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味精大王”到“算力新贵”,莲花控股:那不是黑历史,而是来时路!
kuru / 04月15日 21:08 发布
从盲目投资的“味精大王”到算力租赁的“新贵”,莲花控股几乎就是一部国内传统行业产业转型的“心酸史”。 由于特朗普“对等关税”影响,上周全球资本市场经历了一场“腥风血雨”。尤其是上周一,A股和港股市场均出现了史诗级别的大幅下跌,当天超3000只个股跌停,沪深两市仅92家飘红,其中主要是农业和稀土等受到关税影响较小,以及一些关税利好的板块。
原本已经在2023年跨界布局AI算力租赁行业的莲花控股(600186.SH),这次却因为其传统行业而幸免于难,当日股价收涨0.64%,已经算是相当亮眼的了。没看错,就是当年那个长期深陷“味精谣言”的老牌国产调味品牌莲花味精!
能支撑其传统业务预期的核心是“黑色星期一”前一天发布的2024年业绩快报和一季度预告。根据公告来看,2024年,莲花控股营收26.59亿元,同比增长26.55%,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增长59.12%;2025年一季度,公司再迎“开门红”,预计归母净利润1至1.2亿元,同比增幅达103.16%至143.79%。从业绩快报的内容来看,公司增长主要就是传统业务的品牌复苏,并未有新业务带来的业绩增量。如此看,莲花控股的业绩基础相当稳固。
莲花的业绩亮眼,传统的调味业务增长稳健,年报这边还尚未计入算力租赁业务方面的增量业绩。从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的增速和净利润的体量来看,算力租赁这块增量业绩大概率会陆续在今年体现在公司业绩上。
“拨开云雾见日出”,老牌调味品牌的消费复苏+AI算力租赁需求放量,难怪市场愿意给莲花控股超60倍的相对估值。
01
被“谣言”笼罩的国产品牌,盲目投资后差点退市
莲花味精在我国A股市场属于“元老”级别,1998年上市至今已经经历了27年的历史,干过无数副业的“味精大王”起起落落的转型史也堪称精彩至极。
“那不是黑历史,而是我来时的路!”
公司成立于上世纪的1983年,在河南项城的周口味精厂的改革开放浪潮下诞生,彼时凭借高生物素发酵技术,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味精生产基地。莲花味精也成为中国家庭厨房的标配,在国内的市占率一度超过43%。1995-1997年莲花味精的营收分别为12.94亿、14.78亿和15.4亿,净利润分别0.52亿、0.55亿和1.01亿,按照1998年《证券法》的上市条件是连续三年净利润超过3000万或营业收入累计超过3亿元,显然莲花味精那三年的业绩毫无争议,因此在1998年成功登陆A股市场,成为“中国味精第一股”。同时,其品牌价值达到顶峰。
然而,上市即巅峰。莲花味精的业绩并未继续增长,反而出现了业绩变脸。一方面是公司大肆扩张,另一方面整个行业竞争加剧,其他厂商也快速扩张导致整体味精的产能过剩。2000年前后,跨国食品巨头携“鸡精”概念强势入局,并联合各类媒体、学者专家,持续输出“鸡精更天然健康”的错误认知,配合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成功将味精传成“化学合成产物”,味精谣言由此而生。这种营销策略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认知,导致味精在调味品的市场份额断崖式下跌。
产能过剩叠加鸡精替代导致需求大幅下滑。2001年,莲花味精的售价较预测值下降21.7%,净利润仅完成盈利目标的56.29%。后面的2002年,莲花味精净利下降幅度超过86%,2003年更是迎来上市后的首度亏损。由此,莲花味精和行业陷入了长达20年多年的低谷。
2000年前后,莲花味精在面对主业面临竞争压力时,也想过投资布局其他行业,公司曾经投资过服装厂、医疗器械厂、矿泉水厂、方便面厂、面粉厂、复合肥厂等数十个与调味品无关的领域。结果可想而知,这些项目因缺乏行业经验和协同效应,多数以亏损失败而收场,有一些甚至带来了巨大的财务负担。
除了这些,从2001-2011年的十多年里,莲花除了味精业务,另一块收入来自于电力和热力业务。下图来看,刚开始的四年里公司核心的味精业务持续下滑(斜率较大),而电力和热力业务增长并不理想(斜率较小),后面随着电力和热力业务不及预期,依旧是主业味精支撑着公司。
2011-2019年应该是莲花味精最痛苦的9年!
