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抢票神器”IPO,背后活力集团营收超5亿!】
一张车票背后的生意。作者 | 刘俊群编辑丨刘钦文来源 | 野马财经每到节假日,抢票就成了“全民战场”。火车票、机票,都是炙手可热的抢手货。为了抢到一张票,大家手机里早已塞满了各种“抢票神器”——“携程”“智行火车票”“航班管家”“高铁管家”,生怕少一个App就错失良机。在这场“票... 展开全文“抢票神器”IPO,背后活力集团营收超5亿!
一张车票背后的生意。
作者 | 刘俊群
编辑丨刘钦文
来源 | 野马财经
每到节假日,抢票就成了“全民战场”。火车票、机票,都是炙手可热的抢手货。为了抢到一张票,大家手机里早已塞满了各种“抢票神器”——“携程”“智行火车票”“航班管家”“高铁管家”,生怕少一个App就错失良机。
在这场“票战”背后,“航班管家”和“高铁管家”也成了赢家,两个App累计用户突破1.74亿,2023年交易额达308亿元。其背后的母公司活力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活力集团”)如今稳居中国一站式出行平台的老二位置。眼看用户基数和交易量齐飞,活力集团在近日也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冲刺资本市场。
活力集团的CEO王江,更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票圈大佬”。他不仅让“高铁管家”成了人们手机里的常客,还是美团和UC浏览器等独角兽公司的投资人。他在还有“连长”称号,据说是他特别爱看《兄弟连》里的连长温特斯,以此提醒自己带领团队拼出胜仗。
不过,这匹“抢票黑马”也并非毫无争议。部分用户反馈其涉嫌乱收费和诱导消费等问题。此外,携程、美团等平台也盯上了这块蛋糕。老牌劲敌和互联网巨头的虎视眈眈下,活力集团能否成功突围,让“连长”打赢这场资本之战?
01
年入超5亿元
近9成收入来自旅游相关服务
活力集团成立于2009年。当年公司推出了“航班管家”——国内首批订机票的App之一。三年后,公司又推出 “高铁管家”,一举打通高铁信息和订票功能,成了国内首个动态高铁信息平台。
两款App成了活力集团的“王牌”,也让它的业务版图扩展到22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0多个机场、3000多个国内火车站和40万家酒店,稳稳占据了中国第二大一站式综合出行平台的位置。
据《招股书》显示,活力集团的营收主要来自三大板块:旅行相关服务、线上营销和数据技术服务。而其中,旅行相关服务贡献了近九成的收入,是名副其实的业绩“中流砥柱”。
具体看,旅行相关服务带来的收入从2021年的2.86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42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从83.2%上升至88.1%。2024年上半年,营收达2.52亿元,占比89.5%。
来源:《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旅行相关服务具体包括交通票务、商旅管理、网约车、住宿预订等服务,为公司带来不少佣金和服务费收入。
以交通票务为例,活力集团靠机票和火车票“多方位盈利”。在机票业务中,公司可以按票价比例收取佣金。
而在火车票业务上也独辟蹊径,公司与12306合作,不直接从票价中抽成,而是通过加速包、选座优先、余量监控等增值服务收费,用户为抢票成功率“真金白银”地投入,公司则在这种模式中赚得盆满钵满。
从平台数据来看,2021年到2023年,活力集团售出的机票和火车票数量分别为9290万张、5040万张、1114万张,而2024年上半年则已达615万张,累计产生的交通票务总交易额分别为194亿元、138亿元、306亿元及170亿元。
来源:航空管家 截图
此外,活力集团还进军了网约车和住宿预订业务。公司与网约车平台和酒店合作,按交易成功的比例抽成,进一步拓宽了收入来源。
截至2024年6月30日,活力集团的注册用户已突破1.74亿,自2021年起增长37.6%。其中,2023年付费用户中有六成再次复购,超四成用户平均每季度至少订一次票。
不仅仅是面向个人用户,活力集团还深挖企业需求,提供商旅管理服务,从差旅安排到会议策划。2021年至2023年,该业务收入从2237万元增长到8378万元。
但活力集团的盈利来源不止是旅行相关业务。庞大的用户基数也成了广告主眼中的“金矿”,这也是公司的第二大营收来源——线上营销。公司通过在线平台向各类客户提供线上营销服务,收入从2021年的4010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4100万元,占总营收的8.2%。
更值得一提的是,活力集团的“黑科技”——数据和技术服务。凭借出行数据,公司为酒店、旅游、保险等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分析。2021年,这部分收入为1753万元;2023年增至1848万元,营收占比则从5.1%下降至3.7%。
来源:罐头图库
在多项业务的助力下,活力集团的收入一路攀升,从2021年的3.44亿元涨到2023年的5.02亿元。其中,净利润更是在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分别为-3.58亿元、-75.8万元和5930.9万元。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2.81亿元,同比增长22.57%,净利润3171.2万元,比去年同期少赚了30.7万元。
02
被用户吐槽“乱收费”
竞争中如何突围?
活力集团的增值服务模式在为公司创造收入的同时,也成为用户讨论的“热点”。
在小红书上,关于高铁管家APP的吐槽贴层出不穷。有用户反映,购票时“管家安心订”“火车票红包”默认勾选,收费26元和13元,这些选项往往隐藏较深,取消难度不小。有用户直言,即便自己很熟悉电子设备,也需要费好大劲才能找到取消的选项。
来源:小红书
退款流程同样让用户头疼。有用户表示,取消抢票后的退款流程繁琐,甚至遭遇拒退,客服响应不及时。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高铁管家APP的投诉数已达5529条,涉及增值服务收费过高、增值服务不退费、要求退还手续费、乱收费等问题;航班管家APP则有177条投诉,涉及强制附加服务和机票退款。
来源:黑猫投诉
此外,活力集团的高铁管家和航班管家APP多次被工信部通报。2020年12月,两款APP因强推定向推送功能被点名;2023年3月,航班管家因频繁索取权限再次登上通报名单。
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依赖增值服务盈利可能会造成用户和公司利益的冲突,究其根源或在于个别增值服务可能存在服务质量不稳定、或价格不透明等一系列问题,从而直接影响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这种收费模式可能会导致用户体验下降,因为用户可能会感到被欺骗或不被尊重,尤其是在他们认为服务费用不透明或难以取消时。长期而言,这可能会损害用户的信任,导致用户流失,进而影响公司的声誉和市场份额。
来源:罐头图库
与此同时,活力集团的营销投入不断上升。2021年至2023年,公司在营销上的支出从9450万元增至1.16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6260万元。同期,营销开支占总收入的比重则从27.5%下降至22.3%。
但大手笔的营销支出,显然用户增长效果有限。《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2年,公司平均月活跃用户从698.7万人下降到483万人,到2023年有所恢复,达到了700.8万人,但2024年上半年仅为708.6万人,同比仅增长1.11%。
宋清辉进一步解释称,活力集团的用户增长放缓,营销费用却不断上升。这反映了其用户运营方面或出现问题,因此公司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发展战略,合理规划和控制营销费用。
他表示,平衡用户体验和盈利之间的关系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需要以用户为中心,即在制定商业策略时,应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确保产品或服务能满足用户的期望,从而提高用户忠诚度。另一方面则需要以用户体验驱动商业化,即通过改善用户体验,间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来源:罐头图库
活力集团不仅面临用户的质疑,市场竞争也在加剧。携程、同程旅行和飞猪等OTA巨头正步步紧逼。
根据QuestMobile数据,携程(9961.HK)作为国内最大的OTA平台(即在线旅游平台),2023年3月,活跃用户达8394.1万人,同比增长53.4%;2023年营收达445亿元,其中住宿收入173亿元、交通票务18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3%、123%。飞猪的活跃用户增速同样迅猛,2023年3月,活跃用户为2120.9万,同比增长30%。
与此同时,同程旅行(0780.HK)2023年总交易额2415亿元,同比增长96.8%。截至2024年6月30日,同程旅行年付费用户达到2.3亿,居住在中国非一线城市的注册用户占注册用户总数的87%以上。
而滴滴和美团(3690.HK)等互联网巨头的出行布局也不容小觑。滴滴的服务已延展至订机票、火车票等多元化出行场景。作为“本土生活市场龙头”,美团也覆盖了机票、火车票、酒店、网约车等综合业务。
来源:罐头图库
柏文喜认为,像滴滴、美团等互联网巨头提供了更广泛的服务选项,增加了用户粘性。这可能会影响活力集团的市场地位和用户吸引力,因为用户可能会倾向于选择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平台。活力集团需要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用户便利性和个性化服务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应对这种市场变化。
03
创始人为清华学霸
曾投资美团、UC浏览器
活力集团的联合创始人王江,今年51岁,是清华大学工程物理专业出身的“理工男”。据新媒体“投资人说”报道称,1996年,王江从清华毕业,先在上海西门子工作了五年,随后辞职创业。
2001年,王江正式“出走”西门子,创办了上海岩浆数码,进军当时的新兴领域——手机游戏。四年后,他将上海岩浆数码卖给沈南鹏(现任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这一笔交易让他收获丰厚的同时,也间接成就了沈南鹏的第一次天使投资。
2007年,王江的投资眼光再次显现。这一年,他遇到俞永福(现任阿里巴巴本地生活CEO)。彼时,俞永福正投入打造一款名叫UC浏览器的产品——一款能让用户随时随地“上网冲浪”、还能节省流量的应用。
几次谈话后,王江果断出手投资。2014年,UC浏览器被阿里巴巴以43亿美元高价收购,王江的“火眼金睛”再一次被证明。
来源:罐头图库
2010年,他投资了王兴的美团的种子轮,而这个早期投资让他收获了千倍的回报。投资人也开始称其为“连长”。
除了“慧眼识英雄”,王江也喜欢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上战场”。
2007年,他结识了被称为“毒舌老李”的李黎军,当时李黎军是139邮箱的创始人。两人相识后,2009年9月,王江与李黎军以及另一位好友易兵共同创办了活力天汇(活力集团子公司)。同年,活力天汇推出了移动应用“航班管家”,这是中国首个为旅客提供实时航班动态信息的移动应用。
来源:航空管家
航班管家一经推出便获得市场欢迎。2010年,其激活用户就达到了100万。这一年,红杉资本为航班管家注资500万美元,2011年,经纬创投与Greylock再注入1500万美元,活力集团声名大振。
融资并未止步。2016年,活力集团完成9.33亿元C轮融资,背后有华盖资本、陕西纾困基金等多家机构。然而,随着股权调整,部分早期投资者选择撤资。2017年,活力集团转战新三板挂牌,后于2021年退市。如今,活力集团正筹备香港上市,2024年IPO在即。然而,活力集团估值已降至20.87亿元,相比三年前的高点33亿元下滑了36.76%。
在股东层面,王江担任活力集团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拥有公司16.79%的股份,约35.15%的投票权,成为控股股东。李黎军作为另一位联合创始人,现任非执行董事,其持股15.99%。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易兵则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及高级副总裁,目前持股2.28%。
王江正迎来自己的首个IPO,属于“连长”的资本大考即将揭幕。
你用过“高铁管家”“航空管家”等APP吗?体验感如何?评论区聊聊吧!
赞(4) | 评论 11月15日 21:49 来自网站 举报
-
【“光伏大佬”之女操刀,通威股份50亿行业最大并购案,生变?】
从渔夫到跨界光伏,刘汉元打下了千亿帝国。作者 | 高远山编辑丨武丽娟来源 | 野马财经三个月前,8月13日晚,A股光伏巨头、全球最大电池厂商通威股份(600438.SH) 公告,将计划通过增资及现金收购等方式,合计取得润阳股份不低于51%的股权,交易总计金额不超过50亿元。如若顺... 展开全文“光伏大佬”之女操刀,通威股份50亿行业最大并购案,生变?
从渔夫到跨界光伏,刘汉元打下了千亿帝国。
作者 | 高远山
编辑丨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三个月前,8月13日晚,A股光伏巨头、全球最大电池厂商通威股份(600438.SH) 公告,将计划通过增资及现金收购等方式,合计取得润阳股份不低于51%的股权,交易总计金额不超过50亿元。如若顺利完成,或将是光伏行业史上最大并购案。
然而收购尚未完成,润阳股份这边却传来了泰国工厂停工的消息。
此前就有通威股份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通威现在跟润阳并无股权关系,润阳是否停产是该公司经营的决定。”
11月13日,通威股份公告回应传言,称“截至目前,(收购)相关工作尚在进行中,交易各方仍在持续就交易相关事项进行磋商,不排除原交易方案可能存在调整或终止的风险。”
通威股份还在公告中表示,磋商过程中,交易各方也同步在积极探讨其他整合方案,如有确定进展或变化,公司将及时披露。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通威股份对润阳股份的收购,是创始人刘汉元之女刘舒琪接任通威股份董事长后主导下的一个光伏行业内的“大动作”。
截至11月15日,通威股份报收于26.55元/股,总市值1195.28亿元。
01
全球第五大电池厂
部分工厂停产
润阳股份是一家以高效太阳能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同时涉足工业硅、多晶硅、硅片、组件及光伏电站业务的知名太阳能企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陶龙忠。
根据行业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统计,2023年全球光伏电池出货排名榜单,通威股份第一,润阳股份第五。
经过多年发展,润阳股份在美国、泰国、越南等部分海外市场也建设了富有竞争力的产能布局,能够满足海外市场溯源要求。”
然而,近期由于订单不稳定和市场需求波动,润阳股份在泰国的工厂出现了停工情况。
据“第一财经”报道,润阳股份泰国组件产能共计7GW,目前该公司泰国4期组件厂已停工,其泰国组件厂(一、二、三期)11月共计100多兆瓦产量,销往美国市场。润阳股份泰国电池厂为部分停工状态,偶有1/5左右产能可开启,11月泰国电池片产量约为150兆瓦。
对于停工原因,一方面是光伏行业的起伏导致很多光伏组件企业降低开工率观望价格动态,另外还有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分析,从今年三季度开始,在东南亚设厂的中国光伏企业排产的观望情绪加重,一方面或担忧特朗普可能削减IRA补贴影响订单利润,一方面担心出口光伏产品存在溯源问题。
“新浪财经”报道显示,项目停产后,许多在泰国的中国员工已经回国。
润阳股份部分工厂停工的同时,通威股份对其的收购前景也开始变得扑朔迷离。
02
50亿并购案生变?
三个月前,8月13日,通威股份公告披露,公司拟与润阳股份、上海悦达新实业集团新能源有限公司等润阳股份相关股东、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增资意向协议》。
这笔收购由江苏悦达先行现金增资10亿元,随后通威股份以现金增资的方式进场,同步收购江苏悦达增资10亿元取得的股权,最终合计取得润阳股份不低于51%的股权。
据公开信息显示,润阳股份曾谋求上市,2023年6月29日,公司获得IPO批文。不过此后润阳股份的IPO进程便进入了静止状态。2024年6月,润阳股份IPO注册批文到期失效。
2017年、2019年,悦达新能源、盐城元润分别投资润阳股份2亿元,当时润阳股份处于早期新建产能阶段。经过多轮增资并引入30余家投资基金。2022年底,润阳股份的估值增长到65亿元。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润阳股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7.98亿元、106.17亿元和220.38亿元,实现净利润5.13亿元、4.85亿元和20.39亿元。2023 年上半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52.25亿元至168.27亿元,同比增长69.59%至87.44%;预计实现净利润20.12亿元至22.23亿元,同比增长297.33%至339.16%。
值得注意的是,润阳股份在冲击IPO的过程中,一直被质疑的一点就是作为电池片出货前五的企业,其电池技术已处于掉队状态。同时,润阳股份资金链似乎不太乐观。据《第一财经》报道,今年上半年,润阳股份被曝出员工绩效薪酬停发、子公司裁员等消息。
《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润阳股份资产负债率为79.17%。报告期内合并口径资产负债率高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主要由于可比公司均为上市公司,多使用股权融资方式满足其资金需求。
有投资者对该收购不看好,认为是“加大公司风险”。
也有观点指出,此次收购是本轮周期的首例兼并案例,且为电池龙头厂商收购前五厂商的巨头兼并,行业见底信号再度明确,对于头部厂商来说破产阻力较大,行业内部收购兼并为最优的出清路径,优质资产加速重整,直接优化竞争格局。
来源:股吧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认为,行业低迷周期进行投资或收购或许可以较低价格获得较好资产,特别是目标资产与自有资产存在较大的整合空间、能够优化各自的成本或负债结构。
然而如今随着润阳股份部分工厂停产,这起曾在行业内引发争议的收购案能否继续?
03
“光伏盈利王”前三季度亏损40亿
通威股份的主营业务分为光伏、农牧两大板块。起家的农牧板块包括饲料、食品加工等业务;后来的光伏板块包括高纯硅、电池、组件、发电等业务。
从产业链角度来说,光伏产业链包括上游的硅料、硅片,中游各类电池片、组件,下游电池逆变器及建设运营等环节。
来源:pexels
2006年,通威股份开启跨界转型,进入光伏产业,收购乐山的永祥公司51%的股份,生产高纯晶硅。2013年,在光伏产业链强势扩张,收购合肥赛维百分之百的股权,进入到光伏产业中游电池片的生产领域。2022年8月,通威进军光伏组件板块。
2021年全球光伏行业高速发展,通威股份光伏板块营收增长69.7%达382亿,占营收的60%;农牧板块营收同比增长17.5%,达246亿。
2022年,通威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424.23亿元,实现净利润约257.26亿元,成为光伏行业的“盈利之王”,市值最高突破3000亿元。
不过,龙头的业绩增速有放缓迹象。2023年,通威股份营业收入1391.04亿元,同比下降2.33%;净利润135.74亿元,同比下降47.25%。不过,根据“界面”统计,在63家上市光伏企业中,通威股份仍成为光伏最赚钱的企业,紧随其后的是隆基绿能(601012.SH)2023年归母净利达107.51亿元。
今年以来,通威股份业绩继续遇冷。继上市以来首次半年报出现亏损后,第三季度公司净利润继续亏损8.44亿元。
而从前三季度整体情况来看,通威股份实现营收682.72亿元,同比下降38.73%;净利润亏损39.73亿元。
对此,通威股份董事会秘书严轲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面临当前光伏行业阶段性供需失衡的调整,叠加三季度公司乐山、保山高纯晶硅基地处于丰水期电价,公司高纯晶硅生产成本环比二季度显著降低,高纯晶硅业务实现环比减亏。此外,公司三季度电池业务N型产品出货占比继续环比提升,组件业务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数额环比下降,农牧业务产销两旺,盈利环比提升。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当前硅料市场确实波动还是比较大的,多晶硅价格在短期应该还是受到比较大的供需关系、政策调控和电价波动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可再生能源需求还在不停增长,多晶硅市场只要不发生再生设备或技术不会迭代的话,市场应该还会保持增长。
同时,不少券商研报也对通威股份做出风险提示:注意下游装机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盈利能力下降、扩产项目推进不及预期风险。
一方面,光伏产业的投资回报周期长,一般情况下大概8~10年回本,总有效运营期仅为25~30年。需要大量的初期投资,并且对技术和管理的要求非常高。另一方面,光伏产业的发展受到政府政策的极大影响,如补贴政策、环保规定等,任何政策的变动都可能对企业的经营造成巨大的影响。
来源:pexels
汉能集团创始人李河君在光伏产业低迷时期,投入巨资布局薄膜发电,一举成为全球薄膜发电的第一人。但彼时这一路线并非是行业首选,太阳能发电行业正处于发展初期,技术路径还不清晰,况且,太阳能光伏项目又涉及到巨额贷款,这些都给汉能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不久后,正当李河君描绘未来之际,汉能集团在股票市场上遭到做空跌停,千亿资产瞬间消失殆尽,而后企业自身的问题不断曝光,再也没能翻身。曾经贵为“首富”的李河君和他的薄膜技术探索,在中国光伏史上被视为一个插曲,但就是这个插曲展示了光伏技术变革的残酷性和押注新技术的巨大风险
张毅建议,光伏行业从过去激烈的竞争,到今天遭遇到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这个现象还是比较严重,但是随着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长和技术的不停的推进,在“碳中和”目标之下,光伏行业的前景应该说是值得期待。跨界的光伏企业需要有更多的创新来面对竞争,具有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的企业将会有机会。同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对于光伏长期的基本面来说,是可以期待的。尽管当前会有一些短期的波动和挑战,但是客观来讲,不少企业能不能熬到红利再次释放的时候,也是个问题,所以对于目前激烈竞争的态势,企业还是要做好充足的应对准备,合理管控好自己的产能和销售。
04
从渔夫到跨界光伏
刘汉元打下千亿商业帝国
近两年,得益于光伏行业的火热和自身光伏业务的快速发展,通威股份的市值从2019年的500亿元,暴涨到2021年的2000多亿元。通威集团实控人刘汉元夫妇的身家也水涨船高,2021年达到1200亿元,仅次于四川首富刘永好家族的1250亿元。2022年,刘汉元代替稳坐四川首富20年的刘永好,升至首富之位。
刘汉元曾说:“任何一件事,只要你想清楚了再去做,没有不成功的。”从一名渔夫到光伏大佬,从开始创业时的500元,到如今身价一度千亿,刘汉元用了40年。
来源:罐头图库
1964年,刘汉元出生在四川省眉山县的农村。在四川省水产学院学习淡水养殖的经历,让他为日后的“养鱼”大计奠定了专业基础。因为发明金属网箱养鱼的技术,刘汉元还成为水产养殖界最具口碑和影响力的人。
1983年,凑了500块钱,买了旧钢管、自己焊好铁箱、买了小鱼苗和鱼饲料,刘汉元的创业之路,正式开始了。
1984年,刘汉元发明的“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通过验收,并创造了四川省养鱼高产纪录。之后他又开始研究鱼饲料,1986年刘汉元在老家,和几个伙伴建起了一个渔用饲料厂,这便是通威集团的雏形。
1992年,刘汉元打开市场,将自己的厂子扩大再生产,而他在当地也开出了最具有规模性的工厂,成立了四川通威饲料有限公司。
到了2000年,刘汉元决定开始股份改制,将通威饲料有限公司整体转变为股份公司,开始为上市做打算。
2002年,刘汉元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就读EMBA,并在毕业后连读了DBA工商管理硕士。在此期间,还结识了比亚迪的董事长王传福。坊间有传闻称刘汉元是受王传福的影响才进军光伏行业。
2004年3月2日,通威股份正式在上交所上市。2006年,刘汉元决定进军光伏行业,涉足多晶硅环节。
2008年,通威股份收购四川永祥50%的股份,并于同年11月投产首批2000多吨多晶硅。尽管此后迎来疲软的市场需求,但刘汉元进军光伏领域的野心并没消退。2009年7月,通威股份逆势扩产3000多吨多晶硅,展现了深耕光伏领域的决心。
通威股份从2013年开始涉足光伏组件环节,2016年12月成立高效组件研发项目部,2017年时已正式量产叠瓦组件。2022年,通威叠瓦Terra系列组件还获得法国碳足迹认证。2013年9月并购合肥塞维100%的股份,因此掌握了光伏组件、电池片的关键技术。
2015年和2016年,通威股份先后实现了对旗下通威新能源、永祥股份、合肥通威的百分百控股,一举拿下硅料、电池、光伏电站三项业务。
“二代”刘舒琪上任以来,继160亿元定增计划之后,去年8月下旬,通威股份又抛出两份投资计划。
其一,计划在乐山市峨眉山市投资建设16GW拉棒、切片和电池片项目;其二,计划在乐山市五通桥区投资建设16GW拉棒、切片和电池片项目,两个项目总投资200亿元。至于资金来源,通威股份表示,将合理利用自有资金及金融机构贷款,统筹资金安排,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快速扩张下,通威股份已成为行业龙头。不过,任何产业都会经历波折,任何公司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尤其身处竞争加剧、兼具变化性和周期性特征的光伏行业,通威股份想要继续攻城略地,也面临不小的挑战。
你对光伏行业的前景有何看法?你觉得通威股份“光二代”新任董事长的此次收购前景如何?留言聊聊吧!
赞(2) | 评论 11月15日 21:21 来自网站 举报
-
【紫金矿业黄金被毒贩掠走,312吨黄金储备多少遭盗采?】
70亿买来的金矿,危与机并存!作者 | 于婞编辑丨武丽娟来源 | 野马财经紫金矿业(601899.SH)的“黄金大劫案”还在进行中。11月14日,多家媒体援引《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紫金矿业在哥伦比亚的金矿遭到贩毒集团掠夺,2023年损失超过3.2吨黄金,价值约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展开全文紫金矿业黄金被毒贩掠走,312吨黄金储备多少遭盗采?
70亿买来的金矿,危与机并存!
作者 | 于婞
编辑丨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紫金矿业(601899.SH)的“黄金大劫案”还在进行中。
11月14日,多家媒体援引《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紫金矿业在哥伦比亚的金矿遭到贩毒集团掠夺,2023年损失超过3.2吨黄金,价值约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亿),相当于该矿总产量的38%。
该消息一度登陆微博热搜榜一。不过紫金矿业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盗采确实存在,在2020年紫金矿业进入该矿山前就已经存在,公司也不清楚非法开采的实际数量。“盗采者是打洞进入,实际非法开采数量很难统计,我们也不知道网上流传的‘3吨黄金’是从哪来。”
上述负责人还表示:“盗采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小。”
11月14日晚间,紫金矿业在官网就该事件发布情况说明,称“由于历史原因以及现场条件制约,武里蒂卡金矿被非法采矿组织控制和盗采了浅部部分高品位矿体,给大陆黄金带来了一定的损失,损失的资源确切数量尚需核实。”
来源:微博截图
然而很多投资者并不买账,有投资者认为:“影响小??轻飘飘的解释,不说这种情况带来的长期损失如何评估?整个矿会不会都折进去?”还有投资者戏谑:“哈哈,黄金会自己跑路的”“问题丢给毒贩了”。
来源:股吧
不过也有投资者表示,这都已经是2023年的事了,“拨开标题吓死人,仔细一看很虚惊,还好还好!”
来源:股吧
二级市场方面,11月14日,紫金矿业报收于15.61元/股,跌2.44%,总市值4148.81亿元。
01
紫金矿业在海
“黄金大劫案”
紫金矿业黄金被掠夺事件发生在哥伦比亚,据悉,近年来,在金价不断创历史新高的推动下,南美洲的非法金矿开采活动有所扩大。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哥伦比亚当地滋生出了一批非法矿工,他们从“海湾帮”(Gulf Clan)那里获得进入矿道的途径、保护和设备。“海湾帮”是一个约有7000人的武装民兵组织,他们沿着通往美国的路线贩运可卡因和移民。该组织为非法矿工占领紫金矿业的矿道,以换取一部分“战利品”。
在金矿的矿道中,双方冲突激烈,紫金矿业的安保人员还要在幽闭的通道中抵御投掷过来的爆炸物和AK-47突击步枪射过来的子弹。
2023年有两名金矿安保人员遇害,另有数人受伤。而在2023年5月,紫金矿业也曾公告披露了该事项。
报道显示,在紫金矿业的矿山以及哥伦比亚其他地方均有非法矿工和“海湾帮”在活动,哥伦比亚没有能力将这些非法矿工从“地下战场”中清除出去。当时甚至“和稀泥”,希望避免可能危及平民的暴力冲突。
非法矿工从山上一系列小屋进入紫金矿业的矿区,而当地矿山已经开始像瑞士奶酪一样,纵横交错的简易通道和隧道从大约380个地面入口通向地下。
02
70亿元收购的金矿
还有312吨黄金储量
此次身陷黄金被掠风波的是紫金矿业控股子公司大陆黄金。大陆黄金是哥伦比亚的一家大型金矿公司,是紫金矿业于2019年12月斥资13.3亿加元(约合70.3亿元人民币)收购而来。
2020年,紫金矿业完成对大陆黄金69.28%股份收购,大陆黄金100%持有哥伦比亚武里蒂卡金矿权益,这座金矿也是大陆黄金的核心资产。
当时紫金矿业的公告称,收购将为公司带来强劲的利润和现金流。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成为哥伦比亚最大的独立金矿。同时,紫金矿业也将增加矿山黄金产量约20%。
根据紫金矿业官网,武里蒂卡金矿目前金资源量达312吨,平均品位为6.75克/吨。
来源:紫金矿业官网
但值得注意的是,收购同期《金融时报》就曾指出,这个项目并非没有问题,去年(2018年),枪手在两起袭击案中杀死了四名雇员;而“路透社”则援引大陆黄金一位高管的说法称,“紫金矿业在哥伦比亚毫无经验,我们过去显然有过一些事故”。
显然,紫金矿业是看中了武里蒂卡庞大的黄金储量,这才铤而走险拿下了这一项目。未曾想积聚的风险,终于在2023年爆发。
03
对业绩影响几何?
