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牛到成功工作室

20年证券投资经验,擅长把...


骑牛看熊

拥有10多年的证券从业投资...


牛牛扫板

高准确率的大盘预判。热点龙...


风口财经

重视风口研究,擅长捕捉短线...


短线荣耀

主攻短线热点龙头为主,坚持...


牛市战车

投资策略:价值投资和成长股...


妖股刺客

职业研究15年,对心理分析...


投资章鱼帝

把握市场主线脉动和龙头战法...


股市人生牛股多

20多年金融经验,工学学士...


蒋家炯

见证A股5轮牛熊,98年始...


华为智能汽车专家周末招商证券电话会纪要

投资章鱼帝   / 2021-05-30 22:42 发布

1:华为还正式官宣,将于6 月 2 日 20:00 召开鸿蒙操作系统及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正式公布可以覆盖手机等移动终端的鸿蒙操作系统。

外媒点评:鸿蒙OS系统将会成为中国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厂商第一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操作系统,结束了依赖安卓等系统的历史。另外,鸿蒙OS是跨平台系统,也是开源系统,其不仅能够用在智能手机、PC、车机、智慧屏以及智能穿戴设备上,还能够让厂商免费使用。主要的是,华为将会在6月2日发布更多关于鸿蒙OS手机版的更多信息。

2:华为5月19日官宣,华为智慧金融峰会2021将于6月3日-4日在上海举办。支付概念股有望再次受到市场关注,互联金融,华为概念软件股重点跟踪。

3:华为手机虽然没落了,但华为要从汽车这个风口突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华为智能汽车专家电话会纪要20210528


智能汽车专家电话会纪要20210528


日期:2021 年 5 月 28 日

主持:梁勇活 招商证券国际 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 记录:杨岱东 招商证券国际 汽车行业分析师 Liang Yonghuo 梁勇活

*********************以下内容纯属嘉宾立场,不代表招商证券国际研究部观点******************** Q1:华为合作的几家企业,包括北汽、长安、广汽,小康,合作的技术的深度会有什么不一

样,会各有什么侧重点?

A:跟长安、北汽主要是智能驾驶技术方面的,包括智能座舱、智能网联这三块业务的战略合 作。也就是说未来它们的智能座舱系统,包括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系统,会搭载我们华为的软 件解决方案,目前这些项目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在北汽可能偏向于智能座舱多一些,长安 可能偏向智能驾驶多一些,大致的方向都是一样。

Q2:小康我们可能供应三电了是吧?以后可能不会有一些更深入的技术合作了吗?

A:我们跟小康那边,我们主要有一个系统,是第一个在小康的产品上量产的。三电的产品, 我们也在给小康做供应,主要还是以造车的角度去和小康合作的。其它两个客户主要是智能化 产品的深度合作,合作模式会有些不一样。

Q3:华为现在还是只跟这几家比较弱势一点,量不是特别大的几家车厂合作,我们估计到什 么样阶段,华为会跟一些大厂合作?

A:华为进入汽车行业比较晚,那么一开始我们找合作伙伴,也并不是一些巨头,因为巨头不 一定会给我们做。巨头现在基本上像上汽、一汽,包括大众、通用,它们全都有自己的研发能 力。那么也就是说可能未来随着电动车的智能汽车的项目越来越多,未来有可能也会跟它们合 作,但是任何项目、任何产品都会有一个过渡阶段。一开始我们也要把我们的产品量产做好, 才能给客户去提供。

Q:现在有一些整车厂也是有这方面的顾虑,就是说华为这边在某某一个阶段可能会不造车, 但是它们还是有些顾虑长期来讲会不会也会造车,像之前手机一样,但是目前公司急需要发 展这个周期,就是华为怎么能够保持自己一个相对中立的角色去打开市场。

其实我们当时进入汽车行业,一直都定位为做传统零部件的增量,也就是说我们看到了智能驾 驶和传统燃油车的一些不同,甚至于产品的零部件,核心零部件的一些更新换代,我们主要是 做这些产品和这些技术的,这是我们的一个方案,也就是说我们不会因为客户越来越多,或者 客户越来越强改变这样的一个策略,我们会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的。

Q4:渠道方面华为已经有跟一些品牌在合作,如果华为跟其它的厂家有合作了之后,华为的 销售店以后会不会同时展出几个品牌的车,但是这几个品牌也会有一定的竞争关系,怎么考 虑?

