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牛到成功工作室

20年证券投资经验,擅长把...


骑牛看熊

拥有10多年的证券从业投资...


牛牛扫板

高准确率的大盘预判。热点龙...


风口财经

重视风口研究,擅长捕捉短线...


短线荣耀

主攻短线热点龙头为主,坚持...


牛市战车

投资策略:价值投资和成长股...


妖股刺客

职业研究15年,对心理分析...


投资章鱼帝

把握市场主线脉动和龙头战法...


股市人生牛股多

20多年金融经验,工学学士...


蒋家炯

见证A股5轮牛熊,98年始...


banner

banner

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黑郁金香   / 05月15日 14:35 发布

  中途岛海战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的航空母舰实力对比。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丧失战略主动权,战局出现有利于盟军的转折。以下由本博编摘自网络

  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中途岛海战是史上的著名战役,也是日本在二战中组织的最大规模战略进攻。在这场战役中,占绝对优势的日本遭到重创,美国则以少胜多取得胜利,中途岛海战因此成为太平洋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一、激战之后制海权易主

  中途岛位于亚洲和北美之间的太平洋航线的中途,故此得名,与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相距均为约2800海里,与美军太平洋舰队大本营珍珠港相距约1100海里,是美国在中太平洋的重要基地,更是夏威夷的前哨。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日本相继占领了太平洋上的诸多岛屿,取得节节胜利。危难之际,切斯特·尼米兹出任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组织了只有4艘航空母舰及若干护航舰的舰队,并于1942年袭击了中太平洋岛屿上的日军,轰炸东京更是震动日本朝野。为了报复美军的反击,同时获得在太平洋上的前进基地并歼灭美军航母舰队,日本军令部批准了名为“米号作战”的中途岛作战计划,即先佯攻阿留申群岛分散美航母舰队兵力,再夺取中途岛。

  1942年6月3日,日本舰队空袭阿留申群岛荷兰港,企图诱使美军分兵驰援,但早已通过密码破译获知日军作战计划的尼米兹并未上当。5日凌晨,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南云忠一中将所率航母编队在中途岛西北方向派出机和空中战斗警戒机,同时下令“加贺”号、“赤城”号、“苍龙”号、“飞龙”号4艘航母派出36架俯冲轰炸机、36架水平轰炸机、36架“零”式战斗机共108架舰载机奔袭中途岛。50分钟后,南云部队准备对中途岛发起第二波攻击时,收到机“发现敌舰队10艘”的报告,于是决定将第二波攻击的飞机用于突袭美军水面舰艇,但此后又收到机“敌舰队后方伴随着似乎是航母的大舰”报告,遂命令给飞机重新换上攻击军舰的鱼雷。当完成鱼雷换装的第一架飞机准备起飞时,“加贺”号、“赤城”号、“苍龙”号航母突然遭到美军袭击,相继起火。“飞龙”号因距离稍远而未受袭击,在作战中击沉了美军“约克城”号航母,后也遭美机轰炸起火。次日凌晨,“飞龙”号与“赤城”号挽救无望,由日方击沉。

  最终,日军4艘主力航母全部被击沉,损失飞机332架;美国1艘航母被击沉,损失飞机147架。中途岛海战扭转了太平洋战争的局势,战场的主动权由日本转移到美国手中。

  二、日军败于思想僵化、临战失误

  第一,“巨舰大炮主义”的战略思想根深蒂固。1905年日俄战争对马海战的胜利极大地影响了日本,使其确立了“巨舰大炮主义”的战略思想,将主力舰队的总决战作为击溃对方和取得制海权的基本方法。此后,日本高度重视大型战舰建设,先是提出“八八舰队”(8艘战列舰和8艘装甲巡洋舰为主力的舰队)目标,又在1930年伦敦裁军会议上提出日本主力舰与英美的比例应为7:10,甚至为发展主力舰于1935年退出了裁军会议。1937年日本决定建造每艘造价为1500亿日元(相当于制造1000架飞机费用)的“大和”号和“武藏”号巨型主力舰,其排水量远超当时英美最大战列舰。

  然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航空母舰在作战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日本在1922年就拥有了第一艘航母“凤翔”号,更是在偷袭珍珠港中显示了航母的威力,但日本内部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军虽然较早发觉作战主力已经从战列舰转移到航,却还是在珍珠港事件中挨打。日本因此陶醉于出乎预料的战果,仍将战列舰奉为主力。中途岛海战前,尽管日本内部围绕对美作战的战略战术存在不同建议,以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为首的日本却始终将巨舰大炮、舰队决战视为制胜法宝。