紫金矿业回应哥伦比亚黄金被掠对业绩的影响不大,其实也是有数据依据的。
2023年紫金矿业营收2934亿元,净利润211.19亿元,而武里蒂卡金矿的年营收为37.5亿元。其收入仅占紫金矿业总营收的1.2%。
不过,武里蒂卡对于紫金矿业整体金矿布局的意义,也确实不像数字呈现出的无足轻重。
紫金矿业的营收构成中,除了金还有白银、铁矿、铜、锌/铅等金属,其中黄金业务销售收入占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的46.5%,毛利占集团毛利的28.3%。毛利占比更低的原因则是与金相关业务中,毛利率较低的加工、冶炼和贸易收入占了大头。
因此单把任何一座公司旗下金矿的利润拿出来与公司总利润进行对比,得到的结果都不会太突出。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武里蒂卡当前的金资源量为312吨,占公司总量的10%,2024年前三季度大陆黄金对黄金产量7.5吨,占公司去年总黄金产量的13.82%。
紫金矿业主要的黄金矿山中,矿产金和权益产金最多的就是武里蒂卡。那么武里蒂卡对紫金矿业而言,就不再显得可有可无。
来源:罐头图库
不过紫金矿业方面也表示,“我们在哥伦比亚矿的核心区还是在自己手里,去年采了8吨多,今年到现在也完成了任务,不受影响,不过,外围可能是会有被盗采的。”
实际上,在此次事故发生前,紫金矿业与董事长陈景河进入公众视野还是因为在国内外大举买矿。在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国际金价低迷的背景下,2022年陈景河曾多次逆势出手。
而除了铜矿、金矿外,紫金矿业的野心还扩展到了新能源领域。“我们争取到2025年要成为全球重要的锂供应商,镍、钴、铂族等金属也在布局中。”陈景河曾表示。
不到30年的时间里,紫金矿业已经从一家县级企业发展为如今超4000亿市值的跨国巨头。
但不断地扩张和并购,也给紫金矿业带来了各种不同形式的风险。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认为,全球产业布局的企业都免不了受到地缘政治等风险的影响,而通常跨国企业也都会聘请风险评估机构等进行事前评估以及后续保障,因此虽然在消息面上会对短期形成一定波动,但如果紫金矿业也采用了大型跨国企业在风险管理上的策略和工具的话,中长期的风险应该已经被提前纳入考量。
在沈萌看来,任何跨国企业都有必要评估潜在市场具有的各类风险,不仅是矿业资源,其他行业都可能面临同样的各类型潜在利益冲突。
紫金矿业在最新回应中称,公司及大陆黄金坚持与非法采矿活动作斗争,在当地军警、安保人员及项目员工的共同努力之下,矿山虽然受到非法采矿的影响,但安全仍然处于可控状态,黄金产量持续上升。
你怎么看紫金矿业黄金被贩毒集团掠夺事件?评论区聊聊吧。
赞(4) | 评论 11月14日 21:47 来自网站 举报
-
【翰宇药业前总裁被判3年半,与“胡润富豪”共事16年!】
16年“老臣”挪用资金被判刑。作者 | 赵普编辑丨高岩来源 | 野马财经药企反腐领域又一重案在近日迎来终审。自称“中国合成多肽第一股”的翰宇药业(300199.SZ)举报前总裁挪用资金一案获终审判决,公司原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袁建成犯挪用资金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翰宇药业表示... 展开全文翰宇药业前总裁被判3年半,与“胡润富豪”共事16年!
16年“老臣”挪用资金被判刑。
作者 | 赵普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药企反腐领域又一重案在近日迎来终审。
自称“中国合成多肽第一股”的翰宇药业(300199.SZ)举报前总裁挪用资金一案获终审判决,公司原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袁建成犯挪用资金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翰宇药业表示,案件为公司内部自查发现并向公安机关报案,袁建成已于2019年8月从公司离职,自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之后,公司已经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计提了相关费用。
来源:公司公告
根据翰宇药业披露信息显示,袁建成年薪待遇一度高达200万元以上,甚至超过董事长。但高薪的袁建成却还要挪用资金,最终被公司举报,迎来”铁窗生涯“。
而翰宇药业从2018年开始出现业绩“滑坡”,如今仍未扭亏。截至11月14日收盘,翰宇药业股价12.07元/股,总市值106.6亿元。
01
挪用资金归个人使用,
百万年薪还不够?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案件在审理期间可谓“一波三折”,根据公告信息,袁建成被翰宇药业举报,在2022年1月25日,就已经因涉嫌职务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后在2022年2月15日,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简称“公诉机关”)以袁建成犯挪用资金罪,向南山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袁建成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司资金归个人使用,数额巨大,应当以挪用资金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犯罪行为被定性后,翰宇药业在2023年1月18日公告,袁建成被一审法院认定非法挪用公司资金1685 万元,构成挪用资金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但袁建成选择上诉,2023年9月13日,翰宇药业又公告显示,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撤销一审判决,发回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重新审理。直到今年7月3日晚间,翰宇药业公告称,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再次做出判决:被告人袁建成犯挪用资金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对此,袁建成选择再次上诉,但这次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了上诉,维持原判,此为终审判决。
据翰宇药业披露信息,袁建成所涉犯罪行为发生在6年以前,也就是2018年左右,此时距离他2004年进入翰宇药业旗下公司已经15年左右。
“野马财经”梳理发现,袁建成2004年就曾入职翰宇药业的关联公司深圳市翰宇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简称“翰宇生物”),历任副总裁、董事等职务,2005年后,加入深圳市翰宇药业有限公司历任副总裁、总裁。
截至2019年离职,袁建成在翰宇药业约16个年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翰宇老臣”。
来源:翰宇药业
2011年,翰宇药业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自称“中国合成多肽第一股”,袁建成也由副总裁升任总裁,并担任董事。在翰宇药业的期间,他的最高年薪是2015年的237.8万元。
公开数据显示,袁建成在2011年后逐步“涨薪”。从2011年到2015年,袁建成的年薪从72.89万元逐渐上涨至2015年的237.8万元。
随后在2016年~2018年,袁建成的年薪开始波动,分别为209.98万元、211.62万元、196万元。2019年8月袁建成离任,在离任当年(2019年)的薪酬显示为66.7万元。
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11年~2018年,袁建成在翰宇药业的薪酬合计超过1000万元。
来源:公司财报
但相比袁建成涉案资金,上述合计超千万的薪资并不算多。
在2022年1月翰宇药业公布的《关于公司原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公告》中显示,袁建成所涉及的职务犯罪资金中,已被追回的多达3600余万元。
02
从连盈7年到连亏7年,
翰宇药业为何“滑坡”?
翰宇药业实控人为曾少贵、曾少强、曾少彬三兄弟,其家乡在广东普宁市,大哥曾少贵1968年出生,今年56周岁,也曾入围“胡润百富榜”。
从上述履历不难看出,曾家三兄弟和袁建成至少搭档了16年。据可查数据显示,翰宇药业2011年公司上市后至2017年,连续7年盈利,扣非后净利润从6780万元涨至约3.2亿元。
这期间,曾少贵三兄弟分别任董事长、副董事长,袁建成任董事、总裁。
但翰宇药业的盈利周期并未熬过“7年之痒”,从2018年开始,翰宇药业开始频频亏损。巧合的是,根据翰宇药业披露信息显示,袁建成犯罪行为的时间也在2018年前后。
来源:东方财富网
据“界面新闻”报道称,翰宇药业2015年收购的成纪药业在2018年“爆雷”,同年翰宇药业业绩增长停止并由盈转亏。2018年,翰宇药业实现营收12.64亿,但净利润亏损3.41亿。
2018年业绩亏损后,袁建成在2019年离任总裁岗,在他离任的同年,翰宇药业有4位副总裁也离任了,而他们的到期时间和袁建成一样,都是2021年11月28日。
袁建成为首的总裁团队集体“早退”,让翰宇药业的运营再增动荡,2019年翰宇药业扣非后净利润亏损扩大到9.21亿元,成为上市至今亏损最大的一年。
来源:公司财报
进入2024年,这种状况并未改变.翰宇药业2024年前3季度营收约3.75亿元,同比下滑6.56%;扣非净利润亏损约9358万元,虽然仍未盈利,但同比亏损额已经有所减少。
此外,截至2024年第3季度末,翰宇药业的货币资金约为1.38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约1.35亿元,而短期借款5.46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3.4亿元。翰宇药业的资金情况让人担心,也早就受到深交所的关注。
来源:东方财富网
翰宇药业此前在回复深交所问询函时表示,公司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是由不同到期时点的多项借款构成,且各项借款到期后,可分别正常续借,因此借款到期后偿还压力较小。
“截止5月末,公司2024年已到期的短期借款陆续完成了续借,并新增一家银行授信已陆续落地实施,2024年6-12月内即将到期的短期贷款与合作银行进行了充分沟通,续贷业务正常推进中。”翰宇药业表示。
03
“减肥神药”技术4500万转让,何时扭亏?
在业绩下滑的现实面前,翰宇药业正准备转让技术成果获取流动资金。
翰宇药业在多肽制药产业链上扮演的是多肽特色原料药供应商的角色,公司还有多种上市制剂产品,其销售收入也多来源于销售制剂和原料药,其中包括有“减肥神药”之称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
据介绍,翰宇药业正在研发和准备销售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减重适应症),这是减重市场上前景较大的一种药品。6月25日,“减重版”司美格鲁肽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GLP-1RA周制剂(即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获批在中国上市。
显然,这对于改善翰宇药业未来业绩是一则利好,但此前的一则关于该药品的合作协议却显示,翰宇药业要将该药品的部分技术成果转让,其中关于“转让”的说法引发关注,其技术成果的“所有权”到底属于谁出现了矛盾。
具体来说,翰宇药业在5月29日公布了与浙江三生蔓迪药业有限公司(“三生蔓迪”)关于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减重适应症)的合作协议,约定三生蔓迪在约定的特定区域内代理销售翰宇药业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并按照约定标准给予翰宇药业两位数的销售提成。
来源:翰宇药业
此外,三生蔓迪还会在不同阶段向翰宇药业支付里程碑付款、独家采购价。双方约定,里程碑付款最高不超过2.7亿元,其中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临床前技术成果的转让对价款为4500万元。
虽然金额不算大,但“技术成果转让”却引发深交所关注,其在问询函中对此交易提出多个疑问,要求翰宇药业“说明技术成果转让的具体含义”。
对此,翰宇药业回复称,“技术成果转让”是指翰宇药业在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减重适应症)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许可后,将该产品特定区域内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转让给三生蔓迪,“公司仅将此部分区域的上市许可持有转让给三生蔓迪,其专利、所有权等仍属于公司。”
有投资者注意到,该回复与此前翰宇药业公布的合作协议内容并不一致。
之前翰宇药业在合作协议的“合作范围”一项中表示,翰宇药业将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临床前技术研究成果资料交付给三生蔓迪,三生蔓迪收到该资料后“即代表该等技术成果的所有权已转移至三生蔓迪”。
来源:公司公告
投资者对两种不同的表述感到疑惑,“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技术成果所有权究竟转移还是不转移?”
翰宇药业在回复投资者上述疑惑时表示,关于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临床前技术研究成果转移问题,以回复问询函中的内容为准,“其底层逻辑就是三生蔓迪帮我们在特定区域销售该产品,专利、所有权还是在我们公司。”
在投资者关于上述技术成果“到底会不会转移”的追问下,该董秘表示,还是有一些资料会分享,但是否为“转移”请投资者自行判断。
上述疑问还在投资者心中盘旋,翰宇药业实控人却又有了“新操作”。
据翰宇药业6月25日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之一曾少彬因个人资金需求,将其持有的300万股公司股票质押给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质押期限为1年。
截至该公告日,翰宇药业控股股东、实控人曾少贵、曾少强、曾少彬三人累计持有翰宇药业2.03亿股,持股比例为23.02%。其累计质押持股91.32%,占公司总股本的21.03%。
今年3月7日,曾少贵与兄弟曾少强将合计持有的公司3260.48万股股份转让给了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高新投”),转让目的是为了抵偿债务。
此外,据《长江商报》报道,2019年至2024年1季度,曾少贵三兄弟通过转让或减持手中的翰宇药业股份,合计套现约15.95亿元。
转让、减持、质押,翰宇药业未来的盈利突破口在哪?
赞(1) | 评论 11月14日 20:45 来自网站 举报
-
【双十一观察:“冠军”淘天份额萎缩,“亚军”京东稳健,抖拼增速放缓】
2024年“双11”主要平台家用电器行业销售额,京东以44%占比位居第一。作者 | 周若涵编辑丨高远山来源 | 野马财经2024年的“双11”,京东赢麻了。随着第16届“双11”落下帷幕,在这个渐趋“安静”的节日,传统电商越来越显露出“后劲”和“爆发力”,而京东的数据表现格外“亮... 展开全文双十一观察:“冠军”淘天份额萎缩,“亚军”京东稳健,抖拼增速放缓
2024年“双11”主要平台家用电器行业销售额,京东以44%占比位居第一。
作者 | 周若涵
编辑丨高远山
来源 | 野马财经
2024年的“双11”,京东赢麻了。
随着第16届“双11”落下帷幕,在这个渐趋“安静”的节日,传统电商越来越显露出“后劲”和“爆发力”,而京东的数据表现格外“亮眼”。
据京东“战报”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23:59,2024年京东“双11”购物用户数同比增长超20%,京东采销直播订单量同比增长3.8倍。超1.7万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5倍,超3万个中小商家成交额同比增长超2倍。
对比常年一枝独秀的天猫淘宝,京东这次虽然位居第二,但其与天猫淘宝的差距已经大大缩小。“星图数据”显示,2023年“双11”期间,天猫渠道销售额占比最高,为60.02%。而2024年,“复旦消费大数据实验室”数据显示,天猫淘宝的市场份额仍位列第一,但有所缩减至38%。京东紧随其后,整体市场份额为20%。其后抖音为13%,拼多多为10%。
据新媒体“晚点”报道,抖音电商今年一季度增速降到50%,而且还在逐渐放缓。据“复旦消费大数据实验室”统计,2024年双十一期间,抖音销售额增速为22%。拼多多增速在今年一季度也明显放缓,不足 30%,未达内部预期。“复旦消费大数据实验室”显示,此次双十一拼多多销售增速为19%。
图源:复旦消费大数据实验室微信
过往,服饰一直是淘宝天猫的成熟行业,2024年淘天集团数据显示,“双11”期间,依然有7062个服饰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翻倍,66个品牌破亿元。而这个“双11”,京东的服饰行业成绩也不错:羽绒服、冲锋衣、保暖内衣、羊绒衫、儿童雪地靴等成交额同比增长均超100%;瘦瘦靴、豆豆鞋、棉靴增长超2倍;帽子、围巾等保暖配饰超300个品牌增长翻倍。
家用电器行业更不必多说,在京东擅长的领域,“复旦消费大数据实验室”数据显示,2024年“双11”,主要平台家用电器行业销售额占比,京东以44%位居第一,淘天系以32.3%位居第二,两大电商平台几乎占据八成市场份额。
在众多平台和大主播卯足了劲在拼的“双11”,京东是如何杀出一条血路的?
01“又便宜又好”是王道
能迅速抓住消费者的目光,“又便宜又好”是京东在此次“双11”大获成功的重要手段。
实际上从2023年初,京东就已经重拾低价策略,并且成功打造了一种全新的“京东式低价”,从“便宜”和“好”两个维度同时发力。
简单来说,即京东通过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整体的经营效率,把效率提升带来的利益,让渡给卖家和消费者,从而实现多方共赢。
至于如何在低价中淘到品质好货?今年“双11”启动会上,京东的采销员工从幕后站到了台前。据悉,京东的采销人员一手负责采购,通过市场调研和专业判断,引进和维护优质的品牌厂商和渠道资源,通过沟通谈判,最大化争取合理的采购成本-返点-费用-促销-新品首发等相关支持;一手负责销售,帮助品牌厂商制定有效的销售策略,最大化提升销量,也协助品牌产品的操盘和竞争策略,确保价格竞争优势。
甚至为了追求物美价廉,京东采销检测产品质量的“重复性动作”动辄成百上千次。
采销是京东实现“又便宜又好”的王牌,在采销和各工作人员的配合下,京东既能降低成本,还能同时赋能品牌方、消费者,实现真正的“消费者多一个购物渠道、品牌方多一个销售渠道”。
京东集团CEO许冉也表示,采销团队是京东保障商品价廉物美的守门人。他们对行业乱象从不妥协,目的是把价格打下来,把品质提上去,把实惠给到消费者。
许冉还宣布,未来三年京东将招募至少1万名采销,致力于从全球各地为消费者寻找“又便宜又好”的商品。
作为“又便宜又好的平替”趋势见证人,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新农人大萌对此深有感触,他提到,国产优质水果能被更多消费者了解,离不开京东的支持,“这些年,京东超市采销团队源头直采,帮助我们将品质更高、价格还便宜的牛油果卖向全国。”
商品又便宜又好,自然不愁销量。据最新“战报”,这个“双11”,京东保暖服饰成交额同比增长翻倍,包括羽绒服、冲锋衣、保暖内衣等;519个家电家居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200%,AI电脑、AI手机等多个AI硬件品类成交额均超100%;京东超市组合套装总体成交额同比增长超50%。
02
以品质做基石
接住“泼天富贵”
今年“双11”京东为什么卖的这么好?除了自身平台产品“又便宜又好”外,还有不少环境因素的加成。
首先是今年年初,商务部就确定2024年为“消费促进年”,定下了整个2024年消费回暖的基调。
政策支持带来的效果不言而喻,“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全国邮政快递业揽收快递包裹31.61亿件,日均揽收量与2023年国庆假期相比增长28.4%;投递快递包裹31.2亿件,日均投递量与2023年国庆假期相比增长26.7%,有效助力消费市场恢复扩大。
如今“双11”电商取得好的成绩,也是整个市场消费回暖的延续。
而在“消费促进年”的主要措施和目标中,“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被摆在了重要位置。汽车、家电、家居是传统消费的重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其中,为促进家电消费,商务部将持续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完善废旧家电回收体系,实施家电售后服务提升行动。
这一基调下,2024年8月,家电国补政策开始实施。家电国补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家电市场的消费升级,提高消费者购买新家电的积极性,支持环保和节能产品。通过补贴政策,鼓励消费者更换老旧电器,推动绿色消费和节能减排。
其中,国家对于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热水器、油烟机、家用灶具最高可享 20%的补贴,也就是打八折,支付时可立减,每件最高补贴最高2000元。
而作为“国补”政策的重要承接平台,京东目前开启了超20省市家电换新活动专题页面。结合不同地区的补贴政策,持续通过加大备货、品类扩容、新品上新、组合优惠。
此次“双11”,全国超过90%的县域农村地区均有消费者通过京东进行以旧换新,大屏电视成为换新首选,扫地机器人、烘干机等在内的519个家电家居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200%,AI电脑、AI手机等多个AI硬件品类成交额均超100%。
图源:电梯广告
一边是政策利好,另一边,部分电商头部主播却没有接住这波“富贵”,出现了频繁的“塌房”。
先是“疯狂小杨哥”,中秋节前其在主推“香港美诚月饼”。直播过程中,“疯狂小杨哥”称其是“高端月饼,香港月饼”,里面有黑松露原料,经米其林大师调制。然而媒体报道,据多名代理商爆料,美诚月饼在中国香港并未开设门店,后续该月饼也因价格虚高,引发消费者不满和投诉。合肥市场监督部门立案调查三只羊公司后,决定对后者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共计6894.91万元,并责令后者限期整改,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此后,随着“疯狂小杨哥”与“快手一哥”因大闸蟹引发矛盾,辛巴在直播中指责小杨哥及其团队模仿其商业模式,并爆料小杨哥团队存在售后问题。“女主播沫沫事件”也进一步损害了小杨哥的形象,“疯狂小杨哥”的账号甚至被停播,大量粉丝流失,掉粉数百万。
在2024年“双11”期间,疯狂小杨哥并没有直播。作为“抖音一哥”,疯狂小杨哥的粉丝数量超过1亿,去年“双11”期间,疯狂小杨哥在抖音直播四天,贡献了约6亿元GMV。
如今疯狂小杨哥缺席“双11”,其巨大的粉丝群体承载的购买力势必会“分流”至其他或电商平台。
实际上不只是疯狂小杨哥,曾经被大家称为“电子兴奋剂”的东北雨姐也在“双11”期间被打假。东北雨姐在抖音平台的粉丝数量超2000万,其售卖的红薯粉条,被打假博主检测发现根本没有红薯成分,主要成分是成本更低的木薯粉。有媒体报道,东北雨姐在直播中承诺“假一赔万”,但实际上这些承诺并未得到有效执行。最终,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发现,东北雨姐的宣传与实际产品成分不符,属于虚假宣传。
甚至形象和口碑都颇被市场认可的董近期直播也频频“翻车”,如在出现知识性错误,例如错误地称居里夫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并发明了X光机,遭遇网友质疑;再如其在直播中对比烧麦和包子时,对蒙古烧麦的描述不当,称其为“没包好蒸裂开的包子”,引发了网友的不满。而董目前个人账号和“与辉同行”抖音账号的粉丝数均超过2000万。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对“央广网”表示,宣传在直播带货当中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像线下实体店的货架销售那样可以自主地去选择,也不像传统的电商购物那样可以去搜索的选择,在直播带货的这种模式当中,它完全要依赖主播的这种宣传推荐,才能做出购买的选择。目前关于里的宣传,主要是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它进行一般的监管,虽然里的这种宣传同样可以起到广告宣传的效果,但是目前它并没有纳入更严格的广告监管的范畴。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商业逐利特性和部分主播并不专业的团队,使得一些主播“塌房”成为非偶然事件。而京东今年“双11”把营销亮点直指塌房大主播,放言“采销从不玩虚的”。
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京东因“产品品类”、“补贴力度”、“服务质量”、“信息安全”等方面优势明显,不但接住了国补的政策利好,也接住了“塌房”大主播的“泼天流量”,在2024年的“双11”销售数据再创新高。
03
电商回归货架
大主播接连出现“塌房”,“老牌电商”京东再次崛起,在行业人士看来,这似乎也预示着,电商终究要回归货架,商业也必将回归本质。
与以媒体内容为基础,通过内容吸引流量,再由平台算法推到相应人群进行商品销售的内容电商不同,货架电商是以商品货架为主,产品相对丰富,用户通过搜索关键词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然后进行购买。
在过去几年,内容电商在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不少大主播因其新颖形式和互动性吸引了大量用户。但近年来其增长速度明显放缓。2023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增速降至35.2%,“艾瑞”数据预计,2024-2026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进一步降至18%。直播电商的“黄金时代”似乎正渐行渐远。
在行业人士看来,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经济形势和消费习惯的转变,消费者逐渐变得更加理性,对夸张宣传和冲动消费的容忍度降低。这导致直播电商的“表演性”宣传方式不再有效,商家和平台开始面临信任危机。
而随着直播电商的热度下降,传统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等重新获得关注。
“复旦消费大数据实验室”数据显示,从销售额份额来看,今年“双11”天猫淘宝占比为38%,京东为20%,抖音为13%,拼多多为10%。可以看到,货架电商的整体占比还是高于内容电商,且京东整体市场份额有所提升。
实际上,与新兴的内容电商不同,货架电商本身无论是在质量管控还是售后服务都非常的成熟和专业。以京东为例,京东有严格的供应链管理和商品审核机制,与各大品牌和供应商有稳定的合作关系,努力确保销售的商品的品质和真实性。同时,京东也提供消费者保护政策,如假一赔十等,以确保消费者的权益。
知名营销专家李克在其自媒体视频中提到,直播带货这一盘生意已经掉头向下了,未来回归货架电商是必然的。
今年京东“双11”的大获成功,似乎也在印证这一预测。
你今年“双11”“剁手”了吗?体验如何?评论区聊聊吧。
赞 | 评论 11月14日 14:49 来自网站 举报
-
【月之暗面估值240亿,创始人却被前投资人告上国际仲裁庭!】
创业者与投资人的“相爱相杀”,照进现实?作者 | 刘俊群编辑丨刘钦文来源 | 野马财经一场创业者与投资人“相爱相杀”的现实大戏,正在上演!11月11日,据新媒体“36氪”报道称,国内AI圈的“明星”——Kimi母公司月之暗面的创始人杨植麟、联合创始人兼CTO张宇韬,近日被他们的前... 展开全文月之暗面估值240亿,创始人却被前投资人告上国际仲裁庭!
创业者与投资人的“相爱相杀”,照进现实?
作者 | 刘俊群
编辑丨刘钦文
来源 | 野马财经
一场创业者与投资人“相爱相杀”的现实大戏,正在上演!
11月11日,据新媒体“36氪”报道称,国内AI圈的“明星”——Kimi母公司月之暗面的创始人杨植麟、联合创始人兼CTO张宇韬,近日被他们的前公司北京循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循环智能”)的多位投资人在香港提起仲裁,相关申请已递交至香港国际仲裁中心(HKIAC)。
循环智能是杨植麟和张宇韬初次创业项目,成立于2016年,专注B端智能服务。不过,真正让杨植麟声名大噪的,是他的“二次创业”——成立于2023年的月之暗面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月之暗面”)。
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月之暗面估值一路飞升,已经突破了3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0亿元),背后更是汇集了腾讯、高榕创投、阿里巴巴等重磅投资者。
与此同时,循环智能的部分投资人“坐不住了”。此次仲裁的原因在于,杨植麟和张宇韬等人在未获得5家投资方的同意豁免书之前,就已启动融资并创立月之暗面。
对此,杨植麟和张宇韬委托的铭德律师事务所回应称:“我们认为该事项既缺乏法律依据,也不具备事实基础,本所将依法提出抗辩。”
估值的火箭式攀升,让月之暗面站在了舞台,但其背后波云诡谲。创业者和老投资人间的这场“角力”,究竟是为了什么?
01
90后“AI大佬”二次创业
前投资人:“我不同意”!
要说这场“纠纷”大戏,还得从被誉为“中国大模型90后第一人”的杨植麟说起。
1993年出生的杨植麟,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博士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语言技术研究所。他拥有丰富的大模型实战经验,曾先后参与国外的Google,国内的盘古NLP、悟道等知名大模型的研发。
来源:《中国企业家》 视频截图
年轻有为的学霸背景加上深厚的技术功底,让他成为了国内大模型圈的“新星”。2016年,杨植麟携手清华校友陈麒聪、张宇韬成立了循环智能,面向B端市场提供会话智能解决方案。三人创业之初分工明确:陈麒聪任CEO,张宇韬任CTO,而杨植麟主要负责AI和产品等业务,更多承担的是首席科学家的角色。
循环智能一路走得顺风顺水。据“企查查”信息显示,公司自成立以来获得了多轮融资,其主要投资方包括博裕资本、红杉中国、万物资本、真格基金、金沙江创投、靖亚资本和华山长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山长盈”)等公司。
公司最新一轮融资是在2021年12月20日完成的C轮融资,彼时,循环智能的估值达到约2亿美元。
2021年9月,循环智能的股东结构发生变更,持股主体从杨植麟、陈麒聪、张宇韬三人调整为“北京睿科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北京睿科伦”)100%持股。当前,北京睿科伦由三人分别持股27.19%。据“企查查”显示,穿透公司股权后发现,陈麒聪为循环智能的实际控制人。
来源:罐头图库
然而,从2021年年底至今,将近三年时间内,循环智能并未公布新的融资。另一边,杨植麟与循环智能投资人之间的分歧在2023年后逐渐浮现。据“36氪”报道称,早在2024年上半年,循环智能的几位投资人就曾给杨植麟发送过律师函,也有不少知名投资人参与其中的斡旋和调解,但事实来看,“双方并未和解”。
直到近日,循环智能前投资人正式对创始人杨植麟、联合创始人兼CTO张宇韬提起了仲裁,此次申诉的投资方包括金沙江创投、万物资本、靖亚资本、华山资本和博裕资本。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起申诉的并非所有循环智能的所有投资人。红杉中国、真格基金和华山长盈等前投资人并未参与。
老股东意见并不一致背后,事关杨植麟创立的另一家公司月之暗面。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分析道,随着新公司月之暗面估值的迅速膨胀,其成长性已远超循环智能,且部分原投资机构未能参与到新公司的投资中,这可能导致前投资人对股比不满。
02
月之暗面估值240亿
仲裁影响几何?