A:目前我们在销售模式上,可能跟小康还是走得比较近的,也会综合一些在商场的体验店的 模式来跟小康合作。至于像长安、北汽还是以它们的销售模式为主,可能在它们的销售模式上 突出华为的一些技术优势。

Q5:但是如果渠道不充分利用起来,稍微有一些可惜是吧?现在如果跟小康这边合作以后量 很快就上起来,因为华为的销售店估计应该也有几千家了。像奔驰、宝马、奥迪这几家,一 个品牌可能也就是五六百家,我们的销售店的数量是它们的七八倍,如果在这里边能做一些 销售,还是比较有前景的。从长期来讲会不会把整个华为渠道销售店改成销售汽车加手机这 样一个模式?其实看一些新势力比如说理想,它们就评估说如果在一个城市里面,没有理想 的汽车门店,可能市占率相差 8 倍。华为这个渠道以后会怎么利用起来有没有一些考虑?

A:我们做 it 行业、手机行业,在大大小小的商场甚至一些渠道方面我们铺设的已经非常完善 了,包括上海的一些体验店都是在一些核心商圈里面。未来华为会有这块资源和合作伙伴共享 的。到底再从什么模式,是手机和一些 it 产品还有汽车能够相互融合,目前还没有完全的定下 来。但是我们渠道自然而然可以跟很多的车厂去合作,也是未来跟整车合作的一个比较好的条 件,给我们的客户更多的信息来帮助它们销售。

Q6:业务战略上有没有考虑把一部分或者全部汽车业务上市,因为上市资金会更充裕,发展 比较快,但是上市之后当然也会受到一些资本市场的制约,整体来讲有没有一些考虑?

A:目前没有这个计划,因为我们一直是内部来做自己资本市场的模式,至于汽车未来会怎样 发展,会不会上市,现在判断还为时过早,因为我们现在毕竟还没有一个很成熟的量产产品, 说白了甚至没有能够赚到钱,等到规模很大,资本市场会特别关注,我们也可以把它作为一个 改变,去上市也是有可能的。

Q7:目前在华为店里面,比如说跟小康卖的车,销售收入大概是怎么分的?之前也看过,其 实华为的成都旗舰店里面也卖过比亚迪的汉,但不知道华为跟比亚迪在这一块的合作是怎么 样的,因为比亚迪用的应该是自己的技术,这种模式和跟小康合作的模式有什么样的差别?

A:其实对于销售来说,华为还是供应商的销售方式和整车厂合作的,买了小康的电动车,是 以供应商的形式付费给我们华为的,汉也是这个模式,你只是看到了看了华为一个广告噱头, 并不是说我们真正跟比亚迪有销售方面的合作。

跟比亚迪的模式更像传统的一个 Tier 1,跟小康可能就相当于我们华为技术入股它们的项目, 一开始我们没有研发费用,没有开发费用,产品一开始也是我们华为自己投资,然后做出来让 小康来卖,卖了多少再给我们钱。为了跟客户的战略性合作选择了这样的一种销售模式,这种 销售模式就是取决于卖的好,如果卖得好自然拿到的钱会越多,如果卖得不好自然而然可能双 方风险共担。

小康的模式因为是技术入股,相当于从收入里到一定的量之后就有一个分成。比亚迪的模式相 当于我们是比亚迪的供应商,比亚迪的供应商还有很多像座椅,比亚迪按照订单给我们来结。

Q8:给比亚迪的供应的主要是哪些模块?

A:主要是智能网联 5g 的产品,包括 MDC310 智能驾驶的系统。

Q9:给比亚迪供应自动驾驶的是什么样的零部件? A:我们自动驾驶的中控平台。

Q10:中控平台是包括就是一些周边的传感器?还是只是一个处理平台? A:就是一个处理平台。

Q11:这个里面芯片是我们自己的对吗? A:是的,昇腾。

Q12:我们现在去对外供应,芯片还是以前我们库存的芯片吗?还是有一些是可以给我们代工?