  为此,在中途岛海战中,南云忠一率领的航母编队被部署在前,而“大和”号等7艘主力舰则被编入主力舰队,在距航母编队300海里处跟进。航母在前、主力舰队在后的战略设计缺陷明显。一是由于“大和”号等被编入主力舰队导致航母编队中的机数量不足,南云部队在中途岛西北派出的机只够进行一层,无法及时发现美军航母位置。二是航母编队无法受到战列舰的炮火掩护,暴露在美军攻击之下。

  第二,日本临战指挥与战术失误。一是使用航力的方法不当。尽管日军将奔袭中途岛的飞机分为两个波次,但每个波次的飞机都是从各航母上按比例抽出的,导致4艘航母起飞和回收飞机都是同步进行的,即可能同时丧失战斗力,无法有效应对突袭。二是未能及时抓住战机。在发现美军1艘航母后,日军在部分攻击队准备好的情况下没有率先发动攻击,而是等待收回空袭中途岛的第一波攻击机,在保证有足够战斗机掩护、做好完备的攻击态势之后再起飞突击,导致贻误战机。

  三、不容忽视的技术因素

  第一,日本在战中失败。日本方面对不够重视,不足。1942年初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频繁使用无线电联络,联合舰队发出的密码电报中,约90%被美军人员截获。因为工作仓促,日本没有按规定定期更换密码。反观盟军方面,尼米兹在珍珠港事件后加强了机构建设,组建了专门截获、破译和整理日本密码的作战小组。同时,美澳部门也加强了配合。战役之前,澳大利亚中心提供了大量正确且有价值的,美国小组破译了日本“JN-25密码”,使美军提前获悉日军行动计划。在日美兵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准确的使美军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对日,取得了作战主动权。

  第二,日本在雷达等关键技术方面落后。虽然当时日本的夜行潜望镜具有一定优势,但雷达技术滞后。雷达信号能够穿透浓雾、对敌机进行定位,在预警方面较机优势显著。在中途岛海战中,日本未能使用雷达,只能依靠机。然而,由于飞机故障和云层原因,日军机未能及时发现美军舰队,而美军机却早于日方2小时发现了日军舰队,取得了战场先机。

  日本军事思想的落后,临战指挥与战术失误以及技术原因共同导致了中途岛海战的失败。此后,日本停止了正在进行的大型战列舰建设,紧急改建一些战舰船体作为航空母舰,同时加紧发展雷达技术。海战结束6个月后,雷达技术才应用于其装备。然而,日本在中途岛海战中损失的大量精英飞行员却无法在短期内弥补。由于此次作战损失惨重,日军被迫停止了在战略上的全面进攻,转而进入守势,这对整个太平洋战争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日军失败原因分析

  1.日本骄傲自大,狂妄轻敌。骄兵必败,这是日本在这次海战中的真实写照,也是日本在这次海战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战争初始阶段,日本表现很好,尤其是偷袭珍珠港,做到了计划周密,准备充足,作战精确无误,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辉煌战果。但是由于这个阶段过于顺利,使日本上下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在这次海战上,没有了开战初期那种兢兢业业的态度。作战计划制定仓促,漏洞百出,对反对意见置若罔闻。而对作战计划进行检验的图上也是敷衍了事。例如,中南云部队在空袭中途岛时遭到美陆基飞机的攻击,裁判判定日本舰队被命中9次,两艘航空母舰被击沉。可主持的宇垣少将命令将命中次数改为3次,改判为一艘航空母舰被击沉,另一艘轻伤,可不久这艘被击沉的航空母舰又从海底浮了上来,参加了下一阶段的战役。而日本南云忠一中将的第一机动部队的官兵也对战役抱着“无论是什么任务我们都可以完成”的态度,没有认真准备。日本全军上下狂妄自大,这也是导致后来一连串错误,致使日本失败的根源。

  2.战的失败。战争在当时已经向多维空间发展,战和信息战已经成为制约战争胜利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这次海战中美军取胜的王牌就是事先破译了日本的密码,在战役爆发前就了解了日本的作战计划和作战部署。这样就能集中力量伏击日军。当时负责密码破译的莱顿中校向司令部预报:“日本机动舰队将从西北方来,方位325度,将在离中途岛175海里的地方被我们发现,时间是中途岛时间6时。”当在准确的时间发现日本舰队后,尼米兹向莱顿中校说:“祝贺你,与你预报的只差了5海里。”反观日本,他们在战前没有搜集到任何有价值的,预定的行动也由于种种原因取消了。因此对敌情作出了完全错误的判断。双方一明一暗,使美国享尽了先机之利。

