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牛到成功工作室

20年证券投资经验,擅长把...


骑牛看熊

拥有10多年的证券从业投资...


牛牛扫板

高准确率的大盘预判。热点龙...


风口财经

重视风口研究,擅长捕捉短线...


短线荣耀

主攻短线热点龙头为主,坚持...


牛市战车

投资策略:价值投资和成长股...


妖股刺客

职业研究15年,对心理分析...


投资章鱼帝

把握市场主线脉动和龙头战法...


股市人生牛股多

20多年金融经验,工学学士...


蒋家炯

见证A股5轮牛熊,98年始...


banner

banner

一个牛散是怎样炼成的?(转自知天命的佛手)

王志强   / 2022-01-20 10:09 发布

 我与A君认识十几年了,那年我还在银行做客户经理,身背18项指标,A君是券商营业部的投资顾问,后来可能觉得公司吃他佣金太多,坚决要求转成经纪人。那些年,我们相互导流,A君帮我完成不少金卡、信用卡、第三方托管任务;而我也是把网点里的炒股客户尽可能地介绍给他。在我的印象中,A君是一个不善于社交和营销的朋友,对股票之外的其他事情貌似没有兴趣,但是你只要和他聊股票、聊行业和个股,他总是滔滔不绝,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走技术路线的投顾。

因为时间过长,我对A君的炒股经历的记忆已经模糊,只记得几个标志的点:

(1)2008年-2014年,6124点下来的每一次反弹都是割肉止损的机会,至少对我来说是如此。我印象中A君也有过一段单边下行死扛的经历,那段时间他的账户资金亏了六成,大概100不到。那时我已经放弃关注A股,安心地从事理财经理卖固收、卖保险的本职工作,并且认为职业炒股这事还是不务正业。A君继续坚持,每天复盘,每天看研报。

(2)2015年5月,已在信托做地产、政信非标项目的我有一天突然想起A君,联系他是否有钱买自己的固收类产品,A君和我说因为看不清市场,所以股票暂时全清了,连同1:9的杠杆一同清理了,大概获利小几千,现在人在日本。A君在日本玩了1个多月,回来后A股如期暴跌。

(3)再次见到A君是2016年,在上海黄浦区的一个别墅内,他成了一个外资基金的投资总监,管理人民币和美元基金。2018年年底,在公司投资和风险决策会对其重仓持有的“300059”、“000661”两个标的决定大比例降低仓位并准备做空中国时,A君发现说服不了老板,就离开了公司。

(4)2020年8月,在信托行业里煎熬着下一步到底怎么走,考虑到底怎么转型的我,又去联系了A君,这时候的他,居家办公,打理一家注册地在上海的小私募。我们约在了他家附近的德克士,单车裤衩的A君在收盘之后准时过来。

我将我彼时的择业困惑和对他的好奇心(主要是赚了多少钱)一一问来。A君和我说,大学毕业之后他在一家生物制药公司,感觉自己和人打交道很累,当时就想过了这一辈子一定要找一个能够躺赢的行业,所谓躺赢一则是你不需要付出自身努力之外的资源禀赋(外貌、学历、家庭、人脉、公司背景等等),二则这个行业一定要有护城河,特别是个人拥有护城河,证券这个行业就符合,个人护城河来自于(1)交易经验;(2)行业、个股的投研拼图;(3)宏观研究逻辑的梳理和积淀。这些都会随着时间积累,时间越久,护城河越宽。

对于我这类非标出身的人,他给的建议也是寻找躺赢的行业和赛道,信托在过去十年因为制度红利,确实靠地产、政信、通道三块业务躺着赚钱,现在时代变了,转型是必须的,以前靠盖章,现在要学会打铁淬剑。PE也不错,本身也是非标逻辑,也有护城河(1.行业专家人脉、2.行业知识沉淀),就是太慢。也许是我对躺赢理解的太直白,之后我就选择躺到了房地产。

我问及如果我想学习他,有没有可能呢?他说:主要是你要有兴趣,干这行太苦了。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2点,期间盯盘,收盘后复盘,然后是看各种研报、会议纪要,甚至在助理整理完券商电话会议录音记录之后自己还要再听一遍(主要每个人对事件的关注和理解不同,最终判断也不一定相同)。

我又问:“你现在怎么炒股?技术还是基本面?”。A君说:“技术和基本面结合。一般新股民都是迷恋技术分析,到一定程度就有瓶颈,又开始选择基本面选股,再到一定程度又有瓶颈回头相信技术分析,最终两种方式结合。有个牛散的朋友,一天涨跌幅在一套深圳湾一号,就基本不看基本面,完全看技术面,反正都是短线。”

