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开盘前
董棋枫
/ 02月07日 09:21 发布
从昨天盘口分析;今天A股大盘是震荡调整格局。因此,除了大科技主线强势品种以外,其他品种会有一个冲高减仓的机会。在趋势指标和能量指标没有产生共震的前题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站上3300点的。请仔细看一下在季K线上留下这么大的压力套牢盘,能够靠什么样的资金去打破这样的阻力区间,我认为只有靠时间来慢慢的消化上面的套牢筹码。
前几天我在分析大盘是指出;在16天的震荡整理期间有主力建仓的痕迹,通过这两天的盘口可以清晰的看到,主力建仓的品种就是在大科技方面。2025年的主线方面就是大科技,市场参与者除了你是技术高手外,就一般投资者而言应该采取不追高,在震荡回调中逢低关注这些大科技板块中的龙头品种。
保住股票投资的盈利真缔是阶段性止盈
满仓需要底气 减仓需要勇气
股市运动有一个基本规律:底部周期性强,只需用常规的周期测量法,就可把绝大多数底部框住。而顶部或高点周期性差,因此从1996年首次看到《预测论基础》后,加减法就成为我测算高点时间窗的工具之一。它和传统周期法的区别在于:后者用一把固定的尺子丈量时间长度,属于“朕躬独裁”;前者像村民选村长,一人一票,把每一个出现高点的时间跨度都看作一种可能,并通过加减组合,来测算下一个时间窗口。但就像上面说的,需用到加减法测算的运动,其本身的周期性不强,因此这种方法总体上说,信度不高,只能偶尔用一下,并作为预防,不能作为常规的分析工具。
如果一个投资人从1992年底开始,以1万元起家,每一波都赚到大盘涨幅的一半,7波牛市下来,将分别变成2.515万元、5.3192万元、10.5054万元、16.4934万元、58.7989万元、90.8443万元、206.0578万元,年均复合收益率28%,已大大超过巴菲特。如果资金闲置期间,购买债券、理财产品或储蓄,以年均5%的单利算,将变成230万元,年均复合收益可达29%。如果你的工资收入每年都可结余1万元,并将它追加到投资中,到昨天为止,已是1000万元。一个每年都只有1万元工资结余的,肯定是一个低收入者。但通过每一波牛市都只赚其一半升幅,就可变成一个千万富翁。这充分说明,股票是最好的投资工具。
但是我相信,能做到这一点的不会太少,但绝不会多。大多数投资者的情况是“千日拾柴,一餐腊八粥”。有人说这是心态问题,也有人说这是一个炒股能力问题。依我看,都只说对了一半。更大的原因在观念、准则和策略的问题。观念,是以理财的观念看待投资,还是以的观念看待投资。准则,就像巴菲特说的,“第一不亏钱,第二不亏钱,第三牢记上面两条。”
策略,底部的时候要敢下大赌注,就像苏黎世投机定律说的,“把赌注下在最有意义的地方”;而在高位的时候要敢于撤离,就像一位股票大作手说的:低位筹码,高位现金,中间讲故事。只是绝大多数投资者常常相反,低位现金,高位筹码,下跌时讲故事。低位满仓,需要底气;高位现金,需要勇气;高位还在赌的,需要胆气和功力兼备。坦白地说,从上证指数跨越3674点开始,我就在不断清理仓位,收缩战线,以防踩踏事件发生时手忙脚乱。目前,我的基本仓位已降至低点,不到60%。退出来的资金一部分就让它闲着,一部分根据每天晚上的选股结果,做一点短线自娱。
近期一些科技股表现的很好,但常常昨天一条长阳,今天就低开,实际上就是许多人在用大资金做短线:昨日开盘就扫货,今日集合竞价就开始卖出的结果。这种短线,赚的不是钱,而是心态和策略,让自己从坚定的持股状态,进入一种短线状态,逐渐地习惯于抛股,并在把控风险前提下,满足对牛市的参与感。
有朋友说你心真不贪,我说也贪,只是贪一旦写错,就成了贫。这只是玩笑话,心里的真实盘算是:本轮行情从2689点起,手中的股票提供了不俗的回报,而这次回调我相信出现在近几周的概率极大。赚亏赚,肯定比不上赚赚赚,这就是巴菲特要把不亏钱和复利式增长作为投资两大准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