工匠精神”。如“浙江经视”曾报道,顾江生的微信名是“一辈子只做家具”;2016年顾家家居上市时,顾江生曾表示要挑战行业标杆宜家集团,在2026年实现公司市值过千亿;2018年,顾江生又喊出销售目标,“2018年做到百亿,2028年做到千亿”。
不过,随着地产红利见顶,公司业绩增长愈发紧迫。于是顾江生自2018年开始频频出手并购,一方面确实有壮大营收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顺应行业“整家定制”的趋势,补充自己在产品方面的短板,寻求在市占率方面的突破。
来源:罐头图库
从并购标的来看,顾家家居在海外出手主要盯上的是高端沙发品牌;而在国内,公司除了沙发品牌外,还参股了家居建材销售公司居然之家、主营床垫业务的泉州玺堡家居、做定制衣柜的班尔奇家居等。顾家家居还曾试图收购国内床垫龙头喜临门(603008.SH),不过最终仅以买入4.84%股份收场。
与此同时,顾家家居不断加码投资生产基地。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披露的重大非股权投资中,有8个工程项目,总投资金额逾92亿元,遍布黄冈、越南、墨西哥等地。不过,最近其中两个定制家具项目建设进度有些停滞,2023年上半年均只推进了约2%。
2021年,顾家家居还提出“千店计划”,计划2022年突破1000家全屋定制门店。
但无论是并购、扩产还是全屋定制,都需要烧钱,而且2022年,顾家家居的营收增长已经陷入停滞。公司的资金压力,正在近几年逐渐凸显。
截至2023年9月末,顾家家居的总负债超81亿元,达到历史最高。其中短期借款31.08亿元,同比增长111.73%。
两个月之后,11月6日,顾家家居宣称,其正与美的太子何剑锋旗下的盈峰集团筹划股权转让事宜,而且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也可能发生变更。
到今年1月,何剑锋最终以88.8亿元的总价款购得顾家家居29.42%的股权,成为顾家家居第一大股东。顾家家居的实控人也由顾江生变成了何剑锋。
家电行业专家丁少将认为,顾家家居控股权变更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家居行业面临经营下行的较大压力;二是顾家家居大股东可能对资金有需求;三是顾家高管层与美的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盈峰集团出手的时机,也恰好踩中美的高速扩张的节点。去年以来,美的先是推行了两次“A拆A”计划,随后又着手运作H股上市,扩展资本版图的动向不可谓不明显。
不过转卖顾家家居后顾江生并没有立刻离场,顾家集团仍旧是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12.55%,顾江生也继续担任顾家家居董事长一职达8个月之久。直到如今卸任顾家家居董事长一职。
何剑锋入主半年,
顾家家居净利润下降了2.97%
再回到何剑锋本人,他既是美的大老板何享健之子,也是现在美的集团的非执行董事,还在美的集团控股股东美的控股担任总裁。多层关系映衬下,也让外界有顾家家居与美的方面实现强强联合之感,对交易有了产业协同的联想。
不过今年8月22日,顾家家居交出了何剑锋入主以来的首份中报,这份成绩单却并没有那么亮眼。
顾家家居上半年实现总营收89.08亿元,相较去年同期88.78亿元增加了0.34%,但归母净利润为为8.96亿元,同比下降2.97%,这也是2017年以来顾家家居首次出现中报利润下降。此外,今年上半年,顾家家居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6.37亿元,同比减少18.1%。
图源:顾家家居半年报
那么导致净利润下降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顾家家居表示,家具的生产和销售会受到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化、居民消费习惯的转变及房地产行业的景气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总体上,软体家具行业的周期性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周期一致。
据半年报披露,顾约家家居研发费用增加5831.65万元,同比增长47.51%;销售费用增加8675.56万元,同比增长6.07%;管理费用增加1907.77万元,同比增长9.85%。
面对未来的挑战,顾家家居表示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同时,公司还将继续拓展整家定制业务,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净利润下跌的同时,顾家家居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也不乐观。去年下半年以来,顾家家居股价持续下降,今年以来跌幅进一步扩大。截至9月25日,顾家家居收盘价24.53元/股,与何剑锋投资的交易价36.72元/股相比跌幅已达33.2%。