2022年11月,ChatGPT横空出世引发AI浪潮,杨植麟看准了时机,着手筹备月之暗面的创立。他曾在接受“腾讯新闻”采访时曾坦言,时间窗口很短,资本和人才资源都极为紧俏,必须抓住时机。2023年2月,他迅速推进第一轮融资,并称:“如果延迟到当年4月就没有机会了。”
2023年3月,杨植麟推出了主攻C端的AI大模型公司——月之暗面。很快,月之暗面旗下的Kimi智能助手成了爆款,带有长文总结、联网搜索、数据处理等6项功能,更支持20万汉字输入。月之暗面的估值也因此坐上“火箭”,不到2年的时间内冲到了33亿美元。
此次未参与申诉的红杉中国和真格基金,均参与投资了新公司月之暗面的融资。据“企查查”显示,2023年6月,月之暗面完成了20亿元天使轮融资,红杉中国、真格基金、今日资本等加入。同年7月,A1轮融资由美团龙珠领投。
2024年2月,月之暗面完成了一轮超10亿美金的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红杉中国、美团、小红书等参与其中,将月之暗面的估值推高至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2亿元),成为国内大模型赛道上估值最高的“独角兽”。
8月,月之暗面公布B轮融资,融资额超3亿美元,参与投资的机构包括腾讯投资、高榕创投和阿里巴巴,投后估值3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0亿元)。
据“企查查”显示,截至2024年11月12日,杨植麟持股78.97%,是月之暗面的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联合创始人周昕宇、吴育昕、张宇韬和汪箴分别持有10%、5.957%、5%和0.075%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月之暗面的10亿美金融资中,仅阿里巴巴就投入了近8亿美金。而促成杨植麟与阿里合作的,是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前主管合伙人张予彤,她也曾是循环智能的天使投资人。
来源:钛媒体
但金沙江创投的另一位合伙人朱啸虎对大模型的态度却较为谨慎,公开表示不会投资当前国内的大模型公司。2024年他在采访中指出:“杨植麟在科研上很有实力,公司在国内大模型上是领先的。但商业化方面还需证明价值,如果能超越开源,团队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
据“第一财经”报道称,月之暗面成立之初,金沙江创投、博裕资本等机构由于不看好通用大模型而没有跟进。
对于前投资人提起仲裁的理由,深圳北山常成基金投研院执行院长王兆江表示,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杨植麟和张宇韬,在未获得循环智能投资人的同意豁免书之前,就已启动融资并创立月之暗面,导致部分投资人心生不满。
来源:罐头图库
张孝荣进一步解释称,豁免书在投资协议中通常是一个重要的文件,主要用于确保当创始人或核心成员启动新项目或接受其他投资时,前期投资人的利益不受侵害。具体来说,豁免书意味着前投资人同意放弃某些限制条款,例如竞业禁止或优先权,从而允许创始人开展新业务或接受其他资本支持。
从投资人的角度看,“豁免同意书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否则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的契约形同虚设。如果创业者没有取得前投资人的同意豁免书,就进行新的创业融资,对原投资人来说是不公平的。”王兆江进一步表示,且不说创始人能力和精力有多强,但只要一心多用,就会打乱原投资人对项目的预判和计划。
王兆江认为,如果月之暗面估值上升过快,会产生资本虹吸作用,对循环智能的估值产生压制。投更好的项目,是资本的天性;其次,创始人的精力将更偏重资本投入更高的项目;还有更严重的情况就是,原项目做的粗糙而没有竞争力,导致项目退出难,对资方的潜在损失可能是很大的。
来源:罐头图库
不过,也有一些投资机构选择先投资,后续再解决豁免问题,并设置赔偿措施来应对风险。王兆江表示,这种方式对投资人来说是可行的,本质是风险对冲。如果不投,可能会错失机会,如果出现风险冲突,也有缓冲余地。
不过,广东金桥百信律师事务所罗建欣律师表示,若公司章程和股东协议没有明确要求豁免函,杨植麟的操作或许并不违规,更多是与原投资人的纠纷。
关于对月之暗面的影响,罗建欣律师则认为,若投资人在明知豁免函缺失的情况下选择投资,事后追责难度较大。目前仲裁对月之暗面影响有限,但若创始人被判高额赔偿,或将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
03
3位产品负责人相继离职
Kimi的商业化难题如何破解?
尽管杨植麟的仲裁风波闹得沸沸扬扬,资本市场依旧对月之暗面充满信心。除了在一级市场成功吸引了20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外,在二级市场上,月之暗面也掀起了“Kimi概念股”涨停潮。
自3月19日起,月之暗面的投资方九安医疗(002432.SZ)股价起飞,从当日开盘41.96元/股,在4个交易日内一度涨至最高54.98元/股。此外,华策影视、掌阅科技、中广天择等公司的股价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Kimi概念股在资本市场表现抢眼,相关公司股价大幅上涨,反映出市场对其前景的看好。”张孝荣表示。
来源:罐头图库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月之暗面,说到底还是大模型公司,如何盈利仍是公司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表示,大模型商业变现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企业通过大模型平台使用费变现,采取按使用时间计费或按信息量计费,主要面向个人用户;二是企业通过大模型App应用定制化开发和部署收费变现,主要面向企业用户;三是通过广告等增值服务变现。
在2024年5月16日的“奇绩创空间”活动上,杨植麟也曾表示过对大模型商业模式的看法,他表示:“订阅模式是现在被验证过的、成立的商业模式,但天花板有限,按照多少人用来收费,无法(随着产品迭代)创造越来越大的价值。我觉得这个模式不是最终的模式。”
另一种商业模式是抽成模式,又细分为广告抽成和GDP抽成。杨植麟认为,因用户的时间与注意力有限,广告抽成的商业模式,其机会也相对局限。他进一步表示,产品本质上是在创造新的GDP,(生产环节中的)大部分GDP由智能创造出来后,模型公司可以从增量的GDP里面去抽成(GDP抽成即从产品产生的价值中抽成)。
Kimi智能助手向消费者提供的是免费试用服务。直到最近,有用户发现Kimi推出了打赏功能,用户可支付购买5.2元-399元不等的礼物,获取不同的高峰期优先使用时长。
Kimi智能助手网页版显示,礼物“送一朵花(5.2元)”、“加鸡腿(9.99元)”、“请Kimi喝咖啡(28.8元)”、“给Kimi充充电(49.9元)”、“请Kimi吃顿饭(99元)”、“和Kimi一起登月(399元)”这6个选项,高峰期的优先使用权限天数分别为4天、8天、23天、40天、93天和365天。
“该业务目前在小范围灰度测试阶段,后续会对Kimi持续扩容和优化。公司对于其他商业化模式的探索,仍保持开放的态度。”月之暗面表示。
“目前Kimi的获客成本较高,需要探索可持续的盈利模式。Kimi最近尝试了打赏收费模式,但效果还有待观察。”张孝荣表示。
关于Kimi大模型何时能商业化落地,张孝荣表示,Kimi大模型在技术、市场等方面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要实现商业化落地,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成熟度,在商业模式、产品创新、行业应用等方面进行更多探索和努力。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Kimi有机会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商业化突破。
来源:罐头图库
与此同时,月之暗面内部也并不“平静”。据新媒体“晚点”报道,月之暗面近期有多位出海产品负责人选择离职创业。9月,公司暂停了两款面向C端的出海产品——Ohai和Noisee,转而将重心集中于Kimi的开发。
值得注意的是,被暂停的Ohai和Noisee两款产品背后的产品负责人,都选择离职创业。其中,Noisee的前产品负责人明超平(Leon),在离职后以5000万美元估值为自己的新创业项目融资,获得了两家月之暗面股东的投资意向。Noisee是月之暗面2024年1月推出的视频生成产品,用户可通过输入文本和音乐链接生成AI制作的MV视频。
Ohai的前产品负责人也选择了离职。Ohai则是月之暗面推出的情感陪伴类产品,今年2月已在海外上线。
除此以外,月之暗面的大模型产品负责人王冠离职后,于2024年初创办了ONE2X,专注于AI视频领域,并已经获得顶级机构的天使轮投资。
月之暗面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如日中天,但背后的“风暴”却愈演愈烈。从创始人与前投资人的“相爱相杀”,到核心团队的离职创业,内外压力交织成了一场大戏。虽然Kimi大放异彩,但如何突破商业化瓶颈,依旧是这家AI新星面临的终极挑战。
你用过Kimi智能助手吗?是否看好月之暗面?评论区聊聊吧!
赞(3) | 评论 11月12日 16:58 来自网站 举报
-
【“福布斯富豪”遭罢免,“滤波器第一股”大富科技浮沉录】
终局走向“多输”还是“共赢”?作者 | 于婞 姚悦编辑丨高岩来源 | 野马财经“滤波器”行业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上市公司大富科技(300134.SZ),正在经历一场创立以来史无前例的风波。10月25日,公司曾在三季报披露之际提醒投资风险:如果未来出现董事会改组、高级管理人员调整等事... 展开全文“福布斯富豪”遭罢免,“滤波器第一股”大富科技浮沉录
终局走向“多输”还是“共赢”?
作者 | 于婞 姚悦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滤波器”行业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上市公司大富科技(300134.SZ),正在经历一场创立以来史无前例的风波。
10月25日,公司曾在三季报披露之际提醒投资风险:如果未来出现董事会改组、高级管理人员调整等事项,可能会对公司的战略、业务、经营及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
11月5日晚间靴子落地,大富科技连发三则公告,披露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孙尚传股权被悉数冻结,控股股东提请罢免其董事职务,并补选周学保和王宇为董事等提案。
随后,大富科技管理团队在官方微信发表《公开信》,称“孙尚传1997年在深圳创立配天集团,2001年在深圳创立大富科技,白手起家、筚路蓝缕,他作为创始人,是公司的灵魂和核心,指引着公司的战略方向和技术路径,是公司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孙尚传先生丧失公司控制权且’净身离场’的结局于情不顾、于理不合、于事不公,这样的结果是我们全体管理团队无法认同和接受的。我们希望孙尚传的股份得到保留,希望他能继续作为掌舵人、经营负责人,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各方精诚合作,相关方才能真正实现共赢。”
来源:大富科技官网
《公开信》显示,公司共有包括董事、CEO肖竞、副董事长、总工程师童恩东、财务总监郭淑雯、董秘后杏萍等13位中签字声明将与孙尚传共进退。将大富科技面临的危机彻底曝光在公众面前。不过,截至发稿前该文章已经被删除了。
截至11月8日,大富科技报收于15.05元/股,市值115.51亿元。
01
母公司破产重整,
子公司“行业第一”
尽管母公司走到破产重整的地步,但是大富科技本身还是制造业细分行业——滤波器的领头羊。孙尚传创办大富科技十年后,2010年其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是移动通信领域核心部件——滤波器全球最大的制造商及供应商,拥有该领域80%的专利,独占全球市场20%以上的份额。孙尚传也因此登上2011年《福布斯富豪榜》。
2021年,大富科技都被工信部认定为2022年-2024年 “基站滤波器”制造业单项冠军,对整个中国5G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富科技也被《上海证券报》、《经济参考报》等多家媒体称为“华为核心供应商”。
此外,孙尚传于2006年成立配天智造,进行完善、可控的全产业链数控机床的自主研发,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可订制化替代进口数控机床,零部件到终端产品的自制能力为95%。而数控机床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工业化水平的最重要标志之一。2021 年,配天智造被大富科技收购.。
来源:大富科技官网
值得一提的是,大富科技兄弟公司,此前同属于配天集团控股的配天机器人,是技术国产化“拓荒”的工业机器人公司之一,已正向研发工业机器人技术超14年,核心技术自主化程度达到90%以上,但孙尚传为了还债,将控股权出售给了北京京城机电公司。
据孙尚传介绍,截至2023年底,配天集团已在蚌埠累计投资达80亿元,年纳税总额近2亿元,提供正式就业岗位超过6000个,年员工工资性支出约8亿元。
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颜阳博士回忆,和孙尚传大约相识于2021年,当时自己正在做元宇宙相关项目,大富科技旗下的“帕拉卡”平台让自己眼前一亮,没想到国内还有这么前沿的技术——支撑“帕拉卡”平台的底层技术完全是自主原创,大富科技一直是通过“喂养”的方式进行持续培育,需要“啃硬骨头”,直到现在结果开花。深入接触下来,他认为大富科技今日在工业及其科技领域的行业地位,是因为创始人孙尚传是一位既有前瞻性、战略性眼光,并且坚持正向开发,在底层技术下苦功的企业家。
而创始人孙尚传的成败兼与其当初极具野心的产业布局有关。2011年跟随国家出访时,大部分随访企业签署的均是外贸合作合同,唯有孙尚传签署的是并购合同。当时是大富科技的高光时刻,先后在意大利和美国等地连吞8家滤波器生产厂商,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滤波器生产制造商。
02
2019年白衣骑士出现,
国资+信达纾困“华为核心供应商”
2016年,大富科技有意进军消费类电子、汽车零部件领域,以30.63元/股的价格募资34.5亿元,投向柔性OLED显示模组产业化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在新股东的要求下,控股股东配天集团与定增股东签订了保底保收益的“兜底协议”。明股实债的“兜底协议”其实是《公司法》、《会计法》明令禁止的,但却在市场交易中屡屡在桌底出现。
2017年,因业务调整业绩不达预期,公司股价不断下挫。定增股东们开始要求配天集团兑现保底协议,从而引发了配天集团的债务危机。
2018年,有投行人士给孙尚传指出了两条解决债务危机的方法:一是起诉“兜底协议”无效,因为根据法律条款,”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主要股东不得向发行对象做出保底保收益或变相保底保收益承诺,且不得直接或间接向发行对象提供财务资助或者补偿。二是“宣布配天集团破产,弃子求活保上市公司。”
但孙尚传认为人无信不立,兜底协议既然签了就得认。在危机中,他试图找到化解债务的第三条路。据《证券日报》报道,孙尚传先后接触了北控集团、郑州兴港等机构探讨重组。据孙尚传对野马财经表示,郑州兴港已经将签字盖章的合同寄给了他本人,他还能保留大富科技约22%的股份以及承担约4亿的债务。
来源:《证券日报》
2018年,孙尚传的家乡蚌埠也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据《证券日报》当时的报道,蚌埠方面认为大富科技只是大股东陷入困境,企业基本面是好的,在先进制造业的多个关键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产品有广阔市场,值得救。
孙尚传在家乡蚌埠投资20多年,情感上更倾向于将已投资项目留在家乡,两相权衡之下,最终和蚌埠“牵手”成功。
为了解决大富科技控股股东的债务,蚌埠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债务重组工作小组”,并引入中国信达深圳市分公司(下称“信达深圳”),联合对配天集团进行纾困重组。
2019年12月11日,大富科技发布公告,称各方合作共同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其中信达深圳方出资39亿元,蚌埠方出资21亿元。国内首只由地方政府+金融机构(AMC)+产业资本+私募基金共同组建的纾困基金框架确定。
来源:大富科技公告
此次重组方案一度因“基金双GP(General Partner,普通合伙人)”“不发生控制权转移”“不动企业决策层”而引发市场关注,因为这在过去的企业债务重组中并无先例。
据《华夏时报》此前报道,信达深圳关联方信风投资作为管理人发起设立纾困基金,信风投资为GP1、孙尚传方的配天智慧云为GP2,分别出资金额不超过100万元。日常业务均由配天智慧云掌管,可以让“懂业务”的原大股东继续保持公司的控制权,同时,信风投资在大额资金动用等少数事项上持一票否决权,等于看住了钱不被滥用甚至挪用。
另外,在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伙人)方面,信达深圳为优先级LP,现金出资额不超过5亿元;蚌埠投资为劣后级LP1,出资金额不超过21亿元,其中近9亿元为应收配天投资集团的债权,12亿元为纾困用途现金;孙尚传为劣后级LP2、配天集团股东李洪利为劣后级LP3,孙尚传及李洪利以其共同持有的配天集团99%的股权作价出资25亿元。
据媒体报道,相关计划在8年后退出,并由配天集团对蚌埠方提供年化7.5%的固定投资回报;对信达深圳提供合计12%的投资回报。
参与的各方均能实现各自的诉求。
信达深圳可以收获一个纾困的创新案例,还可以获得年化12%的投资回报。
蚌埠方面则是要求配天集团和大富科技的总部由深圳搬迁至蚌埠,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在2018年前,蚌埠辖区内已经连续14年没有新的上市公司,培育或引进上市公司总部则是蚌埠招商引资颇为看重的。
而大富科技也因为引入国资股东,被外界看好。
来源:罐头图库
“三赢”的方案出来了,但还有个核心的问题,这么一大笔纾困资金,如何保证未来配天集团还得起?
原来,孙尚传早在这次纾困之前,就返乡投资多年,仅配天集团在家乡蚌埠市区就设有大富机械、天新重工、精诚徽药等3家子公司,拥有超过1000亩土地和近28万平米厂房。
《合作框架协议》约定,蚌埠政府以“退市进园”政策作为给予配天集团的招商引资政策。蚌埠政府承诺通过容积率调整等方式,确保上述土地由工业用地变为商住用地,以不低于约定价格挂牌出让,扣除政府留存外,在45个月内向信达深圳指定账户支付不低于26.6亿元的偿还资金。同时,蚌埠方提供连带担保并负有代偿义务。
协议签署后,信达深圳的纾困资金很快到位,一切都进展得很顺利。大富科技也将注册地迁到蚌埠,并且按照“退市进园”政策完成拆迁,将厂房由蚌埠市区搬迁至偏远的高新区。
03
从“蜜月”到对簿公堂,
创始人失去大富科技控制权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疫情等黑天鹅事件接踵而至,大富科技和配天集团的经营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进行了更新,“三道红线”政策出台,房地产行业遇冷。大股东配天集团所属的天新重工558亩土地,以及精诚徽药112亩土地尚未变更性质,遇到了政策障碍。2022年5月,大富机械名下已经被政府收储变更性质的448亩市区土地流拍,迟迟未能找到“接盘侠”。
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律师指出,“法不溯及既往,通常情况下,后面新出台的政策通常是不能约束政策出台前的行为的,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并非在2019年后才不允许土地随意变性。一直都是如此,199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五条就规定,未经批准,不得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工业用地变更为商住用地相关审批程序也是比较严格的,其中不止涉及规划用途变更,还涉及土地出让金的补缴等。”
来源:罐头图库
土地性质没法按照当初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做变更,更谈不上挂牌拍卖和偿债,配天集团就拿不出钱偿还信达深圳。
而且,三方矛盾爆发的时间点,恰逢蚌埠市主要的更迭。
2023年8月14日,信达深圳将即将到期的原始债权,以6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了蚌埠市远大创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蚌埠远大”),蚌埠远大实控人为安徽省蚌埠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企查查显示这是一家国有控股公司。有一名叫做罗路生的自然人曾在高管层中出现又消失。
接手债权后,蚌埠远大先是向配天集团发出《催款函》。紧接着2024年4月12日,蚌埠远大向蚌埠市禹会区法院申请对配天集团进行破产重整。
根据管理人出具的《申报债权审核明细表》显示,蚌埠远大申报配天集团的原始债权5.67亿元,截至2024年8月18日管理人确认蚌埠远大拥有配天集团的原始债权加孳息共8.66亿,一年的时间增加债务约2.99亿元。
2024年4月19日,配天集团向蚌埠市禹会区法院提交《破产重整及预重整申请异议书》,认为远大公司不享有对配天集团的合法到期债权,其所取得的债权实际是承担担保责任之后的追偿权,不具备对配天集团提起破产重整和预重整申请的主体资格;配天集团具备债务清偿能力,不符合法定的破产重整条件。
但是,四天后的4月23日,法院裁定受理了配天集团破产重整申请,并指定清算组担任配天集团管理人。
9月9日,大富科技公告,配天集团全部股权将调整为转股债权人持有。
10月16日,大富科技披露,蚌埠国资委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
于是,孙尚传向深圳中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远大公司与信达深圳之间的债权转让合同无效。据《债务重组合同》第21页第12款约定,信达对外转让债权需要经过配天集团同意。
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提到,根据《民法典》规定,债权人转让债权,未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债务人仍可向原债权人履行义务。债权转让不需要债务人同意,只要转让方和受让方依法达成合意即可。
来源:罐头图库
不过,“如果在合同约定了前提条件,必须要征得对方同意,才能转让债权。否则无效。”威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兆全律师指出。
据了解,深圳中院已经予以立案,但因为框架协议的签署方是配天集团,而配天集团的实控人、股权变更均已完成,公章也不在处,再起诉信达、蚌埠方不现实,孙尚传个人作为原告赢面不大,最近已经申请撤诉,另作打算。
此外,双方还有一个核心争议点:大富科技《公开信》提到,纾困资金到位总规模约57.87 亿元,四年来配天集团累计偿还本息15.66 亿元,而当前破产重整中确认的纾困重组的债务规模却达 79.28 亿元。而且,大富科技最近 20 个交易日市值均值为 117 亿,42.51%股权价值约49.74 亿元,加之北京配天 30.55%股权价值约3.56亿元,蚌埠市承诺的 1118 亩土地退市进园补偿金 26.6 亿元,亦足以覆盖以任何一种方式计算的债务总额。《公开信》强调,在此次强裁中,管理团队感受到的不仅是与精神的背道而驰,甚至是不计后果的“劫掠” 。我们呕心沥血、奉献多年且经营状况良好的上市公司即将陷入危机。
不过,蚌埠方表示,其与信达方投入的本金合计约68.3亿元,并非《公开信》中陈述的57.87亿元,本息合计约79.7亿元。加上其他金额较小债权人的债权,累计债权约80.22亿元。(不包括配天集团关联方债权,管理人未予认定)另外,关于双方对股权价值计算有25亿的价差,蚌埠方称:其计算依据为重整基准日6月7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均价,大富科技股票42.51%价值不足25亿元。(目前股价上涨),是“市场看好大富科技通过重整变为地方国资控股和央企第二股东的背景”。
蚌埠方表示,蚌埠市对信达深圳承诺的土地变性出让保障措施已由权利人信达深圳放弃。
蚌埠市禹会区人民法院于2024年8月30日召集的债权人会议上,安徽中联国信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的《估值咨询报告》显示,天新重工土地估值8107.12万元,精诚徽药土地估值777.77万元,大富重工机械无土地估值说明,其资产合计为0元,与《合作框架协议》中土地估值差额高达25.71亿元。
蚌埠方还提到,配天投资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符合破产重整条件,为了保护国有资产安全,远大创投被迫于2024年4月依法申请配天集团破产重整。法院依法受理重整申请,依法审理重整案件,程序合法,批准重整计划的裁定合法有效,而非《公开信》所述的“劫掠”。
双方站在各自立场上,各执一词。
04
对大富科技影响几何?
虽然大富科技的股权纷争多年来一直是停留在股东层面,并未涉及到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但值得注意的是,配天集团及大富科技目前的状况还是引起了多方关注。
首先是,随着董事、CEO肖竞;副董事长、总工程师童恩东;大富方圆总经理孙虎、副总经理石金成;大富精工总经理臧崇海;配天智造总经理吕战争;国内市场副总裁赵鑫;海外市场副总裁John Chee;运营副总裁吴现磊;财务总监郭淑雯;人力行政副总裁冯小敏;执行副总裁李玲;董事会秘书后杏萍等13位中宣布与创始人孙尚传共进退之后,公司内部人员已经不太稳定,甚至已经有人在看外部机会。
来源:大富科技官网
而蚌埠方面也规劝称,大富科技的管理团队作为职业经理人,忠实勤勉的对象是公司,而不是个人,不应将个人情感凌驾于忠实勤勉责任之上。
CEO肖竞则提到,孙尚传是大富科技的灵魂和火车头,大富科技的中是孙尚传一手培养和提拔起来的,而孙本人也给了众多中灵活自由的发挥及成长空间。但他落到如此境地,现在管理团队人心惶惶、兔死狐悲,如果他都能出局,其他对于新的实控人来说更是无足轻重,这也是13位中决心与之共进退的原因。而且,肖竞也表示,在公司经营多年,深知这个公司能有今日之行业地位,核心竞争力是人,其他人即便将上市公司拿走了,其实是很难将之经营好,最后是一个多输的局面。
他认为,目前的这种动荡已经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据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大富科技营业收入11.42亿元,同比下降4.5%;归母净利润亏损1.37亿元,而上年同期盈利510.96万元。其中,公司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6.09亿元,同比下降9.99%,归母净利润亏损7551.36万元,同比暴跌397.38%。第三季度,大富科技归母净利润继续亏损8730.24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53.52%。从前三季度整体情况来看,大富科技归母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减少1044.75%。
据大富科技相关人士提到,上市公司目前的状况对订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二、三季度有非常明显的下滑,大富科技的主要收入来源均为全球五百强的大客户——华为、爱立信、诺基亚、苹果、博世等,这些大客户对供应商的审核极为严格,有风吹草动客户就会做出相应的风控措施,例如调减份额、暂停交付、暂停新项目转量产、暂停邀请参与新项目等。更要命的是,年底这段时间也是这些大客户的年度招投标时间,实际控制人的变动、管理团队不稳定,都会是客户评估供应商风险时的顾虑。
另据了解,证券监管层也在密切关注大富科技及其控股股东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05
终局:多输还是共赢?
孙尚传、蚌埠方,以及信达深圳曾经构想的纾困方案的目标是三方共赢,但如今事情走向已经偏离了初衷。
知名《公司法》、《经济法》专家、财经大学原法学院院长甘功仁认为,如果孙尚传离开大富科技核心决策层,短期内可能对公司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则一定会对公司的主营业务与战略布局造成很大损失。
甘功仁认为,在国内,像孙尚传这样能够深度致力于产业蓝图的企业家少之又少,对于相关产业的跃升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孙尚传设计的制造业细分产业链体系的落实正处于关键时候,产业前期投入已经结束,产业雏形已经搭建完成,越来越接近获得回报,这种回报一旦开始就是指数级增长。孙尚传在2018年公司陷入债务危机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动摇战略雄心,在艰难情况下,还实现了产业布局的有效推进。甘功仁表示,我个人相信孙尚传来做这件事,成功的几率远超其他人。
甘功仁还谈到,大富科技目前遇到的困境,需要手术刀般精妙的取舍,不能简单粗暴的处理此事,在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重点行业领域的新政大背景下,此类事件的出现会引发寒蝉效应,继而影响招商引资。
来源:罐头图库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针对大富科技当前的局面,要想从多输局面走向多赢,需要三方坐下来进行深入沟通,各自让步寻找共同点和利益平衡点,重新协商和调整原有的纾困计划和合作协议。如果协商无果,可能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争议,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各自的合法权益。以及寻求更面的第三方介入、协调。
另外,甘功仁也表示,经过上一轮的经济下行,众多民营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在政府、国企出手纾困民营企业以来,成功案例还是很多的,成功纾困的企业都有一个共性:参与各方都要加深了解和互信,加强沟通,换位思考。对于遇到困难的企业来说,更要加强和政府、相关方的主动沟通能力的建设,使问题更加前置化和主动处理。同样,对于纾困失败的案例,也有共性,那就是深入、有效的沟通不够。
随着大富科技公告新的控股股东提请罢免孙尚传的董事职务,曾经福布斯的上榜富豪孙尚传目前已经行至水穷处,大富科技的一众中表态与孙尚传共进退,连带着“滤波器第一股”也陷入动荡中,这种局面之下如何坐看云起时,考验局中各方智慧。
让相关利益方略感欣慰的是,在两方已经剑拔弩张之际,蚌埠方在给《公开信》一事的回应中表态:“理解并认可孙尚传先生对企业发展做出的贡献,也愿意未来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携手孙尚传先生以及大富科技现有管理团队共同经营发展好企业。”这也为事情从多输局面走向共赢留下了空间和余地。
你认为大富科技目前的僵局,最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欢迎留言评论。
赞(3) | 评论 11月11日 13:36 来自网站 举报
-
【冰雪经济火爆大江南北,哪些上市公司享用冰雪盛宴?】
图片来源:pexels来源:野马财经又是一年冬天到,去年哈尔滨的爆火,让各地早早开始筹备,时刻准备点燃游客的热情。与此同时,国家也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今年,全国从北到南拉开了一场冰雪“嘉年华”。冰雪经济火遍大江南北天一冷,“尔... 展开全文冰雪经济火爆大江南北,哪些上市公司享用冰雪盛宴?