A:目前车规级的芯片还是 ok 的,现在中芯国际代工还是可以。通信的芯片我们现在是被完 全封锁了,要报备美国那边同不同意,但车规芯片是可以的。

Q13:我们之前网上有发布自动驾驶的视频。自动驾驶系统或者说效果其实还是需要首先有一 套传感系统,在数据处理这边需要做 3D 的建模,反馈判断,再去下达指令。按道理是需要大 量的数据去进行训练的。视频上看到华为的自动驾驶汽车的效果在这种特别复杂的地方都已 经很好了,是采用了某一些别的厂家不一样的算法,还是其它的一些绝活?因为单从数据量 的角度讲,肯定在路上跑过好多年的汽车比如说像特斯拉或者像百度自己做的那种,或者 Waymo,它们的这种道路数据肯定是比我们要多很多。是有一些什么独门的东西?

A:您说的是我们数据仿真的问题。我们基本上的数据现在有两种模式去获得,第一种就是靠 实验室去跑,第二个未来我们量产车以后,也会让量产车去帮助我们搭载数据,目前的数据主 要还是在试验车的程度。我们现在的数据量比起特斯拉还是少很多,那么就需要我们在虚拟的 环境中要做很多的场景,我们会在有限的数据上搭载不同的驾驶场景,这样的场景有些是通过 想象的,有些是通过一些经验去搭建的,这就对我们自己的内部建模的要求会更高。我们买的 这些软件,包括对自己研发的一些功能的软件,也会要求更高,才能弥补数据量上的距离。

那么目前,我们其实自己内部也有团队去开发这样的一些场景,包括风雨雷电这些场景中的模 拟,而不是依靠真实的一些数据量,因为真实的数据我们的数据量还没有达到规模,具体的数 据可能以后大部分的来源还是量产车,卖的车越多可以帮你去收集数据,放到云端去。现在我 们还没有这一块环节,到目前为止只是做一个场景的模拟的开发。

Q14:像我们给比亚迪去提供一些自动驾驶的平台,这种情况下我们是不是可以拿到数据?有 没有这方面的合作?

A:是跟比亚迪有这样的项目合作,它们是可以开放给我们的,但是数据拥有者还是在车厂。

Q15:在销量方面,比如说搭载我们这种零部件的车的销量,以及类似于套壳的这种车的销量, 这边有没有一些预期?

A:目前我们跟长安跟北汽也会签一些销售目标,可能一年基本上 50 万辆是一个基本的目标。 明年量产的量。

Q16:我们在底层的算法架构自己搭建的情况怎么样?传统的车厂用的比较多的还是 autosar 的平台,在底层的算法这边是不是有跟现在一样?

A:软件架构来说,现在 autosar 是一个标准化的组织,基本上有很多的零部件供应商都会选 择 autosar,都加入 autosar 这样的组织架构,自然而然它们软件平台是以 autosar 为准的, 但是 autosar 也是一个开源的产品,也就是说我们的大部分的软件架构也会基于 autosar 开发, 但不是 100%都是过了 autosar ISO 的标准,我们也会在上面融入一些 it 行业的,包括敏捷开 发、快速迭代的思维在里面。

所以我们现在叫 autosar,更倾向于叫是可适应的 autosar 的架构。从这种架构来说,我们自 然而然可能要比所谓的传统车一些东西更灵活一些,也更贴近于我们现在的一个所谓的智能网 联汽车的概念。

Q17:据您了解,特斯拉这边也是一样的做法吗,所以它们也是基于 autosar 去开发,还是说 它们的语言是基本完全不同的?

A:目前我们看过特斯拉的一些架构,它们其实架构也是基于 autosar 开发的,但是它们说的 可适应 autosar 和我们的理解的可能会有一些区别,它们更多可能偏向在智能驾驶这一块,我 们更多偏向于跟手机端跟智能网联这一端,可能应用的方向会不一样,但是架构开发的模式还 是差不多的。

Q18:在高精地图的部分,因为华为在前几年就拿到测绘地图资质,现在不知道自驾系统是否 采用高精地图,未来会不会也要一起布局?