  3.日本作战计划的错误。首先,日本犯了分散兵力的错误。日本的舰只虽多,却被分为相互不能直接支援的六支,将2艘航空母舰用于遥远的北方,使得在中途岛方向主要靠南云舰队的4艘航空母舰,这4艘航空母舰上共有舰载机261架。而美国最大限度的集中部署自己的力量,全部可用于中途岛方向的飞机达到354架,在数量上反而占了优势。其次。在给南云舰队的任务是两个根本矛盾的任务。一个任务是空袭中途岛,为登临作战作火力准备。这就严格限制南云舰队的行动自由。可另一个任务确是与敌人舰队接触并歼灭之,这又要求南云舰队根据情况完全机动行事。由于没有指明哪个优先,使南云舰队无所适从。被迫在两个波次的飞机上装载了完成不同任务的弹药,后来因为更换弹药延误了时间,延误了战机,遭受灭顶之灾。第三,没有重视工作,对搜集的手段不重视,使得没有正确判明敌情。

  4.日本作战观念的落后。美国在珍珠港被击沉了所有的战列舰,反而使他们放开了束缚的手脚,建立了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特混舰队,其他舰只都围绕保护航空母舰。而日本虽然运用舰载机取得了偷袭珍珠港的胜利,可中坚持以战舰作为海战决战的决定性力量的拥护者还大有人在,包括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在内的战列舰队被保存在柱岛锚地,用来将来决战之用。它们发挥的作用并不比珍珠港被击沉的美国战列舰大。日本不愿将战列舰和航空母舰混合编组为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舰队,让战列舰为航空母舰提供对空掩护,致使南云舰队只得靠自己的巡逻机来保护自己。当遭到中途岛飞机攻击时,日本舰队只得将第二波飞机中的掩护战斗机起飞迎战,造成得到美军舰队的后已经准备好的俯冲轰炸机没有战斗机掩护,南云目睹了没有战斗机掩护的美国战机失败的下场,不愿自己重蹈覆辙,决定重组部队后再进攻美国舰队,使得战机延误。而且为登陆作战作火力准备的任务完全可以由战列舰队担任,这样就能放开南云舰队的手脚。

  5.作战指挥的错误。首先是忽视了任务。南云舰队没有专门的机飞行队,由于不愿分散进攻力量,南云舰队的任务主要由编队中战列舰和巡洋舰上的老式水上飞机担任。那天日本舰队没有进行双相搜索,进行单相搜索的飞机中有2架出现故障,延误了起飞时间,造成发现美国舰队迟误,直接影响战局。第二,当南云得到美国舰队的后,没有采纳山口多闻的建议,立即出动所有战斗机掩护的俯冲轰炸机进攻,导致舰机同沉。第三,山本五十六大将亲自率战列舰队出战,为保持无线电静默,自动放弃了战役的指导。

  6.两国科学技术和工业经济实力的差异。日本在科学技术上落后于美国,一个明显的证明就是雷达技术的应用。当时美国舰队已经装备了雷达,在日本机群没有到来就发现并预先做好准备,而日本舰队没有装备雷达,所有警戒全靠目测,当美国俯冲轰炸机借云层的掩护攻击时,无法及时作出反应。而双方的工业经济实力也起了很大作用。在中途岛海战前发生了珊瑚海海战,日本的航空母舰“翔鹤号”受伤,需要一个月的修理时间,“瑞鹤号”由于人员损失太大也无法执行战斗任务。美国的航空母舰“列克星敦号”沉没,“约克城”号受伤。美国为了让“约克城”号参加中途岛海战,集中全力对“约克城”号进行了三天三夜的抢修,终于使它重上战场,为胜利的取得立下了汗马功劳。双方在这里就能比较出水平高下,日本减少了2艘航空母舰,美国却增加了1艘,双方航空母舰的对比变为4:3,大大减少了双方的差距,为美国获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命运五分钟

  经过3小时激战,日本的防御屏障似乎证实牢不可破,因此日军改变了93架轰炸机和鱼雷飞机的任务。但在上午10时22分,这个牢不可破的防御屏障终于打开一个缺口。“飞龙”号航母忽然脱离箱形编队,向北驶去;但其余3艘航母仍然抱成一团,在飞机起飞点进行反击。它们的飞行甲板成了邀请大灾难降临的地方:一群飞行员激动地加大发动机的转速,一堆堆炸弹放得乱七八糟,军官士兵紧张地奔跑,高辛烷油料软管像蛇一样在人们的脚下弯弯曲曲。只需要5分钟就能完成出击准备一举消灭美国航母。