图源:wind
据关注泛家居领域的“大材研究”表示,伴随家居家装消费进入存量阶段,甚至是缩量时代,这条赛道的成长性将受到抑制,即使是头部企业,也很难获得明显的增长,大展身手的施展空间收窄,那么,跳出家居版图,向更广泛的行业寻找机会,有可能成为一种越渐普遍的战略选择。
不过,业绩和股价承压下,顾家家居推出福利型股权激励以稳定军心。在公布新董事长邝广雄上任的同时,还同时公布了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
计划显示,顾家家居将给与84名“核心骨干”合计983.5万股股份,约占总股本的1.2%,价格为11.84元/股,相较顾家家居9月24日收盘价24.69元/股折价超五成。
图源:罐头图库
股权激励的解锁条件则为:2025年、2026年和2027年,顾家家居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021年-2023年平均净利的100%、105%和110.25%。2021年-2023年期间,顾家家居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64亿元、18.12亿元和20.06亿元。以此计算,2025年-2027年净利润对应目标分别为18.27亿元、19.19亿元和20.15亿元。
可以看出,该股权激励的业绩考核目标门槛偏低,该计划能否起到激励骨干提振业绩的作用还需拭目以待。
而寻觅到“美的系”这棵大树,或许就是顾家家居新机遇的开始。
对于新董事长邝广雄上任,对顾家家居未来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称,首先,邝广雄在美的集团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可能会帮助顾家家居在财务和资金管理方面有所提升。其次,顾家家居在邝广雄的下会更加注重效率和盈利能力。此外,他的背景和经验可能会促进顾家家居与美的集团之间的合作,尤其是在智能家居和家电领域的协同发展。
“美的系”资本版图再扩容
事实上,不止邝广雄来自“美的系”,何剑锋收购顾家家居之后,顾家家居任命了新一届的,公司总裁李东来、公司副总裁李云海、公司副总裁欧亚非等几位核心都出自美的集团。
而何剑锋在过去12年里一直是美的集团的董事,在今年6月董事会换届后,才退任为非执行董事职务。
9月17日,美的集团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0300.HK),截至9月25日,美的集团A股、港股市值分别为5301亿元,5345亿港元。
不过,何剑锋已不在美的集团最新的董事会名单之上。
但何剑锋与“美的系”关系依然紧密。公开信息显示,何剑锋的妻子卢德燕与何享健共同执掌美的集团大股东美的控股,卢德燕持有5.45%的股份,间接持有美的集团1.7%股份,市值104.28亿元。
来源:罐头图库
卢德燕还掌管着家族的地产业务,也是港股公司美的置业(3990.HK)的实控人,何剑锋本人也是美的置业的非执行董事,通过配偶权益享有美的置业的控制权;此外,卢德燕和何享健还同为新三板公司美的物业的实控人。
目前何剑锋间接控制了4家上市公司,包括美的置业、盈峰环境、百纳千成和顾家家居。
今年1月,何剑锋通过盈峰集团的全资孙公司盈峰睿和投资,以88.8亿元的价格受让顾家家居29.42%的股份,成为顾家家居的控股股东,而这场收购也成为国内家居行业史上最大金额的股权转让案。
不少行业人士分析认为,这场用时仅2个月的巨额并购案成功落地,不仅表明双方快速的执行力,也证明何剑锋在重大资本并购上的个人能力。在何剑锋入股之后,顾家家居或许能够借助美的集团在产业链领域的能力进一步快速扩张。
背靠“美的系”顾家家居是否能依托“美的系”的管理和产业资源 ,与“美的系”的上下游产生协同,进而实现再扩张?柏文喜表示,顾家家居确实有可能与“美的系”的上下游产生协同效应。不过,这种协同效应的实现需要双方在战略规划、资源配置、市场拓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合作和协调。
虽然有潜在的正面影响和协同效应,但顾家家居的未来发展还受到市场环境、行业竞争、内部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邝广雄上任后的具体影响和“美的系”协同效应的实现程度,还需要时间来观察和评估。
图源:罐头图库
不过,据“财联社”报道,部分投资者担忧,顾家家居新一届董事会成员缺乏家居行业背景。当然也不乏投资者对换血持乐观预期,他们期待在国内家居消费疲软的当下,“美的系”庞大的海外业务能为顾家家居的出海打开局面。
海外市场向来是美的集团的必争之地。早在2006年,美的集团就已经开始启动海外直接投资建厂(ODI)计划,并在海外将一系列家电品牌收入囊中,其中,收购了埃及空调品牌miraco32.5%的股份、完成对德国库卡机器人100%的股权收购、收购意大利空调品牌Clivet80%股权......
