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热点漩涡中沉浮:A股投资的生存困局与破局思路
守望高新
/ 07月05日 12:36 发布
A股市场的独特生态,正将“在追逐热点的震荡中毁灭”变成无数投资者的真实写照。不同于美股等成熟市场依托企业盈利增长的慢牛格局,A股似乎始终与长牛绝缘——几乎所有行情的底色都是“超跌反弹”。尤其是2018年后,市场扩容节奏持续加快:新股年发行数量稳定在300家以上,新股发行再融资规模年均超7000亿元。在新股规模控制了一段时间后,最近新股发行节奏又明显加快,
定增、配股等融资手段不断稀释存量资金。就像一个不断注水却缺乏新水源的池塘,资金被反复分流,“跌透了才涨、涨过了就跌”的特征愈发明显,难以形成持续向上的合力。
市场的运行轨迹,始终绕不开“A股姓A”的铁律。这种A字走势有两种典型形态:一是横跨数月的大波段A字,比如2022年的新能源板块,从年初高点启动后依托政策补贴冲高,却在产能过剩信号出现后逐步回落,8个月内跌回起点,让长期持有的投资者颗粒无收;二是短线热点的“闪电式A字”,像2023年部分AI概念股,借助“算力革命”概念3天暴涨50%,吸引散户跟风涌入,随后却在5天内跌回原形,多数追高者刚入场就被套在山顶。绝大多数个股都困在这样的循环里,仿佛被无形的手牵引着,完成“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宿命。
所谓的“结构性牛市”,更像是一场快速切换的轮动游戏。牛股与牛板块的行情往往以“火箭式暴涨”开场,却以“断崖式暴跌”收尾,牛熊转换的周期短到让人措手不及——有时政策利好刺激下,某板块3天就能营造出“牛市来了”的幻觉,而当资金获利出逃,5天内又能跌出“熊市既视感”。少数人能靠精准捕捉龙头股实现短期暴富,比如2023年某算力龙头,半个月翻倍让提前布局者获利丰厚;但更多人面对的是“一追就跌、一割就涨”的魔咒:暴涨时不敢买,涨高了忍不住追,刚追进去就暴跌,割肉后又反弹,在反复拉扯中被不断收割。
当前,个股的震荡幅度愈发惊人。即便在指数涨跌幅相对平稳的阶段,市场内部的分化也极为剧烈。热点板块个股在短期的震荡区间可以达到10 - 30% ,以2025年上半年大热的AI算力板块为例,部分核心个股在短短一周内,股价从高点回落20%后又快速反弹15%,上演“过山车”行情;而一般个股的震荡幅度也能达到5 - 10%,如传统制造业中的一些中小市值股票,受原材料价格波动与市场需求预期影响,股价在一个月内频繁上下波动,振幅可达8%左右。这种剧烈震荡意味着,一旦投资者操作不当,例如在高点追入、低点割肉,很容易在短期内亏损超过5%,甚至更多。若不幸遭遇热点板块的快速回调,本金的折损速度会更快,对投资者的心理和资金账户都造成巨大冲击 。
回顾最近半年,热点轮动的速度令人目不暇接,也让市场的博弈愈发激烈。2025年春节期间,DeepSeek火爆出圈,开启了AI平权新纪元。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DeepSeek在1月28日的日活跃用户数首次超越豆包,随后7天狂揽1亿用户,超越ChatGPT的用户增长速度,成为史上用户数增长最快的互联网产品。其创新突破以及开源策略,不仅吹响了AI平权的号角,更带来了国产算力产业链的“正反馈循环”。算力效率提升推动应用场景爆发,应用需求反哺算力迭代,形成双向赋能的产业生态,进而带来国产算力产业链的价值重估。DeepSeek概念指数大幅飙升,算力产业链方向涨势尤为迅猛,包括算力租赁、云计算等指数春节后均一度飙涨逾40% 。其中Deepseek概念新炬网络走出10连板(1.22-2.12),杭钢股份实现17天13板(2.5-2.27),梦网科技、美格智能均上演过8连板。