A:对,其实高精地图是进入无人驾驶必备的产品,我们已经早就把它作为一个核心产品去自 己开发。但是毕竟不是一个小的项目,需要大量的数据,大量的人力,还有大量的数据标注的 工作。所以目前可能我们虽然有这样的一个资质,但是可以去让别的供应商来利用我们的资产 帮我们去做,而并不是说我们去亲力亲为,但是做出来产品是我们这边来认可的。未来我们可 能也会在这块发力,但是工作的方式会不太一样。比如透过别的供应商去使用华为的机器来帮 做产品。目前我们已经选择了 2~3 家左右的公司在帮我们做高精度地图,我们其实自己也会 在做一些上层应用,比如说 hmi(人机界面)。

Q19:我们跟中软国际有什么联系? A:目前我们的汽车行业里用中软的相对比较少,可能在通信行业做的比较多。

Q20:车规级中芯国际也能做,能不能理解车规那边,比如说 mdc310、mdc600 用 14 纳米 就够了?

A:14 纳米已经算很高级的了,基本上都是 28 纳米为主的。因为我们现在做一些通信芯片转 车规级的时候,制程比通信芯片要低了不少。目前这部分还是从芯片的发展角度来说,相对技 术上没有那么高。

Q21:如果再往下走,算力要增加,就是 28 纳米就可以满足了对吧?

A:是的,目前的自动驾驶是这样的,基本上 L2 的 28 纳米甚至更低的就可以了,因为它这几 个功能不需要去用到很多的自动学习、自动识别之类的算法,基本上就够了。但是如果以后随 着智能网联车的发展越来越高级,L3L4,制程可能也需要提高。

Q22:计算平台的竞争那边,昨天理想发布了一个新的改款,它们用的是地平线的。咱们跟地 平线或者是黑芝麻比,在硬件上会有什么样的比较吗?

A:因为这些产品现在都没有量产,地平线可能智能座舱这一块可能做的比较突出一些,目前 我们也都是纸上工作,或者通过客户的一些反馈才知道实际的一些水平。真正的我们也没有机 会去拿它们的产品做测试做对标,它们的情况我们并不是非常了解。目前也是中国很多供应商 未来竞争的一片蓝海,因为现在大家都没有量产,到底谁好谁坏现在不能判断,只能说把自己 的工作做好就可以了。

Q23:主机厂自己来做算法难度到底有多大,理想去年它还用的是 Mobileye 的方案,大概自 己组建团队过了半年多,今年推出的车上已经能够用自己的算法去搭配地平线的方案了,自 己要做一套算法出来到底难度有多大,如果主机厂慢慢自己都有能力去做,对供应商是一种 削弱。但如果难度依然很大,传统手机上做不了,其实后面会越来越依赖我们?

A:对算法的理解,现在很多的供应商和整车厂都没有明显的一个界限,大家都在做,你做出 来一套,我做出来一套,拼在一起用在这个功能上就 ok,现在定义并不是非常的清晰,到底 做成什么样还要等到以后才能判断。

Q24:比如说具体一点,比如说要做到 level 2+,你觉得难度大吗? A:基本上整车厂都能做,供应商也能做,三方创新型公司也能做。量产级别的非常成熟,它

的更新的程度会比较的多一些,而 update 的程度也会比较低一些。这一块应该大家都能做。

Q25:所以说是不是这个意思,真正的挑战是在 L2 以上,比如说到 L3 之后,这个时候才是 考验真的实力的时候,能这样理解吗?

A:对,因为要 L2 和 L3 级别以上,碰到的场景会非常多,每个场景可能会对应一个算力去解 决问题,可能想到了 100 个算力,但是还有 1,000 个算力没有想到,有别的供应商在做,大家 都在开发,所以说对这个场景的一些定义也是由整车厂或者 Tier 1 自己去定义,它们就基于自 己定义的场景才会开发一定的算法,这些算法理论上都是不冲突的。我们也希望自动驾驶能够 算力越来越高了,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准确行驶的安全。

Q26:目前华为这边价格比较高,像小鹏 P7 做激光雷达把价位放在 25 万以下区间。华为这 边目前有没有考虑低成本的方案?