  “零”式飞机正在低空飞行,追击低空飞行的美军鱼雷飞机。这使得日本航母缺少对付高空攻击的战斗机巡逻掩护。正在这时,美国韦德·麦克拉斯基少校率领的从“企业”号航母起飞的36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和马克斯韦尔·莱斯利少校率领的从“约克城”号航母飞掠下来,忽然破云而出,伴随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尖叫声,他们向下方的日本航母起飞的17架俯冲轰炸机发起攻击。在很多后世的电影中都引叙这种说法和情节而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 [3]

  不存在的“命运的5分钟”

  日方朝云出版社出版的《中途岛海战》,已经从根本上否定了“命运的5分钟”说法。

  “南云舰队中弹时,一航战的换弹(炸弹换鱼雷)尚未完成,攻击队正在准备起飞,第一架战斗机滑出甲板时中弹的说法虽然普遍,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架战斗机属于舰队直掩机,而不属于对美特混舰队的攻击机队的护航机。”

  根据赤城舰桥上的了望员证词,中弹瞬间,赤城飞行甲板上,连一架攻击机都没有。只有3架零式战斗机。其中1架似乎属于为第2攻击队准备的掩护机,但无法断定。因为当时为第2攻击队准备的护航战斗机,几乎都在上空掩护舰队。另外2架,可以断定属于刚刚降落下来,补充弹药燃料的直掩机。

  而据飞行员证词,当时起飞的1架零式战斗机,是因为其飞行员发现了正俯冲下来的美军飞机,而立刻跳上眼前飞机起飞。可以证实,赤城中弹前,其甲板上只有3架零式战斗机,而且都没有飞行员。第2攻击队的97舰攻飞行员,正在待机室里等待起飞。

  实际上,赤城等航母飞行员的伤亡并不大,这也证实了他们当时应该不在飞机座舱里,因为如果他们在整齐排列在甲板上的飞机座舱里,中弹后,在极短时间内便被陆续引爆的飞机将会大批杀死其飞行员。

  加贺航母中弹瞬间,甲板上是否已经排列满第2攻击队的飞机,没有准确说法,但有证词说97舰攻在升降机的时候中弹。

  苍龙中弹瞬间,有证词说“甲板上有10架左右舰攻”。这可能是第1攻击队返回的舰攻刚刚降落,或者是为第2攻击队准备的“99俯冲轰炸机”。不管怎么说,都不能证明第2攻击队还有5分钟就能起飞。

  而且,如果1,2航战是在“命运的5分钟”内中弹,那么没有中弹的飞龙应该在5分钟内起飞全部的第2攻击队战机。但实际上,飞龙第2攻击队的开始起飞时间,是在3艘航母都中弹后的30分钟。由此可见,至少飞龙也绝对不是还有5分钟就能起飞其攻击队。

  至少可以下一个结论——3艘航母中弹的时刻,苍龙、飞龙的第2攻击队的起飞至少还需要30分钟,而赤城、加贺则需要更多时间。

  据赤城koto中尉证词,“还有5分钟,大概是还有5分钟,机库内的攻击机队就能完成其炸弹换鱼雷的工作,然后要把一架架飞机,通过升降机提升到甲板上,在起飞位置排列好,完成试运行,然后起飞,这最少需要30分钟的时间。”

  当时第1航空舰队第2航空参谋(第一参谋是源田少佐),在回答战后委员会提问的时候,说“命运的5分钟都是胡扯”。

  即使有“命运的30分钟”或者“命运的60分钟”存在,“命运的5分钟”也是绝对不存在的。这大概是日本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命运的5分钟”意味着日本人的“本来我们能赢”,“只是一点点的厄运”的主观愿望的投影。

  日本的部分生还将校再三再四的提起论证“命运的5分钟”,但委员会曾经调查过他们在中途岛战役的战斗岗位,以及对是否目击等问题的回答,实际上,他们的岗位以及是否目击的回答,决定了他们都不能支持“命运的5分钟”一说。

  六、中途岛海战对中国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对日本战略态势的改变上,这场战役是抗日战争中的一个转折点。在这场战役之前,一直在节节溃败,但在这场战役后,中日之间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日本非常嚣张,曾喊出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但武汉会战打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幻想,致使日本不得不将大量精力放在中国战场。

  中途岛海战中,美军成功击沉了四艘日本航母,导致日本在后续的战争中的势力大幅度削弱。美国也借此成功抓住战争主动权。这场战役对美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中途岛位于太平洋的中部,是美国与亚洲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如果它一旦落入日军之手,不仅美国重地珍珠港会受到严重威胁,而且还会对美国本土的利益产生直接影响。

  此外,中途岛海战也对美国的士气和信心产生了积极影响,证明了自己能够与日本抗衡并取得胜利。美国获得了在太平洋上的主动权和优势,从此可以采取进攻和追击的策略,实施岛屿跳跃作战,逐步收复日本占领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