紧接着,2025年央视春晚,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H1表演惊艳全国,宇树机器人在春晚的出圈,引发人形机器人的热潮。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企业订单潮来袭,2025年前5个月宇树科技中标项目接近2024年总量;乐聚机器人2025年一季度订单增长200%,预计全年交付量将达千台级别;松延动力N2机器人订单已突破2000台;优必选与头部车企签订数百台人形机器人采购订单,成为全球首个在制造业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的企业。伴随国内外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订单与产能的双重爆发,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在一季度大放异彩。冀东装备走出18天12板(1.20-2.17),宇树机器人概念股杭齿前进走出17天11板(2.12-3.6),襄阳轴承在15个交易日内录得11个涨停(2.28-3.20) 。
步入4月,消费板块迎来表现机会。经济工作会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重点任务之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171亿元,增长5.0%。在年内社零数据的强劲增长以及和地方促消费政策持续兑现的共振刺激下,商业零售为代表的传统消费方向率先展开修复,其中国芳集团走出15天13板(4.3-4.24),国光连锁走出6连板(4.14-4.21) 。以“Z世代”为代表的青年群体,更愿意为兴趣爱好和情绪价值买单,悦己型消费、沉浸式体验深受欢迎。随着全球多国掀起LABUBU抢购热潮,港股IP经济明星股泡泡玛特股价在去年累计上涨365%基础上,今年创出283.40元的历史新高,年初至今上涨超160%,被市场称为 “年轻人的茅台”,刺激A股市场IP经济、宠物经济、美容护理等新消费方向涌现出多只历史新高股。
与此同时,化工板块因需求复苏叠加突发停产,涨价行情重现。多个化工品价格大幅上涨,双季戊四醇价格迭创历史新高,环氧丙烷、溴素以及烯草酮、百菌清等品种表现持续亮眼。据统计,双季戊四醇、硫磺、硫酸、泰乐菌素年初至今均上涨超30% 。化工板块呈现出百花齐放态势,其中农药股美邦股份开年后实现录得10连板(1.2—1.15),双季戊四醇概念人气龙中毅达从3月10日至统计时累计录得20次涨停,尤夫股份从3月21日至统计时累计录得21次涨停,叠加新消费属性的牛磺酸行业龙头永安药业则在4月8日至统计时累计录得17次涨停。
而在医药领域,2025年成为中国创新药出海爆发年。仅第一季度,license-out交易达41起,总金额369.29亿美元,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其中三生制药将其自主研发的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707的全球(除中国内地)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独家授予辉瑞,交易总金额高达60.5亿美元,首付款为12.5亿美元,创出国产创新药出海单笔BD交易金额纪录。此前严重超跌的港股创新药概念一举逆转此前连续数年回调颓势,恒生创新药指数年内最大涨幅超77%,进而带动A股创新药概念也迎来批量补涨。
当下的市场规律愈发清晰,非热点股票与热点退潮股的命运形成鲜明对比:非热点股票如同被遗忘的孤岛,在资金持续流出中陷入“阴跌不止”的泥潭——每天跌1%-2%,看似幅度不大,却能在一个月内悄无声息地跌去20%,就像温水煮青蛙,等投资者反应过来时已深度套牢,只有等到热点轮动的偶然眷顾,才可能迎来短暂喘息;而那些刚刚经历过热炒、股价大幅上涨的股票,一旦热点退潮,便是“大跌倒计时”的开始。2023年9月的房地产与证券板块就是典型案例:7月还在因“城中村改造”“活跃资本市场”等政策利好掀起涨停潮,8月便在资金获利出逃中连续破位,部分个股两天内跌幅超20%,一周内蒸发30%市值,追高者连割肉的机会都寥寥无几。