这几年,美的集团也多次提及海外市场计划,2021年,美的集团在投资者平台上谈及海外市场发展计划时表示,公司已经提出明确的目标,到2025年,海外销售收入要突破400亿美元(约2927亿元人民币),国际市占率达到10%。
公司在2022年年报中也表示,将努力从中国本土化企业向全球化企业转型发展,加快海外业务布局与增长。
从业绩来看,美的集团四成收入来自海外业务。2022年及2023年,海外业务占比分别为41.48%、40.4%。在冲刺港股上市的《招股书》中,美的集团也将公司定位成“一家全球领先的科技集团”。
这次赴港二次上市,将会扩大美的集团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
据野马财经不完全统计,目前何氏家族成员已投资了11家上市公司,其中A股9家,港股1家,德国1家,另外还有1家新三板公司,还曾参股10余家金融机构。加上2024年控股的科陆电子、顾家家居及美的集团此次港股上市,其资本版图再度扩容。
图源:野马财经 截至2023年6月8日
对此,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表示,美的集团通过在资本市场融资和自有资金积累,不断地去收购不同领域的企业,加快多元化扩张,像滚雪球一样把公司规模越做越大。但是,“非相关多元化收购扩张”的模式,不代表就能在新进入的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因为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梁振鹏还表示,建议美的今后在多元化收购扩张中,优先考虑与核心家电主业相关的企业,这样会更加容易整合被收购企业。
顾家家居董事长顾江生辞任,来自“美的系”的邝广雄履新,新任董事会成员也大多来自“美的系”,你看好顾家家居的后续发展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赞(29) | 评论 (1) 09月26日 12:02 来自网站 举报
-
【60岁百亿上市公司董事长闹离婚,“大学同学”分走3.5亿】
与大学同窗平分股权!作者 | 于婞编辑丨武丽娟来源 | 野马财经A股又现“天价离婚”案!这次是科达制造(600499.SH)的董事长边程。9月19日,科达制造公告称,董事长边程先生与关琪女士解除婚姻关系,并进行财产分割。作为公司第四大股东,在财产分割前,边程对科达制造持股5.14... 展开全文60岁百亿上市公司董事长闹离婚,“大学同学”分走3.5亿
与大学同窗平分股权!