我又问:“你怎么建仓持仓?怎么止盈止损呢?”A君说:“分散持仓,不超过10只票,一般集中在几只上。个股拿10%仓位建仓,最多亏20%,针对整个头寸来说最多也就亏2个点,不行就割掉,坚决不和没让你赚钱的股票纠缠。”也许是我太屌丝,他斩仓的损失约等于我2-3年收入,我又忍不住问:“这么多钱,你不心疼?”A君说:“看错了,就认错,亏2个点又不多,很快就赚回来的。要和让你赚钱的股票谈恋爱,有盈利,均线之上逐步加仓。”

我又问:“你现在还实地调研上市公司吗?有养自己的买方研究员吗?”A君说:“15-18年有些时候还经常自己去调研,现在自己去也真没有时间。另外现在和以前也不一样了,券商研究所的覆盖面已经非常广,而且信息也非常通透,研报之外直接找研究员侧面再了解一下,大差不差。自己不养买方研究员了,以前养过,不好用。”我问为什么?A君说:“研究员主要靠推票成功后,获利分润,但无论卖方还是买方,研究员都是多头。买了亏了他不负责,买了赚了他要分润。最关键的是他推的票,你不买,以后涨了,他还怪你,水你;你买了亏了他又没有声音。这种风险收益完全不能对应,我还是用外部研究所的比较好。主要是验证一下自己的判断,盈亏我自己负责。”

我又问:“你现在还发产品吗?”A君说:“这个行业做到最后就是靠营销,基金经理要不断地参与路演,又要和各种各样的客户打交道。我这个人不善于表达和交流,对这种事情又觉得很烦。比如说,这周净值回撤了,一个大客户有异议,你还要亲自出马去解答,时间动不动就要一个小时。有这点时间还不如好好研究股票,好好复盘,管好自己的钱就很好了。”

我又说:“我要往你这个方向转太累了,又不是天赋异禀,我要么给你做市场总监,帮你找找钱吧?”A君说:“我和其他人合作过两次,最后都散伙了,原因很多,但主要是这一行业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牛逼,人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想法,最后都会影响、干涉投资决策。”我说:“市场总监能干涉个毛啊,又不懂,反正拉着你站台吹牛。”A君说:“你顶不住客户质疑的时候,会来问最近怎么回事?为什么回撤这么大,板块逻辑是不是判断错了?你说你经常问,我会不会怀疑自己看错了。会不会动摇!之前散伙都是合伙人过度干涉投资决策,我又不是一个特别强势的人,最后顺从他们的意见减仓、砍仓,而事实证明他们影响了投资决策,钱少赚了或者亏了都会有隔阂,最后散伙,对自己的钱负责最好。”

我又问:“如果是FOF投你呢?”A君说:“FOF隔了一道,至少不用面对客户,不会影响投资决策,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复盘和研究上。不过机构对于FOF的底层管理人,形象要好,又要好场地,又要人配齐。搞这些太麻烦,我没精力搞,也没有兴趣和能力搞好这些。真要搞,我还是先好好把收益率做上去。”

我后来才知道,A君已是的大V,有15万的活粉,还有一个坚持每周更新的,每周末坚持自己写宏观及策略分析,关键阅读量都在几w……(有兴趣后台留言推、号)

我按照他的方法论,从十月份到如今,坚持了三个多月,工作之外的时间,全部用来看几个行业,涉及个股的研报,基本上以券商研究所首次覆盖报告为主。比如看电解铝,看了大量的有色金属的行研,从上中下游以及终端,产能的分布,水电铝、火电铝的个股研报,关注沪铝、伦铝期货,以及欧洲天然气价格。能耗双控下电解铝行业接下来就是供给侧改革+绿电。

我发现时间真是不够用,也逐渐理解什么叫做护城河,你搞一年的和人家搞了十五年的,拼图都不一样,人家拼得差不多了,你才拼了2块小片,更何况天资禀赋还不如人家。非标人的转型真的很难,难在时代和时间已经不给你了,何况工作之外,剩余一点点挤牙膏的时间。再者也没有两波熊牛周期能给奔四的一代非标人试错的时间和机会了,能选择的最多用基本面研究,搞搞个股投研。

最近,有幸拜会一位70多岁的老爷子,40年的交易经历,曾经的知名牛散,至今未离开过市场。仙风道骨,对其他很多话题不感兴趣,对股票和交易却能滔滔不绝,感觉老人家就是为交易而生的。大概牛散都是如此吧,一生只做一件事。