A:我们做激光雷达,因为现在量还比较小,它价格自然而然就水涨船高了。终极目标是要把 激光雷达做到 200 美金左右这样一个价格。至于 200 美金左右,那么如果是能保持这样 96 线 的这样的技术,那更好,如果我们的量越来越大,大家都选用这样的一个线程的激光雷达, 200 美金应该都是没问题的。但是量还现在没有完全的铺开,价格就贵。但是我们基本上的目 标还是要使每个车都适配我们的产品,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把价格给降下来。

Q27:像极狐阿尔法 s 这一套,大概价格是多少? A:可能会接近 1 万块钱。

Q28:未来可能会降到一个什么样的价位?

A:目标是 200 美金。除了激光雷达还有芯片等等,如果打造一个智能驾驶系统,也可能会降

到大概一两万块钱左右。

Q29:咱们有没有低级别自动驾驶的产品?因为我理解 L4 实际的应用价值没有那么高,因为 你没有办法完全解放驾驶员的时间,在城市范围内去用是蛮紧张的,对用户的价值而言其实 没有那么的高。反而像这种高速巡航、APP 泊车的,咱们有这样的一些解决方案吗?有没有 面向 L3 或者是以下的解决方案?

A:没有,我们现在基本上激光雷达只是面向 L4 级别的。 Q30:未来跟长安和广汽合作的车型规划以及价格定位?

跟长安的合作,我们主要跟它成立一个新的品牌 AB,大概有 5 款电动车,会配备华为的技术。 广汽有一款 Aion 的车也会搭载我们华为的产品。基本上都提到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座 舱的全套的解决方案。

Q31:定价我理解应该也是偏豪华车的定价,或者主流合资和华之间? A:是的,中到高端之间。差不多 25 万到 30 万是我们现在算下来是比较适合中国目前电动车

的价格区间。

Q32:长安和广汽它们都是纯电的,有增程方面的一个路线规划吗? A:增程目前只有小康那边在做,我们不太认为增程会是主流,可能还是纯电动为主。

Q33:小康的产品规划您这边知道吗?现在 SF5,未来还有 SF7 是吧? A:对,小康应该未来还会有几款车型。小康研发团队都是在美国,未来也会推出大概五六款

车电动车进入中国市场。

Q34:它们是只做增程,还是增程和纯电都会做? A:目前它们也规划了纯电的项目,我们现在也在跟它们做开发。

Q35:关于超级快充,不光是像华为,还涉及到电芯,就可能是宁德这边。我看极狐的快充可 能还达不到比如 400 千瓦这么高的水平,未来咱们是怎么考虑的?

A:我们的快充基本上还是以整车厂为主。我们也会出一些方案的。牵头的是整车厂。

Q36:比如说 IGBT 是我们来生产吗? A:对我们会生产一些零部件。

Q37:您对普及的时间有了解吗?400 千瓦的超级快充,2023 年应该可以落地,包括充电站 这些标准。

A:对,接下来的两三年都会同步落地。随着我们的跟长安的车型,包括跟北汽的车型量产以 后。

Q38:特斯拉最近在做纯视觉,就是把毫米波雷达都拿掉了。华为内部怎么看?看起来特斯拉 做的事情跟可能主流的这种中国的这些都不太一样。

A:我认为特斯拉从它的战略需求考虑,可能摄像头的方案从经济方面更加好一些。它们现在 其实也没有做智能驾驶的突破,用摄像头可能在算法方面觉得比毫米波雷达更好,从目前摄像 头的发展、产品的能力来看,但是未来一旦进入 L4 级别,你肯定要用到雷达,这是逃不掉的, 尤其是激光雷达是跑不掉的。目前你可以理解为特斯拉只是一个方案的迭代,可能会做一些降 本的手段,摄像头越来越多,价格也会更有优势。