图片来源:pexels
来源:野马财经
又是一年冬天到,去年哈尔滨的爆火,让各地早早开始筹备,时刻准备点燃游客的热情。与此同时,国家也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今年,全国从北到南拉开了一场冰雪“嘉年华”。
冰雪经济火遍大江南北
天一冷,“尔滨”就开始整活了,给索菲亚教堂“洗澡”,在大街刷漆,推出内置真皮卡座的七彩观光巴士,给司机补习英语……有网友调侃,耗子来了得扎领带。11月8日,话题“尔滨装卸行李温柔得像放鸡蛋”还登上了百度热搜。哈尔滨今年做足准备,既是为了迎接明年2月的亚冬会,也是为了欢迎全国各地的游客朋友。
除了哈尔滨这个大热选手,其他各地文旅也是摩拳擦掌。呼伦贝尔精心策划了50多项文旅活动和多条冬季旅游线路;大同推出了富有本地历史文化的灯会;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将开启冬日那达慕大会……不仅是北方城市,南方城市也不服输。11月7日,深圳冰雪文旅推介大会召开,并举行了华发冰雪世界项目倒计时一周年加速建设启动仪式,项目落成后,这里将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纬度最低的TOP级室内滑雪场亮相。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国家也高度重视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的发展。为了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新增长点,国务院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
图片来源:百度截图
11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主要从持续推动冰雪运动发展、完善冰雪经济产业链条、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培育壮大冰雪经济经营主体、促进和扩大冰雪消费、强化冰雪经济要素保障、深化冰雪经济对外合作和加强服务保障八个方面提出了24条举措。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静在前不久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这份文件至少有四项突破。一,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申办、举办国际冰雪赛事,并推动冰雪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有助于发展冰雪项目竞赛表演产业。二,支持中小学将冰雪运动纳入运动项目,鼓励普通高等院校体育单招招生计划向冰雪运动倾斜,设立冰雪运动高水平运动队并参加全国冬季运动会,有助于培养更多冰雪运动人才。三,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利用公共用地建设群众身边的冰雪场地,有助于改善我国冰雪场地不足的现状。四,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冰雪企业信贷投放,优化评级、授信、审批、贷后管理等信贷流程,有助于降低冰雪企业的融资成本,而这也是我国首次提出的金融支持冰雪经济发展的政策。
此外,为了在全国普及冰雪运动,《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引导群众参与适宜的冰雪运动。同时,《意见》还提出培育壮大冰雪经济经营主体,打造和培育一批冰雪领域知名品牌、龙头企业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体育组织。
冰雪旅游带动冰雪产业增长
这个冬天,冰雪旅游有多热?去哪儿网显示,11月以来,哈尔滨的搜索量环比增长了三倍,大兴安岭、伊春、齐齐哈尔的酒店预订量分别同比增长140%、52%、45%,漠河、齐齐哈尔、伊春、佳木斯的机票预订增速超四成,全国冰雪相关景区的预订量同比也增长了三成。携程数据显示,截至11月1日,北方滑雪酒店订单同比增长22%,黑龙江、新疆等地订单增长显著。
不只是酒店、机票、旅游,冰雪旅游的火热还带动了服饰、运动设备产业的增长。今年双十一期间,截至10月31日,京东平台滑雪品类增长翻倍,羽绒服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230%。截至11月8日,天猫平台burton、NOBADAY、COSONE等多个滑雪板品牌近7天购买人数飙升。其中,COSONE产品的购买人数飙升超400%。
图片来源:淘宝
冰雪经济具有产业链条长、导流效应大、社会效益高等特点。冰雪旅游的火热,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就业岗位,更推动了背后相关产业的发展。让“冷资源”转化为“热动力”,既满足了游客的出行休闲需求,又拉动了经济内需,可谓一举多得。
而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冰雪旅游的火爆能够持续下去,南方消费者对于冰雪旅游是有特殊偏好的,只要有需求,这种火爆就会持续。
多家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冰雪经济热度持续攀升,多家上市公司纷纷加码布局。
文旅方面,年初,新东方间接投资了河北张家口崇礼太舞滑雪小镇的投资运营公司。长白山旅游在年初的业绩会上表示,今年将筹划新项目、新产品,以在冰雪旅游赛道获得更多市场份额。6月,复星旅游文化太仓阿尔卑斯国际度假区二期项目启动,除雪场外,还将设立雪景酒店和水上乐园等,旨在为游客提供丰富的度假体验。
图片来源:罐头图库
服饰方面,成立25周年之际,探路者重磅发布了HIMEX系列,可适用于攀冰、滑雪等场景。6月,波司登与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打造冬季服饰品牌IP。9月,安踏旗下高端户外品牌迪桑特推出了全新“RWSB S.I.O”单板滑雪服,并邀请了代言人陈伟霆为该款滑雪服拍摄广告片。10月,361°作为2025年亚冬会的官方合作伙伴,设计并推出了官方运动服饰。三夫户外近日在面对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目前,旗下品牌X-BIONIC已经在国内开了10家销售滑雪服装和装备的品牌店,长白山滑雪场店也即将开业。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体育方面,莱茵体育新增冰雪旅游、山地运动及相关配套业务。中体产业运营了“2023-2024吉林•国际高山/单板滑雪赛”。10月举办的2024国际冬季运动(北京)博览会上,卡宾滑雪发布了“全自动造雪系统”和更环保的全自动造雪机“卡宾雪-鲲鹏SU8机型”。
国务院11月6日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到,2027年,国内冰雪经济总规模有望达到1.2万亿元,2030年达到1.5万亿元。冰雪经济的持续升温,再加上政策的支持,我国冰雪产业将迎来发展新阶段。该如何把握这个机遇,是相关行业上市公司接下来要面对的课题。
赞(47) | 评论 (9) 11月09日 20:44 来自网站 举报
-
【新董事长上任12天,东阿阿胶就陷入“追溯码风波”】
卖阿胶的,开始做男性保健品了。作者 | 武丽娟编辑丨高岩来源 | 野马财经从《甄嬛传》、《那年花开月正圆》到《庆余年2》,再到2024年初,由王凯、杨烁、董子健、杨采钰领衔主演的《大江大河3》,“东阿阿胶复方阿胶浆”都是这些热播剧广告天团中的一员。自“华润系”高管入主后,东阿阿胶... 展开全文新董事长上任12天,东阿阿胶就陷入“追溯码风波”
卖阿胶的,开始做男性保健品了。
作者 | 武丽娟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从《甄嬛传》、《那年花开月正圆》到《庆余年2》,再到2024年初,由王凯、杨烁、董子健、杨采钰领衔主演的《大江大河3》,“东阿阿胶复方阿胶浆”都是这些热播剧广告天团中的一员。
自“华润系”高管入主后,东阿阿胶一改2019年亏损的局面。近日,刚刚发完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双增的财报,东阿阿胶(000423.SZ)的明星产品复方阿胶浆就因被举报,陷入“追溯码”风波。据11月2日国家医保局公告,复方阿胶浆存在药品追溯码重复情况,且均发生医保基金结算,涉及11个省份的46家医药机构。尽管东阿阿胶已声明该事件与公司无关,但也让其身陷漩涡之中。
而这次危机事件距离东阿阿胶新董事长上任还不到半个月。10月22日,公司公告,现年45岁的程杰将担任第十一届董事会董事长,此前他担任公司总裁;“80后”孙金妮出任总裁。自2019年业绩出现波动起,东阿阿胶变动较为频繁,此次是公司5年内第五位董事长上任。
截至11月8日,东阿阿胶报收60.29元/股,市值388.25亿元,眼下,其正处重塑复苏时期,距离2017年480亿元市值高点还有一段距离。
01
东阿阿胶明星药品陷“追溯门”
11月2日,国家医保局官方微信的一篇文章让东阿阿胶上了热搜。
文章提到,接到企业反映和群众举报,对各地上传的药品追溯码开展分析后,发现部分定点医药机构在售卖医保报销的东阿阿胶生产的复方阿胶浆时,存在药品追溯码重复情况,且均发生医保基金结算,重复情况大于等于3次的共涉及11个省份的46家医药机构。重复情况最多的一盒复方阿胶浆共计结算了60次。
药品追溯码相当于药品的电子身份证,每一盒药品从生产出厂就被贴上了唯一的身份标签,即使相同的药品每一盒的编码也是不同的。
复方阿胶浆属于医保乙类药品,是东阿阿胶旗下的明星产品,同时也是OTC产品。定位于补气养血,已成为中成药补血市场的主要品牌。据米内网数据,2024年上半年,该产品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销售额达6.3亿元,同比增长20.93%。
据东阿阿胶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9月,东阿阿胶总营收43.29亿元,复方阿胶浆营收增速接近50%,收入占比30%以上。
根据国家医保局的公告,850个疑似违规样本涉及平度盛康堂诊所、老百姓大药房、西安民健医药、好药师宸顺大药房、百草堂医药、平度国医堂、贵州一树药业等医药连锁企业。
11月2日当天,东阿阿胶便发布关声明表示,公司生产的所有复方阿胶浆产品,均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严格执行一药一码。国家医保局公告所提及的追溯码重复现象非公司原因,公司正在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工作。
为什么同一盒药物能够被同一家医院诊所和药店数十次卖给不同的参保人,或者被不同的机构反复出售?
11月3日晚间,就复方阿胶浆药品追溯码重复一事,国家医保局做出进一步回应称,药品追溯码采集数据重复通常有三种可能性,一是生产企业赋码错误,不同的包装上印上了同样的追溯码,二是带有正常追溯码的药品被反复串换,空刷医保和回流,三是药品被不法分子假造,贴上了同样的追溯码。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基本排除了第一种企业重复赋码和第三种大规模造假的可能性。
国家医保局还表示,将聚焦核查串换药品,空刷医保和回流药的可能性,深入调查。
对于此事,有股民认为,东阿阿胶只是“骗保”的工具。
来源:股吧
雪球上名为“逆向思维巴帮主”的股民认为,不管是疑似串换、回流药、盗刷、假药哪种情况,都是让医保买单。如果复方阿胶浆被剔除出医保,或是被集采,都会对东阿阿胶造成实质性打击。不过,医保局已经发声,要打击这几种违规行为,这就降低了复方阿胶浆被剔除出医保和被集采的风险。
来源:雪球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追溯码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事情,尽管目前来看可能跟公司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它已经是一个事实。这种情况会不会跟个人行为,或者是合作伙伴、供应商的相关行为有关,不得而知,还需要具体调查。但对于公司来讲,已经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复方阿胶浆本身是一个药品保健品类、功效类的产品,消费者对于企业品牌、企业本身还是需要绝对的信任的,不应该有问题。对于公司来讲,还是应该积极去解决,看最后是什么原因。
02
从亏损4亿到净利破11亿
缩减毛驴养殖规模
《甄嬛传》的粉丝们大多有印象,剧中温太医多次提及,阿胶是太医院的必备药材,也是娘娘小主们争宠的必备好物。
来源:优酷APP截图
阿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被最早的医药经典《神农本草经》列为滋补上品,《本草纲目》称其为补血圣药,阿胶的名字来源于其产地山东东阿。阿胶的原料最初是牛皮,后来逐渐改为驴皮。
东阿阿胶于1952年建厂,隶属于华润集团,是全国最大的阿胶生产厂商,主要从事阿胶及阿胶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产品主要包括阿胶、复方阿胶浆、桃花姬阿胶糕等。
1996年,“阿胶第一股”东阿阿胶正式登陆深交所主板。2004年,华润集团与山东聊城市国资局合作,出资2.3亿元成立华润东阿阿胶有限公司,持有29.62%的股权,成为东阿阿胶的大股东。不过,2006年,东阿阿胶厂老员工秦玉峰出任东阿阿胶后,与华润开启长期共治局面。
来源:罐头图库
在阿胶价格持续上涨的推动下,东阿阿胶的营业收入由2006年的10.76亿元增至2018年的73.38亿元,净利润由1.49亿元增至20.85亿元。
好景不长。2019年,一则“阿胶不过是水煮驴皮”在网络发酵。受“水煮驴皮”的舆论风波影响,东阿阿胶也被推上风口浪尖。
2019年,秦玉峰因年龄退休,东阿阿胶也发布了上市以来首次亏损的年报,营收29.7亿元,净亏损4.55亿元,分别同比下降59.53%和121.82%。当时公司解释,主要来自宏观环境和市场对价值回归预期降低的影响,渠道库存持续挤压。2018年东阿阿胶存货33亿元,2019年存货35.22亿元,是历史第二高,仅次于2017年时的36.07亿元。
2019年12月,出身“华润系”的韩跃伟接替王春城担任东阿阿胶董事长。自此,华润集团也逐步加强对东阿阿胶的控制。
在华润系的主导下,东阿阿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动作。比如在毛驴养殖方面,数据显示公司正逐步收缩规模。2019年前,东阿阿胶的毛驴账面价值呈上升趋势,2019年毛驴养殖及贸易业务为公司贡献了7.39亿元的营收,约占当年总营收的25%。但是该业务线的毛利率却仅为0.48%。到了2020年,毛利率进一步跌落至-1.14%。
毛驴养殖业务拖累利润的情况下,东阿阿胶开始缩减养殖规模。此后,毛驴养殖及销售业务的营收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截至今年上半年,占比已降至1.36%。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东阿阿胶的存货已经下降到10亿元以下,存货周转率得到提升。
张毅认为,毛驴养殖的压缩利弊都有。有利的是,在生产成本投入以及专业度方面,可以专注好企业的本职。但是因为减少养殖以后,对于原材料供应这一块能不能更好去把握,对于未来的利润以及产能可能都是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关键还是在于供应链,如何去更好的保质保量和保稳。
2022年,东阿阿胶实现营收40.42亿元,同比上升5.01%,净利润7.8亿元,同比上升77.1%;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7.15亿元,同比增长16.66%;净利润为11.51亿元,同比增长47.55%;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3.29亿元,同比增长26.28%,净利润11.52亿元,同比增长47%。
对于业绩增长,东阿阿胶表示,主要受主产品、新产品销售增长影响;此外公司通过一系列市场及销售系列举措促进收入增加,挖潜增效促进主产品毛利增长等,也有效促进公司净利润增长。
从营收构成看,阿胶及系列产品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上半年,阿胶及系列产品、其他药品及保健品、毛驴养殖及销售三大业务板块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92.84%、4.82%和1.36%。公司在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披露,今年1-9月,复方阿胶浆收入占比超过30%。可以看出,阿胶及系列产品是公司的绝对核心产品。
来源:罐头图库
而此次涉及“追溯码”事件的“复方阿胶浆”可谓东阿阿胶的中流砥柱。
复方阿胶浆首次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是在2017年,但当时仅限于有重度贫血的患者使用。2023年新版医保目录中,复方阿胶浆的医保支付限制被解除,删除了重度贫血检验证据这一要求。
2022年,东阿阿胶组建医疗事业部,启动复方阿胶浆大品种战略,并积极投入研发,拓展复方阿胶浆新适应症。随着医保适应症的扩展,复方阿胶浆销售额自2022年起恢复增长态势,推动东阿阿胶业绩大增。
03
进军男性保健养生市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阿胶市场需求逐年增长。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中国阿胶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196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535亿元,复合增速达到15.4%。2022年,阿胶零售市场规模达到58.1亿元,同比增长2.23%。2023年前三季度,阿胶零售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2.97%,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阿胶市场中,东阿阿胶位居头部,和福牌阿胶为行业第一竞争梯队,年产量均超过5000吨,且产量占比合计超过全国阿胶产量的70%。此外,太极集团、同仁堂、九芝堂等厂商也进入阿胶市场,且有更高性价比。
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认为,驴皮是阿胶的主要原料,但其供应稳定性直接影响到阿胶的生产成本和市场供应。目前,驴养殖规模相对较小,驴皮供应紧张成为制约阿胶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由于阿胶行业存在众多中小企业,其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市场上阿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体验,也制约了阿胶行业的健康发展。
市场竞争激烈,行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东阿阿胶显然也意识到了危机。
首先,包圆爆款电视剧的背后,是东阿阿胶“重金砸营销”一直以来的主旋律。这两年,尤其舍得在年轻受众领域的广告和宣传上投入,旗下“桃花姬”启用演员任嘉伦为品牌代言人,“小金条”阿胶粉也在《庆余年2》进行广告植入。
2020年至2023年,东阿阿胶销售费用分别高达8.38亿元、10.14亿元、13.18亿元、14.86亿元,远高于同期净利润水平。2024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约为10亿元,同比上升32.73%,销售费用率36.39%,同比增加1.62%。
与此同时,公司的研发投入则不足销售费用两成,2020年-2023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54亿元、1.48亿元、1.38亿元、1.73亿元。
来源:罐头图库
高价营销诚然可以提升品牌知名度,但产品质量和研发创新更为重要。
张毅表示,东阿阿胶作为公司主要绝大部分收入的贡献来源,产品的市场认度还是非常高的,产品功效和保障也是清晰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东阿阿胶还是有比较好的的市场机会。但是过度单一依赖产品,不利于企业应对未来竞争和市场的波动,可能会对公司业绩有比较大的影响,还是应该适当降低单一产品的依赖和风险。
东阿阿胶也在拓宽产品线。2023年,东阿阿胶就推出了新品牌“皇家围场1619”,进军男性滋补市场,战略布局男士滋补健康新赛道。旗下现有品种包含健脑补肾口服液、龟鹿二仙口服液、海龙胶口服液等独家批文产品,温补肾阳,固本培元,拓展男士滋补养生新人群。11月8日,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东阿阿胶“皇家围场1619”品牌发布会正式举行。
2024年9月3日,东阿阿胶肉苁蓉健康科技(阿拉善)有限公司成立。“肉苁蓉”是一味中药,根据《本草纲目》《日华子本草》记载,肉苁蓉可用于治疗肾阳虚衰、精血亏损、腰膝冷痛、耳鸣目花、带浊、尿频、崩漏、不孕不育和肠燥便秘等病症。注册这样一家公司,更凸显了东阿阿胶未来发力男性保健方向的意图。
从做女性的生意,到研发男士补品,新兴产品的表现会有多少发展空间,还需拭目以待。
赞(1) | 评论 11月09日 11:44 来自网站 举报
-
【被曝裁员、降薪,哪吒汽车出海“远水”能否解“近渴”?】
大裁员似曾相识,出海“造血”要抓紧。作者 | 赵普编辑丨高岩来源 | 野马财经裁员、降薪……近半个多月来,哪吒汽车深陷舆论漩涡。11月7日,据“财联社”报道称,哪吒汽车当日启动大规模裁员,裁员比例最高或达到70%。上述消息发出后,引发业内高度关注,市场上对哪吒汽车更是议论纷纷,有... 展开全文被曝裁员、降薪,哪吒汽车出海“远水”能否解“近渴”?
大裁员似曾相识,出海“造血”要抓紧。
作者 | 赵普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裁员、降薪……近半个多月来,哪吒汽车深陷舆论漩涡。11月7日,据“财联社”报道称,哪吒汽车当日启动大规模裁员,裁员比例最高或达到70%。
上述消息发出后,引发业内高度关注,市场上对哪吒汽车更是议论纷纷,有人说哪吒汽车“救不活了”,即将重走威马汽车、高合汽车的老路;也有人说,哪吒汽车有360董事长周鸿祎坐阵,他投资了19亿元,哪吒汽车不会这么快衰退。
而哪吒汽车副总裁陈朝华则在当天下午发微博表示,“在经济波动的当下,企业精简架构、优化成本已成常态,轻装上阵穿越周期活下去,才是真王者。”似是对市场议论的回应。
来源:微博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被曝大规模裁员后,哪吒汽车母公司又因旗下公司拖欠合同款被请上被告席。
11月8日,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688165.SH)(简称“埃夫特-U”)公告称,因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宜春分公司(简称“宜春合众”)拖欠合同款约4819.54万元,埃夫特-U已经向法院起诉宜春合众,要求支付拖欠的合同款并赔偿逾期付款损失;同时起诉了宜春合众的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合众新能源”),要求对上述债务承担补充清偿责任。
而哪吒汽车则是合众新能源旗下的汽车品牌,背后均是合众新能源运营。
来源:公司公告
现在的哪吒汽车在市场上呈现的状态是销量同比下滑、人力结构调整,员工宣泄情绪之余,将公司信息呈碎片化形态释放,更增加了市场对哪吒汽车真实情况的揣测。
作为曾经仅次于“蔚小理”的新势力车企,哪吒汽车这次能否穿越舆论风暴,成功上岸呢?
01
舆论漩涡中的哪吒汽车
对市场普遍关注的裁员情况,“财联社”在报道中引用哪吒汽车内部人士分析称,“正在分部门沟通,各部门有差异,总体比例没那么高。”
实际上,除了裁员之外,近半个多月以来,哪吒汽车还被曝出更多关于降薪的消息。
据“蓝鲸新闻”报道称,10月15日,有多名用户发帖称,哪吒汽车没有按时发放9月份员工工资。
随后在10月29日,又有消息称,哪吒汽车从9月份工资开始降薪,根据不同年薪收入,降幅从5%到30%不等,其中年薪100万元以上的员工降薪30%。
对上述消息,哪吒汽车中人士回应称,“公司正在通过精简业务、聚焦核心、组织优化和薪酬绩效改革等措施,构建更集中高效的组织架构。分部门按业务要求和未来发展需要进行整合,推动资源的集约化投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运营效率。”
在多家媒体的追踪下,哪吒汽车释放出了更多细节,比如对于网传欠薪情况,哪吒汽车相关人士表示,公司一线员工和工厂工人都是按时发放,公司中层和高管在进行薪资架构调整,仅个别薪资发放稍慢。
对于员工降薪问题,哪吒汽车则回应,10月29日正式启动公司全员股权激励计划,将拿出5%的股份(估值约20亿元),作为股权激励分配给全体员工,同时内部宣布了工资及绩效考核的新方案。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分析称,哪吒汽车现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资金短缺,制约它的创新,导致哪吒汽车的新车型上市进度放慢,跟整个行业形成鲜明对比。
张翔分析称,目前哪吒汽车在推进港股上市,通过上市融资解决资金压力。哪吒汽车在2022年就在准备IPO,当年哪吒汽车的销量同比大涨118%,但今年以来哪吒汽车的销量表现并不是很好,所以哪吒汽车后续能否成功登陆港交所,还不好判断。
数据显示,哪吒汽车2024年前10月销量为8.59万辆,同比下降12.13%,仅完成了2024年销30万辆的28.63%,而埃安、鸿蒙智行、理想汽车等车企的年度目标完成率则在40%~71%,相比之下,哪吒汽车的表现确实不佳。
来源:罐头图库
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832万辆,同比增长32.5%,多个新能源车企实现了同比增长。
张翔分析称,“在行业同比上涨的背景下,哪吒汽车的销量反而下滑,销量越少越达不到规模效益,盈利更是难题”。
同“蔚小理”新势力车企对比,哪吒汽车在2021年至2023年的毛利率分别为-34.4%、-22.5%和-14.9%,常年保持在两位数的负数。而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的毛利率虽然低,但至少已经在2023年转正,表现最好的理想汽车毛利率更是高达22.2%。
张翔认为,哪吒汽车需要尽快提升销量,因为销量越低消费者越不敢买(哪吒汽车),新势力车企爆雷的案例也比较多,很多消费者也关注到了爆雷车企的风险,所以哪吒汽车亟需改善市场形象。
02
哪吒出海能否“造血”?
目前,市场普遍关心哪吒汽车账面资金还能支撑多久?
从融资情况来看,哪吒汽车自2014年创立,背后母公司为合众新能源,自2017年以来,合众汽车已完成10轮融资,融资总额达228.44亿元。
《招股书》显示,哪吒汽车2021年至2023 年分别实现营收50.87亿元、130.50亿元和135.55亿元,分别净亏损48.4亿元、66.66亿元和68.67亿元,三年累计亏损183.73亿元。
哪吒汽车获得的融资、营收累计也高达数百亿,但仍然难免每年数十亿的亏损。
哪吒汽车CEO张勇在2023年10月谈及IPO进展时表示,哪吒汽车在2022年融资100亿元,2023年也有几十亿元的融资,目前账上有100多亿的资金,并不急于IPO;他还进一步表示,现在市场不理想,上不上市意义不大。
但是根据《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 2023年年末,哪吒汽车的现金等价物只有28.37亿元。截至2024年4月末,哪吒汽车短债缺口达34亿元。
来源:罐头图库
哪吒汽车内部人士坦言,“现在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太卷了,亏钱的不止是哪吒汽车,蔚来汽车今年上半年就亏了近104亿元,亏的更多,所以再按照之前的方法难以为继,大家都赚不到钱。”
“现在哪吒汽车的方法是:对内,通过一系列措施降本增效;对外,开拓海外市场。现在哪吒汽车已经开辟了多个国家的海外市场,毛利率都都是正数。”上述人士分析称。
据哪吒汽车计划,未来海外市场销量将占集团总销售量的50%以上,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覆盖50个以上国家和地区,海外门店超过500家、达到600家,年海外销售量超过30万台。
“野马财经”注意到,此前在哪吒X发布会现场,哪吒汽车表示,到2026年本土销量占比达到65%,海外销量达到35%,也就是海外销量达到35万辆。
这才几个月,哪吒汽车的海外比例又调高了,看来是下定决心把主力放在海外市场。
哪吒汽车还表示,希望明年年初能在香港上市,也是为了实现上述中远期目标而进行的资本运作。哪吒汽车在《招股书》中也明确表示,此次IPO的募资将进一步投资东南亚市场,并快速拓展拉丁美洲、中东及非洲等潜力市场。
来源:罐头图库
目前,哪吒汽车海外市场中表现最好的是泰国市场,2023年,哪吒汽车在泰国纯电市场占有率接近17%;2024年上半年,哪吒汽车出口销量达到17687台,同比增长154%。
截至目前,哪吒汽车全球用户超过46万,在香港设立了国际总部和研发中心,在“一带一路”3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50多家门店,海外市场累计销量超过3万辆。
03
泰国的广告牌已经不够用了
目前,哪吒汽车在泰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排名第二,仅次于比亚迪。不过,泰国的市场规模比较小,还需要继续开拓其他海外市场。
目前,哪吒汽车在售车型包括哪吒S猎装、哪吒L、新哪吒X、哪吒AYA、哪吒S和哪吒GT等。
来源:罐头图库
灼识咨询的报告显示,以2023年上险量计算,哪吒汽车是东南亚新能源乘用车排名前三的品牌。其中,哪吒AYA系列2023年在东南亚小型纯电动车销量中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高达52%。
哪吒汽车不仅卖车,为降低生产成本,还在当地建厂。目前,哪吒汽车已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建立起三大海外工厂;其中,泰国工厂已经在去年11月底正式投产;今年5月底,哪吒汽车印尼工厂正式开启本地化量产。
哪吒汽车对于进军海外市场的坚定决心,从其一系列行动中已然能够窥见一斑。
据毕马威发布的报告,东南亚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3.8万辆增长到2030年的100万辆,这也吸引一众车企争相前往。
甚至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东南亚汽车市场正在从“日本汽车的后花园”,变成中日汽车争夺战的新战场。
据“野马财经”不完全统计,除哪吒汽车外,广汽、比亚迪、上汽、长城、五菱等国内车企均布局了东南亚市场。
今年初,长城汽车已经在泰国下线了该国汽车工业历史上第一辆本土量产纯电车型;2023年,比亚迪在泰国卖出了30650辆新车,在电动车市场的份额达到了40%。
图源:微博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去泰国考察的一位产业链人士表示,泰国的广告牌已经不够中国车企用了,马路两侧的广告牌几乎被比亚迪、名爵、长城等中国车企包圆。
此外,在汽车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张健看来,在出海方面,新势力与传统车企的势能相差甚远;其一,传统车企借助燃油车的出海基础,品牌认知度、资金实力、渠道等维度更具竞争力,而新势力在海外市场需要从0开始;其二,在供应链方面,传统车企对供应链的把控更加成熟、稳定,相比之下,新势力对于供应链的议价能力并没有那么强,导致成本偏高。
当初哪吒汽车作为新势力车企,市场热度仅次于“蔚小理”,如今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越来越卷,哪吒汽车打算出海求存,未来三年它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吗?
你身边能看到哪吒汽车的车主吗?你会购买哪吒汽车吗?评论区聊聊吧。
赞(4) | 评论 11月08日 18:31 来自网站 举报
-
【花115亿抱华为大腿后,“长安嫡子”阿维塔要IPO】
两年半亏71亿。作者 | 高远山编辑丨高 岩来源 | 野马财经新能源车企“国家队”再加一分。11月6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联交所”)在其官微发文推介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增资项目,其中提到阿维塔已经明确2026年上市的计划。阿维塔作为长安汽车的“嫡长子”,可谓... 展开全文花115亿抱华为大腿后,“长安嫡子”阿维塔要IPO
两年半亏71亿。
作者 | 高远山
编辑丨高 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新能源车企“国家队”再加一分。
11月6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联交所”)在其官微发文推介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增资项目,其中提到阿维塔已经明确2026年上市的计划。阿维塔作为长安汽车的“嫡长子”,可谓被寄予厚望。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曾公开表示,“未来三年,将是阿维塔打造‘新豪华第一品牌’的关键时期。”
虽然阿维塔定位为中高端品牌,今年也发布多款中高端新车型,但阿维塔依然深陷亏损泥潭,两年半累计亏损71.0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阿维塔还花费115亿元投资华为子公司——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边亏损、一边大额投资的阿维塔,靠IPO能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吗?