不仅味精业务持续下滑,前期盲目投资的恶果导致负债高企。从那些年的业绩来看,2011-2019年的8年时间里,公司味精业务从20.23亿下滑至2019年的10.41亿,最低的2018年仅有9.89亿,相比高点已经腰斩;而且那些年布局投资的产业也都相当惨淡,无法造血还拖累了公司的流动性。从下图不难发现,莲花味精的资产负债率从2011-2018年节节攀升,盲目投资或收购的恶果终显现,负债激增,资产增值却未能匹配负债增长,2018年资产负债率达到最高128.97%,已经出现严重的资不抵债,而且股东权益为负。
2019年7月,*ST莲花公告称,因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公司债权人国厚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向法院递交了对公司进行重整的申请。同年9月18日晚,债权债务重组的部分清偿方案出炉。*ST莲花9月16日与国厚资产、河南莲花糖业有限公司三方签署《债务清偿协议》,公司将对河南莲花糖业有限公司享有的债权金额合计2068.02万元,以抵偿所欠国厚资产等额债务。2020年3月公司重整计划执行完毕,莲花通过剥离亏损资产、资金注入、土地置换等一系列方式,解决了债务问题,最终“保壳”成功。
2021年开始,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回到48.31%,逐渐重回健康范围。
02
国产品牌“沉冤昭雪”,靠算力租赁涅槃重生
2022年国内调料品龙头企业被爆出“双标”添加剂事件,让市场和消费者开始对配料表的关注度大幅提升,而莲花味精正是因为“配料表简单干净”而引发消费者关注,被“味精谣言”坑惨了的国产品牌终于被“沉冤昭雪”。莲花味精的关注度瞬间提升,借此机会公司也通过线上渠道的短视频等形式逐渐重塑品牌,以“国货之光”的形象重回消费者视线。
从下图的分产品收入来看,2023年公司味精和鸡精业务营收均创近五年新高,公司的基础业务重回上市趋势,这里线上渠道的拓展功不可没。
2023年开始,公司将线上作为核心渠道,全年莲花控股的线上销售收入超过760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317.32%;2024年继续增长,前三季度线上收入突破1.1亿元,同比增长158.91%;而且从占公司总营收比例来看,2024年提升至5.71%。根据机构调研,当前国内调味品市场的渠道构成上,仍以线下渠道为主,平均在占比70%-80%,线上占比约20%左右。核心是因为调味品属于高频、刚需消费品,倾向于即买即用。然而即使是10%-15%左右的线上渠道销售占比,莲花味精依旧有较高的渗透空间。
而且从上图来看,莲花控股在调味品行业围绕着味精和鸡精展开了产品拓展,比如松茸鲜、0添加酱油、火锅料、预制菜复调等产品,这一块凭借30多年的品牌影响力,叠加渠道下沉和线上渠道的积极拓展,公司业绩方面已经走向稳步上升的趋势,2024年全年业绩也印证了多年的努力。
当然莲花味精也有海外业务,而且我国也是全球味精的第一出口大国。
那为什么这次“关税大棒”没有影响莲花控股的股价?我国近5年全球味精总出口额50%以上来自中国。2024年中国味精出口额为10.26 亿美元。增长了约3%。而在出口目的地中,前15大地区的贡献的出口额为8.23 亿美元,占全年总出口额的80.2%。泰国、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越南这四个国家各自都贡献了超过10%以上需求,整体贡献全年总出口额的47.4%;而其余的国家基本都是亚洲,比如印度、等(贡献10%以上),欧盟贡献不足1%,且不向美国出口,这其实与饮食文化也息息相关。
所以这波关税压力下,莲花控股和味精行业还是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
不过味精业务再怎么增长也难以突破传统行业的增长壁垒,即使规模化和全球化发展的上市公司,20倍左右的估值也就是极限了。传统行业转型蓝海才是市场价值重估的核心逻辑。
这次莲花控股终于找对了投资方向。2023年6月30日,公司成立莲花科创全资子公司,聚焦探索科技创新业务;9月28日,莲花科创与新华三信息公司签署采购合同,使用6.93亿元资金采购330台英伟达H800 GPU系列算力服务器,正式布局算力租赁业务。
这一块业务的发展空间和长期需求就不必赘述了,在之前的很多文章中也都着重分析过。这里需要分析下算力租赁的驱动逻辑。原本算力租赁的市场主要针对中小企业、银行金融或政府等,相比于大厂,这些企业在算力方面资本支出预算明显有限,但却依旧有数智化需求,原本这一块虽然需求预期很强,但奈何大模型和算力投入的门槛限制了整体需求。
从莲花控股的二级市场走势也不难发现,春节前,整体上涨走势较为缓慢。
真正加速市场对算力需求释放和预期的是年后Deepseek的横空出世。可以看到春节后莲花控股的估值被市场一下子拉高了60%左右。核心逻辑就是算力需求被释放。一直以来算力的投入成本是压制需求的重要因素,而DS大模型大幅降低了开发门槛,通过算法优化等方式,DS重构了大模型训练和推理的占比,市场预计推理占比将达到70%。
截至2025年1月,莲花控股旗下算力业务子公司莲花紫星的总算力规模为6000P,算力规模在国内属于中等偏上,与头部企业仍有差距,尚未达到万P规模。然而AI大模型的“平权”趋势下,也正利好了这些中小型算力中心,他们短期不再需要囤卡达到“万卡”规模,“千卡”甚至更小的规模就能实现大模型的预期效果。因此它的客户需求被释放的同时,客户群体也大幅扩容。
总结来看,现在的莲花控股终于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味精业务作为基本盘,逐渐在算力租赁行业“高歌猛进”。不过有些风险也不容忽视,比如算力租赁行业的鹏城云脑基于昇腾芯片技术优势明显,而莲花紫星有些依赖英伟达等国际厂商的GPU服务器,存在一定的供应链风险;
而且算力租赁作为重资产投资,对资金链的要求相当高,前期投资需要大资金,2024年服务器采购超10亿元,只是客户回款周期不短,根据最近披露的订单来看,截至今年3月29日,莲花算力租赁业务累计共有四个项目,分别是2024年11月以及今年1月分别签订的超亿元订单,金额分别为1.09亿元以及5.55亿元;而另据上市公司披露,公司3月回款共计273.08万元。(英才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