Q39:我看到有一个访谈说摄像头,比如说现在是 800 万,未来可能要到 2000 万,可能摄像 头的成本会超过激光雷达,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A:摄像头的能力越来越高,像素也会越来越提高,跟手机一样的,你的手机以前只有几十几 万像素,到现在的几百万像素,自然而然的手机的价格也会提升,摄像头的报价也会提升。现 在车载摄像头也是这么一个阶段,它从标清的 100 万像素到高清的 200 万像素,现在到超高 清的 400 万像素,价格也会提高,但是随着这个量越来越大,产品价格还是会降下来。价格还 是会比较适中,比较合理。

Q40:您提中芯国际可以帮我们代工车规级芯片,是不是昇腾芯片是可以代工的?

A:其实车规级是走另外一条路线,就是说代工的产品可能从我们内部告诉你,就是从这个平 台过去的,但是外面不会告诉它是从这个平台过去的,所以相当于我们给车规级重新开发的新 产品,跟通信的芯片完全是没有任何的关系。

Q41:您是说昇腾那边也是做了重新开发是吗? A:平台也是重新开发的,但是有了基础,使我们的开发的速度开发的能力可能会更加的快一

些。

Q42:您刚才也提到高精地图对于自动驾驶是一个必备,但看海外竞争对手,可能高精地图也 没有那么重要,优先级也没有那么高。对于我们自动驾驶来讲,是不是意味着说我们目前如 果仅靠这种拼算力,数据量的积累还不够,效果要打个折扣,但是可以通过高精地图辅助来 增强效果?

A:对的,我们做到自动无人驾驶,就必须高精地图作为参照,你在真实的环境中,你能够使 你的自动驾驶的算法算力匹配的更加的完善,所以是做 L4 级别必不可少的产品。您刚所说咱

们现在还用不到高利润,确实 L2 L3 根本就用不到,因为我们现在根本就不需要靠汽车的一个 自动学习、自动识别去开车,自然对高精地图的需求没有那么重要,但以后肯定是非常重要的 产品。

Q43:我还不是很理解,比如从我们人类驾驶来讲,人类的驾驶员并没有高精地图摆在面前, 我们对于驾驶的判断仅限于我们视觉所及范围之内。所以您刚才提到 l4 级别的高精地图必不 可少,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到了 L5 又无所谓了呢?

A:人在开车的时候,眼睛相当于现在汽车的摄像头,耳朵就相当于雷达,你对周围环境的感 知,就相当于你现在高精地图所扮演的角色。因为你在开车的过程中,你不可能只通过眼睛耳 朵,你没有学习周边的环境,你对路线也不熟,你怎么开呢?所以在 L4 级别在没有人情况下, 高精地图对车更好很好的指引方向。

人就是这样的,比如你开过一条道路,你第一次开不知道是什么状况,但是你第二次第三次开, 你就会很轻松知道这条路了。高精地图也是这么一个逻辑。

Q44:您说现在芯片用的是中芯国际车规级的,相当于现在能做的 28 纳米,就可以实现极狐 的这个效果吗?

A:基本上就可以了,没问题。

Q45:如果这样,北汽极狐整个计算平台的成本是多少?您刚才提的是激光雷达要上万。 A:也要接近上万的水平。

Q46:我们希望明年的销售 50 万台,主要是哪些车企?长安、北汽、比亚迪、小康吗?

A:差不多,这是明年的目标。长安可能会多一点,因为长安有 8 款车型,长安可能会占到 40% 左右,北汽可能会占到 20%左右,小康可能占到 20%左右。那么其它 10%就是所有其它的新 的客户。

