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万亿化债发布会解读

股林   / 11月09日 13:14 发布

1、隐性债务底数

2023年末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14.3万亿。按照蓝部长10月12日的披露(截至2023年末,全国纳入政府债务信息平台的隐性债务余额比2018年摸底数减少了50%),意味着2018年隐债摸底底数为28.6万亿。这与市场普遍认知的50~60万亿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仍有较大差距。


2、化债三大工具拆解(6+4+2)

1)6万亿增加专项债限额(2*3):专项债、一次报批、三年实施

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新增债务限额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务限额,一次报批,分三年实施。按此安排,2024年末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将由29.52万亿元增加到35.52万亿元。财政部拟定了2024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调整方案(草案)。

2)4万亿(0.8*5)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

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3)第三项政策: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

第三项政策如何理解?14.3-10=4.3万亿。因为隐债清零的deadline是2028年,其中棚改隐债是2万亿,2029年后才到期,现在给了一个宽限,放到2029年以后还。

上述三项政策协同发力,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平均每年消化额从2.86万亿元减为4600亿元,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化债压力大大减轻。


3、怎么看化债规模?

1)每年8000亿、分5年的专项债置换地方隐性债务,这4万亿的规模是已经在做的事情,属于即使不调增每年专项债总额度的情况下、也可以拿出8000亿来做债务置换,不会直接增加政府债务额度,因此4万亿偏存量调整而非增量,比如今年3.9万亿新增专项债里就有8000亿用于化债,导致基建实物工作量不足,不过在当前专项债找不到新项目的困境下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安排。

2)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2万亿棚改隐性债务,仍按原合同偿还,这部分已经放出去的债务,只是无需提前偿还而已。

3)所以12万亿中,只有剩下的6万亿才会提高地方政府的举债的额度。


4、关于6万亿债务增量

1)6万亿主要功能是“置换”。14.3万亿的地方隐性债务,是属于地方政府已经认下的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现在只是允许地方政府在未来三年新增加发行6万亿的专项债,借来的钱用来偿还之前以城投债务形式存在的地方政府债务。从广义财政的角度,可以理解为地方政府的“借新还旧”行为。这一置换操作主要目的在于“防风险”,当然这个过程中,从高利率的债务置换为了低利率的地方政府债务,可以节省一定的利息支出,为地方政策留出了一定的财政空间来稳经济。

2)为什么是6万亿?当前存量隐性债务应当高于6万亿,但这次调增额度为6万亿,这是考虑到还有两三年时间,部分经济财政尚可的地方政府有能力通过盘活资产等形式化债,当然也可以合规转变为经营性债务。

3)6万亿怎么发?符合之前判断,一定是地方的置换地方的,而的杠杆用来稳增长。按照2020年以来的经验,特殊再融资债基本只在四季度和一季度发。中间时间不怎么发。所以最快今年四季度,慢则明年一季度。

4)6万亿怎么分?市场普遍认为的逻辑是“越着急的地方越分”。这当然是一个逻辑,但参考去年的情况,还有一个逻辑:产业基础还不错,这两年因为历史债务包袱影响了产业发展的地区会倾斜,例如去年重庆涪陵区拿的很多,超过大家预期。

5)6万亿有何影响?去年四季度密集发行,导致资金面明显收紧。如果今年也密集发行,可能有资金面扰动。核心原因是31个地方政府,几百个地级市,几千个区县都有上报置换债务的诉求,货币对冲协调的难度比较大。

6)如何看待财政政策逻辑?依然强调本轮政策逻辑,是经济下行→财政收入压力→地方政府压力→财政政策出台。而不是简单的经济下行→财政逆周期调节的逻辑。化债“一箭双雕”,既可以缓释压力,理论上被缓释的空间,又是可以腾挪发展的空间。


5、是否符合预期?

9月以来,由于市场参与主体更加丰富,游资散户活跃,投资者预期也更加分化,市场的预期较为分化,没有真正意义的一致预期,从资产表现来看略低于预期,主要是市场小作文预期偏高,预期有消费和地产政策出台。主流机构投资者预期本次聚焦化债,经济增量政策在年底经济工作会议或明年的。


6、只讲了化债?

本次人大只审议单一议题,因此不含地产消费符合我们的预期,但可能比市场预期略低。首先要理解9月下旬以来政策转向的逻辑基点,目的是纾困而非需求刺激,会议也是为配合纾困政策走法律程序,因此主要是化债,没有消费刺激和收储。但蓝部长发布会上透露更多信息,特别强调明年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扩大以旧换新品种规模”,地产收储政策正在研究“细则”,说明地产和消费并非落空,而是要等其他场合再行确认。


7、后续政策预期

对于年内,要完成预算内的支出目标,在不追加赤字的前提下,主要利用几方面的增量资金:单位上缴一部分专项收益;4000亿的地方政府结存债务限额;地方存量资源盘活;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对于明年,我们预计:赤字率会略有提升;专项债规模会边际扩大;特别建设国债大概率继续发行;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会继续补贴。

