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资本回流中国:高盛拆解四大超预期信号与潜在变数
A股计划 / 03月27日 07:49 发布
最近,高盛发布了一份名为《China Musings | Global marketing feedback:China is back》的重磅报告。这份基于与亚欧美三大洲机构投资者深度沟通的研报,揭示了全球资本对中国市场的态度逆转。我们结合报告中10大核心观点及关键图表(按报告顺序解读),带你看懂这场"中国资产再定价"的逻辑与悬念。
超预期反弹:全球投资者的"错愕"与调仓
2025年初的中国股市表现堪称惊艳——MSCI中国指数年内上涨16%,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更达23%(Exhibit 1),跑赢发达市场1%、新兴市场(除中国外)6%的涨幅。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股市近3个月相对发达市场/新兴市场的超额收益达到历史前6%分位(Exhibit 2)。
这种强势让习惯了"中国折价"的全球投资者措手不及。据高盛统计,当前机构对中国股市的关注度已升至2021年历史高点以来的峰值。一位欧洲养老基金经理坦言:"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年初设定的新兴市场配置模型。"
AI革命:估值重构的底层密码
DeepSeek的横空出世,彻底改写了国际资本对中国科技股的认知。报告显示,自1月20日DeepSeek R1模型发布以来,中国AI科技板块已增加6万亿美元市值(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法国股市)。科技龙头的远期市盈率从-1.3个标准差回升至23倍,与纳斯达克的估值差距从44%收窄至26%(Exhibit 5)。
但争议随之而来:AI能否带来真实盈利?高盛测算显示,AI可能在未来十年每年提升中国上市公司EPS 2.5%,并吸引超2000亿美元增量资金(Exhibit 6)。不过,某量化基金合伙人指出:"当前估值已透支未来2-3年的技术落地预期,需要警惕阶段性回调。"
从监管寒冬到暖风频吹
2月17日与民营企业家的座谈会被视为关键转折点。高盛编制的"民企监管强度指数"显示,当前政策环境已回落至2017年以来最宽松水平(Exhibit 7)。这解释了为何民企板块近3个月相对国企的超额收益达到2019年后最高(Exhibit 8)。
但政策效果仍存时滞:上半年民营企业资本支出同比下滑7%,创2009年来新低。一位深耕中概股的对冲基金经理提醒:"政策善意要转化为企业利润,还需观察信贷流向和用工数据等微观指标。"
房地产与基建的微妙平衡
看似沉寂的传统经济领域暗藏惊喜:
核心城市二手房成交量触底回升,库存去化周期回归历史中枢(Exhibit 9)
前两月挖掘机销量激增,基建材料需求超预期(Exhibit 10)
地方专项债发行提速,1季度GDP或达5.2%(高于此前预测)
但高盛经济学家强调,政策传导效率仍是关键。特别是4月将迎来中美关税审查、TikTok禁令到期等重大事件(Exhibit 4),可能打断复苏节奏。某主权基金亚洲主管表示:"我们正在增配防御性板块,作为宏观不确定性的对冲。"
万亿级流动的攻防逻辑
对冲基金和南下资金已成这波行情主力:
对冲基金中国仓位占比升至9.1%,创2021年来新高
港股通单月净买入突破800亿港元历史记录(Exhibit 11)
但美方政策阴影犹存:若实施全面投资禁令,可能引发超8000亿美元中概股抛售(不过中国投资者持有4000亿美元美股的"对称筹码"可能缓冲冲击)。值得玩味的是,在近期标普500回调10%期间,MSCI中国指数逆势上涨1%(Exhibit 12),展现独特防御属性。
H股狂欢后的价值洼地之争
H股近3个月相对A股超额收益达16个百分点,创十年极值(Exhibit 13)。高盛量化模型显示,A股未来3个月或迎补涨窗口(Exhibit 14)。
绝对收益派:开始布局消费、周期等A股滞涨板块
赛道投资者:继续加码H股AI基础设施标的
量化基金:捕捉A股中小盘流动性溢价
某全球TOP10资管公司组合经理透露:"我们正在将部分H股获利筹码切换至A股专精特新企业,这是兼顾估值安全与政策红利的折中选择。"
科技独舞能否延续?
当前市场呈现极致分化:若剔除前十大科技股,MSCI中国年内涨幅将从18%骤降至7%(Exhibit 15)。但历史数据显示,这种集中度并非异常——2015年权重股占比曾达40%。
高盛认为,科技股持续领跑需满足三个条件:
AI商业变现突破PPT阶段(关注二季报指引)
半导体自主替代加速(观察设备采购数据)
全球流动性宽松周期确认(紧盯美联储QT节奏)
某家族办公室投资总监总结道:"我们既持有头部科技ETF作为底仓,也在挖掘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次新赛道,这是应对市场波动的最佳姿势。"
最后:
站在当前时点,中国资产正经历"认知重构"与"现实检验"的激烈碰撞。高盛将MSCI中国12个月目标价上调至85点(较现价潜在涨幅19%),但特别提示4月政策窗口期的战术风险。对于投资者而言,或许该重温报告中的那句警示:"牛市从来不会在质疑中结束,但往往在共识中猝死。"
文章观点来自网络,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