Q47:长安 8 款不仅仅是说 AB 品牌,其它长安的用了华为的零部件的都算? A:是的。

Q48:明年 AB 是只出一款车是吧? A:目前可能先出一款车,但是我们也规划了 5 款车型,

Q49:明年北汽极狐还会有下一个 HI 的车吗? A:现在会有 4 款在研发,明年可能只能看到一个。

Q50:小康是不是明年也能看到一款新的? A:对可能第一款量产,但是我们现在已经在做了,因为开发一个车的周期目前是三年左右,

已经自己在进行开发了。

Q51:您刚提的比亚迪,您说咱们这边有自动驾驶平台,什么时候能看到呢? A:比亚迪汉已经搭载了我们平台了。汉现在分两种,高配版的是有的,低配版是没有的,5g

的模块是我们供的,高配版都标配了 5G 模块和 MDC 平台。

Q52:小康的 MDC 什么时候能看到上车? A:也是明年。

Q53:车用的 IGBT 和碳化硅是自己研发吗?进程怎样? A:目前我们有一家创新型公司是华为投资的,它们在帮我们开发。已经到流片阶段了。上车

要跟量产车同步,可能到明年。

Q54:您刚刚讲到,MDC 是中芯国际代工,然后 IGBT 是投了一家公司做流片。华为到底它 要覆盖哪些核心的零部件,哪些是自己在亲自在做的?

A:业务大概 5 个方向,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云端、智能充电,管端云,从产品 到中间的服务,到最里面的芯片都是我们自己做的,上中下游都会涵盖,看客户的具体需求。

Q55:听起来就好像是电池没有,像电驱动电机电控这些,一整套都是我们自己要去做硬件的 部分?

A:对电驱动就是我刚刚说的传统零部件的增量部分,去做一些电驱动的产品作为一级供应商。

Q56:像市场上有类似的这种商业模式的,是不是就剩富士康的 mih 的开放平台? A:它们可能还不算是跟我们华为一个量级的,它们说要造车,现在也都没有造车,我对它们

可能不是非常了解,但是它们以前就说的这些东西,我们到现在没有看到。

Q57:我不知道未来,这么多家的车企,底层的东西都是全部用华为的话,车子的差异性上会 怎么样体现出来,比如现在像安卓机就是华为、小米、OV 的这样概念吗?

A:差异化还是有的,整车厂也会偏向于它们个性化的一些方向作为营销手段,有些整车厂会 在智能驾驶这块,有些是在智能座舱这块,有些可能是在云端这块会打造自己的形象,要看整 车厂自己的定义的。我们作为供应商,做合作伙伴,会把我们能力发挥到最大,那么至于往哪 个方向走,整车厂去牵头。

Q58:差异的部分是整车厂来开发主导,我们提供的相对比如说同等价位不同的车企,我们提 供的东西可能差距差异化也比较小?

A:对是的。我们只是作为整车的一部分,至于车会做成什么样子,有什么样的表现,还是要 靠整车厂自己去做的。

Q59:电驱动这边我们产能的布局情况是什么? A:电驱动,我目前跟小康也有合作,还有一些透露的客户我们都在合作。

Q60:雷达也是自己有产能? A:对,现在非常少。

Q61:与你们合作的长安、北汽、小康哪一个公司今年年底发布的车型最多?明年推出车型最 多的是哪一个?

A:从发布出现来看,可能跟长安会发布的车型会更多,未来它们的平台,包括它们在这方面 的投入也是最大的。北汽是第二个,小康第三个。

Q62:跟哪一个合作伙伴,你们具有的灵活度最高,话语权最大?

A:我不知道什么叫话语权,话语权其实分很多种,有一种是在销售层面上的一种话语权就比 如说这辆车卖 10 万,我就要 5 万,小康只能要 5 万,那么还有一种是技术的一个主导的能力, 现在从技术主导能力看,在这些领域方面都是华为去主导。有一些的客户,要看产品和我们系 统的到底是怎么样的做法,更多的还是华为去主导设计。销售这块我们再谈。

Q63;比如说你现在方案做出来,你想做一个改进,你跟长安、北汽、小康这几个公司你都说 了我要这么改进,哪一个公司一层一层上报得到批准的速度最慢,经过的审批程序最多?