作者 | 于婞
编辑丨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A股又现“天价离婚”案!这次是科达制造(600499.SH)的董事长边程。
9月19日,科达制造公告称,董事长边程先生与关琪女士解除婚姻关系,并进行财产分割。作为公司第四大股东,在财产分割前,边程对科达制造持股5.146%,分割完成后,边程、关琪分别持股2.573%。
按公告当日股价计算,边程持股对应市值约7亿元。关琪未在科达制造,但离婚后,前妻关琪将从上市公司拿到对应市值约3.5亿元的“分手费”。
不过二级市场对此反应相对平淡,离婚公告发布次日,科达制造涨2.59%,截至9月25日收盘,科达制造较离婚公告发布前涨2.87%,报收7.16元/股,总市值137.32亿元。
60岁董事长离婚
发妻是大学同窗
边程出生于1964年,今年已经60岁。他1981年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动机系,并在这里认识了自己的妻子关琪。
关琪同样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81级航空发动机专业本科,毕业后,关琪去了河南的机关单位工作,边程则是留在学校继续攻读系统工程与管理研究生。
不过当时二人感情很好,边程毕业后也没有选择留在北京,而是追随关琪去了河南。他在受邀参加北航2018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时曾提到,“我呢,当时不敢随大流,自认北京能人太多,下决心追随同为北航同学的女朋友去了河南省政府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在河南省政府待了三年,中间下海一年半,初试创业,深感营商环境很重要,要想成事还得往南飞。于是1990年我们举家南下,来到一个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小城市佛山。”
事业有成后,2012年,边程、关琪夫妻曾以个人名义捐赠北航“校友励学金”100万元。同时,两人为支持学校能源环保项目捐助100万元;2022年,二人再次向母校北航捐赠“边程关琪校友经管学院发展基金”;2023年,边程宇关琪夫妇还还捐赠设立了"边程关琪校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发展基金"。
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友会
可以看到,在学生生涯和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关琪都是边程人生重要决策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二人携手度过了四十余年,然而如今兰因絮果,夫妻离异。
在财产分割环节,二人虽平分了边程在科达制造的持股,但为保障公司的稳定经营,关琪自愿将其因财产分割获得的全部股份的表决权等权利委托给边程。
边程与关琪还承诺,自上述股份办理完毕非交易过户手续之日起的12个月内,不以任何方式减持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包括承诺期间因公司发生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派送股份红利、配股、增发等产生的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董事长边程曾是科达制造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12.33%。此后边程一路减持,离婚前,其在公司的持股比例降至5.146%,位居第四大股东。离婚分割股权后,边程在公司的持股进一步降低至2.573%。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持股5%以下的股东不属于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因此,在减持股票时,上市公司可以不进行公告。
不过威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兆全律师认为,在科达制造董事长离婚并平分股权的情况下,虽然前妻将表决权全部委托给董事长,且双方承诺一年内不减持,但未来如果董事长计划进行减持且减持比例达到或超过一定阈值,则仍然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公告披露。这是为了保障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同时,公司也应密切关注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确保合规经营。
创始人放权
职业经理人“接棒”
虽然身居董事长和第四大股东之位,但边程并非科达制造的创始人,而是在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与当时的科达制造创始人卢勤相遇,于是34岁仍怀揣企业家梦想的边程选择“下海”,并加入科达制造的前身科达陶瓷机械公司担任副总一职。
当时科达陶瓷机械公司还只是佛山一家做陶瓷机械业务的小公司,在边程的参与和带领下,公司一步步搭建系统的营销体系,完成股份制改革,并最终在2002年10月登陆A股,成为成陶瓷机械龙头。