是否符合预期已经不重要了,目前市场关注重心已经转向12月经济工作会议。特朗普大胜使得他明年推行对华政策的阻力很小,用财政对冲明年经济下行压力的必要性大大增加。预计在12月会议上会讨论将赤字率从3%上调到4%,正式突破3%的约束,预计新增专项债4.5万亿左右+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广义赤字率能够提升1.5%左右。具体方向上,收储、以旧换新、生育补贴、扩大社保覆盖等都会涉及到,其中收储还需要等待财政下场的信号,才能实现止跌回稳。


8、关注经济工作会议

我们上次提到的11月的三个关键宏观节点已经过去两个:6号的美国选举尘埃落定,对未来的政策预期仍是居高不下;8号的化债财政数据今天也已经公布,仍可以继续期待积极的政策。本月下旬会是第三个重要节点,因为一般从11月下旬会开始交易明年的政策预期,这个是很重要的。重点关注未来用于稳增长的广义赤字相比今年的增量有多少,这个是最关键的。根据2015年底供改、2018年底减税降费经验,一旦有部署,相关政策无需等到就能在春节前后提前落地。


9、总结

1)政策初衷就是防风险,地方zf现金流断裂、远洋捕捞、债务危机是最大的风险,化债防风险是一系列一篮子政策的根本目的。

2)特朗普满血回归,国内政策控节奏是必然反应,这么多年思路没变过,明后年要打持久战,不可能一把梭哈自己的财政空间。

3)地方自己给自己化债,两个工具一新一旧,新的是专项置换债,3年6万e,算增量政策,符合市场预期,旧的是特殊新增专项债,每年8000e,不披露两案一书,用途广泛,不涉及限额调整,今年已经做了8000e,不算增量政策,未来四年继续做。

4)银行补一级核心资本金定下来要做,但时间上也是明年了,传六大行每家1000e,人大只管今年调整,涉及明年的等12月zy经济工作会。

5)专项债用于地产收储之前已宣布过,不涉及立法,不用在人大会讨论。

6)只有资产负债表的化债,没有现金流量表的补窟窿,是这次会议的预期差。第一本账今年缺口一万亿,靠着4000e增发限额内地方债和国央企上缴利润能勉强撑到过年,地方zf短期现金流压力不会小,地方缺钱的问题没解决。

7)化债这一关暂时过了,接着是政策空窗期,储备研究明年经济政策,12月zy经济工作会议很关键,开会前一般市场会有增长目标和赤字率预期。特朗普回归后估计国内政策会储备得更多,但出的慢,不打先手牌。

华泰政策|关于10万亿化债方案初步点评:

①隐性债务底数:2023年末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14.3万亿。按照蓝部长10月12日的披露(截至2023年末,全国纳入政府债务信息平台的隐性债务余额比2018年摸底数减少了50%),意味着2018年隐债摸底底数为28.6万亿。这与市场普遍认知的50~60万亿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仍有较大差距。②6+4十万亿化债的三大工具拆解  6万亿增加专项债限额(2+2+2):专项债+一次报批+三年实施 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新增债务限额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务限额,一次报批,分三年实施。按此安排,2024年末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将由29.52万亿元增加到35.52万亿元。财政部拟定了2024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调整方案(草案)。 4万亿(0.8*5)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 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第三项政策: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第三项政策如何理解?14.3-10=4.3万亿。因为隐债清零的deadline是2028年,其中棚改隐债是2万亿,2029年后才到期,现在给了一个宽限,放到2029年以后还。 上述三项政策协同发力,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平均每年消化额从2.86万亿元减为4600亿元,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化债压力大大减轻。


国君国际宏观点评


1、怎么看NPC只讲了化债?符合我们的预期,但比市场预期略低。首先要理解9月下旬以来政策转向的逻辑基点,目的是纾困而非需求刺激,NPC也是为配合纾困政策走法律程序,因此主要是化债,没有消费刺激和收储,我们也不认为这次NPC与美国大选有直接关系,推迟到11月是因为档期。2、怎么看化债规模?在此前6万亿基础上安排每年8000亿新增专项债额度用于化债,相当于6+4,但后面的4偏存量调整而非增量,比如今年3.9万亿新增专项债里就有8000亿用于化债,导致基建实物工作量不足,不过在当前专项债找不到新项目的困境下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安排。3、怎么看后续政策?NPC是否符合预期已经不重要了,目前市场关注重心已经转向12月经济工作会议。特朗普大胜使得他明年推行对华政策的阻力很小,用财政对冲明年经济下行压力的必要性大大增加。预计在12月会议上会讨论将赤字率从3%上调到4%,正式突破3%的约束,预计新增专项债4.5万亿左右+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广义赤字率能够提升1.5%左右。具体方向上,收储、以旧换新、生育补贴、扩大社保覆盖等都会涉及到,其中收储还需要等待财政下场的信号,才能实现止跌回稳。全产业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