即便是被视为“稳健策略”的龙回头战法,如今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原本设定的买入标准是“从高点下跌25%-40%”,意图通过足够的跌幅消化泡沫、封杀下行空间,但近期市场却屡屡突破这一“安全边际”。比如2023年8月操作的003007(汉威科技),在已跌超30%的基础上又连跌四天,累计额外跌幅达15%,这种“超跌后再超跌”的走势在以往极为罕见。曾以为“龙回头胜率100%”的自信,在这只股票面前显得摇摇欲坠——尽管凭借其深度回调后的反弹预期,最终亏损可能控制在10%以内,但足以警示:没有任何策略能在极端市场中永远奏效,市场永远在变,策略必须随之进化。
这一切的结果,将投资者逼入两难绝境:不做热点,意味着在阴跌中慢慢“失血”,看着别人的股票上涨而自己的持仓不断缩水,心态逐渐崩溃;做热点,若节奏踏错,则可能在短时间内“大出血”。热点个股的回调力度超乎想象:单日高低点振幅超10%、两日内累计跌超20%、一周内回撤35%已成常态。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本金能经得起几次这样的暴跌?100万本金跌35%剩65万,想涨回100万需要再涨54%,难度直接翻倍;若是加了1:1的融资杠杆,短短几天就可能面临“腰斩”甚至爆仓,一夜回到解放前。现实是,绝大多数追逐热点的人,最终都成了“山顶站岗者”,在反复套牢中消耗本金,直至被市场彻底淘汰。
我自身的经历也印证了这种残酷性。2023年5月,我以27元买入博创科技,得益于光模块行业的热点爆发,股价很快冲至46元,账面浮盈超60%。但因贪心错过止盈时机——总想着“再等等可能涨到50元”,一周后股价便因行业利好兑现、资金出逃暴跌至32元,利润大幅回吐近70%。这次教训深刻揭示:热点的盛宴从不会等人,市场情绪比基本面变化更快,稍有犹豫就可能从盈利巅峰跌入亏损边缘;倘若当初是在40元以上追高买入,短短一周就会亏损20%,心态很容易彻底失衡,进而做出更多非理性操作。
展望未来,这种“存量资金搏杀”的格局可能长期延续。当前市场缺乏新增资金的持续注入:居民财富因房价波动趋于保守,银行理财、基金等产品赎回潮时有发生;外资流入受国际局势影响反复不定。场内资金只能在板块间“拆东墙补西墙”——今天炒AI,明天追新能源,后天又转向消费,本质上是一场零和博弈:有人赚钱就一定有人亏钱,且亏钱的永远是反应更慢、信息更滞后的散户。应对这种环境,我的短线操作逻辑已调整为“快进快出”:买入两天不涨便果断减仓,若三天仍无起色则清仓切换至当天热点,用“断臂求生”的方式避免深度套牢,哪怕少赚,也要先保住本金这一“革命的火种”。
在这样的市场中,短线投资的核心法则只有一条:热点判断是第一优先级。必须先通过资金流向(北向资金、主力资金动向)、涨跌幅榜(板块涨幅前5、涨停股数量)、政策动向(行业利好文件、讲话)锁定市场资金聚焦的热门板块,再从板块中筛选市值适中(50-200亿)、筹码集中(股东户数连续减少)、有业绩支撑(净利润增速超行业平均)的个股。而“只做热门板块中三低冷门股”的策略,或许是平衡风险与机会的最优解——“热门板块”确保能搭上资金轮动的快车,避免被市场抛弃;“低估值(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20%以上)、低涨幅(板块内涨幅排名后30%)、低关注度(股吧热度低、机构研报月均不足3篇)”则降低了追高被套的风险,在极端行情中为投资者保留一线生机,既享受板块热度的红利,又避开资金爆炒后的回调陷阱。
A股的博弈从未如此激烈,热点的漩涡里既有暴富的诱惑,也有毁灭的陷阱。唯有认清“超跌反弹、A字走势、存量博弈”的底层规律,严守“不贪、不恋、快止损”的操作纪律,才能在震荡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不至于在追逐热点的浪潮中被吞噬。市场永远不缺机会,但前提是,你得先活着留在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