01
多次传上市计划,估值300亿
实际上,自阿维塔诞生以来,就有着关于IPO的新闻。
阿维塔成立于2018年,2020年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担任阿维塔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谭本宏为长安汽车的“老人”,1998年进入长安汽车,在市场部、公关部、产品策划部、技术规划研究所等多个部门担任要职,可以说对产品策划、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都非常了解。
谭本宏还曾经担任过长安汽车的新闻发言人,因此在成为阿维塔董事长后,也多次对外接受采访,为自家产品做宣传。阿维塔成立仅3年,2021年时,据“财联社”报道,谭本宏就表示,阿维塔计划于2024-2025年实现IPO。
但2023年时,谭本宏又表示,“阿维塔科技的IPO将会放在2025年左右,在此之前我们还有一些需要考虑和平衡的事情。”
不过到2023年12月12日,阿维塔科技突然宣布,谭本宏不再担任阿维塔科技董事长兼CEO,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将出任阿维塔的董事长。
也是在同一时期,阿维塔的IPO传闻再起。据“蓝鲸财经”报道称,长安汽车旗下新能源品牌阿维塔科技正计划于2025年赴港交所IPO上市。不过,对这些市场传闻,阿维塔始终未正面回应。
图源:深交所互动易
直到2024年9月21日,长安汽车在深交所互动易上回复股民“阿维塔有无上市计划”的问题上,回应“阿维塔科技将独立发展,独立进行市场化运作,并整合战略合作伙伴资源,有独立上市计划。”这也是长安汽车首次正面回应。
一系列“造势”,也为阿维塔接下来的动作做了铺垫。2024年10月,在阿维塔重点供应商伙伴沟通会上,阿维塔总裁陈卓透露表示阿维塔目前正进行C轮融资,规模将达到100亿元;公司的投后估值,将从B轮的200亿元涨至超300亿元。但对于融资方等信息未透露。
紧接着11月6日,上海联交所发布推文推介阿维塔的增资项目。阿维塔在公告中表示,“我方拟实施企业增资,并通过上海联交所公开预披露增资信息和组织交易活动,同意上海联交所通过网络、报纸或其他方式对本项目进行对外推介。”阿维塔向市场寻求资金的计划已经十分明显。
图源:上海联交所微信
也是上海联交所的这一推介,让阿维塔的IPO计划再次在台前被明确。
在这背后,是阿维塔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且亏损不断加剧。长安汽车历年财报显示,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阿维塔分别实现营收2834万元、56.45亿元、61.52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0.15亿元、36.93亿元和13.95亿元,两年半累计亏损71.03亿元。截至2024年上半年,阿维塔的资产负债率高达94.46%。
陈卓表示,“IPO是解决融资来源的问题,但我们也想通过IPO,通过上市若干管理要求,来完善整个企业的治理架构,让它更加合规,更加规范,这是我们首要目的。”他还透露,阿维塔力争在2025年第三、第四季度实现盈亏平衡。
02
含着“金汤匙”出生,
斥资115亿元投资华为子公司
有别于其它造车“新势力”,阿维塔的身世颇为复杂。它的前身是2018年8月成立的长安蔚来新能源汽车科技公司,该公司由李斌担任董事长,长安和蔚来双方各持股45%。
在长安汽车当年发布的“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中,这家公司肩负着为长安孵化高端品牌的重任,不过后续因为合作没有多少进展,2020年8月,长安汽车发布公告,对长安蔚来增资,持股比例达到了95.38%,李斌卸任董事长。9个月后的2021年5月20日,长安蔚来新能源汽车公司宣布更名,阿维塔第一次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里。
图源:罐头图库
根据官方公告,更名后的阿维塔科技将“完全市场化运作”,独立经营,独立发展,致力于与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携手,共创全球领先、自主可控的智能电动网联汽车平台(CHN),打造丰富的智能汽车系列产品。
长安董事长朱华荣在此次阿维塔12新车发布会上的解释,“CHN”就是长安、华为、宁德时代品牌首字母的组合,代表着三方的精诚合作。
不过,这三家公司对于阿维塔的投入并不在同一水平。公开资料显示,阿维塔科技自更名后,先后进行了多轮融资;当前长安汽车持有阿维塔科技40.99%股权,占有绝对的话语权,宁德时代持股为14.1%,华为则是一股未入。
图源:上海联交所官网
对于宁德时代来说,7.696亿元入股阿维塔,只是其在产业链上下游布局中并不起眼的一笔投资。要知道,就在入股阿维塔的2021年,宁德时代曾一口气投资了6家车企,合作伙伴包括北汽、吉利、哪吒、赛力斯和爱驰汽车。
投资车企,宁德时代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将动力电池的供应与之直接绑定,而他们能够为车企提供的,除了资金外,也只是按需定制的电池,就像阿维塔12上的“双能量井式下沉电池”。
一股未投的华为,则负责给阿维塔注入“灵魂”,提供包括鸿蒙座舱、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在内的一系列软硬件支持。相反,阿维塔入股了华为子公司——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2024年8月19日,长安汽车发布公告,子公司阿维塔科技将斥资115亿元购买华为引望10%股权;8月20日,阿维塔官宣投资华为引望协议签约完成,成为华为引望第二大股东;10月16日,阿维塔已通过自有资金向华为完成了第一笔23亿元的支付。
图源:公告
除此之外,设计、生产、销售、售后等等全链路的工作,都由长安领衔完成,用朱华荣的话说,“只要阿维塔需要,长安汽车一定全力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技术给技术。”
三位顶流的加持下,阿维塔首款车型顺利推出。公开数据显示,阿维塔旗下的首款车型阿维塔11自2022年8月8日正式上市,发售价为30.08万元至39.08万元。
但直到2023年2月,阿维塔11的累计交付量才突破2000台。阿维塔给自己2023年的目标销量定为10万辆,但实际只完成了2.7万辆。
2023年11月,阿维塔科技宣布其未来智能豪华轿车——阿维塔12双动力正式上市。新车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选择,共六款车型,官方售价从26.99万元起,其中皇家剧院版售价为42.99万元。
图源:罐头图库
阿维塔12的上线,让阿维塔科技“松了口气”。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阿维塔1236小时大定6700台,72小时大定11128台,6天大定1.5万台。
不过,2024年阿维塔依然调整了自己的预期,将2024年的年度销量目标降为8.4万辆。
2024年9月,阿维塔07上市,属于中型SUV,该车是阿维塔的首款纯电增程双动力车型,售价21.99万元—28.99万元。上市17天,大定超过2.5万台。
2024年前10个月,阿维塔共计交付了5.1万辆,完成了销量目标的60%。
03
四冲高端,朱华荣能否圆“高端梦”?
阿维塔不仅是长安冲击高端的希望,也是朱华荣对自己的“交待”;还有几年就要退休的他,至今还没给长安汽车留下一个真正的高端品牌。
在阿维塔之前,长安汽车三次尝试冲击高端车型。
2009年,长安汽车发起第一次“品牌向上”,重新搭建出了一套品牌构架,并发布了全新的品牌Logo——V标。2012年,长安推出的中级车逸动销量不错,半年销量就达到3万;于是长安在此基础上推出了首款售价超过20万的新车——睿骋。
2015年,时任长安汽车总裁的朱华荣表示:“长安汽车考虑过再投入一个中高端品牌,但是经过市场研究,长安认为自身的实力或者精力还不够,而且会造成长安的经营质量大幅度下滑,所以决定停掉这个项目。”
图源:罐头图库
2017年长安推出了CS95,这款七座SUV在上市时市场口碑、销量都非常亮眼,更一度被业内人士称之为最有望取代汉兰达地位的车型。但这个品牌销量并没有持续长虹,有些月份甚至没有破百万。
在CS95之后,长安又故技重施——先做中高端系列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做高端,于2020年推出UNI系列车型。其中,UNI-T的造型设计、采用的动力系统和科技功能,均比过去长安汽车的其他系列产品更高。
长安UNI-T的销量在过去一年中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24年1-9月,长安UNI-T的累计销量为6546辆,同比下降77.86%。在SUV市场中,长安UNI-T的排名也较为靠后,中国乘用车联席会数据显示,排名第174位。
图源:罐头图库
再算上阿维塔,这已经是朱华荣任内第4次冲击高端了。但是,留给阿维塔的时间也不多了。朱华荣预计,2024年马太效应会愈发明显,Top10车企将占据85%新能源份额,80%品牌将会关停。你对阿维塔有何了解?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赞(4) | 评论 11月08日 17:53 来自网站 举报
-
【6年“玩坏”4家上市公司,80岁“资本大佬”被判3年、没收2.3亿】
风光十余载,晚年被判刑。作者 | 赵普编辑丨高岩来源 | 野马财经立冬的前两天,“资本大佬”陆克平被判有期徒刑3年的消息在业内公开,这位已经80岁的老人会不会比别人感到更多的寒意?11月5日晚间,四环生物(000518.SZ)公告称,公司实控人陆克平因犯内幕交易罪,被据泰州市中级... 展开全文6年“玩坏”4家上市公司,80岁“资本大佬”被判3年、没收2.3亿
风光十余载,晚年被判刑。
作者 | 赵普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立冬的前两天,“资本大佬”陆克平被判有期徒刑3年的消息在业内公开,这位已经80岁的老人会不会比别人感到更多的寒意?
11月5日晚间,四环生物(000518.SZ)公告称,公司实控人陆克平因犯内幕交易罪,被据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没收违法所得约2.32亿元。
就在公布陆克平被判刑的前一天,四环生物还公告称,陆克平及一致行动人持有的约2.86亿股公司股份将在12月拍卖。如果拍卖最终成交,将意味着陆克平失去对四环生物的控制权。
陆克平的消息受到资本市场高度关注,原因在于他从一个极为成功的毛纺企业家“转身”为资本大佬,并凭借一系列大胆操作,曾累计实控四家上市公司,分别是江苏阳光(600220.SH)、四环生物(000518.SZ)、海润光伏(600401.SH)、威创股份(002308.SZ),让“阳光系”成为资本市场上的专有名词。
但伴随这一切的是,陆克平频频违规操作,多次受到监管层处罚,如今人到晚年,仍然逃脱不掉刑事责任。从2019年到今天,陆克平曾实控的上市公司也业绩欠佳,不是退市,就是亏损,如今仅剩四环生物和江苏阳光集团及旗下公司尚在陆克平或其子陆宇的实控中。
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分析称,陆克平被“判三缓四”,其实还是得到了改正的机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缓刑犯在缓刑考验期间,如果确有悔改表现或者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但减刑并不是缓刑的必然结果,需要根据犯罪分子的具体行为和法律规定来决定。
从身家百亿的资本大佬,到被判3年徒刑的经济犯,陆克平的“资本传奇”要划上句号了吗?
01
“资本尝鲜”套现超20亿,
9年前已埋下隐患
“野马财经”注意到,目前陆克平所犯内幕交易罪的案情细节并未公开,但公告显示,陆克平的违法事实主要涉及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润光伏”),陆克平因为该起案件,分别于2020年9月30日、2021年8月18日、2023年7月13日被取保候审。
从公开信息来看,陆克平与海润光伏的缘分始于2010年,结束于2015年,为何在2020年开始,陆续因为海润光伏的案件而被取保候审呢?
早在2010年7月23日,当时陆克平实控的江苏紫金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紫金电子”)与澳大利亚籍自然人YANGHUAIJIN、WUTINGTING签订一致行动人协议,合计持有海润光伏25.4%的股份,陆克平进而成为海润光伏的实控人。
2015年4月15日,紫金电子、YANGHUAIJIN、WUTINGTING签署了《一致行动人协议之终止协议》。鉴于上述协议签署后,紫金电子、YANGHUAIJIN、WUTINGTING的一致行动人关系解除,紫金电子委派的董事会成员将辞去董事职务,陆克平不再是海润光伏的实控人。
来源:罐头图库
陆克平实控海润光伏近5年,最疯狂的减持是在2015年1月初至2015年4月8日,这期间紫金电子合计减持约2.57亿股海润光伏股份,其持有海润光伏股票从约2.62亿股减少到约500万股,持股比例从超过16%减少到占0.32%,减持方式主要为大宗交易。
同样在此期间减持的,还有紫金电子及其一致行动人YANG HUAIJIN(杨怀进)、WUTINGTING(吴艇艇),后者甚至是清仓了海润光伏的股票。
根据上述三方签署的《一致行动人协议》约定,三方在海润光伏持股比例合计低于10%且合计持股数低于第一大股东,这才导致《一致行动人协议》终止。
而据“华夏能源网”报道称,陆克平实控的紫金电子通过上述减持操作,累计套现超过2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紫金电子在2015年4月8日完成上述减持后的半个月左右,也就是2015年4月23日,海润光伏发布了2014年财报,显示海润光伏2014年归母净利润巨亏9.48亿元。
这让当时的资本市场一片哗然,随后监管层认为海润光伏、紫金电子在高送转分配预案中存在误导性陈述,海润光伏、紫金电子被证监会分别处以警告和40万元的罚款。
此外,根据海润光伏2011年和2012年的派发现金红利方案计算,紫金电子还至少分走了约2.27亿元的红利。
与紫金电子上述分红、减持套现合计22.27亿元相比,紫金电子2010年7月收购海润光伏股份的成本约为6.41亿元(资金来源为唯一股东江苏阳光集团对紫金电子的增资),其投资利润可观。
来源:罐头图库
通过紫金电子入主海润光伏,并使用减持、分红等措施获利,是陆克平第一次在自己的毛纺主业之外尝鲜“资本市场”。
但陆克平2010年~2015年间在海润光伏的这些交易过程,却逃不过监管层的“法眼”,如今距离2015年已经过去9年,陆克平依然因此事被判3年徒刑。如今,他再回味这第一次“资本尝鲜”时,不知道会是什么滋味。
02
陆克平能保住最后一家上市公司吗?
2015年海润光伏在脱离陆克平实控后,这家公司依然持续亏损,从2012年到2018年,海润光伏扣非后净利润累计亏损7年,2018年亏损额高达25.98亿元,最终在2019年黯然退市。
而陆克平在“尝鲜”海润光伏后,则看上了四环生物和威创股份。
2014年~2018年,陆克平在4年的时间里,拉上妻子、儿子和一干在阳光集团担任过要职的老员工,累计买入四环生物股票金额43.21亿元,一度把自己和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买到了30%以上。
来源:罐头图库
这4年里,陆克平一直隐秘掌权。其会给上市公司的文件盖章签字,也会出席股东大会、投票,甚至四环生物还与阳光集团子公司阳光置业发生了关联交易,可面对监管的提问,四环生物却坚称公司无实控人。哪怕是证监会的罚单已经开出,陆克平依旧辩称,四环生物和自己没关系,且投资四环生物亏损近10亿元,并无违法的故意。
证监会调查认为,陆克平不晚于2014年5月23日成为四环生物实际控制人,2014年2月—2018年4月,其通过自己掌控的股东账户实际控制四环生物39.42%的表决权,但从未进行过披露、也未发出收购要约。
从四环生物一案来看,陆克平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亏损严重,其个人还被证监会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并处罚款2734万元。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威创股份身上。陆克平不仅在成为实控人后“秘而不宣”,还计划出售控股权给第三方公司,而这家第三方公司的实控人居然能“悄悄”转移威创股份近13.3亿元资金!
2020年8月,威创股份的原控股股东威创投资将所持24.22%的股份转让给了中数威科,后者成为新控股股东,但公司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
2020年12月,中数威科的有限合伙人台州蒙萨斯的股东由上海蒙萨斯(持有中数威科99.93%股份)变更为江苏阳光集团,台州蒙萨斯的法定代表人也变更为陆宇,陆宇则是陆克平的儿子。陆宇在2022年10月被董事会推选为总经理,同时进入董事会担任非独立董事,2023年6月成为威创股份董事长。
2023年上半年,陆克平通过控制中数威科,决定威创股份董事会成员半数以上成员的提名,进而取得威创股份董事会控制权。
2023年9月20日,实控威创股份的江苏阳光集团与江西西岭能源有限公司(下称“西岭能源”)签订《股权转让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中约定,西岭能源拟在未来12个月,通过投资关系取得威创股份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其中,拟收购方西岭能源的实控人为刘钧。
这个刘钧的“本事”就很大了,他在2023年9月28日至10月27日期间,将威创股份13.3亿元资金划拨到其控制的银行账户,中间虽然在10月31日全额归还,但11月1日起,他又分次分批将这笔巨款划出公司。
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显示,刘钧转出的约13.3亿元被用于偿还个人债务,构成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占威创股份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67.24%。但威创股份未按规定及时披露上述事项。
陆克平找刘钧这样的人来收购威创股份控股权,是不了解对方吗?
来源:罐头图库
另外,陆克平不晚于2023年6月19日成为威创股份实际控制人,但其未告知威创股份相关情况。上市公司未按规定及时披露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威创股份2023年半年度报告披露“公司报告期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本企业最终控制方是无实际控制人”,存在虚假记载。
经过这一番折腾,威创股份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最终在2024年9月27日摘牌退市。
而在威创股份之前,陆克平的核心公司江苏阳光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江苏阳光也在2024年7月退市。
如今陆克平仅剩四环生物一家上市公司,也面临着退市风险。
财务数据显示,四环生物在2021年至2023年的营收分别为3.51亿元、2.7亿元、2.35亿元,同比减少30.56%、23.03%、12.86%;净利润分别亏损3478.99万元、4879.28万元、7526.99万元。2024年前三季度,四环生物仍未止亏,净利润亏损额已达1462万元,营收仅1.56亿元。
来源:东方财富网
根据国九条退市新规,主板上市公司中,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非净利润三者中有负值的,且营收低于3亿元,且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将被强制退市。
目前,四环生物已经满足上述条件的其中两条。不过,陆克平能不能保住自己对四环生物的实控权还未可知。
03
陆克平交班儿子,
江苏阳光集团能否“阳光”?
陆克平曾一度带领江苏阳光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毛纺生产企业和高档服装生产基地,他也因此享有“毛纺巨子”的美誉,在江苏阳光集团的官网,至今还醒目的写着,公司曾为宇航员量身打造春夏常服、秋冬常服以及常服大衣的面料。
曾经的陆克平可以说是毛纺行业的明星级企业家,但随着公司的成功上市,陆克平也见识到了资本市场的巨大诱惑,他在资本市场上进行一系列的大胆操作,逐步掌控了多家上市公司,接连实控四家上市公司并获利数十亿元,在资本市场上打造了无人不知的“阳光系”。
但随着监管层的处罚和市场投资的风险相继袭来,陆克平在资本市场上的“阳光”逐渐暗淡,就连毛纺主业的上市公司也开始亏损。
2023年,江苏阳光净亏损近1亿元,成为公司近十年来首次年度亏损。
这背后是江苏阳光两家关联方——阳光服饰和阳光集团的还款均未达预期,上市公司不得不计提更高的坏账和信用减值损失。
此外,江苏阳光集团还出现了非经营性占用江苏阳光1.7亿元资金的情况。此外,截至5月8日,江苏阳光集团累计质押上市公司股份已经占到其持股总数的97.47%;阳光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并已质押股份占所持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95.09%。
还款预期下调、占用资金、高比例质押……种种迹象显示,江苏阳光集团的资金流动性正承受较大的压力,最终江苏阳光也以退市收场。
来源:罐头图库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陆克平已经与儿子陆宇做了不少交接,主要就集中在江苏阳光的职位和控制权方面。
陆宇出生于1975年,香港居民,本科学历。2011年起,陆宇开始担任江苏阳光生态园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017年进入江苏阳光董事会;2022年被选为威创股份总经理、董事。
2023年3月,陆宇接替缪锋成为江苏阳光新一任董事长;6月,陆克平家族开始腾挪股权。按照原本的计划,股权转让完成后,陆宇及一致行动人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将达26.92%,其也会正式成为江苏阳光新实控人。
父子交易的股权作价为3.63亿元,而《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发布时正值江苏阳光一年内的股价低点。即便以当日股价计算,这份报价相较市场价还是打了七折。
不过,由于陆克平手上的股权有大比例质押,股权交割过户受限,至今父子计划中的交接也没能完成。
企业预警通显示,目前江苏阳光的实控人仍是陆克平,但江苏阳光集团的实控人已经是陆宇。
来源:企业预警通
2023年7月,陆宇斥资3.1亿元对江苏阳光集团大股东江苏阳光控股进行了增资。
陆克平在资本市场“风光跑马”后,如今留给儿子的依然是江苏阳光集团这个主业公司,但公司官网上,公司发展历程自2016年后就再无更新,公司新闻也基本停留在2020年,陆宇能更新他老爸陆克平留下的产业吗?
你了解过江苏阳光的服装产品吗?评论区聊聊吧!
赞(1) | 评论 11月07日 10:41 来自网站 举报
-
【“玄学大师”被抓,千亿鼎益丰彻底爆雷!】
只有退潮了,才知道谁在裸泳。作者 | 高岩编辑丨 武丽娟来源 | 野马财经以道士下山、玄学理财闻名的鼎益丰(0612.HK),千亿资管产品的“雷”彻底爆了!11月5日,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在官方微信发布公告称,“鼎益丰”及其关联公司发行虚假理财产品和“DDO数字期权”(属于“空气... 展开全文“玄学大师”被抓,千亿鼎益丰彻底爆雷!
只有退潮了,才知道谁在裸泳。
作者 | 高岩
编辑丨 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以道士下山、玄学理财闻名的鼎益丰(0612.HK),千亿资管产品的“雷”彻底爆了!
11月5日,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在官方微信发布公告称,“鼎益丰”及其关联公司发行虚假理财产品和“DDO数字期权”(属于“空气币”),从事非法活动,已涉嫌犯罪。为依法打击犯罪,维护投资人合法权益,公安机关已对隋某义、马某秋等人以涉嫌集资诈骗等犯罪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公安将全力追赃挽损,已经查封、扣押、冻结了“鼎益丰”及其关联公司涉案房产、车辆、股权、银行账户资金等资产一批。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请投资人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取证,如实反映案件情况,依法合理表达诉求。
今年2月26日,在理财产品暴雷后,鼎益丰创始人隋广义及另外20名相关人士被香港证监会立案调查,并附带投资者赔偿要求。根据公告显示,他们涉嫌在2018年3月1日至2018年9月14日期间内操纵鼎益丰的股份。在此区间,鼎益丰控股股价暴涨81.84%,从最低6.7港元/股最高涨至17港元/股。
其实,香港证监会早在5年前就关注到了鼎益丰的异常行为。2019年3月20日及2019年6月25日,其曾向9家经纪行发出限制通知书,冻结某些客户证券账户,而有关账户与鼎益丰控股的涉嫌市场操控活动有关。
在该公告的第二天(2月27日),鼎益丰控股在港交所发布澄清公告,称隋广义已于四年前辞职,即非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及董事会投资者关系委员会成员,均自2020年1月22日起生效。但仍为公司主要股东。
受创始人隋广义、高管马小秋等被采取刑事措施的影响,二级市场上,鼎益丰控股大跌近40%。截至收盘,报收于0.127港元/股,总市值跌到了2亿港元。
鼎益丰的千亿资管产品的兑付危机,是自从去年8月以来陆续暴露出来的。深圳地方金融局也多次发布关于鼎益丰“原始股权”“期权”等业务的风险提示。
今年1月16日,有大批投资人来到鼎益丰办公地点要求兑付。对此,公司方面的态度倒也“坦然”。据《证券时报》报道,国际部李经理承认,公司确实没钱了。他还表示,根据公司内部电脑系统登记统计的投资人数大概50万人左右,鼎益丰面临的债务大概是1320亿元。
鼎益丰创始人隋广义号称独创了“东方古典哲学价值理论体系”,被戏称为“玄学投资”。“道士下山”化身资本运作高手,但泡沫总有戳破的一天,机关算尽,最终躲不过法律的监管。
01
“胸口七痣”隋广义
鼎益丰控股是港股一支著名的“妖股”,而隋广义则是头梳发辫,留一缕胡须,一副“仙风道骨”模样。
来源:鼎益丰官网
隋广义自称是一名道士,是北斗七星转世,字“万明子”,员工和信徒们都喊他“师父”。坊间流传在一场投资会上,隋广义自称胸前有7颗痣,以北斗七星次序排列,而北极星的那颗痣是红色的,就像是上天为他点下的明灯。
公司网站曾介绍,他早年先“下海”当商人,又“上岸”当吉林省敦化市副市长,然后隐居修身悟道,还自创了一套“禅易投资法”——注重天、地、人三者的整体互动,从力、空、时、心四者的宏观角度来解读金融市场的整体变化,有着精准的预测性,是继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法、索罗斯的对冲投资法之后又一创新的现代投资法。
网络流传了一张隋广义与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的合照,销售人员称其拜访隋广义时所拍,以此来抬高隋的身家段位。
在隋广义的操盘下,鼎益丰通过不断更换马甲,进行理财、基金等产品销售。其理财收益极高,最低收益率18%,最高收益率100%。这让众多投资者趋之若鹜,甚至有投资者不惜借贷也要买。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经说过: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股神巴菲特投资的年化收益率也仅在20%左右。100%收益背后隐藏的陷阱让人不寒而栗。
事实上,监管对此已经多次发出警示。
2023年2月19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风险提示称,“鼎益丰理财”、“鼎益丰投资”、“鼎益丰基金”等业务背后的“鼎益丰”关联主体众多,在深圳的经营主体无金融许可证、不具备从业资质。
2023年11月,深圳金融办再度发布风险提示,称香港上市公司中国鼎益丰存在非法集资风险。相关投资活动已出现“返利延期”“合同到期未退款”“难以兑付”等情况。
来源: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官网
值得一提的是,除隋广义外,鼎益丰还有另外一位核心人物马小秋。截至2023年上半年,隋广义、马小秋分别持有鼎益丰控股9.58%、0.67%的股权。
但2023年2月,马小秋已辞去公司所有职务。据《证券时报》报道,鼎益丰国际部李经理称,马小秋上个月携款跑路偷渡到美国被警方羁押,卷款至少30亿元,目前已被取保候审。
一系列扑朔迷离的故事、数字、传闻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
02
“玄学大师”上演“道士下山”,
拷贝“妖股”鼎益丰?
鼎益丰是一家“21章公司”(不经营实际业务,只做投资),业绩连年亏损,2017年底股价只有几毛钱,但此后不到两年,股价摸高至28港元/股,暴涨超50倍,令市场惊诧。
除了股价坐火箭外,坊间还戏称中国鼎益丰为“道士股”,因为公司实控人隋广义和母公司鼎益丰集团的行事作风颇有“道家风范”。
其用道法精准预测资本市场走势的方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在媒体报道中,这位道长的“禅易投资法”原形毕露。隋广义的鼎益丰集团通过向投资者和信徒们兜售公司股权等方式融资,再将融来的钱用于炒股,涉嫌非法集资。而中国鼎益丰股价暴涨背后的坐庄痕迹明显。
2019年3月8日,中国鼎益丰发布公告称,公司遭港交所勒令停牌,原因是其所披露各类文件中存在虚假、不完整或误导性资料。随后,香港证监会要求冻结19家在港券商的部分账户,这些账户都与中国鼎益丰有关,涉嫌市场操控。至此,鼎益丰披的道家外衣被监管彻底撕了下来。
停牌十个月后,中国鼎益丰在2020年1月23日复牌,股价瞬间跌去90%。同时公司表示,香港证监会已决定对其涉嫌市场操控活动展开调查,并对多名人士展开法律程序。当日晚间,中国鼎益丰实控人隋广义辞任他在公司担任的所有职位。
本以为“玄学大师”隋广义就此跌落神坛,但他似乎并不甘心吞下这枚败果。他不仅在停牌期间染指多只A股股票,还试图从妙可蓝多柴琇家族手里盘下了一家港股上市公司。
2022年8月,华音国际(0989.HK)公告称,控股股东家译投资有限公司出售公司33亿股签订协议,其中10亿股出售给天丰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剩余23亿股将出售给其他八位买方。
家译投资由妙可蓝多(600882.SH)前实控人、“奶酪女王”柴琇的女儿崔薪瞳实际控制,天丰国际则由公司联席主席、非执行董事隋广义持股90%。出售完成后,隋广义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28.46%股份,而家译投资持股比例则从50.87%降至5.06%。
这也意味着,隋广义在华音国际“潜伏”近两年后,终于坐上第一大股东的位置。
华音国际原名为广泽国际发展。早在2020年8月6日,广泽国际发展公告就披露,鼎益丰集团实控的香港灏富收购了公司10.5亿股,一跃成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17.58%。但该公告发布前,广泽国际发展的股价就已提前异动。从2020年7月底开始,广泽国际发展股价在短短十几天内,从每股7分钱一路飙升至每股0.56港元,暴涨8倍多,创下了近一年股价新高。
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华音国际股价在0.3港元/股-0.6港元/股之间浮动。2021年4月,公司名称改为华音国际。直到2021年11月26日,隋广义出任华音国际联席主席,上市公司股价再次提前异动,从11月初的0.4港元/股摸高至12月底的0.85港元/股。
2021年11月-12月华音国际股价走势 图源:wind
这像极了当年的中国鼎益丰。
中国鼎益丰和华音国际早年都是细价股(小盘股),股价长期低于1港元,最低时只有几分钱,且股权高度集中,筹码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庄股特征明显。
2015年起,隋广义从港股公开市场持续买入中国投资基金(中国鼎益丰前身)股票,后以股东身份进入公司董事会,并成为主席。2018年,中国投资基金宣布更名为中国鼎益丰,但换汤不换药,它本质还是一家投资公司,只从事股票买卖和投资。中国鼎益丰也从此走上了“妖股”之路。
隋广义入主中国鼎益丰后,相继投资了中国智能集团(0395.HK)、志道国际(1220.HK)等细价股。和中国鼎益丰一样,隋广义看中的这些港股公司不论业绩好坏,总能迎来股价暴涨的机会,但没过多久又被打回原形,股价过山车后大都成了仙股。而鼎益丰似乎总能全身而退。
《南方周末》曾报道,鼎益丰集团销售员工透露,公司一般都会选择股价不高的公司抄底,再不断买入,直到进入董事会,然后通过“运作”来赚钱。鼎益丰还以自己员工的名义开了很多股票账户,利用这些股票账户拉升股价。
通过深圳市鼎益丰基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关联公司,以及其管理的鼎益丰天河1号等十余只私募产品,鼎益丰集团在A股频频现身,多次进出ST天马(002122.SZ)和彩虹股份(600707.SH)。另外,其还曾布局过中国中期(000996.SZ)、ST熊猫(600599.SH)、旭光电子(600353.SH)、长春一东(600148.SH)、龙溪股份(600592.SH)等十余只股票。
其中,彩虹股份业绩亏多盈少,早在2020年,鼎益丰就已清仓彩虹股份。而截至2022年3月底,深圳中奇产投和海南奇日升两家鼎益丰下属公司仍分别是ST天马的第三、第四大股东,合计持股8.14%。目前,ST天马正在申请重整。
华音国际的第一大股东变成隋广义,这家公司是否会走上中国鼎益丰的老路子?隋广义后续是否有把未上市的文旅资产装入上市公司的动作?