A:长安北汽可能会比较慢,国企的流程可能会更多一些。小康那边会比较好一些,都是老板 说了算的,老板也很重视,流程稍微少一些。

Q64:刚才提到昇腾芯片,我们是在昇腾 910 的基础上开发了车用款,制程架构其实差别不 大对吧?我记得昇腾 910 是蛮高级别的制程,甚至中芯国际它做不了。

A:我们只是说用这款芯片去改,现在也不能说一定是从哪个型号改过来的,只能说我们会在 整个大平台的思路上去改,但是具体哪个型号我们现在不知道,因为这是一款新的产品,这是 一款车规级的芯片。如果真的要量产,一定是让中芯国际能够做的。

Q65:我理解就是说它的制成可能大概是 28 纳米,是不受到美国这些限制的,甚至您说的那 5 个方向,它跟美国的制裁是没有关系的,对吧?

A:是的,我们都会就是说利用我们自己的技术,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去设计一款新的符合车规 级的芯片。

Q66:高精地图主要还是用四维的产品?以后会自研是吧?

A:我们会主导的。但不能说我们自己做,我们也会有供应商去帮我们做,但是我们会主导, 会结合我们现在未来的平台开发。

Q67:未来你们和四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A:不冲突,我们可能也需要找它们要更多的数据,我们也需要底层的数据。

Q68:我们现在 IGBT 技术水平和性能如何? A:应该差不多的,毕竟现在技术非常成熟,基本上产品差异不大了。

Q69:但是我理解 IGBT 乘用车方面,还是国外产品比较占主导,国内这些厂家产品还是有一 定的差距,就是咱们自研 IGBT 能够达到国外厂商的那些标准是吧?

A:对,这个都可以搞的。

Q70:我们以后对电池的开发乃至电芯的开发有内部有研判吗?会自己去做电池吗? A:电池可能不会自己做,因为有宁德时代合作伙伴,我们可能会开发 BMS。

Q71:为什么我们其实只用到 28 纳米,因为特斯拉第三代的芯片是用 17 纳米,请三星代工, 未来做到 5 纳米,请台积电代工。我们未来会一直停留在 28 纳米吗,为什么我们可以做到 TOPS 比特斯拉还要高。

A:我们基于自动驾驶还没有完全来临的时候,现在 28 纳米就够了。特斯拉为什么要做 5 纳 米更高,因为它的自动驾驶级别会越来越高,功能也会越来越大,所以说它会考虑更高制程的 产品,但我们如果在做高线程的可能会非常敏感,美国那边可能也会有禁令,从目前的量产角 度来说,我们做的这款产品就完全可以满足功能要求。更高级别的上去走,现在谁都说不清楚, 可能我们有研发的能力,但没有生产能力,这个也是现实的问题。我觉得以后要看中美关系, 可能对中国的技术会有一些变化。

Q72:蔚来自驾系统就是一块板子上搭两个芯片,华为也是有想要采取相同的做法? A:不管是一个 MCU 还是一个 SOC,芯片都是相互协同,根据整个自动驾驶的需求去走了。

你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肯定会搭载 2 块甚至 4 块都有可能。

Q73:现在 28 纳米的芯片我们预计可以支持到 L 几?

A:L3-L4。

Q74:高精地图您说 L2L3 都用不到,极狐是用到高精地图吗?我看到一些别的主机厂,在 L3 左右,比如要用到高速的领航辅助,或者城市的领航辅助都提到要使用高精地图,怎么样 理解?

A:极狐应该是没有用到高精地图,但这个产品不影响我们发布。我相信要看整车厂的需求。 高精地图会贵很多,它们也不可能采购一个没有用的产品到它们车上去。

Q75:华为这边是 MDC810 产品有量产吗? A:现在还没有。明年会有。

Q76:剩下三款都是有量产对吗?剩下三款的应用、客户? A:对。目前还属于保密阶段,等到车发布以后就会告知。也都是主要集中在 L2/L3。

Q77:也有看到华为跟德赛西威合作,华为是主要提供软件,像德赛提供硬件? A:一些大品牌供应商还是提供硬件为主。硬件里面的部分的软件可能是由我们提供的,可能

我们会是一个第三方的角色存在。

Q78:可不可以就理解成可能华为更多的是一个 tier0.5 的角色,然后德赛它们可能会做一个 tier 1 的角色?

A:华为可能像 tier 2 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