2012年,卢勤退出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时,曾召开家族会议,明确规定所有家族成员不准与科达做生意,他认为“七大姑八大姨都在一个单位,怎么管理?”只有打破人才桎梏,实现更大发展。也就是在这一年,半路加入的职业经理人边程升任科达制造董事长。2016年,卢勤又出让了部分股权给边程,科达制造因此没有了控股股东,直至今日依然是无实控人的状态。
来源:罐头图库
边程不负卢勤所望,他曾登上“福布斯中国上市公司最佳CEO榜”,还被称为“科达最成功的人”。目前,边程还拥有佛山市企业联合会会长、佛山市企业家协会会长等诸多头衔。
科达制造目前主营业务包括包括建筑陶瓷机械业务、海外建材业务和战略投资培育业务等,在边程的参与和带领下,公司上市后业绩增长相对稳定,尤其是2008年,科达制造正式提出国内和国外“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剑指全球市场,逐步推进由单机设备出口向整线设备的出口。
随着公司“全球化”战略的深入拓展,公司在印度、土耳其、意大 利、印尼均设有子公司,陶机业务已覆盖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东南亚、非洲、 欧洲、南北美洲等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科达制造也因此成功跻身“佛山市品牌出海标杆企业20强”。
不过真正让公司业绩起飞的,还是科达制造2017年通过股权收购的方式对蓝科锂业进行了战略投资。
2017年1月-10月,科达制造陆续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受让蓝科锂业43.58%股份,成为蓝科锂业的第二大股东。而蓝科锂业的第一大股东为盐湖股份(000792.SZ),持股比例51.42%。
在锂价上涨周期中,这笔投资为科达制造带来了极为丰厚的收益,2021-2023年,蓝科锂业为科达制造贡献了51.88亿元的净利润,其中仅2022年贡献的净利润便达34.5亿元。
来源:wind
不过对于科达制造来说,锂电业务是蜜糖也是砒霜,随着碳酸锂价格的下跌,蓝科锂业贡献的投资收益减少,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科达制造的业绩下滑和股价下跌。
上半年利润下降64.16%
公司决定聚焦主营业务
2024年上半年,科达制造的主要业务为建筑陶瓷机械及海外建材的生产和销售,战略投资以蓝科锂业为主体的锂盐业务,另有锂电材料及装备、液压泵、智慧能源等培育业务。
从营收数据来看,公司锂电业务收入占比并不高,如2023年,公司锂电材料板块收入为7.39亿元,占总营收96.96亿元的比例约为7.62%。
但锂盐业务利润相对较高,如2022年,蓝科锂业的业绩对科达制造的净利润贡献占比超过80%;2023年超过60%。
不过2024年上半年,碳酸锂市场终端价格从2023年上半年超过20万元/吨的均价,降市场价格在10万元/吨左右波动,同比存在较大下滑。这也直接造成蓝科锂业业绩大幅下滑。
此外,在上半年,蓝科锂业还陷入了资源税补缴的风波。具体来看,蓝科锂业控股股东盐湖股份被主管税务机关要求补缴资源税等各项税款及滞纳金合计6.66亿元人民币,盐湖股份因此认为此前向蓝科锂业销售的卤水价格偏低,需要蓝科锂业将2021年至2022年的成锂卤水销售价格进行回溯调整,增加约5.81亿元的费用差额入账至2024年上半年。
而这直接导致蓝科锂业上半年的利润总额预计减少4.01亿元,进而大幅减少了对科达制造的净利润贡献,影响超过7亿元。
科达制造对此表示反对,认为蓝科锂业并非资源税的纳税主体,且前期合同已经履行完毕,缺乏法律基础进行回溯补缴。科达制造因此与盐湖股份进行磋商,寻求合法合规的处理方式,但目前双方尚未达成一致。
来源:罐头图库
由于蓝科锂业的种种问题,虽然科达制造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了54.94亿元,同比增长15.74%,但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了64.16%,为4.54亿元。
在此背景下,科达制造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其实,蓝科锂业只是我们的投资业务,并不是我们的主营业务。后续我们会对资本市场做一些宣传和沟通,让大家更聚焦我们的主营业务,比如建材机械业务(以建筑陶瓷机械为主)、海外建材(非洲方面)业务等。”
科达制造表示,根据公司当前规划,对于锂盐业务,科达制造仅通过参股蓝科锂业涉及;对于公司自营的负极材料业务,公司目前已推迟其产能的扩建,重点关注其技术提升及降本增效工作的开展。
而对于其他主营业务,科达制造表示,在建材机械业务方面,上半年公司持续加大全球市场开拓力度,强化服务深度和粘性,通过全方位服务和解决方案巩固公司竞争优势,公司建材机械海内外接单与收入金额同比均逆势实现较好增长。
海外建材业务方面,科达制造积极践行“大建材”战略,持续推进产能建设与市场布局。上半年,公司在非洲共实现建筑陶瓷产品产量超0.84亿㎡,同比增长约20%。
如今,离婚后的董事长能否带领科达制造在主营业务上作出更大的突破?你是否看好无实控人的科达制造?评论区聊聊吧。
赞(2) | 评论 09月25日 18:16 来自网站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