03
买方、卖方都是吉林老乡
值得注意的是,华音国际原实控人崔薪瞳的身份也不简单。
在2019年年初发布的《2018中国女富豪榜》榜单上,崔薪瞳名列其中,身家61亿元,她当时年仅28岁,是里面最年轻的一位。
崔薪瞳的母亲正是妙可蓝多前实控人、“奶酪女王”柴琇,父亲崔民东是广泽集团董事长,均为吉林省延边州人,名副其实的东北富豪家族。
自1996年下海经商起,崔薪瞳家族从房地产起家,之后逐渐将商业版图扩张至休闲食品、乳制品等行业。此后,柴琇家族连续运作了两起借壳上市。2013年,柴琇夫妇通过股份收购的方式,将其创立的广泽地产装入润迅通信的“壳”中,也就是如今的华音国际。2015年9月,柴琇夫妇又将旗下乳业资产置入华联矿业,后改名为妙可蓝多。
来源:罐头图库
柴琇家族近年来深陷流动性危机,为了替家人控制的广泽投资、美成集团等企业偿债,柴琇不惜违规拆借上市公司妙可蓝多2.4亿元。
2017年以来,柴琇还曾多次质押股票,质押用途多为“广泽投资及其相关方经营所需”。截至2022年2月,柴琇持有妙可蓝多的股份几乎已全部质押。
崔薪瞳于2016年进入华音国际董事会,一直做到董事会主席。不过,在此期间,华音国际业绩难言乐观,2017年度至2022年度,公司营收从1.78亿港元降至1800万港元;2020年度至2022年度,公司净利润连续三年为负。业绩不行,公司股价也长期萎靡,沦为仙股。直到找来了接盘方鼎益丰集团,其股价才出现暴涨异动。
2022年7月7日,华音国际与万鼎控股(隋广义实控)在长白山合作开发的两个旅游项目正式开工,其中一个项目计划总投资约55亿元。截至2022年3月底,华音国际总资产才3.26亿港元,这笔55亿元的投资资金从何而来还得打一个问号。
而隋广义也是吉林人,与柴琇家族的核心人物都是东北老乡。曾有吉林商人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隋早年曾是东北一个小有名气的气功师,在1990年代气功盛行时结交过不少有背景的朋友,从而获得了很多资源。如今摊上麻烦的马小秋,曾是第一位走进联合国总部演讲的亚裔女企业家。最早的鼎益丰集团亦是由隋广义、马小秋两人于2011年成立,分别担任董事局主席、总裁。
04
IPO公司老板
也买了鼎益丰的理财产品
2019年被监管重锤之后,鼎益丰集团的敛财手段也逐渐被曝光。
根据鼎益丰集团此前的推介资料,公司已经布局了文化、高科技、投行、黄金、健康、旅游六大领域。
其中,高科技板块有丰源芯公司、志道国际、中国智能集团;投行业务则主要为香港的上市公司中国鼎益丰;旅游则主要是长白山天鼎集团。
《南方周末》曾报道,在一次晨会演讲中,隋广义解释了鼎益丰集团多年来的商业模式——成立多个子公司,以售卖股权的方式向民间融资,再将融来的钱用于投资证券市场。
“第一财经”2019年的一篇报道指出,鼎益丰销售员工透露,公司销售的主要是一家名为“丰源芯”的公司股权,该项目定价为6元/股,最低10万元起投。丰源芯打算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预计1-3年完成上市。倘若到时未能上市,期限届满后,将可获得高达29%的平均年化收益率。鼎益丰销售人员还称,丰源芯现在不盈利,也没有财报。
丰源芯官网显示,公司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本3亿元,是一家面向信息安全领域的创新型高科技公司。但对于公司的主要业务并没有具体介绍。
来源:丰源芯官网
爱企查显示,丰源芯公司实缴资本5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电子产品、金属材料及制品购销、可重组逻辑芯片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咨询、投资咨询、房地产经纪、兴办实业等。
马小秋和隋广义早已完全退出丰源芯,明面上与这家公司无任何股权关系。而丰源芯唯二的两位股东姜金波、黄莉敏,还在其他十几数家鼎益丰关联公司担任高管、股东。
来源:爱企查
值得注意的是,丰源芯公司参保人数为零。丰源芯到底有没有实际经营业务成谜。但这并不影响鼎益丰集团目前仍在售卖丰源芯的理财产品。
而鼎益丰的客户也不乏牛人。2022年2月,正在谋求创业板上市的深圳安培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培龙”)披露了第三轮问询回复意见。
深交所关注到公司实控人邬若军、黎莉夫妇曾在报告期内多次购买理财产品,其中便包括了丰源芯发行的理财产品,合计认购金额820万元。
公告还提到,丰源芯不是金融机构,安培龙也没有说明该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对此,监管要求公司说明丰源芯认购理财产品的用途、最终流向。
根据回复内容,安培龙此次理财产品资金投入主要是“用于公司信息安全加密系列高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不过丰源芯基于商业信息保密要求,未能提供资金流水相关资料。目前,实控人已向丰源芯申请提前赎回/转让将于2022年11月之后到期的投资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0月,株洲市天元区金融办发布了一条消息,根据群众举报,一家名为“株洲市鼎益丰道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遭到相关部门调查,成功清退涉嫌非法金融活动募集资金349万元。
来源:株洲市天元区金融办
政务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在不具备金融资质情况下,以品茶、读书为名,大力推荐深圳丰源芯的股份,向不特定群众以股份转让的方式吸收资金,并承诺前3年按投资金额的1%支付月度分红,3年期满后,再按投资款的264%回购股份,调查结果为该公司行为涉嫌非法集资。
05
“玄学理财大师”涉足康养、文旅
曾经愿意为“玄学大师”隋广义掏腰包的信徒可不在少数。
《证券时报》的调查报道中描述了一个魔幻场景:鼎益丰的一次例行晨会上,在公司礼堂乌泱泱聚集了300多人,有公司员工,有专门前来听隋广义“开示”的投资人,还有不少中老年人搬着塑料凳,坐在走廊上听。隋广义一进场,全体鼓掌。当背景音乐停止时,所有人起立喊口号。击鼓鸣钟后,朝老子像三鞠躬,朗读《道德经》,再坐下来念三遍“正气歌”……
这位被渲染上玄学色彩的大师,一手向信众集资,一手在资本市场买壳、并且进行所谓的资本运营。直到香港证监会开始调查中国鼎益丰。
近年,重出江湖的大师动作可不小。不仅刚收了一家港股公司,还在创业集团控股(2221.HK)出任非执行董事。而且隋近年来又将目光转向了康养、新文旅产业。
遭监管重锤之后,隋广义陆续退出了部分鼎益丰下属公司,不少公司也已经注销。目前,隋通过香港鼎益丰持股上市公司中国鼎益丰。
工商资料显示,隋广义个人名下仍存续的内地公司包括天鼎旅游、德嘉人参、万鼎控股、奇轮文化、海南德冠等。
其中,天鼎旅游是鼎益丰旅游板块的资产主体。2014年1月6日,鼎益丰与天鼎旅游就开发建设长白山历史文化园项目达成了合作。天鼎旅游的股权也曾对外销售,不过这家公司目前涉及多起民间借贷纠纷。
德嘉人参则是隋广义2020年在吉林成立的新公司,对外宣传称计划投资500亿元推进长白山人参产业,但公司目前参保人数仅有两人。
2022年7月份,奇轮文化认证的“奇轮传统文化书斋”视频号发布了香港鼎益丰国际集团新文旅+项目开工的宣传视频。
看起来隋广义手里又积攒了一些未上市的资产,而通过接盘柴琇家族港股上市公司,貌似又有了在资本市场翻云覆雨的资本。
转向康养、文旅,隋广义能否痛改前非All in在这个赛道?还是继续自己轻车熟路的资本运作?目前还不得而知。“玄学理财大师”的心思自然不会写在脸上。
去年2月,鼎益丰的风险已被监管部门揭露,深圳金融监管局同时发出提示:近年来,部分企业和个人在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的情况下,以“投资理财”、“原始股转让”、“积分返现”、“养老投资”等为名,销售理财产品,具备“非法”特征;承诺保本付息,按期返利,具备“利诱性”特征;向不特定人群募集资金,具备“社会性”特征。
并且,《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规定,“因参与非法集资受到的损失,由集资参与人自行承担。”
神乎其神的隋广义,通过鼎益丰兜售年收益100%产品,如今,真实面目被撕开,这也警告每一位投资者,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高收益低风险的金融产品不可能存在。投资时擦亮眼睛,才不会轻易上当受骗。
你听说过玄学理财的“鼎益丰”吗?评论区聊聊吧。
赞(1) | 评论 11月06日 21:11 来自网站 举报
-
【执照被吊销!骗保的无锡虹桥医院砸了自己脚】
4家兄弟医院也曾被罚。作者 | 姚悦 高远山编辑丨武丽娟来源 | 野马财经伪造、篡改、销毁病历资料、骗保......被实名举报而进入公众视野的无锡虹桥医院终被处罚。据信用中国网站信息,无锡虹桥医院近日被无锡市医疗保障局罚款5895万余元。随后,又被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吊销医疗机构... 展开全文执照被吊销!骗保的无锡虹桥医院砸了自己脚
4家兄弟医院也曾被罚。
作者 | 姚悦 高远山
编辑丨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伪造、篡改、销毁病历资料、骗保......被实名举报而进入公众视野的无锡虹桥医院终被处罚。
据信用中国网站信息,无锡虹桥医院近日被无锡市医疗保障局罚款5895万余元。随后,又被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无锡市卫健委在无锡市政府官网发布了注销公告。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无锡虹桥医院违法事实为:“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22日期间,存在虚假就医、伪造变造资料、虚构医药服务项目的行为。”处罚决定日期为2024年10月28日。
9月下旬,有关“一张CT片子套多个病历,医生实名举报就职医院涉嫌骗保”的消息,将无锡虹桥医院推向舆论中心。随后,无锡虹桥医院删除、屏蔽信息对抗国家医保局检查,再令疑云丛生。
10月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江苏省无锡虹桥医院飞行检查情况的通报》(下称:《通报》)称,无锡虹桥医院涉嫌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2228.4万元,其中以勾结中介或以免费体检为名,拉拢诱导参保人员虚假住院,通过伪造医学文书、虚构诊疗服务等,涉嫌欺诈骗取医保基金1179.2万元(最终金额以实际核实为准)。
当地公安机关已对无锡虹桥医院法定代表人、院长、介绍假病人的中介以及参与骗保的医务人员等24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并对集体串供、销毁财务凭证、篡改病历、删除数据等违法行为开展调查。
无锡虹桥医院骗保事件的“吹哨人”是该医院放射影像科医生朱成刚。朱成刚发现从2023年开始,自己所在的科室出现了一些没有在科室做过影像检查,但却有根据影像作出诊断的病历,其怀疑无锡虹桥医院涉嫌伪造病历,骗取医疗保险,于是实名向媒体进行举报。
据“澎湃新闻”报道,朱成刚表示,事情曝光后,其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包括遭到医院职工的抱怨,医院供应商的责怪。不过,朱成刚也表示,在实名举报前,也考虑清楚了后果。事件受到关注后,有关部门也对其进行了必要保护。朱成刚表示现在考虑暂时离开无锡。
对于朱成刚的“吹哨”行为,以及其当前承受的压力,不少网友赞佩其勇气,并呼吁保护“吹哨人”。“佩服朱医生的勇气,他要面对的压力多大,这样的人太少了。”“保护好朱医生”“社会需要这样的勇敢者作为公共监督人。”……社交平台上,网友评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无锡虹桥医院的“兄弟医院”昆山虹桥医院也有调查专班进驻,且重点就是调查有无影像造假骗保。
无锡虹桥医院和昆山虹桥医院背后是同一实控人王为民和同一第一大股东美迪亚集团。
美迪亚集团的创始人是“莆田系”陈氏家族的陈国兴,但陈国兴从2020年底就已经全面退出了美迪亚集团。如今,美迪亚集团从股东层面看是摆脱了“莆田系”,但其实“新掌门”王为民同“莆田系”四大家族中的三家均有过瓜葛。
根据上述《通告》,作为无锡虹桥医院法定代表人,王为民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至此,其执掌美迪亚集团不足4年。
01
无锡虹桥医院骗保黑幕曝光
10月29日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2024年9月27日,无锡市卫生健康委收到无锡市医保局移交给无锡市公安局一份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锡医保案移字(2024)02号,内容为无锡虹桥医院有限公司重复使用MRI、CT等影像骗取医保基金。经查,该单位以伪造医学文书方式骗取医疗保障基金支出。无锡虹桥医院有限公司因此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据此前《通报》内容显示,无锡虹桥医院整个骗保作案呈现有组织团伙式作案、全链条专业化造假、设置阴阳账簿、真假病区,以及涉案人员计件提成等特点。
整个作案过程中,主要由无锡虹桥医院法定代表人、实控人王为民,与院长胡玉芝,以及无锡市癌症康复协会分队负责人陶燕娜等人相互勾结。
具体作案过程中,陶燕娜利用工作便利,以无锡虹桥医院有“优待”为名,介绍病友及老人虚假住院。医院医保信息部王贵敏负责对接,联系医生开具入院手续,交给护士长安排“住院”。
接到虚假住院人员信息后,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个人状况,“量身定制”虚假住院方案。医院内科、外科、骨科医生,编写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慢性病诊断,据此下达虚假医嘱、开具虚假处方、编造治疗记录。
体检中心、放射科、超声科、检验科等根据医生诊断,直接从超声等图像报告库中,复制、截取与诊断对应的其他患者影像图片,对报告数值进行手动修改,伪造对应的CT、核磁共振、超声、血尿化验等报告记录。
虚假住院参保人员除个别接受体检外,多数不做任何检查诊治,在医院免费吃住2-3天即出院。
而这些虚假住院病人也被与正常住院病人分别安置,使用不同的病区代码予以区分,限制假病人行动区域,控制人员知悉范围。据无锡虹桥医院医生供述,甚至连本院医生也不知道这些病人的住院信息被登记在了自己所在科室。
来源:罐头图库
涉案人员则是按照计件提成,1次虚假住院编造费用5000-8000元,用于骗取套取医保基金。参与造假的人员从中提成,中介每介绍1人分50元;参保人员每“住院”1次分200-300元;负责虚假诊疗的医生每单分50-80元,其他医护人员每编造1份检查检验报告分15元。
针对参与虚假住院人员的提成,医院也相应设置了阴阳账簿。医院财务部以白条减免或现金支付形式,为参与虚假住院的人员支付提成,资金往来记录在私设账簿中,在明面账簿上则通过伪造的会计凭证予以掩盖。
9月23日,国家医保局派出飞行检查组进驻无锡虹桥医院,而国家医保局在掌握上述情况的过程中,还遇到了恶意对抗调查。
“该院采取多重对抗手段,妄图以‘死无对证’应对调查。”国家医保局在《通报》中表示,无锡虹桥医院工作人员具体通过集体串供、篡改病历、销毁账簿、删除数据恶意对抗调查。
不过,相关人员企图销毁检查资料和会计凭证,均被公安机关查获;大量删除CT、核磁共振影像图片,删除财务主管人员电脑主机信息,篡改药品耗材采购、销售电子记录,后也被医保部门、公安机关恢复。
此前,据“澎湃新闻”报道,2023年无锡虹桥医院使用医保基金结算1.3亿元。
对此,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发布声明称,无锡虹桥医院骗保的恶劣行径,严重败坏了非公立医疗行业声誉,协会要求全体会员单位,对此行为予以严厉声讨和共同谴责,对于类似事件和线索,应及时向协会等有关部门举报。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即使涉及的骗保金额不一定很大,但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医保基金的安全,侵害了公众利益,破坏了医疗行业的诚信体系,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02
4家兄弟医院也曾被罚
在“美迪亚系”医院中,无锡虹桥医院还并非个例,其4家兄弟医院也曾被罚。
据天眼查显示,无锡虹桥医院的实控人是王为民,直接、间接共持股42%;第一大股东美迪亚集团,直接持股40%;王为民也是美迪亚集团的实控人,直接持股80%。
来源:天眼查
无锡虹桥医院骗保事件引起了监管对其兄弟医院——昆山虹桥医院的关注。昆山虹桥医院的实控人也是王为民,直接、间接共持股41.2%;第一大股东同样是美迪亚集团,直接持股39%。
据“人民网江苏”报道,9月22日,由江苏省医保局牵头的调查专班已进驻昆山虹桥医院,重点调查该院有无类似无锡虹桥医院影像造假骗保的问题。调查专班工作人员已经在调取、检查医院档案记录、影像记录,核对目录、CT号、登记号等信息。
在外界看来,昆山虹桥医院被调查也并不意外。最近,昆山虹桥医院被曝“要求患者消费到7000元”。8月,有网民发布的一张“医生群”的群聊截图显示,一位名为陈某某的人员发消息,“这个月再单体低于7000,都滚蛋别做了。”
来源:“央广网”报道
因此事,昆山虹桥医院很快被立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医院存在涉嫌未遵守相关诊疗规范、未按规定填写病历资料、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等违法违规行为。9月的行政处罚显示,该院被罚11.35万元。
除了无锡虹桥医院、昆山虹桥医院,美迪亚集团还投资了另外6家医院——深圳港龙医院,持股47.01%;杭州天目山医院有限公司,持股45.5%;温州建国医院有限公司,持股40.95%;上海健桥医院有限公司,持股40.95%;上海闵行虹桥医院有限公司,持股40.95%;深圳建国泌尿外科医院,持股0.01%。
6家医院中,除了深圳建国泌尿外科医院,其他5家医院的实控人也都是王为民。其中,有两家医院曾涉及医保基金使用遭行政处罚。
上海健桥医院于2023年12月,因存在违反诊疗规范过度检查,重复收费等造成医疗保障基金损失的行为 ,被罚6315元;2023年6月,因违反《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被罚1500元;2022年11月,因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超医保支付限定,被罚3200元。
来源:天眼查
温州建国医院于2022年2月被罚没95.6万元,原因是在2021年5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间,医护人员因理解偏差及疏忽,实施了重复收费、分解项目收费、超标准收费、将不属于医疗保障基金支付范围的医药费用纳入医疗保障基金结算等行为,造成医保金额损失47万元。
此外,1月,深圳港龙医院也因产科护士未落实查对制度,以致孕产妇冒领婴儿出生证明被罚。
03
新掌门和“莆田系”三大家族有瓜葛
美迪亚集团的创始人是“莆田系”陈氏家族的陈国兴。2002年,陈国兴在上海注册了第一家医院——上海闵行虹桥医院,正式进军医院,随后又成立了上海健桥医院、无锡虹桥医院。2003年,陈国兴创立美迪亚医集团。以美迪亚为基础,建立起了“美迪亚系”医院。
2009年,陈国兴又进入了利润更高的医美行业,创立了艺星医美,目前成为了陈国兴的核心产业。2018年,艺星医美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据《招股书》显示,2017年艺星医美营收就达到了10.37亿元,净利润1.14亿元。不过,艺星医美上市失败。
值得一提的是,美迪亚集团成立第二年,2004年,美迪亚集团与多家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美迪西(688202.SH)。2019年,美迪西在A股上市。目前,陈国兴个人为美迪西第6大股东,持股3.62%。
来源:罐头图库
陈国兴的重心早已转移到医美行业以及冲击资本市场,而且近年来民营医院的生存挑战越来越大。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仅2024年第一季度就有数十家民营医院宣告破产清算,其中不乏规模较大、定位高端的医院。
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创始发起人袁帅表示,近年民营医院的破产倒闭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供给过剩和劣质供给出清的问题。刺激此次出清的关键在于医疗市场的竞争加剧、政策监管的加强以及患者就医选择的变化。在市场竞争中,那些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差、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民营医院难以生存。
陈国兴的兄弟陈国雄于2017年退出美迪亚集团,退出时将32%股份转于陈国兴,陈国兴持股80%。2020年12月,陈国兴又将80%持股转给王为民,美迪亚集团就此易主。
至此,美迪亚集团从自身股东层面已经摆脱了“莆田系”。但“莆田系”四大家族“陈、詹、林、黄”中,“新掌门”王为民同三家均有瓜葛。
掌管“陈氏家族”的美迪亚集团之前,王为民已经与之产生多年交集。据天眼查显示,王为民2009首次持股无锡虹桥医院;2015年首次持股深圳港龙医院。此外,王为民2005年首次担任无锡虹桥医院的执行董事;2005年首次担任杭州天目山医院的监事;2015年首次担任深圳港龙医院的董事,2018年退出。
王为民曾在2017年至2023年,出任薇琳医疗的高管。2016年,“詹氏家族”成员詹宗阳出任薇琳医美法人,薇琳医美旋即在医疗美容赛道迅速发力,当年11月,百度搜索“医美分期”,排在首位的已经是北京薇琳医疗美容医院。
王为民曾担任高管的无锡和美妇产医院,其隶属于“林氏家族”林玉明创立的和美医疗。和美医疗一度是中国最大的私立妇儿科专科医院集团,但已于2023年暴雷。
急速扩张后,因资金链断裂,和美医疗旗下医院相继关停、注销。2023年,北京百子湾和美妇儿医院突然关停,住院患者被迫转院事件引发了外界对和美医疗的关注。当前林玉明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来源:天眼查
美迪亚集团和“莆田系”的关联或不止于此。
“第一财经”曾报道,有知情人士表示,根源于宗族乡土关系的莆系内部的管理关系往往非常复杂,在同一块“**医院”的招牌下,可能属于父子、叔伯、表兄弟、甚至更远“更绕”的亲戚。
在美迪亚集团旗下医院的股东里也有不少林姓、詹姓人士。例如,无锡虹桥医院第二大股东背后的林明雄、林明杰;第三大股东背后的詹建光。
事实上,2016年的“魏则西事件”之后,“莆田系”有了更强的危机意识,开始加速谋求转型、上市。
像前文提到的陈氏家族,就于2019年推动主营生物医药临床前综合研发服务CRO的美迪西登陆科创板。近5年,美迪西也在陆续投资多家医药科技、生物医药公司。
而这期间或许有的局部成员集团可以称为转型成功。但对于一度占据民营医院总数80%的“莆田系”来说,在其长期“野蛮式”地发展历程中,那些初期的发展思维与行径通过“人传人”的方式在行业中蔓延,“莆田系”彻底扭转形象又谈何容易。
“只要还有一家没有脱离开最初的(推广)模式,我们身上的标签就永远都不可能拿下来。”“魏则西事件”后,一位不愿具名的莆田系民营医院负责人曾向“第一财经”表示。
不过,当前虽然行业正在出清劣质供给,但对于守法经营、优质的民营医院,国家政策则支持鼓励。早在《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21-2025年)》中,国家就提到“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在行业人士看来,借助科技创新加速其质效升级,形成更加“差异化、专科化”服务,则是民营医院应对新阶段发展挑战的关键。
你还了解哪些骗取、套取医保乱象?欢迎留言评论。
赞 | 评论 11月06日 17:59 来自网站 举报
-
【股民胜利了,徐翔和上市公司“内讧”了!】
“喊冤”上诉,文峰股份到底是不是徐翔同伙?作者 | 姚悦 高岩编辑丨 武丽娟来源 | 野马财经“4股民索赔徐翔案”又有新进展。9月,昔日“私募大佬”徐翔被法院判决赔偿投资者上百万元损失,徐翔操纵证券市场案中涉案公司之一的文峰股份(601010.SH)也被判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不服一... 展开全文股民胜利了,徐翔和上市公司“内讧”了!
“喊冤”上诉,文峰股份到底是不是徐翔同伙?
