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赞(3) | 评论 2021-10-14 09:34 来自网站 举报
-
-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除此之外,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
除此之外,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只是近年来,人们对老人的推重,故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重阳节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记载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赞(2) | 评论 2021-10-14 09:01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2) | 评论 2021-10-14 08:39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1) | 评论 2021-10-13 14:54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1) | 评论 2021-10-13 14:04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4) | 评论 2021-10-13 13:45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3) | 评论 2021-10-13 13:18 来自网站 举报
-
-
【鲁L蒲公英10.13短线看盘:分钟级别触底反弹,期望值别太高!】
▲【吴樯《峰回路转》《勇士行》之“小处不可随便”】: 几处街头阅报栏,橱窗玻璃早已布满尘埃,凑近方能勉强看清报头,文章连标题也一字难辨。报纸尽管日日更新,却早已形同虚设。 身边类似的“小事”随处可见。譬如盲道,有的直接引向车流,有的则干脆引去“撞墙”,更有的隔三岔五... 展开全文赞(1) | 评论 2021-10-13 11:38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1) | 评论 2021-10-13 11:27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3) | 评论 2021-10-13 10:29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3) | 评论 2021-10-13 10:01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2) | 评论 2021-10-13 09:50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3) | 评论 2021-10-13 09:33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2) | 评论 2021-10-13 09:30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1) | 评论 2021-10-13 08:51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3) | 评论 2021-10-12 14:49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 | 评论 2021-10-12 14:25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4) | 评论 2021-10-12 14:13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4) | 评论 2021-10-12 14:01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1) | 评论 2021-10-12 13:28 来自网站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