作者 | 姚悦 高岩
编辑丨 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4股民索赔徐翔案”又有新进展。
9月,昔日“私募大佬”徐翔被法院判决赔偿投资者上百万元损失,徐翔操纵证券市场案中涉案公司之一的文峰股份(601010.SH)也被判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不服一审判决,文峰股份已经提起上诉。11月2日,文峰股份公告称,公司因不服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民事判决,向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近日,公司收到江苏高院下发的《受理暨应诉案件通知书》及开庭传票。
图源:文峰股份公告
文峰股份此次上诉的主要请求是,依法撤销一审中“文峰股份对徐翔、徐长江赔偿义务承担连带责任,并在实际承担责任后有权向被告徐翔、徐长江追偿”的判决内容,并改判驳回被上诉人要求文峰股份承担赔偿责任的诉讼请求。
针对上述请求,文峰股份列出三大理由:
文峰股份主观上不存在操纵的故意、客观上未实施操纵行为,原审判决错误认定共同侵权,从而判决文峰股份就投资者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该认定事实不清且适用法律错误;
原审判决在因果关系认定及投资者损失计算等方面亦存在错误,忽略了投资者自身因素及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所造成的影响;
本案判决结果影响巨大,恳请二审法院在裁判时充分注意对文峰股份现有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并依法坚持“民事赔偿优先”原则。
对于此次上诉,有文峰股份方面人士对投资者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
值得一提的是,“股民索赔徐翔案”中一审被判获得赔偿的投资者还只是一部分,据上海久诚律师事务所许峰等律师透露,后续还有一些符合条件的投资者计划向法院提起索赔诉讼。许峰律师团队代理了4位投资者就徐翔、徐长江操纵文峰股份证券一案的索赔官司。
文峰股份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约13.89亿元,同比减少14.39%;归母净利润约6937万元,同比减少4% 。
截至11月5日收盘,文峰股份股价报2.26元/股,上涨4.15%,总市值42亿元。
01
4股民诉徐翔、文峰股份等操纵股价案一审获胜
早前,有4名投资者作为原告,起诉徐翔、徐长江、文峰股份等操纵证券市场,进行索赔。
9月3日晚间,上海久诚律师事务所许峰律师团队在上披露,代理了4位投资者就徐翔、徐长江操纵文峰股份证券一案的索赔官司,一审大获全胜。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徐翔、徐长江分别向4名投资者刘某、周某、张某、王某赔偿损失5.38万元、85.97万元、18.28万元、0.63万元,合计金额达110.26万元。此外,文峰股份对上述赔偿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后续可向徐翔、徐长江追偿。
图源:一审判决书
据许峰律师透露,该案也是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选定的示范案件。该案的原告有4名投资者,法院委托中证资本市场法律服务中心逐笔对投资者在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行为开始日(2014年12月23日)至影响消除日(2015年5月27日)期间买卖文峰股份股票的交易价格与当日拟制真实价格的价差、盈亏相抵进行结算。经测算,四名被告的损失分别为5.38万元、85.97万元、18.28万元和6332.92万元。
该案的被告则是:徐翔、徐长江、文峰股份。案件是在2021年7月19日正式立案的,此后分别在2023年3月1日和2024年5月6日两次公开庭审后宣判的。许峰提到,后续还有一些符合条件的投资者计划向法院提起索赔诉讼。
图源:罐头图库
依据一审《判决书》:徐长江、文峰股份的委托代理人出庭,徐翔无正当理由不出庭,被法院缺席审判。
三者均被列为被告,是因为文峰股份是一家主营零售百货的上市公司,旗下百货开业超过26年,是徐翔操纵证券市场案的涉案公司之一,原董事长徐长江也在涉案高管名单之列。
彼时,文峰股份就曾表示,将就本案向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02
徐翔操盘文峰股份手法曝光
而细细研读一审《判决书》,可以复盘出徐翔操盘文峰股份的套路以及赚钱模式。
法院查明,2014年10月至12月,徐长江欲减持其控股的文峰集团、新有斐大酒店持有的文峰股份股票,与徐翔认识后多次合谋商定:由徐翔负责二级市场股价并接盘徐长江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的股票,徐长江将部分文峰股份股权转让给徐翔,控制文峰股份发布股权转让、“高送转”等信息,共同拉升股价以实现高位减持套现目的,减持底价14元/股,超出部分五五分成。
图源:一审判决书
首先,在2014年12月20日,徐翔以其母亲郑素贞的名义,与文峰集团签订购买14.88%股权的转让协议,转让价格8.6亿元。12月23日,徐长江控制的文峰股份发布了公告,由此,郑素贞成为了文峰股份二股东。2015年2月28日,公布2014年报同时披露每10股转增15股并派发现金红利3.6元的利好消息。2015年4月7日至5月13日,徐长江通过大宗平台减持4.5亿股,徐翔通过他人账户在2级市场上接盘后全部抛售。期间股价最高涨幅高达500%。
图源:一审判决书
一审《判决书》披露,2014年12月23日至2015年5月13日,徐翔使用陈赛静等16个账户,通过竞价交易连续买卖文峰股份股票,期间共有93个交易日,账户组在40个交易日有成交,占比43.01%。在股权转让公告发布后,账户组买入量明显放大,在承接徐长江大宗交易平台股份期间也有买入行为。同期,上证综指涨幅44%,文峰股份涨幅256%,偏离211.8个百分比。此前同时段换手率为115%,期间换手率345%。徐翔通过上述方式买卖文峰股份股票获利4.5亿元左右。徐长江减持套现67.6亿元,盈利51.5亿元,违法所得34.1亿元。徐长江减持之后,按照双方约定应付给徐翔报酬10亿余元,但(因东窗事发)尚未支付。
图源:一审判决书
法院认定操纵行为开始日为2014年12月23日,影响消除日为2015年5月27日,期间交易文峰股份股票的行为与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行为具有因果关系。许峰提到,在此期间投资者交易文峰股份出现损失,可以仿效该案通过索赔诉讼进行追偿。
徐翔于2015年11月1日东窗事发,身穿白大褂,在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附近被抓。徐长江于2016年9月7日辞职,因涉嫌犯操纵证券市场罪在同年12月29日取保候审。
图源:罐头图库
2017年4月27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操纵证券市场罪判处徐长江两年六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12亿元,徐长江违法所得25亿元依法上缴国库,两者叠加共计37亿元。
稍早一点2017年1月22日,徐翔被青岛中院判决犯操纵证券市场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6个月,而在法院追缴违法所得后,徐翔家庭剩余约120亿财产待处理,此外,徐翔本人尚有110亿罚金待缴纳,随后徐翔妻子应莹提出离婚分割财产,但直至徐翔2021年出狱仍未离成。
03
徐翔曾公开反对收购,
文峰股份让步
2021年7月9日,徐翔刑满出狱。仅仅4个月后的2021年11月19日,徐翔及其母亲郑素贞透过媒体发声:坚决反对文峰股份资产收购方案。
此前一天,文峰股份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拟以现金购买关联方四家公司100%股权,合计交易金额为 5.38亿元。
徐翔对“证券时报·e公司”详细阐述过观点,“标的资产估值过高,质量平平,文峰股份大股东涉嫌掏空上市公司利益。在青岛中院尚未甄别清楚冻结的资产前,不希望文峰股份通过这种不合理的收购方案,损害上市公司利益,损害股东权益。所以,明确、坚决地反对此次收购方案”。
图源:罐头图库
“徐翔”的名头及二股东的表态,很快就得到了监管层的关注以及投资者的支持。在压力之下,文峰股份让徐翔做出了让步和妥协。
2021年11月22日,文峰股份控股股东文峰集团和徐翔发布联合声明,称双方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一致认为,面对疫情的压力和市场的竞争,文峰股份需要注入优质资产进行新的业态融合,双方一致同意文峰股份对收购方案进一步优化调整。
图源:文峰集团官微
简单来说,徐翔一方赢了!截至2024年10月31日,徐翔母亲郑素贞仍然持有文峰股份14.88%的股权,仍是其第二大股东。后续徐翔还能在这只股票上发挥多大的能量,可以拭目以待。
04
“徐翔家族”在资本市场
还有多少布局?
出狱后的徐翔除了在文峰股份收购一事上发声之外,一直保持着低调,其与友人自称在狱中看了几百本书,想明白了人生中的很多事。
此前,在资本市场二十余载的纵横中,徐翔赚取了巨额财富。
图源:罐头图库
2017年青岛中院宣判时,徐翔家族总共有超过210亿的资产,其中既有徐翔和应莹的夫妻共同资产,还有在徐翔父母名下的资产。
徐翔名下资产多通过父亲徐柏良和母亲郑素贞持有,徐翔本人很少出现在股东名单中。以徐翔担任法人的“泽熙系”核心公司上海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例,徐翔与母亲素贞和父亲徐柏良分别持股40%、55.2%和4.8%。
从资产的性质说,除了现金以外,大多是有关上市公司的股权,包括宁波中百(600857.SH)、大恒科技(600288.SH)、华丽家族(600503.SH)、文峰股份(601010.SH)、康强电子(002119.SZ)、东方金钰(已退市)等至少6家上市公司。其中,华丽家族、康强电子等是由泽熙投资旗下企业持有,仅有宁波中百和大恒科技,分别由徐柏良、郑素贞名义实控。
徐翔110亿元的罚金,此前因与其离婚财产搅在一起,一直没有明确下文。2023年4月5日,应莹在微博发声,称黄浦区人民法院对应莹与徐翔离婚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应莹称,2019年8月在青岛城阳监狱开庭时,自己和徐翔都当庭表达了离婚的意愿;2022年年底在上海第二次开庭时夫妻双方仍一致要求离婚,但黄浦区法院最终仍然做出了夫妻感情没有破裂的判断。
图源:罐头图库
法院认为“难以认定原、被告双方感情确已破裂,双方无原则性矛盾,仅因刑事案件致分居多时,同时引发婆媳矛盾……被告已经刑满释放,原告所述产生感情问题的原因已经消除”。
图源:判决书
没有离成婚的徐翔夫妇,如今还需要用家庭财产共同支付来自文峰股份投资者的追偿,按照许峰律师的说法,后续还有投资者正在走这条诉讼维权的道路。
许峰律师强调,此次投资者诉徐翔等操纵市场索赔案的民事判决体现了法院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对于打击操纵市场违法行为、维护资本市场秩序、培育投资者信心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你认为文峰股份该承担连带责任吗?欢迎留言评论。
赞 | 评论 11月05日 18:49 来自网站 举报
-
【电商流量争夺背后:中小卖家也有被看到的权利】
明确、简单、好用的工具和规则是最为效率的规则。作者 |王杨编辑丨高远山来源 | 野马财经返璞归真似乎是今年“双11”的主题。人们熟悉的晚会悄然停办;预热周期再度拉长甚至成为“正餐”;多年对立的平台握手言和;满减规则比过去简单、单纯。电商的渗透率已经接近峰值,接近极限,当下的消费者... 展开全文电商流量争夺背后:中小卖家也有被看到的权利
明确、简单、好用的工具和规则是最为效率的规则。
作者 |王杨
编辑丨高远山
来源 | 野马财经
返璞归真似乎是今年“双11”的主题。
人们熟悉的晚会悄然停办;预热周期再度拉长甚至成为“正餐”;多年对立的平台握手言和;满减规则比过去简单、单纯。
电商的渗透率已经接近峰值,接近极限,当下的消费者更相信钱包,而非故事。比如女装赛道,今年以来,初代网红张大奕宣布关闭开了十年的网店,女装品牌“罗拉密码”也宣布停播闭店,创始人抱怨“流量成本翻了10倍”。粉丝122万的淘宝金冠店铺“复古大爆炸”发布闭店公告,称平台一系列政策和市场大环境让原创商家很难生存下去。
传统电商曾靠低成本和便捷的体验掀起革命,“实体商业被电商打败还是被高房租压垮”的讨论流行一时。但机制成熟之后,流量费用又成为电商的“房租”和“税”。
电商新模式崛起,带货主播帮“家人们”把价格打下来,但层出不穷的“翻车”事故和主播高额抽佣又成为新的话题。兜兜转转,对商家尤其中小商家而言,“天下依然有难做的生意”。对他们而言,平台规则永远不是核心矛盾,能不能赚到钱才是大事情。
时代叙事改变,不变的是用户依旧希望拥有便宜且好用的产品,尤其在下行周期。买卖双方不是对立关系,便宜好用的产品吸引来更多买家,买家增多支撑低价的可持续性,这才是正向循环。
图源:罐头图库
01
流量分给谁?
从平台角度来说,流量分配导向的不同成为下半场战役的分化点:是把流量给出价高的商家?还是给价格竞争力强的商家?还是给为平台带来高GMV的商家?
用户需求陷入疲软,消费者有限的注意力不断地被稀释,最终结果就是营销成本不断升高。不投流便换不来GMV的增长,而投流就逐渐沦为给平台打工。随着淘系等平台拉高货币化率、商家供给也过多等因素,线上流量已接近枯竭,商家营销投入ROI下降严重,成本却一直高涨。促销周期拉长,促销的边际效应也在减弱。
事实上,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增长,已在瓶颈期停留了很久,2014年阿里的人均获客成本为55元,如今已飙升至3569元。
艾瑞咨询认为,在追求性价比的消费需求占据主导地位的大背景下,流量分配上如何加大低价导向的力度,成为各家平台的核心角力点。
图源:罐头图库
决定流量分发逻辑的主导力量,是消费需求导向。当前,在经济下行周期下,理性消费占据主导地位,追求性价比的需求决定了流量分配的主要流向。为了顺应经济周期的发展规律,于近年开始,各主要电商平台加大低价导向的流量分配规则实施力度。结合战略定位、盈利模式与核心资源禀赋,在流量分配上如何加大低价导向的力度,成为各家平台巩固基本盘、拓展新增长点的核心角力点。
以拼多多为例,平台坚持性价比优先的底层逻辑;2024年,百亿补贴、秒杀等流量引擎同时会进一步向优质好物进行倾斜。
来源:艾瑞咨询
哪一种流量分配规则更合理,不同的平台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选择。在买家、卖家和平台充分博弈之后,此消彼长的行业格局会给出评判。不过,“变得简单”应该是不同平台的共识。关于如何让人买到低价好物,关于如何让商家感到生意好做,各家平台的规则也在寻回本心。
在数年前,一众传统加工厂、国货品牌积极拥抱数字转型,渴望搞懂线上营销的一套玩法,在电商浪潮到来时,打不过就加入。而在如今,复杂的玩法和沉重的运营成本却已让他们却步。2023年,老国货“活力28”大火,一帮大叔误打误撞开启直播,质朴实在的形象赢得好评。“不懂规则、不懂上链接”成为宝藏国货的标签;鸿星尔克的低调不宣传获得大量声援,一度订单爆炸,迎来野性消费。
这些案例说明,很多具有产品竞争力的工厂店,实际上并不适应复杂的平台玩法,导致获得的曝光有限;而用户也对促销套路感到疲倦反感,随着消费选择改变,实在的性价比受到追捧;平台的流量倾斜和算法需要做出改变,为买卖双方减负。
02
降低门槛,互联网的本质
越大的平台越容易变得积重难返,迷信在过去的成功经验里,面对变化后知后觉,积重难返,患上“大公司病”。
“雪球”社区上有一篇白牌商家的吐槽贴,他们公司B端品牌代工为主,国内客户包括自营电商占比可以忽略不计。传统代工业务下降太多,想去做电商的增量市场。但在跟一家平台的国际站沟通后发现,自己被要求进行认知更新:开店、流量、运营和美工都要花大量成本,以此来获得更多的展示,然而这样的花费还未必能获得稳定的订单。
这家平台有过成功的辉煌,试图用一副灵丹妙药来告诉制造业如何拥抱互联网和营销。这家平台强调“酒香也怕巷子深”,用赋能和用户价值等一系列概念包装简单的买卖关系,让厂家疲于奔命。
这家工厂无奈换到Temu平台,发现基本不用太多运营,有产品直接报价、免费开店,基本上了就能卖,每天已经可以稳定出几千单。平台并不需要企业主上个线下培训班,招个厉害的运营,只需要把精力放在稳定供货和把控品质上。虽然平台治理严格,但规则明确,赚到的钱是实实在在的,也很好的制约了买卖平台三方关系。
图源:罐头图库
这篇帖子引发了诸多共鸣,许多制造业和互联网从业者在评论区参与讨论。“工厂之外商品最大的两块成本,一个是运输费用(物流成本),另一个是销售费用(信息成本)。科技的发展就是在降低这两块成本,所以有和互联网改变世界的说法,一个极大降低了物流成本一个极大降低了信息成本。但现在很多信息成本都是被垄断被人为设置的,美其名曰广告、营销等各种话术……”一个留言表示。
电商竞争趋同化、存量化的背景下,许多商家都在多平台入驻;平台的运营成本流量成本都直接影响商家的营收和盈利水平。横向对比之下,只有拼多多还存在机制简单、无成本、巨量的自然流量,这对一个如此体量的平台来说是难得的。
对商家来说,明确、简单、好用的工具和规则是最为效率的规则;对买家而言,也是如此。在这个简单逻辑的基础上,“大力的扶持”和“坚决的治理”双项并举,组成了拼多多的平衡术。一方面,拼多多将投入百亿资源包大力扶持具有产品、技术创新能力的新质商家、新质产业带,大幅度减免优质商家的交易手续费,未来一年预计减免100亿元;另一方面,拼多多也将继续加大对运营、技术的投入,坚决地进行平台和商家的生态治理,打击不法作弊商家。
存量时代的博弈,没有人能强迫商家在看不到希望的平台做生意,精明的商人会用脚投票。内功的修炼,不是单纯的“内卷”可以概括和抹杀。
“双11”期间你有在拼多多“剁手”吗?感觉怎么样?评论区聊聊吧。
赞(1) | 评论 11月05日 18:38 来自网站 举报
-
【 闪送再进一步,“一对一急送”讲出新故事】
闪送的核心能力不是速度快,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2014 年 3 月,闪送刚刚成立,萦绕在创始人团队心头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所谓人们在紧急时刻花钱请人跑腿,到底是不是一个真需求?能否撑起一家公司的快速发展?十年光阴倏忽而逝,2024 年 10 月 4 日晚,伴随闪送公司登陆纳斯... 展开全文闪送再进一步,“一对一急送”讲出新故事
闪送的核心能力不是速度快,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4 年 3 月,闪送刚刚成立,萦绕在创始人团队心头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所谓人们在紧急时刻花钱请人跑腿,到底是不是一个真需求?能否撑起一家公司的快速发展?
十年光阴倏忽而逝,2024 年 10 月 4 日晚,伴随闪送公司登陆纳斯达克,这一问题得到了终极答案。闪送以每股16.5美元的发行价,募资总额达到6600万美元。开盘后,一度上涨超 23%,达到 21.95 美元。
图源:微博截图
撑起闪送市值的是什么?从表面看是市场规模。招股书显示,闪送业务范围覆盖全国 295 个城市,在中国独立按需专递服务市场份额 33.9%,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从根本来看,是闪送多年坚持一对一急送模式带来的用户心智,及未来发展的极大想象空间。
根据艾瑞咨询在2023年10月开展的即时专送服务用户调研,用户基于个人体验对于闪送的满意度整体好于行业均值,满意及非常满意的用户比例达到82.0%。30.2%的用户非常愿意将闪送推荐给其他用户。闪送的近亿用户,多数来自自然裂变。
从十年前的差异化突围,如入无人之境,到十年后在“群狼环伺”的竞争环境下成功上市;撑起闪送的,不止是 270 万闪送骑手,更是 8890 万深度用户,和平台多年坚持带来的“安全感”、“尊重感”和“确定性”。
这份笃定,其价值不仅在即时配送领域,更可以延展到更多目标客户的潜在需求,也赋予了闪送下一个十年广阔的发展前景。
闪送,不止于快
“谁懂啊,闪送带来的安全感”,网友舒放(化名)在社交平台感慨到,作为一家连锁鸭货店的员工,每次调货他都会用闪送,“10 公里的路程 40 分钟就到了”。
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据公开数据,闪送一对一急送服务的平均上门取件时间为 7 分钟,全程送达的平均时间为 27 分钟。与之相对,据沙利文《2023 年中国即时配送行业趋势白皮书》,我国即时配送平均送达时间为 1 小时,部分订单可能需要 120 分钟。
“快”,是闪送护城河之一,也是用户对即时配送平台的核心诉求。根据艾瑞咨询调研,用户主动使用即配服务时看重的前三个因素依次是:平台配送时效(55.5%)、配送服务体验(41.8%)和平台配送价格(35.8%)。
而足够“快”,有时候是能“救命”的。
北京昌平的骑手张雷讲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那天我刚接单,客户的电话就打过来了,当时我就意识到单子绝对非常紧急”。
果然,是用户家里的老人
心脏病 犯了,对方担心去药店取药太慢,干脆直接叫了闪送。挂了电话,张雷全速冲去取件地址拿药,谁成想到小区门口的时候,摩托车被保安拦下了,他顾不得许多,干脆放下车百米冲刺跑到用户家,让老人第一时间服下救命药。
“你也太快了吧”,用户感激地对气喘吁吁地张雷说,并一定要给他 500 块钱表达谢意,张雷没收钱,再三推诿下,客户还是硬塞给他一袋水果。
“下次遇到这样的事儿,我还会这么做”,张雷憨憨一笑,“这份工作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所以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燃眉之急的解决,是否足以撑起一个庞大的市场?答案是肯定的。闪送早期投资人曾表示,闪送的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创新,鲜有类似;而他们几乎所有的用户,都是自然裂变。速度和效率,在即时配送领域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的刚需。
图源:罐头图库
闪送的快,根源在于其一对一专属服务的坚持,而这份坚持带来的不仅是效率,也有在即时配送领域稀缺的仪式感和尊重感。
某种程度上,闪送小哥是世界上见证幸福时刻最多的一批人。上海黄浦的张仕扬讲述了一个让他至今难忘的“普通”订单。
母亲节 当天,他接到了一个 15 公里的鲜花订单。到了地方,发现这位母亲是一位环卫工人,正坐在小板凳上和儿子视频。“我刚要把鲜花给她,就听到手机里她儿子说买的花还没送到,结果一转头就看到我拿着花站在身后”。结束订单离开之前,他不经意回头,看到“这位母亲举着这束鲜花,高兴地和他儿子说着,阳光下,我发现这花竟然这么美”。
美的不只是鲜花,而是骑手们发现自己可以传递的爱和幸福。2019 年,有社交网站曾做过一组调研,发现近 6 成城市年轻人一年中回家陪伴父母的时间少于 10 天,一个月以上的比例仅为 9.5%。“原子化社会”下,闪送可以传递的这份专属的尊重与爱,显得弥足珍贵。
回望来时路,10 年前,闪送成功送出的第一单,是一枚钥匙。而时至今日,钥匙、文件、身份证等重要物品找闪送,已经成为用户的集体心智,多年来,闪送坚持不拼单、不混送,愿意付出高昂成本维护的,不过是用户渴求的“安全”二字。
提起闪送,如今在上大二的李青(化名)仍旧非常感激。去年高考当天,粗心的他把自己的准考证忘在家里。当时爸妈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找警方求助,但又担心出警再接警也需要有个过程。
“家里经常用闪送,知道服务效率高,就立刻下单了”,李青说,“果然最后我及时拿到了准考证,高考也发挥稳定”。
高考、就医、婚礼、节庆……闪送出现在了用户生命中无数个重要时刻中,而无论速度、尊重、安全,都共同指向一个核心诉求,那就是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带来人们最渴望的确定性。
闪送是怎么做到的?闪送还可以做得更好吗?
从万物皆可闪送,到万事都找闪送
过往十年,中国快递行业的主旋律是以价换量,价格战愈演愈烈;只有极少数即时配送平台,会把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放在首位。
始终坚持拒绝拼单,一对一直送,闪送一直是行业中的异类。而往往少有人走的路,才是捷径。就在近期,闪送荣获了尚普咨询集团颁发的“连续十年一对一急送第一品牌”认证。报告的用户调研显示,在一对一即时配送行业,闪送的品牌认知度、满意度、推荐度均位居行业第一。2020年至2023年,闪送的用户好评率稳步提升,从98.6%提升至99.1%。
图源:尚普咨询
闪送在专人直送的优势是结构性的;从底层理念的专注、专一出发,做到了技术上的专业和服务人员的专心。
公开资料显示,闪送的研发人员占比超过 25%,研发成本占人员成本超过 50%。多年打造的三大数字化系统:订单匹配系统、动态智能调度系统、安全防护系统,共同组成了一对一模式下独特的算法模型,成为闪送的数字壁垒。
举个例子,闪送能做到平均 7 分钟上门取件,背后发挥作用的就是订单匹配系统。根据订单物品的不同和骑手交通工具的不同,迅速给出最优的匹配方案。
如手机等电子产品,注重安全性,系统会匹配服务更优质、送单更安全的骑手来接单,而非仅仅根据速度和单量;而蛋糕等物品则要求驾驶平稳,会根据过往相同品类物品的评价来匹配。
如果说技术方面的大力投入,构建了闪送的数字基座;那么闪送在骑手报酬方面的投入与高回报率,则构成了这家以众包为主的企业,牢不可破的人力优势。
据了解,2021 至2024 上半年,闪送支付给骑手的报酬分别占收入的 90.5%、90.3%、87.8% 和 85.4%。与此同时,闪送骑手每单的平均收入一直处于业内较高水平。根据招股书显示,2024 年上半年,闪送活跃骑手日均配送 9.3 单,每单收入 16.6 元。
“跑闪送的第 15 天,每天能赚 100 块上下,还能按时接送孩子上下学,在我们这个三线小城很可观了”,今年开始做闪送骑手的李贝贝(化名)很满意自己的这份兼职,“很自由,还能照顾娃”。
图源:闪送微博
而对于很多从业多年的老骑手来说,做这份工作,不仅为了收入,更为了内心的满足感。
北京房山的史齐全,曾经帮粗心的新郎官代买婚礼上的皮鞋,他说,那天用户给的喜糖特别甜;贵州贵阳的吴洪海,给高反严重的用户急送氧气瓶,他至今仍对自己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找到近路而自豪;四川成都的樊明玉,小心翼翼地呵护一个地球形状的蛋糕,到了发现,是家人为了满足弥留之际亲人“看世界”的梦想,她也哭了……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尊重与自我实现,是人类需求的金字塔尖。而能够满足这两项的工作,就会给人极大的幸福感。
而这样感情的激发,让闪送骑手拥有了“急人之所急”的内核。在业内,他们以态度好,万能而闻名,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也基于此,延展出了闪送更多的业务场景。
“又在这个时间点叫了闪送”,网友赵丹(化名)在网上自嘲,这是她这个月第三次找闪送小哥抓蟑螂了,“第一位是徒手抓蟑螂闪送哥、第二位是把自己关在厕所大战蟑螂的闪送哥,而这次是脱下人字拖就果断一拍的闪送哥”……
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闪送一亿的用户,开辟出了千奇百怪的闪送服务场景,包括晚高峰送自己回家,闪送孩子上学,以及各种给样的代买。
作为双边平台,短期看需求,长期看供给;闪送真正的护城河不是速度,而是更底层的可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闪送主页的宣传语,早已升级成“帮买、帮送、帮排队”,在用户心目中,渐渐实现了从万物皆可闪送,过渡到了万事皆找闪送。正如武岳资本投资人所说:闪送不只是简单的物流基础设施,而是深入到 C 端的消费品牌。
闪送新十年,更快、更大、更强
在过往的访谈中,闪送的创始团队将其飞速发展的根源解读为差异化的市场定位,这给了平台在巨头环伺的市场环境中,独立的立场和弯道超车的可能。
但伴随中国电商环境、消费环境的变化,即时配送领域也迎来了新的竞争态势。
据艾瑞咨询预测,到2028年,普通按需配送市场规模将达809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9.1%。同期,闪送所在的“独立按需专线快递”细分赛道复合年增长率为27.8%,增速好于大盘。
图源:艾瑞咨询
在此背景下,各路玩家涌入掘金,除了传统快递巨头,包括货拉拉、滴滴出行、高德地图都推出了相应跑腿服务。
而互联网电商巨头中,美团、京东、饿了么,都在即时配送领域持续加码。以京东为例,今年 5 月,京东整合原京东小时达和京东到家服务,推出“京东秒送”,承诺最快 9 分钟送达。
新的竞争态势下,闪送成功登陆
纳斯达克 ,不仅意味着作为一对一急送头部企业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另一方面,也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存量市场深挖护城河,在增量市场探索新的成长曲线。据悉,闪送近期开始内测“松鼠快送”,包括松鼠专送、松鼠拼单两种模式,前者包括一对一和一对多两种模式,后者则是多对多配送。有行业人士认为,闪送此举跳出了原有舒适区,有利于扩大用户场景、补全生态,并拓展低线城市市场。
据自媒体“Tech ”报道,商家目前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易送”,体验到松鼠拼送等模式。“松鼠快送,或将为以C 端用户为主的闪送,开拓出更多 B 端市场”。
图源:闪送微博
实际上,闪送在服务效率和体验上带来的确定性,早已成为很多 B 端商家和平台与之合作的切口。
2022 年开始,闪送就和抖音生活服务达成“团购配送”合作,提供即买即享“全程平均 1 小时达”服务。
2023 年 8 月,闪送与美团外卖合作,为商家提供更丰富的配送网络。在特定的品类和场景下,如鲜花、药品、手机,很多商家和用户都会选择用闪送,美团以期打造的万物到家心智和闪送的品象达成了完美契合。
而更广阔并值得期待的场景在单纯的配送之外,闪送帮买、帮排队、帮办事等用户心智正逐步稳固下来。闪送副总裁杜尚骉曾对媒体表示,闪送的增量市场在“情感连接”的诉求上,在江湖救急之外,闪送想要传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和情感。
而对情感诉求的关照,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这条路闪送跋涉了十年,换来了稳固的长期主义价值。正如连续多轮投资闪送的顺为资本合伙人程天所说,闪送的价值在于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并能提高社会效率、肩负社会责任。
行稳才能致远,闪送的下一个十年,备受期待。
赞(2) | 评论 11月05日 11:00 来自网站 举报
-
【3000亿元支持“两新”行动,A股哪些上市公司“借东风”?】
国家发两新“红包”,消费者和上市公司齐齐享“福利”!作者 | 武丽娟编辑丨高岩来源 | 野马财经“这周体验了一下北京家电以旧换新的补贴,足足便宜了1200元,是不是很实惠?”刚刚购买了笔记本电脑的一位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对以旧换新政策连连点赞。“以旧换新,补贴15%”“家电产品补贴一... 展开全文3000亿元支持“两新”行动,A股哪些上市公司“借东风”?
国家发两新“红包”,消费者和上市公司齐齐享“福利”!
作者 | 武丽娟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这周体验了一下北京家电以旧换新的补贴,足足便宜了1200元,是不是很实惠?”刚刚购买了笔记本电脑的一位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对以旧换新政策连连点赞。
“以旧换新,补贴15%”“家电产品补贴一级能效20%,二级能效15%......”。无论在百货商场,还是在电商平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以下简称“两新”政策)都颇受关注。今年“双11”电商购物节的亮点之一,就是家电以旧换新政策补贴首次与“双11”优惠叠加。
来源:京东APP
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系统落实,其中的进一步扩大内需,是五大增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两新”政策正成为扩内需的重要政策抓手。自3月份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来,相关政策密集发布,加速落地。不仅有效激发了消费潜力,直接带动汽车、家电、家居家装等重点消费品销量快速增长,也有力拉动了相关行业投资和效益增长,进一步增强了经济发展动能。
此轮“两新”行动还引发了资本市场的积极反响。上半年,“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已成为许多上市公司半年报中的高频词。投行研究机构普遍认为,空调、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以及汽车、医疗等行业会成为“两新”行动的受益者。众多上市公司厉兵秣马,纷纷抢抓“两新”行动带来的新机遇。
01、
“两新”政策加速落地
惠民惠企
“当下补贴力度空前,正是购置新能源车的好机会。”鲁先生在详细了解补贴申领的形式后,果断选择采取置换更新的方式,今年5月份购入心仪已久的小鹏G9,享受了1万元的政策补贴。
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明显。随着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不断出台、落地,消费者购车热情持续高涨。
除了汽车行业,今年以来,家电行业热度最高的关键词就是“以旧换新”。以苏宁为例,“十一”期间苏宁全国门店客流同比提升超200%,以旧换新订单同比增长132%。其中,家电大件功能升级持续加速,立柜式空调、超薄油烟机、嵌入式冰箱销售同比增长85%、113%、271%。
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国庆假期7天,251.9万名消费者购买了八大类家电产品超374万台,销售额达178.4亿元。
来源:罐头图库
家住北京的韩先生最近刚刚以旧换新购置了华为手机,省了1500元。“这个补贴力度真的很香。”他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时评价。
消费端的真切感受,源自政策端的持续发力。
今年以来,“两新”行动呈现出政策持续加力的态势。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4月,国家税务总局明确资源回收企业“反向开票”实施办法,打通以旧换新税务堵点;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文,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两新”行动;8月,商务部等四部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加力支持家电以旧换新。
同时,各地积极响应“两新”政策,配套出台一系列细化落实举措。例如,北京、天津、上海等20个地区出台了个人消费者汽车置换更新政策;广东、上海、湖北等20个地区在国家明确补贴标准的8类家电产品基础上,将烘干机、扫地机、洗碗机、智能马桶、厨房小家电等纳入补贴范围,满足消费者更加多元的更新、换新需求。
而消费者的热情迅速传导至产业端,多个行业数据的回升释放出消费市场向“暖”的积极信号。
在以旧换新等因素刺激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8月份,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13个消费品行业中有10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有关政策涉及的家用洗衣机产品产量增长7%,智能电视产量增长6.7%,家用电冰箱产量增长4.7%,实现了较快增长。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9.9%,拉动GDP增长2.4个百分点。
除了消费规模扩大,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持续落地见效。前三季度,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0.5%、19.8%、12.9%,持续快速增长。
在10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司长翟善介绍道,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贯彻、国务院决策部署,系统落实宏观调控各项政策,加快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使用,进一步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促进有效投资不断扩大。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8978亿元,同比增长3.4%;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同比增长5.2%。
更为可喜的是,随着“两新”行动深入推进,万亿新蓝海潮起,家电、汽车、船舶、城市轨道交通、通信设备等多个行业上市公司受益良多。截至2024年10月31日,沪市2265家上市公司完成2024年三季报披露。存量和增量政策渐次落地、协同发力,上市公司提质增效,整体经营业绩边际改善,重新步入上升轨道。
02、
五年3万亿!
大规模设备更新惠及哪些上市公司?
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稳增长又促转型,既利企业又惠民生。
今年3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同时提及“重点推动工业母机行业更新服役超过10年的机床等”。
2016年以来,我国设备工器具购置的投资增速有所放缓,2019年-2021年呈现负增长。2022年开始,随着扩大设备更新改造、稳技改投资的政策陆续出台,设备工器具购置的投资增速持续回升。2023年设备工器具购置的投资增速达到6.6%,创近8年新高。在“两新”政策加码后,8月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1-8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4.2%,比1-7月提高3.5个百分点。
7月26日,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未来5年,企业预计安排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总投资超3万亿元。10月14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透露,工信部将聚焦投资带动,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和设备更新工程。抓紧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项目批复和资金,加快已签约的1500亿元技术改造再贷款发放到位。
关于设备更新方案,主要提到四个方面内容,包括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加快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支持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更新、提升教育文旅医疗设备水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上半年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工程机械、轨交设备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增长10%、3%;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绿色转型加快,船舶公司生产订单饱满,航海装备净利润大幅增长35%。
大规模设备更新带动了相关设备生产较快增长,惠及机械、医药等多个重点行业。长城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据初步评估,在本轮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过程中,一个年均规模超过5万亿元的庞大市场正在形成,产业正迈向更高附加值、更绿色环保、更智能化的发展轨道。
以机械设备行业为例,据《证券时报》对A股上市超10年的机械设备公司进行统计,今年上半年,这些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收6669.27亿元,同比增长4.41%;净利润392.46亿元,同比增长2.72%;从长期来看,2014年~2023年营收、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98%、9.2%。从细分行业看,自动化设备、工程机械行业上市公司营收复合增长率居前,分别达到15.18%、11.15%。
具体到上市公司,工程机械领域,三一重工(600031.SH)、中联重科(000157.SZ)、徐工机械(000425.SZ)等纷纷加快在智能化、电动化产品上的布局,以满足客户设备更新换代的需求。根据三一重工的规划,2024年,公司将持续提升新能源产品覆盖度,总计要完成80多款新能源产品的上市。
来源:罐头图库
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的发布,也给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打入了一支“强心剂”。迈瑞医疗近日在机构调研中表示,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出“设备+IT+AI”解决方案,以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为抓手,为医院的数智化转型提供支撑。
对于投资方向,华龙证券研究所报告指出,新质生产力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有望成为机械设备行业全年投资主线,:数控机床、半导体设备、轨交设备、电梯、农机等方向;另外,3C设备近期有所回调,行业复苏趋势未改。整体看,机械设备行业指数处于低位,行业内部仍存在结构性投资机会,维持行业“推荐”评级。
03
以旧换新政策发力
汽车、家电业抢抓机遇
“双11”促销优惠仍在火热持续中,而以旧换新补贴为家电消费添了一把“火”。
10月14日晚8点,天猫“双11”预售活动开启。仅1小时后,天猫大家电板块成交额同比大涨765%。海尔、美的、小天鹅、戴森、科沃斯、喜临门、林氏家居、全友、摩登岁月等近20个家电家居品牌快速破亿元。其中,空调、扫地机器人、养生壶等销量大幅攀升。
根据政策,个人消费者购买符合标准的冰箱、洗衣机、电视、空调等8类家电产品,可以获得最终销售价格15%到20%的补贴。在此基础上,各地加大补贴力度、优化补贴方式,给了消费者更多“真金白银”的实惠。
在社交平台,不少用户都分享了自己使用国补享受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欣喜之意。
来源:小红书APP
“以旧换新”对行业拉动效果同样立竿见影,尤其在汽车、家电等重点消费品销量增幅明显。多家上市公司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将顺应“以旧换新”政策的东风,积极响应政策抓住机遇,争取业务发展。
据统计,汽车行业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7%,5家乘用车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1%。其中新能源汽车带动效应突出,广汽集团、上汽集团、长城汽车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环比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增幅;赛力斯(601127.SH)大幅扭亏,前三季度累计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64%。
另外,商务部的数据显示,自五部门今年8月联合发布《推动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实施方案》以来,截至10月22日,已有30个省份出台实施细则,使用补贴资金6600多万元。
受益于电动车市场的强劲刚需,以铅酸蓄电池为主营业务的行业龙头企业天能股份(68819.SH)中报表现不俗。上半年营业收入216.22亿元,同比增长0.3%;净利润11.94亿元,同比增长9.32%。特别是二季度营收,相比一季度增幅超过三成。华泰证券研究报告指出:电动两轮车市场依托今年以来的各项政策,或实现自然替换需求的高增长。
而在家电行业方面,国补政策的支持也为上市公司的营收增长提供了重要助力。上半年68家上市公司超九成实现盈利,近六成净利润同比正增长。
比如,海信家电(000921.SZ)上半年实现营收486.42亿元,同比增长13.27%;净利润20.16亿元,同比增长34.61%。公司表示,下半年国家及各地出台以旧换新政策后预计对业绩推动会更大一些。
主营扫地机器人的石头科技(688169.SH)多款新品上市,前三季度带动营收同比增长23%。中金公司指出,通过执行积极的促销策略和以旧换新政策,石头科技利用国补加速扩展其产品的市场覆盖率,成功加速了新品在市场中的渗透率。
迪贝电气(603320.SH)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79亿元,同比增长16.1%;净利润5662万元,同比增长136.92%。公司表示,业绩大增主要是受益于各地政府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拉动和公司新客户的开拓,压缩机电机产品销量增长。
华泰证券研报表示,在以旧换新政策继续巩固内销市场的情况下,第四季度家电内销或能继续维持积极改善态势。天风证券家电分析师也认为,头部家电企业有能力建立起自己的以旧换新体系,并在国家政策基础之上提供额外补贴,通过以旧换新政策推动长期业绩增长。
来源:罐头图库
针对“两新”政策对上市公司提出的更高要求,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两新”政策给上市公司带来了机遇,有利于推动和改善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同时有利于消化一些过剩产能,特别是在整体消费增速较低的背景下,弥补了市场销售的下降,帮助相关企业渡过难关。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要抓住这个机遇,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抓住机会,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改善公司的经营。
“两新”工作连接供需两端,既惠企又利民、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未来全面推进政策落实,政策红利将惠及更广大的消费者和经营主体。作为上市公司,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不断发力,在行动上积极创新、稳健转型、善用资本、合规经营,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要课题。
你有享受“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吗?关注了哪些相关上市公司?留言聊聊吧!
赞(52) | 评论 (19) 11月04日 20:50 来自网站 举报
-
【“白银龙头”盛达资源买金矿!背后“甘肃银王”布局3家上市公司】
几年前甘肃“银王”买金矿曾被骗。作者 | 姚悦编辑丨武丽娟来源 | 野马财经买金矿被骗7年后,甘肃“银王”终于冲击首座全资金矿。10月30日晚,盛达资源(000603.SZ)公告称,将以10元/股的价格,向7名四川鸿林矿业有限公司(下称:鸿林矿业)股东发行股份,购买鸿林矿业47%... 展开全文“白银龙头”盛达资源买金矿!背后“甘肃银王”布局3家上市公司
几年前甘肃“银王”买金矿曾被骗。
作者 | 姚悦
编辑丨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买金矿被骗7年后,甘肃“银王”终于冲击首座全资金矿。
10月30日晚,盛达资源(000603.SZ)公告称,将以10元/股的价格,向7名四川鸿林矿业有限公司(下称:鸿林矿业)股东发行股份,购买鸿林矿业47%股权,预估值约为3.6亿元。
来源:盛达资源公告
此前10月20日晚,盛达资源就已经宣布了将收购鸿林矿业剩余全部股权的消息。而一旦交易成功,盛达资源将拥有首座全资金矿。公司A股股票也自10月21日起停牌。
10月31日,盛达资源复牌后,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先后上涨10.01%、3.28%,但截至11月4日收盘,盛达资源股价跌7.19%,报14.32元/股,总市值99亿元。
盛达资源是A股的白银龙头,其实控人是素有甘肃“银王”之称的赵满堂,但在买金矿上却曾被骗。收购鸿林矿业之前,盛达资源曾筹划收购过三官庙金矿,但交易对方却因涉嫌诈骗被提起公诉——据检察院指控,盛达资源在考察期间,五次取样都被掺加高品位金矿石,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伴随双方股权纠纷,以及交易对方被立案,盛达资源的金矿梦也暂时画上了休止符。
2008至2022年,赵满堂连续15年登入《胡润百富榜》,多年蝉联“甘肃首富”。2023年胡润百富榜中,赵满堂家族以70亿财富位列869位。
赵满堂家族主要通过盛达集团参控盛达资源、皇台酒业(000995.SZ)、兰州银行(001227.SZ)三家上市公司,旗下产业涉及矿产、金融、酒业、医疗科技、房地产建筑、酒店旅游等。
近年来,赵满堂的两个儿子赵海峰和赵庆走到台前,分任皇台酒业、盛达资源董事长。赵海峰也是盛达集团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01
盛达资源“全吞”首座金矿
鸿林矿业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本2.52亿元,核心资产为菜园子铜金矿采矿权及相关资产,该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菜园子铜金矿开采矿种为金矿、铜矿,采矿许可证的有效期自2019年11月25日至2033年11月25日,生产规模为39.6万吨/年。
据公告显示,菜园子铜金矿累计查明资源量 ( 探明+控制+推断 ) 矿石量605.6万吨,金金属资源量17049千克,平均品位2.82克/吨;铜金属资源量29015吨,平均品位0.48%。低品位矿资源量 ( 探明+控制+推断 ) 矿石量39.4万吨,金金属资源量120千克,平均品位0.3克/吨;铜金属资源量1164吨,平均品位0.3%。
2023年年底,盛达资源就以3亿元的增资价款,取得了鸿林矿业53%的股权,同时也获得了其控制权。最新公布的交易一旦顺利完成,盛达资源将全资拥有鸿林矿业,菜园子矿也将成为盛达资源全资拥有的首座金矿。
盛达资源方面人士对投资者表示,公司早在2022年底确定了5年发展战略,包括重点关注银金贵金属。公司本来在贵金属方面就有基础,继续加码贵金属布局,意在做大做强贵金属、加速新能源布局。
盛达资源曾在调研中表示,受当前国际形势及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黄金价格在未来2-3年内预计呈上行趋势。此外,当前国内电力、家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对铜金属的需求呈上升趋势,铜供需紧平衡的格局为铜价提供坚实支撑,预计铜价未来将迎来周期性上行。
因正在筹划重大事项,盛达资源A股股票自2024年10月21日(星期一)开市起停牌。
但在金价上涨之时,白银价格也在攀升。盛达资源A股股票开始停牌的10月21日,COMEX白银期货价格一度达到34.35美元/盎司,创下历史新高。当日收盘,沪银主力合约盘中最高价格为8378元/千克,也创下了3个月以来的高点。
在股吧里,不少投资者担心,盛达资源此时停牌可能会错失白银上涨行情。停牌前,截至10月18日收盘,盛达资源报13.58元/股,总市值94亿元。
来源:股吧
对此,盛达资源方面人士对投资者表示,公司同时看好金银的发展趋势,停牌对于公司的影响只是暂时的。在金属价格波动期间,短期停牌可能会使公司错失一些上涨机会,但拿下鸿林矿业100%的股权,就意味着获得100%的收益,长远来看,这对于公司和投资者都是有利的。
据公告显示,截至2023年,鸿林矿业的资产总额为3.76亿元,负债总额3.21亿元,净资产5562.47万元。2023年度营业收入0元,净亏损2510.87万元。
盛达资源方面人士对投资者表示,菜园子铜金矿的建设一直在推进,现在尾库矿等正在建设。投产后会为公司带来利润,但具体多少也尚无确切估算结果。
据公告显示,鸿林矿业目前从事菜园子铜金矿采选工程建设,预计2025 年7-9月开始试生产。
02
白银龙头7年前买金矿曾被骗
盛达资源的主营业务为银、铅、锌、金等有色金属矿的采选和销售,旗下共有银都矿业、金山矿业、光大矿业、金都矿业、东晟矿业、鸿林矿业、德运矿业7家矿业子公司,尤其是白银储量近万吨,年采选能力近200万吨,奠定了盛达资源A股白银龙头的地位。
事实上,鸿林矿业之前,盛达资源已经有了目标金矿,但支付部分款项后,交易对方却涉嫌诈骗,最终被提起公诉。
早在2017年,盛达资源打算收购商南金牛工贸有限公司拥有的三官庙金矿。为了降低并购风险等,盛达资源的全资子公司银川盛达昌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盛达投资)与多个有限合伙人共同投资设立并购基金——杭州陇鑫,规模1.5亿元,盛达投资作为劣后级有限合伙人出资4500万。
截至2017年7月,杭州陇鑫支付了1.05亿元。但2017年8月,杭州陇鑫在接收金矿后,在矿体位置范围内进行多次采样检验,并委托专业机构检验核实,发现三官庙金矿不具有工业开采价值。杭州陇鑫据此拒绝支付剩余的2000万转让款,于是商南金牛工贸有限公司的股东起诉到法院追讨,杭州陇鑫则要求股权转让协议予以撤销。
颇具戏剧性的是,就在股权转让纠纷诉讼期间,金矿出让方、商南金牛工贸有限公司几名股东因在金矿出让中涉嫌诈骗,先后被刑拘、立案并提起公诉。
据《华夏时报》报道,检察院指控,盛达资源在考察期间,五次取样都被掺加高品位金矿石,盛达资源最后被欺骗购买了金矿,因此几名股东的行为涉嫌诈骗。
当时,按照“先刑后民”的原则股权转让纠纷中止。
2018年2月,盛达资源公告,将全资子公司盛达投资100%股权转让给控股股东盛达集团。当月,盛达资源在回复深交所的问询函中承认,并购基金成立半年后,已出现亏损,预计短期内难以实现盈利。
来源:盛达资源公告
针对该案的最新进展及结果,盛达资源方面人士对投资者表示,其个人并不清楚该案,公司目前仅收购鸿林矿业旗下一座金矿。
收购三官庙金矿遇挫并未浇灭盛达资源对于金矿的热情,时隔7年,其又对鸿林矿业发起冲击。
而在冲击全资金矿的同时,盛达资源也在加固白银龙头的地位。2023年,公司针对金山矿业深部采矿工程和选厂技术进行技改。金山矿业拥有的新巴尔虎右旗额仁陶勒盖银矿是国内单体银矿储量最大、生产规模最大的独立大型银矿山。值得一提的是,与黄金不同,白银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光伏、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
不过,2023年,金山矿业技改影响公司铅锌银产销量,加之个别矿山补交权益金、开采矿段金属品位下降等因素影响,盛达资源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59.41%。
进入2024年,业绩有所回升。2024年上半年,由于金属价格上涨,盛达资源营业收入为8.52亿元,同比增加4.27%;归母净利润为8249.48万元,同比增加34.9%。同期,银金属产量同比增长12.51%。
据2024年三季报显示,盛达资源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97亿元,同比下降7.08%;归母净利润1.99亿元,同比增长48.73%。其中第三季度,公司收入5.45亿元,同比下降20.61%;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60.4%。
目前,盛达资源方面人士对投资者表示,金山矿业的技改已经完成,但还需要进行设备调试,目前还处于试生产状态。
03
甘肃“银王”家族
参控三家上市公司,产业涉及矿业、酒业、金融
盛达资源的实控人是素有甘肃“银王”之称的赵满堂,其实控的盛达集团,参控了盛达资源、皇台酒业、兰州银行三家上市公司,旗下产业涉及矿产、金融、医疗科技、房地产建筑、酒店旅游等。
近年来,赵满堂的两个儿子——赵海峰、赵庆相继走向台前。
2019年,盛达集团完成工商变更,赵海峰任集团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据盛达资源财报显示,赵海峰,1982年出生,兰州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2007年至2017年曾在兰州市政府部门工作。
2022年,赵庆担任盛达资源董事长,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其为盛达资源第6大股东,持股2.79%。据盛达资源财报显示,赵庆,1984年出生,曾就读于英国埃塞克斯大学、英国约克大学,研究生学历。
此外,赵满堂的女儿赵敏目前担任盛达资源董事。据盛达资源财报显示,赵敏,1986年出生,曾就读于美国丹佛大学金融专业,研究生学历。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盛达集团入主皇台酒业,赵满堂成为公司实控人,赵海峰担任公司董事长。
来源:罐头图库
皇台酒业是西北四家上市酒业公司之一,拥有“皇台”及“凉州皇台”两大白酒品牌,有“西北茅台”之称。然而,皇台酒业遭遇五度易主、公司控制权频繁更换,上市24年来,业绩多次在白酒上市公司中“垫底”,并曾5次“戴帽”,在退市边缘游走。
赵满堂家族接手后,皇台酒业勉强保住上市地位,但业绩仍然难以提振。2023年,皇台酒业同比由盈转亏,净亏损1500万元;2024年上半年,其仍亏损400万元,同比下滑230.75%。
2024年,“西北茅台”皇台酒业一度决定进军茅台镇卖酱酒。7月25日,皇台酒业公告称,与无忧酒业在茅台镇共同投资设立贵州皇台,进军酱香型白酒领域。但短短一周,皇台酒业又称因尚有需要明确的事项,主动喊停了酱酒项目。
来源:罐头图库
由于皇台酒业投资合作方无忧酒业的股权正处于出质状态。有分析猜测,项目叫停或与此事有关。不过,在白酒分化加剧的当前,之前高度依赖省内市场,且“掉队”已久的皇台酒业,即便最终能够顺利进军茅台镇,也被认为将面临非常大的挑战。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现在布局酱酒,就算是成功合作也可能为时已晚。而且,皇台此前偏于一域,这对于名优白酒下沉市场,会是一个很大挑战。再加上皇台营收比较小,利润比较低,综合实力不强,使得其“翻身”更加充满挑战。
中国消费品营销专家肖竹青认为,酱酒是“时间和工匠的朋友”,目前进入酱酒赛道,需要具备在全国建立销售服务体系,建立品牌互动推广体系,这样在酱酒行业才会有话语权。所以酱酒行业目前已经有很高的门槛,现在都是重量级的资本大佬在贴身肉搏。目前这种情况市场的容错度也非常低。
“盛达系”还是兰州银行的重要大股东。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盛达集团为兰州银行第5大股东,持股4.88%;盛达资源为第9大股东,持股2.72%。据盛达资源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投资收益3480.17万元,占利润总额26.27%。主要系公司持有兰州银行按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以及衍生品投资收益所致。
你对甘肃“银王”还有哪些了解?你看好金银涨势吗?欢迎留言评论。
赞(26) | 评论 (8) 11月04日 20:26 来自网站 举报
-
【药明康德被海外“狙击”后,来自美国的收入还涨了7.6%】
药明康德前三季度总体营收同比下降6.23%。作者 | 高远山编辑丨武丽娟来源 | 野马财经今年一月,受到大洋彼岸一个议案影响,药明康德(603259.SH)的A+H股股价闪崩。此后公司业绩也一直下滑,继一季报和半年报营收、利润双降后,10月28日晚间,药明康德发布2024年第三季... 展开全文药明康德被海外“狙击”后,来自美国的收入还涨了7.6%
药明康德前三季度总体营收同比下降6.23%。
作者 | 高远山
编辑丨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今年一月,受到大洋彼岸一个议案影响,药明康德(603259.SH)的A+H股股价闪崩。此后公司业绩也一直下滑,继一季报和半年报营收、利润双降后,10月28日晚间,药明康德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其中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77.02亿元,同比下降6.23%;净利润65.33亿元,同比下降19.11%。
不过二级市场对此表现平静,业绩发布后,药明康德股价只有小幅度波动,截至11月1日报收51.15元/股,总市值1477.21亿元。
01
前三季度业绩双降
欧美客户收入同比增长
对于前三季度营收下滑6.23%,具体来看,化学业务、测试业务、生物学业务、高端治疗 CTDMO 业务、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等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不过单看第三季度,药明康德营收104.61亿元,只同比下降了1.96%,净利润22.93亿元,下降17.02%。
另外,虽然药明康德前三季度整体业绩在下滑,但来自欧美的收入是上涨的。具体来看,公司来自美国客户收入176.2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同比增长7.6%;来自欧洲客户收入35.3亿元,同比增长14.8%;来自中国客户收入51.6亿元,同比下降3.9%;来自其他地区客户收入14亿元,同比下降16.5%。
这其中,来自于全球前制药企业收入达到112.2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同比增长23.1%。
可见,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生物安全法案》暂时未影响药明康德在美国的业绩,且今年5月份,《生物安全法案》修订版给了药明康德等公司8年的豁免期。
此外,前三季度,公司新增客户超800家,维持现有超过6000家庞大活跃客户群。全球各地客户对公司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9月底,公司在手订单438.2亿元,同比增长35.2%。
对于公司全年业绩,药明康德预计与年初时所设目标一致,全年实现收入383亿-405亿元,自由现金流60亿-70亿元。据此,药明康德四季度收入将延续增长态势。
不过药明康德此前曾提出过两个新的提法“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CTDMO(合同测试、研发与生产)”,并将这两个提升为公司的业务战略的高度,旨在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
而前三季度,高端治疗CTDMO业务实现收入8.5亿元,同比下降17.04%。药明康德在三季报中指出的三条原因,一是商业化项目仍处于放量早期阶段;二是部分项目延迟或因客户原因取消;以及受美国拟议法案影响,新签订单不足。
02
药明康德被海外“狙击”
药明康德主营业务可以分为化学业务(WuXi Chemistry)、测试业务(WuXi Testing)、生物学业 务(WuXi Biology)、高端治疗 CTDMO 业务(WuXi ATU)及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WuXi DDSU) 五大板块,服务范围覆盖从概念产生到商业化生产的整个流程,服务区域包括中国、美国、欧洲及全球其他区域。
公司的主要营收都来自境外,占比80%。其中2024年上半年,美国收入贡献占比62%,欧洲收入贡献占比13%,日韩及其他地区收入贡献占比5%。中国收入贡献占比20%。
然而2024年1月26日下午,市场流传出了一张截图,大意是说美国拟出台《生物安全法案》,法案中指出拟限制联邦资助的医疗服务提供者,与某些生物技术供应商签订合同,其中就包括药明康德等公司。
浙大城市学院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认为,《生物安全法案》可能限制药明康德等企业在美国市场的业务发展,降低其国际声誉和竞争力;增加药明康德等企业的合规成本,影响其经营效率和利润。
由于过半收入都来自美国,因此文件截图一经传出,不少投资者对《生物安全法案》可能带来的影响表现了悲观态度,消极情绪随即传导至二级市场,药明康德的股价在8个交易日里暴跌了35.3%。
来源:罐头图库
北京时间3月7日,《生物安全法案》以11:1的投票比例压倒性通过。不过5月份,该法案曾作出修订。在修订的版本中,法案将药明生物、药明康德等五家企业列入受关注企业名单,限制美国政府提供的资金、贷款或补助被用于在履行政府资助的合同中使用被指定公司提供的某些生物技术设备或服务。但该法案也包括了一项不溯及既往条款,即允许被指定的公司继续为其客户履行由美国政府资助的合同直至2032年。
也就是说,《生物安全法案》修订版给了药明康德等公司8年的豁免期。
不过6月12日召开的2023年股东大会上,药明康德高级副总裁、全球法务负责人吴皓介绍称,在法案颁布前,其立法程序仍需经历多个步骤。因此,草案内容(包括提及药明康德之部分)仍有待进一步审议并可能变更。
药明康德表示,公司也在评估和调整其全球业务布局,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和市场机会,以确保长期的稳定发展。
而在药明康德业务被海外“狙击”的同时,三星集团旗下三星生物正在悄悄崛起。三星生物最新年报显示,2023年全球前制药企业中的14家是其客户,提供了12亿美元的合同。不断地抢占CDMO行业市场,成为了药明康德等中国一众CDMO企业的有力竞争对手。
如今,药明康德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03
“学霸夫妻”成就千亿生物科技龙头
“药明系”创始人是一对博士夫妻,李革与妻子赵宁(2023年5月16日病逝)一起从北京大学毕业,又一同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双双获得博士学位。2000年,他们在江苏无锡共同创办了CRO(合同研究服务)企业药明康德。2007年药明康德在纽交所上市,成为中国内地药品研发服务外包业赴美上市第一股。此后由于中概股遭遇做空危机,药明康德在美股表现并不理想,2015年12月,药明康德宣布完成私有化,从美股退市。
退市后药明康德“一分为三”, 迅速在国内重新上市。药明生物、药明康德、药明巨诺也被视为“药明系”的三驾马车。2021年初,三家“药明系”上市公司市值逼近万亿规模。加上去年年底刚上市的药明合联(生物偶联药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企业),“药明系”共有四家上市公司。2023年,李革、赵宁夫妇以525亿财富位列“2023胡润全球富豪榜”第314位。
其实,药明康德曾是一只牛股,但2021年7月以来,股价表现就不太乐观。截至11月1日市值为1477.21亿元,较2021年的巅峰4605亿元蒸发了超3000亿元。
来源:罐头图库
近年来,药明康德盈利能力整体表现尚好。2020年至2022年,药明康德净利润分别为29.6亿元、50.97亿元、88.14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为59.62%、72.19%、72.91%,连续三年高速增长,同时营业收入也快速增长。
到了2023年,高速增长不再持续。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95.41亿元、80.76亿元,同比增长4.04%、9.47%,2020年同期以来,营收和净利增速首次低于10%。不过,同期前三季度的海外收入达到243亿元,期内新增客户超过900个,剔除掉新冠商业化项目,在手订单仍保持持续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药明康德2023年一季度业绩已经失速,且此前基金已经提前减仓。Wind数据显示,2022年底,基金持股数为5.83亿股,占流通股总数的22.78%。一季度,基金整体减仓约1亿股。朱少醒、刘彦春、葛兰均出手减持。
同时,随着“药明系”企业陆续上市,创始人及重要股东也开始了减持之路。仅在2022年6月10日至2023年8月期间,李革及其一致行动人开始减持药明康德,三次减持累计套现约98.31亿元。相比药明生物,药明康德的减持对象主要是机构,汇桥资本集团、高瓴资本等各路资本合计减持达275.15亿元。据《长江商报》统计,药明康德股东累计减持金额合计超过400亿元。
其中自2022年7月以来,李革及其一致行动人共减持了三次,合计减持比例约为4.95%,累计套现了120亿元。
不过随着前三季度在手订单再创新高,你认为药明康德股价何时能够企稳?你了解创新药企吗?留言聊聊吧!
赞(3) | 评论 11月04日 18:08 来自网站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